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15307B - Sim卡通信电路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Sim卡通信电路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15307B
CN114915307B CN202210826693.4A CN202210826693A CN114915307B CN 114915307 B CN114915307 B CN 114915307B CN 202210826693 A CN202210826693 A CN 202210826693A CN 114915307 B CN114915307 B CN 11491530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d slot
sim card
card
chip
volt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82669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915307A (zh
Inventor
黄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or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826693.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915307B/zh
Publication of CN1149153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153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9153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153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3816Mechanical arrangements for accommodating identification devices, e.g. cards or chips; with connectors for programming identification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74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n electrical connector modul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0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SIM卡通信电路及电子设备,涉及终端技术领域。所述SIM卡通信电路包括系统级芯片和第一卡槽。系统级芯片的第一连接端与第一卡槽连接,且第一连接端与第一卡槽之间不具有电平转换芯片。系统级芯片用于:若检测到第一卡槽中插入SIM卡,则通过第一连接端向插入第一卡槽的SIM卡传输通信信号,通信信号用于指示插入第一卡槽的SIM卡返回反馈信号。若在预设时长内未通过第一连接端接收到反馈信号,则指示电子设备输出提醒信息,提醒信息用于提醒无法识别插入第一卡槽的SIM卡。如此,可以节省至少一个电平转换芯片,从而可以减少使用该SIM卡通信电路的电子设备的成本,并节省电子设备的内部空间。

Description

SIM卡通信电路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终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SIM卡通信电路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诸如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工作时通常需要插入用户标识模块(subscriberidentity module,SIM)卡。按照工作电压的大小进行分类,SIM卡包括B型卡(ClassB)和C型卡(ClassC),其中,ClassB的SIM卡的工作电压为3V(伏),ClassC的SIM卡的工作电压为1.8V。电子设备中还包括系统级芯片(system on chip,SoC),系统级芯片用于与插入电子设备的SIM卡进行通信。
相关技术中,系统级芯片通常用于传输1.8V的电信号。如此,为使系统级芯片可以支持ClassB的SIM卡和ClassC的SIM卡,需要在系统级芯片与SIM卡之间设置电平转换芯片。电平转换芯片可以将1.8V的电压转换为3V或1.8V。然而,电平转换芯片的设置增加了电子设备的成本,且浪费电子设备的内部空间。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SIM卡通信电路及电子设备,可以节省至少一个电平转换芯片,从而可以减少使用该SIM卡通信电路的电子设备的成本,并节省电子设备的内部空间。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SIM卡通信电路,可以应用于诸如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SIM卡通信电路包括系统级芯片和用于插入SIM卡的第一卡槽。其中,系统级芯片的第一连接端与第一卡槽连接,以当SIM卡插入第一卡槽时,系统级芯片的第一连接端可以与插入第一卡槽的SIM卡连接。第一连接端与第一卡槽之间不具有电平转换芯片。第一连接端用于传输第一电压大小的电信号。也就是说,系统级芯片通过第一连接端仅能识别工作电压为第一电压大小的SIM卡。这里的第一电压大小例如可以是1.8V。
系统级芯片用于:若检测到第一卡槽中插入SIM卡,则系统级芯片通过第一连接端向插入第一卡槽的SIM卡传输通信信号,通信信号用于指示插入第一卡槽的SIM卡返回反馈信号。此时,若系统级芯片在预设时长内通过第一连接端接收到反馈信号,则表明插入第一卡槽的SIM卡的工作电压为第一电压大小。这种情况下,系统级芯片的第一连接端可以识别插入第一卡槽的SIM卡。若系统级芯片在预设时长内未通过第一连接端接收到反馈信号,则表明插入第一卡槽的SIM卡的工作电压不是第一电压大小,即系统级芯片无法识别插入第一卡槽的SIM卡。这种情况下,系统级芯片可以指示所应用的电子设备输出提醒信息,以提醒用户无法识别插入第一卡槽的SIM卡。这里的提醒信息包括语音提醒信息、文字提醒信息、图片提醒信息等的一种或多种。
在本申请中,系统级芯片的第一连接端与第一卡槽之间不具有电平转换芯片,且第一连接端用于传输第一电压大小的电压信号。当插入第一卡槽的SIM卡的工作电压不是第一电压大小时,系统级芯片可以指示所应用的电子设备输出提醒信息,以提醒用户无法识别插入第一卡槽的SIM卡。如此,可以节省至少一个电平转换芯片,从而可以减少使用该SIM卡通信电路的电子设备的成本,并节省电子设备的内部空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系统级芯片还用于检测第一卡槽中是否插入SIM卡。下面从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对“检测第一卡槽中是否插入SIM卡”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第一卡槽中插入SIM卡时,第一连接端与插入第一卡槽的SIM卡连接。这种情况下,插入第一卡槽的SIM卡会使第一连接端所连接电路的电阻大小发生变化。若第一连接端具有电压,则插入第一卡槽的SIM卡也会使第一连接端的电压变小。
基于此,系统级芯片用于:系统级芯片通过第一连接端输出电信号,并检测第一连接端的电压大小。若第一连接端的电压大小小于或等于电压阈值,则确定第一卡槽中插入SIM卡。若第一连接端的电压大小大于电压阈值,则确定第一卡槽中未插入SIM卡。
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系统级芯片还具有第一检测端。系统级芯片的第一检测端与第一连接端连接,以检测第一连接端的电阻变化量。当第一卡槽中插入SIM卡时,第一连接端与插入第一卡槽的SIM卡连接。这种情况下,插入第一卡槽的SIM卡会使第一连接端所连接电路的电阻大小发生变化。
基于此,系统级芯片用于:系统级芯片通过第一检测端检测第一连接端所连接电路的电阻变化量。若第一连接端所连接电路的电阻变化量大于或等于电阻变化阈值,则系统级芯片确定第一卡槽中插入SIM卡。若第一连接端所连接电路的电阻变化量小于电阻变化阈值,则系统级芯片确定第一卡槽中未插入SIM卡。
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系统级芯片还具有第二检测端。SIM卡通信电路还包括:插入检测电路。插入检测电路的输入端与第一卡槽连接,插入检测电路的输出端与第二检测端连接。插入检测电路用于:在第一卡槽中未插入SIM卡的情况下输出第一电平信号,在第一卡槽中插入SIM卡的情况下输出第二电平信号。这里的第一电平信号可以是高电平信号、低电平信号中的一种,第二电平信号是高电平信号、低电平信号中的另一种。
基于此,系统级芯片用于:若系统级芯片的第二检测端输入第二电平信号,则确定第一卡槽中插入SIM卡。若系统级芯片的第二检测端输入第一电平信号,则确定第一卡槽中未插入SIM卡。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电平信号为高电平信号,第二电平信号为低电平信号。这种情况下,插入检测电路可以包括第一电阻。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与预设电压端连接,预设电压端用于输出第一电压大小的电信号。第一电阻的第二端、第二检测端和第一卡槽的第一预设端连接在一起。其中,第一卡槽中插入SIM卡时,第一卡槽的第一预设端与第一卡槽的接地端连接;第一卡槽中未插入SIM卡时,第一卡槽的第一预设端与第一卡槽的接地端断开。如此,当第一卡槽中插入SIM卡时,第二检测端与第一卡槽的接地端连接,第二检测端输入低电平信号。当第一卡槽中未插入SIM卡时,第二检测端与第一卡槽的接地端断开。这种情况下,预设电压端输出的第一电压大小的电信号通过第一电阻输出至第二检测端,第二检测端输入高电平信号。
在另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电平信号为低电平信号,第二电平信号为高电平信号。这种情况下,插入检测电路可以包括第二电阻。第二电阻的第一端用于与地线连接,第二电阻的第二端、第二检测端及第一卡槽的第二预设端连接在一起。其中,第一卡槽中插入SIM卡时,第一卡槽的第二预设端与第一卡槽的电源端连接;第一卡槽中未插入SIM卡时,第一卡槽的第二预设端与第一卡槽的电源端断开。如此,当第一卡槽中插入SIM卡时,第二检测端与第一卡槽的电源端连接,第二检测端输入高电平信号。当第一卡槽中未插入SIM卡时,第二检测端与第一卡槽的电源端断开。这种情况下,第二检测端通过第二电阻与地线连接,第二检测端输入低电平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SIM卡通信电路还包括除第一卡槽外的N个第二卡槽。系统级芯片还具有除第一连接端外的N个第二连接端。N个第二连接端与N个第二卡槽一一对应连接,且N个第二连接端与N个第二卡槽之间均不具有电平转换芯片。N为正整数,例如N可以是1、2或3。N个第二连接端均用于传输第一电压大小的电信号。也就是说,在这一实施例中,系统级芯片通过N个第二连接端中的每个第二连接端也仅能识别工作电压为第一电压大小的SIM卡。
此时,在系统级芯片在预设时长内未通过第一连接端接收到反馈信号的情况下,即在插入第一卡槽的SIM卡的工作电压不是第一电压大小的情况下,由于SIM卡通信电路中的系统级芯片仅能识别工作电压为第一电压大小的SIM卡。因此,系统级芯片指示所应用的电子设备输出的提醒信息不仅用于提醒用户无法识别插入第一卡槽的SIM卡,还可以用于提醒更换插入第一卡槽的SIM卡。
在一些实施例中,SIM卡通信电路还包括除第一卡槽外的N个第二卡槽。系统级芯片还具有除第一连接端外的N个第二连接端。N个第二连接端与N个第二卡槽一一对应连接。N个第二连接端中存在至少一个第二连接端与对应的第二卡槽之间具有电平转换芯片。其中,N为正整数。N个第二连接端均用于传输第一电压大小的电信号。电平转换芯片用于与所连接的第二连接端传输第一电压大小的电信号,且用于与所连接的第二卡槽传输第一电压大小或第二电压大小的电信号。这里的第二电压大小例如可以是3V。也就是说,在这一实施例中,系统级芯片具有至少一个第二连接端通过电平转换芯片与第二卡槽连接。这种情况下,系统级芯片通过该至少一个第二连接端不仅能识别工作电压为第一电压大小的SIM卡,还能识别工作电压为第二电压大小的SIM卡。
此时,在系统级芯片在预设时长内未通过第一连接端接收到反馈信号的情况下,即在插入第一卡槽的SIM卡的工作电压不是第一电压大小的情况下,由于SIM卡通信电路中的系统级芯片通过前述的至少一个第二连接端能识别工作电压为第二电压大小的SIM卡。因此,系统级芯片指示所应用的电子设备输出的提醒信息不仅用于提醒用户无法识别插入第一卡槽的SIM卡,还可以用于提醒将插入第一卡槽的SIM卡移动至前述的至少一个第二连接端所对应的第二卡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SIM卡通信电路还包括除第一卡槽外的N个第二卡槽。系统级芯片还具有除第一连接端外的N个第二连接端。N个第二连接端与N个第二卡槽一一对应连接。其中,N为正整数。N个第二连接端均用于传输第一电压大小的电信号。
若系统级芯片在预设时长内未通过第一连接端接收到反馈信号,则指示电子设备输出提醒信息,包括:
若系统级芯片在预设时长内未通过第一连接端接收到反馈信号,则检测N个第二连接端中是否存在至少一个第二连接端与对应的第二卡槽之间具有电平转换芯片。若N个第二连接端中存在至少一个第二连接端与对应的第二卡槽之间具有电平转换芯片,则指示电子设备输出第一提醒信息,第一提醒信息用于提醒无法识别插入第一卡槽的SIM卡,以及提醒将插入第一卡槽的SIM卡移动至至少一个第二连接端对应的第二卡槽。若N个第二连接端与对应的第二卡槽之间均不具有电平转换芯片,则指示电子设备输出第二提醒信息,第二提醒信息用于提醒无法识别插入第一卡槽的SIM卡,以及提醒更换插入第一卡槽的SIM卡。
区别于前述两个实施例的是:在这一实施例中,系统级芯片在未通过第一接收端接收到反馈信号的情况下,即系统级芯片不能通过第一连接端识别插入第一卡槽的SIM卡的情况下,系统级芯片可以检测N个第二连接端中是否存在至少一个第二连接端与对应的第二卡槽之间具有电平转换芯片。若检测到存在至少一个第二连接端与对应的第二卡槽之间具有电平转换芯片,则系统级芯片指示所应用的电子设备输出的提醒信息不仅用于提醒用户无法识别插入第一卡槽的SIM卡,还可以用于提醒将插入第一卡槽的SIM卡移动至前述的至少一个第二连接端所对应的第二卡槽。若检测不到,则系统级芯片指示所应用的电子设备输出的提醒信息不仅用于提醒用户无法识别插入第一卡槽的SIM卡,还可以用于提醒更换插入第一卡槽的SIM卡。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系统级芯片还具有第三检测端,第三检测端与N个第二连接端连接,以检测N个第二连接端中的每个第二连接端所连接电路的电阻大小。当N个第二连接端中的任意一个第二连接端与电平转换芯片连接时,电平转换芯片会使该第二连接端所连接电路的电阻大小不同于其他第二连接端所连接电路的电阻大小。
基于此,系统级芯片在检测N个第二连接端中是否存在至少一个第二连接端与对应的第二卡槽之间具有电平转换芯片时,可以包括:
系统级芯片通过第三检测端检测N个第二连接端中的第i个第二连接端所连接电路的电阻大小。若第i个第二连接端所连接电路的电阻大小在预设电阻阈值范围内,则确定第i个第二连接端与对应的第二卡槽之间具有电平转换芯片。若第i个第二连接端所连接电路的电阻大小不在预设电阻阈值范围内,则确定第i个第二连接端与对应的第二卡槽之间不具有电平转换芯片。i为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或等于N的整数。
第二方面,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如第一方面任意一项所述的SIM卡通信电路。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还包括卡托,卡托用于承载SIM卡且用于插入卡槽。卡托插入卡槽时,卡托所承载的SIM卡与卡槽连接。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卡托的表面还具有标识信息,标识信息用于标识卡托插入的卡槽能够支持的SIM卡的类型。
上述第二方面所获得的技术效果与上述第一方面中对应的技术手段获得的技术效果近似,在这里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是相关技术中第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相关技术中第二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相关技术中SIM卡通信电路的电路结构图;
图4是相关技术中SIM卡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SIM卡通信电路的电路结构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SIM卡通信电路的电路结构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SIM卡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SIM卡通信电路的电路结构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SIM卡通信电路的电路结构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五种SIM卡通信电路的电路结构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六种SIM卡通信电路的电路结构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七种SIM卡通信电路的电路结构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SIM卡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八种SIM卡通信电路的电路结构图;
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SIM卡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九种SIM卡通信电路的电路结构图;
图1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SIM卡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十种SIM卡通信电路的电路结构图;
图1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SIM卡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电子设备输出提醒信息的示意图;
图2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十一种SIM卡通信电路的电路结构图;
图2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十二种SIM卡通信电路的电路结构图;
图2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电子设备输出提醒信息的示意图;
图2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十三种SIM卡通信电路的电路结构图;
图2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十四种SIM卡通信电路的电路结构图;
图2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电子设备输出提醒信息的示意图;
图2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电子设备输出提醒信息的示意图;
图2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十五种SIM卡通信电路的电路结构图;
图2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平转换芯片的电路结构图;
图3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十六种SIM卡通信电路的电路结构图;
图3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卡托的结构示意图;
图3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卡托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各附图标号所代表的含义分别为:
相关技术:
10、电子设备;12、卡托;14、卡槽;142、第一卡槽;144、第二卡槽;110、SIM卡通信电路;112、系统级芯片;114、第一电平转换芯片;116、第二电平转换芯片;20、SIM卡;
本申请:
30、SIM卡通信电路;310、系统级芯片;322、第一卡槽;324、第二卡槽;330、电平转换芯片;340、插入检测电路;350、电源管理芯片;40、电子设备;42、卡托;50、SIM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提及的“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表示或的意思,比如,A/B可以表示A或B;本文中的“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比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为了便于清楚描述本申请的技术方案,采用了“第一”、“第二”等字样对功能和作用基本相同的相同项或相似项进行区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第一”、“第二”等字样并不对数量和执行次序进行限定,并且“第一”、“第二”等字样也并不限定一定不同。
在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SIM卡通信电路进行详细地解释说明之前,先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SIM卡通信电路的应用场景予以说明。
诸如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工作时通常需要插入SIM卡。图1是相关技术中一种电子设备1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电子设备10包括卡托12和卡槽14。卡托12可以插入卡槽14中。卡托12用于承载SIM卡20,且卡托12插入卡槽14时,卡托12所承载的SIM卡20与卡槽14电连接(以下简称为“连接”)。图2是相关技术中另一种电子设备10的结构示意图。在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10中仅包括一个卡槽14,卡托12仅能承载一个SIM卡20。而在图2所示的电子设备10中,卡槽14包括第一卡槽142和第二卡槽144,卡托12可以承载两个SIM卡20。这种情况下,卡托12插入卡槽14后,卡托12所承载的两个SIM卡20分别与第一卡槽142、第二卡槽144连接。
电子设备10还包括SIM卡通信电路110,SIM卡通信电路110用于与插入电子设备10的SIM卡20连接。图3是相关技术中SIM卡通信电路110的电路结构图,其中,图3所示的SIM卡通信电路110所应用的电子设备10的卡槽14包括第一卡槽142和第二卡槽144。如图3所示,SIM卡通信电路110包括系统级芯片112,系统级芯片112具有连接端(包括第一连接端a和第二连接端b),用于与插入电子设备10的SIM卡20进行通信。相关技术中,系统级芯片112通常用于传输1.8V的电信号。而按照工作电压的大小进行分类,SIM卡20包括ClassB和ClassC。其中,ClassB的SIM卡20的工作电压为3V,ClassC的SIM卡20的工作电压为1.8V。因此,为使系统级芯片112可以支持ClassB的SIM卡20和ClassC的SIM卡20,如图3所示,在系统级芯片112的第一连接端a和用于插入SIM卡20的第一卡槽142之间设置有第一电平转换芯片114,在系统级芯片112的第二连接端b和用于插入SIM卡20的第二卡槽144之间设置有第二电平转换芯片116。其中,电平转换芯片(包括第一电平转换芯片114和第二电平转换芯片116)的9号脚用于输入第一电压VCCA,这里的第一电压VCCA等于系统级芯片112可以传输电信号的电压大小,即1.8V。电平转换芯片(包括第一电平转换芯片114和第二电平转换芯片116)的4号脚用于输入第二电压VCCB,这里的第二电压VCCB可以是1.8V或3V。
如图3所示,第一卡槽142包括第一电源端VCC1、第一复位端REST1、第一时钟端CLK1、第一数据端DATA1、第一单线端SWP1和第一接地端GND1。第二卡槽144包括第二电源端VCC2、第二复位端REST2、第二时钟端CLK2、第二数据端DATA2、第二单线端SWP2和第二接地端GND2。图4是相关技术中SIM卡2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SIM卡20具有电源引脚VCC、复位引脚REST、时钟引脚CLK、数据引脚DATA、单线引脚SWP和接地引脚GND。当SIM卡20插入第一卡槽142时,SIM卡20的电源引脚VCC、复位引脚REST、时钟引脚CLK、数据引脚DATA、单线引脚SWP和接地引脚GND与第一卡槽142中的第一电源端VCC1、第一复位端REST1、第一时钟端CLK1、第一数据端DATA1、第一单线端SWP1和第一接地端GND1一一对应连接。同样的,当SIM卡20插入第二卡槽144时,SIM卡20的电源引脚VCC、复位引脚REST、时钟引脚CLK、数据引脚DATA、单线引脚SWP和接地引脚GND与第二卡槽144中的第二电源端VCC2、第二复位端REST2、第二时钟端CLK2、第二数据端DATA2、第二单线端SWP2和第二接地端GND2一一对应连接。
以SIM卡20插入第一卡槽142为例,SIM卡通信电路110工作时:
若插入第一卡槽142的SIM卡20的类型为ClassC,则电平转换芯片的4号脚输入的第二电压VCCB可以是1.8V。这种情况下,系统级芯片112的第一连接端可以输出1.8V的第一复位信号UIM1_REST_SDM、第一时钟信号UIM1_CLK_SDM和第一数据信号UIM1_DATA_SDM至第一电平转换芯片114的1号脚、2号脚和3号脚。此时,第一电平转换芯片114的7号脚、6号脚和5号脚能够输出1.8V的复位信号UIM1_REST、时钟信号UIM1_CLK和数据信号UIM1_DATA至第一卡槽142的第一复位端REST1、第一时钟端CLK1和第一数据端DATA1,从而使插入第一卡槽142的SIM卡20可以在复位信号UIM1_REST、时钟信号UIM1_CLK和数据信号UIM1_DATA的作用下工作,并反馈1.8V的数据信号UIM1_DATA给第一电平转换芯片114的5号脚。第一电平转换芯片114可以将1.8V的数据信号UIM1_DATA转换为1.8V的第一数据信号UIM1_DATA_SDM并输出至系统级芯片112的第一连接端。
若插入第一卡槽142的SIM卡20的类型为ClassB,则电平转换芯片的4号脚输入的第二电压VCCB可以是3V。这种情况下,系统级芯片112的第一连接端可以输出1.8V的第一复位信号UIM1_REST_SDM、第一时钟信号UIM1_CLK_SDM和第一数据信号UIM1_DATA_SDM至第一电平转换芯片114的1号脚、2号脚和3号脚。此时,第一电平转换芯片114能够输出3V的复位信号UIM1_REST、时钟信号UIM1_CLK和数据信号UIM1_DATA至第一卡槽142的第一复位端REST1、第一时钟端CLK1和第一数据端DATA1,从而使插入第一卡槽142的SIM卡20可以在复位信号UIM1_REST、时钟信号UIM1_CLK和数据信号UIM1_DATA的作用下工作,并反馈3V的数据信号UIM1_DATA给第一电平转换芯片114的5号脚。第一电平转换芯片114可以将3V的数据信号UIM1_DATA转换为1.8V的第一数据信号UIM1_DATA_SDM并输出至系统级芯片112的第一连接端。
如此,系统级芯片112的第一连接端既可以与ClassB的SIM卡20进行通信,也可以与ClassC的SIM卡20进行通信。同样的,第二电平转换芯片116可以与第二连接端之间传输1.8V的电信号,并与第二卡槽144之间传输1.8V或3V的电信号,从而使系统级芯片112的第二连接端既可以与ClassB的SIM卡20进行通信,也可以与ClassC的SIM卡20进行通信。然而,电平转换芯片的设置增加了电子设备10的成本,且浪费电子设备10的内部空间。
为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SIM卡通信电路及电子设备,可以节省至少一个电平转换芯片,从而可以减少使用该SIM卡通信电路的电子设备的成本,并节省电子设备的内部空间。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SIM卡通信电路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在下述实施例中,系统级芯片的连接端(包括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与卡槽(包括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或电平转换芯片之间的连接均指电连接。这里的电连接是指通过导线连接,以使两者之间可以进行电信号的传输。在下述实施例中,依旧沿用相关技术中各引脚的名称。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SIM卡通信电路30的电路结构图。如图5所示,SIM卡通信电路30包括系统级芯片310和第一卡槽322。
具体来说,系统级芯片310具有第一连接端a。第一连接端a与第一卡槽322连接,以当SIM卡50插入第一卡槽322时,第一连接端a可以与插入第一卡槽322的SIM卡50进行通信。第一连接端a用于传输第一电压大小的电信号。这里的第一电压大小即指的是系统级芯片310可以传输电信号的电压大小,如1.8V。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端a与第一卡槽322之间不具有电平转换芯片330。
一般的,第一卡槽322包括第一电源端VCC1、第一复位端REST1、第一时钟端CLK1、第一数据端DATA1、第一单线端SWP1和第一接地端GND1。SIM卡50具有电源引脚VCC、复位引脚REST、时钟引脚CLK、数据引脚DATA、单线引脚SWP和接地引脚GND。当SIM卡50插入第一卡槽322时,SIM卡50的电源引脚VCC、复位引脚REST、时钟引脚CLK、数据引脚DATA、单线引脚SWP和接地引脚GND与第一卡槽322中的第一电源端VCC1、第一复位端REST1、第一时钟端CLK1、第一数据端DATA1、第一单线端SWP1和第一接地端GND1一一对应连接。其中,第一电源端VCC1可以与电子设备40中的电源管理芯片350的第二电压输出端h连接,电源管理芯片350的第二电压输出端h可以输出1.8V或3V的电压。第一接地端GND1可以与电子设备40中地线连接。如此,当SIM卡50插入第一卡槽322时,即可使电子设备40中的电源管理芯片向插入第一卡槽322的SIM卡50供电。
第一连接端a包括第一引脚1、第二引脚2和第三引脚3。第一引脚1与第一复位端REST1连接,可以用于传输第一复位信号UIM1_REST。第二引脚2与第一时钟端CLK1连接,可以用于传输第一时钟信号UIM1_CLK。第三引脚3与第一数据端DATA1连接,可以用于传输第一数据信号UIM1_DATA。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SIM卡通信电路30的电路结构图。如图6所示,第一引脚1与第一复位端REST1之间还可以连接有电阻R3;第二引脚2与第一时钟端CLK1之间还可以连接有电阻R4;第三引脚3与第一数据端DATA1之间还可以连接有电阻R5。电阻R3、电阻R4和电阻R5用于保护系统级芯片310及插入第一卡槽322的SIM卡50。其中,电阻R3和电阻R5例如可以是100Ω(欧姆);电阻R4例如可以是47Ω。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系统级芯片310工作时,可以用于执行一种SIM卡通信方法。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SIM卡通信方法的流程图。如图7所示,SIM卡通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10至S140。
S110,系统级芯片310检测第一卡槽322中是否插入SIM卡50。
系统级芯片310可以通过检测第一卡槽322中的第一复位端REST1、第一时钟端CLK1和第一数据端DATA1是否与SIM卡50的复位引脚REST、时钟引脚CLK和数据引脚DATA一一对应连接,以达到检测第一卡槽322中是否插入SIM卡50的目的。下面从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对步骤S110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第一卡槽322中插入SIM卡50时,第一连接端a与插入第一卡槽322的SIM卡50连接。这种情况下,插入第一卡槽322的SIM卡50会使第一连接端a所连接电路的电阻大小发生变化,也即使第一引脚1、第二引脚2和第三引脚3所连接的电路的电阻大小均发生变化。若第一连接端a具有电压,则插入第一卡槽322的SIM卡50也会使第一连接端a的电压变小。基于此,步骤S110可以包括如下步骤S1112至S1118。
S1112,系统级芯片310通过第一连接端a输出电信号。
S1114,系统级芯片310检测第一连接端a的电压大小。
S1116,若第一连接端a的电压大小小于或等于第一电压阈值,则系统级芯片310确定第一卡槽322中插入SIM卡50。
S1118,若第一连接端a的电压大小大于第一电压阈值,则系统级芯片310确定第一卡槽322中未插入SIM卡50。
系统级芯片310在通过第一连接端a输出电信号时,所输出电信号的电压大小可以是1.8V。此时,如上所述,若第一卡槽322中插入SIM卡50,则第一连接端a的电压会变小。在这一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以预先检测第一卡槽322中插入SIM卡50时第一连接端a的电压大小,并根据预先检测的“第一卡槽322中插入SIM卡50时第一连接端a的电压大小”来设置第一电压阈值。例如,第一电压阈值可以等于或略大于“第一卡槽322中插入SIM卡50时第一连接端a的电压大小”,且第一电压阈值小于第一卡槽322中未插入SIM卡50时第一连接端a的电压大小。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若第一卡槽322中插入SIM卡50时第一连接端a的电压大小为1.5V,第一卡槽322中未插入SIM卡50时第一连接端a的电压大小为1.8V,则第一电压阈值可以是1.5V或1.55V。如此,系统级芯片310即可检测第一连接端a的电压大小,并根据第一连接端a的电压大小确定第一卡槽322中是否插入SIM卡50。
如上所述,第一连接端a包括第一引脚1、第二引脚2和第三引脚3。因此,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可以分为如下两种情况。
1)第一连接端a的第一引脚1、第二引脚2和第三引脚3中仅一个引脚输出电信号。以第一引脚1输出电信号,第一电压阈值是1.5V为例,则步骤S110具体可以是:
系统级芯片310通过第一引脚1输出1.8V的电信号,并检测第一引脚1的电压大小。若第一引脚1的电压大小小于或等于1.5V,则可以确定第一卡槽322中插入SIM卡50。若第一引脚1的电压大小大于1.5V,则可以确定第一卡槽322中未插入SIM卡50。
2)第一连接端a的第一引脚1、第二引脚2和第三引脚3中的多个引脚输出电信号。以第一引脚1、第二引脚2和第三引脚3均输出电信号,第一电压阈值是1.5V为例,则步骤S110具体可以是:
系统级芯片310的第一引脚1、第二引脚2和第三引脚3均输出1.8V的电信号,并检测第一引脚1、第二引脚2和第三引脚3的电压大小。若第一引脚1、第二引脚2和第三引脚3的电压大小均小于或等于1.5V,则可以确定第一卡槽322中插入SIM卡50。若第一引脚1、第二引脚2和第三引脚3的电压大小均大于1.5V,则可以确定第一卡槽322中未插入SIM卡50。在这一实施例中,还可能存在第一连接端a中的部分引脚的电压大小小于或等于第一电压阈值,第一连接端a中的其他引脚的电压大小大于第一电压阈值的情况。这种情况下,系统级芯片310还可以指示电子设备40输出其他提醒信息,其他提醒信息用于提醒用户确认SIM卡50是否完全插入第一卡槽322或确认第一卡槽322中是否有异物。
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第一卡槽322中插入SIM卡50时,第一连接端a与插入第一卡槽322的SIM卡50连接。这种情况下,插入第一卡槽322的SIM卡50会使第一连接端a所连接电路的电阻大小发生变化。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SIM卡通信电路30的电路结构图。如图8所示,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系统级芯片310还具有第一检测端c。系统级芯片310的第一检测端c与第一连接端a连接,以检测第一连接端a的电阻变化量。基于此,步骤S110可以包括如下步骤S1122至S1126。
S1122,系统级芯片310通过第一检测端c检测第一连接端a所连接电路的电阻变化量。
S1124,若第一连接端a所连接电路的电阻变化量大于或等于电阻变化阈值,则系统级芯片310确定第一卡槽322中插入SIM卡50。
S1126,若第一连接端a所连接电路的电阻变化量小于电阻变化阈值,则系统级芯片310确定第一卡槽322中未插入SIM卡50。
在这一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以预先检测第一卡槽322中插入SIM卡50时第一连接端a所连接电路的电阻变化量,并根据预先检测的第一卡槽322中插入SIM卡50时第一连接端a所连接电路的电阻变化量来设置电阻变化阈值。例如,电阻变化阈值可以等于或略小于第一卡槽322中插入SIM卡50时第一连接端a所连接电路的电阻变化量。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若第一卡槽322中插入SIM卡50时第一连接端a所连接电路的电阻变化量为50Ω(即第一卡槽322中插入SIM卡50时,第一连接端a所连接电路的电阻增大50Ω),则电阻变化阈值可以是40Ω或50Ω。如此,系统级芯片310即可检测第一连接端a所连接电路的电阻变化量,并根据第一连接端a所连接电路的电阻变化量确定第一卡槽322中是否插入SIM卡50。
如上所述,第一连接端a包括第一引脚1、第二引脚2和第三引脚3。因此,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可以分为如下两种情况。
1)依旧如图8所示,第一检测端c仅包括一个引脚。第一检测端c与第一引脚1、第二引脚2和第三引脚3中的任意一个连接,以检测第一引脚1、第二引脚2和第三引脚3中的任意一个所连接电路的电阻变化量。以第一检测端c检测第三引脚3所连接电路的电阻变化量,电阻变化阈值为50Ω为例,则步骤S110具体可以是:
系统级芯片310通过第一检测端c检测第三引脚3所连接电路的电阻变化量。若第三引脚3的电阻变化量大于或等于50Ω,则可以确定第一卡槽322中插入SIM卡50。若第三引脚3的电阻变化量小于50Ω,则可以确定第一卡槽322中未插入SIM卡50。
2)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SIM卡通信电路30的电路结构图。如图9所示,第一检测端c可以包括多个引脚,如引脚c1、引脚c2和引脚c3。其中,引脚c1与第一引脚1连接,以检测第一引脚1所连接电路的电阻变化量。引脚c2与第二引脚2连接,以检测第二引脚2所连接电路的电阻变化量。引脚c3与第三引脚3连接,以检测第三引脚3所连接电路的电阻变化量。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检测端c可以仅包括引脚c1、引脚c2和引脚c3中的两个。以第一检测端c包括引脚c1、引脚c2和引脚c3,电阻变化阈值为50Ω为例,则步骤S110具体可以是:
系统级芯片310通过引脚c1检测第一引脚1所连接电路的电阻变化量,通过引脚c2检测第二引脚2所连接电路的电阻变化量,通过引脚c3检测第三引脚3所连接电路的电阻变化量。若第一引脚1所连接电路的电阻变化量、第二引脚2所连接电路的电阻变化量和第三引脚3所连接电路的电阻变化量均大于或等于50Ω,则可以确定第一卡槽322中插入SIM卡50。若第一引脚1所连接电路的电阻变化量、第二引脚2所连接电路的电阻变化量和第三引脚3所连接电路的电阻变化量均小于50Ω,则可以确定第一卡槽322中未插入SIM卡50。在这一实施例中,还可能存在第一连接端a中的部分引脚所连接电路的电阻变化量大于或等于50Ω,第一连接端a中的其他引脚所连接电路的电阻变化量小于50Ω的情况。这种情况下,系统级芯片310还可以指示电子设备40输出其他提醒信息,其他提醒信息用于提醒用户确认SIM卡50是否完全插入第一卡槽322或确认第一卡槽322中是否有异物。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SIM卡通信电路30的电路结构图。如图10所示,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引脚c1与第一引脚1之间、引脚c2与第二引脚2之间,以及引脚c3与第三引脚3之间均可以设有模数转换器。如此,引脚c1、引脚c2和引脚c3可以分别通过模数转换器来检测第一引脚1、第二引脚2和第三引脚3所连接电路的电阻变化量。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模数转换器也可以集成于系统级芯片310内部。
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11所示,系统级芯片310还具有第二检测端d。SIM卡通信电路30还包括:插入检测电路340。插入检测电路340的输入端与第一卡槽322连接,插入检测电路340的输出端与第二检测端d连接。插入检测电路340用于:在第一卡槽322中未插入SIM卡50的情况下输出第一电平信号,在第一卡槽322中插入SIM卡50的情况下输出第二电平信号。这里的第一电平信号可以是高电平信号、低电平信号中的一种,第二电平信号是高电平信号、低电平信号中的另一种。基于此,步骤S110可以包括如下步骤S1132和S1134。
S1132,若系统级芯片310的第二检测端d输入第二电平信号,则确定第一卡槽322中插入SIM卡50。
S1134,若系统级芯片310的第二检测端d输入第一电平信号,则确定第一卡槽322中未插入SIM卡50。
在这一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过所设置的插入检测电路340来确定第一卡槽322中是否插入SIM卡50。下面从两种不同的实施例,对插入检测电路340的电路结构及工作原理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
1)第一电平信号为高电平信号,第二电平信号为低电平信号。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SIM卡通信电路30的电路结构图。如图12所示,插入检测电路340可以包括第一电阻R1。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与预设电压端V1连接,预设电压端V1用于输出第一电压大小的电信号。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第二检测端d和第一卡槽322的第一预设端连接在一起。其中,第一卡槽322中插入SIM卡50时,第一卡槽322的第一预设端与第一卡槽322的接地端(即第一接地端GND1)连接;第一卡槽322中未插入SIM卡50时,第一卡槽322的第一预设端与第一卡槽322的接地端(即第一接地端GND1)断开。如此,当第一卡槽322中插入SIM卡50时,第二检测端d与第一接地端GND1连接,第二检测端d输入低电平信号。当第一卡槽322中未插入SIM卡50时,第二检测端d与第一接地端GND1断开。这种情况下,预设电压端V1输出的第一电压大小的电信号通过第一电阻R1输出至第二检测端d,第二检测端d输入高电平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第一卡槽322的第一预设端为第一卡槽322的第一单线端SWP1。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SIM卡5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3所示,对应于图12所示的SIM卡通信电路30,需要将SIM卡50的单线引脚SWP与SIM卡50的接地引脚GND连接在一起。具体来说,如上描述已知,第一卡槽322中,第一接地端GND1可以与电子设备40中的地线连接。在这一实施例中,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第二检测端d和第一单线端SWP1连接在一起。如此,当第一卡槽322中插入SIM卡50时,第一单线端SWP1与SIM卡50的单线引脚SWP连接,又由于SIM卡50的单线引脚SWP与SIM卡50的接地引脚GND连接,SIM卡50的接地引脚GND与第一卡槽322中的第一接地端GND1连接,第一接地端GND1与电子设备40中的地线连接,因此第一单线端SWP1与电子设备40中的地线连接,与第一单线端SWP1连接在一起的第二检测端d输入低电平信号。当第一卡槽322中未插入SIM卡50时,第一单线端SWP1与第一接地端GND1之间断开。这种情况下,预设电压端V1输出的第一电压大小的电信号通过第一电阻R1输出至第二检测端d,第二检测端d输入高电平信号。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第一卡槽322中还包括第一插入检测端IDP1,第一卡槽322的第一预设端为第一卡槽322的第一插入检测端IDP1。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SIM卡5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5所示,对应于图14所示的SIM卡通信电路30,需要在SIM卡50中新增插入检测引脚IDP。插入检测引脚IDP需要满足的条件是:SIM卡50插入第一卡槽322时,SIM卡50的插入检测引脚IDP与第一卡槽322中的第一插入检测端IDP1连接;同时,SIM卡50的插入检测引脚IDP与SIM卡50的接地引脚GND连接在一起。具体来说,如上描述已知,第一卡槽322中,第一接地端GND1可以与电子设备40中的地线连接。在这一实施例中,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第二检测端d和第一插入检测端IDP1连接在一起。如此,当第一卡槽322中插入SIM卡50时,第一插入检测端IDP1与SIM卡50的插入检测引脚IDP连接,又由于SIM卡50的插入检测引脚IDP与SIM卡50的接地引脚GND连接,SIM卡50的接地引脚GND与第一卡槽322中的第一接地端GND1连接,第一接地端GND1与电子设备40中的地线连接,因此第一插入检测端IDP1与电子设备40中的地线连接,与第一插入检测端IDP1连接在一起的第二检测端d输入低电平信号。当第一卡槽322中未插入SIM卡50时,第一插入检测端IDP1与第一接地端GND1之间断开。这种情况下,预设电压端V1输出的第一电压大小的电信号通过第一电阻R1输出至第二检测端d,第二检测端d输入高电平信号。
2)第一电平信号为低电平信号,第二电平信号为高电平信号。图1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SIM卡通信电路30的电路结构图。如图16所示,插入检测电路340可以包括第二电阻R2。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用于与地线连接,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第二检测端d及第一卡槽322的第二预设端连接在一起。其中,第一卡槽322中插入SIM卡50时,第一卡槽322的第二预设端与第一卡槽322的电源端(即第一电源端VCC1)连接;第一卡槽322中未插入SIM卡50时,第一卡槽322的第二预设端与第一卡槽322的电源端(即第一电源端VCC1)断开。如此,当第一卡槽322中插入SIM卡50时,第二检测端d与第一电源端VCC1连接,第二检测端d输入高电平信号。当第一卡槽322中未插入SIM卡50时,第二检测端d与第一电源端VCC1断开。这种情况下,第二检测端d通过第二电阻R2与地线连接,第二检测端d输入低电平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6所示,第一卡槽322的第二预设端为第一卡槽322的第一单线端SWP1。图1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SIM卡5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7所示,对应于图16所示的SIM卡通信电路30,需要将SIM卡50的单线引脚SWP与SIM卡50的电源引脚VCC连接在一起。具体来说,如上描述已知,第一卡槽322中,第一电源端VCC1与电子设备40中的电源管理芯片350的第二电压输出端h连接,电源管理芯片350的第二电压输出端h可以输出1.8V或3V的电压。在这一实施例中,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第二检测端d及第一单线端SWP1连接在一起。如此,当第一卡槽322中插入SIM卡50时,第一单线端SWP1与SIM卡50的单线引脚SWP连接,又由于SIM卡50的单线引脚SWP与SIM卡50的电源引脚VCC连接,SIM卡50的电源引脚VCC与第一卡槽322中的第一电源端VCC1连接,第一电源端VCC1与电子设备40中的电源管理芯片350的第二电压输出端h连接,因此第一单线端SWP1与电子设备40中的电源管理芯片350的第二电压输出端h连接,与第一单线端SWP1连接在一起的第二检测端d输入高电平信号。当第一卡槽322中未插入SIM卡50时,第一单线端SWP1与第一电源端VCC1之间断开。这种情况下,第二检测端d通过第二电阻R2与地线连接,第二检测端d输入低电平信号。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考虑到电子设备40中的电源管理芯片350的第二电压输出端h还可以输出3V的电压,因此第二预设端还可以通过分压电阻与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第二检测端d连接。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8所示,第一卡槽322中还包括第一插入检测端IDP1,第一卡槽322的第二预设端为第一卡槽322的第一插入检测端IDP1。图1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SIM卡5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9所示,对应于图18所示的SIM卡通信电路30,需要在SIM卡50中新增插入检测引脚IDP。插入检测引脚IDP需要满足的条件是:SIM卡50插入第一卡槽322时,SIM卡50的插入检测引脚IDP与第一卡槽322中的第一插入检测端IDP1连接;同时,SIM卡50的插入检测引脚IDP与SIM卡50的电源引脚VCC连接在一起。具体来说,如上描述已知,第一卡槽322中,第一电源端VCC1可以与电子设备40中的电源管理芯片350的第二电压输出端h连接。在这一实施例中,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第二检测端d及第一插入检测端IDP1连接在一起。如此,当第一卡槽322中插入SIM卡50时,第一插入检测端IDP1与SIM卡50的插入检测引脚IDP连接,又由于SIM卡50的插入检测引脚IDP与SIM卡50的电源引脚VCC连接,SIM卡50的电源引脚VCC与第一卡槽322中的第一电源端VCC1连接,第一电源端VCC1与电子设备40中的电源管理芯片350的第二电压输出端h连接,因此第一插入检测端IDP1与电子设备40中的电源管理芯片350的第二电压输出端h连接,与第一插入检测端IDP1连接在一起的第二检测端d输入高电平信号。当第一卡槽322中未插入SIM卡50时,第一插入检测端IDP1与第一电源端VCC1之间断开。这种情况下,第二检测端d通过第二电阻R2与地线连接,第二检测端d输入低电平信号。
S120,若检测到第一卡槽322中插入SIM卡50,则系统级芯片310通过第一连接端a向插入第一卡槽322的SIM卡50传输通信信号。
如前描述已知,系统级芯片310的第一连接端a可以与插入第一卡槽322的SIM卡50进行通信。因此,当检测到第一卡槽322中插入SIM卡50时,系统级芯片310可以通过第一连接端a向插入第一卡槽322的SIM卡50传输通信信号。通信信号用于指示插入第一卡槽322的SIM卡50返回反馈信号。这种情况下,若系统级芯片310在预设时长内未通过第一连接端a接收到反馈信号,则表明插入第一卡槽322的SIM卡50的工作电压不是第一电压大小,即系统级芯片310的第一连接端a无法识别插入第一卡槽322的SIM卡50。若系统级芯片310在预设时长内通过第一连接端a接收到反馈信号,则表明插入第一卡槽322的SIM卡50的工作电压为第一电压大小,即系统级芯片310的第一连接端a可以识别插入第一卡槽322的SIM卡50。
S130,若在预设时长内未通过第一连接端a接收到反馈信号,则系统级芯片310指示电子设备40输出提醒信息。
图2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40输出提醒信息的示意图。如图20所示,系统级芯片310的第一连接端a无法识别插入第一卡槽322的SIM卡50时,指示电子设备40输出提醒信息。提醒信息用于提醒无法识别插入第一卡槽322的SIM卡50,如图20中所示的“SIM卡1不识别”。其中,在图20所示的实施例中,“提醒信息”为文字提醒信息。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提醒信息”还可以是语音提醒信息或图片提醒信息,例如电子设备40可以语音提醒用户无法识别插入第一卡槽322的SIM卡50,或通过展示图片提醒用户无法识别插入第一卡槽322的SIM卡50。“提醒信息”还可以是文字提醒信息、语音提醒信息和图片提醒信息的多种组合。
S140,若在预设时长内通过第一连接端a接收到反馈信号,则系统级芯片310通过第一连接端a与插入第一卡槽322的SIM卡50通信。
系统级芯片310的第一连接端a可以识别插入第一卡槽322的SIM卡50时,即可通过第一连接端a的第一引脚1、第二引脚2和第三引脚3与插入第一卡槽322的SIM卡50通信。这时,系统级芯片310的工作过程为:从第一引脚1输出第一复位信号UIM1_REST至第一复位端REST1,从而将第一复位信号UIM1_REST输出至插入第一卡槽322的SIM卡50的复位引脚REST;从第二引脚2输出第一时钟信号UIM1_CLK至第一时钟端CLK1,从而将第一时钟信号UIM1_CLK输出至插入第一卡槽322的SIM卡50的时钟引脚CLK;从第三引脚3输出第一数据信号UIM1_DATA至第一卡槽322的第一数据端DATA1,从而将第一数据信号UIM1_DATA输出至插入第一卡槽322的SIM卡50的数据引脚DATA。同时,系统级芯片310的第三引脚3还可以输入从插入第一卡槽322的SIM卡50的数据引脚DATA输出的第一数据信号UIM1_DATA。
对于上述步骤S130,本申请还可以包括如下三种不同的实施例。具体如下:
实施例一:
图21和图2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不同SIM卡通信电路30的电路结构图。如图21和图2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SIM卡通信电路30还包括除第一卡槽322外的N个第二卡槽324。系统级芯片310还具有除第一连接端a外的N个第二连接端b。N个第二连接端b与N个第二卡槽324一一对应连接,且N个第二连接端b与N个第二卡槽324之间均不具有电平转换芯片330。N为正整数,例如N可以是1、2或3。其中,在图21所示的实施例中N为1,在图22所示的实施例中N为2。N个第二连接端b均用于传输第一电压大小的电信号。也就是说,在这一实施例中,系统级芯片310通过N个第二连接端b中的每个第二连接端b也仅能识别工作电压为第一电压大小的SIM卡50。
在这一实施例中,在系统级芯片310在预设时长内未通过第一连接端a接收到反馈信号的情况下,即在插入第一卡槽322的SIM卡50的工作电压不是第一电压大小的情况下,由于SIM卡通信电路30中的系统级芯片310仅能识别工作电压为第一电压大小的SIM卡50。因此,系统级芯片310指示所应用的电子设备40输出的提醒信息不仅用于提醒用户无法识别插入第一卡槽322的SIM卡50,还可以用于提醒更换插入第一卡槽322的SIM卡50。例如,图2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子设备40输出提醒信息的示意图,如图23所示,提醒信息可以是“SIM卡1不识别,请更换SIM卡”。
实施例二:
图24和图2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不同SIM卡通信电路30的电路结构图。如图24和图25(图中未示出电源管理芯片)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SIM卡通信电路30还包括除第一卡槽322外的N个第二卡槽324。系统级芯片310还具有除第一连接端a外的N个第二连接端b。N个第二连接端b与N个第二卡槽324一一对应连接。N个第二连接端b中存在至少一个第二连接端b与对应的第二卡槽324之间具有电平转换芯片330。N为正整数,例如N可以是1、2或3。其中,在图24所示的实施例中N为1。也就是说,在这一实施例中,SIM卡通信电路30还包括一个第二卡槽324,系统级芯片310还包括一个第二连接端b。该第二连接端b与第二卡槽324之间通过电平转换芯片330连接。在图25所示的实施例中N为2。也就是说,在这一实施例中,SIM卡通信电路30还包括两个第二卡槽324,系统级芯片310还包括两个第二连接端b。两个第二连接端b中(沿纸面方向从上向下)的第一个第二连接端b通过电平转换芯片330与对应的第二卡槽324连接。
第一连接端a和N个第二连接端b均用于传输第一电压大小的电信号。电平转换芯片330用于与所连接的第二连接端b传输第一电压大小的电信号,且用于与所连接的第二卡槽324传输第一电压大小或第二电压大小的电信号。这里的第二电压大小例如可以是3V。也就是说,在这一实施例中,系统级芯片310具有至少一个第二连接端b通过电平转换芯片330与第二卡槽324连接。为便于描述,在下述实施例中,将通过电平转换芯片330与第二卡槽324连接的第二连接端b称为预设子端口,将预设子端口对应的第二卡槽324称为预设卡槽。这种情况下,系统级芯片310通过预设子端口不仅能识别工作电压为第一电压大小的SIM卡50,还能识别工作电压为第二电压大小的SIM卡50。系统级芯片310通过第一连接端a和除预设子端口外的其他第二连接端b仅能识别工作电压为第一电压大小的SIM卡50。
在这一实施例中,在系统级芯片310在预设时长内未通过第一连接端a接收到反馈信号的情况下,即在插入第一卡槽322的SIM卡50的工作电压不是第一电压大小的情况下,由于SIM卡通信电路30中的系统级芯片310通过前述的预设子端口能识别工作电压为第二电压大小的SIM卡50。因此,系统级芯片310指示所应用的电子设备40输出的提醒信息不仅用于提醒用户无法识别插入第一卡槽322的SIM卡50,还可以用于提醒将插入第一卡槽322的SIM卡50移动至预设卡槽。
例如,图2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电子设备40输出提醒信息的示意图。其中,图26所示的电子设备40是以图25中的第一卡槽322为卡槽1,与电平转换芯片330连接的第二卡槽324(预设卡槽)为卡槽2,未与电平转换芯片330连接的第二卡槽324为卡槽3为例。如图26所示,提醒信息可以是“SIM卡1不识别,请将SIM卡插入卡槽2”。图2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电子设备40输出提醒信息的示意图。区别于图26的是,图26中的提醒信息仅包括文字提醒信息。图27中的提醒信息不仅包括文字提醒信息,还包括图片提醒信息。图片提醒信息可以更清楚的提醒用户移动SIM卡50至卡槽2。
图2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SIM卡通信电路30的电路结构图,其中,未示出系统级芯片310的第一连接端a和第一卡槽322。如图28所示,系统级芯片310还具有第一输出端f1和第二输出端f2,SIM卡通信电路30还包括电源管理芯片350。
系统级芯片310的第一输出端f1与电源管理芯片350的控制端连接,以控制电源管理芯片350工作。电源管理芯片350具有第一电压输出端g和第二电压输出端h。其中,系统级芯片310的第一输出端f1可以控制电源管理芯片350的第一电压输出端g输出的电压为第一电压大小,还可以控制电源管理芯片350的第二电压输出端h输出的电压为第一电压大小或第二电压大小。
电平转换芯片330的9号脚可以与电源管理芯片350的第一电压输出端g连接,以输入第一电压大小的第一电压VCCA。电平转换芯片330的4号脚可以与电源管理芯片350的第二电压输出端h连接。电平转换芯片330的8号脚可以与地线连接。电平转换芯片330的10号脚可以与系统级芯片310的第二输出端f2连接,以当系统级芯片310的第二输出端f2输出使能信号EN时,电平转换芯片330工作。预设卡槽的第二电源端VCC2与电源管理芯片350的第二电压输出端h连接,以当SIM卡50插入预设卡槽时,电源管理芯片350为SIM卡50供电;预设卡槽的第二接地端GND2与地线连接。除预设卡槽外的其他第二卡槽324的连接方式与第一卡槽322相同,不再赘述。
在这一实施例中,步骤S130之后,SIM卡通信方法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S210至S240。
S210,系统级芯片310检测预设卡槽中是否插入SIM卡50。
步骤S210可以参见步骤S110,不再赘述。
S220,若检测到预设卡槽中插入SIM卡50,则系统级芯片310通过第一输出端f1输出第一控制信号,并通过预设子端口向插入预设卡槽的SIM卡50传输通信信号。
第一控制信号用于控制电源管理芯片350的第一电压输出端g输出的电压为第一电压大小,还用于控制电源管理芯片350的第二电压输出端h输出的电压为第一电压大小。通信信号用于指示插入预设卡槽的SIM卡50返回反馈信号。这种情况下,若系统级芯片310在预设时长内未通过预设子端口接收到反馈信号,则表明插入预设卡槽的SIM卡50的工作电压不是第一电压大小。若系统级芯片310在预设时长内通过预设子端口接收到反馈信号,则表明插入预设卡槽的SIM卡50的工作电压是第一电压大小。
S230,若在预设时长内未通过预设子端口接收到反馈信号,则系统级芯片310通过第一输出端f1输出第二控制信号,并通过预设子端口与插入预设卡槽的SIM卡50通信。
即在插入预设卡槽的SIM卡50的工作电压不是第一电压大小的情况下,系统级芯片310通过第一输出端f1输出第二控制信号。第二控制信号用于控制电源管理芯片350的第一电压输出端g输出的电压为第一电压大小,还用于控制电源管理芯片350的第二电压输出端h输出的电压为第二电压大小。由前述描述已知,SIM卡50的工作电压包括第一电压大小和第二电压大小两种。因此,在插入预设卡槽的SIM卡50的工作电压不是第一电压大小的情况下,若电源管理芯片350的第二电压输出端g输出的电压为第二电压大小,预设子端口即可通过电平转换芯片330与插入预设卡槽的SIM卡50通信。
以预设子端口包括第四引脚4、第五引脚5和第六引脚6,第一电压大小为1.8V,第二电压大小为3V为例。这时,SIM卡通信电路30的工作过程为:预设子端口可以输出1.8V的第二复位信号UIM2_REST_SDM、第二时钟信号UIM2_CLK_SDM和第二数据信号UIM2_DATA_SDM至电平转换芯片330的1号脚、2号脚和3号脚。此时,电平转换芯片330的7号脚、6号脚和5号脚能够输出3V的复位信号UIM2_REST、时钟信号UIM2_CLK和数据信号UIM2_DATA至预设卡槽的第二复位端REST2、第二时钟端CLK2和第二数据端DATA2,从而使插入预设卡槽的SIM卡50可以在复位信号UIM2_REST、时钟信号UIM2_CLK和数据信号UIM2_DATA的作用下工作,并反馈3V的数据信号UIM2_DATA给电平转换芯片330的5号脚。电平转换芯片330的5号脚可以将3V的数据信号UIM2_DATA转换为1.8V的第二数据信号UIM2_DATA_SDM并输出至预设子端口的第六引脚6。
S240,若在预设时长内通过预设子端口接收到反馈信号,则系统级芯片310通过预设子端口与插入预设卡槽的SIM卡50通信。
在插入预设卡槽的SIM卡50的工作电压是第一电压大小的情况下,系统级芯片310不需要通过第一输出端f1输出第二控制信号,预设子端口即可通过电平转换芯片330与插入预设卡槽的SIM卡50通信。
以预设子端口包括第四引脚4、第五引脚5和第六引脚6,第一电压大小为1.8V为例。这时,SIM卡通信电路30的工作过程为:预设子端口可以输出1.8V的第二复位信号UIM2_REST_SDM、第二时钟信号UIM2_CLK_SDM和第二数据信号UIM2_DATA_SDM至电平转换芯片330的1号脚、2号脚和3号脚。此时,电平转换芯片330的7号脚、6号脚和5号脚能够输出1.8V的复位信号UIM2_REST、时钟信号UIM2_CLK和数据信号UIM2_DATA至预设卡槽的第二复位端REST2、第二时钟端CLK2和第二数据端DATA2,从而使插入预设卡槽的SIM卡50可以在复位信号UIM2_REST、时钟信号UIM2_CLK和数据信号UIM2_DATA的作用下工作,并反馈1.8V的数据信号UIM2_DATA给电平转换芯片330的5号脚。电平转换芯片330的5号脚可以将1.8V的数据信号UIM2_DATA转换为1.8V的第二数据信号UIM2_DATA_SDM并输出至预设子端口的第六引脚6。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电平转换芯片330的电路结构可以如图29所示。在图29所示的实施例中,电平转换芯片330包括电压跟随器A1、A2、A3、A4、A5、A6和多个电阻,不再赘述。
实施例三:
图3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SIM卡通信电路30的电路结构图。如图30(图中未示出电源管理芯片)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SIM卡通信电路30还包括除第一卡槽322外的N个第二卡槽324。系统级芯片310还具有除第一连接端a外的N个第二连接端b。N个第二连接端b与N个第二卡槽324一一对应连接。N为正整数,例如N可以是1、2或3。其中,在图30所示的实施例中N为3。也就是说,在这一实施例中,SIM卡通信电路30还包括两个第二卡槽324,系统级芯片310还包括两个第二连接端b。
区别于实施例三的是:在实施例三中,系统级芯片310已预先设定N个第二连接端b中存在至少一个第二连接端b与对应的第二卡槽324之间具有电平转换芯片330。换句话说,在实施例三中,已预先设定N个第二卡槽324中的某个与电平转换芯片330连接。例如在图26所示的实施例中,系统级芯片310已预先设定有“与电平转换芯片330连接的第二卡槽324为卡槽2”。而在这一实施例中,系统级芯片310可以未预先设定N个第二连接端b中存在至少一个第二连接端b与对应的第二卡槽324之间具有电平转换芯片330。因此,在这一实施例中,系统级芯片310在执行步骤S130时,还需要检测N个第二连接端b中是否存在至少一个第二连接端b与对应的第二卡槽324之间具有电平转换芯片330。具体来说,在这一实施例中,步骤S130可以包括如下步骤S132至S136。
S132,若系统级芯片310在预设时长内未通过第一连接端a接收到反馈信号,则检测N个第二连接端b中是否存在至少一个第二连接端b与对应的第二卡槽324之间具有电平转换芯片330。
系统级芯片310的第一连接端a无法识别插入第一卡槽322的SIM卡50时,系统级芯片310可以检测N个第二连接端b中是否存在至少一个第二连接端b与对应的第二卡槽324之间具有电平转换芯片330。下面从两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对步骤S132中的“检测N个第二连接端b中是否存在至少一个第二连接端b与对应的第二卡槽324之间具有电平转换芯片330”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N个第二连接端b中的第i个第二连接端b与对应的第二卡槽324之间具有电平转换芯片330时,第i个第二连接端b所连接电路的电阻值必然不等于其他第二连接端b(即与对应的第二卡槽324之间不具有电平转换芯片330的第二连接端b)所连接电路的电阻值。其中,i为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或等于N的整数。如图30所示,在这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系统级芯片310还具有第三检测端e。系统级芯片310的第三检测端e与N个第二连接端b连接,以检测N个第二连接端b中的每个第二连接端b所连接电路的电阻大小。基于此,步骤S132中的“检测N个第二连接端b中是否存在至少一个第二连接端b与对应的第二卡槽324之间具有电平转换芯片330”可以包括如下步骤S13212至S13216。
S13212,系统级芯片310通过第三检测端e检测N个第二连接端b中的第i个第二连接端b所连接电路的电阻大小。
S13214,若第i个第二连接端b所连接电路的电阻大小在预设电阻阈值范围内,则系统级芯片310确定第i个第二连接端b与对应的第二卡槽324之间具有电平转换芯片330。
S13216,若第i个第二连接端b所连接电路的电阻大小不在预设电阻阈值范围内,则系统级芯片310确定第i个第二连接端b与对应的第二卡槽324之间不具有电平转换芯片330。
在这一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以预先检测多个第二连接端b与对应的第二卡槽324之间具有电平转换芯片330时每个第二连接端b所连接电路的电阻大小,并根据预先检测的多个电阻大小来设置电阻阈值范围,以使预先检测的多个电阻大小均位于电阻阈值范围内。例如,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若第一个第二连接端b与对应的第二卡槽324之间具有电平转换芯片330时,第一个第二连接端b所连接电路的电阻大小为98Ω;第二个第二连接端b与对应的第二卡槽324之间具有电平转换芯片330时,第二个第二连接端b所连接电路的电阻大小为93Ω;第三个第二连接端b与对应的第二卡槽324之间具有电平转换芯片330时,第三个第二连接端b所连接电路的电阻大小为95Ω,则:电阻阈值范围可以设置为90Ω至100Ω。如此,系统级芯片310即可检测N个第二连接端b所连接电路的电阻大小,并根据第i个第二连接端b所连接电路的电阻大小确定第i个第二连接端b与对应的第二卡槽324之间是否具有电平转换芯片330。
一般地,第三检测端e在检测第i个第二连接端b所连接电路的电阻大小时,可以仅检测第i个第二连接端b中的一个引脚所连接电路的电阻大小。对于N个第二连接端b,第三检测端e用于检测每个第二连接端b中相同功能的引脚所连接电路的电阻大小。例如,在图30所示的实施例中,系统级芯片310包括两个第二连接端b,第三检测端e包括引脚e1和引脚e2。其中,引脚e1用于检测第一个第二连接端b中用于传输数据信号的引脚(即第六引脚6)所连接电路的电阻大小。引脚e2用于检测第二个第二连接端b中用于传输数据信号的引脚(即第九引脚9)所连接电路的电阻大小。
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N个第二连接端b中的第i个第二连接端b与对应的第二卡槽324之间具有电平转换芯片330时,第i个第二连接端b所连接电路的电阻值必然不等于其他第二连接端b(即与对应的第二卡槽324之间不具有电平转换芯片330的第二连接端b)所连接电路的电阻值。这种情况下,若每个第二连接端b均具有电压,则第i个第二连接端b的电压也会小于其他第二连接端b的电压。其中,i为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或等于N的整数。基于此,步骤S132中的“检测N个第二连接端b中是否存在至少一个第二连接端b与对应的第二卡槽324之间具有电平转换芯片330”可以包括如下步骤S13222至S13228。
S13222,系统级芯片310通过N个第二连接端b输出电信号。
S13224,系统级芯片310检测第i个第二连接端b的电压大小。
S13226,若第i个第二连接端b的电压大小小于或等于第二电压阈值,则系统级芯片310确定第i个第二连接端b与对应的第二卡槽324之间具有电平转换芯片330。
S13228,若第i个第二连接端b的电压大小大于第二电压阈值,则系统级芯片310确定第i个第二连接端b与对应的第二卡槽324之间不具有电平转换芯片330。
系统级芯片310在通过N个第二连接端b输出电信号时,所输出电信号的电压大小可以是1.8V。在这一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以预先检测第二连接端b与对应的第二卡槽324之间具有电平转换芯片330时第二连接端b的电压大小,并据此来设置第二电压阈值。例如,若第一个第二连接端b与对应的第二卡槽324之间具有电平转换芯片330时第一个第二连接端b的电压大小为1.4V;第二个第二连接端b与对应的第二卡槽324之间具有电平转换芯片330时第二个第二连接端b的电压大小为1.45V,则第二电压阈值可以是1.45V。如此,系统级芯片310即可检测N个第二连接端b的电压大小,并根据第i个第二连接端b的电压大小确定第i个第二连接端b与对应的第二卡槽324之间是否具有电平转换芯片330。
一般地,系统级芯片310通过第i个第二连接端b输出电信号时,可以仅从第i个第二连接端b中的一个引脚输出电信号,并检测该引脚的电压大小。对于N个第二连接端b,系统级芯片310通过N个第二连接端b输出电信号时,每个第二连接端b中用于输出电信号的引脚具有相同的功能。例如,在图30所示的实施例中,系统级芯片310包括两个第二连接端b。这种情况下,系统级芯片310可以分别从第五引脚5(用于传输时钟信号)和第八引脚8(用于传输时钟信号)输出电信号。
S134,若N个第二连接端b中存在至少一个第二连接端b与对应的第二卡槽324之间具有电平转换芯片330,则系统级芯片310指示电子设备40输出第一提醒信息。
第一提醒信息用于提醒无法识别插入第一卡槽322的SIM卡50,以及提醒将插入第一卡槽322的SIM卡50移动至至少一个第二连接端b对应的第二卡槽324。也就是说,系统级芯片310在检测到N个第二连接端b中存在一个第二连接端b与对应的第二卡槽324之间具有电平转换芯片330时,还可以根据预设信息得到该第二连接端b所对应的第二卡槽324的标号(如卡槽2)。这种情况下,电子设备40输出的提醒信息可以如图26和图27所示。
S136,若N个第二连接端b与对应的第二卡槽324之间均不具有电平转换芯片330,则指示电子设备40输出第二提醒信息。
第二提醒信息用于提醒无法识别插入第一卡槽322的SIM卡50,以及提醒更换插入第一卡槽322的SIM卡50。也就是说,系统级芯片310在检测到N个第二连接端b与对应的第二卡槽324之间均不具有电平转换芯片330时,电子设备40输出的提醒信息可以如图23所示。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SIM卡通信电路30中,系统级芯片310的第一连接端a与第一卡槽322之间不具有电平转换芯片330,且第一连接端a用于传输第一电压大小的电压信号。当插入第一卡槽322的SIM卡50的工作电压不是第一电压大小时,系统级芯片310可以指示所应用的电子设备40输出提醒信息,以提醒用户无法识别插入第一卡槽322的SIM卡50。如此,可以节省至少一个电平转换芯片330,从而可以减少使用该SIM卡通信电路30的电子设备40的成本,并节省电子设备40的内部空间。
同时,当系统级芯片310的至少一个第二连接端b与第二卡槽324之间具有电平转换芯片330时,提醒信息还可以提醒用户将插入第一卡槽322的SIM卡50移动至具有电平转换芯片330的卡槽。当系统级芯片310的第二连接端b与第二卡槽324之间也不具有电平转换芯片330时,提醒信息还可以提醒用户更换SIM卡50,从而提升用户体验。另外,系统级芯片310还可以主动检测是否存在至少一个第二连接端b与对应的第二卡槽324之间具有电平转换芯片330,使系统级芯片310不仅可以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SIM卡通信电路30,从而扩大系统级芯片310的应用场景。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40,包括如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中的SIM卡通信电路30。SIM卡通信电路30包括系统级芯片310和用于插入SIM卡50的第一卡槽322。其中,系统级芯片310的第一连接端a与第一卡槽322连接,以当SIM卡50插入第一卡槽322时,系统级芯片310的第一连接端a可以与插入第一卡槽322的SIM卡50连接。第一连接端a与第一卡槽322之间不具有电平转换芯片330。第一连接端a用于传输第一电压大小的电信号。也就是说,系统级芯片310通过第一连接端a仅能识别工作电压为第一电压大小的SIM卡50。这里的第一电压大小例如可以是1.8V。
系统级芯片310用于:若检测到第一卡槽322中插入SIM卡50,则系统级芯片310通过第一连接端a向插入第一卡槽322的SIM卡50传输通信信号,通信信号用于指示插入第一卡槽322的SIM卡50返回反馈信号。此时,若系统级芯片310在预设时长内通过第一连接端a接收到反馈信号,则表明插入第一卡槽322的SIM卡50的工作电压为第一电压大小。这种情况下,系统级芯片310的第一连接端a可以识别插入第一卡槽322的SIM卡50。若系统级芯片310在预设时长内未通过第一连接端a接收到反馈信号,则表明插入第一卡槽322的SIM卡50的工作电压不是第一电压大小,即系统级芯片310无法识别插入第一卡槽322的SIM卡50。这种情况下,系统级芯片310可以指示所应用的电子设备40输出提醒信息,以提醒用户无法识别插入第一卡槽322的SIM卡50。这里的提醒信息包括语音提醒信息、文字提醒信息、图片提醒信息等的一种或多种。
在本申请中,系统级芯片310的第一连接端a与第一卡槽322之间不具有电平转换芯片330,且第一连接端a用于传输第一电压大小的电压信号。当插入第一卡槽322的SIM卡50的工作电压不是第一电压大小时,系统级芯片310可以指示所应用的电子设备40输出提醒信息,以提醒用户无法识别插入第一卡槽322的SIM卡50。如此,可以节省至少一个电平转换芯片330,从而可以减少使用该SIM卡通信电路30的电子设备40的成本,并节省电子设备40的内部空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系统级芯片310还用于检测第一卡槽322中是否插入SIM卡50。下面从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对“检测第一卡槽322中是否插入SIM卡50”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第一卡槽322中插入SIM卡50时,第一连接端a与插入第一卡槽322的SIM卡50连接。这种情况下,插入第一卡槽322的SIM卡50会使第一连接端a所连接电路的电阻大小发生变化。若第一连接端a具有电压,则插入第一卡槽322的SIM卡50也会使第一连接端a的电压变小。
基于此,系统级芯片310用于:系统级芯片310通过第一连接端a输出电信号,并检测第一连接端a的电压大小。若第一连接端a的电压大小小于或等于电压阈值,则确定第一卡槽322中插入SIM卡50。若第一连接端a的电压大小大于电压阈值,则确定第一卡槽322中未插入SIM卡50。
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系统级芯片310还具有第一检测端c。系统级芯片310的第一检测端c与第一连接端a连接,以检测第一连接端a的电阻变化量。当第一卡槽322中插入SIM卡50时,第一连接端a与插入第一卡槽322的SIM卡50连接。这种情况下,插入第一卡槽322的SIM卡50会使第一连接端a所连接电路的电阻大小发生变化。
基于此,系统级芯片310用于:系统级芯片310通过第一检测端c检测第一连接端a所连接电路的电阻变化量。若第一连接端a所连接电路的电阻变化量大于或等于电阻变化阈值,则系统级芯片310确定第一卡槽322中插入SIM卡50。若第一连接端a所连接电路的电阻变化量小于电阻变化阈值,则系统级芯片310确定第一卡槽322中未插入SIM卡50。
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系统级芯片310还具有第二检测端d。SIM卡通信电路30还包括:插入检测电路340。插入检测电路340的输入端与第一卡槽322连接,插入检测电路340的输出端与第二检测端d连接。插入检测电路340用于:在第一卡槽322中未插入SIM卡50的情况下输出第一电平信号,在第一卡槽322中插入SIM卡50的情况下输出第二电平信号。这里的第一电平信号可以是高电平信号、低电平信号中的一种,第二电平信号是高电平信号、低电平信号中的另一种。
基于此,系统级芯片310用于:若系统级芯片310的第二检测端d输入第二电平信号,则确定第一卡槽322中插入SIM卡50。若系统级芯片310的第二检测端d输入第一电平信号,则确定第一卡槽322中未插入SIM卡50。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电平信号为高电平信号,第二电平信号为低电平信号。这种情况下,插入检测电路340可以包括第一电阻。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与预设电压端V1连接,预设电压端V1用于输出第一电压大小的电信号。第一电阻的第二端、第二检测端d和第一卡槽322的第一预设端连接在一起。其中,第一卡槽322中插入SIM卡50时,第一卡槽322的第一预设端与第一卡槽322的接地端连接;第一卡槽322中未插入SIM卡50时,第一卡槽322的第一预设端与第一卡槽322的接地端断开。如此,当第一卡槽322中插入SIM卡50时,第二检测端d与第一卡槽322的接地端连接,第二检测端d输入低电平信号。当第一卡槽322中未插入SIM卡50时,第二检测端d与第一卡槽322的接地端断开。这种情况下,预设电压端V1输出的第一电压大小的电信号通过第一电阻输出至第二检测端d,第二检测端d输入高电平信号。
在另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电平信号为低电平信号,第二电平信号为高电平信号。这种情况下,插入检测电路340可以包括第二电阻。第二电阻的第一端用于与地线连接,第二电阻的第二端、第二检测端d及第一卡槽322的第二预设端连接在一起。其中,第一卡槽322中插入SIM卡50时,第一卡槽322的第二预设端与第一卡槽322的电源端连接;第一卡槽322中未插入SIM卡50时,第一卡槽322的第二预设端与第一卡槽322的电源端断开。如此,当第一卡槽322中插入SIM卡50时,第二检测端d与第一卡槽322的电源端连接,第二检测端d输入高电平信号。当第一卡槽322中未插入SIM卡50时,第二检测端d与第一卡槽322的电源端断开。这种情况下,第二检测端d通过第二电阻与地线连接,第二检测端d输入低电平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SIM卡通信电路30还包括除第一卡槽322外的N个第二卡槽324。系统级芯片310还具有除第一连接端a外的N个第二连接端b。N个第二连接端b与N个第二卡槽324一一对应连接,且N个第二连接端b与N个第二卡槽324之间均不具有电平转换芯片330。N为正整数,例如N可以是1、2或3。N个第二连接端b均用于传输第一电压大小的电信号。也就是说,在这一实施例中,系统级芯片310通过N个第二连接端b中的每个第二连接端b也仅能识别工作电压为第一电压大小的SIM卡50。
此时,在系统级芯片310在预设时长内未通过第一连接端a接收到反馈信号的情况下,即在插入第一卡槽322的SIM卡50的工作电压不是第一电压大小的情况下,由于SIM卡通信电路30中的系统级芯片310仅能识别工作电压为第一电压大小的SIM卡50。因此,系统级芯片310指示所应用的电子设备40输出的提醒信息不仅用于提醒用户无法识别插入第一卡槽322的SIM卡50,还可以用于提醒更换插入第一卡槽322的SIM卡50。
在一些实施例中,SIM卡通信电路30还包括除第一卡槽322外的N个第二卡槽324。系统级芯片310还具有除第一连接端a外的N个第二连接端b。N个第二连接端b与N个第二卡槽324一一对应连接。N个第二连接端b中存在至少一个第二连接端b与对应的第二卡槽324之间具有电平转换芯片330。其中,N为正整数。N个第二连接端b均用于传输第一电压大小的电信号。电平转换芯片330用于与所连接的第二连接端b传输第一电压大小的电信号,且用于与所连接的第二卡槽324传输第一电压大小或第二电压大小的电信号。这里的第二电压大小例如可以是3V。也就是说,在这一实施例中,系统级芯片310具有至少一个第二连接端b通过电平转换芯片330与第二卡槽324连接。这种情况下,系统级芯片310通过该至少一个第二连接端b不仅能识别工作电压为第一电压大小的SIM卡50,还能识别工作电压为第二电压大小的SIM卡50。
此时,在系统级芯片310在预设时长内未通过第一连接端a接收到反馈信号的情况下,即在插入第一卡槽322的SIM卡50的工作电压不是第一电压大小的情况下,由于SIM卡通信电路30中的系统级芯片310通过前述的至少一个第二连接端b能识别工作电压为第二电压大小的SIM卡50。因此,系统级芯片310指示所应用的电子设备40输出的提醒信息不仅用于提醒用户无法识别插入第一卡槽322的SIM卡50,还可以用于提醒将插入第一卡槽322的SIM卡50移动至前述的至少一个第二连接端b所对应的第二卡槽324。
在一些实施例中,SIM卡通信电路30还包括除第一卡槽322外的N个第二卡槽324。系统级芯片310还具有除第一连接端a外的N个第二连接端b。N个第二连接端b与N个第二卡槽324一一对应连接。其中,N为正整数。N个第二连接端b均用于传输第一电压大小的电信号。
若系统级芯片310在预设时长内未通过第一连接端a接收到反馈信号,则指示电子设备40输出提醒信息,包括:
若系统级芯片310在预设时长内未通过第一连接端a接收到反馈信号,则检测N个第二连接端b中是否存在至少一个第二连接端b与对应的第二卡槽324之间具有电平转换芯片330。若N个第二连接端b中存在至少一个第二连接端b与对应的第二卡槽324之间具有电平转换芯片330,则指示电子设备40输出第一提醒信息,第一提醒信息用于提醒无法识别插入第一卡槽322的SIM卡50,以及提醒将插入第一卡槽322的SIM卡50移动至至少一个第二连接端b对应的第二卡槽324。若N个第二连接端b与对应的第二卡槽324之间均不具有电平转换芯片330,则指示电子设备40输出第二提醒信息,第二提醒信息用于提醒无法识别插入第一卡槽322的SIM卡50,以及提醒更换插入第一卡槽322的SIM卡50。
区别于前述两个实施例的是:在这一实施例中,系统级芯片310在未通过第一接收端接收到反馈信号的情况下,即系统级芯片310不能通过第一连接端a识别插入第一卡槽322的SIM卡50的情况下,系统级芯片310可以检测N个第二连接端b中是否存在至少一个第二连接端b与对应的第二卡槽324之间具有电平转换芯片330。若检测到存在至少一个第二连接端b与对应的第二卡槽324之间具有电平转换芯片330,则系统级芯片310指示所应用的电子设备40输出的提醒信息不仅用于提醒用户无法识别插入第一卡槽322的SIM卡50,还可以用于提醒将插入第一卡槽322的SIM卡50移动至前述的至少一个第二连接端b所对应的第二卡槽324。若检测不到,则系统级芯片310指示所应用的电子设备40输出的提醒信息不仅用于提醒用户无法识别插入第一卡槽322的SIM卡50,还可以用于提醒更换插入第一卡槽322的SIM卡50。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系统级芯片310还具有第三检测端e,第三检测端e与N个第二连接端b连接,以检测N个第二连接端b中的每个第二连接端b所连接电路的电阻大小。当N个第二连接端b中的任意一个第二连接端b与电平转换芯片330连接时,电平转换芯片330会使该第二连接端b所连接电路的电阻大小不同于其他第二连接端b所连接电路的电阻大小。
基于此,系统级芯片310在检测N个第二连接端b中是否存在至少一个第二连接端b与对应的第二卡槽324之间具有电平转换芯片330时,可以包括:
系统级芯片310通过第三检测端e检测N个第二连接端b中的第i个第二连接端b所连接电路的电阻大小。若第i个第二连接端b所连接电路的电阻大小在预设电阻阈值范围内,则确定第i个第二连接端b与对应的第二卡槽324之间具有电平转换芯片330。若第i个第二连接端b所连接电路的电阻大小不在预设电阻阈值范围内,则确定第i个第二连接端b与对应的第二卡槽324之间不具有电平转换芯片330。i为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或等于N的整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40还包括卡托42,卡托42用于承载SIM卡50且用于插入卡槽。卡托42插入卡槽时,卡托42所承载的SIM卡50与卡槽连接。图31和图3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不同卡托42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1和图3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卡托42的表面还具有标识信息。标识信息可以是镭雕标记。标识信息用于标识卡托42插入的卡槽能够支持的SIM卡50的类型,例如,卡槽1的标识信息为“ClassC”,以表示卡槽1仅支持ClassC的SIM卡50。卡槽2的标识信息为“ClassB&ClassC”,以表示卡槽2支持ClassB的SIM卡50和ClassC的SIM卡50。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40包括如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中的SIM卡通信电路30。SIM卡通信电路30中,系统级芯片310的第一连接端a与第一卡槽322之间不具有电平转换芯片330,且第一连接端a用于传输第一电压大小的电压信号。当插入第一卡槽322的SIM卡50的工作电压不是第一电压大小时,系统级芯片310可以指示所应用的电子设备40输出提醒信息,以提醒用户无法识别插入第一卡槽322的SIM卡50。如此,可以节省至少一个电平转换芯片330,从而可以减少使用该SIM卡通信电路30的电子设备40的成本,并节省电子设备40的内部空间。
同时,当系统级芯片310的至少一个第二连接端b与第二卡槽324之间具有电平转换芯片330时,提醒信息还可以提醒用户将插入第一卡槽322的SIM卡50移动至具有电平转换芯片330的卡槽。当系统级芯片310的第二连接端b与第二卡槽324之间也不具有电平转换芯片330时,提醒信息还可以提醒用户更换SIM卡50,从而提升用户体验。另外,系统级芯片310还可以主动检测是否存在至少一个第二连接端b与对应的第二卡槽324之间具有电平转换芯片330,使系统级芯片310不仅可以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SIM卡通信电路30,从而扩大系统级芯片310的应用场景。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SIM卡通信电路,应用于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SIM卡通信电路包括系统级芯片和用于插入用户标识模块SIM卡的第一卡槽,所述系统级芯片的第一连接端与所述第一卡槽连接,且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第一卡槽之间不具有电平转换芯片,所述第一连接端用于传输第一电压大小的电信号;
所述系统级芯片用于:
若检测到所述第一卡槽中插入SIM卡,则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端向插入所述第一卡槽的SIM卡传输通信信号,所述通信信号用于指示插入所述第一卡槽的SIM卡返回反馈信号;
若在预设时长内未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端接收到所述反馈信号,则指示所述电子设备输出提醒信息,所述提醒信息用于提醒无法识别插入所述第一卡槽的SIM卡;
所述系统级芯片还具有第一检测端,所述第一检测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端连接;所述系统级芯片还用于:通过所述第一检测端检测所述第一连接端所连接电路的电阻变化量;若所述第一连接端所连接电路的电阻变化量大于或等于电阻变化阈值,则确定所述第一卡槽中插入SIM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SIM卡通信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级芯片还用于:
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端输出电信号;
检测所述第一连接端的电压大小;
若所述第一连接端的电压大小小于或等于电压阈值,则确定所述第一卡槽中插入SIM卡;
若所述第一连接端的电压大小大于电压阈值,则确定所述第一卡槽中未插入SIM卡。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SIM卡通信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级芯片还用于:
若所述第一连接端所连接电路的电阻变化量小于电阻变化阈值,则确定所述第一卡槽中未插入SIM卡。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SIM卡通信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级芯片还具有第二检测端,所述SIM卡通信电路还包括:插入检测电路;所述插入检测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卡槽连接,所述插入检测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检测端连接;
所述插入检测电路用于:在所述第一卡槽中未插入SIM卡的情况下输出第一电平信号,在所述第一卡槽中插入SIM卡的情况下输出第二电平信号;
所述系统级芯片还用于:若所述第二检测端输入所述第二电平信号,则确定所述第一卡槽中插入SIM卡;若所述第二检测端输入所述第一电平信号,则确定所述第一卡槽中未插入SIM卡。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SIM卡通信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平信号为高电平信号,所述第二电平信号为低电平信号;
所述插入检测电路包括:第一电阻,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用于与预设电压端连接,所述预设电压端用于输出所述第一电压大小的电信号;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二检测端与所述第一卡槽的第一预设端连接;所述第一卡槽中插入SIM卡时,所述第一卡槽的第一预设端与所述第一卡槽的接地端连接,所述第一卡槽中未插入SIM卡时,所述第一卡槽的第一预设端与所述第一卡槽的接地端断开。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SIM卡通信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平信号为低电平信号,所述第二电平信号为高电平信号;
所述插入检测电路包括:第二电阻,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用于与地线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二检测端与所述第一卡槽的第二预设端连接;所述第一卡槽中插入SIM卡时,所述第一卡槽的第二预设端与所述第一卡槽的电源端连接,所述第一卡槽中未插入SIM卡时,所述第一卡槽的第二预设端与所述第一卡槽的电源端断开。
7.如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SIM卡通信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SIM卡通信电路还包括除所述第一卡槽外的N个第二卡槽,所述系统级芯片还具有除所述第一连接端外的N个第二连接端,所述N个第二连接端与所述N个第二卡槽一一对应连接,且所述N个第二连接端与所述N个第二卡槽之间均不具有电平转换芯片,所述N为正整数,所述N个第二连接端均用于传输所述第一电压大小的电信号;
所述提醒信息还用于提醒更换插入所述第一卡槽的SIM卡。
8.如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SIM卡通信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SIM卡通信电路还包括除所述第一卡槽外的N个第二卡槽,所述系统级芯片还具有除所述第一连接端外的N个第二连接端,所述N个第二连接端与所述N个第二卡槽一一对应连接,所述N个第二连接端中存在至少一个第二连接端与对应的第二卡槽之间具有电平转换芯片,所述N为正整数;所述N个第二连接端均用于传输所述第一电压大小的电信号,所述电平转换芯片用于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连接端传输所述第一电压大小的电信号,且用于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连接端对应的第二卡槽传输所述第一电压大小或第二电压大小的电信号;
所述提醒信息还用于提醒将插入所述第一卡槽的SIM卡移动至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连接端对应的第二卡槽。
9.如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SIM卡通信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SIM卡通信电路还包括除所述第一卡槽外的N个第二卡槽,所述系统级芯片还具有除所述第一连接端外的N个第二连接端,所述N个第二连接端与所述N个第二卡槽一一对应连接,所述N为正整数;所述N个第二连接端均用于传输所述第一电压大小的电信号;
所述若在预设时长内未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端接收到所述反馈信号,则指示所述电子设备输出提醒信息,包括:
若在所述预设时长内未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端接收到所述反馈信号,则检测所述N个第二连接端中是否存在至少一个第二连接端与对应的第二卡槽之间具有电平转换芯片;
若所述N个第二连接端中存在至少一个第二连接端与对应的第二卡槽之间具有电平转换芯片,则指示所述电子设备输出第一提醒信息,所述第一提醒信息用于提醒无法识别插入所述第一卡槽的SIM卡,以及提醒将插入所述第一卡槽的SIM卡移动至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连接端对应的第二卡槽;
若所述N个第二连接端与对应的第二卡槽之间均不具有电平转换芯片,则指示所述电子设备输出第二提醒信息,所述第二提醒信息用于提醒无法识别插入所述第一卡槽的SIM卡,以及提醒更换插入所述第一卡槽的SIM卡。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SIM卡通信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级芯片还具有第三检测端,所述第三检测端与所述N个第二连接端连接;
所述检测所述N个第二连接端中是否存在至少一个第二连接端与对应的第二卡槽之间具有电平转换芯片,包括:
通过所述第三检测端检测所述N个第二连接端中的第i个第二连接端所连接电路的电阻大小,其中,i为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或等于N的整数;
若所述第i个第二连接端所连接电路的电阻大小在预设电阻阈值范围内,则确定所述第i个第二连接端与对应的第二卡槽之间具有电平转换芯片;
若所述第i个第二连接端所连接电路的电阻大小不在预设电阻阈值范围内,则确定所述第i个第二连接端与对应的第二卡槽之间不具有电平转换芯片。
1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0任意一项所述的SIM卡通信电路。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卡托,所述卡托用于承载SIM卡且用于插入卡槽,所述卡托的表面具有标识信息,所述标识信息用于标识所述卡托插入的卡槽能够支持的SIM卡的类型。
CN202210826693.4A 2022-07-14 2022-07-14 Sim卡通信电路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1491530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26693.4A CN114915307B (zh) 2022-07-14 2022-07-14 Sim卡通信电路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26693.4A CN114915307B (zh) 2022-07-14 2022-07-14 Sim卡通信电路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15307A CN114915307A (zh) 2022-08-16
CN114915307B true CN114915307B (zh) 2022-11-25

Family

ID=827725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826693.4A Active CN114915307B (zh) 2022-07-14 2022-07-14 Sim卡通信电路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915307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387580U (zh) * 2013-07-18 2014-01-08 杨进 一种识别dtmf拨号的无线固定终端
CN203911128U (zh) * 2014-05-29 2014-10-29 深圳君泽电子有限公司 Micro SIM卡卡座
CN105809236A (zh) * 2016-03-08 2016-07-27 武汉梦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支持sim卡功能的系统级芯片及实现sim卡功能的方法
CN106990912A (zh) * 2016-01-21 2017-07-28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控制sim卡和sd卡的方法以及实现该卡的电子设备
CN206833480U (zh) * 2017-04-27 2018-01-02 成都新橙北斗智联有限公司 一种高速公路北斗计费卡
CN108401250A (zh) * 2017-02-07 2018-08-14 蔡伟英 一种移动终端sim卡损坏检测方法及系统
WO2018190592A1 (en) * 2017-04-12 2018-10-1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upport structure including conductive paths and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the same
CN109474721A (zh) * 2018-11-20 2019-03-15 成都市精准时空科技有限公司 不同类型sim卡的互用方法、系统及通讯终端
CN113498124A (zh) * 2020-03-20 2021-10-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SIM卡和eSIM卡的切换方法及电子设备
CN214427998U (zh) * 2021-04-15 2021-10-19 西安赛诺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水表近场nfc和远程nb-iot双通道电路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193620U (zh) * 2013-03-22 2013-09-11 利尔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soc的gprs数据传输设备
CN104618887A (zh) * 2015-02-04 2015-05-13 王家城 多个通信终端无线共享sim卡的方法及设备
KR102388940B1 (ko) * 2017-05-22 2022-04-22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전압 변환 회로,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전압 변환 방법
CN109451153A (zh) * 2018-10-30 2019-03-08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智能卡槽管理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133076B (zh) * 2019-12-30 2023-04-25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相关设备及通信系统
CN113453214B (zh) * 2020-03-25 2022-09-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CN215897719U (zh) * 2021-08-19 2022-02-22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sim卡的切换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4401508B (zh) * 2021-12-31 2023-04-28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Sim卡的管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387580U (zh) * 2013-07-18 2014-01-08 杨进 一种识别dtmf拨号的无线固定终端
CN203911128U (zh) * 2014-05-29 2014-10-29 深圳君泽电子有限公司 Micro SIM卡卡座
CN106990912A (zh) * 2016-01-21 2017-07-28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控制sim卡和sd卡的方法以及实现该卡的电子设备
CN105809236A (zh) * 2016-03-08 2016-07-27 武汉梦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支持sim卡功能的系统级芯片及实现sim卡功能的方法
CN108401250A (zh) * 2017-02-07 2018-08-14 蔡伟英 一种移动终端sim卡损坏检测方法及系统
WO2018190592A1 (en) * 2017-04-12 2018-10-1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upport structure including conductive paths and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the same
CN108696608A (zh) * 2017-04-12 2018-10-2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包括导电路径的支撑结构和具有该支撑结构的电子设备
CN206833480U (zh) * 2017-04-27 2018-01-02 成都新橙北斗智联有限公司 一种高速公路北斗计费卡
CN109474721A (zh) * 2018-11-20 2019-03-15 成都市精准时空科技有限公司 不同类型sim卡的互用方法、系统及通讯终端
CN113498124A (zh) * 2020-03-20 2021-10-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SIM卡和eSIM卡的切换方法及电子设备
CN214427998U (zh) * 2021-04-15 2021-10-19 西安赛诺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水表近场nfc和远程nb-iot双通道电路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POWER-SIM:An SOC Simulator for Estimating Power Profiles of Mobile Workloads》;Priyankar Ghosh;《2011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Electronic System Design》;20111229;全文 *
《基于CAN总线的SOC产品测试系统的设计》;陈丽红;《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140615;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15307A (zh) 2022-08-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67166B (zh) 设备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07038138B (zh) 通用串行总线功率输送装置和包括其的系统
CN101387944B (zh) 卡式外围设备
US8442586B2 (en) Determining USB/ISO interface and power supply voltage in mobile device
US5655092A (en) Multiple element interface
EP2075744B1 (en) A dual mode smart card controller for a smart card reader
CN102055223A (zh) Usb专用充电器识别电路
EP2210315A1 (en) Multipurpose universal bus cable
EP2843768A1 (en) Sim card connector and mobile terminal
KR101477056B1 (ko) 휴대 단말기에 접속되는 외부 장치 판별 방법 및 장치
CN101102119A (zh) 一种电器设备的充电检测电路及充电检测方法
US6799719B2 (en) Business card reader
KR20030086005A (ko) 복수의 통신 모드들을 갖는 집적 회로 장치 및 그것의동작 방법
CN202364377U (zh) 配件检测系统
JP2007299377A (ja) マルチマイクロメモリカードとそのインタフェース切替検知方法
CN114915307B (zh) Sim卡通信电路及电子设备
EP1189465A1 (en) Mobile terminal with removable memory having SIM card function
US7331001B2 (en) Test card for multiple functions testing
CN211457377U (zh) 一种用于网关的双sim卡切换电路
CN210119772U (zh) 复用接口设备
JP2007208656A (ja) 携帯端末、および情報読み出しプログラム
CN201897696U (zh) 一种成像设备的成像盒芯片、成像盒及成像设备
US11181958B2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power source control ciruitry for determining a current
CN207601785U (zh) 外接电连接接口
CN209842087U (zh) 外接设备检测电路以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