CN115010275B - 顶盖组件及软水设备 - Google Patents

顶盖组件及软水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10275B
CN115010275B CN202210602653.1A CN202210602653A CN115010275B CN 115010275 B CN115010275 B CN 115010275B CN 202210602653 A CN202210602653 A CN 202210602653A CN 115010275 B CN115010275 B CN 11501027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ening
cover member
limiting
frame
top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60265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010275A (zh
Inventor
张博
卿璞
郝志鹏
胡承欢
龚梓明
黄仁胜
郑跃东
廖榆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Midea Qinghu Water Purification Equipment Co ltd
Midea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Midea Qinghu Water Purification Equipment Co ltd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Midea Qinghu Water Purification Equipment Co ltd, Midea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Midea Qinghu Water Purific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602653.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010275B/zh
Publication of CN1150102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10275A/zh
Priority to EP23805843.2A priority patent/EP4328191A1/en
Priority to PCT/CN2023/088207 priority patent/WO2023231611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0102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1027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5/00Softening water; Preventing scale; Adding scale preventatives or scale removers to water, e.g. adding sequestering ag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201/00Apparatus for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2201/002Construction details of the apparatu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201/00Apparatus for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2201/002Construction details of the apparatus
    • C02F2201/004Seals, connec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软水技术领域,提供一种顶盖组件及软水设备。顶盖组件包括第一框体和第一顶盖部件,第一框体设置有第一开口和第一限位部。第一顶盖部件设置有第二限位部,第一顶盖部件适于在打开状态和闭合状态之间切换;在闭合状态,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在第一顶盖部件所在平面内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限位配合。通过在第一框体设置第一限位部,并在第一顶盖部件设置第二限位部,在闭合状态,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在第一顶盖部件所在平面内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限位配合,防止第一顶盖部件在闭合状态下沿第一顶盖部件所在平面内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发生移动,进而造成第一顶盖部件与第一框体之间的间隙不均匀。

Description

顶盖组件及软水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软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顶盖组件及软水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软水产品不断涌现,相关技术中的软水产品在安装和维护时,由于显示屏盖体的打开角度较小,会造成安装和维护不便。为了方便安装和维护,显示屏盖体与中框采用可分离的设计,这样的设计虽然避免了显示屏盖体对安装和维护造成影响,但是当显示屏盖体安装到位后,显示屏盖体存在一定程度的匡动,使得显示屏盖体与中框之间的间隙不均匀。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顶盖组件,可有效解决了显示屏盖体与中框之间的间隙不均匀的问题。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软水设备。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顶盖组件,包括:
第一框体,设置有第一开口和第一限位部;
第一顶盖部件,与所述第一框体连接,所述第一顶盖部件设置有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顶盖部件适于在打开状态和闭合状态之间切换;
在所述闭合状态,所述第一顶盖部件盖合于所述第一开口,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在所述第一顶盖部件所在平面内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限位配合;在所述打开状态,所述第一顶盖部件的开启侧远离所述第一开口,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分离。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顶盖组件,通过在第一框体设置第一限位部,并在第一顶盖部件设置第二限位部,在闭合状态,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在第一顶盖部件所在平面内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限位配合,防止第一顶盖部件在闭合状态下沿第一顶盖部件所在平面内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发生移动,进而造成第一顶盖部件与第一框体之间的间隙不均匀。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限位部包括第一限位孔,所述第二限位部包括限位块和/或卡舌,在所述闭合状态,所述限位块和/或所述卡舌嵌设于对应的所述第一限位孔内。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顶盖部件还设置有第三限位部,所述第一框体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三限位部对应的第四限位部,在所述闭合状态,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在垂直于所述第一顶盖部件所在平面的方向上限位配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三限位部位于所述第一顶盖部件的与所述开启侧相对的一侧,所述第三限位部包括钩状结构,所述第四限位部包括第二限位孔,在所述闭合状态,所述钩状结构嵌设于所述第二限位孔内,并与所述第二限位孔的内壁卡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
第二顶盖部件,与所述第一框体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框体设置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位于所述第一开口的一侧;所述第二顶盖部件适于在闭合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切换;在所述闭合位置,所述第二顶盖部件盖合于所述第二开口;在所述打开位置,所述第二顶盖部件远离所述第二开口。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顶盖部件通过曲臂部件与所述第一框体连接,所述第二顶盖部件相对所述第一框体的翻转角度大于90°。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顶盖部件的与所述开启侧相对的一侧通过柔性件与所述第一框体连接,在所述打开状态,所述第一顶盖部件位于所述第二顶盖部件的上方,且与所述第二顶盖部件之间的夹角小于预定角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柔性件与所述第一框体和所述第一顶盖部件中的至少一个可拆卸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顶盖部件远离所述第一开口的一侧或者所述第一框体远离所述第一开口的一侧形成有限位部;在所述打开状态,所述第一顶盖部件位于所述第二顶盖部件的上部,并与所述限位部限位配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
顶杆部件,适于在伸出状态和缩回状态之间切换,在所述缩回状态,所述第一顶盖部件盖合于所述第一开口;在所述伸出状态,所述顶杆部件与所述第一框体或者所述第一顶盖部件抵接,所述第一顶盖部件的开启侧与所述第一框体存在开启间隙。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顶杆部件包括:
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框体或者所述第一顶盖部件形成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弹性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内,所述第一弹性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底壁抵接;
顶杆,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内,并与所述第一弹性件的第二端抵接;在所述缩回状态,所述顶杆缩回所述第一安装孔中,所述第一弹性件处于第一压缩状态;在所述伸出状态,所述顶杆从所述第一安装孔中伸出,并与所述第一框体或者所述第一框体抵接,所述第一弹性件处于第二压缩状态。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软水设备,包括机体和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顶盖组件,所述机体与所述第一框体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顶盖组件,通过在第一框体设置第一限位部,并在第一顶盖部件设置第二限位部,在闭合状态,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在第一顶盖部件所在平面内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限位配合,防止第一顶盖部件在闭合状态下沿第一顶盖部件所在平面内的第一方向或者第二方向发生移动,进而造成第一顶盖部件与第一框体之间的间隙不均匀。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顶盖部件处于打开状态时顶盖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1a是图1中C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顶盖部件处于关闭状态时顶盖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顶盖部件处于打开状态时顶盖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a是图3中D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锁定部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按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锁定部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顶杆部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顶杆部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顶盖部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壳体与透光面板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密封件与开口侧边的装配关系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密封件与开口侧边的装配关系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顶盖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附图标记:
100、顶盖组件;110、第一框体;111、台阶;112、柔性件;113、卡槽;114、限位块;120、第一顶盖部件;122、第一壳体;123、第二壳体;125、定位件;126、第一密封部;127、第二密封部;128、第三密封部;129、第一密封面;130、第二顶盖部件;131、第二密封面;132、第三密封面;133、透光面板;134、凸边;135、凹槽;140、顶杆部件;141、第一弹性件;142、顶杆;143、安装孔限位部;144、顶杆限位部;145、滑槽;146、条形分离槽;147、第一定位柱;150、锁定部件;151、按钮;152、按钮限位部;153、第二弹性件;154、第二卡舌;160、第一限位部;161、第二限位部;162、第三限位部;163、第四限位部;164、曲臂;165、长臂段;166、短臂段;167、止挡部;168、阻尼轴;169、固定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图1示例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顶盖部件处于打开状态时顶盖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如图1所示,顶盖组件包括第一框体110和第一顶盖部件120,第一框体110设置有第一开口和第一限位部160。第一顶盖部件120与第一框体110连接,第一顶盖部件120设置有第二限位部161,第一顶盖部件120适于在打开状态和闭合状态之间切换。在闭合状态,第一顶盖部件120盖合于第一开口,第一限位部160与第二限位部161在第一顶盖部件120所在平面内的第一方向a和第二方向b上限位配合;在打开状态,第一顶盖部件120的开启侧远离第一开口,第一限位部160与第二限位部161分离。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顶盖组件,通过在第一框体110设置第一限位部160,并在第一顶盖部件120设置第二限位部161,在闭合状态,第一限位部160与第二限位部161在第一顶盖部件120所在平面内的第一方向a和第二方向b上限位配合,防止第一顶盖部件120在闭合状态下沿第一顶盖部件120所在平面内的第一方向a或者第二方向b发生移动,进而造成第一顶盖部件120与第一框体110之间的间隙不均匀。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1和图3所示,第一限位部160包括多个第一限位孔,多个第一限位孔间隔设置于第一框体110朝向第一顶盖部件120的一侧,第一限位为矩形孔。第二限位部161包括多个限位块114,限位块114位于第一顶盖部件120在闭合状态下朝向第一框体110的一侧,即限位块114位于第一壳体122的第一侧,多个限位块114间隔布置,限位块114与第一限位孔一一对应,限位块114与第一壳体122一体成型。在闭合状态,限位块114嵌设于对应的第一限位孔内。由于第一限位部160与第二限位部161在第一顶盖部件120所在平面内的第一方向a和第二方向b上限位配合,第一顶盖部件120无法移动,因此第一顶盖部件120与第一框体110之间的间隙也就固定且均匀。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第二限位部161并不限定于限位块114,还可以为卡舌,或者限位块114和卡舌的组合。第一壳体122为矩形板状结构时,第一方向a和第二方向b垂直,第一方向a为第一框体110的长度方向,第二方向b为第一框体110的宽度方向。当然,第一方向a也可以与第二方向b不垂直,此时,第一壳体122为圆形或者椭圆形或者其他形状。
可以理解的是,图1a是图1中C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a是图3中D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如图1、图1a、图3和图3a所示,第一顶盖部件120还设置有第三限位部162,第一框体110还设置有与第三限位部162对应的第四限位部163,在闭合状态,第一限位部160与第二限位部161在垂直于第一顶盖部件120所在平面的方向上限位配合。由于第一顶盖部件120的底部有第一框体110进行支撑,因此这里的垂直于第一顶盖部件120所在平面的方向为竖直向上的方向,通过第三限位部162与第四限位部163限位配合,第一顶盖部件120的与开启侧相对的一侧无法向上运动。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1、图1a、图3和图3a所示,第三限位部162位于第一顶盖部件120的与开启侧相对的一侧,第三限位部162包括三个钩状结构,钩状结构与第一壳体122一体成型。第四限位部163包括三个第二限位孔,钩状结构与第二限位孔一一对应。在闭合状态,钩状结构嵌设于第二限位孔内,并与第二限位孔的内壁卡接。由于第一顶盖部件120的开启侧通过锁定部件150对第一顶盖部件120进行锁定,第一顶盖部件120的与开启侧相对的一侧通过第三限位部162与第四限位部163限位配合,从而实现对第一顶盖部件120的固定。
可以理解的是,顶盖组件还包括第二顶盖部件130,第二顶盖部件130与第一框体110可拆卸连接,第一框体110设置有第二开口,第二开口位于第一开口的一侧。第二顶盖部件130适于在闭合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切换;在闭合位置,第二顶盖部件130盖合于第二开口;在打开位置,第二顶盖部件130远离第二开口。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第二顶盖部件130与第一框体110可拆卸连接可通过曲臂164或者柔性连接件连接,当然也可通过其他可拆卸连接方式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顶盖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如图14所示,第二顶盖部件130通过曲臂部件与第一框体110连接,第二顶盖部件130相对第一框体110的翻转角度大于90°。通过使第二顶盖部件130相对第一框体110的翻转角度大于90°,可方便对软水设备进行维护。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14所示,曲臂部件包括曲臂164,曲臂164的第一端与第二顶盖部件130连接,曲臂164的第二端与第一框体110转动配合,并与第一框体110可拆卸连接。通过将曲臂164的第二端与第一框体110可拆卸连接,必要时可将曲臂164的第二端与第一框体110分离,方便第二顶盖部件130的安装和拆卸。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14所示,曲臂164包括长臂段165与短臂段166,长臂段165呈弧线状,短臂段166呈直线状。长臂段165的第一端与第二顶盖部件130连接,长臂段165的第二端与短臂段166的第一端连接,短臂段166的第二端与第一框体110转动配合。其中,短臂段166的第二端与长臂段165的第一端的距离小于短臂段166的第一端与长臂段165的第一端的距离。由于长臂段165与短臂段166构成一个弧形状结构,当第二顶盖部件130处于打开位置时,第一顶盖部件120的与开启侧相对的一侧位于长臂段165与短臂段166之间,曲臂164可以避开第一顶盖部件120的与开启侧相对的一侧阻挡,使得第二顶盖部件130实现较大角度张开。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14所示,曲臂164设置有止挡部167,止挡部167与曲臂164一体成型。第一框体110设置有抵接部(未示出),在闭合位置,止挡部167与抵接部分离。在打开位置,止挡部167与抵接部抵接。通过设置止挡部167与抵接部配合,可对第二顶盖部件130在打开位置进行支撑,提高第二顶盖部件130在打开位置的稳定性。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14所示,止挡部167设置于长臂段165的外侧,且靠近长臂段165的第二端。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14所示,曲臂部件还包括阻尼轴168,阻尼轴168的一端与短臂段166的第二端插接连接,阻尼轴168的另一端与第一框体110插接连接。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阻尼轴168与短臂段166以及第一框体110的连接方式并不限定于插接连接,还可采用卡扣、销钉或者其他连接方式进行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14所示,曲臂部件还包括固定座169,第一框体110设置有安装槽,固定座169通过螺钉固定于安装槽,固定座169上设置有方形孔,阻尼轴168的另一端插接于方形孔内。同样了短臂段166的第二端也设置有方形孔,阻尼轴168的一端插接于短臂段166第二端的方形孔内。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顶盖部件120与第一框体110通过柔性件112连接,第一顶盖部件120适于在打开状态和闭合状态之间切换。第二顶盖部件130与第一框体110连接,且位于第一开口的一侧。在闭合状态,第一顶盖部件120盖合于第一开口;在打开状态,第一顶盖部件120位于第二顶盖部件130的上方,且与第二顶盖部件130之间的夹角小于预定角度。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顶盖组件,通过将第一顶盖部件120与第一框体110通过柔性件连接,在打开状态,第一顶盖部件120位于第二顶盖部件130的上方,且与第二顶盖部件130之间的夹角小于预定角度;这样第一顶盖部件120与第一开口之间可以形成很大的张开角度,不会对软水设备的安装和维护产生影响,无需将第一顶盖部件120拆卸下来,提高了软水设备安装和维护的效率,提高了用户体验感,增强了产品竞争力。
可以理解的是,柔性件112的一端与第一框体110可拆卸连接,柔性件112的另一端与第一顶盖部件120固定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柔性件112的一端与第一框体110固定连接,柔性件112的另一端与第一顶盖部件120可拆卸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柔性件112的一端与第一框体110可拆卸连接,柔性件112的另一端与第一顶盖部件120可拆卸连接。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可拆卸连接方式可以采用卡接连接的方式,也可采用卡扣连接的方式。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1所示,第一壳体122的第一侧边与第一框体110的中框均设置有卡槽113,柔性件112的两端分别卡接于对应的卡槽113内。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卡槽113也可只设置于第一壳体122的第一侧边或者第一框体110的中框。
可以理解的是,柔性件112与卡槽113卡接的一端设置有限位块114,限位块114与卡槽113限位配合,卡槽113的宽度小于限位块114的尺寸,限位块114无法通过卡槽113。通过使卡槽113与柔性件112卡接配合,可方便第一壳体122的安装和拆卸。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开口的尺寸为240mm*160mm,预定角度为0°,即在打开状态,第一顶盖部件120贴合于第二顶盖部件130的上表面,第一顶盖部件120的打开角度达到180°。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顶盖部件130远离第一开口的一侧或者第一框体110远离第一开口的一侧形成有限位部。在闭合状态,第一顶盖部件120盖合于第一开口;在打开状态,第一顶盖部件120位于第二顶盖部件130的上部,并与限位部限位配合。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顶盖组件,通过在第二顶盖部件130远离第一开口的一侧或者第一框体110远离第一开口的一侧设置限位部,当第一顶盖部件120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顶盖部件120位于第二顶盖部件130的上部,通过限位部与第一顶盖部件120限位配合。有效防止第一顶盖部件120发生滑动,增强用户体验感,提高产品竞争力。
可以理解的是,限位部为第一框体110在远离第一开口的一侧形成的台阶111,在打开状态,第一顶盖部件120与台阶111抵接。由于第一框体110在远离第一开口一侧的高度高于第二顶盖部件130上表面的高度,因此第一框体110在远离第一开口的一侧高于第二顶盖部件130上表面的部分形成台阶111。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台阶111的形成方式并不限定于上述方式,当第一框体110远离第一开口一侧的高度与第二顶盖部件130上表面的高度相同时,可在第一框体110远离第一开口的一侧形成向上凸起的台阶111,台阶111可以为连续的,也可为间隔设置。
可以理解的是,限位部为第二顶盖部件130远离第一开口一侧形成的凸边134,在打开状态,第一顶盖部件120与凸边134抵接。凸边134形成于第一壳体122远离第一开口的一侧,凸边134与第一壳体122一体成型,凸边134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由多个间隔设置的凸起构成。
图2示例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顶盖部件处于关闭状态时顶盖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示例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顶盖部件处于打开状态时顶盖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图4是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顶盖组件还包括顶杆部件140,顶杆部件140适于在伸出状态和缩回状态之间切换,在缩回状态,第一顶盖部件120盖合于第一开口;在伸出状态,顶杆部件140与第一框体110或者第一顶盖部件120抵接,第一顶盖部件120的开启侧与第一框体110存在开启间隙。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顶盖组件,通过设置顶杆部件140,在需要打开第一顶盖部件120时,顶杆部件140处于伸出状态,顶杆部件140与第一框体110或者第一顶盖部件120抵接,从而在第一顶盖部件120的开启侧与第一框体110之间形成开启间隙,开启间隙可方便用户用手开启第一顶盖部件120,增强了用户体验感,提高了产品竞争力。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3所示,第一框体110为矩形框体,第一框体110的中部形成有中框,中框的一侧形成第一开口,中框的另一侧形成第二开口,第二开口适于通过第二顶盖部件130盖合。第一顶盖部件120处于闭合状态时,第一框体110的上边沿与第一顶盖部件120的开启侧齐平,且两者间隙较小,不方便用手将第一顶盖部件120打开,因此需要设置顶杆部件140,通过顶杆部件140使得第一顶盖部件120的开启侧与第一框体110之间形成开启间隙,方便第一顶盖部件120的打开。
可以理解的是,图8示例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顶杆部件140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之一,图9示例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顶杆部件140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之二,如图3、图8和图9所示,第一框体110朝向第一顶盖部件120的一侧形成有两个第一安装孔,顶盖组件包括两个顶杆部件140,顶杆部件140一一对应的安装于第一安装孔内。顶杆部件140包括第一弹性件141和顶杆142,第一弹性件141设置于对应的第一安装孔内,第一弹性件141为压缩弹簧,第一弹性件141的第一端与第一安装孔的底壁抵接。顶杆142设置于第一安装孔内,顶杆142与第一弹性件141的第二端抵接。在缩回状态,顶杆142缩回第一安装孔中,第一弹性件141处于第一压缩状态;在伸出状态,顶杆142从第一安装孔中伸出,并与第一顶盖部件120抵接,第一弹性件141处于第二压缩状态。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缩回状态,顶杆142可以与第一顶盖部件120抵接,也可以不抵接。当顶盖组件设置有锁定部件150时,顶杆142与第一顶盖部件120抵接,由于有锁定部件150对第一顶盖部件120进行锁定,第一顶盖部件120不会被顶杆142顶起。当顶盖组件未设置锁定部件150时,顶杆部件140还可包括锁定机构,在缩回状态,通过锁定机构对顶杆142进行锁定,将顶杆142锁定于第一安装孔内,顶杆142不与第一顶盖部件120抵接。在伸出状态,锁定机构解除对顶杆142的锁定,顶杆142从第一安装孔中伸出,并与第一顶盖部件120抵接。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顶杆部件140的数量并不限定于两个,也可以为一个,还可以为三个或者更多数量。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顶盖部件120的开启侧形成有第一安装孔,第一弹性件141设置于第一安装孔内,第一弹性件141为压缩弹簧,第一弹性件141的第一端与第一安装孔的底壁抵接。顶杆142设置于第一安装孔内,顶杆142与第一弹性件141的第二端抵接。在缩回状态,顶杆142缩回第一安装孔中,第一弹性件141处于第一压缩状态;在伸出状态,顶杆142从第一安装孔中伸出,并与第一框体110抵接,第一弹性件141处于第二压缩状态。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弹性件141处于第一压缩状态时的压缩幅度大于第二压缩状态时的压缩幅度。将顶杆部件140安装于第一顶盖部件120的开启侧与安装于第一框体110的作用是相同,具体工作原理不再详细介绍。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安装孔的侧壁形成有安装孔限位部143,顶杆142形成有顶杆限位部144,在伸出状态,顶杆限位部144与安装孔限位部143抵接;在缩回状态,顶杆限位部144与安装孔限位部143分离。设置安装孔限位部143与顶杆限位部144的目的在于防止第一弹性件141将顶杆142完全顶出第一安装孔。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8和图9所示,安装孔限位部143为设置于顶杆142侧壁的第一卡舌,第一卡舌与顶杆142一体成型。第一安装孔的侧壁设置有沿第一安装孔的深度方向延伸的滑槽145,第一卡舌与对应的滑槽145滑动配合。通过第一卡舌与对应的滑槽145滑动配合,除了对顶杆142起到导向作用外,还能对顶杆142起到限位作用,使得顶杆142只能沿着第一安装孔的深度方向在预定范围内往复运动,而不能发生轴向转动。顶杆限位部144为滑槽145远离第一安装孔底壁的一端的槽壁,在伸出状态,第一卡舌与滑槽145远离第一安装孔底壁的一端的槽壁抵接,从而对顶杆142起到限位作用。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8和图9所示,顶杆142上形成有四个沿第一安装孔的深度方向延伸的条形分离槽146,顶杆142的侧壁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一卡舌。每个第一卡舌的两侧分别布置有一个条形分离槽146,通过在第一卡舌的两侧分别设置条形分离槽146,第一卡舌只有一端与顶杆142的侧壁连接,使得第一卡舌在顶杆142的径向方向上具有一定的弹性,方便顶杆142的安装和拆卸。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8和图9所示,第一安装孔的底壁设置有第一定位柱147,第一弹性件141的第一端套设于第一定位柱147的外周。顶杆142朝向第一定位柱147的一端中空,顶杆142朝向第一定位柱147的一端套设于第一弹性件141的第二端。通过设置第一定位柱147,可对第一弹性件141起到定位作用,防止第一弹性件141的第一端在挤压过程发生偏移。
可以理解的是,图5示例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锁定部件150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之一,图6示例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按钮15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示例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锁定部件150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之二,如图5、图6和图7所示,顶盖组件还包括锁定部件150,锁定部件150适于在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之间切换,在锁定状态,第一顶盖部件120通过锁定部件150锁定于第一框体110;在解锁状态,锁定部件150解除对第一顶盖部件120的锁定。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5、图6和图7所示,锁定部件150包括按钮151、第二弹性件153和第二卡舌154,第一框体110的侧壁设置有第二安装孔,第一框体110朝向第一顶盖部件120的一侧设置有与第二安装孔连通的通孔,通孔用于第二卡舌154进出第二安装孔。
按钮151设置于第二安装孔内,按钮151设置有按钮限位部152,按钮限位部152用于与第二卡舌154卡接配合。第二弹性件153设置于第二安装孔内,第二弹性件153的第一端与第二安装孔的底壁抵接,第二弹性件153的第二端与按钮151抵接,第二卡舌154设置于第一顶盖部件120的开启侧。在锁定状态,按钮151缩回第二安装孔内,第二卡舌154卡接于按钮限位部152;在伸出状态,按钮151伸出第二安装孔内,第二卡舌154与按钮限位部152分离。
图10示例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顶盖部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12示例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密封件与开口侧边的装配关系结构示意图,图13示例了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密封件与开口侧边的装配关系结构示意图。如图1、图10、图12和图13所示,第一顶盖部件包括第一壳体122、第二壳体123和第一密封件124,第二壳体123设置于第一壳体122的第一侧,第二壳体123朝向第一壳体122的一侧开口。第一密封件124形成有至少两个密封面,第一密封件124设置于第一壳体122的第一侧,开口的侧边与第一密封件124的密封面密封配合;或者,第一密封件124设置于开口的侧边,第一壳体122的第一侧与第一密封件124的密封面密封配合。
通过在第一密封件124形成至少两个密封面,通过开口的侧边或者第一壳体122的第一侧与第一密封件124的密封面密封配合,可形成至少两道密封结构,即使其中一个密封结构失效,其他密封结构依然可以起到密封的作用,有效提高了第一顶盖部件的密封性,避免了显示面板和电控板出现短路的问题。由于是利用一个密封件形成至少两个密封面,相较于使用多个密封件进行密封,有效减少了密封件的数量,简化了第一顶盖部件的结构。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顶盖部件120与第一框体110通过柔性件112连接,第一顶盖部件120适于在打开状态和闭合状态之间切换;在打开状态,第一顶盖部件120位于第二顶盖部件的上方,且与第二顶盖部件之间的夹角小于预定角度。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壳体122呈矩形板状结构,第一壳体122设置有安装口,第一壳体122的第二侧边为第一顶盖部件的开启侧,第一壳体122的第一侧边与第一壳体122的第二侧边相对设置,柔性件112的一端与第一壳体122的第一侧边连接,柔性件112的另一端与第一框体110连接。第一壳体122适于在打开状态和闭合状态之间切换。柔性件112为拉绳,使用柔性件112连接第一壳体122与第一框体110,可使得第一壳体122可以通过较大的角度打开,方便对软水设备进行安装、维修和调试。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壳体122的第一侧间隔设置有多个扣件,第二壳体123的侧边设置有多个与扣件对应的卡舌,卡舌与扣件一一对应卡接连接。使用卡舌与扣件配合,可方便第二壳体123的安装和拆卸。为了进一步加强第二壳体123与第一壳体122的连接,第二壳体123的侧边间隔设置有多个螺钉孔,第二壳体123通过螺钉孔内的螺钉与第二壳体123连接。使用螺钉与扣件配合固定第二壳体123,可使第二壳体123与第一密封件124贴合紧密,提高了第二壳体123与第一壳体122之间的密封性。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1和图10所示,第二壳体123的内部形成有容纳腔,容纳腔用于安装显示组件。显示组件包括控制线路板和显示屏,控制线路板与显示屏电连接。第一壳体122设置有安装口,安装口的尺寸小于开口的尺寸,显示屏嵌设于安装口内。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10所示,第一壳体122的第一侧设置有定位件125,第一密封件124设置于定位件125内。定位件125用于对第一密封件124起到固定的作用。定位件125围设于安装口的外周,定位件125的形状与开口的形状相同,定位件125可以为圆形,也可以为方形,具体根据开口的形状进行确定。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定位件125可以设置于第一壳体122的第一侧,还可以设置于开口的侧边。当定位件125设置于开口的侧边时,第一壳体122的第一侧设置有一圈凸棱,凸棱的形状与定位件125的形状相同。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10所示,定位件125为设置于第一壳体122的第一侧的定位槽,定位槽与第一壳体122一体成型,第一密封件124卡设于定位槽内。第二壳体123安装到位后,第一密封件124与开口的侧边密封配合之外,还与定位槽的至少一个槽壁以及槽底密封配合。通过将第一密封件124卡设于定位槽内,可方便第一密封件124的安装和拆卸,并且在使用过程中定位槽可对第一密封件124起到限位作用,防止第一密封件124因为发生位移而影响密封效果。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定位槽的两个槽壁的高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定位件125的具体结构形式并不限定于定位槽,定位件125也可以为一圈挡片,挡片围设于安装口的外周,挡片与第一壳体122一体成型。第一密封件124位于挡片的内侧,即第一密封件124位于挡片朝向安装口的一侧。第二壳体123安装到位后,第一密封件124与开口的侧边密封配合之外,还与挡片的内侧以及第一壳体122的第一侧密封配合。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13所示,第一密封件124卡设于定位槽内,第一密封件124形成有两个密封面,第一密封件124包括第一密封部126和第二密封部127,第二密封部127的侧边与第一密封部126的侧边连接,第二密封部127与第一密封部126垂直,第一密封件124的横截面呈L型。第一密封部126朝向开口的侧边的一侧形成第一密封面129,即图13中第一密封部126的左侧形成第一密封面129。第二密封部127朝向开口的侧边的一侧形成第二密封面131,即图13中第二密封部127的上表面形成第二密封面131。当第二壳体123安装到位后,侧边的左侧挤压第一密封面129,并与第一密封面129密封配合,第一密封部126的右侧与槽壁密封配合。同时,侧边下表面挤压第二密封面131,并与第二密封面131密封配合,第二密封部127的下表面与槽底密封配合。由于形成有两道密封结构,有效提高了第一顶盖部件的密封性。
可以理解的是,定位槽设置于开口的侧边,定位槽的槽口朝向第一壳体122的第一侧,第一壳体122的第一侧设置有一圈凸棱,第一密封件124卡设于定位槽内,第一密封件124的结构形式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第一密封部126朝向凸棱的一侧形成第一密封面129,第二密封部127朝向凸棱的一侧形成第二密封面131。同样地,当第二壳体123安装到位后,凸棱挤压第一密封面129,并与第一密封面129密封配合,第一密封部126背离第一密封面129的一侧与槽壁密封配合。同时,凸棱还挤压第二密封面131,并与第二密封面131密封配合,第二密封部127背离第二密封面131的一侧与槽底密封配合。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密封面129为斜面,第一密封部126的厚度沿着第一密封部126靠近第二密封部127的方向逐渐变厚。通过将第一密封面129设置为斜面,安装第二壳体123的过程中,斜面可对开口的侧边起到导向作用,方便将开口的侧边安装到位。
可以理解的是,开口的侧边朝向第一密封面129的一侧为斜面,开口的侧边背离第一密封面129的一侧为平面,此时开口的侧边的横截面呈楔形。当开口的侧边刚嵌入定位槽时,由于侧边的厚度较薄,侧边可以很容易嵌入第一密封面129与定位槽的槽壁之间,随着侧壁嵌入到定位槽的深度增大,侧边的厚度越来越厚,侧边与第一密封面129配合的越紧密,有效提高了第一顶盖部件的密封性。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12所示,第一密封件124卡设于定位槽内,第一密封件124形成有三个密封面,第一密封件124包括第一密封部126、第二密封部127和第三密封部128,第二密封部127与第一密封部126相对设置,第二密封部127与第一密封部126平行,第三密封部128的一个侧边与第一密封部126连接,另一个侧边与第二密封部127连接。第一密封部126、第二密封部127以及第三密封部128构成一个横截面呈槽型的密封件。
如图12所示,开口的侧边嵌设于第一密封部126与第二密封部127之间,第一密封部126朝向开口侧边的一侧形成第一密封面129,即第一密封部126的左侧形成第一密封面129。第二密封部127朝向开口侧边的一侧形成第二密封面131,即第二密封部127的右侧形成第二密封面131。第三密封部128朝向开口侧边的一侧形成第三密封面132,即第三密封部128的上表面形成第三密封面132。第一密封面129与侧边的右侧密封配合,第一密封部126背离第一密封面129的一侧与右侧槽壁密封配合;第二密封面131与侧边的左侧密封配合,第二密封部127背离第二密封面131的一侧与左侧槽壁密封配合。第三密封面132与侧边的下表面密封配合,第三密封部128的下表面与槽底密封配合。
可以理解的是,定位槽设置于开口的侧边,第一壳体122的第一侧设置有一圈凸棱,第一密封件124卡设于定位槽内,第一密封件124的结构形式与上一实施例相同。凸棱嵌设于第一密封部126与第二密封部127之间,第一密封部126朝向凸棱的一侧形成第一密封面129,第二密封部127朝向凸棱的一侧形成第二密封面131,第三密封部128朝向凸棱的一侧形成第三密封面132,凸棱分别与三个密封面密封配合。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密封面129为斜面,第二密封面131为平面,第一密封面129与第二密封面131之间的距离沿着第一密封部126靠近第三密封部128的方向逐渐减小。槽型密封件的槽口的宽度较大,槽底的宽度较小,以方便将开口的侧边或者凸棱嵌入于槽型密封件内。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12所示,第二密封面131为斜面,第一密封面129为平面,第一密封面129与第二密封面131之间的距离沿着第一密封部126靠近第三密封部128的方向逐渐减小。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密封面129与第二密封面131均为斜面,第一密封面129与第二密封面131之间的距离沿着第一密封部126靠近第三密封部128的方向逐渐减小。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增大开口的侧边与各个密封面之间密封配合的面积,将开口的侧边的横截面设置为楔形。当开口的侧边嵌入第一密封部126与第二密封部127之间时,开口的侧边可以与第一密封面129以及第二密封面131具有更大密封配合的面积。
可以理解的是,图11示例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壳体与透光面板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第一顶盖部件还包括透光面板133,透光面板133是由透光材料制成的板状结构,透光面板133设置于第一壳体122的第二侧,透光面板133与第一壳体122的第二侧密封配合。透光面板133的面积大于安装口的面积,以确保可以将安装口封堵,透光面板133与第一壳体122以及第二壳体123构成一个密封壳体。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壳体122第二侧的侧边形成有一圈围设于透光面板133外围的凸边134,凸边134的形状与透光面板133的形状相同,凸边134的高度与透光面板133的厚度相同。凸边134背离第一壳体122的一侧与透光面板133背离第一壳体122的一侧处于同一平面内。设置凸边134既能对透光面板133起到限位作用,又能使第一顶盖部件表面平滑,提高了第一顶盖部件的美观性。
可以理解的是,凸边134朝向第一壳体122中心的一侧形成有一圈凹槽135,凹槽135为矩形凹槽,凹槽135适于容纳粘接透光面板133与第一壳体122的胶体。通过设置凹槽135可使透光面板133与第一壳体122之间填充更多的胶体,提高透光面板133与第一壳体122之间的粘接强度,且不会增加透光面板133与第一壳体122之间的总厚度。
下面结合图10至图13描述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图10至图13中,第一顶盖部件包括第一壳体122、第二壳体123、第一密封件124和透光面板133,第一壳体122呈矩形板状结构,第一壳体122设置有安装口,第一壳体122与第一框体110通过柔性件112连接,第一壳体122适于在打开状态和闭合状态之间切换。柔性件112为拉绳,使用柔性件112连接第一壳体122与第一框体110,可使得第一壳体122可以通过较大的角度打开,方便对软水设备进行安装、维修和调试。第一壳体122与第一框体110均设置有卡槽113,柔性件112的两端分别卡接于对应的卡槽113内。柔性件112与卡槽113卡接的端部设置有限位块114,卡槽113的宽度小于限位块114的尺寸;通过使卡槽113与柔性件112卡接配合,可方便第一壳体122的安装和拆卸。
第二壳体123设置于第一壳体122的第一侧,第二壳体123的内部形成有容纳腔,容纳腔用于安装显示组件。显示组件包括控制线路板和显示屏,控制线路板与显示屏电连接。安装口的尺寸小于开口的尺寸,显示屏嵌设于安装口内。第二壳体123朝向第一壳体122的一侧开口。第一壳体122的第一侧间隔设置有多个扣件,第二壳体123的侧边设置有多个与扣件对应的卡舌,卡舌与扣件一一对应卡接连接。使用卡舌与扣件配合,可方便第二壳体123的安装和拆卸。为了进一步加强第二壳体123与第一壳体122的连接,第二壳体123的侧边间隔设置有多个螺钉孔,第二壳体123通过螺钉孔内的螺钉与第二壳体123连接。使用螺钉与扣件配合固定第二壳体123,可使第二壳体123与第一密封件124贴合紧密,提高了第二壳体123与第一壳体122之间的密封性。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软水设备,软水设备包括机体和上述任意一项实施例所述的顶盖组件,机体与第一框体连接。通过使用上述顶盖组件,可方便顶盖组件的开启,增强了用户体验感,提高了软水设备的竞争力。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框体,设置有第一开口和第一限位部;
第一顶盖部件,与所述第一框体连接,所述第一顶盖部件设置有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顶盖部件适于在打开状态和闭合状态之间切换;
在所述闭合状态,所述第一顶盖部件盖合于所述第一开口,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在所述第一顶盖部件所在平面内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限位配合;在所述打开状态,所述第一顶盖部件的开启侧远离所述第一开口,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分离;
第二顶盖部件,与所述第一框体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框体设置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位于所述第一开口的一侧;所述第二顶盖部件适于在闭合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切换;在所述闭合位置,所述第二顶盖部件盖合于所述第二开口;在所述打开位置,所述第二顶盖部件远离所述第二开口;
所述第二顶盖部件远离所述第一开口的一侧或者所述第一框体远离所述第一开口的一侧形成有限位部;在所述打开状态,所述第一顶盖部件位于所述第二顶盖部件的上部,并与所述限位部限位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包括第一限位孔,所述第二限位部包括限位块和/或卡舌,在所述闭合状态,所述限位块和/或所述卡舌嵌设于对应的所述第一限位孔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盖部件还设置有第三限位部,所述第一框体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三限位部对应的第四限位部,在所述闭合状态,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在垂直于所述第一顶盖部件所在平面的方向上限位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限位部位于所述第一顶盖部件的与所述开启侧相对的一侧,所述第三限位部包括钩状结构,所述第四限位部包括第二限位孔,在所述闭合状态,所述钩状结构嵌设于所述第二限位孔内,并与所述第二限位孔的内壁卡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顶盖部件通过曲臂部件与所述第一框体连接,所述第二顶盖部件相对所述第一框体的翻转角度大于90°。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盖部件的与所述开启侧相对的一侧通过柔性件与所述第一框体连接,在所述打开状态,所述第一顶盖部件位于所述第二顶盖部件的上方,且与所述第二顶盖部件之间的夹角小于预定角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件与所述第一框体和所述第一顶盖部件中的至少一个可拆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顶杆部件,适于在伸出状态和缩回状态之间切换,在所述缩回状态,所述第一顶盖部件盖合于所述第一开口;在所述伸出状态,所述顶杆部件与所述第一框体或者所述第一顶盖部件抵接,所述第一顶盖部件的开启侧与所述第一框体存在开启间隙。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杆部件包括:
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框体或者所述第一顶盖部件形成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弹性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内,所述第一弹性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底壁抵接;
顶杆,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内,并与所述第一弹性件的第二端抵接;在所述缩回状态,所述顶杆缩回所述第一安装孔中,所述第一弹性件处于第一压缩状态;在所述伸出状态,所述顶杆从所述第一安装孔中伸出,并与所述第一框体或者所述第一框体抵接,所述第一弹性件处于第二压缩状态。
10.一种软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机体和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顶盖组件,所述机体与所述第一框体连接。
CN202210602653.1A 2022-05-30 2022-05-30 顶盖组件及软水设备 Active CN11501027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02653.1A CN115010275B (zh) 2022-05-30 2022-05-30 顶盖组件及软水设备
EP23805843.2A EP4328191A1 (en) 2022-05-30 2023-04-13 Flip cover assembly
PCT/CN2023/088207 WO2023231611A1 (zh) 2022-05-30 2023-04-13 翻盖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02653.1A CN115010275B (zh) 2022-05-30 2022-05-30 顶盖组件及软水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10275A CN115010275A (zh) 2022-09-06
CN115010275B true CN115010275B (zh) 2023-07-25

Family

ID=830702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602653.1A Active CN115010275B (zh) 2022-05-30 2022-05-30 顶盖组件及软水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01027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4328191A1 (en) * 2022-05-30 2024-02-28 Foshan Midea Chungho Water Purification Equipment Co., Ltd. Flip cover assembly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23438A (ja) * 1996-02-14 1997-08-2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プッシュ式スイッチ
CN204232854U (zh) * 2014-11-24 2015-04-01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电饭煲
CN207492503U (zh) * 2017-05-17 2018-06-15 小熊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杯盖组件
CN213037505U (zh) * 2020-07-29 2021-04-2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壳体及软水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474088B2 (en) * 2011-07-10 2013-07-02 Xiamen Meto Auto Parts Co., Ltd. Windshield wiper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23438A (ja) * 1996-02-14 1997-08-2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プッシュ式スイッチ
CN204232854U (zh) * 2014-11-24 2015-04-01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电饭煲
CN207492503U (zh) * 2017-05-17 2018-06-15 小熊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杯盖组件
CN213037505U (zh) * 2020-07-29 2021-04-2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壳体及软水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10275A (zh) 2022-09-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010275B (zh) 顶盖组件及软水设备
CN115010274B (zh) 顶盖组件及软水设备
EP4328194A1 (en) Water softening device
EP4328191A1 (en) Flip cover assembly
CN217650947U (zh) 软水设备
CN217650946U (zh) 软水设备
CN217458928U (zh) 软水设备
CN217459001U (zh) 软水设备的顶盖组件及软水设备
CN217459000U (zh) 顶盖组件及软水设备
CN114679865B (zh) 电子装置及其组装方法
CN217463195U (zh) 顶盖部件及软水设备
CN212479726U (zh) 无叶风扇
CN216353079U (zh) 显示设备
CN219126044U (zh) 烹饪器具
CN111197427A (zh) 一种连接结构及门锁
CN210520747U (zh) 烹饪器具的锁紧组件及烹饪器具
CN215497239U (zh) 电气装置
CN215717832U (zh) 一种锁具
CN215803853U (zh) 一种内扣式智能门锁模块
CN211355301U (zh) 一种洗碗机内胆组件及洗碗机
CN218996936U (zh) 供电系统及医疗台车
CN220085586U (zh) 拼接锁扣及led显示屏
CN216735544U (zh) 一种盖子
CN216282278U (zh) 储物盒及储物柜
CN211796283U (zh) 一种洗碗机内胆组件及洗碗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