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38140B - 一种适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宽电压范围双向dc-dc变换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适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宽电压范围双向dc-dc变换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938140B CN114938140B CN202210403878.4A CN202210403878A CN114938140B CN 114938140 B CN114938140 B CN 114938140B CN 202210403878 A CN202210403878 A CN 202210403878A CN 114938140 B CN114938140 B CN 11493814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witching tube
- voltage
- switching
- transformer
- wind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2457 bidirectional effect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6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2238 attenuated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14509 gene expre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10363 phase shif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422 calculation algorith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56 catabol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295 complem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731 degrad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795 deri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146 energy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161 passi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41 reversi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87 stabiliz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2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2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2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 H02M3/32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3/33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3/33569—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having several active switching el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14—Arrangements for reducing ripples from dc input or output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2—Electric energy management in electromobil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宽电压范围双向DC‑DC变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侧电压源、第一电感、第二电感、第一漏感、第一变压器的第一绕组、第一变压器的第二绕组、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三开关管、第四开光管、第一电容、高压侧母线电压源、第五开关管、第六开关管、第七开关管、第八开关管、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二变压器的第一绕组以及第二变压器的第二绕组。本发明适用于新能源汽车,具有高VCR、无纹波、宽零电压开关范围和简单控制的优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力电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宽电压范围双向DC-DC变换器。
背景技术
如今,能够储存和输送能量的电池成为不间断电源、新能源汽车和微电网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然而,电池成本在储能系统总成本中占比较大,因此,延长电池寿命以节省电池成本至关重要。
电流纹波对电池性能下降有长期影响,高频电流纹波会导致钝化膜的形成增加。作为电池与普通直流母线交互接口的双向直流-直流转换器(BDC)应进行专门设计。电池单元的额定电压通常较低,通常必须应用串联连接以增加额定电压,而可靠性会降低。普通直流母线的额定电压高达400-800V,高电压转换比(VCR)的特性应该包含在电池充电/放电BDC中。VCR高的BDC主要分为隔离BDC和非隔离BDC。对于隔离式BDC,缺点是电流纹波大、稳压能力有限、控制算法复杂。与隔离式BDC相比,非隔离式BDC具有成本更低、功率密度更高、调制方案更简单等优点。降压/升压转换器是最常见的非隔离式BDC,但是由于二极管反向恢复效应,在实践中无法实现高VCR。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提出一种适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宽电压范围双向DC-DC变换器,具有高VCR、无纹波、宽零电压开关范围和简单控制的优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适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宽电压范围双向DC-DC变换器,包括电池侧电压源UL、第一电感L1、第二电感L2、第一漏感Lr、第一变压器的第一绕组L1k、第一变压器的第二绕组L2k、第一开关管Q1u、第二开关管Q2u、第三开关管Q1d、第四开关管Q2d、第一电容Cc、高压侧母线电压源UH、第五开关管S1u、第六开关管S2u、第七开关管S1d、第八开关管S2d、第二电容Cu、第三电容Cd、第二变压器的第一绕组L3k以及第二变压器的第二绕组L4k;
电池侧电压源UL的正极和第一电感以及第二电感的正极相连,电池侧电压源UL的负极和第三开关管Q1d的源极相连;
第一电感L1的负极和第一漏感Lr的同负极相连,第二电感L2的负极和第四开关管Q2d的漏极相连;
第一变压器的第一绕组L1k的同名端和第一漏感Lr的正极相连,第一变压器的第一绕组L1k的异名端和第一变压器的第二绕组L2k的同名端相连,第一变压器的第二绕组L2k的异名端和第二开关管Q2u的源极相连;
第三开关管Q1d的漏极和第一开关管Q1u的源极相连,第四开关管Q2d的源极和第三开关管Q1d的源极相连;
第一开关管Q1u的源极和第三开关管Q1d的漏极相连,第一开关管Q1u的漏极和第二开关管Q2u的漏极相连,第二开关管Q2u的源极和第四开关管Q2d的漏极相连;
第一电容Cc的正极和第二开关管Q2u的漏极相连,第一电容Cc的负极和第四开关管Q2d的源极相连;
高电压侧母线电压源UH的负极和第一电容Cc的负极相连,高电压侧母线电压源UH的正极和第六开关管S2u的漏极相连;
第五开关管S1u的漏极和第六开关管S2u的漏极相连,第五开关管S1u的源极和第七开关管S1d的漏极相连;
第六开关管S2u的源极和第八开关管S2d的漏极相连;
第七开关管S1d的源极和第八开关管S2d的源极相连;
第二电容Cu的正极和第六开关管S2u的漏极相连,第二电容Cu的负极和第三电容Cd的正极相连,第三电容Cd的负极和第一电容Cc的正极相连;
第二变压器的第一绕组L3k的异名端和第五开关管S1u的源极相连,第二变压器的第一绕组L3k的同名端和第二变压器的第二绕组L4k同名端相连,第二变压器的第二绕组L4k的异名端和第二电容Cu的负极相连。
进一步的,第一开关管Q1u和第三开关管Q1d、第二开关管Q2u和第四开关管Q2d、第五开关管S1u和第七开关管S1d、第六开关管S2u和第八开关管S2d以固定的0.5占空比进行互补调制;
第一开关管Q1u的驱动信号比第二开关管Q2u的驱动信号滞后180°,同时,第六开关管S2u的驱动信号比第五开关管S1u的驱动信号滞后D,Q1u的驱动信号比S2u的驱动信号滞后
其中,D为占空比,为移相角。
进一步的,宽电压范围双向DC-DC变换器整个工作周期分为12个阶段,由于驱动信号对称,分析上半工作周期,即阶段t0-t1、t1-t2、t2-t3、t3-t4、t4-t5以及t5-t6。
进一步的,阶段t0-t1具体为:
在t0之前,第七开关管S1d和第八开关管S2d开通,Cc的电压为Uc,Cu和Cd的电压为(UH-Uc)/2;
在t0时刻,第一开关管Q1u和第四开关管Q2dZVS开通,此时,uab=+UC,uef=-(UH-Uc)/2,ueg=0;
由于变压器的匝数比为N,vcd=-(UH-Uc)/2N,iL1开始线性减少,iL2开始线性增加,由于交错调制,在电池侧实现无纹波;
其中,vcd为第一变压器的两端电压,iL1为流过第一电感L1的电流,iL2为流过第二电感L2的电流。
进一步的,阶段t1-t2具体为:
第八开关管S2d关闭,电流ig与if之和对第八开关管S2d的结电容充电并对第六开关管S2u的结电容放电,直到第六开关管S2u的漏源电压衰减为零;
第六开关管S2u的二极管将导通以满足下一级的软开关条件;第六开关管S2u的软开关条件表示为:
ig(t1)+if(t1)<0
其中,ig为流过第二变压器的第一绕组L3k的电流,if为流过第二变压器的第二绕组L4k的电流。
进一步的,阶段t2-t3具体为:
在t2时刻,第六开关管S2uZVS开通,uab=+Uc仍成立,uef=(UH-Uc)/2,ueg=UH-Uc,因此vcd=3(UH-Uc)/2N;
当前的电流iLr表示为:
其中,iLr为流过第一漏感Lr的电流。
进一步的,阶段t3-t4具体为:
第七开关管S1d关闭,电流ig对第七开关管S1d的结电容充电,并对第五开关管S1u的结电容放电,直到第五开关管S1u的漏源电压衰减为零;
第五开关管S1u的二极管将导通以满足下一级的软开关条件;第五开关管S1u的软开关条件表示为:
ig(t3)>0。
进一步的,阶段t4-t5具体为:
在t2时刻,第五开关管S1uZVS开通,uab=+Uc仍成立,uef=(UH-Uc)/2仍成立,ueg=0,因此vcd=(UH-Uc)/2N;
当前的电流iLr表示为:
进一步的,阶段t5-t6具体为:
第一开关管Q1u和第四开关管Q2d关闭,电流iL1与iLr之和对第一开关管Q1u的结电容充电,并对第三开关管Q1d的结电容放电,直到第三开关管Q1d的漏源电压衰减为零;
电流iL2和iLr的差值对第四开关管Q2d的结电容充电,并对第二开关管Q2u的结电容放电,直到第二开关管Q2u的漏源电压衰减为零;
第三开关管Q1d和第二开关管Q2u的二极管将被导通以满足下一阶段的软开关条件;第三开关管Q1d和第二开关管Q2u的软开关条件表示为:
进一步的,采用Vol-Second平衡控制法,零电压启动电流条件与两侧电压D、和N相关,且零电压启动电流条件表达式含有变量Uub;
Uub设置为零,则漏电感两端半周期的伏秒区域面积相等,推导出第六开关管S2u和第八开关管S2d的软开关条件,进一步推导出第五开关管S1u和第七开关管S1d的软开关条件;
占空比D与两侧电压的关系计算为:
其中,Gain是宽电压范围双向DC-DC变换器的电压增益,等于UH/UL;
根据占空比D和移相角宽电压范围双向DC-DC变换器包括4种工况,具体为:
工况一,第五开关管S1u和第七开关管S1d的ZVS条件为:
第六开关管S2u和第八开关管S2d的ZVS条件为:
工况二,第五开关管S1u和第七开关管S1d的ZVS条件为:
第六开关管S2u和第八开关管S2d的ZVS条件为:
工况三,第五开关管S1u和第七开关管S1d的ZVS条件为:
第六开关管S2u和第八开关管S2d的ZVS条件为:
工况四,第五开关管S1u和第七开关管S1d的ZVS条件为:
第六开关管S2u和第八开关管S2d的ZVS条件为: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新颖的非隔离BT-BDC和相应的控制律,具有高VCR、无纹波、宽零电压开关(ZVS)范围和简单控制等特点;尽管电池电压和功率流变化,电池侧开关仍以固定的50%占空比进行调制;由于交错技术,电池侧电流纹波可以保持为零,控制变量被解耦;由于通过电池侧电压获得可变占空比,而功率流可以通过相移角来调节,使本发明非常简单且易于实现;由于两个全桥电路的串联,可以同时实现高VCR和降低开关中的电压应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电路图;
图2是实施例中情况下的典型调制波形图;
图3是Vol-Second平衡控制法物理波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一种适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宽电压范围双向DC-DC变换器,包括电池侧电压源UL、第一电感L1、第二电感L2、第一漏感Lr、第一变压器的第一绕组L1k、第一变压器的第二绕组L2k、第一开关管Q1u、第二开关管Q2u、第三开关管Q1d、第四开关管Q2d、第一电容Cc、高压侧母线电压源UH、第五开关管S1u、第六开关管S2u、第七开关管S1d、第八开关管S2d、第二电容Cu、第三电容Cd、第二变压器的第一绕组L3k以及第二变压器的第二绕组L4k;
电池侧电压源UL的正极和第一电感以及第二电感的正极相连,电池侧电压源UL的负极和第三开关管Q1d的源极相连;
第一电感L1的负极和第一漏感Lr的同负极相连,第二电感L2的负极和第四开关管Q2d的漏极相连;
第一变压器的第一绕组L1k的同名端和第一漏感Lr的正极相连,第一变压器的第一绕组L1k的异名端和第一变压器的第二绕组L2k的同名端相连,第一变压器的第二绕组L2k的异名端和第二开关管Q2u的源极相连;
第三开关管Q1d的漏极和第一开关管Q1u的源极相连,第四开关管Q2d的源极和第三开关管Q1d的源极相连;
第一开关管Q1u的源极和第三开关管Q1d的漏极相连,第一开关管Q1u的漏极和第二开关管Q2u的漏极相连,第二开关管Q2u的源极和第四开关管Q2d的漏极相连;
第一电容Cc的正极和第二开关管Q2u的漏极相连,第一电容Cc的负极和第四开关管Q2d的源极相连;
高电压侧母线电压源UH的负极和第一电容Cc的负极相连,高电压侧母线电压源UH的正极和第六开关管S2u的漏极相连;
第五开关管S1u的漏极和第六开关管S2u的漏极相连,第五开关管S1u的源极和第七开关管S1d的漏极相连;
第六开关管S2u的源极和第八开关管S2d的漏极相连;
第七开关管S1d的源极和第八开关管S2d的源极相连;
第二电容Cu的正极和第六开关管S2u的漏极相连,第二电容Cu的负极和第三电容Cd的正极相连,第三电容Cd的负极和第一电容Cc的正极相连。
第二变压器的第一绕组L3k的异名端和第五开关管S1u的源极相连,第二变压器的第一绕组L3k的同名端和第二变压器的第二绕组L4k同名端相连,第二变压器的第二绕组L4k的异名端和第二电容Cu的负极相连。
Q1u和Q1d、Q2u和Q2d、S1u和S1d、S2u和S2d以固定的0.5占空比进行互补调制。Q1u的驱动信号比Q2u的驱动信号滞后180°。同时,S2u的驱动信号比S1u的驱动信号滞后D,Q1u的驱动信号比S2u的驱动信号滞后φ。整个工作周期分为12个阶段,由于驱动信号对称,只能在t0到t6的半周期内分析操作阶段。
其中,D为占空比,为移相角。
如图2所示,阶段I(t0-t1):
在t0之前,S1d和S2d开通,Cc的电压为Uc,Cu和Cd的电压为(UH-Uc)/2;
在t0时刻,Q1u和Q2d通过ZVS开通。uab=+UC,uef=-(UH-Uc)/2,ueg=0。
由于变压器的匝数比为N,vcd=-(UH-Uc)/2N。iL1开始线性减少,iL2开始线性增加。因此,由于交错调制,可以在电池侧实现无纹波。
其中vcd为如图1所示的点c和点d之间的电压(第一变压器的两端电压)。iL1为流过第一电感L1的电流。iL2为流过第二电感L2的电流。
阶段II(t1-t2):
S2d关闭,电流ig与if之和对S2d的结电容充电并对S2u的结电容放电,直到S2u的漏源电压衰减为零。然后,S2u的二极管将导通以满足下一级的软开关条件。由于结电容的电容相对较小,可以忽略充电和放电过程以简化软开关分析。因此,S2u的软开关条件可以表示为:
ig(t1)+if(t1)<0
其中,ig为流过第二变压器的第一绕组L3k的电流,if为流过第二变压器的第二绕组L4k的电流。
第三阶段(t2-t3):
在t2时刻,S2u ZVS开通。uab=+Uc仍成立,uef=(UH-Uc)/2,ueg=UH-Uc。因此,vcd=3(UH-Uc)/2N。因此,当前的电流iLr可以表示为:
其中,iLr为流过第一漏感Lr的电流。
第四阶段(t3-t4):
S1d关闭,电流ig对S1d的结电容充电,并对S1u的结电容放电,直到S1u的漏源电压衰减为零。
然后,S1u的二极管将导通以满足下一级的软开关条件。因此,S1u的软开关条件可以表示为:
ig(t3)>0
第五阶段(t4-t5):
在t2时刻,S1u ZVS开通。uab=于+Uc仍然成立,uef=(UH-Uc)/2仍然成立,ueg=0。因此,vcd=(UH-Uc)/2N。因此,电流iLr可以表示为:
第六阶段(t5-t6):Q1u和Q2d关闭。电流iL1与iLr之和对Q1u的结电容充电,并对Q1d的结电容放电,直到Q1d的漏源电压衰减为零。此外,电流iL2和iLr的差值对Q2d的结电容充电,并对Q2u的结电容放电,直到Q2u的漏源电压衰减为零。然后,Q1d和Q2u的二极管将被导通以满足下一阶段的软开关条件。因此,Q1d和Q2u的软开关条件可以表示为: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Vol-Second平衡控制法。零电压启动(ZVS,ZVS即表示零电压开通,又称软开关)电流条件与两侧电压D、和N相关。解析式关系较为复杂,如下表1所示。但所有这些解析表达式有相同的变量Uub。
如果Uub设置为零,则漏电感两端半周期的伏秒区域面积相等。尽管存在其他变量,但始终可以获得S2u和S2d的软开关条件。同时,可以进一步推导出S1u和S1d的软开关条件。所提出的Vol-Second平衡控制法的物理波形如图3所示,其中SI和SII是半周期的伏秒区域;SI和SII的计算公式为:
基于半周的伏秒平衡(SI=SII),占空比D与两侧电压的关系可以计算为:
其中Gain是BT-BDC的电压增益,等于UH/UL。、
如下表1所示,为推导出的4种工况下的ZVS解析式。
表1
根据的Vol-Second控制法,表1中ZVS电流条件的解析表达式可以进一步简化,如下表2所示。由下表2可知,S2u和S2d的ZVS在所提出的控制下是恒成立的,并且S1u和S1d在四种情况下的ZVS条件都依赖于D和传输的功率P由Pn归一化,即
在本实施例中,匝数比N设置为3,在所提出的无纹波BT-BDC中可以获得所有开关的ZVS。
表2
本发明的原理是:在电池方面,尽管电池电压和传输功率发生变化,但通过两相交错技术,电流纹波可以保持为零。通过串联,可以有效地实现高电压转换比和降低开关的电压应力。为避免其固有饱和,内置变压器技术只能允许使用较小尺寸的磁性元件。使用所提出的Vol-Second平衡控制法,控制变量可以解耦。占空比由电池侧电压固定,而传输功率可以通过相移角单调调节。理论推导表明,通过适当的参数设计,所有开关都可以实现软开关。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诸如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他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适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宽电压范围双向DC-DC变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侧电压源UL、第一电感L1、第二电感L2、第一漏感Lr、第一变压器的第一绕组L1k、第一变压器的第二绕组L2k、第一开关管Q1u、第二开关管Q2u、第三开关管Q1d、第四开关管Q2d、第一电容Cc、高压侧母线电压源UH、第五开关管S1u、第六开关管S2u、第七开关管S1d、第八开关管S2d、第二电容Cu、第三电容Cd、第二变压器的第一绕组L3k以及第二变压器的第二绕组L4k;
电池侧电压源UL的正极和第一电感以及第二电感的正极相连,电池侧电压源UL的负极和第三开关管Q1d的源极相连;
第一电感L1的负极和第一漏感Lr的同负极相连,第二电感L2的负极和第四开关管Q2d的漏极相连;
第一变压器的第一绕组L1k的同名端和第一漏感Lr的正极相连,第一变压器的第一绕组L1k的异名端和第一变压器的第二绕组L2k的同名端相连,第一变压器的第二绕组L2k的异名端和第二开关管Q2u的源极相连;
第三开关管Q1d的漏极和第一开关管Q1u的源极相连,第四开关管Q2d的源极和第三开关管Q1d的源极相连;
第一开关管Q1u的源极和第三开关管Q1d的漏极相连,第一开关管Q1u的漏极和第二开关管Q2u的漏极相连,第二开关管Q2u的源极和第四开关管Q2d的漏极相连;
第一电容Cc的正极和第二开关管Q2u的漏极相连,第一电容Cc的负极和第四开关管Q2d的源极相连;
高电压侧母线电压源UH的负极和第一电容Cc的负极相连,高电压侧母线电压源UH的正极和第六开关管S2u的漏极相连;
第五开关管S1u的漏极和第六开关管S2u的漏极相连,第五开关管S1u的源极和第七开关管S1d的漏极相连;
第六开关管S2u的源极和第八开关管S2d的漏极相连;
第七开关管S1d的源极和第八开关管S2d的源极相连;
第二电容Cu的正极和第六开关管S2u的漏极相连,第二电容Cu的负极和第三电容Cd的正极相连,第三电容Cd的负极和第一电容Cc的正极相连;
第二变压器的第一绕组L3k的异名端和第五开关管S1u的源极相连,第二变压器的第一绕组L3k的同名端和第二变压器的第二绕组L4k同名端相连,第二变压器的第二绕组L4k的异名端和第二电容Cu的负极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宽电压范围双向DC-DC变换器,其特征在于,第一开关管Q1u和第三开关管Q1d、第二开关管Q2u和第四开关管Q2d、第五开关管S1u和第七开关管S1d、第六开关管S2u和第八开关管S2d以固定的0.5占空比进行互补调制;
第一开关管Q1u的驱动信号比第二开关管Q2u的驱动信号滞后180°,同时,第六开关管S2u的驱动信号比第五开关管S1u的驱动信号滞后D,Q1u的驱动信号比S2u的驱动信号滞后
其中,D为占空比,为移相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宽电压范围双向DC-DC变换器,其特征在于,宽电压范围双向DC-DC变换器整个工作周期分为12个阶段,由于驱动信号对称,分析上半工作周期,即阶段t0-t1、t1-t2、t2-t3、t3-t4、t4-t5以及t5-t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宽电压范围双向DC-DC变换器,其特征在于,阶段t0-t1具体为:
在t0之前,第七开关管S1d和第八开关管S2d开通,Cc的电压为Uc,Cu和Cd的电压为(UH-Uc)/2;
在t0时刻,第一开关管Q1u和第四开关管Q2dZVS开通,此时,uab=+UC,uef=-(UH-Uc)/2,ueg=0;
由于变压器的匝数比为N,vcd=-(UH-Uc)/2N,iL1开始线性减少,iL2开始线性增加,由于交错调制,在电池侧实现无纹波;
其中,vcd为第一变压器的两端电压,iL1为流过第一电感L1的电流,iL2为流过第二电感L2的电流。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宽电压范围双向DC-DC变换器,其特征在于,阶段t1-t2具体为:
第八开关管S2d关闭,电流ig与if之和对第八开关管S2d的结电容充电并对第六开关管S2u的结电容放电,直到第六开关管S2u的漏源电压衰减为零;
第六开关管S2u的二极管将导通以满足下一级的软开关条件;第六开关管S2u的软开关条件表示为:
ig(t1)+if(t1)<0
其中,ig为流过第二变压器的第一绕组L3k的电流,if为流过第二变压器的第二绕组L4k的电流。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宽电压范围双向DC-DC变换器,其特征在于,阶段t2-t3具体为:
在t2时刻,第六开关管S2uZVS开通,uab=+Uc仍成立,uef=(UH-Uc)/2,ueg=UH-Uc,因此vcd=3(UH-Uc)/2N;
当前的电流iLr表示为:
其中,iLr为流过第一漏感Lr的电流。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宽电压范围双向DC-DC变换器,其特征在于,阶段t3-t4具体为:
第七开关管S1d关闭,电流ig对第七开关管S1d的结电容充电,并对第五开关管S1u的结电容放电,直到第五开关管S1u的漏源电压衰减为零;
第五开关管S1u的二极管将导通以满足下一级的软开关条件;第五开关管S1u的软开关条件表示为:
ig(t3)>0。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宽电压范围双向DC-DC变换器,其特征在于,阶段t4-t5具体为:
在t2时刻,第五开关管S1uZVS开通,uab=+Uc仍成立,uef=(UH-Uc)/2仍成立,ueg=0,因此vcd=(UH-Uc)/2N;
当前的电流iLr表示为: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宽电压范围双向DC-DC变换器,其特征在于,阶段t5-t6具体为:
第一开关管Q1u和第四开关管Q2d关闭,电流iL1与iLr之和对第一开关管Q1u的结电容充电,并对第三开关管Q1d的结电容放电,直到第三开关管Q1d的漏源电压衰减为零;
电流iL2和iLr的差值对第四开关管Q2d的结电容充电,并对第二开关管Q2u的结电容放电,直到第二开关管Q2u的漏源电压衰减为零;
第三开关管Q1d和第二开关管Q2u的二极管将被导通以满足下一阶段的软开关条件;第三开关管Q1d和第二开关管Q2u的软开关条件表示为:
其中,iLr为流过第一漏感Lr的电流,iL1为流过第一电感L1的电流,iL2为流过第二电感L2的电流。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宽电压范围双向DC-DC变换器,其特征在于,采用Vol-Second平衡控制法,零电压启动电流条件与两侧电压D、和N相关,且零电压启动电流条件表达式含有变量Uub;
Uub设置为零,则漏电感两端半周期的伏秒区域面积相等,推导出第六开关管S2u和第八开关管S2d的软开关条件,进一步推导出第五开关管S1u和第七开关管S1d的软开关条件;
占空比D与两侧电压的关系计算为:
其中,Gain是宽电压范围双向DC-DC变换器的电压增益,等于UH/UL;
根据占空比D和移相角宽电压范围双向DC-DC变换器包括4种工况,具体为:
工况一,第五开关管S1u和第七开关管S1d的ZVS条件为:
第六开关管S2u和第八开关管S2d的ZVS条件为:
工况二,第五开关管S1u和第七开关管S1d的ZVS条件为:
第六开关管S2u和第八开关管S2d的ZVS条件为:
工况三,第五开关管S1u和第七开关管S1d的ZVS条件为:
第六开关管S2u和第八开关管S2d的ZVS条件为:
工况四,第五开关管S1u和第七开关管S1d的ZVS条件为:
第六开关管S2u和第八开关管S2d的ZVS条件为: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403878.4A CN114938140B (zh) | 2022-04-18 | 2022-04-18 | 一种适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宽电压范围双向dc-dc变换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403878.4A CN114938140B (zh) | 2022-04-18 | 2022-04-18 | 一种适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宽电压范围双向dc-dc变换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938140A CN114938140A (zh) | 2022-08-23 |
CN114938140B true CN114938140B (zh) | 2024-05-10 |
Family
ID=828628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403878.4A Active CN114938140B (zh) | 2022-04-18 | 2022-04-18 | 一种适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宽电压范围双向dc-dc变换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938140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1621638B1 (en) * | 2022-12-23 | 2023-04-04 | Nuvolta Technologies (Hefei) Co., Ltd. | Power conversion system,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and integrated circuit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017772A (zh) * | 2017-06-02 | 2017-08-04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一种基于交错并联结构的高升压比双向dc/dc变换器 |
CN110061627A (zh) * | 2019-05-15 | 2019-07-26 | 华南理工大学 | 一种适用于储能系统的高增益双向dc/dc变换器 |
WO2021077757A1 (zh) * | 2019-10-22 | 2021-04-29 | 广州金升阳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变拓扑llc谐振变换器的宽增益控制方法 |
-
2022
- 2022-04-18 CN CN202210403878.4A patent/CN114938140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017772A (zh) * | 2017-06-02 | 2017-08-04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一种基于交错并联结构的高升压比双向dc/dc变换器 |
CN110061627A (zh) * | 2019-05-15 | 2019-07-26 | 华南理工大学 | 一种适用于储能系统的高增益双向dc/dc变换器 |
WO2021077757A1 (zh) * | 2019-10-22 | 2021-04-29 | 广州金升阳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变拓扑llc谐振变换器的宽增益控制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938140A (zh) | 2022-08-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Lee et al. | Isolated SEPIC DC–DC converter with ripple-free input current and lossless snubber | |
Yang et al. | Soft-switching bidirectional DC-DC converter using a lossless active snubber | |
Hsieh et al. | An interleaved flyback converter featured with zero-voltage transition | |
WO2017012328A1 (zh) | 一种单级功率因数校正的移相全桥拓扑电路 | |
Jin et al. | A novel PWM high voltage conversion ratio bidirectional three-phase DC/DC converter with Y–Δ connected transformer | |
CN111953204B (zh) | 高电压增益直流升压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 |
CN114337344B (zh) | 一种基于自适应混合整流多开关谐振llc变换器的控制方法 | |
CN109245545B (zh) | 一种高电压增益的lcl谐振式直流-直流变换器 | |
Lin et al. | Interleaved LLC series converter with output voltage doubler | |
Wang et al. | A synchronous buck DC–DC converter using a novel dual-mode control scheme to improve efficiency | |
Jang et al. | A two-switch, isolated, three-phase AC–DC converter | |
CN114938140B (zh) | 一种适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宽电压范围双向dc-dc变换器 | |
Alaql et al. | LLC resonant converter with reconfigurable voltage rectifier for wide input voltage applications | |
Choi et al. | Increase in power conversion efficiency of bidirectional DC–DC converter using 1: 1 Transformer and pulse-frequency modulation control | |
CN114640255A (zh) | 一种串联谐振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 |
Bandeira et al. | A t-type isolated zero voltage switching DC–DC converter with capacitive output | |
Lin et al. | Analysis of LLC converter with series-parallel connection | |
Choi et al. | High step-up current-fed diode-clamped resonant converter for overloaded fuel-cell vehicles | |
CN219247707U (zh) | 一种连续模式控制整合式pfc变换器装置 | |
CN112467989B (zh) | 一种准单级高功率因数交流直流变换器 | |
Harasimczuk | A QR-ZCS boost converter with tapped inductor and active edge-resonant cell | |
Telrandhe et al. | Design considerations for a on-board charger based on PSFB converter with ZVS | |
CN113054853A (zh) | 有源箝位推挽升降压式直流变换器 | |
JP2002078323A (ja) | 電源装置 | |
Chub et al. | Step-up series-resonant dc-dc converter with switched mode rectifier operating at fixed switching frequency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