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42550B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942550B CN114942550B CN202210673390.3A CN202210673390A CN114942550B CN 114942550 B CN114942550 B CN 114942550B CN 202210673390 A CN202210673390 A CN 202210673390A CN 114942550 B CN114942550 B CN 11494255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lignment
- area
- display panel
- display
- electrod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7
- 238000002834 transmittance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1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0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8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5684 electric field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10287 polar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41001391944 Commicarpus scanden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29920000642 poly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ZCYVEMRRCGMTRW-UHFFFAOYSA-N 7553-56-2 Chemical compound [I] ZCYVEMRRCGMTRW-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740 iodin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630 iodi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178 monom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552 photo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116 polymeriz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44000126211 Hericium coralloide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372 Polyvinyl alcoho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4509 gene ex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515 penet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451 polyvinyl alcohol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7—Surface-induced orientation of the liquid crystal molecules, e.g. by alignment layers
- G02F1/133753—Surface-induced orientation of the liquid crystal molecules, e.g. by alignment layers with different alignment orientations or pretilt angles on a same surface, e.g. for grey scale or improved viewing angle
- G02F1/133757—Surface-induced orientation of the liquid crystal molecules, e.g. by alignment layers with different alignment orientations or pretilt angles on a same surface, e.g. for grey scale or improved viewing angle with different alignment orientatio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显示面板包括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第一显示区至少部分围绕第二显示区;包括第一配向层、液晶层、第二配向层;第一配向层包括第一配向区域和第二配向区域,第一配向区域位于第二显示区内,第二配向区域位于第一显示区内;第一配向区域具有第一配向方向,第二配向区域具有第二配向方向,第一配向方向和第二配向方向相交;第二配向层的配向方向为第二配向方向。设置第二配向区域和第二配向层的配向方向相同,而第一配向区域和第二配向层的配向方向不同,使得第二显示区内的第一配向层、第二配向层采用差异化配向,从而使得该区域能够形成常白模式,提高该区域的光线透光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为了保证盲孔区的透光率良好,会将盲孔区对应的区域设置为无POL(Polarizer,偏光片),也即需要采用异形POL。但是,POL异形因长度存在不同,收缩存在差异,会导致存在应力集中问题,也即异形POL信赖性挑战大,相较于常规形状的POL更易发生断裂、破碎问题。
基于此,亟待提供一种能够避免POL易发生断裂问题的显示面板。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用以避免显示面板中需要设置异形POL,且异形POL易发生断裂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一显示区至少部分围绕所述第二显示区;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配向层、液晶层、第二配向层;
所述第一配向层包括第一配向区域和第二配向区域,所述第一配向区域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内,所述第二配向区域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内;
所述第一配向区域的配向方向为第一配向方向,所述第二配向区域的配向方向为第二配向方向,所述第一配向方向和所述第二配向方向相交;
所述第二配向层的配向方向为所述第二配向方向。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所述的显示面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显示面板中包括第一显示区和被第一显示区至少部分围绕的第二显示区,设置第一配向层包括第一配向区域和第二配向区域,其中第一配向区域的配向方向为第一配向方向、第二配向区域的配向方向为第二配向方向,第二配向层的配向方向为第二配向方向,第一配向方向和第二配向方向相交,且第二配向区域至少部分位于第一显示区内;从而使得第二显示区内的两层配向层(第一配向层、第二配向层)具有不同的配向方向,采用差异化配向使得第二显示区形成常白模式,以提高第二显示区的光透过率。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必不特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种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1中AA’的一种截面图;
图3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示意图;
图4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示意图;
图5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1中AA’的另一种截面图;
图6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1中AA’的另一种截面图;
图7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1中AA’的另一种截面图;
图8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1中AA’的另一种截面图;
图9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1中AA’的另一种截面图;
图10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1中AA’的另一种截面图;
图1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1中AA’的另一种截面图;
图12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一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现有技术中,为了保证盲孔区的透光率良好,会将盲孔区对应的区域设置为无POL(Polarizer,偏光片),也即需要采用异形POL。但是,POL异形因长度存在不同,收缩存在差异,会导致存在应力集中问题,也即异形POL信赖性挑战大,相较于常规形状的POL更易发生断裂、破碎问题。基于此,亟待提供一种能够避免POL易发生断裂问题的显示面板。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用以避免显示面板中需要设置异形POL,且异形POL易发生断裂的问题。
图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种示意图,图2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1中AA’的一种截面图,图3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示意图,图4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示意图,请参照图1-图4,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100,该显示面板100包括第一显示区11和第二显示区12,第一显示区11至少部分围绕第二显示区12;
显示面板100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配向层30、液晶层50、第二配向层40;
第一配向层30包括第一配向区域31和第二配向区域32,第一配向区域31位于第二显示区12内,第二配向区域32至少部分位于第一显示区11内;
第一配向区域31的配向方向为第一配向方向,第二配向区域32的配向方向为第二配向方向,第一配向方向和第二配向方向相交;
第二配向层40的配向方向为第二配向方向。
具体地,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100,该显示面板100包括非显示区20和被非显示区20围绕的显示区10,显示区10具体可包括第一显示区11和第二显示区12,该显示面板100所对应的显示装置中,可使用第二显示区12对应的区域来设置感光元件(例如摄像头、感应器等),也即这里的第二显示区12也可作为盲孔区存在。
本申请提供的显示面板100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配向层30、液晶层50、第二配向层40,设置第一配向层30包括第一配向区域31和第二配向区域32,第一配向区域31位于第二显示区12内,第二配向区域32至少部分位于第一显示区11内,或是第二配向区域32全部位于第一显示区11内;设置第一配向区域31的配向方向为第一配向方向,设置第二配向方向的配向方向为第二配向方向,且设置第二配向层40整体的配向方向也为第二配向方向;也即,设置第一配向层30中第二配向区域32和第二配向层40的配向方向相同,而第一配向层30中第一配向区域31和第二配向层40的配向方向不同,使得第二显示区12内的第一配向层30、第二配向层40采用差异化配向,第一显示区11内的第一配向层30、第二配向层40采用常规配向,从而使得具有第一配向区域31所在的第二显示区12体现为TN(扭曲向列液晶,Twisted Nematic)模式的常白模式,即使得第二显示区12能够形成白态;使得具有第二配向区域32所在的第一显示区11体现为FFS模式的常黑模式,即在不加电的情况下该区域体现为黑态;从而实现了第二显示区12光线透过率的提升。
需要补充的是,第一配向层30和第二配向层40需要进行配向处理才能有效地控制液晶层50中液晶分子的排列,可选地,本申请可采用光配向方法实现第一显示区11和第二显示区12中液晶分子的配向。光配向的原理是利用紫外光敏聚合物单体材料的光化学反应产生各向异性,液晶分子与配向层表面分子相互作用,为了达到能量最小的稳定状态,液晶分子沿着光配向所定义的受力最大的方向排列。常用的光配向技术是线性偏振紫外光聚合技术。在实际应用中,采用偏振紫外光对第一配向层30进行两步曝光,即分别对第一配向层30位于第一配向区域31的部分和位于第二配向区域32的部分分别进行曝光,类似地,采用偏振紫外光对第一配向层30位于第一配向区域31的部分和位于第二配向区域32的部分分别进行曝光,采用偏振紫外光对第二配向层40进行曝光,从而使得第一配向区域31为靠近其一侧的液晶分子提供第一配向方向,使得第二配向区域32为靠近其一侧的液晶分子提供第二配向方向,使得第二配向层40为靠近其一侧的液晶分子提供第一配向方向;从而能够使得靠近第一配向区域31的液晶分子的配向方向和靠近第二配向区域32的液晶分子的配向方向垂直,使得第二显示区12中靠近第二配向层40的液晶分子的配向方向和靠近第一配向区域31的液晶分子的配向方向垂直,使得第一显示区11中靠近第二配向层40的液晶分子的配向方向和靠近第二配向区域32的液晶分子的配向方向相同。即,采用光配向方法实现本申请第一配向区域31和第二配向区域32的配向方向垂直、第二配向层40和第一配向区域31的配向方向垂直、第二配向层40和第二配向区域32的配向方向相同,能够使得液晶分子的配向精度更高,特别是能使得第一配向区域31和第二配向区域32交界的部分液晶分子配向精度更高。
需要补充的是,本申请对于第二显示区12在显示面板100内的设置位置并不做具体限定,例如图1示出的,第二显示区12可位于显示面板100的中心区域,例如图3示出的,第二显示区12还可位于显示面板100的边缘区域,例如图4示出的,第二显示区12还可位于显示面板100的边角区域等;第二显示区12的设置位置可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相应设置。再者,本申请对于显示面板100中第二显示区12的设置数量也不做具体限定,可以在显示面板100中仅设置一个第二显示区12,也可设置2个、3个等数量的第二显示区12;第二显示区12的设置数量可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相应设置。
图5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1中AA’的另一种截面图,请参照图1、图3-图5,可选地,显示面板100包括依次设置的阵列基板60、液晶层50、彩膜基板70;
第一配向层30设置于阵列基板60,第二配向层40设置于彩膜基板70。
具体地,本申请提供的显示面板100中包括依次设置的阵列基板60、液晶层50、彩膜基板70,上述提出的第一配向层30和第二配向层40,可设置第一配向层30位于阵列基板60、设置第二配向层40位于彩膜基板70,也即第一配向层30和第二配向层40分别设置于液晶层50两侧。
本申请通过对第一配向层30设置第一配向区域31、第二配向区域32,设置第二配向区域32和第二配向层40具有相同的配向方向,设置第一配向区域31和第二配向层40具有不同的配向方向,从而使得具有第一配向区域31的第二显示区12体现为TN(扭曲向列液晶,Twisted Nematic)模式的常白模式,即在不加电的情况下该区域体现为白态;使得具有第二配向方向的第一显示区11体现为FFS模式的常黑模式,即在不加电的情况下该区域体现为黑态;从而实现了第二显示区12光线透过率的提升。
图6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1中AA’的另一种截面图,请参照图1、图3、图4、图6,可选地,显示面板100包括依次设置的阵列基板60、液晶层50、彩膜基板70;
第一配向层30设置于彩膜基板70,第二配向层40设置于阵列基板60。
具体地,本申请提供的显示面板100中包括依次设置的阵列基板60、液晶层50、彩膜基板70,对上述提出的第一配向层30和第二配向层40来说,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可选择的设置方式为,可设置第一配向层30位于彩膜基板70、设置第二配向层40位于阵列基板60,也即第一配向层30和第二配向层40分别设置于液晶层50两侧。
本申请通过对第一配向层30设置第一配向区域31、第二配向区域32,设置第二配向区域32和第二配向层40具有相同的配向方向,设置第一配向区域31和第二配向层40具有不同的配向方向,从而使得具有第一配向区域31所在的第二显示区12体现为TN模式的常白模式,即使得该区域(第二显示区12)体现为白态;使得具有第二配向区域32所在的第一显示区11体现为FFS模式的常黑模式,即在不加电的情况下该区域体现为黑态;从而实现了第二显示区12光线透过率的提升。
第一配向层30和第二配向层40需要进行配向处理才能有效地控制液晶层50中液晶分子的排列,可选地,本申请采用光配向方法实现第一显示区11和第二显示区12中液晶分子的配向。光配向的原理是利用紫外光敏聚合物单体材料的光化学反应产生各向异性,液晶分子与配向层表面分子相互作用,为了达到能量最小的稳定状态,液晶分子沿着光配向所定义的受力最大的方向排列。常用的光配向技术是线性偏振紫外光聚合技术。在实际应用中,采用偏振紫外光对第一配向层30进行两步曝光,即分别对第一配向层30位于第一配向区域31的部分和位于第二配向区域32的部分分别进行曝光,类似地,采用偏振紫外光对第一配向层30位于第一配向区域31的部分和位于第二配向区域32的部分分别进行曝光,采用偏振紫外光对第二配向层40进行曝光,从而使得第一配向区域31为靠近其一侧的液晶分子提供第一配向方向,使得第二配向区域32为靠近其一侧的液晶分子提供第二配向方向,使得第二配向层40为靠近其一侧的液晶分子提供第一配向方向;从而能够使得靠近第一配向区域31的液晶分子的配向方向和靠近第二配向区域32的液晶分子的配向方向垂直,使得第二显示区12中靠近第二配向层40的液晶分子的配向方向和靠近第一配向区域31的液晶分子的配向方向垂直,使得第一显示区11中靠近第二配向层40的液晶分子的配向方向和靠近第二配向区域32的液晶分子的配向方向相同。即,采用光配向方法实现本申请第一配向区域31和第二配向区域32的配向方向垂直、第二配向层40和第一配向区域31的配向方向垂直、第二配向层40和第二配向区域32的配向方向相同,能够使得液晶分子的配向精度更高,特别是能使得第一配向区域31和第二配向区域32交界的部分液晶分子配向精度更高。
需要说明的是,除采用光配向的方法对实现第一显示区11和第二显示区12配向方向设置的方式外,本申请还可采用摩擦配向的方法实现上述目的,摩擦配向是在高分子PI表面用绒布滚轮进行接触时的定向机械摩擦,摩擦高分子表面所供的能量使高分子主链因延伸而定向排列,从而控制液晶分子定向排列。
请参照图1-图6,可选地,第一配向方向与第二配向方向垂直。
具体地,本申请中提出的第一配向方向和第二配向方向相交,可具体设置为第一配向方向和第二配向方向垂直,即设置第一配向区域31和第二配向层40具有不同的配向方向,从而使得具有第一配向区域31所在的第二显示区12体现为TN(扭曲向列液晶,TwistedNematic)模式的常白模式,即在不加电的情况下该区域体现为白态,从而实现了第二显示区12光线透过率的提升。
需要补充的是,例如可设置第一配向方向为平行于显示面板100所在平面的方向,第二配向方向为平行于显示面板100所在平面的方向,同时第一配向方向和第二配向方向垂直。但本申请并不以此为限,用户可根据实际需求对第一配向方向和第二配向方向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图7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1中AA’的另一种截面图,请参照图1和图7,可选地,显示面板100还包括第一偏光片81和第二偏光片82;
第一偏光片81设置于第一配向层30远离第二配向层40一侧,第二偏光片82设置于第二配向层40远离第一配向层30一侧;
第一偏光片81的吸收轴在显示面板10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第二偏光片82的吸收轴在显示面板10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相交。
具体地,显示面板100中还包括第一偏光片81和第二偏光片82,偏光片(第一偏光片81和第二偏光片82)均设置于配向层(第一配向层30和第二配向层40)远离液晶层50一侧,例如可将第一偏光片81设置于第一配向层30远离液晶层50一侧,将第二偏光片82设置于第二配向层40远离液晶层50一侧,本申请设置第一偏光片81的吸收轴在显示面板10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第二偏光片82的吸收轴在显示面板10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相交,具体可设置为第一偏光片81的吸收轴和第二偏光片82的吸收轴在显示面板10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为垂直。
偏光片的主要作用是将不具备偏极性的自然光转化为偏振光,透过液晶的转向来控制光线的穿透与否,进而产生显示面板的明暗显示效果。偏光片的膜材通常是掺杂碘分子的高分子聚合物,例如聚乙烯醇。若光线的偏振方向与偏光片中碘分子长轴方向平行,则偏振光会被吸收而无光透过,若光线的偏振方向与碘分子长轴方向垂直时,则偏振光可完全通过。通常把偏光片的偏振方向称为偏光片的吸收轴方向,只有与吸收轴方向垂直的线性偏振光才能透过偏光片。本申请中将第一偏光片81和第二偏光片82的偏振方向设计为垂直,可选地,第一偏光片81位于第二偏光片82朝向显示面板100的出光面一侧;第二偏光片82的吸收轴与第二配向方向平行;也即设置第一偏光片81和第二偏光片82具体分别为上偏光片和下偏光片,其中,上偏光片设置于下偏光片朝向显示面板的出光面一侧,使下偏光片的偏振方向(吸收轴)至少与第一显示区11中的液晶分子的配向方向平行,如此,在光线到达下偏光片时,与下偏光片的偏振方向垂直的光线将透过偏光片,在液晶分子未发生偏转时,光线将无法透过液晶分子;当液晶分子在电场作用下发生偏转后,光线将会透过偏转的液晶分子,至少点亮显示面板100的第一显示区11。
需要补充的是,本申请中的第一偏光片81和第二偏光片82均是整面设置的,也即第一偏光片81整片式设置于第一显示区11和第二显示区12中,第二偏光片82整片式设置于第一显示区11和第二显示区12中,不需要对第二显示区12对应的偏光片的位置进行挖孔设置。具体地,由于本申请中的第一配向层30中位于第一显示区11和第二显示区12中的第一配向区域31和第二配向区域32具有不同的配向方向,使得第一配向区域31的透光效果有所提升,因此即便是第二显示区12对应的第一偏光片81/第二偏光片82不做挖孔设置,也能够保证显示面板100中第二显示区12的透光效果良好。将第一偏光片81/第二偏光片82整片式设置,可以提高POL的信赖性,避免发生偏光片存在挖孔区时易发生断裂、碎裂的问题,从而也提高了显示面板100的可靠性,提高了显示面板100的制作良率。
请继续参照图1和图7,可选地,第一偏光片81的吸收轴角度为α、第二偏光片82的吸收轴角度为β,其中,|α-β|=90°。
具体地,如上述本申请设置第一偏光片81的吸收轴在显示面板10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第二偏光片82的吸收轴在显示面板10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垂直,具体在偏光片的制作中可为设置第一偏光片81的吸收轴角度α、与第二偏光片82的吸收轴角度β之间的差值为90°,即可保证制作出的第一偏光片81的吸收轴和第二偏光片82的吸收轴呈垂直,以保证至少部分显示区10的正常显示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对于第一偏光片81的吸收轴角度α与第二偏光片82的吸收轴角度β的具体数值并不做限定,只要第一偏光片81的吸收轴和第二偏光片82的吸收轴呈相交或是说垂直的状态,满足光线的透过即可;其中,例如可设置第一偏光片81的吸收轴角度α与第二偏光片82的吸收轴角度β分别为0°、90°,又或是设置第一偏光片81的吸收轴角度α与第二偏光片82的吸收轴角度β分别为45°、135°等。
还需要补充的是,常白模式具体为,在第二显示区12不被施加电场的情况下,该区域内的液晶分子均处于初始方向,即如图7示出的液晶分子从底面向上逐渐扭转的状态,此种情况下,所有透过显示面板100下侧向显示面板100的上侧出射的光线,均会从与第二偏光片82的吸收轴方向逐渐被偏转到第一偏光片81的吸收轴方向,使得所有光线均能够从第一偏光片81透过。即,TN模式液晶显示面板100在不加电的时候是白态(称为常白模式)。
请继续参照图1和图7,可选地,第一偏光片81在显示面板10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覆盖第一配向层30在显示面板10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且第二偏光片82在显示面板10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覆盖第二配向层40在显示面板10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
具体地,本申请设置偏光片的面积为等于或大于配向层的面积,也即设置第一偏光片81在显示面板10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覆盖第一配向层30在显示面板10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且第二偏光片82在显示面板10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覆盖第二配向层40在显示面板10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从而使得第一偏光片81和第二偏光片82的设置均能够对透过显示面板100中的液晶层50的光线能够出射至显示面板100的外侧进行控制,从而能够提高显示面板100的显示效果。
且本申请此处设置的第一偏光片81覆盖整个第一配向层30,第二偏光片82覆盖整个第二配向层42,也即,本申请设置POL为整片式,即将第一偏光片81/第二偏光片82整片式设置,从而可以提高POL的信赖性,避免发生偏光片存在挖孔区时易发生断裂、碎裂的问题,从而也提高了显示面板100的可靠性,提高了显示面板100的制作及使用良率。
请继续参照图1和图7,可选地,第一显示区11围绕第二显示区12。
具体地,本申请提供一种可选择的设置方式为,第一显示区11是全部围绕第二显示区12设置的,也即第二显示区12位于显示面板100的中心区域,该显示面板100所对应的显示装置中,可使用第二显示区12对应的区域来设置感光元件(例如摄像头、感应器等),也即这里的第二显示区12可作为盲孔区存在;也即,此处提供的实施例为盲孔区位于显示面板100中的中心区域。
现有技术中,若偏光片的中心区域中需要设置挖孔区,POL异形因长度存在不同,收缩存在差异,会导致存在应力集中问题,也即异形POL信赖性挑战大,相较于常规形状的POL更易发生断裂、破碎问题。
本申请针对于第二显示区12被第一显示区11围绕的设置方式,基于上述的第一配向层30中第一配向区域31和第二配向层40的配向方向不同,第二配向层40中采用和第二配向区域32相同的配向方向,使得第二显示区12内的第一配向层30、第二配向层40采用差异化配向,第一显示区11采用常规配向,从而使得第二显示区12能够形成常白模式,提高了该区域的光线透光率;因此,第二显示区12即便是整个被第一显示区11围绕设置时,也可以设置POL为整片式,即将第一偏光片81/第二偏光片82整片式设置,从而可以提高POL的信赖性,避免发生偏光片存在挖孔区时易发生断裂、碎裂的问题,从而也提高了显示面板100的可靠性,提高了显示面板100的制作及使用良率。
请继续参照图1和图7,可选地,第一配向区域31的面积小于或等于第二显示区12的面积。
具体地,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中,第二显示区12对应的第一配向层30具有第一配向方向,可选择设置第一配向区域31的面积等于第二显示区12的面积,以使得整个第二显示区12对应的区域中,第一配向层30和第二配向层40具有差异性配向,从而提高了整个第二显示区12的光线透过率;此外,也可选择设置第二显示区12对应的第一配向区域31较小一点,以避免在工艺误差范围内导致第一配向区域31的设置超出第二显示区12的情况,避免对第一显示区11造成影响的风险。
图8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1中AA’的另一种截面图,图9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1中AA’的另一种截面图,请参照图1和图8-图9,可选地,第二显示区12还包括第一子电极91和第二子电极92;第一子电极91和第二子电极92用于控制第二显示区12中液晶层50的透光率;
第一子电极91和第二子电极92均设置于阵列基板60;或,
第一子电极91和第二子电极92均设置于彩膜基板70。
具体地,本申请提供的显示面板100中还包括电极层,例如可在第二显示区12设置第一子电极91和第二子电极92,该处设置的第一子电极91和第二子电极92加电后可用于控制液晶层50中液晶分子的偏转,从而用于控制第二显示区12中液晶层50的透光率,实现对第二显示区12中光线透过率的进一步调整。
本申请提供一种第一子电极91和第二子电极92可选择的设置方式为,如图8示出的,第一子电极91和第二子电极92均设置于阵列基板60中,或是如图9示出的,第一子电极91和第二子电极92均设置于彩膜基板70中,通过向第一子电极91和第二子电极92分别施加电压,以使得第一子电极91和第二子电极92之间产生电场,通过电场实现对液晶分子的偏转驱动。
图10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1中AA’的另一种截面图,请参照图1和图8-图10,可选地,第一子电极91和第二子电极92同层设置;或,
第一子电极91和第二子电极92异层设置,且第一子电极91和第二子电极92相对设置。
具体地,在将第一子电极91和第二子电极92均设置于阵列基板60、或均设置于彩膜基板70时,为了保证第一子电极91和第二子电极92之间能够在施加电压时产生电场,本申请提供一种可选择的设置方式为,如图8/图9示出的,第一子电极91和第二子电极92同层设置,此种情况下,其一、第一子电极91和第二子电极92可均为条状/块状设置,且第一子电极91和第二子电极92交替设置,以使得第一子电极91和第二子电极92之间在施加电压后可产生用于驱动液晶分子偏转的电场;其二、第一子电极91和第二子电极92可设置为梳齿状,第一子电极91和第二子电极92的梳齿可以对插设置,以用于第一子电极91和第二子电极92之间在施加电压后可产生用于驱动液晶分子偏转的电场;如此设置,从而可以用于控制第二显示区12中液晶层50的透光率,实现对第二显示区12中光线透过率的进一步调整。
或是,如图10示出的,第一子电极91和第二子电极92异层设置,且第一子电极91和第二子电极92相对设置,以用于第一子电极91和第二子电极92之间在施加电压后可产生用于驱动液晶分子偏转的电场;如此设置,从而可以用于控制第二显示区12中液晶层50的透光率,实现对第二显示区12中光线透过率的进一步调整。
图1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1中AA’的另一种截面图,请参照图1和图11,可选地,第二显示区12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子电极91和第二子电极92;第一子电极91和第二子电极92用于控制第二显示区12中液晶层50的透光率;
第一子电极91设置于阵列基板60,且第二子电极92设置于彩膜基板70。
具体地,第二显示区12中包括第一子电极91和第二子电极92时,也可将第一子电极91设置在阵列基板60,将第二子电极92设置在彩膜基板70;或是将第一子电极91设置在彩膜基板70,将第二子电极92设置在阵列基板60,也即将第一子电极91和第二子电极92分设于液晶层50的两侧;此时第一子电极91、第二子电极92可为面状设置、条状设置等,通过给第一子电极91、第二子电极92分别施加电压,用以产生电场实现对液晶分子的偏转驱动,从而实现对于第二显示区12中液晶层50透光率的调整,进而,根据实际亮度需求,对第二显示区12中光线透过率进行调整。
请参照图1-图11,可选地,第二显示区12的光线透过率大于第一显示区11的光线透过率。
具体地,本申请通过对于第一配向层30中第一配向区域31、第二配向区域32配向方向的调整、和/或对于第二显示区12中通过第一子电极91和第二子电极92对于液晶层50中液晶分子偏转方向的调整,以使得第二显示区12的光线透过率更大,即第二显示区12的光线透过率大于第一显示区11的光线透过率;该显示面板100所对应的显示装置中,可使用第二显示区12对应的区域来设置感光元件(例如摄像头、感应器等),本申请设置第二显示区12的光线透过率更佳,可使得感光元件的感光效果更好,以提升对应的显示装置的使用效果,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再者,本申请通过对配向层(第一配向层30、第二配向层40)配向方向的设置,以及第一子电极91、第二子电极92的设置,可实现第二显示区12光线透过率的提升,因此可使得POL为整面式设置,将第一偏光片81/第二偏光片82整片式设置,可以提高POL的信赖性,避免发生偏光片存在挖孔区时易发生断裂、碎裂的问题,从而也提高了显示面板100的可靠性,提高了显示面板100的制作良率。
图12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一种示意图,请结合图1-图11参照图12,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200,该显示装置200包括显示面板100,显示面板100为本申请提供的任一种显示面板100。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200的实施例可参见上述显示面板100的实施例,重复指出不再赘述。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装置200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和部件。
通过上述实施例可知,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显示面板中包括第一显示区和被第一显示区至少部分围绕的第二显示区,设置第一配向层包括第一配向区域和第二配向区域,其中第一配向区域的配向方向为第一配向方向、第二配向区域的配向方向为第二配向方向,第二配向层的配向方向为第二配向方向,第一配向方向和第二配向方向相交,且第二配向区域至少部分位于第一显示区内;从而使得第二显示区内的两层配向层(第一配向层、第二配向层)具有不同的配向方向,采用差异化配向使得第二显示区形成常白模式,以提高第二显示区的光透过率。
虽然已经通过例子对本发明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例子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15)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一显示区至少部分围绕所述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二显示区对应的区域用于设置感光元件;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配向层、液晶层、第二配向层;
所述第一配向层包括第一配向区域和第二配向区域,所述第一配向区域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内,所述第二配向区域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内;
所述第一配向区域的配向方向为第一配向方向,所述第二配向区域的配向方向为第二配向方向,所述第一配向方向和所述第二配向方向相交;
所述第二配向层的配向方向为所述第二配向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依次设置的阵列基板、液晶层、彩膜基板;
所述第一配向层设置于所述阵列基板,所述第二配向层设置于所述彩膜基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依次设置的阵列基板、液晶层、彩膜基板;
所述第一配向层设置于所述彩膜基板,所述第二配向层设置于所述阵列基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向方向与所述第二配向方向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偏光片和第二偏光片;
所述第一偏光片设置于所述第一配向层远离所述第二配向层一侧,所述第二偏光片设置于所述第二配向层远离所述第一配向层一侧;
所述第一偏光片的吸收轴在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偏光片的吸收轴在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相交。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偏光片位于所述第二偏光片朝向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面一侧;
所述第二偏光片的所述吸收轴与所述第二配向方向平行。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偏光片的吸收轴角度为α、所述第二偏光片的吸收轴角度为β,其中,|α-β|=90°。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偏光片在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一配向层在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且所述第二偏光片在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二配向层在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围绕所述第二显示区。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向区域的面积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面积。
11.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显示区还包括第一子电极和第二子电极;所述第一子电极和所述第二子电极用于控制所述第二显示区中所述液晶层的透光率;
所述第一子电极和所述第二子电极均设置于所述阵列基板;或,
所述第一子电极和所述第二子电极均设置于所述彩膜基板。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子电极和所述第二子电极同层设置;或,
所述第一子电极和所述第二子电极异层设置,且所述第一子电极和所述第二子电极相对设置。
13.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显示区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子电极和第二子电极;所述第一子电极和所述第二子电极用于控制所述第二显示区中所述液晶层的透光率;
所述第一子电极设置于所述阵列基板,且所述第二子电极设置于所述彩膜基板。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光线透过率大于所述第一显示区的光线透过率。
15.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4之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673390.3A CN114942550B (zh) | 2022-06-14 | 2022-06-14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673390.3A CN114942550B (zh) | 2022-06-14 | 2022-06-14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942550A CN114942550A (zh) | 2022-08-26 |
CN114942550B true CN114942550B (zh) | 2023-12-12 |
Family
ID=829104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673390.3A Active CN114942550B (zh) | 2022-06-14 | 2022-06-14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942550B (zh)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010097210A (ko) * | 2000-04-20 | 2001-11-08 | 윤종용 | 액정 표시 장치 |
CN1716055A (zh) * | 2004-06-30 | 2006-01-04 | Lg.菲利浦Lcd株式会社 |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CN104950525A (zh) * | 2015-07-29 | 2015-09-30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
CN107219688A (zh) * | 2017-07-31 | 2017-09-29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N108957838A (zh) * | 2018-07-27 | 2018-12-07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
CN110989248A (zh) * | 2019-12-24 | 2020-04-10 |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 显示模组、显示装置及显示模组的制造方法 |
-
2022
- 2022-06-14 CN CN202210673390.3A patent/CN114942550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010097210A (ko) * | 2000-04-20 | 2001-11-08 | 윤종용 | 액정 표시 장치 |
CN1716055A (zh) * | 2004-06-30 | 2006-01-04 | Lg.菲利浦Lcd株式会社 |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CN104950525A (zh) * | 2015-07-29 | 2015-09-30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
CN107219688A (zh) * | 2017-07-31 | 2017-09-29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N108957838A (zh) * | 2018-07-27 | 2018-12-07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
CN110989248A (zh) * | 2019-12-24 | 2020-04-10 |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 显示模组、显示装置及显示模组的制造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942550A (zh) | 2022-08-2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231605B2 (en) | Display device comprising switchable anti-peeping device with light orientation layer | |
US7965364B2 (e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having common and floating electrodes on one of substrates thereof | |
JP5586541B2 (ja) | 液晶表示装置 | |
US20070040975A1 (e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viewing angle thereof | |
US20120206683A1 (en) | Pixel electrode and its associated lcd panel | |
US7978289B2 (en) |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 |
TW202134754A (zh) | 顯示裝置 | |
TW201137473A (en) | Blue phas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 |
WO2016090751A1 (zh) | 液晶显示面板 | |
JPH09231002A (ja) | タッチパネル一体型液晶表示素子 | |
KR20220044253A (ko) | 편광판을 구비한 액정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 |
CN108227285B (zh) | 一种显示装置 | |
KR20100004738A (ko) | 액정 표시 장치 | |
CN114942550B (zh)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
JP5114853B2 (ja) | 表示装置 | |
US8284359B2 (en) | Liquid crystal panel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 |
WO2012090838A1 (ja) | 液晶パネル、及び、液晶ディスプレイ | |
US20150077683A1 (e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 |
US20130329147A1 (en) | Liquid crystal panel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 |
WO2016031638A1 (ja) | 液晶表示装置 | |
EP2767867B1 (e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 |
CN115561939A (zh) | 液晶显示装置 | |
KR20070003160A (ko) | 시야각이 향상되는 액정표시소자 | |
US10437111B2 (en) | Pixel electrode and array substrate | |
TW202134744A (zh) | 顯示裝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