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99373A - 确定显示屏配置方案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 Google Patents

确定显示屏配置方案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99373A
CN114999373A CN202210607330.1A CN202210607330A CN114999373A CN 114999373 A CN114999373 A CN 114999373A CN 202210607330 A CN202210607330 A CN 202210607330A CN 114999373 A CN114999373 A CN 1149993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ading
cards
control
card
rece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60733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兴刚
韩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Novastar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n Novastar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Novastar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n Novastar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607330.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999373A/zh
Publication of CN1149993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9937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2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 G09G3/3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 G09G3/3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4Digital output to display device ; Coopera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of the display device with other functional units
    • G06F3/147Digital output to display device ; Coopera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of the display device with other functional units using display panel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70/00Aspects of data communication
    • G09G2370/08Details of image data interface between the display device controller and the data line driver circui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适用于LED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确定显示屏配置方案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所述方法包括:获取显示屏的配置参数,所述配置参数包括:组成所述显示屏的单元板的数量、所述单元板的带载信息;其中,所述单元板的带载信息至少包括所述单元板的像素信息;基于所述配置参数,确定所述显示屏的目标配置方案,所述目标配置方案包括控制卡和接收卡的数量、所述控制卡之间的连线方案、所述接收卡之间的连线方案、所述接收卡和所述显示屏之间的连线方案、及所述控制卡与所述接收卡之间的连线方案。采用上述方法,可以提供单元板、接收卡、控制卡及显示屏之间的最优连线方案。

Description

确定显示屏配置方案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属于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LED)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确定显示屏配置方案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背景技术
在LED行业中,一个显示屏的点亮需要用到单元板、接收卡和控制卡等设备。对于需要安装LED显示屏的地方,工作人员可以根据该地方的面积大小等实际情况,选择合适型号的单元板及接收卡。通常,接收卡和控制卡都具有不同的带载能力。在已选定单元板及接收卡型号的基础上,工作人员需要基于接收卡和控制卡的实际带载能力,计算在该地方安装LED显示屏所需的单元板、接收卡及控制卡的数量。然后,工作人员还需要确定单元板、接收卡及控制卡之间具体的连线方案。只有在确定好连线方案后,才能针对性地进行现场施工。
由于单元板、接收卡及控制卡之间的连线方案可以包括很多种,现有技术中在确定现场施工所使用的连线方案时,往往需要人工进行大量的排列组合,然后从中选择一种作为现场施工使用的连线方案。但是,这样来确定连线方案不仅计算量大,耗费工作人员大量的时间,还可能受人工计算及排列的误差影响导致最终所选择的连线方案并非是实际最优的方案。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确定显示屏配置方案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用以快速提供单元板、接收卡、控制卡及显示屏之间的最优连线方案,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工计算及排列的误差对方案选择所造成的影响。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确定显示屏配置方案的方法,包括:
获取显示屏的配置参数,所述配置参数包括:组成所述显示屏的单元板的数量、所述单元板的带载信息;其中,所述单元板的带载信息至少包括所述单元板的像素信息;
基于所述配置参数,确定所述显示屏的目标配置方案,所述目标配置方案包括控制卡和接收卡的数量、所述控制卡之间的连线方案、所述接收卡之间的连线方案、所述接收卡和所述显示屏之间的连线方案、及所述控制卡与所述接收卡之间的连线方案。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确定显示屏配置方案的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显示屏的配置参数,所述配置参数包括:组成所述显示屏的单元板的数量、所述单元板的带载信息;其中,所述单元板的带载信息至少包括所述单元板的像素信息;
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配置参数,确定所述显示屏的目标配置方案,所述目标配置方案包括控制卡和接收卡的数量、所述控制卡之间的连线方案、所述接收卡之间的连线方案、所述接收卡和所述显示屏之间的连线方案、及所述控制卡与所述接收卡之间的连线方案。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确定显示屏配置方案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确定显示屏配置方案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确定显示屏配置方案的方法。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包括以下优点:
本申请实施例,电子设备通过获取显示屏的配置参数,可以基于配置参数确定显示屏的目标配置方案。上述配置参数可以包括组成显示屏的单元板的数量,以及至少包括单元板的像素信息在内的单元板的带载信息等。目标配置方案可以包括控制卡和接收卡的数量、控制卡之间的连线方案、接收卡之间的连线方案、接收卡和显示屏之间的连线方案及控制卡与接收卡之间的连线方案。这样,电子设备通过显示目标配置方案,可以直观地展示在安装显示屏时所需的控制卡和接收卡的数量,以及针对这些数量的控制卡和接收卡应当如何进行相互之间的连线。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方法,可以减少人工计算及排列的误差对方案选择所造成的影响,快速输出单元板、接收卡、控制卡及显示屏之间的最优连线方案。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单元板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收卡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单元板、接收卡与控制卡连接方式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单元板与接收卡带载范围示意图;
图5是与图4相对的每根网线可带载的接收卡的连接方式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非矩形带载区域的示意图;
图7是与图4相对的另一种单元板与接收卡带载范围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接收卡连线方案的算法整体流程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获取控制卡在各自的带载区域内的连接结果的算法流程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显示屏配置方案的方法的步骤流程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相对均匀带载方式下单元板与接收卡的排列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收卡区域划分结果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接收卡区域划分结果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卡带载区域内的连线结果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目标连线方案的示意图;
图1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显示屏配置方案的装置的示意图;
图1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在其他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申请的描述。
为了便于理解,首先对涉及单元板、接收卡、控制卡的相关知识作一介绍。
在LED行业中,单元板通常是由大量的发光二极管阵列组成的。如图1所示,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单元板的示意图。其中,图1中的(a)中示出了单元板的正面示意图,其上分布有大量的发光二极管阵列101,每个发光二极管即是一个灯珠。图1中的(a)中示出圆点为每一个灯珠。单元板的像素即是单元板上灯珠的个数。示例性地,对于某一单元板,若该单元板的像素为128*64,则表示该单元板的每一行分布有128个灯珠,每一列分布有64个灯珠,整块单元板上总共分布有128*64个(即8192个)灯珠。图1中的(b)中示了单元板的背面示意图,单元板的背面布置有至少一个接口102,该接口102可以是多端口转发器(HUB)接口。单元板背面的这些接口102可以用于通过排线将该单元板与接收卡或者其他单元板连接。
如图2所示,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收卡的示意图。在接收卡上,包括有用于将接收卡与单元板连接的多个接口201。与单元板类似,这些接口201也可以是HUB接口。此外,接收卡上还包括有网口202,通过在网口202上接入网线,可以将接收卡与控制卡连接。这样,接收卡可以接收控制卡发送的指令并对指令进行解码,从而控制不同的单元板上灯珠的亮灭。每张接收卡具有一定的带载能力,接收卡的带载能力可以用于表示接收卡可控制单元板上的灯珠的个数。示例性地,若某一接收卡的带载能力为256*128点,则表示该接收卡可接入的一块或数块单元板上总的灯珠数最大为256*128个。不同的接收卡的带载能力可以是不同的。
控制卡,其目的是对电脑或其他计算机设备上的音视频信号进行转换后传送给LED显示屏。因此,控制卡也被称为控制单元或主控设备。对于LED显示屏,控制卡可以将图像信息打包后发送给接收卡,接收卡解包后进行图像处理。控制卡可以通过网线连接接收卡,接收卡再通过排线连接单元板。因此,控制卡间接地连接单元板。如图3所示,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单元板、接收卡与控制卡连接方式的示意图。图3中包括一控制卡301、接收卡302和多个单元板303。其中,控制卡301可以通过网线与接收卡302连接,接收卡302上的多个HUB接口(例如,接口3021、接口3022、接口3023)分别与数个单元板303连接。单元板303包括单元板3031、单元板3032、单元板3033、单元板3034、单元板3035和单元板3036;其中,单元板3031与单元板3032连接,然后接入接收卡302上的接口3021;单元板3033与单元板3034连接,然后接入接收卡302上的接口3022;单元板3035与单元板3036连接,然后接入接收卡302上的接口3023。与接收卡类似,每张控制卡也具有相应的带载能力,一张控制卡只能带载一定面积的单元板。并且,控制卡的带载能力还受极限宽和极限高的限制。示例性地,若某一控制卡的极限带载为10000像素,极限宽为8000像素,极限高为8000像素,则该控制卡允许带载的单元板上的灯珠最多只能是10000个。并且,被带载的单元板在宽方向和高方向上的灯珠数量不能超过8000个。例如,以极限宽为例,上述控制卡所带载的单元板在宽方向上的灯珠数量为x个,该x必须小于8000像素;与此同时,在高方向上,其带载的灯珠数量最多为10000/x个,且该数量需要小于8000像素。
受限于接收卡及控制卡的带载能力,在需要安装LED显示屏时,需要根据选定的单元板、接收卡及控制卡的型号,确定单元板、接收卡及控制卡之间具体的连线方案。为了解决人工对连线方案进行排列组合效率低下,且容易出现误差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确定显示屏配置方案的方法,该方法可以应用于电子设备中,通过电子设备获取显示屏的配置参数,例如组成显示屏的单元板的数量以及至少包括单元板的像素信息在内的各个单元板的带载信息等,由电子设备基于上述配置参数自动计算出最优的目标配置方案。上述目标配置方案可以包括控制卡和接收卡的数量、控制卡之间的连线方案、接收卡之间的连线方案、接收卡和显示屏之间的连线方案及控制卡与接收卡之间的连线方案,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工计算及排列的误差对方案选择所造成的影响。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
如表一所示,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连线方案时首先需要获取的参数信息。
表一:
设备 数量 单位
单元板分辨率 e r e*r 像素
接收卡带载 t y t*y 像素
控制卡极限带载 U 像素
控制卡网口 O
控制卡极限宽 P 像素
控制卡极限高 A 像素
一根网线带载 W 像素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根据需要安装LED显示屏的地方的实际长度和宽度等尺寸信息,可以确定所需的单元板、接收卡的数量、型号等关键数据。示例性地,单元板26*21个,每个单元板的像素为172*96;接收卡的像素为172*1152。然后选定控制卡,示例性地,该控制卡的极限带载为1040万像素,网口数为16个,每个网口的极限带载为650000像素,该控制卡的极限宽为16284像素,极限高为8192像素。因此,结合上述数据以及表一,可以得到表二所示的绘制连线方案的已知条件。
表二:
Figure BDA0003671871610000031
Figure BDA0003671871610000041
需要说明的是,表一和表二中所示的一根网线的带载也就是控制卡一个网口的极限带载。此外,待安装的显示屏可以是任意形状的显示屏。示例性地,显示屏可以是矩形屏,如长方形显示屏或正方形显示屏;显示屏也可以是异形屏,如圆形显示屏或椭圆形显示屏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对于表二所示的单元板和接收卡,可以绘制出如图4所示的单元板与接收卡带载范围示意图。图4中共示出了26*21个单元板,即图4中第1列至第26列、第1行至第21行中的单元板,每个单元板的像素为172*96,表示每个单元板在宽方向的每一行中分布有172个灯珠,在高方向的每一列中分布有96个灯珠。接收卡的像素为172*1152,其在宽方向的带载能力与单个单元板每一行的像素大小相等;在高方向,由于1152/96=12,表示在高方向上,一个接收卡最多可带载12个单元板。图4中的宽方向上每一行共需使用26个接收卡,而在高方向上,每一列则需要使用2个接收卡。因此,图4中共使用了52个接收卡,每个接收卡的带载范围分别为:
接收卡1:第1列中的第1行至第12行;
接收卡2:第2列中的第1行至第12行;
……
接收卡25:第25列中的第1行至第12行;
接收卡26:第26列中的第1行至第12行;
接收卡27:第1列中的第13行至第21行;
接收卡28:第2列中的第13行至第21行;
……
接收卡51:第25列中的第13行至第21行;
接收卡52:第26列中的第13行至第21行。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行、列是针对单元板而言的。若针对接收卡来说,则图4中从横向上而言,包括第1行和第2行共两行的接收卡,从纵向上而言,包括第1列至第26列共26列的接收卡。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用于带载LED显示屏的控制卡可以级联,即一个区域可以使用多张控制卡进行带载。结合表二,每根网线的带载最多不能超过650000像素。参见图4,对于第一行的接收卡,一个接收卡的带载大小为172*1152=198114,所以在第一行中,横向的一根网线可带载的接收卡的个数为650000/198144=3.28,向下取整,第一行中横向的一根网线可带载的接收卡的个数为3个。
对于第二行的接收卡,由于每个接收卡并未满载,一个接收卡的带载大小为172*96*9=148608,所以在第二行中,横向的一根网线可带载的接收卡的个数为650000/148608=4.37,向下取整,第二行中横向的一根网线可带载的接收卡的个数为4个。
对于纵向,一列(两个)的接收卡的带载大小为172*96*21=346752,所以在每一列中,纵向的一根网线可带载的接收卡的列为650000/346752=1.84,向下取整,纵向的一根网线可带载的接收卡为一整列中2个。
如图5所示,是与图4相对的每根网线可带载的接收卡的连接方式示意图。在接收卡的第一行中,也就是单元板第1行至第12行区域中,每根网线可带载3个接收卡,例如图5中所示的第1列至第3列及其对应的高方向(第1行至第12行)上的单元板;在接收卡的第二行中,也就是单元板第13行至第21行区域中,每根网线可带载4个接收卡,例如图5中所示的第1列至第4列及其对应的高方向(第13行至第21行)上的单元板;在纵向方向,也就是单元板的每一列区域中,每根网线可带载一整列的接收卡,例如图5中所示的第25列对应的宽方向(第1行至第21行)上的单元板。
需要说明的是,每个控制卡的带载区域为一个矩形,每根网线的带载区域也应当为一个矩形。例如,图5中所示的三种带载区域的示例即为矩形带载区域。参见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非矩形带载区域的示意图。图6中所示的连线方式包括3个接收卡,即第25列的一个接收卡以及第26列中的两个接收卡,这种连线方式的带载区域包括第25列中的第1行至第12行以及第26列中的第1行至第21行的单元板。图6中所示的连线方式为错误的连线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图4中所示的单元板与接收卡之间的带载方式仅为一种示例,单元板与接收卡之间的带载方式可以包括多种。例如,相对均匀带载方式或非均匀带载方式。图4中所示的即为一种非均匀带载方式,在非均匀带载方式下,有且仅有一行的接收卡的带载范围未满载。例如,图4中仅第二行(对接收卡而言,即单元板的第13至第21行区域)中的接收卡未满载。在相对均匀带载方式下,各行接收卡的带载范围均未满载,或者超过一行的接收卡的带载范围未满载。例如,如图7所示,是与图4相对的另一种单元板与接收卡带载范围示意图。图7中的每一行的接收卡均未满载。即,第一行的接收卡带载区域为每列中单元板的第1行至第11行区域,其带载大小为172*96*11=181632,第二行的接收卡带载区域为每列中单元板的第12行至第21行区域,其带载大小为172*96*10=165120,而每个接收卡的极限带载应为172*1152=198144,图7中的每个接收卡的带载范围均小于其极限带载。
结合上述介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确定接收卡连线方案的算法,该算法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S1、考虑到实际连线的情况,根据单元板的个数,接收卡带载单元板时按照相对均匀带载或非均匀带载的方式进行上下分配。例如,对于图4和图7中所示的21行单元板,在非均匀带载时,可以按照图4中的分配方式,使得第一行的接收卡带载单元板的第1行至第12行,第二行的接收卡带载剩余9行,即单元板的第13行至第21行;在相对均匀带载时,可以按照图7中的分配方式,使得第一行的接收卡带载单元板的第1行至第11行,第二行的接收卡带载剩余10行,即单元板的第12行至第21行。
S2、首先框定控制卡的带载区域,在不校正控制卡网口数量的情况下,得到每一个控制卡各自的带载区域。上述不校正控制卡网口数量是指不考虑计算得到的控制卡的实际网口数量是否少于计算得到的每个控制卡带载区域所需的网口数量。
S3、在每一个控制卡的带载区域进行连接,统计每一个控制卡各自的带载区域中所需使用的网口数量,以及与该控制卡的实际网口数量相比较得出的超出网口数量和剩余网口数量。其中,超出网口数量可以是指计算得到的该控制卡的带载区域中所需使用的网口数量超出该控制卡实际网口数量的网口数;剩余网口数量可以是指计算得到的该控制卡的带载区域中所需使用的网口数量少于该控制卡实际网口数量的网口数。示例性地,对于某一控制卡,计算得到该控制卡的带载区域所需使用的网口数量为3个,由于该控制卡上实际的网口数量仅为2个,则对于该控制卡及其带载区域,超出网口数量即为3-2=1个,由于并未有多余的网口数剩余,因此剩余网口数量即为0个;又如,对于另一控制卡,计算得到该控制卡的带载区域所需使用的网口数量为1个,由于该控制卡上实际的网口数量为2个,则对于该控制卡及其带载区域,剩余网口数量即为2-1=1个,由于并未有超出的网口数,因此超出网口数量即为0个。
S4、计算总控制卡的个数,可以根据公式(超出网口数量总和-剩余网口数量总和)/控制卡所需的网口数量+已使用的控制卡数量=总控制卡个数,计算总控制卡的个数。其中,超出网口数量总和可以是指前述计算过程中全部控制卡对应的带载区域中超出的网口数量之和;相应地,剩余网口数量总和可以是指前述计算过程中全部控制卡对应的带载区域中剩余的网口数量之和;控制卡所需的网口数量表示在计算过程中全部控制卡的带载区域所需要使用到的网口数量之和。
S5、根据计算得到的总控制卡的个数,再次对接收卡区域进行划分,得到每一个控制卡重新划分后的带载区域,再返回执行S2,直到得到的每个控制卡的带载区域中所使用的网口数量均不超过该控制卡实际拥有的网口数量。此时,返回的连线方案即是接收卡的最优连线方案。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确定接收卡连线方案的算法进行详细介绍。
参见图8和图9,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确定接收卡连线方案的算法流程示意图。其中,图8是确定接收卡连线方案的算法整体流程示意图,图9是获取控制卡在各自的带载区域内的连接结果的算法流程示意图。
首先请参阅图8,在算法开始执行时,首先需要传入相应的参数,这些参数包括走线方向、单元板信息、接收卡信息和控制卡信息等。其中,走线方向包括横向走线或纵向走线。需要说明的是,图8中所示出的算法流程示意图是以横向走线为例来进行说明的。
单元板的信息包括单元板的宽、高、行数、列数等。其中,单元板的宽和高可以表示一块单元板上的像素多少。例如,宽128表示一块单元板在宽方向的每一行上分布有128个灯珠,也表示该单元板上有128列灯珠分布;高64表示一块单元板在高方向的每一列上分布有64个灯珠,也表示该单元板上有64行灯珠分布。单元板的行数和列数取决于安装LED显示屏的区域所需使用到的单元板的多少。例如,单元板的行数为37,列数为31。
接收卡的信息包括接收卡的宽、高、行数、列数等。其中,接收卡的宽和高表示该接收卡可带载的灯珠的个数。例如,宽256表示一个接收卡在宽方向可带载256个灯珠,高768表示一个接收卡在高方向可带载768个灯珠。接收卡的行数和列数与单元板的个数相关。例如,对于宽256、高768的接收卡,若带载前述示例中行数为37、列数为31、宽和高分别为128、64的单元板,所需的接收卡的行数为4行,列数为16列。
控制卡的信息包括控制卡的极限宽、极限高、极限带载和网口数量等。其中,极限宽和极限高分别表示一个控制卡在宽方向和高方向上的极限带载,而控制卡的极限带载则表示该控制卡整体的最大带载能力。例如,极限宽和极限高均为3840,极限带载为1300000。控制卡的网口数量表示一个控制卡上所实际拥有的网口数量。例如,一个控制卡拥有2个网口,每个网口可连接一根网线,由于每根网线的最大带载能力为650000像素,则该控制卡的极限带载为1300000像素。
如图8所示,在传入算法所需的参数后,需要确定接收卡与单元板之间的带载方式。通常,接收卡与单元板之间的带载方式可以包括两种,即相对均匀的带载方式和非均匀的带载方式。图4中所示的即是一种非均匀的带载方式,而图7中则示出的是一种相对均匀的带载方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针对相对均匀的带载方式和非均匀的带载方式,分别执行图8中所示的算法。
以相对均匀的带载方式为例。在确定接收卡与单元板之间的带载方式后,可以计算在当前的带载方式下,每一个接收卡的真实带载宽高,并设置循环次数a=0,以及算法所需的其他参数,如be=false,fa=控制卡的极限带载等。
算法执行过程中,首先判断be是否为true。对于be不为true时(即be=false),可以使用控制卡的极限宽与极限带载对接收卡进行切分。在此过程中,可以按照接收卡的真实带载对每一行的接收卡进行切分,得到控制卡的理论个数。
对于be为true时,使用控制卡的极限宽与极限带载对接收卡进行切分时,可以按照第一行的接收卡的带载个数对每一行的接收卡进行切分,得到控制卡的理论个数。
需要说明的是,图8中示出的是按照横向走线来执行算法的示例。若走线方式为纵向走线,则在be=false或be=true条件下,均应当使用控制卡的极限高与极限带载对接收卡进行切分,得到控制卡的理论个数。上述理论个数在采用不同切分方式的情况下,其真实值可以是不同的。
如图8所示,在获得控制卡的理论个数后,可以获取每一个控制卡的带载区域的连线结果。图8中所示的“获取每一个控制卡的带载区域的连线结果”的步骤可以参见图9所示。需要说明的是,图9中各个字母所表示的含义与图8中相同字母所表示的含义可能是不同的。
如图9所示,以走线方向为横向走线、一根网线的最大带载能力为650000像素为例。对于接收卡区域,可以首先定义如下变量,即:该接收卡区域的宽为a、高为b,拆分行列数组变量为r、临时变量t1和t2;其中,在初始时,t1=a,t2=b。
算法执行时,首先判断接收卡区域的高b是否大于0。若b大于0,则计算a列b行的接收卡的带载总和x,并将带载总和x与一根网线的最大带载能力c进行比较。如果x≤c,表示一根网线即可带载当前的接收卡区域。此时,可以将连线结果保存至数组变量r中。如果x>c,表示一根网线无法单独带载当前的接收卡区域,需要使用到多根网线进行带载。此时,需要对接收卡区域进行拆分。
如图9所示,拆分的具体方式是通过对接收卡的宽执行a-1操作,逐个减少接收卡的宽的数值,来计算出所有拆分后的接收卡区域的带载能力小于一根网线的最大带载能力的接收卡区域,并将对应的连线结果保存至数组变量中。示例性地,对于接收卡区域的宽a=7,b=1为例,若此时接收卡区域的带载能力总和大于一根网线的带载能力,则依次计算a=6、b=1,a=5、b=1,a=4、b=1,a=3、b=1,a=2、b=1,a=1、b=1的接收卡区域的带载能力总和,并将其与一根网线的最大带载能力进行比较,并将带载能力总和小于一根网线的最大带载能力的接收卡区域的连线方式存储至数组变量r中。
在完成上述计算后,令a=t1,即将a的值还原回去,并统计数组变量r中记录的连线方式的数量,即d=r.length,表示数组变量r的长度,也就是数组变量r中记录的连线方式的数量。
对于横向走线,可以根据接收卡区域的列数,也就是a的值,判断数组变量r的多个连线方式中是否存在某一项的列数被a整除。若存在,则可以获取该连线方式作为拆分行列;否则,可以对数组变量r进行去重,舍弃列数最小值对应的连线方式。然后,再按照列数从大到小的顺序对数组进行排序,以列数最大值对应的连线方式对接收卡区域进行拆分。
如图9所示,在对接收卡区域进行拆分后,还需要判断是否存在剩余的切分区域。如果存在剩余的切分区域,则可以将参数a设置成剩余区域的宽,将参数b设置为剩余区域的高,重新执行图9所示的算法。最终输出的结果即是每一个控制卡的带载区域的连线结果。
如图8所示,在获取每一个控制卡的带载区域的连线结果后,可以计算每一个控制卡的带载区域的网口使用数量与所有控制卡实际使用的网口数量的总和s。该网口数量的总和s也就是按照前述步骤得到的连线结果对接收卡区域进行拆分后,每个控制卡的带载区域内所需要的网口数量的总和。需要说明的是,在按照前述步骤得到的连线结果对接收卡区域进行拆分时,每个接收卡区域所需的网口数量(即控制卡的带载区域所需的网口数量)可能多于一个控制卡实际拥有的网口数量。例如,在按照前述连线结果对接收卡区域进行拆分,一个控制卡的带载区域可能需要连接3根网线(3个网口),而一个控制卡实际拥有的网口仅为2个。
对于存在控制卡的带载区域所需的网口数大于控制卡实际的网口数的情况,可以重新执行算法循环。此时,令a=a+1。
如图8所示,在对循环次数执行加1操作后,可以判断循环次数是否超过一定数值。例如,是否超过3次。如果算法循环未超过3次,则可以计算全部控制卡剩余的网口数量总和c,与全部控制卡超出的网口数量总和d,据此得到实际超过的网口数为e=d-c。
如果e>0,表示按照当前的连线方式需要增加控制卡。需要增加的控制卡的个数f=e/控制卡设备实际网口数,f向上取整。如果e≤0,表示无需增加控制卡,即f=0。然后,可以得到每个控制卡最少需要带载的网口数x=s/(b+f),x向上取整。
这样,可以从连线结果中取最大带载的控制卡,根据走线方向,计算x根网线的带载之和y,并重新设置控制卡的极限带载与y相等。
如图8所示,在对循环次数执行加1操作后,如果算法循环超过3次,则可以判断当前的循环条件be是否为false。如果be=false,则可以令a=0,be=true,以控制卡原有的极限带载继续执行上述算法过程。如果be不为false,则可以确定当前的连线结果为不推荐的连线方案。
如图8所示,针对单元板与接收卡之间的相对均匀带载方式和非均匀带载方式,可以分别得到一个所需的控制卡的个数,从而可以选择个数最少的控制卡对应的连线结果作为推荐的连线方案。算法至此结束。
结合图8和图9的算法,参照图10,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显示屏配置方案的方法的步骤流程示意图,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1001、获取显示屏的配置参数,所述配置参数包括:组成所述显示屏的单元板的数量、所述单元板的带载信息;其中,所述单元板的带载信息至少包括所述单元板的像素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本方法可以应用于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可以是具有图形用户界面(Graphical User Interface,GUI)的计算设备。示例性地,电子设备可以是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台式计算机等。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显示屏的配置参数可以包括组成该显示屏的单元板的数量和单元板的带载信息等。其中,组成显示屏的单元板的数量可以根据安装该显示屏的区域的尺寸信息来确定。单元板的带载信息可以根据选定的单元板的型号信息确定。此外,配置参数还可以包括预先选定的接收卡和控制卡的型号信息、接收卡带载单元板时的走线方向信息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其中,安装区域的尺寸信息可以是指需要安装显示屏的地方的长度和宽度等信息。一般地,安装区域的尺寸信息与待安装的显示屏的尺寸信息大致相同。针对安装区域分别选定的单元板、接收卡和控制卡的型号信息可以是指预先确定的在该区域安装显示屏时所要用到的单元板、接收卡和控制卡的型号。根据型号信息,可以确定单元板的像素信息、接收卡和控制卡各自的极限带载等数据。接收卡带载单元板时的走线方向信息可以是指待确定的连线方案的走线方向。通常,走线方向可以包括横向走线或纵向走线两种形式。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显示屏的配置参数可以通过用户在电子设备的图形用户界面的输入操作来提供给电子设备,上述输入操作可以包括直接在图形用户界面输入数据的动作,例如用户在电子设备的图形用户界面中输入安装区域的长、宽等尺寸信息。或者,输入操作还可以包括用户在电子设备提供的信息中进行选择,例如电子设备中可以预先存储多种不同型号的单元板、接收卡及控制卡的相关信息,在确定安装区域及显示屏的尺寸信息后,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求从这些不同型号的单元板、接收卡及控制卡中各选择一种,用户所选择的各类信息即是电子设备所获取到的显示屏的配置参数。电子设备可以针对这些配置参数进行响应。
S1002、基于所述配置参数,确定所述显示屏的目标配置方案,所述目标配置方案包括控制卡和接收卡的数量、所述控制卡之间的连线方案、所述接收卡之间的连线方案、所述接收卡和所述显示屏之间的连线方案、及所述控制卡与所述接收卡之间的连线方案。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在获得显示屏的配置参数后,可以采用前述介绍的算法对配置参数进行处理,确定显示屏的目标配置方案。上述目标配置方案可以包括控制卡的数量、接收卡的数量,以及控制卡之间、接收卡之间、接收卡与显示屏之间、控制卡与接收卡之间的连线方案。上述接收卡与显示屏之间的连线方案可以是指各个接收卡所带载的组成显示屏的单元板的具体区域,上述控制卡与接收卡之间的连线方案可以是指各个控制卡所带载的接收卡的具体区域。
为了直观地向用户呈现目标配置方案,连线方案可以以连接图的形式展示。例如,控制卡与接收卡之间的连线方案可以通过控制卡与接收卡之间的连接图展示给用户,该连接图可以包括任一控制卡的各个网口的带载区域,任一带载区域内包含的接收卡的数量以及每个接收卡带载的单元板区域。这样,通过确定目标配置方案,可以直观地向用户展示在特定区域安装显示屏时需要使用到的接收卡和控制卡的数量是多少,各个接收卡之间应当如何连线,各个控制卡之间如何连线,以及接收卡与组成显示屏的单元板之间如何连线,控制卡与接收卡之间如何连线。电子设备可以通过图形用户界面显示该上述各种连线方案。示例性地,若电子设备为台式计算机,则台式计算机按照前述介绍的算法对配置参数进行处理后,可以通过屏幕显示包括上述各种连线方案在内的目标配置方案。这样,在安装显示屏时,用户可以按照显示的连线方案对单元板、接收卡及控制卡之间的连线进行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S1002中电子设备基于所述配置参数,确定所述显示屏的目标配置方案,可以包括如下步骤S121-S124:
S121、基于所述配置参数,确定带载所述显示屏所需的控制卡的数量以及所述数量的各个控制卡的带载区域。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根据配置参数,首先确定带载当前待安装的显示屏所需要的控制卡的数量以及该数量的各个控制卡的带载区域。其中,所需的控制卡的数量可以根据选定的控制卡的极限带载计算得到,该数量可以是指根据控制卡的极限带载所计算出的理论数量。
通常,控制卡与接收卡之间的带载方式的不同,将会导致所需要的控制卡和接收卡的数量也不同。因此,在计算所需的控制卡的数量之前,可以首先确定单元板与接收卡之间的多种带载方式,即确定接收卡如何对单元板进行划分的方式。通常,单元板与接收卡之间的带载方式(划分方式)可以包括两种。一种是相对均匀的带载方式,一种是非均匀的带载方式。在相对均匀的带载方式下,各行接收卡的带载范围均为满载,或者超过一行的接收卡的带载范围未满载;而在非均匀带载方式下,有且仅有一行的接收卡的带载范围未满载。示例性地,图4示出了在非均匀带载方式下单元板与接收卡之间的连线示意图;图7示出了在相对均匀带载方式下单元板与接收卡之间的连线示意图。
在确定单元板与接收卡的带载方式后,可以基于配置参数,分别确定在各种带载方式下所需的控制卡的数量以及每种数量的各个控制卡的带载区域。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不同的带载方式,所需的控制卡的理论数量可能是不同的。由于需要的控制卡的理论数量不同,每个控制卡的带载区域也可能是不同的。
在具体实现中,可以首先基于配置参数,计算在各种带载方式下,各个接收卡的真实带载大小。然后,再根据控制卡的极限带载和接收卡的真实带载大小,计算所需的控制卡的理论数量以及该理论数量的各个控制卡的带载区域。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走线方向的不同,所需的控制卡的数量也可能不同。
因此,在计算所需的控制卡的理论数量时,应当首先确定走线方向。通常,走线方向可以包括横向走线或纵向走线。如图5中单元板区域的第1列至第3列,以及第1列至第4列所示的即是横向走线;图5中单元板区域的第25列所示的即是纵向走线。
在确定走线方向后,可以根据控制卡的极限带载和各个接收卡的真实带载大小,沿走线方向对各个接收卡进行切分,得到各个控制卡的带载区域。
示例性地,若走线方向为横向走线,则可以根据控制卡的极限带载和各行接收卡的真实带载大小,分别对各行接收卡进行切分;若走线方向为纵向走线,则可以根据控制卡的极限带载和各列接收卡的真实带载大小,分别对各列接收卡进行切分。
然后,在完成对接收卡的切分后,通过统计各个控制卡的带载区域,可以得到所需的控制卡的理论数量。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介绍的根据控制卡的极限带载和各个接收卡的真实带载大小,沿走线方向对各个接收卡进行切分,可以是按照各行或各列接收卡的真实带载大小来进行的切分。
S122、根据所述数量的控制卡及其带载区域生成多个配置方案。
具体地,可以基于理论数量的控制卡的实际带载能力,获取各个控制卡在各自的带载区域内的配置方案,该配置方案可以包括控制卡之间的连线方案,接收卡之间的连线方案、接收卡和显示屏之间的连线方案以及控制卡与接收卡之间的连线方案。其中,控制卡与接收卡之间的连线方案可以包括各个控制卡在各自的带载区域内的超出网口数量和剩余网口数量。其中,超出网口数量可以是指采用理论数量的控制卡带载多个接收卡时,对应的带载区域理论上所需的网口数量超出各个控制卡实际包含的网口数量的个数。相应地,剩余网口数量可以是指采用理论数量的控制卡带载多个接收卡时,对应的带载区域理论上所需的网口数量少于各个控制卡实际包含的网口数量的个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前述步骤计算得到的控制卡的理论数量以及各自对应的带载区域,可以根据每个控制卡的实际带载能力,在各个控制卡的带载区域内进行连线,得到相应的配置方案。上述控制卡的实际带载能力可以是基于每个控制卡实际拥有的网口数量计算得到的带载能力。示例性地,若一个控制卡拥有2个网口,每个网口连接一根网线,每根网线的最大带载为650000像素,则一个控制卡的实际带载能力最大为1300000像素。
由于不同的走线方向会影响实际的连线,因此在基于理论数量的控制卡的实际带载能力,获取各个控制卡在各自的带载区域内的配置方案时,可以首先针对任一理论数量,根据走线方向对该理论数量的各个控制卡的带载区域进行多次拆分。
示例性地,针对任一控制卡的带载区域,若该带载区域的走线方向为横向走线,则可以在固定该带载区域的高的情况下,逐个减少带载区域的宽方向的接收卡,得到所述子区域;或者,若该带载区域的走线方向为纵向走线,则可以在固定带载区域的宽的情况下,逐个减少该带载区域的高方向的接收卡,得到多个子区域。
然后,可以分别计算每次拆分后得到的子区域中接收卡的带载总和,获取接收卡的带载总和小于控制卡的单个网口最大带载量的至少一个目标子区域,并保存上述至少一个目标子区域对应的连线结果。
以走线方向为横向走线为例,在确定单元板与接收卡的带载方式的情况下,每个接收卡在高方向(纵向)上连接的单元板的数量通常是固定的,影响控制卡的带载能力的一般为宽方向(横向)上连接的接收卡的数量。因此,对于横向走线,可以通过变更宽方向上连接的接收卡的数量,使得控制卡的每一根网线可带载的接收卡的数量达到最大值且不超过该根网线的最大带载。
这样,可以从上述至少一个目标子区域对应的连线结果中确定带载区域的连线结果。
在具体实现中,若走线方向为横向走线,则判断上述保存的至少一个目标子区域的列数是否被带载区域的列数整除,若是,则可以以被带载区域的列数整除的目标子区域对应的连线结果作为当前的带载区域的连线结果,否则可以以上述至少一个目标子区域中列数最大值对应的连线结果作为当前的带载区域的连线结果。
类似地,若走线方向为纵向走线,则可以首先判断至少一个目标子区域的行数是否被带载区域的行数整除,若是,则可以以被带载区域的行数整除的目标子区域对应的连线结果作为当前的带载区域的连线结果,否则可以以至少一个目标子区域中行数最大值对应的连线结果作为当前的带载区域的连线结果。
需要说明的是,在完成上述步骤后,接收卡及单元板已被划分为多个带载区域,每个带载区域对应一个控制卡,即每个带载区域属于一个控制卡带载的区域,且在该带载区域内已按照控制卡每个网口或每根网线的实际带载能力确定了相应的连线结果。这样,可以根据带载区域的连线结果确定当前的理论数量的控制卡对应的配置方案。
此时,可以按照确定的带载区域的连线结果对每个带载区域进行拆分,获得该带载区域的使用网口数量。该使用网口数量即是按照上述连线结果确定的每个控制卡的带载区域内应当使用到的网口数量。
对于上述连线结果,可能存在某个或数个带载区域内应当使用到的网口数量大于一个控制卡的实际网口数量的情况,也可能存在某个或数个带载区域内应当使用到的网口数量小于或等于一个控制卡的实际网口数量的情况。此时,针对每个控制卡的带载区域,若使用到的网口数量大于或等于控制卡的实际网口数量,则可以计算每个带载区域使用网口数量与实际网口数量之间的差值,得到该带载区域的超出网口数量;若使用到的网口数量小于或等于控制卡的实际网口数量,则可以计算实际网口数量与使用网口数量之间的差值,得到该带载区域的剩余网口数量。
由于每个控制卡实际拥有的网口数量是固定的,如果按照前述步骤计算得到的连线结果,存在任一带载区域内应当使用到的网口数量超过了控制卡实际拥有的网口数量,即存在任一控制卡对应的带载区域内的超出网口数量不为零的情况,则表示在实际连线时,无法按照该连线结果进行连线,需要对连线结果进行重新计算。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重新计算连线结果可以通过调整控制卡的极限带载来实现。也就是说,为了重新计算连线结果,可以首先调整控制卡的极限带载,然后根据调整后的极限带载,再次按照与前述步骤相同的计算方式,计算所需的控制卡的理论数量以及理论数量的这些控制卡的带载区域,直到计算出来的所有控制卡对应的带载区域内应当使用的网口数量符合每个控制卡实际拥有的网口数量的要求,即满足任一控制卡对应的带载区域内的超出网口数量均为零这一要求。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调整控制卡的极限带载时,可以首先根据全部带载区域的超出网口数量和剩余网口数量,计算待增加网口数量。具体地,可以计算全部带载区域中超出网口数量之和与全部带载区域中剩余网口数量之和之间的差值,将该差值作为待增加网口数量。
示例性地,若当前计算得到的控制卡的理论个数为8个,相应地,这8个控制卡可以连接8个带载区域。如果按照计算得到的连线结果,其中7个带载区域应当使用到3根网线,则对应这7个带载区域的控制卡应当使用到的网口数量为3个;剩余的另外1个带载区域应当使用到1根网线,则对应这一个带载区域的控制卡应当使用到的网口数量为1个。在本示例中,若控制卡实际拥有的网口数量仅为2个,则有7个带载区域对应的控制卡存在超出实际网口数量的情况,每个带载区域超出的网口数量均为1个。那么,这7个带载区域的超出网口数量之和即为7。而对于剩余的另外1个带载区域,存在实际网口未完全被使用的情况,该带载区域的剩余网口数量(之和)为1。因此,在本示例中,待增加的网口数量为6个。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计算出待增加网口数量后,可以根据待增加网口数量,计算任一控制卡带载的最少网口数。
在具体实现中,参见图8中的算法,可以根据待增加网口数量确定待增加控制卡数量;其中,如果待增加网口数量小于或等于零,则待增加控制卡数量为零。然后,通过统计当前的连线结果所需的网口总数,可以以待增加控制卡数量和确定出的控制卡的理论数量之和为除数,以网口总数为被除数求商数,以该商数向上取整得到的值作为任一控制卡带载的最少网口数。
这样,可以根据任一控制卡带载的最少网口数,对控制卡的极限带载进行调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根据任一控制卡带载的最少网口数,对控制卡的极限带载进行调整时,可以从各个控制卡中确定带载能力最大的控制卡。然后,基于最少网口数,计算带载能力最大的控制卡对应的带载区域中一个控制卡的带载能力的极限值。具体地,可以确定带载能力最大的控制卡对应的带载区域中一个网口的最大带载能力值,并将上述一个网口的最大带载能力值与最少网口数相乘,得到极限值,从而可以将控制卡的极限带载调整为与该极限值相等,完成对控制卡的极限带载的调整。
在完成上述对控制卡的极限带载的调整后,可以以调整后的极限带载,重新计算在调整后的极限带载下,带载全部接收卡及单元板所需的控制卡的理论数量以及每个控制卡对应的带载区域的连线结果。
需要说明的是,若根据调整后的极限带载重新计算所需的控制卡的理论数量的次数超过预设次数,例如,如图8所示,重新计算的次数超过3次,则可以基于未调整的控制卡的极限带载,按照相同的切分方式对各个接收卡进行切分。上述相同的切分方式根据走线方向的不同而不同。示例性地,若走线方向为横向走线,则按照相同的切分方式对各个接收卡进行切分可以是指按照与接收卡的第一行相同的切分方式对各行的接收卡进行切分;若走线方向为纵向走线,则按照相同的切分方式对各个接收卡进行切分可以是指按照与接收卡的第一列相同的切分方式对各列的接收卡进行切分。
在完成切分后,可以再次计算按照这样的切分方式所需的控制卡的理论数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若对各个接收卡进行切分后存在未被切分的剩余接收卡,则可以根据控制卡的极限带载和各个接收卡的真实带载大小,再次对剩余接收卡进行切分。需要说明的是,再次对剩余接收卡进行切分时的方向可以是与当前的走线方向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但是,再次切分得到的控制卡的带载区域应当确保为矩形区域。
S123、从多个所述配置方案中确定所述显示屏的目标配置方案。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如果在按照控制卡的极限带载或者调整后的极限带载计算得到控制卡的理论数量,并基于理论数量的控制卡计算带载区域的连线结果后,每个控制卡对应的带载区域内均不存在应当使用到的网口数量超出控制卡实际拥有的网口数量的情况,即每个带载区域的超出网口数量均为零。此时,可以将当前的连线结果输出为目标配置方案。这样,施工人员可以按照目标配置方案对LED显示屏安装区域的接收卡进行连线。
由于单元板与接收卡之间不同的带载方式可能会影响最终计算得到的控制卡的数量,因此,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以确定在相对均匀带载方式和非均匀带载方式下,所需的控制卡数量的最小值。需要说明的是,基于上述最小值确定的连线方案应当满足各个控制卡在各自的带载区域内的超出网口数量均为零这一条件。电子设备可以将上述最小值对应的连线方案输出为目标配置方案。这样,可以进一步保证输出的目标配置方案是使用控制卡最少的最优配置方案。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各步骤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为了便于理解,下面针对图10所示的确定显示屏的配置方案的方法,结合图8、图9所示的具体算法流程,以一个详细的示例,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确定显示屏的配置方案的方法进行介绍。
1、配置参数传入
为了保证算法的正常执行,需要传入的配置参数包括走线方向、单元板信息、接收卡信息和控制卡信息,具体地:
(1)走线方向:本示例以横向走线为例进行说明;
(2)单元板信息:宽128像素、高64像素、行数37、列数31;
(3)接收卡信息:宽256像素、高768像素、行数4、列数16;
(4)控制卡信息:极限宽3840像素、极限高3840像素、极限带载1300000像素、网口数量为2个。
2、确定单元板与接收卡之间的带载方式
即确定接收卡按照相对均匀或非均匀的方式对单元板进行带载。
在一种示例中,基于步骤1中给出的单元板信息和接收卡信息,若单元板与接收卡之间选择非均匀的带载方式,则第一行至第三行的接收卡的带载为256*768,第四行的接收卡的带载为256*64;若单元板与接收卡之间选择相对均匀的带载方式,则第一行至第三行的接收卡的带载可以为256*640,第四行的接收卡的带载为256*448。
如图11所示,是针对上述示例中的单元板和接收卡,按照第一行至第三行的接收卡的带载256*640像素,第四行的接收卡的带载256*448像素进行排列的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图11中的每个矩形区域表示一个接收卡所带载的单元板的区域,图11中的WH表示单元板的大小。另外,由于单元板的列数为31列,每一行的最后一列接收卡所带载的单元板宽方向的像素为128。因此,在图11中,第一行至第三行的接收卡中,前15列接收卡带载的单元板均为256*640,第16列接收卡带载的单元板为128*640;相应地,在第四行的接收卡中,前15列接收卡带载的单元板均为256*448,第16列接收卡带载的单元板为128*448。
3、计算每一个接收卡的真实带载宽高
在本步骤中,结合图8,可以设置循环次数a=0,be=false,fa=控制卡的极限带载。因此,对于图11中的接收卡,第一行至第三行中前15列每个接收卡的真实带载宽高为256*640=163840,第一行至第三行中第16列每个接收卡的真实带载宽高为128*640=81920,第四行中前15列每个接收卡的真实带载宽高为256*448=114688,第四行中第16列每个接收卡的真实带载宽高为128*448=573344。
4、使用控制卡的极限宽与极限带载对接收卡进行切分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横向走线,在对接收卡进行切分时使用的是控制卡的极限宽;若是纵向走线,则应当使用控制卡的极限高与极限带载对接收卡进行切分。本示例中以横向走线为例。
当be=false时,使用控制卡的真实带载对接收卡区域进行切分。首先使用控制卡的极限带载除以第一行(第二行至第三行类似)第一列的接收卡的带载,可以得到:1300000/(256*640)=7.93;该数值向下取整后,可知,对于第一行至第三行的接收卡,一个控制卡最多可带载7列接收卡;然后,计算对第四列接收卡的划分情况。使用控制卡的极限带载除以第四行第一列的接收卡的带载,可以得到:1300000/(256*448)=11.33;该数值向下取整后,可知,对于第四行的接收卡,一个控制卡最多可带载11列接收卡。
因此,可以首先对第一行至第三行中的前14列进行划分,共需使用到6个控制卡。其中控制卡1带载第一行第1列至第7列的接收卡,控制卡2带载第一行第8列至第14列的接收卡,控制卡3带载第二行第1列至第7列的接收卡,控制卡4带载第二行第8列至第14列的接收卡,控制卡5带载第三行第1列至第7列的接收卡,控制卡6带载第三行第8列至第14列的接收卡。然后,对第四行的接收卡进行划分,共需使用到2个控制卡。其中,使用控制卡7带载第四行第1列至第11列的接收卡,使用控制卡8带载第四行第12列至第16列的接收卡。这样划分后,还剩余第一行至第三行各最后两列的控制卡,由于这六个接收卡连接的单元板的像素总和小于一个控制卡的极限带载,因此可以使用一个控制卡,即控制卡9带载剩余的接收卡。这样,划分后得到的所需的控制卡的理论个数为9个,即b=9。相应的划分结果如图12所示。
当be=true时,使用控制卡的真实带载对接收卡区域进行切分。在此情况下,对于横向走线,按照第一行的接收卡的划分方式,一个控制卡带载7个接收卡,从上到下对接收卡区域进行切分,得到理论控制卡数目为b=10。其中,控制卡1带载第一行第1列至第7列的接收卡,控制卡2带载第一行第8列至第14列的接收卡,控制卡3带载第二行第1列至第7列的接收卡,控制卡4带载第二行第8列至第14列的接收卡,控制卡5带载第三行第1列至第7列的接收卡,控制卡6带载第三行第8列至第14列的接收卡,控制卡7带载第四行第1列至第7列的接收卡,控制卡8带载第四行第8列至第14列的接收卡,控制卡9带载第一行至第三行各最后两列的接收卡,控制卡10带载第四行最后两列的接收卡。相应的划分结果如图13所示。
5、获取每一个控制卡的带载区域的连线结果
本步骤的算法流程可以参见图9所示。需要说明的是,图9所示的算法是以横向走向为例来进行介绍的。
如图9所示,以be=false情况下的控制卡1为例,即获取图12中的发送1的连线结果,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1)绘制前提条件:一跟网线的最大带载c=650000像素,定义结果j=[]。
(2)定义接收卡区域的宽a=7,高b=1,拆分行列数组变量r,临时变量t1=a,临时变量t2=b。
(3)按照图9所示的算法流程,首先计算a=7列,b=1行的接收卡带载总和x,即7*256*640*1=1146880>c;
然后依次计算a=6列,b=1行的接收卡带载总和x,即6*256*640*1=983040>c;
计算a=5列,b=1行的接收卡带载总和x,即5*256*640*1=819200>c;
计算a=4列,b=1行的接收卡带载总和x,即4*256*640*1=655360>c;
计算a=3列,b=1行的接收卡带载总和x,即3*256*640*1=491520<c,保存对应的结果到r变量中r.push({row:1,col:3,area:491520}),此时,r=[{row:1,col:3,area:491520}];
计算a=2列,b=1行的接收卡带载总和x,即2*256*640*1=327680<c,保存对应的结果到r变量中r.push({row:1,col:2,area:327680}),此时,r=[{row:1,col:3,area:491520},{row:1,col:2,area:327680}];
计算a=1列,b=1行的接收卡带载总和x,即1*256*640*1=163840<c,保存对应的结果到r变量中r.push({row:1,col:1,area:163840}),此时,r=[{row:1,col:3,area:491520},{row:1,col:2,area:327680},{row:1,col:1,area:163840}]。
然后,根据图9中所示的算法,令a=t1,即将a的值还原回去。
同时得到d=r.length=3,该数值表示r变量中记录的结果的个数。
(4)对于当前的控制卡的列数,如果与r变量中某一项的列数(col)刚好整除,则获取对应的拆分行列。在本示例中,没有存在与当前的控制卡的列数7整除的列数,则根据图9中的算法,获取列数最大值对应的拆分行列,即当前获取的拆分行列为{row:1,col:3,area:491520}。
(5)使用获取的拆分行列对接收卡区域进行拆分
按照算法执行结果,拆分6列后,j的结果为:
Figure BDA0003671871610000121
Figure BDA0003671871610000131
此时,还剩下最后一列,算法继续循环后,得到j的结果可以表示为:
Figure BDA0003671871610000132
按照上述拆分行列对接收卡区域进行拆分后的结果如图14所示,图14即是对图12的控制卡的带载区域进行拆分后的结果。图14中每一条带箭头的横线均表示一根网线可带载的接收卡区域。
6、计算每一个控制卡带载区域的网口使用数目
如图14所示,控制卡1-7及控制卡9均使用到3个网口,控制卡8使用1个网口。因此,全部控制卡需要使用的网口数目总和s=25。
7、计算全部控制卡网口使用的盈余及剩余情况
如图14所示,控制卡1-7及控制卡9均使用到3个网口,根据预先输入的参数可知,一个控制卡实际拥有的网口个数为2个,因此,控制卡1-7及控制卡9相较于控制卡实际拥有的网口个数均超出1个,超出网口数量之和d=8个;控制卡8使用1个网口,相较于控制卡实际拥有的网口个数,还剩余1个网口,即剩余网口数量之和c=1个。这样,如图8所示,可计算得到超出设备网口数e=d-c=7个。
8、计算每个控制卡最少需要带载的网口数
如图8所示,由于e>0,需要新增的控制卡个数f=7/2,该数值向上取整得到f=4,表示需要新增加4个控制卡才能满足带载要求。进一步,可以计算得到每个控制卡最少需要带载的网口数x=s/(b+f),由步骤4可知,在be=false时,b=9,因此,x=25/(9+4),该数值向上取整得到x=2。
9、重新设置控制卡的极限带载
在本步骤中,首先取最大带载接收卡的控制卡。
在be=false时,即参照图14,控制卡1的带载为:7*256*640=1146880,控制卡7的带载为:11*256*448=1261568,控制卡7的带载大于控制卡1的带载。因此,取控制卡7,根据走线方向,计算2根网线的带载之和,即y=2*256*448*5=1146880。这样,可以将控制卡的极限带载设置为1146880。
在be=true时,即参照图13和14,控制卡1的带载最大为:7*256*640=1146880,因此,取控制卡1,根据走线方向,计算2根网线的带载之和,即y=2*256*448*3=983040。这样,可以将控制卡的极限带载设置为983040。
在重新设置控制卡的极限带载后,可以回到步骤4继续执行算法。
10、结果判断
在当前示例中,在be=false时,循环3次得到的结果仍然不是正确的结果,即仍然存在至少一个控制卡的带载区域内使用到的网口数大于控制卡实际拥有的网口数的情况。此时,设置a=0,be=true,控制卡极限带载=fa,算法重新执行。
根据当前实例算法最终提供的结果可以表示为:
[{
"area":589824,"row":1,"col":3,"offsetX":0,"offsetY":0,"sdIndex":0
},{
"area":589824,"row":1,"col":3,"offsetX":768,"offsetY":0,"sdIndex":0
},{
"area":589824,"row":1,"col":3,"offsetX":0,"offsetY":640,"sdIndex":1
},{
"area":589824,"row":1,"col":3,"offsetX":768,"offsetY":640,"sdIndex":1
},{
"area":589824,"row":1,"col":3,"offsetX":0,"offsetY":1280,"sdIndex":2
},{
"area":589824,"row":1,"col":3,"offsetX":768,"offsetY":1280,"sdIndex":2
},{
"area":589824,"row":1,"col":3,"offsetX":0,"offsetY":1920,"sdIndex":3
},{
"area":589824,"row":1,"col":3,"offsetX":768,"offsetY":1920,"sdIndex":3
},{
"area":589824,"row":1,"col":3,"offsetX":1536,"offsetY":0,"sdIndex":4
},{
"area":589824,"row":1,"col":3,"offsetX":2304,"offsetY":0,"sdIndex":4
},{
"area":589824,"row":1,"col":3,"offsetX":1536,"offsetY":640,"sdIndex":5
},{
"area":589824,"row":1,"col":3,"offsetX":2304,"offsetY":640,"sdIndex":5
},{
"area":589824,"row":1,"col":3,"offsetX":1536,"offsetY":1280,"sdIndex":6
},{
"area":589824,"row":1,"col":3,"offsetX":2304,"offsetY":1280,"sdIndex":6
},{
"area":589824,"row":1,"col":3,"offsetX":1536,"offsetY":1920,"sdIndex":7
},{
"area":589824,"row":1,"col":3,"offsetX":2304,"offsetY":1920,"sdIndex":7
},{
"area":573440,"row":1,"col":4,"offsetX":3072,"offsetY":0,"sdIndex":8
},{
"area":573440,"row":1,"col":4,"offsetX":3072,"offsetY":640,"sdIndex":9
},{
"area":573440,"row":1,"col":4,"offsetX":3072,"offsetY":1280,"sdIndex":10
},{
"area":401408,"row":1,"col":4,"offsetX":3072,"offsetY":1920,"sdIndex":11
}]
其中,row表示当前矩形包含的接收卡行数,col表示当前矩形包含的接收卡列数,offsetX表示当前矩形在整个绘制图形中的x坐标,offsetY表示当前矩形在整个绘制图形中的y坐标,sdIndex表示当前矩形所属控制卡索引。
上述示例对应的连线方案如图15所示。该连线方案共使用12个控制卡,即控制卡0-控制卡11,每个控制卡包括2个网口,每个网口可连接一根网线。其中,控制卡0-控制卡7需使用到控制卡的2个网口,控制卡8-控制卡11只需使用到其中的一个网口。具体地,控制卡0的第一个网口用于带载第一行中第1个至第3个(第1列至第3列)的接收卡,第二个网口用于带载第一行中第4个至第6个(第4列至第6列)的接收卡;控制卡1的第一个网口用于带载第二行中第1个至第3个(第1列至第3列)的接收卡,第二个网口用于带载第二行中第4个至第6个(第4列至第6列)的接收卡;控制卡2的第一个网口用于带载第三行中第1个至第3个(第1列至第3列)的接收卡,第二个网口用于带载第三行中第4个至第6个(第4列至第6列)的接收卡;控制卡3的第一个网口用于带载第四行中第1个至第3个(第1列至第3列)的接收卡,第二个网口用于带载第四行中第4个至第6个(第4列至第6列)的接收卡;控制卡4的第一个网口用于带载第一行中第7个至第9个(第7列至第9列)的接收卡,第二个网口用于带载第一行中第10个至第12个(第10列至第12列)的接收卡;控制卡5的第一个网口用于带载第二行中第7个至第9个(第7列至第9列)的接收卡,第二个网口用于带载第二行中第10个至第12个(第10列至第12列)的接收卡;控制卡6的第一个网口用于带载第三行中第7个至第9个(第7列至第9列)的接收卡,第二个网口用于带载第三行中第10个至第12个(第10列至第12列)的接收卡;控制卡7的第一个网口用于带载第四行中第7个至第9个(第7列至第9列)的接收卡,第二个网口用于带载第四行中第10个至第12个(第10列至第12列)的接收卡;控制卡8的一个网口用于带载第一行中第13个至第16个(第13列至第16列)的接收卡;控制卡9的一个网口用于带载第二行中第13个至第16个(第13列至第16列)的接收卡;控制卡10的一个网口用于带载第三行中第13个至第16个(第13列至第16列)的接收卡;控制卡11的一个网口用于带载第四行中第13个至第16个(第13列至第16列)的接收卡。
参照图16,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显示屏配置方案的装置的示意图,具体可以包括获取模块1601和确定模块1602,其中:
获取模块1601,用于获取显示屏的配置参数,所述配置参数包括:组成所述显示屏的单元板的数量、所述单元板的带载信息;其中,所述单元板的带载信息至少包括所述单元板的像素信息;
确定模块1602,用于基于所述配置参数,确定所述显示屏的目标配置方案,所述目标配置方案包括控制卡和接收卡的数量、所述控制卡之间的连线方案、所述接收卡之间的连线方案、所述接收卡和所述显示屏之间的连线方案、及所述控制卡与所述接收卡之间的连线方案。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卡与所述接收卡之间的连线方案包括所述控制卡与所述接收卡之间的连接图,所述连接图包括所述控制卡的各个网口的带载区域、所述带载区域内包含的接收卡的数量、以及每个所述接收卡带载的单元板区域。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获取模块1601具体可以用于:接收通过电子设备的图形用户界面输入的所述显示屏的配置参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确定模块1602具体可以用于:基于所述配置参数,确定带载所述显示屏所需的控制卡的数量以及所述数量的各个控制卡的带载区域;根据所述数量的控制卡及其带载区域生成多个配置方案;从多个所述配置方案中确定所述显示屏的目标配置方案。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确定模块1602还可以用于:确定所述单元板与所述接收卡之间的多种带载方式;基于所述配置参数,分别确定在各种所述带载方式下所需的控制卡的数量以及所述数量的各个控制卡的带载区域;所述带载方式包括相对均匀带载方式或非均匀带载方式;其中,在所述相对均匀带载方式下,各行接收卡的带载范围均为满载,或者超过一行的接收卡的带载范围未满载;在所述非均匀带载方式下,有且仅有一行的接收卡的带载范围未满载。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确定模块1602还可以用于:确定在各个所述配置方案中,各个控制卡在各自的带载区域内的超出网口数量;将各个控制卡在各自的带载区域内的超出网口数量均为零时的配置方案确定为所述显示屏的目标配置方案;其中,所述超出网口数量为采用所述数量的控制卡带载多个接收卡时,对应的带载区域理论上所需的网口数量超出各个控制卡实际包含的网口数量的个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确定模块1602还可以用于:基于所述配置参数,计算在各种所述带载方式下各个接收卡的真实带载大小;根据所述控制卡的极限带载和所述接收卡的真实带载大小,计算所需的控制卡的数量以及所述数量的各个控制卡的带载区域;若存在任一控制卡对应的带载区域内的超出网口数量不为零,则调整所述控制卡的极限带载;根据调整后的所述极限带载重新计算所需的控制卡的数量以及重新计算得到的所述数量的各个控制卡的带载区域,直到各个控制卡在各自的带载区域内的超出网口数量均为零。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确定模块1602还可以用于:根据所述控制卡的极限带载和各个所述接收卡的真实带载大小,沿走线方向对各个接收卡进行切分,得到各个控制卡的带载区域,所述走线方向包括横向走线或纵向走线;统计各个控制卡的带载区域,得到所需的所述控制卡的数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确定模块1602还可以用于:针对任一数量的控制卡,根据走线方向对所述数量的各个控制卡的带载区域进行多次拆分;分别计算每次拆分后得到的子区域中接收卡的带载总和;获取所述接收卡的带载总和小于所述控制卡的单个网口最大带载量的至少一个目标子区域,并保存所述至少一个目标子区域对应的连线结果;从所述至少一个目标子区域对应的连线结果中确定所述带载区域的连线结果;根据所述带载区域的连线结果确定所述数量的控制卡对应的配置方案。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确定模块1602还可以用于:针对任一控制卡的带载区域,若所述走线方向为横向走线,则判断所述至少一个目标子区域的列数是否被所述带载区域的列数整除,若是,则以被所述带载区域的列数整除的目标子区域对应的连线结果作为所述带载区域的连线结果,否则以所述至少一个目标子区域中列数最大值对应的连线结果作为所述带载区域的连线结果;若所述走线方向为纵向走线,则判断所述至少一个目标子区域的行数是否被所述带载区域的行数整除,若是,则以被所述带载区域的行数整除的目标子区域对应的连线结果作为所述带载区域的连线结果,否则以所述至少一个目标子区域中行数最大值对应的连线结果作为所述带载区域的连线结果。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确定模块1602还可以用于:确定各个控制卡对应的带载区域内的剩余网口数量;其中,所述剩余网口数量为采用所述数量的控制卡带载多个接收卡时,对应的带载区域理论上所需的网口数量少于各个控制卡实际包含的网口数量的个数;根据全部带载区域的所述超出网口数量和所述剩余网口数量,计算待增加网口数量;根据所述待增加网口数量,计算任一控制卡带载的最少网口数;根据任一控制卡带载的最少网口数,对所述控制卡的极限带载进行调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确定模块1602还可以用于:根据所述待增加网口数量确定待增加控制卡数量;其中,若所述待增加网口数量小于或等于零,则所述待增加控制卡数量为零;统计当前的连线结果所需的网口总数;以所述待增加控制卡数量和确定出的所述控制卡的数量之和为除数,所述网口总数为被除数求商数,以所述商数向上取整得到的值作为所述控制卡带载的最少网口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确定模块1602还可以用于:各个控制卡中确定带载能力最大的控制卡;基于所述最少网口数,计算带载能力最大的控制卡对应的带载区域中一个控制卡的带载能力的极限值;将所述控制卡的极限带载调整为与所述极限值相等。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确定模块1602还可以用于:确定在相对均匀带载方式和非均匀带载方式下,所需的控制卡数量的最小值;其中,基于所述最小值确定的连线方案满足各个控制卡在各自的带载区域内的超出网口数量均为零的条件;将所述最小值对应的配置方案作为所述显示屏的目标配置方案。
对于装置实施例而言,由于其与方法实施例基本相似,所以描述得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部分的说明即可。
参照图17,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示意图。如图17所示,本实施例的电子设备1700包括:处理器1710、存储器1720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1720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1710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1721。所述处理器1710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1721时实现上述确定显示屏的配置方案的方法各个实施例中的步骤,例如图10所示的步骤S1001至S1002。或者,所述处理器1710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1721时实现上述各装置实施例中各模块/单元的功能,例如图16所示模块1601至1602的功能。
示例性的,所述计算机程序1721可以被分割成一个或多个模块/单元,所述一个或者多个模块/单元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1720中,并由所述处理器1710执行,以完成本申请。所述一个或多个模块/单元可以是能够完成特定功能的一系列计算机程序指令段,该指令段可以用于描述所述计算机程序1721在所述电子设备1700中的执行过程。例如,所述计算机程序1721可以被分割成获取模块和确定模块,各模块具体功能如下: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显示屏的配置参数,所述配置参数包括:组成所述显示屏的单元板的数量、所述单元板的带载信息;其中,所述单元板的带载信息至少包括所述单元板的像素信息;
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配置参数,确定所述显示屏的目标配置方案,所述目标配置方案包括控制卡和接收卡的数量、所述控制卡之间的连线方案、所述接收卡之间的连线方案、所述接收卡和所述显示屏之间的连线方案、及所述控制卡与所述接收卡之间的连线方案。
所述电子设备1700可以是台式计算机、桌上型计算机、平板电脑、云端服务器等计算设备。所述电子设备1700可包括,但不仅限于,处理器1710、存储器1720。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7仅仅是电子设备1700的一种示例,并不构成对电子设备1700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例如所述电子设备1700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设备、网络接入设备、总线等。
所述处理器1710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所述存储器1720可以是所述电子设备1700的内部存储单元,例如电子设备1700的硬盘或内存。所述存储器1720也可以是所述电子设备1700的外部存储设备,例如所述电子设备1700上配备的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 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 Card)等等。进一步地,所述存储器1720还可以既包括所述电子设备1700的内部存储单元也包括外部存储设备。所述存储器1720用于存储所述计算机程序1721以及所述电子设备1700所需的其他程序和数据。所述存储器1720还可以用于暂时地存储已经输出或者将要输出的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前述各个实施例所述的确定显示屏配置方案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前述各个实施例所述的确定显示屏配置方案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前述各个实施例所述的确定显示屏配置方案的方法。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7)

1.一种确定显示屏配置方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显示屏的配置参数,所述配置参数包括:组成所述显示屏的单元板的数量、所述单元板的带载信息;其中,所述单元板的带载信息至少包括所述单元板的像素信息;
基于所述配置参数,确定所述显示屏的目标配置方案,所述目标配置方案包括控制卡和接收卡的数量、所述控制卡之间的连线方案、所述接收卡之间的连线方案、所述接收卡和所述显示屏之间的连线方案、及所述控制卡与所述接收卡之间的连线方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卡与所述接收卡之间的连线方案包括所述控制卡与所述接收卡之间的连接图,所述连接图包括所述控制卡的各个网口的带载区域、所述带载区域内包含的接收卡的数量、以及每个所述接收卡带载的单元板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显示屏的配置参数,包括:
接收通过电子设备的图形用户界面输入的所述显示屏的配置参数。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配置参数,确定所述显示屏的目标配置方案,包括:
基于所述配置参数,确定带载所述显示屏所需的控制卡的数量以及所述数量的各个控制卡的带载区域;
根据所述数量的控制卡及其带载区域生成多个配置方案;
从多个所述配置方案中确定所述显示屏的目标配置方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配置参数,确定带载所述显示屏所需的控制卡的数量以及所述数量的各个控制卡的带载区域,包括:
确定所述单元板与所述接收卡之间的多种带载方式;所述带载方式包括相对均匀带载方式或非均匀带载方式;其中,在所述相对均匀带载方式下,各行接收卡的带载范围均为满载,或者超过一行的接收卡的带载范围未满载;在所述非均匀带载方式下,有且仅有一行的接收卡的带载范围未满载;
基于所述配置参数,分别确定在各种所述带载方式下所需的控制卡的数量以及所述数量的各个控制卡的带载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多个所述配置方案中确定所述显示屏的目标配置方案,包括:
确定在各个所述配置方案中,各个控制卡在各自的带载区域内的超出网口数量;
将各个控制卡在各自的带载区域内的超出网口数量均为零时的配置方案确定为所述显示屏的目标配置方案;其中,所述超出网口数量为采用所述数量的控制卡带载多个接收卡时,对应的带载区域理论上所需的网口数量超出各个控制卡实际包含的网口数量的个数。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配置参数,分别确定在各种所述带载方式下所需的控制卡的数量以及所述数量的各个控制卡的带载区域,包括:
基于所述配置参数,计算在各种所述带载方式下各个接收卡的真实带载大小;
根据所述控制卡的极限带载和所述接收卡的真实带载大小,计算所需的控制卡的数量以及所述数量的各个控制卡的带载区域;
若存在任一控制卡对应的带载区域内的超出网口数量不为零,则调整所述控制卡的极限带载;
根据调整后的所述极限带载重新计算所需的控制卡的数量以及重新计算得到的所述数量的各个控制卡的带载区域,直到各个控制卡在各自的带载区域内的超出网口数量均为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控制卡的极限带载和所述接收卡的真实带载大小,计算所需的控制卡的数量以及所述数量的各个控制卡的带载区域,包括:
根据所述控制卡的极限带载和各个所述接收卡的真实带载大小,沿走线方向对各个接收卡进行切分,得到各个控制卡的带载区域,所述走线方向包括横向走线或纵向走线;
统计各个控制卡的带载区域,得到所需的所述控制卡的数量。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数量的控制卡及其带载区域生成多个配置方案,包括:
针对任一数量的控制卡,根据走线方向对所述数量的各个控制卡的带载区域进行多次拆分;
分别计算每次拆分后得到的子区域中接收卡的带载总和;
获取所述接收卡的带载总和小于所述控制卡的单个网口最大带载量的至少一个目标子区域,并保存所述至少一个目标子区域对应的连线结果;
从所述至少一个目标子区域对应的连线结果中确定所述带载区域的连线结果;
根据所述带载区域的连线结果确定所述数量的控制卡对应的配置方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所述至少一个目标子区域对应的连线结果中确定所述带载区域内的连线结果,包括:
针对任一控制卡的带载区域,若所述走线方向为横向走线,则判断所述至少一个目标子区域的列数是否被所述带载区域的列数整除,若是,则以被所述带载区域的列数整除的目标子区域对应的连线结果作为所述带载区域的连线结果,否则以所述至少一个目标子区域中列数最大值对应的连线结果作为所述带载区域的连线结果;
若所述走线方向为纵向走线,则判断所述至少一个目标子区域的行数是否被所述带载区域的行数整除,若是,则以被所述带载区域的行数整除的目标子区域对应的连线结果作为所述带载区域的连线结果,否则以所述至少一个目标子区域中行数最大值对应的连线结果作为所述带载区域的连线结果。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所述控制卡的极限带载,包括:
确定各个控制卡对应的带载区域内的剩余网口数量;其中,所述剩余网口数量为采用所述数量的控制卡带载多个接收卡时,对应的带载区域理论上所需的网口数量少于各个控制卡实际包含的网口数量的个数;
根据全部带载区域的所述超出网口数量和所述剩余网口数量,计算待增加网口数量;
根据所述待增加网口数量,计算任一控制卡带载的最少网口数;
根据任一控制卡带载的最少网口数,对所述控制卡的极限带载进行调整。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待增加网口数量,计算任一控制卡带载的最少网口数,包括:
根据所述待增加网口数量确定待增加控制卡数量;其中,若所述待增加网口数量小于或等于零,则所述待增加控制卡数量为零;
统计当前的连线结果所需的网口总数;
以所述待增加控制卡数量和确定出的所述控制卡的数量之和为除数,所述网口总数为被除数求商数,以所述商数向上取整得到的值作为所述控制卡带载的最少网口数。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任一控制卡带载的最少网口数,对所述控制卡的极限带载进行调整,包括:
从各个控制卡中确定带载能力最大的控制卡;
基于所述最少网口数,计算带载能力最大的控制卡对应的带载区域中一个控制卡的带载能力的极限值;
将所述控制卡的极限带载调整为与所述极限值相等。
14.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各个控制卡在各自的带载区域内的超出网口数量均为零时的配置方案确定为所述显示屏的目标配置方案,包括:
确定在相对均匀带载方式和非均匀带载方式下,所需的控制卡数量的最小值;其中,基于所述最小值确定的连线方案满足各个控制卡在各自的带载区域内的超出网口数量均为零的条件;
将所述最小值对应的配置方案作为所述显示屏的目标配置方案。
15.一种确定显示屏配置方案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显示屏的配置参数,所述配置参数包括:组成所述显示屏的单元板的数量、所述单元板的带载信息;其中,所述单元板的带载信息至少包括所述单元板的像素信息;
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配置参数,确定所述显示屏的目标配置方案,所述目标配置方案包括控制卡和接收卡的数量、所述控制卡之间的连线方案、所述接收卡之间的连线方案、所述接收卡和所述显示屏之间的连线方案、及所述控制卡与所述接收卡之间的连线方案。
16.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确定显示屏配置方案的方法。
17.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确定显示屏配置方案的方法。
CN202210607330.1A 2022-05-31 2022-05-31 确定显示屏配置方案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Pending CN11499937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07330.1A CN114999373A (zh) 2022-05-31 2022-05-31 确定显示屏配置方案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07330.1A CN114999373A (zh) 2022-05-31 2022-05-31 确定显示屏配置方案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99373A true CN114999373A (zh) 2022-09-02

Family

ID=830319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607330.1A Pending CN114999373A (zh) 2022-05-31 2022-05-31 确定显示屏配置方案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999373A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261946A (ja) * 2007-04-10 2008-10-30 Sharp Corp 表示制御装置および方法
CN103345885A (zh) * 2013-07-05 2013-10-09 西安诺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箱体走线配置方法及装置和拼接式显示屏的配置方法
CN209964073U (zh) * 2019-07-30 2020-01-17 西安诺瓦星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口分线器和led显示系统
CN111128070A (zh) * 2020-01-16 2020-05-08 上海仰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获取led点阵显示屏分辨率的方法及系统
CN211016456U (zh) * 2019-12-16 2020-07-14 西安诺瓦星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控制系统和led显示系统
CN112256163A (zh) * 2019-07-03 2021-01-22 西安诺瓦星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拼接式显示屏配屏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2445445A (zh) * 2019-08-29 2021-03-05 西安诺瓦星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配屏方法及装置、系统控制器和led显示器
CN112783455A (zh) * 2019-11-04 2021-05-11 浙江宇视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的控制方法、装置、介质及电子设备
CN216057046U (zh) * 2021-07-09 2022-03-15 深圳市奥拓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Micro LED异形屏控制装置、系统及终端设备
CN114360446A (zh) * 2021-12-30 2022-04-15 浙江宇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led显示的控制设备数量计算方法、装置、介质及设备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261946A (ja) * 2007-04-10 2008-10-30 Sharp Corp 表示制御装置および方法
CN103345885A (zh) * 2013-07-05 2013-10-09 西安诺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箱体走线配置方法及装置和拼接式显示屏的配置方法
CN112256163A (zh) * 2019-07-03 2021-01-22 西安诺瓦星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拼接式显示屏配屏方法、装置和系统
CN209964073U (zh) * 2019-07-30 2020-01-17 西安诺瓦星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口分线器和led显示系统
CN112445445A (zh) * 2019-08-29 2021-03-05 西安诺瓦星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配屏方法及装置、系统控制器和led显示器
CN112783455A (zh) * 2019-11-04 2021-05-11 浙江宇视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的控制方法、装置、介质及电子设备
CN211016456U (zh) * 2019-12-16 2020-07-14 西安诺瓦星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控制系统和led显示系统
CN111128070A (zh) * 2020-01-16 2020-05-08 上海仰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获取led点阵显示屏分辨率的方法及系统
CN216057046U (zh) * 2021-07-09 2022-03-15 深圳市奥拓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Micro LED异形屏控制装置、系统及终端设备
CN114360446A (zh) * 2021-12-30 2022-04-15 浙江宇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led显示的控制设备数量计算方法、装置、介质及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袁焕丽,刘建立,周冰洁: "新型LED智能控制卡", 电子世界, 15 March 2014 (2014-03-15), pages 12 - 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62388A (zh) 一种任务调度方法、系统及终端设备
US10649771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CN111429333A (zh) 一种gpu动态调频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9309826B (zh) 图像色彩均衡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4915885A (zh) 一种授信业务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9040754A (zh) 一种hevc的帧内预测模式确定方法、设备、系统及介质
CN110245747A (zh) 基于全卷积神经网络的图像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0475078A (zh) 摄像机曝光时间调整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04243531A (zh) 一种数据处理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US20210216312A1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CN114327824A (zh) 一种业务主机的确定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4999373A (zh) 确定显示屏配置方案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CN116167424B (zh) 基于cim的神经网络加速器、方法、存算处理系统与设备
CN109783286B (zh) 机内测试方法、测试装置、及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391970A (zh) 一种面向异构众核处理器的芯片测试方法及装置
CN110430591B (zh) 基带资源池智能部署与重构方法
CN111931447A (zh) Fpga布局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230251903A1 (en) High bandwidth memory system with dynamically programmable distribution scheme
CN111091083B (zh) 基于图像的人脸尺度计算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3792509A (zh) 一种复位信号平衡方法和装置
US20120042297A1 (en) Computer aided design system and method
CN110010052B (zh) 一种异形刘海屏的像素栅源电容补偿方法
CN105843578A (zh) 一种拼接墙回显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3559263A (zh) 对多个图片集合进行合并的方法及系统
CN113867791B (zh) 一种计算装置、芯片、板卡、电子设备和计算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