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99543A - 一种电源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899543A
CN114899543A CN202210362533.9A CN202210362533A CN114899543A CN 114899543 A CN114899543 A CN 114899543A CN 202210362533 A CN202210362533 A CN 202210362533A CN 114899543 A CN114899543 A CN 1148995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module
battery
power supply
supply device
connecting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36253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赖金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ker Innovation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ker Innovation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ker Innovations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ker Innovation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362533.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899543A/zh
Publication of CN1148995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9954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44Secondary casings; Racks; Suspension devices;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ounting metho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04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 H01M50/207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213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adapted for cells having curved cross-section, e.g. round or elliptic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58Modular batteries; Casings provided with means for assembl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69Mechanical means for varying the arrangement of batteries or cells for different uses, e.g. for changing the number of batteries or for switching between series and parallel wir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89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spacing elements or positioning means within frames, racks or pack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源装置,包括多个电池模组,多个电池模组沿第一预设方向排布,任意相邻两个电池模组之间可拆卸连接;电池模组包括壳体、电池单元以及连接结构;连接结构,位于壳体的第一侧面且与壳体连接,连接结构包括第一连接件以及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沿第二预设方向排布,第一侧面与第一预设方向垂直,第二预设方向与第一侧面平行;第一电池模组和第二电池模组相邻,第一电池模组的第一侧面与第二电池模组的第一侧面相对设置,第一电池模组的第一连接件与第二电池模组的第二连接件配合连接,第一电池模组的第二连接件与第二电池模组的第一连接件配合连接。各电池模组的封装相互独立,有利于提高电源装置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一种电源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源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移动电源一般具有电池Pack(封装),电池Pack一般是指电池的包装、封装以及装配结构,譬如,将若干个电池串联起来,按照需求组成某一特定形状,即可称之为电池Pack。
然而,随着移动电源的电池容量变得越来越大,移动电源中的电池单元越来越多,电池热失控燃爆所引发的连锁反应等风险发生的概率也随之增加,例如移动电源中的一个电池单元出现热失控燃爆时,燃爆容易蔓延至其余的电池单元,从而导致其他电池单元也出现燃爆。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源装置,能够提高电源装置的安全性。
一种电源装置,包括多个电池模组,多个所述电池模组沿第一预设方向排布,任意相邻两个电池模组之间可拆卸连接;所述电池模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第一侧面,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一预设方向垂直;电池单元,位于所述壳体内;连接结构,位于所述第一侧面且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连接结构包括第一连接件以及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沿第二预设方向排布,所述第二预设方向与所述第一侧面平行;其中,多个所述电池模组中的第一电池模组和第二电池模组相邻,所述第一电池模组的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电池模组的第一侧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一电池模组的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电池模组的第二连接件配合连接,所述第一电池模组的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二电池模组的第一连接件配合连接。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沿第二预设方向延伸,所述第二连接件上设置有沿所述第一预设方向延伸的插孔,所述第一电池模组的所述第一连接件插接于所述第二电池模组的插孔,所述第二电池模组的所述第一连接件插接于所述第一电池模组的插孔。将第二电池模组的第一连接件插接于第一电池模组的插孔中,同时第一电池模组的第一连接件也会插入第二电池模组的插孔中,从而实现第一电池模组与第二电池模组的拼装,拼装方便快捷,可以提升拼装速度。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插孔的孔径尺寸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外径尺寸适配,所述第一电池模组的所述第一连接件卡接于所述第二电池模组的插孔,所述第二电池模组的所述第一连接件卡接于所述第二电池模组的插孔。提升第一电池模组与第二电池模组的连接强度,防止第一电池模组与第二电池模组分离。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每一所述电池模组的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关于第一侧面的第一中线对称分布,所述第一中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预设方向以及所述第二预设方向垂直设置。使得在使用多个电池模组拼装形成电源装置时,各电池模组可以完全相同,提升了电池模组的通用性,所有电池模组的零件能够共用,可以减小模具成本以及制造周期,加快产品的上市进程。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源装置还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集成有电池管理电路;其中,所述电池模组还包括:电连接件,与所述电池单元以及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电连接件用于将电池单元与电路板电性连接,进而可以通过电路板管理各电池模组所包括的电池单元。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每一所述电池模组的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关于第一侧面的第一中线对称分布,所述第一中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预设方向以及所述第二预设方向垂直设置;其中,所述电连接件位于所述壳体沿第三预设方向的一侧,所述第三预设方向与所述第一中线的延伸方向平行。使得所有电池模组的电连接件均可以位于同一侧,从而可以仅在第二侧面使用一块电路板即可实现与所有电池模组的电连接,能够简化电源装置的连接电路,有利于促进电源装置结构的紧凑,减小电源装置的体积。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池模组还包括:辅助连接件,位于所述电连接件所在所述壳体的一侧且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辅助连接件与所述电路板连接。可以提升电路板与电池模组的连接强度。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辅助连接件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辅助连接件沿所述第二预设方向排布。可以对电路板上足够多的点位进行限位和固定,防止电路板与电池模组发生相对移动,并且多排辅助连接件可以确保电路板受力均衡,保证辅助连接件固定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从而可以提高电源装置的可靠性。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还具有第三侧面,所述第三侧面与所述第一侧面背向设置,所述辅助连接件位于所述壳体靠近所述第三侧面的边缘位置处。可以对电路板的边缘进行限位和固定,同时可以增大各电池模组的辅助连接件之间的间距,以通过较少数量的辅助连接件即可实现对电路板的限位和固定。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源装置还包括:加强件,与多个所述电池模组连接,所述加强件位于多个所述电池模组沿所述第二预设方向的侧方。利用加强件可以提升各电池模组之间的连接强度,可以确保电源装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强件位于多个所述电池模组沿所述第二预设方向的侧方。防止加强件影响电路板的安装。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为:将多个电池单元封装成至少两个电池模组,并且在此基础上,各电池模组之间可拆卸连接,使得可以根据对电源装置的电池容量的实际需求,对电源装置的电池模组的数量进行增减,能够方便电源装置设计不同的电池容量,有利于缩短电源装置的研发周期,同时至少两个电池模组的设计,结合各电池模组的封装相互独立,以使得当其中一个电池模组发生燃爆时,可以防止燃爆蔓延至其余的电池模组,从而能够尽可能避免电池热失控燃爆所引发的连锁反应等风险,从而有利于提高电源装置的可靠性。还可以理解的是,各电池模组可以通过自带的连接结构实现拼装,各电池模组无需通过额外的连接器件进行拼装,并且各电池模组的连接结构相同,所有电池模组的能够共用一种连接结构,可以减小模具成本以及制造周期,加快产品的上市进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电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第一电池模组以及第二电池模组在第一视角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第一电池模组以及第二电池模组的第二视角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电源装置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电池模组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1、壳体;111、第一侧面;111a、第一中线;112、第二侧面;113、第三侧面;114、容纳槽;115、第一支架;115a、第一限位孔;116、第二支架;116a、第二限位孔;117、绝缘件;12、连接结构;121、第一连接件;122、第二连接件;122a、插孔;13、电池单元;14、电路板;141、第一通孔;142、第二通孔;15、电连接件;16、辅助连接件;17、导电板;20、第一电池模组;30、第二电池模组;40、加强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源装置,以解决随着移动电源的电池容量变得越来越大,使得单位体积上电芯数量增加,电池热失控燃爆所引发的连锁反应等风险发生的概率也随之增加的问题。
具体的,如图1所示,电源装置包括多个电池模组,多个所述电池模组沿第一预设方向AA排布,任意相邻两个电池模组之间可拆卸连接;电源装置可以为移动电源,电池模组能够用于存储以及释放电能,电源装置可以包括2个,3个或更多个电池模组,电池模组的数量可以根据电源装置所需形状以及电容量等实际需求进行选择,并且电池模组之间可拆卸连接,以实现电源装置的模块化设计。
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电池模组包括壳体11、电池单元13以及连接结构12。
其中,所述壳体11具有第一侧面111,所述第一侧面111与所述第一预设方向AA垂直。
所述电池单元13位于所述壳体11内,电池单元13能够用于存储以及释放电能,每一电池模组内集成的电池单元13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制;电池模组内的电池单元13可以通过串联或并联等方式实现电连接,电池单元13可以是锂电池等,本申请也不做具体限制。
所述连接结构12位于所述第一侧面111且与所述壳体11连接,所述连接结构12包括第一连接件121以及第二连接件122,所述第一连接件121与所述第二连接件122沿第二预设方向BB排布,所述第二预设方向BB与所述第一侧面111平行。
其中,多个所述电池模组中的第一电池模组20和第二电池模组30相邻,所述第一电池模组20的第一侧面111与所述第二电池模组30的第一侧面111相对设置,所述第一电池模组20的所述第一连接件121与所述第二电池模组30的第二连接件122配合连接,所述第一电池模组20的所述第二连接件122与所述第二电池模组30的第一连接件121配合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电池模组20和第二电池模组30为多个电池模组中任意两个相邻的电池模组,相邻两个电池模组之间通过两个电池模组上的连接结构12配合连接以实现可拆卸连接,如第一电池模组20和第二电池模组30的可拆卸连接,是通过第一电池模组20的第一连接件121以及第二连接件122分别与第二电池模组30的第二连接件122以及第一连接件121配合连接来实现的。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将多个电池单元13封装成至少两个电池模组,即电源装置包括至少两个电池模组,并且在此基础上,各电池模组之间可拆卸连接,使得可以根据对电源装置的电池容量的实际需求,对电源装置的电池模组的数量进行增减,能够方便电源装置设计不同的电池容量,有利于缩短电源装置的研发周期,同时至少两个电池模组的设计,结合各电池模组的封装相互独立,以使得当其中一个电池模组发生燃爆时,可以防止燃爆蔓延至其余的电池模组,从而能够尽可能避免电池热失控燃爆所引发的连锁反应等风险,从而有利于提高电源装置的可靠性。
还可以理解的是,各电池模组可以通过自带的连接结构12实现拼装,各电池模组无需通过额外的连接器件进行拼装,并且各电池模组的连接结构12相同,所有电池模组的能够共用一种连接结构12,可以减小模具成本以及制造周期,加快产品的上市进程。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连接结构12可以与壳体11一体成型,以提升连接结构12与壳体11的连接强度,从而提升各电池模组之间的连接强度,同时可以减少连接结构12与壳体11的拼装时间,缩短产品的制造周期。
继续参见图2和图3所示,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121沿第二预设方向BB延伸,所述第二连接件122上设置有沿所述第一预设方向AA延伸的插孔122a,所述第一电池模组20的所述第一连接件121插接于所述第二电池模组30的插孔122a,所述第二电池模组30的所述第一连接件121插接于所述第一电池模组20的插孔122a。
可以理解的是,将第一电池模组20与第二电池模组30进行拼装时,移动第二电池模组30的位置使其与第一电池模组20对应后,沿第一预设方向AA移动第二电池模组30,将第二电池模组30的第一连接件121插接于第一电池模组20的插孔122a中,同时第一电池模组20的第一连接件121也会插入第二电池模组30的插孔122a中,从而实现第一电池模组20与第二电池模组30的拼装,拼装方便快捷,可以提升拼装速度。
进一步的,所述插孔122a的孔径尺寸可以与所述第一连接件121的外径尺寸适配,所述第一电池模组20的所述第一连接件121卡接于所述第二电池模组30的插孔122a,所述第二电池模组30的所述第一连接件121卡接于所述第二电池模组30的插孔122a,以提升第一电池模组20与第二电池模组30的连接强度,防止第一电池模组20与第二电池模组30分离。
继续参见图2和图3所示,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每一所述电池模组的所述第一连接件121与所述第二连接件122关于第一侧面111的第一中线111a对称分布,所述第一中线111a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预设方向AA以及所述第二预设方向BB垂直设置。
参见图2,以图2进行说明,在第一电池模组20的第一连接件121与第二连接件122关于第一侧面111的第一中线111a对称分布时,将第一电池模组20绕第一电池模组20的第一中线111a旋转180度后,旋转后的第一电池模组20上的第一连接件121会与旋转前的第一电池模组20上的第二连接件122的位置对应,并且旋转后的第一电池模组20上的第二连接件122会与旋转前的第一电池模组20上的第一连接件121的位置对应,因此,在使用多个电池模组拼装形成电源装置时,各电池模组可以完全相同,提升了电池模组的通用性,所有电池模组的零件能够共用,可以减小模具成本以及制造周期,加快产品的上市进程。
还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连接件121以及第二连接件122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第一连接件121的数量与第二连接件122的数量相同,第一连接件121以及第二连接件122的具体数量以及位置排布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以第一连接件121设置有多个为例,多个第一连接件121可以均匀分布或零散分布。
如图3和图4所示,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源装置还可以包括电路板14,所述电路板14集成有电池管理电路;电路板14用于控制并协调电源装置工作,电路板14可以是印制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等;电池管理电路用于管理电池模组的电池单元13,能够对电源装置进行监测以及管理,从而避免电源装置处于异常状态而引发安全事故,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电源装置的可靠性。电池管理电路可以是专门针对电池的电池管理系统((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BMS),以实现电源装置智能化管理以及各电池模组的维护,防止电源装置出现过充电和过放电的情况,延长电源装置的使用寿命。
其中,所述电池模组还包括电连接件15,所述电连接件15与所述电池单元13以及所述电路板14电性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电连接件15用于将电池单元13与电路板14电性连接,进而可以通过电路板14管理各电池模组所包括的电池单元13;电连接件15还可以分别和对应的电池单元13电连接,以实现电池单元13之间电极的连接,即实现电池单元13的串联以及并联,如若要将多个电池单元13并联,则可以将多个电池单元13的正极分别连接至同一电连接件15,负极分别连接至另一电连接件15,即可实现多个电池单元13的并联;若要将多个电池单元13串联,则可以将电池单元13的正极和需要与之串联的电池单元13的负极,或将电池单元13的负极和需要与之串联的电池单元13的正极,分别连接至同一电连接件15。
还需要说明的是,还可以利用电连接件15对电路板14进行限位,如在电路板14上设置第一通孔141,并将电连接件15插接于第一通孔141中,第一通孔141的数量、位置以及形状对应电池模组的电连接件15的数量、位置以及形状,以便于将电路板14安装于电池模组的壳体11上。
继续参见图3和图4所示,所述电连接件15可以位于所述壳体11沿第三预设方向CC的一侧,所述第三预设方向CC与所述第一中线111a的延伸方向平行。
可以理解的是,参见图3,以图3中电池模组的顶侧面为第二侧面112为例,电连接件15位于壳体11的第二侧面112,将第一电池模组20与第二电池模组30进行拼装时,将第一电池模组20的第一连接件121与第二电池模组30的第二连接件122对应放置时,第一电池模组20上的电连接件15可以与第二电池模组30的电连接件15均位于第二侧面112,依此类推,当电源装置包括多个电池模组时,所有电池模组的电连接件15均可以位于同一侧,从而可以仅在第二侧面112使用一块电路板14即可实现与所有电池模组的电连接,能够简化电源装置的连接电路,有利于促进电源装置结构的紧凑,减小电源装置的体积。
还需要说明的是,第二侧面112还可以是除图中所指示电源装置的侧面的其他侧面,以实现不同工业设计(Industrial Design,ID)和平台下的多样化设计需求,并且还能实现部品的归一化设计,降低产品的开发成本。
继续参见图3和图4所示,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池模组还包括辅助连接件16,辅助连接件16位于电连接件15所在所述壳体11的一侧且与所述壳体11连接,所述辅助连接件16与所述电路板14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以电连接件15在壳体11的第二侧面112为例,辅助连接件16也位于壳体11的第二侧面112,辅助连接件16可以将电路板14安装固定于壳体11上。
其中,电路板14上可以设置有第二通孔142,辅助连接件16可以插接于第二通孔142中,第二通孔142的数量、位置以及形状对应电池模组的辅助连接件16的数量、位置以及形状。辅助连接件16上还可以设置螺纹孔,从而可以通过螺钉等零件将电路板14与辅助连接件16固定连接。
其中,辅助连接件16可以设置有多个,即电池模组包括多个辅助连接件16,多个所述辅助连接件16沿所述第二预设方向BB排布。
可以理解的是,当电源装置包括多个电池模组时,电路板14的尺寸会很大,因此需要对电路板14的多个点位进行限位和固定。在本申请中,所有电池模组上均设置有辅助连接件16,并且将电池模组进行拼装后,多个电池模组的辅助连接件16均位于同一侧(第二侧面112),此时多个电池模组的辅助连接件16沿第一预设方向AA排布,而每一电池模组上的多个辅助连接件16沿第二预设方向BB排布,使得可以对电路板14上足够多的点位进行限位和固定,防止电路板14与电池模组发生相对移动,并且多排辅助连接件16可以确保电路板14受力均衡,保证辅助连接件16固定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从而可以提高电源装置的可靠性。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11还具有第三侧面113,所述第三侧面113与所述第一侧面111背向设置,所述辅助连接件16可以位于所述壳体11靠近所述第三侧面113的边缘位置处,即辅助连接件16位于第二侧面112靠近第三侧面113的边缘位置处,从而可以对电路板14的边缘进行限位和固定,同时可以增大各电池模组的辅助连接件16之间的间距,以通过较少数量的辅助连接件16即可实现对电路板14的限位和固定。
继续参见图3和图4所示,所述电源装置还包括加强件40,所述加强件40与多个所述电池模组连接,利用加强件40可以提升各电池模组之间的连接强度,可以确保电源装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其中,加强件40可以通过螺栓连接、螺钉连接、铆接、卡接或磁连接等可拆卸且连接较为牢固的连接方式与电池模组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加强件40可以位于多个所述电池模组沿所述第二预设方向BB的侧方,以防止加强件40影响电路板14的安装,加强件40可以位于电池模组沿第二预设方向BB的一侧或两侧,电池模组沿第二预设方向BB的一侧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加强件40,加强件40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定。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电源装置包括2个以上的电池模组时,可以将一个加强件40与所有电池模组均连接,也可以将一个加强件40仅与两个电池模组连接,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定。
继续参见图3和图4所示,壳体11上可以设置有用于放置加强件40的容纳槽114,可以将加强件40放置于容纳槽114中,以缩小电源装置的整体体积。
如图5所示,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1包括第一支架115和第二支架116,第一支架115与第二支架116沿第一预设方向AA排布,第一支架115和第二支架116对接形成有容置腔体,电池单元13可以容置于容置腔体,电池单元13的电极可以分别抵接于第一支架115和第二支架116,从而使得电池单元13能够稳定地固定于第一支架115和第二支架116之间,并且电池单元13的电极还可以通过第一支架115和第二支架116与电连接件15电连接,从而有利于使得各电池单元13的电极与电连接件15稳固地连接。
继续参见图5所示,进一步地,第一支架115设有彼此间隔的若干第一限位孔115a,第二支架116设有彼此间隔的若干第二限位孔116a,第一限位孔115a和第二限位孔116a一一对应,电池单元13的一端嵌入于第一支架115的第一限位孔115a,另一端则嵌入于相应的第二支架116的第二限位孔116a,电连接件15通过第一限位孔115a和/或第二限位孔116a与电池单元13的电极电连接,以便于电池单元13与电连接件15按照相应的位置以及方式连接,并且,通过第一限位孔115a以及第二限位孔116a,能够保证电池单元13之间保持安全间距且整齐地放置,有利于减小电池模组的体积,进而减小电源装置的体积。
继续参见图5所示,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1还可以包括绝缘件117,第一支架115远离第二支架116的一侧以及第二支架116远离第一支架115的一侧均可以设置有所述绝缘件117,以避免电池单元13与外部环境中的其他导体连接,从而能够在避免用户触电的同时,还能够避免电池模组之间短路连接而导致电源装置出现故障,甚至引发安全事故,并且绝缘件117还能够尽可能减小电池热失控燃爆所引发的连锁反应等风险发生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当其中一个电池模组发生燃爆时,避免燃爆蔓延至其余的电池模组而导致其余的电池模组发生燃爆,从而可以提高电源装置的安全性以及可靠性。
继续参见图5所示,电池模组还可以包括导电板17,电池单元13的两端可以均设置有导电板17,电连接件15通过导电板17与电池单元13的电极电连接。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相邻电池模组之间可以具有间隙,以使得相邻电池模组间隔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特定的情形下,电源装置的各电池模组之间容易出现爬电现象,所谓爬电现象是指,在绝缘材料的性能降低时受天气等外界因素如空气湿度大、潮湿环境等使得带电金属部位与绝缘材料产生像水纹样电弧沿着外皮爬的现象,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而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相邻电池模组间隔设置,从而可以避免电池模组之间出现爬电现象导致安全事故,进而提高电源装置的可靠性。
其中,相邻电池模组之间的间隙的距离应当是按照规定设置的爬电距离,爬电距离是指,两个导电部件之间沿绝缘材料表面测量的最短空间距离,沿绝缘表面放电的距离即泄漏距离。
进一步地,相邻电池模组之间的间隙中可以填充绝缘材料,以进一步避免相邻电池模组之间的爬电现象,增强电源装置的可靠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电池模组,多个所述电池模组沿第一预设方向排布,任意相邻两个电池模组之间可拆卸连接;所述电池模组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具有第一侧面,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一预设方向垂直;
电池单元,位于所述壳体内;
连接结构,位于所述第一侧面且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连接结构包括第一连接件以及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沿第二预设方向排布,所述第二预设方向与所述第一侧面平行;
其中,多个所述电池模组中的第一电池模组和第二电池模组相邻,所述第一电池模组的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电池模组的第一侧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一电池模组的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电池模组的第二连接件配合连接,所述第一电池模组的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二电池模组的第一连接件配合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沿第二预设方向延伸,所述第二连接件上设置有沿所述第一预设方向延伸的插孔,所述第一电池模组的所述第一连接件插接于所述第二电池模组的插孔,所述第二电池模组的所述第一连接件插接于所述第一电池模组的插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孔的孔径尺寸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外径尺寸适配,所述第一电池模组的所述第一连接件卡接于所述第二电池模组的插孔,所述第二电池模组的所述第一连接件卡接于所述第二电池模组的插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电池模组的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关于第一侧面的第一中线对称分布,所述第一中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预设方向以及所述第二预设方向垂直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装置还包括:
电路板,所述电路板集成有电池管理电路;
其中,所述电池模组还包括:
电连接件,与所述电池单元以及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电池模组的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关于第一侧面的第一中线对称分布,所述第一中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预设方向以及所述第二预设方向垂直设置;
其中,所述电连接件位于所述壳体沿第三预设方向的一侧,所述第三预设方向与所述第一中线的延伸方向平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组还包括:
辅助连接件,位于所述电连接件所在所述壳体的一侧且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辅助连接件与所述电路板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辅助连接件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辅助连接件沿所述第二预设方向排布。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具有第三侧面,所述第三侧面与所述第一侧面背向设置,所述辅助连接件位于所述壳体靠近所述第三侧面的边缘位置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装置还包括:
加强件,与多个所述电池模组连接,所述加强件位于多个所述电池模组沿所述第二预设方向的侧方。
CN202210362533.9A 2022-04-07 2022-04-07 一种电源装置 Pending CN11489954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62533.9A CN114899543A (zh) 2022-04-07 2022-04-07 一种电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62533.9A CN114899543A (zh) 2022-04-07 2022-04-07 一种电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99543A true CN114899543A (zh) 2022-08-12

Family

ID=827148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362533.9A Pending CN114899543A (zh) 2022-04-07 2022-04-07 一种电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89954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77601A (zh) * 2022-08-23 2022-11-22 安克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源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157651A1 (zh) * 2017-02-28 2018-09-07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单体电池、双电池组及电池模组
WO2019148628A1 (zh) * 2018-01-31 2019-08-08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模组
CN112259867A (zh) * 2020-11-06 2021-01-22 厦门海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模组、电池模组组件以及电池包
CN212434751U (zh) * 2020-06-18 2021-01-29 东莞新能安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组
WO2021098760A1 (zh) * 2019-11-22 2021-05-27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电池模组、电池包及汽车
CN214706116U (zh) * 2021-03-01 2021-11-12 安克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源装置
CN113764832A (zh) * 2021-09-30 2021-12-07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汇流排组件及具有其的电池模组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157651A1 (zh) * 2017-02-28 2018-09-07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单体电池、双电池组及电池模组
WO2019148628A1 (zh) * 2018-01-31 2019-08-08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模组
WO2021098760A1 (zh) * 2019-11-22 2021-05-27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电池模组、电池包及汽车
CN212434751U (zh) * 2020-06-18 2021-01-29 东莞新能安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组
CN112259867A (zh) * 2020-11-06 2021-01-22 厦门海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模组、电池模组组件以及电池包
CN214706116U (zh) * 2021-03-01 2021-11-12 安克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源装置
CN113764832A (zh) * 2021-09-30 2021-12-07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汇流排组件及具有其的电池模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77601A (zh) * 2022-08-23 2022-11-22 安克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源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444083B2 (en) Battery pack
EP2388845B1 (en) Battery pack
EP3346517B1 (en) Battery system
EP2797140B1 (en) Battery pack having novel structure
WO2018021680A1 (ko) 배터리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배터리 팩
WO2012169832A2 (ko) 이차 전지의 연결 구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지 팩
US20120100400A1 (en) Instrument connection type unit pack combined cell cartridge
US20100203363A1 (en) Connector assembly and battery pack having the same
WO2013137707A1 (en) Non-welded battery module
CN103247771A (zh) 可再充电电池组件和包括其的可再充电电池组
CN105489799A (zh) 免焊接易维护可并联锂电池组
KR20200020565A (ko) 조립 구조가 개선된 배터리관리시스템을 포함한 배터리모듈
CN111883731A (zh) 一种电池结构及电池模组
CN114899543A (zh) 一种电源装置
KR101036060B1 (ko) 커넥터 및 이를 구비한 배터리 팩
CN214706116U (zh) 电源装置
KR101502899B1 (ko) 전지 팩
CN114678644A (zh) 电池组及储能系统
EP3514004B1 (en) Battery module and battery pack including same
KR101514426B1 (ko) 커넥터, 이를 포함하는 배터리 팩 및 배터리 팩의 조립 방법
KR20200076909A (ko) 조립 구조가 개선되고 멀티셀렉팅 기능의 배터리관리시스템을 포함한 배터리팩
EP3653338A1 (en) Decomposition tool and battery module using decomposition tool
CN220138398U (zh) 一种动力电池包及车辆
CN213093301U (zh) 一种锂电池组结构
CN211743251U (zh) 一种电池组结构、电池模组结构和电池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