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45479A - 具有改进的弹性接合体的非充气轮胎轮辐 - Google Patents

具有改进的弹性接合体的非充气轮胎轮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45479A
CN114945479A CN201980103461.2A CN201980103461A CN114945479A CN 114945479 A CN114945479 A CN 114945479A CN 201980103461 A CN201980103461 A CN 201980103461A CN 114945479 A CN114945479 A CN 1149454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dially outer
engagement body
support element
radially inner
radial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10346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S·M·克龙
R·M·盖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mpagnie Generale des Etablissements Michelin SCA
Original Assignee
Compagnie Generale des Etablissements Michelin SC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mpagnie Generale des Etablissements Michelin SCA filed Critical Compagnie Generale des Etablissements Michelin SCA
Publication of CN1149454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4547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BVEHICLE WHEELS; CASTORS; AXLES FOR WHEELS OR CASTORS; INCREASING WHEEL ADHESION
    • B60B9/00Wheels of high resiliency, e.g. with conical interacting pressure-surfaces
    • B60B9/26Wheels of high resiliency, e.g. with conical interacting pressure-surfaces comprising resilient spok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7/00Non-inflatable or solid tyres
    • B60C7/10Non-inflatable or solid tyre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or increasing resiliency
    • B60C7/14Non-inflatable or solid tyre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or increasing resiliency using springs
    • B60C7/146Non-inflatable or solid tyre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or increasing resiliency using springs extending substantially radially, e.g. like spok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BVEHICLE WHEELS; CASTORS; AXLES FOR WHEELS OR CASTORS; INCREASING WHEEL ADHESION
    • B60B5/00Wheels, spokes, disc bodies, rims, hubs, wholly or predominantly made of non-metallic material
    • B60B5/02Wheels, spokes, disc bodies, rims, hubs, wholly or predominantly made of non-metallic material made of synthetic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7/00Non-inflatable or solid tyres
    • B60C7/10Non-inflatable or solid tyre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or increasing resiliency
    • B60C7/14Non-inflatable or solid tyre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or increasing resiliency using springs
    • B60C7/143Non-inflatable or solid tyre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or increasing resiliency using springs having a lateral extension disposed in a plane parallel to the wheel axi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7/00Non-inflatable or solid tyres
    • B60C7/10Non-inflatable or solid tyre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or increasing resiliency
    • B60C7/14Non-inflatable or solid tyre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or increasing resiliency using springs
    • B60C7/16Non-inflatable or solid tyre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or increasing resiliency using springs of helical or flat coil form
    • B60C7/18Non-inflatable or solid tyre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or increasing resiliency using springs of helical or flat coil form disposed radially relative to wheel axi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将外胎面附接到轮毂的轮胎的改进轮辐(100),所述轮辐的轮辐元件(144)包括加强件(150),接合体(114),所述接合体包括将所述轮辐元件连接到外柔顺带上的弹性体,其中接合体包括孔,以减少轮辐的重量和滞后作用。

Description

具有改进的弹性接合体的非充气轮胎轮辐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主题涉及一种用于非充气轮胎的支撑结构,并且具体地涉及对这种支撑结构的弹性接合体的改进。
背景技术
复合轮辐结构已经用于支撑非充气轮胎,并且由弹性体和第二材料构成,所述第二材料具有比所述弹性体相对高的弯曲硬度,所述复合弹簧具有由所述第二材料构成的第一铰链侧和第二铰链侧,及接合体,所述接合体由所述弹性体构成,其中构成所述第一铰链侧和第二铰链侧的所述第二材料是不连续的,或通过连接所述第一铰链侧和所述第二铰链侧的所述接合体以其它方式彼此分离。
图2提供了一个这样的现有技术轮辐100'的截面图。轮辐100'的鼻部部分或另外称为“接合体”130由实心弹性材料构成并用于连接第一支撑元件和第二支撑元件,在本文中它们分别包括径向外支撑元件或“支腿”144和径向内支撑元件或“支腿”142。鼻部部分在径向内支腿142和径向外支腿144之间的周向方向(“C”)上朝向径向内支腿142和径向外支腿144之间的中点变得更厚。参考此实施例中示出的单个轮辐,圆周方向大体上正交于径向方向和横向方向两者。
当轮辐被压缩时——这通过将径向外弹性接合体114朝向径向内弹性接合体112移动在该特定轮辐中会发生,鼻部接合体130的弹性部分压缩并且并且张力朝着支腿142、144的端部146、148、156、158发展。包括弹性接合体112、114、130的弹性材料变形并且由于例如材料的滞后特性而损失一些能量。
随着轮辐进入和离开轮胎的足迹,外柔顺带和径向外轮辐部件减速和加速。部件的质量越大,意味着发生这些加速度需要更大的力和能量。轮辐,尤其是弹性接合体,代表轮胎质量的很大一部分。当轮辐进入和离开足迹时,弹性接合体的质量会导致动力损失。
具有改进的效率和重量减轻的改进的轮辐结构将是有用的。这对于改进的轮辐结构将特别有用,该轮辐结构将提高效率并减轻重量,而不会显著损失坚固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方面及优点将部分在以下描述中阐述,或可从描述显而易见,或可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习得。
本文描述的是用于非充气轮胎的轮辐,该轮辐具有延伸穿过轮辐的弹性接合体的孔。轮辐将径向外柔顺带的径向内表面连接到轮毂的径向外表面,轮胎限定了围绕其中心的旋转轴线和与旋转轴线相切的中间平面。轮辐包括具有径向内端、径向外端、第一侧和第二侧的径向外支撑元件。轮辐还包括将径向外支撑元件的径向外端连接到径向外柔顺带的径向外弹性接合体,所述径向外弹性接合体定位在所述径向外支撑元件的所述第二侧上,所述径向外弹性接合体具有在径向外弹性接合体的与径向外支撑元件的第一侧相同的侧上的第一表面和在径向外弹性接合体的与所述径向外支撑元件的第二侧相同的侧上的第二表面,所述弹性径向外接合体具有沿圆周方向测量的厚度,该厚度测量为径向外弹性接合体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之间的圆周距离。径向外支撑元件还包括一个或多个细长加强件,该加强件的抗弯刚度大于构成径向外接合体的弹性体,所述加强件具有长度和垂直于该长度测量的厚度。径向外弹性接合体还包括孔,其定位在距径向外弹性接合体的第一表面不大于径向外弹性接合体的最小厚度的三分之二的距离处。
参考以下描述及所附权利要求书,本发明的这些及其它特征、方面和优点将变得更好理解。并入在本说明书中并且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与所述描述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附图说明
参考附图,在说明书中阐述了针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本发明的完整且可行的公开内容,包括其最佳模式,其中:
图1提供了在标称载荷条件下形成所描绘的轮胎的一部分的多个轮辐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横向侧视图。
图2提供了用于非充气轮胎的现有技术轮辐的透视图。
图3提供了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透视图,显示了具有孔的弹性接合体。
图4示出了具有沿径向内弹性接合体和径向外弹性接合体以及鼻部弹性接合体的周向远侧表面的加强件的替代实施例的横向截面图。
图5显示了替代实施例的横向截面图,其具有沿着鼻部弹性接合体的周向远侧表面的加强件和填充有低密度材料的孔。
图6显示了在图4的实施例的压缩期间弹性接合体中的应力集中的有限元模型。
图7显示了在图4的实施例的拉张期间弹性接合体中的应力集中的有限元模型。
图8显示了在鼻部弹性接合体、径向内弹性接合体和径向外弹性接合体中具有三角形孔的替代实施例的横向截面图。
图9显示了在径向外弹性接合体和径向内弹性接合体中具有半圆形孔的替代实施例的侧向截面图。
在不同附图中使用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特征。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对用于弹性支撑载荷的机械结构的改进。出于描述本发明的目的,现在将详细参考本发明的实施例和/或方法,其一个或多个实例说明于附图中或用附图说明。提供每个实例是为了解释本发明而非限制本发明。实际上,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清楚,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或精神的情况下可在本发明中进行各种修改和变化。举例来说,说明或描述为一个实施例的部分的特征或步骤可与另一个实施例或步骤一起使用,以产生又另一实施例或方法。因此,希望本发明涵盖这类修改和变化,所述修改和变化处于所附权利要求书以及其等同物的范围内。
以下术语针对本公开如下定义:
图中的“轴向方向”或字母“A”是指平行于例如剪切带、轮胎和/或车轮在其沿着道路表面行进时的旋转轴线的方向。
在图中的“径向方向”或字母“R”是指与轴向方向正交并且在与从轴向方向正交延伸的任何半径相同的方向上延伸的方向。
“赤道平面”意指垂直于旋转轴线且平分外柔顺带和/或轮胎结构的平面。
在图中的“圆周方向”或字母“C”是指与轴向方向正交并且与径向方向正交的方向。
图中的“旋转方向”或字母“D”是指轮胎为了美观和/或性能而设计的主要旋转的方向。可以并且预期在与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上旋转。
“径向平面”意指垂直于赤道平面而通过且穿过轮胎的旋转轴线的平面。
“横向方向”或字母“L”表示正交于赤道平面的方向。
如本文所用的“弹性材料”或“弹性体”是指表现出类似于橡胶的弹性的聚合物,如包括橡胶的材料。
如本文所用的“弹性的”是指包括弹性材料或弹性体的材料,例如包括橡胶的材料。
如本文所用的“内角(Interior angle或Internal angle)”意指形成于两个表面之间大于0度但小于180度的角度。在本文使用所述术语时,锐角、直角和钝角都将被视为“内角”。
如本文所用的“外角(Exterior angle或External angle)”或“反射角”意指形成于两个表面之间大于180度但小于360度的角度。
“可偏转”意指能够弹性地弯曲。
“标称载荷”或“所需设计载荷”是结构设计成承载的载荷。更确切地说,当在车轮或轮胎的上下文中使用时,“标称载荷”是指车轮或轮胎设计成承载和操作所处的载荷。标称载荷或期望的设计载荷包括直到并且包括由制造商规定的最大载荷的载荷,并且在车辆轮胎的情况下,通常由轮胎的侧面上的标记来指示。超过标称载荷的载荷条件可以由所述结构维持,但是可能存在结构损坏、加速磨损或性能降低的情况。小于标称载荷但大于无载荷状态的载荷条件可被视为标称载荷,但是偏转可能小于标称载荷下的偏转。
“模量”或“伸长模量”(MPa)是基于ASTM标准D412在哑铃形测试件上在23℃的温度下以10%(MA10)测量的。测量在第二次伸长中进行;即,在调节周期之后进行。这些测量值是以MPa为单位的基于测试片初始横截面的正割模量。
“远侧”是远离轮辐质心的方向。
“近侧”是朝向或接近轮辐质心的方向。
图1示出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横向侧视图,其中多个弹性复合结构被配置为轮辐100并附接到外柔顺带200上,形成轮胎10的一部分。轮胎10可以并入车辆的车轮中。例如,轮胎10可以是具有附接到乘用车的轮毂12的非充气车轮的一部分,从而允许车辆在地面上滚动。其它物体和车辆可以包括本发明,包含但不限于:重型卡车、拖车、轻型卡车、越野、ATV、公共汽车、飞机、农业车、采矿车、自行车、摩托车和乘用车轮胎。这类非充气车轮会具有轮毂12,所述轮毂会具有径向外表面,所述径向外表面具有围绕中心轴线20的旋转轴线。轮胎10可以通过多种方法中的任一种方法附接到轮毂10上,例如,通过如螺栓、螺钉、夹具或狭槽的机械紧固件,和/或通过如氰基丙烯酸酯、聚氨酯粘合剂的粘合剂,和/或通过其它粘结材料或其组合。
这里所示的轮胎10具有旋转轴线20,轮胎10围绕所述旋转轴线旋转。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外柔顺带200的径向外表面230与轮胎在其上滚动的地表面30接合,形成外柔顺带200的接触区或区域,该接触区与其接触的表面相符。在标称载荷下,当轮胎进入和离开接触面时,轮胎的轮辐100挠曲。当轮辐在接触面外部围绕轴线20旋转时,轮辐100中出现较小偏转,但是大部分偏转发生在轮辐100进入、离开和行进通过接触面时。
每个轮辐100具有充当弹性铰链的“鼻部”部分130。“鼻部”部分130是连接形成轮辐的径向内部部分的支撑元件和形成轮辐的径向外部部分的支撑元件的弹性接合体。轮辐100的支撑元件初始地以相对于彼此成一角度的方式定位。轮辐支撑元件之间的测量小于180度的角度是内角,且轮辐支撑元件之间的测量大于180度的角度是外角。弹性接合部包括附接到每个轮辐支撑元件上的弹性体,并且定位于内角侧上的轮辐元件的一侧上。
在该实施例中,轮辐的径向内部部分具有连接到另一表面的径向内支脚11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另一表面是轮毂12的径向外表面。在本实施例中,径向内支脚112包括连接径向外支撑件与轮毂12的弹性接合体。轮辐100的径向外部部分具有径向外支脚114,所述径向外支脚包括连接外支撑元件144与又一表面的另一弹性接合体,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又一表面是外柔顺带200的径向内表面202。
在示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胎面带200包括弹性体材料并允许变形以在接触面中形成平面覆盖区。在示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轮辐100的径向外支脚114附接到胎面带200的径向内表面202和支撑元件中与鼻部部分130相对的侧面上。在示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轮辐100通过粘合剂粘附在适当位置。在其它实施例中,轮辐100可以通过其它方法附接,包含通过将弹性材料粘附在一起,例如通过使用生橡胶并将橡胶部件固化在一起,或者在固化或部分固化的橡胶部件之间使用生橡胶条。在一些实施例中,外柔顺带200还可具有增强件以帮助围绕轮胎周向地承载载荷。
对于该特定实施例,轮胎100的尺寸等同于尺寸215/45R17的充气轮胎。在示出的特定实施例中,64个轮辐100附接在外柔顺带200的内圆周周围。在标称载荷条件下,轮胎10从卸载状态偏转20mm。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使用500kg的质量载荷(约4,900N力)来接近轮胎的标称载荷条件。
图3提供了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透视剖开图,这里以非充气轮胎的轮辐100的实施例示出。轮辐100的鼻部部分或另外被称为“鼻部接合体”130由弹性材料构成,并且用以连接第一支撑元件和第二支撑元件,第一和第二支撑元件在本文中分别包括径向外支腿144和径向内支腿142。当您靠近径向内支腿142和径向外支腿144之间的中点时,如在径向内支腿142和径向外支腿144之间的周向方向(“C”)上测量的,鼻部部分的周向变厚。当您在圆周方向C上远离轮辐的鼻部部分移动时,鼻部弹性接合体130在径向内支腿142和径向外支腿144之间在径向上较厚。参考本实施例中所示的单个轮辐,圆周方向大致与径向和横向都正交。
轮辐100的支撑元件142、144在本文中被称为具有第一侧174、176和第二侧175、177。径向外弹性接合体114定位在径向外支撑元件144的第二侧177上,并且径向内弹性接合体112定位在径向内支撑元件142的第二侧175上。鼻部弹性接合体定位在径向外支撑元件144和径向内支撑元件142两者的第一侧174、176上。
径向外弹性接合体114具有位于与径向外支撑元件144的第一侧176相同侧的第一表面120和与径向外支撑元件144的第二表面177位于相同侧的第二表面122。径向内弹性接合体112具有与径向内支撑元件142的第一侧174位于同一侧的第一表面124和与径向内支撑元件142的第二表面175位于同一侧的第二表面126。径向外弹性接合体114具有径向外表面160,该径向外表面附接到轮胎10的外柔顺带200的径向内表面202。径向内弹性接合体112具有径向内表面162,其附接到轮胎10的轮毂12的径向外表面14。
当轮辐被压缩时——这将通过将径向外弹性接合体114移向径向内弹性接合体112而在该特定轮辐中发生,鼻部弹性接合体130的较厚部分压缩,并且当支撑元件铰接在鼻弹性接合体周围时,径向张力在鼻部弹性接合体的较薄部分中发展。在轮辐的压缩期间,径向外弹性接合体114和径向内弹性接合体112也在接合体的径向较厚部分中受到压缩,并且在接合体的更靠近支撑元件142、144端部146、148的端部的径向较薄部分中受到拉伸。
同样,当轮辐100径向向内变形时,在径向外支脚114和径向内支脚112之间经受压缩,鼻部弹性接合体130在轮辐的径向内支撑元件142和径向外支撑元件144之间经受压缩,同时鼻部弹性接合体130的远侧部分在径向内支撑元件142和径向外支撑元件144之间经受拉伸。
支撑元件142、144中的加强件150提供了超出周围材料可以单独提供的抗弯刚度。加强件可以由具有大于弹性接合体的抗弯刚度的任何弹性材料构成。在该特定实施例中,加强件150由拉挤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构成。可以使用其他材料,包括金属,包括弹簧钢、碳纤维、纤维增强树脂或纤维增强塑料。当前实施例的加强件150沿着支撑元件142、144的长度并且大致沿着轮辐的长度定向,使得它们平行于轮胎的赤道平面。
所示实施例的轮辐100,包括弹性接合体112、114、130和围绕加强件150的材料,由用于构造常规橡胶充气子午线轮胎的一般类型的橡胶构成。
在示出的实施例中使用的橡胶由相对较软的橡胶构成,所述橡胶在径向内弹性接合体112和径向外部弹性接合体114的区域中具有3.2MPa的模量。每个弹性接合体112、114分别附接到径向内支腿142和径向外支腿144上。径向内支腿142和径向外支腿144构造成具有挠曲刚度,也就是说,当轮辐100处于压缩或拉伸下时它们能够弹性变形。径向外支腿144的径向外端148附接到弹性接合体114上,但是在本实施例中当轮辐被拉伸或压缩时是“自由的”,并且可移动以压缩或拉伸弹性接合体114。同样地,径向内支腿142的径向地内端146附接到弹性接合体112上,但是在本实施例中当轮辐100处于压缩或拉伸中时是“自由的”,并且可移动以压缩或拉伸弹性接合体112。径向内弹性接合体112通常在靠近它所附接的轮毂12的圆周方向上变得更厚,然而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由于靠近轮毂表面的几何形状的轮廓,它可能在一些点处沿圆周方向变薄。在示出的实施例中,弹性接合体112向外扩展,从而在最接近轮毂10处形成突出部116。同样地,径向外部弹性接合体114在圆周方向上在更接近它附接到的外部带200处通常变厚。在示出的实施例中,弹性接合体114向外扩展,从而在最接近外部带200处形成突出部118。
轮辐100的支腿142、144可以由被橡胶围绕以形成膜的纤维增强塑料增强件构成。在该实施例中,支腿膜142、144具有约140,000N-mm2的挠曲刚度。在此特定实施例中,细丝具有约1mm的直径,间隔的步距约2mm。所示特定实施例的细丝是通过拉挤成型形成的玻璃增强树脂。实施例的细丝具有约10MPa 40GPa的模量。或者,可以使用其它增强件,包含碳纤维,如石墨环氧树脂、玻璃环氧树脂或芳香族聚酰胺增强树脂或环氧树脂或其组合。还可使用非增强型塑料增强件或金属增强件,只要它们具有足够的挠曲刚度用于打算支撑的标称载荷即可。或者,可以使用膜和增强件的其它步距和其它直径。与包括轮辐100的其它部件相比,轮辐100的支腿142、144具有相对大的刚度。支腿142、144弹性作用并且具有较大的弯曲刚度,从而允许轮辐的鼻部部分130充当连接径向内支腿142与径向外支腿144的接合体。支脚112、114充当第二和第三接合体,从而将径向内支腿142连接到轮毂并且连接径向外支腿144与外带200。
为了减少弹性接合体130、112、114的质量,孔260、262、264被形成在预期低压缩应力和拉伸应力的区域中。孔260、262、264在该实施例中被示为具有圆形横向横截面。每个孔横向延伸到弹性接合体中。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孔一直横向延伸穿过弹性接合体。在其他实施例中,孔可以部分地延伸穿过弹性接合体。
图4提供了穿过非充气轮胎10的赤道平面截取的替代接合体的横向截面图。这里,径向内孔262和径向外孔264具有椭圆形横截面轮廓,而鼻部孔260具有圆形横截面轮廓。该实施例还具有在径向外支撑元件144的径向外端上的径向外加强膜170、在径向外支撑元件142的径向内端上的径向内加强膜172和在径向内支撑元件112的径向外端158和径向外支撑元件114的径向内端156上的鼻部加强膜132。在其他实施例中,加强膜可以不存在于任何一个或多个弹性接合体上。
图5提供了穿过非充气轮胎10的赤道平面截取的另一替代接合体的横向截面图。这里,径向内孔262和径向外孔264具有椭圆形横截面轮廓,而鼻部孔260具有圆形横截面轮廓,然而在该实施例中,孔在孔260、262、264内填充有低密度材料176。如本文所用,“低密度”或“较低密度”是指具有比构成周围弹性接合体材料的材料低的密度的材料。低密度材料可以由与周围弹性材料相同的材料组成,例如膨胀的弹性材料,或者可以是与周围弹性接合体材料不同的材料。在这个实施例中,低密度材料176是闭孔泡沫。可以使用其他材料,例如开孔泡沫。低密度材料176用于减少弹性接合体130、112、114的质量,同时防止材料进入孔。该实施例还在径向内支撑元件112的径向外端158和径向外支撑元件114的径向内端156上具有鼻部加强膜132。
图6和图7示出了图4的实施例的轮辐100分别在压缩和拉伸下的计算机模型。图6表示当轮辐处于轮胎接触面的中间、轮胎处于标称载荷即外柔顺带200朝向轮毂12的20mm位移下会发生的压缩量。图7显示了20mm张力下的轮胎。尽管由于减重孔260、262、264而造成材料损失,但应力值显示了弹性接合体130、112、114内的合理峰值应力。
图8示出了孔260、262和264具有非圆形形状的又一实施例的横向截面。本文中,在此实施例中,鼻部弹性接合体130、径向内弹性接合体112和径向外弹性接合体114的孔具有三角形横截面。
图9示出了另一个实施例的横向横截面,其中径向内孔262和径向外孔264具有半圆形横截面。在该实施例中,径向内孔264部分地由弹性接合体112形成并且部分地由轮毂12的径向外表面的一部分形成。该实施例的径向外孔262部分地由径向外弹性接合体114形成并且部分地由径向外柔顺带200的径向内表面202形成。
本文示出和描述的轮辐的实施例的“V形”允许相邻轮辐“嵌套”并在径向偏转大约等于轮胎竖直偏转的距离时具有线性弹簧率。在正常载荷条件下,轮辐的嵌套避免了相邻轮辐发生碰撞。
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以通过调整“V形轮辐”的“V”长度、轮辐的构成材料模量和内部架构来调整轮辐的刚度。
应理解,可在本发明的范围内使用其他辐板元件配置和几何形状。尽管当弹性复合结构被配置为轮辐时,它们配置成在横向方向上横跨轮胎的宽度延伸,但是应理解,它们可以以其它角度配置,例如以相对于轮胎的横向方向成一角度的方式配置。例如,轮辐可在轮胎的圆周方向和横向方向之间成对角线延伸。在其他实施例中,轮辐可以被旋转90度以围绕轮胎的直径周向延伸,从而类似于充气轮胎的侧壁。在这样的构造中,轮辐将被配置为围绕车轮的轮毂的连续的环形。
所公开技术的方面的所选择组合对应于本发明的多个不同实施例。应注意,本文呈现和讨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的每一个不应暗示对本主题的限制。说明或描述为一个实施例的一部分的特征或步骤可与另一个实施例的方面组合使用以产生又另外的实施例。此外,某些特征可与执行相同或类似功能的未明确提及的类似装置或特征互换。
本文所公开的尺寸和值不应理解为严格限于所列举的精确数值。实际上,除非另外规定,否则每个这类尺寸旨在是指所列举的值和围绕所述值的功能上等效的范围两者。例如,公开为“40mm”的尺寸意图表示“约40mm”。此外,本文所公开的尺寸和值不限于规定的测量单位。例如,以英语单位表示的尺寸被理解为包含以公制和其它单位表示的等效尺寸(例如,公开为“1英寸”的尺寸意图表示“2.5厘米”的等效尺寸)。
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方法”或“过程”是指在不脱离当前公开的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所示的顺序执行的一个或多个步骤。如此处所使用的,术语“方法”或“过程”可以包含至少由一个电子或基于计算机的设备执行的一个或多个步骤。任何步骤的次序都是示例性的,并且不意图将本文描述的方法限制为任何特定的次序,也不意图排除添加步骤、省略步骤、重复步骤或同时执行步骤。如此处所使用的,术语“方法”或“过程”可以包含至少由一个电子或基于计算机的设备执行的一个或多个步骤,所述设备具有用于执行执行这些步骤的指令的处理器。
术语“一”、“一个”和单词的单数形式应被视为包含相同单词的复数形式,使得这些术语意味着提供一个或多个某物。术语“至少一个”和“一个或多个”可互换使用。被描述为“在a和b之间”的范围包括“a”和“b”的值。
除非明确排除或以其它方式限制,否则本文所引用的每个文档(包含任何交叉参考或相关专利或申请)由此以全文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中。任何文件的引用不承认其为本文中所公开或所要求的任何发明的现有技术,或其单独或与任何其它一个参考文件或一个以上参考文件组合教示、表明或公开任何这类发明。另外,在此文件中的术语的任何意义或定义与以引用方式并入的文件中的相同术语的任何意义或定义冲突的情况下,应以在此文件中赋予所述术语的意义或定义为准。

Claims (18)

1.一种用于非充气轮胎的轮辐,所述轮辐将径向外柔顺带的径向内表面连接到轮毂的径向外表面,所述轮胎限定了围绕其中心的旋转轴线和与旋转轴线相切的中间平面,所述轮辐包括:
具有径向内端、径向外端、第一侧和第二侧的径向外支撑元件;
将所述径向外支撑元件的径向外端连接到所述径向外柔顺带的径向外弹性接合体,所述径向外弹性接合体定位在所述径向外支撑元件的所述第二侧上,所述径向外弹性接合体具有在径向外弹性接合体的与所述径向外支撑元件的第一侧相同的侧上的第一表面和在径向外弹性接合体的与所述径向外支撑元件的第二侧相同的侧上的第二表面,所述弹性径向外接合体具有沿圆周方向在离径向外弹性接合体的径向外表面特定径向距离处测量的厚度,所述厚度测量为在离径向外弹性接合体的径向外表面特定径向距离处在径向外弹性接合体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之间的圆周距离;
所述径向外支撑元件还包括一个或多个细长加强件,该加强件的抗弯刚度大于构成所述径向外接合体的弹性体,所述加强件具有长度和垂直于所述长度测量的厚度;
所述径向外弹性接合体还包括孔,其定位在距径向外弹性接合体的第一表面不大于径向外弹性接合体的最小厚度的三分之二的距离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辐,进一步包括:
径向内支撑元件,其具有径向内端、径向外端、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径向外支撑元件与所述径向内支撑元件形成内角,所述内角位于所述径向内支撑元件的第一侧和所述径向内支撑元件的第一侧上,
中间弹性接合体,其连接所述径向内支撑元件的径向外端和所述径向外支撑元件的径向内端,所述中间弹性接合体定位在所述第一支撑元件的第一侧和所述径向内支撑元件的第一侧上,所述中间弹性接合体具有在第一支撑元件和第二支撑元件的第一侧上的第一表面以及在第一支撑元件和第二支撑元件的第二侧上的第二表面,所述中间弹性接合体具有测量为所述中间弹性接合体的第一表面和所述中间弹性接合体的第二表面之间的圆周距离的厚度,其在距径向外弹性接合体的径向外表面特定径向距离处测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辐,进一步包括:
径向内弹性接合体,其将所述径向内支撑元件的径向内端连接到所述径向轮毂并定位在所述径向内支撑元件的所述第二侧,所述径向内弹性接合体具有在径向内弹性接合体的与所述径向内支撑元件的第一侧相同的侧上的第一表面和在径向内弹性接合体的与所述径向内支撑元件的第二侧相同的侧上的第二表面,所述径向内弹性接合体具有沿圆周方向在离径向内弹性接合体的径向内表面特定径向距离处测量的厚度,所述厚度测量为在离径向内弹性接合体的径向内表面特定径向距离处测量的在径向内弹性接合体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之间的圆周距离;
所述径向内弹性接合体还包括孔,其定位在距径向内弹性接合体的第一表面不大于径向内弹性接合体的最小厚度的三分之二的距离处。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轮辐,其中所述中间弹性接合体还包括第二孔,所述第二孔定位在距所述中间弹性接合体的第一表面不大于所述中间弹性接合体的最小厚度的一半的距离处。
5.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辐,其中所述径向外弹性接合体的孔横向地穿过所述弹性接合体。
6.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辐,其中所述径向外弹性接合体的孔是具有凸形内部的闭合曲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轮辐,其中所述径向外弹性接合体的孔是椭圆形的。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轮辐,其中所述径向外弹性接合体的孔是圆形的。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轮辐,其中所述径向外弹性接合体的孔具有大约是所述细长加强件厚度的五倍的小直径和大约是所述细长加强件厚度的七倍的大直径。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轮辐,其中所述径向外弹性接合体的孔具有大约5mm的小直径和大约7mm的大直径。
11.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辐,其中所述径向内支撑元件包括一个或多个细长加强件,其抗弯刚度大于构成所述径向外接合体的弹性体。
12.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辐,其中所述径向外支撑元件的径向外端是自由端。
13.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辐,其中所述加强件的厚度为1mm。
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辐,其中所述径向内弹性接合体的孔是椭圆形的,其大直径是所述径向内支撑元件的细长加强件的厚度的七倍,并且小直径是所述径向内支撑元件的细长加强件的厚度的五倍,所述径向外弹性接合体的孔是椭圆形的,其大直径是所述径向外支撑元件的细长加强件的厚度的七倍,而小直径是所述径向外支撑元件的细长加强件的厚度的五倍,所述中间弹性接合体的孔是直径为所述径向内支撑元件的细长加强件的厚度的五倍的圆。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轮辐,其中所述径向内弹性接合体的孔具有定位在圆周方向上的所述大直径,并且所述径向外弹性接合体的孔具有定位在圆周方向上的所述大直径。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轮辐,其中所述径向外弹性接合体的孔横向穿过所述径向外弹性接合体,所述中间弹性接合体的孔横向穿过所述中间弹性接合体,其中所述径向外弹性接合体的孔横向穿过所述弹性接合体,并且其中所述径向内弹性接合体的孔横向穿过所述径向内弹性接合体。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辐,其中所述径向外弹性接合体的孔是半圆形的,孔壁的一部分包括所述径向外柔顺带的一部分。
18.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辐,其中所述径向外弹性接合体的孔填充有密度低于所述径向外弹性接合体的材料。
CN201980103461.2A 2019-12-23 2019-12-23 具有改进的弹性接合体的非充气轮胎轮辐 Pending CN11494547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US2019/068267 WO2021133376A1 (en) 2019-12-23 2019-12-23 Non-pneumatic tire spoke with improved elastomeric joint body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45479A true CN114945479A (zh) 2022-08-26

Family

ID=691879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103461.2A Pending CN114945479A (zh) 2019-12-23 2019-12-23 具有改进的弹性接合体的非充气轮胎轮辐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021617A1 (zh)
EP (1) EP4081408A1 (zh)
CN (1) CN114945479A (zh)
WO (1) WO202113337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103218A (zh) * 2021-10-29 2024-05-28 米其林集团总公司 具有联锁轮辐特征结构的非充气车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2017338777A1 (en) * 2016-10-03 2019-05-02 Compagnie Generale Des Etablissements Michelin Reinforced rubber spoke for a tire
WO2019050548A1 (en) * 2017-09-11 2019-03-14 Compagnie Generale Des Etablissements Michelin TIRE RADIUS WITHOUT AI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021617A1 (en) 2023-01-26
WO2021133376A1 (en) 2021-07-01
EP4081408A1 (en) 2022-11-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21430B (zh) 弹性复合结构支撑件
AU2021200240B2 (en) Reinforced rubber spoke for a tire
EP3727887A1 (en) Non-pneumatic tire
US11919340B2 (en) Resilient composite structural support
CN111683823B (zh) 弹性复合结构
CN114945479A (zh) 具有改进的弹性接合体的非充气轮胎轮辐
CN114901492B (zh) 具有改进的弹性体接合体的非充气轮胎轮辐
CN114945480B (zh) 具有改进弹性接合体的非气动轮胎轮辐
WO2020068051A1 (en) Non-pneumatic tire spoke for improved overdeflection accomodation
CN118103218A (zh) 具有联锁轮辐特征结构的非充气车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