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28866A - 小区切换控制方法及通信装置 - Google Patents

小区切换控制方法及通信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28866A
CN114928866A CN202210610237.6A CN202210610237A CN114928866A CN 114928866 A CN114928866 A CN 114928866A CN 202210610237 A CN202210610237 A CN 202210610237A CN 114928866 A CN114928866 A CN 1149288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ell
standard
ping
switching
accumul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61023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preadtrum Semiconductor Chengd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preadtrum Semiconductor Chengd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preadtrum Semiconductor Chengdu Co Ltd filed Critical Spreadtrum Semiconductor Chengd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610237.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928866A/zh
Publication of CN1149288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2886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 H04W36/0058Transmission of hand-off measurement information, e.g. measurement repo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83Determination of parameters used for hand-off, e.g. generation or modification of neighbour cell lis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8Re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16Performing reselection for specific purposes
    • H04W36/165Performing reselection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reducing network power consump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30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measured or perceived connection quality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2Access restriction performed under specific condi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小区切换控制方法及通信装置。该方法包括:在终端设备从第一制式的小区切换到第二制式的小区,且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一累积切换次数等于第一门限值的情况下,获取所述第二制式的小区的信号质量;所述第一累积切换次数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从所述第二制式的小区切换到所述第一制式的小区的累积切换次数;在所述第二制式的小区的信号质量满足目标条件的情况下,开启所述第二制式对应的防乒乓机制,所述第二制式对应的防乒乓机制用于限制所述终端设备切换到所述第一制式的小区。实施本申请,可以抑制乒乓效应的影响,提高终端设备的数据传输质量。

Description

小区切换控制方法及通信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小区切换控制方法及通信装置。
背景技术
具有通信功能的终端设备可以支持多种接入制式,例如同时支持新空口(newradio,NR)、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宽带码分多址(Wide band 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communications,GSM)等制式,这种终端设备也称为多模终端。多模终端可以根据网络配置的参数改变其驻留的制式,实现在不同制式间的切换移动,以最大化利用网络性能。但有时某些区域布网参数设置不合理,会导致多模终端在静止的情况下,短时间内频繁的在两个或多个制式间来回快速地切换移动,这种情况可称为制式间的乒乓效应。这种乒乓效应的出现会影响数据传输和用户体验。
因此,如何使得多模终端支持的多个制式相互配合,达到防止制式间的乒乓效应的效果,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小区切换控制方法及通信装置,可以实现抑制乒乓效应的影响,提高终端设备的数据传输质量。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小区切换控制方法,包括:
在终端设备从第一制式的小区切换到第二制式的小区,且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一累积切换次数等于第一门限值的情况下,获取所述第二制式的小区的信号质量;所述第一累积切换次数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从所述第二制式的小区切换到所述第一制式的小区的累积切换次数;
在所述第二制式的小区的信号质量满足目标条件的情况下,开启所述第二制式对应的防乒乓机制,所述第二制式对应的防乒乓机制用于限制所述终端设备切换到所述第一制式的小区。
基于第一方面的描述,能够对终端设备从第二制式的小区切换到第一制式的小区的切换次数进行计数得到第一累积切换次数,在终端设备从第一制式的小区切换到第二制式的小区,且第一累积切换次数等于第一门限值的情况下,确定检测到制式间的乒乓效应出现,获取第二制式的小区的信号质量,然后,在第二制式的小区的信号质量满足目标条件的情况下,开启第二制式对应的防乒乓机制以限制终端设备再次从第二制式的小区切换到上述第一制式的小区,从而可以抑制乒乓效应的影响,提高终端设备的数据传输质量和用户体验,且该方法可以针对终端设备支持接入的多种制式使用,有利于各制式间相互配合达到较好的防乒乓效果。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目标条件包括所述第二制式的小区的信号质量大于信号门限;或者,所述第二制式的小区的信号质量小于所述信号门限,且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二累积切换次数等于第二门限值,所述第二累积切换次数用于指示在获取所述第二制式的小区的信号质量之后所述终端设备从所述第二制式的小区切换到所述第一制式的小区的累积切换次数。
通过该方式,可以在第二制式的小区的信号质量较优的情况下开启防乒乓机制,也可以在第二制式的小区的信号质量较差且终端设备又发生预设的多次切换的情况下开启防乒乓机制,从而可以确定防乒乓机制的恰当开启时机,达到良好的防乒乓效果。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在终端设备从第一制式的小区切换到第二制式的小区,且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一累积切换次数等于第一门限值的情况下,获取所述第二制式的小区的信号质量之前,还包括:
在所述终端设备从所述第二制式的小区切换到所述第一制式的小区,且所述第一累积切换次数等于所述第一门限值的情况下,开启所述第二制式对应的第一定时器;
所述开启所述第二制式对应的防乒乓机制之后,还包括:
在所述第二制式对应的第一定时器超时的情况下,关闭所述第二制式对应的防乒乓机制。
通过该方式,可以利用第一定时器来限制防乒乓机制的开启时长,避免后续乒乓效应减弱后终端设备无法切换到信号质量更好的其他小区。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开启所述第二制式对应的第一定时器之前,还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累积切换次数是在第一时长内从第一初始值增加至所述第一门限值。
通过该方式,可以便于检测终端设备是否在较短的第一时长内进行了多次切换,有利于提高制式间的乒乓效应的检测效率。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确定所述第一累积切换次数是在第一时长内从第一初始值增加至所述第一门限值,包括:
若所述第一累积次数是在第二制式对应的第二定时器超时之前,从所述第一初始值增加到所述第一门限值,则确定所述第一累积切换次数是在第一时长内从所述第一初始值增加至所述第一门限值,其中,所述第二定时器的定时时长为所述第一时长,且所述第二定时器是在所述第一累积切换次数为所述第一初始值的情况下启动的。
通过该方式,可以利用第二定时器的运行来实现第一时长的限制,方便灵活,有利于快速检测到制式间的乒乓效应。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若所述目标条件包括所述第二制式的小区的信号质量小于所述信号门限,且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二累积切换次数等于第二门限值,所述开启所述第二制式对应的防乒乓机制之前,还包括:
确定所述第二累积切换次数是在第二时长内从第二初始值增加至所述第二门限值。
通过该方式,可以确定乒乓效应是否仍在发生,以使得第二制式的防乒乓机制恰当的时机开启。而且,不立刻开启防乒乓机制,而是利用达到第二门限值的这段时间的缓冲,可以检查另一制式的小区的信号质量是否也较差,从而使得之后终端设备尽量驻留在信号质量较好的小区,提高终端设备的数据传输质量,实现较好的防乒乓效果。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确定所述第二累积切换次数是在第二时长内从第二初始值增加至所述第二门限值,包括:
若所述第二累积次数是在第二制式对应的第三定时器超时之前,从所述第二初始值增加到所述第二门限值,则确定所述第二累积切换次数是在第二时长内从所述第二初始值增加至所述第二门限值,其中,所述第三定时器的定时时长为所述第二时长,且所述第三定时器是在所述第二制式的小区的信号质量小于所述信号门限的情况下启动的。
通过该方式,可以利用第三定时器来实现第二时长的限制功能,方便灵活,有利于确定防乒乓机制的恰当开启时机,从而保证良好的防乒乓效果。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第二制式确定所述第一门限值,其中,所述第二制式的制式优先级越高,所述第一门限值越小。
通过该方式,可以根据第二制式的制式优先级确定合适的第一门限值,在发生制式间的乒乓效应时,优先级更高的制式对应的第一累积切换次数更可能先达到第一门限值,因而可以先开始对应的乒乓抑制流程,相应的,在开启防乒乓机制后可以尽量限制终端设备切换到制式优先级较低的小区,有利于终端设备驻留在制式优先级更高的小区,从而保证终端设备的数据传输质量更优。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在所述通信装置从第一制式的小区切换到第二制式的小区,且所述通信装置的第一累积切换次数等于第一门限值的情况下,获取所述第二制式的小区的信号质量;所述第一累积切换次数用于指示所述通信装置从所述第二制式的小区切换到所述第一制式的小区的累积切换次数;
开启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二制式的小区的信号质量满足目标条件的情况下,开启所述第二制式对应的防乒乓机制,所述第二制式对应的防乒乓机制用于限制所述通信装置切换到所述第一制式的小区。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目标条件包括所述第二制式的小区的信号质量大于信号门限;或者,所述第二制式的小区的信号质量小于所述信号门限,且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二累积切换次数等于第二门限值,所述第二累积切换次数用于指示在获取所述第二制式的小区的信号质量之后所述终端设备从所述第二制式的小区切换到所述第一制式的小区的累积切换次数。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定时器开启单元,用于在所述终端设备从所述第二制式的小区切换到所述第一制式的小区,且所述第一累积切换次数等于所述第一门限值的情况下,开启所述第二制式对应的第一定时器;
所述装置还包括:
关闭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二制式对应的第一定时器超时的情况下,关闭所述第二制式对应的防乒乓机制。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第一累积切换次数是在第一时长内从第一初始值增加至所述第一门限值。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若所述第一累积次数是在第二制式对应的第二定时器超时之前,从所述第一初始值增加到所述第一门限值,则确定所述第一累积切换次数是在第一时长内从所述第一初始值增加至所述第一门限值,其中,所述第二定时器的定时时长为所述第一时长,且所述第二定时器是在所述第一累积切换次数为所述第一初始值的情况下启动的。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若所述目标条件包括所述第二制式的小区的信号质量小于所述信号门限,且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二累积切换次数等于第二门限值,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第二累积切换次数是在第二时长内从第二初始值增加至所述第二门限值。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若所述第二累积次数是在第二制式对应的第三定时器超时之前,从所述第二初始值增加到所述第二门限值,则确定所述第二累积切换次数是在第二时长内从所述第二初始值增加至所述第二门限值,其中,所述第三定时器的定时时长为所述第二时长,且所述第三定时器是在所述第二制式的小区的信号质量小于所述信号门限的情况下启动的。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制式确定所述第一门限值,其中,所述第二制式的制式优先级越高,所述第一门限值越小。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处理器和存储器相互连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处理器被配置用于调用该程序指令,以执行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芯片,该芯片包括处理器与接口,处理器和接口耦合;接口用于接收或输出信号,处理器用于执行代码指令,以执行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模组设备,该模组设备包括通信模组、电源模组、存储模组以及芯片模组,其中:该电源模组用于为该模组设备提供电能;该存储模组用于存储数据和指令;该通信模组用于进行模组设备内部通信,或者用于该模组设备与外部设备进行通信;该芯片模组用于以执行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所述程序指令当被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执行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小区切换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小区切换控制方法一个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第二定时器工作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第二定时器工作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提供的小区切换控制方法另一个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第三定时器工作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第三定时器工作的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第一定时器工作的流程示意图;
图10a-图10e为本申请提供的小区切换控制方法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模组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中,除非另有说明,字符“/”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例如,A/B可以表示A或B。“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
需要指出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第一”、“第二”等词汇,仅用于区分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顺序。
本申请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此外,“以下至少一项(个)”或者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可以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项(个),可以表示:A,B,C,A和B,A和C,B和C,或A、B和C。其中,A、B、C中的每个本身可以是元素,也可以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元素的集合。
本申请实施例中,“示例的”、“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另一实施例中”等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中被描述为“示例”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的一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概念。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的(of)”、“相应的(corresponding,relevant)”和“对应的(corresponding)”有时可以混用,应当指出的是,在不强调其区别时,所要表达的含义是一致的。本申请实施例中,通信、传输有时可以混用,应当指出的是,在不强调其区别时,其所表达的含义是一致的。例如,传输可以包括发送和/或接收,可以为名词,也可以是动词。
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等于可以与大于连用,适用于大于时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也可以与小于连用,适用于小于时所采用的技术方案。需要说明的是,当等于与大于连用时,不能与小于连用;当等于与小于连用时,不与大于连用。
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是一种具有无线收发功能的设备,可以指各种形式的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接入终端、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mobilestation,MS)、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终端设备还可以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 initiationprotocol,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处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5G网络中的终端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公用陆地移动通信网络(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简称PLMN)中的终端设备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还可以是具有收发功能的装置,例如芯片系统。其中,芯片系统可以包括芯片,还可以包括其它分立器件。需要说明的是,终端设备可以支持至少一种无线通信技术,例如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新空口(new radio,NR)、宽带码分多址(Wide 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WCDMA)、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GSM)等。
本申请实施例提到的乒乓效应,指在两个不同的状态之间来回变化。在移动通信系统中,是指在一定区域里两个网络设备(例如基站)信号强度剧烈变化的情况下,终端设备在两个基站间来回切换的情形。
请参阅图1,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该通信系统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两个或多个网络设备、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如图1以一个终端设备101和两个网络设备102、103为例,其中,图1中的终端设备101以手机为例,网络设备102、网络设备103以基站为例,终端设备101可以和网络设备102建立无线链路进行通信,终端设备101也可以和网络设备103建立无线链路进行通信。而且,终端设备101可以分别通过网络设备102和网络设备103接入不同制式的网络(如NR、LTE、GSM等)。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包括但不限于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还可以包括其他的通信设备,图1所示的设备数量和形态用于举例并不构成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
在如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中,终端设备101可以既接收到网络设备102发送的信号,也可以接收到网络设备103发送的信号。终端设备短时间内频繁在网络设备102、网络设备103分别对应的制式间来回切换移动,可以称为出现制式间的乒乓效应,在这种情况下,终端设备101可能需要根据当前所接入的制式,重新进行注册,而在注册完成前无法进行数据传输;或者有时在发生制式移动后出现承载未同步的情况,使得当前对应的制式已建立的承载被隐式去激活,导致数据无法传输。因此会影响终端设备性能,导致用户体验不佳。而这种制式间的频繁切换移动还可能导致终端设备的信号图标频繁变化,影响用户体验。另外,制式间的频繁切换移动还可能使得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的信令交互增加,从而导致终端设备功耗增加和网络侧开销增加。
本申请提供一种小区切换控制方法,可以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中。本申请可以在终端设备从第一制式的小区切换到第二制式的小区,且该终端设备的第一累积切换次数等于第一门限值的情况下,获取该第二制式的小区的信号质量;该第一累积切换次数用于指示该终端设备从该第二制式的小区切换到该第一制式的小区的累积切换次数;并在该第二制式的小区的信号质量满足目标条件的情况下,开启该第二制式对应的防乒乓机制,该第二制式对应的防乒乓机制用于限制该终端设备切换到该第一制式的小区,从而可以提高制式间的乒乓效应的检测效率,并针对终端设备支持接入的某制式,在恰当时机开启对应的防乒乓机制以限制终端设备再次从该制式的小区切换到产生乒乓效应的小区,减少小区的切换次数,提升终端设备的防乒乓效果,降低因乒乓效应可能产生的终端设备功耗,提高终端设备的数据传输质量,提升用户体验。
请参阅图2,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小区切换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小区切换控制方法可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如图2所示,该小区切换控制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在终端设备从第一制式的小区切换到第二制式的小区,且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一累积切换次数等于第一门限值的情况下,获取所述第二制式的小区的信号质量。
其中,所述第一累积切换次数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从所述第二制式的小区切换到所述第一制式的小区的累积切换次数。
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是多模终端,因此终端设备支持接入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网络制式,这些网络制式可以包括NR,LTE,WCDMA,GSM等制式,还可以包括第六代移动通信(6th generation,6G)系统或未来的其他通信系统中可能采用的网络制式。上述第一制式为终端设备支持接入的任一种制式,而第二制式为终端设备支持接入且与第一制式不同的其他制式。例如,第一制式可以为NR,而第二制式为LTE。上述第一制式的小区和第二制式的小区,也称蜂窝小区,是指在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中,其中的一个网络设备如基站或基站的一部分(扇形天线)所覆盖的区域,在这个区域内终端设备可以通过无线信道可靠地与基站进行通信。如图1所示,终端设备可以同时接收到第一制式的小区的信号和第二制式的小区的信号时,有时由于这两种制式的网络参数设置不合理,可能导致终端设备短时间内频繁在第一制式和第二制式间来回切换移动,产生乒乓效应。
因此,可以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对终端设备从第二制式的小区切换到第一制式的小区的切换次数进行统计,获得第一累积切换次数,此时小区的切换方向可记为第一方向。可理解的,当终端设备从二制式的小区切换到第一制式的小区后,终端设备还可以再从第一制式的小区切换回第二制式的小区,此时小区的切换方向可记为第二方向,针对该第二方向的小区切换的切换次数,也可以进行单独统计,获得对应的累积切换次数。而本申请中,主要以某一个方向(如第一方向)的小区的切换为例进行阐述,因此下文提到的第一累积切换次数用于表示从第二制式的小区切换到第一制式的小区的累积切换次数。
本申请中,从第二制式的小区切换到第一制式的小区,可理解为发生了切换、重定向、重选和小区变换命令(cell change order,CCO)切换等类型中的一种。而在小区没有发生改变的情况下,若第一次切换为第二制式的A小区重选到第一制式的B小区,第二次切换为第二制式的A小区CCO到第一制式的B小区,则上述两次切换可以视为相同类型的制式间的小区切换,因而可以对终端设备的第一累积切换次数进行累加计数。也就是说,上述第一累积切换次数用于指示终端设备从第二制式的相同源小区切换到所述第一制式的相同目的小区的累积切换次数,因而本申请的实施例提到的“上述/所述第二制式的小区”可以认为是指第二制式的相同源小区,例如,均指第二制式的小区A;而“上述/所述第一制式的小区”可以认为是指第一制式的相同目的小区,例如,均指第一制式的小区B。可理解的,上述切换类型为重定向时,第二制式的小区可以是指某目标频率下的所有小区。本申请不对小区的数量进行限制。
另外,上述从第二制式的小区切换到第一制式的小区的切换过程,不包括使用电路域回落(Circuit Switched Fallback,CSFB)、SRVCC(Single Radio Voice CallContinuity,一种长期演进语音承载(Voice over Long-Term Evolution,VoLTE)语音业务连续性方案)以及演进的分组系统回落(Evolved Packet System Fallback,EPSFallback)等功能时出现的从一个制式的小区切换到另一个制式的小区的过程。CSFB是针对具有LTE和UTRAN/GERAN(UTRAN是UMTS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的简称,表示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MTS的陆地无线接入网;GERAN是GSM EDGE Radio Access Network的简称,表示GSM/EDGE无线通讯网络,指GSM/EDGE的无线接入部分)接入能力的双模或多模终端提出的一种技术。上述双模/多模终端,在使用LTE接入时,无法收/发电路域(CircuitSwitched Domain,CS)业务信号,为了使得双模/多模终端在LTE接入下能够发起话音业务等CS业务,以及接收到话音等CS业务的寻呼,并且能够对双模/多模终端在LTE网络中正在进行的分组交换(Packet Switch,PS)业务进行正确地处理,产生了CSFB技术。具体的,上述CSFB和SRVCC均是4G回落2G/3G的语音业务解决方案,而EPS Fallback是5G回落4G的语音业务解决方案,在这些方案中出现的切换不是因为乒乓效应导致的,因此本申请对这些场景下出现的切换过程不进行计数。具体的,这些切换过程可以通过终端设备是否在通话过程、是否收到寻呼消息等条件识别出来。进一步的,在本申请实施过程中,如果在后文提到的步骤202开启防乒乓机制之后,确定终端设备开始使用上述CSFB、SRVCC、EPS Fallback或VoLTE等功能,则可以关闭上述防乒乓机制,以避免影响语音业务。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终端设备的第一累积切换次数等于第一门限值的情况下,可以确定终端设备接入的制式发生多次改变(即在第二制式和第一制式间来回切换移动),此时检测到制式间的乒乓效应,因此可以在终端设备再次从第一制式的小区切换到第二制式的小区的情况下,获取第二制式的小区的信号质量,以确定是否要及时开启防乒乓机制,从而抑制上述乒乓效应。可理解的,上述第一门限值可以根据第二制式确定,具体的,第二制式的制式优先级越高,则第一门限值越小。例如,终端设备支持NR,LTE,WCDMA,GSM四种制式,并且制式优先级顺序为:NR>LTE>WCDMA=GSM,那么当第二制式分别为NR、LTE、WCDMA、GSM时,第一门限值可分别设为2、3、4、4。上述制式优先级可以是根据制式的数据传输速率、传输时延等特征确定的。在该实施例中,根据第二制式的制式优先级确定合适的第一门限值,在发生制式间的乒乓效应时,优先级更高的制式对应的第一累积切换次数更可能先达到第一门限值,因而可以先开始对应的乒乓抑制流程,相应的,在开启防乒乓机制后可以尽量限制终端设备切换到制式优先级低的小区,而有利于终端设备驻留在制式优先级更高的小区,从而保证终端设备的数据传输质量更优。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在上述获取第二制式的小区的信号质量之前,还可以执行以下步骤:在终端设备从第二制式的小区切换到第一制式的小区,且第一累积切换次数等于第一门限值的情况下,开启第二制式对应的第一定时器。即在检测到制式间的乒乓效应后,开启第二制式对应的第一定时器。其中,该第二制式对应的第一定时器用于对防乒乓机制的开启时长进行限制,即在第一定时器超时后,关闭第二制式对应的防乒乓机制。可理解的,通过上述步骤201检测到制式间的乒乓效应出现后,可以开启防乒乓机制来抑制乒乓效应,该抑制过程用于限制终端设备在预设时长内再次切换到第一制式的小区,并使得终端设备尽量能选择驻留在某小区,例如持续驻留在第二制式的小区,以减少乒乓效应导致的切换次数,从而减少乒乓效应对终端设备的数据传输过程造成的负面影响。上述预设时长的限制具体可以通过上述第二制式对应的第一定时器来实现。当然,还可以采取以下方式来实现预设时长的限制,如:在开启防乒乓机制的时长达到固定时长后关闭防乒乓机制,或者,开启防乒乓机制后若检测到另一制式的小区信号质量超过某阈值,则关闭防乒乓机制等,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在该实施例中,在检测到制式间的乒乓效应后开启第二制式对应的第一定时器,而在第二制式对应的防乒乓机制开启且第一定时器超时后,关闭该防乒乓机制,这样可以利用定时器来限制防乒乓机制的开启时长,避免后续乒乓效应减弱后终端设备无法切换到信号质量更好的其他小区。其中,利用定时器来限制防乒乓机制的开启时长这种方式,灵活且方便,易于实现。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一累积切换次数是在第一时长内从第一初始值增加到第一门限值的,也即终端设备接入的制式在较短时间内(即第一时长内)发生多次切换,可以检测到出现了制式间的乒乓效应。
具体的,上述较短时间可以通过第二定时器来确定。该第二定时器的定时时长可以设置为第一时长,并在第一累计切换次数为第一初始值的情况下启动。上述第一初始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示例性的,第一初始值可以为1,也就是在发生一次切换后,利用第二定时器来确定在第一时长内第一累积切换次数是否增加至第一门限值。若是,则检测到乒乓效应的出现,需要进一步操作以抑制乒乓。若否,则暂时不需要开启防乒乓机制,可以将第一累积切换次数清零,重新进行乒乓效应检测流程。也就是说,若在第二定时器超时之前,第一累积切换次数从第一初始值增加到第一门限值,则可确定第一累积切换次数是在第一时长内从第一初始值增加到第一门限值,进而确定检测到制式间的乒乓效应。
在该实施例中,利用第一时长来限制第一累积切换次数从第一初始值增加到第一门限值的过程,可以便于检测终端设备是否在较短的第一时长内进行了多次切换,有利于提高制式间的乒乓效应的检测效率。而通过第二定时器的运行来实现第一时长的限制,方便灵活,有利于快速检测到制式间的乒乓效应。
步骤202,在所述第二制式的小区的信号质量满足目标条件的情况下,开启所述第二制式对应的防乒乓机制。
其中,所述第二制式对应的防乒乓机制用于限制所述终端设备切换到所述第一制式的小区。具体的,第二制式对应的防乒乓机制开启后,终端设备将执行以下动作:
1)不将上述第一制式的小区作为重选的候选小区。
2)不向网络侧上报上述第一制式的小区相关的测量报告。
3)当收到切换到上述第一制式的小区的第一消息时,不响应该第一消息,并且在上述第二制式的小区重新尝试接入(如重建,小区更新cell update等)。
4)当收到CCO到上述第一制式的小区的第二消息时,不响应该第二消息,并且在上述第二制式的小区重新尝试接入(如重建,小区更新cell update等)。
通过步骤201可以确定检测到制式间的乒乓效应,因此可以在步骤202进行乒乓效应的抑制过程,也即在第二制式的小区的信号质量满足目标条件的情况下,开启第二制式对应的防乒乓机制,以限制终端设备再次从第二制式的小区切换到第一制式的小区。终端设备在开启第二制式对应的防乒乓机制后,可以选择驻留在合适的小区,例如,驻留在第二制式的小区,或者驻留在其他满足信号质量要求且未发生乒乓效应的其他小区(如第三制式的小区、第一制式的其他小区等),本申请不作限制。本申请实施例以驻留在第二制式的小区为示例进行阐述。其中,上述目标条件可以包括以下两种条件中的任一种:
(1)条件一:第二制式的小区的信号质量大于信号门限。
在信号质量大于信号门限的情况下,第二制式的小区的信号质量较优,若终端设备之后驻留在该小区,与在第二制式的小区和第一制式的小区之间来回切换相比,更利于数据传输。因此可以在此情况下开启防乒乓机制,以限制终端设备再次从第二制式的小区切换到第一制式的小区,减少乒乓效应导致的切换次数,从而保证终端设备的数据传输质量。
可理解的,上述第二制式的小区的信号质量的衡量参数与第二制式相关,信号门限则为对应的衡量参数门限。例如,当第二制式为NR时,信号质量可以用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Power,RSRP)、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eference SignalReceiving Quality,RSRQ)、载波接收信号强度(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ion,RSSI)、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gnal to Interference plus Noise Ratio,SINR)等参数来衡量,而对应的信号门限则可以对应为这些参数的组合门限;当第二制式为LTE时,信号质量可以用RSRP、RSRQ、SINR等参数来衡量;当第二制式为WCDMA时,信号质量可以用接收信号码功率(Received Signal Code Power,RSCP)、码片能量与总干扰能量密度的比(Energyper chip to noise power density,Ec/No)等参数来衡量。相应的信号门限可以为这些参数的组合门限。本申请不对第二制式的小区的信号质量的衡量参数和信号门限的值进行限定,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参数和信号门限。
(2)条件二:第二制式的小区的信号质量小于所述信号门限,且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二累积切换次数等于第二门限值。
其中,所述第二累积切换次数用于指示在获取所述第二制式的小区的信号质量之后所述终端设备从所述第二制式的小区切换到所述第一制式的小区的累积切换次数。可理解的,上述第二累积切换次数还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从第二制式的相同源小区切换到所述第一制式的相同目的小区的累积切换次数,而且,第二累积切换次数和第一累积切换次数均是对第二制式的相同源小区到第一制式的相同目的小区的切换进行统计。例如,第一累积切换次数是指第二制式的小区A切换到第一制式的小区B的累积切换次数,那么第二累积切换次数是在获取第二制式的小区A的信号质量之后,终端设备继续从第二制式的小区A切换到第一制式的小区B的累积切换次数。
在满足上述条件二的情况下,开启第二制式对应的防乒乓机制,表示第二制式的小区的信号质量较差时,并不立刻开启防兵乓机制,而是继续对终端设备进行切换次数统计,在第二累计切换次数等于第二门限值的情况下,再开启防乒乓机制。这样,可以利用中间的缓冲时间,检查另一制式的小区的信号质量,以避免开启防乒乓机制后使得终端设备驻留在信号质量较差的小区。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在满足上述条件二,开启防乒乓机制之前,需要先确定上述第二累积切换次数是在第二时长内从第二初始值增加至所述第二门限值的,这样,可以进一步确定制式间的乒乓效应仍在发生,即使当前驻留小区的信号较弱也需要进行乒乓抑制,以提高数据传输质量。具体的,可以利用第三定时器来确定上述第二累积切换次数是否在第二时长内增加到第二门限值。该第三定时器的定时时长可以为第二时长,并且该第三定时器在上述第二小区的信号质量小于信号门限的情况下启动。上述第二初始值,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设置,例如第二初始值可设为0,也就是说,开启第三定时器后,若在第三定时器超时前第二累积切换次数从0增加到第二门限值,则确定可以开启第二制式对应的防乒乓机制。另一方面,若第三定时器超时且第二累积切换次数仍未达到第二门限值,则说明在此过程乒乓效应减弱或切换小区发生改变等,不适合开启第二制式对应的防乒乓机制,因此可以将第二累积切换次数清零,并退出此次乒乓效应的抑制过程,重新回到之前的乒乓效应检测流程。可选的,还可以在上述第二小区的信号质量小于信号门限,且第二制式对应的防乒乓机制确定关闭的情况下,启动第三定时器,以防止第三定时器无法起到帮助确定防乒乓机制开启时机的作用。
在该实施例中,在检测到制式间的乒乓效应,且第二制式的小区的信号质量小于信号门限的情况下,确定第二累积切换次数在第二时长内从第二初始值增加到第二门限值,才开启防乒乓机制。第二时长的限制有利于确定乒乓效应是否仍在发生,可以使得第二制式的防乒乓机制恰当的时机开启。而且,不立刻开启防乒乓机制,而是利用达到第二门限值的这段时间的缓冲,可以检查另一制式的小区的信号质量是否也较差,从而使得之后终端设备尽量驻留在信号质量较好的小区,提高终端设备的数据传输质量,实现较好的防乒乓效果。另外,利用第三定时器来实现第二时长的限制功能,方便灵活,可以帮助确定防乒乓机制的开启时机,从而保证良好的防乒乓效果。
可理解的,上述步骤201-步骤202描述的小区切换控制方法,是以某一个方向的切换过程为例来介绍的,而实际发生制式间的乒乓效应时,终端设备在两种或两种以上制式之间来回切换移动,针对任一制式或任一方向的切换都可以应用上述小区切换控制方法,最后通过上述两种或两种以上制式的相互配合,可以使得终端设备驻留在某一种制式的小区,停止上述各种制式间的小区的切换,减少乒乓效应导致的切换次数,实现较好的防乒乓效果,提高数据传输质量和用户体验。而针对来回切换的多种制式,终端设备可以收集到各种制式下的小区切换相关的数据,获得较多样本,有利于提高制式间乒乓效应的检测准确度和检测效率。另外,针对每种制式都采用上述小区切换控制方法,各制式间无耦合,因而不影响各制式的独立开发;而本申请可以为每种制式设置一套大体相同的变量、参数,使得各种制式对应的乒乓效应检测机制和乒乓效应抑制机制基本相同,可以采用相同的标准来防止乒乓效应,有利于降低终端设备防乒乓过程的复杂度和实现难度。
本申请实施例中,对终端设备从第二制式的小区切换到第一制式的小区的切换次数进行计数得到第一累积切换次数,在终端设备从第一制式的小区切换到第二制式的小区,且第一累积切换次数等于第一门限值的情况下,确定检测到制式间的乒乓效应出现,获取第二制式的小区的信号质量,然后,在第二制式的小区的信号质量满足目标条件的情况下,开启第二制式对应的防乒乓机制以限制终端设备再次切换到第一制式的小区,可以抑制乒乓效应的影响,减少乒乓效应导致的切换次数,提高终端设备的数据传输质量,提升用户体验,且该方法可以针对终端设备支持接入的多种制式使用,有利于各制式间相互配合达到较好的防乒乓效果。
下面结合图3-图9介绍本申请提供的小区切换控制方法的具体实现流程。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小区切换控制方法一个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图3中的方法流程为图2所示实施例提到的乒乓效应检测过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如图3所示,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1,确定终端设备从第二制式的小区切换到第一制式的小区。
步骤302,对第二制式的小区到第一制式的小区的切换次数进行计数,获得第一累积切换次数。
步骤303,判断第一累积切换次数是否等于第一门限值。
若是,执行步骤304;若否,执行步骤305。
步骤304,确定检测到乒乓效应,开始第二制式对应的乒乓效应的抑制过程。
步骤305,判断第一累积切换次数是否等于第一初始值。
若是,执行步骤306;若否,执行步骤307。
步骤306,启动第二制式对应的第二定时器。
步骤307,在第二定时器未超时的情况下,继续乒乓效应检测过程。
通过实施图3所示方法,可以检测制式间的乒乓效应的出现。进一步的,结合图4和图5介绍上述第二定时器在本申请提供的小区切换控制方法中的作用。
如图4所示,第二制式对应的第二定时器开启后,若在第二定时器未超时的情况下,确定终端设备从第二制式的小区切换到第一制式的其他小区,即发生了与上一次不同的小区的切换,那么可以将第二制式对应的第一累积切换次数清0,关闭第二制式对应的第二定时器,重新开始乒乓效应的检测过程。示例性的,终端设备先从第二制式的小区切换到第一制式的小区(例如从NR小区A切换到LTE小区B),在确定NR对应的第二定时器开启且未超时的情况下,终端设备接着从第二制式的小区切换到第一制式的其他小区(例如从NR小区A切换到LTE小区C),那么需要将NR对应的第一累积切换次数清0,关闭NR对应的第二定时器,重新开始如图3所示的乒乓效应的检测过程,且此后步骤301中,从第二制式的小区切换到第一制式的小区可理解为,从NR小区A切换到LTE小区C。
如图5所示,在制式间的乒乓效应的检测过程中,若第二制式对应的第二定时器开启后,第二定时器超时,且第二制式对应的第一累积切换次数仍小于第一门限值,则确定终端设备的第一累积切换次数未在第一时长内从第一初始值增加到第一门限值,即未在较短时间内频繁发生多次制式间的切换移动,说明没有检测到制式间的乒乓效应的出现,此时可以将第一累积切换次数清0,重新开始乒乓效应的检测过程。利用第二定时器可以很方便确定是否出现制式间的乒乓效应,有利于提高制式间的乒乓效应的检测效果。
图6为本申请提供的小区切换控制方法另一个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图6中的方法流程为图2所示实施例提到的乒乓效应抑制过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如图6所示,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601,启动第二制式对应的第一定时器。
步骤602,判断获取到的第二制式的小区的信号质量是否大于信号门限。
若否,执行步骤603,若是,执行步骤609。
步骤603,启动第二制式对应的第三定时器。
步骤604,确定终端设备从第二制式的小区切换到第一制式的小区。
步骤605,对第二制式的小区到第一制式的小区的切换次数进行计数,获得第二累积切换次数。
步骤606,判断第二累积切换次数是否等于第二门限值。
若否,执行步骤607;若是,执行步骤608。
步骤607,在第三定时器未超时的情况下,继续检测是否发生上述小区的切换。
若继续发生上述小区的切换,返回步骤605。
步骤608,关闭第二制式对应的第三定时器。
步骤609,开启第二制式对应的防乒乓机制。
步骤610,在第一定时器超时的情况下,关闭第二制式对应的防乒乓机制。
通过实施图6所示方法,可以在检测制式间的乒乓效应之后,对制式间的乒乓效应进行抑制,从而实现控制小区切换和防乒乓的目的。进一步的,结合图7和图8介绍上述第二定时器在本申请提供的小区切换控制方法中的作用,并结合图9介绍上述第一定时器在本申请提供的小区切换控制方法中的作用。
如图7所示,第二制式对应的第三定时器开启后,若在第三定时器未超时的情况下,确定终端设备从第二制式的小区切换到第一制式的其他小区,即发生了与上一次不同的小区的切换,那么可以将上述第二累积切换次数清0,关闭第二制式对应的第三定时器,退出乒乓效应的抑制过程,重新开始乒乓效应的检测过程。示例性的,若从第二制式的小区切换到第一制式的小区是指,从NR小区A切换到LTE小区B,则从第二制式的小区切换到第一制式的其他小区可以是指,从NR小区A切换到LTE小区C。并且,图7所示的重新开始乒乓效应的检测过程中,从第二制式的小区切换到第一制式的小区可理解为,从NR小区A切换到LTE小区C。
如图8所示,在制式间的乒乓效应的抑制过程中,若第二制式对应的第三定时器开启后,第三定时器超时,且第二制式对应的第二累积切换次数仍小于第二门限值,则确定终端设备的第二累积切换次数未在第二时长内从第二初始值增加到第二门限值,即未在较短时间内继续发生多次制式间的切换移动,说明此时制式间的乒乓效应可能减弱,此时可以将第二累积切换次数清0,重启第三定时器,执行步骤607,即继续检测是否发生上述小区的切换的过程。这样,可以在第二制式小区的信号质量较差的情况下,继续检测制式间的乒乓效应是否存在,以确定是否要开启防乒乓机制来限制切换到第一制式的小区,从而减少乒乓效应导致的切换次数,优化数据传输质量。
如图9所示,在制式间的乒乓效应的抑制过程中,若第二制式对应的第一定时器开启后,第一定时器超时,则可以关闭上述第二制式对应的第三定时器,将第二累积切换次数清0,并关闭第二制式对应的防乒乓机制。可理解的,第一定时器用于限制第二制式对应的防乒乓机制的开启时长,也即在检测到乒乓效应后,第二制式对应的防乒乓机制开启且持续一段时间,但这段时间不超过第一定时器的定时时长。这样既可以保证一定的防乒乓效果,也可以在乒乓效应消失后使得终端设备可以进行小区切换以选择驻留到其他信号质量更好的小区,从而保证终端设备的数据传输质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无论上述第二制式为何种制式,上述第二制式对应的第一定时器的定时时长都可以设为相同的值,上述第二制式对应的第二定时器的定时时长也可以设为相同的值,第二门限值仍可以设为相同的值,而第一门限值则根据第二制式确定。示例性的,当第二制式为NR、LTE、WCDMA或GSM等制式中的任一种制式时,可以将上述第一定时器、第二定时器和第三定时器的定时时长分别设为600秒、240秒和120秒,将第二门限值设为2。而在第二制式分别为NR、LTE、WCDMA或GSM时,对应将第一门限值分别设为2、3、4、4。而上述信号门限则可以根据经验设定。
下面结合具体的应用场景,介绍实施本申请提供的小区切换控制方法产生的有益效果。在如图10a-图10e所示这些场景中,第二制式和第一制式可以为NR和LTE。第一定时器、第二定时器、第三定时器、第一门限值、第二门限值可以按上述实施例中的示例设定。针对上述第二制式的小区切换到第一制式的小区的切换类型,以重定向和重选两种类型进行示例。为方便阐述,可以将每个制式对应的第二定时器、第一定时器、第三定时器分别用变量detect_timer_1_xxx、restrict_timer_1_xxx、restrict_weak_signal_timer_1_xxx表示,第一累积切换次数和第二累积切换次数分别用变量detect_counter_1_xxx、restrict_weak_signal_counter_1_xxx表示,第一门限值和第二门限值分别用变量detect_thres_1_xxx、restrict_weak_signal_thres_2_xxx表示,信号门限用变量restrict_weak_signal_thres_1_xxx。可理解的,在以下场景中,xxx包括NR和LTE。以下场景提到的强小区、弱小区分别是指信号质量大于、小于对应的信号门限的小区。
场景a):NR强小区与LTE强小区间乒乓重选
在如图10a所示的场景中,针对NR制式和LTE制式,均可采取上述方法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具体的,包括以下过程:
①.终端设备从NR强小区重选到LTE强小区,NR对应的第一累积切换次数detect_counter_1_NR=1,启动NR对应的第二定时器detect_timer_1_NR;
②.终端设备从LTE强小区重选到NR强小区,LTE对应的第一累积切换次数detect_counter_1_LTE=1,启动LTE对应的第二定时器detect_timer_1_LTE;
③.终端设备从NR强小区重选到LTE强小区,NR对应的第一累积切换次数detect_counter_1_NR=2,达到第一门限值detect_thres_1_NR,检测到乒乓效应,可以开始乒乓效应的抑制过程,启动NR对应的第一定时器restrict_timer_1_NR;
④.终端设备从LTE强小区重选到NR强小区,LTE对应的第一累积切换次数detect_counter_1_LTE=2;获取NR强小区的信号质量,确定NR信号强于信号门限restrict_weak_signal_thres_1_NR,打开NR对应的防乒乓机制,不将LTE小区作为重选候选小区。
可理解的,可以认为上述步骤①-④中提到的定时器是处于开启且未超时的状态。定时器超时的情况暂未提及,详细情况可以参考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描写。
因此,实施本申请,可以使得终端设备在NR对应的第一定时器restrict_timer_1_NR时间内驻留在NR强小区。也就是说,在发生NR强小区和LTE强小区的乒乓重选的场景下,通过开启防乒乓机制,使得终端设备最终在预设时间内不再重选到LTE强小区,而是驻留在优先级较高的NR强小区。
场景b):NR弱小区与LTE强小区间乒乓重选
在如图10b所示的场景中,针对NR制式和LTE制式,均可采取上述方法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具体的,包括以下过程:
①.终端设备从NR弱小区重选到LTE强小区,NR对应的第一累积切换次数detect_counter_1_NR=1,启动NR对应的第二定时器detect_timer_1_NR;
②.终端设备从LTE强小区重选到NR弱小区,LTE对应的第一累积切换次数detect_counter_1_LTE=1,启动LTE对应的第二定时器detect_timer_1_LTE;
③.终端设备从NR弱小区重选到LTE强小区,NR对应的第一累积切换次数detect_counter_1_NR=2,达到第一门限值detect_thres_1_NR,检测到乒乓效应,可以开始乒乓效应的抑制过程,启动NR对应的第一定时器restrict_timer_1_NR;
④.终端设备从LTE强小区重选到NR弱小区,LTE对应的第一累积切换次数detect_counter_1_LTE=2;获取NR弱小区的信号质量,确定NR信号弱于信号门限restrict_weak_signal_thres_1_NR,启动NR对应的第三定时器restrict_weak_signal_timer_1_NR;
⑤.终端设备从NR弱小区重选到LTE强小区,NR对应的第二累积切换次数restrict_weak_signal_counter_1_NR=1;
⑥.终端设备从LTE强小区重选到NR弱小区,LTE对应的第一累积切换次数detect_counter_1_LTE=3,达到第一门限值detect_thres_1_LTE,检测到乒乓效应,可以开始乒乓效应的抑制过程,启动LTE对应的第一定时器restrict_timer_1_LTE;
⑦.终端设备从NR弱小区重选到LTE强小区,NR对应的第二累积切换次数restrict_weak_signal_counter_1_NR=2,达到第二门限值restrict_weak_signal_thres_2_NR,打开NR对应的防乒乓机制,但由于此时终端设备接入的制式不是NR,因此暂时无法使得终端设备驻留在NR弱小区;获取LTE强小区的信号质量,确定LTE信号强于信号门限restrict_weak_signal_thres_1_LTE,打开LTE对应的防乒乓机制,不将NR小区作为重选候选小区。
因此,实施本申请,可以使得终端设备最终在restrict_timer_1_LTE时间内驻留在信号较好的LTE强小区。也就是说,在发生NR弱小区和LTE强小区的乒乓重选的场景下,通过开启防乒乓机制,使得终端设备最终在预设时间内不再重选到NR弱小区,也即不驻留在优先级较高的NR弱小区,而是驻留在信号较好的LTE强小区。
场景c):NR弱小区与LTE弱小区间乒乓重选
可理解的,在如图10c所示的场景中,实施本申请,可以使得终端设备最终在restrict_timer_1_NR时间内不再重选到LTE弱小区,而是驻留在优先级较高的NR弱小区。
该场景的详细过程如图10c,在此不再详述。
场景d):NR强小区重定向LTE强小区,LTE强小区重选NR强小区
可理解的,在如图10d所示的场景中,实施本申请,可以使得终端设备最终在restrict_timer_1_NR时间内不再重定向到LTE强小区,而是驻留在优先级较高的NR强小区。
该场景的详细过程如图10d,在此不再详述。
场景e):NR小区间隔重选/重定向LTE弱小区,LTE弱小区重选NR小区
可理解的,在如图10e所示的场景中,实施本申请,可以使得终端设备最终在restrict_timer_1_NR时间内不再重选/重定向到LTE弱小区,而是驻留在优先级较高的NR弱小区。该场景的详细过程如图10e,在此不再详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针对终端设备支持接入的多种制式均可以使用上述小区切换控制方法,可以使得各制式间相互配合,快速检测出制式间的乒乓效应,并开启防乒乓机制以抑制乒乓效应,从而提高终端设备的数据传输质量和用户体验。
请参见图11,图11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可以是终端设备,也可以是终端设备中的装置,或者是能够和终端设备匹配使用的装置。图11所示的通信装置1100可以包括获取单元1101和开启单元1102。其中:
获取单元1101,用于在所述通信装置从第一制式的小区切换到第二制式的小区,且所述通信装置的第一累积切换次数等于第一门限值的情况下,获取所述第二制式的小区的信号质量;所述第一累积切换次数用于指示所述通信装置从所述第二制式的小区切换到所述第一制式的小区的累积切换次数;
开启单元1102,用于在所述第二制式的小区的信号质量满足目标条件的情况下,开启所述第二制式对应的防乒乓机制,所述第二制式对应的防乒乓机制用于限制所述通信装置切换到所述第一制式的小区。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目标条件包括所述第二制式的小区的信号质量大于信号门限;或者,所述第二制式的小区的信号质量小于所述信号门限,且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二累积切换次数等于第二门限值,所述第二累积切换次数用于指示在获取所述第二制式的小区的信号质量之后所述终端设备从所述第二制式的小区切换到所述第一制式的小区的累积切换次数。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定时器开启单元,用于在所述终端设备从所述第二制式的小区切换到所述第一制式的小区,且所述第一累积切换次数等于所述第一门限值的情况下,开启所述第二制式对应的第一定时器;
所述装置还包括:
关闭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二制式对应的第一定时器超时的情况下,关闭所述第二制式对应的防乒乓机制。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第一累积切换次数是在第一时长内从第一初始值增加至所述第一门限值。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若所述第一累积次数是在第二制式对应的第二定时器超时之前,从所述第一初始值增加到所述第一门限值,则确定所述第一累积切换次数是在第一时长内从所述第一初始值增加至所述第一门限值,其中,所述第二定时器的定时时长为所述第一时长,且所述第二定时器是在所述第一累积切换次数为所述第一初始值的情况下启动的。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若所述目标条件包括所述第二制式的小区的信号质量小于所述信号门限,且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二累积切换次数等于第二门限值,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第二累积切换次数是在第二时长内从第二初始值增加至所述第二门限值。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若所述第二累积次数是在第二制式对应的第三定时器超时之前,从所述第二初始值增加到所述第二门限值,则确定所述第二累积切换次数是在第二时长内从所述第二初始值增加至所述第二门限值,其中,所述第三定时器的定时时长为所述第二时长,且所述第三定时器是在所述第二制式的小区的信号质量小于所述信号门限的情况下启动的。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制式确定所述第一门限值,其中,所述第二制式的制式优先级越高,所述第一门限值越小。
其中,该实施方式的相关内容可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的相关内容。此处不再详述。
请参见图12,图12是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用于实现上述图2、图3或图6中终端设备的功能。该通信装置1200可以是终端设备或用于终端设备的装置。用于终端设备的装置可以为终端设备内的芯片系统或芯片。其中,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含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通信装置120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1202,用于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的数据处理功能。通信装置1200还可以包括通信接口1201,用于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的收发操作。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处理器1202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该处理器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信接口1201可以是收发器、电路、总线、模块或其它类型的通信接口,用于通过传输介质和其它设备进行通信。例如,通信接口1201用于装置1200中的装置可以和其它设备进行通信。处理器1202利用通信接口1201收发数据,并用于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图2、图3或图6所述的方法。
通信装置1200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存储器1203,用于存储程序指令和/或数据。存储器1203和处理器1202耦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耦合是装置、单元或模块之间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用于装置、单元或模块之间的信息交互。处理器1202可能和存储器1203协同操作。处理器1202可能执行存储器1203中存储的程序指令。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包括于处理器中。
当通信装置1200开机后,处理器1202可以读取存储器1203中的软件程序,解释并执行软件程序的指令,处理软件程序的数据。当需要通过无线发送数据时,处理器1202对待发送的数据进行基带处理后,输出基带信号至射频电路(图未示意),射频电路将基带信号进行射频处理后将射频信号通过天线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发送。当有数据发送到装置1200时,射频电路通过天线接收到射频信号,将射频信号转换为基带信号,并将基带信号输出至处理器1202,处理器1202将基带信号转换为数据并对该数据进行处理。
本申请实施例中不限定上述通信接口1201、处理器1202以及存储器1203之间的具体连接介质。本申请实施例在图12中以存储器1203、处理器1202以及通信接口1201之间通过总线1204连接,总线在图12中以粗线表示,其它部件之间的连接方式,仅是进行示意性说明,并不引以为限。所述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12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通信装置1200具体是用于终端设备时,例如通信装置1200具体是芯片或者芯片系统时,通信接口1201所输出或接收的可以是基带信号。通信装置1200具体是终端设备时,通信接口1201所输出或接收的可以是射频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该通信装置可以执行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相关步骤,具体可参见上述各个步骤所提供的实现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对于应用于或集成于通信装置的各个装置、产品,其包含的各个模块可以都采用电路等硬件的方式实现,不同的模块可以位于终端内同一组件(例如,芯片、电路模块等)或者不同组件中,或者,至少部分模块可以采用软件程序的方式实现,该软件程序运行于终端内部集成的处理器,剩余的(如果有)部分模块可以采用电路等硬件方式实现。
上述存储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ndom accessmemory,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 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 rambus RAM,DR RAM)。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芯片。该芯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其中,处理器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存储器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处理器通过读取存储器上存储的指令和数据,可执行上述如图2、图3或图6所示的小区切换控制方法,以及相关实施方式所执行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模组设备。如图13所示,图13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模组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模组设备1300可以执行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相关步骤,该模组设备1300包括:通信模组1301、电源模组1302、存储模组1303以及芯片模组1304。其中,电源模组1302用于为模组设备提供电能;存储模组1303用于存储数据和指令;通信模组1301用于进行模组设备内部通信,或者用于模组设备与外部设备进行通信;芯片模组1304可执行上述如图2、图3或图6所示的小区切换控制方法,以及相关实施方式所执行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所述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可执行上述图2、图3或图6所示的小区切换控制方法,以及相关实施方式所执行的步骤。
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前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的内部存储单元,例如设备的硬盘或内存。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也可以是所述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的外部存储设备,例如所述设备上配备的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media 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 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 card)等。进一步地,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还可以既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的内部存储单元也包括外部存储设备。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及所述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所需的其他程序和数据。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还可以用于暂时地存储已经输出或者将要输出的数据。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合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高密度数字视频光盘(digitalvideo disc,DVD))、或者半导体介质。半导体介质可以是固态硬盘。
上述实施例,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其他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上述实施例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或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加载或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或计算机程序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为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
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方法、装置和系统,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包括,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上述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的集成的单元,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上述软件功能单元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部分步骤。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所述的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 Memory,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 AccessMemory,RAM)等。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申请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申请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申请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申请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3)

1.一种小区切换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终端设备从第一制式的小区切换到第二制式的小区,且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一累积切换次数等于第一门限值的情况下,获取所述第二制式的小区的信号质量;所述第一累积切换次数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从所述第二制式的小区切换到所述第一制式的小区的累积切换次数;
在所述第二制式的小区的信号质量满足目标条件的情况下,开启所述第二制式对应的防乒乓机制,所述第二制式对应的防乒乓机制用于限制所述终端设备切换到所述第一制式的小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条件包括所述第二制式的小区的信号质量大于信号门限;或者,所述第二制式的小区的信号质量小于所述信号门限,且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二累积切换次数等于第二门限值,所述第二累积切换次数用于指示在获取所述第二制式的小区的信号质量之后所述终端设备从所述第二制式的小区切换到所述第一制式的小区的累积切换次数。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终端设备从第一制式的小区切换到第二制式的小区,且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一累积切换次数等于第一门限值的情况下,获取所述第二制式的小区的信号质量之前,还包括:
在所述终端设备从所述第二制式的小区切换到所述第一制式的小区,且所述第一累积切换次数等于所述第一门限值的情况下,开启所述第二制式对应的第一定时器;
所述开启所述第二制式对应的防乒乓机制之后,还包括:
在所述第二制式对应的第一定时器超时的情况下,关闭所述第二制式对应的防乒乓机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启所述第二制式对应的第一定时器之前,还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累积切换次数是在第一时长内从第一初始值增加至所述第一门限值。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第一累积切换次数是在第一时长内从第一初始值增加至所述第一门限值,包括:
若所述第一累积次数是在第二制式对应的第二定时器超时之前,从所述第一初始值增加到所述第一门限值,则确定所述第一累积切换次数是在第一时长内从所述第一初始值增加至所述第一门限值,其中,所述第二定时器的定时时长为所述第一时长,且所述第二定时器是在所述第一累积切换次数为所述第一初始值的情况下启动的。
6.如权利要求2-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目标条件包括所述第二制式的小区的信号质量小于所述信号门限,且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二累积切换次数等于第二门限值,所述开启所述第二制式对应的防乒乓机制之前,还包括:
确定所述第二累积切换次数是在第二时长内从第二初始值增加至所述第二门限值。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第二累积切换次数是在第二时长内从第二初始值增加至所述第二门限值,包括:
若所述第二累积次数是在第二制式对应的第三定时器超时之前,从所述第二初始值增加到所述第二门限值,则确定所述第二累积切换次数是在第二时长内从所述第二初始值增加至所述第二门限值,其中,所述第三定时器的定时时长为所述第二时长,且所述第三定时器是在所述第二制式的小区的信号质量小于所述信号门限的情况下启动的。
8.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第二制式确定所述第一门限值,其中,所述第二制式的制式优先级越高,所述第一门限值越小。
9.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在所述通信装置从第一制式的小区切换到第二制式的小区,且所述通信装置的第一累积切换次数等于第一门限值的情况下,获取所述第二制式的小区的信号质量;所述第一累积切换次数用于指示所述通信装置从所述第二制式的小区切换到所述第一制式的小区的累积切换次数;
开启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二制式的小区的信号质量满足目标条件的情况下,开启所述第二制式对应的防乒乓机制,所述第二制式对应的防乒乓机制用于限制所述通信装置切换到所述第一制式的小区。
10.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处理器和所述存储器相互连接,其中,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所述处理器被配置用于调用所述程序指令,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1.一种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包括处理器与接口,所述处理器和所述接口耦合;所述接口用于接收或输出信号,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代码指令,以使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被执行。
12.一种模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模组设备包括通信模组、电源模组、存储模组以及芯片模组,其中:
所述电源模组用于为所述模组设备提供电能;
所述存储模组用于存储数据和指令;
所述通信模组用于进行模组设备内部通信,或者用于所述模组设备与外部设备进行通信;
所述芯片模组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3.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所述程序指令当被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210610237.6A 2022-05-31 2022-05-31 小区切换控制方法及通信装置 Pending CN11492886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10237.6A CN114928866A (zh) 2022-05-31 2022-05-31 小区切换控制方法及通信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10237.6A CN114928866A (zh) 2022-05-31 2022-05-31 小区切换控制方法及通信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28866A true CN114928866A (zh) 2022-08-19

Family

ID=828133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610237.6A Pending CN114928866A (zh) 2022-05-31 2022-05-31 小区切换控制方法及通信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928866A (zh)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029365A1 (zh) * 2009-09-09 2011-03-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乒乓重选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3228018A (zh) * 2013-05-08 2013-07-31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乒乓切换的检测方法及设备
CN104301921A (zh) * 2014-10-29 2015-01-21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乒乓切换检测方法和设备及切换参数配置方法和设备
CN106412985A (zh) * 2015-07-31 2017-02-15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小区切换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9041134A (zh) * 2017-06-09 2018-12-18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抑制乒乓切换的方法及装置
CN109392039A (zh) * 2017-08-11 2019-02-26 捷开通讯(深圳)有限公司 通信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09600806A (zh) * 2018-12-25 2019-04-09 深圳市万普拉斯科技有限公司 网络切换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9842900A (zh) * 2017-11-28 2019-06-04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抑制乒乓切换的方法和装置
CN110602728A (zh) * 2019-08-28 2019-12-2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乒乓状态确定、信息接收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WO2020078257A1 (zh) * 2018-10-15 2020-04-23 奇酷互联网络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及防止网络乒乓切换的方法、装置、存储介质
CN112218347A (zh) * 2020-09-27 2021-01-12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异系统乒乓的抑制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689310A (zh) * 2020-12-08 2021-04-20 深圳市广和通无线股份有限公司 网络切换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630833A (zh) * 2021-09-07 2021-11-09 浙江三维利普维网络有限公司 基站参数的调整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029365A1 (zh) * 2009-09-09 2011-03-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乒乓重选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3228018A (zh) * 2013-05-08 2013-07-31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乒乓切换的检测方法及设备
CN104301921A (zh) * 2014-10-29 2015-01-21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乒乓切换检测方法和设备及切换参数配置方法和设备
CN106412985A (zh) * 2015-07-31 2017-02-15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小区切换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9041134A (zh) * 2017-06-09 2018-12-18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抑制乒乓切换的方法及装置
CN109392039A (zh) * 2017-08-11 2019-02-26 捷开通讯(深圳)有限公司 通信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09842900A (zh) * 2017-11-28 2019-06-04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抑制乒乓切换的方法和装置
WO2020078257A1 (zh) * 2018-10-15 2020-04-23 奇酷互联网络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及防止网络乒乓切换的方法、装置、存储介质
CN109600806A (zh) * 2018-12-25 2019-04-09 深圳市万普拉斯科技有限公司 网络切换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WO2020135473A1 (zh) * 2018-12-25 2020-07-02 深圳市万普拉斯科技有限公司 网络切换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602728A (zh) * 2019-08-28 2019-12-2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乒乓状态确定、信息接收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CN112218347A (zh) * 2020-09-27 2021-01-12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异系统乒乓的抑制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2062617A1 (zh) * 2020-09-27 2022-03-3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异系统乒乓的抑制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689310A (zh) * 2020-12-08 2021-04-20 深圳市广和通无线股份有限公司 网络切换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630833A (zh) * 2021-09-07 2021-11-09 浙江三维利普维网络有限公司 基站参数的调整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KETYLLEN C. SILVA, ET AL.: "Self-tuning handover algorithm based on fuzzy logic in mobile networks with dense small cells", 《2018 IEE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ING CONFERENCE (WCNC)》, 11 June 2018 (2018-06-11) *
范文静;王瑞峰: "基于速度-方向的LTE-R越区切换改进算法研究", 《现代电子技术》, vol. 45, no. 9, 1 May 2022 (2022-05-01) *
董纷纷: "LTE-M通信系统越区切换技术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工程科技Ⅱ辑)》, 15 May 2022 (2022-05-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673978B1 (en) Priority measurement rules for channel measurement occasions
US11582669B2 (en) Performing handover between short-range and cellular wireless networks
US8094619B2 (en) Multi-mode multi-b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nd mode switching method thereof
US20180206155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communication by u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circuit switched fallback service
US20210051553A1 (en) Method for returning from low-standard network to high-standard network and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US20200351722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secondary cell configuration
US20110105122A1 (en) Method of Handling Handover Measurement in a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Mode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 Device
US20220124594A1 (en) Mobility manage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terminal
US20210092631A1 (en) Measurement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Terminal Device
US9749915B2 (en) Avoiding conflicts between device-initiated handovers and network-initiated handovers
CN112889316B (zh) 一种小区重选方法及装置、终端
US10638395B2 (en)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nd method for performing a cell selection or reselection
US20210144608A1 (en) Method and Terminal Device for Cell Reselection
US20230035046A1 (en) Radio resource control rrc reestablish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US20120147850A1 (en) Cell search method of terminal and related device and system
US20150117398A1 (en) Reduced latency during cellular redirection
CN110572855B (zh) 一种Volte语音业务的异系统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13302975B (zh) 小区的切换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703806B (zh) 一种测量配置方法及装置、终端
US10159045B2 (en) Device-based solutions to power drain caused by continuous switching between different radio access technology networks
CN114928866A (zh) 小区切换控制方法及通信装置
KR101101041B1 (ko) 멀티모드-멀티밴드 이동통신단말의 동기-비동기 간 모드전환 방법
CN116391336A (zh) 无线接入技术之间的回退和恢复
CN115299109A (zh) 一种配置信息的确定方法及装置、终端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