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76504A - 用于终端设备的电池组件和具有其的终端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用于终端设备的电池组件和具有其的终端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76504A
CN114976504A CN202210765477.3A CN202210765477A CN114976504A CN 114976504 A CN114976504 A CN 114976504A CN 202210765477 A CN202210765477 A CN 202210765477A CN 114976504 A CN114976504 A CN 1149765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battery cell
cell
cells
terminal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6547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976504B (zh
Inventor
谢红斌
张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76547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976504B/zh
Publication of CN1149765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765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9765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7650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5Structural combination with electronic components, e.g. electronic circuits integrated to the outside of the cas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02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09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nection, e.g. mixed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07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for several batteries or cells simultaneously or sequentiall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04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47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ortable devices, e.g. mobile phones, computers, hand tools or pacemak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02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09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nection, e.g. mixed connections
    • H01M50/51Connection only in s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31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33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leads or tab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20/00Batteri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M2220/30Batteries in portable systems, e.g. mobile phone, laptop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公开公开了一种用于终端设备的电池组件和具有其的终端设备,所述电池组件包括:电池保护板和多个电芯,多个电芯设于电池保护板的同侧,多个电芯至少包括:第一电芯和第二电芯,第一电芯的正极耳设于第一电芯的靠近电池保护板的一侧且与电池保护板相连,第一电芯的负极耳设于第一电芯的远离电池保护板的一侧,第二电芯的负极耳设于第二电芯的靠近电池保护板的一侧且与电池保护板相连,第二电芯的正极耳设于第二电芯的远离电池保护板的一侧,第一电芯的负极耳与第二电芯的正极耳导电相连。根据本公开的用于终端设备的电池组件,有以利于空间优化和充电。

Description

用于终端设备的电池组件和具有其的终端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终端设备的电池组件和具有其的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充电电池,多电芯串并联使用时,常常导致终端设备内部空间不足,限制终端设备的结构和充电等相关优化要求。
发明内容
本公开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公开在于提出多种用于终端设备的电池组件,所述电池组件有以利于空间优化和充电。
本公开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终端设备。
根据本公开第一方面的用于终端设备的电池组件,包括:电池保护板;和多个电芯,多个所述电芯设于所述电池保护板的同侧,多个所述电芯至少包括:第一电芯和第二电芯,所述第一电芯的正极耳设于所述第一电芯的靠近所述电池保护板的一侧且与所述电池保护板相连,所述第一电芯的负极耳设于所述第一电芯的远离所述电池保护板的一侧,所述第二电芯的负极耳设于所述第二电芯的靠近所述电池保护板的一侧且与所述电池保护板相连,所述第二电芯的正极耳设于所述第二电芯的远离所述电池保护板的一侧,所述第一电芯的负极耳与所述第二电芯的正极耳导电相连。根据本公开的用于终端设备的电池组件,有以利于空间优化和充电。
根据本公开第二方面的用于终端设备的电池组件,包括:多个电芯,多个所述电芯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每个所述电芯的厚度方向,多个所述电芯至少包括:第一电芯和第二电芯,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两侧分别为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一电芯的正极耳设于所述第一电芯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第一侧且适于与所述终端设备的电路板相连,所述第一电芯的负极耳设于所述第一电芯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第二侧,所述第二电芯的负极耳设于所述第二电芯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第一侧且适于与所述终端设备的电路板相连,所述第二电芯的正极耳设于所述第二电芯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第二侧,所述第一电芯的负极耳与所述第二电芯的正极耳导电相连。根据本公开的用于终端设备的电池组件,有以利于空间优化和充电。
根据本公开第三方面的终端设备,包括根据本公开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任一实施例的用于终端设备的电池组件。根据本公开的终端设备,通过设置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任一实施例的用于终端设备的电池组件,从而提高了终端设备的整体性能。
本公开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公开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电池组件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电池组件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电池组件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电池组件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电池组件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示意图;
图8是相关技术中一个实施例的电池组件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终端设备1000;
电池组件100;电池保护板1;电芯2;金属件3;
第一电芯21;第二电芯22;第三电芯23;
电路板200;柔性电路板3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公开,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公开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公开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公开。此外,本公开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公开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可应用于性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公开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用于终端设备1000的电池组件100。
如图1所示,电池组件100可以包括:电池保护板1和多个电芯2,多个电芯2设于电池保护板1的同侧,或者说电池保护板1的同一侧设有多个电芯2。多个电芯2至少包括:第一电芯21和第二电芯22,也就是说,多个电芯2的总数量为至少两个,且其中至少有一个第一电芯21和一个第二电芯22,而且,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电芯2可以仅为两个且仅包括一个第一电芯21和一个第二电芯22,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电芯2可以多于两个以包括除第一电芯21和第二电芯22以外的其他电芯2。
如图1所示,第一电芯21的正极耳设于第一电芯21的靠近电池保护板1的一侧且与电池保护板1相连,第一电芯21的负极耳设于第一电芯21的远离电池保护板1的一侧,第二电芯22的负极耳设于第二电芯22的靠近电池保护板1的一侧且与电池保护板1相连,第二电芯22的正极耳设于第二电芯22的远离电池保护板1的一侧,第一电芯21的负极耳与第二电芯22的正极耳导电相连(可以通过金属件3直接相连、例如图1所示;也可以通过多个电芯2中的其他电芯2间接相连、例如图2-5所示)。
由此,根据本公开实施的电池组件100,由于第一电芯21的正极耳和负极耳分别位于第一电芯21在靠近和远离电池保护板1方向上的两侧,从而其正极耳和负极耳之间的距离L1在第一电芯21和第二电芯22的排列方向(如图1中所示的第一方向F1上)不受限制,从而可以减小第一电芯21在该方向(如图1中所示的第一方向F1上)上的尺寸W1,同样,由于第二电芯22的正极耳和负极耳分别位于第二电芯22在靠近和远离电池保护板1方向上的两侧,从而其正极耳和负极耳之间的距离L2在第一电芯21和第二电芯22的排列方向(如图1中所示的第一方向F1上)不受限制,从而可以减小第二电芯22在该方向(如图1中所示的第一方向F1上)上的尺寸W2,而且,还可以缩短第一电芯21和第二电芯22之间的间隙。
由此,使得终端设备1000中可以容纳更多的电芯2,进而提高终端设备1000的续航能力,或者在不设置更多电芯2的情况下,可以为终端设备1000内节约更多的空间,从而使得终端设备1000内可以有空间设置更多的功能元件,从而在保证终端设备1000结构紧凑性的前提下具备更多的功能。而且,由于与电池保护板1相连的第一电芯21的正极耳和第二电芯22的负极耳均位于靠近电池保护板1的一侧,从而可以缩短电流传输路径,降低充电温度,减少引入传输电流的柔性电路板300或其他导电材料,从而一来可以降低成本、简化结构,二来可以提高电流传输效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充电速度。
此外,可以理解的是,对于终端设备1000来说,电池保护板1的功能和概念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因此仅作简要介绍。电池保护板1主要是针对可充电(一般指锂电池)起保护作用的集成电路板200,可充电的锂电池之所以需要保护,是由它本身特性决定的,由于锂电池本身的材料决定了它不能被过充、过放、过流、短路及超高温充放电,因此锂电池锂电组件总会跟着一块带采样电阻的保护板和一片电流保险器出现。
而且,根据本公开实施的电池组件100,即便具有外部封装层,也对外部封装层的设计要求很低,与普通单电芯2的封装层设计几乎一样,而且,对每个电芯2的加工工艺要求和改动很小,应用难度很低,利于推广应用。当然,根据本公开实施的电池组件100也可以不具有外部封装层。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芯21和第二电芯22沿第一方向F1依次排列,第一电芯21的正极耳和负极耳在第一方向F1上的间距L1为零,第二电芯22的正极耳和负极耳在第一方向F1上的间距L2也为零。由此,可以更加有效地降低第一电芯21在第一方向F1上的尺寸W1以及第二电芯22在第一方向F1上的尺寸W2,从而使得终端设备1000中可以容纳更多的电芯2,进而提高终端设备1000的续航能力,或者在不设置更多电芯2的情况下,可以为终端设备1000内节约更多的空间,从而使得终端设备1000内可以有空间设置更多的功能元件,从而在保证终端设备1000结构紧凑性的前提下具备更多的功能。当然,本公开不限于此,在本公开的其他实施例中,L1和L2也可以大于零,例如可以为0~3mm中的任意值,从而都可以降低相应电芯2在第一方向F1上的尺寸。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电芯21的负极耳与第二电芯22的正极耳可以通过金属件3直接串联,从而可以简化结构,降低成本。在本公开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多个电芯2还包括第三电芯23,第三电芯23位于第一电芯21和第二电芯22之间,也就是说,第一电芯21和第二电芯22位于第三电芯23的两侧,第三电芯23的正极耳和负极耳均设于第三电芯23的远离电池保护板1的一侧,且串联在第一电芯21的负极耳与第二电芯22的正极耳之间,由此,可以简单且有效地实现至少三个电芯2的串联。
当然,本公开不限于此,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当多个电芯2的总数量为偶数且大于三个时,如果多个电芯2依次串联时,每相邻两个电芯2可以按照第一电芯21和第二电芯22的方式设置正极耳和负极耳,再依次串联(例如图3所示),多个电芯2中在第一方向F1上的两端的两个电芯2可以分别为第一电芯21和第二电芯22。当多个电芯2的总数量为奇数且大于三个时,如果多个电芯2依次串联时,多个电芯2中位于中间的电芯2可以按照第三电芯23的方式设置在同侧设置正极耳和负极耳,再依次串联(例如图4所示),多个电芯2中在第一方向F1上的两端的两个电芯2可以分别为第一电芯21和第二电芯22。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电芯2中在第一方向F1上的两端的两个电芯2可以分别为第一电芯21和第二电芯22,从而方便多个电芯2的串联。当然,本公开不限于此,多个电芯2还可以串联和/或并联。当多个电芯2的串并联方式确定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上文描述,可以很容易地想到每个电芯2的极耳的设置方法,因此这里不作赘述。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电芯2沿第一方向F1依次排列,第一方向F1垂直于每个电芯2的厚度方向。也就是说,多个电芯2并不是沿任一电芯2的厚度方向依次排列,或者说,多个电芯2依次排列的方向并不是任一电芯2的厚度方向。由此,可以减小整个电池组件100整体的厚度,从而符合终端设备1000的结构设计需要,使得终端设备1000可以进行超薄化设计。
例如图1-图4所示,第一方向F1可以为每个电芯2的宽度方向,电池保护板1位于每个电芯2的长度方向(如图中所示的第二方向F2)上的同侧,也就是说,多个电芯2可以沿每个电芯2的宽度方向依次排列,由此,当电池组件100在第一方向F1上的尺寸固定的情况下,可以根据需要增大电池组件100在第二方向F2上的尺寸,从而可以有效地提高电池组件100的总蓄电量,当应用于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设备1000时,可以较好的适用价值。
当然,本公开不限于此,在本公开的其他实施例中,多个电芯2还可以沿每个电芯2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例如图5所示,此时,当电池组件100在每个电芯2的宽度方向(如图中所示的第二方向F2)上的尺寸固定的情况下,可以根据需要增大电池组件100在第一方向F1上的尺寸,从而可以有效地提高电池组件100的总蓄电量,当应用于智能穿戴设备,如智能手表、智能腰带、智能臂环等终端设备1000时,可以较好的适用价值。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方向F2是垂直于第一方向F1且垂直于电芯2厚度的方向。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电芯2中的每个电芯2的电芯本体的结构形状、结构尺寸均相同,从而方便统一化成产和装配,提高了生产效率。当然,本公开不限于此,多个电芯2中的每个电芯2的电芯本体的结构形状、结构尺寸还可以均不相同,从而可以满足不同的生产要求。
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公开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用于终端设备1000的电池组件100。
如图1所示,电池组件100可以包括:多个电芯2,多个电芯2沿第一方向F1依次排列,第一方向F1垂直于每个电芯2的厚度方向,也就是说,多个电芯2并不是沿任一电芯2的厚度方向依次排列,或者说,多个电芯2依次排列的方向并不是任一电芯2的厚度方向。由此,可以减小整个电池组件100整体的厚度,从而符合终端设备1000的结构设计需要,使得终端设备1000可以进行超薄化设计。
如图1所示,多个电芯2至少包括:第一电芯21和第二电芯22,也就是说,多个电芯2的总数量为至少两个,且其中至少有一个第一电芯21和一个第二电芯22,而且,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电芯2可以仅为两个且仅包括一个第一电芯21和一个第二电芯22,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电芯2可以多于两个以包括除第一电芯21和第二电芯22以外的其他电芯2。
如图1所示,第二方向F2与第一方向F1相交(例如可以相交锐角、钝角或垂直),第二方向F2上的两侧分别为第一侧F21和第二侧F22,第一电芯21的正极耳设于第一电芯21在第二方向F2上的第一侧F21且适于与终端设备1000的电路板200(直接或间接)相连,第一电芯21的负极耳设于第一电芯21在第二方向F2上的第二侧F22,第二电芯22的负极耳设于第二电芯22在第二方向F2上的第一侧F21且适于与终端设备1000的电路板200(直接或间接)相连,第二电芯22的正极耳设于第二电芯22在第二方向F2上的第二侧F22,第一电芯21的负极耳与第二电芯22的正极耳导电相连(可以通过金属件3直接相连、例如图1所示;也可以通过多个电芯2中的其他电芯2间接相连、例如图2-5所示)。
由此,根据本公开实施的电池组件100,由于第一电芯21的正极耳和负极耳分别位于第一电芯21在第二方向F2上的两侧,从而其正极耳和负极耳之间的距离L1在第一电芯21和第二电芯22的排列方向(如图1中所示的第一方向F1上)不受限制,从而可以减小第一电芯21在该方向(如图1中所示的第一方向F1上)上的尺寸W1,同样,由于第二电芯22的正极耳和负极耳分别位于第二电芯22在第二方向F2上的两侧,从而其正极耳和负极耳之间的距离L2在第一电芯21和第二电芯22的排列方向(如图1中所示的第一方向F1上)不受限制,从而可以减小第二电芯22在该方向(如图1中所示的第一方向F1上)上的尺寸W2,而且,还可以缩短第一电芯21和第二电芯22之间的间隙。
由此,使得终端设备1000中可以容纳更多的电芯2,进而提高终端设备1000的续航能力,或者在不设置更多电芯2的情况下,可以为终端设备1000内节约更多的空间,从而使得终端设备1000内可以有空间设置更多的功能元件,从而在保证终端设备1000结构紧凑性的前提下具备更多的功能。而且,由于与终端设备1000的电路板200相连的第一电芯21的正极耳和第二电芯22的负极耳均位于第二方向F2上的同一侧。从而可以缩短电流传输路径,降低充电温度,减少引入传输电流的柔性电路板300或其他导电材料,从而一来可以降低成本、简化结构,二来可以提高电流传输效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充电速度。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本公开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电池组件100所应用的终端设备1000可以具有电池保护板1,也可以不具有电池保护板1,例如图7所示,终端设备1000不具有电池保护板1时,终端设备1000的电路板200(例如主板、或副板)可以集成有电池保护板1的功能,以与第一电芯21的正极耳和第二电芯22的负极耳直接相连,而当终端设备1000具有电池保护板1时,如图6所示,第一电芯21的正极耳和第二电芯22的负极耳可以分别与电池保护板1直接相连,通过电池保护板1与终端设备1000的电路板200(例如主板、或副板)的电连接,实现与电路板200的间接相连。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公开第二方面的实施例中,电池保护板1可以是长条形板,也可以是其他形状,但是不要求多个电芯2位于电池保护板1的同侧。
而且,根据本公开实施的电池组件100,即便具有外部封装层,也对外部封装层的设计要求很低,与普通单电芯2的封装层设计几乎一样,而且,对每个电芯2的加工工艺要求和改动很小,应用难度很低,利于推广应用。当然,根据本公开实施的电池组件100也可以不具有外部封装层。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芯21和第二电芯22沿第一方向F1依次排列,第一电芯21的正极耳和负极耳在第一方向F1上的间距L1为零,第二电芯22的正极耳和负极耳在第一方向F1上的间距L2也为零。由此,可以更加有效地降低第一电芯21在第一方向F1上的尺寸W1以及第二电芯22在第一方向F1上的尺寸W2,从而使得终端设备1000中可以容纳更多的电芯2,进而提高终端设备1000的续航能力,或者在不设置更多电芯2的情况下,可以为终端设备1000内节约更多的空间,从而使得终端设备1000内可以有空间设置更多的功能元件,从而在保证终端设备1000结构紧凑性的前提下具备更多的功能。当然,本公开不限于此,在本公开的其他实施例中,L1和L2也可以大于零,例如可以为0~3mm中的任意值,从而都可以降低相应电芯2在第一方向F1上的尺寸。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电芯21的负极耳与第二电芯22的正极耳可以通过金属件3直接串联,从而可以简化结构,降低成本。在本公开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多个电芯2还包括第三电芯23,第三电芯23位于第一电芯21和第二电芯22之间,也就是说,第一电芯21和第二电芯22位于第三电芯23的两侧,第三电芯23的正极耳和负极耳均设于第三电芯23在第二方向F2上的第二侧F22,且串联在第一电芯21的负极耳与第二电芯22的正极耳之间,由此,可以简单且有效地实现至少三个电芯2的串联。
当然,本公开不限于此,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当多个电芯2的总数量为偶数且大于三个时,如果多个电芯2依次串联时,每相邻两个电芯2可以按照第一电芯21和第二电芯22的方式设置正极耳和负极耳,再依次串联(例如图3所示)。当多个电芯2的总数量为奇数且大于三个时,如果多个电芯2依次串联时,多个电芯2中位于中间的电芯2可以按照第三电芯23的方式设置在同侧设置正极耳和负极耳,再依次串联(例如图4所示),多个电芯2中在第一方向F1上的两端的两个电芯2可以分别为第一电芯21和第二电芯22。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电芯2中在第一方向F1上的两端的两个电芯2可以分别为第一电芯21和第二电芯22,从而方便多个电芯2的串联。当然,本公开不限于此,多个电芯2还可以串联和/或并联。当多个电芯2的串并联方式确定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上文描述,可以很容易地想到每个电芯2的极耳的设置方法,因此这里不作赘述。
例如图1-图4所示,第一方向F1可以为每个电芯2的宽度方向,电池保护板1位于每个电芯2的长度方向(如图中所示的第二方向F2)上的同侧,也就是说,多个电芯2可以沿每个电芯2的宽度方向依次排列,由此,当电池组件100在第一方向F1上的尺寸固定的情况下,可以根据需要增大电池组件100在第二方向F2上的尺寸,从而可以有效地提高电池组件100的总蓄电量,当应用于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设备1000时,可以较好的适用价值。
当然,本公开不限于此,在本公开的其他实施例中,多个电芯2还可以沿每个电芯2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例如图5所示,此时,当电池组件100在每个电芯2的宽度方向(如图中所示的第二方向F2)上的尺寸固定的情况下,可以根据需要增大电池组件100在第一方向F1上的尺寸,从而可以有效地提高电池组件100的总蓄电量,当应用于智能穿戴设备,如智能手表、智能腰带、智能臂环等终端设备1000时,可以较好的适用价值。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方向F2是垂直于第一方向F1且垂直于电芯2厚度的方向。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电芯2中的每个电芯2的电芯本体的结构形状、结构尺寸均相同,从而方便统一化成产和装配,提高了生产效率。当然,本公开不限于此,多个电芯2中的每个电芯2的电芯本体的结构形状、结构尺寸还可以均不相同,从而可以满足不同的生产要求。
下面,描述根据本公开第三方面实施例的终端设备1000。
如图6所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终端设备1000包括根据本公开第一方面和第二方面实施例中任一实施例的电池组件100。需要说明的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终端设备1000的类型不限,可以是各种内置有电池组件100,并能够从外部获取电流对该电池进行充电的设备,例如,手机、平板电脑、计算设备或信息显示设备等。以手机为例对本公开所适用的终端设备1000进行介绍,如手机可以包括射频电路、存储器、输入单元、无线保真(WiFi,wireless fidelity)模块、显示单元、传感器、音频电路、处理器、投影单元、拍摄单元、电池等部件。
由此,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终端设备1000,通过设置上述电池组件100,可以容纳更多的电芯2,进而提高终端设备1000的续航能力,或者在不设置更多电芯2的情况下,可以节约终端设备1000内更多的空间,从而使得终端设备1000内可以有空间设置更多的功能元件,从而在保证终端设备1000结构紧凑性的前提下具备更多的功能。并且,可以缩短电流传输路径,降低充电温度,减少引入传输电流的柔性电路板300或其他导电材料,从而一来可以降低成本、简化结构,二来可以提高电流传输效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终端设备1000的充电速度。
需要说明的是,相关技术中的终端设备的能量供给一般都是来自电池,例如锂离子电池等,随着目前终端设备功能要求越来越高,对电池的各方面要求同样也在不断提升,比如一些例如手机的终端设备,电池的容量值已经提升到接近5000mAh甚至更高,电池的使用循环寿命也由之前的500次提升到800次,甚至大于1000次容量保持率还要大于80%,受限于当前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一般在600Wh~800Wh之间,电池的容量值最大也只能做到5000mAh左右,因此对电池的充电速度也不断在提升,比如从之前的3h充满缩短到90min,甚至还有接近30min充满的速度。在这些快充技术中,一般分为两种方式,即基于充电功率相同有高压低电流和低压高电流两种方式。
总的来说,在快充过程中,对电池来说都是需要将充电电流提升后来加快充电速度,也就是形成目前电池的充电倍率从之前的0.7C提升到目前的1.5C甚至3.0C,其中,C为充电倍率,比如3000mAh的电芯,1.5C的充电电流为4.5A,由于充电电流的提升也会带来电池及终端设备内部温度的提升。然而,相关技术中的电池的倍率很难做到更高,比如相关技术中的终端设备的电芯倍率最大也就3C,同时如果满倍率充电时,充电电流值会非常高,比如一4000mAh的电芯,如果按3C电流进行充电,电流值会达到12A,这样一方面会增加元器件的选型难度,另外,这样大的电流会使电芯在充电过程中产生特别大的热量,这对电芯的安全使用是非常有挑战的。
因此相关技术中出现了串联电芯使用的充电方案,这样会以降低充电电流的方式来提升充电速度(电压增倍)。然而,尽管双电芯串联方式会降低充电电流,同时保证快速充电速度,但是,申请人创造性地发现,常见的双节电芯串联的方式中,每个电芯的正负极耳都在电芯的同一侧,例如每个电芯的靠近主板的一侧分别设置正极耳和负极耳,以使每个电芯的正极耳和负极耳均位于远离充电口的一侧。
申请人发现,这样放置存在问题,一是电流通路长,导致在通路过程中产生热量,此外,由于受正极耳和负极耳之间的最小间距有限制,从而使得每个电芯的整体宽度有最小宽度限制,这样会导致双节电芯并排放置后宽度不能任意控制,而且双节并排中间同样也会有些空间的浪费。特别是,如果要有更多数量的电芯,更加会限制宽度,而对于终端设备来说,体积形状是非常重要的设计要求,所以说,这种电芯设计方式会对整个充电速度提升有很大的限制。
如图8所示,是相关技术中双电芯串联的结构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电芯顶部的正极耳和负极耳之间会有一定的间距L3,为了安全,这个间距一般不会太小,一般大于3mm,因此加上绝缘胶纸,这个宽度会有个下限,从而使得每个电芯的宽度W3存在最小下限,即不能太窄,而且,为了避免两个电芯的正负极耳短路,两个电芯之间的间距W4也要有最小距离下限,使得两个电芯之间的距离不能太小,致使整个电池的宽度较大,而且,电芯数量越多,上述问题越严重。
为了至少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本公开提出了上述多第一至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电池组件100以及第三方面的终端设备1000。下面,描述根据本公开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电池组件100,该实施例的电池组件100可以是上述第一方面、第二方面和第三方面中任一实施例中提及的电池组件100的具体实施例。
在本实施例中,电池组件100具有多个电芯2,其中至少两个电芯2的正负极耳的设计方式采用一端正极、一端负极的方式,且顺序没有要求,从图中可以看到,由于正极耳和负极耳的间距可以任意减小,甚至可以重叠,因为正负极耳不在同侧,从而不会出现短接的情况,这样会使电芯2的宽度最大化降低。连接时,将电池组件100一端的各极耳,采用常见的焊接方式,比如超声焊接、激光焊接等,利用连接材料,如铜片、镍片、铝片等导电率性能高的材料,直接将各极耳按串并联要求连接,再将电池组件100另一端的一个正极耳和一个负极耳,与电池保护板1进行连接,从而实现充放电功能。
此外,多个电芯2的排列方式没有顺序之分,且每个电芯2的正极耳和负极耳的设置方向可以进行对换,只需要保证每个电芯2的正负极分布于电芯2的上下两端,且电池同侧的至少两个电芯2的极耳为不同的正负即可。
另外,针对偶数电芯2数量的连接方式,可以参照图1和图3,对于奇数电芯2数量的连接方式,为了保证电池同侧的至少连个电芯2分别为正极耳和负极耳,从而可以如图2和图4所示,将中间的电芯2设置成正负极耳在电芯2的同侧,从而可以保证电池同侧的至少连个电芯2分别为正极耳和负极耳,以保证与电池保护板1的连接。
此外,所有极耳的位置可以位于电芯2内部的任意极片层,包括但不限于极片的两端,也就是说,对于单电芯2来说,极耳在相应极片上的放置的方式可以为:两端极耳、中间极耳、多极耳等形式,均可以用在本公开实施例的各电芯2中,这里不作限定。
综上所述,根据本公开上述具体实施例的电池组件100,通过设定至少两个正负极置于不同端的电芯2,在不过多改变电芯2设计生产工艺的前提下,可以解决多电芯2串并联带来的尺寸限制问题,同时还可以保证电池设计过程中的快速充电要求。简言之,一方面,对多个电芯2的应用空间不会受到过多的限制,另一方面,该方式对电池能量密度、生产设计都不会有太大的变化,有益于大规模应用。
简言之,基于多电芯串并联使用时导致的终端设备内部空间不足的问题,本公开提供多种电池组件100,一方面可以保证电池设计过程中的快速充电要求,同时对多电芯2的应用空间不会受到过多的限制,而且该方式对电池能量密度、生产设计都不会有太大的变化,有益于大规模应用。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公开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公开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公开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5)

1.一种用于终端设备的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池保护板;和
多个电芯,所述多个电芯设于所述电池保护板的同侧,所述多个电芯至少包括:第一电芯和第二电芯,所述多个电芯中每个电芯均具有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电芯的宽度方向或长度方向,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正交,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均与对应电芯的厚度方向垂直,所述多个电芯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排列,所述电芯包括所述第二方向上相对设置的两端,所述第一电芯的正极耳设于所述第一电芯的靠近所述电池保护板的第一端且与所述电池保护板相连,所述第一电芯的负极耳设于所述第一电芯的远离所述电池保护板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电芯的负极耳设于所述第二电芯的靠近所述电池保护板的第一端且与所述电池保护板相连,所述第二电芯的正极耳设于所述第二电芯的远离所述电池保护板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电芯的负极耳与所述第二电芯的正极耳导电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终端设备的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电芯还包括:第三电芯,所述第三电芯位于所述第一电芯和所述第二电芯之间,所述第三电芯的正极耳和负极耳均设于所述第三电芯的远离所述电池保护板的第二端,且串联在所述第一电芯的负极耳与所述第二电芯的正极耳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终端设备的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芯的负极耳与所述第二电芯的正极耳通过金属件直接串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终端设备的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芯和所述第二电芯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所述第一电芯的正极耳和负极耳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间距L1的范围为0mm≤L1≤3mm,所述第二电芯的正极耳和负极耳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间距L2的范围为0mm≤L2≤3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终端设备的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为每个所述电芯的宽度方向,所述电池保护板位于每个所述电芯的长度方向上的同侧。
6.一种用于终端设备的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电芯,所述多个电芯至少包括第一电芯和第二电芯,所述多个电芯中每个电芯均具有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电芯的宽度方向或长度方向,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正交,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均与对应电芯的厚度方向垂直,所述多个电芯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排列,所述电芯包括所述第二方向上相对设置的两端,所述第一电芯的正极耳设于所述第一电芯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第一端且适于与所述终端设备的电路板相连,所述第一电芯的负极耳设于所述第一电芯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电芯的负极耳设于所述第二电芯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第一端且适于与所述终端设备的电路板相连,所述第二电芯的正极耳设于所述第二电芯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电芯的负极耳与所述第二电芯的正极耳导电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终端设备的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电芯还包括:第三电芯,所述第三电芯位于所述第一电芯和所述第二电芯之间,所述第三电芯的正极耳和负极耳均设于所述第三电芯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第二端,且串联在所述第一电芯的负极耳与所述第二电芯的正极耳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终端设备的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芯的数量为五个时,五个所述电芯中位于中间的所述电芯按照所述第三电芯的方式设置正极耳和负极耳,再依次串联,五个所述电芯中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两端的两个所述电芯分别为所述第一电芯和所述第二电芯。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终端设备的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芯的数量为四个时,每相邻两个所述电芯按照所述第一电芯和所述第二电芯的方式设置正极耳和负极耳,再依次串联,四个所述电芯中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两端的两个所述电芯分别为所述第一电芯和所述第二电芯。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终端设备的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电芯并排邻近设置,所述多个电芯中相邻电芯之间的间距小于预设阈值。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终端设备的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电芯中的电芯本体的结构形状和尺寸相同或者不同。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终端设备的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电芯中的每个所述电芯的正极耳和负极耳均凸出于所述电芯本体。
13.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终端设备的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芯的负极耳与所述第二电芯的正极耳通过金属件直接串联。
14.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终端设备的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芯和所述第二电芯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所述第一电芯的正极耳和负极耳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间距L1的范围为0mm≤L1≤3mm,所述第二电芯的正极耳和负极耳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间距L2的范围为0mm≤L2≤3mm。
15.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终端设备的电池组件。
CN202210765477.3A 2019-12-24 2019-12-24 用于终端设备的电池组件和具有其的终端设备 Active CN11497650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65477.3A CN114976504B (zh) 2019-12-24 2019-12-24 用于终端设备的电池组件和具有其的终端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65477.3A CN114976504B (zh) 2019-12-24 2019-12-24 用于终端设备的电池组件和具有其的终端设备
CN201911348524.9A CN111081964B (zh) 2019-12-24 2019-12-24 用于终端设备的电池组件和具有其的终端设备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348524.9A Division CN111081964B (zh) 2019-12-24 2019-12-24 用于终端设备的电池组件和具有其的终端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76504A true CN114976504A (zh) 2022-08-30
CN114976504B CN114976504B (zh) 2024-05-07

Family

ID=7031729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348524.9A Active CN111081964B (zh) 2019-12-24 2019-12-24 用于终端设备的电池组件和具有其的终端设备
CN202210765477.3A Active CN114976504B (zh) 2019-12-24 2019-12-24 用于终端设备的电池组件和具有其的终端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348524.9A Active CN111081964B (zh) 2019-12-24 2019-12-24 用于终端设备的电池组件和具有其的终端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320603A1 (zh)
EP (1) EP4075579A4 (zh)
CN (2) CN111081964B (zh)
WO (1) WO202112949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81964B (zh) * 2019-12-24 2022-08-0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用于终端设备的电池组件和具有其的终端设备
CN112133876B (zh) * 2020-08-31 2023-03-31 东莞新能德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及终端设备
CN114696041B (zh) * 2020-12-28 2024-09-03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电池模组、电池模组的封装方法及终端设备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98354A (zh) * 2018-06-13 2018-09-28 东莞塔菲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极耳电芯、多端子电池、电池模组及其制备方法
CN110600666A (zh) * 2019-09-23 2019-12-2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包及其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767526B2 (ja) * 2002-07-09 2006-04-19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池集合体
US7198866B2 (en) * 2002-07-09 2007-04-03 Nissan Motor Co., Ltd. Cell assembly
JP5339407B2 (ja) * 2008-07-16 2013-11-13 Necエナジーデバイス株式会社 電池パック
JP5624507B2 (ja) * 2011-03-16 2014-11-12 日立マクセル株式会社 組電池
KR101265199B1 (ko) * 2011-08-08 2013-05-23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이차 전지
CN202405352U (zh) * 2011-12-05 2012-08-29 深圳市中星动力电池技术有限公司 多元素纳米钒动力方形软包动力电池组
JP5514230B2 (ja) * 2012-01-04 2014-06-04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1178152B1 (ko) * 2012-02-23 2012-08-29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신규한 구조의 전지팩
GB2522443A (en) * 2014-01-24 2015-07-29 Energy Control Ltd Battery pack using circuit board as electric connection to connect battery cells
CN205355141U (zh) * 2016-02-24 2016-06-29 惠州市蓝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电池组
CN106207285B (zh) * 2016-07-29 2019-11-15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电池组件及智能设备
CN108631426A (zh) * 2017-03-17 2018-10-09 创科(澳门离岸商业服务)有限公司 电池包及将电池包并联到外部电池系统的方法
CN206893745U (zh) * 2017-05-10 2018-01-16 原道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电力平衡结构的电池模块
CN107293809A (zh) * 2017-08-01 2017-10-2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软包锂离子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CN108206247B (zh) * 2017-10-20 2021-05-11 西安中兴新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电芯、电子设备和电芯的封装方法
CN208570739U (zh) * 2018-08-24 2019-03-01 东莞骑士换电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共享电池的电池包
CN209822791U (zh) * 2019-06-03 2019-12-2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卷绕电芯、电池和电子设备
CN111081964B (zh) * 2019-12-24 2022-08-0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用于终端设备的电池组件和具有其的终端设备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98354A (zh) * 2018-06-13 2018-09-28 东莞塔菲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极耳电芯、多端子电池、电池模组及其制备方法
CN110600666A (zh) * 2019-09-23 2019-12-2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包及其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81964A (zh) 2020-04-28
CN111081964B (zh) 2022-08-09
EP4075579A4 (en) 2023-11-29
WO2021129492A1 (zh) 2021-07-01
US20220320603A1 (en) 2022-10-06
EP4075579A1 (en) 2022-10-19
CN114976504B (zh) 2024-05-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081964B (zh) 用于终端设备的电池组件和具有其的终端设备
CA2583544C (en) Secondary battery pack having configuration of alternative orientation
US20100285370A1 (en) Electrode group with desirable heat dissipating performance for use in lithium ion batteries
US20220311062A1 (en) Terminal device and battery assembly
CN112133876B (zh) 电池及终端设备
KR20040045758A (ko) 하이브리드 전기 차량의 전지 셀간 커넥팅 장치
CN111403675A (zh) 电池和电子装置
KR102020757B1 (ko) 전기 에너지 저장 모듈 및 전기 에너지 저장 모듈의 제조 방법
WO2021129273A1 (zh) 一种电池及终端设备
US20240339734A1 (en) Electrochemical device, battery module, and electrical device
JP2004119043A (ja) 電池パック
WO2023226656A1 (zh) 电化学装置以及用电设备
US8999537B2 (en) Battery pack
CN112117424B (zh) 单体电池、动力电池包和车辆
CN113632311A (zh) 电芯结构及电池
US20200194765A1 (en) Secondary battery
CN113937424B (zh) 电芯组件、电池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12303839U (zh) 电池及具有所述电池的用电装置
CN114583406A (zh) 电芯、电芯模组、动力电池包及车辆
CN2484649Y (zh) 表带式电池组
US20190363390A1 (en) Battery cell structure improvement
CN215344014U (zh) 电池组件和终端
CN211127207U (zh) 一种用于无人机的多路稳压输出带开关放电电路
CN216055070U (zh) 电池组及终端
CN217062427U (zh) 电芯、电芯模组、动力电池包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