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852C - 规模可变的轮廓间编码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规模可变的轮廓间编码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852C
CN1149852C CNB97116388XA CN97116388A CN1149852C CN 1149852 C CN1149852 C CN 1149852C CN B97116388X A CNB97116388X A CN B97116388XA CN 97116388 A CN97116388 A CN 97116388A CN 1149852 C CN1149852 C CN 1149852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mmit
profile
elementary
encoded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9711638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04215A (zh
Inventor
�Դ����
韩锡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engye Vis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ewoo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ewoo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ewoo Electro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2042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042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985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852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14Picture signal circuitry for video frequency region
    • H04N5/20Circuitry for controlling amplitude response
    • H04N5/205Circuitry for controlling amplitude response for correcting amplitude versus frequency characteristic
    • H04N5/208Circuitry for controlling amplitude response for correcting amplitude versus frequency characteristic for compensating for attenuation of high frequency components, e.g. crispening, aperture distortion correc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9/00Image coding
    • G06T9/20Contour coding, e.g. using detection of edg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9/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 H04N19/5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predictive coding
    • H04N19/503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predictive coding involving temporal prediction
    • H04N19/51Motion estimation or motion compensation
    • H04N19/537Motion estimation other than block-bas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9/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 H04N19/5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predictive coding
    • H04N19/503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predictive coding involving temporal prediction
    • H04N19/51Motion estimation or motion compensation
    • H04N19/537Motion estimation other than block-based
    • H04N19/543Motion estimation other than block-based using reg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9/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 H04N19/2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video object co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9/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 H04N19/3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coding, decoding, compressing or decompressing digital video signals using hierarchical techniques, e.g. scalabil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ression Or Coding Systems Of Tv Signals (AREA)
  • Compression, Expansion, Code Conversion, And Decoders (AREA)
  • Image Processing (AREA)
  • Image Analysi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对视频信号进行规模可变地轮廓间编码的方法,包括有以下步骤:生成一预测的轮廓;将该预测的轮廓加宽一预定的阈值D max(j),生成第j初级和次级顶点,并重构一当前基本层;将该预测的轮廓加宽一预定的阈值D max(j+1),生成第(j+1)初级和次级顶点。对第j初级及次级顶点进行编码; 以一预定的方法对编码后的第j初级及次级顶点信息进行格式化;将j增加1,并重复步骤(c)至(e)直至j变为N,N为一正整数。

Description

规模可变的轮廓间编码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视频信号编码方法及装置;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以可变规模性对视频信号中对象的轮廓进行轮廓间编码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诸如电视电话、电视会议及高清晰度电视系统中,需要大量的数字数据来定义各视频帧信号,因为视频帧信号中的一视频行信号包括一序列称为象素值的数字数据。然而,由于常规的传输信道的可用频率带宽是有限的,为了通过其发送这么大量的数字数据。不可避免地要通过使用各种数据压缩技术来压缩或减少数据量,特别在例如电视电话及电视会议系统等低位率视频信号编码器的情况下。
用于对低位率编码系统的视频信号进行编码的技术之一是规模可变(scala ble)的轮廓内编码技术,其能通过首先发送一基本层且然后发送增强层而顺序地改善一视频图象的质量。通常,为了解码第n增强层,预先解码从基本层到第n-1增强的较低级的层,其中n是一大于2的整数。如果不需要进一步改善视频图象的质量,则不对自第n+1层起的层进行解码。换句话说,解码器只对所需的层进行解码,从而减少了由发送被过分精确或精细地划分的视频图象而导致的比特损失。
参见图1A、1B及1C,例示了说明规模可变的轮廓内编码技术的视图,一基本层L0包含5个顶点P0(1)至P0(5),第一增强层L1包含6个顶点P1(1)至P1(6),及第二增强层L2包含4个顶点P2(1)至P2(4)。如图1B所示,P1(1)位于P0(1)和P0(2)之间,P1(2)位于P0(2)和P0(3)之间,P1(3)位于P0(3)和P0(4)之间,P1(4)和P1(5)都位于P0(4)和P0(5)之间,及P1(6)位于P0(5)和P0(1)之间;并如图1C所示,P2(1)位于P0(1)和P1(1)之间,P2(2)位于P1(1)和P0(2)之间,P2(3)位于P1(4)和P1(5)之间,及P2(4)位于P0(5)和P1(6)之间。
同时,对应于各层Li的各位流Bi包括顶点顺序信息及顶点位置信息,其中i是一从0至2的整数范围。基本层L0的位流B0包含有指示P0(1)至P0(5)位置的顶点位置信息。
第一增强层L1的位流B1包含有顶点顺序信息1、1、1、2、1和顶点位置信息P1(1)至P1(6),其中该顶点顺序信息1、1、1、2、1指示待被插入到基本层L0的两相邻顶点之间的第一增强层L1的顶点数。也就是说,1个顶点被插入到P0(1)和P0(2)之间,1个顶点被插入到P0(2)和P0(3)之间,1个顶点被插入到P0(3)和P0(4)之间,2个顶点被插入到P0(4)和P0(5)之间,及1个顶点被插入到P0(5)和P0(1)之间,并且插入的顺序为P1(1)、P1(2)、P1(3)、P1(4)、P1(5)及P1(6)的次序。
第二增强层L2的位流B2包含有顶点顺序信息1、1、0、0、0、0、0、1、0、1、0及顶点位置信息P2(1)至P2(4),其中该顶点顺序信息1、1、0、0、0、0、0、1、0、1、0指示待被插入到基本层L0与第一增强层L1的两相邻顶点之间的第二增强层L2的顶点数。也就是说,1个顶点被插入到P0(1)和P1(1)之间,1个顶点被插入到P1(1)和P0(2)之间,无顶点被插到P0(2)及P1(2)之间及等等;并且插入的顺序为P2(1)、P2(2)、P2(3)和P2(4)的次序。
如图1A、1B、1C所示,随着更多的层被解码,恢复的视频图象的形状变得更接近于的轮廓的原始形状。
尽管规模可变的轮廓内编码技术能减少由发送一过度精确或精细的视频图象所导致的比特损失,但它未考虑两连续帧之间的临时冗余。因此,为了更有效地实现具有例如64kb/s传输信道宽度的低位率编解码系统,仍期望通过使用轮廓运动估算技术来进一步减少传输数据量。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一具有规模可变性,用于轮廓间编码轮廓信息,从而顺序地增强视频图象的质量并进一步减少传输数据量的轮廓编码方法及装置。
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对包括有一先前及一当前帧的一视频信号进行规模可变地轮廓间编码的方法,其中各该先前帧和该当前帧包含有一轮廓,该方法包括有以下步骤:
(a)通过对一先前基本层进行运动估算和补偿,生成一预测的轮廓,其中先前基本层是指具有最低分辨率的轮廓图象;
(b)将该预测的轮廓加宽一预定的阈值Dmax(j),生成第j初级和次级顶点,从而存储它们作为第j层信息,j为0,并重构一当前基本层,包括如下子步骤:(b1)检测重合顶点,其中各重合顶点为该预测的轮廓与该当前轮廓之间的一交叉点或为该预测的轮廓与该当前轮廓相重叠的部分的一端点;(b2)将该预测的轮廓加宽预定的阈值Dmax(j),从而生成一第j加宽的轮廓带,并检测该当前轮廓与在步骤(b1)确定的两重合顶点间第j加宽的轮廓带相重叠的第j匹配部分,其中j为0;(b3)确定长度大于或等于一预定的非负阈值T H的第j匹配部分作为第j匹配的段,并确定第j匹配的段的端点为第j初级顶点;(b4)确定当前轮廓上的不属于任一第j匹配的段的部分为第j未匹配的段,通过根据该预定阈值Dmax(j),向第j未匹配的段施用多边形逼近方法来确定第j次级顶点,并存储该第j初级和次级顶点作为第j层信息;及(b5)通过使用第j匹配的段和第j次级顶点来重构当前基本层并存储该当前基本层。
(c)将该预测的轮廓加宽一预定的阈值Dmax(j+1),生成第(j+1)初级和次级顶点,从而存储它们作为第(j+1)层信息,并通过使用该第(j+1)层信息更新该第j层信息,其中预定的阈值Dmax(j+1)小于预定的阈值Dmax(j);
(d)对该第j层信息的第j初级及次级顶点进行编码;
(e)以一预定的方法对编码后的第j初级及次级顶点信息进行格式化;
(f)将j增加1,并重复步骤(c)至(e)直至j变为N,N为一正整数。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结合附图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以上及其它目的和特征将变得显然,附图中:
图1A、1B和1C为说明一常规的规模可变的轮廓间编码技术的示例性视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用于规模可变地轮廓间编码的装置的方框图;
图3为说明将一当前轮廓与一预测轮廓进行匹配并将该预测轮廓加宽一预定的阈值的处理过程的示意图;
图4为描述一在未匹配的段上确定次级顶点的处理过程的示意图;
图5为通过使用匹配的段及次级顶点而重构的一示例性基本层的示意图;图6为根据本发明的作为操作进程的改变轮廓信息的示意图;及
图7为通过基于基准轮廓编码技术对初级顶点的信息进行编码的方法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编码一轮廓的装置1的方框图。
线路L10上的当前轮廓数据被提供给一运动估算单元10和一加宽单元30。该运动估算单元10通过运动估算确定一运动矢量MV。在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例中,一先前基本层在逐象素的基础上被位移,从而与当前轮廓重叠,属于该当前轮廓及该先前基本层两者的象素在各位移上被计数。
然后,获取最大数目的属于当前轮廓及先前基本层两者的象素的该先前基本层的位移被选择作为运动矢量MV。在线路L20上的该运动矢量MV被提供给一运动补偿单元20和一格式化器90。
运动补偿单元20生成一预测的轮廓。也就是说,先前基本层上的所有象素沿着当前轮廓的方向被移过运动矢量MV,以而生成该预测的轮廓。该预测的轮廓被提供给加宽单元30。
加宽单元30重叠该预测的轮廓及该当前轮廓,检测重合部分,其中该重合部分是与该预测的轮廓重叠的当前轮廓的一部分,其确定重合顶点。如果该重合部分包含有多于一个的象素,该重合部分的端点被确定为重合顶点。如果该重合部分仅包含有一个象素,该象素被确定为重合顶点。
参见图3,生成2 6个示例性重合顶点A至Z。A、B、F、G、L、M、N、O、R、S、W和X为示例性的重合顶点,各为一相应的示例性重合部分的端点,其中各示例性重合部分为与示例性预测轮廓32重叠的一示例性当前轮廓34的一部分。C、D、E、H、I、J、K、P、Q、T、U、V、Y和Z为示例性预测轮廓32仅与示例性当前轮廓34相交的示例性重合顶点。
在确定了重合顶点后,加宽单元30将预测的轮廓加宽一预定阈值Dmax(j),从而生成第一加宽的轮廓带,其中j为0。Dmax(j)随着j的增大而减小,其中Dmax(j)为非负数。在图3所示的优选实施例中,示例性预测的轮廓32被加宽Dmax(0),从而生成第一示例性加宽的轮廓带32’。
加宽单元30提供有关当前轮廓、预测的轮廓、第一加宽的轮廓带和重合顶点的信息给一匹配的段确定单元40。
匹配的段确定单元40检测第一匹配部分。各第一匹配部分表示与两重合顶点之间的第一加宽的轮廓带相重叠的当前轮廓的一部分,并且具有一共同的端点的两相邻的第一匹配部分被认为是一第一匹配部分。
然后,匹配的段确定单元40将第一匹配部分的各长度与一预定阈值TH相比较,从而选择长度大于该预定阈值的第一匹配部分作为第一匹配的段。该第一匹配的段的端点被确定为第一初级顶点。再参见图3,从A至I、K至O、R至U、V至Z的部分为示例性当前轮廓34的示例性的第一匹配的段,及A、I、K、O、R、U、V和Z为该示例性当前轮廓34的示例性第一初级顶点。
有关当前轮廓、预测的轮廓及第一初级顶点的信息被提供给一次级顶点确定单元50。
次级顶点确定单元50确定第一未匹配的段,其中该第一未匹配的段为当前轮廓上不属于任一第一匹配的段的一段。然后,根据预定的阈值Dmax(j),通过使用常规的多边形逼近技术在当前轮廓上的各第一未匹配的段上确定第一次级顶点,其中该预定的阈值Dmax(j)与在加宽单元30上所使用的阈值相同。根据常规的多边形逼近技术,具有到对应的一直线段的最大距离的任意第一未匹配的段上的一轮廓象素在当该最大距离大于Dmax(j)时,被确定为第一起始顶点。这些通过多边形逼近而被确定的第一起始顶点被定义为第一次级顶点。
参见图4,从I至K、O至R、U至V和Z至A的部分为示例性当前轮廓34上的示例性第一未匹配的段,及1V1至1V7为示例性当前轮廓34的示例性第一次级顶点。
次级顶点确定单元50提供有关当前轮廓、预测的轮廓、第一初级顶点、第一次级顶点,第一匹配的段和第一未匹配的段的信息给一重叠的轮廓存储器60。该重叠轮廓存储器60将记号给予第一初级顶点,从而存储有关第一次级及被标记的第一初级顶点的信息作为第一重叠的轮廓OC(1)。例如,1S1指示第一匹配的段的第一起始点,1S2指示第一区配的段的第二起始点等等,及1E1
指示第一匹配的段的第一结束点,1E2指示第一匹配的段的第二结束点等等。
在存储第重叠的轮廓OC(1)后,仅当j的值为0时,重叠的轮廓存储器60提供线路L40上的有关第一匹配的段和第一次级顶点的信息给一基本层重构单元100。然后,基本层重构单元100重构一当前基本层。参见图5,一示例性的当前基本层36包括是示例性第一匹配的段的粗直线、和连接两相邻的示例性初级或次级顶点的细直线。重构的当前基本层被存储在一基本层存储单元110中。
同时,重叠的轮廓存储器60将j增加1并将有关当前轮廓、预测的轮廓、和第一重叠的轮廓OC(1)的信息经线路L50提供给加宽单元30。
加宽单元30将来自重叠的轮廓存储器60的预测的轮廓加宽一预定阈值Dmax(j),从而生成一第二加宽的轮廓带,其中j为1且Dmax(1)小于Dmax(0)。
加宽单元30将有关当前轮廓、预测的轮廓、第二加宽的轮廓带、和第一重叠的轮廓OC(1)的信息提供给匹配的段确定单元40。
在j为1的情况下的匹配的段确定单元40的操作与在j为0的情况下相似。也就是说,第二加宽的轮廓带与当前轮廓相重合的部分被确定为第二匹配部分。然后,长度大于预定的阈值T H的第二匹配部分被确定为第二匹配的段,且第二匹配的段的端点被确定为第二初级顶点。
有关当前轮廓、预测的轮廓、第二初级顶点,和第一重叠的轮廓OC(1)的信息被提供给次级顶点确定单元50。
次级顶点确定单元50确定第二未匹配的段,其中第二未匹配的段是当前轮廓上在第一初级顶点、第一次级顶点和不属于任一第二匹配的段的第二初级顶点中的两相邻点之间的一部分。
然后,根据预定的阈值Dmax(j),通过使用常规的多边形逼近技术确定当前轮廓上的各第二未匹配的段上的第二次级顶点,其中该预定的阈值Dmax(j)与在加宽单元30中所使用的阈值相同。根据常规的多边形逼近技术,具有到相应的一直线段的最大距离的任一第二未匹配的段上的一轮廓象素在当该最大距离大于预定的阈值Dmax(j)时被确定为第二起始顶点。这些通过多边形逼近而被确定的第二起始顶点被称为第二次级顶点。
次级顶点确定单元50将有关当前轮廓、预测的轮廓、第二初级顶点、第二次级顶点、第二匹配的段和第二未匹配的段的信息提供给重叠的轮廓存储器60。重叠的轮廓存储器60给出记号给第二初级顶点,从而存储有关第二次级及被标记的第二初级顶点的信息作为第二重叠的轮廓OC(2)。例如,2S1指示第二匹配的线段的第一起始点,2S2指示第二匹配的段的一第二起始点等等,及2E1指示第二匹配的段的第一结束点,2E2指示第二匹配的段的一第二结束点等等。
在存储第二重叠的轮廓OC(2)后,重叠的轮廓存储器60更新第一重叠的轮廓OC(1)。详细地说,可能存在有一些不是第二初级顶点的第一初级顶点。这样,重叠的轮廓存储器60给出记号给这些点,这些记号指示相应的点为第一起始—结束点。这些第一起始—结束点是作为第一初级顶点但非第二初级顶点的点。例如,1SE1指示基本层的第一起始—结束点,1SE2指示基本层的第二起始—结束点等等。一更新后的第一重叠的轮廓OC’(1)被存储在重叠的轮廓存储器60中。
参见图6A至6H,给出了说明根据本发明作为操作进程的改变轮廓信息的示意图。图6A说明了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示例性重合顶点A至Z、示例性重合部分AB、FG、LM、NO、RS和WX。图6B说明了构成示例性当前基本层所导致的示例性第一初级顶点A、I、K、O、R、U、V和Z,示例性第一次级顶点1V1至1V7,和示例性第一匹配的段AI、LO、RU和VZ。图6C为当j为0时,存储在重叠的轮廓存储器60中的一示例性第一重叠的轮廓OC(1),并且1S1至1S4为示例性第一匹配的段的示例性起始点,及1E1至1E4为示例性第一未匹配的段的示例性结束点。图6D表示示例性第二初级顶点A、C、E、H、L、O、R、S、W和Y,及作为轮廓加宽Dmax(1)的结果的示例性第二匹配的段AC、EH、LO、RS及WY。图6E示出了示例性的第二未匹配的段CE、HI、I1V1、1V11V2、1V2K、KL、O1V3、1V3V4、1V4V5、1V5R、SU、U1V6、1V6V、VW、YZ、Z1V7和1V7A。图6F说明了示例性第二次级顶点2V1至2V15。图6G为当j为1时,存储在重叠的轮廓存储器60中的示例性第二重叠的轮廓OC(2),并且2S1至2S5为示例性第二匹配的段的示例性起始点,及2E1至2E5为示例性第二匹配的段示例性结束点。图6H为当j为1时,存储在重叠的轮廓存储器60中的示例性第一更新后的重叠的轮廓OC’(1)。
同时,重叠的轮廓存储器60经线路L60将有关预测的轮廓及第一初级顶点的信息提供给初级顶点编码单元70,经线路L70将有关第一次级顶点及更新的第一重叠的轮廓OC’(1)的信息提给次级顶点编码单元80。然而,由于j为1,重叠的轮廓存储器60不将有关第一匹配的段及第一次级顶点的信息经线路L40提供给基本层重构单元100。
初级顶点编码单元70通过使用一预定的方法,例如光栅扫描,确定一基准点RP,计算两相邻第一初级顶点之间的各段的长度,并通过沿着一预定方向,例如顺时针的方向使用基于基准轮廓的编码方法,对有关第一初级顶点的信息进行编码。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构成各段的象素数被定义为各段的长度。
如果最大长度m大于或等于2n并小于2n+1,通过利用n位表示从RP到与RP相邻的第一初级顶点的长度,对相邻于RP的一第一初级顶点进行编码。然后,其余的顶点被编码为如下:如果从RP到刚被编码的第一初级顶点的长度大于m,通过使用n位表示从刚被编码的第一初级顶点到相邻的第一初级顶点的长度,对相邻的第一初级顶点进行编码。且如果从RP到刚被编码的第一初级顶点的长度小于m,则通过使用n’位表示从刚被编码的第一初级顶点到该相邻的第一初级顶点的长度,对相邻的第一初级顶点进行编码,其中n’位能够表示从刚被编码的第一初级顶点到RP的长度。
参见图7,段AI的长度,即大于或等于2n但小于2n1+1的m1为最长,从U至RP的长度大于m1及以V到RP的长度小于m1。通过使用n1位表示两相邻示例性第一初级顶点之间的长度,对示例性第一初级顶点A至U进行编码,通过使用能够表示从U至RP的长度的n1’位表示从U至V的长度,对V进行编码,并通过使用能够表示从V至RP的长度的n1″表示从V至Z的长度,对Z进行编码。
同时,次级顶点编码单元80对第一次级顶点进行编码。通过表示从位于逆时针的最接近的第一初级或次级顶点到其自身的一2维位移,对各第一次级顶点进行编码。在图4中所示的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通过表示从I至1V1的位移,对1V1进行编码,通过表示从1V1到1V2的位移,对1V2进行编码,并通过表示从0至1V3的位移,对1V3进行编码等等。
有关第一初级及次级顶点的编码的信息被提供给格式化器90。
格式化器90根据更新的第一重叠的轮廓OC’(1),以一预定的方法对有关第一初级和次级顶点的编码的信息进行格式化。也就是说,格式化器90按照运动矢量MV、初级顶点数、初级顶点中的起始—结束点数、指示这些起始—结束点的号、未匹配的段之间的次级顶点数、编码的初级及次级顶点信息的次序对编码的信息进行格式化,从而将其提供给一发射机(未示出)。
在图5中所示的示例性当前基本层36的情况下,格式化后的当前基本层信息为MV、8、3、2、6、8、2、3、1、1、A、I、K、O、R、U、V、Z、2、6、8、1V1、1V2、1V3、1V4、1V5、1V6、1V7
一解码器(未示出)可通过解码格式化后的信息并通过使用以前解码的先前基本层,恢复当前基本层。
尽管已参照某些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不脱离由所附权利要求定义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可做出其它的改型和变化。

Claims (12)

1.一种用于对包括有一先前及一当前帧的一视频信号进行规模可变地轮廓间编码的方法,其中各该先前帧和该当前帧包含有一轮廓,该方法包括有以下步骤:
(a)通过对一先前基本层进行运动估算和补偿,生成一预测的轮廓,其中先前基本层是指具有最低分辨率的轮廓图象;
(b)将该预测的轮廓加宽一预定的阈值Dmax(j),生成第j初级和次级顶点,从而存储它们作为第j层信息,j为0,并重构一当前基本层,包括如下子步骤:
(b1)检测重合顶点,其中各重合顶点为该预测的轮廓与该当前轮廓之间的一交叉点或为该预测的轮廓与该当前轮廓相重叠的部分的一端点;
(b2)将该预测的轮廓加宽预定的阈值Dmax(j),从而生成一第j加宽的轮廓带,并检测该当前轮廓与在步骤(b1)确定的两重合顶点间第j加宽的轮廓带相重叠的第j匹配部分,其中j为0;
(b3)确定长度大于或等于一预定的非负阈值T H的第j匹配部分作为第j匹配的段,并确定第j匹配的段的端点为第j初级顶点;
(b4)确定当前轮廓上的不属于任一第j匹配的段的部分为第j未匹配的段,通过根据该预定阈值Dmax(j),向第j未匹配的段施用多边形逼近方法来确定第j次级顶点,并存储该第j初级和次级顶点作为第j层信息;及
(b5)通过使用第j匹配的段和第j次级顶点来重构当前基本层并存储该当前基本层;
(c)将该预测的轮廓加宽一预定的阈值Dmax(j+1),生成第(j+1)初级和次级顶点,从而存储它们作为第(j+1)层信息,并通过使用该第(j+1)层信息更新该第j层信息,其中预定的阈值Dmax(j+1)小于预定的阈值Dmax(j);
(d)对该第j层信息的第j初级及次级顶点进行编码;
(e)以一预定的方法对编码后的第j初级及次级顶点信息进行格式化;
(f)将j增加1,并重复步骤(c)至(e)直至j变为N,N为一正整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骤(a)包括有以下步骤:
(a1)在逐象素的基础上位移该先前基本层,并对各位移处属于该先前基本层和该当前轮廓两者的象素数进行计数;
(a2)确定一位移作为一运动矢量,在该位移处,属于该先前基本层和该当前轮廓的象素数为最大;及
(a3)通过将该先前基本层移过该运动矢量而生成预测的轮廓,从而将其与该当前轮廓相重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骤(c)包括有以下步骤:
(c1)将预测的轮廓加宽预定的阈值Dmax(j+1),从而生成一第j+1加宽的轮廓带,检测当前轮廓与在步骤(b1)确定的两重合顶点之间的第(j+1)加宽的轮廓相重叠的第(j+1)匹配部分;
(c2)确定长度大于或等于预定的非负阈值T H的第(j+1)匹配部分作为第(j+1)匹配的段,并确定第(j+1)匹配的段的端点为第(j+1)初级顶点;
(c3)确定当前轮廓上的在第j初级顶点、第j次级顶点和第(j+1)初级顶点中的两相邻点间的不属于任意第(j+1)匹配的段的部分作为第(j+1)未匹配的段,并通过根据预定的阈值Dmax(j+1),对第(j+1)未匹配的段施用多边形逼近方法来确定第(j+1)次级顶点,并存储这些初级和次级顶点作为第(j+1)层信息;及
(c4)选择不是第(j+1)初级顶点的第j初级顶点作为起始-结束点,并通过加上起始-结束点信息来更新第j层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骤(d)包括有以下步骤:
(d1)计算所有段的长度,各段连接两相邻的第j初级顶点,并确定一最大长度m,其中m大于或等于2n但小于2n+1
(d2)通过使用n位来表示从基准点到待被编码的第j初级顶点的长度,以一预定的方向对相邻于一基准点的第j初级顶点进行编码,并如果从基准点到刚被编码的第j初级顶点的长度大于m,通过使用n位表示从刚被编码的第j初级顶点到待被编码的第j初级顶点的长度,对下一个第j初级顶点进行编码,否则通过使用n′位表示该长度来对下一个第j初级顶点进行编码,其中从基准点到刚被编码的第j初级顶点的长度大于或等于2n′但小于2n′+1,n′代表从刚被编码的第一初级顶点到基准点的长度的位数;及
(d3)通过表示以一预定方向从定位的最接近的第j初级或次级顶点到待被编码的第j次级顶点的2维位移,对各第j次级顶点进行编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骤(e)按运动矢量、第j初级顶点数、第j初级顶点中的起始-结束点数、指示起始-结束点的号、各第j未匹配的段上的第j次级顶点数的次序对第j层信息进行格式化,并对编码的第j初级和次级顶点信息进行格式化。
6.一种用于对包括有一先前帧和一当前帧的一视频信号进行规模可变地轮廓间编码的装置,其中各先前帧和当前帧包含有一轮廓,该装置包括有:
用于通过对一先前基本层进行运动估算和补偿,生成一预测的轮廓的装置;
顶点确定装置,用于将预测的轮廓加宽一预定的阈值Dmax(j),生成第j初级和次级顶点,j的大小范围为从O到N,N为一正整数,其中该顶点确定装置包括:
匹配装置,用于检测重合顶点,其中各重合顶点为该预测的轮廓与该当前轮廓之间的一交叉点或为该预测的轮廓与该当前轮廓相重叠的一部分的一端点;
装置,用于将该预测的轮廓加宽预定的阈值Dmax(j),从而生成一第j加宽的轮廓带,并检测该当前轮廓与在匹配装置确定的两重合顶点之间的第j加宽的轮廓带相重叠的第j匹配部分;
初级顶点确定装置,用于确定长度大于或等于一预定非负阈值TH的第j匹配部分为第j匹配的段,并确定该第j匹配的段的端点为第j初级顶点;及
次级顶点确定装置,用于确定当前轮廓上的不属于任意第j匹配的段的部分为第j未匹配的段,通过根据预定阈值,对第j未匹配的段施用多边形逼近法来确定第j次级顶点,并存储第j初级和次级顶点作为第j层信息;
用于存储第j层信息的装置;
用于当j为0时,重构一当前基本层的装置;
用于对第j层信息的第j初级和次级顶点进行编码的装置;及
用于以一预定的方法对编码的第j初级和次级顶点信息进行格式化的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中预测的轮廓生成装置包括:
运动估算装置,用于在逐象素的基础上位移先前基本层,并对各位移处属于该先前基本层和该当前轮廓两者的象素数进行计数,确定属于该先前基本层和该当前轮廓的象素数为最大处的位移为一运动矢量;及
运动补偿装置,用于通过将先前基本层移过该运动矢量而生成该预测的轮廓,从而将其与该当前轮廓相重叠。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中在存储了有关第j初级和次级顶点的信息后,第j层信息存储装置将j的值增加1,从而重复顶点确定装置的操作直至j变为N。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中当前基本层重构装置包括:
当前基本层生成装置,用于当j为0时,通过使用第j匹配的段和第j次级顶点来重构当前基本层;及
当前基本层存储装置,用于存储当前基本层。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中预定的阈值Dmax(j)随着j的增加而减小。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中编码装置包括:
装置,用于计算所有段的长度,各段连接两相邻的第j初级顶点,并确定一最大长度m,其中m大于或等于2n但小于2n+1
初级顶点编码装置,用于通过使用n位表示从基准点到待被编码的第j初级顶点的长度,沿一预定的方向对相邻于一基准点的第j初级顶点进行编码,如果从基准点到刚被编码的第j初级顶点的长度大于m,通过使用n位表示从刚被编码的第j初级顶点到待被编码的第j初级顶点的长度,对下一个第j初级顶点进行编码,否则通过使用n′位表示该长度来对该下一个第j初级顶点进行编码,其中从基准点到刚被编码的第j初级顶点的长度大于或等于2n′但小于2n′+1,n′代表从刚被编码的第一初级顶点到基准点的长度的位数;及
次级顶点编码装置,用于通过表示从沿着一预定方向所定位的最接近的第j初级或次级顶点到待被编码的第j次级顶点的一2维位移,对各第j次级顶点进行编码。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格式化装置化以运动矢量、第j层的第j初级顶点数、第j初级顶点中的起始-结束点数,指示起始-结束点的号、第j未匹配的段上的第j次级顶点数的次序对第j层信息进行格式化,并对编码的初级和次级顶点信息进行格式化。
CNB97116388XA 1997-06-26 1997-08-20 规模可变的轮廓间编码方法及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49852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27561/1997 1997-06-26
KR27561/97 1997-06-26
KR1019970027561A KR100244769B1 (ko) 1997-06-26 1997-06-26 스케일러빌리티를 갖는 간 윤곽선 부호화 방법 및 장치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04215A CN1204215A (zh) 1999-01-06
CN1149852C true CN1149852C (zh) 2004-05-12

Family

ID=195113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97116388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49852C (zh) 1997-06-26 1997-08-20 规模可变的轮廓间编码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6097756A (zh)
EP (1) EP0888011B1 (zh)
JP (1) JPH1127682A (zh)
KR (1) KR100244769B1 (zh)
CN (1) CN1149852C (zh)
DE (1) DE69737443T2 (zh)
IN (1) IN19138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373331B1 (ko) * 1997-07-02 2003-04-21 주식회사 팬택앤큐리텔 스캔 인터리빙 방법을 이용한 신축형 모양정보 부호화/복호화장치 및 방법
KR19990008977A (ko) * 1997-07-05 1999-02-05 배순훈 윤곽선 부호화 방법
US6714679B1 (en) * 1998-02-05 2004-03-30 Cognex Corporation Boundary analyzer
JP2001266159A (ja) * 2000-03-17 2001-09-28 Toshiba Corp 物体領域情報生成方法及び物体領域情報生成装置並びに近似多角形生成方法及び近似多角形生成装置
US20040240543A1 (en) * 2001-09-04 2004-12-02 Faroudja Yves C. Low bandwidth video compression
EP2302929B1 (en) * 2001-11-27 2015-03-2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oding and decoding of a bitstream with a coordinate interpolator
US7809204B2 (en) * 2002-10-18 2010-10-0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coding and decoding key value data of coordinate interpolator
KR100885443B1 (ko) * 2005-04-06 2009-02-2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레이어간 예측방식를 사용해 엔코딩된 영상신호를디코딩하는 방법
WO2007081134A1 (en) * 2006-01-09 2007-07-19 Lg Electronics Inc. Inter-layer prediction method for video signal
KR100937590B1 (ko) * 2007-10-23 2010-01-20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다중 품질 서비스 영상 콘텐츠 제공 시스템 및 그것의업그레이드 방법
EP2278550B1 (en) * 2009-06-17 2013-08-1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Method of encoding and decoding a graphics path sequence into a layered scheme
US20140098880A1 (en) * 2012-10-05 2014-04-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Prediction mode information upsampling for scalable video coding
EP3122051A1 (en) 2015-07-24 2017-01-25 Alcatel Luc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coding and decoding a video signal based on vectorised spatiotemporal surfaces
GB2618718B (en) * 2019-03-20 2024-03-13 V Nova Int Ltd Low complexity enhancement video coding
WO2020250599A1 (ja) * 2019-06-12 2020-12-17 ソニー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方法
WO2021054805A1 (ko) * 2019-09-20 2021-03-25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영상 부호화/복호화 방법, 장치 및 비트스트림을 저장한 기록 매체
CN114710662A (zh) * 2019-09-20 2022-07-05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解码、编码方法、装置及其设备
WO2021062624A1 (zh) * 2019-09-30 2021-04-08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可移动平台的图像处理方法、装置、可移动平台及介质
US20220400287A1 (en) * 2019-11-15 2022-12-15 Hfi Innovation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ignaling Horizontal Wraparound Motion Compensation in VR360 Video Coding
WO2021100863A1 (en) * 2019-11-22 2021-05-27 Sharp Kabushiki Kaisha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ignaling tiles and slices in video coding
CN115349263A (zh) * 2020-05-19 2022-11-15 谷歌有限责任公司 质量归一化视频转码的动态参数选择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38143B2 (ja) * 1994-12-29 2000-05-08 現代電子産業株式会社 映像機器の物体別形状情報の減縮装置及びその減縮方法並びに多角近似化方法
US5764808A (en) * 1995-10-26 1998-06-09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mpact representation of a discrete region contour
US5748789A (en) * 1996-10-31 1998-05-05 Microsoft Corporation Transparent block skipping in object-based video coding systems
KR100229544B1 (ko) * 1997-04-11 1999-11-15 전주범 움직임 추정기법을 이용한 윤곽선 부호화 장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9990003658A (ko) 1999-01-15
EP0888011B1 (en) 2007-03-07
CN1204215A (zh) 1999-01-06
IN191385B (zh) 2003-11-29
DE69737443D1 (de) 2007-04-19
EP0888011A3 (en) 2000-12-27
KR100244769B1 (ko) 2000-02-15
JPH1127682A (ja) 1999-01-29
DE69737443T2 (de) 2007-11-15
US6097756A (en) 2000-08-01
EP0888011A2 (en) 1998-12-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9852C (zh) 规模可变的轮廓间编码方法及装置
CN1130919C (zh) 用于编码包含在视频信号中的区域的轮廓的装置
CN1115879C (zh) 利用逐个象素运动估算与帧抽取的图象处理系统
US6304606B1 (en) Image data coding and resto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ding and restoring the same
US5594504A (en) Predictive video coding using a motion vector updating routine
CN1133329C (zh) 根据轮廓运动估算技术对目标轮廓进行编码的方法和设备
CN1103164C (zh) 利用逐个像素的运动估算和跳帧方法的图像处理系统
EP0095560A2 (en) Method for processing image data
CN1146840A (zh) 一种编码转换器
CN1253452A (zh) 发送和恢复视频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CN1147156C (zh) 用于自适应编码一目标的轮廓的方法和装置
CN1181691C (zh) 视频运动估计方法
EP0806742B1 (en) Adaptive contour coding
EP0884693B1 (en) Interpolation method for binary image
CN1146248C (zh) 用于使用时间相关编码一个目标轮廓的方法和设备
CN1210429A (zh) 编码二进制形状信号的方法
CN1126376C (zh) 用于消除在比特数据流中的误差的方法和装置
JPH09261660A (ja) 輪郭線符号化方法及び輪郭線符号化装置
AU717473B2 (en) Method for motion estimation
US6463174B1 (en) Macroblock-based segmentation and background mosaicking method
CN1140129C (zh) 用于重构轮廓图象解码器中轮廓的方法及装置
CN1156170C (zh) 用于对一目标的轮廓编码的方法和装置
US5095366A (en) Video signal coding device and decoding device utilizing plural quantization/inverse quantization
KR19980065483A (ko) 정점기반 형상 부호화 및 인접 프레임간 정점 예측방법
CN1169371C (zh) 用于为形状自适应变换填充视频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30509

Address after: Seoul

Applicant after: Daewoo Electronics Co., Ltd.

Address before: Seoul

Applicant before: Daewoo Electronics Co., 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FENGYE VISION TECHNOLOGY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DAEWOO ELECTRONICS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30417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30417

Address after: Ontario

Patentee after: Fengye Vision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Seoul, South Kerean

Patentee before: Daewoo Electronics Co., 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0512

Termination date: 20150820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