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79243A - 一种提供云终端服务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提供云终端服务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79243A
CN114979243A CN202110204591.4A CN202110204591A CN114979243A CN 114979243 A CN114979243 A CN 114979243A CN 202110204591 A CN202110204591 A CN 202110204591A CN 114979243 A CN114979243 A CN 1149792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cloud server
service
cloud
edge clou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20459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振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204591.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979243A/zh
Publication of CN1149792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7924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6Multiprogramming arrangements
    • G06F9/50Allocation of resources, e.g. of the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CPU]
    • G06F9/5005Allocation of resources, e.g. of the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CPU] to service a request
    • G06F9/5027Allocation of resources, e.g. of the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CPU] to service a request the resource being a machine, e.g. CPUs, Servers, Terminals
    • G06F9/5055Allocation of resources, e.g. of the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CPU] to service a request the resource being a machine, e.g. CPUs, Servers, Terminals considering software capabilities, i.e. software resources associated or available to the machin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6Multiprogramming arrangements
    • G06F9/50Allocation of resources, e.g. of the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CPU]
    • G06F9/5061Partitioning or combining of resources
    • G06F9/5072Grid comput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提供云终端服务的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包括:中心云服务端获取第一终端的第一业务应用信息,第一终端是订购云终端服务的终端,第一业务应用信息用于在云端运行第一应用程序;该第一应用程序能够被所述第一终端访问和调用;在第一终端位于第一边缘云服务端的服务范围内时,中心云服务端向所述第一边缘云服务端发送第一业务应用信息,以便于所述第一边缘云服务端基于第一业务应用信息,为第一终端提供云终端服务。由此,可以提供边缘云为终端提供充足算力资源和存储空间,终端无需升级终端硬件,便可体验高性能的应用服务,从而摆脱了终端芯片对终端性能增长的限制。

Description

一种提供云终端服务的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更具体地,尤其涉及一种提供云终端服务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业务应用对终端算力和存储的要求逐步提升,终端硬件对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图形处理单元(graph processing unit,GPU)、内存等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对终端芯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然而,受限于终端芯片的工艺,目前的7纳米(nm)、5nm、3nm制程的终端芯片已接近终端芯片制造工艺的极限。因此,终端芯片成为终端性能增长的瓶颈。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提供云终端服务的方法和装置,以期为终端提供充足算力资源和存储空间,摆脱终端芯片对终端性能增长的限制。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提供云终端服务的方法,该方法应用于包含有中心云服务端和至少一个边缘云服务端的通信系统中,包括:
中心云服务端获取第一终端的第一业务应用信息,所述第一终端是订购所述云终端服务的终端,所述第一业务应用信息用于在云端运行第一应用程序,所述第一应用程序能够被所述第一终端访问和调用;
在所述第一终端位于第一边缘云服务端的服务范围内时,所述中心云服务端向所述第一边缘云服务端发送所述第一业务应用信息,以便于所述第一边缘云服务端基于所述第一业务应用信息,为所述第一终端提供所述云终端服务;所述第一边缘云服务端是所述至少一个边缘云服务端中的一个。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中心云服务端获取可用于运行第一应用程序的第一业务应用信息,并将其发送给能够为第一终端提供云终端服务的第一边缘云服务端,第一边缘云服务端可以基于该第一业务应用信息,在边缘云运行第一应用程序,由此为第一终端提供云终端服务。通过边缘云提供充足的算力资源和存储空间,第一终端无需通过升级终端硬件,便可体验高性能的应用服务,从而摆脱了终端芯片对终端性能增长的限制。并且,边缘云的算力资源和存储空间不但可以大幅扩展,具有比终端更高的硬件性能提升空间,可以带来更好的业务体验。
另一方面,用户使用云游戏、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等业务,可以大幅降低对终端硬件的CPU、GPU的能力要求,从而可以节省终端硬件成本;同时降低对算力和存储要求较高的高品质业务的准入门槛,可以为更多用户提供更丰富、更需算力资源和存储空间的高品质业务。可选地,所述中心云服务端获取第一终端的第一业务应用信息,包括:所述中心云服务端接收来自第二边缘云服务端的所述第一业务应用信息,所述第二边缘云服务端是在所述第一边缘云服务端之前为所述第一终端提供所述云终端服务的边缘云服务端;所述第二边缘云服务端是所述至少一个边缘云服务端中的一个,且所述第二边缘云服务端的服务范围不同于所述第一边缘云服务端的服务范围。
可选地,所述中心云服务端向所述第二边缘云服务端发送通知消息,所述通知消息用于通知所述第二边缘云服务端清除所述第一业务应用信息。
可选地,所述中心云服务端将本地保存的所述第二边缘云服务端的标识更新为所述第一边缘云服务端的标识。
可选地,所述中心云服务端接收来自所述第一边缘云服务端的第二业务应用信息,所述第二业务应用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终端在所述第一边缘云服务端使用所述云终端服务时产生的业务应用信息;
所述中心云服务端根据所述第二业务应用信息,更新所述第一业务应用信息。
可选地,所述中心云服务端向所述第一边缘云服务端发送所述第一业务应用信息之前,包括:所述中心云服务端接收来自所述第一终端的设备信息,所述设备信息包括如下一项或多项:设备类型、型号、网际互连(internet protocol,IP)地址、显示屏大小以及用户个性化设置;
所述中心云服务端根据所述第一终端的设备信息,向所述第一边缘云服务端发送所述第一业务应用信息。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云终端服务的方法,该方法应用于包含有中心云服务端和至少一个边缘云服务端的通信系统中,包括:
所述至少一个边缘云服务端中的第一边缘云服务端接收来自所述中心边缘云服务端的第一业务应用信息,所述第一业务应用信息用于在云端运行第一应用程序,所述第一应用程序能够被第一终端设备访问和调用,所述第一终端是订购云终端服务的终端,且所述第一终端位于所述第一边缘云服务端的服务范围内;
所述第一边缘云服务端基于所述第一业务应用信息,向所述第一终端提供所述云终端服务。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云终端服务的装置,包括用于实现第一方面和第一方面任一项中所述的云终端服务的方法的模块或单元。应理解,各个模块或单元可通过执行计算机程序来实现相应的功能。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云终端服务的装置,包括用于实现第二方面和第二方面任一项中所述的云终端服务的方法的模块或单元。应理解,各个模块或单元可通过执行计算机程序来实现相应的功能。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云终端服务的装置,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第一方面和第二方面以及第一方面和第二方面任一项中所述的云终端服务的方法。
所述装置还可以包括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和数据。所述存储器与所述处理器耦合,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时,可以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描述的方法。所述装置还可以包括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用于该装置与其它设备进行通信,示例性地,通信接口可以是收发器、电路、总线、模块或其它类型的通信接口。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实现第一方面和第一方面任一项中所述的方法。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也可以称为代码,或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第一方面和第二方面以及第一方面和第二方面任一项中所述的方法。
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的第三方面至第七方面与本申请的第一方面和第二方面的技术方案相对应,各方面及对应的可行实施方式所取得的有益效果相似,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是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的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的网络架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提供云终端服务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提供云终端服务的装置的示意性框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提供云终端服务的装置的另一示意性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长期演进(long termevolution,LTE)系统、LTE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FDD)系统、LTE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telecommunication system,UMTS)、全球互联微波接入(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通信系统、未来的第五代(5th generation,5G)系统或新无线(new radio,NR)、车到其它设备(vehicle-to-X V2X),其中V2X可以包括车到互联网(vehicle to network,V2N)、车到车(vehicle to-vehicle,V2V)、车到基础设施(vehicleto infrastructure,V2I)、车到行人(vehicle to pedestrian,V2P)等、车间通信长期演进技术(long term evolution-vehicle,LTE-V)、车联网、机器类通信(machine typecommunication,MTC)、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机器间通信长期演进技术(longterm evolution-machine,LTE-M),机器到机器(machine to machine,M2M)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终端也可以称为终端设备、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接入终端、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的终端可以是手机(mobile phone)、平板电脑(pad)、带无线收发功能的电脑、VR终端设备、AR终端设备、工业控制(industrialcontrol)中的无线终端、无人驾驶(self driving)中的无线终端、远程医疗(remotemedical)中的无线终端、智能电网(smart grid)中的无线终端、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safe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assistant,PDA)、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5G网络中的终端、未来演进的公用陆地移动通信网络(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PLMN)中的终端或者非公共网络中的终端等。
在介绍本申请实施例之前,首先对本申请中涉及到的术语作简单说明。
1、云终端服务:用户使用“廋”终端通过空口技术,如4G或5G技术、家庭宽带或专线的大带宽低时延网络访问和调用汇聚边缘云上的各类业务应用,让用户以较低的终端硬件配置,比如仅需较高性能的显示屏硬件、较低的芯片算力和存储配置,就可以享受高品质的业务体验。所谓“瘦”终端,即,具有较低的硬件配置的终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使用汇聚边缘云技术来提供云终端服务,可以提供低时延的网络,支持用户端通过移网、固网、专线多种接入方式访问汇聚边缘云服务端,实现云(中心云)、网(多种接入网络)、边(汇聚边缘云)、端(终端)、业(业务)的五协同,从而给用户提供高品质业务和良好的业务体验,达到了以速率换算力和存储的效果。
并且,运营商可以按需提供不同的、非常灵活的云终端服务套餐给用户选择。按业务应用数量付费,将不同数量的业务应用部署在中心云和汇聚边缘云服务端,比如付较多的费用,就可以将更多的业务应用部署在中心云和汇聚边缘云服务端供用户访问和调用;按服务时长付费,比如付较多的费用,就可以享受更长时间的云终端服务;按支持的终端类型付费,比如仅支撑手机终端访问和调用的云终端服务收费较低,同时支撑手机、PAD平板电脑或电脑的云终端服务收费较高。按算力和存储资源的占用多少付费,比如某些业务应用占用的算力和存储资源较多,可以收取较高的费用,而某些应用占用的算力和存储资源较少,则收取较低的费用。按开通的网络接入方式付费,比如仅支持终端通过5G/4G移动网络访问和调用云终端业务收费较低,而同时支持终端通过5G/4G移动网络和固网宽带网络访问和调用云终端业务收费较高。
2、基础设施即服务(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IaaS):提供了云计算基础架构,包括服务器、存储、网络和操作系统。用户无需购买服务器、软件、数据库空间或网络设施,只需按需求购买这些资源的外包服务。用于提供虚拟机或者其他资源作为服务给用户。
3、平台即服务(platform as a service,PaaS):是一个计算平台,用于将开发和运行平台作为服务提供给用户,例如,虚拟服务器和操作系统。
4、互联网公司(over the top,OTT):指互联网公司通过互联网向各种终端提供各种应用服务,这种服务由网络运营商之外的第三方提供,用户可以通过各种终端随时、随地体验业务。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首先以图1示出的通信系统为例,详细说明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系统。图1示出了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的通信系统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通信系统100可以包括中心云服务端110、至少一个边缘云服务端121、122和123,订购云终端服务的至少一个云终端客户端131、132和133。中心云服务端110和至少一个边缘云服务端121至123结合使用,提供云终端服务。
其中,中心云服务端110可以部署在中心云上,负责对云终端客户端和汇聚边缘云服务端的管理,包括账号、认证、计费管理和业务管理。在用户订购开通云终端服务后,中心云服务端110可以为该用户在中心云开辟一个专属云空间,用于保存业务应用信息。并在该用户的业务生命周期内为用户一直保留此空间,用户服务到期后将清空中心云上的用户对应的云空间。中心云服务端管理和维护开通了云终端业务的移网、宽带网、政企专线的网络IP地址段信息,并通过和终端的IP地址比对,判断终端是否在云终端服务的边缘云服务范围内,以决定是否向终端用户推送云终端业务启用通知消息;中心云服务端可以记录每个用户当前和之前使用的汇聚边缘云服务端的标识(identifier,ID),以便于进行业务管理。中心云服务端还可以维护一个终端库,该终端库中可记录每一类终端的显示屏尺寸数据。可选地,中心云服务端可以管理和配置已开通云终端服务业务的设备ID。该设备ID例如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移动终端的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international mobile equipmentidentity,IMEI)号或电脑的介质接入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地址。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边缘云服务端121、122和123均在中心云服务端110的服务范围内,可以部署在边缘云,较中心云服务端110更靠近终端。例如,终端131可以位于边缘云服务端121的服务范围内,终端132可以位于边缘云服务端122的服务范围内,终端133可以位于边缘云服务端123的服务范围内。
边缘云服务端121、122和123可分别负责为各自服务范围内的云终端用户临时开辟云空间,用于为该汇聚边缘云覆盖范围内的云终端用户临时保存和运行这些用户的业务应用APP,实现将终端的算力上移到汇聚边缘云的目的,比如,将VR业务的渲染操作从终端侧上移到汇聚边缘云的云端。由于汇聚边缘云机房、动力受限,可提供的云空间相对中心云较为有限,当中心云服务端判断用户离开汇聚边缘云服务端覆盖的区域后,或者用户退出云终端服务(下线)后,将通知用户所在的汇聚边缘云服务端清空这部分云空间,以便腾出汇聚边缘云的云空间为其它用户服务。运营商为每个汇聚边缘云服务端设置有唯一的一个ID号,以便于业务管理。
云终端客户端131、132和133可以是在终端上安装客户端的应用程序。用户通过终端上的云终端客户端访问和调用汇聚边缘云服务端上的属于用户的业务应用。云终端客户端可以负责定时发送心跳检测消息给中心云服务端,并将云终端的设备型号、设备ID和IP地址上报给中心云服务端,以便中心云服务端判断该终端是否在云终端业务的服务范围内。云终端客户端可以灵活部署于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或台式机等终端上。用户可以在这些终端之间灵活切换。云终端客户端支持灵活适配不同终端的显示器界面,而且可以提供不同选项,供用户灵活设置不同的业务应用可以在不同的终端上访问和调用,以提供友好的用户体验。比如,在手机上可以显示较少的业务应用,在PAD平板电脑、笔记本和台式机上可显示较多的业务应用。云终端客户端可以配置一定的数据缓存空间,以提升用户业务体验。可选地,用户可以通过云终端客户端访问中心云服务端,配置修改开通云终端服务的终端硬件ID,以允许该用户按需通过不同的终端使用云终端业务。
可以理解,订购云终端服务的终端,具体可以是指订购云终端服务的用户的终端。每个用户可以在一台或多台终端安装云终端客户端,并通过云终端客户端,享受云终端服务。
应理解,上文结合图1简单说明了中心云服务端、边缘云服务端、终端之间的数据交互过程。但这些说明仅为便于理解而示例,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本申请对该通信系统中边缘云服务端的数量和终端的数量均不作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应用于图2所示的网络架构中。图2提供了适用于部署上述如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的网络架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网络架构200可以包括中心云、省级核心云和地市汇聚边缘云。其中,中心云服务端可以部署在中心云,用于对订购云终端服务的终端和边缘云服务端的管理,可以实现账号、认证、计费管理和业务管理。边缘云服务端可以部署在地市汇聚边缘云。
该网络架构200中还包括接入设备、转发设备和控制设备。
其中,接入设备能够从固网终端或移网终端接收业务数据。固网终端指的是使用固网(含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接入网络的终端,例如可以包括有线通信的宽带接入设备和专线接入设备。宽带接入设备可以是光线路终端(optical lineterminal,OLT),专线接入设备可以是路由器或交换机(switch,SW)。移网终端指的是使用移网接入网络的终端,比如,智能手机、移动电话、平板电脑(pad)、笔记本、台式机等。
应理解,图2所示的固网终端和移动终端仅为示例,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固网终端、移网终端还可以有其他实现形式,本申请实施例不再一一列举。
转发设备具备转发固网业务数据和移网业务数据的功能。如图2所示,转发设备具体可以包括无线接入网IP化(IP radio access network,IPRAN)环、用户面(user plane,UP)、多业务接入网关用户面(multiple service gateway-user plane,MSG-U)以及核心路由器(core router,CR)等。应理解,图2所示的转发设备仅为示例,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转发设备还可以有其他实现形式,本申请实施例不再一一列举。
其中,UP和MSG-U位于地市汇聚边缘云的汇聚节点。移网终端和固网终端的所有业务数据在汇聚节点由MSG-U统一接入,然后可经由CR转发到达中心云的SW,最终到达中心云服务端。
边缘云服务端部署于汇聚边缘云的计算节点上,计算节点用于承载各类上传业务应用的轻量级边缘云业务应用。将边缘云服务端部署于该计算节点的IaaS+PaaS架构上,用于为该边缘云服务端的服务范围内的订购云终端服务的终端临时保存和运行业务应用。固网终端和移网终端可以就近访问OTT应用。
控制设备能够对接入设备和转发设备进行控制和管理,控制设备具体可以是编排器。编排器可以根据用户的业务保障需求,生成配置指令,以对业务数据流所使用的无线空口、传输网、承载网、移动核心网、宽带网、数据网等网络资源进行服务质量(quality ofservice,QoS)优先级保障。
其中,编排器位于省级核心云。
省级核心云还可以包括控制面(control plane,CP)和管理节点。管理节点用于管理计算节点。
应理解,图2所示的网络架构仅为示例,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该网络架构中还可以包括更多或更少的设备,也可以实现更多或更少的功能。
针对终端性能增长受限于终端芯片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云终端服务的概念,通过边缘云提供充足的算力资源和存储空间,在边缘云运行应用程序,为终端提供云终端服务。从而摆脱了终端芯片对终端性能增长的限制。
下面将结合图3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提供云终端服务的方法。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云终端服务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如图3所示,该方法300可以包括步骤310至步骤390。
为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首先做出如下假设:第一终端是订购了云终端服务的终端,或者说,是订购云终端服务的用户的终端。第一终端原本处于第二边缘云服务端的服务范围内,由于终端的高移动性,切换到了第一边缘云服务端的服务范围内。该第一边缘云服务端和第二边缘云服务端都是同一中心云服务端下属的边缘云服务端。
在步骤310中,第一终端与中心云服务端进行认证。
示例性地,在中心云服务端根据第一终端的IP地址,确定第一终端在开通了云终端服务的IP地址段内时,中心云服务端可以发送通知消息给第一终端,该通知消息用于通知第一终端的用户可以启用云终端服务。如果第一终端的用户选择启用云终端服务,中心云服务端对第一终端的身份进行认证,认证通过后第一终端可以使用云终端服务。第一终端的用户可通过云终端服务客户端应用程序登录使用云终端服务。
可选地,中心云服务端还可以对第一终端的接入方式进行认证。
示例性地,中心云服务端可以判断第一终端接入网络的方式,第一终端接入网络的方式可以包括移网、固网宽带或专线。具体地,中心云服务端判断第一终端接入网络的方式可以是:中心云服务端可以判断第一终端的IP地址是否和第一终端的用户订购云终端服务的服务内容一致。若第一终端的用户只订购了通过5G/4G移网网络访问云终端服务,而用户想要通过固网宽带使用云终端服务时,中心云服务端检测到用户终端的IP地址不在预先定义的移网IP地址段范围内,则中心云服务端可以拒绝第一终端的用户的登录申请,并给出相应提示。
在本实施例中,假设该第一终端启用了云终端服务,中心云服务端通过了对第一终端的认证,为第一终端提供云终端服务。
可选地,中心云服务端为该第一终端在中心云上创建一个云空间,该云空间可用于保存该第一终端的业务应用信息。
可选地,中心云服务端还可以维护一个终端库,用于记录每一类终端的设备信息。可选地,该方法300还可以包括:中心云服务端接收来自第一终端的设备信息。
作为示例而非限定,该设备信息可以包括如下一项或多项:设备类型型号、IP地址、显示屏大小以及用户个性化设置。
中心云服务端可以管理和配置已开通云终端服务的第一终端的设备信息,并可基于该设备信息,为第一终端提供与设备信息相适配的服务。
中心云服务端可以根据不同终端的显示屏尺寸以及用户个性化设置,进行灵活适配。比如,在不同终端屏幕上配置不同的业务应用程序的显示尺寸和显示风格,供用户访问和调用业务应用程序。
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终端与汇聚边缘云交互时,中心云服务端可以根据第一终端的设备信息,确定适合第一终端的显示屏大小的业务应用程序的显示尺寸以及与用户个性化设置和显示屏大小向适配的显示风格。
此外,第一终端可以提出为第一终端使用云终端服务提供QoS的保障申请。
示例性地,第一终端可以向中心云发送QoS保障请求,中心云通过网络运营商能力开放平台,即编排器,向网络运营商的网络设备发送QoS保障请求,从而实现对第一终端的QoS保障。
可选地,第一终端也可以提出申请,为其云终端服务提供专用切片服务,第一终端发送请求给中心云,中心云通过网络运营商能力开放平台,发送切片服务请求给网络运营商设备,为该用户配置专属切片通道,从而实现对云终端的切片服务保障。
在步骤320中,中心云服务端为第一终端选择第二边缘云服务端。
如前所述,中心云服务端可以管理和维护订购云终端服务的移网、宽带网、政企专线的IP地址。在本实施例中,中心与服务端可以通过和第一终端的IP地址对比,判断第一终端当前是否处于开通了云终端服务的边缘云服务端的范围内。
示例性地,第一终端可以周期性地向中心云服务端发送心跳检测消息,该心跳检测消息可以包括第一终端的设备信息、ID信息和IP地址。在本实施例中,中心云服务端根据第一终端上报的IP地址确定第一终端处于第二边缘云服务端的服务范围。
可选地,中心云服务端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二边缘云服务端的指示信息,以指示第一终端该第二边缘云服务端可以为其提供云终端服务。
第一终端基于该指示信息,在检测到用户对应用程序的访问操作后,便可通过第二边缘云服务端访问和调用应用程序。
为了加快业务数据同步进度,提升用户业务体验,系统可以提供灵活选项,供用户按需进行个性化配置,用户可以仅选择常用的、较少的业务应用信息从中心云服务端同步到汇聚边缘云服务端的云空间上,而不是每次都将所有中心云的业务应用信息全部同步到汇聚边缘云。
应理解,第一终端可以选择第二边缘云服务端为其提供云终端服务,也可以选择中心云服务端为其提供云终端服务。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若第一终端选择第二边缘云服务端为其提供云终端服务,该第一终端的用户还可以根据需求将中心云服务端上的业务应用临时下载到边缘云服务端,按需使用不同的云终端业务,实现中心云与汇聚边缘云的协同。比如,在汇聚边缘云终端服务端使用一些对带宽时延要求较高的高品质业务,比如高清视频,云游戏,VR/AR等;而在中心云服务端进行云终端业务个性化配置,并可以使用远程办公、数据托管等通用云业务。
此外,中心云服务端可以将在步骤310中确定的适合第一终端的显示屏大小的业务应用程序的显示尺寸以及与用户个性化设置和显示屏大小向适配的显示风格下发给第二边缘云服务端,以便第二边缘云服务端在向第一终端提供云终端服务的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显示尺寸和显示风格向用户呈现应用程序的用户界面。
在步骤330中,第二边缘云服务端为第一终端提供云终端服务。
第二边缘云服务端可以响应于用户的操作,运行应用程序,并通过第一终端向用户呈现用户界面。
示例性地,第一终端与第二边缘云服务端进行业务交互的具体流程可以是:在第一终端访问和调用第二边缘云服务端上的业务应用时,第一终端向第二边缘云服务端发送业务请求。第二边缘云服务端接收到该业务请求后,可以向OTT业务调度服务器发送业务请求进行域名解析,OTT业务调度服务器检测到第一边缘云服务端的IP地址在指定的IP地址段内,将来自第一终端的业务请求指引给指定的OTT业务服务端,第二边缘云服务端可以运行该第一应用程序,并在运行第一运用程序的过程中产生第一业务应用信息。第二边缘云服务端在本地可以临时保存第一业务应用信息。
可以理解,该第一业务应用信息可用于在云端运行第一应用程序。该第一应用程序是可以被该第一终端访问和调用的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中的任意一个。
在步骤340中,中心云服务端确定将第一终端切换至第一边缘云服务端。
由于终端的高移动性,第一终端可能逐渐离开第二边缘云服务端的服务范围内。如前所述,中心云服务端可以通过和第一终端的IP地址对比,判断第一终端当前是否处于开通了云终端服务的其他边缘云服务端的范围内。在本实施例中,假设中心云服务端根据第一终端上报的IP地址确定第一终端当前处于第一边缘云服务端的服务范围内。因此,中心云服务端可以确定将第一终端从第二边缘云服务端切换至第一边缘云服务端。
在步骤350中,中心云服务端获取第一业务应用信息。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是,边缘云服务端可以周期性地向中心云服务端发送第一业务应用信息。相应地,中心云服务端可以周期性地获取第一终端的第一业务应用信息。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是,当第一终端不在第二边缘云服务端的服务范围内时,中心云服务端可以从第二边缘云服务端获取最新的第一业务应用信息。
可选地,中心云服务端可以设置一定的时间机制,用于避免第一终端的业务应用信息的频繁更新。例如,中心云服务端可以设置在第一终端离开第二边缘云服务端超出半个小时后,或者第一终端的用户退出云终端服务半个小时后,第二边缘云服务端向中心云服务端发送该第一业务应用信息。
应理解,上文列举的关于时间的设置仅为示例,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本申请对于具体的时间长度不作限定。
可选地,该方法还包括:中心云服务端向第二边缘云服务端发送通知消息,以通知第二边缘云服务端清除第一业务应用信息。
第二边缘云服务端可以基于该通知消息,在该第一终端离开该第二边缘云服务端的服务范围后,清除本地临时保存的第一业务应用信息,以便腾出边缘云有限的云空间资源为其它用户服务,从而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
在步骤360中,中心云服务端向第一边缘云服务端发送第一业务应用信息。
为了便于第一边缘云服务端向第一终端提供云终端服务,中心云服务端可以将从第二边缘云服务端获取到的第一业务应用信息同步到第一边缘云服务端。
可选地,中心云服务端还可以向第一终端发送通知消息,该通知消息用于通知第一终端该第二边缘云服务端不再为其提供云终端服务,将由第一边缘云服务端为其提供云终端服务。
可选地,中心云服务端还可以将本地保存的第二边缘云服务端的ID更新为第一边缘云服务端的ID。
如前所述,网络运营商可以为每个边缘云服务端设置一个唯一的ID,以便于业务管理。中心云服务端可以记录保存第一终端的用户当前和之前使用的边缘云服务端的ID,即中心云服务端可以记录保存第二边缘云服务端的ID。在第一终端从第二边缘云服务端的服务范围移动到第一边缘云服务端的服务范围内时,中心云服务端可以将本地保存的第二边缘云服务端的ID更新为第一边缘云服务端的ID。
在步骤370中,第一边缘云服务端为第一终端提供云终端服务。
示例性地,中心云服务端可以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一边缘服务端的指示信息,以指示该第一终端第一边缘云服务端可以为其提供云终端服务。
第一终端在进入第一边缘云服务端的服务范围后,便可通过该第一边缘云服务端访问和调用应用程序。
第一边缘云服务端可以基于第一业务应用信息,继续运行上述第一应用程序,也可以运行其他应用程序,并将用户界面通过第一终端呈现给用户。
在第一边缘云服务端与第一终端的交互过程中,可能产生新的业务信息,例如记为第二业务应用信息。该第一边缘云服务端在本地可以临时保存该第二业务应用信息。可以理解,该第二业务应用信息是在第一业务应用信息的基础上更新后得到的业务应用信息。
在步骤380中,第一终端从云终端服务区域下线。
如前所述,中心云服务端可以检测到第一终端的IP地址,一旦该第一终端的IP地址不在开通云终端业务的IP地址段范围内,则可认为该第一终端不在云终端服务区域。中心云服务端可以向第一终端推动通知消息,以通知不再提供云终端服务。
此外,中心云服务端还可通知该第一终端原来所在的边缘云服务端,如上述第一边缘云服务端和第二边缘云服务端,将该第一终端最新的业务应用信息同步到中心云服务端。例如在本实施例中,可选地,还包括步骤390,中心云服务端从第一边缘云服务端接收第二业务应用信息,该第二业务应用信息可用于更新第一业务应用信息。
中心云服务端可以在同步完成后清空该用户的汇聚边缘云空间,以便腾出汇聚边缘云有限的资源为其他用户服务。
第一终端的用户也可以在云终端业务的服务区域主动通过客户端退出系统停止使用云终端业务,并由中心云服务端通知汇聚边缘云服务端完成与上述相同的业务应用信息同步和用户空间清空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上文仅为便于理解,以第一终端为例来描述了中心云服务端和边缘云服务端为第一终端提供云终端服务的具体过程。但这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第一终端的用户可以用相同的登录账号在不同的终端上登录使用云终端服务。换言之,多个终端可以基于同一登录账号来使用云终端服务。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使用同一登录账号的终端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机等不同形式的设备。用户可在这些终端之间灵活切换,实现业务应用数据共享。云终端服务还可以提供能够灵活适配不同终端的显示器大小的用户界面。此外,云终端服务还可以提供不同选项,供用户设置不同的业务应用在不同的终端上访问和调用。比如,在手机上可以显示较少的业务应用,在平板电脑、笔记本和台式机上可以显示较多的业务应用。
可选地,第一终端的用户可以通过云终端服务客户端访问中心云服务端,配置修改开通云终端服务的第一终端的ID,以允许该用户可以通过不同的终端使用云终端服务。
示例性地,用户之前使用智能手机登录使用云终端服务,若用户想切换平板电脑使用云终端服务,该用户可以在智能手机的云终端服务客户端访问中心云服务端,将中心云服务端上保存的开通云终端服务的智能终端的ID更改为平板电脑的ID,用户便可以在平板电脑上登录使用云终端服务。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用户可以使用“瘦”终端访问云服务端上的各类业务应用,从而使得用户以较低的终端硬件配置,实现较高的业务体验。通过云服务端提供充足的算力资源和存储空间,第一终端无需通过升级终端硬件,便可体验高性能的应用服务,从而摆脱了终端芯片对终端性能增长的限制。地市汇聚边缘云可以提供充足算力资源,并且可以大幅扩展,由于多个使用云终端服务的终端可以共用地市汇聚边缘云的资源,地市汇聚边缘云的算力资源可实现充分的共享,可以比智能终端拥有更高的硬件性能提升空间,消除智能终端的算力瓶颈,同时边缘云的资源利用率也得到平滑和提升。
地市汇聚边缘云可用于保存用户的视频点播内容,存储资源可以大幅扩展,边缘云的存储资源可实现共享,比如将原来需要下载到终端的视频内容保存在地市汇聚边缘云,节省终端的存储资源,节省终端硬件成本,延长终端的使用寿命。
此外,用户可以使用不同的终端使用云终端服务,可平滑切换,实现业务应用数据共享。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云终端服务的装置的示意性框图。如图4所示,该装置400可以包括:接收模块410、发送模块420和处理模块430。
该装置400也可对应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中心云服务端,可以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中心云服务端执行的各个步骤和/或流程。
示例性地,该接收模块410可用于获取第一终端的第一业务应用信息,所述第一终端是订购所述云终端服务的终端,所述第一业务应用信息用于在云端运行第一应用程序,所述第一应用程序能够被所述第一终端访问和调用;该发送模块420在所述第一终端位于第一边缘云服务端的服务范围内时,所述中心云服务端向所述第一边缘云服务端发送所述第一业务应用信息,以便于所述第一边缘云服务端基于所述第一业务应用信息,为所述第一终端提供所述云终端服务;所述第一边缘云服务端是所述至少一个边缘云服务端中的一个。
可选地,所述接收模块410具体可用于接收来自第二边缘云服务端的所述第一业务应用信息,所述第二边缘云服务端是在所述第一边缘云服务端之前为所述第一终端提供所述云终端服务的边缘云服务端;所述第二边缘云服务端是所述至少一个边缘云服务端中的一个,且所述第二边缘云服务端的服务范围不同于所述第一边缘云服务端的服务范围。
可选地,所述发送模块420还可用于向所述第二边缘云服务端发送通知消息,所述通知消息用于通知所述第二边缘云服务端清除所述第一业务应用信息。
可选地,所述接收模块410还可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第一边缘云服务端的第二业务应用信息,所述第二业务应用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终端在所述第一边缘云服务端使用所述云终端服务时产生的业务应用信息;所述处理模块430可用于根据所述第二业务应用信息,更新所述第一业务应用信息。
可选地,所述接收模块410还可用于设备信息,所述设备信息包括如下一项或多项:设备类型、型号、网际互连IP地址、显示屏大小以及用户个性化设置;所述发送模块420还可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终端的设备信息,向所述第一边缘云服务端发送所述第一业务应用信息。
该装置400也可对应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边缘云服务端,如上述第一边缘云服务端,可以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边缘云服务端执行的各个步骤和/或流程。
示例性地,接收模块410可用于接收来自所述中心边缘云服务端的第一业务应用信息,所述第一业务应用信息用于在云端运行第一应用程序,所述第一应用程序能够被订购第一终端访问和调用,所述第一终端是订购所述云终端服务的终端,所述第一终端位于所述第一边缘云服务端的服务范围内;处理模块430可用于基于所述第一业务应用信息,向所述第一终端提供所述云终端服务。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器中,也可以是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云终端服务的装置的另一示意性框图。该装置可用于实现上述方法中获取模块或收发模块或处理模块的功能。其中,该装置可以为芯片系统。本申请实施例中,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含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如图5所示,该装置50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510,用于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处理模块的功能。示例性地,处理器510可用于基于所述第一业务应用信息,向所述第一终端提供所述云终端服务。具体参见方法示例中的详细描述,此处不做赘述。
该装置500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存储器520,用于存储程序指令和/或数据。存储器520和处理器510耦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耦合是装置、单元或模块之间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用于装置、单元或模块之间的信息交互。处理器510可能和存储器520协同操作。处理器510可能执行存储器520中存储的程序指令。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包括于处理器中。
该装置500还可以包括通信接口530,用于通过传输介质和其它设备进行通信,从而用于装置500中的装置可以和其它设备进行通信。所述通信接口530例如可以是收发器、接口、总线、电路或者能够实现收发功能的装置。处理器510可利用通信接口530收发数据和/或信息,并用于实现图3至图5对应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云终端服务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中不限定上述处理器510、存储器520以及通信接口530之间的具体连接介质。本申请实施例在图5中以处理器510、存储器520以及通信接口530之间通过总线540连接。总线540在图5中以粗线表示,其它部件之间的连接方式,仅是进行示意性说明,并不引以为限。所述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5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通信系统,所述通信系统包括中心云服务端、至少一个边缘云服务端和至少一个终端。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也可以称为代码,或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图3所示实施例中的方法。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也可以称为代码,或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图3所示实施例中的方法。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处理器可以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处理器读取存储器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
还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rambus RAM,DR RAM)。应注意,本文描述的系统和方法的存储器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术语“单元”、“模块”等,可用于表示计算机相关的实体、硬件、固件、硬件和软件的组合、软件、或执行中的软件。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种说明性逻辑块(illustrative logical block)和步骤(step),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在上述实施例中,各功能单元的功能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程序)。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程序)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提供云终端服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包含有中心云服务端和至少一个边缘云服务端的通信系统中,包括:
中心云服务端接收第一终端的第一业务应用信息,所述第一终端是订购所述云终端服务的终端,所述第一业务应用信息用于在云端运行第一应用程序,所述第一应用程序能够被所述第一终端访问和调用;
在所述第一终端位于第一边缘云服务端的服务范围内时,所述中心云服务端向所述第一边缘云服务端发送所述第一业务应用信息,以便于所述第一边缘云服务端基于所述第一业务应用信息,为所述第一终端提供所述云终端服务;所述第一边缘云服务端是所述至少一个边缘云服务端中的一个。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云服务端获取第一终端的第一业务应用信息,包括:
所述中心云服务端接收来自第二边缘云服务端的所述第一业务应用信息,所述第二边缘云服务端是在所述第一边缘云服务端之前为所述第一终端提供所述云终端服务的边缘云服务端;所述第二边缘云服务端是所述至少一个边缘云服务端中的一个,且所述第二边缘云服务端的服务范围不同于所述第一边缘云服务端的服务范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中心云服务端向所述第二边缘云服务端发送通知消息,所述通知消息用于通知所述第二边缘云服务端清除所述第一业务应用信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中心云服务端接收来自所述第一边缘云服务端的第二业务应用信息,所述第二业务应用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终端在所述第一边缘云服务端使用所述云终端服务时产生的业务应用信息;
所述中心云服务端根据所述第二业务应用信息,更新所述第一业务应用信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云服务端向所述第一边缘云服务端发送所述第一业务应用信息之前,包括:
所述中心云服务端接收来自所述第一终端的设备信息,所述设备信息包括如下一项或多项:设备类型、型号、网际互连IP地址、显示屏大小以及用户个性化设置;
所述中心云服务端根据所述第一终端的设备信息,向所述第一边缘云服务端发送所述第一业务应用信息。
6.一种提供云终端服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包含有中心云服务端和至少一个边缘云服务端的通信系统中,包括:
所述至少一个边缘云服务端中的第一边缘云服务端接收来自所述中心边缘云服务端的第一业务应用信息,所述第一业务应用信息用于在云端运行第一应用程序,所述第一应用程序能够被第一终端访问和调用,所述第一终端是订购所述云终端服务的终端,所述第一终端位于所述第一边缘云服务端的服务范围内;
所述第一边缘云服务端基于所述第一业务应用信息,向所述第一终端提供所述云终端服务。
7.一种提供云终端服务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单元。
8.一种提供云终端服务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0.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程序代码,当计算机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所述程序代码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110204591.4A 2021-02-24 2021-02-24 一种提供云终端服务的方法和装置 Pending CN11497924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04591.4A CN114979243A (zh) 2021-02-24 2021-02-24 一种提供云终端服务的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04591.4A CN114979243A (zh) 2021-02-24 2021-02-24 一种提供云终端服务的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79243A true CN114979243A (zh) 2022-08-30

Family

ID=829733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204591.4A Pending CN114979243A (zh) 2021-02-24 2021-02-24 一种提供云终端服务的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97924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665744A (zh) * 2022-11-21 2023-01-31 成都卫士通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车联网交互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88691A (zh) * 2009-12-07 2011-06-08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手机移动互联网应用用户认证识别系统和方法
CN109831490A (zh) * 2019-01-14 2019-05-31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业务访问方法及系统
CN110290506A (zh) * 2019-04-17 2019-09-27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边缘云移动性管理方法及设备
CN110958656A (zh) * 2019-11-25 2020-04-03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Cdn重定向的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88691A (zh) * 2009-12-07 2011-06-08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手机移动互联网应用用户认证识别系统和方法
CN109831490A (zh) * 2019-01-14 2019-05-31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业务访问方法及系统
CN110290506A (zh) * 2019-04-17 2019-09-27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边缘云移动性管理方法及设备
CN110958656A (zh) * 2019-11-25 2020-04-03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Cdn重定向的方法及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665744A (zh) * 2022-11-21 2023-01-31 成都卫士通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车联网交互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885970B2 (ja) ユーザローミングプランに基づいてローミングリストを作成及び使用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JP7035078B2 (ja) スライスベース通信方法およびデバイス
KR102401775B1 (ko) 차세대 슬라이스 아키텍처를 위한 로밍 지원
CN113630749B (zh) 一种获取边缘服务的方法和装置
CN113596191B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网元设备以及可读存储介质
US9906996B2 (en) Facilitation of wireless network session continuity
US11102017B2 (en) Robust event handling in an electronic 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 (eSIM) notification service
US20220110023A1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Managing Background Data Transfer Policy
US9839061B2 (en) Establishing and configuring dynamic subscriptions
US20220104294A1 (en) Facilitating a geo-distributed dynamic network system for ubiquitous access to multiple private networks
US20240023013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Service Assurance for Time-Restricted Short-Lived Networks
EP3892020A1 (en) First node, second node, third node and methods performed thereby for handling roaming information
JP2020533854A (ja) 参照信号のための統一インデックス付けフレームワーク
US20210211978A1 (en) Integrated access and backhaul link selection
CN114979243A (zh) 一种提供云终端服务的方法和装置
CN115669185A (zh) 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230106668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ue-initiated nssaa procedures
US9674844B2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distributing WLAN user policy
WO2023185383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US11895066B2 (en) Real-time chat service file transfer across different networks
US20240056934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edictive inter-carrier hand-off to mitigate problematic coverage areas
WO2024098937A1 (zh) 通信方法、通信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5568001A (zh) 一种会话建立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EP4378206A1 (en) First node, second node, third node, communications system and methods performed thereby for handling provision of a service to a device
EP4371339A1 (en) First core network node, second node and third node, communications system and methods performed, thereby for handling performance of an action by a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