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05327B - 一种电主轴结构及加工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主轴结构及加工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905327B CN114905327B CN202210592325.8A CN202210592325A CN114905327B CN 114905327 B CN114905327 B CN 114905327B CN 202210592325 A CN202210592325 A CN 202210592325A CN 114905327 B CN114905327 B CN 11490532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roove
- bearing
- pull rod
- oil collecting
- communicat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1
- 238000005461 lubr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8
- 210000004907 gland Anatomy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1
- 230000001050 lubric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125000006850 spacer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3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03921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3
- 239000010687 lubricating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3754 mach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Carbon Chemical compound [C]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826 cool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2804 graphit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439 graphi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Q—DETAILS, 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FOR MACHINE TOOLS, e.g. 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R CONTROLLING; MACHINE TOOLS IN GENERAL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ICULAR DETAILS OR COMPONENTS; COMBINATIONS OR ASSOCIATIONS OF METAL-WORKING MACHINES, NOT DIRECTED TO A PARTICULAR RESULT
- B23Q11/00—Accessories fitted to machine tools for keeping tools or parts of the machine in good working condition or for cooling work; Safety devices specially combined with or arranged in, or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connection with, machine tools
- B23Q11/12—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lubricating parts of the machine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10—Greenhouse gas [GHG] capture, material saving, heat recovery or other energy efficient measures, e.g. motor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e.g. for rolling metal or metal work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xiliary Devices For Machine Tools (AREA)
- Rolling Contact B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主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主轴结构及加工设备,电主轴结构的拉杆位于轴芯内,拉杆套位于轴芯内并套设在拉杆的前端;前轴承座和前端回油压盖分别套设在轴芯的前端,且前端回油压盖设置在前轴承座的端面上;前轴承座与轴芯之间设有多个轴承,前端回油压盖内形成集油腔;拉杆内设有拉杆中心管,拉杆中心管与拉杆间隙设置形成冷却流道;拉杆、拉杆套、轴芯、轴承之间形成润滑流道,轴承、前端回油压盖之间形成集油流道;润滑流道的入口与冷却流道连通,出口与轴承的内部空间连通,集油流道的入口与轴承的内部空间连通,出口与集油腔连通。本发明的电主轴结构既能实现对电主轴前端的轴承进行润滑的同时又能实现对轴芯的冷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主轴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主轴结构及加工设备。
背景技术
电主轴在高速旋转时,轴承和电机会产生大量的热。然而轴承滚动体接触面产生的热量以及电主轴电机定子产生的热量可分别通过轴承内轨道接触面与定/转子气隙传导至轴芯部位,从而使主轴前端发生热伸长,影响主轴加工精度、重复定位精度及主轴热稳定性。传统解决方式为在轴承以及电机定子位置增加冷却流道,同时通过油气润滑方式带走轴承产生的部分热量。对于高速加工中心电主轴还会设计中心出水功能来进行轴芯冷却,中心出水方式的轴芯冷却结构较为复杂,成本较高,轴尾的旋转接头对密封性要求极高。对于进行石墨等加工时不允许有水存在的主轴来说则无法适用。因此若能采用简便的方式就能对轴芯进行冷却,则可以大幅提升主轴的各项指标性能
现有技术有通过在轴承冷却套表面设置若干径向小孔,使部分冷却介质进入到轴承,从而对轴承进行润滑。但流入轴芯部位的流体介质在经历小孔、轴承滚动体后流阻大,流动性差,流量小,几乎没有热交换能力,基本达不到轴芯冷却流量的需求,虽然轴芯开有流道,但基本没有轴芯冷却功能,轴芯的流道等同为储油室,同时,在轴芯上开设流道不仅加工难度大而且会影响轴芯的力学性能。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既能实现对电主轴前端的轴承进行润滑的同时又能实现对轴芯的冷却的电主轴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电主轴结构,包括轴芯、拉杆、拉杆套、前轴承座和前端回油压盖,所述拉杆位于所述轴芯内,所述拉杆套位于所述轴芯内并套设在所述拉杆的前端;所述前轴承座和所述前端回油压盖分别套设在所述轴芯的前端,且所述前端回油压盖设置在所述前轴承座的端面上;所述前轴承座与所述轴芯之间设有多个轴承,所述前端回油压盖内形成集油腔;
所述拉杆内设有拉杆中心管,所述拉杆中心管与所述拉杆间隙设置形成冷却流道;所述拉杆、所述拉杆套、所述轴芯、所述轴承之间形成润滑流道,所述轴承、所述前端回油压盖之间形成集油流道;所述润滑流道的入口与所述冷却流道连通,出口与所述轴承的内部空间连通,所述集油流道的入口与所述轴承的内部空间连通,出口与所述集油腔连通。
进一步可选地,所述拉杆中心管的外壁设有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与所述拉杆的内壁相抵接,且所述支撑结构与所述冷却流道之间设有通路。
进一步可选地,所述支撑结构有多个,多个所述支撑结构沿所述拉杆中心管的长度方向布置。
进一步可选地,所述支撑结构包括多个弧形凹面,多个所述弧形凹面沿所述拉杆中心管周向设置,且所述弧形凹面的两端与所述拉杆的内壁抵接,所述弧形凹面的弧面与所述拉杆的内壁之间形成所述通路。
进一步可选地,所述轴承的内环还设过油孔,所述过油孔与所述轴承的内部空间连通;所述润滑流道包括形成在所述拉杆的前端与所述冷却流道连通的第一通槽,形成在所述拉杆套上与所述第一通槽连通的第二通槽,以及形成在所述轴芯的前端与所述第二通槽连通的第三通槽,所述第三通槽通过所述过油孔与所述轴承内的空间连通。
进一步可选地,所述第一通槽的出口与所述第二通槽的入口之间形成有第一过渡槽,所述第二通槽的出口与所述第三通槽的入口之间形成第二过渡槽,所述第一过渡槽和所述第二过渡槽以实现所述拉杆前后移动过程中所述第一通槽和所述第二通槽之间,所述第二通槽和所述第三通槽之间始终处于导通状态。
进一步可选地,所述轴承包括沿所述轴芯轴向方向设置的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所述润滑流道包括第一润滑流道和第二润滑流道,所述第一润滑流道的入口与所述冷却流道连通,出口与所述第一轴承内的空间连通,所述第二润滑流道的入口与所述冷却流道连通,出口与所述第二轴承内的空间连通。
进一步可选地,所述集油流道包括第一集油流道和第二集油流道,所述第一集油流道的入口与所述第一轴承的内部空间连通,出口与所述集油腔连通,所述第二集油流道的入口与所述第二轴承的内部空间连通,出口与所述集油腔连通。
进一步可选地,所述第一轴承和所述第二轴承之间的所述轴芯上套设有隔环组件,所述隔环组件包括内隔环和外隔环,所述内隔环和所述外隔环之间形成迷宫密封结构;所述迷宫密封结构将所述内隔环和所述外隔环之间的空间分成相连通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一轴承的内部空间连通,所述第二腔室与所述第二轴承的内部空间连通;
所述第一集油流道将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集油腔连通,所述第二集油流道将所述第二轴承的内部空间与所述集油腔连通。
进一步可选地,所述前轴承座与所述前端回油压盖之间设有前端法兰,所述前端法兰的第一端与所述前轴承座的端部抵接,第二端与所述前端回油压盖的内壁抵接;
所述外隔环与所述第一腔室对应的位置开设集油孔,所述集油孔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
所述第一集油流道包括形成于所述前轴承座内的第四通槽和形成于所述前端法兰内的第五通槽,所述第四通槽的入口通过所述集油孔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出口通过所述第五通槽与所述集油腔连通。
进一步可选地,所述前端法兰与所述轴芯之间还套设有前端隔环;
所述第二集油流道包括形成在所述前端法兰的内环与所述前端隔环的外环之间的第六通槽,形成在所述前端法兰的内环与所述前端回油压盖之间的第七通槽,所述第六通槽的入口与所述第二轴承的内部空间连通,出口通过所述第七通槽与所述集油腔连通。
进一步可选地,所述第一通槽为环形槽;和/或所述第二通槽为环形槽,和/或所述第三通槽为环形槽;和/或所述第四通槽为环形槽,和/或所述第五通槽为环形槽,和/或所述第六通槽为环形槽,和/或所述第一过渡槽为环形槽,和/或所述第二过渡槽为环形槽。
进一步可选地,所述前端法兰、所述前轴承座之间形成导油流道,所述导油流道的入口与所述集油腔连通,出口与所述前轴承座的外部环境连通。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加工设备,其包括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电主轴结构。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电主轴结构采用轴承内圈进油,润滑油气通过拉杆与拉杆中心管之间的冷却流道流动至电主轴前端对前轴承座内的轴承进行润滑,同时带走电机转子产生的部分热量,实现轴芯冷却。采用了本发明的电主轴结构,在主轴高速运转中,在电主轴前端的轴承在进行润滑的同时实现对了轴芯的冷却,有效抑制电机发热导致的主轴轴芯在轴向的膨胀伸长,从而提高了主轴的加工精度。另外,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加工方便的润滑油通路,将对轴承进行润滑流道与对轴芯进行冷却的流道整合成一个流道,便于防止轴芯在电机转子热量的影响下发生较大的热伸长,同时不需要在轴承座或轴套等零件上加工多余的结构,可靠性高,加工方便。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作为本发明的一部分,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的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但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显然,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的电主轴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电主轴结构的前端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电主轴中的润滑油通路放大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拉杆中心杆的结构图。
其中:1-轴芯;2-拉杆;3-拉杆中心管;31-支撑结构;4-拉杆压头;5-电机转子;6-拉杆套;7-前轴承座;8-第一轴承;9-第二轴承;10-隔环组件;10a-外隔环;10b-内隔环;10c-迷宫密封结构;11-密封圈;12-前端法兰;13-前端回油压盖;14-前端隔环;15-集油腔;16-冷却流道;17-润滑流道;17a-第一润滑流道;17b-第二润滑流道;171-第一通槽;172-第二通槽;173-第三通槽;18-集油流道;181-第四通槽;182-第五通槽;183-第六通槽;184-第七通槽;18a-第一集油流道;18b-第二集油流道;19-导油流道;20-第一过渡槽;21-第二过渡槽;22-过油孔;23-集油孔;24-第一腔室;25-第二腔室。
需要说明的是,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旨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的构思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发明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接触”、“连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为了解决现有的电主轴结构采用轴承外圈进油,需要在轴承座及轴套上开设多条润滑孔,加工复杂,且不具备轴芯冷却功能的问题,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既能实现对电主轴前端的轴承进行润滑的同时又能实现对轴芯的冷却的电主轴结构。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电主轴结构包括轴芯1、拉杆2、拉杆2压头套、拉杆套6、前轴承座7和前端回油压盖13,轴芯1中部设有电机转子5,拉杆2位于轴芯1内,拉杆2压头套设于拉杆2的后端,拉杆套6位于轴芯1内并套设在拉杆2的前端,前后方向如图1中箭头所示;前轴承座7和前端回油压盖13分别套设在轴芯1的前端,且前端回油压盖13设置在前轴承座7的端面上;前轴承座7与轴芯1之间设有多个轴承,前端回油压盖13内形成集油腔15;拉杆2内设有拉杆中心管3,拉杆中心管3沿拉杆2轴向设置,且拉杆中心管3与拉杆2间隙设置形成冷却流道16,拉杆2、拉杆套6、轴芯1、轴承之间形成润滑流道17,轴承、前端回油压盖13之间形成集油流道18;润滑流道17的入口与冷却流道16连通,出口与轴承的内部空间连通,集油流道18的入口与轴承的内部空间连通,出口与集油腔15连通。
本实施例的冷却流道16置于轴芯1内,当润滑油气循环流动时,可带走主轴中电机转子5和轴承内圈产生的热量,实现轴芯1冷却功能;
本实施的拉杆套6套设于轴芯1内孔,拉杆中心管3套设于拉杆2内孔,与电机转子5完全隔开,能有效防止轴芯1冷却时介质向电机位的泄露;
本实施例设置前端回油压盖13,实现对润滑油气的收集和循环,缩短回油管路长度,使主轴回油更加顺畅。
本实施例中的润滑流道17与集油流道18并不限定一条,可设置多条润滑流道17与多条集油流道18,以提高对前端轴承的润滑能力和对轴芯1的换热能力。
进一步可选地,拉杆中心管3的外壁设有支撑结构31,支撑结构31与拉杆2的内壁相抵接,且支撑结构31与冷却流道16之间设有通路。支撑结构31可为方形、弧形或其它非圆形,与拉杆2内壁接触起支撑拉杆中心管3作用的同时可允许润滑油气轴向通过。优选的,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支撑结构31有多个,多个支撑结构31沿拉杆中心管3的长度方向布置,在支撑结构31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支撑结构31包括多个弧形凹面,多个弧形凹面沿拉杆中心管3周向设置,且弧形凹面的两端与拉杆2的内壁抵接,弧形凹面的弧面与拉杆2的内壁之间形成通路,从而保证冷却流道16的畅通。
进一步可选地,如图2和图3所示,轴承的内环还设过油孔22,过油孔22与轴承的内部空间连通;润滑流道17包括形成在拉杆2的前端与冷却流道16连通的第一通槽171,形成在拉杆套6上与第一通槽171连通的第二通槽172,以及形成在轴芯1的前端与第二通槽172连通的第三通槽173,第三通槽173通过过油孔22与轴承内的空间连通。为了保证拉杆2前后移动过程中第一通槽171和第二通槽172,以及第二通槽172与第三通槽173始终处于导通状态,本实施例还在第一通槽171的出口与第二通槽172的入口之间形成有第一过渡槽20,第二通槽172的出口与第三通槽173的入口之间形成第二过渡槽21,第一过渡槽20为形成在拉杆2或拉杆套6上,沿拉杆2或拉杆套6轴线方向上开设,也即第一过渡槽20增大了第一通槽171和第二通槽172接口处的尺寸;第二过渡槽21为形成在拉杆套6或轴芯1上,沿拉杆套6或轴芯1轴线方向上开设,也即第二过渡槽21增大了第二通槽172和第三通槽173接口处的尺寸,且轴向开设的尺寸需保证拉杆2前后移动过程中第一通槽171和第二通槽172之间,第二通槽172和第三通槽173之间始终处于导通状态。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2和图3所示,多个轴承包括沿轴芯1轴向方向设置的第一轴承8和第二轴承9,润滑流道17包括第一润滑流道17a和第二润滑流道17b,第一润滑流道17a的入口与冷却流道16连通,出口与第一轴承8内的空间连通,第二润滑流道17b的入口冷却流道16连通,出口与第二轴承9内的空间连通。集油流道18包括第一集油流道18a和第二集油流道18b,第一集油流道18a的入口与第一轴承8的内部空间连通,出口与集油腔15连通,第二集油流道18b的入口与第二轴承9的内部空间连通,出口与集油腔15连通。
具体的,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轴承8和第二轴承9之间的轴芯1上套设有隔环组件10,隔环组件10包括内隔环10b和外隔环10a,内隔环10b和外隔环10a之间形成迷宫密封结构10c;迷宫密封结构10c将内隔环10b和外隔环10a之间的空间分成相连通的第一腔室24和第二腔室25,第一腔室24与第一轴承8的内部空间连通,第二腔室25与第二轴承9的内部空间连通;第一集油流道18a将第一腔室24与集油腔15连通,第二集油流道18b将第二轴承9的内部空间与集油腔15连通。前轴承座7与前端回油压盖13之间设有前端法兰12,前端法兰12的第一端与前轴承座7的端部抵接,第二端与前端回油压盖13的内壁抵接;外隔环10a与第一腔室24对应的位置开设集油孔23,集油孔23与第一腔室24连通;第一集油流道18a包括形成于前轴承座7内的第四通槽181和形成于前端法兰12内的第五通槽182,第四通槽181的入口通过集油孔23与第一腔室24连通,出口通过第五通槽182与集油腔15连通。前端法兰12与轴芯1之间还套设有前端隔环14;第二集油流道18b包括形成在前端法兰12的内环与前端隔环14的外环之间的第六通槽183,形成在前端法兰12的内环与前端回油压盖之间的第七通槽184,第六通槽183的入口与第二轴承9的内部空间连通,出口通过第七通槽184与集油腔15连通。
进一步可选地,第一通槽171为环形槽;和/或第二通槽172为环形槽,和/或第三通槽173为环形槽;和/或第四通槽181为环形槽,和/或第五通槽182为环形槽,和/或第六通槽183为环形槽,和/或第一过渡槽20为环形槽,和/或第二过渡槽21为环形槽。
进一步可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为了便于将集油腔15内收集的润滑油导出,在前端法兰12、前轴承座7之间形成导油流道19,导油流道19的入口与集油腔15连通,出口与前轴承座7的外部环境连通,优选导油流道19与外部油箱连通。
进一步可选地,如图1-图3所示,拉杆2与拉杆套6之间,拉杆套6与轴芯1之间还设有多个密封圈11,密封圈11起到对润滑油气的密封作用。
本实施例的润滑油气的流路如下:结合图1-图3,润滑油气通过拉杆2压头和拉杆中心管3的间隙进入拉杆2内孔,润滑油气通过拉杆2和拉杆中心管3之间的润滑流道17向前流动,在流经电机转子5时,带走部分电机转子5运作时产生的热量,实现轴芯1冷却。当润滑油气到达拉杆2前端时,润滑油在压缩气体的带动下,分别沿第一润滑流道17a和第二润滑流道17b进入到前端轴承座内的第一轴承8及第二轴承9内圈,实现对第一轴承8和第二轴承9内轴承滚珠的润滑。
当润滑油气实现对第一轴承8和第二轴承9内轴承滚珠的润滑后,第一轴承8中的润滑油通过外隔环10a及内隔环10b的间隙进入到第一集油流道18a,最终回收到前端回油压盖13中的集油腔15;第二轴承9中的润滑油通过第二集油流道18b回到集油腔15中。收集在集油腔15中的润滑油最终通过导油流道19回收到油箱,自此实现点主轴前端轴承润滑和轴芯1冷却的一个完整循环过程。
本实施例的电主轴结构中的润滑油气通过拉杆2与拉杆中心管3之间的冷却流道16流动至电主轴前端对前轴承座7内的轴承进行润滑,同时带走电机转子5产生的部分热量,实现轴芯1冷却。
本实施例的电主轴结构在主轴高速运转中,在电主轴前端的轴承在进行润滑的同时实现对了轴芯1的冷却,有效抑制电机发热导致的主轴轴芯1在轴向的膨胀伸长,从而提高了主轴的加工精度。
本实施例的润滑油通路将对轴承进行润滑的润滑流道17与对轴芯1进行却的冷却流道16整合成一个流道,便于防止轴芯1在电机转子5热量的影响下发生较大的热伸长,同时不需要在轴承座或轴套等零件上加工多余的结构,可靠性高,加工方便。
本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加工设备,其包括上述的电主轴结构。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利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提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4)
1.一种电主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轴芯(1)、拉杆(2)、拉杆套(6)、前轴承座(7)和前端回油压盖(13),所述拉杆(2)位于所述轴芯(1)内,所述拉杆套(6)位于所述轴芯(1)内并套设在所述拉杆(2)的前端;所述前轴承座(7)和所述前端回油压盖(13)分别套设在所述轴芯(1)的前端,且所述前端回油压盖(13)设置在所述前轴承座(7)的端面上;所述前轴承座(7)与所述轴芯(1)之间设有多个轴承,所述前端回油压盖(13)内形成集油腔(15);
所述拉杆(2)内设有拉杆中心管(3),所述拉杆中心管(3)与所述拉杆(2)间隙设置形成冷却流道(16);所述拉杆(2)、所述拉杆套(6)、所述轴芯(1)、所述轴承之间形成润滑流道(17),所述轴承、所述前端回油压盖(13)之间形成集油流道(18);所述润滑流道(17)的入口与所述冷却流道(16)连通,出口与所述轴承的内部空间连通,所述集油流道(18)的入口与所述轴承的内部空间连通,出口与所述集油腔(15)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主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中心管(3)的外壁设有支撑结构(31),所述支撑结构(31)与所述拉杆(2)的内壁相抵接,且所述支撑结构(31)与所述冷却流道(16)之间设有通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主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31)有多个,多个所述支撑结构(31)沿所述拉杆中心管(3)的长度方向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主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31)包括多个弧形凹面,多个所述弧形凹面沿所述拉杆中心管(3)周向设置,且所述弧形凹面的两端与所述拉杆(2)的内壁抵接,所述弧形凹面的弧面与所述拉杆(2)的内壁之间形成所述通路。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电主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的内环还设过油孔(22),所述过油孔(22)与所述轴承的内部空间连通;所述润滑流道(17)包括形成在所述拉杆(2)的前端与所述冷却流道(16)连通的第一通槽(171),形成在所述拉杆套(6)上与所述第一通槽(171)连通的第二通槽(172),以及形成在所述轴芯(1)的前端与所述第二通槽(172)连通的第三通槽(173),所述第三通槽(173)通过所述过油孔(22)与所述轴承内的空间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电主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槽(171)的出口与所述第二通槽(172)的入口之间形成有第一过渡槽(20),所述第二通槽(172)的出口与所述第三通槽(173)的入口之间形成第二过渡槽(21),所述第一过渡槽(20)和所述第二过渡槽(21)以实现所述拉杆(2)前后移动过程中所述第一通槽(171)和所述第二通槽(172)之间,所述第二通槽(172)和所述第三通槽(173)之间始终处于导通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电主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包括沿所述轴芯(1)轴向方向设置的第一轴承(8)和第二轴承(9),所述润滑流道(17)包括第一润滑流道(17a)和第二润滑流道(17b),所述第一润滑流道(17a)的入口与所述冷却流道(16)连通,出口与所述第一轴承(8)内的空间连通,所述第二润滑流道(17b)的入口与所述冷却流道(16)连通,所述第二润滑流道(17b)的出口与所述第二轴承(9)内的空间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电主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油流道(18)包括第一集油流道(18a)和第二集油流道(18b),所述第一集油流道(18a)的入口与所述第一轴承(8)的内部空间连通,出口与所述集油腔(15)连通,所述第二集油流道(18b)的入口与所述第二轴承(9)的内部空间连通,出口与所述集油腔(15)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电主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承(8)和所述第二轴承(9)之间的所述轴芯(1)上套设有隔环组件(10),所述隔环组件(10)包括内隔环(10b)和外隔环(10a),所述内隔环(10b)和所述外隔环(10a)之间形成迷宫密封结构(10c);所述迷宫密封结构(10c)将所述内隔环(10b)和所述外隔环(10a)之间的空间分成相连通的第一腔室(24)和第二腔室(25),所述第一腔室(24)与所述第一轴承(8)的内部空间连通,所述第二腔室(25)与所述第二轴承(9)的内部空间连通;
所述第一集油流道(18a)将所述第一腔室(24)与所述集油腔(15)连通,所述第二集油流道(18b)将所述第二轴承(9)的内部空间与所述集油腔(15)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电主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轴承座(7)与所述前端回油压盖(13)之间设有前端法兰(12),所述前端法兰(12)的第一端与所述前轴承座(7)的端部抵接,第二端与所述前端回油压盖(13)的内壁抵接;
所述外隔环(10a)与所述第一腔室(24)对应的位置开设集油孔(23),所述集油孔(23)与所述第一腔室(24)连通;
所述第一集油流道(18a)包括形成于所述前轴承座(7)内的第四通槽(181)和形成于所述前端法兰(12)内的第五通槽(182),所述第四通槽(181)的入口通过所述集油孔(23)与所述第一腔室(24)连通,出口通过所述第五通槽(182)与所述集油腔(15)连通。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电主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法兰(12)与所述轴芯(1)之间还套设有前端隔环(14);
所述第二集油流道(18b)包括形成在所述前端法兰(12)的内环与所述前端隔环(14)的外环之间的第六通槽(183),形成在所述前端法兰(12)的内环与所述前端回油压盖(13)之间的第七通槽(184),所述第六通槽(183)的入口与所述第二轴承(9)的内部空间连通,出口通过所述第七通槽(184)与所述集油腔(15)连通。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电主轴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通槽(171)为环形槽;和/或所述第二通槽(172)为环形槽,和/或所述第三通槽(173)为环形槽;和/或所述第四通槽(181)为环形槽,和/或所述第五通槽(182)为环形槽,和/或所述第六通槽(183)为环形槽,和/或所述第一过渡槽(20)为环形槽,和/或所述第二过渡槽(21)为环形槽。
13.根据权利要求10-12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电主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法兰(12)、所述前轴承座(7)之间形成导油流道(19),所述导油流道(19)的入口与所述集油腔(15)连通,出口与所述前轴承座(7)的外部环境连通。
14.一种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权利要求1-13任意一项所述的电主轴结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592325.8A CN114905327B (zh) | 2022-05-27 | 2022-05-27 | 一种电主轴结构及加工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592325.8A CN114905327B (zh) | 2022-05-27 | 2022-05-27 | 一种电主轴结构及加工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905327A CN114905327A (zh) | 2022-08-16 |
CN114905327B true CN114905327B (zh) | 2023-07-18 |
Family
ID=827683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592325.8A Active CN114905327B (zh) | 2022-05-27 | 2022-05-27 | 一种电主轴结构及加工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905327B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8197375A (ja) * | 1995-01-18 | 1996-08-06 | Okuma Mach Works Ltd | 主軸頭における流体循環装置 |
JP2005271177A (ja) * | 2004-03-26 | 2005-10-06 | Brother Ind Ltd | 工作機械用主軸装置 |
EP3100805B1 (en) * | 2011-07-20 | 2018-09-26 | NSK Ltd. | Spindle device |
CN102974845A (zh) * | 2012-11-29 | 2013-03-20 | 昆明理工大学 | 一种高速电主轴装置 |
CN208268234U (zh) * | 2018-05-25 | 2018-12-21 | 南京高精齿轮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集油装置 |
JP6609003B2 (ja) * | 2018-06-20 | 2019-11-20 | Ntn株式会社 | 軸受装置の冷却構造 |
CN111112652B (zh) * | 2019-12-11 | 2020-12-11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内外冷却系统、冷却方法、电主轴及加工中心 |
CN112318201A (zh) * | 2020-11-05 | 2021-02-05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轴芯冷却结构、电主轴及加工设备 |
CN114017310B (zh) * | 2021-09-09 | 2023-06-13 | 广州市昕恒泵业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水泵油循环结构 |
CN216200392U (zh) * | 2021-10-14 | 2022-04-05 | 中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 | 一种齿轮箱润滑结构及齿轮箱 |
-
2022
- 2022-05-27 CN CN202210592325.8A patent/CN114905327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905327A (zh) | 2022-08-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5250852B2 (ja) | ロータリジョイント | |
US7475914B2 (en) | Rotary union for directing a heat exchange fluid | |
JP5325878B2 (ja) | ロータリジョイント | |
CN104963942B (zh) | 一种新型轴承润滑结构 | |
CN108561435B (zh) | 一种支承拉杆转子的组合对开式滑动轴承 | |
CN108999793A (zh) | 一种离心式压缩机 | |
EP3808943B1 (en) | Fluid cooled seal land for rotational equipment seal assembly | |
EP2439438B1 (en) | Rotary joint for low-temperature application | |
CN114012500B (zh) | 高速电主轴的润滑、冷却及整机结构 | |
CN114905327B (zh) | 一种电主轴结构及加工设备 | |
JP2001192961A (ja) | 高温回転ユニオン | |
CN113000868B (zh) | 一种带有液压缸和具备中心冷却的电主轴用组件 | |
US11371441B2 (en) | Translating fluid delivery device | |
CN211574046U (zh) | 电铆合酚醛架的深沟球轴承 | |
CN114542595A (zh) | 一种具有冷却结构的球轴承的供回油系统 | |
CN208966639U (zh) | 一种离心式压缩机 | |
CN221221176U (zh) | 一种高速隔热轴承座 | |
CN221278403U (zh) | 适用于齿轮箱的传动组件及风电齿轮箱 | |
CN220944299U (zh) | 一种丝杆驱动装置及机床 | |
CN117101313B (zh) | 一种油雾分离器及其燃气轮机 | |
CN114669766B (zh) | 一种伸缩主轴降温结构 | |
CN112792364B (zh) | 一种电主轴后轴承结构和电主轴 | |
CN219287271U (zh) | 高速电机的轴承系统 | |
CN109980822B (zh) | 一种快速冷却的外转子永磁同步电机 | |
CN210440432U (zh) | 一种用于单螺杆压缩机的水润滑轴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