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15318B -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915318B CN114915318B CN202110184946.8A CN202110184946A CN114915318B CN 114915318 B CN114915318 B CN 114915318B CN 202110184946 A CN202110184946 A CN 202110184946A CN 114915318 B CN114915318 B CN 11491531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arameter information
- lens edge
- determining
- beams
- len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3672 processing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1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8
- 230000005284 excit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6855 networking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00 data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9 depend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474 experiment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77 initi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287 polar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86 synthesis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beams, i.e. beam diversit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Aerials With Secondar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其中,数据处理方法包括:根据目标角度范围信息,确定第一射频通路对应的透镜边缘波束的增益调节能力参数信息;根据目标增益波动信息,确定所述透镜边缘波束的波束形状调整参数信息;根据所述增益调节能力参数信息和波束形状调整参数信息,得到所述透镜边缘波束的控制参数信息;其中,所述增益调节能力参数信息包括:波束个数;所述波束个数的值为大于1的整数。本方案能够实现展宽透镜天线的边缘波束,避免采用透镜天线进行扇区组网时边缘波束下降快,从而保证小区切换增益需求,很好的解决现有技术中针对透镜天线组网的数据处理方案无法满足小区切换增益需求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背景技术
在小区布网设计时,通常要求小区交叠位置的波束增益比最大增益低约10dB,对于大规模天线的智能小区而言,这可以通过设计阵元天线的方向图并配合波束权值来实现,且随着波束远离小区中心,边缘波束的整体增益会有所降低,从整个波束轮廓来看,呈现增益缓降的趋势。
具体的,如图1所示,为典型的智能天线小区波束覆盖效果图,小区中心增益约为22.2dB,小区边缘±60度时,增益下降约10dB;参见图1可知边缘增益下降较缓,图中的各个曲线也可理解为智能天线的不同指向的波束的增益曲线。这种基于相控阵技术的智能天线具有波束高增益、空分增益的特征优势,但是效率和成本也成了不可回避的问题。
基于以上问题,多波束龙勃(龙伯)透镜天线,以其低副瓣的高质量波束赋形效果,具备高增益的窄波束、可同时多波束、等效宽波束合成等(龙勃透镜天线体制的成本低,且具有空分能力),在通信中的应用受到极大关注。
然而,低副瓣的波束形状,在边缘波束上不存在缓降的增益过渡带,当用户在小区间移动时,给小区切换带来信道质量突变的问题,同时在小区布网时,给小区切换带的设计带来困难。
具体的,如图2所示,为一款龙勃透镜天线的波束覆盖示意图,其中小区边缘的波束下降比较快,10dB的覆盖范围不到±50度;参见图2中的两个实线圈(小区边缘),增益下降较陡,图中四个曲线可以理解为依次表示龙勃透镜天线的通道1~4的波束的增益曲线。
目前,现有龙勃透镜天线作为大型活动的补充覆盖使用时,或者做单小区实验时,均未考虑多小区组网问题,未来基于龙勃透镜天线体制的小区组网可能出现掉用户,局部无覆盖等情况。
具体的,通常的多波束透镜天线,是每路射频通道驱动一个波束,由于透镜天线的每个波束的3dB波束宽度窄,在扇区组网时,边缘波束下降快,无法满足增益需求,导致覆盖范围低于常规小区覆盖。
由上可知,现有针对透镜天线组网的数据处理方案存在无法满足小区切换增益需求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针对透镜天线组网的数据处理方案无法满足小区切换增益需求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包括:
根据目标角度范围信息,确定第一射频通路对应的透镜边缘波束的增益调节能力参数信息;
根据目标增益波动信息,确定所述透镜边缘波束的波束形状调整参数信息;
根据所述增益调节能力参数信息和波束形状调整参数信息,得到所述透镜边缘波束的控制参数信息;
其中,所述增益调节能力参数信息包括:波束个数;所述波束个数的值为大于1的整数。
可选的,所述根据目标角度范围信息,确定第一射频通路对应的透镜边缘波束的增益调节能力参数信息,包括:
根据目标角度范围信息以及波束覆盖范围信息,确定透镜边缘波束的波束个数。
可选的,所述波束形状调整参数信息包括:波束角度间隔以及波束激励功率分配系数中的至少一项。
可选的,所述根据目标增益波动信息,确定所述透镜边缘波束的波束形状调整参数信息,包括:
将相邻两透镜边缘波束的波束角度间隔的初始值,设置为第一值;
根据所述第一值和目标增益波动信息,确定所述相邻两透镜边缘波束的波束角度间隔;
其中,所述第一值为所述相邻两透镜边缘波束的交叉点对应的增益比最大值与第二值之间的差值。
可选的,所述根据目标增益波动信息,确定所述透镜边缘波束的波束形状调整参数信息,包括:
根据第一规则和目标增益波动信息,确定透镜边缘波束的波束激励功率分配系数;
其中,所述第一规则包括:远离边缘位置的透镜边缘波束的波束激励功率分配系数,比靠边缘位置的透镜边缘波束的波束激励功率分配系数高。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设备,包括存储器,收发机,处理器:
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收发机,用于在所述处理器的控制下收发数据;处理器,用于读取所述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并执行以下操作:
根据目标角度范围信息,确定第一射频通路对应的透镜边缘波束的增益调节能力参数信息;
根据目标增益波动信息,确定所述透镜边缘波束的波束形状调整参数信息;
根据所述增益调节能力参数信息和波束形状调整参数信息,得到所述透镜边缘波束的控制参数信息;
其中,所述增益调节能力参数信息包括:波束个数;所述波束个数的值为大于1的整数。
可选的,所述根据目标角度范围信息,确定第一射频通路对应的透镜边缘波束的增益调节能力参数信息,包括:
根据目标角度范围信息以及波束覆盖范围信息,确定透镜边缘波束的波束个数。
可选的,所述波束形状调整参数信息包括:波束角度间隔以及波束激励功率分配系数中的至少一项。
可选的,所述根据目标增益波动信息,确定所述透镜边缘波束的波束形状调整参数信息,包括:
将相邻两透镜边缘波束的波束角度间隔的初始值,设置为第一值;
根据所述第一值和目标增益波动信息,确定所述相邻两透镜边缘波束的波束角度间隔;
其中,所述第一值为所述相邻两透镜边缘波束的交叉点对应的增益比最大值与第二值之间的差值。
可选的,所述根据目标增益波动信息,确定所述透镜边缘波束的波束形状调整参数信息,包括:
根据第一规则和目标增益波动信息,确定透镜边缘波束的波束激励功率分配系数;
其中,所述第一规则包括:远离边缘位置的透镜边缘波束的波束激励功率分配系数,比靠边缘位置的透镜边缘波束的波束激励功率分配系数高。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装置,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根据目标角度范围信息,确定第一射频通路对应的透镜边缘波束的增益调节能力参数信息;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根据目标增益波动信息,确定所述透镜边缘波束的波束形状调整参数信息;
第一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增益调节能力参数信息和波束形状调整参数信息,得到所述透镜边缘波束的控制参数信息;
其中,所述增益调节能力参数信息包括:波束个数;所述波束个数的值为大于1的整数。
可选的,所述根据目标角度范围信息,确定第一射频通路对应的透镜边缘波束的增益调节能力参数信息,包括:
根据目标角度范围信息以及波束覆盖范围信息,确定透镜边缘波束的波束个数。
可选的,所述波束形状调整参数信息包括:波束角度间隔以及波束激励功率分配系数中的至少一项。
可选的,所述根据目标增益波动信息,确定所述透镜边缘波束的波束形状调整参数信息,包括:
将相邻两透镜边缘波束的波束角度间隔的初始值,设置为第一值;
根据所述第一值和目标增益波动信息,确定所述相邻两透镜边缘波束的波束角度间隔;
其中,所述第一值为所述相邻两透镜边缘波束的交叉点对应的增益比最大值与第二值之间的差值。
可选的,所述根据目标增益波动信息,确定所述透镜边缘波束的波束形状调整参数信息,包括:
根据第一规则和目标增益波动信息,确定透镜边缘波束的波束激励功率分配系数;
其中,所述第一规则包括:远离边缘位置的透镜边缘波束的波束激励功率分配系数,比靠边缘位置的透镜边缘波束的波束激励功率分配系数高。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处理器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处理器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使所述处理器执行上述的数据处理方法。
本申请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上述方案中,所述数据处理方法通过根据目标角度范围信息,确定第一射频通路对应的透镜边缘波束的增益调节能力参数信息;根据目标增益波动信息,确定所述透镜边缘波束的波束形状调整参数信息;根据所述增益调节能力参数信息和波束形状调整参数信息,得到所述透镜边缘波束的控制参数信息;其中,所述增益调节能力参数信息包括:波束个数;所述波束个数的值为大于1的整数;能够实现展宽透镜天线的边缘波束,避免采用透镜天线进行扇区组网时边缘波束下降快,从而保证小区切换增益需求,很好的解决现有技术中针对透镜天线组网的数据处理方案无法满足小区切换增益需求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智能天线小区覆盖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龙勃透镜天线小区覆盖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架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数据处理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数据处理方法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天线系统示意图;
图7为图6的天线系统的波束覆盖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天线系统示意图;
图9为图8的天线系统的波束覆盖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波束对比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数据处理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网络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数据处理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并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中术语“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本申请实施例中术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其它量词与之类似。
在此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适用于多种系统,尤其是5G系统。例如适用的系统可以是全球移动通讯(global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GSM)系统、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系统、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service,GPRS)系统、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LTE频分双工(frequencydivision duplex,FDD)系统、LTE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系统、高级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 advanced,LTE-A)系统、通用移动系统(universal mobiletelecommunication system,UMTS)、全球互联微波接入(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系统、5G新空口(New Radio,NR)系统等。这多种系统中均包括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系统中还可以包括核心网部分,例如演进的分组系统(EvlovedPacket System,EPS)、5G系统(5GS)等。
图3示出本申请实施例可应用的一种无线通信系统的框图。无线通信系统包括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终端设备,可以是指向用户提供语音和/或数据连通性的设备,具有无线连接功能的手持式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他处理设备等。在不同的系统中,终端设备的名称可能也不相同,例如在5G系统中,终端设备可以称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无线终端设备可以经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与一个或多个核心网(Core Network,CN)进行通信,无线终端设备可以是移动终端设备,如移动电话(或称为“蜂窝”电话)和具有移动终端设备的计算机,例如,可以是便携式、袖珍式、手持式、计算机内置的或者车载的移动装置,它们与无线接入网交换语言和/或数据。例如,个人通信业务(Personal Communication Service,PCS)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发起协议(Session Initiated Protocol,SIP)话机、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等设备。无线终端设备也可以称为系统、订户单元(subscriber unit)、订户站(subscriber station),移动站(mobilestation)、移动台(mobile)、远程站(remote station)、接入点(access point)、远程终端设备(remote terminal)、接入终端设备(access terminal)、用户终端设备(userterminal)、用户代理(user agent)、用户装置(user device),本申请实施例中并不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网络设备,可以是基站,该基站可以包括多个为终端提供服务的小区。根据具体应用场合不同,基站又可以称为接入点,或者可以是接入网中在空中接口上通过一个或多个扇区与无线终端设备通信的设备,或者其它名称。网络设备可用于将收到的空中帧与网际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分组进行相互更换,作为无线终端设备与接入网的其余部分之间的路由器,其中接入网的其余部分可包括网际协议(IP)通信网络。网络设备还可协调对空中接口的属性管理。例如,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网络设备可以是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GSM)或码分多址接入(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中的网络设备(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也可以是带宽码分多址接入(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中的网络设备(NodeB),还可以是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中的演进型网络设备(evolutional Node B,eNB或e-NodeB)、5G网络架构(next generation system)中的5G基站(gNB),也可以是家庭演进基站(Home evolved Node B,HeNB)、中继节点(relaynode)、家庭基站(femto)、微微基站(pico)等,本申请实施例中并不限定。在一些网络结构中,网络设备可以包括集中单元(centralized unit,CU)节点和分布单元(distributedunit,DU)节点,集中单元和分布单元也可以地理上分开布置。
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可以各自使用一或多根天线进行多输入多输出(MultiInput Multi Output,MIMO)传输,MIMO传输可以是单用户MIMO(Single User MIMO,SU-MIMO)或多用户MIMO(Multiple User MIMO,MU-MIMO)。根据根天线组合的形态和数量,MIMO传输可以是2D-MIMO、3D-MIMO、FD-MIMO或massive-MIMO,也可以是分集传输或预编码传输或波束赋形传输等。
基于以上,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针对透镜天线组网的数据处理方案无法满足小区切换增益需求的问题。其中,方法、装置及设备是基于同一申请构思的,由于方法、装置及设备解决问题的原理相似,因此方法、装置及设备的实施可以相互参见,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如图4所示,包括:
步骤41:根据目标角度范围信息,确定第一射频通路对应的透镜边缘波束的增益调节能力参数信息。
其中,目标角度范围信息可以理解为根据针对边缘波束能被控制的角度范围的需求确定的信息。
步骤42:根据目标增益波动信息,确定所述透镜边缘波束的波束形状调整参数信息。
其中,关于目标增益波动信息可以理解为根据针对合成波束的增益波动的需求确定的信息。
步骤43:根据所述增益调节能力参数信息和波束形状调整参数信息,得到所述透镜边缘波束的控制参数信息;其中,所述增益调节能力参数信息包括:波束个数;所述波束个数的值为大于1的整数。
其中,关于波束个数,可以在目标角度范围信息对应的范围越大时,越大。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所述数据处理方法通过根据目标角度范围信息,确定第一射频通路对应的透镜边缘波束的增益调节能力参数信息;根据目标增益波动信息,确定所述透镜边缘波束的波束形状调整参数信息;根据所述增益调节能力参数信息和波束形状调整参数信息,得到所述透镜边缘波束的控制参数信息;其中,所述增益调节能力参数信息包括:波束个数;所述波束个数的值为大于1的整数;能够实现展宽透镜天线的边缘波束,避免采用透镜天线进行扇区组网时边缘波束下降快,从而保证小区切换增益需求,很好的解决现有技术中针对透镜天线组网的数据处理方案无法满足小区切换增益需求的问题。
其中,所述根据目标角度范围信息,确定第一射频通路对应的透镜边缘波束的增益调节能力参数信息,包括:根据目标角度范围信息以及波束覆盖范围信息,确定透镜边缘波束的波束个数。
具体的可以为根据目标角度值和单个波束所覆盖的角度值,确定所需波束的个数。这样能够精确的获取波束个数以满足覆盖角度的需求。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波束形状调整参数信息包括:波束角度间隔以及波束激励功率分配系数中的至少一项。
其中,所述根据目标增益波动信息,确定所述透镜边缘波束的波束形状调整参数信息,包括:将相邻两透镜边缘波束的波束角度间隔的初始值,设置为第一值;根据所述第一值和目标增益波动信息,确定所述相邻两透镜边缘波束的波束角度间隔;其中,所述第一值为所述相邻两透镜边缘波束的交叉点对应的增益比最大值与第二值之间的差值。
这样可以快速确定波束角度间隔。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根据目标增益波动信息,确定所述透镜边缘波束的波束形状调整参数信息,包括:根据第一规则和目标增益波动信息,确定透镜边缘波束的波束激励功率分配系数;其中,所述第一规则包括:远离边缘位置的透镜边缘波束的波束激励功率分配系数,比靠边缘位置的透镜边缘波束的波束激励功率分配系数高。
这样可以更好的保证增益波动符合需求。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所述数据处理方法进行进一步说明,关于透镜以龙勃透镜为例,增益调节能力参数信息以波束个数为例,波束形状调整参数信息以波束角度间隔和波束激励功率分配系数为例。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考虑到如果要使用龙勃透镜天线进行组网,就需要对龙勃透镜的边缘波束进行展宽,以满足小区切换的增益需求;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具体可实现为一种龙勃透镜边缘波束展宽方法,能有效解决该体制天线系统的小区规划时,边缘波束交叠设计的问题。具体的,如图5所示,本方案涉及:边缘波束个数(对应于上述波束个数)选择、边缘波束角度间隔(对应于上述波束角度间隔)优化以及边缘波束功率分配系数(对应于上述波束激励功率分配系数)优化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分别对应三个参数:波束个数N、角度间隔θ、功率分配系数α。
下面对本方案涉及的上述三个部分分别进行介绍:
1.边缘波束个数选择:
边缘波束个数决定了边缘通道对应的波束控制范围;具体的,边缘波束对应的外围天线单元数越多(可理解为对应的波束个数越多),边缘波束能被控制的角度范围越大。这个依据对边缘波束的控制需求决定,如果需要控制的角度范围较大,则需要更多的天线单元参与波束的控制;并且天线单元对应的波束越窄,边缘波束所需的天线单元数越多(对应于上述根据目标角度范围信息以及波束覆盖范围信息,确定透镜边缘波束的波束个数)。
本申请实施例中,边缘波束对应的天线单元数至少为2个,对应的,N为大于1的整数。
2.边缘波束角度间隔优化(上述第二值以6dB为例):
边缘波束角度间隔θ,可理解为用于合成边缘波束的天线单元间的角度指向差;该θ决定了波束合成的效果;具体的,在初始时,可将相邻两波束的θ对齐到两波束交叉点在增益比最大值下降6dB的位置(对应于上述将相邻两透镜边缘波束的波束角度间隔的初始值,设置为第一值;所述第一值为所述相邻两透镜边缘波束的交叉点对应的增益比最大值与第二值之间的差值)。在此基础上,通过微调该值的大小,观察波束的变化情况,使合成波束的增益波动符合需求(对应于上述根据所述第一值和目标增益波动信息,确定所述相邻两透镜边缘波束的波束角度间隔)。
3.边缘波束功率分配系数优化:
边缘波束功率分配系数α,可以理解为用于合成边缘波束的几个天线单元的激励功率分配比例;具体的,可以是靠近中间波束的天线单元的激励功率分配比例比较大,越靠边缘的天线单元的激励功率比例越低,通过微调该值的大小,观察波束的变化情况,使合成波束的增益波动符合需求(对应于上述根据第一规则和目标增益波动信息,确定透镜边缘波束的波束激励功率分配系数;所述第一规则包括:远离边缘位置的透镜边缘波束的波束激励功率分配系数,比靠边缘位置的透镜边缘波束的波束激励功率分配系数高)。
本申请实施例中:θ和α的优化可以配合起来联合优化,优化方法为观察合成波束,微调参数值使合成波束的增益波动符合需求。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进行举例说明,以4波束一个极化方向的覆盖场景为例。
通常的多通道多波束透镜天线系统(具体可为常规龙勃透镜多波束透镜天线系统),如图6所示:涉及四个射频通路,每个通路对应一个天线单元,图中的网络系统具体可为移动通信基站系统。图6所示的天线系统的波束覆盖(可理解为形成的合成覆盖波束)可参见图7所示(图7具体为四单元龙勃透镜波束覆盖示意图):图中的四个曲线依次表示透镜天线的1~4每个通道的波束覆盖示意曲线。
针对以上,假设本申请实施例中确定的N为2,则可以在保持射频通道数量不变的情况下,在边缘各增加一个波束天线(即天线单元),对边缘的2个波束天线,利用功率分配器,实现对2个波束的不同功率分配(即确定上述激励功率比例),同时通过微调这两个天线的波束交叉点对波束形状进行微调(即调整上述θ),从而实现对扇区边缘的波束进行展宽,改善覆盖。
具体的,具备边缘波束展宽能力的龙勃透镜天线系统可如图8所示(图8具体为具备边缘波束展宽能力的龙勃透镜天线示意图):涉及四个射频通路,边缘两个通路对应两个天线单元,中间两个通路分别对应一个天线单元,图中的网络系统具体可为移动通信基站系统。下面以1个射频通道对应2个波束天线(即天线单元)为例,边缘一个波束天线(对应于上述靠边缘的天线单元)分配的功率(即上述α)为20%,靠近中心的波束天线(对应于上述靠近中间波束的天线单元)分配的功率(即上述α)为80%,两天线间的波束间隔(即上述θ)为20度,这种情况下天线系统的波束覆盖(可理解为形成的合成覆盖波束)可如图9所示(图9具体为边缘波束展宽效果示意图):图中的四个曲线依次表示透镜天线的1~4每个通道的波束覆盖示意曲线。
其中,上述波束展宽共涉及三个参数,即用于功率分配的波束个数N=2、边缘波束角度间隔θ=20度、边缘波束功率分配系数α=0.2/0.8。
波束展宽后的龙勃透镜天线波束与智能天线合成波束对比如图10所示(图10具体为龙勃透镜边缘波束展宽与智能天线波束对比示意图),其中虚线曲线为智能天线的波束分布(即波束覆盖),实线曲线为龙勃透镜的波束增益情况,可见经过波束展宽后,龙勃透镜边缘波束得到有效展宽,性能达到智能天线的波束覆盖效果。由上可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涉及:
1.通过增加龙勃透镜边缘波束个数,进而对其进行功分波束合成对龙勃透镜边缘波束进行展宽;
2.边缘波束控制的参数包括三个:用于功率分配的波束个数N、边缘波束角度间隔θ、边缘波束功率分配系数α;
3.其中波束个数N可用于调节边缘的增益调节能力,边缘波束角度间隔θ和边缘波束功率分配系数α可用于调整波束的形状;
在此说明,本申请提出的对边缘波束展宽的方法,不局限于龙勃透镜,也适用于其他选通模式的透镜天线系统;另外,其他与本方案所述类似的参数设定,虽然取值不同,也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综上,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展宽龙勃透镜边缘波束宽度的方法,对未来基于龙勃透镜多波束体制的小区组网提供了有效的技术基础。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设备,如图11所示,包括存储器111,收发机112,处理器113:
存储器111,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收发机112,用于在所述处理器113的控制下收发数据;处理器113,用于读取所述存储器111中的计算机程序并执行以下操作:
根据目标角度范围信息,确定第一射频通路对应的透镜边缘波束的增益调节能力参数信息;
根据目标增益波动信息,确定所述透镜边缘波束的波束形状调整参数信息;
根据所述增益调节能力参数信息和波束形状调整参数信息,得到所述透镜边缘波束的控制参数信息;
其中,所述增益调节能力参数信息包括:波束个数;所述波束个数的值为大于1的整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所述数据处理设备通过根据目标角度范围信息,确定第一射频通路对应的透镜边缘波束的增益调节能力参数信息;根据目标增益波动信息,确定所述透镜边缘波束的波束形状调整参数信息;根据所述增益调节能力参数信息和波束形状调整参数信息,得到所述透镜边缘波束的控制参数信息;其中,所述增益调节能力参数信息包括:波束个数;所述波束个数的值为大于1的整数;能够实现展宽透镜天线的边缘波束,避免采用透镜天线进行扇区组网时边缘波束下降快,从而保证小区切换增益需求,很好的解决现有技术中针对透镜天线组网的数据处理方案无法满足小区切换增益需求的问题。
具体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设备可采用图12所示的架构实现,其中:
收发机121,用于在处理器122的控制下接收和发送数据。
其中,在图12中,总线架构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具体由处理器122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123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架构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提供接口。收发机121可以是多个元件,即包括发送机和接收机,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这些传输介质包括无线信道、有线信道、光缆等传输介质。处理器122负责管理总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存储器123可以存储处理器122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处理器122可以是中央处埋器(CPU)、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CPLD),处理器也可以采用多核架构。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根据目标角度范围信息,确定第一射频通路对应的透镜边缘波束的增益调节能力参数信息,包括:根据目标角度范围信息以及波束覆盖范围信息,确定透镜边缘波束的波束个数。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波束形状调整参数信息包括:波束角度间隔以及波束激励功率分配系数中的至少一项。
其中,所述根据目标增益波动信息,确定所述透镜边缘波束的波束形状调整参数信息,包括:将相邻两透镜边缘波束的波束角度间隔的初始值,设置为第一值;根据所述第一值和目标增益波动信息,确定所述相邻两透镜边缘波束的波束角度间隔;其中,所述第一值为所述相邻两透镜边缘波束的交叉点对应的增益比最大值与第二值之间的差值。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根据目标增益波动信息,确定所述透镜边缘波束的波束形状调整参数信息,包括:根据第一规则和目标增益波动信息,确定透镜边缘波束的波束激励功率分配系数;其中,所述第一规则包括:远离边缘位置的透镜边缘波束的波束激励功率分配系数,比靠边缘位置的透镜边缘波束的波束激励功率分配系数高。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设备,能够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所实现的所有方法步骤,且能够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对本实施例中与方法实施例相同的部分及有益效果进行具体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装置,如图13所示,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131,用于根据目标角度范围信息,确定第一射频通路对应的透镜边缘波束的增益调节能力参数信息;
第二确定单元132,用于根据目标增益波动信息,确定所述透镜边缘波束的波束形状调整参数信息;
第一处理单元133,用于根据所述增益调节能力参数信息和波束形状调整参数信息,得到所述透镜边缘波束的控制参数信息;
其中,所述增益调节能力参数信息包括:波束个数;所述波束个数的值为大于1的整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所述数据处理装置通过根据目标角度范围信息,确定第一射频通路对应的透镜边缘波束的增益调节能力参数信息;根据目标增益波动信息,确定所述透镜边缘波束的波束形状调整参数信息;根据所述增益调节能力参数信息和波束形状调整参数信息,得到所述透镜边缘波束的控制参数信息;其中,所述增益调节能力参数信息包括:波束个数;所述波束个数的值为大于1的整数;能够实现展宽透镜天线的边缘波束,避免采用透镜天线进行扇区组网时边缘波束下降快,从而保证小区切换增益需求,很好的解决现有技术中针对透镜天线组网的数据处理方案无法满足小区切换增益需求的问题。
其中,所述根据目标角度范围信息,确定第一射频通路对应的透镜边缘波束的增益调节能力参数信息,包括:根据目标角度范围信息以及波束覆盖范围信息,确定透镜边缘波束的波束个数。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波束形状调整参数信息包括:波束角度间隔以及波束激励功率分配系数中的至少一项。
其中,所述根据目标增益波动信息,确定所述透镜边缘波束的波束形状调整参数信息,包括:将相邻两透镜边缘波束的波束角度间隔的初始值,设置为第一值;根据所述第一值和目标增益波动信息,确定所述相邻两透镜边缘波束的波束角度间隔;其中,所述第一值为所述相邻两透镜边缘波束的交叉点对应的增益比最大值与第二值之间的差值。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根据目标增益波动信息,确定所述透镜边缘波束的波束形状调整参数信息,包括:根据第一规则和目标增益波动信息,确定透镜边缘波束的波束激励功率分配系数;其中,所述第一规则包括:远离边缘位置的透镜边缘波束的波束激励功率分配系数,比靠边缘位置的透镜边缘波束的波束激励功率分配系数高。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单元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处理器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装置,能够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所实现的所有方法步骤,且能够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对本实施例中与方法实施例相同的部分及有益效果进行具体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处理器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处理器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使所述处理器执行上述的数据处理方法。
所述处理器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处理器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数据存储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磁性存储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磁光盘(MO)等)、光学存储器(例如CD、DVD、BD、HVD等)、以及半导体存储器(例如ROM、EPROM、EEPROM、非易失性存储器(NANDFLASH)、固态硬盘(SSD))等。
其中,上述数据处理方法的所述实现实施例均适用于该处理器可读存储介质的实施例中,也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和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处理器可执行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处理器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处理器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处理器可执行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8)
1.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目标角度范围信息,确定第一射频通路对应的透镜边缘波束的增益调节能力参数信息;
根据目标增益波动信息,确定所述透镜边缘波束的波束形状调整参数信息;
根据所述增益调节能力参数信息和波束形状调整参数信息,得到所述透镜边缘波束的控制参数信息;
其中,所述增益调节能力参数信息包括:波束个数;所述波束个数的值为大于1的整数;
所述波束形状调整参数信息包括:波束角度间隔以及波束激励功率分配系数中的至少一项;
所述根据目标角度范围信息,确定第一射频通路对应的透镜边缘波束的增益调节能力参数信息,包括:
根据目标角度范围信息以及波束覆盖范围信息,确定透镜边缘波束的波束个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目标增益波动信息,确定所述透镜边缘波束的波束形状调整参数信息,包括:
将相邻两透镜边缘波束的波束角度间隔的初始值,设置为第一值;
根据所述第一值和目标增益波动信息,确定所述相邻两透镜边缘波束的波束角度间隔;
其中,所述第一值为所述相邻两透镜边缘波束的交叉点对应的增益比最大值与第二值之间的差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目标增益波动信息,确定所述透镜边缘波束的波束形状调整参数信息,包括:
根据第一规则和目标增益波动信息,确定透镜边缘波束的波束激励功率分配系数;
其中,所述第一规则包括:远离边缘位置的透镜边缘波束的波束激励功率分配系数,比靠边缘位置的透镜边缘波束的波束激励功率分配系数高。
4.一种数据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收发机,处理器:
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收发机,用于在所述处理器的控制下收发数据;处理器,用于读取所述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并执行以下操作:
根据目标角度范围信息,确定第一射频通路对应的透镜边缘波束的增益调节能力参数信息;
根据目标增益波动信息,确定所述透镜边缘波束的波束形状调整参数信息;
根据所述增益调节能力参数信息和波束形状调整参数信息,得到所述透镜边缘波束的控制参数信息;
其中,所述增益调节能力参数信息包括:波束个数;所述波束个数的值为大于1的整数;
所述波束形状调整参数信息包括:波束角度间隔以及波束激励功率分配系数中的至少一项;
所述根据目标角度范围信息,确定第一射频通路对应的透镜边缘波束的增益调节能力参数信息,包括:
根据目标角度范围信息以及波束覆盖范围信息,确定透镜边缘波束的波束个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数据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目标增益波动信息,确定所述透镜边缘波束的波束形状调整参数信息,包括:
将相邻两透镜边缘波束的波束角度间隔的初始值,设置为第一值;
根据所述第一值和目标增益波动信息,确定所述相邻两透镜边缘波束的波束角度间隔;
其中,所述第一值为所述相邻两透镜边缘波束的交叉点对应的增益比最大值与第二值之间的差值。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数据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目标增益波动信息,确定所述透镜边缘波束的波束形状调整参数信息,包括:
根据第一规则和目标增益波动信息,确定透镜边缘波束的波束激励功率分配系数;
其中,所述第一规则包括:远离边缘位置的透镜边缘波束的波束激励功率分配系数,比靠边缘位置的透镜边缘波束的波束激励功率分配系数高。
7.一种数据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根据目标角度范围信息,确定第一射频通路对应的透镜边缘波束的增益调节能力参数信息;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根据目标增益波动信息,确定所述透镜边缘波束的波束形状调整参数信息;
第一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增益调节能力参数信息和波束形状调整参数信息,得到所述透镜边缘波束的控制参数信息;
其中,所述增益调节能力参数信息包括:波束个数;所述波束个数的值为大于1的整数;
所述波束形状调整参数信息包括:波束角度间隔以及波束激励功率分配系数中的至少一项;
所述根据目标角度范围信息,确定第一射频通路对应的透镜边缘波束的增益调节能力参数信息,包括:
根据目标角度范围信息以及波束覆盖范围信息,确定透镜边缘波束的波束个数。
8.一种处理器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使所述处理器执行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184946.8A CN114915318B (zh) | 2021-02-10 | 2021-02-10 |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184946.8A CN114915318B (zh) | 2021-02-10 | 2021-02-10 |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915318A CN114915318A (zh) | 2022-08-16 |
CN114915318B true CN114915318B (zh) | 2024-06-04 |
Family
ID=827614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184946.8A Active CN114915318B (zh) | 2021-02-10 | 2021-02-10 |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915318B (zh)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560392A (zh) * | 2018-12-06 | 2019-04-02 | 北京神舟博远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低成本广角波束覆盖相控阵天线系统 |
CN110191476A (zh) * | 2019-04-18 | 2019-08-30 | 浙江大学 | 一种基于可重构天线阵列的非正交多址接入方法 |
CN111108762A (zh) * | 2017-09-18 | 2020-05-05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无线通信系统中进行波束成形的设备和方法 |
CN111541046A (zh) * | 2020-05-08 | 2020-08-14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龙伯透镜天线及基站 |
-
2021
- 2021-02-10 CN CN202110184946.8A patent/CN11491531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108762A (zh) * | 2017-09-18 | 2020-05-05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无线通信系统中进行波束成形的设备和方法 |
CN109560392A (zh) * | 2018-12-06 | 2019-04-02 | 北京神舟博远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低成本广角波束覆盖相控阵天线系统 |
CN110191476A (zh) * | 2019-04-18 | 2019-08-30 | 浙江大学 | 一种基于可重构天线阵列的非正交多址接入方法 |
CN111541046A (zh) * | 2020-05-08 | 2020-08-14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龙伯透镜天线及基站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5 G 系统天线技术发展及演进;段滔;电信技术;全文 * |
低副瓣任意波束直接合成算法研究;郑占旗;电波科学学报;全文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915318A (zh) | 2022-08-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2308639B1 (ko) | 신호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 |
EP2562941B1 (en) | Mobile terminal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thereof, base station controller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and multi-cooperative transmission system using the same and method thereof | |
Koppenborg et al. | 3D beamforming trials with an active antenna array | |
KR101730752B1 (ko) | 빔 제약적 서브프레임에 기반한 하향링크 데이터 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 |
Caretti et al. | Cell splitting based on active antennas: Performance assessment for LTE system | |
EP3565358B1 (en) | Inter-cell beam coordinated scheduling method and related device | |
CN114630334B (zh) | 一种传输控制方法、装置及智能超表面 | |
Al-Falahy et al. | The impact of higher order sectorisation on the performance of millimetre wave 5G network | |
Hao et al. | Beam alignment for MIMO-NOMA millimeter wave communication systems | |
US10812156B2 (en) | Synchronization beam sending and receiving method, network device, terminal, and system | |
US20220116086A1 (en) | Analog beamforming method for mitigating beam squint effect in wideband phased array antennas | |
Girnyk et al. | Broad Beamforming Technology in 5G Massive MIMO | |
CN114915318B (zh) |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 |
WO2024031546A1 (zh) | 一种发送接收上行发射功率配置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 |
CN112788612A (zh) | 一种波束处理方法、装置以及存储介质 | |
CN114843744B (zh) | 多天线传输方法、装置、基站主设备及智能超表面设备 | |
US20230239022A1 (en) | Multilayer digital sector for advanced antenna systems | |
US20230146081A1 (en) | Advanced antenna system (aas) subarray splitter with advanced upper sidelobe suppression (auss) | |
Islam et al. | Advanced directional networking: LTE vs WiFi radios | |
US20240063853A1 (en) |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terminal and access network device | |
CN116193586A (zh) | 波束自适应调节方法、装置、基站设备及存储介质 | |
US20240055758A1 (en) | High sinr synchronized-beams mobile network and base-station antenna design | |
WO2021168863A1 (zh) | 一种滤波器系数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 |
CN116996997A (zh) | 波束信息传输方法、直通链路传输方法及设备 | |
CN116131886A (zh) |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