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67884A - 笔记本电脑散热控制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笔记本电脑散热控制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67884A
CN114967884A CN202210602024.9A CN202210602024A CN114967884A CN 114967884 A CN114967884 A CN 114967884A CN 202210602024 A CN202210602024 A CN 202210602024A CN 114967884 A CN114967884 A CN 1149678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dissipation
touch pad
notebook computer
controlling
tou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60202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967884B (zh
Inventor
王红梅
杨光
吕东波
牟茜
姜明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pur Shandong Comput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spur Shandong Comput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pur Shandong Comput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Inspur Shandong Comput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602024.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967884B/zh
Publication of CN1149678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678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9678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678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20Cooling means
    • G06F1/203Cooling mean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e.g. for laptop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笔记本电脑散热控制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所属的技术领域为笔记本制造技术。所述方法应用于笔记本电脑的处理器,所述笔记本电脑还包括风扇、散热模组、触控板和散热通道,当所述触控板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散热通道被所述触控板遮挡,当所述触控板处于非工作状态时所述散热通道与外部环境连通,所述非工作状态包括上升状态或下降状态,所述笔记本电脑散热控制方法包括:判断是否接收到散热指令;若是,则控制所述触控板上升或下降,以使所述散热通道与外部环境连通;控制所述风扇和所述散热模组通过所述散热通道将所述笔记本电脑内部的热空气排出。本申请能够提升笔记本电脑的散热能力。

Description

笔记本电脑散热控制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笔记本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笔记本电脑散热控制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不断的发展,笔记本电脑的性能不断提升,现在的笔记本电脑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工作中的重要工具之一。
受到笔记本电脑外形尺寸的限制,行业内通常在笔记本电脑的背面开设有散热通道,以便利用背面的散热通道进行散热。但是大多数用户使用笔记本,都没有使用配套的散热支架,笔记本电脑通过散热模组和风扇传输的热量没有完全逸散到空气中,而是被阻隔在笔记本电脑的底部,导致笔记本电脑的底面温度上升,从而使笔记本电脑的散热性能较差。
因此,如何提升笔记本电脑的散热能力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笔记本电脑散热控制方法、一种笔记本电脑散热控制系统、一种电子设备及一种存储介质,能够提升笔记本电脑的散热能力。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笔记本电脑散热控制方法,应用于笔记本电脑的处理器,所述笔记本电脑还包括风扇、散热模组、触控板和散热通道,当所述触控板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散热通道被所述触控板遮挡,当所述触控板处于非工作状态时所述散热通道与外部环境连通,所述非工作状态包括上升状态或下降状态,所述笔记本电脑散热控制方法包括:
判断是否接收到散热指令;
若是,则控制所述触控板上升或下降,以使所述散热通道与外部环境连通;
控制所述风扇和所述散热模组通过所述散热通道将所述笔记本电脑内部的热空气排出。
可选的,判断是否接收到散热指令,包括:
采集所述触控板采集的触控数据,根据所述触控数据确定用户手势;
判断所述用户手势是否为预设手势;
若是,则判定接收到所述散热指令。
可选的,在控制所述触控板上升或下降之前,还包括:
在屏幕上显示触控板升降提示信息,以便接收用户对所述触控板升降提示信息的反馈信息;
若所述反馈信息为允许升降,则进入控制所述触控板上升或下降的操作。
可选的,所述触控板下方的壳体设置有第一磁吸层,所述触控板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二磁吸层,所述第一磁吸层与所述第二磁吸层相对设置;
相应的,控制所述触控板上升或下降,包括:
调整所述第一磁吸层或所述第二磁吸层的磁场方向,以使所述第一磁吸层和所述第二磁吸层相互排斥并使所述触控板上升;
或,调整所述第一磁吸层或所述第二磁吸层的磁场方向,以使所述第一磁吸层和所述第二磁吸层相互吸引并使所述触控板下降。
可选的,所述笔记本电脑还包括升降机构,所述触控板通过所述升降机构安装于壳体;
相应的,控制所述触控板上升或下降,包括:
通过所述升降机构控制所述触控板上升或下降。
可选的,在控制所述触控板上升或下降之后,还包括:
增加所述风扇的转动频率。
可选的,在控制所述触控板上升或下降之后,还包括:
检测所述笔记本电脑的当前温度;
若所述当前温度小于预设值,则控制所述触控板恢复由所述上升状态或所述下降状态恢复至所述工作状态。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笔记本电脑散热控制系统,所述笔记本电脑包括风扇、散热模组、触控板和散热通道,当所述触控板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散热通道被所述触控板遮挡,当所述触控板处于非工作状态时所述散热通道与外部环境连通,所述非工作状态包括上升状态或下降状态,所述笔记本电脑散热控制系统包括:
指令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是否接收到散热指令;
触控板控制模块,用于若接收到所述散热指令,则控制所述触控板上升或下降,以使所述散热通道与外部环境连通;
排气模块,用于控制所述风扇和所述散热模组通过所述散热通道将所述笔记本电脑内部的热空气排出。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执行时实现上述笔记本电脑散热控制方法执行的步骤。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调用所述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笔记本电脑散热控制方法执行的步骤。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笔记本电脑散热控制方法,应用于笔记本电脑的处理器,所述笔记本电脑还包括风扇、散热模组、触控板和散热通道,当所述触控板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散热通道被所述触控板遮挡,当所述触控板处于非工作状态时所述散热通道与外部环境连通,所述非工作状态包括上升状态或下降状态,所述笔记本电脑散热控制方法包括:判断是否接收到散热指令;若是,则控制所述触控板上升或下降,以使所述散热通道与外部环境连通;控制所述风扇和所述散热模组通过所述散热通道将所述笔记本电脑内部的热空气排出。
本申请提供的笔记本电脑的触控板可以根据散热指令由工作状态切换为非工作状态。触控板附近设置有散热通道,当触控板处于工作状态时散热通道被所述触控板遮挡;当触控板处于非工作状态时上升或下降的触控板不再遮挡散热通道,此时散热通道与外部环境连通,可以通过散热通道将笔记本电脑内部的热空气排出。本申请提供了利用触控板辅助散热的方案,能够提升笔记本电脑的散热能力。本申请同时还提供了一种笔记本电脑散热控制系统、一种存储介质和一种电子设备,具有上述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笔记本电脑散热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散热通道与触控板的位置关系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另一种散热通道与触控板的位置关系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种磁吸层设置位置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二种磁吸层设置位置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触控板散热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手势作用区域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触控板平面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磁吸层及升降高度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电磁场电路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散热模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散热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触控板出风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升降模块原理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笔记本电脑散热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下面请参见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笔记本电脑散热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步骤可以包括:
S101:判断是否接收到散热指令;若是,则进入S102;若否,则结束流程;
其中,本实施例的执行主体可以为笔记本电脑的处理器,上述笔记本电脑还可以包括风扇、散热模组、触控板和散热通道。本实施例所使用的触控板为具备升降功能的触控板,当触控板与笔记本电脑的键盘平面平齐时触控板处于工作状态,当触控板与笔记本电脑的键盘平面之间的距离大于预设距离时触控板处于非工作状态。
触控板的附近设置有散热通道,该散热通道的开启与关闭由触控板的位置确定。当所述触控板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散热通道被所述触控板遮挡,当所述触控板处于非工作状态时所述散热通道与外部环境连通,所述非工作状态包括上升状态或下降状态。
请参见图2,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散热通道与触控板的位置关系图,散热通道可以设置于触控板的下方,当触控板处于正常状态时散热通道被触控板遮挡,此时无法通过散热通道进行散热;当触控板上升后,触控板不再遮挡散热通道,散热通道与外部环境连通,此时可以通过散热通道进行散热。请参见图3,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另一种散热通道与触控板的位置关系图,散热通道可以设置于与触控板侧壁接触的位置,当触控板处于正常状态时散热通道被触控板遮挡,此时无法通过散热通道进行散热;当触控板上升或下降后,触控板不再遮挡散热通道,散热通道与外部环境连通,此时可以通过散热通道进行散热。笔记本电脑可以包括设置于触控板的下方的散热通道和/或设置于与触控板侧壁接触的位置的散热通道。图2和图3中的触摸板和散热通道均为截面图。
作为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若未接收到散热指令则可以结束本次流程,并在延时一定时长后,再次进入S101的步骤。
S102:控制所述触控板上升或下降,以使所述散热通道与外部环境连通;
其中,散热指令可以为用户通过触控板输入的触摸数据对应的指令,也可以为用户通过其他输入设备(如键盘、鼠标)输入的指令,也可以为笔记本电脑的温度检测模块在检测到笔记本电脑温度大于预设温度后向处理器发送的指令。
本步骤可以根据散热指令控制触控板上升,也可以根据散热指令控制触控板下降,以使散热通道与外部环境连通,进而可以利用散热通道进行散热。
S103:控制所述风扇和所述散热模组通过所述散热通道将所述笔记本电脑内部的热空气排出。
其中,风扇与散热模组均可以与散热通道连通,可以利用风扇将散热模组附近的热空气由散热通道排出。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可以存在散热通道,一部分散热通道的开关与触控板的位置相关,即S102中提到的散热通道;另一部分散热通道的开关与触控板的位置无关,如设置于笔记本电脑背板的散热通道。在利用开关与触控板的位置相关的散热通道排出热空气的同时,也可以利用设置于笔记本电脑背板的散热通道排出热空气。进一步的,在控制所述触控板上升或下降之后,笔记本电脑的可排出热空气的散热通道数量增加,此时可以增加所述风扇的转动频率,进而提高散热效率。
本实施例提供的笔记本电脑的触控板可以根据散热指令由工作状态切换为非工作状态。触控板附近设置有散热通道,当触控板处于工作状态时散热通道被所述触控板遮挡;当触控板处于非工作状态时上升或下降的触控板不再遮挡散热通道,此时散热通道与外部环境连通,可以通过散热通道将笔记本电脑内部的热空气排出。本实施例提供了利用触控板辅助散热的方案,能够提升笔记本电脑的散热能力。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于触摸手势的笔记本电脑散热控制方案,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1:采集所述触控板采集的触控数据,根据所述触控数据确定用户手势;
步骤A2:判断所述用户手势是否为预设手势;若是,则判定接收到所述散热指令,并进入步骤A3;若否,则结束流程;
步骤A3:控制所述触控板上升或下降,以使所述散热通道与外部环境连通;
步骤A4:控制所述风扇和所述散热模组通过所述散热通道将所述笔记本电脑内部的热空气排出。
本实施例利用触摸板采集的触控数据确定用户手势,以便基于用户手势判断是否控制触控板上升或下降,本实施例提供的笔记本电脑的触控板可以根据散热指令由工作状态切换为非工作状态。触控板附近设置有散热通道,当触控板处于工作状态时散热通道被所述触控板遮挡;当触控板处于非工作状态时上升或下降的触控板不再遮挡散热通道,此时散热通道与外部环境连通,可以通过散热通道将笔记本电脑内部的热空气排出。本实施例提供了利用利用触控手势进行触控板辅助散热的方案,能够提升用户启动笔记本电脑的散热功能的便捷性。
作为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在控制所述触控板上升或下降之前,还可以在屏幕上显示触控板升降提示信息,以便接收用户对所述触控板升降提示信息的反馈信息;若所述反馈信息为允许升降,则进入控制所述触控板上升或下降的操作。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于触摸手势和用户反馈信息的笔记本电脑散热控制方案,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B1:采集所述触控板采集的触控数据,根据所述触控数据确定用户手势;
步骤B2:判断所述用户手势是否为预设手势;若是,则判定接收到所述散热指令,并进入步骤B3;若否,则结束流程;
步骤B3:在屏幕上显示触控板升降提示信息,以便接收用户对所述触控板升降提示信息的反馈信息;若所述反馈信息为允许升降,则进入步骤B4;
步骤B4:控制所述触控板上升或下降,以使所述散热通道与外部环境连通;
步骤B5:控制所述风扇和所述散热模组通过所述散热通道将所述笔记本电脑内部的热空气排出。
本实施例利用触摸板采集的触控数据确定用户手势,以便基于用户手势和用户对屏幕上显示信息的反馈判断是否控制触控板上升或下降,本实施例提供的笔记本电脑的触控板可以根据散热指令由工作状态切换为非工作状态。触控板附近设置有散热通道,当触控板处于工作状态时散热通道被所述触控板遮挡;当触控板处于非工作状态时上升或下降的触控板不再遮挡散热通道,此时散热通道与外部环境连通,可以通过散热通道将笔记本电脑内部的热空气排出。本实施例提供了利用利用触控手势和用户反馈信息进行触控板辅助散热的方案,能够避免误触导致的触控板升降,提高了笔记本电脑的散热功能的可靠性。
作为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所述触控板下方的壳体设置有第一磁吸层,所述触控板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二磁吸层,所述第一磁吸层与所述第二磁吸层相对设置;上述第一侧吸层和/或第二磁吸层中可以存在螺旋盘绕的导线,以便通过输入电流产生磁场。第一磁吸层的位置不变,第二磁吸层的位置与触控板同步变化。相应的,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改变磁场方向控制所述触控板上升或下降:
方式1:调整所述第一磁吸层或所述第二磁吸层的磁场方向,以使所述第一磁吸层和所述第二磁吸层相互吸引并使所述触控板下降。
方式2:调整所述第一磁吸层或所述第二磁吸层的磁场方向,以使所述第一磁吸层和所述第二磁吸层相互排斥并使所述触控板上升;
请参见图4,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第一种磁吸层设置位置的示意图,在工作状态下,第一磁吸层或第二磁吸层相互吸引,调整第一磁吸层的磁场方向后第一磁吸层或第二磁吸层相互排斥以使触摸板上升。请参见图5,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第二种磁吸层设置位置的示意图,在工作状态下,第一磁吸层或第二磁吸层相互排斥,调整第一磁吸层的磁场方向后第一磁吸层或第二磁吸层相互吸引以使触摸板下降。图4和图5中A为第一磁吸层,B为第二磁吸层,N表示N极磁场,S表示S极磁场,限位台阶用于对触摸板进行限位。
作为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可以利用机械结构控制触摸板上升和下降,例如笔记本电脑还包括升降机构,所述触控板通过所述升降机构安装于壳体,以便通过所述升降机构控制所述触控板上升或下降。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于升降机构的笔记本电脑散热控制方案,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C1:判断是否接收到散热指令;若是,则进入步骤C2。
步骤C2:通过所述升降机构控制所述触控板上升或下降,以使所述散热通道与外部环境连通;
步骤C3:控制所述风扇和所述散热模组通过所述散热通道将所述笔记本电脑内部的热空气排出。
本实施例利用升降机构控制所述触控板上升或下降,本实施例提供的笔记本电脑的触控板可以根据散热指令由工作状态切换为非工作状态。触控板附近设置有散热通道,当触控板处于工作状态时散热通道被所述触控板遮挡;当触控板处于非工作状态时上升或下降的触控板不再遮挡散热通道,此时散热通道与外部环境连通,可以通过散热通道将笔记本电脑内部的热空气排出。本实施例提供了利用利用触控手势进行触控板辅助散热的方案,能够提升用户启动笔记本电脑的散热功能的便捷性。
作为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在控制所述触控板上升或下降之后,还可以检测所述笔记本电脑的当前温度;若所述当前温度小于预设值,则控制所述触控板恢复由所述上升状态或所述下降状态恢复至所述工作状态。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笔记本电脑散热控制方案,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D1:判断是否接收到散热指令;若是,则进入步骤D2;
步骤D2:控制所述触控板上升或下降,以使所述散热通道与外部环境连通;
步骤D3:控制所述风扇和所述散热模组通过所述散热通道将所述笔记本电脑内部的热空气排出。
步骤D4:检测所述笔记本电脑的当前温度;
步骤D5:若所述当前温度小于预设值,则控制所述触控板恢复由所述上升状态或所述下降状态恢复至所述工作状态。
下面通过在实际应用中基于笔记本触控板智能散热的实施例说明上述实施例描述的流程。本实施例使用触控板结合手势交互而实现散热,当用户在触控板上实现既定的手势后,触控板会根据手势调整高度,然后处理器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会根据机器温度来控制风扇,从而实现机器从触控板处散热。请参见图6,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触控板散热示意图,触控板调整高度后,风扇和散热模组通过所述散热通道将所述笔记本电脑内部的热空气排出,图6中的虚线表示排出的热空气,未调整高度之前键盘和触控板处于同一平面,调整高度之后键盘和触控板不处于同一平面。本实施例可以增加散热出风面积,优化散热速度、提升性能,本实施例收缩方便,不必与额外开孔。
通常触控板上用户可以实现点击、滑动、放大、缩小的手势,本实施例将在触控板两边缘同时来回滑动的手势作为开启触控板升降的“钥匙”。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手势作用区域示意图,图7中箭头处为手势操作处。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触控板平面图,用户将手指放上触控板两侧边缘,同时往下一次,再同时往上一次来实现此机制。此机制是为了防止手指会实现滚动功能,通常滚动功能在两个触控板边缘是无作用的。
电脑感应器察觉到手势动作后,会给用户一个提示信息,以达到解锁触控板升降的功能。提示信息的内容包括:提示,已达到解锁条件,是否关闭触控板保护。提示信息中可以包括“是”和“否”的按钮。触控板的升降通过电磁同性异性的方法保持状态。当用户点击“是”的时候,处理器会接受命令,使电路中电场消失,这样触控板两层中的磁场就会消失,没有力的作用,用户只需要通过手轻轻按压就能使触控板下降。请参见图9,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磁吸层及升降高度示意图,触控板和壳体相对的位置设置有磁吸层,以便调整触控板的升降高度。
请参见图10,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电磁场电路图,该电磁场电路包括提示按钮、处理器、电流、放大器、电阻和电压表。当用户感到机器发烫且散热不理想时,可以立即通过手势动作解锁触控板保护机制,然后下降触控板,位于触控板底层的感应层传送信号给处理器,处理器会发指令给散热模组thermal module和风扇下,风扇会加快工作频率,以达到快速驱散热量的目的。
请参见图11,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散热模组工作原理示意图,触控本芯片根据手势向处理器CPU发送信号,处理器控制散热模组thermal module散热,通过风扇/铜管进行散热。
请参见图12,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散热示意图。当触控板没有下降的时候,风扇和散热模组将在局部工作,不会使用到虚线框内的散热模组thermal module。当触控板解锁下降后,处理器CPU会下指令,让虚线框内的散热模组thermal module一起工作,并加速风扇频率,快速导热。
请参见图13,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触控板出风示意图,由图13可知,当触控板下降后,出风方向如箭头所示。同理,当机器热量散发一定时间后感应器感受温度下降,会提示处理器发送一个确认信息给用户,用户通过电脑桌面能看到此提示。提示信息可以包括系统检测到温度已降到正常温度,是否升起触控板。若用户确认升起触控板,则提示用户在升起过程中请勿触碰触控板。处理器会收集到用户确认升起触控板的信号后,然后产生指令给触控板磁吸层,磁吸层相互间会产生反向电流,进而产生反向磁场,通过斥力的作用,通过两个触控板之间的连接杆进行缓慢上升,触控板升降工作模块图如下图14所示,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升降模块原理示意图。手势触发处理器的降温操作,处理器通过改变磁场方向上升触控板。感应器检测到温度高于正常温度后,感应器向处理器发送信号以便解锁下降触控板。
请参见图15,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笔记本电脑散热流程图,用户手势在触控板上触发后,触控板向CPU发送信号,触控本芯片控制升降触控板,以使笔记本电脑散热到达正常状态。
上述实施例增加触控板的实用功能,在不破坏触控板的功能情况下,通过手势连通机器的智能散热设计方案增加散热出风面积,优化散热速度,提升性能。本实施例操作方便,从触控板出吹出的热风冬天可以暖手,也可以一定程度吹干触控板或者键盘上面的水渍,便于人机交互。触控板结合手势交互而实现散热,吹出的热风冬天可以暖手,触控板的散热机制可以按照空调的设计理念,能够做到智能调控,夏天吹凉风,冬天吹热风。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笔记本电脑散热控制系统,所述笔记本电脑包括风扇、散热模组、触控板和散热通道,当所述触控板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散热通道被所述触控板遮挡,当所述触控板处于非工作状态时所述散热通道与外部环境连通,所述非工作状态包括上升状态或下降状态,所述笔记本电脑散热控制系统包括:
指令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是否接收到散热指令;
触控板控制模块,用于若接收到所述散热指令,则控制所述触控板上升或下降,以使所述散热通道与外部环境连通;
排气模块,用于控制所述风扇和所述散热模组通过所述散热通道将所述笔记本电脑内部的热空气排出。
其中,本实施例的执行主体可以为笔记本电脑的处理器,上述笔记本电脑还可以包括风扇、散热模组、触控板和散热通道。本实施例所使用的触控板为具备升降功能的触控板,当触控板与笔记本电脑的键盘平面平齐时触控板处于工作状态,当触控板与笔记本电脑的键盘平面之间的距离大于预设距离时触控板处于非工作状态。
触控板的附近设置有散热通道,该散热通道的开启与关闭由触控板的位置确定。当所述触控板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散热通道被所述触控板遮挡,当所述触控板处于非工作状态时所述散热通道与外部环境连通,所述非工作状态包括上升状态或下降状态。散热通道可以设置于触控板的下方,当触控板处于正常状态时散热通道被触控板遮挡,此时无法通过散热通道进行散热;当触控板上升后,触控板不再遮挡散热通道,散热通道与外部环境连通,此时可以通过散热通道进行散热。散热通道可以设置于与触控板侧壁接触的位置,当触控板处于正常状态时散热通道被触控板遮挡,此时无法通过散热通道进行散热;当触控板上升或下降后,触控板不再遮挡散热通道,散热通道与外部环境连通,此时可以通过散热通道进行散热。笔记本电脑可以包括设置于触控板的下方的散热通道和/或设置于与触控板侧壁接触的位置的散热通道。
其中,散热指令可以为用户通过触控板输入的触摸数据对应的指令,也可以为用户通过其他输入设备(如键盘、鼠标)输入的指令,也可以为笔记本电脑的温度检测模块在检测到笔记本电脑温度大于预设温度后向处理器发送的指令。
其中,风扇与散热模组均可以与散热通道连通,可以利用风扇将散热模组附近的热空气由散热通道排出。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可以存在散热通道,一部分散热通道的开关与触控板的位置相关;另一部分散热通道的开关与触控板的位置无关,如设置于笔记本电脑背板的散热通道。在利用开关与触控板的位置相关的散热通道排出热空气的同时,也可以利用设置于笔记本电脑背板的散热通道排出热空气。进一步的,在控制所述触控板上升或下降之后,笔记本电脑的可排出热空气的散热通道数量增加,此时可以增加所述风扇的转动频率,进而提高散热效率。
本申请提供的笔记本电脑的触控板可以根据散热指令由工作状态切换为非工作状态。触控板附近设置有散热通道,当触控板处于工作状态时散热通道被所述触控板遮挡;当触控板处于非工作状态时上升或下降的触控板不再遮挡散热通道,此时散热通道与外部环境连通,可以通过散热通道将笔记本电脑内部的热空气排出。本方案提供了利用触控板辅助散热的方案,能够提升笔记本电脑的散热能力。
进一步的,指令判断模块,用于采集所述触控板采集的触控数据,根据所述触控数据确定用户手势;还用于判断所述用户手势是否为预设手势;若是,则判定接收到所述散热指令。
进一步的,还包括:
交互模块,用于在控制所述触控板上升或下降之前,在屏幕上显示触控板升降提示信息,以便接收用户对所述触控板升降提示信息的反馈信息;还用于若所述反馈信息为允许升降,则进入控制所述触控板上升或下降的操作。
进一步的,所述触控板下方的壳体设置有第一磁吸层,所述触控板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二磁吸层,所述第一磁吸层与所述第二磁吸层相对设置;
相应的,触控板控制模块控制所述触控板上升或下降的过程包括:调整所述第一磁吸层或所述第二磁吸层的磁场方向,以使所述第一磁吸层和所述第二磁吸层相互排斥并使所述触控板上升;或,调整所述第一磁吸层或所述第二磁吸层的磁场方向,以使所述第一磁吸层和所述第二磁吸层相互吸引并使所述触控板下降。
进一步的,所述笔记本电脑还包括升降机构,所述触控板通过所述升降机构安装于壳体;
相应的,触控板控制模块用于通过所述升降机构控制所述触控板上升或下降。
进一步的,还包括:
风险控制模块,用于在控制所述触控板上升或下降之后,增加所述风扇的转动频率。
进一步的,触控板控制模块,还用于在控制所述触控板上升或下降之后检测所述笔记本电脑的当前温度;若所述当前温度小于预设值,则控制所述触控板恢复由所述上升状态或所述下降状态恢复至所述工作状态。
由于系统部分的实施例与方法部分的实施例相互对应,因此系统部分的实施例请参见方法部分的实施例的描述,这里暂不赘述。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可以实现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步骤。该存储介质可以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存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调用所述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时,可以实现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步骤。当然所述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各种网络接口,电源等组件。
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系统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申请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状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Claims (10)

1.一种笔记本电脑散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笔记本电脑的处理器,所述笔记本电脑还包括风扇、散热模组、触控板和散热通道,当所述触控板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散热通道被所述触控板遮挡,当所述触控板处于非工作状态时所述散热通道与外部环境连通,所述非工作状态包括上升状态或下降状态,所述笔记本电脑散热控制方法包括:
判断是否接收到散热指令;
若是,则控制所述触控板上升或下降,以使所述散热通道与外部环境连通;
控制所述风扇和所述散热模组通过所述散热通道将所述笔记本电脑内部的热空气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笔记本电脑散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是否接收到散热指令,包括:
采集所述触控板采集的触控数据,根据所述触控数据确定用户手势;
判断所述用户手势是否为预设手势;
若是,则判定接收到所述散热指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笔记本电脑散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控制所述触控板上升或下降之前,还包括:
在屏幕上显示触控板升降提示信息,以便接收用户对所述触控板升降提示信息的反馈信息;
若所述反馈信息为允许升降,则进入控制所述触控板上升或下降的操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笔记本电脑散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板下方的壳体设置有第一磁吸层,所述触控板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二磁吸层,所述第一磁吸层与所述第二磁吸层相对设置;
相应的,控制所述触控板上升或下降,包括:
调整所述第一磁吸层或所述第二磁吸层的磁场方向,以使所述第一磁吸层和所述第二磁吸层相互排斥并使所述触控板上升;
或,调整所述第一磁吸层或所述第二磁吸层的磁场方向,以使所述第一磁吸层和所述第二磁吸层相互吸引并使所述触控板下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笔记本电脑散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笔记本电脑还包括升降机构,所述触控板通过所述升降机构安装于壳体;
相应的,控制所述触控板上升或下降,包括:
通过所述升降机构控制所述触控板上升或下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笔记本电脑散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控制所述触控板上升或下降之后,还包括:
增加所述风扇的转动频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笔记本电脑散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控制所述触控板上升或下降之后,还包括:
检测所述笔记本电脑的当前温度;
若所述当前温度小于预设值,则控制所述触控板恢复由所述上升状态或所述下降状态恢复至所述工作状态。
8.一种笔记本电脑散热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笔记本电脑包括风扇、散热模组、触控板和散热通道,当所述触控板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散热通道被所述触控板遮挡,当所述触控板处于非工作状态时所述散热通道与外部环境连通,所述非工作状态包括上升状态或下降状态,所述笔记本电脑散热控制系统包括:
指令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是否接收到散热指令;
触控板控制模块,用于若接收到所述散热指令,则控制所述触控板上升或下降,以使所述散热通道与外部环境连通;
排气模块,用于控制所述风扇和所述散热模组通过所述散热通道将所述笔记本电脑内部的热空气排出。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调用所述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笔记本电脑散热控制方法的步骤。
10.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笔记本电脑散热控制方法的步骤。
CN202210602024.9A 2022-05-30 2022-05-30 笔记本电脑散热控制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496788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02024.9A CN114967884B (zh) 2022-05-30 2022-05-30 笔记本电脑散热控制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02024.9A CN114967884B (zh) 2022-05-30 2022-05-30 笔记本电脑散热控制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67884A true CN114967884A (zh) 2022-08-30
CN114967884B CN114967884B (zh) 2023-12-15

Family

ID=829574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602024.9A Active CN114967884B (zh) 2022-05-30 2022-05-30 笔记本电脑散热控制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967884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202717A (ja) * 2004-01-16 2005-07-28 Shotatsu Kagi Kofun Yugenkoshi 分離式タッチコントロールパッドモジュール及び該分離式タッチコントロールパッドモジュールを具有する電子製品
CN2760633Y (zh) * 2004-09-09 2006-02-22 上海环达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 可提升散热效率的笔记本电脑键盘收放装置
KR20060129728A (ko) * 2005-06-13 2006-12-1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휴대용 컴퓨터
CN101621911A (zh) * 2008-07-01 2010-01-06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02096444A (zh) * 2010-12-28 2011-06-15 富泰华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具有可升降键盘的电子装置
CN104063015A (zh) * 2013-03-20 2014-09-24 仁宝电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可升降触控板的笔记本电脑及其所适用的触控板升降方法
CN108594970A (zh) * 2018-01-02 2018-09-28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CN211454518U (zh) * 2020-04-09 2020-09-08 苏州三星电子电脑有限公司 高效散热笔记本电脑
CN113885658A (zh) * 2021-10-15 2022-01-04 六安物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屏可调节大小与弯曲弧度的笔记本
CN215576390U (zh) * 2021-08-17 2022-01-18 深圳市神舟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键盘分离式笔记本电脑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202717A (ja) * 2004-01-16 2005-07-28 Shotatsu Kagi Kofun Yugenkoshi 分離式タッチコントロールパッドモジュール及び該分離式タッチコントロールパッドモジュールを具有する電子製品
CN2760633Y (zh) * 2004-09-09 2006-02-22 上海环达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 可提升散热效率的笔记本电脑键盘收放装置
KR20060129728A (ko) * 2005-06-13 2006-12-1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휴대용 컴퓨터
CN101621911A (zh) * 2008-07-01 2010-01-06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02096444A (zh) * 2010-12-28 2011-06-15 富泰华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具有可升降键盘的电子装置
CN104063015A (zh) * 2013-03-20 2014-09-24 仁宝电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可升降触控板的笔记本电脑及其所适用的触控板升降方法
CN108594970A (zh) * 2018-01-02 2018-09-28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CN211454518U (zh) * 2020-04-09 2020-09-08 苏州三星电子电脑有限公司 高效散热笔记本电脑
CN215576390U (zh) * 2021-08-17 2022-01-18 深圳市神舟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键盘分离式笔记本电脑
CN113885658A (zh) * 2021-10-15 2022-01-04 六安物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屏可调节大小与弯曲弧度的笔记本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67884B (zh) 2023-1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81304B (zh) 使用者介面顯示區域的調整方法、裝置及儲存媒體
WO2018107900A1 (zh) 一种触摸屏的防误触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1014924B (zh) 具有宽触摸板的便携式计算机
CN102693063B (zh) 操作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US9671893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having touch screen with varying sensitivity regions
US20080007532A1 (en) Touch-sensitive pad capable of detecting depressing pressure
CN101923388B (zh) 输入设备及包含该输入设备的计算机
CN108463792A (zh) 一种防误触方法及终端
CN105843491A (zh) 页面快速导航切换方法、装置及终端
EP1993030B1 (en) Method for browsing a user interface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and the software thereof
JP2002520706A (ja) キオスクタッチパッド
JP2014102850A (ja) 連続的なズーム機能を提供するユーザーインターフェイスの方法
CN104751115A (zh) 具有多功能传感器的电子装置及运作方法
JP3143445U (ja) 接触動作を妨げない電子デバイス
WO2015085783A1 (zh) 一种启动终端功能模块的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05843358A (zh) 一种信息处理的方法及终端
US20130135226A1 (en) Unlocking metho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and touch-sensitive device
CN105022561A (zh) 触摸屏控制装置、方法和移动终端
CN104518770A (zh) 电子装置防误触的方法与装置
TW200844808A (en) Electronic device
CN114967884A (zh) 笔记本电脑散热控制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KR101348696B1 (ko) 터치패턴기반 터치스크린 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US20090167695A1 (en) Embedded navigation assembly and method on handheld device
US20200050314A1 (en) Touch sensing method, electronic device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device
CN104461024B (zh) 输入装置、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