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19623B - 提高列车运行安全的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提高列车运行安全的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19623B
CN114919623B CN202210674691.8A CN202210674691A CN114919623B CN 114919623 B CN114919623 B CN 114919623B CN 202210674691 A CN202210674691 A CN 202210674691A CN 114919623 B CN114919623 B CN 11491962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ress
joint
bogie
welding
welding j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67469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919623A (zh
Inventor
孙鹏远
夏宏举
张帅
程远瑶
杜晓瑞
何富君
李金壑
赵青莉
郭佳
李卓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RSC Urban Rail Transi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RSC Urban Rail Transi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RSC Urban Rail Transi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RSC Urban Rail Transi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67469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919623B/zh
Publication of CN1149196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196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9196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1962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LGUIDING RAILWAY TRAFFIC; ENSURING THE SAFETY OF RAILWAY TRAFFIC
    • B61L15/00Indicators provided on the vehicle or train for signalling purposes
    • B61L15/0081On-board diagnosis or maintenanc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rc Welding In General (AREA)
  • Investigating Strength Of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列车运行安全的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获取转向架中受应力集中的各焊接接头处的等效应力值;根据所述各焊接接头处的等效应力值和疲劳极限值,确定目标焊接接头处,并对目标焊接接头进行更换。所述系统执行所述方法。本发明通过对列车转向架中受应力集中的各个焊接接头处的等效应力值和疲劳极限值进行分析,确定需要更换的目标焊接接头,并对目标焊接接头进行更换,以避免使用较为疲劳寿命薄弱的部位,提升了列车的疲劳可靠性,保证了列车平稳安全的运行,给旅客提供了更放心的旅程。

Description

提高列车运行安全的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提高列车运行安全的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轨道车辆作为人类现在和将来的和谐友好绿色交通工具,它的优点众所周知,但令公众最关心、也是最担忧的是其安全可靠性问题。尤其是地铁车辆,由于它在每天的周期运营中要面临频繁的启动、制动;不可避免的超载现象;线路维护条件较差等原因,长期运营后将会导致列车运行的动态服役环境急剧恶化,轮轨间的相互作用更加恶劣,由此引发的疲劳裂纹和磨损等问题更加突出。当机车车辆和轨道等关键零部件发生失效时,列车-线路系统状态将处于难预测的复杂状态,一旦发生脱轨等安全事故,其巨大能量的突然释放意味着车辆结构和其它物体在顷刻之间会受到巨大冲击、挤压变形和破坏,对于车厢内乘客而言,后果不堪设想。
如何保障列车运行安全及旅客出行安全成为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的提高列车运行安全的方法及系统,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通过对列车转向架中受应力集中的各个焊接接头处的等效应力值和疲劳极限值进行分析,确定需要更换的目标焊接接头,并对目标焊接接头进行更换,以避免使用较为疲劳寿命薄弱的部位,提升了列车的疲劳可靠性,保证了列车平稳安全的运行,给旅客提供了更放心的旅程。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提高列车运行安全的方法,包括:
获取转向架中受应力集中的各焊接接头处的等效应力值;
根据所述各焊接接头处的等效应力值和疲劳极限值,确定目标焊接接头处,并对目标焊接接头进行更换。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提高列车运行安全的方法,所述转向架中受应力集中的各焊接接头处是通过如下方式确定的:
获取不同工况下的转向架应力云图;
根据所述转向架应力云图,确定所述转向架中受应力集中的各焊接接头处。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提高列车运行安全的方法,所述根据所述各焊接接头处的等效应力值和疲劳极限值,确定目标焊接接头处,包括:
根据各焊接接头处的接头级别所对应的应力范围与耐疲劳循环次数曲线以及所述各焊接接头处的等效应力值所对应的循环次数,确定各焊接接头处的疲劳极限值;
确定所述等效应力值大于所述疲劳极限值的所述目标焊接接头处。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提高列车运行安全的方法,所述获取转向架中受应力集中的各焊接接头处的等效应力值,包括:
根据各焊接接头处的应力数据以及所述各焊接接头处的接头级别所对应的应力范围与耐疲劳循环次数曲线,获取所述各焊接接头处的等效应力值。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提高列车运行安全的方法,所述获取不同工况下的转向架应力云图,包括:
根据有限元分析方法,获取所述不同工况下的转向架应力云图。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提高列车运行安全的方法,所述根据所述转向架应力云图,确定所述转向架中受应力集中的各焊接接头处,包括:
根据所述转向架应力云图,获取转向架中所有焊接接头处的应力数据及平均应力数据;
确定所述应力数据大于所述平均应力数据的所述受应力集中的各焊接接头处。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提高列车运行安全的系统,包括:获取模块以及更换模块;
所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转向架中受应力集中的各焊接接头处的等效应力值;
所述更换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各焊接接头处的等效应力值和疲劳极限值,确定目标焊接接头处,并对目标焊接接头进行更换。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上述任一种所述提高列车运行安全的方法。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一种所述提高列车运行安全的方法。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一种所述提高列车运行安全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提高列车运行安全的方法及系统,通过对列车转向架中受应力集中的各个焊接接头处的等效应力值和疲劳极限值进行分析,确定需要更换的目标焊接接头,并对目标焊接接头进行更换,以避免使用较为疲劳寿命薄弱的部位,提升了列车的疲劳可靠性,保证了列车平稳安全的运行,给旅客提供了更放心的旅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提高列车运行安全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均值Sr-N曲线图谱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标准基本设计Sr-N曲线图谱(平均值减去两个标准偏差)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提高列车运行安全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电子设备的实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中的附图,对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提高列车运行安全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方法包括:
步骤100、获取转向架中受应力集中的各焊接接头处的等效应力值;
步骤200、根据各焊接接头处的等效应力值和疲劳极限值,确定目标焊接接头处,并对目标焊接接头进行更换。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是计算机设备。
可选地,转向架是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是保证车辆运行品质、动力性能和行车安全的关键部件。其安装在车体和轨道之间,用来牵引和引导车辆沿着轨道行驶、承受与传递来自车体及线路的各种载荷并可缓和其动力作用。其中,构架作为转向架的骨架,在转向架结构中处于核心位置,同时也是其它零部件的安装基础。目前,我国高速列车、地铁车辆转向架构架均采用钢和铅合金焊接结构,这样可降低自重,但是随着运营工况、线路状况和焊接接头形式的复杂性使得车辆的承载状况变得十分恶劣,并且由于焊接接头存在固有的焊接缺陷,导致其成为结构失效的主要区域。
列车转向架(如地铁转向架)焊接接头的疲劳强度制约着轨道列车的运营安全性,其设计和制造阶段虽然充分考虑了安全系数和强度问题,并且进行了线路测试试验,但需要注意传统的方法都是在结构部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下以及列车处于正常载荷水平下考虑的,而疲劳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对轨道车辆的安全运行带来了严峻的考验。
基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列车运行安全的方法,通过获取列车转向架中受应力集中(即高应力波动)的各个焊接接头处的等效应力值,并根据各个焊接接头处的等效应力值及其所能承受的疲劳极限值,从受应力集中的各个焊接接头处找到等效应力值大于其所能承受的疲劳极限值的目标焊接接头处,并更换目标焊接接头,以保障列车安全平稳运行。
本发明提供的提高列车运行安全的方法,通过对列车转向架中受应力集中的各个焊接接头处的等效应力值和疲劳极限值进行分析,确定需要更换的目标焊接接头,并对目标焊接接头进行更换,以避免使用较为疲劳寿命薄弱的部位,提升了列车的疲劳可靠性,保证了列车平稳安全的运行,给旅客提供了更放心的旅程。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步骤100中的转向架中受应力集中的各焊接接头处是通过如下方式确定的:
步骤1001、获取不同工况下的转向架应力云图;
步骤1002、根据转向架应力云图,确定转向架中受应力集中的各焊接接头处。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步骤1001可以具体包括:
步骤10011、根据有限元分析方法,获取不同工况下的转向架应力云图。
可选地,转向架焊接接头的形式和几何多变,且处于复杂的载荷工况下,这就造成很难在标准中找到类似接头类型的应力范围与耐疲劳循环次数曲线(S-N曲线)进行疲劳计算,如果进行疲劳试验又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和资源,基于此,本发明通过根据有限元分析方法,获取所述不同工况下的转向架应力云图,具体地:
有限元分析方法是基于结构力学分析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现代计算方法。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列车转向架结构在不同工况下进行仿真模拟得出其结构的应力分布云图(即应力云图),结合分析结果找出机械结构(即转向架中所有焊接接头处)的应力分布或最大应力、平均应力,依此进行强度分析,找到转向架中受应力集中的各个焊接接头。通过阅读不同工况下的转向架应力云图,一定区域内颜色变化较大表明此处应力波动大,颜色越趋近于红色说明此处应力集中严重,这些区域都是在转向架的焊接接头处,所以只需要分析此处。采用高应力波动和应力集中部位分析转向架是否符合使用要求可以有效减少工作量。
然后获取列车转向架中受应力集中的各个焊接接头处的等效应力值,并根据各个焊接接头处的等效应力值及其所能承受的疲劳极限值,从受应力集中的各个焊接接头处找到等效应力值大于其所能承受的疲劳极限值的目标焊接接头处,并更换目标焊接接头,以保障列车安全平稳运行,进而确保旅客出行安全。
本发明提供的提高列车运行安全的方法,通过根据不同工况下的转向架应力云图,确定转向架中受应力集中的各焊接接头处,为后续获取各焊接接头处的等效应力值,并基于等效应力值和疲劳极限值确定需要更换的目标焊接接头奠定了基础,同时可以进行多工况的一次性分析计算,通过输入不同工况下的条件和载荷,提高了有限元分析的效率,省去了不同情境下单独运算的时间,减少了工作量。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步骤200中的根据各焊接接头处的等效应力值和疲劳极限值,确定目标焊接接头处,可以具体包括:
步骤2001、根据各焊接接头处的接头级别所对应的应力范围与耐疲劳循环次数曲线以及各焊接接头处的等效应力值所对应的循环次数,确定各焊接接头处的疲劳极限值;
步骤2002、确定等效应力值大于疲劳极限值的目标焊接接头处。
可选地,利用各焊接接头处的等效应力值所对应的循环次数和各焊接接头处的接头级别所对应的循环次数下的疲劳极限值进行对比,如果等效应力值小于相对应的疲劳极限值,则满足疲劳可靠性的使用要求,反之,则不符合疲劳可靠性的使用要求。统计所有不符合疲劳可靠性的使用要求的焊接接头处,对不符合疲劳可靠性的使用要求的转向架焊接结构部位进行焊接接头的更换来改进高应力波动处和应力集中处的结构,通过再次评估验证所有结构处焊接接头处均符合疲劳可靠性的使用要求。
本发明提供的提高列车运行安全的方法,通过更换不符合疲劳可靠性的使用要求(即等效应力值大于所述疲劳极限值)处的目标焊接接头来延长列车的使用寿命,保障列车安全运行,同时,本发明只是改变了列车(如地铁)转向架的小部分结构,与整个转向架的更换相比,可以减低成本节约资源,节省了财力。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步骤100可以具体包括:
步骤1002、根据各焊接接头处的应力数据以及各焊接接头处的接头级别所对应的应力范围与耐疲劳循环次数曲线,获取各焊接接头处的等效应力值。
在常幅载荷作用下,对于每一等级的焊接接头,达到疲劳的循环次数N与施加的应力范围Sr之间的关系如下所示:
logN=logC0-dσ-mlogSr (1)
其中,C0是与平均曲线Sr-N相关的常数,d是低于应力均值的标准偏差的数量,σ为N的对数下的标准偏差,m为双对数坐标系下的Sr-N曲线的反向斜率(见公式(3))。
表1:基本S-N曲线的细节,给出了在大气中焊接接头相关的参数的值,图2表示了它们的平均线之间的关系。这些数据对于本发明所涉及的所有钢都适用,利用以下方程:
logCd=logC0-dσ (2)
公式(1)可以写成:
表1
接头级别 C0 m C2 S0
B 2.343×1015 4.0 1.01×1015 100
C 1.082×1014 3.5 4.23×1013 78
D 3.988×1012 3.0 1.52×1012 53
E 3.289×1012 3.0 1.04×1012 47
F 1.726×1012 3.0 0.63×1012 40
F2 1.231×1012 3.0 0.43×1012 35
G 0.566×1012 3.0 0.25×1012 29
W 0.368×1012 3.0 0.16×1012 25
S 2.13×1023 8.0 2.08×1022 82
T 4.577×1012 3.0 1.46×1012 53a
表1中,S0代表根据S-N设计曲线预测的循环次数N=107失效时相应的应力,用Log10表示接头级别T:log10(N)=12.6606-0.2484d-3log10(Sr)a理想的热点应力。
这样,从公式(1)~公式(3),可以根据所要求的d值导出所需要的基本S-N曲线。表2:标称概率因数,表示了在基于正态分布条件下与各种可能的d值相应的标称失效概率。标准的基本Sr-N曲线代表平均线下的两个标准偏差,即d=2。图3把它们在坐标系中的相对位置表示了出来,表3包括了C2相应的值。
表2
对于相关的d值,所有基本Sr-N都适用于下列两种情况的接头:
1)空气中,或者
2)海水中,但有足够的防腐措施。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屈服应力大于400MPa的结构钢,采用负极保护方法的抗疲劳效果还没有定论。
螺栓与焊接接头的疲劳强度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材料厚度,厚度越大疲劳强度就会越低。标准设计Sr-N曲线与下面的厚度和螺栓直径有关:
1)、节接头(T类):16mm
2)、非节接头(B-G类):不超过16mm
3)、螺栓(X类):直径不超过25mm
然而,为满足设计要求,考虑到以上给出的因素,曲线必须进行修正。
利用各焊接接头处的等效应力值所对应的循环次数和各焊接接头处的接头级别(例如C级、D级等F级)所对应的循环次数下的疲劳极限值进行对比,如果等效应力值小于相对应的疲劳极限值,则满足疲劳可靠性的使用要求,反之,则不符合疲劳可靠性的使用要求。
需要说明的是,各焊接接头处的接头级别所对应的循环次数下的疲劳极限值可以在S-N曲线上读到,即为各焊接接头处的接头级别所对应的S-N曲线与循环次数N和应力数据范围Sr的交点的纵坐标,即为交点Sr的值。
本发明提供的提高列车运行安全的方法,基于获取各焊接接头处的等效应力值,为后续基于各个焊接接头处的等效应力值及其对应的疲劳极限值,得到等效应力值大于疲劳极限值的目标焊接接头,并对其进行更换,以避免使用寿命薄弱的部位,提升了列车的疲劳可靠性,保证了列车平稳安全的运行,给旅客提供了更放心的旅程。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步骤1002,可以具体包括:
步骤10021、根据转向架应力云图,获取转向架中所有焊接接头处的应力数据及平均应力数据;
步骤10022、确定应力数据大于平均应力数据的受应力集中的各焊接接头处。
可选地,以某市级地铁线路的H型转向架(主要包括空气弹簧、横向止档装置、牵引拉杆座、轴箱、齿轮箱、电机以及减振器)为例,首先利用如Hypermesh软件将转向架构架模型文件进行3D网格化处理,并施加载荷与约束。
在有限分析元软件如ANSYS软件中计算分析不同工况下的应力结果,得到不同工况下的转向架应力云图。
选取高应力波动和应力集中的焊接接口部位(例如Y01~Y14)进行应力读取,并计算平均应力值,如表3,W为各工况焊接接头处的应力值数值(单位:MPa))。
表3
表3(续)
计算高应力波动和应力集中的焊接接口部位的疲劳极限值,对其进行疲劳评估,利用S-N曲线计算等效应力值,如表4,为各工况等效应力值。
表4
计算出来的等效应力值与所选取的循环次数下的疲劳极限值进行对比,其D级接头级别的S-N曲线的疲劳极限值为91.3MPa,F级接头级别的S-N曲线的疲劳极限值为68.1MPa。
由表4所展示的结果来看,所研究的构架的高应力部位Y01、Y03、Y04、Y08、Y09、Y10、Y11、Y12、Y13的等效应力值小于相应的疲劳极限值,满足疲劳可靠性的使用要求。而Y02、Y05、Y06、Y07、Y14处等效应力值大于相应的疲劳极限,不符合疲劳可靠性的使用要求。
通过更换改变高应力波动和应力集中处的结构,例如更改目标焊接接头,来改变目标焊接接头处的结构类型来使其符合要求,见表5,为修改焊接接头后焊接接头处的等效应力值。
表5
将计算出的等效应力值与所选定的循环次数下的S-N曲线的疲劳极限值进行对比。C级接头级别的S-N曲线的疲劳极限值为123.9MPa。
由修改焊接接头之后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出,等效应力值均小于相应的疲劳极限值,可得这些部位均满足疲劳寿命要求。避免了使用寿命薄弱的部位,提升了地铁的疲劳可靠性,保证了列车平稳安全的运行,给旅客提供了更放心的旅程。
本发明提供的提高列车运行安全的方法,基于获取的转向架中受应力集中的各焊接接头处,为后续获取各焊接接头处的等效应力值,并基于等效应力值和疲劳极限值确定需要更换的目标焊接接头奠定了基础。
下面对本发明提供的提高列车运行安全的系统进行描述,下文描述的提高列车运行安全的系统与上文描述的提高列车运行安全的方法可相互对应参照。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提高列车运行安全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包括:
获取模块410以及更换模块411;
所述获取模块410,用于获取转向架中受应力集中的各焊接接头处的等效应力值;
所述更换模块411,用于根据所述各焊接接头处的等效应力值和疲劳极限值,确定目标焊接接头处,并对目标焊接接头进行更换。
本发明提供的提高列车运行安全的系统,通过对列车转向架中受应力集中的各个焊接接头处的等效应力值和疲劳极限值进行分析,确定需要更换的目标焊接接头,并对目标焊接接头进行更换,以避免使用较为疲劳寿命薄弱的部位,提升了列车的疲劳可靠性,保证了列车平稳安全的运行,给旅客提供了更放心的旅程。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获取模块410,还可以具体用于:
获取不同工况下的转向架应力云图;
根据所述转向架应力云图,确定所述转向架中受应力集中的各焊接接头处;
其中,所述获取不同工况下的转向架应力云图,包括:
根据有限元分析方法,获取所述不同工况下的转向架应力云图。
本发明提供的提高列车运行安全的系统,通过根据不同工况下的转向架应力云图,确定转向架中受应力集中的各焊接接头处,为后续获取各焊接接头处的等效应力值,并基于等效应力值和疲劳极限值确定需要更换的目标焊接接头奠定了基础,同时可以进行多工况的一次性分析计算,通过输入不同工况下的条件和载荷,提高了有限元分析的效率,省去了不同情境下单独运算的时间,减少了工作量。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更换模块411,还可以具体用于:
根据各焊接接头处的接头级别所对应的应力范围与耐疲劳循环次数曲线以及所述各焊接接头处的等效应力值所对应的循环次数,确定各焊接接头处的疲劳极限值;
确定所述等效应力值大于所述疲劳极限值的所述目标焊接接头处。
本发明提供的提高列车运行安全的系统,通过更换不符合疲劳可靠性的使用要求(即等效应力值大于所述疲劳极限值)处的目标焊接接头来延长列车的使用寿命,保障列车安全运行,同时,本发明只是改变了列车(如地铁)转向架的小部分结构,与整个转向架的更换相比,可以减低成本节约资源,节省了财力。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获取模块410,还可以具体用于:
根据各焊接接头处的应力数据以及所述各焊接接头处的接头级别所对应的应力范围与耐疲劳循环次数曲线,获取所述各焊接接头处的等效应力值。
本发明提供的提高列车运行安全的系统,基于获取各焊接接头处的等效应力值,为后续基于各个焊接接头处的等效应力值及其对应的疲劳极限值,得到等效应力值大于疲劳极限值的目标焊接接头,并对其进行更换,以避免使用寿命薄弱的部位,提升了列车的疲劳可靠性,保证了列车平稳安全的运行,给旅客提供了更放心的旅程。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获取模块410,还可以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转向架应力云图,获取转向架中所有焊接接头处的应力数据及平均应力数据;
确定所述应力数据大于所述平均应力数据的所述受应力集中的各焊接接头处。
本发明提供的提高列车运行安全的系统,基于获取的转向架中受应力集中的各焊接接头处,为后续获取各焊接接头处的等效应力值,并基于等效应力值和疲劳极限值确定需要更换的目标焊接接头奠定了基础。
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实体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processor)510、通信接口(communication interface)511、存储器(memory)512和总线(bus)513,其中,处理器510,通信接口511,存储器512通过总线513完成相互间的通信。处理器510可以调用存储器512中的逻辑指令,以执行如下方法:
获取转向架中受应力集中的各焊接接头处的等效应力值;
根据各焊接接头处的等效应力值和疲劳极限值,确定目标焊接接头处,并对目标焊接接头进行更换。
此外,上述的存储器中的逻辑指令可以通过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电源屏(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电源屏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进一步地,本发明公开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在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当所述程序指令被计算机执行时,计算机能够执行上述各方法实施例所提供的提高列车运行安全的方法,例如包括:
获取转向架中受应力集中的各焊接接头处的等效应力值;
根据各焊接接头处的等效应力值和疲劳极限值,确定目标焊接接头处,并对目标焊接接头进行更换。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执行上述各实施例提供的提高列车运行安全的方法,例如包括:
获取转向架中受应力集中的各焊接接头处的等效应力值;
根据各焊接接头处的等效应力值和疲劳极限值,确定目标焊接接头处,并对目标焊接接头进行更换。
以上所描述的系统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的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各实施方式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基于这样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电源屏(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电源屏等)执行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8)

1.一种提高列车运行安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转向架中受应力集中的各焊接接头处的等效应力值;
根据所述各焊接接头处的等效应力值和疲劳极限值,确定目标焊接接头处,并对目标焊接接头进行更换;
所述根据所述各焊接接头处的等效应力值和疲劳极限值,确定目标焊接接头处,包括:
根据各焊接接头处的接头级别所对应的应力范围与耐疲劳循环次数曲线以及所述各焊接接头处的等效应力值所对应的循环次数,确定各焊接接头处的疲劳极限值;
确定所述等效应力值大于所述疲劳极限值的所述目标焊接接头处;
所述获取转向架中受应力集中的各焊接接头处的等效应力值,包括:
根据各焊接接头处的应力数据以及所述各焊接接头处的接头级别所对应的应力范围与耐疲劳循环次数曲线,获取所述各焊接接头处的等效应力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列车运行安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架中受应力集中的各焊接接头处是通过如下方式确定的:
获取不同工况下的转向架应力云图;
根据所述转向架应力云图,确定所述转向架中受应力集中的各焊接接头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提高列车运行安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不同工况下的转向架应力云图,包括:
根据有限元分析方法,获取所述不同工况下的转向架应力云图。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提高列车运行安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转向架应力云图,确定所述转向架中受应力集中的各焊接接头处,包括:
根据所述转向架应力云图,获取转向架中所有焊接接头处的应力数据及平均应力数据;
确定所述应力数据大于所述平均应力数据的所述受应力集中的各焊接接头处。
5.一种提高列车运行安全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模块以及更换模块;
所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转向架中受应力集中的各焊接接头处的等效应力值;
所述更换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各焊接接头处的等效应力值和疲劳极限值,确定目标焊接接头处,并对目标焊接接头进行更换;
所述根据所述各焊接接头处的等效应力值和疲劳极限值,确定目标焊接接头处,包括:
根据各焊接接头处的接头级别所对应的应力范围与耐疲劳循环次数曲线以及所述各焊接接头处的等效应力值所对应的循环次数,确定各焊接接头处的疲劳极限值;
确定所述等效应力值大于所述疲劳极限值的所述目标焊接接头处;
所述获取转向架中受应力集中的各焊接接头处的等效应力值,包括:
根据各焊接接头处的应力数据以及所述各焊接接头处的接头级别所对应的应力范围与耐疲劳循环次数曲线,获取所述各焊接接头处的等效应力值。
6.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提高列车运行安全的方法。
7.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提高列车运行安全的方法。
8.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提高列车运行安全的方法。
CN202210674691.8A 2022-06-14 2022-06-14 提高列车运行安全的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1491962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74691.8A CN114919623B (zh) 2022-06-14 2022-06-14 提高列车运行安全的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74691.8A CN114919623B (zh) 2022-06-14 2022-06-14 提高列车运行安全的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19623A CN114919623A (zh) 2022-08-19
CN114919623B true CN114919623B (zh) 2024-03-29

Family

ID=828139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674691.8A Active CN114919623B (zh) 2022-06-14 2022-06-14 提高列车运行安全的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919623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30010627A (ko) * 2011-07-19 2013-01-29 한국항공우주산업 주식회사 동적 구성품 안전수명 평가 방법 및 컴퓨터 판독 가능한 기록매체
CN103761365A (zh) * 2013-12-28 2014-04-30 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 一种基于寿命的高温压力容器蠕变疲劳强度设计方法
CN104612596A (zh) * 2015-01-05 2015-05-13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抽油杆柱的制造方法
CN107872189A (zh) * 2016-09-22 2018-04-03 罗克韦尔自动化技术公司 用于估计电气部件寿命的方法和设备
CN109308393A (zh) * 2018-09-30 2019-02-05 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 一种车体疲劳寿命的评估方法和系统
CN110146243A (zh) * 2019-06-05 2019-08-20 陕西陕航环境试验有限公司 一种整体叶盘的高周疲劳测试方法
CN110991104A (zh) * 2019-11-21 2020-04-10 武汉理工大学 焊接空间网架节点焊缝风致多轴高周疲劳损伤评定方法
CN112758137A (zh) * 2021-01-08 2021-05-07 上海申铁信息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机车车辆phm系统自维护方法与装置
CN113515810A (zh) * 2021-05-17 2021-10-19 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可靠性和安全性分析的动车组转向架设计开发方法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30010627A (ko) * 2011-07-19 2013-01-29 한국항공우주산업 주식회사 동적 구성품 안전수명 평가 방법 및 컴퓨터 판독 가능한 기록매체
CN103761365A (zh) * 2013-12-28 2014-04-30 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 一种基于寿命的高温压力容器蠕变疲劳强度设计方法
CN104612596A (zh) * 2015-01-05 2015-05-13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抽油杆柱的制造方法
CN107872189A (zh) * 2016-09-22 2018-04-03 罗克韦尔自动化技术公司 用于估计电气部件寿命的方法和设备
CN109308393A (zh) * 2018-09-30 2019-02-05 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 一种车体疲劳寿命的评估方法和系统
CN110146243A (zh) * 2019-06-05 2019-08-20 陕西陕航环境试验有限公司 一种整体叶盘的高周疲劳测试方法
CN110991104A (zh) * 2019-11-21 2020-04-10 武汉理工大学 焊接空间网架节点焊缝风致多轴高周疲劳损伤评定方法
CN112758137A (zh) * 2021-01-08 2021-05-07 上海申铁信息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机车车辆phm系统自维护方法与装置
CN113515810A (zh) * 2021-05-17 2021-10-19 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可靠性和安全性分析的动车组转向架设计开发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19623A (zh) 2022-08-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Guo et al. A time-domain stepwise fatigue assessment to bridge small-scale fracture mechanics with large-scale system dynamics for high-speed maglev lightweight bogies
CN110222437B (zh) 列车车列健康状态的评估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Wang et al. Improving the fatigue reliability of metro vehicle bogie frame based on load spectrum
CN110222436B (zh) 列车零部件健康状态的评估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Seo et al. Fatigue design evaluation of railway bogie with full-scale fatigue test
Yusufov et al. Prediction of the stress-strain state of the bogie frames of shunting locomotives using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Dikmen et al. Railway axle analyses: Fatigue damage and life analysis of rail vehicle axle
Domin et al. Investigation of the some problems of running safety of rolling stock on the Ukrainian railways
CN114919623B (zh) 提高列车运行安全的方法及系统
CN108189856A (zh) 快速大轴重载荷客车动力转向架
CN113515810B (zh) 基于可靠性和安全性分析的动车组转向架设计开发方法
Guo et al. An innovative stepwise time-domain fatigue methodology to integrate damage tolerance into system dynamics
Aristizabal et al. Structural diagnosis of rail vehicles and method for redesign
Jeong et al. Conceptual design of high-speed semi-low-floor bogie for train-tram
Spiryagin et al. Comparison of simplified and complete contact modelling approaches in simulations of high adhesion locomotives
CN110712668A (zh) 一种动车组轮对安全管理方法
Wu et al. A study of the axle box ASD spectrum of high-speed rail vehicles based on field test measurements in China
CN211262733U (zh) 一种动车组走行部五层综合检测装置
Liu et al. Performance-based track geometry and the track geometry interaction map
CN204124140U (zh) 160km/h宽轨客车转向架
Hu et al. Structural safety evaluation of a subway bolster based on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test
Gorbunov et al. Proposal of a method for detection of a damaged hydraulic shock absorber in a vehicle’s suspension system
Wang et al.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bogie frame for passenger locomotive based on reliability
Lan et al. Strength Test and Evaluation of Urban Rail Vehicle Bogie Frame
CN204124141U (zh) 160km/h宽轨客车转向架构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