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34519B - 一种优化的易液化地层钻孔灌注咬合桩成桩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优化的易液化地层钻孔灌注咬合桩成桩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34519B
CN114934519B CN202210610057.8A CN202210610057A CN114934519B CN 114934519 B CN114934519 B CN 114934519B CN 202210610057 A CN202210610057 A CN 202210610057A CN 114934519 B CN114934519 B CN 11493451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le
concrete
construction
construction unit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61005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934519A (zh
Inventor
邢又家
邵广彪
辛崇升
韩健勇
谭继兴
任运超
陈燕福
杨申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Jianda Engineering Appraisal And Reinforcement Design Co ltd
Shandong Jianzhu University
Jinan Kingyue Highway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Jianda Engineering Appraisal And Reinforcement Design Co ltd
Shandong Jianzhu University
Jinan Kingyue Highway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Jianda Engineering Appraisal And Reinforcement Design Co ltd, Shandong Jianzhu University, Jinan Kingyue Highway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Jianda Engineering Appraisal And Reinforcement Desig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610057.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934519B/zh
Publication of CN1149345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345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9345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345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17/00Excavations; Bordering of excavations; Making embankments
    • E02D17/02Foundation pits
    • E02D17/04Bordering surfacing or stiffening the sides of foundation pi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15/00Handling building or like materials for hydraulic engineering or foundations
    • E02D15/02Handling of bulk concrete specially for foundation or hydraulic engineering purposes
    • E02D15/04Placing concrete in mould-pipes, pile tubes, bore-holes or narrow shaf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5/00Bulkheads, piles, or other structural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foundation engineering
    • E02D5/22Piles
    • E02D5/34Concrete or concrete-like piles cast in position ; Apparatus for making sam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DRILLING; MINING
    • E21BEARTH DRILLING, e.g. DEEP DRILLING;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7/00Special 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drilling
    • E21B7/02Drilling rigs characterized by means for land transport with their own drive, e.g. skid mounting or wheel mount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91Use of waste materials as fillers for mortars or concrete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优化的易液化地层钻孔灌注咬合桩成桩方法,旨在解决现有咬合桩施工技术中相邻素混凝土桩桩身强度差异造成的钢筋混凝土桩钻孔偏斜影响两桩咬合的问题;以及通过改变咬合桩的施工顺序减少两个相邻施工段间需要预留砂桩接头数量,避免对同一位置反复成孔造成易液化地层的扰动。通过合理划分施工单元及改善施工工序,增大了施工机具的安排密度以此提高咬合桩施工效率。此外,通过减小素混凝土桩所使用的超缓凝混凝土的粗骨料粒径,以改善咬合桩切割位置表面形态进而改善咬合处的连接质量。该方法适用于水泥土搅拌桩或旋喷桩止水帷幕质施工质量无法保证的位于黄河冲积平原较高水位易液化地层的基坑支护工程,或施工空间狭小支护桩后侧止水帷幕无法施工的深基坑工程。

Description

一种优化的易液化地层钻孔灌注咬合桩成桩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咬合桩施工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优化的易液化地层钻孔灌注咬合桩成桩方法。
背景技术
发明人发现在易液化地层进行钻孔灌注咬合桩施工时,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现有咬合桩技术因两相邻素混凝土桩浇筑时间有先后,虽使用了超缓凝混凝土,但仍会造成桩身强度差异,而两侧素混凝土桩桩身强度差异将导致钢筋混凝土桩成孔时不易保持桩孔的垂直度,而桩身的垂直度与咬合桩是否能形成可靠咬合密切相关,桩身倾斜超出设计值后,部分桩身的咬合厚度不足甚至无法咬合,从而可能引起咬合桩止水效果失效。
其次,当需要快速大范围施工咬合桩时,常使用多台钻机同时施工,两个相邻施工段的咬合桩在相交处因无法及时施工,往往需要先进行成孔灌砂形成砂桩,利用砂桩进行接头占位,需要施工混凝土桩时重新在砂桩上开孔成桩。此种方法虽可以保留桩位,但是对同一位置反复成孔极易导致粉土等地层剧烈扰动,影响此处桩的成桩效果及咬合桩承载力。因此,需要改善工法,使各成孔钻机之间形成工作循环,大幅减少砂桩接头的设置。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优化的易液化地层钻孔灌注咬合桩成桩顺序及施工方法,旨在解决现有咬合桩施工技术中相邻素混凝土桩桩身强度差异造成的钢筋混凝土桩钻孔偏斜影响两桩咬合的问题;并通过改变咬合桩的施工顺序减少两个相邻施工段间需要预留砂桩接头数量,以避免对同一位置反复成孔造成的地层扰动。通过改善施工工序,提高了施工机具的安排密度继而提高施工效率。并通过减小素混凝土桩所使用的超缓凝混凝土中粗骨料的粒径以改善咬合桩切割位置表面形态,进而改善咬合处的连接质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优化的易液化地层钻孔灌注咬合桩成桩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在同一协同施工单元内设置第一成孔钻机和第二成孔钻机,第一成孔钻机依次完成第一施工单元内第一、第二素混凝土桩的桩孔施工,当第一成孔钻机开始进行第三素混凝土桩的钻孔的同时,第二成孔钻机开始在第二施工单元内进行第一素混凝土桩的桩孔施工;
步骤2在第一施工单元的所有3根素混凝土桩桩孔施工完成后,同时灌注超缓凝细石混凝土一起成桩,灌注完成后,第一成孔钻机开始切割第一、第二素混凝土桩及桩间土形成钢筋混凝土桩第一桩孔,成孔后放置钢筋笼及浇筑桩身混凝土;同时第二成孔钻机依次完成第二施工单元其余2根素混凝土桩位成孔;
步骤3第一成孔钻机开始切割第二、第三素混凝土桩及桩间土形成钢筋混凝土桩第二桩孔,成孔后放置钢筋笼及浇筑桩身混凝土;同时,对第二施工单元的所有素混凝土桩孔位灌注超缓凝细石混凝土成桩;
步骤4第一钻孔机更换大直径钻头进行第一施工单元与第二施工单元交界处的施工单元边界桩的切割成孔施工,成孔后放置大尺寸钢筋笼及浇筑桩身混凝土;此时第二成孔钻机依次在第二施工单元的三根素混凝土桩间依次进行切割素混凝土桩形成两根钢筋混凝土桩桩孔,并依次进行桩身混凝土浇筑成桩。
步骤5第一成孔钻机进入下一邻近协同施工单元,依次进行此施工单元的素混凝土桩成孔作业,成孔完成后浇注超缓凝细石混凝土,在浇注完毕后,第二成孔钻机更换大直径钻头,对第二施工单元末尾素混凝土桩与下一协同施工单元起始素混凝土桩进行切割,形成施工单元边界桩的桩孔,成孔后放置钢筋笼及浇筑桩身混凝土,第二成孔钻机移动至下一协同施工单元的第二施工单元起始处,然后按照步骤1-步骤5依次循环,完成整个施工。
上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施工段上由同一钻机钻孔的连续3棵素混凝土桩的桩身为同时浇筑成桩,仅两相邻施工单元交界处相邻的两颗素混凝土桩非同一时间浇筑,除此处以外,钢筋混凝土桩所切割的相邻两素混凝土桩均为同一时间同一批次混凝土浇筑,可保证其桩身强度基本相同,相比于传统的咬合桩施工方式每根桩的桩身都非同一时间浇筑,此施工方法解决了传统咬合桩施工方法中可能出现的某根素混凝土桩早凝导致切割其的钢筋混凝土桩施工时两侧桩身混凝土强度不同而导致的桩孔偏斜、施工困难甚至无法施工的问题,大大降低了相邻两素混凝土桩的强度差异性。
2.同一协同施工单元的两成孔钻机负责的施工单元的交界处相邻的素混凝土桩因合理安排了施工时间,施工时将浇筑混凝土的时间差控制在较小的范围内,使施工单元交界处的两根桩混凝土强度差异较小,此外,此处施工的钢筋混凝土施工单元边界桩增大了钻孔直径,以此抵消或减弱由于混凝土强度差异带来的桩孔偏斜问题,提高了咬合桩相互咬合的容错率,同时增大的桩径也作为各施工单元处的结构补强措施,提高了基坑支护的安全储备。
3.提高了钻孔施工机械在工作段上的布置密度,提高了施工效率,同时减少了占位砂桩接头的数量,保证了咬合桩不同施工段交界处的施工质量。
4.减小了超缓凝混凝土的粗骨料粒径,改善了素混凝土桩被切割时切割面的表面形态,使其能更好的与钢筋混凝土桩咬合连接更加紧密,保证了咬合处的密封止水性。
附图说明
图1优化后的咬合桩施工单元划分及施工顺序。
图2优化咬合桩成桩方法施工关键步骤1。
图3优化咬合桩成桩方法施工关键步骤2。
图4优化咬合桩成桩方法施工关键步骤3。
图5优化咬合桩成桩方法施工关键步骤4。
图6优化咬合桩成桩方法施工关键步骤5。
图7素混凝土桩、钢筋混凝土桩及施工单元边界桩成桩流程示意图。
图中:A1、A2、A3、A4、A5、A6、A7为素混凝土桩,B1、B2、B4、B5为钢筋混凝土桩,B3、B6为施工单元边界桩;
1-1素混凝土单桩、1-2钢筋混凝土单桩,1-3第一成孔钻机的成孔顺序,1-4第二成孔钻机成孔顺序,1-5第一成孔钻机,1-6第二成孔钻机;
2-1A1桩成孔,2-2A2桩成孔,2-3A3桩成孔,2-4A4桩成孔;
3-1A1桩完成超缓凝细石混凝土灌注,3-2A2桩完成超缓凝细石混凝土灌注,3-3A3桩完成超缓凝细石混凝土灌注,3-4B1桩进行切割成孔、吊放钢筋笼、浇筑混凝土,3-5A4桩成孔,3-6A5桩成孔,3-7A6桩成孔;
4-1A4桩完成超缓凝细石混凝土灌注,4-2A5桩完成超缓凝细石混凝土灌注,4-3A6桩完成超缓凝细石混凝土灌注,4-4B2桩进行切割成孔、吊放钢筋笼、浇筑混凝土,5-1施工单元边界桩B3进行切割成孔、放钢筋笼、浇筑混凝土,5-2B4桩进行切割成孔、放钢筋笼、浇筑混凝土,6-1下一协同施工单元各素混凝土桩超缓凝细石混凝土浇筑完成,6-2B5桩进行切割成孔、放钢筋笼、浇筑混凝土,6-3施工单元边界桩B6进行切割成孔、放钢筋笼、浇筑混凝土。
具体实施方式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示例性的,旨在对本发明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发明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本发明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正如背景技术所介绍的,现有技术中存在不足,为了解决如上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优化的易液化地层钻孔灌注咬合桩成桩顺序及施工方法。旨在解决现有咬合桩施工技术中相邻素混凝土桩桩身强度差异造成的钢筋混凝土桩钻孔偏斜影响两桩咬合的问题;并通过改变咬合桩的施工顺序减少两个相邻施工段间需要预留砂桩接头数量,以此避免对同一位置反复成孔造成的易液化地层的扰动。通过改善施工工序,提高了施工机具的安排密度继而提高施工效率。并通过减小素混凝土桩所使用的超缓凝混凝土的粗骨料粒径,以改善咬合桩切割位置表面形态进而改善咬合处的连接质量。
本发明提出的方法适用于水位较高的黄河冲积平原易液化地层的基坑支护工程,其水泥土搅拌桩或旋喷桩止水帷幕质施工质量无法保证;或施工空间狭小支护桩后侧止水帷幕无法施工的深基坑工程,咬合桩单桩成孔直径一般宜取800mm、1000mm、1200mm。
为规避上述常规咬合桩成桩顺序所带来的问题,咬合桩施工采用优化后的施工单元划分及施工顺序,优化后的咬合桩施工单元划分及施工顺序见图1,结合此图说明优化后的易液化地层钻孔灌注咬合桩成桩顺序:
首先,在同一协同施工单元上开进两台成孔钻机,分别为第一成孔钻机、第二成孔钻机,分别将其布置于第一施工单元及第二施工单元起始处。
关键施工步骤1:第一成孔钻机依次完成第一施工单元的素混凝土桩A1、A2、A3的桩孔施工,(对应附图2中的A1桩成孔2-1、A2桩成孔2-2、A3桩成孔2-3)在第一成孔钻机开始进行素混凝土桩A3的桩孔施工时,第二成孔钻机开始同时进行第二施工单元中素混凝土桩A4的桩孔施工(对应图3中的A4桩成孔3-5)。
关键施工步骤2:将第一施工单元的三个桩成孔同时灌注超缓凝细石混凝土成桩,尽量保持所浇筑混凝土及浇筑时间一致,浇筑完成后,第一成孔钻机开始进行切割素混凝土桩A1、A2形成钢筋混凝土桩B1桩孔,成孔后进行后续放置钢筋笼及浇筑桩身混凝土等工作;同时,第二成孔钻机依次完成第二施工单元的素混凝土桩A5、A6的桩成孔(对应图3中的A5桩成孔3-6、A6桩成孔3-7)。
关键施工步骤3:第一成孔钻机开始切割施工钢筋混凝土桩B2的桩孔,成孔后进行后续放置钢筋笼及浇筑桩身混凝土等工作;同时,对第二施工单元的A4桩、A5桩、A6桩成孔并进行灌注超缓凝细石混凝土成桩。
关键施工步骤4:因第一施工单元与第二施工单元的素混凝土桩桩身超缓凝细石混凝土的浇筑时间不同,为进一步规避两施工单元连接处素混凝土桩桩身强度差异可能带来的钢筋混凝土施工边界桩的桩孔孔偏斜问题,将此处的桩桩身直径增加100~150mm,以减小桩身倾斜对此处素混凝土桩与钢筋混凝土桩间咬合质量的影响。因此第一成孔钻机更换大直径钻头,进行第一施工单元与第二施工单元交界处的施工单元边界桩B3的切割成孔施工,钻孔完毕后进行放置钢筋笼及浇筑桩身混凝土等后续工作;此时第二成孔钻机开始进行切割素混凝土桩A4、A5形成钢筋混凝土桩B4桩孔,成孔后进行后续放置钢筋笼及浇筑桩身混凝土等工作,并以相同工序继续施工钢筋混凝土桩B5。
关键施工步骤5:第一成孔钻机在完成第一施工单元的所有钻孔工作后开进下一邻近协同施工单元,依次进行此施工单元的各素混凝土桩成孔作业,成孔完成后进行超缓凝细石混凝土的浇筑;在浇筑完毕后,第二成孔钻机更换大直径钻头,对第二施工单元末尾素混凝土桩A6与下一协同施工单元起始素混凝土桩A7进行切割,形成施工单元边界桩B6的桩孔,钻孔完毕后进行钢筋笼放置及浇筑桩身混凝土等后续工作,成孔钻机移动至下一协同施工单元的第二施工单元起始处。至此,一个施工协同单元的施工完成。
基于此种成桩顺序,同一协同施工单元上的两台成孔钻机同时负责其第一施工单元及第二施工单元的各咬合桩,使得各个协同单元之间交界处的施工可做到无缝衔接,前一个协同施工单元的第二施工单元与下一协同施工单元的第一施工单元可在较短时间间隔内完成,可直接施工交界处的单桩,极大减少了两相邻施工段交界处预留的占位砂桩数量,从而避免了对同一位置反复成孔而导致的对冲积地层中的粉土、粉砂的剧烈扰动产生液化等其他不良现象,保证了接头处的单桩成桩质量。
咬合桩中的素混凝土桩为改善在钢筋混凝土桩成孔切割时切割面的表面形态,采用超缓凝细石混凝土进行浇筑,超缓凝细石混凝土配制要求及性能要求如下:
粗骨料粒径选用5~20mm的碎石,最大骨料粒径不超过钢筋混凝土桩钢筋笼主筋最小净距的1/3,含泥量≤0.2%,针片状颗粒含量≤2%;
细骨料选用级配良好的天然中粗砂或机制砂,并严格控制其含泥量≤1%,细度模数2.4~2.8;
缓凝剂掺量应为水泥用量的1.5~2.2%,减水剂掺量应为水泥用量的1.3~2%,根据实验确定其具体配比。超缓凝细石混凝土3d强度≤10%设计强度,7d强度≤50%设计强度,28天强度达到设计强度要求;
超缓凝细石混凝土初凝时间不小于60h,终凝时间不大于72h;混凝土坍落度应控制在160mm±20mm。
钻孔灌注咬合桩施工的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具体的,优化的易液化地层钻孔灌注咬合桩其中的素混凝土桩与钢筋混凝土桩及施工单元边界桩通过下列步骤进行施工。
步骤一.施工技术交底
对现场管理人员和配属队伍进行技术交底,要求操作人员掌握工艺流程和操作要点,重点对咬合桩设计参数、咬合桩施工顺序、混凝土浇筑时间等进行详细交底。
步骤二.测量放线
咬合桩桩位放样按从整体到局部的原则进行桩基的位置放样,规划施工机械及车辆的行驶路线时,临时便道与钻孔位置应保持一定距离,以免因车辆荷载影响成孔后的孔壁稳定性,成孔钻机的停放位置应考虑钻孔施工中孔口出土清运的方便。桩位的中心点,成孔前采用高精度全站仪进行放点,十字线定位,严格控制桩位的精确与桩身的垂直度。
步骤三.素混凝土桩施工
1.埋设钢护筒
埋设钢护筒前,应用成孔钻机在预定桩位处开挖深4m左右的导孔,导孔直径应能顺利放入钢护筒,护筒长3.7m,埋设后地表应外露30cm,保证钢护筒的中心与桩截面中心重合,护筒壁应保证垂直于水平面,偏差应小于3‰,安放护筒后要在护筒周围对称、均匀地回填最佳含水量的黏土,并分层夯实。
2.成孔钻机成孔
①成孔钻机就位时,要事先检查钻机的性能状态是否良好,保证钻机工作正常,利用自动控制系统调整钻杆保持竖直状态。
②优选的,桩孔采用静态泥浆护壁钻进工艺。制备泥浆使用泥浆搅拌机进行黏土造浆,造浆后应试验全部性能指标,根据地质情况的变化随时调整泥浆的性能指标,保证泥浆的各项指标符合相关要求。
③在成孔过程中因遇到粉砂等夹层,泥浆护壁效果不好而产生塌孔现象时,将此桩孔用黏土回填,重新成孔,如问题仍无法解决,使用正循环回转钻机进行成孔与清孔。
④成孔后应及时清除孔内虚土和沉渣,并确保孔内的沉渣厚度不大于100mm。
3.素混凝土桩混凝土浇筑
①所浇筑的混凝土应由拌合站集中拌制,素混凝土桩采用超缓凝细石混凝土,拌合站应严格控制灌注所需超缓凝细石混凝土的配合比,混凝土运输至灌注地点时,应检查其均匀性与坍落度并及时做好记录。
②浇筑混凝土时,尽量保证同一施工单元中的三根素混凝土桩同时浇筑完成,桩身均采用水下砼灌注法进行浇筑,灌注时间不宜过长,单桩混凝土需连续灌注不得因故中途停止;灌注过程严禁将导管提出混凝土面,导管应勤提勤拆,灌注过程中导管埋入深度保持在2~6m,一次提管不得超过6m。
步骤四.钢筋混凝土桩及施工单元边界桩的施工
1.成孔钻机成孔
①成孔钻机就位时,要事先检查钻机的性能状态是否良好,保证钻机工作正常,利用自动控制系统调整钻杆保持竖直状态;当进行施工单元边界桩的成孔施工时,成孔钻机应提前更换大直径钻头。
②优选的,桩孔采用静态泥浆护壁钻进工艺。制备泥浆使用泥浆搅拌机进行黏土造浆,造浆后应试验全部性能指标,根据地质情况的变化随时调整泥浆的性能指标,保证泥浆的各项指标符合相关要求。
③钻孔时通过钻机钻孔将两素混凝土桩部分截面及其间土体进行挖除,形成咬合面。
④在成孔过程中因遇到粉砂等夹层,泥浆护壁效果不好而产生塌孔现象时,将此桩孔用黏土回填,重新成孔,如问题仍无法解决,使用正循环回转钻机进行成孔与清孔。
⑤成孔后应及时清除孔内虚土和沉渣,并确保孔内的沉渣厚度不大于100mm。
2.桩身钢筋笼的制作及安装
①钢筋笼加工宜采用焊接,加强筋与主筋全部点焊牢固,其他钢构件按设计文件要求进行焊接,箍筋采用双面搭接焊,焊缝长度≥5d。桩身纵筋焊接接头应错开,同一截面位置钢筋接头数量不超过总数的50%。
②在钻孔完毕且合格后,通过吊车吊装的方式将钢筋笼吊起,垂直放入桩孔中并下放至指定标高。其中标高允许误差±100mm,钢筋笼下放时应对准桩孔位中心,采用正反旋转的方式逐步下放,下放过程中在纵筋上放置素混凝土垫块,放至设计标高后立即固定。如钢筋笼为分段加工,需现场上下笼进行对接施焊时,上下钢筋笼应保持共线状态,对接钢筋笼时两侧对称施焊,钢筋笼连接完毕后,进行中间验收,合格后可进行混凝土灌注。
3.钢筋混凝土桩的混凝土浇筑
①所浇筑的混凝土应由拌合站集中拌制,钢筋混凝土桩采用普通混凝土。混凝土运输至灌注地点时,应检查其均匀性与坍落度,并及时做好记录。
②采用水下砼灌注法进行桩身浇筑,灌注时间不宜过长,单桩混凝土需连续灌注不得因故中途停止;灌注过程严禁将导管提出混凝土面,导管应勤提勤拆,灌注过程中导管埋入深度保持在2~6m,一次提管不得超过6m。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防止桩身钢筋笼上浮,在混凝土面接近钢筋笼底端时灌注速度应适当放慢,导管提升要平稳,防止出料冲击过大或钩带钢筋笼。
步骤五.咬合桩成桩后检测
咬合桩完成后应进行桩位、桩长、桩径、垂直度和桩身原材进行检测,采用低应变动测法检测桩身完整性,检测桩数不得少于总桩数的20%,且不得少于5根,根据低应变动测法判定的桩身完整性为Ⅲ、Ⅳ类桩时应采用钻芯法进行验证,并扩大低应变动测法检测桩的范围。
步骤六.咬合处及桩身质量不佳位置的处理
对富水粉砂夹层个别咬合桩咬合质量欠佳引起的渗水涌砂问题,应用咬合桩接缝后高压双液注浆技术进行封堵,注浆宜采用25mm钢花管;注浆材料为:普通硅酸盐水泥浆液与水玻璃溶液;注浆过程中,先泵送水泥浆液,再泵送水玻璃溶液,注浆压力0.2~0.4MPa,终止注浆压力不大于1.0MPa,最大注浆压力根据受注部位桩身所能承受的压力确定。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诸如第一和第二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优化的易液化地层钻孔灌注咬合桩成桩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1在同一协同施工单元内设置第一成孔钻机和第二成孔钻机分别负责第一施工单元及第二施工单元,第一成孔钻机依次完成第一、第二素混凝土桩的桩孔施工,当第一成孔钻机开始进行第三素混凝土桩的钻孔时,第二成孔钻机开始在第二施工单元内进行第一素混凝土桩的桩孔施工,两者同步进行;
步骤2在第一施工单元的所有桩孔施工完成后,同时灌注超缓凝细石混凝土一起成桩,灌注完成一段时间后,第一成孔钻机开始切割第一、第二素混凝土桩形成第一施工单元的钢筋混凝土桩第一桩孔,成孔后放置钢筋笼及浇筑桩身混凝土;同时第二成孔钻机依次完成第二施工单元的所有素混凝土桩成孔;
步骤3第一成孔钻机开始切割施工第二、第三素混凝土桩形成第一施工单元的钢筋混凝土桩第二桩孔,成孔后放置钢筋笼及浇筑桩身混凝土;同时,对第二施工单元的所有素混凝土桩孔位灌注超缓凝细石混凝土成桩;
步骤4第一钻孔机更换大直径的钻头进行第一施工单元与第二施工单元交界处的施工单元边界桩的切割成孔施工,成孔后放置钢筋笼及浇筑桩身混凝土;同时第二成孔钻机依次切割第二施工单元内的三个素混凝土桩形成钢筋混凝土桩桩孔,依次成孔后放置钢筋笼及浇筑桩身混凝土;
步骤5第一成孔钻机进入下一邻近协同施工单元,依次进行此协同施工单元处第一施工单元的素混凝土桩成孔作业,成孔完成后浇注超缓凝细石混凝土,在浇注完毕后,第二成孔钻机更换大直径钻头,对第二施工单元末尾素混凝土桩与下一协同施工单元起始素混凝土桩进行切割,形成施工单元边界桩的桩孔,成孔后放置钢筋笼及浇筑桩身混凝土,第二成孔钻机移动至下一协同施工单元的第二施工单元起始处,然后按照步骤1-步骤5依次循环,完成整个施工过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优化的易液化地层钻孔灌注咬合桩成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超缓凝细石混凝土配制要求及性能要求如下:
粗骨料粒径选用5~20mm的碎石,最大骨料粒径不超过钢筋混凝土桩钢筋笼主筋最小净距的1/3,含泥量≤0.2%,针片状颗粒含量≤2%;
细骨料选用级配良好的天然中粗砂或机制砂,并严格控制其含泥量≤1%,细度模数2.4~2.8;
缓凝剂掺量应为水泥用量的1.5~2.2%,减水剂掺量应为水泥用量的1.3~2%,根据实验确定其具体配比;超缓凝细石混凝土3d强度≤10%设计强度,7d强度≤50%设计强度,28天强度达到设计强度要求;
超缓凝细石混凝土初凝时间不小于60h,终凝时间不大于72h;混凝土坍落度应控制在160mm±20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优化的易液化地层钻孔灌注咬合桩成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素混凝土桩的施工方法如下:
步骤1)在第一成孔钻机或者第二成孔钻机在预定桩位处开挖导孔,在导孔内放入钢护筒,安放钢护筒后要在钢护筒周围对称、均匀地回填黏土,并分层夯实;
步骤2)第一成孔钻机或者第二成孔钻机成孔;
步骤3)素混凝土桩混凝土浇筑。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优化的易液化地层钻孔灌注咬合桩成桩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所浇筑的混凝土应由拌合站集中拌制,素混凝土桩采用超缓凝细石混凝土,拌合站应严格控制灌注所需超缓凝细石混凝土的配合比,混凝土运输至灌注地点时,应检查其均匀性与坍落度。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优化的易液化地层钻孔灌注咬合桩成桩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在浇筑混凝土时,尽量保证同一施工单元中的三根素混凝土桩同时浇筑完成,桩身均采用水下砼灌注法进行浇筑,单桩混凝土需连续灌注不得因故中途停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优化的易液化地层钻孔灌注咬合桩成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钢筋混凝土桩及施工单元边界桩的施工方法如下:
步骤1):第一成孔钻机或者第二成孔钻机成孔;
步骤2):制作桩身钢筋笼,并将制作好的钢筋笼吊装放入孔内;
步骤3):采用水下混凝土灌注法进行桩身浇筑,单桩混凝土需连续灌注不得因故中途停止;灌注过程严禁将导管提出混凝土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优化的易液化地层钻孔灌注咬合桩成桩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对咬合处及桩身质量不佳位置的处理,具体如下:
对富水粉砂夹层个别咬合桩咬合质量欠佳引起的渗水涌砂问题,应用咬合桩接缝后高压双液注浆技术进行封堵,注浆宜采用钢花管;注浆材料为:普通硅酸盐水泥浆液与水玻璃溶液;注浆过程中,先泵送水泥浆液,再泵送水玻璃溶液,注浆压力0.2~0.4MPa,终止注浆压力不大于1.0MPa,最大注浆压力根据受注部位桩身所能承受的压力确定。
CN202210610057.8A 2022-05-31 2022-05-31 一种优化的易液化地层钻孔灌注咬合桩成桩方法 Active CN11493451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10057.8A CN114934519B (zh) 2022-05-31 2022-05-31 一种优化的易液化地层钻孔灌注咬合桩成桩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10057.8A CN114934519B (zh) 2022-05-31 2022-05-31 一种优化的易液化地层钻孔灌注咬合桩成桩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34519A CN114934519A (zh) 2022-08-23
CN114934519B true CN114934519B (zh) 2023-08-15

Family

ID=828661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610057.8A Active CN114934519B (zh) 2022-05-31 2022-05-31 一种优化的易液化地层钻孔灌注咬合桩成桩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93451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19053A (zh) * 2022-09-14 2022-12-02 中铁隧道局集团路桥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河道下方复杂地层的咬合桩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6591609B (zh) * 2023-07-18 2023-09-05 山东金勘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双动力全套管钻机咬合桩施工设备及工艺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11397A (zh) * 2010-11-09 2011-04-13 中安泰达建设发展(北京)有限公司 混凝土模板止水咬合桩施工工艺
CN103388333A (zh) * 2013-07-25 2013-11-13 中铁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旋挖钻机泥浆护壁法咬合桩的施工工艺
CN107989032A (zh) * 2017-11-28 2018-05-04 深圳市工勘岩土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冲孔咬合桩的施工方法
CN110016920A (zh) * 2019-04-26 2019-07-16 深圳市工勘岩土集团有限公司 荤素搭配的咬合桩施工方法
AU2020103672A4 (en) * 2020-11-25 2021-02-04 Beijing Building Materials Engineering Co. Ltd Construction method of rotary drilling hole-forming and jet mixing cement-soil occlusion curtain piles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11397A (zh) * 2010-11-09 2011-04-13 中安泰达建设发展(北京)有限公司 混凝土模板止水咬合桩施工工艺
CN103388333A (zh) * 2013-07-25 2013-11-13 中铁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旋挖钻机泥浆护壁法咬合桩的施工工艺
CN107989032A (zh) * 2017-11-28 2018-05-04 深圳市工勘岩土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冲孔咬合桩的施工方法
CN110016920A (zh) * 2019-04-26 2019-07-16 深圳市工勘岩土集团有限公司 荤素搭配的咬合桩施工方法
AU2020103672A4 (en) * 2020-11-25 2021-02-04 Beijing Building Materials Engineering Co. Ltd Construction method of rotary drilling hole-forming and jet mixing cement-soil occlusion curtain pil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34519A (zh) 2022-08-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30309B (zh) 岩溶区桥梁溶洞桩基施工方法
CN114934519B (zh) 一种优化的易液化地层钻孔灌注咬合桩成桩方法
CN111119128B (zh) 一种堰塞湖天然堆石坝除险加固防渗方法
CN110939303B (zh) 一种旋流池半逆作法施工方法
CN112900264A (zh) 一种悬索桥大直径咬合桩重力式锚碇基础围护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10671131A (zh) 基于高压旋喷桩的黄土隧道基底加固结构及方法
CN112502139A (zh) 三轴搅拌桩帷幕止水与旋挖灌注桩支护深坑开挖施工方法
WO2022227725A1 (zh) 成槽施工方法
CN111705786A (zh) 一种复合地层地下连续墙与钻孔灌注桩竖向结合施工的方法
CN112900468A (zh) 一种适用于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桥梁基础施工方法
CN211258631U (zh) 基于高压旋喷桩的黄土隧道基底加固施工结构
CN113669073B (zh) 一种控制临近建筑变形的富水砂性地层先隧后站施工方法
CN109989392B (zh) 砂土地下连续墙施工成槽工艺
CN107326898A (zh) 一种水泥土墙内插刚度可调节工型预制桩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0777775A (zh) 一种基坑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0747848A (zh) 砂砾层地基深层水泥土搅拌桩防渗墙施工方法
CN110331715A (zh) 一种在城市建设中的地下连续墙施工方法
CN114109442A (zh) 隧道岩溶破碎带溜塌半断面帷幕前进式注浆加固处理方法
CN110924401A (zh) 一种搅拌桩与灌注桩联合成拱承载的施工基坑支护方式
CN114737979B (zh) 一种盾构区间连续下穿大直径输水管线的施工方法
CN113685190B (zh) 一种盾构穿越浅覆软弱粘土的加固体系及施工方法
CN115584722A (zh) 一种富水含填石层软土区咬合桩施工方法
CN111648788A (zh) 邻近地铁线路的隧道防护施工方法
CN110863496B (zh) 一种填石筑岛区域混凝土支护换撑开挖施工拱座基础方法
CN112575794A (zh) 一种深厚淤泥地质基坑围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