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85826B - 一种适于机械化制种的优质杂交稻的选育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适于机械化制种的优质杂交稻的选育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885826B
CN114885826B CN202210636877.4A CN202210636877A CN114885826B CN 114885826 B CN114885826 B CN 114885826B CN 202210636877 A CN202210636877 A CN 202210636877A CN 114885826 B CN114885826 B CN 11488582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ybrid rice
plants
seed production
parent
plan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63687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885826A (zh
Inventor
王祖明
熊怀阳
黄雅洁
吴李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inan Guangling Hi Tech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inan Guangling Hi Tech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inan Guangling Hi Tech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inan Guangling Hi Tech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63687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885826B/zh
Publication of CN1148858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858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8858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8582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HNEW PLANTS OR NON-TRANSGENIC PROCESSES FOR OBTAINING THEM; PLANT REPRODUCTION BY TISSUE CULTURE TECHNIQUES
    • A01H1/00Processes for modifying genotypes ; Plants characterised by associated natural traits
    • A01H1/02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hybridisation; Artificial pollination ; Fertility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HNEW PLANTS OR NON-TRANSGENIC PROCESSES FOR OBTAINING THEM; PLANT REPRODUCTION BY TISSUE CULTURE TECHNIQUES
    • A01H1/00Processes for modifying genotypes ; Plants characterised by associated natural traits
    • A01H1/04Processes of selection involving genotypic or phenotypic markers; Methods of using phenotypic markers for selection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杂交稻选育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适于机械化制种的优质杂交稻的选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首先培育亲本,之后种植亲本,然后选择亲本,最后机械化制种,本发明实现机械化制种,适应社会发展,积极进步,能实现大批量的种植,节约人力成本的同时保证产量,获取大批量的对比数据,便于后续选种获得数据支撑;促进中国杂交水稻种业产业的快速升级,加快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集约化的“四化”建设,确保杂交水稻种子的安全生产和供应,保障粮食安全,本发明的选种方法通过大批量的数据对比,选种质量好。

Description

一种适于机械化制种的优质杂交稻的选育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杂交稻选育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于机械化制种的优质杂交稻的选育方法。
背景技术
杂交水稻的产业化应用,为解决中国粮食自给和世界粮食安全问题作出了巨大贡献。推动了第二次绿色革命,对中国乃至世界的粮食安全都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劳动力成本等生产条件的变化,杂交水稻的制种成本问题也随之突显成杂交水稻发展的制约性因素。而且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城镇化发展,农业劳力日益紧缺,将严重影响了杂交水稻种子的安全生产与供应,亟需集成研究全程机械化的杂交水稻种子生产技术,以大幅减少劳力投入和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保障我国甚至世界杂交水稻种子的安全高效生产及供应,继续保持我国在杂交水稻技术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
然而杂交水稻制种现有技术中的机械化应用效率低,用工量大,成本高、制种产量低,效益差,导致杂交种子价格居高不下,严重制约了杂交水稻的推广和应用。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背景技术所提出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旨在提供一种适于机械化制种的优质杂交稻的选育方法。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适于机械化制种的优质杂交稻的选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培育亲本:选择父本早母本一天的始穗进行杂交,所述父本为生育期适宜、稻米品质优、抗病性强、配合力高的父本,所述母本为不育系或恢复系,所述父本与所述母本进行杂交获得子本,所述子本与所述母本进行多次回交获得亲本;
S2、种植亲本:先使用耕整机械平整制种田,然后使用水稻直播机或插秧机种植亲本;
S3、选择亲本:秧苗五至六叶龄时选择矮小且已有三个以上分蘖的植株为一类植株进行单株移植;开花时选择花粉败育的雄性不育植株,割桩再生,从中选择得到育性转为可育的不育系植株为一类植株进行单株移植;选择出株型较好、柱头外露率高、不育起点温度低、自繁结实性好、叶色深绿、茎杆粗壮、穗大粒多、难落粒、抗性好的不易落粒温敏型为一类植株进行单株移植;
S4、机械化制种:将S3中获得的各类植株进行同期播种种植,父母本同期开花时辅助授粉,机械化生产得到杂交水稻种子。
进一步限定,上述步骤S1中,回交次数不少于七次,这样的设计,获得优质的亲本。
进一步限定,上述步骤S1中,所述母本育性起始温度低于20℃,这样的设计,保证母本的质量。
进一步限定,上述步骤S2中,种植环境为至少五个不同气候的区域,这样的设计,获取不同气候下的生长数据。
进一步限定,上述步骤S2中,种植方式为使用10行插秧机对水稻不育系和恢复系同期栽秧,以10行为1厢,奇数厢为正向,偶数厢为反向,奇数厢左侧4行栽恢复系,余下6行栽不育系;偶数厢左侧4行栽不育系,余下6行栽恢复系的模式,这样的设计,间隔种植,便于获取相互影响数据。
进一步限定,上述步骤S3中,每一类单株植株以相邻过半米的方式在同一区域进行种植,这样的设计,防止过度干涉。
进一步限定,上述步骤S3中,每一类单株植株在至少五个不同的气候环境下进行种植,这样的设计,获取环境影响数据。
进一步限定,上述步骤S4中,同期播种种植的植株选择相同环境气候下获得的亲本,这样的设计,获取在相同环境下的育种数据。
进一步限定,上述步骤S4中,同期播种种植的植株选择环境气候相差最大的亲本,这样的设计,获取不同环境下最大的影响数据。
采用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现机械化制种,适应社会发展,积极进步,能实现大批量的种植,节约人力成本的同时保证产量,获取大批量的对比数据,便于后续选种获得数据支撑;
本发明促进中国杂交水稻种业产业的快速升级,加快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集约化的“四化”建设,确保杂交水稻种子的安全生产和供应,保障粮食安全;
本发明的选种方法通过大批量的数据对比,选种质量好。
附图说明
本发明可以通过附图给出的非限定性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适于机械化制种的优质杂交稻的选育方法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种适于机械化制种的优质杂交稻的选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培育亲本:选择父本早母本一天的始穗进行杂交,父本为生育期适宜、稻米品质优、抗病性强、配合力高的父本,母本为不育系或恢复系,父本与母本进行杂交获得子本,子本与母本进行多次回交获得亲本;
S2、种植亲本:先使用耕整机械平整制种田,然后使用水稻直播机或插秧机种植亲本;
S3、选择亲本:秧苗五至六叶龄时选择矮小且已有三个以上分蘖的植株为一类植株进行单株移植;开花时选择花粉败育的雄性不育植株,割桩再生,从中选择得到育性转为可育的不育系植株为一类植株进行单株移植;选择出株型较好、柱头外露率高、不育起点温度低、自繁结实性好、叶色深绿、茎杆粗壮、穗大粒多、难落粒、抗性好的不易落粒温敏型为一类植株进行单株移植;
S4、机械化制种:将S3中获得的各类植株进行同期播种种植,父母本同期开花时辅助授粉,机械化生产得到杂交水稻种子。
本实施案例中,包括如下选种步骤:首先选择生育期适宜、稻米品质优、抗病性强、配合力高的父本与为不育系或恢复系的母本始穗进行杂交获得子本,然后将子本与母本进行多次回交获得亲本,回交次数不少于七次;亲本获取后,使用耕整机械平整制种田,然后使用水稻直播机或插秧机种植亲本;选种秧苗五至六叶龄时选择矮小且已有三个以上分蘖的植株为一类植株进行单株移植,多株此类植株形成一区域;开花时选择花粉败育的雄性不育植株,割桩再生,从中选择得到育性转为可育的不育系植株为一类植株进行单株移植,多株此类植株形成一区域;选择出株型较好、柱头外露率高、不育起点温度低、自繁结实性好、叶色深绿、茎杆粗壮、穗大粒多、难落粒、抗性好的不易落粒温敏型为一类植株进行单株移植,多株此类植株形成一区域;依次获得不同区域的植株数据,相互对比,选种优良亲本,将获得的亲本进行同期播种种植,父母本同期开花时辅助授粉,机械化生产得到最终的杂交水稻种子,期间,各数据获取对种子的生长进行支撑,逐渐改良。
优选上述步骤S1中,回交次数不少于七次,这样的设计,获得优质的亲本,实际上,也可根据具体情况考虑回交次数。
优选上述步骤S1中,母本育性起始温度低于20℃,这样的设计,保证母本的质量,实际上,也可根据具体情况考虑母本育性起始温度。
优选上述步骤S2中,种植环境为至少五个不同气候的区域,这样的设计,获取不同气候下的生长数据,实际上,也可根据具体情况考虑种植区域数量。
优选上述步骤S2中,种植方式为使用10行插秧机对水稻不育系和恢复系同期栽秧,以10行为1厢,奇数厢为正向,偶数厢为反向,奇数厢左侧4行栽恢复系,余下6行栽不育系;偶数厢左侧4行栽不育系,余下6行栽恢复系的模式,这样的设计,间隔种植,便于获取相互影响数据,实际上,也可根据具体情况考虑种植方式。
优选上述步骤S3中,每一类单株植株以相邻过半米的方式在同一区域进行种植,这样的设计,防止过度干涉,实际上,也可根据具体情况考虑单株植株的相邻距离。
优选上述步骤S3中,每一类单株植株在至少五个不同的气候环境下进行种植,这样的设计,获取环境影响数据,实际上,也可根据具体情况考虑不同气候环境的数量选择。
优选上述步骤S4中,同期播种种植的植株选择相同环境气候下获得的亲本,这样的设计,获取在相同环境下的育种数据,实际上,也可根据具体情况考虑环境气候的确定。
优选上述步骤S4中,同期播种种植的植株选择环境气候相差最大的亲本,这样的设计,获取不同环境下最大的影响数据,实际上,也可根据具体情况考虑环境气候的确定。
上述实施例仅示例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9)

1.一种适于机械化制种的优质杂交稻的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培育亲本:选择父本早母本一天的始穗进行杂交,所述父本为生育期适宜、稻米品质优、抗病性强、配合力高的父本,所述母本为不育系或恢复系,所述父本与所述母本进行杂交获得子本,所述子本与所述母本进行多次回交获得亲本;
S2、种植亲本:先使用耕整机械平整制种田,然后使用水稻直播机或插秧机种植亲本;
S3、选择亲本:秧苗五至六叶龄时选择矮小且已有三个以上分蘖的植株为一类植株进行单株移植;开花时选择花粉败育的雄性不育植株,割桩再生,从中选择得到育性转为可育的不育系植株为一类植株进行单株移植;选择出株型较好、柱头外露率高、不育起点温度低、自繁结实性好、叶色深绿、茎杆粗壮、穗大粒多、难落粒、抗性好的不易落粒温敏型为一类植株进行单株移植;
S4、机械化制种:将S3中获得的各类植株进行同期播种种植,父母本同期开花时辅助授粉,机械化生产得到杂交水稻种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于机械化制种的优质杂交稻的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步骤S1中,回交次数不少于七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于机械化制种的优质杂交稻的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步骤S1中,所述母本育性起始温度低于2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于机械化制种的优质杂交稻的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步骤S2中,种植环境为至少五个不同气候的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于机械化制种的优质杂交稻的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步骤S2中,种植方式为使用10行插秧机对水稻不育系和恢复系同期栽秧,以10行为1厢,奇数厢为正向,偶数厢为反向,奇数厢左侧4行栽恢复系,余下6行栽不育系;偶数厢左侧4行栽不育系,余下6行栽恢复系的模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于机械化制种的优质杂交稻的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步骤S3中,每一类单株植株以相邻过半米的方式在同一区域进行种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于机械化制种的优质杂交稻的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步骤S3中,每一类单株植株在至少五个不同的气候环境下进行种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于机械化制种的优质杂交稻的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步骤S4中,同期播种种植的植株选择相同环境气候下获得的亲本。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于机械化制种的优质杂交稻的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步骤S4中,同期播种种植的植株选择环境气候相差最大的亲本。
CN202210636877.4A 2022-06-07 2022-06-07 一种适于机械化制种的优质杂交稻的选育方法 Active CN11488582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36877.4A CN114885826B (zh) 2022-06-07 2022-06-07 一种适于机械化制种的优质杂交稻的选育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36877.4A CN114885826B (zh) 2022-06-07 2022-06-07 一种适于机械化制种的优质杂交稻的选育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85826A CN114885826A (zh) 2022-08-12
CN114885826B true CN114885826B (zh) 2023-03-14

Family

ID=827272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636877.4A Active CN114885826B (zh) 2022-06-07 2022-06-07 一种适于机械化制种的优质杂交稻的选育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885826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99945A (en) * 1987-01-06 1991-03-19 Ring Around Products, Inc. Route to hybrid rice production
CN101810133A (zh) * 2010-01-21 2010-08-25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一种食用向日葵杂交种的制种方法
CN102960236A (zh) * 2012-11-06 2013-03-13 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杂交水稻的全机械化制种方法
CN112243855A (zh) * 2020-10-22 2021-01-22 重庆市农业科学院 一种适于机械化制种的优质杂交稻的选育方法
CN114375826A (zh) * 2020-10-19 2022-04-22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 一种利用红色颖壳亲本生产杂交水稻种子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99945A (en) * 1987-01-06 1991-03-19 Ring Around Products, Inc. Route to hybrid rice production
CN101810133A (zh) * 2010-01-21 2010-08-25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一种食用向日葵杂交种的制种方法
CN102960236A (zh) * 2012-11-06 2013-03-13 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杂交水稻的全机械化制种方法
CN114375826A (zh) * 2020-10-19 2022-04-22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 一种利用红色颖壳亲本生产杂交水稻种子的方法
CN112243855A (zh) * 2020-10-22 2021-01-22 重庆市农业科学院 一种适于机械化制种的优质杂交稻的选育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85826A (zh) 2022-08-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93341C (zh) 一种选育小麦新品种的方法
CN105475121B (zh) 一种耐高温抗病水稻两系不育系的选育方法
CN104855269A (zh) 水稻一年多代育种方法
CN104303987A (zh) 一种甜椒的高产杂交制种方法
CN107006366A (zh) 一种大群体筛选培育抗高温水稻的方法
CN108703064A (zh) 一种小果型西瓜杂交育种方法
CN102960232B (zh) 同地点不同播期间进行广适性高产小麦新品种的选育方法
CN101124886B (zh) 利用棉花雄性不育系和恢复系进行宿根再生的杂交制种方法
CN1895030A (zh) 一种大白菜杂交种的选育方法
CN114885826B (zh) 一种适于机械化制种的优质杂交稻的选育方法
CN105284591A (zh) 适应长江流域棉区种植的有限果枝型短季棉的育种方法
CN102668975A (zh) 一种应用具有紫色叶标记杂交稻三系不育系制种的方法
CN108739363A (zh) 一种高效选育抗旱高产水稻育种材料的方法
CN113875582A (zh) 一种保持小麦遗传多样性的杂交育种方法
CN104782371A (zh) 一种适合于南方稻鱼共生系统的再生稻蓄育栽培方法
CN111165343A (zh) 一种高异交率高配合力两用核不育系的选育方法
CN1073341C (zh) 春结球白菜的杂交转育方法
CN101855991B (zh) 报春花的培育方法
CN104871961A (zh) 一种甜椒的高产杂交制种方法
CN111492970A (zh) 一种培育高产优质多抗水稻新品种的方法
CN114009331B (zh) 一种有限生长习性芝麻的高产育种方法
CN111296274B (zh) 一种再生稻的水稻品种选育方法
CN107041297A (zh) 一种高产、广适型小麦新品种的选育方法及应用
CN101263781A (zh) 青花菜雄性不育系的转育及杂种配制方法
CN106069723A (zh) 一种棉花的高产杂交制种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