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28319A - 柔性光伏支架 - Google Patents

柔性光伏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28319A
CN114928319A CN202210648808.5A CN202210648808A CN114928319A CN 114928319 A CN114928319 A CN 114928319A CN 202210648808 A CN202210648808 A CN 202210648808A CN 114928319 A CN114928319 A CN 1149283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el strand
support
photovoltaic
rotatably connected
m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64880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雄飞
肖平
彭文博
赵东明
田鸿翔
罗丽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neng Clean 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
Huaneng Renewables Corp Ltd
Huaneng Dali Wind Power Co Ltd Eryuan Branch
Original Assignee
Huaneng Clean 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
Huaneng Renewables Corp Ltd
Huaneng Dali Wind Power Co Ltd Eryuan Branc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neng Clean 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 Huaneng Renewables Corp Ltd, Huaneng Dali Wind Power Co Ltd Eryuan Branch filed Critical Huaneng Clean 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221064880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928319A/zh
Publication of CN1149283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2831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SGENE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BY CONVERSION OF INFRARED RADIATION, VISIBLE LIGHT OR ULTRAVIOLET LIGHT, e.g. USING PHOTOVOLTAIC [PV] MODULES
    • H02S20/00Supporting structures for PV modules
    • H02S20/30Supporting structures being movable or adjustable, e.g. for angle adjustment
    • H02S20/32Supporting structures being movable or adjustable, e.g. for angle adjus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olar track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SSOLAR HEAT COLLECTORS; SOLAR HEAT SYSTEMS
    • F24S30/00Arrangements for moving or orienting solar heat collector modules
    • F24S30/20Arrangements for moving or orienting solar heat collector modules for linear movemen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SSOLAR HEAT COLLECTORS; SOLAR HEAT SYSTEMS
    • F24S30/00Arrangements for moving or orienting solar heat collector modules
    • F24S30/40Arrangements for moving or orienting solar heat collector modules for rotary movement
    • F24S30/42Arrangements for moving or orienting solar heat collector modules for rotary movement with only one rotation axis
    • F24S30/425Horizontal axi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SSOLAR HEAT COLLECTORS; SOLAR HEAT SYSTEMS
    • F24S30/00Arrangements for moving or orienting solar heat collector modules
    • F24S2030/10Special components
    • F24S2030/11Driving means
    • F24S2030/115Linear actuators, e.g. pneumatic cylind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柔性光伏支架,所述柔性光伏支架包括:主架体、支撑组件、多个连接组件、多个光伏板和驱动组件,主架体包括两根端立柱、第一钢绞线和第二钢绞线,第一钢绞线的两端分别与两根端立柱相连,第二钢绞线的两端分别与两根端立柱可移动地相连,支撑组件包括多个X型支撑架,连接组件包括中心连接件和端部连接件,X型支撑架的交叉点通过中心连接件与第一钢绞线相连,X型支撑架的下端通过端部连接件与第二钢绞线相连,光伏板与X型支撑架相连,驱动组件与第二钢绞线相连。通过驱动组件驱动第二钢绞线移动以调节光伏板的倾斜角度,使光伏板跟随太阳的移动进行偏转,提高整体的发电量和光伏板的调节效率。

Description

柔性光伏支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伏发电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柔性光伏支架。
背景技术
柔性光伏支架技术是把传统钢性支架技术中的檩条改为钢绞线,即在成排的钢绞线上安装光伏板,由于其具备跨度大、土地利用率高、造价低、施工周期短等优点,正逐步得到市场的青睐。但同样受到其柔性结构设计等特点,目前柔性光伏支架以固定倾角形式为主,缺少类似常规刚性支架的跟踪系统方案,在发电量提升方面未能达到最佳水平,限制了其进一步扩大市场应用范围。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实施例提出一种柔性光伏支架,该柔性光伏支架具有跨度大、倾角可调的特点。
本发明实施例的柔性光伏支架包括:主架体、支撑组件、多个连接组件、多个光伏板和驱动组件,所述主架体包括两根端立柱、第一钢绞线和第二钢绞线,所述第一钢绞线与所述第二钢绞线平行设置,所述第一钢绞线的两端分别与两根所述端立柱相连,所述第二钢绞线的两端分别与两根所述端立柱可移动地相连,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多个X型支撑架,所述X型支撑架的高度可调节,多个所述X型支撑架沿所述第一钢绞线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多个所述连接组件与多个所述X型支撑架一一对应,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中心连接件和端部连接件,所述中心连接件设在所述第一钢绞线上,所述X型支撑架的交叉点与所述中心连接件可转动地相连,所述端部连接件设在所述第二钢绞线上,所述X型支撑架的下端与所述端部连接件可转动地相连,所述第二钢绞线用于调节所述支撑架的高度,多个所述光伏板与多个所述X型支撑架一一对应,所述光伏板与所述X型支撑架的上端可转动地相连,所述X型支撑架用于调节所述光伏板的倾斜角度,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第二钢绞线相连,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钢绞线移动以调节所述支撑架的高度。
本发明实施例的柔性光伏支架,将多个光伏板安设在钢绞线上,对比传统钢性支架,提高了支架整体的跨度和土地利用率。并且,在钢绞线和X型支撑架的配合作用下,抬升第二钢绞线以调节X型支撑架的高度,从而同步调节多个光伏板的倾斜角度,使光伏板跟随太阳的移动进行偏转,提高整体的发电量,还避免了每次只调整一个光伏板的倾斜角度造成调节困难和效率低的问题,进而提高了多个光伏板的调节效率。
由此,本发明实施例的柔性光伏支架解决了多个光伏板的倾角调节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X型支撑架包括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和连接轴,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二支撑杆交叉布置,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上端与所述光伏板可转动地相连,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下端与所述端部连接件可转动地相连,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上端与所述光伏板可转动地相连,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下端与所述端部连接件可转动地相连;所述第一支撑杆上具有沿连接轴的轴向开设的第一通槽,所述第一通槽沿所述第一支撑杆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支撑杆上具有沿连接轴的轴向开设的第二通槽,所述第二通槽沿所述第二支撑杆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连接轴的一端与所述中心连接件可转动地相连,所述连接轴依次贯穿所述第一通槽和所述第二通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杆上具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沿所述第一支撑杆的长度方向可滑动地设在所述第一通槽内,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连接轴可转动地相连;所述第二支撑杆上具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沿所述第二支撑杆的长度方向可滑动地设在所述第二通槽内,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连接轴可转动地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两个驱动件,两个所述驱动件与所述第二钢绞线的两端一一对应,所述驱动件设在与其对应的所述端立柱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件包括第一电机、壳体、第二电机、螺柱、和连接块,所述第一电机设在所述端立柱上,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壳体相连,所述第二电机设在所述壳体上,所述壳体上设有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延伸的限位槽,所述螺柱可转动地设在所述限位槽内,所述第二电机与所述螺柱相连,所述连接块可滑动地设在所述限位槽内,所述连接块上设有螺纹孔,所述螺柱与所述连接块之间螺纹配合,所述连接块与所述第二钢绞线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中心连接件包括中心套环和中心套筒,所述中心套环套设在所述第一钢绞线上,所述中心套筒的一端与所述中心套环相连,所述连接轴的一端可转动地设在所述中心套筒内;所述端部连接件包括第一套环、第一转轴、第二套环和第二转轴,所述第一套环和所述第二套环均套设在所述第二钢绞线上,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套环相连,所述第一转轴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下端可转动地相连,所述第二转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套环相连,所述第二转轴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下端可转动地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架体还包括多个分立柱,多个所述分立柱沿所述第一钢绞线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所述第一钢绞线依次与多个所述分立柱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分立柱上设有让位槽,所述第二钢绞线依次贯穿多个所述分立柱的让位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架体、所述支撑组件和所述驱动组件均为两个且一一对应,两个所述主架体相对分布在所述光伏板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任一所述光伏板上的两个所述连接轴相连。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柔性光伏支架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柔性光伏支架的X型支撑架和连接组件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柔性光伏支架的X型支撑架的爆炸示意图。
图4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柔性光伏支架的连接块的移动轨迹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端立柱1、第一钢绞线2、第二钢绞线3、分立柱4、
X型支撑架5、第一支撑杆51、第一通槽511、第一滑块512、第二支撑杆52、第二通槽521、第二滑块522、连接轴53、
中心连接件6、中心套环61、中心套筒62、
端部连接件7、第一套环71、第一转轴72、第二套环73、第二转轴74、
光伏板8、
驱动件9、第一电机91、壳体92、限位槽921、第二电机93、螺柱94、连接块9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柔性光伏支架。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柔性光伏支架包括:主架体、支撑组件、多个连接组件、多个光伏板8和驱动组件。主架体包括两根端立柱1、第一钢绞线2和第二钢绞线3,第一钢绞线2与第二钢绞线3平行设置。第一钢绞线2的两端分别与两根端立柱1相连,第二钢绞线3的两端分别与两根端立柱1可移动地相连。支撑组件包括多个X型支撑架5,X型支撑架5的高度可调节,多个X型支撑架5沿第一钢绞线2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多个连接组件与多个X型支撑架5一一对应,连接组件包括中心连接件6和端部连接件7。中心连接件6设在第一钢绞线2上,X型支撑架5的交叉点与中心连接件6可转动地相连,端部连接件7设在第二钢绞线3上,X型支撑架5的下端与端部连接件7可转动地相连,第二钢绞线3用于调节支撑架的高度。多个光伏板8与多个X型支撑架5一一对应,光伏板8与X型支撑架5的上端可转动地相连,X型支撑架5用于调节光伏板8的倾斜角度。驱动组件与第二钢绞线3相连,驱动组件用于驱动第二钢绞线3移动以调节支撑架的高度。
其中,如图1所示,端立柱1沿上下方向设置,两个端立柱1沿左右方向间隔布置。第一钢绞线2位于第二钢绞线3的上方,第一钢绞线2和第二钢绞线3均沿左右方向设置,第一钢绞线2的左右两端分别与两根端立柱1固定连接,第二钢绞线3的左右两端分别与两根端立柱1可移动地相连,且第二钢绞线3的左右两端同步移动,在移动过程中第一钢绞线2与第二钢绞线3始终保持平行。
可选地,如图1所示,中心连接件6固定设在第一钢绞线2上,端部连接件7固定设在第二钢绞线3上。X型支撑架5的交叉点(也即是X型支撑架5交叉部分的结构)与中心连接件6可转动地相连,X型支撑架5的下端与端部连接件7可转动地相连。由此,通过移动第二钢绞线3以调节X型支撑架5的高度,第二钢绞线3在移动过程中,X型支撑架5的交叉点与X型支撑架5的下端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
多个X型支撑架5与多个光伏板8的数量一一对应,每个光伏板8可转动地设在相对应的X支撑架上。通过移动第二钢绞线3,以同步调节多个X型支撑架5的高度,并同步调节多个光伏板8的倾斜角度,使光伏板8始终朝向太阳,不仅提高了光伏板8产生电能的有效性和整体的发电量,还节省了调节多个光伏板8倾角的时间,进而提高多个光伏板8的调节效率。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驱动组件与第二钢绞线3相连,驱动组件用于驱动第二钢绞线3沿左右方向和上下方向移动,以使第二钢绞线3靠近或远离第一钢绞线2,进而实现调节多个光伏板8的倾斜角度的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的柔性光伏支架,将多个光伏板8安设在钢绞线上,对比传统钢性支架,提高了支架整体的跨度和土地利用率。并且,在钢绞线和X型支撑架5的配合作用下,抬升第二钢绞线3以调节X型支撑架5的高度,从而同步调节多个光伏板8的倾斜角度,使光伏板8跟随太阳的移动进行偏转,提高整体的发电量,还避免了每次只调整一个光伏板8的倾斜角度造成调节困难和效率低的问题,进而提高了多个光伏板8的调节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X型支撑架5包括第一支撑杆51、第二支撑杆52和连接轴53,第一支撑杆51与第二支撑杆52交叉布置。第一支撑杆51的上端与光伏板8可转动地相连,第一支撑杆51的下端与端部连接件7可转动地相连。第二支撑杆52的上端与光伏板8可转动地相连,第二支撑杆52的下端与端部连接件7可转动地相连。第一支撑杆51上具有沿连接轴53的轴向开设的第一通槽511,第一通槽511沿第一支撑杆51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二支撑杆52上具有沿连接轴53的轴向开设的第二通槽521,第二通槽521沿第二支撑杆52的长度方向延伸。连接轴53的一端与中心连接件6可转动地相连,连接轴53依次贯穿第一通槽511和第二通槽521。
可选地,如图1至图3所示,第一支撑杆51与第二支撑杆52均倾斜设置,且第一支撑杆51与第二支撑杆52交叉布置。光伏板8的下端面上具有第一凸出部和第二凸出部,第一凸出部位于光伏板8的右端,第二凸出部位于光伏板8的左端。第一支撑杆51的上端通过沿前后方向设置的转轴与第一凸出部可转动地相连,第二支撑杆52的上端通过沿前后方向设置的转轴与第二凸出部可转动地相连。
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3所示,连接轴53沿前后方向设置。第一通槽511沿前后方向贯穿第一支撑杆51,第二通槽521沿前后方向贯穿第二支撑杆52,连接轴53依次贯穿第一通槽511和第二通槽521,且贯穿的部分为第一通槽511与第二通槽521沿前后方向上投影的交叉部分,以使第一支撑杆51与第二支撑杆52的交叉点始终固定在第一钢绞线2上。
例如,如图1所示,光伏板8处于水平状态,根据太阳的方位调节光伏板8的倾斜角度。当第二钢绞线3向上移动并向左移动时,第二钢绞线3带动第一支撑杆51和第二支撑杆52的下端向上移动,同时,第二支撑杆52的上端向上移动,第一支撑杆51的上端向下移动,从而带动光伏板8向右偏转。同理,当第二钢绞线3向上移动并向右移动时,第二钢绞线3带动第一支撑杆51和第二支撑杆52的下端向上移动,同时,第一支撑杆51的上端向上移动,第二支撑杆52的上端向下移动,从而带动光伏板8向左偏转。
此外,需要理解的是,第二钢绞线3移动的过程中,第一支撑杆51的上端相对于光伏板8发生转动,第一支撑杆51的下端相对于端部连接件7发生转动,第二支撑杆52的上端相对于光伏板8发生转动,第二支撑杆52的下端相对于端部连接件7发生转动,从而避免X型支撑架5卡死的现象,进而实现光伏板8偏转的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支撑杆51上具有第一滑块512,第一滑块512沿第一支撑杆51的长度方向可滑动地设在第一通槽511内,第一滑块512与连接轴53可转动地相连。第二支撑杆52上具有第二滑块522,第二滑块522沿第二支撑杆52的长度方向可滑动地设在第二通槽521内,第二滑块522与连接轴53可转动地相连。
具体地,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滑块512和第二滑块522上均开设有沿前后方向设置的通孔,以使连接轴53依次贯穿第一滑块512的通孔和第二滑块522的通孔,并与第一滑块512和第二滑块522转动配合。由此,在第二钢绞线3移动的过程中,第一滑块512相对于第一支撑杆51沿第一支撑杆51的长度方向进行滑动,第二滑块522相对于第二支撑杆52沿第二支撑杆52的长度方向进行滑动,从而保证X型支撑架5结构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驱动组件包括两个驱动件9,两个驱动件9与第二钢绞线3的两端一一对应,驱动件9设在与其对应的端立柱1上。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1所示,两个驱动件9与第二钢绞线3的左右两端一一对应且相连,以使两个驱动件9同步驱动第二钢绞线3的左右两端移动,从而使第二钢绞线3在移动过程中,第二钢绞线3与第一钢绞线2始终保持平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4所示,驱动件9包括第一电机91、壳体92、第二电机93、螺柱94、和连接块95。第一电机91设在端立柱1上,第一电机91的输出轴与壳体92相连,第二电机93设在壳体92上,壳体92上设有沿壳体92的长度方向延伸的限位槽921,螺柱94可转动地设在限位槽921内,第二电机93与螺柱94相连,连接块95可滑动地设在限位槽921内,连接块95上设有螺纹孔,螺柱94与连接块95之间螺纹配合,连接块95与第二钢绞线3相连。
可选地,如图1和图4所示,第一电机91设在与其相对应的端立柱1上,第一电机91的输出轴沿前后方向设置。壳体92沿上下方向设置,第一电机91的输出轴与壳体92的上端相连,以使第一电机91驱动壳体92旋转。第二电机93设在壳体92的上端,第二电机93的输出轴沿上下方向设置,且第二电机93的输出轴贯穿壳体92的上端壁并位于壳体92内。限位槽921沿上下方向延伸,螺柱94沿上下方向设在限位槽921内并与壳体92可转动地相连,第二电机93的输出轴与螺柱94相连以驱动螺柱94旋转。连接块95沿上下方向可滑动地设在限位槽921内并与螺柱94螺纹配合,以使第二电机93驱动螺柱94旋转时,连接块95沿上下方向滑动。连接块95和与其对应的第二钢绞线3的端部相连,以使连接块95带动第二钢绞线3移动。
需要理解的是,将连接块95与第一电机91的输出轴之间的距离定义为d。如图1所示,当光伏板8处于初始的水平状态时,壳体92呈竖直状态,连接块95与第一电机91的输出轴之间的距离为d1。
当需要光伏板8向右倾斜时,第一电机91正转运行,第一电机91驱动壳体92向左转动,壳体92开始倾斜,同时第二电机93正转运行,第二电机93驱动连接块95沿限位槽921的延伸方向滑动,整体上连接块95是向左上方进行移动,连接块95带动第二钢绞线3向左上方进行移动,以使光伏板8向右倾斜。待光伏板8向右倾斜一定角度后,此时的连接块95与与第一电机91的输出轴之间的距离为d2,且d2>d1。
当光伏板8进行复位时,第一电机91反转运行,第一电机91驱动壳体92向右转动以从倾斜状态复位至竖直状态,同时第二电机93反转运行,第二电机93驱动连接块95沿限位槽921的延伸方向滑动,整体上连接块95是向右下方进行移动,以使连接块95回到初始位置。
同理,当需要光伏板8向左倾斜时,第一电机91反转运行,第一电机91驱动壳体92向右转动,壳体92开始倾斜,同时第二电机93正转运行,第二电机93驱动连接块95沿限位槽921的延伸方向滑动,整体上连接块95是向右上方进行移动,连接块95带动第二钢绞线3向右上方进行移动,以使光伏板8向左倾斜。待光伏板8向左倾斜一定角度后,此时的连接块95与与第一电机91的输出轴之间的距离为d3,且d3>d1。
当光伏板8进行复位时,第一电机91正转运行,第一电机91驱动壳体92向左转动以从倾斜状态复位至竖直状态,同时第二电机93反转运行,第二电机93驱动连接块95沿限位槽921的延伸方向滑动,整体上连接块95是向左下方进行移动,以使连接块95回到初始位置。
因此,光伏板8从水平状态变为倾斜状态,如图5所示,连接块95的运行路径为图5中的弧形实线,图5中虚线的同心圆的圆心位于第一电机91的输出轴的中心轴线上。第一电机91通过正转和反转以控制光伏板8朝向右和向左倾斜。并且,第二电机93都是正转运行,以使连接块95与第一电机91的输出轴之间的距离d逐渐增大至d2或d3,才能保证结构的正常运作。待光伏板8需要复位时,第二电机93反转运行,以使连接块95与第一电机91的输出轴之间的距离d逐渐减小至d1。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2所示,中心连接件6包括中心套环61和中心套筒62,中心套环61套设在第一钢绞线2上,中心套筒62的一端与中心套环61相连,连接轴53的一端可转动地设在中心套筒62内。端部连接件7包括第一套环71、第一转轴72、第二套环73和第二转轴74,第一套环71和第二套环73均套设在第二钢绞线3上,第一转轴72的一端与第一套环71相连,第一转轴72的另一端与第一支撑杆51的下端可转动地相连,第二转轴74的一端与第二套环73相连,第二转轴74的另一端与第二支撑杆52的下端可转动地相连。
可选地,如图2所示,中心套环61固定套设在第一钢绞线2上。中心套筒62沿前后方向设置,中心套筒62的靠近中心套环61的一端与中心套环61固定连接。中心套筒62的中心轴线与连接轴53的中心轴线共轴,连接轴53的端部可转动地设在中心套筒62内。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第一套环71和第二套环73均固定套设在第二钢绞线3上,第一转轴72和第二转轴74均沿前后方向设置。第一转轴72的靠近第一套环71的一端与第一套环71固定连接,第一转轴72的远离第一套环71的一端与第一支撑杆51的下端可转动地相连。第二转轴74的靠近第二套环73的一端与第二套环73固定连接,第二转轴74的远离第二套环73的一端与第二支撑杆52的下端可转动地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主架体还包括多个分立柱4,多个分立柱4沿第一钢绞线2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第一钢绞线2依次与多个分立柱4相连。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钢绞线的跨度较大,仅靠钢绞线两端的端立柱1支撑钢绞线,其支撑效果不稳定。因此,沿第一钢绞线2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多个分立柱4,并让第一钢绞线2依次与多个分立柱4相连,从而提高对第一钢绞线2的支撑效果。
如图1所示,图中光伏板8的一侧仅示出一根分立柱4,以描述分立柱4的位置,实际情况中根据钢绞线的跨度以及光伏板8的数量,以确定分立柱4的数量。可选地,分立柱4位于相邻的两个X型支撑架5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分立柱4上设有让位槽,第二钢绞线3依次贯穿多个分立柱4的让位槽。
可选地,如图1所示,让位槽沿左右方向延伸,第二钢绞线3依次贯穿多个分立柱4的让位槽。由此,使第二钢绞线3与分立柱4进行避让,以确保结构的正常运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主架体、支撑组件和驱动组件均为两个且一一对应,两个主架体相对分布在光伏板8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
可选地,如图1所示,主架体为两个,每个主架体上均设有支撑组件、连接组件以及驱动组件,确保结构的完整性。两个主架体相对分布在光伏板8的前后两侧,从而提高支撑光伏板8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任一光伏板8上的两个连接轴53相连。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1和图2所示,每个光伏板8上用于支撑该光伏板8的X型支撑架5为两个,将两个X型支撑架5上的连接轴53通过沿前后方向设置的连接杆相连,以使两个X型支撑架5一体化设计。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发明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上述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上述实施例进行的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柔性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架体,所述主架体包括两根端立柱、第一钢绞线和第二钢绞线,所述第一钢绞线与所述第二钢绞线平行设置,所述第一钢绞线的两端分别与两根所述端立柱相连,所述第二钢绞线的两端分别与两根所述端立柱可移动地相连;
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多个X型支撑架,所述X型支撑架的高度可调节,多个所述X型支撑架沿所述第一钢绞线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
多个连接组件,多个所述连接组件与多个所述X型支撑架一一对应,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中心连接件和端部连接件,所述中心连接件设在所述第一钢绞线上,所述X型支撑架的交叉点与所述中心连接件可转动地相连,所述端部连接件设在所述第二钢绞线上,所述X型支撑架的下端与所述端部连接件可转动地相连,所述第二钢绞线用于调节所述支撑架的高度;
多个光伏板,多个所述光伏板与多个所述X型支撑架一一对应,所述光伏板与所述X型支撑架的上端可转动地相连,所述X型支撑架用于调节所述光伏板的倾斜角度;
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第二钢绞线相连,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钢绞线移动以调节所述支撑架的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X型支撑架包括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和连接轴,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二支撑杆交叉布置,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上端与所述光伏板可转动地相连,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下端与所述端部连接件可转动地相连,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上端与所述光伏板可转动地相连,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下端与所述端部连接件可转动地相连;
所述第一支撑杆上具有沿连接轴的轴向开设的第一通槽,所述第一通槽沿所述第一支撑杆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支撑杆上具有沿连接轴的轴向开设的第二通槽,所述第二通槽沿所述第二支撑杆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连接轴的一端与所述中心连接件可转动地相连,所述连接轴依次贯穿所述第一通槽和所述第二通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杆上具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沿所述第一支撑杆的长度方向可滑动地设在所述第一通槽内,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连接轴可转动地相连;
所述第二支撑杆上具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沿所述第二支撑杆的长度方向可滑动地设在所述第二通槽内,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连接轴可转动地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两个驱动件,两个所述驱动件与所述第二钢绞线的两端一一对应,所述驱动件设在与其对应的所述端立柱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柔性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包括第一电机、壳体、第二电机、螺柱、和连接块,所述第一电机设在所述端立柱上,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壳体相连,所述第二电机设在所述壳体上,所述壳体上设有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延伸的限位槽,所述螺柱可转动地设在所述限位槽内,所述第二电机与所述螺柱相连,所述连接块可滑动地设在所述限位槽内,所述连接块上设有螺纹孔,所述螺柱与所述连接块之间螺纹配合,所述连接块与所述第二钢绞线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连接件包括中心套环和中心套筒,所述中心套环套设在所述第一钢绞线上,所述中心套筒的一端与所述中心套环相连,所述连接轴的一端可转动地设在所述中心套筒内;
所述端部连接件包括第一套环、第一转轴、第二套环和第二转轴,所述第一套环和所述第二套环均套设在所述第二钢绞线上,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套环相连,所述第一转轴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下端可转动地相连,所述第二转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套环相连,所述第二转轴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下端可转动地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架体还包括多个分立柱,多个所述分立柱沿所述第一钢绞线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所述第一钢绞线依次与多个所述分立柱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柔性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立柱上设有让位槽,所述第二钢绞线依次贯穿多个所述分立柱的让位槽。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架体、所述支撑组件和所述驱动组件均为两个且一一对应,两个所述主架体相对分布在所述光伏板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柔性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任一所述光伏板上的两个所述连接轴相连。
CN202210648808.5A 2022-06-09 2022-06-09 柔性光伏支架 Pending CN11492831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48808.5A CN114928319A (zh) 2022-06-09 2022-06-09 柔性光伏支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48808.5A CN114928319A (zh) 2022-06-09 2022-06-09 柔性光伏支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28319A true CN114928319A (zh) 2022-08-19

Family

ID=828128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648808.5A Pending CN114928319A (zh) 2022-06-09 2022-06-09 柔性光伏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92831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647168A (zh) * 2023-05-29 2023-08-25 神龙拜耳科技衡水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光伏支架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647168A (zh) * 2023-05-29 2023-08-25 神龙拜耳科技衡水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光伏支架
CN116647168B (zh) * 2023-05-29 2024-01-19 神龙拜耳科技衡水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光伏支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851630B1 (en) Tracking-type photovoltaic generator
KR100779036B1 (ko) 추적식 태양광 발전 시스템
CN103429969A (zh) 光伏模块支撑系统
CA2889317A1 (en) Single axis solar tracker
CN114928319A (zh) 柔性光伏支架
WO2020078061A1 (zh) 绳索传动结构、太阳能跟踪器及其使用方法
CN217721105U (zh) 柔性光伏支架
CN114710100A (zh) 转动柔性光伏支架
KR102112354B1 (ko) 태양전지 모듈 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태양광 발전 설비
CN210327459U (zh) 一种推杆驱动光伏跟踪支架系统
CN115149893A (zh) 一种柔性光伏支架及其阵列结构和角度调节方法
KR101380395B1 (ko) 태양열 집광패널의 구동시스템
AU2017203521B2 (en) Solar tracking system
KR102211308B1 (ko) 태양광 패널 조립체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태양광 패널 장치
KR101225873B1 (ko) 에이형 포스트를 갖는 단축 추적식 태양광 발전 장치
CN217282832U (zh) 光伏支架
CN112688627B (zh) 光伏支架
CN115864971A (zh) 一种柔性倾角跟踪光伏支架系统
CN212380766U (zh) 具有强抗震结构的开关柜
CN115102488A (zh) 平单轴跟踪支架
CN202752294U (zh) 一种光伏组件除尘设备的支架
CN219592317U (zh) 柔性光伏支架及柔性光伏支撑系统
CN217469842U (zh) 转动柔性光伏支架
CN112671318B (zh) 光伏支架
CN217445299U (zh) 角度可调的光伏支撑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