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84863A - 网络路由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Google Patents

网络路由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884863A
CN114884863A CN202210686456.2A CN202210686456A CN114884863A CN 114884863 A CN114884863 A CN 114884863A CN 202210686456 A CN202210686456 A CN 202210686456A CN 114884863 A CN114884863 A CN 1148848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tric
bidirectional
network
metric value
network li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68645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爱俊
王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Telecom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Telecom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Telecom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Telecom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68645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884863A/zh
Publication of CN1148848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8486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12Shortest path evalu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38Flow based rou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54Organization of routing tab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网络路由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涉及通信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在计算第一节点与目标节点之间的最短路径前,路由器对间建立邻接后,设置路由器对间网络链路的双向度量值,双向度量值不小于网路链路两端节点所广播的网络链路的路由度量值Metric;基于网络链路的双向度量值,计算最短路径,生成路由表,路由表包括第一节点到目标节点的最短路径和目标节点到第一节点的最短路径。根据本公开实施例,能够保障第一节点到目标节点的最短路径和目标节点到第一节点的最短路径相同。

Description

网络路由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网络路由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在确定网络路由,计算网络最优路径时,有时会出现来回路径不一致的情况。例如,R1->R4的流量路径为R1-R2-R4;而R4->R1的流量路径为R4-R3-R1。路径不一致的情况,增加了相关业务的流量识别与控制的难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一种网络路由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计算网络最优路径时,来回路径不一致的问题。
本公开的其他特性和优点将通过下面的详细描述变得显然,或部分地通过本公开的实践而习得。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网络路由确定方法,包括:
在计算第一节点与目标节点之间的最短路径前,路由器对间建立邻接后,设置路由器对间网络链路的双向度量值,双向度量值不小于网路链路两端节点所广播的网络链路的路由度量值Metric;
基于网络链路的双向度量值,计算最短路径,生成路由表,路由表包括第一节点到目标节点的最短路径和目标节点到第一节点的最短路径。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设置用于计算最短路径的网络链路的双向度量值,包括:
将网络链路的双向度量值,设置为网络链路两端节点所广播的Metric的和,或设置为网络链路两端节点所广播的Metric中的最大值。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方法还包括:
在网络中路由器的接口需要做故障倒换时,将接口的Metric设置为最大值。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方法还包括:
在网路链路两端节点所广播的网络链路的路由度量值Metric发生改变,或达到预设的度量值更新条件时,更新用于计算最短路径的网络链路的双向度量值。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设置路由器对间网络链路的双向度量值之前,方法还包括:
各路由器进行各网络链路Metric值的域内泛洪。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网络链路为点对点P2P链路。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在局域网LAN场景中,针对中间系统到中间系统IS-IS,设置路由器对间网络链路的双向度量值,包括:
将路由器中存储的网络链路的Metric调整为双向度量值,以使组成网络链路的两个路由器中存储的网路链路的双向度量值相同。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在局域网LAN场景中,针对开放最短路径优先OSPF,设置路由器对间网络链路的双向度量值,包括:
为路由器对间网络链路,设置用于计算最短路径的双向度量值。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网络路由确定装置,包括:
双向度量值设置模块,在计算第一节点与目标节点之间的最短路径前,路由器对间建立邻接后,设置路由器对间网络链路的双向度量值,双向度量值不小于网路链路两端节点所广播的网络链路的路由度量值Metric;
路由表生成模块,基于网络链路的双向度量值,计算最短路径,生成路由表,路由表包括第一节点到目标节点的最短路径和目标节点到第一节点的最短路径。
根据本公开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的可执行指令;其中,所述处理器配置为经由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来执行上述的网络路由确定法。
根据本公开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网络路由确定方法。
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网络路由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在计算第一节点与目标节点之间的最短路径前,路由器对间建立邻接后,设置路由器对间网络链路的双向度量值,双向度量值不小于网路链路两端节点所广播的网络链路的路由度量值Metric;然后基于网络链路的双向度量值,计算最短路径,生成路由表。进而,同一网络链路只有一个双向度量值,不会因为流量方向的不同导致用于计算最短路径的路由度量值不同,如此便可以确保第一节点到目标节点的最短路径和目标节点到第一节点的最短路径相同。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一种确定网络路由场景的拓扑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一种LAN场景的拓扑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相关技术中调整单端的链路Metric后的路径示意图;
图4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一种网络路由确定方法流程图;
图5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标注双向度量值的拓扑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调整单端的链路Metric后的路径示意图;
图7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另一种网络路由确定方法流程图;
图8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基于双向度量值的路径示意图;
图9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一种网络路由确定装置示意图;
图10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方式中。
此外,附图仅为本公开的示意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分,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附图中所示的一些方框图是功能实体,不一定必须与物理或逻辑上独立的实体相对应。可以采用软件形式来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一个或多个硬件模块或集成电路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不同网络和/或处理器装置和/或微控制器装置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
应当理解,本公开的方法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各个步骤可以按照不同的顺序执行,和/或并行执行。此外,方法实施方式可以包括附加的步骤和/或省略执行示出的步骤。本公开的范围在此方面不受限制。
需要注意,本公开中提及的“第一”、“第二”等概念仅用于对不同的装置、模块或单元进行区分,并非用于限定这些装置、模块或单元所执行的功能的顺序或者相互依存关系。
需要注意,本公开中提及的“一个”、“多个”的修饰是示意性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除非在上下文另有明确指出,否则应该理解为“一个或多个”。
基于背景技术部分可知,相关技术中,在计算网络最优路径时,有时会出现来回路径不一致的情况。
具体地,发明人发现传统的IGP(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s,内部网关协议)网络最优路径计算,只基于链路的单向Metric(路由度量值)来进行计算,在链路两端Metric设置不一致时,易造成相关业务流的来回路径不一致,给相关业务的流量识别与控制带来挑战。
作为一个示例,如图1所示,按照当前链路双向Metric值设置,按照传统的IGP路径计算R1->R4的流量路径时,R1->R2的Metric为5,R2->R4的Metric为5,R1->R4的流量路径为R1-R2-R4时,总的路由度量值为10;而R1->R3的Metric为20,R3->R4的Metric为20,R1->R4的流量路径为R1-R3-R4时,总的路由度量值为40,因此,最后R1->R4的流量路径为R1-R2-R4。
同理,如图1所示,按照当前链路双向Metric值设置,按照传统的IGP路径计算R4->R1的流量路径时,R4->R2的Metric为15,R2->R1的Metric为15,R4->R1的流量路径为R4-R2-R1时,总的路由度量值为30;而R4->R3的Metric为5,R3->R1的Metric为5,R4->R1的流量路径为R4-R3-R1时,总的路由度量值为10,因此,最后R4->R1的流量路径为R4-R3-R1。
也就是说,传统的IGP路径计算会得出如下的结果:R1->R4的流量路径为R1-R2-R4;而R4->R1的流量路径为R4-R3-R1。R1与R4来回路径途径的设备不同。
针对LAN(Local Area Network,局域网)接口(物理或者模拟如VPLS),无法实现同一LAN上不同路由器对之间采用不同的链路Metric,来实现流量优化控制。
作为一个示例,如图2所示,按照当前链路双向Metric设置,R1到其它路由器的链路Metric值会是同一个值,无法在一个LAN内实现流量的差异化调度。
另外,同一对路由器间的链路Metric也会出现双向不一致的现象,如下表所示:
表1
起始节点S 目的节点D Metric
R1 R2 5
R1 R3 5
R1 R4 5
R2 R1 8
R2 R3 8
其中,R1->R2的Metric为5,而R2->R1的Metric为8,同一对路由器间的链路Metric双向不一致。
进而,无法实现单点操作即同时控制相关接口的进出流量。如附图3所示:如果R1路由器到R2路由器的接口进行维护,在R1上调整该链路的Metric值为最大值Max后,只能使R1->R2间的流量绕行其它链路,但不能实现R2->R1的链路也同步绕行其它链路。
基于发明人的上述发现,本公开提供了提出了一种网络路由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基于路由器对间网络链路的双向度量值,来进行IGP最优路径的计算,至少可以有效避免单向Metric计算所带来的来回流量不一致问题。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示例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图4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一种网络路由确定方法流程图,如图4所示,本公开实施例中提供的网络路由确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402,在计算第一节点与目标节点之间的最短路径前,路由器对间建立邻接后,设置路由器对间网络链路的双向度量值,双向度量值不小于网路链路两端节点所广播的网络链路的路由度量值Metric;
S404,基于网络链路的双向度量值,计算最短路径,生成路由表,路由表包括第一节点到目标节点的最短路径和目标节点到第一节点的最短路径。
本公开实施例可适用于链路的各类Metric值优化设置。
本公开中Metric(路由度量值)是路由算法用以确定到达目的地的最佳路径的计量标准。
路由算法使用了许多不同的Metric以确定最佳路径。复杂的路由算法可以基于多个Metric选择路由,并把它们结合成一个复合的Metric。
作为一个示例,本公开实施例中的路由Metric可以是路径长度。一些路由协议允许网管给每个网络链接人工赋以代价值,这种情况下,路由的路径长度是所经过各个链接的代价总和。其它路由协议定义了跳数,即分组在从源到目的的路途中必须经过的网络产品,如路由器的个数。
作为一个示例,本公开实施例中的路由Metric可以是可靠性。可靠性在路由算法中指网络链接的可依赖性(通常以位误率描述),有些网络链接可能比其它的失效更多,网路失效后,一些网络链接可能比其它的更易或更快修复。任何可靠性因素都可以在给可靠率赋值时计算在内,通常是由网管给网络链接赋以Metric值。
作为一个示例,本公开实施例中的路由Metric可以是路由延迟。路由延迟指分组从源节点通过网络到达目的节点所花时间。
很多因素影响到延迟,包括中间的网络链接的带宽、经过的每个路由器的端口队列、所有中间网络链接的拥塞程度以及物理距离。延迟是多个重要变量的混合体,也是个比较常用且有效的Metric。
作为一个示例,本公开实施例中的路由Metric可以是带宽。带宽指链接可用的流通容量。
在其它所有条件都相等时,10Mbps的以太网链接比64kbps的专线更可取。虽然带宽是链接可获得的最大吞吐量,但是通过具有较大带宽的链接做路由不一定比经过较慢链接路由更好。例如,如果一条快速链路很忙,分组到达目的所花时间可能要更长。
作为一个示例,本公开实施例中的路由Metric可以是负载。负载指网络资源,如路由器的繁忙程度。
负载可以用很多方面计算,包括CPU使用情况和每秒处理分组数等。
作为一个示例,本公开实施例中的路由Metric可以是通信代价。通信代价是另一种重要的Metric,尤其是有一些公司可能关系运作费用甚于性能。即使线路延迟可能较长,他们也宁愿通过自己的线路发送数据而不采用昂贵的公用线路。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中的Metric可以是上述示例中的任一Metric,或包含上述示例中的任一Metric的组合。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中“双向度量值”是用于代表路由器对间网络链路的两个方向的路由度量值。
如图1所示,由路由器对R1和R2构成的网络链路R1-R2,在R1到R2方向上路由度量值Metric为5,在R2到R1方向上路由度量值Metric为15。按照本公开S402中的步骤设置网络链路R1-R2的“双向度量值”为X,在计算R1与R2之间的最短路径时,X便用于代表上述R1到R2方向上路由度量值Metric5,以及R2到R1方向上路由度量值Metric15,进而R1到R2方向上,以及R2到R1方向上的路由度量值便都是X。
此外,本公开中的双向度量值不小于网路链路两端节点所广播的网络链路的路由度量值Metric。结合前文示例,上述示例中的X的值不小于R1到R2方向上路由度量值Metric5,以及R2到R1方向上路由度量值Metric15,也就是说不小于5和15中的最大值15,即不小于15。
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网络路由确定方法,同一网络链路只有一个双向度量值,不会因为流量方向的不同导致用于计算最短路径的路由度量值不同,如此便可以确保第一节点到目标节点的最短路径和目标节点到第一节点的最短路径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S402设置用于计算最短路径的网络链路的双向度量值,可以是将网络链路的双向度量值,设置为网络链路两端节点所广播的Metric的和,或设置为网络链路两端节点所广播的Metric中的最大值。
如此,无论是网络链路两端节点所广播的Metric的和,还是网络链路两端节点所广播的Metric中的最大值,这两者均不小于网络链路两端节点所广播的Metric。
结合前文示例,上述示例中的X的值可以设置为R1到R2方向上路由度量值Metric5,与R2到R1方向上路由度量值Metric15的和,也就是20。或者,X的值可以设置为最大值15。
作为一个示例,双向度量值采用网络链路两端节点所广播的Metric的和。采用该方式,图1所示的Metric情况,可以转换为图5。
如图5所示,在计算R1->R4的流量路径时,R1->R2的双向度量值为20,R2->R4的双向度量值为20,R1->R4的流量路径为R1-R2-R4时,总的路由度量值为40;而R1->R3的双向度量值为25,R3->R4的双向度量值为25,R1->R4的流量路径为R1-R3-R4时,总的路由度量值为50,因此,最后R1->R4的流量路径为R1-R2-R4。
同理,如图5所示,在计算R4->R1的流量路径时,R4->R2的双向度量值为20,R2->R1的双向度量值为20,R4->R1的流量路径为R4-R2-R1时,总的路由度量值为40;而R4->R3的双向度量值为25,R3->R1的双向度量值为25,R4->R1的流量路径为R4-R3-R1时,总的路由度量值为50,因此,最后R4->R1的流量路径为R4-R2-R1。
也就是说,通过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计算得出如下的结果:R1->R4的流量路径为R1-R2-R4;而R4->R1的流量路径为R4-R2-R1。R1与R4来回路径途径的设备都是R2,来回路径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网路链路两端节点所广播的网络链路的路由度量值Metric发生改变,或达到预设的度量值更新条件时,可以更新用于计算最短路径的网络链路的双向度量值。
例如,在计算第二节点与目标节点之间的最短路径前,更新用于计算最短路径的网络链路的双向度量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网络中路由器的接口需要做故障倒换时,可以将接口的Metric设置为最大值。如此,涉及该接口的所有链路的双向度量值便更改为最大值Max。
本公开实施例中当路由器的某个接口Metric值设置为最大值(Max),从该路由器到其它路由器的出流量将选择其它链路。
IGP内路由器进行SPF计算时,选择该路由器对针对各链路的双向Metric值之和或者该链路双向Metric值中的最大值作为该链路的双向Metric值,该接口对端路由器的Metric也同步被调整到最大值(Max),所有经该链路的回程流量会通过其它链路到达对端路由器。实现单点调整,即同时实现进出流量自动疏导的效果。
附图3中,如果R1与R2间的链路有问题,需要维护。则需要在R1的对应接口下进行Metric值的设置,如将其设置为最大,以避免R1与R2之间的流量再走这个待维护的链路。
但如果只在R1上进行调整,只能保证R1->R2的流量绕想其它链路,如R1-R3-R2。从R2->R1的流量仍将沿R1与R2之间的链路传送,导致这些流量因链路故障被丢弃。
相关技术的解决方案是,同步在R2的对应链路上修改Metric值,或者由R1向R2发送一个Reverse Metric调整的信令。这两种在实际操作时,均难以做到同步实施,也不是一种可适应于附图1到附图3的通用解决方案。
而采用本公开所描述的方案,如图6所示,在路由器R1上做Metric值调制时,比如设置到链路最大值,则路由器在进行最短路径计算时,会取该链路两端(R1和R2)上配置的Metric值的和或者最大值来作为这条链路的双向度量值,基于调整后的Metric值也就是双向度量值计算时,R1与R2将同时避开这条待维护的链路,从而实现单端调整,即同步实现进出流量疏导的效果。
如果维护结束,则可在单端(R1)将链路Metric值调回原值,由于R2端原始配置的Metric值仍保留,则按照本公开描述的方法,R1、R2间的链路双向度量值将自动调整回原始配置值的最大值,实现流量的正常疏导。
在一些实施例中,设置路由器对间网络链路的双向度量值之前,各路由器进行各网络链路Metric值的域内泛洪。
上述实施例中的网络链路可以为点对点P2P链路。
图7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一种网络路由确定方法,如图7所示,该网络路由确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701,各路由器进行各网络链路Metric值的域内泛洪。
这里,各路由器按照传统方案进行各网络链路Metric值的域内泛洪。
S702,路由器对间建立IGP邻接(Adjacency)后,针对P2P链路,设置/更新该链路的双向度量值为该链路两端节点所广播Metric值的和或者两者中的最大值。
S703,对拓扑内所有路由器间的P2P链路进行上述S702操作。
S704,基于调整后的双向度量值进行最短路径计算,生成路由表。
这里,可以是进行SPF计算,生成路由表。
本公开实施例可保证P2P链路场景下,各业务对之间的双向路径保持一致。
如附图8所示:在进行SPF计算时,R1/R2间,R2/R4间的双向度量值为20(或者按最大值,取15);R1/R3间,R3/R4间的双向Metric值为25(或者按最大值,取20)。此时,由于相同路由器对构建的网络链路只有一个双向度量值,方向不影响该网络链路的双向度量值的大小,因此,R1与R4间的双向流量均为R1-R2-R4,路径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局域网LAN场景中,针对IS-IS(Intermediate System-to-Intermediate System,中间系统到中间系统),上述实施例中S402设置路由器对间网络链路的双向度量值,可以是将路由器中存储的网络链路的Metric调整为双向度量值,以使组成网络链路的两个路由器中存储的网路链路的双向度量值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局域网LAN场景中,针对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开放最短路径优先),上述实施例中S402设置路由器对间网络链路的双向度量值,可以是为路由器对间网络链路,设置用于计算最短路径的双向度量值。也就是说,针对开放最短路径优先OSPF,可以不修改路由器中存储的网络链路的Metric,仅在计算最短路径时使用双向度量值,
针对LAN场景,本公开实施例中各路由器按照传统方案进行各链路Metric值的域内泛洪。
针对IS-IS,对于LAN链路,路由器对间建立IGP邻接(Adjacency)后,设置/更新路由器对之间的链路双向度量值为该路由器对针对该LAN该链路所广播Metric值的和或者两者中的最大值。
针对OSPF,对于LAN链路,在路由器与DR/BDR建立IGP邻接(Adjacency)后,在IGP最短路径计算时,若涉及到LAN内其它路由器,则其间的双向度量值选用该路由器对针对该LAN链路所广播Metric值的和或者两者中的最大值。
对拓扑内LAN链路上所有路由器对间的Metric进行上述操作。
基于调整后的链路Metric值,也就是双向度量值,进行SPF计算,生成路由表。
基于上述步骤,针对附图2所述场景,双向链路Metric值取两端之和时LAN上各路由器对之间的双向链路Metric将如下表所示:
表2a
起始节点S 目的节点D Metric
R1 R2 13
R1 R3 15
R1 R4 17
R2 R1 13
R2 R3 18
基于上述步骤,针对附图2所述场景,双向链路Metric值取两端之最大值时,LAN上各路由器对之间的双向链路Metric将如下表所示:
表2b
起始节点S 目的节点D Metric
R1 R2 8
R1 R3 10
R1 R4 12
R2 R1 8
R2 R3 10
基于本方案,当路由器的某个接口Metric值设置为最大值(Max),从该路由器到其它路由器的出流量将选择其它链路。IGP内路由器进行SPF计算时,选择该路由器对针对各链路的双向Metric值之和或者该链路双向Metric值中的最大值作为该链路的双向Metric值,该接口对端路由器的Metric也同步被调整到最大值(Max),所有经该链路的回程流量会通过其它链路到达对端路由器。实现单点操作即可控制相应端口的进出流量,同时可实现位于同一LAN内,不同路由器对间Metric值的差异化设置,从而实现相应的流量优化控制。
本公开实施例可实现LAN链路上,不同路由器对间的差异化处理,进行精细化的流量优化控制,可实现基于单点控制,实现进出流量的同步疏导。可保证网络内相关业务的来回转发路径保持一致,为后续针对相关业务的流量识别、质量控制提供保障。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公开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网络路由确定装置,如下面的实施例所述。由于该装置实施例解决问题的原理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相似,因此该装置实施例的实施可以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图9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一种网络路由确定装置示意图,如图9所示,该网络路由确定装置900,包括:
双向度量值设置模块902,在计算第一节点与目标节点之间的最短路径前,路由器对间建立邻接后,设置路由器对间网络链路的双向度量值,双向度量值不小于网路链路两端节点所广播的网络链路的路由度量值Metric;
路由表生成模块904,基于网络链路的双向度量值,计算最短路径,生成路由表,路由表包括第一节点到目标节点的最短路径和目标节点到第一节点的最短路径。
本公开基于网络链路的双向度量值来进行最短路径计算,可避免传统方案常见的来回路径不一致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双向度量值设置模块902设置用于计算最短路径的网络链路的双向度量值,可以是将网络链路的双向度量值,设置为网络链路两端节点所广播的Metric的和,或设置为网络链路两端节点所广播的Metric中的最大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网络路由确定装置900,还可以包括:
第二设置模块,用于在网络中路由器的接口需要做故障倒换时,将接口的Metric设置为最大值Max。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网络路由确定装置900,还可以包括:
双向度量值更新模块,用于在网路链路两端节点所广播的网络链路的路由度量值Metric发生改变,或达到预设的度量值更新条件时,更新用于计算最短路径的网络链路的双向度量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网络路由确定装置900,还可以包括:
域内泛洪模块,用于设置路由器对间网络链路的双向度量值之前,各路由器进行各网络链路Metric值的域内泛洪。
在一些实施例中,网络链路可以为点对点P2P链路。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局域网LAN场景中,针对中间系统到中间系统IS-IS,双向度量值设置模块902设置路由器对间网络链路的双向度量值,可以是将路由器中存储的网络链路的Metric调整为双向度量值,以使组成网络链路的两个路由器中存储的网路链路的双向度量值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局域网LAN场景中,针对开放最短路径优先OSPF,双向度量值设置模块902设置路由器对间网络链路的双向度量值,可以是为路由器对间网络链路,设置用于计算最短路径的双向度量值。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路由确定装置,可以用于执行上述各方法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路由确定方法,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为简介起见,在此不再赘述。
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公开的各个方面可以实现为系统、方法或程序产品。因此,本公开的各个方面可以具体实现为以下形式,即:完全的硬件实施方式、完全的软件实施方式(包括固件、微代码等),或硬件和软件方面结合的实施方式,这里可以统称为“电路”、“模块”或“系统”。
下面参照图10来描述根据本公开的这种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000。图10显示的电子设备1000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10所示,电子设备1000以通用计算设备的形式表现。电子设备1000的组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上述至少一个处理单元1010、上述至少一个存储单元1020、连接不同系统组件(包括存储单元1020和处理单元1010)的总线1030。
其中,所述存储单元存储有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可以被所述处理单元1010执行,使得所述处理单元1010执行本说明书上述“示例性方法”部分中描述的根据本公开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步骤。例如,所述处理单元1010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如下步骤:
在计算第一节点与目标节点之间的最短路径前,路由器对间建立邻接后,设置路由器对间网络链路的双向度量值,双向度量值不小于网路链路两端节点所广播的网络链路的路由度量值Metric;
基于网络链路的双向度量值,计算最短路径,生成路由表,路由表包括第一节点到目标节点的最短路径和目标节点到第一节点的最短路径。
存储单元1020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单元形式的可读介质,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单元(RAM)10201和/或高速缓存存储单元10202,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只读存储单元(ROM)10203。
存储单元1020还可以包括具有一组(至少一个)程序模块10205的程序/实用工具10204,这样的程序模块10205包括但不限于:操作系统、一个或者多个应用程序、其它程序模块以及程序数据,这些示例中的每一个或某种组合中可能包括网络环境的实现。
总线1030可以为表示几类总线结构中的一种或多种,包括存储单元总线或者存储单元控制器、外围总线、图形加速端口、处理单元或者使用多种总线结构中的任意总线结构的局域总线。
电子设备1000也可以与一个或多个外部设备1040(例如键盘、指向设备、蓝牙设备等)通信,还可与一个或者多个使得用户能与该电子设备1000交互的设备通信,和/或与使得该电子设备1000能与一个或多个其它计算设备进行通信的任何设备(例如路由器、调制解调器等等)通信。这种通信可以通过输入/输出(I/O)接口1050进行。
并且,电子设备1000还可以通过网络适配器1060与一个或者多个网络(例如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和/或公共网络,例如因特网)通信。
如图10所示,网络适配器1060通过总线1030与电子设备1000的其它模块通信。
应当明白,尽管图中未示出,可以结合电子设备1000使用其它硬件和/或软件模块,包括但不限于:微代码、设备驱动器、冗余处理单元、外部磁盘驱动阵列、RAID系统、磁带驱动器以及数据备份存储系统等。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易于理解,这里描述的示例实施方式可以通过软件实现,也可以通过软件结合必要的硬件的方式来实现。因此,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一个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可以是CD-ROM,U盘,移动硬盘等)中或网络上,包括若干指令以使得一台计算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终端装置、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的方法。
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可读信号介质或者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能够实现本公开上述方法的程序产品。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公开的各个方面还可以实现为一种程序产品的形式,其包括程序代码,当所述程序产品在终端设备上运行时,所述程序代码用于使所述终端设备执行本说明书上述“示例性方法”部分中描述的根据本公开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步骤。
本公开中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在本公开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可读程序代码。
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可读信号介质还可以是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可读介质,该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
在一些示例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有线、光缆、RF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在具体实施时,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的任意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公开操作的程序代码,所述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C++等,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
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设备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设备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设备上部分在远程计算设备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设备或服务器上执行。
在涉及远程计算设备的情形中,远程计算设备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设备,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设备(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应当注意,尽管在上文详细描述中提及了用于动作执行的设备的若干模块或者单元,但是这种划分并非强制性的。
实际上,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上文描述的两个或更多模块或者单元的特征和功能可以在一个模块或者单元中具体化。反之,上文描述的一个模块或者单元的特征和功能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由多个模块或者单元来具体化。
此外,尽管在附图中以特定顺序描述了本公开中方法的各个步骤,但是,这并非要求或者暗示必须按照该特定顺序来执行这些步骤,或是必须执行全部所示的步骤才能实现期望的结果。附加的或备选的,可以省略某些步骤,将多个步骤合并为一个步骤执行,以及/或者将一个步骤分解为多个步骤执行等。
通过以上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易于理解,这里描述的示例实施方式可以通过软件实现,也可以通过软件结合必要的硬件的方式来实现。
因此,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一个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可以是CD-ROM,U盘,移动硬盘等)中或网络上,包括若干指令以使得一台计算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移动终端、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的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
本公开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指出。

Claims (11)

1.一种网络路由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计算第一节点与目标节点之间的最短路径前,路由器对间建立邻接后,设置路由器对间网络链路的双向度量值,所述双向度量值不小于所述网路链路两端节点所广播的所述网络链路的路由度量值Metric;
基于网络链路的双向度量值,计算最短路径,生成路由表,所述路由表包括第一节点到目标节点的最短路径和目标节点到第一节点的最短路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设置用于计算最短路径的网络链路的双向度量值,包括:
将网络链路的双向度量值,设置为所述网络链路两端节点所广播的Metric的和,或设置为所述网络链路两端节点所广播的Metric中的最大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网络中路由器的接口需要做故障倒换时,将所述接口的Metric设置为最大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网路链路两端节点所广播的网络链路的路由度量值Metric发生改变,或达到预设的度量值更新条件时,更新用于计算最短路径的网络链路的双向度量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设置路由器对间网络链路的双向度量值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各路由器进行各网络链路Metric值的域内泛洪。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链路为点对点P2P链路。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局域网LAN场景中,针对中间系统到中间系统IS-IS,设置路由器对间网络链路的双向度量值,包括:
将路由器中存储的网络链路的Metric调整为双向度量值,以使组成所述网络链路的两个路由器中存储的所述网路链路的双向度量值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局域网LAN场景中,针对开放最短路径优先OSPF,设置路由器对间网络链路的双向度量值,包括:
为路由器对间网络链路,设置用于计算最短路径的双向度量值。
9.一种网络路由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双向度量值设置模块,在计算第一节点与目标节点之间的最短路径前,路由器对间建立邻接后,设置路由器对间网络链路的双向度量值,所述双向度量值不小于所述网路链路两端节点所广播的所述网络链路的路由度量值Metric;
路由表生成模块,基于网络链路的双向度量值,计算最短路径,生成路由表,所述路由表包括第一节点到目标节点的最短路径和目标节点到第一节点的最短路径。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以及
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的可执行指令;
其中,所述处理器配置为经由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来执行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网络路由确定方法。
1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网络路由确定方法。
CN202210686456.2A 2022-06-16 2022-06-16 网络路由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Pending CN11488486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86456.2A CN114884863A (zh) 2022-06-16 2022-06-16 网络路由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86456.2A CN114884863A (zh) 2022-06-16 2022-06-16 网络路由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84863A true CN114884863A (zh) 2022-08-09

Family

ID=826815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686456.2A Pending CN114884863A (zh) 2022-06-16 2022-06-16 网络路由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884863A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83546A (ja) * 1995-09-13 1997-03-28 Toshiba Corp 経路選択方法および経路選択装置および通信網設計方法および通信網設計装置
CN105656779A (zh) * 2016-01-18 2016-06-08 西安三星电子研究有限公司 在非对称链路中选择路由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6385701A (zh) * 2016-12-14 2017-02-08 武汉博思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传输时间长度确定最佳路由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83546A (ja) * 1995-09-13 1997-03-28 Toshiba Corp 経路選択方法および経路選択装置および通信網設計方法および通信網設計装置
CN105656779A (zh) * 2016-01-18 2016-06-08 西安三星电子研究有限公司 在非对称链路中选择路由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6385701A (zh) * 2016-12-14 2017-02-08 武汉博思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传输时间长度确定最佳路由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418925B2 (ja) 動的経路分岐システム、動的経路分岐装置、動的経路分岐方法、通信システム、ノード、制御装置、パケット転送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8751638B2 (en) System and method to implement joint server selection and path selection
US6584071B1 (en) Routing with service level guarantees between ingress-egress points in a packet network
US8862774B2 (en) Dynamic keepalive parameters for reverse path validation in computer networks
JP5419974B2 (ja) ポイントツーマルチポイントドメイン間マルチプロトコルラベルスイッチングトラフィックエンジニアリング経路計算の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US8279753B2 (en) Efficient determination of fast routes when voluminous data is to be sent from a single node to many destination nodes via other intermediate nodes
KR102007548B1 (ko) 네트워크 측정 트리거들을 사용하는 서비스 보장
JP2015136168A (ja) 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メッセージおよび計算オーバーヘッドの軽減
EP2878107A1 (en) System, method and apparatus conforming path cost criteria across multiple abrs
US20140328163A1 (en) Midspan re-optimization of traffic engineered label switched paths
JP2009531981A (ja) 次数制約付き最小全域木を生成する方法および装置
Csikor et al. Optimizing IGP link costs for improving IP-level resilience with Loop-Free Alternates
EP3229393A1 (en) Error code information transfer method, network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1141954B1 (ko) 이동성 홈 에이전트에 분산된 포워딩 플레인을 제공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US7742409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pensating for performance degradation of an application session
CN114884863A (zh) 网络路由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6232977A (zh) 一种基于链路和设备状态的网络负载均衡方法及装置
Nguyen et al. Accumulative-load aware routing in software-defined networks
JP2016122960A (ja) 管理システム、ネットワーク管理方法、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
Katov et al. Hybrid SDN architecture for resource consolidation in MPLS networks
JP6801075B2 (ja) データ・パケットのパス情報を得る方法及びデバイス
JP2016225729A (ja) 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データ転送制御方法及び制御装置
JP2006067075A (ja) データ送受信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Sharma et al.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IEEE 802.3 using IGRP and EIGRP Routing Protocols
TWI757887B (zh) 用以促進一資料流從一發送端透過多路徑傳輸至一接收端的方法、網路控制器以及電腦程式產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