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85440B - 多个音频设备间语音通话的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多个音频设备间语音通话的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885440B
CN114885440B CN202210799549.6A CN202210799549A CN114885440B CN 114885440 B CN114885440 B CN 114885440B CN 202210799549 A CN202210799549 A CN 202210799549A CN 114885440 B CN114885440 B CN 11488544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udio
equipment
mobile phone
voice
electronic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9954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885440A (zh
Inventor
李晓亮
赫伽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or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799549.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885440B/zh
Publication of CN1148854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854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8854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8544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0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 H04M1/72409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by interfacing with external accessories
    • H04M1/724094Interfacing with a device worn on the user's body to provide access to telephonic functionalities, e.g. accepting a call, reading or composing a messa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0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 H04M1/724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with interactive means for internal management of messages
    • H04M1/7243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with interactive means for internal management of messages for voice messaging, e.g. dictaphon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0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 H04M1/72442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for playing music fil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41Mechanical or electronic switches, or control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83Reduction of ambient nois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Multimedia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多个音频设备间语音通话的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电子设备与多个音频设备建立连接,电子设备播放的音频可以通过多个音频设备分别输出,而且该多个音频设备之间可以通过电子设备进行语音传输,实现本地通话。当满足一定条件时,电子设备开启耳机间本地通话功能,每个音频设备均可以采集用户语音,通过电子设备将用户语音发送给其他音频设备,从而可实现在多个音频设备之间进行语音通话的目的,满足了多个用户通过耳机等音频设备进行多人通话的需求。另外,每个音频设备可以作为电子设备的音频输入/输出设备,各个音频设备互不打扰,且通话过程不易受外界环境噪声影响,从而提高了多人通话的通话质量。

Description

多个音频设备间语音通话的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个音频设备间语音通话的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很多智能电子设备都提供了支持蓝牙音频共享的功能。例如,智能手机可以分别与耳机1和耳机2进行蓝牙连接,通过音频共享功能可以将智能手机上播放的音频在与其连接的耳机1和耳机2上同时进行播放。在佩戴耳机1的用户和佩戴耳机2的用户相互说话交流时,由于佩戴耳机影响听力或者外界噪音影响或者距离较远的原因,双方可能无法听清对方所说的话,造成不便。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多个音频设备间语音通话的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利用与电子设备连接的多个音频设备进行多人通话,降低了环境噪声对通话的干扰,提高了通话质量。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多个音频设备间语音通话的方法。该方法应用于第一设备,包括:
电子设备与多个音频设备中的每个音频设备建立连接,电子设备支持向该多个音频设备传输音频数据,该多个音频设备包括第一音频设备和第二音频设备;
当电子设备满足预设条件时,电子设备开启第一功能,该第一功能支持多个音频设备之间通过电子设备传输语音数据;
当电子设备接收到第一音频设备发送的第一语音数据时,电子设备将第一语音数据传输至第二音频设备,第一语音数据为通过第一音频设备的麦克风采集的用户语音经过处理得到的数据;或者,当电子设备接收到第二音频设备发送的第二语音数据时,电子设备将第二语音数据传输至所述第一音频设备,第二语音数据为通过第二音频设备的麦克风采集的用户语音经过处理得到的数据。
通过本申请提供的多个音频设备间语音通话的方法,电子设备与多个音频设备建立连接,电子设备播放的音频可以通过多个音频设备分别输出,而且该多个音频设备之间可以通过电子设备进行语音传输,实现本地通话。当满足一定条件时,电子设备开启耳机间本地通话功能,每个音频设备均可以采集用户语音,通过电子设备将用户语音发送给其他音频设备,从而本申请方案可以实现在多个音频设备之间进行语音通话的目的,满足了多个用户通过耳机等音频设备进行多人通话的需求。另外,每个音频设备可以作为电子设备的音频输入/输出设备,各个音频设备互不打扰,且通话过程不易受外界环境噪声影响,从而提高了多人通话的通话质量。
在手机连接两个耳机(例如耳机1和耳机2),多个用户(例如佩戴耳机1的用户1和佩戴耳机2的用户2)同时通过手机听音乐或者看视频(例如娱乐类或者办公类视频)的场景中,两个耳机可以同时输出手机的音频数据,而且在手机侧开启耳机间本地通话功能(也称为对讲功能)后,两个用户之间可以通过耳机1→手机→耳机2的通信链路或者耳机2→手机→耳机1的通信链路实现本地通话,由此多个用户可以在听音频或者看视频的同时,交流讨论音乐或者视频内容,因此可以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在一些可能实现方式中,多个音频设备可以为无线耳机或者有线耳机,电子设备可以为手机。
在一些可能实现方式中,预设条件可以为电子设备与多个音频设备中的每个音频设备已建立连接,且电子设备开启第一应用。
在一些可能实现方式中,第一应用为音频类应用、视频类应用或者办公类应用。
在一些可能实现方式中,预设条件可以为电子设备与多个音频设备中的每个音频设备已建立连接,且电子设备投屏到智慧屏。
在一些可能实现方式中,预设条件可以为电子设备与多个音频设备中的每个音频设备已建立连接,且电子设备开启第一应用,且电子设备投屏到智慧屏。
在一些可能实现方式中,上述当所述电子设备满足预设条件时,电子设备开启第一功能,包括:当电子设备满足预设条件时,电子设备在显示屏上显示第一图标,该第一图标用于提示用户是否开启第一功能;响应于对第一图标的第一操作,电子设备开启第一功能。
在一些可能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的状态栏中设置有第二图标,该第二图标为用于开启或关闭第一功能的控件。其中,预设条件可以为电子设备接收到对第二图标的第二操作,该第二操作用于触发开启第一功能的操作。
在一些可能实现方式中,在电子设备开启第一功能之后,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电子设备向第一音频设备和第二音频设备发送第一消息,该第一消息用于指示开启麦克风录音功能。
在一些可能实现方式中,在电子设备与多个音频设备中的每个音频设备建立连接之后,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响应于用户操作,电子设备播放多媒体文件,该多媒体文件为音频文件或者视频文件;电子设备将多媒体文件对应的音频数据传输至第一音频设备和第二音频设备。
在一些可能实现方式中,当电子设备播放多媒体文件,且电子设备接收到第一音频设备发送的第一语音数据时,电子设备将第一语音数据和多媒体文件对应的音频数据进行混音处理,得到第一混音数据;并且电子设备将第一混音数据传输至第二音频设备。
在一些可能实现方式中,当电子设备播放多媒体文件,且电子设备接收到第二音频设备发送的第二语音数据时,电子设备将第二语音数据和多媒体文件对应的音频数据进行混音处理,得到第二混音数据;并且电子设备将第二混音数据传输至第一音频设备。
通过本申请方案,在手机连接多个耳机的情况下,手机侧的音频流可以在多个耳机侧输出,满足多个用户同时听音乐或看视频的需求,并且多个耳机之间可以通过手机实现通话,满足了多个用户通过耳机等音频设备进行通话的需求。
在一些可能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通过音频数据信号处理器ADSP对语音数据和音频数据进行混音处理。
可选地,上述多个音频设备还可以包括第三音频设备。
在一些可能实现方式中,当所述电子设备接收到所述第一音频设备发送的第一语音数据时,所述电子设备还将所述第一语音数据传输至所述第三音频设备。
在一些可能实现方式中,当所述电子设备接收到所述第二音频设备发送的第二语音数据时,所述电子设备还将所述第二语音数据传输至所述第三音频设备。
在一些可能实现方式中,当所述电子设备接收到所述第三音频设备发送的第三语音数据时,所述电子设备将所述第二语音数据传输至所述第一音频设备和所述第二音频设备,所述第三语音数据为通过所述第三音频设备的麦克风采集的用户语音经过处理得到的数据。
在传统技术方案中,手机仅能为一个音频设备配置语音通路。这个音频设备通过语音通路接收由手机转发的语音数据,或通过语音通路向手机发送由音频设备采集的语音数据,即,仅能将一个音频设备作为手机的音频输入/输出设备。而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手机能为多个音频设备中的每个音频设备分别配置一个语音通路,即,能将多个音频设备作为手机的音频输入/输出设备,且两个音频设备之间可以通过手机建立语音通路,实现本地语音通话。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话装置,该装置包括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的方法的单元/模块。该装置可对应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描述的方法,该装置中的单元/模块的相关描述请参照上述第一方面的描述,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与处理器耦合的存储器和通信接口;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指令,通信接口用于与音频设备交互音频数据,处理器用于执行计算机程序指令,以使得电子设备实现如第一方面中任一项的多个音频设备间语音通话的方法。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芯片,该芯片与存储器耦合,该芯片用于读取并执行该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实现如第一方面中任一项的多个音频设备间语音通话的方法。
第五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该计算机程序在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电子设备执行如第一方面中任一项的多个音频设备间语音通话的方法。
第六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第一方面中任一项的多个音频设备间语音通话的方法。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第二方面至第六方面的有益效果可以参见上述第一方面中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手机同时连接多个音频设备的场景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手机同时连接两个音频设备场景中的数据交互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手机同时连接三个音频设备场景中的数据交互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架构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个音频设备间语音通话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一;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与多个音频设备建立蓝牙连接的界面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个音频设备间语音通话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二;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开启耳机间本地通话功能的界面示意图之一;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开启耳机间本地通话功能的界面示意图之二;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个音频设备间语音通话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三;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个音频设备间语音通话的方法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个音频设备间语音通话的方法的交互时序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手机连接两个蓝牙耳机场景中混音场景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手机连接两个蓝牙耳机场景中手机的架构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手机连接两个蓝牙耳机场景中混音场景的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手机连接两个蓝牙耳机场景中手机的架构图;
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手机连接两个蓝牙耳机场景中通过ADSP进行混音的示意框图;
图1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手机连接蓝牙耳机和有线耳机场景中混音场景的示意图;
图2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手机连接蓝牙耳机和有线耳机场景中手机的架构图;
图2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手机连接蓝牙耳机和有线耳机场景中混音场景的示意图;
图2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手机连接蓝牙耳机和有线耳机场景中手机的架构图;
图2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手机连接蓝牙耳机和有线耳机场景中通过ADSP进行混音的示意框图;
图2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话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表示或的意思,例如,A/B可以表示A或B。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
在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和“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的对象,或者用于区别对同一对象的不同处理,而不是用于描述对象的特定顺序。例如,第一时长和第二时长等是用于区别不同的时长,而不是用于描述时长的特定顺序。
在本申请说明书中描述的参考“一个实施例”或“一些实施例”等意味着在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包括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由此,在本说明书中的不同之处出现的语句“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等不是必然都参考相同的实施例,而是意味着“一个或多个但不是所有的实施例”,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具有”及它们的变形都意味着“包括但不限于”,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
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的系统架构可以包括电子设备以及多个音频设备,电子设备与多个音频设备通过有线或者无线(例如蓝牙)的方式建立连接。需要说明的是,这里“多个”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
其中,电子设备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手持计算机、可穿戴设备、车载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设备、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设备、笔记本电脑、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上网本或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等任意具备通话功能的电子设备,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定。为了便于说明,以下实施例中以电子设备是手机为例进行示例性说明。
其中,音频设备作为电子设备的音频输入/输出设备。多个音频设备中的每个音频设备可以包括声音采集模块(如麦克风、受话器、话筒等)和声音输出模块(如听筒、传声器等)。例如,音频设备可以是有线耳机、无线耳机或智能手表等外围设备,也可以是PDA、车载设备、无线音箱等其他音频设备。其中,无线耳机可以是单边挂耳式蓝牙耳机、单边入耳式蓝牙耳机、头戴式蓝牙耳机或分离式蓝牙耳机等,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定。为了便于说明,以下实施例中以电子设备是手机为例进行示例性说明。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本申请的各个示例性实施例所涉及的系统架构示意图。如图1中(a)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系统架构可以包括手机和两个蓝牙耳机(例如蓝牙耳机A和蓝牙耳机B)。其中,手机与这两个蓝牙耳机通过蓝牙无线连接。如图1中(b)所示,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该系统架构可以包括手机、一个蓝牙耳机和一个有线耳机。其中,手机与该蓝牙耳机通过蓝牙无线连接,并且手机与该有线耳机通过有线连接。如图1中(c)所示,在再一些实施例中,该系统架构可以包括手机、两个蓝牙耳机(例如蓝牙耳机A和蓝牙耳机B)和一个有线耳机。其中,手机与这两个蓝牙耳机通过蓝牙无线连接,并且手机与有线耳机通过有线连接。需要说明的是,这里均为示例性地说明,在实际实现时,本申请实施例适用的系统架构还可以包括手机连接更多个耳机的其他可能场景,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定。
目前,在手机连接多个耳机,且该多个耳机由多个用户分别佩戴的场景中,当手机播放音频或者视频文件时,该音频或者视频文件的音频流(也称为音频数据)可以通过多个耳机分别播放,可以满足多个用户同时听音乐或者看视频的需求。然而,在该场景中,目前仅支持多个耳机播放手机侧的音频流,而无法满足多个用户通过各自佩戴的耳机进行语音通话的需求。
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多个音频设备间语音通话的方法,电子设备与多个音频设备建立连接,电子设备可以通过多个音频设备分别输出音频流,而且该多个音频设备之间可以通过电子设备进行语音传输,实现本地通话。其中,每个音频设备均可以采集用户语音,并通过电子设备将用户语音发送给该多个音频设备中的其他音频设备,该用户语音可以在其他音频设备侧输出,从而本申请方案可以实现在多个音频设备之间进行语音通话的目的,满足了多个用户通过耳机等音频设备进行多人通话(也称为多方通话)的需求。另外,每个音频设备可以作为电子设备的音频输入/输出设备,各个音频设备互不打扰,且通话过程不易受外界环境噪声影响,从而提高了多人通话的通话质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手机连接多个耳机,手机可以通过多个耳机播放/采集语音数据,多个耳机之间可以通过手机实现本地通话。下面结合附图2和图3示例性地给出了两种应用场景。
场景1:假设手机连接两个耳机(耳机1和耳机2),用户1佩戴耳机1,用户2佩戴耳机2。
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双耳机同时听音,单向语音通话的场景。
如图2中(a)和(b)所示,当手机播放视频或者音频时,手机可以将视频或者音频的音频流传输至耳机1和耳机2(如图2中所示虚线箭头指示的方向),然后耳机1和耳机2输出音频流,可以满足两个用户同时听音乐或看视频的需求。
如图2中(a)所示,当用户1讲话时,耳机1采集用户1的语音1,并将语音1传输至手机,然后通过手机将语音1传输至耳机2;在耳机2输出语音1的情况下,用户2可以通过耳机2听到用户1的语音1。由此实现一对一语音通话(如图2中(a)所示实线箭头指示的方向)。需要说明的是,这里为了便于描述,图2中示出了分两路传输音频流和语音1,在实际实现时,手机侧先将音频流和语音1进行混音,然后手机将混音后的数据流通过一条链路发送给耳机2。
或者,如图2中(b)所示,当用户2讲话时,耳机2采集用户2的语音2,并将语音2传输至手机,然后通过手机将语音2传输至耳机1,耳机1输出语音2;在耳机1输出语音2的情况下,用户1可以通过耳机1听到用户2的语音2。由此实现一对一语音通话(如图2中(b)所示实线箭头指示的方向)。需要说明的是,这里为了便于描述,图2中示出了分两路传输音频流和语音2,在实际实现时,手机侧先将音频流和语音2进行混音,然后手机将混音后的数据流通过一条链路发送给耳机1。
通过本申请方案,在手机连接两个耳机的情况下,手机侧的音频流可以在两个耳机侧输出,满足两个用户同时听音乐或看视频的需求,并且两个耳机之间可以通过手机实现通话,满足了两个用户通过耳机等音频设备进行通话的需求。
可以理解的是,在手机向两个耳机传输音频流,且两个耳机之间通过手机传输语音的情况下,手机会对音频流和语音进行混音,然后进行传输。当然,若手机侧未播放音频或视频,两个耳机之间通过手机传输语音,则无需进行混音。
下面以耳机1和耳机2均为蓝牙耳机为例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个音频设备间语音通话的方法。
耳机1和耳机2分别与手机建立蓝牙链路。基于建立的蓝牙链路,耳机1和耳机2分别与手机在蓝牙覆盖范围内交互语音数据和控制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由耳机1的麦克风采集的声音信号被转化为语音数据,并通过耳机1与手机的蓝牙链路传输至手机。手机对语音数据和本地正在播放的音频数据进行混音处理得到混音数据,并将混音数据通过手机与耳机2的蓝牙链路传输至耳机2。然后,耳机2播放该混音数据。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由耳机2的麦克风采集的声音信号被转化为语音数据,并通过耳机2与手机的蓝牙链路传输至手机。手机对语音数据和本地正在播放的音频数据进行混音处理得到混音数据,并将混音数据通过手机与耳机1的蓝牙链路传输至耳机1。然后,耳机1播放该混音数据。
场景2:假设手机连接三个耳机(耳机1、耳机2和耳机3),用户1佩戴耳机1,用户2佩戴耳机2,用户3佩戴耳机3。
如图3中(a)和(b)所示,当手机播放视频或者音频时,手机可以将视频或者音频的音频流传输至耳机1、耳机2和耳机3(如图3中所示虚线箭头指示的方向),然后耳机1、耳机2和耳机3输出音频流,可以满足两个用户同时听音乐或看视频的需求。
如图3中(a)所示,当用户1讲话时,耳机1采集用户1的语音1,并将语音1传输至手机,然后手机先将音频流和语音1进行混音,然后将混音后的数据流分别传输至耳机2和耳机3,耳机2和耳机3输出音频流和语音1。由此实现一对多语音通话。
或者,如图3中(b)所示,当用户2讲话时,耳机2采集用户2的语音2,并将语音2传输至手机,然后手机先将音频流和语音2进行混音,然后将混音后的数据流分别传输至耳机1和耳机3,耳机1和耳机3输出音频流和语音2。由此实现一对多语音通话。
或者,如图3中(c)所示,当用户3讲话时,耳机3采集用户3的语音3,并将语音3传输至手机,然后手机先将音频流和语音3进行混音,然后将混音后的数据流分别传输至耳机1和耳机2,耳机1和耳机2输出音频流和语音3。由此实现一对多语音通话。
通过本申请方案,在手机连接多个耳机的情况下,手机侧的音频流可以在多个耳机侧输出,满足多个用户同时听音乐或看视频的需求,并且多个耳机之间可以通过手机实现通话,满足了多个用户通过耳机等音频设备进行通话的需求。
应理解,对于手机连接三个或者更多个音频设备的场景,其混音方式类似于上述在手机连接两个音频设备的场景下的混音方式,具体实现方式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通过图2和图3示例性地说明的手机连接两个音频设备的场景以及手机连接三个音频设备的场景下的通话方法,可以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话系统可以包括更多个音频设备,且音频设备与手机的连接方式可以是无线连接,也可以是有线连接。其中,音频设备与手机的无线连接方式不限于蓝牙连接,还可以是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或紫蜂(ZigBee)等任意可能的无线短距离通信技术。
图4示出了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以电子设备是手机为例。如图4所示,手机可以包括处理器110,外部存储器接口120,内部存储器121,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serial bus,USB)接口130,充电管理模块140,电源管理模块141,电池142,天线1,天线2,移动通信模块150,无线通信模块160,音频模块170,扬声器170A,受话器170B,麦克风170C,耳机接口170D,传感器模块180,按键190,马达191,指示器192,摄像头193,显示屏194,以及用户标识模块(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module,SIM)卡接口195等。其中,传感器模块180可以包括压力传感器180A,陀螺仪传感器180B,气压传感器180C,磁传感器180D,加速度传感器180E,距离传感器180F,接近光传感器180G,指纹传感器180H,温度传感器180J,触摸传感器180K,环境光传感器180L,以及骨传导传感器180M等。
处理器1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例如:处理器110可以包括控制器,应用处理器(application processor,AP),调制解调处理器,图形处理器(graphicsprocessing unit,GPU),图像信号处理器(image signal processor,ISP),存储器,视频编解码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基带处理器,和/或神经网络处理器(neural-network processing unit,NPU)等。其中,控制器可以是手机的神经中枢和指挥中心。控制器可以根据指令操作码和时序信号,产生操作控制信号,完成取指令和执行指令的控制。处理器110中还可以设置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和数据。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10具体可以是ADSP。ADSP用于对音频数据进行处理,如对接收的语音数据进行音效处理,以及对多种语音数据进行混音处理等。应理解,先对语音数据进行音效处理,再对语音数据进行混音,提高混音效果。
手机的无线通信功能可以通过天线1,天线2,移动通信模块150,无线通信模块160,调制解调处理器以及基带处理器等实现。其中,天线1和天线2用于发射和接收电磁波信号。
移动通信模块150可以提供应用在手机上的包括2G/3G/4G/5G等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移动通信模块15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滤波器,开关,功率放大器,低噪声放大器(lownoise amplifier,LNA)等。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通信模块150可以由天线1接收来自其他设备的电磁波,并对电磁波进行滤波、放大等处理,传送至调制解调处理器进行解调,从而得到远端语音信号或远端控制信号。移动通信模块150还可以对经调制解调处理器调制后的语音信号或控制信号放大,经天线1转为电磁波辐射出去。
调制解调处理器可以包括调制器和解调器。其中,调制器可以用于将待发送的低频基带信号调制成中高频信号。解调器可以用于将接收的电磁波信号解调为低频基带信号。随后解调器将解调得到的低频基带信号传送至基带处理器处理。低频基带信号经基带处理器处理后,被传递给应用处理器。应用处理器通过音频设备输出声音信号,或通过显示屏194显示图像或视频。
无线通信模块160可以提供应用在手机上的包括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area networks,WLAN)(如Wi-Fi网络),蓝牙,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satellite system,GNSS),调频(frequency modulation,FM),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nearfield communication,NFC),红外技术(infrared,IR)等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无线通信模块160可以是集成至少一个通信处理模块的一个或多个器件。在一些实施例中,无线通信模块160经由天线2接收来自蓝牙耳机、蓝牙手表等外围设备的电磁波,将电磁波信号调频以及滤波处理,得到语音数据。无线通信模块160还可以从处理器110接收待发送的语音信号,对其进行调频,放大,经天线2转为电磁波辐射出去,从而使得外围设备可以接收电磁波。
手机通过GPU,显示屏194,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显示功能。GPU为图像处理的微处理器,连接显示屏194和应用处理器。GPU用于执行数学和几何计算,用于图形渲染。处理器11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GPU,其执行程序指令以生成或改变显示信息。显示屏194用于显示图像和视频等,以及显示应用界面。
手机可以通过音频模块170,扬声器170A,受话器170B,麦克风170C,耳机接口170D,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音频功能,例如语音数据播放,录音等。
音频模块170用于将数字音频信息转换成模拟音频信号输出,也用于将模拟音频输入转换为数字音频信号。音频模块170还可以用于对音频信号编码和解码。
扬声器170A,也称为“喇叭”,用于将音频电信号转换为声音信号。手机可以通过扬声器170A收听免提通话,即外放通话语音。
受话器170B,也称为“听筒”,用于将音频电信号转换成声音信号。当手机接听电话或语音信息时,可以通过将受话器170B靠近人耳接听语音。
麦克风170C,也称为“话筒”,“传声器”,用于将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当拨打电话或发送语音信息时,用户可以通过人嘴靠近麦克风170C发声,将声音信号输入到麦克风170C。
耳机接口170D用于连接有线耳机。耳机接口170D可以是USB接口130,也可以是3.5mm的开放移动电子设备平台(open mobile terminal platform,OMTP)标准接口,还可以是美国蜂窝电信工业协会(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industry association ofthe USA,CTIA)标准接口等。在一些实施例中,耳机接口170D将来自有线耳机的音频信号转发至音频模块170,并将来自音频模块170的音频信号转发至有线耳机。
SIM卡接口195用于连接SIM卡。SIM卡可以通过插入SIM卡接口195,或从SIM卡接口195拔出,实现和手机的接触和分离。同一个SIM卡接口195可以同时插入多张卡。多张卡的类型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可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示意的结构并不构成对手机的具体限定。在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手机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拆分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图示的部件可以以硬件,软件或软件和硬件的组合实现。
图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架构图。如图5所示,该电子设备的架构从上至下依次包括:应用层(application)、框架层(framework,FWK)、库层(FWKLIB)、硬件抽象层(hardware abstract layer,HAL)、内核层(Kernal)以及硬件层。其中,每层都有清晰的角色和分工,层与层之间通过接口通信。另外,为了便于理解,图5还示出了与电子设备连接的外部设备,例如蓝牙耳机A、蓝牙耳机B以及有线耳机等。
应用层用于提供电子设备上运行的各类应用程序(application,APP),如设置应用、音乐应用以及视频应用等。应用程序具有可视的用户界面。比如,当需要对手机进行蓝牙配对时,手机可以显示设置应用的蓝牙设置界面,蓝牙设置界面提供了已配对设备和可用设备的标识。当用户操作界面中的任意一个控件时,设置应用通过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API)进行某些控制操作,如开启蓝牙等。
框架层用于支持应用层中的各个应用程序的运行。比如包括:窗口管理服务(window manager service,WMS)模块、音频管理(AudioManager)模块、音频轨道(AudioTrack)模块、通知管理(Notification)模块、活动管理(ActivityManagerService,AMS)模块、音频系统(AudioSysem)模块、音频记录(AudioRecord)模块和通话管理(Telephone)模块等。其中,音频管理(AudioManager)模块,也称为音频管理器,用于提供对应用程序的音频流、音量大小和铃声模式进行控制及访问的API。音频系统(AudioSysem)模块用于作为取样音频系统资源的入口点,允许查询和访问安装在系统上的混频器。
库层,也称为系统运行库层,包括安卓运行库(Runtime)和程序库。其中,安卓运行库包括虚拟机和Java核心库。程序库通过应用程序框架为开发者提供服务,包括一系列第三方类库,如轻量级数据库(SQlite)、网络工具库(Webkit)、音频策略(AudioPolicy)模块、音频流管理(AudioFlinger)模块、音频播放服务(StageFright)模块及表面合成服务(SurfaceFlinger)等。
硬件抽象层是对Linux内核驱动程序的封装,向上提供接口,它隐藏了特定平台的硬件接口细节,为操作系统提供了虚拟硬件平台,使其具有硬件无关性,可在多种平台上进行移植。例如,硬件抽象层包括音频接口。其中,音频接口定义了由音频服务调用手机必须实现以确保音频硬件功能正常运行的标准接口,负责将音频流管理(AudioFlinger)模块、音频策略(AudioPolicy)模块与硬件设备关联起来。其中,音频接口包括多耳机输出接口和单耳机输出接口。具体到本申请方案,当手机连接多个耳机时,可以调用多耳机输出接口实现多个耳机同时输出音频流和/或语音。
其中,多耳机输出接口可以包括多个蓝牙耳机输出接口,以及蓝牙耳机和有线耳机输出接口。在手机连接两个蓝牙耳机的情况下,可以调用多个蓝牙耳机输出接口实现多个蓝牙耳机同时输出音频流和/或语音。在手机连接蓝牙耳机和有线耳机的情况下,可以调用蓝牙耳机和有线耳机输出接口实现蓝牙耳机和有线耳机同时输出音频流和/或语音。
内核层是硬件和软件之间的层。内核层至少包含显示驱动,摄像头驱动,音频驱动及传感器驱动。其中,音频驱动主要负责与诸如扬声器和麦克风等硬件进行交互。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内核层还可以包括多耳机脉冲编码调制(pulse codemodulation,PCM)和单耳机PCM。其中,多耳机PCM可以包括两个蓝牙耳机PCM,以及蓝牙耳机和有线耳机PCM。
PCM虚拟设备,也称为PCM逻辑设备、PCM中间层或PCM本地服务(native)。PCM虚拟设备即为PCM设备文件,在Linux系统中,所有的设备最终都抽象成一个或者多个用户空间可以访问的设备文件,用户空间的进程通过这些设备文件的读写来达到控制硬件的目的。对于播放声音或者录制声音来说,音频接口通过对PCM设备文件的读写来实现的。Android系统中实现通话录音需要从指定的PCM虚拟设备中获取录音数据。
硬件层提供了各种硬件设备,比如音频数据信号处理器(audio digital singalprocessor,ADSP)和蓝牙芯片等,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定。其中,ADSP用于对音频数据进行处理,如语音数据进行音效处理,以及对多种语音数据进行混音处理等。蓝牙芯片用于建立蓝牙连接,以及传输蓝牙数据等。
需要说明的是,图5仅示出了与本申请实施例相关的模块,各个层还可以包括其他任意可能的模块,各个模块还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子模块,本申请均不作限定。
在传统技术方案中,手机仅能为一个音频设备配置语音通路。这个音频设备通过语音通路接收由手机转发的语音数据,或通过语音通路向手机发送由音频设备采集的语音数据,即,仅能将一个音频设备作为手机的音频输入/输出设备。而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手机能为多个音频设备中的每个音频设备分别配置一个语音通路,即,能将多个音频设备作为手机的音频输入/输出设备,且两个音频设备之间可以通过手机建立语音通路,实现本地语音通话。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个音频设备间语音通话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可以应用于采用与电子设备连接的多个音频设备实现多人通话的场景。该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为与多个音频设备连接的电子设备或电子设备中的功能模块。下面以执行主体为电子设备为例对该方法进行介绍。
如图6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下述的S210-S240。
S210、电子设备与多个音频设备中的每个音频设备建立连接,电子设备支持向多个音频设备传输音频数据,该多个音频设备包括第一音频设备和第二音频设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手机可以与多个音频设备建立连接,以通过音频设备播放/采集语音数据。
可选地,多个音频设备可以为无线耳机或者有线耳机,电子设备可以为手机,可以理解,电子设备和多个音频设备分别可以为其他可能的电子设备,具体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确定,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定。为了便于说明,下文中以电子设备为手机、多个音频设备为耳机为例进行示例性说明。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多个用户分别佩戴耳机,希望通过一部手机共同听歌曲或看视频的场景中,当手机接收到用户的触发操作时,响应于用户操作,手机可以与多个耳机中的每个耳机建立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为手机,多个音频设备可以均为蓝牙耳机,对应地,手机与多个蓝牙耳机通过蓝牙协议建立蓝牙连接(也称为蓝牙通路)。
下面结合图7示例性地描述手机与耳机建立蓝牙连接的具体实现方式。
图7示出了一种建立蓝牙连接的场景示意图。用户可以先开启各个待配对的音频设备的蓝牙功能。比如,通过对蓝牙耳机A和蓝牙耳机B的物理按键的按压操作,开启蓝牙耳机A和蓝牙耳机B的蓝牙功能。然后,如图7中(a)所示,用户对手机的设置应用的蓝牙选项进行选择操作,触发手机显示蓝牙设置界面。在手机开启蓝牙功能的前提条件下,手机会搜索附近的蓝牙设备,并在蓝牙设置界面显示各个待配对的蓝牙设备的标识,如蓝牙耳机A、蓝牙耳机B和手表的标识。若用户对蓝牙耳机A和蓝牙耳机B的标识进行选择操作,则如图7中(b)所示,手机会与蓝牙耳机A和蓝牙耳机B进行配对,并在成功配对后手机与蓝牙耳机A和蓝牙耳机B建立蓝牙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为手机,多个音频设备可以包括蓝牙耳机和有线耳机,对应地,手机与蓝牙耳机通过蓝牙协议建立蓝牙连接,并且手机与有线耳机通过数据线建立有线连接。
可选地,在电子设备与多个音频设备中的每个音频设备建立连接之后,响应于用户操作(例如点播音频或者视频),电子设备开始播放多媒体文件,该多媒体文件为音频文件或者视频文件。然后,电子设备可以将多媒体文件对应的音频数据传输至第一音频设备和第二音频设备。
示例性地,在手机连接多个耳机的情况下,当用户在手机上操作触发播放歌曲时,手机开始播放歌曲,并将歌曲的音频数据分别发送给多个耳机,由此通过多个耳机播放歌曲,这样佩戴耳机的多个用户都可以听到歌曲。
S220、当电子设备满足预设条件时,电子设备开启第一功能,该第一功能支持多个音频设备之间通过电子设备传输语音数据。
其中,第一功能也可以称为对讲功能、耳机间本地通话功能或者本地通话功能。
在电子设备与多个音频设备中的每个音频设备建立连接之后,电子设备可以实时监测是否满足开启耳机间本地通话功能的预设条件。如果监测到满足开启耳机间本地通话功能的预设条件,那么开启多个音频设备之间的耳机间本地通话功能。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手机与多个耳机已经建立连接的情况下,如果监测到“耳机间本地通话”功能被开启,那么将音频输出方式自动设置为:与手机连接的所有耳机可以同时自动播放手机侧传输的音频数据,且耳机间可以进行本地通话。
或者,在手机已经开启“耳机间本地通话”功能的情况下,如果手机与多个耳机成功建立连接,那么将音频输出方式自动设置为:与手机连接的所有耳机可以同时自动播放手机侧传输的音频数据,且耳机间可以进行本地通话。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示例性地给出了预设条件的几种可能实现方式:
第一实现方式
上述预设条件可以为电子设备与多个音频设备中的每个音频设备已建立连接,且电子设备开启第一应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应用为音频类应用,还可以为视频类应用,或者可以为办公类应用。可以理解,这里为示例性地说明,第一应用还可以是其他可能的应用,具体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确定,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定。
示例性地,以电子设备为手机,多个音频设备均为耳机,第一应用为音频类应用为例,在手机与多个耳机已建立连接的情况下,当手机开启音频类应用时,手机判断满足预设条件,自动启动第一功能。或者,在手机已开启音频类应用的情况下,当手机与多个耳机成功建立连接时,手机判断满足预设条件,自动启动第一功能。在第一功能开启后,手机支持多个耳机之间通过手机能够传输语音数据,可实现两个耳机间的本地通话功能。
示例性地,以电子设备为智慧屏,多个音频设备均为蓝牙耳机为例,在智慧屏与多个蓝牙耳机已建立连接的情况下,当智慧屏开启预设应用(例如视频类应用或者办公类应用)时,智慧屏判断满足预设条件,自动启动第一功能。在第一功能开启后,智慧屏支持多个耳机之间通过智慧屏能够传输语音数据,可实现两个耳机间的本地通话功能。并且,智慧屏侧视频类应用的音频流可以通过多个耳机输出。这样,佩戴耳机的多个用户可以一边通过智慧屏观看视频或图片,一边通过蓝牙耳机进行本地语音通话,针对视频或图片内容进行交流,可以避免由于佩戴耳机影响听力或者外界噪音影响或者距离较远等原因导致双方或多方交流不便,提升了用户体验。
第二实现方式
上述预设条件可以为电子设备与多个音频设备中的每个音频设备已建立连接,且电子设备投屏到智慧屏。其中,电子设备到智慧屏的投屏方式可以为镜像投屏方式。
示例性地,以电子设备为手机,多个音频设备均为耳机,第一应用为办公类应用为例,在手机与多个蓝牙耳机已建立连接的情况下,当手机发起向智慧屏镜像投屏且成功投屏时,手机判断满足预设条件,自动启动第一功能。或者,在手机正在向智慧屏投屏的情况下,当手机与多个耳机成功建立连接时,手机判断满足预设条件,自动启动第一功能。在第一功能开启后,手机支持多个耳机之间通过手机能够传输语音数据,可实现两个耳机间的本地通话功能。
第三实现方式
上述预设条件可以为电子设备与多个音频设备中的每个音频设备已建立连接,且电子设备开启第一应用,且电子设备投屏到智慧屏。
示例性地,以电子设备为手机,多个音频设备均为耳机,第一应用为视频类应用为例,在手机与多个蓝牙耳机已建立连接,且手机已开启视频类应用的情况下,当手机向智慧屏发起镜像投屏且成功投屏时,手机判断满足预设条件,自动启动第一功能。或者,在手机已开启视频类应用,且手机正在向智慧屏投屏的情况下,当手机与多个耳机成功建立连接时,手机判断满足预设条件,自动启动第一功能。再或者,在手机与多个蓝牙耳机已建立连接,且手机已开启视频类应用的情况下,当手机向智慧屏发起镜像投屏且成功投屏时,手机判断满足预设条件,自动启动第一功能。在第一功能开启后,手机支持多个耳机之间通过手机能够传输语音数据,可实现两个耳机间的本地通话功能。
以上三种实现方式均是电子设备在满足预设条件时自动开启第一功能的情况,为了更准确地判断是否需要开启第一功能,可以在满足预设条件之后,提示用户是否开启第一功能,并在用户确认之后,电子设备再开启第一功能。
示例性地,结合图6,如图8所示,上述S220具体可以通过下述的S2201-S2202实现。
S2201、当电子设备满足预设条件时,电子设备在显示屏上显示第一图标,该第一图标用于提示用户是否开启第一功能。
S2202、响应于对第一图标的第一操作,电子设备开启第一功能。
可选地,第一图标可以悬浮显示在桌面或者应用界面中,用户按住该图标后可进行本地通话。其中,第一图标可以为话筒样式的标识,或者其他样式的标识,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在电子设备显示第一图标的情况下,电子设备还可以显示提示信息,该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第一图标的功能。
可选地,在电子设备显示第一图标开始,预设时长(例如20秒)后,若电子设备未接收到用户对第一图标的操作,则电子设备取消显示第一图标。
上述三种实现方式为电子设备自动识别开启耳机间本地通话功能的场景,下面的第四实现方式提供了用户手动开启耳机间本地通话功能的场景。
第四实现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两种手动触发开启“耳机间本地通话”功能的实现方式:
方式一,电子设备可以在设置界面中增加用于触发开启或关闭耳机间本地通话功能的特性开关。相应地,电子设备接收到对特性开关的第二操作,开启耳机间本地通话特性或功能,此时耳机间本地通话功能生效。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耳机间本地通话功能已开启的情况下,电子设备可以直接在显示屏上显示悬浮按钮,用户按住该悬浮按钮后即可进行本地通话。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在耳机间本地通话功能已开启的情况下,当电子设备前台应用为视频或音频应用时,电子设备在显示屏上显示悬浮按钮,用户按住该悬浮按钮后即可进行本地通话。
示例性地,如图9中(a)所示,在手机的“声音和振动”设置页面11中新增“耳机间本地通话”的特性开关12。用户可以通过对特性开关12操作(例如长按操作),可触发开启或关闭耳机间本地通话功能。通常耳机间本地通话功能默认关闭。在用户触发开启开关之后,耳机间本地通话功能生效。如图9中(b)所示,在耳机间本地通话功能生效后,手机在显示屏上显示悬浮按钮13,并且显示提示信息14:“点击图标可开始耳机间本地通话功能”。在用户点击悬浮按钮13后,如图9中(c)所示,悬浮按钮13的状态发生变化(例如显示颜色由浅变深),且显示提示信息15:“已开启耳机间本地通话功能”。其中,提示信息14和提示信息15在预设时长后会自动隐藏。
通过方式一,当手机连接两个耳机时,如果用户通过手机听音乐或看视频,两个耳机可以同时听到声音。在耳机间本地通话功能生效的情况下,可以在手机的显示屏上(例如应用界面上)显示悬浮按钮。当用户按住该悬浮按钮时,可以实现两个耳机间的本地通话功能,即用户1和用户2可以通过耳机实现本地通话,交流讨论音乐或者视频内容,体验类似对讲机。
方式二,电子设备可以在状态栏(也称为下拉菜单)中设置用于开启或关闭耳机间本地通话功能的控件。相应地,响应于接收到用户对该控件的第二操作,电子设备开启耳机间本地通话功能。当用户再次点击控件时,响应于用户操作,手机可以关闭耳机间本地通话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在耳机间本地通话功能已开启的情况下,手机的显示屏上可以不显示悬浮按钮,在此情况下用户可以直接通过耳机实现本地通话,交流讨论音乐或者视频内容,而无需通过按压悬浮按钮实现本地通话,更好地提升了用户体验。
示例性地,如图10中(a)所示,在手机的状态栏16中增加设置了指示本地通话功能的控件17(也称为功能开关)。用户可以通过对控件17操作,可触发开启或关闭耳机间本地通话功能。通常耳机间本地通话功能默认关闭。在手机连接多个耳机之后,当用户点击控件17时,控件17被选中。响应于用户操作,手机开启耳机间本地通话功能。在开启耳机间本地通话功能之后,多个耳机之间可以通过手机进行本地通话。如图10中(b)所示,手机显示屏上可以显示提示信息18:已开启开机间本地通话功能。该提示信息18在预设时长后会自动隐藏。
通过在状态栏中提供耳机间本地通话功能的快捷键方式,用户可以直接通过在手机上操作以触发开启或关闭耳机间本地通话功能,这种操作方式更便捷,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预设条件为示例性地说明,在实际实现时,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预设条件不限于此,预设条件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设置,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定。
可选地,在上述S220之后,上述方法还包括:电子设备向第一音频设备和第二音频设备发送第一消息,该第一消息用于指示开启麦克风录音功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音频设备在接收到第一消息后开启麦克风录音功能,在麦克风录音功能开启的情况下,第一音频设备的麦克风采集用户语音,并将用户语音处理得到第一语音数据,然后将第一语音数据发送给电子设备。在此情况下,继续执行下述的S230。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音频设备在接收到第一消息后开启麦克风录音功能,在麦克风录音功能开启的情况下,第二音频设备的麦克风采集用户语音,并将用户语音处理得到第二语音数据,然后将第二语音数据发送给电子设备。在此情况下,继续执行下述的S240。
S230、当电子设备接收到第一音频设备发送的第一语音数据时,电子设备将第一语音数据传输至第二音频设备。
其中,第一语音数据为通过第一音频设备的麦克风采集的用户语音经过处理得到的数据。
S240、当电子设备接收到第二音频设备发送的第二语音数据时,电子设备将第二语音数据传输至第一音频设备。
其中,第二语音数据为通过第二音频设备的麦克风采集的用户语音经过处理得到的数据。
在手机连接两个耳机(例如耳机1和耳机2),多个用户(例如佩戴耳机1的用户1和佩戴耳机2的用户2)同时通过手机听音乐或者看视频(例如娱乐类或者办公类视频)的场景中,两个耳机可以同时输出手机的音频数据,而且在手机侧开启耳机间本地通话功能(也称为对讲功能)后,两个用户之间可以通过耳机1→手机→耳机2的通信链路或者耳机2→手机→耳机1的通信链路实现本地通话,由此多个用户可以在听音频或者看视频的同时,交流讨论音乐或者视频内容,因此可以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电子设备播放多媒体文件的情况下,电子设备开启多个音频设备之间的本地通话功能,由于电子设备作为多个音频设备之间的媒介设备,因此电子设备会对语音数据和多媒体文件的音频数据进行混音处理。示例性地,结合图8,如图11所示,上述S230可以通过S2301和S2302实现,上述S240可以通过S2401和S2402实现。
S2301、当电子设备播放多媒体文件,且电子设备接收到第一音频设备发送的第一语音数据时,电子设备将第一语音数据和多媒体文件对应的音频数据进行混音处理,得到第一混音数据。
S2302、电子设备将第一混音数据传输至第二音频设备。
S2401、当电子设备播放多媒体文件,且电子设备接收到第二音频设备发送的第二语音数据时,电子设备将第二语音数据和多媒体文件对应的音频数据进行混音处理,得到第二混音数据。
S2402、电子设备将第二混音数据传输至第一音频设备。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电子设备与多个音频设备均建立蓝牙连接的情况下,电子设备可以通过ADSP对语音数据和音频数据进行混音处理。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在电子设备与多个音频设备中的一部分音频设备建立蓝牙连接,且与另一部分音频设备建立有线连接的情况下,电子设备通过音频数据信号处理器ADSP对语音数据和音频数据进行混音处理。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多个音频设备除了包括第一音频设备和第二音频设备之外,还可以包括第三音频设备,当然还可以包括更多个音频设备,为了便于说明,这里以三个音频设备为例进行说明。电子设备与三个音频设备建立连接。对应地,该场景存在下述三种情况:
情况一:当电子设备接收到第一音频设备发送的第一语音数据时,电子设备将第一语音数据传输至第二音频设备和第三音频设备。
当电子设备播放多媒体文件,且电子设备接收到第一音频设备发送的第一语音数据时,电子设备将第一语音数据和多媒体文件对应的音频数据进行混音处理,得到第一混音数据。然后,电子设备将第一混音数据传输第二音频设备和至第三音频设备。
情况二:当电子设备接收到第二音频设备发送的第二语音数据时,电子设备将第二语音数据传输至第一音频设备和第三音频设备。
当电子设备播放多媒体文件,且电子设备接收到第一音频设备发送的第二语音数据时,电子设备将第二语音数据和多媒体文件对应的音频数据进行混音处理,得到第二混音数据。然后,电子设备将第二混音数据传输第一音频设备和至第三音频设备。
情况三:当电子设备接收到第三音频设备发送的第三语音数据时,电子设备将第二语音数据传输至第一音频设备和第二音频设备,第三语音数据为通过第三音频设备的麦克风采集的用户语音经过处理得到的数据。
当电子设备播放多媒体文件,且电子设备接收到第三音频设备发送的第三语音数据时,电子设备将第三语音数据和多媒体文件对应的音频数据进行混音处理,得到第三混音数据。然后,电子设备将第三混音数据传输第一音频设备和至第二音频设备。
下面结合图12示例性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个音频设备间语音通话的方法的可能实现方式。如图12所示,手机与蓝牙耳机A、蓝牙耳机B和蓝牙耳机C之间建立蓝牙连接。蓝牙耳机A、蓝牙耳机B和蓝牙耳机C分别由三个用户分别佩戴。在用户触发手机开启耳机间本地通话功能之后,蓝牙耳机A、蓝牙耳机B和蓝牙耳机C均可以采集用户语音。如图12所示,当佩戴蓝牙耳机B的用户讲话时,蓝牙耳机B采集用户语音,并发送给手机,然后手机将蓝牙耳机B采集的用户语音传输至蓝牙耳机A和蓝牙耳机C,这样佩戴蓝牙耳机A的用户和佩戴蓝牙耳机C的用户都可以听到蓝牙耳机B采集的用户语音。当然,当佩戴蓝牙耳机A的用户讲话时,佩戴蓝牙耳机B的用户和佩戴蓝牙耳机C的用户都可以听到蓝牙耳机A采集的用户语音。或者,当佩戴蓝牙耳机C的用户讲话时,佩戴蓝牙耳机A的用户和佩戴蓝牙耳机B的用户都可以听到蓝牙耳机C采集的用户语音。
也就是说,佩戴蓝牙耳机A的用户、佩戴蓝牙耳机B的用户以及佩戴蓝牙耳机C的用户之间可以通过耳机和手机实现耳机间本地通话功能。在一些嘈杂的环境中,通过这种耳机间本地通话方式,不但可以实现多用户间语音通话的目的,而且可以降低环境干扰,提升语音通话效果。
如图12所示,在用户触发手机开启耳机间本地通话功能的情况下,当手机播放音频或者视频时,手机播放的音频数据可以分别传输至(如图12中虚线所示)蓝牙耳机A、蓝牙耳机B以及蓝牙耳机C,由这三个耳机播放音频数据,这样佩戴蓝牙耳机A的用户、佩戴蓝牙耳机B的用户以及佩戴蓝牙耳机C的用户不但可以听到手机播放的音频数据,而且还可以通过耳机和手机实现耳机间本地通话功能。
如图12所示,手机可以播放音频、视频或者办公类软件等,并且手机通过镜像投屏方式投屏到智慧屏,在用户触发手机开启耳机间本地通话功能的情况下,佩戴蓝牙耳机A的用户、佩戴蓝牙耳机B的用户以及佩戴蓝牙耳机C的用户都可以听到手机播放的音频数据,并且可以通过智慧屏看到手机播放的画面,并且还可以通过耳机和手机实现耳机间本地通话功能。
图1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音频设备间的通话方法的示意性时序图。其中,以电子设备为手机,多个音频设备包括耳机1和耳机2为例进行示例性说明。如图13所示,时序图中包括S301至S324。
S301、手机与耳机1建立有线或无线连接。
S302、手机与耳机2建立有线或无线连接。
示例性地,耳机1和耳机2为蓝牙耳机,手机与耳机1和耳机2均通过蓝牙协议建立无线连接。再示例性地,耳机1为蓝牙耳机,耳机2为有线耳机,手机与耳机1通过蓝牙协议建立无线连接,手机和耳机2建立有线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不限定S301和S302的执行顺序
S303、响应于用户操作,手机播放音频数据。
其中,上述用户操作为触发手机播放音频或视频的操作。
S304、手机将音频数据发送给耳机1。
S305、手机将音频数据发送给耳机2。
S306、耳机1接收并输出音频数据。
S307、耳机2接收并输出音频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不限定S304和S305的执行顺序,也不限定S306和S307的执行顺序
S308、响应于用户操作,手机开启耳机间本地通话功能。
其中,上述用户操作为触发手机开启耳机间本地通话功能的操作。具体方式可以参见以上实施例中用户手动开启耳机间本地通话功能的详细描述。
除了用户操作触发开启耳机间本地通话功能之外,电子设备还可以在满足预设条件时自动开启耳机间本地通话功能。具体方式可以参见以上实施例中自动开启耳机间本地通话功能的详细描述。
S309、手机向耳机1指示开启麦克风录音功能。
S310、手机向耳机2指示开启麦克风录音功能。
S311、响应于接收到手机的指示,耳机1开启麦克风录音功能。
S312、响应于接收到手机的指示,耳机2开启麦克风录音功能。
其中,耳机1和耳机2开启麦克风录音功能之后,可以实时采集用户的语音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不限定S309和S310的执行顺序,也不限定S311和S312的执行顺序
S313、耳机1通过麦克风采集第一语音数据。
可以理解,当佩戴耳机1的用户讲话时,耳机1通过麦克风采集到该用户的第一语音数据。
S314、耳机1将第一语音数据传输至手机。
S315、手机接收第一语音数据。
S316、手机将第一语音数据与音频数据进行混音,得到第一混音数据。
S317、手机将第一混音数据传输至耳机2。
S318、耳机2接收并输出第一混音数据。
S319、耳机2通过麦克风采集第二语音数据。
可以理解,当佩戴耳机2的用户讲话时,耳机2通过麦克风采集到该用户的第二语音数据。
S320、耳机2将第二语音数据传输至手机。
S321、手机接收第二语音数据。
S322、手机将第二语音数据与音频数据进行混音,得到第二混音数据。
S323、手机将第二混音数据传输至耳机1。
S324、耳机1接收并输出第一混音数据。
在开启耳机间本地通话功能,且手机播放音频数据的情况下,手机播放的音频数据可以分别传输至耳机1和耳机2,由这两个耳机播放音频数据,这样佩戴耳机1的用户和佩戴耳机2的用户不但可以听到手机播放的音频数据,而且还可以通过耳机和手机实现耳机间本地通话功能。
为了更清楚地理解上述实施例中介绍的混音方案,下面以蓝牙耳机A和蓝牙耳机B是手机的音频输入/输出设备为例,通过两个示例对混音方案进行示例说明。
示例1:蓝牙耳机A录音,手机混音,蓝牙耳机B播放混音数据。
图1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混音场景的示意图。
如图14所示,手机与蓝牙耳机A(佩戴用户为用户1)建立蓝牙通路,手机与蓝牙耳机B(佩戴用户为用户2)建立蓝牙通路。手机正在播放音频数据。当蓝牙耳机A的麦克风采集到用户1的语音后,将用户1的语音转换为语音数据a,并通过蓝牙通路向手机发送语音数据a。手机将接收到的语音数据a和音频数据进行混音得到混音数据,并向蓝牙耳机B发送混音数据。蓝牙耳机B接收并播放混音数据,从而用户2通过蓝牙耳机B可以听到用户1的声音以及手机播放的音频数据。
如图15所示,手机的软硬件包括音乐应用,音频流管理(AudioFlinger)模块,音频策略(AudioPolicy)模块,音频轨道模块,音频接口,多耳机PCM,蓝牙芯片和ADSP。其中音频接口为两个蓝牙耳机输出接口,多耳机PCM为两个蓝牙耳机PCM。
在示例1中,先从设备控制角度来看,可以通过音频轨道模块-音频策略模块-两个蓝牙耳机输出接口-两个蓝牙耳机PCM,实现手机与两个蓝牙耳机之间建立蓝牙通路。具体地,当音乐应用开启后播放音乐的情况下,音频轨道模块向音频策略模块下发配置音频设备的消息,然后音频策略模块调用两个蓝牙耳机输出接口配置蓝牙设备,然后该音频接口通过两个蓝牙耳机PCM配置蓝牙通路。
在示例1中,ADSP是音频数据处理的核心,两个蓝牙耳机的音频数据都会上传到ADSP进行分发。具体地,在开启耳机间本地通话功能的情况下,蓝牙耳机A录音得到语音数据a,并将语音数据a传输至手机的蓝牙芯片,然后手机的蓝牙芯片将语音数据a上报给手机的ADSP。
在示例1中,当音乐应用播放音频时,音频数据也会发送到ADSP进行分发。具体地,响应于用户开启音乐应用的操作,音乐应用向音频轨道模块下发播放音乐的消息;然后音频轨道模块在对播放的音频数据进行混音、音效处理后,向音频流管理模块下发处理后的音频数据;然后音频流管理模块调用两个蓝牙耳机输出接口将处理后的音频数据下发给两个蓝牙耳机PCM,然后两个蓝牙耳机PCM将该音频数据发送到ADSP。
手机的ADSP在接收到音频数据和语音数据a后,对音频数据和语音数据a进行混音处理,得到混音数据,然后ADSP将混音数据下发给蓝牙芯片,然后手机的蓝牙芯片将混音数据传输至蓝牙耳机B。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音乐应用播放的音频数据及蓝牙耳机A录制的语音数据a统一发送到ADSP,ADSP将音频数据和语音数据a进行混音,然后将混音数据发送给蓝牙耳机B,由蓝牙耳机B播放。
示例2:蓝牙耳机B录音,手机混音,蓝牙耳机A播放混音数据。
图16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混音场景的示意图。
如图16所示,手机与蓝牙耳机A(佩戴用户为用户1)建立蓝牙通路,手机与蓝牙耳机B(佩戴用户为用户2)建立蓝牙通路。手机正在播放音频数据。当蓝牙耳机B的麦克风采集到用户2的语音后,将用户2的语音转换为语音数据b,并通过蓝牙通路向手机发送语音数据b。手机将接收到的语音数据b和音频数据进行混音得到混音数据,并向蓝牙耳机A发送混音数据。蓝牙耳机A接收并播放混音数据,从而用户1通过蓝牙耳机A可以听到用户2的声音以及手机播放的音频数据。
如图17所示,手机的软硬件包括音乐应用,音频流管理模块,音频策略模块,音频轨道模块,音频接口,多耳机PCM,蓝牙芯片和ADSP。
在示例2中,实现手机与两个蓝牙耳机之间建立蓝牙通路的具体过程可参见上述示例1中的详细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在示例2中,在开启耳机间本地通话功能的情况下,蓝牙耳机B录音得到语音数据b,并将语音数据b传输至手机的蓝牙芯片,然后手机的蓝牙芯片将语音数据b上报给手机的ADSP。
在示例2中,当音乐应用播放音频时,音频数据也会发送到ADSP进行分发。音频数据的具体分发过程可以参见上述示例1中的详细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手机的ADSP在接收到音频数据和语音数据b后,对音频数据和语音数据b进行混音处理,得到混音数据,然后ADSP将混音数据下发给蓝牙芯片,然后手机的蓝牙芯片将混音数据传输至蓝牙耳机A。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音乐应用播放的音频数据及蓝牙耳机B录制的语音数据b统一发送到ADSP,ADSP将音频数据和语音数据b进行混音,然后将混音数据发送给蓝牙耳机A,由蓝牙耳机A播放。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手机连接多个蓝牙耳机的情况下,在ADSP中进行混音。图18中(a)示出了上述示例1中通过ADSP进行混音的示意性框图。应用播放的音频数据与蓝牙耳机A录制的语音数据a经过在ADSP中混音后,传输至蓝牙耳机B进行播放。图18中(b)示出了上述示例2中通过ADSP进行混音的示意性框图。应用播放的音频数据与蓝牙耳机B录制的语音数据b经过在ADSP中混音后,传输至蓝牙耳机A进行播放。
以上为蓝牙耳机A和蓝牙耳机B是手机的音频输入/输出设备为例对混音方案进行示例说明,下面以蓝牙耳机和有线耳机是手机的音频输入/输出设备为例,通过两个示例对混音方案进行示例说明。
第一示例:蓝牙耳机录音,手机混音,有线耳机播放混音数据。
图19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混音场景的示意图。
如图19所示,手机与蓝牙耳机(佩戴用户为用户1)建立蓝牙通路,手机与有线耳机(佩戴用户为用户2)建立有线通路。手机正在播放音频数据。当蓝牙耳机的麦克风采集到用户1的语音后,将用户1的语音转换为语音数据a,并通过蓝牙通路向手机发送语音数据a。手机将接收到的语音数据a和音频数据进行混音得到混音数据,并向有线耳机发送混音数据。有线耳机接收并播放混音数据,从而用户2通过有线耳机可以听到用户1的声音以及手机播放的音频数据。
如图20所示,手机的软硬件包括音乐应用,音频流管理模块,音频策略模块,音频轨道模块,音频接口,多耳机PCM,蓝牙芯片和ADSP。其中,音频接口为蓝牙耳机和有线耳机输出接口,多耳机PCM为蓝牙耳机和有线耳机PCM。
在第一示例中,从设备控制角度来看,可以通过音频轨道模块-音频策略模块-蓝牙耳机和有线耳机输出接口-蓝牙耳机和有线耳机PCM,实现手机与蓝牙耳机和有线耳机之间建立通路。具体地,当音乐应用开启后播放音乐的情况下,音频轨道模块向音频策略模块下发配置音频设备的消息,然后音频策略模块分别通过调用蓝牙耳机和有线耳机输出接口配置蓝牙耳机和有线耳机。然后该音频接口通过蓝牙耳机和有线耳机PCM配置蓝牙通路和有线通路。
在第一示例中,ADSP是音频数据处理的核心,蓝牙耳机和有线耳机都会将数据发送给ADSP进行分发。具体地,在开启耳机间本地通话功能的情况下,蓝牙耳机录音得到语音数据a,并将语音数据a传输至手机的蓝牙芯片,然后手机的蓝牙芯片将语音数据a上报给手机的ADSP。
在第一示例中,当音乐应用播放音频时,音频数据也会发送到ADSP进行分发。具体地,响应于用户开启音乐应用的操作,音乐应用向音频轨道模块下发播放音乐的消息;然后音频轨道模块在对播放的音频数据进行混音、音效处理后,向音频流管理模块下发处理后的音频数据;然后音频流管理模块调用蓝牙耳机和有线耳机输出接口将处理后的音频数据下发给蓝牙耳机和有线耳机PCM,然后蓝牙耳机和有线耳机PCM将该音频数据发送给ADSP。
手机的ADSP在接收到音频数据和语音数据a后,对音频数据和语音数据a进行混音处理,得到混音数据,然后ADSP将混音数据传输至有线耳机。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音乐应用播放的音频数据及蓝牙耳机录制的语音数据a统一发送到ADSP,ADSP将音频数据和语音数据a进行混音,然后将混音数据发送给有线耳机,由有线耳机播放。
第二示例:有线耳机录音,手机混音,蓝牙耳机播放混音数据。
图2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混音场景的示意图。
如图21所示,手机与蓝牙耳机(佩戴用户为用户1)建立蓝牙通路,手机与有线耳机(佩戴用户为用户2)建立有线通路。手机正在播放音频数据。当有线耳机的麦克风采集到用户2的语音后,将用户2的语音转换为语音数据b,并通过有线通路向手机发送语音数据b。手机将接收到的语音数据b和音频数据进行混音得到混音数据,并向蓝牙耳机发送混音数据。蓝牙耳机接收并播放混音数据,从而用户1通过蓝牙耳机可以听到用户2的声音以及手机播放的音频数据。
如图22所示,手机的软硬件包括音乐应用,音频流管理模块,音频策略模块,音频轨道模块,音频接口,多耳机PCM,蓝牙芯片和ADSP。其中,音频接口为蓝牙耳机和有线耳机输出接口,多耳机PCM为蓝牙耳机和有线耳机PCM。
在第二示例中,实现手机与蓝牙耳机之间,以及手机与有线耳机之间分别建立通路的具体过程可参见上述第一示例中的详细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在第二示例中,在开启耳机间本地通话功能的情况下,有线耳机录音得到语音数据b,并将语音数据b传输至手机的蓝牙芯片,然后手机的蓝牙芯片将语音数据b上报给手机的ADSP。
在第二示例中,当音乐应用播放音频时,音频数据也会发送到ADSP进行分发。音频数据的具体分发过程可以参见上述第一示例中的详细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手机的ADSP在接收到音频数据和语音数据b后,对音频数据和语音数据b进行混音处理,得到混音数据,然后ADSP将混音数据下发给蓝牙芯片,然后手机的蓝牙芯片将混音数据传输至蓝牙耳机。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音乐应用播放的音频数据及有线耳机录制的语音数据b统一发送到ADSP,ADSP将音频数据和语音数据b进行混音,然后将混音数据发送给蓝牙耳机,由蓝牙耳机播放。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可以采用ADSP实现对音频数据与有线耳机采集的语音数据进行混音,以及对音频数据与无线耳机采集的语音数据进行混音。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手机连接蓝牙耳机和有线耳机的情况下,在ADSP中进行混音。图23中(a)示出了上述第一示例中通过ADSP进行混音的示意性框图,其中,应用播放的音频数据与蓝牙耳机录制的语音数据a经过ADSP混音后,传输至有线耳机进行播放。图23中(b)示出了上述第二示例中通过ADSP进行混音的示意性框图,其中,应用播放的音频数据与有线耳机录制的语音数据b经过ADSP混音后,传输至蓝牙耳机进行播放。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中示例性地说明了在开启耳机间本地通话功能,且手机侧播放音频或视频的情况下,手机侧对音频数据和耳机侧采集的语音数据进行混音处理。可以理解,在实际实现时,手机可以响应于用户操作,暂停播放音频或视频,在此情况下没有音频数据,无需进行混音处理,此时仍然支持耳机间本地通话功能,用户对讲更清晰。然后,手机可以响应于用户操作,继续播放音频或视频,如此通过手机交替传输音频数据和语音数据,可以提升用户使用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中以音频设备为耳机为例时进行示例性说明,可以理解,在实际实现时,多个音频设备不但可以包括有线耳机或无线耳机,还可以包括智能手表、车载设备、无线音箱等具有麦克风和扬声器的音频设备。
上述主要从电子设备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进行了介绍。可以理解的是,电子设备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每一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或软件模块,或两者结合。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申请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电子设备进行功能模块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每一个功能划分每一个功能模块,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下面以采用对应每一个功能划分每一个功能模块为例进行说明。
图2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话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通话装置可对应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侧描述的方法。如图24所示,该通话装置可以包括通信模块401和控制模块402。
通信模块401,用于将通话装置与多个音频设备中的每个音频设备建立连接,该多个音频设备包括第一音频设备和第二音频设备。
控制模块402,用于当通话装置满足预设条件时,控制通话装置开启第一功能,该第一功能支持多个音频设备之间通过通话装置传输语音数据。
通信模块401,还用于接收第一音频设备发送的第一语音数据,并将第一语音数据传输至第二音频设备,第一语音数据为通过第一音频设备的麦克风采集的用户语音经过处理得到的数据;或者用于接收第二音频设备发送的第二语音数据,并将第二语音数据传输至第一音频设备,第二语音数据为通过第二音频设备的麦克风采集的用户语音经过处理得到的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话装置,通话装置与多个音频设备建立连接,通话装置可以通过多个音频设备分别输出音频流,而且该多个音频设备之间可以通过通话装置进行语音传输,实现本地通话。其中,每个音频设备均可以采集用户语音,并通过通话装置将用户语音发送给该多个音频设备中的其他音频设备,该用户语音可以在其他音频设备侧输出,从而本申请方案可以实现在多个音频设备之间进行语音通话的目的,满足了多个用户通过耳机等音频设备进行多人通话(也称为多方通话)的需求。另外,每个音频设备可以作为通话装置的音频输入/输出设备,各个音频设备互不打扰,且通话过程不易受外界环境噪声影响,从而提高了多人通话的通话质量。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在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电子设备执行如上所示的方法。该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该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者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igital subscriberline,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以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或磁带),光介质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disk,SSD))等。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当计算机程序代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各实施例中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芯片,该芯片与存储器耦合,该芯片用于读取并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或指令,以执行上述各实施例中的方法。该芯片可以为通用处理器,也可以为专用处理器。
需要说明的是,该芯片可以使用下述电路或者器件来实现:一个或多个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logic device,PLD)、控制器、状态机、门逻辑、分立硬件部件、任何其他适合的电路、或者能够执行本申请通篇所描述的各种功能的电路的任意组合。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通话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程序产品以及芯片均用于执行上文所提供的方法,因此,其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可参考上文所提供的方法对应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应理解,上述只是为了帮助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实施例,而非要限制本申请实施例的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所给出的上述示例,显然可以进行各种等价的修改或变化,例如,上述检测方法的各个实施例中某些步骤可以是不必须的,或者可以新加入某些步骤等。或者上述任意两种或者任意多种实施例的组合。这样的修改、变化或者组合后的方案也落入本申请实施例的范围内。
还应理解,上文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着重于强调各个实施例之间的不同之处,未提到的相同或相似之处可以互相参考,为了简洁,这里不再赘述。
还应理解,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还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预先设定”、“预先定义”可以通过在设备(例如,包括电子设备)中预先保存相应的代码、表格或其他可用于指示相关信息的方式来实现,本申请对于其具体的实现方式不做限定。
还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式、情况、类别以及实施例的划分仅是为了描述的方便,不应构成特别的限定,各种方式、类别、情况以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相结合。
还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各个实施例中,如果没有特殊说明以及逻辑冲突,不同的实施例之间的术语和/或描述具有一致性、且可以相互引用,不同的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根据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可以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描述内容,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3)

1.一种多个音频设备间语音通话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电子设备与多个音频设备中的每个音频设备建立连接,所述电子设备支持向所述多个音频设备传输音频数据,所述多个音频设备包括第一音频设备和第二音频设备;
当所述电子设备满足预设条件时,所述电子设备自动开启第一功能,所述第一功能支持所述多个音频设备之间通过所述电子设备传输语音数据;
当所述电子设备接收到所述第一音频设备发送的第一语音数据时,所述电子设备将所述第一语音数据传输至所述第二音频设备,所述第一语音数据为通过所述第一音频设备的麦克风采集的用户语音经过处理得到的数据;
当所述电子设备接收到所述第二音频设备发送的第二语音数据时,所述电子设备将所述第二语音数据传输至所述第一音频设备,所述第二语音数据为通过所述第二音频设备的麦克风采集的用户语音经过处理得到的数据;
当所述电子设备播放多媒体文件,且所述电子设备接收到所述第一音频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语音数据时,所述电子设备将所述第一语音数据和所述多媒体文件对应的音频数据进行混音处理,得到第一混音数据;并且所述电子设备将所述第一混音数据传输至所述第二音频设备;
当所述电子设备播放多媒体文件,且所述电子设备接收到所述第二音频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二语音数据时,所述电子设备将所述第二语音数据和所述多媒体文件对应的音频数据进行混音处理,得到第二混音数据;并且所述电子设备将所述第二混音数据传输至所述第一音频设备;
其中,所述多个音频设备包括无线耳机和有线耳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条件为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多个音频设备中的每个音频设备已建立连接,且所述电子设备开启第一应用,所述第一应用为针对所述第一功能预设的应用;或者,
所述预设条件为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多个音频设备中的每个音频设备已建立连接,且所述电子设备投屏到智慧屏;或者,
所述预设条件为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多个音频设备中的每个音频设备已建立连接,且所述电子设备开启所述第一应用,且所述电子设备投屏到智慧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所述电子设备满足预设条件时,所述电子设备开启第一功能,包括:
当所述电子设备满足所述预设条件时,所述电子设备在显示屏上显示第一图标,所述第一图标用于提示用户是否开启第一功能;
响应于对所述第一图标的第一操作,所述电子设备开启第一功能。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的下拉菜单栏中设置有第二图标,所述第二图标为用于开启或关闭所述第一功能的控件;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功能已开启的情况下,当所述电子设备接收到对所述第二图标的第二操作时,所述电子设备关闭所述第一功能;
在所述第一功能已关闭的情况下,当所述电子设备接收到对所述第二图标的第三操作时,所述电子设备开启所述第一功能。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子设备开启第一功能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电子设备向所述第一音频设备和所述第二音频设备发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用于指示开启麦克风录音功能。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功能开启的情况下,所述电子设备在显示屏上显示悬浮按钮;
响应于用户对所述悬浮按钮的第四操作,所述电子设备向所述第一音频设备和所述第二音频设备发送消息,以指示开启麦克风录音功能;
响应于用户对所述悬浮按钮的第五操作,所述电子设备向所述第一音频设备和所述第二音频设备发送消息,以指示关闭麦克风录音功能。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应用为音频类应用、视频类应用或者办公类应用。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投屏到智慧屏,包括:所述电子设备通过镜像投屏方式投屏到所述智慧屏。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子设备与多个音频设备中的每个音频设备建立连接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用户操作,所述电子设备播放多媒体文件,所述多媒体文件为音频文件或者视频文件;
所述电子设备将所述多媒体文件对应的音频数据传输至所述第一音频设备和所述第二音频设备。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电子设备通过音频数据信号处理器ADSP对语音数据和音频数据进行混音处理。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音频设备还包括第三音频设备;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电子设备接收到所述第一音频设备发送的第一语音数据时,所述电子设备还将所述第一语音数据传输至所述第三音频设备;或者,
当所述电子设备接收到所述第二音频设备发送的第二语音数据时,所述电子设备还将所述第二语音数据传输至所述第三音频设备;或者,
当所述电子设备接收到所述第三音频设备发送的第三语音数据时,所述电子设备将所述第三语音数据传输至所述第一音频设备和所述第二音频设备,所述第三语音数据为通过所述第三音频设备的麦克风采集的用户语音经过处理得到的数据。
12.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以及与所述处理器耦合的存储器和通信接口;所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指令,所述通信接口用于与音频设备交互语音数据,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多个音频设备间语音通话的方法。
13.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多个音频设备间语音通话的方法。
CN202210799549.6A 2022-07-08 2022-07-08 多个音频设备间语音通话的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488544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99549.6A CN114885440B (zh) 2022-07-08 2022-07-08 多个音频设备间语音通话的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99549.6A CN114885440B (zh) 2022-07-08 2022-07-08 多个音频设备间语音通话的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85440A CN114885440A (zh) 2022-08-09
CN114885440B true CN114885440B (zh) 2022-11-08

Family

ID=826836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99549.6A Active CN114885440B (zh) 2022-07-08 2022-07-08 多个音频设备间语音通话的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885440B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74452A (zh) * 2009-07-02 2012-05-23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跨多个分组的控制信息的传输
CN103299675A (zh) * 2011-01-12 2013-09-11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tcp依赖的流控制的自适应相对比特率管理器
CN105101058A (zh) * 2015-07-13 2015-11-25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多个蓝牙耳机协同工作的实现方法及设备
CN105721975A (zh) * 2016-04-11 2016-06-29 广州市凯创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团体安全活动蓝牙耳机及其平台系统
CN105721698A (zh) * 2016-02-19 2016-06-29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音频播放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205622810U (zh) * 2016-05-03 2016-10-05 深圳鑫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蓝牙对讲耳机及蓝牙对讲系统
CN206251317U (zh) * 2016-12-26 2017-06-13 周述瑶 音频共享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8564949A (zh) * 2018-05-18 2018-09-21 深圳傲智天下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tws耳机、腕带式ai语音交互装置及系统
CN109041141A (zh) * 2018-07-26 2018-12-1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传输链路切换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12788535A (zh) * 2021-03-02 2021-05-11 深圳淇诺科技有限公司 蓝牙路由器、组网系统及通信方法
CN112913321A (zh) * 2018-12-07 2021-06-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使用蓝牙耳机进行通话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200159A1 (en) * 2007-02-21 2008-08-21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Teleconferencing and call multiplexing with multiple external audio devices coupled to a single mobile telephone
CN111343349A (zh) * 2020-02-25 2020-06-26 厦门亿联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支持多设备会议应用的usb电话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74452A (zh) * 2009-07-02 2012-05-23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跨多个分组的控制信息的传输
CN103299675A (zh) * 2011-01-12 2013-09-11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tcp依赖的流控制的自适应相对比特率管理器
CN105101058A (zh) * 2015-07-13 2015-11-25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多个蓝牙耳机协同工作的实现方法及设备
CN105721698A (zh) * 2016-02-19 2016-06-29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音频播放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5721975A (zh) * 2016-04-11 2016-06-29 广州市凯创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团体安全活动蓝牙耳机及其平台系统
CN205622810U (zh) * 2016-05-03 2016-10-05 深圳鑫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蓝牙对讲耳机及蓝牙对讲系统
CN206251317U (zh) * 2016-12-26 2017-06-13 周述瑶 音频共享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8564949A (zh) * 2018-05-18 2018-09-21 深圳傲智天下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tws耳机、腕带式ai语音交互装置及系统
CN109041141A (zh) * 2018-07-26 2018-12-1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传输链路切换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12913321A (zh) * 2018-12-07 2021-06-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使用蓝牙耳机进行通话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12788535A (zh) * 2021-03-02 2021-05-11 深圳淇诺科技有限公司 蓝牙路由器、组网系统及通信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MULTI-SENSOR SPEECH ENHANCEMENT USING IN-EAR AND BEAMFORMING SIGNAL SYNTHESIS IN TWS VOICE COMMUNICATION;Jae-Mo Yang 等;《2022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nsumer Electronics (ICCE)》;20220315;全文 *
蓝牙耳机的主观评测方法;刘蕊;《电子测试》;20200604;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85440A (zh) 2022-08-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769431A (zh) 音频播放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CN115729511A (zh) 一种播放音频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3395685B (zh) 蓝牙通信系统和无线通信系统
CN113794797B (zh) 终端设备通过蓝牙外设拾音的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12868244A (zh) 一种点对多点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CN113411793A (zh) 一种蓝牙通信的方法及终端
CN111078448A (zh) 一种处理音频异常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9379490B (zh) 音频播放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7909082B (zh) 占用设备的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CN115277921B (zh) 一种音频控制方法、电子设备、蓝牙耳机及存储介质
CN113923305B (zh) 一种多屏协同的通话方法、系统、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3301544B (zh) 一种音频设备间语音互通的方法及设备
CN114513571A (zh) 设备连接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储存介质
CN115407962A (zh) 一种音频分流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4885440B (zh) 多个音频设备间语音通话的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7124512B (zh) 音频播放模式的切换方法和装置
CN118120217A (zh) 音频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4785886B (zh) 使用多个音频设备的通话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6866472A (zh) 音量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6744244B (zh) 一种通信方法、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6743924B (zh) 彩振铃声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4265662B (zh) 一种信息推荐方法、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5087134B (zh) 一种蓝牙连接的方法和电子设备
WO2024152690A9 (zh) 声道模式切换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8803144A (zh) 通话暂停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