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13670B - 一种基于安全码管理的人员出海安全管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安全码管理的人员出海安全管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13670B
CN114913670B CN202210500281.1A CN202210500281A CN114913670B CN 114913670 B CN114913670 B CN 114913670B CN 202210500281 A CN202210500281 A CN 202210500281A CN 114913670 B CN114913670 B CN 11491367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
safety
data
going
manag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50028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913670A (zh
Inventor
汝会通
孙家双
肖宇
徐承
王广玲
徐云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hree Gorges High Technolog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China Three Gorges Renewables Group Co Ltd Shandong Branch
Original Assignee
Three Gorges High Technolog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China Three Gorges Renewables Group Co Ltd Shandong Branc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hree Gorges High Technolog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China Three Gorges Renewables Group Co Ltd Shandong Branch filed Critical Three Gorges High Technolog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500281.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913670B/zh
Publication of CN1149136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136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9136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136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21/00Alarms responsive to a single specified undesired or abnormal condition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8B21/02Alarms for ensuring the safety of persons
    • G08B21/0202Child monitoring systems using a transmitter-receiver system carried by the parent and the child
    • G08B21/0233System arrangements with pre-alarms, e.g. when a first distance is exceeded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CTIME OR ATTENDANCE REGISTERS; 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MACHINES; GENERATING RANDOM NUMBERS; VOTING OR LOTTERY APPARATUS; ARRANG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CHECKING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7C9/00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 G07C9/20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involving the use of a pass
    • G07C9/215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involving the use of a pass the system having a variable access-code, e.g. varied as a function of time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CTIME OR ATTENDANCE REGISTERS; 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MACHINES; GENERATING RANDOM NUMBERS; VOTING OR LOTTERY APPARATUS; ARRANG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CHECKING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7C9/00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 G07C9/20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involving the use of a pass
    • G07C9/27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involving the use of a pass with central registration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21/00Alarms responsive to a single specified undesired or abnormal condition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8B21/02Alarms for ensuring the safety of persons
    • G08B21/0202Child monitoring systems using a transmitter-receiver system carried by the parent and the child
    • G08B21/0236Threshold setting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21/00Alarms responsive to a single specified undesired or abnormal condition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8B21/02Alarms for ensuring the safety of persons
    • G08B21/0202Child monitoring systems using a transmitter-receiver system carried by the parent and the child
    • G08B21/0261System arrangements wherein the object is to detect trespassing over a fixed physical boundary, e.g. the end of a garden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21/00Alarms responsive to a single specified undesired or abnormal condition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8B21/02Alarms for ensuring the safety of persons
    • G08B21/0202Child monitoring systems using a transmitter-receiver system carried by the parent and the child
    • G08B21/028Communication between parent and child units via remote transmission means, e.g. satellite network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ild & Adolescent Psyc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Alarm System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安全码管理的人员出海安全管理系统,包括:移动平台层用于基于预设的安全码和应用接入层中预设的出海业务应用进行对接;应用接入层用于管理移动平台层和应用接入层的对接过程;接口层用于通过所述移动平台层对接预设的安全接口;安全层用于对终端设备之间传输和应用进行安全性保护;数据库层用于存储出海安全管理系统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数据;通过对接入应用进行细化管理,扩大了出海安全管理的管理范围,同时添加新的接入应用,提高了安全管理的灵活性和针对性;通过对出海人员进行出海安全预测,分析当前情况下,出海区域和出海业务的危险性,以及判断是否有新增危险,大幅提高了出海安全判断的即时性,保障了出海安全。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安全码管理的人员出海安全管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互联网与云计算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安全码管理的人员出海安全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海上风电发展速度加快,从近海向远海发展,抢装潮、强装潮的爆发发展模式为安全生产带来隐患,受气象和海洋因素影响,海上新能源工程安全风险大,建设运维成本高,作业窗口期短,如不能科学应对,将对企业安全生产及效益造成严重影响,海上风电作为新能源主要发展方向,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面临实际困难,但仍需大力发展。现有的安全管理模式依旧依靠传统的管理模式和管理信息系统管理,进行安全的录入和事后分析,不能将安全判断在工作入场前及时进行判断;专利号为“201910747320.6”的“一种居民社区人员安全管理系统及方法”,借助人脸检测及识别技术、车辆管理系统、多信息采集点系统、智能门禁管理控制系统、数据库存储系统、访客管理系统对社区人员的安全进行管理,其管理层次分明,管理效便捷方便,但其保证人员安全的核心还是围绕着对人或者车的单一检测;而本发明则针对出海安全,结合出海人员信息和出海的目标区域,分析其出海安全性,进行安全预警,或为其生成安全的出海方案,以此提高出海人员和出海作业的安全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安全码管理的人员出海安全管理系统,用以解决当人员出海时无法进行有效的出海安全管理和出海危险分析,以及掌握新增的危险节点,生成安全出海策略的情况。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安全码管理的人员出海安全管理系统,包括:
移动平台层:用于基于预设的安全码和应用接入层中预设的出海业务应用进行对接;
应用接入层:用于管理移动平台层和应用接入层的对接过程;
接口层:用于通过所述移动平台层对接预设的安全接口;
安全层:用于对终端设备之间传输和应用进行安全性保护;
数据库层:用于存储出海安全管理系统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数据。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一种实施例,在于所述移动平台层包括:
移动业务整合平台:用于获取应用接入层中预设的出海业务应用与对应的安全码的接入方式,根据所述接入方式和应用接入层进行对接管理;其中,
所述对应的安全码包括:网络动态安全码、本地固定安全码;
所述对接管理包括:业务应用管理、安全码管理、数据传输管理、接口管理、证书管理、服务管理;
移动业务开发平台:用于对所述出海业务应用对应的应用功能进行开发管理;其中,
所述开发管理包括:混合应用开发管理、单一应用开发管理;
移动业务管理平台:用于对所述出海业务应用进行应用管理;其中,
所述应用管理包括:应用版本管理、应用配置管理、应用统计分析、应用证书管理。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一种实施例,在于所述应用接入层包括:
接入采集平台:用于获取移动业务整合平台和应用接入层中接入应用的接入数据;其中,
所述接入数据包括:移动业务整合平台数据、接口数据、接口对应的接入应用数据;
接入规范化平台:用于根据预设的规范数据库,对所述接入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生成规范化数据;其中,
所述规范化数据包括:移动业务整合平台规范化数据、接口规范化数据、接口对应的接入应用规范化数据
接入管理平台:根据所述规范化数据判断接入应用的接入类型,并根据所述接入类型和规范化数据对接入应用进行接入管理;其中,
所述接入应用的接入类型包括外联应用和内联应用;
所述接入管理包括:对接成功管理、对接失败管理、应用调用管理。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一种实施例,在于所述接口层包括:
接口检测平台:基于移动业务整合平台和预设的安全接口,判断所述安全接口的接口类型;其中,
所述预设的安全接口至少包括第三方数据接口、自有业务数据接口和第三方运营接口;其中,
所述第三方数据接口至少包括独立数据接口和移动运行网接口;
接口策略平台:基于所述接口类型和对接数据库进行接口对接匹配,确定对接策略;
接口对接平台:基于所述对接策略,将移动业务整合平台和预设的安全接口进行对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一种实施例,在于所述安全层包括:
服务监控平台:用于监控预设目标,生成目标监控数据;其中,
所述预设目标包括:安全码、接入应用、安全接口;
所述目标监控数据至少包括安全码数据、应用数据、接口数据;
容错保护平台:用于根据目标监控数据进行安全性保护;其中,
所述安全性保护包括:安全性检测、安全性预测、出海策略安全性保护。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一种实施例,在于所述容错保护平台包括:
安全码检测模块:用于根据容错保护平台对移动业务整合平台在预设范围内进行安全码检测,生成安全码检测结果;其中,
当所述安全码检测结果为没有检测到安全码时,则重新进行检测,直到检测到安全码;
当所述安全码检测结果为检测到安全码时,则提取安全码数据;
安全预测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安全码数据和预设的出海数据库,提取对应的出海数据,将所述出海数据传输至预设的出海危险模型中,进行出海危险预测,生成出海危险值,并进行判断;其中,
当所述出海危险值大于等于预设的出海阈值时,则进行危险预警;
当所述出海危险值小于预设的出海阈值时,则进行出海策略分析,生成出海策略;
出海策略保护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安全码数据对应的出海数据和预设的出海方案数据库,进行安全出海方案分析,生成安全性出海策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一种实施例,在于所述数据库层包括:
数据整合平台:用于整合移动平台层、应用接入层、接口层和安全层之间的传输数据和传输过程中的生成数据;其中,
所述生成数据至少包括出海过程中生成的出海数据和出海安全管理系统计算出的数据;
数据存储管理平台:用于识别所述传输数据和生成数据的数据类型,根据所述数据类型,分别将传输数据和生成数据存储至对应的数据库中;其中,
所述对应的数据库包括:规范数据库、对接数据库、出海数据库、云数据库;
数据库优化平台:用于对所述对应的数据库进行数据库分类,生成数据库类别,基于所述数据库类别对对应的数据库进行存储优化;其中,
所述数据库类别包括关系型数据库和非关系型数据库。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一种实施例,在于所述接入应用包括:
出海人员准入单元:通过在预设区域设置扫码口,基于所述扫码口获取的安全码和预设区域的区域信息,判断所述安全码的准入权限,生成准入结果;
当所述安全码和预设区域的区域信息存在对应关系时,安全码有准入权限,允许进入预设区域;
当所述安全码和预设区域的区域信息不存在对应关系时,安全码没有准入权限,不允许进入预设区域;
环境预警单元:用于根据检测到的环境信息进行环境安全分析,生成环境安全分析结果,并判断所述环境安全分析结果是否为危险环境,若是,则进行环境预警;其中,
所述环境信息至少包括海上气象信息、区域建筑信息。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一种实施例,在于所述安全预测模块包括:
危险特征提取单元:确定出海危险节点,分别获取所述出海危险节点对应的出海危险数据,提取所述出海危险数据的危险特征组{T1,T2,...,Tm}和危险特征对应的危险特征量{R1,R2,...,Rm},根据所述危险特征和对应的危险特征量,建立出海危险模型
Figure BDA0003634135780000061
Figure BDA0003634135780000062
其中,T1为危险特征组中的第1个危险特征,T2为危险特征组中的第2个危险特征,Tm为危险特征组中的第m个危险特征,R1为危险特征组中的第1个危险特征T1所对应的危险特征量,R2为危险特征组中的第2个危险特征T2所对应的危险特征量,Rm为危险特征组中的第m个危险特征Tm所对应的危险特征量,(α1u,β1u)为T1对应的危险特征量,(α2u,β2u)为T2对应的危险特征量,(αmu,βmu)为Tm对应的危险特征量,其中,R1=(α1u,β1u),W1为危险特征组中的第1个危险特征T1所对应的危险性,W2为危险特征组中的第2个危险特征T2所对应的危险性,Wm为危险特征组中的第m个危险特征Tm所对应的危险性,u为变量,且1≤u≤m;α1u为危险特征组中的第1个危险特征T1对应的第一危险特征量,β1u为危险特征组中的第1个危险特征T1对应的第二危险特征量;α2u为危险特征组中的第2个危险特征T2对应的第一危险特征量,β2u为危险特征组中的第2个危险特征T2对应的第二危险特征量,αmu为危险特征组中的第m个危险特征Tm对应的第一危险特征量,βmu为危险特征组中的第m个危险特征Tm对应的第二危险特征量;
危险等级节点单元:根据所述出海危险模型
Figure BDA0003634135780000063
建立对应的出海危险等级节点模型ω:
Figure BDA0003634135780000071
其中,(αv1,βv1)为T1的对应等级的危险节点量,(αv2,βv2)为T2的对应等级的危险节点量,(αvm,βvm)为Tm的对应等级的危险节点量;αv1为T1对应的第一危险特征量对应等级的第一危险节点值,βv1为T1对应的第二危险特征量对应等级的第二危险节点值,以此类推,αvm为Tm对应的第一危险特征量对应等级的第一危险节点值,βvm为Tm对应的第二危险特征量对应等级的第二危险节点值;
综合危险计算单元:根据所述出海危险模型
Figure BDA0003634135780000072
出海危险模型
Figure BDA0003634135780000073
对应的出海危险等级节点模型ω和新增的待测节点组对应的初始危险节点值{δ1,δ2,...,δn},计算危险节点的综合危险值λ:
Figure BDA0003634135780000074
其中,μθ为新增的待测节点组中第θ个新增待测节点的第一危险权重,ψθ为新增的待测节点组中第θ个新增待测节点的第二危险权重,θ为变量,且1≤θ≤n,σ为第一危险系数,τ为第二危险系数,其中,0≤σ,τ≤1,且σ,τ不能同时为0;
出海判断单元:基于所述危险节点的综合危险值λ和预设的出海阈值,进行出海判断,生成出海结果;其中,
当所述危险节点的综合危险值λ小于预设的出海阈值,则可以出海,并生成出海策略;
当所述危险节点的综合危险值λ大于等于预设的出海阈值,则不能出海,并进行出海预警。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一种实施例,在于所述综合危险计算单元包括:
节点标准子单元:基于所述出海危险模型,计算新增的待测节点组的节点标准值δ*:
Figure BDA0003634135780000081
其中,αiu为危险特征组中的第i个危险特征Ti对应的第一危险特征量,βiu为危险特征组中的第i个危险特征Ti对应的第二危险特征量;其中,i为变量,且1≤i≤m;|ω|为出海危险等级节点模型ω的矩阵的值,γ为节点影响系数;
第一权重子单元:基于所述节点标准值δ*、出海危险模型和新增的待测节点组,计算出新增的待测节点的第一危险权重μθ
Figure BDA0003634135780000082
其中,δj为新增的待测节点组中新增的待测节点组中第j个新增节点对应的初始危险值;j为变量,且1≤j≤n;
第二权重子单元:基于所述第一危险权重μθ和出海危险模型
Figure BDA0003634135780000083
对应的出海危险等级节点模型ω,计算出新增待测节点的第二危险权重ψθ
Figure BDA0003634135780000084
其中,αvi为第一危险特征量对应等级的第一危险节点值,βvi为第二危险特征量对应等级的第二危险节点值。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基于安全码管理的人员出海安全管理系统的功能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容错平台的容错机制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需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部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部件上。当一个部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或者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部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本发明通过设置移动平台层、应用接入层和接口层,将出海安全管理所需要用到的应用接入至管理系统,对接入的应用进行有效调用,实现对海上安全管理的强化,降低对人员管控的难度,并结合出海人员的安全码,及时获取出海人员的最新业务数据和出海目的地;通过安全层对出海人员的出海危险性进行分析,同时判断是否有新增的危险点,从而及时规避危险,保障出海人员的安全。
实施例1:
如附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安全码管理的人员出海安全管理系统,包括:
移动平台层:用于基于预设的安全码和应用接入层中预设的出海业务应用进行对接;
应用接入层:用于管理移动平台层和应用接入层的对接过程;
接口层:用于通过所述移动平台层对接预设的安全接口;
安全层:用于对终端设备之间传输和应用进行安全性保护;
数据库层:用于存储出海安全管理系统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数据;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现有技术方案中,对出海人员的安全管理较少,一般通过对出海人员进入的区域进行危险判断,又因为出海环境不稳定,难以对出海人员进行有效的数字化管理,更难以通过结合数字化手段对其出海安全进行分析,判断是否有过大的危险性,而出海的危险性也与变化的气象有关,所以不同时间的出海,对应的危险性也不同,很难去把握;而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移动平台层、应用接入层和接口层,对出海设备数据、出海人员数据、及出海目标数据进行了数字化管理,再通过安全层结合数字化管理得到的数据,对出海人员的安全进行实时分析,并判断是否有新增的危险点,并通过数据库层存储系统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数据;
上述技术方案在具体实施场景中:当出海人员的出海目标为A区,此时先进行安全码出海扫码,首先会判断当前人员是否有出海至A区的权限,其次根据安全码获取出海人员的数据,同时获取A区的数据进行危险分析,若当前时刻A区危险值过高,那么无法让当前人员出海,如果当前时刻A区危险值低,那么针对A区域,为当前出海人员生成出海策略,可以进行出海;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对接入应用进行细化管理,提高了出海安全管理的管理范围和针对性,通过添加新的接入应用,提高了安全管理的灵活性;通过对出海人员进行出海安全预测,分析当前情况下,出海区域和出海业务的危险性,以及判断是否有新增危险,大幅提高了出海安全判断的即时性,保障了出海安全。
实施例2: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移动平台层包括:
移动业务整合平台:用于获取应用接入层中预设的出海业务应用与对应的安全码的接入方式,根据所述接入方式和应用接入层进行对接管理;其中,
所述对应的安全码包括:网络动态安全码、本地固定安全码;
所述对接管理包括:业务应用管理、安全码管理、数据传输管理、接口管理、证书管理、服务管理;
移动业务开发平台:用于对所述出海业务应用对应的应用功能进行开发管理;其中,
所述开发管理包括:混合应用开发管理、单一应用开发管理;
移动业务管理平台:用于对所述出海业务应用进行应用管理;其中,
所述应用管理包括:应用版本管理、应用配置管理、应用统计分析、应用证书管理;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现有技术方案中,在进行安全管理时,一般通过系统完成数据采集和处理,通过连接网络进行系统调用,实现预定的功能,而出海环境变化频繁,可能伴随恶劣天气,需要考虑网络状态差和没有网络的情况,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安全码,以此作为出海人员的数据管理串口,又通过移动平台与不同的应用实现对接,以此扩展自己针对出海的管理功能,有网络时,使用网络动态安全码,而无网络时,使用本地固定安全码,以保证出海人员数据及时存储在系统中,以及在无网络时调用本地数据进行安全分析;
上述技术方案在具体实施场景中:在系统中与气温管理应用对接,获取的实时气温和预测气温可用于出海安全分析,如果出海时遇到没有网络的情况,那么可以进行本地识别并调用本地数据进行出海分析;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安全码的设置提高出海管理的精细度和及时性,通过在有网络和无网络情况下均能使用,提高了安全码数据的有效性,同时通过外接应用,提高了出海安全管理和数据管理的管理效率。
实施例3: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应用接入层包括:
接入采集平台:用于获取移动业务整合平台和应用接入层中接入应用的接入数据;其中,
所述接入数据包括:移动业务整合平台数据、接口数据、接口对应的接入应用数据;
接入规范化平台:用于根据预设的规范数据库,对所述接入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生成规范化数据;其中,
所述规范化数据包括:移动业务整合平台规范化数据、接口规范化数据、接口对应的接入应用规范化数据
接入管理平台:根据所述规范化数据判断接入应用的接入类型,并根据所述接入类型和规范化数据对接入应用进行接入管理;其中,
所述接入应用的接入类型包括外联应用和内联应用;
所述接入管理包括:对接成功管理、对接失败管理、应用调用管理;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现有技术方案中一般通过内置的应用实现预期功能,而上述技术方案中对接入应用进行管理,首先接入应用的接入包括外联应用接入和内联应用接入,其次,接入层需要对接入应用在接入过程中产生的接入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以实现对接口接入的规范化处理;
上述技术方案在具体实施场景中:在一个与应用接入层接入不对应的应用进行接入时,根据接入数据,尝试对其进行规范化处理,若规范化处理之后,可以通过接入层进行对接,则实现对其的规范化调用,如果不可以对接,那么及时停止与此应用的接入,并进行标记;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对接入数据采集,判断接入状态,及时进行接入规范化处理,提高接入安全性,降低接入错误率,通过外接应用,扩大出海安全管理范围,增强出海安全管理的针对性和管理效率。
实施例4: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接口层包括:
接口检测平台:基于移动业务整合平台和预设的安全接口,判断所述安全接口的接口类型;其中,
所述预设的安全接口至少包括第三方数据接口、自有业务数据接口和第三方运营接口;其中,
所述第三方数据接口至少包括独立数据接口和移动运行网接口;
接口策略平台:基于所述接口类型和对接数据库进行接口对接匹配,确定对接策略;
接口对接平台:基于所述对接策略,将移动业务整合平台和预设的安全接口进行对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现有技术方案中,一般为了提高运行效率,只对接口进行初步对接判断,判断是否对接成功;而上述技术方案中,首先通过对安全接口进行检测,确定接口的类型,其次,根据其类型,确定当前接口的对接策略,最终根据对接策略完成对接;
上述技术方案在具体实施场景中:当接口B为第三方运营接口,无法与当前调用的应用C进行对接,那么除了换接口外,还可以调整接口状态或应用对接状态;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对安全接口进行检测和接口对接策略的确定,提高了对接效率和对接安全性,降低了无法对接消耗大量时间的情况。
实施例5: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全层包括:
服务监控平台:用于监控预设目标,生成目标监控数据;其中,
所述预设目标包括:安全码、接入应用、安全接口;
所述目标监控数据至少包括安全码数据、应用数据、接口数据;
容错保护平台:用于根据目标监控数据进行安全性保护;其中,
所述安全性保护包括:安全性检测、安全性预测、出海策略安全性保护;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通过对目标场景进行预设的监控,获取安全码数据、应用数据和接口数据,根据上述数据进行安全性保护,包括:安全性检测、安全性预测、出海策略安全性保护;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多种安全性保护,提高了出海管理的管理效率和出海安全性。
实施例6: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附图2所示,所述容错保护平台包括:
安全码检测模块:用于根据容错保护平台对移动业务整合平台在预设范围内进行安全码检测,生成安全码检测结果;其中,
当所述安全码检测结果为没有检测到安全码时,则重新进行检测,直到检测到安全码;
当所述安全码检测结果为检测到安全码时,则提取安全码数据;
安全预测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安全码数据和预设的出海数据库,提取对应的出海数据,将所述出海数据传输至预设的出海危险模型中,进行出海危险预测,生成出海危险值,并进行判断;其中,
当所述出海危险值大于等于预设的出海阈值时,则进行危险预警;
当所述出海危险值小于预设的出海阈值时,则进行出海策略分析,生成出海策略;
出海策略保护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安全码数据对应的出海数据和预设的出海方案数据库,进行安全出海方案分析,生成安全性出海策略;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现有技术方案中的安全管理通常是在出海人员发生问题后进行数据溯源,但对于出海而言,多种危险变化较快,这种方法无法有效应对;而上述技术方案中,首先通过容错保护平台对移动业务整合平台在预设范围内进行安全码检测,如果没有检测到安全码,则重新进行检测,直到检测到安全码,如果检测到了安全码,那么提取安全码数据,其次,提取对应的出海数据,然后传输至预设的出海危险模型,计算出海危险值,若出海危险值大于预设值,进行危险预警,否则进行安全出海方案分析,生成安全性出海策略;
上述技术方案在具体实施场景中:当出海人员C对区域G进行出海时,因为其没有对区域G的出海权限,则无法识别到人员C的安全码,而出海人员Y有区域G的出海权限,系统检测到Y的安全码,并进行安全分析,此时若通过了安全分析,那么Y便可成功出海;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对安全码的检测和调用,提高了出海安全性,降低了出海管理难度,同时,通过安全预测,及时调整出海策略,保障了出海人员的人身安全。
实施例7: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数据库层包括:
数据整合平台:用于整合移动平台层、应用接入层、接口层和安全层之间的传输数据和传输过程中的生成数据;其中,
所述生成数据至少包括出海过程中生成的出海数据和出海安全管理系统计算出的数据;
数据存储管理平台:用于识别所述传输数据和生成数据的数据类型,根据所述数据类型,分别将传输数据和生成数据存储至对应的数据库中;其中,
所述对应的数据库包括:规范数据库、对接数据库、出海数据库、云数据库;
数据库优化平台:用于对所述对应的数据库进行数据库分类,生成数据库类别,基于所述数据库类别对对应的数据库进行存储优化;其中,
所述数据库类别包括关系型数据库和非关系型数据库;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首先,通过数据整合平台管理系统中所有层产生的交互数据和新增数据,比如出海过程中生成的出海数据和出海安全管理系统计算出的数据,其次,识别需要被管理的数据的数据类型,根据数据类型对其进行对应的数据库存储,其中的云数据库用于存储重要数据,例如人员的安全码,以及危险预测数据等;最后根据数据库类别对对应的数据库进行存储优化;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数据整合,提高数据管理的全面性,降低数据遗漏情况,和存储错误情况,同时,通过优化数据库存储方式,提高存储能力,并通过云存储,保证重要数据的安全性,即使面对物理存储的失效,也可以存储住重要数据。
实施例8: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接入应用包括:
出海人员准入单元:通过在预设区域设置扫码口,基于所述扫码口获取的安全码和预设区域的区域信息,判断所述安全码的准入权限,生成准入结果;
当所述安全码和预设区域的区域信息存在对应关系时,安全码有准入权限,允许进入预设区域;
当所述安全码和预设区域的区域信息不存在对应关系时,安全码没有准入权限,不允许进入预设区域;
环境预警单元:用于根据检测到的环境信息进行环境安全分析,生成环境安全分析结果,并判断所述环境安全分析结果是否为危险环境,若是,则进行环境预警;其中,
所述环境信息至少包括海上气象信息、区域建筑信息;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现有技术方案中通常只对出海人员预先设置好出海任务,然后当出海人员完成出海任务时进行结算,这种方式对出海人员的出海管理较差,而上述技术方案中,首先通过在出海区域设置扫码口,获取安全码和区域的区域信息,判断当前安全码是否有出海权限,当安全码与区域信息存在预设的对应关系时,即二者预设的数据索引存在相同情况时,可以进行出海,除此之外,进行环境安全分析,确定危险因素,判断当前环境是否可以进行出海;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对出海人员进行出海安全码管理,提高安全码与对应出海区域的管理准确性,同时通过对出海环境的安全检测,提高了对出海区域安全判断的针对性和判断效率。
实施例9: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全预测模块包括:
危险特征提取单元:确定出海危险节点,分别获取所述出海危险节点对应的出海危险数据,提取所述出海危险数据的危险特征组{T1,T2,...,Tm}和危险特征对应的危险特征量{R1,R2,...,Rm},根据所述危险特征和对应的危险特征量,建立出海危险模型
Figure BDA0003634135780000191
Figure BDA0003634135780000192
其中,T1为危险特征组中的第1个危险特征,T2为危险特征组中的第2个危险特征,Tm为危险特征组中的第m个危险特征,R1为危险特征组中的第1个危险特征T1所对应的危险特征量,R2为危险特征组中的第2个危险特征T2所对应的危险特征量,Rm为危险特征组中的第m个危险特征Tm所对应的危险特征量,(α1u,β1u)为T1对应的危险特征量,(α2u,β2u)为T2对应的危险特征量,(αmu,βmu)为Tm对应的危险特征量,其中,R1=(α1u,β1u),W1为危险特征组中的第1个危险特征T1所对应的危险性,W2为危险特征组中的第2个危险特征T2所对应的危险性,Wm为危险特征组中的第m个危险特征Tm所对应的危险性,u为变量,且1≤u≤m;α1u为危险特征组中的第1个危险特征T1对应的第一危险特征量,β1u为危险特征组中的第1个危险特征T1对应的第二危险特征量;α2u为危险特征组中的第2个危险特征T2对应的第一危险特征量,β2u为危险特征组中的第2个危险特征T2对应的第二危险特征量,αmu为危险特征组中的第m个危险特征Tm对应的第一危险特征量,βmu为危险特征组中的第m个危险特征Tm对应的第二危险特征量;
危险等级节点单元:根据所述出海危险模型
Figure BDA0003634135780000193
建立对应的出海危险等级节点模型ω:
Figure BDA0003634135780000194
其中,(αv1,βv1)为T1的对应等级的危险节点量,(αv2,βv2)为T2的对应等级的危险节点量,(αvm,βvm)为Tm的对应等级的危险节点量;αv1为T1对应的第一危险特征量对应等级的第一危险节点值,βv1为T1对应的第二危险特征量对应等级的第二危险节点值,以此类推,αvm为Tm对应的第一危险特征量对应等级的第一危险节点值,βvm为Tm对应的第二危险特征量对应等级的第二危险节点值;
综合危险计算单元:根据所述出海危险模型
Figure BDA0003634135780000201
出海危险模型
Figure BDA0003634135780000202
对应的出海危险等级节点模型ω和新增的待测节点组对应的初始危险节点值{δ1,δ2,...,δn},计算危险节点的综合危险值λ:
Figure BDA0003634135780000203
其中,μθ为新增的待测节点组中第θ个新增待测节点的第一危险权重,ψθ为新增的待测节点组中第θ个新增待测节点的第二危险权重,θ为变量,且1≤θ≤n,σ为第一危险系数,τ为第二危险系数,其中,0≤σ,τ≤1,且σ,τ不能同时为0;
出海判断单元:基于所述危险节点的综合危险值λ和预设的出海阈值,进行出海判断,生成出海结果;其中,
当所述危险节点的综合危险值λ小于预设的出海阈值,则可以出海,并生成出海策略;
当所述危险节点的综合危险值λ大于等于预设的出海阈值,则不能出海,并进行出海预警;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首先,根据安全码数据和预设的出海数据库确定出海危险节点,然后,对应的出海危险数据进行特征分析,提取危险特征组和危险特征对应的危险特征量,建立出海危险模型,不同区域在不同时候的危险特征也不相同,其建立的出海危险模型自然也不相同,其次,根据所述出海危险模型建立对应的出海危险等级节点模型,从而分析出海危险节点的危险等级,最后,获取新增加的待测节点,如果没有则分析当前危险情况,如果有,则需要考虑待测节点的危险性,并计算危险节点的综合危险值;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提起出海危险特征,提高出海危险分析的针对性,考虑到时间和不同出海区域造成的不同影响,根据实时数据建立符合当前情况的危险模型和出海危险等级节点模型,提高了模型的适用性和及时性,最后,计算综合危险值,提高对出海安全管理的精细度,保障出海安全。
实施例10: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综合危险计算单元包括:
节点标准子单元:基于所述出海危险模型,计算新增的待测节点组的节点标准值δ*
Figure BDA0003634135780000211
其中,αiu为危险特征组中的第i个危险特征Ti对应的第一危险特征量,βiu为危险特征组中的第i个危险特征Ti对应的第二危险特征量;其中,i为变量,且1≤i≤m;|ω|为出海危险等级节点模型ω的矩阵的值,γ为节点影响系数;
第一权重子单元:基于所述节点标准值δ*、出海危险模型和新增的待测节点组,计算出新增的待测节点的第一危险权重μθ
Figure BDA0003634135780000212
其中,δj为新增的待测节点组中新增的待测节点组中第j个新增节点对应的初始危险值;j为变量,且1≤j≤n;
第二权重子单元:基于所述第一危险权重μθ和出海危险模型
Figure BDA0003634135780000213
对应的出海危险等级节点模型ω,计算出新增待测节点的第二危险权重ψθ
Figure BDA0003634135780000221
其中,αvi为第一危险特征量对应等级的第一危险节点值,βvi为第二危险特征量对应等级的第二危险节点值;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在建立出海危险模型和获取新的待测节点后,需要计算新增待测节点的节点标准值,并结合节点标准值,计算新增待测节点的第一危险权重,再通过结合出海危险等级节点模型计算新增待测节点的第二危险权重;从而完成计算综合危险值。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计算第一危险权重和第二危险权重,提高综合危险值的精确度和对当前出海场景的适用性,同时提高了综合危险值的计算效率,更快的分析出海安全性。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和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8)

1.一种基于安全码管理的人员出海安全管理系统,包括:
移动平台层:用于基于预设的安全码和应用接入层中预设的出海业务应用进行对接;
应用接入层:用于管理移动平台层和应用接入层的对接过程;
接口层:用于通过所述移动平台层对接预设的安全接口;
安全层:用于对终端设备之间传输和应用进行安全性保护;
数据库层:用于存储出海安全管理系统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数据;
所述安全层包括:
服务监控平台:用于监控预设目标,生成目标监控数据;其中,
所述预设目标包括:安全码、接入应用、安全接口;
所述目标监控数据至少包括安全码数据、应用数据、接口数据;
容错保护平台:用于根据目标监控数据进行安全性保护;其中,
所述安全性保护包括:安全性检测、安全性预测、出海策略安全性保护;
所述容错保护平台包括:
安全码检测模块:用于根据容错保护平台对移动业务整合平台在预设范围内进行安全码检测,生成安全码检测结果;其中,
当所述安全码检测结果为没有检测到安全码时,则重新进行检测,直到检测到安全码;
当所述安全码检测结果为检测到安全码时,则提取安全码数据;
安全预测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安全码数据和预设的出海数据库,提取对应的出海数据,将所述出海数据传输至预设的出海危险模型中,进行出海危险预测,生成出海危险值,并进行判断;其中,
当所述出海危险值大于等于预设的出海阈值时,则进行危险预警;
当所述出海危险值小于预设的出海阈值时,则进行出海策略分析,生成出海策略;
出海策略保护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安全码数据对应的出海数据和预设的出海方案数据库,进行安全出海方案分析,生成安全性出海策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安全码管理的人员出海安全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平台层包括:
移动业务整合平台:用于获取应用接入层中预设的出海业务应用与对应的安全码的接入方式,根据所述接入方式和应用接入层进行对接管理;其中,
所述对应的安全码包括:网络动态安全码、本地固定安全码;
所述对接管理包括:业务应用管理、安全码管理、数据传输管理、接口管理、证书管理、服务管理;
移动业务开发平台:用于对所述出海业务应用对应的应用功能进行开发管理;其中,
所述开发管理包括:混合应用开发管理、单一应用开发管理;
移动业务管理平台:用于对所述出海业务应用进行应用管理;其中,
所述应用管理包括:应用版本管理、应用配置管理、应用统计分析、应用证书管理。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安全码管理的人员出海安全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接入层包括:
接入采集平台:用于获取移动业务整合平台和应用接入层中接入应用的接入数据;其中,
所述接入数据包括:移动业务整合平台数据、接口数据、接口对应的接入应用数据;
接入规范化平台:用于根据预设的规范数据库,对所述接入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生成规范化数据;其中,
所述规范化数据包括:移动业务整合平台规范化数据、接口规范化数据、接口对应的接入应用规范化数据
接入管理平台:根据所述规范化数据判断接入应用的接入类型,并根据所述接入类型和规范化数据对接入应用进行接入管理;其中,
所述接入应用的接入类型包括外联应用和内联应用;
所述接入管理包括:对接成功管理、对接失败管理、应用调用管理。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安全码管理的人员出海安全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层包括:
接口检测平台:基于移动业务整合平台和预设的安全接口,判断所述安全接口的接口类型;其中,
所述预设的安全接口至少包括第三方数据接口、自有业务数据接口和第三方运营接口;其中,
所述第三方数据接口至少包括独立数据接口和移动运行网接口;
接口策略平台:基于所述接口类型和对接数据库进行接口对接匹配,确定对接策略;
接口对接平台:基于所述对接策略,将移动业务整合平台和预设的安全接口进行对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安全码管理的人员出海安全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库层包括:
数据整合平台:用于整合移动平台层、应用接入层、接口层和安全层之间的传输数据和传输过程中的生成数据;其中,
所述生成数据至少包括出海过程中生成的出海数据和出海安全管理系统计算出的数据;
数据存储管理平台:用于识别所述传输数据和生成数据的数据类型,根据所述数据类型,分别将传输数据和生成数据存储至对应的数据库中;其中,
所述对应的数据库包括:规范数据库、对接数据库、出海数据库、云数据库;
数据库优化平台:用于对所述对应的数据库进行数据库分类,生成数据库类别,基于所述数据库类别对对应的数据库进行存储优化;其中,
所述数据库类别包括关系型数据库和非关系型数据库。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安全码管理的人员出海安全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应用包括:
出海人员准入单元:通过在预设区域设置扫码口,基于所述扫码口获取的安全码和预设区域的区域信息,判断所述安全码的准入权限,生成准入结果;
当所述安全码和预设区域的区域信息存在对应关系时,安全码有准入权限,允许进入预设区域;
当所述安全码和预设区域的区域信息不存在对应关系时,安全码没有准入权限,不允许进入预设区域;
环境预警单元:用于根据检测到的环境信息进行环境安全分析,生成环境安全分析结果,并判断所述环境安全分析结果是否为危险环境,若是,则进行环境预警;其中,
所述环境信息至少包括海上气象信息、区域建筑信息。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安全码管理的人员出海安全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预测模块包括:
危险特征提取单元:用于根据安全码数据和预设的出海数据库,确定出海危险节点,分别获取所述出海危险节点对应的出海危险数据,提取所述出海危险数据的危险特征和危险特征对应的危险特征量,根据所述危险特征和对应的危险特征量,建立出海危险模型;其中,
所述出海危险节点至少包括气象危险节点和设备危险节点;
危险等级节点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出海危险模型建立对应的出海危险等级节点模型;
综合危险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出海危险模型、出海危险模型对应的出海危险等级节点模型和新增的待测节点,计算危险节点的综合危险值;
出海判断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危险节点的综合危险值和预设的出海阈值,进行出海判断,生成出海结果;其中,
当所述危险节点的综合危险值小于预设的出海阈值,则可以出海,并生成出海策略;
当所述危险节点的综合危险值大于等于预设的出海阈值,则不能出海,并进行出海预警。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基于安全码管理的人员出海安全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综合危险计算单元包括:
节点标准子单元:用于根据出海危险模型,计算新增待测节点的节点标准值;
第一权重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节点标准值、出海危险模型和新增的待测节点,计算出新增待测节点的第一危险权重;
第二权重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危险权重和出海危险等级节点模型,计算新增待测节点的第二危险权重。
CN202210500281.1A 2022-05-09 2022-05-09 一种基于安全码管理的人员出海安全管理系统 Active CN11491367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00281.1A CN114913670B (zh) 2022-05-09 2022-05-09 一种基于安全码管理的人员出海安全管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00281.1A CN114913670B (zh) 2022-05-09 2022-05-09 一种基于安全码管理的人员出海安全管理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13670A CN114913670A (zh) 2022-08-16
CN114913670B true CN114913670B (zh) 2023-02-03

Family

ID=827668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500281.1A Active CN114913670B (zh) 2022-05-09 2022-05-09 一种基于安全码管理的人员出海安全管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913670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44945B (zh) * 2010-09-27 2013-07-17 交通信息通信技术研究发展中心 船载移动基站及基于船载移动基站的移动通信系统
CN212933563U (zh) * 2020-07-17 2021-04-09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天津)海上风电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船舶的人员安全综合保障系统
CN111986520A (zh) * 2020-08-06 2020-11-24 智慧航海(青岛)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海上数据综合管理中心的海域交通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13822620A (zh) * 2021-08-17 2021-12-21 上海电气风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海上风电机组设备物流运输的监管方法、设备及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13670A (zh) 2022-08-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95349A (zh) 账号被盗的风险识别方法、识别装置及防控系统
US20240142063A1 (en) Method for troubleshooting potential safety hazards of compressor in smart gas pipeline network and internet of things system thereof
CN108650139A (zh) 一种电力通信网络监测系统
CN107426019A (zh) 网络故障确定方法、计算机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798162A (zh) 基于神经网络的风险监测方法及装置
CN113626335A (zh) 一种面向公安交通管理应用软件的质量评价方法及系统
CN110717736A (zh) 一种建筑用施工进度智能追踪方法及系统
CN103942251A (zh) 基于多种质控方法的高空气象资料入库方法和入库系统
CN117371337B (zh) 一种基于数字孪生的水利模型构建方法及系统
CN110223004A (zh) 一种指挥防护工程口部抢修作业风险评估系统
CN114913670B (zh) 一种基于安全码管理的人员出海安全管理系统
CN113094244A (zh) 一种用于数据中心的机房运行智能检测系统
CN113191676A (zh) 一种全过程工程咨询质量管理的方法及系统
CN112016206A (zh) 判定塔架失稳状态的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及应用
CN116882695A (zh) 自动巡检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8075918B (zh) 互联网业务变更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06650011A (zh) 输电线路覆冰灾害发展趋势预测系统
CN111062827A (zh)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模式的工程监理方法
CN114066288A (zh) 一种基于智慧数据中心的营运道路应急检测方法及系统
Marinelli et al. Investigation of earthmoving trucks deterioration using discriminant analysis
CN115809950B (zh) 一种机房运维管理平台及管理办法
CN113568779B (zh) 一种基于路由设备的社区数据备份系统
CN117875946B (zh) 一种用于变电站设备运维的人机协同自主红外巡检方法
CN117894181B (zh) 一种全域通行异常状况集成监测方法及系统
CN114154817B (zh) 自动化的企业环境风险评估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