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16096A - 一种可避免飞行生物撞击的5g基站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避免飞行生物撞击的5g基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16096A
CN114916096A CN202210450731.0A CN202210450731A CN114916096A CN 114916096 A CN114916096 A CN 114916096A CN 202210450731 A CN202210450731 A CN 202210450731A CN 114916096 A CN114916096 A CN 1149160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tective frame
base station
baffle
solar panel
avoi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45073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爱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1045073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916096A/zh
Publication of CN1149160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1609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34Parallel operation in networks using both storage and other dc sources, e.g. providing buffering
    • H02J7/35Parallel operation in networks using both storage and other dc sources, e.g. providing buffering with light sensitive cell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00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gaseous coolant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136Forced ventilation, e.g. by fa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避免飞行生物撞击的5G基站,包括防护框、水管、太阳能板;水管,设置在所述防护框的右侧,且防护框的上方活动连接有对太阳能进行吸收的太阳能板,并且太阳能板的轴内部设置有带动太阳能板进行转动的马达;还包括:挡板,滑动卡合在所述防护框的上方内部,且防护框的内部设置有基站本体,并且挡板的内部和防护框的上方均设置有使热量进行交换的散热孔;散热风扇,轴承连接在所述防护框的内部左侧。该可避免飞行生物撞击的5G基站,通过散热风扇对内部的温度进行降温,通过限位板实现对散热风扇的限位,通过挡板和防护框内部的散热孔对内部的热量进行散发,避免内部的电子元件温度过高出现老化的现象。

Description

一种可避免飞行生物撞击的5G基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5G基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避免飞行生物撞击的5G基站。
背景技术
5G基站是5G网络的核心设备,是移动设备接入互联网的接口设备,通过5G基站实现信息传递功能,5G基站一般安装在山顶上或者空旷的位置,避免周围的信号影响5G基站的正常使用,例如公开号为CN214707915U的一种节能环保型太阳能5G基站,包括5G基站本体,该5G基站本体内设置有蓄电池,该5G基站本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安装座,该安装座内球形铰接有连接杆,该连接杆设置有太阳能板,该安装座的外表面贯穿设置有若干螺纹孔,该连接杆球形端的外表面凹设有若干卡接槽,该螺纹孔和该卡接槽用于两者相连通时通过第一螺栓锁紧;该太阳能板和该蓄电池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的5G基站上太阳能板不能转动调整角度,存在无法根据实际中太阳的照射角度来进行手动调节,实用性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能够使太阳能板能够按照所需要的角度转动调节并且固定,以适应不同季节时间的太阳的照射角度;但是该5G基站在使用的过程中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
1.由于空中有鸟类进行飞行,鸟类容易撞击到5G基站的表面,可能会使5G基站出现变形的现象,影响信号的正常传输;
2.5G基站长时间工作内部会有大量的热量,热量过高容易使内部的电子元件出现老化的现象,需要定期对内部的电子元件进行更换,在更换的过程中需要对5G基站进行攀爬;
3.当下雨时,雨水容易通过散热孔进入到5G基站的内部,容易使5G基站出现短路的现象,现有的5G基站仅仅通过风进行降温,这种降温效果差。
所以我们提出了一种可避免飞行生物撞击的5G基站,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避免飞行生物撞击的5G基站,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目前市场上鸟类容易撞到5G基站、散热效果不好和需要定期对内部的电子元件进行更换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避免飞行生物撞击的5G基站,包括防护框、水管、太阳能板;
水管,设置在所述防护框的右侧,且防护框的上方活动连接有对太阳能进行吸收的太阳能板,并且太阳能板的轴内部设置有带动太阳能板进行转动的马达;
还包括:
挡板,滑动卡合在所述防护框的上方内部,且防护框的内部设置有基站本体,并且挡板的内部和防护框的上方均设置有使热量进行交换的散热孔;
散热风扇,轴承连接在所述防护框的内部左侧,且散热风扇的左端固定有带动散热风扇进行转动的风叶;
转板,轴承连接在所述防护框的内部左侧,且转板的内部开设有使限位板移动的凹槽,并且凹槽的内部滑动卡合有对散热风扇进行限位的限位板。
优选的,所述限位板滑动卡合在所述防护框的内部左侧,且限位板内侧的弧度与风叶的轴弧度相同,并且限位板的移动距离为凹槽的高度,通过限位板向内部移动实现对散热风扇的限位,避免散热风扇在不流通的环境下进行转动。
优选的,所述凹槽呈倾斜结构,所述转板的外侧缠绕有使转板转动的连接绳,且连接绳的另一端固定在缠绕环上,并且缠绕环轴承连接在所述防护框的右下角,通过缠绕环转动实现对拉绳进行缠绕,进而对挡板进行拉动,实现对散热孔的堵塞。
优选的,所述水管的内部轴承连接有带动缠绕环进行转动的涡轮,且缠绕环位于涡轮的轴外侧,并且推环滑动卡合在防护框的右下角,通过推环向左侧移动实现对限位柱进行推动,进而使缠绕环不进行转动。
优选的,所述推环的外径小于缠绕环的内径,且推环与限位柱的斜边相互接触,并且限位柱滑动卡合在缠绕环的内部,且限位柱与缠绕环之间设置有对限位柱进行推动的拉伸弹簧,通过拉伸弹簧的弹力使限位柱向卡槽的内部进行移动,使缠绕环跟着涡轮同步转动。
优选的,所述涡轮的轴内部四周等角度设置有带动缠绕环同步转动的卡槽,且卡槽的直径大于限位柱的直径,并且缠绕环的内侧设置有使其反向转动的扭力弹簧,通过扭力弹簧的弹力使缠绕环进行反向转动,进而使拉绳处于松弛的状态。
优选的,所述缠绕环与挡板之间设置使挡板保持中间位置的拉绳,且挡板的左侧设置有对挡板进行限位的固定柱,并且固定柱的内侧和防护框的左上角均设置有对挡板进行固定的磁铁,并且每组磁铁相互吸引,而且左侧的固定柱设置有使挡板复位的压缩弹簧,通过磁铁的设置实现对挡板的限位,避免风力使磁铁出现移动的现象。
优选的,所述太阳能板与挡板的两端可接触,且挡板的移动距离大于散热孔直径,并且挡板的移动距离小于相邻散热孔之间的间距,通过散热孔实现对内部的热量进行散热,避免内部的热量一直残留在防护框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拉绳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对升降杆进行推动的推板,且推板滑动卡合在防护框的内部,并且防护框的内部右侧滑动卡合有对固定绳进行拉动的升降杆,而且升降杆与防护框之间设置有使升降杆向上移动的复位弹簧,通过升降杆向下移动对推环进行拉动,进而使限位柱与卡槽进行分离。
优选的,所述升降杆与推环之间设置有对推环进行拉动的固定绳,且基站本体的内部设置有雷达、CPU和超声波仪器,并且雷达、CPU和超声波仪器三者均与蓄电池进行连接,而且蓄电池与马达、太阳能板和基站本体三者均直接连接,通过超声波仪器发出超声波对飞行生物进行驱赶,避免飞行生物撞到防护框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散热风扇对内部的温度进行降温,通过限位板实现对散热风扇的限位,避免防护框内部的气体在处于不流通的状态下散热风扇还进行转动,通过挡板和防护框内部的散热孔对内部的热量进行散发,避免内部的电子元件温度过高出现老化的现象,具体内容如下:
(1)通过涡轮的设置带动缠绕环进行转动,缠绕环转动实现对挡板进行拉动,进而实现对上方的散热孔的堵塞,避免雨水进入到基站的内部,通过太阳能板转动实现对挡板进行推动,进而使内部的热量能够散发出去,避免内部的热量过高;
(2)通过风叶转动带动内部的散热风扇进行转动,进而对内部的热量进行吹动,提高热量的流动速度,加快热量的散发速度,对内部的电子元件进行保护,避免电子元件出现老化的现象,增加电子元件的使用寿命;
(3)通过连接绳对转板进行拉动,进而使转板实现对散热风扇的限位,避免散热风扇出现转动的现象,避免防护框内部空气在不流通的情况下散热风扇继续进行转动,通过蓄电池对太阳能进行吸收,避免停电时5G基站出现断开的现象,使信息能够正常的传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主剖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防护框仰剖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水管主剖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限位柱侧剖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限位柱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风叶侧剖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电系统示意图。
图中:1、防护框;2、水管;3、挡板;4、散热孔;5、太阳能板;6、马达;7、基站本体;8、蓄电池;9、风叶;10、散热风扇;11、连接绳;12、涡轮;13、固定柱;14、磁铁;15、拉绳;16、推板;17、复位弹簧;18、固定绳;19、缠绕环;20、推环;21、限位柱;22、卡槽;23、拉伸弹簧;24、扭力弹簧;25、转板;26、限位板;27、凹槽;28、升降杆;29、压缩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9,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可避免飞行生物撞击的5G基站,包括防护框1、水管2、太阳能板5;
水管2,设置在防护框1的右侧,且防护框1的上方活动连接有对太阳能进行吸收的太阳能板5,并且太阳能板5的轴内部设置有带动太阳能板5进行转动的马达;
结合图1-2所示,通过现有技术中的远程控制使马达6进行运行,马达6工作使太阳能板5进行转动,太阳能板5转动使太阳更好的照射,对阳光充分的吸收,太阳能板5将太阳能转换成电能储存在蓄电池8的内部,通过蓄电池8为基站本体7、雷达、CPU和超声波仪器进行供电,避免停电的状态下基站本体7上的用电设备不进行工作,当飞行生物飞进基站本体7的周围时,雷达检测到生物飞行时发生信息给CPU,CPU驱动超声波仪器,超声波仪器发生超声波以驱赶飞行生物,同时通过防护框1的设置实现对内部的基站本体7进行保护,避免飞行生物直接撞击到基站本体7的外侧;
挡板3,滑动卡合在防护框1的上方内部,且防护框1的内部设置有基站本体7,并且挡板3的内部和防护框1的上方均设置有使热量进行交换的散热孔4;还包括:缠绕环19与挡板3之间设置使挡板3保持中间位置的拉绳15,且挡板3的左侧设置有对挡板3进行限位的固定柱13,并且固定柱13的内侧和防护框1的左上角均设置有对挡板3进行固定的磁铁14,并且每组磁铁14相互吸引,而且左侧的固定柱13设置有使挡板3复位的压缩弹簧29;
结合图2-3所示,工作人员根据太阳的位置对太阳能板5的角度进行控制,太阳能板5转动对挡板3进行推动,挡板3移动带动内部的散热孔4同步移动,通过防护框1和挡板3上的散热孔4相同重合实现对内部的热量进行散发,使防护框1内部的热量能够流通,当挡板3向左侧移动时,通过磁铁14的设置实现对挡板3的限位,避免风力过大使挡板3出现移动的现象,磁铁14的磁力大于压缩弹簧29的弹力,实现对挡板3的固定;
散热风扇10,轴承连接在防护框1的内部左侧,且散热风扇10的左端固定有带动散热风扇10进行转动的风叶9;
结合图2所示,由于基站本体7安装在高处,当起风时,风力对风叶9进行吹动,进而使风叶9进行转动,风叶9转动带动内部的散热风扇10进行转动,散热风扇10转动产生风对内部的热量进行吹动,进而使内外的气体进行流动,实现对基站本体7进行降温,避免基站本体7的温度过高使内部的电子元件出现老化的现象;
转板25,轴承连接在防护框1的内部左侧,且转板25的内部开设有使限位板26移动的凹槽27,并且凹槽27的内部滑动卡合有对散热风扇10进行限位的限位板26;限位板26滑动卡合在防护框1的内部左侧,且限位板26内侧的弧度与风叶9的轴弧度相同,并且限位板26的移动距离为凹槽27的高度;凹槽27呈倾斜结构,转板25的外侧缠绕有使转板25转动的连接绳11,且连接绳11的另一端固定在缠绕环19上,并且缠绕环19轴承连接在防护框1的右下角;
结合图2和图8所示,当缠绕环19转动时,缠绕环19转动实现对连接绳11进行缠绕,连接绳11拉动转板25进行转动,转板25转动带动内部的凹槽27同步转动,由于凹槽27产生一定的高度,凹槽27转动对限位板26进行拉动,进而使限位板26向中间位置进行移动,限位板26向中间位置移动实现对散热风扇10和风叶9的限位,避免风叶9继续转动,这时通过雨水对防护框1进行降温,进而对基站本体7进行降温;
水管2的内部轴承连接有带动缠绕环19进行转动的涡轮12,且缠绕环19位于涡轮12的轴外侧,并且推环20滑动卡合在防护框1的右下角;推环20的外径小于缠绕环19的内径,且推环20与限位柱21的斜边相互接触,并且限位柱21滑动卡合在缠绕环19的内部,且限位柱21与缠绕环19之间设置有对限位柱21进行推动的拉伸弹簧23;涡轮12的轴内部四周等角度设置有带动缠绕环19同步转动的卡槽22,且卡槽22的直径大于限位柱21的直径,并且缠绕环19的内侧设置有使其反向转动的扭力弹簧24;拉绳15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对升降杆28进行推动的推板16,且推板16滑动卡合在防护框1的内部,并且防护框1的内部右侧滑动卡合有对固定绳18进行拉动的升降杆28,而且升降杆28与防护框1之间设置有使升降杆28向上移动的复位弹簧17;升降杆28与推环20之间设置有对推环20进行拉动的固定绳18,且基站本体7的内部设置有雷达、CPU和超声波仪器,并且雷达、CPU和超声波仪器三者均与蓄电池8进行连接,而且蓄电池8与马达6、太阳能板5和基站本体7三者均直接连接;
结合图4-6所示,当下雨时,雨水使为了涡轮12进行转动,涡轮12转动带动缠绕环19同步转动,缠绕环19转动实现对拉绳15进行缠绕,拉绳15拉动推板16同步向下移动,同时拉绳15拉动挡板3移动,使挡板3位于中间位置,使上下的散热孔4进行分离,实现对雨水的堵塞,避免雨水进入到防护框1的内部,推板16向下移动对升降杆28进行推动,升降杆28向下移动对上方的固定绳18进行拉动,固定绳18拉动推环20向左侧进行移动,推环20移动对限位柱21进行挤压,进而使限位柱21向外侧进行移动,限位柱21移动到与卡槽22进行分离时,这时涡轮12转动不再带动缠绕环19进行转动,同时挡板3正好移动到中间位置,防护框1对压缩弹簧29进行挤压,当不下雨时,通过压缩弹簧29的弹力使挡板3向左侧进行移动,进而使上下两侧的散热孔4进行重合,实现散热的功能;
太阳能板5与挡板3的两端可接触,且挡板3的移动距离大于散热孔4直径,并且挡板3的移动距离小于相邻散热孔4之间的间距。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在使用该可避免飞行生物撞击的5G基站时,结合图1-9所示,通过雷达、CPU和超声波仪器的共同配合实现对飞行生物进行驱赶,避免飞行生物撞击到基站本体7上,同时防护框1对基站本体7进行保护,通过太阳能板5的设置实现对太阳能进行吸收,将太阳能转换成电能供用电设置的使用,避免停电信息不能进行传递,通过挡板3的设置实现对雨水进行阻挡,避免雨水进入到防护框1的内部,对基站本体7内部的电子元件进行保护,避免电子元件出现短路的现象,通过散热孔4的设置实现对防护框1内部的热量进行散热,避免基站本体7工作产生的热量作用与电子元件上,避免电子元件出现老化的现象,通过散热风扇10转动对内部的热量进行吹动,提高热量的流动速度,从而完成一系列工作。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可避免飞行生物撞击的5G基站,包括防护框(1)、水管(2)、太阳能板(5);
水管(2),设置在所述防护框(1)的右侧,且防护框(1)的上方活动连接有对太阳能进行吸收的太阳能板(5),并且太阳能板(5)的轴内部设置有带动太阳能板(5)进行转动的马达(6);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挡板(3),滑动卡合在所述防护框(1)的上方内部,且防护框(1)的内部设置有基站本体(7),并且挡板(3)的内部和防护框(1)的上方均设置有使热量进行交换的散热孔(4);
散热风扇(10),轴承连接在所述防护框(1)的内部左侧,且散热风扇(10)的左端固定有带动散热风扇(10)进行转动的风叶(9);
转板(25),轴承连接在所述防护框(1)的内部左侧,且转板(25)的内部开设有使限位板(26)移动的凹槽(27),并且凹槽(27)的内部滑动卡合有对散热风扇(10)进行限位的限位板(2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避免飞行生物撞击的5G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26)滑动卡合在所述防护框(1)的内部左侧,且限位板(26)内侧的弧度与风叶(9)的轴弧度相同,并且限位板(26)的移动距离为凹槽(27)的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避免飞行生物撞击的5G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27)呈倾斜结构,所述转板(25)的外侧缠绕有使转板(25)转动的连接绳(11),且连接绳(11)的另一端固定在缠绕环(19)上,并且缠绕环(19)轴承连接在所述防护框(1)的右下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避免飞行生物撞击的5G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管(2)的内部轴承连接有带动缠绕环(19)进行转动的涡轮(12),且缠绕环(19)位于涡轮(12)的轴外侧,并且推环(20)滑动卡合在防护框(1)的右下角。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避免飞行生物撞击的5G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推环(20)的外径小于缠绕环(19)的内径,且推环(20)与限位柱(21)的斜边相互接触,并且限位柱(21)滑动卡合在缠绕环(19)的内部,且限位柱(21)与缠绕环(19)之间设置有对限位柱(21)进行推动的拉伸弹簧(23)。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避免飞行生物撞击的5G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涡轮(12)的轴内部四周等角度设置有带动缠绕环(19)同步转动的卡槽(22),且卡槽(22)的直径大于限位柱(21)的直径,并且缠绕环(19)的内侧设置有使其反向转动的扭力弹簧(24)。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避免飞行生物撞击的5G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缠绕环(19)与挡板(3)之间设置使挡板(3)保持中间位置的拉绳(15),且挡板(3)的左侧设置有对挡板(3)进行限位的固定柱(13),并且固定柱(13)的内侧和防护框(1)的左上角均设置有对挡板(3)进行固定的磁铁(14),并且每组磁铁(14)相互吸引,而且左侧的固定柱(13)设置有使挡板(3)复位的压缩弹簧(29)。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避免飞行生物撞击的5G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板(5)与挡板(3)的两端可接触,且挡板(3)的移动距离大于散热孔(4)直径,并且挡板(3)的移动距离小于相邻散热孔(4)之间的间距。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可避免飞行生物撞击的5G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绳(15)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对升降杆(28)进行推动的推板(16),且推板(16)滑动卡合在防护框(1)的内部,并且防护框(1)的内部右侧滑动卡合有对固定绳(18)进行拉动的升降杆(28),而且升降杆(28)与防护框(1)之间设置有使升降杆(28)向上移动的复位弹簧(17)。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可避免飞行生物撞击的5G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杆(28)与推环(20)之间设置有对推环(20)进行拉动的固定绳(18),且基站本体(7)的内部设置有雷达、CPU和超声波仪器,并且雷达、CPU和超声波仪器三者均与蓄电池(8)进行连接,而且蓄电池(8)与马达(6)、太阳能板(5)和基站本体(7)三者均直接连接。
CN202210450731.0A 2022-04-27 2022-04-27 一种可避免飞行生物撞击的5g基站 Pending CN11491609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50731.0A CN114916096A (zh) 2022-04-27 2022-04-27 一种可避免飞行生物撞击的5g基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50731.0A CN114916096A (zh) 2022-04-27 2022-04-27 一种可避免飞行生物撞击的5g基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16096A true CN114916096A (zh) 2022-08-16

Family

ID=827642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450731.0A Pending CN114916096A (zh) 2022-04-27 2022-04-27 一种可避免飞行生物撞击的5g基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916096A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129846A (ja) * 2008-11-28 2010-06-10 Hitachi Kokusai Electric Inc 電子機器装置
CN108617124A (zh) * 2018-05-02 2018-10-02 安徽中疆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户外控制箱
CN113365158A (zh) * 2021-05-11 2021-09-07 程兴彬 一种新型5g基站
CN216289551U (zh) * 2021-09-14 2022-04-12 山西北开电气成套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定位系统的户外基站智能配电箱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129846A (ja) * 2008-11-28 2010-06-10 Hitachi Kokusai Electric Inc 電子機器装置
CN108617124A (zh) * 2018-05-02 2018-10-02 安徽中疆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户外控制箱
CN113365158A (zh) * 2021-05-11 2021-09-07 程兴彬 一种新型5g基站
CN216289551U (zh) * 2021-09-14 2022-04-12 山西北开电气成套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定位系统的户外基站智能配电箱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吕帅;: "通信基站机柜散热系统设计优化", 通信电源技术, no. 0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61339B (zh) 一种应用于5g通信铁塔的具有防护功能的天线装置
CN109042615B (zh) 一种风力反光驱鸟装置
CN101217858A (zh) 通信设备的散热方法和系统
CN213460668U (zh) 一种驱鸟功能的高空用配电箱
CN114916096A (zh) 一种可避免飞行生物撞击的5g基站
CN214170744U (zh) 一种风力发电机组通风散热系统
CN215189010U (zh) 一种基于风力驱动的户外高压电力电缆塔架用驱鸟装置
US20170298906A1 (en) Wind-water-light-magnetism-air five-energy integrated power generation device
CN113007017B (zh) 一种应用于风力发电机的限速、刹车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15499922U (zh) 一种建筑信息模型数据库控制机柜
CN113422339B (zh) 一种用于电力塔架的驱鸟装置
CN115539616A (zh) 一种便于散热的齿轮箱
CN211174485U (zh) 一种风力发电机组机舱散热装置
CN204572346U (zh) 一种用于高速公路上的同轴轮式风力发电装置
CN210599271U (zh) 一种多维旋转风力发电机组
CN111614000A (zh) 一种散热型电力箱
CN208605309U (zh) 一种小型微风风力发电装置
CN111864576A (zh) 一种用于电力工程施工的水冷风冷一体式散热型配电柜
CN219795460U (zh) 一种用于发电机的防水装置
CN215870302U (zh) 一种散热效果优异的节能型配电柜
CN220556699U (zh) 一种具有散热结构的电机
CN217873115U (zh) 一种风力发电设备用防尘装置
CN213151618U (zh) 一种具有新型避雷装置的铁塔
CN220646239U (zh) 一种太阳能驱动的高效农用通风机装置
CN215336221U (zh) 一种led路灯用散热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