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70376B - 锂电池的健康度和剩余寿命预测模型的构建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锂电池的健康度和剩余寿命预测模型的构建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970376B CN114970376B CN202210902971.XA CN202210902971A CN114970376B CN 114970376 B CN114970376 B CN 114970376B CN 202210902971 A CN202210902971 A CN 202210902971A CN 114970376 B CN114970376 B CN 11497037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ttery
- model
- characteristic data
- electrochemical
- indirec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36541 health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2
- WHXSMMKQMYFTQS-UHFFFAOYSA-N Lithium Chemical compound [Li] WHXSMMKQMYFTQS-UHFFFAOYSA-N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9
- 229910052744 lith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9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5
- 238000012549 trai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4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2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2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2
- 238000010219 correlation analysis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4088 simu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7600 charg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10606 normaliz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518 electrochemistry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9000007791 liquid phas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1
- HBBGRARXTFLTSG-UHFFFAOYSA-N Lithium ion Chemical compound [Li+] HBBGRARXTFLTSG-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0
- 229910001416 lithium i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9000007790 solid phas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9792 diffus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10000004027 cell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0875 correspon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4907 flux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422 calculation algorith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15556 catabol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77 constant-current 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731 degrad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487 electro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62 fa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20169 heat gen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830 interca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687 interca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427 irreversi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0287 polar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441 reversi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457 Black-body rad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764238 Isi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73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399 behavio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80 constant potential 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596 correlat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795 deri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792 electroly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146 energy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474 experiment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72 for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68 gene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478 gradient desc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801 machine lear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381 potential energ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81 pre-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309 stochastic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G06F30/27—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using machine learning, e.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neural networks, support vector machines [SVM] or training a model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36—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measuring or monitoring the electrical condition of accumulators or electric batteries, e.g. capacity or state of charge [SoC]
- G01R31/367—Software therefor, e.g. for battery testing using modelling or look-up table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36—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measuring or monitoring the electrical condition of accumulators or electric batteries, e.g. capacity or state of charge [SoC]
- G01R31/374—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measuring or monitoring the electrical condition of accumulators or electric batteries, e.g. capacity or state of charge [SoC] with means for correcting the measurement for temperature or ageing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36—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measuring or monitoring the electrical condition of accumulators or electric batteries, e.g. capacity or state of charge [SoC]
- G01R31/392—Determining battery ageing or deterioration, e.g. state of health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9/00—Details relating to the type or aim of the analysis or the optimisation
- G06F2119/04—Ageing analysis or optimisation against ageing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omet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锂电池的健康度和剩余寿命预测模型的构建方法及装置,包括:建立锂电池的电化学‑热耦合模型;获取电池容量数据、电池外特性数据和电池内特性数据,电池内特性数据通过电化学‑热耦合模型仿真获得;基于电池内特性数据和电池外特性数据,获取多个第一间接健康指标;将电池容量数据和多个第一间接健康指标进行灰度关联分析,获取多个第二间接健康指标;将多个第二间接健康指标输入到预设模型中进行训练,当第一输出结果达到第一预设标准时,确认预设模型为健康度预测模型;将多个第二间接健康指标和第一输出结果作为输入数据,输入到预设模型中进行训练,当第二输出结果达到第二预设标准时,确认预设模型为剩余寿命预测模型。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电池管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锂电池的健康度和剩余寿命预测模的构建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锂电池因具有能量转换效率高、经济性强等优点在分布式储能中的应用日渐广泛。锂电池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是实际应用过程中的关键问题。随着使用寿命的增加,电池的性能逐渐恶化,这不仅可能影响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还会带来严重后果。为了避免事故的发生,锂电池的健康度()和剩余寿命()预测已成为电池管理领域的一个热点。
现有的锂电池的和预测方法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基于模型的方法和数据驱动的方法。电化学模型和等效电路模型是两种常见的模型。虽然电化学模型具有较高的仿真精度,但在线应用中的仿真非常复杂。因此,使用模型降阶方法来降阶这些模型。然而简化模型是在特定条件下获得的,牺牲了建模精度。等效电路模型较为简单,并且易于实现中精度的实时应用,但很容易忽略电池内部状态变量之间的隐式关系,很难确定影响电池容量衰减的主要因素。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电池与电池容量相关性较低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锂电池的健康度和剩余寿命预测模型的构建方法及装置,通过建立电池电化学-热耦合模型,丰富与电池容量衰减高度相关的可测量退化指标,联合进行电池和预测模型的构建。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锂电池的健康度和剩余寿命预测模型的构建方法,该方法包括:
建立锂电池的电化学-热耦合模型;
获取电池容量数据、电池外特性数据和电池内特性数据,电池内特性数据通过电化学-热耦合模型仿真获得;
基于电池内特性数据和电池外特性数据,获取多个第一间接健康指标;
将电池容量数据和多个第一间接健康指标进行灰度关联分析,获取多个第二间接健康指标;
将多个第二间接健康指标输入到预设模型中进行训练,当第一输出结果达到第一预设标准时,确认预设模型为健康度预测模型;
将多个第二间接健康指标和第一输出结果作为输入数据,输入到预设模型中进行训练,当第二输出结果达到第二预设标准时,确认预设模型为剩余寿命预测模型。
在一个可能实现的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
将电池外特性数据与电池内特性数据进行对比,当误差超过阈值时,根据电池外特性数据对电池内特性数据进行修正。
在一个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将电池容量数据和多个第一间接健康指标进行灰度关联分析,获取多个第二间接健康指标,具体为:
将电池容量数据和多个第一间接健康指标进行灰度关联分析,获得各个第一间接健康指标和电池容量数据之间的相关系数,当相关系数大于阈值时,确定第一间接健康指标为第二间接健康指标。
在一个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方法还包括:
对多个第二间接健康指标进行归一化处理。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锂电池的健康度和剩余寿命预测模型的构建装置,该装置包括:
构建模块,用于建立锂电池的电化学-热耦合模型;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电池容量数据、电池外特性数据和电池内特性数据,电池内特性数据通过电化学-热耦合模型仿真获得;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基于电池内特性数据和电池外特性数据,获取多个第一间接健康指标;
第三获取模块,用于将电池容量数据和多个第一间接健康指标进行灰度关联分析,获取多个第二间接健康指标;
健康度模块,用于将多个第二间接健康指标输入到预设模型中进行训练,当第一输出结果达到第一预设标准时,确认预设模型为健康度预测模型;
剩余寿命模块,用于将多个第二间接健康指标和第一输出结果作为输入数据,输入到预设模型中进行训练,当第二输出结果达到第二预设标准时,确认预设模型为剩余寿命预测模型。
在一个可能实现的方式中,该装置还包括:
修正模块,用于将电池外特性数据与电池内特性数据进行对比,当误差超过阈值时,根据电池外特性数据对电池内特性数据进行修正。
在一个可能实现的方式中,第三获取模块具体用于:
将电池容量数据和多个第一间接健康指标进行灰度关联分析,获得各个第一间接健康指标和电池容量数据之间的相关系数,当相关系数大于阈值时,确定第一间接健康指标为第二间接健康指标。
在一个可能实现的方式中,该装置还包括:
归一化模块,用于对多个第二间接健康指标进行归一化处理。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通信接口、存储器和通信总线,其中,处理器,通信接口,存储器通过通信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存储器,用于存放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上所存放的程序时,实现如第一方面任一项实施例的锂电池的健康度和剩余寿命预测模型的构建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任一项实施例的锂电池的健康度和剩余寿命预测模型的构建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该方法,建立锂电池的电化学-热耦合模型。获取电池容量数据、电池外特性数据和电池内特性数据,电池内特性数据通过电化学-热耦合模型仿真获得。基于电池内特性数据和电池外特性数据,获取多个第一间接健康指标。将电池容量数据和多个第一间接健康指标进行灰度关联分析,获取多个第二间接健康指标。将多个第二间接健康指标输入到预设模型中进行训练,当第一输出结果达到第一预设标准时,确认预设模型为健康度预测模型。将多个第二间接健康指标和第一输出结果作为输入数据,输入到预设模型中进行训练,当第二输出结果达到第二预设标准时,确认预设模型为剩余寿命预测模型。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克服了电池间接健康指标与电池容量相关性较低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4为电径向集中质量热模型示意图;
图5为电化学模型与热模型耦合机理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为便于对本发明实施例的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做进一步的解释说明,实施例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针对背景技术中所提及的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应用数字孪生技术的锂电池的电化学-热耦合模型与外特性数据联合的电池的健康度和剩余寿命预测模型构建方法,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锂电池的和预测模型构建整体策略架构示意图,图2为锂电池的和的预测模型构建流程框架图,如图1和图2所示,获取电池运行数据(外特性数据),根据外特性数据对锂电池的电化学-热耦合模型数据(内特征数据)进行修正,然后,通过灰度关联分析内特征数据以及外特性数据中的与电池容量的相关性,选择与电池容量衰减高度相关的作为高斯过程回归()模型的输入,进行模型训练,建立预测模型。最后考虑和之间存在一定的映射关系,利用选取的和上述模型训练时的输出结果,建立预测模型。
步骤110,建立锂电池的电化学-热耦合模型。
首先是建立锂电池的电化学模型和锂电池的热模型,然后将电化学模型和热模型耦合获得电化学-热耦合模型。具体包括步骤1101-步骤1103:
步骤1101,建立锂电池的电化学模型。
采用锂电池准二维模型(seudo-two-dimensions,P2D)对锂电池进行建模。P2D模型主要包含6个方程组:(1)锂离子在液相中的扩散方程,包括正负极与隔膜;(2)锂离子在固相中的扩散方程,包括正负极;(3)液相欧姆定律方程,描述区域包括正负极与隔膜;(4)固相欧姆定律方程,包括正负极;(5)电荷守恒方程,包括正负极与隔膜;(6)Butler-Volmer动力学方程,包括固相-液相交界面处。锂电池内部正极、负极与隔膜分别用下标,与表示。电池工作过程中的端电压为开路电压曲线与电池工作过程中极化过电势的差,其中为开路电压,为双电层电压,为液相电压,为欧姆电压。
(1)液相中的扩散方程
锂离子在电解液中的扩散行为可以用Fick第二定律描述,控制方程如下:
式中,为正负极和隔膜区域的液相体积分数,;为正负极和隔膜区域的液相锂离子浓度(),;为液相有效扩散系数(),;为锂离子在正负极区域的迁移系数;为正负极活性颗粒的表面积(),;为正负极锂离子通量(),。
式(1)描述了正负极区域内液相锂离子浓度分布,式(2)描述了隔膜区域内锂离子液相浓度分布。液相扩散求解的边界条件如下:
(2)固相中的扩散方程
固相扩散的控制方程及边界条件如下:
式(2)在球坐标系下描述了固相锂离子浓度随位置和时间的变化规律;式(3)的意义是在正负极活性颗粒的中心处,固相锂离子浓度在半径方向上的变化为0;式(4)的物理意义是活性颗粒表面处的锂离子流量与参加电化学反应的锂离子流量相同。
(3)液相欧姆定律
假设正负极的锂离子通量在垂直于电极厚度的方向均匀分布,可得到正负极的平均锂离子通量如下:
浓差极化过电势由锂电池内部的液相欧姆定律求解。液相欧姆定律及其约束边界条件表示如下:
(4)固相欧姆定律
锂电池内部固相电势的变化采用欧姆定律描述:
(5)电荷守恒方程
根据电荷守恒定律,在电池内部的任意位置处的液相电流密度与固相电流密度之和为电池的充放电电池密度,即:
步骤1102,建立锂电池的热模型。
电池的产热率()可分为极化热、欧姆热和反应热。其中反应热指的是熵变热,称为可逆热(),在充电和放电过程中体现为吸热或放热;而极化热和欧姆热统称为不可逆热(),在充电和放电过程中均体现为放热,满足如下关系式:
可逆热的计算公式为:
不可逆热的计算公式为:
图4为电径向集中质量热模型示意图,其中电极缠绕体产生热源(),在电池充放电过程中,电极缠绕体产生的热量可以扩散到外壳,通过热阻()和电池外壳相连接彼此间进行热传递,电池外壳和环境之间通过热对流和热辐射两种方式也可以进行热传递。如图4所示,图中位电极缠绕体的比热容(),位电池外壳的比热容(),为电池内部温度(),为电池表面温度(),为环境温度()。
由能量守恒定律可得电极缠绕体和电池外壳之间的导热微分方程:
电池外壳与环境之间的导热微分方程为:
对两个导热微分方程分别进行离散化,可得:
步骤1103,建立锂电池的电化学-热耦合模型。
图5为电化学模型与热模型耦合机理示意图,电化学模型与热模型的耦合方式如图5所示。将简化模型计算出电池产热率输入到热模型中。热模型则根据不同时刻的产热率及其产热、散热方式计算出相应时刻的电池的内部温度和表面温度。热模型将计算出的电池内部温度输入到电化学模型中,热耦合模型将按照各个电化学参数的更新方程,不断根据电池内部温度更新相应的电化学参数。
步骤120,获取电池容量数据、电池外特性数据和电池内特性数据,电池内特性数据通过电化学-热耦合模型仿真获得。
该步骤主要是数据获取,具体的,获取电池内特征数据,以及电池外特性数据,比如电流、电压、温度等时序数据,在一个示例中,如图1所示,对电池内特征数据进行修正,具体为:将电池外特性数据与电池内特性数据进行对比,当误差超过阈值时,根据电池外特性数据对电池内特征数据进行修正。比如,当误差超过10%时。修正方法包括但不限于最小二乘法、粒子群法、遗传算法等参数辨识方法。此外,还需要在特定条件下,对电池进行充放电实验,获取电池容量数据,该电池容量数据实际为电池容量衰减曲线。
步骤130,基于电池内特性数据和电池外特性数据,获取多个第一间接健康指标。
该步骤也主要是数据获取,具体的,基于电池内特性数据和电池外特性数据,获取多个第一,具体的,基于步骤110中建立的电化学-热耦合模型选择正负极液相扩散系数、正负极固相扩散系数、正负极嵌入/脱嵌反应速率等参数,并选取电池外特性参数如恒压充电过程中电流曲线的初始最大曲率、恒流充电过程中的最大温度、恒流充电过程中上升至最大温度的时间等参数作为。
步骤140,将电池容量数据和多个第一间接健康指标进行灰度关联分析,获取多个第二间接健康指标。
(1)将每个比较序列数据整理成为下面的矩阵形式:
(5)计算相关系数:
(6)计算相关程度:
对于每个比较序列来说,对应参考序列的相关系数平均值计算如下式:
此结果反映了比较序列与参考序列的关联度。其值越接近1,相关性越强;
通过对个第一的灰度关联分析,获得每个和电池容量数据之间的相关系数,即获得每个和电池容量衰减曲线之间的相关系数。若的相关系数大于阈值,表明它们与电池容量间有很强的相关性,可以用于预测电池的与。即,经过灰度关联分析后,将相关系数大于阈值的第一,作为第二,用于预测电池的与。优选地,阈值为0.9。
步骤150,将多个第二间接健康指标输入到预设模型中进行训练,当第一输出结果达到第一预设标准时,确认预设模型为健康度预测模型。
步骤160,将多个第二间接健康指标和第一输出结果作为输入数据,输入到预设模型中进行训练,当第二输出结果达到第二预设标准时,确认预设模型为剩余寿命预测模型。
在许多实际场景中,观测输出可以表示为一个如式(41)的隐函数:
其中,是设置超参数的元素。通过上述计算过程即可建立起模型。接着,通过后验分布使用模型预测。由于高斯过程是随机过程,新输入数据集符合训练集的高斯分布。因此,观测值与预测值在预测点的联合先验分布可表示为:
结合图2,下面介绍预测模型训练过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锂电池的健康度和剩余寿命预测模型的构建方法,建立锂电池的电化学-热耦合模型。获取电池容量数据、电池外特性数据和电池内特性数据,电池内特性数据通过电化学-热耦合模型仿真获得。基于电池内特性数据和电池外特性数据,获取多个第一间接健康指标。将电池容量数据和多个第一间接健康指标进行灰度关联分析,获取多个第二间接健康指标。将多个第二间接健康指标输入到预设模型中进行训练,当第一输出结果达到第一预设标准时,确认预设模型为健康度预测模型。将多个第二间接健康指标和第一输出结果作为输入数据,输入到预设模型中进行训练,当第二输出结果达到第二预设标准时,确认预设模型为剩余寿命预测模型。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克服了电池间接健康指标与电池容量相关性较低的问题。
以上,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锂电池的健康度和剩余寿命预测模型构建方法实施例,下文中则介绍说明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锂电池的健康度和剩余寿命预测模型的构建装置的实施例,具体参见如下。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锂电池的健康度和剩余寿命预测模型的构建装置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包括:构建模块1、第一获取模块2、第二获取模块3、第三获取模块4、健康度模块5和剩余寿命模块6。
构建模块1,用于建立锂电池的电化学-热耦合模型。
第一获取模块2,用于获取电池容量数据、电池外特性数据和电池内特性数据,电池内特性数据通过电化学-热耦合模型仿真获得。
第二获取模块3,用于基于电池内特性数据和电池外特性数据,获取多个第一间接健康指标。
第三获取模块4,用于将电池容量数据和多个第一间接健康指标进行灰度关联分析,获取多个第二间接健康指标。
健康度模块5,用于将多个第二间接健康指标输入到预设模型中进行训练,当第一输出结果达到第一预设标准时,确认预设模型为健康度预测模型;
剩余寿命模块6,用于将多个第二间接健康指标和第一输出结果作为输入数据,输入到预设模型中进行训练,当第二输出结果达到第二预设标准时,确认预设模型为剩余寿命预测模型。
在一个示例中,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锂电池的SOH和RUL预测模型的构建装置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该装置还包括修正模块7,用于将电池外特性数据与电池内特性数据进行对比,当误差超过阈值时,根据电池外特性数据对电池内特性数据进行修正。
在另一个示例中,第三获取模块4,具体用于将电池容量数据和多个第一间接健康指标进行灰度关联分析,获得各个第一间接健康指标和电池容量数据之间的相关系数,当相关系数大于阈值时,确定第一间接健康指标为第二间接健康指标。
在又一个示例中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锂电池的SOH和RUL预测模型的构建装置结构示意图,该装置还包括归一化模块8,用于对多个第二间接健康指标进行归一化处理。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锂电池的健康度和剩余寿命预测模型的构建装置中各部件所执行的功能均已在上述任一方法实施例中做了详细的描述,因此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锂电池的健康度和剩余寿命预测模型构建装置,建立锂电池的电化学-热耦合模型。获取电池容量数据、电池外特性数据和电池内特性数据,电池内特性数据通过电化学-热耦合模型仿真获得。基于电池内特性数据和电池外特性数据,获取多个第一间接健康指标。将电池容量数据和多个第一间接健康指标进行灰度关联分析,获取多个第二间接健康指标。将多个第二间接健康指标输入到预设模型中进行训练,当第一输出结果达到第一预设标准时,确认预设模型为健康度预测模型。将多个第二间接健康指标和第一输出结果作为输入数据,输入到预设模型中进行训练,当第二输出结果达到第二预设标准时,确认预设模型为剩余寿命预测模型。通过该方式,克服了电池间接健康指标与电池容量相关性较低的问题。
如图9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111、通信接口112、存储器113和通信总线114,其中,处理器111,通信接口112,存储器113通过通信总线114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存储器113,用于存放计算机程序;
在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111,用于执行存储器113上所存放的程序时,实现前述任意一个方法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锂电池的健康度和剩余寿命预测模型的构建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前述任意一个方法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锂电池的健康度和剩余寿命预测模型的构建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采用了数字孪生技术,具有计算能力强、适应度高的特点,实现电池的电化学-热耦合模型实时更新,以及基于构建的预测模型和预测模型在数据驱动下的与在线预测。利用本发明构建的预测模型和预测模型,可有效评价电池健康度与剩余寿命,为系统运维、充放电策略制定提供支持与参考,提升电池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与经济性。
专业人员应该还可以进一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可以用硬件、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施。软件模块可以置于随机存储器(RAM)、内存、只读存储器(ROM)、电可编程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磁盘、CD-ROM、或技术领域内所公知的任意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申请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8)
1.锂电池的健康度和剩余寿命预测模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建立锂电池的电化学-热耦合模型;
获取电池容量数据、电池外特性数据和电池内特性数据,所述电池内特性数据通过所述电化学-热耦合模型仿真获得;
基于所述电池内特性数据和所述电池外特性数据,获取多个第一间接健康指标;
将所述电池容量数据和多个所述第一间接健康指标进行灰度关联分析,获取多个第二间接健康指标;
将多个所述第二间接健康指标输入到预设模型中进行训练,当第一输出结果达到第一预设标准时,确认所述预设模型为健康度预测模型;
将多个所述第二间接健康指标和所述第一输出结果作为输入数据,输入到预设模型中进行训练,当第二输出结果达到第二预设标准时,确认所述预设模型为剩余寿命预测模型;
所述建立锂电池的电化学-热耦合模型包括:
建立锂电池的电化学模型和锂电池的热模型;
所述电化学模型和所述热模型,通过如下方式进行耦合:
所述热模型将电池内部温度输入到所述电化学模型中,用以更新相应的电化学参数:
其他电化学参数通过如下方式进行更新:
所述将所述电池容量数据和多个所述第一间接健康指标进行灰度关联分析,获取多个第二间接健康指标,具体为:
将所述电池容量数据和多个所述第一间接健康指标进行灰度关联分析,获得各个所述第一间接健康指标和所述电池容量数据之间的相关系数,当相关系数大于阈值时,确定所述第一间接健康指标为第二间接健康指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电池外特性数据与所述电池内特性数据进行对比,当误差超过阈值时,根据所述电池外特性数据对所述电池内特性数据进行修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多个所述第二间接健康指标进行归一化处理。
4.锂电池的健康度和剩余寿命预测模型的构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构建模块,用于建立锂电池的电化学-热耦合模型;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电池容量数据、电池外特性数据和电池内特性数据,所述电池内特性数据通过所述电化学-热耦合模型仿真获得;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电池内特性数据和所述电池外特性数据,获取多个第一间接健康指标;
第三获取模块,用于将所述电池容量数据和多个所述第一间接健康指标进行灰度关联分析,获取多个第二间接健康指标;
健康度模块,用于将多个所述第二间接健康指标输入到预设模型中进行训练,当第一输出结果达到第一预设标准时,确认所述预设模型为健康度预测模型;
剩余寿命模块,用于将多个所述第二间接健康指标和所述第一输出结果作为输入数据,输入到预设模型中进行训练,当第二输出结果达到第二预设标准时,确认所述预设模型为剩余寿命预测模型;
所述构建模块具体用于:
建立锂电池的电化学模型和锂电池的热模型;
所述电化学模型和所述热模型,通过如下方式进行耦合:
所述热模型将电池内部温度输入到所述电化学模型中,用以更新相应的电化学参数:
其他电化学通过如下方式进行更新:
所述第三获取模块具体用于:
将所述电池容量数据和多个所述第一间接健康指标进行灰度关联分析,获得各个所述第一间接健康指标和所述电池容量数据之间的相关系数,当相关系数大于阈值时,确定所述第一间接健康指标为第二间接健康指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修正模块,用于将所述电池外特性数据与所述电池内特性数据进行对比,当误差超过阈值时,根据所述电池外特性数据对所述电池内特性数据进行修正。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归一化模块,用于对多个所述第二间接健康指标进行归一化处理。
7.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通信接口、存储器和通信总线,其中,处理器,通信接口,存储器通过通信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存储器,用于存放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上所存放的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锂电池的健康度和剩余寿命预测模型的构建方法的步骤。
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锂电池的健康度和剩余寿命预测模型的构建方法的步骤。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902971.XA CN114970376B (zh) | 2022-07-29 | 2022-07-29 | 锂电池的健康度和剩余寿命预测模型的构建方法及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902971.XA CN114970376B (zh) | 2022-07-29 | 2022-07-29 | 锂电池的健康度和剩余寿命预测模型的构建方法及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970376A CN114970376A (zh) | 2022-08-30 |
CN114970376B true CN114970376B (zh) | 2022-10-25 |
Family
ID=829695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902971.XA Active CN114970376B (zh) | 2022-07-29 | 2022-07-29 | 锂电池的健康度和剩余寿命预测模型的构建方法及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970376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027199B (zh) * | 2022-12-08 | 2023-09-29 | 帕诺(常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基于电化学模型参数辨识检测电芯全寿命内短路的方法 |
CN116298930B (zh) * | 2023-05-11 | 2023-09-05 | 苏州清研精准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电池包健康度的测量方法、装置及服务器 |
CN116736142B (zh) * | 2023-08-14 | 2023-10-24 | 新誉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电池组健康状况预警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
CN116990692B (zh) * | 2023-09-28 | 2023-12-08 | 深圳康普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锂电池的健康状况评估与剩余寿命预测方法及系统 |
CN117150275B (zh) * | 2023-11-01 | 2024-04-09 |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机器学习模型构建方法、电池健康度预测方法以及装置 |
CN117805656B (zh) * | 2024-01-08 | 2024-08-06 | 杭州科工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电池包健康度的测量方法及系统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568374A (zh) * | 2019-09-02 | 2019-12-13 | 东北电力大学 | 基于考虑内外特性的锂离子电池剩余使用寿命预测方法 |
CN114545275A (zh) * | 2022-01-27 | 2022-05-27 | 湖州学院 | 一种锂离子电池剩余使用寿命间接预测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220187798A1 (en) * | 2020-12-15 | 2022-06-16 | University Of Cincinnati | Monitoring system for estimating useful life of a machine component |
-
2022
- 2022-07-29 CN CN202210902971.XA patent/CN11497037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568374A (zh) * | 2019-09-02 | 2019-12-13 | 东北电力大学 | 基于考虑内外特性的锂离子电池剩余使用寿命预测方法 |
CN114545275A (zh) * | 2022-01-27 | 2022-05-27 | 湖州学院 | 一种锂离子电池剩余使用寿命间接预测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970376A (zh) | 2022-08-3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4970376B (zh) | 锂电池的健康度和剩余寿命预测模型的构建方法及装置 | |
CN107066722B (zh) | 一种基于电化学模型的动力电池系统荷电状态和健康状态的联合估计方法 | |
Zhang et al. |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of lithium-ion battery model using genetic algorithm approach | |
CN113009349B (zh) | 一种基于深度学习模型的锂离子电池健康状态诊断方法 | |
CN115632179B (zh) | 一种锂离子电池智能快速充电方法及系统 | |
KR20180057266A (ko) | 배터리 상태 추정 방법 및 장치 | |
CN109946622B (zh) | 一种锂离子电池的锂沉积预测方法和装置 | |
CN109738806B (zh) | 模拟电池产热率的方法、装置、介质 | |
CN116609686B (zh) | 一种基于云平台大数据的电芯一致性评估方法 | |
CN114280490B (zh) | 一种锂离子电池荷电状态估计方法及系统 | |
Chen et al. | State of health estimation of lithium-ion batteries based on equivalent circuit model and data-driven method | |
CN116577686B (zh) | 一种基于局部阶段充电数据的多工况soh估计方法和系统 | |
Wang et al. | System identification and state estimation of a reduced-order electrochemical model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 | |
CN113962154A (zh) | 一种基于迁移学习的锂电池核温评估方法及系统 | |
Meng et al. | A power model considering initial battery state for remaining useful life prediction of lithium-ion batteries | |
Cui et al. | Order reduction electrochemical mechanism model of lithium-ion battery based on variable parameters | |
Bobobee et al. | Improved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long short-term memory model with temperature compensation ability for the accurate state of charge estimation of lithium-ion batteries | |
Xu et al. | Temperature field prediction of lithium-ion batteries using improved local tangent space alignment | |
Feng et al. | High precision state of health estimation of lithium-ion batteries based on strong correlation aging feature extraction and improved hybrid kernel function least squares 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 machine model | |
Jokar et al. | An on-line electrochemical parameter estimation study of lithium-ion batteries using neural networks | |
Zhang et al. | Capacity fading knee-point recognition method and life prediction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 using segmented capacity degradation model | |
Lv et al. | Analysis of strategies to maximize the cycle life of lithium-ion batteries based on aging trajectory prediction | |
Li et al. | Battery remaining useful life prediction using improved mutated particle filter | |
CN116774045A (zh) | 一种基于hho-svr的锂电池健康状态预测方法 | |
CN116679208A (zh) | 一种锂电池剩余寿命估算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