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66878A - 一种基于混合范数和互相关约束的三维重力场反演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混合范数和互相关约束的三维重力场反演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66878A
CN114966878A CN202210382188.5A CN202210382188A CN114966878A CN 114966878 A CN114966878 A CN 114966878A CN 202210382188 A CN202210382188 A CN 202210382188A CN 114966878 A CN114966878 A CN 1149668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trix
inversion
dimensional
gravity
constra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38218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966878B (zh
Inventor
赵广东
王绪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Univeris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Univeris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Univeris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Chengdu Univeris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21038218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966878B/zh
Publication of CN1149668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668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9668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668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7/00Measuring gravitational fields or waves; Gravimetr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7/02Details
    • G01V7/06Analysis or interpretation of gravimetric record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00Technologies having an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1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supporting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e.g. for weather forecasting or climate simula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physics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混合范数和互相关约束的三维重力场反演方法,提出了球坐标系基于深度加权、光滑约束、聚焦约束和拟合残差互相关系数约束的反演方法。使得传统球坐标系下大型三维重力场反演深度分辨率低和多解性强的问题得到解决,并将反演迭代次数和计算时间相对于传统方法减少一半,避免了传统反演方法中大型雅克比矩阵的存储,也避免了求解大型线性方程组的问题,有利于大尺度精细剖分下重磁位场高分辨率反演计算。本发明所提出的反演方法具有较高的普适性,既可用于油气资源勘查,水文环境监测,又可用于卫星重力场大尺度三维密度成像、研究地球、月球或其它类地行星壳幔结构、构造运动及动力学机制等。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混合范数和互相关约束的三维重力场反演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球物理及勘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混合范数和互相关约束的三维重力场反演方法。
背景技术
重力场反演是重力勘探资料处理解释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可以有效刻画地下三维物性分布,从而推断异常体赋存状况,被广泛应用于矿产资源勘探和岩石圈密度结构研究。利用重力异常反演地下三维密度结构(亦称密度成像)面临着诸多困难。一方面三维重力场反演问题高度欠定,这将导致反演解的不稳定和非唯一;另一方面由于重力场是体积场这一自然属性,导致重力反演的多解性强以及深度分辨率低。
针对三维密度反演非唯一性严重及深度分辨率低的问题,目前行之有效的改进措施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最大限度地挖掘观测数据空间本身的潜力,例如在模型目标函数中加入改善“趋肤效应”的深度加权函数、采用不同测度函数、通过计算构造指数作为自约束、相关成像法。另一种措施是多数据联合反演,例如重力异常和梯度张量的联合、重力和磁测数据的联合、重力和地震数据的联合。不同数据间的相互融合能有效弥补重力数据深度分辨能力的不足,提高反演解释的可靠性。然而上述成熟的重力场约束反演方法都是基于直角坐标系下提出的,其在球坐标系下的适用性还未得到广泛验证。其次,当前可用于月球重力场联合反演的数据较少。因此,有必要利用合理数学手段充分挖掘观测数据本身信息。
另一方面,21世纪以来,卫星重力测量技术的发展不仅革命性地推动了地球重力场的研究,也推动了利用重力场探测月球乃至其它类地行星内部结构和动力学研究。随着高阶次月球卫星重力场模型和地形球谐模型的发布,高分辨率重力场数据对传统球坐标系下三维重力场正反演方法提出了挑战。传统的球坐标系下重力场正反演方法已难以使用海量高分辨率数据的基本要求,且对于大尺度薄层球壳模型,其反演深度分辨率低和多解性强的问题愈发严重,亟需开发一套高效高精度反演方法。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混合范数和互相关约束的三维重力场反演方法,是一种球坐标系基于深度加权、光滑约束、聚焦约束和拟合残差互相关系数约束的反演方法,避免了传统反演方法中大型雅克比矩阵的存储,也避免了求解大型线性方程组的问题,并将迭代次数和计算时间减小一半,有利于大尺度精细剖分下重磁位场高分辨率反演计算,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混合范数和互相关约束的三维重力场反演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在球坐标系下基于光滑和聚焦的混合范数约束构建反演目标函数;
步骤二、对单个单元体密度求偏导,遍历所有球壳棱柱体单元,直至迭代终止。
优选的,所述步骤一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将球坐标系下三维场源在深度方向、纬度方向和经度方向上分别剖分为等间隔的Mr
Figure BDA0003592284470000021
和Mλ段,共计
Figure BDA0003592284470000022
个球壳棱柱体单元,三个方向上剖分间隔分别为Δr、
Figure BDA0003592284470000023
和Δλ;重力场观测面是距离三维场源一定高度的曲面,观测点个数为
Figure BDA0003592284470000024
且观测点中心位置与场球壳棱柱体单元中心点位置一一对应;
S2、将球坐标系下三维场源球壳棱柱体单元在观测点上所产生的重力异常分量gz和重力梯度分量gzz用矩阵与向量乘积的形式来表示,具体如下:
Figure BDA0003592284470000031
其中,Kz是球坐标系下三维重力异常分量正演核矩阵,Kzz是球坐标系下三维重力梯度分量正演核矩阵,ρ是三维球壳棱柱体单元的密度向量;
S3、计算球坐标系下三维重力异常分量正演核矩阵Kz和球坐标系下三维重力梯度分量正演核矩阵Kzz,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3592284470000032
其中,r、
Figure BDA0003592284470000033
和λ分别是观测点的高度分量、纬度分量和经度分量;r′、
Figure BDA0003592284470000034
和λ′分别是三维场源球壳棱柱体单元的深度分量、纬度分量和经度分量;G是重力常数;
l和cosψ为观测点到球壳棱柱体单元内任一点的距离及其方位角的余弦,表达如下:
Figure BDA0003592284470000035
S4、基于光滑约束和聚焦约束的混合范数模型目标函数,并结合数据目标函数,构建得到反演目标函数,如下:
Figure BDA0003592284470000036
其中,Φ(ρ)为反演目标函数,Φd为数据目标函数,Φm为混合范数模型目标函数,Φms为光滑模型目标函数,Φmf为聚焦模型目标函数,Wd为观测数据误差矩阵,Ws为光滑模型加权矩阵,Wf为聚焦模型加权矩阵,Wf,i为聚焦模型加权矩阵Wf的第i列向量,β为正则化因子,用于平衡数据目标函数和混合范数模型目标函数之间的权重,α为光滑约束与聚焦约束之间权重因子,ρref为参考密度模型向量,ρi为第i个球壳棱柱体单元密度值。
优选的,所述步骤二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5、对反演目标函数最小化求极值,即求ρi的偏导数,并令其等于0,具体如下:
Figure BDA0003592284470000041
其中,上标T表示矩阵的转置,sign是一个符号函数,当Wf,iρi>0,sign(Wf,iρi)=1,当Wf,iρi<0,sign(Wf,iρi)=–1;
S6、根据公式(5),将ρ写成如下形式:
ρ=(ρ-i+eiρi) (6)
其中,ei表示第i个基向量,规模为1行1列,值为1,ρ–i为将第i个密度ρi赋值为0后的向量,表示为:
ρ-i=(ρ1,…,ρi-1,0,ρi+1,…,ρM)T (7)
S7、根据公式(6)所述的密度表示方式,将公式(5)中第i个球壳棱柱体单元的密度ρi的迭代形式表达为:
Figure BDA0003592284470000042
其中,上标(k)表示第k次迭代的结果,上标(k+1)表示第k+1次的迭代结果;
S8、根据第i个球壳棱柱体单元的密度ρi的迭代形式,遍历所有球壳棱柱体单元,令i=i+1,进入下一次迭代,直至满足迭代终止条件。
优选的,所述步骤S8中的迭代终止条件为:
Figure BDA0003592284470000051
其中ε是迭代终止标准,取值10-5,max为求两个数最大值的函数。
优选的,在步骤S4中,所述观测数据误差矩阵Wd表达如下:
Figure BDA0003592284470000052
其中,σz,i和σzz,i分别为第i个观测重力异常gz,i和观测重力梯度gzz,i的误差标准差,符号diag表示对角线矩阵。
优选的,在步骤S4中,所述光滑模型加权矩阵Ws由光滑矩阵Ds、深度加权矩阵Dp和拟合残差互相关系数矩阵Dω构成,具体表示如下:
Ws=Ds(Dp+Dω) (11)
所述光滑矩阵Ds表示为:
Figure BDA0003592284470000053
所述深度加权矩阵Dp表示为:
Dp=diag{Dp,1,…,Dp,i,…,Dp,M}
Figure BDA0003592284470000054
所述拟合残差互相关系数矩阵Dω表示为:
Figure BDA0003592284470000055
其中,Δgz,j和Δgzz,j分别是第j个观测上重力异常和重力梯度分量的拟合残差,Kz(j,i)和Kzz(j,i)分别表示第i个球壳棱柱体单元在第j个观测点所产生的重力异常和重力梯度分量核矩阵元素,ωi表示拟合残差互相关系数矩阵Dω第i个对角线元素的倒数。
优选的,在步骤S4中,所述聚焦模型加权矩阵Wf由聚焦矩阵Df、深度加权矩阵Dp和拟合残差互相关系数矩阵Dω构成,具体表示如下:
Wf=Df(Dp+Dω) (15)
所述聚焦矩阵Df表达式如下:
Figure BDA0003592284470000061
其中,符号exp表示自然底数e的指数函数,δ为一个接近0的小数,取值为0.01。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新的球坐标系下三维重力场高效反演方法,通过构建基于光滑、聚焦约束的混合范数正则化反演目标函数,并将深度加权矩阵引入到模型目标函数,有效解决了传统球坐标系下三维重力场反演深度分辨率低的问题;
2)通过重力异常分量与重力梯度分量的联合反演,以及拟合残差互相关系数矩阵的构建,将反演迭代次数减小一半,计算时间减少一半,有效解决了传统球坐标系三维重力场反演多解性强的问题;
3)反演过程中无需存储大型核矩阵Kz和Kzz,也无需存储光滑和聚焦约束矩阵Ws和Wf,只需将它们分解成M个列向量,其中M为球壳棱柱体剖分个数,有效解决了高分辨率反演的存储难题;
4)本发明在求反演目标函数最小化的过程中,采用对单个球壳棱柱体单元密度求偏导数,使得避开了传统求解大型线性方程组的问题,仅需对单一单元体密度进行迭代,然后遍历所有单元体,同时也避免了存储大型雅克比矩阵,减少了大量矩阵乘积运算及存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反演方法步骤流程图;
图2为实施例2中简单台阶模型的深度断面图,展示的是纬度为0.125°所在的深度断面真实密度分布,该台阶由两个不同倾角的台阶组成;
图3为实施例2中简单台阶模型在10km高度观测面所产生的重力异常和重力梯度分量图,(a)为重力异常,(b)为重力梯度;
图4为实施例2中简单台阶模型的反演对比结果图,(a)为本发明方法的反演结果,(b)为传统方法反演结果;
图5为实施例3中大尺度复杂异常体模型的深度断面图,展示的是纬度为0.5°所在深度断面的真实密度分布,该复杂模型由倾斜台阶、正负异常体层叠、正负异常体相间等不同系列组成;
图6为实施例3中大尺度复杂模型在10km高度观测面上所产生的的重力异常和重力梯度分量图,(a)为重力异常,(b)为重力梯度;
图7为实施例3中大尺度复杂模型的反演对比结果图,(a)为真实模型,(b)为本发明方法的反演结果,(c)为传统方法反演结果;
图8为本发明方法技术路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基于混合范数和互相关约束的三维重力场反演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在球坐标系下基于光滑和聚焦的混合范数约束构建反演目标函数
1.1、对勘探尺度而言,重力场反演计算常在直角坐标系下进行,然而当研究区域较大或者研究整个行星岩石圈时,行星曲率的影响不得不考虑,因此需要在球坐标系下进行。在球坐标系下,地下三维场源通常被剖分球壳棱柱单元体。
将球坐标系下三维场源在深度方向、纬度方向和经度方向上分别剖分为等间隔的Mr
Figure BDA0003592284470000082
和Mλ段,共计
Figure BDA0003592284470000083
个球壳棱柱体单元,三个方向上剖分间隔分别为Δr、
Figure BDA0003592284470000084
和Δλ;重力场观测面是距离三维场源一定高度的曲面,观测点个数为
Figure BDA0003592284470000085
且观测点中心位置与场球壳棱柱体单元中心点位置一一对应;
1.2、将球坐标系下三维场源球壳棱柱体单元在观测点上所产生的重力异常分量gz和重力梯度分量gzz用矩阵与向量乘积的形式来表示,具体如下:
Figure BDA0003592284470000081
其中,Kz是球坐标系下三维重力异常分量正演核矩阵,Kzz是球坐标系下三维重力梯度分量正演核矩阵,矩阵大小为N*M,ρ是三维球壳棱柱体单元的密度向量,向量大小为M;gz和gzz分别是观测点上正演计算所得重力异常和重力梯度向量,向量大小为N。
1.3、在整个反演过程中,只需计算和存储核矩阵Kz和Kzz一次,因此提前计算并保存。
计算球坐标系下三维重力异常分量正演核矩阵Kz和球坐标系下三维重力梯度分量正演核矩阵Kzz,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3592284470000091
其中,r、
Figure BDA0003592284470000092
和λ分别是观测点的高度分量、纬度分量和经度分量;r′、
Figure BDA0003592284470000093
和λ′分别是三维场源球壳棱柱体单元的深度分量、纬度分量和经度分量;G是重力常数;
l和cosψ为观测点到球壳棱柱体单元内任一点的距离及其方位角的余弦,表达如下:
Figure BDA0003592284470000094
1.4、正演是反演的核心,根据吉洪诺夫正则化理论,基于光滑约束和聚焦约束的混合范数模型目标函数,并结合数据目标函数,构建得到反演目标函数,如下:
Figure BDA0003592284470000095
其中,Φ(ρ)为反演目标函数,Φd为数据目标函数,Φm为混合范数模型目标函数,Φms为光滑模型目标函数,Φmf为聚焦模型目标函数,Wd为观测数据误差矩阵,Ws为光滑模型加权矩阵,Wf为聚焦模型加权矩阵,Wf,i为聚焦模型加权矩阵Wf的第i列向量,β为正则化因子,用于平衡数据目标函数和混合范数模型目标函数之间的权重,α为光滑约束与聚焦约束之间权重因子,取值范围[0,1],ρref为参考密度模型向量,ρi为第i个球壳棱柱体单元密度值。
在上述球坐标系下基于混合范数的反演目标函数中,观测数据误差将会对反演结果造成影响,因此正确评估每个观测数据的误差水平,对反演结果的好坏至关重要。
进一步的,观测数据误差矩阵Wd表达如下:
Figure BDA0003592284470000101
其中,σz,i和σzz,i分别为第i个观测重力异常gz,i和观测重力梯度gzz,i的误差标准差,符号diag表示对角线矩阵。
模型目标函数的作用同样十分重要,其决定这反演结果的总体趋势。由于球坐标系下重力场反演多解性强和深度分辨率低的问题严重,因此本申请提出光滑模型加权矩阵和聚焦模型加权矩阵,使两者的优势互补,以提高反演深度分辨率。
进一步的,所述光滑模型加权矩阵Ws由光滑矩阵Ds、深度加权矩阵Dp和拟合残差互相关系数矩阵Dω三部分构成,具体表示如下:
Ws=Ds(Dp+Dω) (11)
所述光滑矩阵Ds表示为:
Figure BDA0003592284470000102
其中,符号
Figure BDA0003592284470000103
表示偏导数。
所述深度加权矩阵Dp表示为:
Figure BDA0003592284470000104
其中,Dp,i表示深度加权矩阵Dp的第i个对角线元素,Kz,i表示核矩阵K z的第i列元素所组成的数组,Kzz,i表示核矩阵K zz的第i列元素所组成的数组。
所述拟合残差互相关系数矩阵Dω表示为:
Figure BDA0003592284470000111
其中,Δgz,j和Δgzz,j分别是第j个观测上重力异常和重力梯度分量的拟合残差,Kz(j,i)和Kzz(j,i)分别表示第i个球壳棱柱体单元在第j个观测点所产生的重力异常和重力梯度分量核矩阵元素,ωi表示拟合残差互相关系数矩阵Dω第i个对角线元素的倒数。
进一步,所述聚焦模型加权矩阵Wf由聚焦矩阵Df、深度加权矩阵Dp和拟合残差互相关系数矩阵Dω三部分构成,具体表示如下:
Wf=Df(Dp+Dω) (15)
所述聚焦矩阵Df表达式如下:
Figure BDA0003592284470000112
其中,符号exp表示自然底数e的指数函数,δ为一个接近0的小数,取值为0.01。
步骤2、对单个单元体密度求偏导,遍历所有球壳棱柱体单元,直至迭代终止。
2.1、传统的最优化方法是对整个密度向量ρ求导数并令其等于0,这样最终就得到了一个线性方程组,而求解该大型线性方程组将是一个巨大的问题。
而本发明采用新的最优化方法:对反演目标函数最小化求极值,即求ρi的偏导数,并令其等于0,具体如下:
Figure BDA0003592284470000121
其中,上标T表示矩阵的转置,sign是一个符号函数,当Wf,iρi>0,sign(Wf,iρi)=1,当Wf,iρi<0,sign(Wf,iρi)=–1;KT z,i是核矩阵Kz是第i列向量的转置,KT zz,i是核矩阵Kzz是第i列向量的转置,WT s,i为光滑模型加权矩阵Ws的第i列向量的转置。
2.2、根据公式(5),将ρ写成如下形式:
ρ=(ρ-i+eiρi) (6)
其中,ei表示第i个基向量,规模为1行1列,值为1,ρ–i为将第i个密度ρi赋值为0后的向量,表示为:
ρ-i=(ρ1,…,ρi-1,0,ρi+1,…,ρM)T (7)
2.3、根据公式(6)所述的密度表示方式,将公式(5)中第i个球壳棱柱体单元的密度ρi的迭代形式表达为:
Figure BDA0003592284470000122
其中,上标(k)表示第k次迭代的结果,上标(k+1)表示第k+1次的迭代结果。
2.4、根据第i个球壳棱柱体单元的密度ρi的迭代形式,遍历所有球壳棱柱体单元,令i=i+1,进入下一次迭代,直至满足迭代终止条件。
进一步的,所述迭代终止条件为:
Figure BDA0003592284470000123
其中ε是迭代终止标准,取值10-5,max为求两个数最大值的函数。
在上述球坐标系下基于混合范数和互相关约束的三维重力场高精度反演方法中,不需要存储大型矩阵Ws和Wf,只需存储其对角线元素,不需要求解大型线性方程组,只需对单个球壳棱柱体单元密度值进行更新迭代即可,让于大尺度高分辨率反演成为可能。
利用本发明在上述球坐标系下基于混合范数和互相关约束的三维重力场高精度反演方法时,具体操作步骤为:
步骤(1):数据读取
首先程序从网格化的grid文件中读取观测重力异常及观测重力梯度数据,并自动获取观测数据个数、起始范围等参数,然后根据三个方向上数据范围和个数,计算出剖分间隔,以及每一个测点的坐标信息等;
步骤(2):参数设置
然后人为设置观测高度和反演深度的起始范围,观测高度一般是已知的,而反演深度范围一般是未知的,需要根据地质资料以及其它地球物理资料去确定,并给出观测数据的误差均方差;接着设置反演参数,包括混合范数相对权重因子和正则化因子等;
步骤(3):运行程序
程序按照前述公式进行运算,根据提前设定好的一组正则化因子,画出L曲线,找到曲线上拐点及其所对应的正则化因子大小,并再次反演,得到最终最优的反演结果。
反演验证
为了证明本发明所提出反演方法的正确性,本发明给出一个简单双异常体反演模型算例,该模型包含40*80*10个单元体,观测点数为40*80,异常体为两个倾斜台阶,具体见实施例2。本发明还设计一个大尺度复杂模型,验证本申请所提方法的正确性,具体见实施例3。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使用一个月球尺度的小型台阶模型来验证本发明所提反演方法的正确性和高深度分辨率,具体为两个异常体反演模型算例,该模型包含40*80*10个单元体,观测点数为40*80,异常体为两个倾斜台阶。该模型纬度范围为-5°到5°,经度范围为0°到20°,深度方向半径范围为1638km到1738km,共100km厚,观测面高度为1748km,也即距离该模型外球壳10km高度。异常体为两个倾斜台阶,左边台阶密度异常为1000kg/m3,右边台阶密度异常为-1000kg/m3,具体位置及形态如图2所示。将该模型在深度方向、纬度方向和经度方向上分别均匀剖分为10、40和80段,总的模型个数为32000,观测数据个数3200。正演计算该模型在观测面上所产生的重力异常,并加入均值为0标准差为最大值2%的误差,将其作为反演的观测数据,如图3所示。
设置混合范数权重因子为0.9,采用L曲线法确定最佳正则化因子。分别对比传统球坐标系下基于光滑约束的重力场三维密度反演与本发明所提出的方法的反演结果,如图4所示。可以看出:传统反演方法根本无法正确看出两个正负密度台阶模型的轮廓,也无法反演出倾斜台阶的倾角和真实位置,整体上呈现一团,且在深度方向上毫无分辨率;而本发明所提出的反演方法所得结果,不仅能正确反演出两倾斜台阶模型的产状,也能真实反映出台阶的倾角和具体位置,且其位置与密度大小与真实模型非常吻合,证明了本申请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此外,本发明所提出的基于混合范数和拟合残差互相关系数约束的球坐标系三维重力场反演方法,相比于传统基于光滑约束的反演方法来说,在内存占用、迭代次数和计算时间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简单台阶模型算例使用本发明所提方法与传统方法在内存占用、迭代次数和计算时间上的具体统计如表1所示。
表1
反演方法 内存占用(Mb) 迭代次数 计算时间(s)
本发明所提方法 10.24 619 1613.55
传统反演方法 819.20 1366 3890.79
通过表1可以看出,本发明所提方法内存占用小,迭代次数和计算时间为传统方法的一半。
实施例3
上述实施例2通过一个简单倾斜台阶模型证明了本发明所提方法的正确性,为了进一步证明本发明所提出的球坐标系下基于混合范数和互相关约束的三维重力场高精度反演方法的有效性和高效性,接下来本发明给出一个大尺度复杂模型的反演案例。该模型经度范围为-57°到57°,纬度范围为-20°到20°,深度方向半径范围为1638km到1738km,共100km厚,观测面高度为1748km,也即距离该模型外球壳10km高度。异常体可分为6组,涵盖了倾斜台阶、上下正负异常体、上下同性异常体、水平方向正负交替异常体和上下同性水平板,密度异常从-500kg/m3到500kg/m3,具体位置及形态如图5所示。将该模型在深度方向、纬度方向和经度方向上分别均匀剖分为10、40和114段,总的模型个数为45600,观测数据个数4560。正演计算该模型在观测面上所产生的重力异常,并加入均值为0标准差为最大值2%的误差,将其作为反演的观测数据,如图6所示。
设置混合范数权重因子为0.9,采用L曲线法确定最佳正则化因子。分别对比传统球坐标系下重力场三维密度反演与本发明所提出的方法的反演结果,如图7所示。可以看出:对于该复杂模型,传统反演方法几乎毫无反演能力,无法刻画台阶异常体形态,无法区分正负异常体,在深度方向上毫无分辨能力;而本发明所提出的反演方法,能较好恢复出6组不同异常体的基本形态,台阶的位置和产状与真实模型对应较好,能很好恢复真实异常体所在位置,且台阶异常体浅部的负异常体也能被分辨出来,正负相间的3异常体同样被明显区分开来,展现了本发明所提方法的强大之处,即较高的深度分辨能力。进一步证明了本申请所提方法的正确性,如表2所示。
表2
反演方法 内存占用(Mb) 迭代次数 计算时间(s)
本发明所提方法 14.59 2613 6671.96
传统反演方法 1663.49 6082 15962.88
表2统计了本发明所提方法与传统方法在内存占用、迭代次数和计算时间上的对比,可以看出本发明所提方法具有内存占用小、迭代次数少和计算时间少的优点。
因此,本发明所提方法是一种快速高精度的三维重力场反演方法,提出了球坐标系基于深度加权、光滑约束、聚焦约束和拟合残差互相关系数约束的反演方法。使得传统球坐标系下大型三维重力场反演深度分辨率低和多解性强的问题得到解决,并避免了传统反演方法中大型雅克比矩阵的存储,也避免了求解大型线性方程组的问题,有利于大尺度精细剖分下重磁位场高分辨率反演计算。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核心具体有以下两点,本发明方法的技术路线如图8所示,第一、是针对传统球坐标系下三维重力场反演深度分辨率低的问题,提出球坐标系下基于光滑、聚焦混合范数正则化约束和深度加权约束的反演目标函数,通过改变两种不同范数之间的权重因子,以达到光滑和聚焦效果的折中,大幅提高球坐标系重力场反演深度分辨率和准确度。第二、是针对球坐标系下三维重力场反演多解性强的问题,提出重力异常分量和梯度分量联合反演方法以及拟合残差互相关约束方法,通过两种不同数据的相互补充以及互相关系数作为先验信息的加入,以改善球坐标系下三维重力场反演多解性强的问题。
本发明所提出的方法具有较高的普适性,既可用于油气资源勘查,水文环境监测,又可用于卫星重力场大尺度三维密度成像、研究地球、月球或其它类地行星壳幔结构、构造运动及动力学机制等。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基于混合范数和互相关约束的三维重力场反演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在球坐标系下基于光滑和聚焦的混合范数约束构建反演目标函数;
步骤二、对单个单元体密度求偏导,遍历所有球壳棱柱体单元,直至迭代终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混合范数和互相关约束的三维重力场反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将球坐标系下三维场源在深度方向、纬度方向和经度方向上分别剖分为等间隔的Mr
Figure FDA0003592284460000011
和Mλ段,共计
Figure FDA0003592284460000012
个球壳棱柱体单元,三个方向上剖分间隔分别为Δr、
Figure FDA0003592284460000013
和Δλ;重力场观测面是距离三维场源一定高度的曲面,观测点个数为
Figure FDA0003592284460000014
且观测点中心位置与场球壳棱柱体单元中心点位置一一对应;
S2、将球坐标系下三维场源球壳棱柱体单元在观测点上所产生的重力异常分量gz和重力梯度分量gzz用矩阵与向量乘积的形式来表示,具体如下:
Figure FDA0003592284460000015
其中,Kz是球坐标系下三维重力异常分量正演核矩阵,Kzz是球坐标系下三维重力梯度分量正演核矩阵,ρ是三维球壳棱柱体单元的密度向量;
S3、计算球坐标系下三维重力异常分量正演核矩阵Kz和球坐标系下三维重力梯度分量正演核矩阵Kzz,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FDA0003592284460000016
其中,r、
Figure FDA0003592284460000017
和λ分别是观测点的高度分量、纬度分量和经度分量;r′、
Figure FDA0003592284460000018
和λ′分别是三维场源球壳棱柱体单元的深度分量、纬度分量和经度分量;G是重力常数;
l和cosψ为观测点到球壳棱柱体单元内任一点的距离及其方位角的余弦,表达如下:
Figure FDA0003592284460000021
S4、基于光滑约束和聚焦约束的混合范数模型目标函数,并结合数据目标函数,构建得到反演目标函数,如下:
Figure FDA0003592284460000022
其中,Φ(ρ)为反演目标函数,Φd为数据目标函数,Φm为混合范数模型目标函数,Φms为光滑模型目标函数,Φmf为聚焦模型目标函数,Wd为观测数据误差矩阵,Ws为光滑模型加权矩阵,Wf为聚焦模型加权矩阵,Wf,i为聚焦模型加权矩阵Wf的第i列向量,β为正则化因子,用于平衡数据目标函数和混合范数模型目标函数之间的权重,α为光滑约束与聚焦约束之间权重因子,ρref为参考密度模型向量,ρi为第i个球壳棱柱体单元密度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混合范数和互相关约束的三维重力场反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5、对反演目标函数最小化求极值,即求ρi的偏导数,并令其等于0,具体如下:
Figure FDA0003592284460000031
其中,上标T表示矩阵的转置,sign是一个符号函数,当Wf,iρi>0,sign(Wf,iρi)=1,当Wf,iρi<0,sign(Wf,iρi)=–1;
S6、根据公式(5),将ρ写成如下形式:
ρ=(ρ-i+eiρi) (6)
其中,ei表示第i个基向量,ρ–i为将第i个密度ρi赋值为0后的向量,表示为:
ρ-i=(ρ1,…,ρi-1,0,ρi+1,…,ρM)T (7)
S7、根据公式(6)所述的密度表示方式,将公式(5)中第i个球壳棱柱体单元的密度ρi的迭代形式表达为:
Figure FDA0003592284460000032
其中,上标(k)表示第k次迭代的结果,上标(k+1)表示第k+1次的迭代结果;
S8、根据第i个球壳棱柱体单元的密度ρi的迭代形式,遍历所有球壳棱柱体单元,令i=i+1,进入下一次迭代,直至满足迭代终止条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混合范数和互相关约束的三维重力场反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8中的迭代终止条件为:
Figure FDA0003592284460000033
其中ε是迭代终止标准,取值10-5,max为求两个数最大值的函数。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混合范数和互相关约束的三维重力场反演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4中,所述观测数据误差矩阵Wd表达如下:
Figure FDA0003592284460000041
其中,σz,i和σzz,i分别为第i个观测重力异常gz,i和观测重力梯度gzz,i的误差标准差,符号diag表示对角线矩阵。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混合范数和互相关约束的三维重力场反演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4中,所述光滑模型加权矩阵Ws由光滑矩阵Ds、深度加权矩阵Dp和拟合残差互相关系数矩阵Dω构成,具体表示如下:
Ws=Ds(Dp+Dω) (11)
所述光滑矩阵Ds表示为:
Figure FDA0003592284460000042
所述深度加权矩阵Dp表示为:
Figure FDA0003592284460000043
所述拟合残差互相关系数矩阵Dω表示为:
Dω=diag{1/|ω1|,1/|ω2|,…,1/|ωi|,…,1/|ωM|}
Figure FDA0003592284460000044
其中,Δgz,j和Δgzz,j分别是第j个观测点上重力异常和重力梯度分量的拟合残差,Kz(j,i)和Kzz(j,i)分别表示第i个球壳棱柱体单元在第j个观测点所产生的重力异常和重力梯度分量核矩阵元素,ωi表示拟合残差互相关系数矩阵Dω第i个对角线元素的倒数。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混合范数和互相关约束的三维重力场反演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4中,所述聚焦模型加权矩阵Wf由聚焦矩阵Df、深度加权矩阵Dp和拟合残差互相关系数矩阵Dω构成,具体表示如下:
Wf=Df(Dp+Dω) (15)
所述聚焦矩阵Df表达式如下:
Figure FDA0003592284460000051
其中,符号exp表示自然底数e的指数函数,δ为一个接近0的小数,取值为0.01。
CN202210382188.5A 2022-04-12 2022-04-12 一种基于混合范数和互相关约束的三维重力场反演方法 Active CN11496687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82188.5A CN114966878B (zh) 2022-04-12 2022-04-12 一种基于混合范数和互相关约束的三维重力场反演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82188.5A CN114966878B (zh) 2022-04-12 2022-04-12 一种基于混合范数和互相关约束的三维重力场反演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66878A true CN114966878A (zh) 2022-08-30
CN114966878B CN114966878B (zh) 2023-04-14

Family

ID=829776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382188.5A Active CN114966878B (zh) 2022-04-12 2022-04-12 一种基于混合范数和互相关约束的三维重力场反演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966878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098821A2 (en) * 2010-02-12 2011-08-18 Arkex Limited Geophysical data processing systems
US20130018588A1 (en) * 2011-07-11 2013-01-17 Technolmaging, Llc. Method of real time subsurface imaging using gravity and/or magnetic data measured from a moving platform
CN110045432A (zh) * 2018-12-05 2019-07-23 中南大学 基于3d-glq的球坐标系下重力场正演方法及三维反演方法
CN112147709A (zh) * 2020-08-03 2020-12-29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部分光滑约束的重力梯度数据三维反演方法
CN113156500A (zh) * 2021-03-30 2021-07-23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数据驱动的快速构造约束叠前地震多道反演方法
CN113311494A (zh) * 2021-05-26 2021-08-27 中南大学 一种卫星重力场反演方法
CN113514900A (zh) * 2021-07-12 2021-10-19 吉林大学 基于密度约束的球坐标系重力和重力梯度联合反演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098821A2 (en) * 2010-02-12 2011-08-18 Arkex Limited Geophysical data processing systems
US20130018588A1 (en) * 2011-07-11 2013-01-17 Technolmaging, Llc. Method of real time subsurface imaging using gravity and/or magnetic data measured from a moving platform
CN110045432A (zh) * 2018-12-05 2019-07-23 中南大学 基于3d-glq的球坐标系下重力场正演方法及三维反演方法
CN112147709A (zh) * 2020-08-03 2020-12-29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部分光滑约束的重力梯度数据三维反演方法
CN113156500A (zh) * 2021-03-30 2021-07-23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数据驱动的快速构造约束叠前地震多道反演方法
CN113311494A (zh) * 2021-05-26 2021-08-27 中南大学 一种卫星重力场反演方法
CN113514900A (zh) * 2021-07-12 2021-10-19 吉林大学 基于密度约束的球坐标系重力和重力梯度联合反演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RONGZHE ZHANG 等: "Joint MT and Gravity Inversion Using Structural Constraints: A Case Study from the Linjiang Copper Mining Area,Jilin,China" *
刘铭 等: "基于混合 Lp范数正则化的球坐标系重力场反演" *
张镕哲 等: "基于数据空间和稀疏约束的三维重力和重力梯度数据联合反演"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66878B (zh) 2023-04-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45432B (zh) 基于3d-glq的球坐标系下重力场正演方法及三维反演方法
CN109375280B (zh) 一种球坐标系下重力场快速高精度正演方法
CN110058236A (zh) 一种面向三维地表形变估计的InSAR和GNSS定权方法
CN111400654B (zh) 一种基于Toplitze核矩阵的重力场快速正演方法及反演方法
CN112147709B (zh) 一种基于部分光滑约束的重力梯度数据三维反演方法
CN112363236B (zh) 一种基于pde的重力场数据等效源延拓与数据类型转换方法
CN108984939A (zh) 基于3D Gauss-FFT的三维重力场正演方法
CN113311494A (zh) 一种卫星重力场反演方法
CN113671570B (zh) 一种地震面波走时和重力异常联合反演方法与系统
CN109444973B (zh) 一种球坐标系下重力正演加速方法
Meng et al. Localized exponential time differencing method for shallow water equations: Algorithms and numerical study
Bennett Inverse methods for assessing ship‐of‐opportunity networks and estimating circulation and winds from tropical expendable bathythermograph data
CN112596106B (zh) 一种球坐标系下重震联合反演密度界面分布的方法
CN113486591A (zh) 一种卷积神经网络结果的重力多参量数据密度加权反演方法
CN111158059B (zh) 基于三次b样条函数的重力反演方法
CN114966878B (zh) 一种基于混合范数和互相关约束的三维重力场反演方法
CN112596113A (zh) 一种基于重力不同阶梯度特征值交点的场源位置识别方法
CN116661014A (zh) 一种用于任意变密度界面的反演方法
CN111983668B (zh) 一种获取地震参数估计的方法及系统
Bucha et al. Cap integration in spectral gravity forward modelling up to the full gravity tensor
Wei et al. Global gravity field modeling of small bodies with heterogeneous mass distributions
Yin et al. A fast 3D gravity forward algorithm based on circular convolution
CN114964169B (zh) 像方物方协同改正的遥感影像平差方法
CN116660974B (zh) 一种基于结构耦合约束的体波和面波三维联合反演方法
CN115688473B (zh) 一种由单节理迹线生成曲面节理圆盘的岩体结构重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