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45123A - 一种复位电路、复位装置及耳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复位电路、复位装置及耳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45123A
CN114945123A CN202210545416.6A CN202210545416A CN114945123A CN 114945123 A CN114945123 A CN 114945123A CN 202210545416 A CN202210545416 A CN 202210545416A CN 114945123 A CN114945123 A CN 1149451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et
module
signal
earphone
swi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54541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玉珠
张旭辉
赵忠禹
王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orn Audi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orn Audi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orn Audio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orn Audio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545416.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945123A/zh
Publication of CN1149451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4512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41Mechanical or electronic switches, or control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3/00Circuits for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Electronic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电子电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位电路、复位装置及耳机,其中,复位电路包括:按键模块、复位开关模块以及复位辅助模块。具体的,按键模块用于根据按键开关信号和电池电压信号生成复位控制信号;复位开关模块用于根据复位控制信号进行导通;复位辅助模块用于在耳机的充电接口上电时生成复位辅助信号,并根据复位辅助信号在预设复位时间内导通,以在复位开关模块导通时将耳机的复位接口接地。本设计相对于传统的复位电路而言,其不需要专门的复位芯片来实现,减小了电路的设计成本,而且只需要按键一次就能将耳机进行复位,不需要多次按键,减小了电路的设计结构,使得实现过程更加简单快捷,有利于提升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复位电路、复位装置及耳机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电子电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复位电路、复位装置及耳机。
背景技术
耳机以其体积小巧、佩戴舒适、使用便捷和携带方便等诸多优势越来越受到市场欢迎。随着耳机发展,耳机的功能也越来越多,耳机软件也变得复杂起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耳机软件跑飞的可能性,当软件跑飞时,往往需要系统掉电复位或者用复位芯片实现。掉电复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按键操作,并增加逻辑电路芯片,使用不方便。复位芯片实现过程的除了成本比较高,还需要一定的外围电路支持,其实现过程比较复杂。
综上所述,现有的耳机复位存在复位成本高且实现过程复杂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复位电路、复位装置及耳机,旨在解决传统的电子产品没有开机时不能识别按键且按键识别电路比较复杂,成本较高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复位电路,应用于耳机中,所述复位电路包括:
按键模块,与所述耳机的电池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电池发送的电池电压信号,并根据按键开关信号和所述电池电压信号生成复位控制信号;
复位开关模块,分别与所述按键模块和所述耳机的复位接口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复位控制信号,并根据所述复位控制信号进行导通;
复位辅助模块,分别与所述耳机的充电接口和所述复位开关模块连接,用于在所述耳机的充电接口上电时生成复位辅助信号,并根据所述复位辅助信号在预设复位时间内导通,以在所述复位开关模块导通时将所述耳机的复位接口接地。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按键模块还用于在所述耳机关机时导通第一预设时间以生成开机信号发送至所述耳机的主控模块,并在所述耳机开机时导通第二预设时间以生成关机信号发送至所述耳机的主控模块;
其中,所述主控模块根据所述开机信号启动,并根据所述关机信号关机。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复位辅助模块包括:
充放电单元,与所述耳机的充电接口连接,用于在所述耳机的充电接口上电时进行充放电,并生成所述复位辅助信号;
辅助开关单元,分别与所述充放电单元和所述复位开关模块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复位辅助信号,并根据所述复位辅助信号在预设复位时间内导通,以在所述复位开关模块导通时将所述复位接口接地。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充放电单元包括:第一电容和第一电阻;其中,
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耳机的充电接口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共接于所述辅助开关单元,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接地。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辅助开关单元包括:第一开关管;
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与所述复位开关模块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与所述充放电单元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复位开关模块包括:
限流单元,与所述按键模块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复位控制信号,并对所述复位控制信号进行限流处理;
复位开关单元,分别与所述限流单元和所述耳机的复位接口连接,用于接收限流后的所述复位控制信号,并根据限流后的所述复位控制信号进行导通。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流单元包括:第二电阻;
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按键模块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复位开关单元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复位开关单元包括:第二开关管;
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一端与所述耳机的复位接口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二端与所述复位辅助模块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控制端与所述限流单元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复位装置,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复位电路。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耳机,包括耳机本体以及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复位电路;所述复位电路设置于所述耳机本体内。
本申请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存在的有益效果是:当耳机软件在运行过程中跑飞时,按键模块根据按键开关信号和电池电压信号生成复位控制信号控制复位开关信号导通;当开关复位信号导通时,复位辅助模块在复位电路、复位装置及耳机耳机的充电接口上电时生成复位辅助信号,并根据复位电路、复位装置及耳机复位辅助信号在预设复位时间内导通,以在复位电路、复位装置及耳机复位开关模块导通时将复位电路、复位装置及耳机耳机的复位接口接地,从而实现复位。本设计相对于传统的复位电路而言,其不需要专门的复位芯片来实现,减小了电路的设计成本,而且只需要按键一次就能将耳机进行复位,不需要多次按键,减小了电路的设计结构,使得实现过程更加简单快捷,有利于提升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复位电路原理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复位电路原理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复位电路原理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复位电路的具体电路原理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复位电路原理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复位电路的具体电路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现有的耳机在有些时候可能会出现死机现象,大部分耳机制造商在生产的时候都会采用复位的处理方法,包括:通过按下组合按键的方式,例如是同时按住“电源开关”和“音量+”按键持续15秒;或者是通过强制恢复的方法,具体为先把蓝牙耳机打开,不需要进入配对状态,再对蓝牙耳机进行充电,部分蓝牙耳机在开机状态下充电的时候会强制关机,实现复位操作。
综上,目前,常见的硬件复位方式是系统掉电复位或者用复位芯片实现,掉电复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按键操作,并增加逻辑电路芯片,使用不方便。复位芯片实现过程的除了成本比较高,还需要一定的外围电路支持,其实现过程比较复杂。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复位电路,参考图1所示,应用于耳机中,复位电路包括:按键模块10、复位开关模块20以及复位辅助模块30。
具体的,按键模块10与耳机的电池100连接,按键模块10用于接收电池100发送的电池电压信号,并根据按键开关信号和电池电压信号生成复位控制信号;复位开关模块20分别与按键模块10和耳机的复位接口200连接,复位开关模块20用于接收复位控制信号,并根据复位控制信号进行导通;复位辅助模块30分别与耳机的充电接口300和复位开关模块20连接,复位辅助模块30用于在耳机的充电接口300上电时生成复位辅助信号,并根据复位辅助信号在预设复位时间内导通,以在复位开关模块20导通时将耳机的复位接口200接地。
在本实施例中,按键模块10根据按键开关信号和电池电压信号生成复位控制信号。例如,当按键模块10进行一次按下操作时,就会输出一次按键开关信号,并且接收到电池100发送的电池电压信号,然后按键模块10根据相应的按键开关信号和电池电压信号生成复位控制信号。可以理解的是,按键模块10在进行按下操作后生成复位控制信号后会自动回弹,恢复原来状态,以备下次进行按键操作。
在本实施例中,复位开关模块20用于接收复位控制信号,并根据复位控制信号进行导通。可以理解的是,按键模块10在进行一次按键操作后,发送相应的复位控制信号后回弹到原来状态,复位开关模块20接收到复位控制信号后导通。复位开关信号也只有在接收到复位控制信号后导通,其余时间继续保持截至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复位辅助模块30用于在耳机的充电接口300上电时生成复位辅助信号,并根据复位辅助信号在预设复位时间内导通,以在复位开关模块20导通时将耳机的复位接口200接地。具体的,复位辅助模块30与耳机的充电接口300连接,当耳机的充电接口300上电进行充电时,生成复位辅助信号,复位辅助模块30在预设复位时间内导通,超过预设复位时间继续保持截至状态,可以理解的是,因为复位开关模块20与耳机的复位接口200连接,复位辅助模块30与复位开关模块20连接,当复位辅助模块30在预设复位时间内导通时,若复位开关模块20已经导通,则耳机的复位接口200通过复位开关模块20和复位辅助模块30接地,使得耳机的复位接口200的电压变为0V,从而实现耳机的复位。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理解的是,当耳机死机需要复位时,需要先使得按键模块10输出复位控制信号,使得复位开关模块20根据复位控制信号导通,然后将耳机的充电接口300上电,复位辅助模块30根据复位辅助信号进行导通,此时才能使的耳机的复位接口200接地进行复位。若先将耳机的充电接口300上电,复位辅助模块30根据复位辅助信号在预设复位时间内进行导通,若此时复位开关模块20没有导通,则不能将耳机的复位接口200接地使其复位。或者将耳机的充电接口300上电,复位辅助模块30根据复位辅助信号在预设复位时间内进行导通,然后将按键模块10按下输出复位控制信号,使得复位开关模块20根据复位控制信号导通,也不能实现复位的功能,因为,复位辅助模块30只在预设复位时间内导通,超过了预设复位时间则继续保持截至状态。通过设置复位开关模块20与复位辅助模块30的开启顺序,可以实现耳机的复位功能,在本实施例中只需要按键一次就能将耳机进行复位,不需要多次按键,减小了电路的设计结构,使得实现过程更加简单快捷,有利于提升用户体验。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考图2所示,按键模块10还用于在耳机关机时导通第一预设时间以生成开机信号发送至耳机的主控模块400,并在耳机开机时导通第二预设时间以生成关机信号发送至耳机的主控模块400;其中,主控模块400根据开机信号启动,并根据关机信号关机。
在本实施例中,按键模块10包括开关机检测单元,开关机检测单元与主控模块400连接,开关机检测单元用于检测主控模块400的运行状态,例如主控模块400处于开机状态或者处于关机状态,并生成相应的开机状态信号和关机状态信号。当主控模块400处于关机状态时,则按键模块10在被按下导通第一预设时间后生成开机信号;当主控模块400处于开机状态时,则按键模块10在被按下导通第二预设时间后生成关机信号;主控模块400根据开机信号启动,并根据关机信号关机。此时若复位开关模块20与复位辅助模块30符合复位操作的顺序,则继续将耳机的复位接口200接地,从而实现耳机的复位,如此设计可以使得耳机可以边充电边实用,大大提升了用户体验。
在本实施例中,开关机检测单元可以定时检测主控模块400的运行状态,或者开关机检测单元可以按照一定的频率检测主控模块400的运行状态,生成相应的开机状态信号和关机状态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按键模块10还包括计时单元,计时单元用于在按键模块10导通时开始计时,生成计时信号。按键模块10中的比较单元将计时信号的电压与第一预设时间、第二预设时间的电压进行比较,按键模块10根据比较单元的比较结果以及开机状态信号和关机状态信号生成相应的开机信号和关机信号,主控模块400根据开机信号启动,并根据关机信号关机。如此设计可以使得耳机可以边充电边实用,大大提升了用户体验。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预设时间和第二预设时间可以相等,都为1S。具体的,按键模块10在耳机关机时导通1S后以生成开机信号发送至耳机的主控模块400,并在耳机开机时导通1S以生成关机信号发送至耳机的主控模块400;主控模块400根据开机信号启动,并根据关机信号关机。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考图3所示,复位辅助模块30包括:充放电单元31和辅助开关单元32。
具体的,充放电单元31与耳机的充电接口300连接,充放电单元31用于在耳机的充电接口300上电时进行充放电,并生成复位辅助信号;辅助开关单元32分别与充放电单元31和复位开关模块20连接,辅助开关单元32用于接收复位辅助信号,并根据复位辅助信号在预设复位时间内导通,以在复位开关模块20导通时将复位接口200接地。
在本实施例中,充放电单元31用于在耳机的充电接口300上电时进行充电与放电操作,当充放电单元31的电压值大于或者等于预设充电电压值时,则生成复位辅助信号,可以理解的是,当充放电单元31的电压值小于预设充电电压值时,则不生成复位辅助信号,辅助开关单元32根据复位辅助信号在预设复位时间内导通,以在复位开关模块20导通时将复位接口200接地。例如,当充放电单元31在充电接口300上电时充放电单元31的电压值大于或者等于预设充电电压值时生成复位辅助信号,并持续输出,当充放电单元31充电到一定值时开始放电,当充放电单元31的电压值小于预设充电电压值时,停止生成复位辅助信号,并停止输出复位辅助信号,辅助开关单元32则截至,其中,充放电单元31的电压值大于或等于预设充电电压值的时间就是预设复位时间,也就是充放电单元31持续输出复位辅助信号的时间,也就是辅助开关单元32导通的时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用户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设置相应的充放电单元31的结构,即变更发送输出复位辅助信号的时间,即辅助开关单元32导通的时间,以满足不同场景的需求。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考图4所示,充放电单元31包括:第一电容C1和第一电阻R1。
具体的,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通过连接接口VBUS与耳机的充电接口300连接,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与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共接于辅助开关单元32,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接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容C1用于在耳机的充电接口300上电时进行充电,第一电阻R1用于在耳机的充电接口300上电时进行放电,当第一电容C1的电压值大于或者等于预设充电电压值时生成复位辅助信号,并持续输出,当第一电容C1的电压值小于预设充电电压值时,停止生成复位辅助信号,并停止输出复位辅助信号,辅助开关单元32则截至,其中,第一电容C1的电压值大于或等于预设充电电压值的时间就是预设复位时间,也就是第一电容C1持续输出复位辅助信号的时间,也就是辅助开关单元32导通的时间。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调整第一电容C1和第一电阻R1的大小,变更发送输出复位辅助信号的时间,即辅助开关单元32导通的时间,以适用于不同的场景。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考图4所示,辅助开关单元32包括:第一开关管Q1。
具体的,第一开关管Q1的第一端与复位开关模块20连接,第一开关管Q1的第二端接地,第一开关管Q1的控制端与充放电单元31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开关管Q1用于接收复位辅助信号,并根据复位辅助信号在预设复位时间内导通,以在复位开关模块20导通时将复位接口200接地。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开关管Q1为NMOS管。
具体的,NMOS管的漏极接第一开关管Q1的第一端,NMOS管的源极接第一开挂管的第一端,NMOS管的栅极接第一开关管Q1的控制端。当NMOS管的栅极接收到复位辅助信号后,NMOS管导通,此时若复位开关模块20导通,则将复位接口200接地,从而达到复位的目的。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考图5所示,复位开关模块20包括:限流单元21和复位开关单元22。
具体的,限流单元21与按键模块10连接,限流单元21用于接收复位控制信号,并对复位控制信号进行限流处理;复位开关单元22分别与限流单元21和耳机的复位接口200连接,复位开关单元22用于接收限流后的复位控制信号,并根据限流后的复位控制信号进行导通。
在本实施例中,当按键模块10根据按键开关信号和电池电压信号生成复位控制信号后,复位控制信号输出至限流单元21,限流单元21对复位控制信号进行限流处理,使得经过限流单元21的电流不超过预设的上限值,因为若超过了可能会导致复位开关单元22的损坏,复位开关单元22根据限流后的复位控制信号进行导通。通过设置限流单元21可以对电路中的电流进行限流处理,可以使得电路更加安全。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考图4所示,限流单元21包括:第二电阻R2。
具体的,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通过按键连接接口POWER与按键模块10连接,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与复位开关单元22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电阻R2对复位控制信号进行限流处理,使得经过第二电阻R2的电流不超过预设的上限值,因为若超过了可能会导致复位开关单元22的损坏。通过设置第二电阻R2可以对电路中的电流进行限流处理,可以使得电路更加安全。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考图4所示,复位开关单元22包括:第二开关管Q2。
具体的,第二开关管Q2的第一端通过复位连接接口IC-RESET与耳机的复位接口200连接,第二开关管Q2的第二端与复位辅助模块30连接,第二开关管Q2的控制端与限流单元21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开关管Q2用于接收限流后的复位控制信号,并根据限流后的复位控制信号进行导通。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考图4所示,第二开关管Q2为为NMOS管。
具体的,NMOS管的漏极接第二开关管Q2的第一端,NMOS管的源极接第二开挂管的第一端,NMOS管的栅极接第二开关管Q2的控制端。当NMOS管的栅极接收到复位控制信号后,NMOS管导通。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考图6所示,按键模块10还包括:按键单元11和滤波单元12。
按键单元11通过电源连接接口VBAT与耳机的电池100连接,按键单元11用于接收按键开关信号并执行相应的按键操作,按键单元11还用于通过电源连接接口VBAT接收电池100发送的电池电压信号,并根据按键开关信号和电池电压信号生成复位控制信号通过按键连接接口POWER发送至复位开关模块20。滤波单元12与按键单元11连接,用于对按键单元11输出的信号进行滤波处理。例如,滤波单元12用于对复位控制信号进行处理。其中,滤波单元12还设置于按键单元11和主控模块400之间,滤波单元12还用于对按键单元11发送至主控模块400的信号进行滤波处理,例如,滤波单元12用于对开机信号和关机信号进行滤波处理。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考图6所示,按键单元11为:触摸弹簧按键S1,当用于对按键单元11进行相应的按键操作后,触摸弹簧按键S1会自动反弹,以为下一次按键操作做准备,具体的,触摸弹簧按键S1的第一端通过电源连接接口VBAT与耳机的电池100连接,触摸弹簧按键S1的第二端与滤波单元12共接于复位开关模块20,触摸弹簧按键S1的第三端、第四端以及第五端均接地。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考图6所示,滤波单元12包括:第二电容C2、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
具体的,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与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共接于按键单元11,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接地,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接地,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与主控模块400连接。通过设置第二电容C2、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可以对按键单元11输出的信号进行滤波处理。
本申请实施还提供了一种复位装置,包括如上述任一项的复位电路。
本申请实施还提供了一种耳机,包括耳机本体以及如上述任一项的复位电路;复位电路设置于耳机本体内。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复位电路,应用于耳机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电路包括:
按键模块,与所述耳机的电池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电池发送的电池电压信号,并根据按键开关信号和所述电池电压信号生成复位控制信号;
复位开关模块,分别与所述按键模块和所述耳机的复位接口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复位控制信号,并根据所述复位控制信号进行导通;
复位辅助模块,分别与所述耳机的充电接口和所述复位开关模块连接,用于在所述耳机的充电接口上电时生成复位辅助信号,并根据所述复位辅助信号在预设复位时间内导通,以在所述复位开关模块导通时将所述耳机的复位接口接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位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模块还用于在所述耳机关机时导通第一预设时间以生成开机信号发送至所述耳机的主控模块,并在所述耳机开机时导通第二预设时间以生成关机信号发送至所述耳机的主控模块;
其中,所述主控模块根据所述开机信号启动,并根据所述关机信号关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位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辅助模块包括:
充放电单元,与所述耳机的充电接口连接,用于在所述耳机的充电接口上电时进行充放电,并生成所述复位辅助信号;
辅助开关单元,分别与所述充放电单元和所述复位开关模块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复位辅助信号,并根据所述复位辅助信号在预设复位时间内导通,以在所述复位开关模块导通时将所述复位接口接地。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位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放电单元包括:第一电容和第一电阻;其中,
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耳机的充电接口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共接于所述辅助开关单元,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接地。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位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开关单元包括:第一开关管;
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与所述复位开关模块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与所述充放电单元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位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开关模块包括:
限流单元,与所述按键模块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复位控制信号,并对所述复位控制信号进行限流处理;
复位开关单元,分别与所述限流单元和所述耳机的复位接口连接,用于接收限流后的所述复位控制信号,并根据限流后的所述复位控制信号进行导通。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复位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限流单元包括:第二电阻;
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按键模块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复位开关单元连接。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复位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开关单元包括:第二开关管;
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一端与所述耳机的复位接口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二端与所述复位辅助模块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控制端与所述限流单元连接。
9.一种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复位电路。
10.一种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耳机本体以及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复位电路;所述复位电路设置于所述耳机本体内。
CN202210545416.6A 2022-05-19 2022-05-19 一种复位电路、复位装置及耳机 Pending CN11494512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45416.6A CN114945123A (zh) 2022-05-19 2022-05-19 一种复位电路、复位装置及耳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45416.6A CN114945123A (zh) 2022-05-19 2022-05-19 一种复位电路、复位装置及耳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45123A true CN114945123A (zh) 2022-08-26

Family

ID=829072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545416.6A Pending CN114945123A (zh) 2022-05-19 2022-05-19 一种复位电路、复位装置及耳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94512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435390A (zh) * 2023-03-03 2024-01-23 无锡市稳先微电子有限公司 充电触发的复位重启电路和电子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435390A (zh) * 2023-03-03 2024-01-23 无锡市稳先微电子有限公司 充电触发的复位重启电路和电子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30039C (zh) 计算机系统重置装置
CN110719543B (zh) 一种tws蓝牙耳机数据保护装置及方法
CN103066969B (zh) 一种具有死机复位功能的电子设备
TWI573369B (zh) 充電裝置及控制方法
US9781682B2 (en) Method for power-on control of mobile terminal
US11641124B2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charging method thereof
CN212484119U (zh) 电源开关控制电路及装置
CN202652331U (zh) 一种手机死机后进行复位的系统
CN114945123A (zh) 一种复位电路、复位装置及耳机
WO2023061333A1 (zh) 泄放电路的控制方法及装置、泄放器件及电子设备
CN103543344A (zh) 一种解决电容屏失效的方法及电容屏异常侦测电路
CN112117800A (zh) 一种电池保护电路、电池组件及电子装置
CN112117799B (zh) 一种电池保护电路、电池组件及电子装置
CN102063172A (zh) 强制关机电路
CN202995614U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202353536U (zh) 一种时间可调的开关机电路
EP3382501B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restoring factory settings
CN115208041A (zh) 双电池切换电路、电池切换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4061191A1 (zh) 电子设备
CN210579146U (zh) 一种低功耗电路及tws蓝牙耳机
CN210742886U (zh) 一种开关机电路
TW201243555A (en) Power supply adaptor circuit
CN104536314B (zh) 基于近场通信nfc的开机控制电路、方法和电子设备
CN216670679U (zh) 一种复位电路和电子设备
JP5728220B2 (ja) 電源瞬断対応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