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22167A - 用于滩涂淤泥地质状况的预制方桩、施工方法和组成成份 - Google Patents

用于滩涂淤泥地质状况的预制方桩、施工方法和组成成份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22167A
CN114922167A CN202210559080.9A CN202210559080A CN114922167A CN 114922167 A CN114922167 A CN 114922167A CN 202210559080 A CN202210559080 A CN 202210559080A CN 114922167 A CN114922167 A CN 1149221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le body
pile
hoop
connecting plate
lower pi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55908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浩
陈吉光
窦松涛
包希吉
白晓宇
王冰
张誉镪
郭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cond Construction Co Ltd of China Construction Eigh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econd Construction Co Ltd of China Construction Eigh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cond Construction Co Ltd of China Construction Eigh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econd Construction Co Ltd of China Construction Eigh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55908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922167A/zh
Publication of CN1149221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2216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5/00Bulkheads, piles, or other structural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foundation engineering
    • E02D5/22Piles
    • E02D5/52Piles composed of separable parts, e.g. telescopic tubes ; Piles composed of segments
    • E02D5/523Piles composed of separable parts, e.g. telescopic tubes ; Piles composed of segments composed of segments
    • E02D5/526Connection means between pile segm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8/00Compositions of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ontaining inorganic binders or the reaction product of an inorganic and an organic binder, e.g. polycarboxylate cements
    • C04B28/02Compositions of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ontaining inorganic binders or the reaction product of an inorganic and an organic binder, e.g. polycarboxylate cements containing hydraulic cements other than calcium sulfates
    • C04B28/04Portland cemen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31/00Protective arrangements for foundations or foundation structures; Ground foundation measures for protecting the soil or the subsoil water, e.g. preventing or counteracting oil pollution
    • E02D31/06Protective arrangements for foundations or foundation structures; Ground foundation measures for protecting the soil or the subsoil water, e.g. preventing or counteracting oil pollution against corrosion by soil or water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7/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placing sheet pile bulkheads, piles, mouldpipes, or other moulds
    • E02D7/18Placing by vibrat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00Technologies having an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30Assessment of water resour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iles And Underground Anchor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滩涂淤泥地质状况的预制方桩、施工方法和组成成份,其步骤是:根据根据三维地质BIM模型中的干湿交替区域的地理位置分布图,确定各沉桩位置点中位于滩涂上部淤泥层的上桩体(1)的长度,使得上桩体(1)与位于滩涂下部地下水位层的下桩体(2)的连接部位与干湿交替区域处于相对应状态分布,由于设计了上桩体(1)和下桩体(2),通过上桩体(1),适合滩涂上部淤泥层的防腐蚀需要,通过下桩体(2),适合于滩涂下部地下水位层的保护需要,因此适合滩涂淤泥地质状况的多桩基础施工。

Description

用于滩涂淤泥地质状况的预制方桩、施工方法和组成成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预制方桩、施工方法和组成成份,尤其是一种用于滩涂淤泥地质状况的预制方桩、施工方法和组成成份。
背景技术
预制方桩以施工速度快、现场管理简便﹑质量控制好、工程造价低的优点成为越来越多桩基础的首选方案,但是在滩涂淤泥地质下,由于硫酸盐、各种有机和无机酸等侵蚀性介质存在,它们渗入混凝土中,通过物理作用或与混凝土中的不稳定成分发生化学反应,而引起混凝土组成和结构的变化,导致性能劣化,腐蚀环境中既有硫酸根离子,又有氯离子,它们对钢筋的腐蚀作用是叠加的,因而会加重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物的破坏作用,在现有还没有一种用于滩涂淤泥地质状况的预制方桩、施工方法和组成成份, 从而适合滩涂淤泥地质状况的多桩基础施工,
基于申请人于2022年4月18日提供的具有工作过程中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技术交底书、通过检索得到相近的专利文献和背景技术中现有的技术问题、技术特征和技术效果,做出本发明的申请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客体是一种用于滩涂淤泥地质状况的预制方桩,
本发明的客体是一种用于滩涂淤泥地质状况的预制方桩施工方法,
本发明的客体是一种用于滩涂淤泥地质状况的预制方桩组成成份。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滩涂淤泥地质状况的预制方桩、施工方法和组成成份,因此适合滩涂淤泥地质状况的多桩基础施工。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滩涂淤泥地质状况的预制方桩施工方法,其步骤是:根据根据三维地质BIM模型中的干湿交替区域的地理位置分布图,确定各沉桩位置点中位于滩涂上部淤泥层的上桩体的长度,使得上桩体与位于滩涂下部地下水位层的下桩体的连接部位与干湿交替区域处于相对应状态分布。
由于设计了上桩体和下桩体,通过上桩体,适合滩涂上部淤泥层的防腐蚀需要,通过下桩体,适合于滩涂下部地下水位层的保护需要,因此适合滩涂淤泥地质状况的多桩基础施工。
本发明设计了,其步骤是:
一、得到干湿交替区域的地理位置
通过地质勘探,确定地下水位、淤泥层和干湿交替区域的数据,绘制滩涂淤泥的三维地质BIM模型,根据三维地质BIM模型,得到干湿交替区域的地理位置分布,
二、制得预制方桩
根据干湿交替区域的地理位置分布和沉桩位置点,分别计算出各沉桩位置点上的上桩体的长度和下桩体的长度,使连接板位于干湿交替区域中,
使上桩体的下端头骨架和下桩体的上端头骨架处于裸露状态,把上桩套箍和下桩套箍套装在连接板上,通过焊接方式,把连接板的上端头与上桩体的下端头骨架连接,把连接板的下端头与下桩体的上端头骨架连接,把上桩套箍放到上桩体的下端头和连接板的上端头之间,把上桩套箍和连接板焊接连接,把下桩体放到连接板的下端头与下桩体的上端头之间,把下桩套箍和连接板焊接连接,把速凝树脂涂装在上桩体的下端头、下桩体的上端头、连接板的外侧面部、上桩套箍的外侧面部和下桩套箍的外侧面部上,把保护膜裹在上桩体的下端头、下桩体的上端头、连接板、上桩套箍和下桩套箍上,对保护膜进行加热处理,使保护膜进行收拢,通过粘结剂,把包裹布裹在保护膜上,
三、沉桩处理
按照对应的沉桩位置点,通过振动方式,把上桩体和下桩体沉入到桩点。
以上两个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通过对上桩体与下桩体的连接部位的下沉位置的设置,延长了上桩体与下桩体的使用寿命,防止对滩涂下部地下水位层产生污染。
本发明设计了,其步骤是:
把混凝土、水泥、骨料、拌合水、外加剂和掺和料进行搅拌混合组成上桩体和下桩体的制备原料,按照各沉桩位置点上的上桩体的长度和下桩体的长度,分别选取上桩体的浇筑模具和下桩体的浇筑模具,把上桩体的骨架放到上桩体的浇筑模具中,把下桩体的骨架放到下桩体的浇筑模具中,把上桩体的制备原料注入到上桩体的浇筑模具中,对上桩体的浇筑模具中的上桩体的制备原料进行养护后,拆除上桩体的浇筑模具,得到上桩体,对上桩体的下端头进行敲打,使上桩体的下端头骨架处于处于裸露状态,把环氧沥青或聚氨酯沥青刷涂在上桩体的表面上,把下桩体的制备原料注入到下桩体的浇筑模具中,对下桩体的浇筑模具中的下桩体的制备原料进行养护后,拆除下桩体的浇筑模具,得到下桩体,对下桩体的上端头进行敲打,使下桩体的上端头骨架处于处于裸露状态。
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对上桩体与下桩体的浇筑制备。
本发明设计了,一种用于滩涂淤泥地质状况的预制方桩,包含有位于滩涂上部淤泥层的上桩体、位于滩涂下部地下水位层的下桩体、设置在上桩体和下桩体之间的中间连接体装置。
本发明设计了,中间连接体装置设置为包含有连接板、上桩套箍、下桩套箍和保护膜。
以上两个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对预制方桩的至少两节设置,满足了滩涂淤泥地质双层需要。
本发明设计了,还包含有第一附件装置并且第一附件装置设置在中间连接体装置上,第一附件装置设置为包裹布。
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其它部件的集成安装,扩展了本发明的技术效果。
本发明设计了,在上桩体和下桩体之间设置有连接板,在连接板与上桩体之间设置有上桩套箍并且在连接板与下桩体之间设置有下桩套箍,在上桩体、下桩体、连接板、上桩套箍和下桩套箍上设置有保护膜并且在保护膜上设置有包裹布。
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通过上桩体、下桩体、连接板、上桩套箍、下桩套箍、保护膜和包裹布,组成了本发明的基础技术方案,解决了本发明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设计了,上桩体和下桩体分别设置为柱桩体并且位于上桩体的下端头骨架设置为与连接板联接,上桩体的下端头周边侧面部分别设置为与上桩套箍和保护膜联接并且位于下桩体的上端头骨架设置为与连接板联接,下桩体的上端头周边侧面部分别设置为与下桩套箍和保护膜联接。
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上下桩柱设置,满足滩涂淤泥的沉桩需要。
本发明设计了,连接板设置为L字形条状体并且连接板的内端口部分别设置为与上桩体和下桩体扣装式联接,连接板的上端头分别设置为与上桩体和上桩套箍联接并且连接板的下端头分别设置为与下桩体和下桩套箍联接,连接板的外侧面部设置为与保护膜接触式联接。
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连接桥板的设置,提高了上桩体和下桩体之间的连接强度。
本发明设计了,上桩套箍和下桩套箍分别设置为环状体并且上桩套箍的内侧面部和下桩套箍的内侧面部分别设置为与连接板联接,上桩套箍的外侧面部和下桩套箍的外侧面部分别设置为与保护膜接触式联接并且上桩套箍设置为与上桩体套装式联接,下桩套箍设置为与下桩体套装式联接。
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对连接板的套装固定的设置,提高了上桩体和下桩体之间的连接强度。
本发明设计了,保护膜设置为热收缩聚乙烯膜并且保护膜分别设置为与上桩体、下桩体、连接板、上桩套箍和下桩套箍容纳式联接。
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对上桩体和下桩体之间的接口进行热塑包装设置。
本发明设计了,包裹布设置为土工布并且包裹布设置为与保护膜缠绕式联接。
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对保护膜的再保护处理。
本发明设计了,在上桩体的下端头、下桩体的上端头、连接板的外侧面部、上桩套箍的外侧面部和下桩套箍的外侧面部分别设置有速凝树脂涂层。
本发明设计了,上桩体和下桩体与连接板、上桩套箍、下桩套箍和保护膜设置为中间接头的方式分布并且上桩体、下桩体、连接板、上桩套箍、下桩套箍和保护膜与包裹布设置为接头保护的方式分布,连接板设置为沿上桩体的周边轮廓线间隔排列分布,上桩套箍设置为沿上桩体的竖向中心线间隔排列分布,下桩套箍设置为沿下桩体的竖向中心线间隔排列分布。
本发明设计了,一种用于滩涂淤泥地质状况的预制方桩组成成份,上桩体和下桩体的组成成份设置为包含有混凝土、水泥、骨料、拌合水、外加剂和掺和料。
本发明设计了,混凝土设置为具有抗渗性能大于P10、碱含量不大于3.0kg、氯离子的含量不大于0.06%的C50强度以上等级的混凝土。
本发明设计了,水泥设置为具有钢筋阻锈剂的强度等级为42.5级的抗硫酸盐硅酸水泥。
本发明设计了,骨料设置为包含有细集料和粗骨料并且细集料设置为具有2.5~3.2的细度模数、含泥量不大于1%、氯离子含量不得超过0.01%和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不超过0.5%的天然硬质中粗砂,粗骨料设置为具有最大粒径不超过35mm和含泥量不大于1%的连续级配碎石。
本发明设计了,拌合水设置为氯离子含量应小于200mg/L的饮用水。
本发明设计了,外加剂设置为包含有减水剂、抗硫酸盐外加剂、抗硅酸外加剂和掺量为8-12kg/m³的钢筋阻锈剂。
本发明设计了,掺和料设置为具有硅粉或粉煤灰的矿物掺和料。
本发明设计了,每立方混凝土中水泥用量不少于340kg,水灰比不大于0.4。
以上八个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对上桩体和下桩体进行浇筑制备设置,保证了上桩体和下桩体的支撑强度。
本发明设计了,在上桩体的外侧面部设置有厚度不少于500μm的环氧沥青的防腐涂层或聚氨酯沥青的防腐涂层,环氧树脂的固化剂设置为乙二胺的各种胺类固化剂。
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对上桩体进行外涂层抗腐蚀处理设置。
在本技术方案中,上桩体与下桩体的连接部位与干湿交替区域处于相对应状态分布为重要技术特征,在用于滩涂淤泥地质状况的预制方桩、施工方法和组成成份的技术领域中,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在本技术方案中的术语都是可以用本技术领域中的专利文献进行解释和理解。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用于滩涂淤泥地质状况的预制方桩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种用于滩涂淤泥地质状况的预制方桩施工方法的施工状态示意图,
上桩体-1、下桩体-2、连接板-3、上桩套箍-4、下桩套箍-5、保护膜-6、包裹布-7。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审查指南,对本发明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应当理解为不配出一个或多 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另外,除非特别说明,在下 面的实施例中所采用的设备和材料均是市售可得的,如没有明确说明处理条件,请参考购 买的产品说明书或者按照本领域常规方法进。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一种用于滩涂淤泥地质状况的预制方桩,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实施例,包含有上桩体1、下桩体2、连接板3、上桩套箍4、下桩套箍5、保护膜6和包裹布7并且在上桩体1和下桩体2之间设置有连接板3,在连接板3与上桩体1之间设置有上桩套箍4并且在连接板3与下桩体2之间设置有下桩套箍5,在上桩体1、下桩体2、连接板3、上桩套箍4和下桩套箍5上设置有保护膜6并且在保护膜6上设置有包裹布7。
在本实施例中,上桩体1和下桩体2分别设置为柱桩体并且位于上桩体1的下端头骨架设置为与连接板3联接,上桩体1的下端头周边侧面部分别设置为与上桩套箍4和保护膜6联接并且位于下桩体2的上端头骨架设置为与连接板3联接,下桩体2的上端头周边侧面部分别设置为与下桩套箍5和保护膜6联接。
通过上桩体1和下桩体2,形成了对连接板3、上桩套箍4、下桩套箍5和保护膜6的支撑连接点,由上桩体1和下桩体2,实现了与连接板3的连接,实现了与保护膜6的连接,由上桩体1,实现了与上桩套箍4的连接,由下桩体2,实现了与下桩套箍5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预制方桩的主体部件。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板3设置为L字形条状体并且连接板3的内端口部分别设置为与上桩体1和下桩体2扣装式联接,连接板3的上端头分别设置为与上桩体1和上桩套箍4联接并且连接板3的下端头分别设置为与下桩体2和下桩套箍5联接,连接板3的外侧面部设置为与保护膜6接触式联接。
通过连接板3,形成了对上桩体1、下桩体2、上桩套箍4、下桩套箍5和保护膜6的支撑连接点,由连接板3,实现了与上桩体1的连接,实现了与下桩体2的连接,实现了与上桩套箍4的连接,实现了与下桩套箍5的连接,实现了与保护膜6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上桩体1和下桩体2之间进行连接的部件之一。
在本实施例中,上桩套箍4和下桩套箍5分别设置为环状体并且上桩套箍4的内侧面部和下桩套箍5的内侧面部分别设置为与连接板3联接,上桩套箍4的外侧面部和下桩套箍5的外侧面部分别设置为与保护膜6接触式联接并且上桩套箍4设置为与上桩体1套装式联接,下桩套箍5设置为与下桩体2套装式联接。
通过上桩套箍4和下桩套箍5,形成了对上桩体1、下桩体2、连接板3和保护膜6的支撑连接点,由上桩套箍4,实现了与上桩体1的连接,由下桩套箍5,实现了与下桩体2的连接,由上桩套箍4和下桩套箍5,实现了与连接板3的连接,实现了与保护膜6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上桩体1和下桩体2之间进行连接的部件之二。
在本实施例中,保护膜6设置为热收缩聚乙烯膜并且保护膜6分别设置为与上桩体1、下桩体2、连接板3、上桩套箍4和下桩套箍5容纳式联接。
通过保护膜6,形成了对上桩体1、下桩体2、连接板3、上桩套箍4和下桩套箍5的支撑连接点,由保护膜6,实现了与上桩体1的连接,实现了与下桩体2的连接,实现了与连接板3的连接,实现了与上桩套箍4的连接,实现了与下桩套箍5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对上桩体1、下桩体2、连接板3、上桩套箍4和下桩套箍5进行防护处理的部件。
在本实施例中,包裹布7设置为土工布并且包裹布7设置为与保护膜6缠绕式联接。
通过包裹布7,形成了对保护膜6的支撑连接点,由包裹布7,实现了与保护膜6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对保护膜6进行保护处理的部件。
在本实施例中,在上桩体1的下端头、下桩体2的上端头、连接板3的外侧面部、上桩套箍4的外侧面部和下桩套箍5的外侧面部分别设置有速凝树脂涂层。
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对上桩体1的下端头、下桩体2的上端头、连接板3、上桩套箍4和下桩套箍5进行防腐处理的部件。
在本实施例中,上桩体1和下桩体2与连接板3、上桩套箍4、下桩套箍5和保护膜6设置为中间接头的方式分布并且上桩体1、下桩体2、连接板3、上桩套箍4、下桩套箍5和保护膜6与包裹布7设置为接头保护的方式分布,连接板3设置为沿上桩体1的周边轮廓线间隔排列分布,上桩套箍4设置为沿上桩体1的竖向中心线间隔排列分布,下桩套箍5设置为沿下桩体2的竖向中心线间隔排列分布。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旨在说明本发明而不是对本发明的进一步限定。
一种用于滩涂淤泥地质状况的预制方桩施工方法,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之一,其步骤是:
一、得到干湿交替区域的地理位置
通过地质勘探,确定地下水位、淤泥层和干湿交替区域的数据,绘制滩涂淤泥的三维地质BIM模型,根据三维地质BIM模型,得到干湿交替区域的地理位置分布,
二、制得预制方桩
根据干湿交替区域的地理位置分布和沉桩位置点,分别计算出各沉桩位置点上的上桩体1的长度和下桩体2的长度,使连接板3位于干湿交替区域中,
使上桩体1的下端头骨架和下桩体2的上端头骨架处于裸露状态,把上桩套箍4和下桩套箍5套装在连接板3上,通过焊接方式,把连接板3的上端头与上桩体1的下端头骨架连接,把连接板3的下端头与下桩体2的上端头骨架连接,把上桩套箍4放到上桩体1的下端头和连接板3的上端头之间,把上桩套箍4和连接板3焊接连接,把下桩体2放到连接板3的下端头与下桩体2的上端头之间,把下桩套箍5和连接板3焊接连接,把速凝树脂涂装在上桩体1的下端头、下桩体2的上端头、连接板3的外侧面部、上桩套箍4的外侧面部和下桩套箍5的外侧面部上,把保护膜6裹在上桩体1的下端头、下桩体2的上端头、连接板3、上桩套箍4和下桩套箍5上,对保护膜6进行加热处理,使保护膜6进行收拢,通过粘结剂,把包裹布7裹在保护膜6上,
三、沉桩处理
按照对应的沉桩位置点,通过振动方式,把上桩体1和下桩体2沉入到桩点。
一种用于滩涂淤泥地质状况的预制方桩组成成份,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实施例,上桩体1和下桩体2的组成成份设置为包含有混凝土、水泥、骨料、拌合水、外加剂和掺和料。
在本实施例中,混凝土设置为具有抗渗性能大于P10、碱含量不大于3.0kg、氯离子的含量不大于0.06%的C50强度以上等级的混凝土。
其技术目的在于:满足防腐蚀性要求。
在本实施例中,水泥设置为具有钢筋阻锈剂的强度等级为42.5级的抗硫酸盐硅酸水泥。
其技术目的在于: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
在本实施例中,骨料设置为包含有细集料和粗骨料并且细集料设置为具有2.5~3.2的细度模数、含泥量不大于1%、氯离子含量不得超过0.01%和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不超过0.5%的天然硬质中粗砂,粗骨料设置为具有最大粒径不超过35mm和含泥量不大于1%的连续级配碎石。
其技术目的在于:提高混凝土的均实度。
在本实施例中,拌合水设置为氯离子含量应小于200mg/L的饮用水。
其技术目的在于:提高混凝土的纯度。
在本实施例中,外加剂设置为包含有减水剂、抗硫酸盐外加剂、抗硅酸外加剂和掺量为8-12kg/m³的钢筋阻锈剂。
在本实施例中,掺和料设置为具有硅粉或粉煤灰的矿物掺和料。
其技术目的在于:提高混凝土的性能。
在本实施例中,每立方混凝土中水泥用量不少于340kg,水灰比不大于0.4。
其技术目的在于:提高混凝土的强度。
在本实施例中,在上桩体1的外侧面部设置有厚度不少于500μm的环氧沥青的防腐涂层或聚氨酯沥青的防腐涂层,环氧树脂的固化剂设置为乙二胺的各种胺类固化剂。
一种用于滩涂淤泥地质状况的预制方桩施工方法,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之一,其步骤是:
把混凝土、水泥、骨料、拌合水、外加剂和掺和料进行搅拌混合组成上桩体1和下桩体2的制备原料,按照各沉桩位置点上的上桩体1的长度和下桩体2的长度,分别选取上桩体1的浇筑模具和下桩体2的浇筑模具,把上桩体1的骨架放到上桩体1的浇筑模具中,把下桩体2的骨架放到下桩体2的浇筑模具中,把上桩体1的制备原料注入到上桩体1的浇筑模具中,对上桩体1的浇筑模具中的上桩体1的制备原料进行养护后,拆除上桩体1的浇筑模具,得到上桩体1,对上桩体1的下端头进行敲打,使上桩体1的下端头骨架处于处于裸露状态,把环氧沥青或聚氨酯沥青刷涂在上桩体1的表面上,把下桩体2的制备原料注入到下桩体2的浇筑模具中,对下桩体2的浇筑模具中的下桩体2的制备原料进行养护后,拆除下桩体2的浇筑模具,得到下桩体2,对下桩体2的上端头进行敲打,使下桩体2的上端头骨架处于处于裸露状态。
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中间连接体装置设置为包含有连接板3、上桩套箍4、下桩套箍5和保护膜6。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含有第一附件装置并且第一附件装置设置在中间连接体装置上,第一附件装置设置为包裹布7。
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是以第一个实施例为基础。
本发明具有下特点:
1、由于设计了上桩体1和下桩体2,通过上桩体1,适合滩涂上部淤泥层的防腐蚀需要,通过下桩体2,适合于滩涂下部地下水位层的保护需要,因此适合滩涂淤泥地质状况的多桩基础施工。
2、由于设计了连接板3、上桩套箍4和下桩套箍5,实现了对上桩体1和下桩体2进行过渡架连接。
3、由于设计了保护膜6和包裹布7,实现了对上桩体1和下桩体2的连接端头的包裹保护。
4、由于设计了对结构形状进行了数值范围的限定,使数值范围为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的技术特征,不是通过公式计算或通过有限次试验得出的技术特征,试验表明该数值范围的技术特征取得了很好的技术效果。
5、由于设计了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在技术特征的单独和相互之间的集合的作用,通过试验表明,本发明的各项性能指标为现有的各项性能指标的至少为1.7倍,通过评估具有很好的市场价值。
还有其它的与上桩体1与下桩体2的连接部位与干湿交替区域处于相对应状态分布的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特征都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之一,并且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满足专利法、专利实施细则和审查指南的要求,不再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的实施例都进行描述。
上述实施例只是本发明所提供的用于滩涂淤泥地质状况的预制方桩、施工方法和组成成份的一种实现形式,根据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案的其他变形,增加或者减少其中的成份或步骤,或者将本发明用于其他的与本发明接近的技术领域,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用于滩涂淤泥地质状况的预制方桩,其特征是:其步骤是:根据根据三维地质BIM模型中的干湿交替区域的地理位置分布图,确定各沉桩位置点中位于滩涂上部淤泥层的上桩体(1)的长度,使得上桩体(1)与位于滩涂下部地下水位层的下桩体(2)的连接部位与干湿交替区域处于相对应状态分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滩涂淤泥地质状况的预制施工方法,其特征是:其步骤是:
一、得到干湿交替区域的地理位置
通过地质勘探,确定地下水位、淤泥层和干湿交替区域的数据,绘制滩涂淤泥的三维地质BIM模型,根据三维地质BIM模型,得到干湿交替区域的地理位置分布,
二、制得预制方桩
根据干湿交替区域的地理位置分布和沉桩位置点,分别计算出各沉桩位置点上的上桩体(1)的长度和下桩体(2)的长度,使连接板(3)位于干湿交替区域中,
使上桩体(1)的下端头骨架和下桩体(2)的上端头骨架处于裸露状态,把上桩套箍(4)和下桩套箍(5)套装在连接板(3)上,通过焊接方式,把连接板(3)的上端头与上桩体(1)的下端头骨架连接,把连接板(3)的下端头与下桩体(2)的上端头骨架连接,把上桩套箍(4)放到上桩体(1)的下端头和连接板(3)的上端头之间,把上桩套箍(4)和连接板(3)焊接连接,把下桩体(2)放到连接板(3)的下端头与下桩体(2)的上端头之间,把下桩套箍(5)和连接板(3)焊接连接,把速凝树脂涂装在上桩体(1)的下端头、下桩体(2)的上端头、连接板(3)的外侧面部、上桩套箍(4)的外侧面部和下桩套箍(5)的外侧面部上,把保护膜(6)裹在上桩体(1)的下端头、下桩体(2)的上端头、连接板(3)、上桩套箍(4)和下桩套箍(5)上,对保护膜(6)进行加热处理,使保护膜(6)进行收拢,通过粘结剂,把包裹布(7)裹在保护膜(6)上,
三、沉桩处理
按照对应的沉桩位置点,通过振动方式,把上桩体(1)和下桩体(2)沉入到桩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滩涂淤泥地质状况的预制施工方法,其特征是:其步骤是:把混凝土、水泥、骨料、拌合水、外加剂和掺和料进行搅拌混合组成上桩体(1)和下桩体(2)的制备原料,按照各沉桩位置点上的上桩体(1)的长度和下桩体(2)的长度,分别选取上桩体(1)的浇筑模具和下桩体(2)的浇筑模具,把上桩体(1)的骨架放到上桩体(1)的浇筑模具中,把下桩体(2)的骨架放到下桩体(2)的浇筑模具中,把上桩体(1)的制备原料注入到上桩体(1)的浇筑模具中,对上桩体(1)的浇筑模具中的上桩体(1)的制备原料进行养护后,拆除上桩体(1)的浇筑模具,得到上桩体(1),对上桩体(1)的下端头进行敲打,使上桩体(1)的下端头骨架处于处于裸露状态,把环氧沥青或聚氨酯沥青刷涂在上桩体(1)的表面上,把下桩体(2)的制备原料注入到下桩体(2)的浇筑模具中,对下桩体(2)的浇筑模具中的下桩体(2)的制备原料进行养护后,拆除下桩体(2)的浇筑模具,得到下桩体(2),对下桩体(2)的上端头进行敲打,使下桩体(2)的上端头骨架处于处于裸露状态。
4.一种用于滩涂淤泥地质状况的预制方桩,包含有位于滩涂上部淤泥层的上桩体(1)、位于滩涂下部地下水位层的下桩体(2)、设置在上桩体(1)和下桩体(2)之间的中间连接体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滩涂淤泥地质状况的预制方桩,其特征是:
中间连接体装置设置为包含有连接板(3)、上桩套箍(4)、下桩套箍(5)和保护膜(6),
或,还包含有第一附件装置并且第一附件装置设置在中间连接体装置上,第一附件装置设置为包裹布(7)。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滩涂淤泥地质状况的预制方桩,其特征是:
在上桩体(1)和下桩体(2)之间设置有连接板(3),在连接板(3)与上桩体(1)之间设置有上桩套箍(4)并且在连接板(3)与下桩体(2)之间设置有下桩套箍(5),在上桩体(1)、下桩体(2)、连接板(3)、上桩套箍(4)和下桩套箍(5)上设置有保护膜(6)并且在保护膜(6)上设置有包裹布(7)。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滩涂淤泥地质状况的预制方桩,其特征是:
上桩体(1)和下桩体(2)分别设置为柱桩体并且位于上桩体(1)的下端头骨架设置为与连接板(3)联接,上桩体(1)的下端头周边侧面部分别设置为与上桩套箍(4)和保护膜(6)联接并且位于下桩体(2)的上端头骨架设置为与连接板(3)联接,下桩体(2)的上端头周边侧面部分别设置为与下桩套箍(5)和保护膜(6)联接,
或,连接板(3)设置为L字形条状体并且连接板(3)的内端口部分别设置为与上桩体(1)和下桩体(2)扣装式联接,连接板(3)的上端头分别设置为与上桩体(1)和上桩套箍(4)联接并且连接板(3)的下端头分别设置为与下桩体(2)和下桩套箍(5)联接,连接板(3)的外侧面部设置为与保护膜(6)接触式联接,
或,上桩套箍(4)和下桩套箍(5)分别设置为环状体并且上桩套箍(4)的内侧面部和下桩套箍(5)的内侧面部分别设置为与连接板(3)联接,上桩套箍(4)的外侧面部和下桩套箍(5)的外侧面部分别设置为与保护膜(6)接触式联接并且上桩套箍(4)设置为与上桩体(1)套装式联接,下桩套箍(5)设置为与下桩体(2)套装式联接,
或,保护膜(6)设置为热收缩聚乙烯膜并且保护膜(6)分别设置为与上桩体(1)、下桩体(2)、连接板(3)、上桩套箍(4)和下桩套箍(5)容纳式联接,
或,包裹布(7)设置为土工布并且包裹布(7)设置为与保护膜(6)缠绕式联接,
或,在上桩体(1)的下端头、下桩体(2)的上端头、连接板(3)的外侧面部、上桩套箍(4)的外侧面部和下桩套箍(5)的外侧面部分别设置有速凝树脂涂层。
8.根据权利要求 4 至 7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滩涂淤泥地质状况的预制方桩,其特征是:上桩体(1)和下桩体(2)与连接板(3)、上桩套箍(4)、下桩套箍(5)和保护膜(6)设置为中间接头的方式分布并且上桩体(1)、下桩体(2)、连接板(3)、上桩套箍(4)、下桩套箍(5)和保护膜(6)与包裹布(7)设置为接头保护的方式分布,连接板(3)设置为沿上桩体(1)的周边轮廓线间隔排列分布,上桩套箍(4)设置为沿上桩体(1)的竖向中心线间隔排列分布,下桩套箍(5)设置为沿下桩体(2)的竖向中心线间隔排列分布。
9.一种用于滩涂淤泥地质状况的预制方桩组成成份,其特征是:上桩体(1)和下桩体(2)的组成成份设置为包含有混凝土、水泥、骨料、拌合水、外加剂和掺和料。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滩涂淤泥地质状况的预制方桩组成成份,其特征是: 混凝土设置为具有抗渗性能大于P10、碱含量不大于3.0kg、氯离子的含量不大于0.06%的C50强度以上等级的混凝土,
或,水泥设置为具有钢筋阻锈剂的强度等级为42.5级的抗硫酸盐硅酸水泥,
或,骨料设置为包含有细集料和粗骨料并且细集料设置为具有2.5~3.2的细度模数、含泥量不大于1%、氯离子含量不得超过0.01%和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不超过0.5%的天然硬质中粗砂,粗骨料设置为具有最大粒径不超过35mm和含泥量不大于1%的连续级配碎石,
或,拌合水设置为氯离子含量应小于200mg/L的饮用水,
或,外加剂设置为包含有减水剂、抗硫酸盐外加剂、抗硅酸外加剂和掺量为8-12kg/m³的钢筋阻锈剂,
或,掺和料设置为具有硅粉或粉煤灰的矿物掺和料,
或,每立方混凝土中水泥用量不少于340kg,水灰比不大于0.4,
或,在上桩体(1)的外侧面部设置有厚度不少于500μm的环氧沥青的防腐涂层或聚氨酯沥青的防腐涂层,环氧树脂的固化剂设置为乙二胺的各种胺类固化剂。
CN202210559080.9A 2022-05-22 2022-05-22 用于滩涂淤泥地质状况的预制方桩、施工方法和组成成份 Pending CN11492216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59080.9A CN114922167A (zh) 2022-05-22 2022-05-22 用于滩涂淤泥地质状况的预制方桩、施工方法和组成成份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59080.9A CN114922167A (zh) 2022-05-22 2022-05-22 用于滩涂淤泥地质状况的预制方桩、施工方法和组成成份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22167A true CN114922167A (zh) 2022-08-19

Family

ID=828110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559080.9A Pending CN114922167A (zh) 2022-05-22 2022-05-22 用于滩涂淤泥地质状况的预制方桩、施工方法和组成成份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922167A (zh)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244955A (ja) * 2003-02-14 2004-09-02 Shimizu Corp 場所打ちコンクリート充填鋼管杭、場所打ちコンクリート充填鋼管杭の構築方法、及び構造物の基礎構造
CN102747723A (zh) * 2012-08-01 2012-10-24 天津建城基业集团有限公司 板条式接头连接实心方桩
CN203654277U (zh) * 2014-01-06 2014-06-18 崔杰 一种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方桩的桩端连接装置
CN205046553U (zh) * 2015-08-20 2016-02-24 河海大学 一种硫磺胶泥锚接桩的加固装置
CN205954618U (zh) * 2015-12-22 2017-02-15 钱俊 一种双壁波纹管预制管桩接桩结构
CN107190739A (zh) * 2017-07-05 2017-09-22 汤始建华建材(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组合式抗拔管桩
CN206815329U (zh) * 2017-05-12 2017-12-29 连云港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耐腐蚀空心切角方桩
CN206916737U (zh) * 2017-04-28 2018-01-23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预制方桩抗磨损防腐接头
CN207092080U (zh) * 2017-02-07 2018-03-13 江苏兴厦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采用高压旋喷桩的mc劲性复合桩
CN109537580A (zh) * 2018-10-30 2019-03-29 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工程桩体设计与施工方法
CN109881665A (zh) * 2019-02-20 2019-06-14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高性能预制uhpc~phc组合桩柱一体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CN110499755A (zh) * 2019-09-02 2019-11-26 江阴市隆烽预制构件有限公司 预应力混凝土实心方桩
CN111945704A (zh) * 2020-08-13 2020-11-17 中铁二十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倾斜布置多排冻结管对富水粉砂地层加固的方法
CN215165511U (zh) * 2021-07-30 2021-12-14 唐山宝丰管桩有限公司 一种耐腐蚀的混凝土管桩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244955A (ja) * 2003-02-14 2004-09-02 Shimizu Corp 場所打ちコンクリート充填鋼管杭、場所打ちコンクリート充填鋼管杭の構築方法、及び構造物の基礎構造
CN102747723A (zh) * 2012-08-01 2012-10-24 天津建城基业集团有限公司 板条式接头连接实心方桩
CN203654277U (zh) * 2014-01-06 2014-06-18 崔杰 一种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方桩的桩端连接装置
CN205046553U (zh) * 2015-08-20 2016-02-24 河海大学 一种硫磺胶泥锚接桩的加固装置
CN205954618U (zh) * 2015-12-22 2017-02-15 钱俊 一种双壁波纹管预制管桩接桩结构
CN207092080U (zh) * 2017-02-07 2018-03-13 江苏兴厦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采用高压旋喷桩的mc劲性复合桩
CN206916737U (zh) * 2017-04-28 2018-01-23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预制方桩抗磨损防腐接头
CN206815329U (zh) * 2017-05-12 2017-12-29 连云港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耐腐蚀空心切角方桩
CN107190739A (zh) * 2017-07-05 2017-09-22 汤始建华建材(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组合式抗拔管桩
CN109537580A (zh) * 2018-10-30 2019-03-29 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工程桩体设计与施工方法
CN109881665A (zh) * 2019-02-20 2019-06-14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高性能预制uhpc~phc组合桩柱一体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CN110499755A (zh) * 2019-09-02 2019-11-26 江阴市隆烽预制构件有限公司 预应力混凝土实心方桩
CN111945704A (zh) * 2020-08-13 2020-11-17 中铁二十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倾斜布置多排冻结管对富水粉砂地层加固的方法
CN215165511U (zh) * 2021-07-30 2021-12-14 唐山宝丰管桩有限公司 一种耐腐蚀的混凝土管桩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851400B (zh) 基于海砂海水trc预制外壳的约束混凝土柱及制备方法
CN105442591A (zh) 高性能低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方桩
CN114922167A (zh) 用于滩涂淤泥地质状况的预制方桩、施工方法和组成成份
CN113565264A (zh) 一种frp-uhpfrc-混凝土复合柱
Guettala et al. Corrosion degradation and repair of a concrete bridge
SE1400498A1 (sv) Betongblandning och tillämpningar av betongblandningen
CN216379119U (zh) 一种ecc与cfrp相结合的复合桥墩
Dash Strengthening of reinforced concrete beams using glass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 composites
Shit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study on behavior of externally bonded RC T-beams using GFRP composites
Bickley et al. A state-of-the-art review of 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 structures built in Canada: 1990-2000
CN105821758A (zh) 一种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缠绕的钢管自应力混凝土圆柱
CN213268585U (zh) 基于海砂海水trc预制外壳的约束混凝土柱
Ng et al. Steel fibre concrete pavements: thinner and more durable
CN216405074U (zh) 一种ecc与钢筋混凝土复合的桥墩结构
CN208501750U (zh) 一种复合结构的耐盐碱建筑底板
CN220364854U (zh) 水下钢墩防腐构造
CN205088677U (zh) 高性能低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方桩
CN212477531U (zh) 一种海砂混凝土与玻璃纤维筋组合护栏结构
CN219498899U (zh) 一种市政电力排管预制保护盖板
CN212129795U (zh) 一种防潮抗裂地面结构
CN217298502U (zh) 一种房建工程施工现场的永临结合道路结构
CN212896463U (zh) 拼接式检查井
CN111270668B (zh) 基于再生骨料海水海砂fpr复材筋的工程桩
CN218779266U (zh) 钢丝网片高强复合混凝土薄壳超刚性混凝土路面结构
Haroon Application of fiber-reinforced concrete in the end zones of precast prestressed bridge girder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