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45299A - 分区动态系带系统 - Google Patents

分区动态系带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45299A
CN114945299A CN202080081937.XA CN202080081937A CN114945299A CN 114945299 A CN114945299 A CN 114945299A CN 202080081937 A CN202080081937 A CN 202080081937A CN 114945299 A CN114945299 A CN 1149452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el
footwear
article
medial
later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8193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P.拉姆
T.T.美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ke Innovate CV USA
Original Assignee
Nike Innovate CV US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ke Innovate CV USA filed Critical Nike Innovate CV USA
Publication of CN1149452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4529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CFASTENINGS OR ATTACHMENTS OF FOOTWEAR; LACES IN GENERAL
    • A43C1/00Shoe lacing fastenings
    • A43C1/003Zone lacing, i.e. whereby different zones of the footwear have different lacing tightening degrees, using one or a plurality of lac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CFASTENINGS OR ATTACHMENTS OF FOOTWEAR; LACES IN GENERAL
    • A43C1/00Shoe lacing fastenings
    • A43C1/06Shoe lacing fastenings tightened by draw-string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CFASTENINGS OR ATTACHMENTS OF FOOTWEAR; LACES IN GENERAL
    • A43C11/00Other fasten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hoes
    • A43C11/008Combined fastenings, e.g. to accelerate undoing or fasten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CFASTENINGS OR ATTACHMENTS OF FOOTWEAR; LACES IN GENERAL
    • A43C11/00Other fasten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hoes
    • A43C11/16Fastenings secured by wire, bolts, or the like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CFASTENINGS OR ATTACHMENTS OF FOOTWEAR; LACES IN GENERAL
    • A43C7/00Holding-devices for laces

Landscapes

  • Footwear And Its Accessory,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一种鞋类物品,包括鞋面,所述鞋面包括在脚踝开口的前端处的脚背区域,在脚踝开口的后端处的足跟支撑件,以及在脚背区域和足跟支撑件之间延伸的后腰片区域。该鞋类物品还包括附接到鞋面的鞋底结构、设置在鞋面的足跟支撑件处的足跟带、以及设置在鞋底结构内的缆线锁。该鞋类物品还包括张紧系统,张紧系统包括具有从缆线锁延伸到足跟带的足跟部分的张紧元件,以及从缆线锁延伸到鞋面的外表面的控制元件。控制元件可操作以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张紧元件。

Description

分区动态系带系统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PCT国际申请要求2020年9月30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No.17/039,189的优先权,该申请根据35U.S.C.§119(e)要求2019年10月1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No.62/908,933的优先权,其公开内容通过引用整体结合于此。
技术领域
本公开总体上涉及具有动态系带系统的鞋类物品,该动态系带系统用于在张紧状态和松弛状态之间移动鞋类。
背景技术
本部分提供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其不必是现有技术。
鞋类物品通常包括鞋面和鞋底结构。鞋面可由任何合适的材料形成,以在鞋底结构上接收、固定和支撑脚。鞋面的底部部分靠近脚的底表面,附接到鞋底结构。鞋底结构通常包括在外底和中底之间延伸的分层结构,外底提供耐磨性和与地面的附着力,中底设置在外底和鞋面之间,用于为足部提供缓冲。
鞋面可与鞋带、绑带或其他紧固件配合使用,以调节鞋面与足部的贴合度。例如,鞋带可被张紧以围绕脚闭合鞋面,并且一旦鞋面围绕脚达到期望的配合就被系紧。每次系鞋带时,需要注意确保鞋面不要太松或太紧。此外,在穿鞋的过程中,鞋带可能会松弛或变松。虽然诸如钩环紧固件的紧固件比传统的鞋带操作起来更容易和更快,但是这些紧固件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磨损的倾向,并且在将鞋面固定到脚上时需要更多的注意来获得期望的张力。
已知的自动张紧系统通常包括张紧机构,如可旋转的旋钮,可操作该旋钮向一根或多根与鞋面相互作用的绳施加张力,以围绕足部闭合鞋面。虽然这些自动张紧系统可逐渐增加一根或多根绳的张力大小,以实现鞋面围绕足部的理想贴合度,但是它们需要费时地操作张紧机构来适当地张紧缆线以将鞋面围绕足部固定,并且当需要将鞋从脚上脱下时,穿着者需要同时压下释放机构并将鞋面拉离足部以释放绳的张力。此外,这些自动张紧系统沿着一根或多根绳的长度提供了恒定的张力,由此旋钮的旋转使得整个绳被均匀地张紧。在希望以不同于鞋面的第二区域的速率来张紧鞋面的第一区域的情况下,额外的绳和张紧机构必须被结合和单独控制。
因此,已知的自动张紧系统缺乏适当的措施,既可快速和可变地调节绳张力以围绕足部闭合鞋面,又可快速释放施加在绳上的张力,从而可快速松弛鞋面以从足部脱下鞋子。此外,这些已知的自动张紧系统所采用的张紧机构需要被结合到鞋面的外部,使得穿着者可接触到该紧固机构来调节鞋面围绕脚的配合,从而降低了鞋的总体外观和美观性。
附图说明
本文所描述的附图仅用于说明选定的配置,不旨在限制本公开的范围。
图1为根据本公开原理的鞋类物品示例的侧面正视图;
图2为图1所示鞋类物品的内侧正视图;
图3为图1所示鞋类物品的俯视图;
图4为图1所示鞋类物品的后视图;
图5为根据本公开原理的鞋类物品的另一示例的侧面正视图;
图6为图5所示鞋类物品的内侧正视图;
图7为图5所示鞋类物品的俯视图;
图8为图5所示鞋类物品的后视图;
图9为根据本公开原理的鞋类物品的另一示例的侧面正视图;
图10为图9所示鞋类物品的内侧正视图;
图11为图9所示鞋类物品的俯视图;
图12为图9所示鞋类物品的后视图;
图13为根据本公开原理的鞋类物品的另一示例的侧面正视图;
图14为图13所示鞋类物品的内侧正视图;
图15为图13所示鞋类物品的俯视图;
图16为图13所示鞋类物品的后视图;
图17为根据本公开原理的缆线锁的示例的透视图;
图18为图17所示缆线锁的分解图;
图19为图17所示缆线锁的俯视图,示出了壳体,当锁定构件处于锁定位置时,该壳体的盖被移除,以露出可滑动地设置在壳体内的锁定构件;和
图20为图17所示锁定装置的俯视图,示出了壳体,当锁定构件处于解锁位置时,该壳体的盖被移除,以露出可滑动地设置在壳体内的锁定构件。
在所有附图中,对应的参考数字表示对应的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配置。提供示例配置使得本公开将是彻底的,并且将向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充分传达本公开的范围。阐述了特定细节,例如特定部件、装置和方法的示例,以提供对本公开的配置的透彻理解。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显然不需要采用特定的细节,示例性配置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实施,并且特定的细节和示例性配置不应被解释为限制本公开的范围。
本文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特定示例性配置的目的,并不旨在限制。如这里所使用的,单数冠词“一个”、“一个”和“该”也可旨在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另外指出。术语“构成”、“包括”、“包含”和“具有”是包含性的,因此指定了特征、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是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这里描述的方法步骤、过程和操作不应被解释为必须要求它们以所讨论或示出的特定顺序执行,除非被具体标识为执行顺序。可采用附加的或替代的步骤。
当元件或层被称为“在另一个元件或层上”、“接合到”、“连接到”、“附接到”或“联接到”另一个元件或层时,它可直接在另一个元件或层上、接合到、连接到、附接到或联接到另一个元件或层,或者可存在中间元件或层。相反,当一个元件被称为“直接在另一个元件或层上”、“直接接合到”、“直接连接到”、“直接附接到”或“直接联接到”另一个元件或层时,可能不存在中间元件或层。用于描述元件之间关系的其他词语应当以类似的方式来解释(例如,“之间”对“直接之间”、“相邻”对“直接相邻”等)。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列出的项目的任何和所有组合。
第一、第二、第三等术语可用于描述各种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区段。这些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区段不应受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可能仅用于将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区段与另一个区域、层或区段区分开。诸如“第一”、“第二”和其他数字术语的术语并不暗示顺序或次序,除非上下文明确指出。因此,下面讨论的第一元件,组件,区域,层或区段可被称为第二元件,组件,区域,层或区段,而不脱离示例配置的教导。
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鞋类物品。鞋类物品包括鞋面,鞋面具有位于脚踝开口前端的脚背区域、位于脚踝开口后端的足跟支撑件、以及在脚背区域和足跟支撑件之间延伸的后腰片区域。该鞋类物品还包括附接到鞋面的鞋底结构、设置在鞋面的足跟支撑件处的足跟带、以及设置在鞋底结构内的缆线锁。鞋类物品还包括张紧系统,该张紧系统包括张紧元件和控制元件,张紧元件具有从缆线锁延伸到足跟带的足跟部分,控制元件从缆线锁延伸到鞋面的外表面。控制元件可操作以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张紧元件。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可包括一个或多个以下可选特征。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足跟带围绕足跟支撑件从鞋面的内侧上的内侧端延伸到鞋面的外侧上的外侧端。内侧端和外侧端中的每一个可包括被配置为与张紧元件协作的缆线引导件。张紧元件的足跟部分可包括从缆线锁延伸到足跟带的内侧端的内侧部分和从缆线锁延伸到足跟带的外侧端的外侧部分中的至少一个。外侧部分和内侧部分中的至少一个可包括从缆线锁延伸到足跟带的第一部段和从足跟带延伸到后腰片区域和脚背区域中的一个的第二部段。鞋面可包括多个眼孔,并且第二部段可从足跟带延伸至其中一个眼孔。
在某些配置中,张紧系统包括脚背部分,脚背部分可操作以在张紧状态和放松状态之间移动脚背区域。足跟支撑件可比鞋面的后腰片区域具有更大的柔软性。这里,足跟支撑件可由弹性材料形成。可选地,控制元件可沿着鞋面的外表面从鞋面内侧上的第一端延伸到鞋面外侧上的第二端。
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鞋类物品。该鞋类物品包括鞋面,鞋面具有位于脚踝开口前端处的脚背区域、位于脚踝开口后端处的足跟支撑件、以及在脚背区域和足跟支撑件之间延伸的后腰片区域。鞋类物品还包括附接到鞋面的鞋底结构、设置在鞋底结构内的缆线锁和张紧系统。张紧系统包括可操作来控制足跟支撑件的贴合度的足跟部分和可操作来控制脚背区域的贴合度的脚背部分。
本公开该方面的实施方式可包括一个或多个以下可选特征。在一些示例中,足跟带围绕足跟支撑件从鞋面的内侧上的内侧端延伸到鞋面的外侧上的外侧端。内侧端和外侧端中的每一个都可包括缆线引导件,缆线引导件被配置为与张紧系统的张紧缆线协作。张紧系统的足跟部分可包括从缆线锁延伸到足跟带的内侧端的内侧部分和从缆线锁延伸到足跟带的外侧端的外侧部分中的至少一个。外侧部分和内侧部分中的至少一个可包括从缆线锁延伸到足跟带的第一部段和从足跟带延伸到后腰片区域和脚背区域中的一个的第二部段。鞋面可包括多个眼孔,并且第二部段可从足跟带延伸至其中一个眼孔。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脚背部分可独立于足跟部分操作。足跟支撑件可比鞋面的后腰片区域具有更大的柔软性。这里,足跟支撑件可由弹性材料形成。可选地,脚背部分可包括鞋带,鞋带可操作以选择性地将鞋面的内侧和鞋面的外侧拉向彼此,以调节脚背区域的贴合度。
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实施细节在附图和以下说明书中阐述。根据说明书和附图以及权利要求书,其他方面、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显而易见。
参考图1,鞋类物品10的示例包括提供双张力的系统,由此鞋类物品的贴合度可在足跟区域和中足区域进行调节。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鞋类物品10包括鞋面100和附接到鞋面100的鞋底结构200。鞋类物品10还包括张紧系统300和缆线锁400,每个都集成到鞋面100和鞋底结构200中的至少一个中。张紧系统300包括张紧元件302和控制元件304,它们与缆线锁400配合以在张紧状态和放松状态之间移动鞋类物品10,如下面详细描述的。张紧元件302和控制元件304可统称为调节元件302、304。调节元件302、304可沿张紧方向DT移动,以将鞋类物品10移动到张紧状态,并可沿松弛方向DL移动,以允许鞋类物品10转变到放松状态。在一些示例中,施加到控制元件304的张紧力FT通过缆线锁400传递到张紧元件302的至少一部分,以在张紧方向DT上移动张紧元件30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鞋面100和鞋底结构200协作以提供通道和引导,用于调整元件302、304的部分穿过缆线锁400。缆线锁400被配置为选择性地将调节元件302、304固定在张紧状态。
鞋类10还可包括与鞋类10的最前端的点相关的前端12,以及与鞋类10的最后端的点相对应的后端14。如图3的俯视图所示,鞋类10的纵向轴线AF沿着鞋类10的长度从前端12延伸到后端14,并且通常将鞋类10分成外侧16和内侧18。因此,外侧16和内侧18分别对应于鞋类10的相对侧,并且从前端12延伸到后端14。
鞋类物品10可沿纵向轴线AF分为一个或多个区域。这些区域可包括前足区域20、中足区域22和足跟区域24。前足区域20可对应于连接脚的跖骨和趾骨的脚趾和关节。中足区域22可对应于脚的足弓区域,足跟区域24可对应于脚的后部区域,包括跟骨。
鞋面100包括多个部件,这些部件共同限定了内部空间102和脚踝开口104,这些部件共同容纳和固定足部,以支撑在鞋底结构200上。例如,鞋面100包括在内部空间102的相对侧上的中足区域22中的一对后腰片板106。喉部108延伸穿过鞋面100的顶部,并限定了在后腰片板106之间从脚踝开口104延伸到前足区域20的脚背区域。在所示的示例中,喉部108是敞开的,由此,后腰片板106的相对的上边缘110(即,眼撑)通过空间112彼此分开,并且可选择性地彼此隔开,以调节内部空间102和脚踝开口104的尺寸。在一些示例中,舌部114可设置在喉部108的空间112内,以覆盖内部空间102。鞋面100还包括沿着每个上边缘110间隔开的多个孔116。如下文更详细讨论的,在一些示例中,张紧元件302可沿着喉部108的长度在相应的后腰片板106的孔116之间交替地行进。
鞋面100可进一步描述为包括沿脚踝开口104的外侧16和内侧18延伸穿过足跟区域24的足跟侧板118。足跟支撑件120包裹在鞋类10的后端14周围,并连接足跟侧板118。鞋舌114、足跟侧板118和足跟支撑件120的最上边缘配合形成鞋领122,鞋领122限定了内部空间102的脚踝开口104。鞋面10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附接到邻近脚踝开口104的鞋领122的抓握特征124,用于将鞋类10穿到脚上或从脚上脱下。
如图1所示,鞋面100可配置具有一个或多个护罩126,用于隐藏张紧系统300的各种部件。例如,张紧系统300的调节元件302、304中的至少一个可在护罩126下方布置。在图示的示例中,在鞋底结构200和鞋面100的外部之间延伸的控制元件304的一部分可隐藏在外侧面16和内侧面18中的每一个上的护罩126内。这里,护罩126整体形成在鞋面100的足跟侧板118内。
鞋面100可由一种或多种缝合或粘合在一起的材料制成,以形成内部空间102。鞋面100的合适材料可包括但不限于纺织品、泡沫、皮革和合成皮革。示例性鞋面100可由设置在鞋面100的不同区域的一种或多种基本无弹性或不可拉伸的材料和一种或多种基本有弹性或可拉伸的材料的组合形成,以促进鞋面100在张紧状态和松弛状态之间的运动。一种或多种弹性材料可包括一种或多种弹性织物的任意组合,例如但不限于斯潘德克斯弹性纤维、弹性纤维、橡胶或氯丁橡胶。一种或多种非弹性材料可包括一种或多种热塑性聚氨酯、尼龙、皮革、乙烯树脂或另一种不赋予弹性的材料/织物的任意组合。
在所示的示例中,足跟支撑件120可由不同于足跟侧板118和/或鞋面100其余部分的材料制成。在一些示例中,足跟支撑件120由弹性模量比足跟侧板118的材料低的材料形成,由此足跟支撑件120可被拉伸以增加鞋领122的周长,从而扩大脚踝开口104的面积。在其他示例中,足跟支撑件120和足跟侧板118由相同的材料形成,并且可由单件材料形成。
鞋面100还包括围绕鞋面100的后端14延伸的足跟带128。在图示的示例中,足跟带128包括在后端14附接到足跟支撑件120的中央部分130。足跟带128围绕鞋面100的后端14从鞋面100的外侧16上的第一、外侧端132延伸到鞋面100的内侧18上的第二、内侧端134。当中央部分130附接到足跟支撑件120时,端部132、134从鞋面100分离,并且能够独立地移动到相应的足跟侧板118附近。
足跟带128的外侧端132和内侧端134各自包括布线特征136,布线特征136被配置为与张紧系统300的张紧元件302相配合。在图示的示例中,布线特征136是缆线引导件136,其被配置为在其中可滑动地接收张紧元件302的绳。具体地,缆线引导件136可限定内部通道138,该内部通道138沿着弓形路径延伸并且被配置为在其中可滑动地接收张紧元件302的绳,如下面更详细描述的。
如上所述,鞋底结构200连接至鞋面100,并限定了鞋类10的地面接合表面26。鞋底结构200包括顶面202和底面204,底面204形成在鞋底结构200的与顶面202相对的一侧。鞋底结构200的底面204可限定鞋的地面接合表面26。鞋底结构200还包括在顶面202和底面204之间延伸的周边侧表面206,使得周边侧表面206限定鞋底结构200的外周边。鞋底结构200从鞋类10的前端18处的第一端208延伸到鞋类10的后端20处的第二端210。如贯穿本申请和所附权利要求所提及的,当鞋类10被组装时,鞋底结构200和鞋面100限定了周边侧表面206和鞋面100相交的“咬合线”28。咬合线28可在外侧16和内侧18中的任一个或两个上完全沿着鞋类10从第一端208延伸到第二端210,并且还可围绕第一端208、第二端210或两者延伸。
如下文更详细描述的,鞋底结构200被配置为在其中接收张紧系统300和/或缆线锁400的一部分,并可包括形成在其中的一个或多个空腔或导管。在所示的示例中,鞋底结构200包括形成在底面204中的孔或空腔212。空腔212被构造成在鞋底结构200内接收缆线锁400。在一些示例中,缆线锁400可被封装在鞋底结构200内。鞋底结构200还可包括多个导管214,用于在缆线锁400和鞋面100之间引导调节元件302、304。
张紧系统300通常包括张紧元件302和控制元件304,它们相互配合以选择性地将鞋面100在张紧状态和放松状态之间转换。在图示的示例中,张紧元件302包括足跟部分306和脚背部分308,它们相互配合以提供围绕脚踝开口104的前部和脚踝开口104的后部的鞋面100的张紧。在一些示例中,足跟部分306和脚背部分308被配置为独立控制,由此足跟部分306的位置可独立于脚背部分308进行调节。如图1的示例所示,张紧元件302的足跟部分306是通过缆线锁400连接到控制元件304的绳,由此可通过拉动控制元件304来调节足跟部分306的位置。在该示例中,脚背部分308包括经由后腰片板106的孔116沿着喉部108延伸的传统系带。因此,可使用控制元件304来调节鞋面100围绕脚踝后端14的贴合度,同时可通过脚背部分308的鞋带来调节鞋面100沿着喉部108的贴合度。
如图3最佳所示,张紧元件302和控制元件304可描述为包括外侧线310、314和内侧线312、316。特别地,张紧元件302的足跟部分306包括外侧线310和内侧线312。同样,控制元件304也包括外侧线314和内侧线316。在所示的示例中,张紧元件302的足跟部分306的外侧线310通过缆线锁400连接到控制元件304的外侧线314,如图1所示。类似地,张紧元件302的足跟部分306的内侧线312通过缆线锁400连接到控制元件304的内侧线316,如图2所示。因此,张紧元件302的足跟部分306的外侧和内侧线310、312的位置可通过拉动控制元件304的外侧和内侧线314、316中相应的一个来调节。
参考图1,张紧元件302的足跟部分306的外侧线310从缆线锁400处的第一端318延伸,穿过足跟带128的外侧端132上的布线特征136,延伸至固定或附接到鞋面100的第二端319。在图示的示例中,第二端319附接到鞋面100,邻近外侧16上最靠近脚踝开口104的一个孔116。外侧线310可进一步描述为包括从第一端318延伸到足跟带128的下部段322和从足跟带128延伸到第二端319的上部段324。
参考图2,张紧元件302的足跟部分306的内侧线312从缆线锁400处的第一端326延伸,穿过足跟带128的内侧端134上的布线特征136,延伸至附接到鞋面100的第二端327。在图示的示例中,第二端327固定或附接到鞋面100,邻近最靠近内侧18上的脚踝开口104的一个孔116。内侧线312可进一步描述为包括从第一端326延伸到足跟带128的下部段330,和从足跟带128延伸到第二端327的上部段332。
如上所述,如图1所示,控制元件304的外侧线314通过缆线锁400与张紧元件302的足跟部分306的外侧线310相连,并从缆线锁400处的第一端334沿鞋面100延伸至第二端336。控制元件304的外侧线314包括从第一端334延伸并穿过鞋面100的护罩126的下部段338,以及从护罩126并沿着鞋面100的外表面延伸至第二端336的上部段340。如图所示,外侧线314的第二端336邻近鞋面100的中足区域22中的喉部108设置。
同样,如图2所示,控制元件304的内侧线316通过缆线锁400连接至张紧元件302的足跟部分306的内侧线312,并从缆线锁400处的第一端342沿鞋面100延伸至第二端344。控制元件304的内侧线316包括从第一端342延伸并穿过鞋面100的护罩126的下部段346,以及从护罩126并沿着鞋面100的外表面延伸至第二端344的上部段348。如图所示,内侧线316的第二端344邻近鞋面100的中足区域22中的喉部108设置。
参考图3,外侧线314的第二端336连接至内侧线316的第二端344,使得外侧线314和内侧线316形成延伸至鞋面100喉部108的连续线。在其他示例中,外侧线314和内侧线316的第二端336、344可通过中间连接元件(未示出)间接地彼此连接。
围绕鞋面100延伸的控制元件304的上部段340、348可封装在一个或多个护套350内。每个护套350可额外地由允许护套350和控制元件304的每个上部段340、348在控制元件通过张紧力FT在远离鞋面100的方向上移动时(即,当控制元件304在张紧方向DT上移动时)从松弛状态移动到拉伸或扩展状态的材料和/或织物形成。当张紧力FT被移除时,护套350的材料和/或织物自动导致护套350收缩到松弛状态,并通过其中的控制元件304适应聚束。继续参考图3,上部段340、348穿过护套350并越过鞋面100的喉部108,邻近脚踝开口104的前侧。因此,控制元件304在穿戴者脚踝前方延伸穿过鞋面100。
在所示的示例中,单独的张紧把手352可在靠近喉部108的附接位置处可操作地连接至护套350,以允许使用者施加紧固力FT将控制元件304拉离鞋面100,从而使控制元件304和张紧元件302的足跟部分306沿张紧方向DT移动。其他配置可包括将一个或多个张紧把手352可操作地连接至护套350沿控制元件长度的其他部分。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张紧把手352被省略,并且护套350由使用者直接抓握。
如上所述,锁定装置或缆线锁400可设置在鞋类10的鞋底结构200内,并可偏置至锁定状态,以限制调节元件302、304在其各自松弛方向DL上的运动。在一些示例中,鞋底结构200支撑缆线锁400。张紧元件302和控制元件304各自从相反的方向接近并穿过缆线锁400的壳体402。在一些构造中,缆线锁400允许调节元件302、304在锁定状态下沿张紧方向DT移动。释放机构404可将缆线锁400从锁定状态转换到解锁状态,从而允许调节元件302、304在两个方向DT、DF上移动。
再次参考图1,释放机构404可操作以将缆线锁400从锁定状态转换至解锁状态,以允许调节元件302、304在两个方向DT、DF上移动。例如,释放机构404可包括释放绳或绳404,当拉动释放绳404时,释放绳或绳404可操作地将缆线锁400从锁定状态转换到解锁状态。释放绳404可从附接到缆线锁400的第一端406穿过由鞋面100形成的护罩126延伸到从鞋面100暴露的远端408,从而允许使用者抓住并拉动释放绳404,以将缆线锁400从锁定状态移动到解锁状态。在一些示例中,释放绳404的远端408包括远离缆线锁400定位的抓握特征410,例如环,以允许用户在期望将缆线锁400移动到解锁状态和/或从解锁状态释放缆线锁400时抓握和拉动释放绳404。图1示出了从鞋面100的外侧16上的护罩126延伸的释放绳404的抓握特征410。如图所示,释放绳404邻近控制元件304布置,由此释放绳404和控制元件304中的每一个穿过护罩126中的相同开口布置到鞋面100的外部。
在使用中,鞋类物品10最初可处于放松或松弛状态,因此内部空间102、脚踝开口104和喉部108不受张紧元件302的限制。因此,鞋面100可自由扩展以允许使用者的脚插入内部空间102。一旦使用者的脚被放置在内部空间102中,张紧元件302在张紧方向DT上移动以围绕使用者的脚收缩鞋面100。在一个步骤中,张紧元件302的脚背部分308的系带可被张紧,以将后腰片板106的上边缘110拉向彼此,从而围绕中足区域22收缩后腰片板106。
在另一个步骤中,鞋面100的足跟区域24可围绕脚的足跟张紧。这里,张紧力FT被施加到控制元件304,以在张紧方向DT上移动控制元件304的外侧线314和内侧线316中的每一个。如上所述,控制元件304的外侧线314和内侧线316在张紧方向DT上的运动导致张紧元件302的足跟部分306的相应外侧线310和内侧线312在张紧方向DT上被拉动。参考图1和图2,因为足跟部分306的外侧线310和内侧线312的第二端319、327固定到鞋面100,所以外侧线310和内侧线312在张紧方向D T上的运动将足跟带128的相应外侧端和内侧端132、134拉向前端12,以围绕鞋面100的后端14收缩脚踝开口104。
独立地附接张紧元件302的足跟部分306的第二端319、327,进一步允许外侧线310和内侧线312彼此独立地张紧,从而外侧线310可具有不同于内侧线312的张力。此外,通过将足跟带128附接到鞋面100,足跟带128的外侧端132和内侧端134也可彼此独立地张紧。例如,施加到外侧线310的第一张紧力(未示出)可传递到足跟带128的外侧端132,而施加到内侧线312的第二张紧力(未示出)传递到足跟带128的内侧端134。因为足跟带128的中央部分130附接到鞋面的后端14,所以第一力不会传递到内侧端134,第二力不会传递到外侧端132。
现参考图5-8,提供了一种鞋类物品10a。鉴于与鞋类物品10a相关联的部件相对于鞋类物品10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基本相似性,在下文和附图中使用相似的附图标记来标识相似的部件,而包含字母扩展的相似的附图标记用于标识已经被修改的那些部件。
参考图5,鞋类物品10a的示例包括双张力系统,由此鞋类物品10a的贴合度可在足跟区域24和中足区域22进行调节。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鞋类物品10a包括鞋面100a和附接到鞋面100a的鞋底结构200。鞋类物品10a还包括张紧系统300a和缆线锁400,每个都集成到鞋面100a和鞋底结构200中的至少一个中。
如上所述,鞋类物品10a与图1-4所示的鞋类物品10基本相似。然而,在图5-8所示的鞋类物品10a的示例中,控制元件304和释放机构404穿过鞋面100a到达鞋类物品10a的足跟区域24,而不是沿着中足区域22。此外,鞋类物品10a可设置有足跟带128a的替代示例,其具有延伸至外侧端132a和内侧端134a的分开的中央部分130a,类似于上述足跟带128。这里,足跟带128a包括盘形布线特征136a,其具有围绕其圆周连续延伸的通道138a。
如图5所示,控制元件304的外侧线314通过缆线锁400与张紧元件302的足跟部分306的外侧线310相连,并从缆线锁400处的第一端334沿鞋面100a的足跟区域24延伸至第二端336。特别地,控制元件304的外侧线314包括下部段338,下部段338从第一端334延伸并沿着鞋面100a的外侧16上的足跟侧板118a穿过护罩126a。外侧线314还包括从足跟支撑件120a的外侧16处的护罩126a沿着鞋面100a的外表面延伸至第二端336的上部段340。这里,第二端336邻近鞋类10a的后端14设置。
参考图6,控制元件304的内侧线316通过缆线锁400连接至张紧元件302的足跟部分306的内侧线312,并从缆线锁400处的第一端342沿鞋面100a延伸至第二端344。控制元件304的内侧线316包括下部段346,下部段346从第一端342延伸并沿着鞋面100a的内侧18上的足跟侧板118a穿过护罩126a。内侧线316还包括上部段348,其从足跟支撑件120a的内侧18处的护罩126a沿着鞋面100a的外表面延伸至第二端344。这里,第二端344邻近鞋类10a的后端14设置。
在所示的示例中,外侧线314的第二端336连接至内侧线316的第二端344,使得外侧线314和内侧线316形成围绕鞋面100a的后端14延伸的连续线。在其他示例中,外侧线314和内侧线316的第二端336、344可通过中间连接元件(未示出)间接地彼此连接。
围绕鞋面100a的足跟区域24延伸的控制元件304的上部段340、348可封装在护套350内。同样地,单独的张紧把手352可在靠近喉部108的附接位置处可操作地连接到护套350,以允许使用者施加张紧力FT来将控制元件304拉离鞋面100a,从而导致控制元件304和张紧元件302的足跟部分306中的每一个在张紧方向DT上移动
现在参考图9-12,提供了一种鞋类物品10b。鉴于与鞋类物品10b相关联的部件相对于鞋类物品10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基本相似性,在下文和附图中使用相似的附图标记来标识相似的部件,而包含字母扩展的相似的附图标记用于标识已经被修改的那些部件。
参考图9,鞋类物品10b的示例包括提供双张力的系统,由此鞋类物品的贴合度可在足跟区域和中足区域进行调节。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鞋类物品10b包括鞋面100b和附接到鞋面100b的鞋底结构200。鞋类物品10b还包括张紧系统300b和缆线锁400,每个都集成到鞋面100b和鞋底结构200中的至少一个中。张紧系统300b包括张紧元件302b和控制元件304,它们与缆线锁400配合,以在张紧状态和放松状态之间移动鞋类物品10b,如下面详细描述的。张紧元件302b和控制元件304可统称为调节元件302b、304。调节元件302b、304可在张紧方向DT上移动,以将鞋类物品10b移动到张紧状态,并且可在松弛方向DL上移动,以允许鞋类物品10b转变到放松状态。在一些示例中,施加到控制元件304的张紧力FT通过缆线锁400传递到张紧元件302b的至少一部分,以在张紧方向DT上移动张紧元件302b。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鞋面100b和鞋底结构200协作以提供通道和引导,用于将调节元件302b、304的部分穿过缆线锁400。缆线锁400被配置成选择性地将调节元件302b、304固定在张紧状态。
在所示的鞋面100b的示例中,喉部108b是封闭的,并且后腰片板106b相互连接。在一些示例中,后腰片板106b和喉部108b由单件材料连续形成。在其他示例中,喉部108b可由与后腰片板106b不同的材料形成。例如,后腰片板106b可由相对无弹性的材料形成,例如皮革或乙烯树脂,而喉部108b由弹性材料形成,以允许后腰片板106b选择性地彼此分开。
鞋面100b可进一步描述为包括沿脚踝开口104的外侧22和内侧24延伸穿过足跟区域24的足跟侧板118b。足跟支撑件120b包裹在鞋类10的后端14周围,并连接足跟侧板118b。如图所示,舌部114b与喉部106b一体形成。鞋舌114b的最上边缘、侧板118b和足跟支撑件120b配合形成鞋领122b,鞋领122b限定了内部空间102的脚踝开口104。鞋面100b可包括一个或多个附接到靠近脚踝开口104的鞋领122b上的抓握特征124,用于将鞋类10b穿在脚上或从脚上脱下。
如图9所示,鞋面100b可设置具有一个或多个护罩126b,用于隐藏张紧系统300b的各种部件。例如,张紧系统300b的调节元件302b、304中的至少一个可在护罩126b下方布置。在图示的示例中,控制元件304在鞋底结构200和鞋面100b的外部之间延伸的部分可隐藏在外侧面16和内侧面18中的每一个上的护罩126b内。这里,护罩126b整体形成在鞋面100b的后腰片板106b和足跟侧板118b内。如上关于鞋类物品10所述,足跟支撑件120b可由与足跟侧板118b和/或鞋面100b的其余部分不同的材料形成。
鞋面100b还包括围绕鞋面100b后端14延伸的足跟带128b。在图示的示例中,足跟带128b包括在后端14处附接到足跟支撑件114b的中央部分130b。足跟带128b围绕鞋面10b的后端14从鞋面100b的外侧16上的第一、外侧端132b延伸到鞋面100b的内侧18上的第二、内侧端134b。当中央部分130b附接到足跟支撑件120b时,端部132b、134b从鞋面100b上拆下,并且能够在相应的足跟侧板118b附近自由移动。
足跟带128b的外侧端132b和内侧端134b均包括布线特征136,布线特征136配置为与张紧系统300b的张紧元件302b配合。在图示的示例中,布线特征136是缆线引导件136,其被配置为在其中可滑动地接收绳。
在图示的示例中,鞋面100b包括一对绑带140、142,绑带延伸至鞋面100b上方,可操作以选择性地限制使用者足部周围的鞋面100b的喉部108b。参考图9-11,外侧前足绑带140从附接到咬合线28的近端144沿着鞋面100b的外侧16上的后腰片板106b延伸,并且越过喉部108b延伸到鞋面100b的内侧18上的远端146。类似地,内侧前足绑带142从附接到咬合线28的近端148沿着鞋面100b的中间侧18上的后腰片板106b延伸,并越过喉部108b延伸到鞋面100b的外侧16上的远端150。每个绑带140、142的远端146、150各自包括布线特征136,该布线特征136被配置为使张紧元件302b的脚背部分308b穿过其中,如下面更详细描述的。
鞋面100b还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导管152,用于沿鞋面100b布置调节元件302b、304。例如,图9和10所示的鞋面100b的示例包括由附接到足跟侧板118b的织物环形成的导管152。在其他示例中,导管152可由刚性材料形成。
如上所述,张紧系统300b通常包括张紧元件302b和控制元件304,它们相互配合,以选择性地将鞋面100b在张紧状态和放松状态之间转换。在图示的示例中,张紧元件302b包括足跟部分306b和脚背部分308b,它们相互配合以提供围绕脚踝开口104的前部和脚踝开口104的后部的鞋面100b的张紧。
如图11最佳所示,张紧元件302b和控制元件304可描述为包括外侧线310b、314和内侧线312b、316。特别地,张紧元件302b包括外侧线310b和内侧线312b。外侧线310b和内侧线312b中的每一个可进一步描述为包括足跟部分306b和脚背部分308b。例如,张紧元件302b可被描述为具有外侧线310b的足跟部分306b、内侧线312b的足跟部分306b、外侧线310b的脚背部分308b或内侧线310b的脚背部分308b。
控制元件304还包括外侧线314和内侧线316。在所示的示例中,张紧元件302b的外侧线310b通过缆线锁400连接到控制元件304的外侧线314,如图9所示。类似地,张紧元件302b的内侧线312b通过缆线锁400连接到控制元件的内侧线316,如图10所示。因此,张紧元件302b的外侧和内侧线310b、312b的位置可通过向控制元件304的外侧和内侧线314、316中的相应一个施加张力来调节。
参考图9,张紧元件302b的外侧线310b的足跟部分306b从缆线锁400处的第一端318b开始延伸,并沿鞋面100b外侧16上的足跟侧板118b穿过护罩126b。从护罩126b,外侧线310b的足跟部分306b延伸穿过足跟带128b的外侧端132b上的布线特征136,并沿着外侧16上的足跟侧板118b延伸到导管152处的第二端319b。
继续参考图9,张紧元件302b的外侧线310b的脚背部分308b的第一端320b在导管152处连接至足跟部分306b的第二端319b。因此,外侧线310b的脚背部分308b从导管152延伸,并穿过内侧前足绑带142的远端150上的布线特征136。从布线特征136,外侧线310b然后沿着鞋面100b的外侧16上的后腰片板106b延伸到附接在外侧16上的咬合线28处的第二端321b。在图示的示例中,在布线特征136和第二端321b之间的脚背部分308b的一部分可隐藏在护罩126b下方。
参考图10,张紧元件302b的内侧线312b的足跟部分306b从缆线锁400处的第一端326b开始延伸,并沿鞋面100b内侧18上的足跟侧板118b穿过护罩126b。从护罩126b开始,内侧线312b的足跟部分306b延伸穿过足跟带128b的内侧端134b上的布线特征136,并沿着内侧18上的足跟侧板118b延伸到导管152处的第二端327b。
继续参考图10,张紧元件302b的内侧线312b的脚背部分308b的第一端328b在导管152处连接到足跟部分306b的第二端327b。因此,内侧线312b的脚背部分308b从导管152延伸,并穿过外侧前足绑带140的远端146上的布线特征136。从布线特征136开始,内侧线312b然后沿着鞋面100b的内侧18上的后腰片板106b延伸,并延伸至附接在内侧18上的咬合线28处的第二端329b。在图示的示例中,在布线特征136和第二端329b之间的脚背部分308b的一部分可隐藏在护罩126b下方。
如上所述,控制元件304的外侧线314通过缆线锁400连接至张紧元件302b的外侧线310b,并从缆线锁400处的第一端334沿鞋面100b延伸至第二端336。控制元件304的外侧线314包括从第一端334延伸并穿过鞋面100b的护罩126b的下部段338,以及从护罩126b并沿着鞋面100b的外表面延伸到第二端336b的上部段340。如图所示,外侧线314的第二端336邻近鞋面100b的中足区域22中的喉部108b设置。
同样,控制元件304的内侧线316通过缆线锁400连接至张紧元件302b的内侧线312,并从缆线锁400处的第一端342沿鞋面100b延伸至第二端344。控制元件304的内侧线316包括从第一端342延伸并穿过鞋面100b的护罩126b的下部段346,以及从护罩126b并沿着鞋面100b的外表面延伸至第二端344的上部段348。如图所示,内侧线316的第二端344邻近鞋面100的中足区域22中的喉部108b设置。
在所示的示例中,外侧线314的第二端336连接至内侧线316的第二端344,使得外侧线314和内侧线316形成延伸越过鞋面100b的喉部108b的连续线。在其他示例中,外侧线314和内侧线316的第二端336、344可通过中间连接元件(未示出)间接地彼此连接。围绕鞋面100b延伸的控制元件304的上部段340、348可被封装在护套350内,并且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张紧把手352。
如上所述,锁定装置或缆线锁400可设置在鞋类10b的鞋底结构200内,并可被偏置至锁定状态,以限制调节元件302b、306在其各自松弛方向DL上的运动。再次参考图9,缆线锁400可进一步包括释放机构402,该释放机构402可操作以将缆线锁400从锁定状态转换到解锁状态,以允许调节元件302b、304在两个方向DT、DF上移动。图9示出了释放机构404的抓握特征408,其从鞋面10b的侧面16上的护罩126b延伸。如图所示,释放机构404邻近控制元件304布置,由此释放绳404和控制元件304中的每一个穿过护罩126b中的相同开口布置到鞋面100b的外部。
在使用中,鞋类物品10b最初可处于放松或松弛状态,因此内部空间102、脚踝开口104和喉部108b不受张紧元件302b的限制。因此,鞋面100b可自由扩展以允许使用者的脚插入内部空间102。一旦使用者的脚被放置在内部空间102中,张紧元件302b在张紧方向DT上移动以围绕使用者的脚收缩鞋面100。这里,张紧力FT被施加到控制元件304,以在张紧方向DT上移动控制元件304的外侧线314和内侧线316中的每一个。如上所述,控制元件304的外侧线314和内侧线316在张紧方向DT上的运动导致张紧元件302b的相应外侧线310b和内侧线312b在张紧方向DT上被拉动。
参考图9,当张紧元件302b的外侧线310b通过向控制元件304的外侧线314施加张紧力FT而沿张紧方向DT移动时,张紧元件302b的外侧线310b的有效长度(即,张紧元件302从足跟部分306b的第一端318b到脚背部分308b的第二端321b的长度)减少。因此,外侧线310b的足跟部分306b将足跟带128b的外侧端132b上的布线特征136拉向前端12,以围绕足跟张紧鞋领122。同时,外侧线310b的脚背部分308b朝着外侧16上的咬合线28向下拉动内侧前足绑带142的远端150上的布线特征136,以将内侧前足绑带142张紧在脚的顶部上。
参考图10,当张紧元件302b的内侧线312b通过向控制元件304的内侧线316施加张紧力FT而沿张紧方向DT移动时,张紧元件302b的内侧线312b的有效长度(即张紧元件302b从足跟部分306b的第一端326b到脚背部分308b的第二端329b的长度)减小。因此,内侧线312b的足跟部分306b将足跟带128b的内侧端134b上的布线特征136拉向前端12,以围绕足跟张紧鞋领122。同时,内侧线312b的脚背部分308b朝向内侧18上的咬合线28向下拉动外侧前足绑带140的远端146上的布线特征136,以将外侧前足绑带140张紧在脚的顶部上。
独立附接张紧元件302的外侧和内侧线310b、312b的脚背部分308b的第二端321、329,允许外侧和内侧线310b、312b彼此独立地张紧,从而外侧线310b可具有不同于内侧线312b的张力。例如,施加到外侧线310b的第一张紧力(未示出)可施加到内侧前足绑带142和足跟带128b的外侧端132b,而施加到内侧线312b的第二张紧力(未示出)施加到外侧前足绑带140和足跟带128b的内侧端134b。此外,通过将足跟带128b附接到鞋面100b,足跟带128b的外侧端132b和内侧端134b也可彼此独立地张紧。因为足跟带128b的中央部分130b附接到鞋面的后端14,所以第一力不会传递到内侧端134b,第二力不会传递到外侧端132b。
现在参考图13-16,提供了一种鞋类物品10c。鉴于与鞋类物品10c相关联的部件相对于鞋类物品10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基本相似性,在下文和附图中使用相似的附图标记来标识相似的部件,而包含字母扩展的相似的附图标记用于标识已经被修改的那些部件。
参考图13,鞋类物品10c的示例包括提供双张力的系统,由此鞋类物品的贴合度可在足跟区域和中足区域进行调节。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鞋类物品10c包括鞋面100c和附接到鞋面100c的鞋底结构200。鞋类物品10c还包括张紧系统300c和缆线锁400,每个都集成到鞋面100c和鞋底结构200中的至少一个中。张紧系统300c包括张紧元件302c和控制元件304,它们与缆线锁400配合以在张紧状态和放松状态之间移动鞋类物品10c,如下面详细描述的。张紧元件302c和控制元件304可统称为调节元件302c、304。调节元件302c、304可沿张紧方向DT移动,以将鞋类物品10c移动到张紧状态,并可沿松弛方向DL移动,以允许鞋类物品10c转变到放松状态。在一些示例中,施加到控制元件304的张紧力FT通过缆线锁400传递到张紧元件302c的至少一部分,以在张紧方向DT上移动张紧元件302c。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鞋面100c和鞋底结构200协作以提供通道和引导,用于将调节元件302c、304的部分穿过缆线锁400。缆线锁400被配置成选择性地将调节元件302c、304固定在张紧状态。
鞋面100c包括多个部件,这些部件共同限定了内部空间102和脚踝开口104,这些部件共同容纳和固定足部,以支撑在鞋底结构200上。例如,鞋面100c包括在内部空间102的相对侧上的中足区域22中的一对后腰片板106c。喉部108c延伸穿过鞋面100c的顶部,并限定了在后腰片板106c之间从脚踝开口104延伸到前足区域20的脚背区域。在所示的示例中,喉部108c是敞开的,由此,后腰片板106c的相对的上边缘110c(即,鞋眼)通过空间112c彼此分开,并且可选择性地彼此隔开,以调节内部空间102和脚踝开口104的尺寸。在一些示例中,鞋舌114c可设置在空间112c内以覆盖内部空间102。鞋面100c还包括沿着每个上边缘110c间隔开的多个孔116c。如下文更详细讨论的,在一些示例中,张紧元件302b可沿着喉部108c的长度在相应的后腰片板106c的孔116c之间交替地行进。
鞋面100c可进一步描述为包括沿脚踝开口104的外侧和内侧22、24延伸穿过足跟区域24的足跟侧板118c。足跟支撑件120c包裹在鞋类10的后端14周围,并连接足跟侧板118c。鞋舌110c的最上边缘、侧板118c和足跟支撑件120c配合形成鞋领122c,鞋领122c限定了内部空间102的脚踝开口104。鞋面100c可包括附接到靠近脚踝开口104的鞋领122c的一个或多个抓握特征124,用于将鞋类10c穿在脚上或从脚上脱下。
如图13所示,鞋面100c可设置具有一个或多个护罩126c,用于隐藏张紧系统300c的各种部件。例如,张紧系统300c的调节元件302c、304中的至少一个可在护罩126c下方行进。在图示的示例中,在鞋底结构200和鞋面100c的外部之间延伸的控制元件304的一部分可隐藏在外侧16和内侧18中的每一个上的护罩126c内。这里,护罩126c整体形成在鞋面100c的足跟侧板118c和后腰片板106c内。如上关于鞋类物品10所述,足跟支撑件120c可由与足跟侧板118c和/或鞋面100c的其余部分不同的材料形成。
鞋面100c还包括围绕鞋面100c后端14延伸的足跟带128c。在图示的示例中,足跟带128c包括在后端14处附接到足跟支撑件114c的中央部分130c。足跟带128c围绕鞋面10c的后端14从鞋面100c的外侧16上的第一、外侧端132c延伸到鞋面100c的内侧18上的第二、内侧端134c。如图16中最佳示出的,足跟带128c的中央部分130c包括附接到鞋面100c的后端14的带,并且外侧端132c和内侧端134c中的每一个都包括绳。当中央部分130c附接到足跟支撑件114时,端部132c、134c从鞋面100c分离,并且能够在相应的足跟侧板118c附近自由移动。
足跟带128c的外侧端132c和内侧端134c各包括布线特征136,布线特征136配置成与张紧系统300c的张紧元件302相配合。在图示的示例中,布线特征136是缆线引导件136,被配置为在其中可滑动地接收绳。具体地,缆线引导件136可限定内部通道138,该内部通道138沿着弓形路径延伸并且被配置为在其中可滑动地接收张紧元件302的绳,如下面更详细描述的。
如上所述,张紧系统300c通常包括张紧元件302c和控制元件304,它们相互配合,以选择性地将鞋面100c在张紧状态和放松状态之间转换。在图示的示例中,张紧元件302c包括足跟部分306c和脚背部分308b,它们相互配合以提供围绕脚踝开口104的前部和脚踝开口104的后部的鞋面100c的张紧。
如图15所示,张紧元件302c和控制元件304可描述为包括外侧线310c、314和内侧线312c、316。特别地,张紧元件302c包括外侧线310c和内侧线312c。外侧线310c和内侧线312c中的每一个可进一步描述为包括足跟部分306c和脚背部分308c。例如,张紧元件302c可被描述为具有外侧线310c的足跟部分306c、内侧线312c的足跟部分306c、外侧线310c的脚背部分308b或内侧线312c的脚背部分308b。
控制元件304还包括外侧线314和内侧线316。在所示的示例中,张紧元件302c的外侧线310c通过缆线锁400连接到控制元件304的外侧线314,如图13所示。类似地,张紧元件302c的内侧线312c通过缆线锁400连接到控制元件304的内侧线316,如图14所示。因此,张紧元件302c的外侧和内侧线310c、312c的位置可通过向控制元件304的外侧和内侧线314、316中的相应一个施加张力来调节。
参考图13,张紧元件302c的外侧线310c的足跟部分306c从缆线锁400处的第一端318c延伸,并沿鞋面100c外侧16上的足跟侧板118c穿过护罩126c。从护罩126c开始,外侧线310c的足跟部分306c延伸穿过足跟带128c的外侧端132c上的布线特征136,并延伸至外侧16上邻近脚踝开口104的第一孔116c处的第二端319c。
参考图15,张紧元件302c的外侧线310c的脚背部分308c的第一端320c在外侧16上的第一孔116c处连接到足跟部分306c的第二端319c。从第一孔116c开始,张紧元件302c的外侧线310c的脚背部分108c交替地在相应的后腰片板106c上的孔116c之间并沿着喉部108c的长度延伸。例如,外侧线310c可从外侧16上的后腰片板106c的第一孔116c延伸到内侧18上的后腰片板106c的第二孔116c,回到外侧16上的后腰片板106c的第三孔116c,等等,直到外侧线310c沿着喉部108c的整个长度延伸到喉部108c底部的第二端321c。
参考图14,张紧元件302c的内侧线312c的足跟部分306c从缆线锁400处的第一端326c延伸,并沿鞋面100c内侧18上的足跟侧板118c穿过护罩126c。从护罩126c开始,内侧线312c的足跟部分306c延伸穿过足跟带128c的内侧端134c上的布线特征136,并延伸到位于第一孔116c处的第二端327c,该第一孔116c邻近内侧18上的脚踝开口104。
参考图15,张紧元件302c的内侧带312c的脚背部分308c的第一端328c在内侧18上的第一孔116c处连接到足跟部分306c的第二端327c。从第一孔116c开始,张紧元件302c的内侧线312c的脚背部分108c在相应的后腰片板106c上的孔116c之间并且沿着喉部108c的长度交替地布置。例如,内侧线312c可从内侧18上的后腰片板106c的第一孔116c延伸到外侧16上的后腰片板106c的第二孔116c,回到内侧18上的后腰片板106c的第三孔116c,等等,直到内侧线312c沿着喉部108c的整个长度延伸到喉部108c底部的第二端329c。
在图示的示例中,外侧线310c的第二端321c和内侧线312c的第二端329c在喉部108c的前端相互连接,使得外侧线310c和内侧线312c相互连续形成。因此,施加到外侧线310c或内侧线312c的力将被传递到外侧线310c和内侧线312c中的另一个,由此张紧元件302c将沿着喉部108c的外侧和内侧提供均匀的张紧。
如上所述,控制元件304的外侧线314通过缆线锁400连接至张紧元件302c的外侧线310c,并从缆线锁400处的第一端334沿鞋面100c延伸至第二端336。控制元件304的外侧线314包括从第一端334延伸并穿过鞋面100的护罩126c的下部段338,以及从护罩126c并沿着鞋面100c的外表面延伸到第二端336b的上部段340。如图所示,外侧线314的第二端336邻近鞋面100c的中足区域22中的喉部108b设置。
同样,控制元件304的内侧线318通过缆线锁400连接到张紧元件302c的内侧线312,并从缆线锁400处的第一端342沿鞋面100c延伸到第二端344。控制元件304的内侧线318b包括从第一端342延伸并穿过鞋面100c的护罩126c的下部段346,以及从护罩126c并沿着鞋面100c的外表面延伸至第二端344b的上部段348。如图所示,内侧线318的第二端344邻近鞋面100的中足区域22中的喉部108b设置。
在所示的示例中,外侧线314的第二端336连接至内侧线316的第二端344,使得外侧线314和内侧线316形成延伸越过鞋面100c的喉部108b的连续线。在其他示例中,外侧线314和内侧线316的第二端336、344可通过中间连接元件(未示出)间接地彼此连接。如前所述,围绕鞋面100c延伸的控制元件304的上部段340、348可被封装在一个或多个护套350内,护套350包括一个或多个张紧把手352。
如上所述,锁定装置或缆线锁400可设置在鞋类10c的鞋底结构200内,并可被偏置至锁定状态,以限制调节元件302c、304在其各自松弛方向DL上的运动。再次参考图13,缆线锁400可进一步包括释放机构404,该释放机构404可操作以将缆线锁400从锁定状态转换到解锁状态,以允许调节元件302c、304在两个方向DT、DF上移动。图13示出了释放机构404的抓握特征410,其从鞋面100c的外侧16上的护罩126c延伸。如图所示,释放机构404邻近控制元件304布置,由此释放机构404和控制元件304中的每一个通过护罩126c中的相同开口布置到鞋面100c的外部。
在使用中,鞋类物品10c最初可处于放松或松弛状态,因此内部空间102、脚踝开口104和喉部108b不受张紧元件302c的限制。因此,鞋面100c可自由扩展以允许使用者的脚插入内部空间102。一旦使用者的脚被放置在内部空间102中,张紧元件302c在张紧方向DT上移动以围绕使用者的脚收缩鞋面100。这里,张紧力FT被施加到控制元件304,以在张紧方向DT上移动控制元件304的外侧线314和内侧线316中的每一个。如上所述,控制元件304的外侧线314和内侧线316在张紧方向DT上的运动导致张紧元件302c的相应外侧线310c和内侧线312c在张紧方向DT上被拉动。
参考图13,当张紧元件302c的外侧线310c通过向控制元件304的外侧线314施加张紧力FT而沿张紧方向DT移动时,张紧元件302c的外侧线310c的有效长度(即张紧元件302从足跟部分306c的第一端318c到脚背部分308c的第二端321c的长度)缩短。因此,外侧线310c的足跟部分306c将足跟带128c的外侧端132c上的布线特征136拉向前端12,以将鞋领122c张紧在足跟周围。同时,外侧线310c的脚背部分308c将相应的后腰片板106c的相对边缘拉向彼此,以沿着鞋面100c的脚背区域张紧喉部108c。
参考图14,当张紧元件302c的内侧线312c通过向控制元件304的内侧线316施加张紧力FT而沿张紧方向DT移动时,张紧元件302c的内侧线312c的有效长度(即张紧元件302c从足跟部分306c的第一端326c到脚背部分308c的第二端329c的长度)缩短。因此,内侧线312c的足跟部分306c将足跟带128c的内侧端134c上的布线特征136拉向前端12,以将鞋领122c张紧在足跟周围。同时,内侧线312c的脚背部分308c将相应的后腰片板106c的相对边缘拉向彼此,以沿着鞋面100c的脚背区域张紧喉部108c。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缆线锁400包括壳体402和锁定构件或锁构件412,锁定构件或锁构件412可滑动地设置在壳体402内,并由可释放地紧固到壳体402的盖414封闭。图18提供了图17的缆线锁400的分解图,示出了从壳体402移除的锁定构件412和盖414。壳体402限定了在第一端416和第二端418之间延伸的长度。壳体402包括基部部分420,基部部分420具有绳接收表面422和安装表面424,安装表面424设置在基部部分420的与绳接收表面422相对的一侧上,并与鞋面100的外表面相对。盖414与基部420的绳接收表面422相对,以在其间限定锁定构件腔426,该锁定构件腔426被构造成接收锁定构件412和张紧系统300的一部分。在一些构造中,锁定构件腔426由朝向彼此会聚的第一接合或锁定表面428(图19和20)和第二接合或锁定表面430(图19和20)界定,使得锁定构件腔426与朝向壳体402的第二端418逐渐变细的楔形构造相关联。因此,第一接合表面428和第二接合表面430包括壳体402的对应侧壁,这些侧壁朝向彼此会聚并在盖414和基部部分420的绳接收表面422之间延伸,以限定锁定构件腔426。
如上所述,张紧系统300可包括张紧元件302和控制元件304,张紧元件302和控制元件304通过锁定元件305彼此连接,锁定元件305延伸穿过锁定构件空腔426,并包括沿第一接合表面428延伸的第一部分和沿第二接合表面430延伸的第二部分。张紧元件302从对应的狭槽432(图19和20)中退出,狭槽432在第一端416附近穿过壳体402的相对侧壁形成。控制元件304从对应的狭槽432(图19和20)中退出,狭槽432在第二端418附近穿过壳体402的相对侧壁形成。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当锁定构件412位于壳体402的锁定构件腔426内时,锁定构件412包括与壳体402的第一接合表面428相对的第一锁定表面434和与壳体402的第二接合表面430相对的第二锁定表面436。在一些示例中,第一锁定表面434和第二锁定表面436朝向彼此会聚。附加地或替代地,第一锁定表面434可基本平行于第一接合表面428,第二锁定表面436可基本平行于第二接合表面430。在所示的示例中,锁定表面434、436包括突出部或齿,每个突出部或齿具有成角度的表面,以允许张紧系统300在张紧方向DT上的运动(即,当张紧力FT施加到控制元件304时),同时当锁定构件412处于锁定状态时,通过在松弛方向DL上抓握锁定元件305来限制张紧系统300的运动。偏置构件438(例如,弹簧)可包括附接到壳体402的第二端418的第一端440和附接到锁定构件412的第一端444的第二端442,以将锁定构件412附接到壳体402。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锁定构件412可滑动地设置在壳体402内,并可在与缆线锁400的锁定状态相关的锁定位置(图19)和与缆线锁400的解锁状态相关的解锁位置(图20)之间移动。在一些示例中,释放机构404(例如,释放绳404)将锁定构件412从锁定位置(图19)移动到解锁位置(图20)。锁定构件412可包括从锁定构件412的与第一端444相反的一端延伸的突片部分446。在一种构造中,释放绳404的第一端406附接到锁定构件412的突片部分446。突片部分446可包括一对保持特征或凹部448,其形成在第一锁定表面434和第二锁定表面436中的对应表面中,并选择性地接收与壳体402相关联的一个或多个保持特征450,以将缆线锁400保持在解锁状态。与壳体402相关联的保持特征450可包括设置在壳体402的相对侧上的第一保持特征450和第二保持特征450,由此保持特征450被对应的偏置构件452向内朝向空腔426并且朝向彼此偏置。保持特征450可是与壳体402一体形成的突起,使得保持特征450充当可在缩回状态(图19)和伸出状态(图20)之间移动的活动铰链。
图19提供了图17所示缆线锁400的俯视图,移除了盖414,以显示处于锁定位置时设置在壳体402的空腔426内的锁定构件412。在一些示例中,锁定构件412被偏置到锁定位置。例如,图19示出了偏置构件438在锁定构件412上施加偏置力FB(以方向DB表示),以将锁定构件412的第一端444推向壳体402的第二端418,从而将锁定构件412偏置到锁定位置。当处于锁定位置时,锁定构件412通过将张紧系统300的锁定元件305夹在锁定表面434、436和接合表面428、430之间来限制张紧系统300相对于壳体402的运动。因此,锁定构件412的锁定位置限制张紧系统300在松弛方向DL上移动。在所示的示例中,当张紧力FT施加到张紧把手352时,锁定构件412允许张紧系统300移动,因为该方向导致张紧系统300由于锁定构件412的大致楔形形状而在锁定构件412上施加力,从而将锁定构件412移动到解锁状态。一旦由于偏压构件438施加在锁定构件412上的力而释放了施加到张紧把手352的力,锁定构件412就自动返回到锁定状态。
图20提供了图17所示缆线锁400的俯视图,移除了盖414,以显示处于解锁位置时布置在壳体402的腔426内的锁定构件412。在一些示例中,附接到锁定构件412的突片部分446的释放绳404在锁定构件412上施加释放力FR,以相对于壳体402移动锁定构件412远离第一接合表面428和第二接合表面430。这里,释放力FR足以克服偏置构件438的偏置力FB,以允许锁定构件412相对于壳体402移动,使得张紧系统300的锁定元件305在锁定表面434、436和接合表面428、430之间的夹紧被释放。在一些示例中,当释放绳404施加的释放力FR被释放时,偏压力FB导致锁定构件412转换回锁定位置。当施加足够或预定量值的释放力FR以将释放绳404相对于图20的视图拉离鞋面100时,释放绳404可施加释放力FR
当处于解锁位置时,通过允许张紧系统300的锁定元件305在锁定表面434、436和接合表面428、430之间自由移动,锁定构件412允许张紧系统300相对于壳体402移动。当力FT、FL分别施加到控制元件304和张紧元件302上时,锁定构件412的解锁位置允许张紧系统300在张紧方向DT和松弛方向DL上运动。
在一些示例中,施加在释放绳404上的足够量值和/或持续时间的释放力FR可使释放绳404沿与偏置力FB(图19)相反的方向将释放力FR(图20)施加在锁定构件412上,使锁定构件412相对于壳体402远离接合表面428、430,并朝向壳体402的第一端416移动。当释放力FR将锁定构件412从壳体402的第一接合表面428和第二接合表面430移开预定距离时,壳体402的至少一个保持特征450可接合锁定构件412的保持特征448。这里,一旦释放力FR被释放以停止释放力FR的施加,锁定构件412的保持特征448和壳体402的至少一个保持特征450之间的接合就将锁定构件412保持在解锁位置。在锁定构件412移动预定距离并且不再施加释放力398之后,偏置构件438的偏置力FB和由一对偏置构件452施加在保持特征450上的力将锁定构件412的保持特征388e锁定成与壳体402的保持特征450接合。
在某些情况下,可在释放绳404上施加与第一量值相关的释放力FR,以将锁定构件412从接合表面428、430上移开小于预定距离的距离,从而使保持特征448、450不会接合。在这些情况下,当希望在松弛方向DL或张紧方向DT上移动张紧系统300(例如,通过向张紧把手352施加张紧力FT)以调节内部空间102围绕足部的贴合度时,可保持与第一量值相关联的释放力FR。一旦实现内部空间102围绕足部的期望贴合度,释放力FR可被释放,以使锁定构件412转换回锁定位置,使得张紧系统300的运动被限制在松弛方向DL上,并且期望的贴合度可被维持。应该注意的是,即使当锁定构件412处于锁定位置时,张紧系统300也可在张紧方向DT上移动。这样,一旦释放力FR被释放并且实现了期望的贴合度,锁定构件412通过锁定张紧系统300相对于壳体402的位置来自动保持期望的贴合度。
在其他情况下,可在释放绳404上施加与大于第一量值的第二量值相关联的释放力FR,以将锁定构件412从接合表面428、430上移开预定距离,从而使对应的保持特征448、450接合。通过为保持特征450提供与锁定构件412相对的锥形边缘来促进保持特征448、450的接合,从而当释放绳404被拉动预定距离时,允许锁定构件412更容易地克服由偏置构件452施加在其上的偏置力FB移动保持特征450。在这些情况下,当释放力FR被释放时,对应的保持特征448、450之间的接合将锁定构件412保持在解锁位置。
在控制元件304上施加张紧力FT时,锁定构件412返回锁定位置。也就是说,当力施加到外侧和内侧线314、316时,这些线314、316处于张紧状态,随着线314、316穿过保持特征450的一部分,这又通过保持特征450在偏置构件452上施加力。这样,保持特征450压缩偏置构件452,并且同样地,导致保持特征450远离彼此移动,并且脱离锁定构件412的保持特征448,从而允许偏置构件438将锁定构件412返回到锁定位置。
以下条款提供了根据本公开原理的鞋类物品和缆线锁的示例性配置。
条款1:一种鞋类物品,包括:鞋面,所述鞋面包括在脚踝开口的前端的脚背区域,在脚踝开口的后端的足跟支撑件,以及在脚背区域和足跟支撑件之间延伸的后腰片区域,附接到鞋面的鞋底结构,设置在鞋面的足跟支撑件处的足跟带,设置在鞋底结构内的缆线锁,以及张紧系统,所述张紧系统具有张紧元件和控制元件,所述张紧元件具有从缆线锁延伸到足跟带的足跟部分,所述控制元件从缆线锁延伸到鞋面的外表面,所述控制元件可操作以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张紧元件。
条款2:根据条款1所述的鞋类物品,其中,足跟带围绕足跟支撑件从鞋面的内侧上的内侧端延伸到鞋面的外侧上的外侧端。
条款3:根据条款2所述的鞋类物品,其中,所述内侧端和外侧端中的每一个都包括被配置为与所述张紧元件配合的缆线引导件。
条款4:根据条款2所述的鞋类物品,其中,所述张紧元件的足跟部分包括从缆线锁延伸到足跟带的内侧端的内侧部分和从缆线锁延伸到足跟带的外侧端的外侧部分中的至少一个。
条款5:根据条款4所述的鞋类物品,其中,所述外侧部分和内侧部分中的至少一个包括从缆线锁延伸到足跟带的第一部段和从足跟带延伸到后腰片区域和脚背区域中的一个的第二部段。
条款6:根据条款5所述的鞋类物品,其中,所述鞋面包括多个眼孔,并且所述第二部段从足跟带延伸到眼孔之一。
条款7:根据前述条款中任一项所述的鞋类物品,其中,所述张紧系统还包括脚背部分,所述脚背部分可操作以在张紧状态和放松状态之间移动脚背区域。
条款8:根据前述条款中任一项所述的鞋类物品,其中,所述足跟支撑件比所述鞋面的后腰片区域具有更大的柔软性。
条款9:根据条款8所述的鞋类物品,其中,所述足跟支撑件由弹性材料形成。
条款10:根据前述条款中任一项所述的鞋类物品,其中,所述控制元件沿着所述鞋面的外表面从鞋面内侧上的第一端延伸到鞋面外侧上的第二端。
条款11:一种鞋类物品,包括:鞋面,所述鞋面包括在脚踝开口的前端的脚背区域,在脚踝开口的后端的足跟支撑件,以及在脚背区域和足跟支撑件之间延伸的后腰片区域,附接到鞋面的鞋底结构,设置在鞋底结构内的缆线锁,以及张紧系统,包括可操作以控制足跟支撑件的贴合度的足跟部分和可操作以控制脚背区域的贴合度的脚背部分。
条款12:根据条款11所述的鞋类物品,还包括足跟带,所述足跟带围绕足跟支撑件从鞋面的内侧上的内侧端延伸到鞋面的外侧上的外侧端。
条款13:根据条款12所述的鞋类物品,其中,所述内侧端和外侧端中的每一个都包括被配置为与所述张紧系统的张紧缆线配合的缆线引导件。
条款14:根据条款12所述的鞋类物品,其中,所述张紧系统的足跟部分包括从缆线锁延伸到足跟带的内侧端的内侧部分和从缆线锁延伸到足跟带的外侧端的外侧部分中的至少一个。
条款15:根据条款14所述的鞋类物品,其中,所述外侧部分和内侧部分中的至少一个包括从缆线锁延伸到足跟带的第一部段和从足跟带延伸到后腰片区域和脚背区域中的一个的第二部段。
条款16:根据条款15所述的鞋类物品,其中,所述鞋面包括多个眼孔,并且所述第二部段从足跟带延伸到眼孔之一。
条款17:根据条款11所述的鞋类物品,其中,所述脚背部分可独立于所述足跟部分操作。
条款18:根据前述条款中任一项所述的鞋类物品,其中,所述足跟支撑件比所述鞋面的后腰片区域具有更大的柔软性。
条款19:根据条款18所述的鞋类物品,其中,所述足跟支撑件由弹性材料形成。
条款20:根据前述条款中任一项所述的鞋类物品,其中,所述脚背部分包括鞋带,所述鞋带可操作以选择性地将鞋面的内侧和鞋面的外侧拉向彼此,以调节所述脚背区域的贴合度。
前面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和描述的目的而提供的。它并不旨在是穷尽性的或限制本公开。特定配置的单个元件或特征通常不限于该特定配置,而是在适用的情况下是可互换的,并且可在选定的配置中使用,即使没有具体示出或描述。同样的情况也可能在许多方面有所变化。这种变化不应被视为偏离本公开,并且所有这种修改都旨在包括在本公开的范围内。

Claims (20)

1.一种鞋类物品,包括:
鞋面,所述鞋面包括在脚踝开口的前端的脚背区域,在脚踝开口的后端的足跟支撑件,以及在脚背区域和足跟支撑件之间延伸的后腰片区域,
鞋底结构,其附接到所述鞋面,
足跟带,设置在所述鞋面的足跟支撑件处,
缆线锁,设置在所述鞋底结构内,以及
张紧系统,所述张紧系统具有张紧元件和控制元件,所述张紧元件具有从缆线锁延伸到足跟带的足跟部分,所述控制元件从缆线锁延伸到所述鞋面的外表面,所述控制元件可操作以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所述张紧元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类物品,其中,所述足跟带围绕所述足跟支撑件从鞋面内侧上的内侧端延伸到鞋面外侧上的外侧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鞋类物品,其中,所述内侧端和外侧端中的每一个都包括被配置为与所述张紧元件配合的缆线引导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鞋类物品,其中,所述张紧元件的足跟部分包括从缆线锁延伸到足跟带的内侧端的内侧部分和从缆线锁延伸到足跟带的外侧端的外侧部分中的至少一个。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鞋类物品,其中,所述外侧部分和内侧部分中的至少一个包括从缆线锁延伸到足跟带的第一部段和从足跟带延伸到后腰片区域和脚背区域中的一个的第二部段。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鞋类物品,其中,所述鞋面包括多个眼孔,并且所述第二部段从足跟带延伸到眼孔之一。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类物品,其中,所述张紧系统还包括脚背部分,所述脚背部分可操作以在张紧状态和放松状态之间移动脚背区域。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类物品,其中,所述足跟支撑件比所述鞋面的后腰片区域具有更大的柔软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鞋类物品,其中,所述足跟支撑件由弹性材料形成。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类物品,其中,所述控制元件沿着所述鞋面的外表面从鞋面内侧上的第一端延伸到鞋面外侧上的第二端。
11.一种鞋类物品,包括:
鞋面,所述鞋面包括在脚踝开口的前端的脚背区域,在脚踝开口的后端的足跟支撑件,以及在脚背区域和足跟支撑件之间延伸的后腰片区域;
鞋底结构,其附接到所述鞋面;
缆线锁,设置在所述鞋底结构内;以及
张紧系统,其包括可操作以控制所述足跟支撑件的贴合度的足跟部分和可操作以控制所述脚背区域的贴合度的脚背部分。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鞋类物品,还包括足跟带,所述足跟带围绕足跟支撑件从鞋面内侧上的内侧端延伸到鞋面外侧上的外侧端。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鞋类物品,其中,所述内侧端和外侧端中的每一个都包括被配置为与所述张紧系统的张紧缆线配合的缆线引导件。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鞋类物品,其中,所述张紧系统的足跟部分包括从缆线锁延伸到足跟带的内侧端的内侧部分和从缆线锁延伸到足跟带的外侧端的外侧部分中的至少一个。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鞋类物品,其中,所述外侧部分和内侧部分中的至少一个包括从缆线锁延伸到足跟带的第一部段和从足跟带延伸到后腰片区域和脚背区域中的一个的第二部段。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鞋类物品,其中,所述鞋面包括多个眼孔,并且所述第二部段从足跟带延伸到所述眼孔之一。
1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鞋类物品,其中,所述脚背部分可独立于所述足跟部分操作。
18.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鞋类物品,其中,所述足跟支撑件比所述鞋面的后腰片区域具有更大的柔软性。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鞋类物品,其中,所述足跟支撑件由弹性材料形成。
20.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鞋类物品,其中,所述脚背部分包括鞋带,所述鞋带可操作以选择性地将鞋面的内侧和鞋面的外侧拉向彼此,以调节所述脚背区域的贴合度。
CN202080081937.XA 2019-10-01 2020-10-01 分区动态系带系统 Pending CN11494529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962908933P 2019-10-01 2019-10-01
US62/908,933 2019-10-01
US17/039,189 2020-09-30
US17/039,189 US20210093046A1 (en) 2019-10-01 2020-09-30 Zonal dynamic lacing system
PCT/US2020/053693 WO2021067539A1 (en) 2019-10-01 2020-10-01 Zonal dynamic lacing system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45299A true CN114945299A (zh) 2022-08-26

Family

ID=751614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81937.XA Pending CN114945299A (zh) 2019-10-01 2020-10-01 分区动态系带系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093046A1 (zh)
EP (1) EP4037520A1 (zh)
CN (1) CN114945299A (zh)
WO (1) WO202106753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176243B1 (ko) * 2020-04-22 2020-11-09 이동훈 신발끈 풀림 방지 장치
CN115697126A (zh) * 2020-05-31 2023-02-03 耐克创新有限合伙公司 用于鞋类物品的鞋面
US20230263270A1 (en) * 2022-02-18 2023-08-24 Christian Jones Adaptive footwear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95952A (zh) * 2009-06-19 2012-07-18 专业自行车部件公司 后面穿入式自行车鞋
US20180020767A1 (en) * 2016-07-22 2018-01-25 Nike, Inc. Dynamic lacing system
US20180199673A1 (en) * 2016-10-26 2018-07-19 Summer L. Schneider Automated footwear platform having upper elastic tension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3020725A1 (en) * 1992-04-09 1993-10-28 A.D. One Sports, Inc. Sport shoe and support system
US5791068A (en) * 1992-07-20 1998-08-11 Bernier; Rejeanne M. Self-tightening shoe
DE9308037U1 (de) * 1993-05-28 1994-10-13 Dassler Puma Sportschuh Schuh mit einem Zentraldrehverschluß
US6467194B1 (en) * 1998-03-26 2002-10-22 Gregory G. Johnson Automated tightening shoe
US20040168356A1 (en) * 2003-02-27 2004-09-02 Ken Edlauer Lacing system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US8087188B2 (en) * 2006-10-15 2012-01-03 Frederick Labbe Weight-activated tying shoe
US7752774B2 (en) * 2007-06-05 2010-07-13 Tim James Ussher Powered shoe tightening with lace cord guiding system
US7676957B2 (en) * 2007-06-14 2010-03-16 Johnson Gregory G Automated tightening shoe
CN102821635B (zh) * 2010-01-21 2015-10-14 博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系带系统的引导装置
US8904672B1 (en) * 2011-08-18 2014-12-09 Palidium Inc. Automated tightening shoe
US8935860B2 (en) * 2011-10-28 2015-01-20 George Torres Self-tightening shoe
US9295304B2 (en) * 2011-12-21 2016-03-29 Nike, Inc. Articles of footwear
WO2014074645A2 (en) * 2012-11-06 2014-05-15 Boa Technology Inc.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adjusting the fit of footwear
US9144263B2 (en) * 2013-02-14 2015-09-29 Nike, Inc. Article of footwear with interconnected tensile strands
US8641220B1 (en) * 2013-07-01 2014-02-04 Fujian Yibao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Lighted footwear
US9629418B2 (en) * 2014-04-15 2017-04-25 Nike, Inc. Footwear having motorized adjustment system and elastic upper
US10244822B2 (en) * 2016-03-15 2019-04-02 Nike, Inc. Lace routing pattern of a lacing system for an article of footwear
US11395527B2 (en) * 2016-10-25 2022-07-26 James Rankin No bow lace loopers
US10405608B2 (en) * 2016-10-26 2019-09-10 Nike, Inc. Lacing system with loops for tightening and loosening
KR20230066129A (ko) * 2018-09-06 2023-05-12 나이키 이노베이트 씨.브이. 피드백 메커니즘을 갖는 동적 끈 조절 시스템
CN115708608A (zh) * 2018-09-19 2023-02-24 耐克创新有限合伙公司 区域动态系带系统
US20200138145A1 (en) * 2018-11-06 2020-05-07 Nike, Inc. Zonal dynamic lacing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95952A (zh) * 2009-06-19 2012-07-18 专业自行车部件公司 后面穿入式自行车鞋
US20180020767A1 (en) * 2016-07-22 2018-01-25 Nike, Inc. Dynamic lacing system
US20180199673A1 (en) * 2016-10-26 2018-07-19 Summer L. Schneider Automated footwear platform having upper elastic tension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067539A1 (en) 2021-04-08
EP4037520A1 (en) 2022-08-10
US20210093046A1 (en) 2021-04-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882901B2 (en) Dynamic lacing system
JP7167320B2 (ja) ゾーンダイナミックレーシングシステム
CN114945299A (zh) 分区动态系带系统
EP2563176B1 (en) Cable tightening system for an article of footwear
CN113226105B (zh) 分区动态系带系统
KR20220129690A (ko) 신발 체결 시스템
US11839264B2 (en) Upper for an article of footwear
US20150359296A1 (en) Lacing system for footwear
US20220110401A1 (en) Article of Footwear
US20220110416A1 (en) Upper for Article of Footwea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