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84804A - 基于微服务的多渠道信息隔离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 Google Patents

基于微服务的多渠道信息隔离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884804A
CN114884804A CN202210669271.0A CN202210669271A CN114884804A CN 114884804 A CN114884804 A CN 114884804A CN 202210669271 A CN202210669271 A CN 202210669271A CN 114884804 A CN114884804 A CN 1148848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rvice
user
channel
micro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66927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884804B (zh
Inventor
张文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ing An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ing An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ing An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Ping An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66927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884804B/zh
Publication of CN1148848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84804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22102 priority patent/WO2023240840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8848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8480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6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 H04L41/0654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using network fault recover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50Network service management, e.g. ensuring proper service fulfilment according to agre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50Network service management, e.g. ensuring proper service fulfilment according to agreements
    • H04L41/5041Network service management, e.g. ensuring proper service fulfilment according to agre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ime relationship between creation and deployment of a servi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50Network service management, e.g. ensuring proper service fulfilment according to agreements
    • H04L41/5061Network service management, e.g. ensuring proper service fulfilment according to agre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service providers and their network customers, e.g. 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Debugging And Monitoring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 Computer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基于微服务的多渠道信息隔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所述方法包括:接收用户终端向服务端发送的业务请求,服务端为用户终端提供微服务链;对业务请求携带的用户渠道信息进行解析,得到用户访问渠道标识;将用户渠道标识传入至临时状态记录器的附件信息中;微服务链中具有渠道隔离需求的目标微服务,从附件信息中获取用户渠道标识,隔离渠道信息,并对业务请求进行处理。采用本方法能够降低微服务改造难度以及减少改造成本。

Description

基于微服务的多渠道信息隔离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微服务的多渠道信息隔离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背景技术
微服务是目前逐渐被广泛应用的软件架构,在线互联网医疗平台大多采用的都是微服务架构;在应用微服务的过程中,存在高并发、大交易量的业务场景,在线互联网医疗平台微服务数量从几百到上千,单个微服务结构简单,但整体系统结构非常复杂。
在医疗场景应用中,微服务平台上的各应用会根据渠道来区分同一用户下的不同来源下的业务数据,并进行个性化显示;然而,各请求来源所在应用又千差万别,在对业务数据进行个性化展示以及合并数据时,对微服务的改造难度大以及改造成本高。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降低微服务改造难度以及减少改造成本的基于微服务的多渠道信息隔离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微服务的多渠道信息隔离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用户终端向服务端发送的业务请求,所述服务端为所述用户终端提供微服务链;
对所述业务请求携带的用户渠道信息进行解析,得到用户访问渠道标识;
将所述用户渠道标识传入至临时状态记录器的附件信息中;
所述微服务链中具有渠道隔离需求的目标微服务,从所述附件信息中获取所述用户渠道标识,隔离渠道信息,并对所述业务请求进行处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将所述用户渠道标识传入至临时状态记录器的附件信息中,包括:
将所述用户渠道标识存储在第一映射调试上下文中;
经由所述第一映射调试上下文将所述用户渠道标识传入至临时状态记录器的附件信息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微服务链中具有渠道隔离需求的目标微服务,从所述附件信息中获取所述用户渠道标识,隔离渠道信息,并对所述业务请求进行处理,包括:
将所述附件信息中的所述用户渠道标识传入第二映射调试上下文;
所述微服务链中具有渠道隔离需求的目标微服务,从所述第二映射调试上下文中获取所述用户渠道标识,隔离渠道信息,并对所述业务请求进行处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微服务链中具有渠道隔离需求的目标微服务,从所述第二映射调试上下文中获取所述用户渠道标识,隔离渠道信息,并对所述业务请求进行处理,包括:
所述微服务链中具有渠道隔离需求的目标微服务,从所述第二映射调试上下文中获取所述用户渠道标识;
从数据库中获取与所述用户渠道标识对应的业务数据;
将所述业务数据发送至所述用户终端进行个性化展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微服务链中具有渠道隔离需求的目标微服务,从所述附件信息中获取所述用户渠道标识,隔离渠道信息,并对所述业务请求进行处理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微服务链上各微服务的调用接口属性;
当所述调用接口属性为需要隔离渠道信息,确定对应的微服务为目标微服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对所述用户渠道信息进行解析,得到用户访问渠道标识,包括:
通过网关对所述用户渠道信息进行解析,得到用户访问渠道标识;所述用户渠道标识包括应用程序、子应用以及第三方插件的渠道标识中的中任意一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全链路追踪指令,根据所述用户访问渠道标识对所述业务请求处理过程中涉及的微服务进行链路追踪。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基于微服务的多渠道信息隔离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业务请求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用户终端向服务端发送的业务请求,所述服务端为所述用户终端提供微服务链;
解析模块,用于对所述业务请求携带的用户渠道信息进行解析,得到用户访问渠道标识;
传参模块,用于将所述用户渠道标识传入至临时状态记录器的附件信息中;
业务处理模块,用于所述微服务链中具有渠道隔离需求的目标微服务,从所述附件信息中获取所述用户渠道标识,隔离渠道信息,并对所述业务请求进行处理。
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所述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接收用户终端向服务端发送的业务请求,所述服务端为所述用户终端提供微服务链;
对所述业务请求携带的用户渠道信息进行解析,得到用户访问渠道标识;
将所述用户渠道标识传入至临时状态记录器的附件信息中;
所述微服务链中具有渠道隔离需求的目标微服务,从所述附件信息中获取所述用户渠道标识,隔离渠道信息,并对所述业务请求进行处理。
第四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接收用户终端向服务端发送的业务请求,所述服务端为所述用户终端提供微服务链;
对所述业务请求携带的用户渠道信息进行解析,得到用户访问渠道标识;
将所述用户渠道标识传入至临时状态记录器的附件信息中;
所述微服务链中具有渠道隔离需求的目标微服务,从所述附件信息中获取所述用户渠道标识,隔离渠道信息,并对所述业务请求进行处理。
第五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接收用户终端向服务端发送的业务请求,所述服务端为所述用户终端提供微服务链;
对所述业务请求携带的用户渠道信息进行解析,得到用户访问渠道标识;
将所述用户渠道标识传入至临时状态记录器的附件信息中;
所述微服务链中具有渠道隔离需求的目标微服务,从所述附件信息中获取所述用户渠道标识,隔离渠道信息,并对所述业务请求进行处理。
上述基于微服务的多渠道信息隔离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中,在接收用户终端向服务端发送的业务请求时,通过对业务请求携带的用户渠道信息进行解析,得到用户访问渠道标识,并将用户渠道标识传入至临时状态记录器的附件信息中;微服务链中需要隔离渠道信息的目标微服务从附件信息中获取用户渠道标识进行业务请求处理,不需要改造与目标微服务存在层级调用的微服务来获取用户渠道标识;基于微服务模式下的上下文信息传递来实现在不改造原有微服务之间接口的情况下实现用户渠道标识信息的链路传递,对微服务链上的改动范围进行收敛,极大简化了开发过程,减少改造成本并降低改造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基于微服务的多渠道信息隔离方法的应用环境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基于微服务的多渠道信息隔离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另一个实施例中基于微服务的多渠道信息隔离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微服务链的示意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基于微服务的多渠道信息隔离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的内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微服务的多渠道信息隔离方法,可以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应用环境中。其中,终端102通过网络与服务端104进行通信。数据存储系统可以存储服务端104需要处理的数据。数据存储系统可以集成在服务端104上,也可以放在云上或其他网络服务端上。服务端采用的是一种微服务架构,服务端可以但不仅限于是互联网医疗平台;服务端为用户终端提供微服务链,服务端接收用户终端发送的业务请求,对业务请求携带的用户渠道信息进行解析,得到用户访问渠道标识,将用户渠道标识传入至临时状态记录器的附件信息中;微服务链中具有渠道隔离需求的目标微服务,从附件信息中获取用户渠道标识,隔离渠道信息,并对业务请求进行处理。其中,终端102可以但不限于是各种个人计算机、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物联网设备和便携式可穿戴设备等。服务器104可以用独立的服务器或者是多个服务器组成的服务器集群来实现。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提供了一种基于微服务的多渠道信息隔离方法,以该方法应用于图1中的服务端为例进行说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2,接收用户终端向服务端发送的业务请求,服务端为用户终端提供微服务链。
其中,服务端上部署了微服务架构,微服务架构是用于实施业务功能的组件架构;根据业务需求,服务端为用户端提供了对应业务的微服务链;微服务链上各微服务通过RPC(Remote Procedure Calls,远程过程调用)接口进行调用,微服务与微服务之间存在层级调用。各个微服务可被独立部署,各个微服务之间是松耦合的。每个微服务仅关注于完成一件任务。在所有情况下,每个任务代表着一个小的业务能力。例如,在互联网医疗业务中,微服务包括问诊服务、用户中心、优惠券平台和问诊权益服务,问诊服务、用户中心、优惠券平台和问诊权益服务分别代表不同的业务能力。业务请求携带业务请求标识。
具体地,服务端接收用户终端发送的业务请求,根据业务请求携带的业务请求标识调用与业务请求标识对应的微服务链。在互联网医疗业务场景中,业务请求为医疗服务请求,根据医疗服务请求的业务请求标识获取对应的医疗服务微服链;通过调用医疗服务微服链,可以从医疗服务链上的各微服务获取与用户相关的医疗信息,其中,医疗信息包括就医信息、健康信息和医疗资讯信息等。
步骤204,对业务请求携带的用户渠道信息进行解析,得到用户访问渠道标识。
其中,业务请求还携带了用户渠道信息,用户渠道信息包括指用户发起业务请求的用户渠道标识;用户渠道包括但不仅限于是应用程序、子应用以及第三方插件等;不同的用户渠道存在不同的用户渠道标识,用户渠道标识(即APPID)用于区分不同的用户渠道;例如,用户渠道包括应用程序APP,微信小程序,第三方插件,对应的用户渠道标识01表示AndriodAPP,用户渠道标识02表示IOS APP,用户渠道标识03表示微信小程序,用户渠道标识04表示插件。
具体地,服务端接收到用户终端发送的业务请求,在服务端的网关对用户侧的发送的业务请求携带的用户渠道信息进行解析,得到用户访问渠道标识。即对网关进行改造,在网关侧增加传递用户渠道标识的参数。
步骤206,将用户渠道标识传入至临时状态记录器的附件信息中。
其中,临时状态记录器是指RpcContext,RpcContext是一个ThreadLocal的临时状态记录器,当接收到RPC请求,或发起RPC请求时,RpcContext的状态都会变化。比如A调用B,B再调用C,则B机器上,在B调用C之前,RpcContext记录的是A调用B的信息,在B调用C之后,RpcContext记录的是B调用C。
附件信息是指attachments,附件信息可用于存储业务请求的用户渠道标识,在响应业务请求,基于Dubbo框架,通过RPC接口调用微服务时,用于传入用户渠道标识,实现用户渠道标识的无感传递。
具体地,在调用微服务之前,通过新建ConsumerAppIdFilter接口访问,将用户渠道标识AppID传入至临时状态记录器RpcContext的附件信息attachments中,实现用户渠道标识的无感传递,不需要调用接口进行改造;其中,将用户渠道标识传入至临时状态记录器的附件信息中可以表示为:
RpcContext.getContext().setAttachment(“appID”,appID)。
步骤208,微服务链中具有渠道隔离需求的目标微服务,从附件信息中获取用户渠道标识,隔离渠道信息,并对业务请求进行处理。
其中,目标微服务是具有渠道隔离消息需求的微服务,渠道隔离消息是指同一用户终端在不同的渠道上的内容具有渠道特征(可以理解为每个渠道具有对应渠道的个性化特征);例如,在物流领域,同一用户终端有寄件需求时,通过不同的用户渠道登录物流服务端,调用寄件需求的微服务链,微服务链包括用户中心、优惠券平台和地址管理以及寄件权益服务;其中,同一用户终端通过不同的用户渠道进行寄件,优惠券平台针对不同用户渠道的优惠券不同,例如,针对应用程序的优惠券为满100减10,使用期限为周一至周五;针对子程序的优惠券为寄件频次大于设定寄件频次,寄件费用打8.5折,不限时间段。
又如,在互联网医疗场景,用户终端向服务端发送医疗业务请求时,服务端要调用对应的微服链,微服务链包括问诊服务、用户中心、优惠券平台和问诊权要服务等微服务;其中,用户中心包括用户手机号、用于权益标识、用户权益名称等;问诊服务包括专家挂号、住院绿通、在线问诊、中医问诊卡、中药券、VIP健康体检卡、VIP陪诊、洗车券等,在此举例不做具体限定;优惠券平台包括用户权益类型;问诊权益服务包括用户权益有效时间段、用户权益详情状态和用户权益详情使用时间等。根据实际业务需求,微服务链上的用户问诊权益服务,同一用户终端通过不同渠道,拥有的权益以及已使用的权益不同;即问诊权要服务为目标微服务,具有渠道隔离消息需求。
具体地,接收到微服务链的请求时,对微服务链中的微服务进行逐级调用,当调用微服务链中具有渠道隔离需求的目标微服务对业务请求进行处理,从附件信息中获取用户渠道标识,将用户渠道信息放入MDC(Mapped Diagnostic Context,映射调试上下文)信息中,从MDC中获取用户渠道标识,隔离渠道信息;根据用户渠道标识从业务数据库中获取对应的业务数据,并进行个性化展示。
上述基于微服务的多渠道信息隔离方法中,在微服务模式下,对多渠道的信息进行隔离,通过解析用户终端用户渠道信息,得到用户访问渠道标识;通过将用户渠道标识传入至临时状态记录器的附件信息中;在执行业务处理时,从附件信息中获取用户渠道标识发送至服务链中需要隔离渠道信息的目标微服务,不需要对存在层级调用的微服务进行改造。实现了在不改造原有微服务之间接口的情况实现渠道标识等信息的链路传递,只对需要隔离渠道信息的服务接口进行改动,将改动范围进行收敛,减少改造成本以及降低改造难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提供了一种基于微服务的多渠道信息隔离方法,以该方法应用于图1中的服务端为例进行说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2,接收用户终端向服务端发送的业务请求,服务端为用户终端提供微服务链。
其中,微服务链上的各微服务之间存在层级调用关系。
步骤304,对业务请求携带的用户渠道信息进行解析,得到用户访问渠道标识。
具体地,通过网关对用户渠道信息进行解析,得到用户访问渠道标识;用户渠道标识包括应用程序、子应用以及第三方插件的渠道标识中的中任意一种。
步骤306,将用户渠道标识存储在第一映射调试上下文中。
其中,“第一”和“第二”仅用于区分不同的映射调试上下文;映射调试上下文(Mapped Diagnostic Context,MDC)是Slf4j提供的一种便于对用户请求的流程进行归类标记的机制,利用ThreadLocal实现MDC,达到不同线程间日志信息互不影响的目的。
具体地,接收用户终端发送的业务请求,基于Dubbo框架,通过网关对业务请求携带的用户渠道信息进行解析,得到用户渠道标识,将用户渠道标识放入第一映射调试上下文MDC中。
步骤308,经由第一映射调试上下文将用户渠道标识传入至临时状态记录器的附件信息中。
具体地,新建接口调用,在调用微服务链之前,将第一映射调试上下文MDC中的用户渠道标识传入临时状态记录器RpcContext的附件信息attachments中,实现用户渠道标识的无感传递。
步骤310,将附件信息中的用户渠道标识传入第二映射调试上下文。
具体地,在响应微服务链的请求时,将临时状态记录器RpcContext的附件信息attachments中的用户渠道标识传入第二映射调试上下文MDC中,从第二映射调试上下文MDC中读取用户渠道标识,将用户渠道标识上传至微服务链中。
步骤312,微服务链中具有渠道隔离需求的目标微服务,从第二映射调试上下文中获取用户渠道标识,隔离渠道信息,并对业务请求进行处理。
其中,目标微服务可以根据对应的调用接口属性来确定,当调用接口属性为需要隔离渠道信息,确定对应的微服务为目标微服务;调用接口属性可以但不仅限于用数字和/或字符来表示,例如,调用接口属性为1表示需要隔离渠道信息,调用接口属性为0表示不需要隔离渠道信息。
具体地,确定微服务链上各微服务的调用接口属性;当调用接口属性为需要隔离渠道信息,确定对应的微服务为目标微服务;确定微服务链上需要隔离渠道信息的微服务和不需要隔离渠道信息的微服务;在调用微服务链时,对微服务链上的微服务进行层级调用,当调用的微服务不需要隔离渠道信息,按照现有的上下文信息传递方式实现;在此不做赘述;当调用的目标微服务有隔离渠道信息的需求时,从第二映射调试上下文中获取用户渠道标识,从数据库中获取与用户渠道标识对应的业务数据;将业务数据发送至用户终端进行个性化展示。
例如,在医疗场景中,如图4所示,用户渠道包括应用程序渠道和插件渠道,应用程序渠道的用户渠道标识AppID=31,插件渠道的用户渠道标识AppID=51,用户终端通过应用程序发送业务请求,业务请求携带用户渠道信息,在网关Mobile API GateWay解析用户渠道信息,得到用户渠道标识AppID=31;服务端为所述用户终端提供微服务链“问诊服务-用户中心-优惠券中心-问诊权要服务”;其中,问诊权要服务具有渠道隔离需求。将获取的用户渠道标识放入MDC,将MDC中的用户渠道标识参数传入至RpcContext的attachments(RpcContext.getContext().setAttachment(“appID”,appID);)中,在调用微服链时,将attachments中的用户渠道标识写入到第二映射调试上下文中,问诊服务、用户中心、优惠券中心不具有渠道隔离需求,在接口调用时不需要获取用户渠道标识,通过无感传递,问诊权要服务从第二映射调试上下文中获取用户渠道标识,隔离渠道信息,并对所述业务请求进行处理。即通过增加MDC以及RpcContext对Dubbo框架进行改造,实现隐式传参,不需要对中存在层级调用的微服务进行改造,即基于微服务模式下的上下文信息传递来实现在不改造原有微服务之间接口的情况实现渠道标识等信息的链路传递,将改动范围进行收敛,减少改造成本以及降低改造难度。
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当完成业务请求处理后,响应全链路追踪指令,根据用户访问渠道标识对业务请求处理过程中涉及的微服务进行链路追踪。
在医疗场景中,基于Dubbo的应用框架,接收用户终端向服务端发送的医疗服务的业务请求,服务端为所述用户终端提供微服务链“服务A->服务B->服务C->服务D->服务E”;对所述业务请求携带的用户渠道信息进行解析,得到用户访问渠道标识;将所述用户渠道标识存储在第一映射调试上下文中;经由所述第一映射调试上下文将所述用户渠道标识传入至临时状态记录器的附件信息中。
当接收到微服务链的请求,即对微服务链上的微服务进行层级调用时,通过从附件信息中所述用户渠道标识传入第二映射调试上下文,将第二映射调试上下文中的用户渠道标识上传至微服务链上,若微服务A为目标微服务,微服务A根据获取用户渠道标识AppID执行对应的业务处理,并将用户渠道标识传送至微服务;若微服务B不为目标微服务,不需要读取该用户渠道标识,进行对应的业务处理;若微服务B为目标微服务,需要读取该用户渠道标识,根据用户渠道标识进行对应的业务处理,直到完成业务请求处理,并对业务请求获取的业务数据进行个性化展示。
上述基于微服务的多渠道信息隔离方法中,在微服务模式下,对多渠道的信息进行隔离,通过解析用户终端用户渠道信息,得到用户访问渠道标识;通过将用户渠道标识传入至临时状态记录器的附件信息中;在执行业务处理时,从附件信息中获取用户渠道标识发送至服务链中需要隔离渠道信息的目标微服务,不需要对存在层级调用的微服务进行改造。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如上所述的各实施例所涉及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如上所述的各实施例所涉及的流程图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中的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实现上述所涉及的基于微服务的多渠道信息隔离方法的基于微服务的多渠道信息隔离装置。该装置所提供的解决问题的实现方案与上述方法中所记载的实现方案相似,故下面所提供的一个或多个基于微服务的多渠道信息隔离装置实施例中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基于微服务的多渠道信息隔离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提供了一种基于微服务的多渠道信息隔离装置,包括:业务请求接收模块502、解析模块504、传参模块506和业务处理模块508,其中:
业务请求接收模块502,用于接收用户终端向服务端发送的业务请求,服务端为用户终端提供微服务链。
解析模块504,用于对业务请求携带的用户渠道信息进行解析,得到用户访问渠道标识。
传参模块506,用于将用户渠道标识传入至临时状态记录器的附件信息中。
业务处理模块508,用于微服务链中具有渠道隔离需求的目标微服务,从附件信息中获取用户渠道标识,隔离渠道信息,并对业务请求进行处理。
上述基于微服务的多渠道信息隔离装置,在接收用户终端向服务端发送的业务请求时,通过对业务请求携带的用户渠道信息进行解析,得到用户访问渠道标识;通过将用户渠道标识传入至临时状态记录器的附件信息中;在执行业务处理时,从附件信息中获取用户渠道标识发送至服务链中需要隔离渠道信息的目标微服务,不需要对存在层级调用的微服务进行改造,即实现在不改造原有微服务之间接口的情况实现渠道标识等信息的链路传递,将改动范围进行收敛,减少改造成本以及降低改造难度。
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传参模块506还用于将用户渠道标识存储在第一映射调试上下文中;经由第一映射调试上下文将用户渠道标识传入至临时状态记录器的附件信息中。
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传参模块506还用于将附件信息中的用户渠道标识传入第二映射调试上下文。
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业务处理模块508还用于微服务链中具有渠道隔离需求的目标微服务,从第二映射调试上下文中获取用户渠道标识,隔离渠道信息,并对业务请求进行处理。
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传参模块506还用于微服务链中具有渠道隔离需求的目标微服务,从第二映射调试上下文中获取用户渠道标识。
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业务处理模块508还用于从数据库中获取与用户渠道标识对应的业务数据;将业务数据发送至用户终端进行个性化展示。
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基于微服务的多渠道信息隔离装置中还包括目标微程序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微服务链上各微服务的调用接口属性;当调用接口属性为需要隔离渠道信息,确定对应的微服务为目标微服务。
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解析模块504还用于通过网关对用户渠道信息进行解析,得到用户访问渠道标识;用户渠道标识包括应用程序、子应用以及第三方插件的渠道标识中的中任意一种。
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基于微服务的多渠道信息隔离装置中还包括全链路追踪模块,全链路追踪模块用于响应全链路追踪指令,根据用户访问渠道标识对业务请求处理过程中涉及的微服务进行链路追踪。
上述基于微服务的多渠道信息隔离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是服务器,其内部结构图可以如图6所示。该计算机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和网络接口。其中,该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和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计算机程序和数据库。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设备的数据库用于存储业务数据。该计算机设备的网络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通过网络连接通信。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基于微服务的多渠道信息隔离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6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计算机设备的限定,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接收用户终端向服务端发送的业务请求,服务端为用户终端提供微服务链;
对业务请求携带的用户渠道信息进行解析,得到用户访问渠道标识;
将用户渠道标识传入至临时状态记录器的附件信息中;
微服务链中具有渠道隔离需求的目标微服务,从附件信息中获取用户渠道标识,隔离渠道信息,并对业务请求进行处理。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将用户渠道标识存储在第一映射调试上下文中;
经由第一映射调试上下文将用户渠道标识传入至临时状态记录器的附件信息中。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将附件信息中的用户渠道标识传入第二映射调试上下文;
微服务链中具有渠道隔离需求的目标微服务,从第二映射调试上下文中获取用户渠道标识,隔离渠道信息,并对业务请求进行处理。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微服务链中具有渠道隔离需求的目标微服务,从第二映射调试上下文中获取用户渠道标识;
从数据库中获取与用户渠道标识对应的业务数据;
将业务数据发送至用户终端进行个性化展示。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确定微服务链上各微服务的调用接口属性;
当调用接口属性为需要隔离渠道信息,确定对应的微服务为目标微服务。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通过网关对用户渠道信息进行解析,得到用户访问渠道标识;用户渠道标识包括应用程序、子应用以及第三方插件的渠道标识中的中任意一种。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响应全链路追踪指令,根据用户访问渠道标识对业务请求处理过程中涉及的微服务进行链路追踪。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接收用户终端向服务端发送的业务请求,服务端为用户终端提供微服务链;
对业务请求携带的用户渠道信息进行解析,得到用户访问渠道标识;
将用户渠道标识传入至临时状态记录器的附件信息中;
微服务链中具有渠道隔离需求的目标微服务,从附件信息中获取用户渠道标识,隔离渠道信息,并对业务请求进行处理。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将用户渠道标识存储在第一映射调试上下文中;
经由第一映射调试上下文将用户渠道标识传入至临时状态记录器的附件信息中。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将附件信息中的用户渠道标识传入第二映射调试上下文;
微服务链中具有渠道隔离需求的目标微服务,从第二映射调试上下文中获取用户渠道标识,隔离渠道信息,并对业务请求进行处理。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微服务链中具有渠道隔离需求的目标微服务,从第二映射调试上下文中获取用户渠道标识;
从数据库中获取与用户渠道标识对应的业务数据;
将业务数据发送至用户终端进行个性化展示。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确定微服务链上各微服务的调用接口属性;
当调用接口属性为需要隔离渠道信息,确定对应的微服务为目标微服务。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通过网关对用户渠道信息进行解析,得到用户访问渠道标识;用户渠道标识包括应用程序、子应用以及第三方插件的渠道标识中的中任意一种。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响应全链路追踪指令,根据用户访问渠道标识对业务请求处理过程中涉及的微服务进行链路追踪。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接收用户终端向服务端发送的业务请求,服务端为用户终端提供微服务链;
对业务请求携带的用户渠道信息进行解析,得到用户访问渠道标识;
将用户渠道标识传入至临时状态记录器的附件信息中;
微服务链中具有渠道隔离需求的目标微服务,从附件信息中获取用户渠道标识,隔离渠道信息,并对业务请求进行处理。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将用户渠道标识存储在第一映射调试上下文中;
经由第一映射调试上下文将用户渠道标识传入至临时状态记录器的附件信息中。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将附件信息中的用户渠道标识传入第二映射调试上下文;
微服务链中具有渠道隔离需求的目标微服务,从第二映射调试上下文中获取用户渠道标识,隔离渠道信息,并对业务请求进行处理。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微服务链中具有渠道隔离需求的目标微服务,从第二映射调试上下文中获取用户渠道标识;
从数据库中获取与用户渠道标识对应的业务数据;
将业务数据发送至用户终端进行个性化展示。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确定微服务链上各微服务的调用接口属性;
当调用接口属性为需要隔离渠道信息,确定对应的微服务为目标微服务。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通过网关对用户渠道信息进行解析,得到用户访问渠道标识;用户渠道标识包括应用程序、子应用以及第三方插件的渠道标识中的中任意一种。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响应全链路追踪指令,根据用户访问渠道标识对业务请求处理过程中涉及的微服务进行链路追踪。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所涉及的用户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用户设备信息、用户个人信息等)和数据(包括但不限于用于分析的数据、存储的数据、展示的数据等),均为经用户授权或者经过各方充分授权的信息和数据。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易失性存储器中的至少一种。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磁带、软盘、闪存、光存储器、高密度嵌入式非易失性存储器、阻变存储器(ReRAM)、磁变存储器(Magnetoresistive Random Access Memory,MRAM)、铁电存储器(Ferroelectric Random Access Memory,FRAM)、相变存储器(Phase Change Memory,PCM)、石墨烯存储器等。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等。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可以是多种形式,比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SRAM)或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ndomAccess Memory,DRAM)等。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数据库可包括关系型数据库和非关系型数据库中至少一种。非关系型数据库可包括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数据库等,不限于此。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处理器可为通用处理器、中央处理器、图形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可编程逻辑器、基于量子计算的数据处理逻辑器等,不限于此。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基于微服务的多渠道信息隔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用户终端向服务端发送的业务请求,所述服务端为所述用户终端提供微服务链;
对所述业务请求携带的用户渠道信息进行解析,得到用户访问渠道标识;
将所述用户渠道标识传入至临时状态记录器的附件信息中;
所述微服务链中具有渠道隔离需求的目标微服务,从所述附件信息中获取所述用户渠道标识,隔离渠道信息,并对所述业务请求进行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用户渠道标识传入至临时状态记录器的附件信息中,包括:
将所述用户渠道标识存储在第一映射调试上下文中;
经由所述第一映射调试上下文将所述用户渠道标识传入至临时状态记录器的附件信息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服务链中具有渠道隔离需求的目标微服务,从所述附件信息中获取所述用户渠道标识,隔离渠道信息,并对所述业务请求进行处理,包括:
将所述附件信息中的所述用户渠道标识传入第二映射调试上下文;
所述微服务链中具有渠道隔离需求的目标微服务,从所述第二映射调试上下文中获取所述用户渠道标识,隔离渠道信息,并对所述业务请求进行处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服务链中具有渠道隔离需求的目标微服务,从所述第二映射调试上下文中获取所述用户渠道标识,隔离渠道信息,并对所述业务请求进行处理,包括:
所述微服务链中具有渠道隔离需求的目标微服务,从所述第二映射调试上下文中获取所述用户渠道标识;
从数据库中获取与所述用户渠道标识对应的业务数据;
将所述业务数据发送至所述用户终端进行个性化展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微服务链中具有渠道隔离需求的目标微服务,从所述附件信息中获取所述用户渠道标识,隔离渠道信息,并对所述业务请求进行处理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微服务链上各微服务的调用接口属性;
当所述调用接口属性为需要隔离渠道信息,确定对应的微服务为目标微服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用户渠道信息进行解析,得到用户访问渠道标识,包括:
通过网关对所述用户渠道信息进行解析,得到用户访问渠道标识;所述用户渠道标识包括应用程序、子应用以及第三方插件的渠道标识中的中任意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全链路追踪指令,根据所述用户访问渠道标识对所述业务请求处理过程中涉及的微服务进行链路追踪。
8.一种基于微服务的多渠道信息隔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业务请求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用户终端向服务端发送的业务请求,所述服务端为所述用户终端提供微服务链;
解析模块,用于对所述业务请求携带的用户渠道信息进行解析,得到用户访问渠道标识;
传参模块,用于将所述用户渠道标识传入至临时状态记录器的附件信息中;
业务处理模块,用于所述微服务链中具有渠道隔离需求的目标微服务,从所述附件信息中获取所述用户渠道标识,隔离渠道信息,并对所述业务请求进行处理。
9.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CN202210669271.0A 2022-06-14 2022-06-14 基于微服务的多渠道信息隔离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Active CN11488480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69271.0A CN114884804B (zh) 2022-06-14 2022-06-14 基于微服务的多渠道信息隔离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PCT/CN2022/122102 WO2023240840A1 (zh) 2022-06-14 2022-09-28 基于微服务的多渠道信息隔离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69271.0A CN114884804B (zh) 2022-06-14 2022-06-14 基于微服务的多渠道信息隔离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84804A true CN114884804A (zh) 2022-08-09
CN114884804B CN114884804B (zh) 2023-05-02

Family

ID=826817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669271.0A Active CN114884804B (zh) 2022-06-14 2022-06-14 基于微服务的多渠道信息隔离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4884804B (zh)
WO (1) WO2023240840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40840A1 (zh) * 2022-06-14 2023-12-21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基于微服务的多渠道信息隔离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161100B1 (en) * 2008-12-22 2012-04-17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Self-service provisioning for multi-channel applications
CN104125558A (zh) * 2013-04-26 2014-10-29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客户端的业务处理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9636460A (zh) * 2018-12-07 2019-04-16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478967A (zh) * 2020-04-08 2020-07-31 北京字节跳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请求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1984356A (zh) * 2020-08-24 2020-11-24 腾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页面跳转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104715A (zh) * 2020-08-31 2020-12-18 银盛支付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微服务日志链路跟踪方法及系统
CN112394916A (zh) * 2020-11-17 2021-02-23 平安信托有限责任公司 数据交互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946425A (zh) * 2021-10-28 2022-01-18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业务处理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40217A (zh) * 2019-09-12 2020-01-31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多渠道数据整合交互方法和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738757A (zh) * 2020-06-15 2020-10-02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渠道服务平台
CN113409156B (zh) * 2021-07-07 2024-05-17 北京京东拓先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的方法和装置
CN113781202B (zh) * 2021-08-24 2024-04-12 上海数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4884804B (zh) * 2022-06-14 2023-05-02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基于微服务的多渠道信息隔离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161100B1 (en) * 2008-12-22 2012-04-17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Self-service provisioning for multi-channel applications
CN104125558A (zh) * 2013-04-26 2014-10-29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客户端的业务处理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9636460A (zh) * 2018-12-07 2019-04-16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478967A (zh) * 2020-04-08 2020-07-31 北京字节跳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请求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1984356A (zh) * 2020-08-24 2020-11-24 腾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页面跳转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104715A (zh) * 2020-08-31 2020-12-18 银盛支付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微服务日志链路跟踪方法及系统
CN112394916A (zh) * 2020-11-17 2021-02-23 平安信托有限责任公司 数据交互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946425A (zh) * 2021-10-28 2022-01-18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业务处理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40840A1 (zh) * 2022-06-14 2023-12-21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基于微服务的多渠道信息隔离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84804B (zh) 2023-05-02
WO2023240840A1 (zh) 2023-1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971754B2 (en) Method for associating third party content with online document signing
US20160098804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using interchangeable analytics modules to provide tax return preparation systems
WO2021031688A1 (zh) 业务参数采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032244B (zh) 接口测试方法、装置、计算机系统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6357719A (zh) 用于网络应用的基于页面的事件相关
CN114884804B (zh) 基于微服务的多渠道信息隔离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CN111858611A (zh) 数据访问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218156A (zh) 数据导出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US11449629B2 (en) Data transfer management system and data transfer management method
CN113495498B (zh) 用于硬件设备的模拟方法、模拟器、设备和介质
CN115016995A (zh) 接口测试方法、计算机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3852610A (zh) 报文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4925066A (zh)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231377A (zh) 数据映射方法、系统、装置、服务器和存储介质
US8655910B1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coupling client-side and server-side persistence frameworks
CN110851254A (zh) 基于微服务的设备生产方法、装置、服务器和存储介质
US11262990B2 (en) Application topology discovery
US20160196136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monitoring quality control activities during development of a software application
CN109376023B (zh) 用于生成调用信息、发布返回码组的方法和设备
CN116303561A (zh) 数据查询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6861125A (zh) 业务数据获取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7370281A (zh) 数据维护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7742842A (zh) 请求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7130933A (zh) 一种挡板服务方法、系统、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7493142A (zh) 埋点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