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84739A -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及产品 - Google Patents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及产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884739A
CN114884739A CN202210543816.3A CN202210543816A CN114884739A CN 114884739 A CN114884739 A CN 114884739A CN 202210543816 A CN202210543816 A CN 202210543816A CN 114884739 A CN114884739 A CN 1148847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one number
mobile phone
server
user
matching resu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54381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鑫
岳喜旺
徐娜
王光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Construction Bank Corp
CCB Fine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Construction Bank Corp
CCB Fine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Construction Bank Corp, CCB Fine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Construction Bank Corp
Priority to CN20221054381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884739A/zh
Publication of CN1148847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8473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 H04L63/0861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using biometrical features, e.g. fingerprint, retina-sca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 H04L63/0876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based on the identity of the terminal or configuration, e.g. MAC address, hardware or software configuration or device fingerpri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及产品,属于数据处理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接收用户输入的用户身份信息,用户身份信息与目标账号关联;向服务器发送用户身份信息,以使服务器获取用户身份信息与目标面部信息之间的匹配结果;接收服务器发送的匹配结果;在匹配结果为匹配成功的情况下,接收用户输入的第一手机号码;向服务器发送第一手机号码,以使服务器将目标账号对应的手机号码更新为第一手机号码。这样,可以使用户能够在忘记账号密码,并且不再使用目标账号之前对应的手机号码的情况下,自行将目标账号对应的手机号码更新为新的手机号码,无需求助后台工作人员,不仅提升了用户体验,还减轻了后台工作人员的负担。

Description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及产品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及产品。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用户注册的账号越来越多,由于不同平台对账号的密码强度要求不同,用户需要记忆不同账号的不同密码,因此,非常容易忘记密码。
通常,在用户忘记某个账号的密码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输入预先设置的手机号码并接收验证码,来重置密码。但是,如果用户换了新的手机号码,不再使用之前设置的手机号码,则会导致用户无法重置密码,也就无法登录该账号。
现有技术中,要将之前设置的手机号码更新为新的手机号码,必须在登录该账号之后进行操作,因此,在用户忘记密码的情况下,无法自行更新手机号码,只能通过求助后台工作人员来更新,这非常影响用户体验,也给后台工作人员带来负担。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及产品,能够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用户在忘记账号密码且不再使用账号之前设置的手机号码的情况下,无法自行将账号之前设置的手机号码更新为新的手机号码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该方法包括:
接收用户输入的用户身份信息,用户身份信息与目标账号关联;
向服务器发送用户身份信息,以使服务器获取用户身份信息与目标面部信息之间的匹配结果,目标面部信息为采集到的用户的面部信息;
接收服务器发送的匹配结果;
在匹配结果为匹配成功的情况下,接收用户输入的第一手机号码;
向服务器发送第一手机号码,以使服务器将目标账号对应的手机号码更新为第一手机号码。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应用于服务器,该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用户身份信息,用户身份信息与目标账号关联;
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用户身份信息,以使第二电子设备采集用户的面部信息,获取面部信息与用户身份信息之间的匹配结果;
接收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匹配结果,并向第一电子设备发送匹配结果,以使第一电子设备在匹配结果为匹配成功的情况下,向服务器发送用户输入的第一手机号码;
将目标账号对应的手机号码更新为第一手机号码。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装置,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该装置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用户身份信息,用户身份信息与目标账号关联;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向服务器发送用户身份信息,以使服务器获取用户身份信息与目标面部信息之间的匹配结果,目标面部信息为采集到的用户的面部信息;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服务器发送的匹配结果;
第三接收模块,用于在匹配结果为匹配成功的情况下,接收用户输入的第一手机号码;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向服务器发送第一手机号码,以使服务器将目标账号对应的手机号码更新为第一手机号码。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装置,应用于服务器,该装置包括:
第四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用户身份信息,用户身份信息与目标账号关联;
第三发送模块,用于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用户身份信息,以使第二电子设备采集用户的面部信息,获取面部信息与用户身份信息之间的匹配结果;
第五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匹配结果,并向第一电子设备发送匹配结果,以使第一电子设备在匹配结果为匹配成功的情况下,向服务器发送用户输入的第一手机号码;
更新模块,用于将目标账号对应的手机号码更新为第一手机号码。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存储器;
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实现如第一方面和/或第二方面的任一项实施例中所示的数据处理方法。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第一方面和/或第二方面的任一项实施例中所示的数据处理方法。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中的指令由电子设备的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电子设备执行第一方面和/或第二方面的任一项实施例中所示的数据处理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及产品,可以在用户想要更新目标账号对应的手机号码时,由第一电子设备向服务器发送用户输入的与目标账号关联的用户身份信息,并接收服务器发送的用户身份信息与用户的面部信息之间的匹配结果,在匹配成功的情况下,向服务器发送用户输入的第一手机号码,也即新手机号码,以便服务器将目标账号对应的手机号码更新为该第一手机号码,这样,用户只需输入用户身份信息和新手机号码,便可以将目标账号对应的手机号码更新为新的手机号码,因此,用户可以在忘记账号密码,并且不再使用目标账号之前对应的手机号码的情况下,自行将目标账号对应的手机号码更新为新的手机号码,无需求助后台工作人员,不仅提升了用户体验,还减轻了后台工作人员的负担。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应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意在解释本申请,而不是限定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申请的示例来提供对本申请更好的理解。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技术方案中对数据的获取、存储、使用、处理等均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
图1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数据处理方法可以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如图1所示,该数据处理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110,接收用户输入的用户身份信息;
S120,向服务器发送用户身份信息,以使服务器获取用户身份信息与目标面部信息之间的匹配结果;
S130,接收服务器发送的匹配结果;
S140,在匹配结果为匹配成功的情况下,接收用户输入的第一手机号码;
S150,向服务器发送第一手机号码,以使服务器将目标账号对应的手机号码更新为第一手机号码。
由此,可以在用户想要更新目标账号对应的手机号码时,由第一电子设备向服务器发送用户输入的与目标账号关联的用户身份信息,并接收服务器发送的用户身份信息与用户的面部信息之间的匹配结果,在匹配成功的情况下,向服务器发送用户输入的第一手机号码,也即新手机号码,以便服务器将目标账号对应的手机号码更新为该第一手机号码,这样,用户只需输入用户身份信息和新手机号码,便可以将目标账号对应的手机号码更新为新的手机号码,因此,用户可以在忘记账号密码,并且不再使用目标账号之前对应的手机号码的情况下,自行将目标账号对应的手机号码更新为新的手机号码,无需求助后台工作人员,不仅提升了用户体验,还减轻了后台工作人员的负担。
涉及S110,用户身份信息可以与目标账号关联。目标账号可以为用户想要在第一电子设备登录的账号,例如,用户想要在第一电子设备上的一个网页中登录目标账号。用户身份信息可以为用户在注册目标账号后进行实名认证时输入的信息,例如,用户身份信息可以为用户的姓名和身份证号。
具体的,用户在第一电子设备输入用户身份信息,第一电子设备便可以接收到该用户身份信息。
在一些示例中,用户X想要在第一电子设备的目标网页中登录目标账号A,但是忘记目标账号A的密码,通常情况下,如果忘记密码,可以通过预先设置的该目标账号A对应的手机号码接收短信验证码,来重置该目标账号A的密码,然后便可以登录。但是,用户X当前已经不再使用预先设置的该目标账号A对应的手机号码,也就无法通过该手机号码接收短信验证码来登录该目标账号A。这种情况下,可以先将该目标账号A对应的手机号码更新为用户X当前正在使用的新手机号码,然后再通过该新手机号码接收短信验证码,来重置目标账号A的密码,从而可以登录目标账号A。要将该目标账号A对应的手机号码更新为用户X当前正在使用的新手机号码,首先需要对用户X的身份进行认证,确定用户X使目标账号的主人,对用户X的身份进行认证便需要用户X输入自身的身份信息,也即用户身份信息。因此,用户X可以在第一电子设备的目标网页中输入用户姓名“X”和身份证号“111111111111111111”,第一电子设备的目标网页便接收到了该姓名“X”和身份证号“111111111111111111”。
涉及S120,目标面部信息可以为采集到的用户的面部信息。匹配结果可以为用户身份信息与采集到的用户的面部信息之间的匹配结果。例如,匹配结果可以为匹配成功或匹配失败。
这里,第一电子设备接收到用户身份信息后,可以向服务器发送该用户身份信息,服务器接收到该用户身份信息后,可以获取该用户身份信息与采集到的用户的面部信息之间的匹配结果。具体的,服务器可以将接收到的用户身份信息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由第二电子设备采集用户的面部信息,也即目标面部信息,然后将该用户身份信息和目标面部信息发送至目标系统,该目标系统可以根据用户身份信息,确定与该用户身份信息对应的标准面部信息,然后将该标准面部信息与该目标面部信息进行匹配,得到匹配结果,也即用户身份信息与目标面部信息之间的匹配结果,并向服务器发送该匹配结果,这样,服务器便可以获取到该用户身份信息与目标面部信息之间的匹配结果。其中,第二电子设备采集用户的面部信息,可以通过调用刷脸软件开发工具包(Software Development Kit,sdk)组件来采集。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电子设备的目标网页接收到用户X的姓名“X”和身份证号“111111111111111111”后,可以向服务器发送该姓名“X”和身份证号“111111111111111111”,然后服务器可以向第二电子设备上的目标应用程序发送该姓名“X”和身份证号“111111111111111111”,然后,第二电子设备上的目标应用程序可以提示用户X刷脸,用户X刷脸后,第二电子设备上的目标应用程序便可以采集到用户X的面部信息M,也即目标面部信息,第二电子设备上的目标应用程序可以将该姓名“X”和身份证号“111111111111111111”以及面部信息M发送至目标系统,目标系统可以根据该姓名“X”和身份证号“111111111111111111”,确定用户X的标准面部信息m,并将该标准面部信息m与面部信息M进行匹配,将匹配结果发送至服务器。
涉及S130,服务器获取到该匹配结果后,可以向第一电子设备发送该匹配结果,这样,第一电子设备便可以接收到该匹配结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了使第一电子设备准确地接收到该用户的用户身份信息与该用户的面部信息的匹配结果,在上述S130之前,该方法还可以包括:
接收服务器发送的第一标识;
向服务器发送携带第一标识的匹配结果获取请求,以使服务器在获取到与第一标识关联的匹配结果后,向第一电子设备发送匹配结果。
这里,第一标识可以为服务器生成的与用户身份信息关联的标识,例如,该第一标识可以为编码(code)。匹配结果获取请求可以为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获取匹配结果的请求。
具体的,第一电子设备向服务器发送用户身份信息之后,服务器可以生成与该用户身份信息关联的第一标识,并向第一电子设备发送该第一标识,第一电子设备接收到该第一标识后,可以周期性地向服务器发送携带第一标识的匹配结果获取请求,在服务器获取到匹配结果并将匹配结果与第一标识关联后,可以根据匹配结果获取请求中携带的第一标识,确定与该第一标识关联的匹配结果,并向第一电子设备发送该匹配结果。
如此,通过第一标识,可以使第一电子设备更准确地接收到该用户的用户身份信息与该用户的面部信息的匹配结果。
涉及S140,第一电子设备接收到匹配结果后,可以判断该匹配结果是否为匹配成功,若匹配成功,则可以提示用户输入第一手机号码,该第一手机号码可以为用户当前使用的新手机号码。用户在第一电子设备输入第一手机号码,第一电子设备便可以接收到该第一手机号码。
涉及S150,第一电子设备接收到第一手机号码后,可以向服务器发送该第一手机号码,然后服务器可以将目标账号对应的手机号码更新为该第一手机号码。具体的,可以将与用户身份信息关联的手机号码更新为第一手机号码,由于用户身份信息与目标账号关联,目标账号对应的手机号码便更新为了第一手机号码。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了保证更新后目标账号对应的手机号码为用户自身当前使用的手机号码,在上述S130之后,该方法还可以包括:
在匹配结果为匹配成功的情况下,接收用户输入的验证信息;
基于此,上述S150可以包括:
向服务器发送第一手机号码和验证信息,以使服务器对验证信息进行验证,并在验证成功的情况下,将目标账号对应的手机号码更新为第一手机号码。
这里,在匹配结果为匹配成功的情况下,第一电子设备还可以提示用户输入验证信息,然后用户在第一电子设备输入验证信息,该验证信息可以是通过第一手机号码接收的。例如,验证信息可以是通过第一手机号码接收的短信验证码或语音验证码,当然也可以是通过第一手机号码接收的其他验证信息。
具体的,第一电子设备在接收到用户输入的第一手机号码并将该第一手机号码发送至服务器后,服务器可以向该第一手机号码发送验证信息,然后用户可以将通过第一手机号码接收到的验证信息输入到第一电子设备,第一电子设备将该验证信息发送至服务器,服务器将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验证信息与发送至第一手机号码的验证信息进行比对,若一致,则该验证信息验证成功,若不一致,则该验证信息验证失败。服务器可以在该验证信息验证成功的情况下,将目标账号对应的手机号码更新为第一手机号码。
如此,通过对第一手机号码接收的验证信息进行验证,可以尽可能保证更新后目标账号对应的手机号码为用户自身当前使用的手机号码。
图2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数据处理方法可以应用于服务器,如图2所示,该数据处理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210,接收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用户身份信息;
S220,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用户身份信息,以使第二电子设备采集用户的面部信息,获取面部信息与用户身份信息之间的匹配结果;
S230,接收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匹配结果,并向第一电子设备发送匹配结果,以使第一电子设备在匹配结果为匹配成功的情况下,向服务器发送用户输入的第一手机号码;
S240,将目标账号对应的手机号码更新为第一手机号码。
由此,可以在用户想要更新目标账号对应的手机号码时,由第一电子设备向服务器发送用户输入的与目标账号关联的用户身份信息,并接收服务器发送的用户身份信息与用户的面部信息之间的匹配结果,在匹配成功的情况下,向服务器发送用户输入的第一手机号码,也即新手机号码,以便服务器将目标账号对应的手机号码更新为该第一手机号码,这样,用户只需输入用户身份信息和新手机号码,便可以将目标账号对应的手机号码更新为新的手机号码,因此,用户可以在忘记账号密码,并且不再使用目标账号之前对应的手机号码的情况下,自行将目标账号对应的手机号码更新为新的手机号码,无需求助后台工作人员,不仅提升了用户体验,还减轻了后台工作人员的负担。
这里,S210至S240的具体过程与S110至S150的具体过程相同,为表述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了使第一电子设备准确地接收到该用户的用户身份信息与该用户的面部信息的匹配结果,在上述接收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匹配结果之后,该方法还可以包括:
生成与用户身份信息关联的第一标识;
向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第一标识;
基于此,上述向第一电子设备发送匹配结果,具体可以包括:
接收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携带第一标识的匹配结果获取请求;
响应于匹配结果获取请求,向第一电子设备发送与第一标识关联的匹配结果。
如此,通过第一标识,可以使第一电子设备更准确地接收到该用户的用户身份信息与该用户的面部信息的匹配结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了便于服务器准确地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用户身份信息,上述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用户身份信息,具体可以包括:
接收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携带第一标识的用户身份信息获取请求;
响应于用户身份信息获取请求,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与第一标识关联的用户身份信息。
这里,用户身份信息获取请求可以为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获取用户身份信息的请求。该用户身份信息获取请求中可以携带第一标识,该第一标识可以是第二电子设备从第一电子设备中获取的,例如,第一电子设备在接收到服务器发送的第一标识之后,可以显示该第一标识,用户查看到第一电子设备显示的第一标识后,可以将该第一标识输入到第二电子设备中,这样第二电子设备便接收到了第一标识,从而可以向服务器发送携带该第一标识的用户身份信息获取请求。由于服务器中存储的用户身份信息与第一标识相关联,因此,根据用户身份信息获取请求中携带的第一标识,可以确定与第一标识关联的用户身份信息,并将该用户身份信息发送至第二电子设备。
如此,通过第一标识,可以便于服务器更准确地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用户身份信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标识可能比较长,用户将第一标识输入到第二电子设备可能比较繁琐,为了便于第二电子设备快速获取到第一标识,在上述接收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携带第一标识的用户身份信息获取请求之前,该方法还可以包括:
根据第一标识生成图形码;
将图形码发送至第一电子设备,以使第二电子设备扫描图形码,得到第一标识。
这里,图形码可以是二维码,当然也可以是其他图形码,在此不做限定。服务器在生成第一标识之后,可以根据该第一标识生成图形码,并将该图形码发送至第一电子设备,以使第一电子设备显示该图形码。然后,用户可以使用第二电子设备扫描该图形码,获取到第一标识,例如,用户可以使用第二电子设备中的目标应用程序扫描该图形码,得到第一标识。
如此,可以使第二电子设备通过扫描图形码得到第一标识,无需用户输入第一标识,更加方便快捷,提升用户体验。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了避免图形码被其他用户扫描,服务器可以在接收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匹配结果的情况下,将图形码设置为失效状态。
如此,便可以避免图形码被其他用户扫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了便于第一电子设备准确地获取到匹配结果,上述接收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匹配结果,具体可以包括:
接收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匹配结果和第一标识;
将匹配结果与第一标识关联。
这里,第二电子设备可以同时将匹配结果和第一标识发送到服务器,服务器接收到该匹配结果和第一标识后,可以将该匹配结果和第一标识关联,以便在第一电子设备向服务器发送携带第一标识的匹配结果获取请求之后,可以根据第一标识确定与第一标识关联的匹配结果,并将该与第一标识关联的匹配结果发送至第一电子设备。
如此,通过将第一标识与匹配结果关联,可以便于第一电子设备准确地获取到匹配结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了保证更新后目标账号对应的手机号码为用户自身当前使用的手机号码,在上述S240之前,该方法还可以包括:
接收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验证信息;
基于此,上述S240具体可以包括:
在验证信息验证成功的情况下,将目标账号对应的手机号码更新为第一手机号码。
如此,通过对第一手机号码接收的验证信息进行验证,可以尽可能保证更新后目标账号对应的手机号码为用户自身当前使用的手机号码。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了尽可能保证更新手机号操作的安全性,服务器除了对验证信息进行验证之外,还可以确认上述匹配结果是否为匹配成功,在验证信息验证成功且匹配结果为匹配成功的情况下,将目标账号对应的手机号码更新为第一手机号码。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了使服务器更准确地对用户身份信息关联的目标账号对应的手机号码进行更新,在上述S240之前,该方法还可以包括:
接收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第一标识;
根据第一标识,确定与第一标识关联的用户身份信息;
基于此,上述S240具体可以包括:
将与用户身份信息关联的目标账号对应的手机号码更新为第一手机号码。
这里,第一电子设备在向服务器发送验证信息和第一手机号码的同时,还可以向服务器发送第一标识,服务器可以根据该第一标识,确定与该第一标识关联的用户身份信息,将与用户身份信息关联手机号码更新为第一手机号码,由于该用户身份信息与目标账号关联,便将目标账号对应的手机号码更新为了第一手机号码。
如此,通过第一标识,可以使服务器更准确地对用户身份信息关联的目标账号对应的手机号码进行更新。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了节省存储空间,服务器可以在将目标账号对应的手机号码更新为第一手机号码之后,删除该第一标识。
如此,便可以节省存储空间。
基于上述方案,在将目标账号对应的手机号码更新为第一手机号码之后,便可以通过第一手机号码接收验证信息来重置目标账号的密码,从而可以通过重置的新密码登录目标账号。
为了更好地描述整个方案,基于上述各实施例,举一个具体例子,如图3所示,上述数据处理方法可以包括S301-S317,下面对此进行详细解释。
S301,第一电子设备接收用户输入的用户身份信息。
S302,第一电子设备向服务器发送用户身份信息。
S303,服务器生成与用户身份信息关联的第一标识,并根据第一标识生成图形码。
S304,服务器向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第一标识和图形码。
S305,第二电子设备扫描第一电子设备显示的图形码,获取到第一标识。
S306,第二电子设备向服务器发送携带第一标识的用户身份信息获取请求。
S307,服务器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与第一标识关联的用户身份信息。
S308,第二电子设备采集用户的面部信息,并通过将用户的面部信息和用户身份信息发送到目标系统,来获取用户的面部信息和用户身份信息之间的匹配结果。
S309,第二电子设备向服务器发送匹配结果和第一标识。
S310,服务器将匹配结果和第一标识关联。
S311,在S304之后,第一电子设备周期性地向服务器发送携带第一标识的匹配结果获取请求。
S312,在S310之后,服务器可以响应于匹配结果获取请求,向第一电子设备发送与第一标识关联的匹配结果。
S313,在匹配结果为匹配成功的情况下,第一电子设备接收用户输入的第一手机号码和验证信息。
S314,第一电子设备向服务器发送第一手机号码、验证信息和第一标识。
S315,服务器对验证信息进行验证。
S316,服务器在验证信息验证成功的情况下,根据第一标识确定与该第一标识关联的用户身份信息。
S317,服务器将第一手机号码与该用户身份信息关联,从而可以将与用户身份信息关联的目标账号对应的手机号码更新为第一手机号码。
由此,可以在用户想要更新目标账号对应的手机号码时,由第一电子设备向服务器发送用户输入的与目标账号关联的用户身份信息,并接收服务器发送的用户身份信息与用户的面部信息之间的匹配结果,在匹配成功的情况下,向服务器发送用户输入的第一手机号码,也即新手机号码,以便服务器将目标账号对应的手机号码更新为该第一手机号码,这样,用户只需输入用户身份信息和新手机号码,便可以将目标账号对应的手机号码更新为新的手机号码,因此,用户可以在忘记账号密码,并且不再使用目标账号之前对应的手机号码的情况下,自行将目标账号对应的手机号码更新为新的手机号码,无需求助后台工作人员,不仅提升了用户体验,还减轻了后台工作人员的负担。
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装置,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下面结合图4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装置进行详细说明。
图4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4所示,该数据处理装置可以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401,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用户身份信息,用户身份信息与目标账号关联;
第一发送模块402,用于向服务器发送用户身份信息,以使服务器获取用户身份信息与目标面部信息之间的匹配结果,目标面部信息为采集到的用户的面部信息;
第二接收模块403,用于接收服务器发送的匹配结果;
第三接收模块404,用于在匹配结果为匹配成功的情况下,接收用户输入的第一手机号码;
第二发送模块405,用于向服务器发送第一手机号码,以使服务器将目标账号对应的手机号码更新为第一手机号码。
由此,可以在用户想要更新目标账号对应的手机号码时,由第一电子设备向服务器发送用户输入的与目标账号关联的用户身份信息,并接收服务器发送的用户身份信息与用户的面部信息之间的匹配结果,在匹配成功的情况下,向服务器发送用户输入的第一手机号码,也即新手机号码,以便服务器将目标账号对应的手机号码更新为该第一手机号码,这样,用户只需输入用户身份信息和新手机号码,便可以将目标账号对应的手机号码更新为新的手机号码,因此,用户可以在忘记账号密码,并且不再使用目标账号之前对应的手机号码的情况下,自行将目标账号对应的手机号码更新为新的手机号码,无需求助后台工作人员,不仅提升了用户体验,还减轻了后台工作人员的负担。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了使第一电子设备准确地接收到该用户的用户身份信息与该用户的面部信息的匹配结果,该装置还可以包括:
第六接收模块,用于在接收服务器发送的匹配结果之前,接收服务器发送的第一标识,第一标识为服务器生成的与用户身份信息关联的标识;
第四发送模块,用于向服务器发送携带第一标识的匹配结果获取请求,以使服务器在获取到与第一标识关联的匹配结果后,向第一电子设备发送匹配结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了保证更新后目标账号对应的手机号码为用户自身当前使用的手机号码,该装置还可以包括:
第七接收模块,用于在接收服务器发送的匹配结果之后,在匹配结果为匹配成功的情况下,接收用户输入的验证信息,验证信息是通过第一手机号码接收的;
第二发送模块405,具体可以包括:
第一发送子模块,用于向服务器发送第一手机号码和验证信息,以使服务器对验证信息进行验证,并在验证成功的情况下,将目标账号对应的手机号码更新为第一手机号码。
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装置,应用于服务器。下面结合图5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处理装置进行详细说明。
图5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5所示,该数据处理装置可以包括:
第四接收模块501,用于接收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用户身份信息,用户身份信息与目标账号关联;
第三发送模块502,用于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用户身份信息,以使第二电子设备采集用户的面部信息,获取面部信息与用户身份信息之间的匹配结果;
第五接收模块503,用于接收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匹配结果,并向第一电子设备发送匹配结果,以使第一电子设备在匹配结果为匹配成功的情况下,向服务器发送用户输入的第一手机号码;
更新模块504,用于将目标账号对应的手机号码更新为第一手机号码。
由此,可以在用户想要更新目标账号对应的手机号码时,由第一电子设备向服务器发送用户输入的与目标账号关联的用户身份信息,并接收服务器发送的用户身份信息与用户的面部信息之间的匹配结果,在匹配成功的情况下,向服务器发送用户输入的第一手机号码,也即新手机号码,以便服务器将目标账号对应的手机号码更新为该第一手机号码,这样,用户只需输入用户身份信息和新手机号码,便可以将目标账号对应的手机号码更新为新的手机号码,因此,用户可以在忘记账号密码,并且不再使用目标账号之前对应的手机号码的情况下,自行将目标账号对应的手机号码更新为新的手机号码,无需求助后台工作人员,不仅提升了用户体验,还减轻了后台工作人员的负担。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了使第一电子设备准确地接收到该用户的用户身份信息与该用户的面部信息的匹配结果,该装置还可以包括:
第一生成模块,用于在接收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用户身份信息之后,生成与用户身份信息关联的第一标识;
第五发送模块,用于向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第一标识;
第五接收模块503,具体可以包括:
第一接收子模块,用于接收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携带第一标识的匹配结果获取请求;
第二发送子模块,用于响应于匹配结果获取请求,向第一电子设备发送与第一标识关联的匹配结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了便于服务器准确地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用户身份信息,第三发送模块502,具体可以包括:
第二接收子模块,用于接收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携带第一标识的用户身份信息获取请求;
第三发送子模块,用于响应于用户身份信息获取请求,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与第一标识关联的用户身份信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了便于第一电子设备准确地获取到匹配结果,第五接收模块503,具体可以包括:
第三接收子模块,用于接收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匹配结果和第一标识;
关联子模块,用于将匹配结果与第一标识关联。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了保证更新后目标账号对应的手机号码为用户自身当前使用的手机号码,该装置还可以包括:
第八接收模块,用于在将目标账号对应的手机号码更新为第一手机号码之前,接收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验证信息,验证信息是通过第一手机号码接收的;
更新模块504,具体可以包括:
第一更新子模块,用于在验证信息验证成功的情况下,将目标账号对应的手机号码更新为第一手机号码。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了使服务器更准确地对用户身份信息关联的目标账号对应的手机号码进行更新,该装置还可以包括:
第九接收模块,用于在将目标账号对应的手机号码更新为第一手机号码之前,接收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第一标识;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第一标识,确定与第一标识关联的用户身份信息;
更新模块504,具体可以包括:
第二更新子模块,用于将与用户身份信息关联的目标账号对应的手机号码更新为第一手机号码。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标识可能比较长,用户将第一标识输入到第二电子设备可能比较繁琐,为了便于第二电子设备快速获取到第一标识,该装置还可以包括:
第二生成模块,用于在接收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携带第一标识的用户身份信息获取请求之前,根据第一标识生成图形码;
第六发送模块,用于将图形码发送至第一电子设备,以使第二电子设备扫描图形码,得到第一标识。
图6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6所示,该电子设备6能够实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数据处理方法以及数据处理装置的电子设备的示例性硬件架构的结构图。该电子设备可以指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
该电子设备6可以包括处理器601以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存储器602。
具体地,上述处理器601可以包括中央处理器(CPU),或者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者可以被配置成实施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
存储器602可以包括用于数据或指令的大容量存储器。举例来说而非限制,存储器602可包括硬盘驱动器(Hard Disk Drive,HDD)、软盘驱动器、闪存、光盘、磁光盘、磁带或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驱动器或者两个或更多个以上这些的组合。在合适的情况下,存储器602可包括可移除或不可移除(或固定)的介质。在合适的情况下,存储器602可在综合网关容灾设备的内部或外部。在特定实施例中,存储器602是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在特定实施例中,存储器602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磁盘存储介质设备,光存储介质设备,闪存设备,电气、光学或其他物理/有形的存储器存储设备。因此,通常,存储器602包括一个或多个编码有包括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软件的有形(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存储器设备),并且当该软件被执行(例如,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时,其可操作来执行参考根据本申请的一方面的方法所描述的操作。
处理器601通过读取并执行存储器602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指令,以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任意一种数据处理方法。
在一个示例中,该电子设备还可包括通信接口603和总线604。其中,如图6所示,处理器601、存储器602、通信接口603通过总线604连接并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通信接口603,主要用于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各模块、装置、单元和/或设备之间的通信。
总线604包括硬件、软件或两者,将电子设备的部件彼此耦接在一起。举例来说而非限制,总线可包括加速图形端口(AGP)或其他图形总线、增强工业标准架构(EISA)总线、前端总线(FSB)、超传输(HT)互连、工业标准架构(ISA)总线、无限带宽互连、低引脚数(LPC)总线、存储器总线、微信道架构(MCA)总线、外围组件互连(PCI)总线、PCI-Express(PCI-X)总线、串行高级技术附件(SATA)总线、视频电子标准协会局部(VLB)总线或其他合适的总线或者两个或更多个以上这些的组合。在合适的情况下,总线604可包括一个或多个总线。尽管本申请实施例描述和示出了特定的总线,但本申请考虑任何合适的总线或互连。
该电子设备可以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数据处理方法,从而实现结合图1至图5描述的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另外,结合上述实施例中的数据处理方法,本申请实施例可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来实现。该计算机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该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任意一种数据处理方法。
需要明确的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文所描述并在图中示出的特定配置和处理。为了简明起见,这里省略了对已知方法的详细描述。在上述实施例中,描述和示出了若干具体的步骤作为示例。但是,本申请的方法过程并不限于所描述和示出的具体步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在领会本申请的精神后,作出各种改变、修改和添加,或者改变步骤之间的顺序。
以上所述的结构框图中所示的功能块可以实现为硬件、软件、固件或者它们的组合。当以硬件方式实现时,其可以例如是电子电路、专用集成电路(ASIC)、适当的固件、插件、功能卡等等。当以软件方式实现时,本申请的元素是被用于执行所需任务的程序或者代码段。程序或者代码段可以存储在机器可读介质中,或者通过载波中携带的数据信号在传输介质或者通信链路上传送。“机器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能够存储或传输信息的任何介质。机器可读介质的例子包括电子电路、半导体存储器设备、ROM、闪存、可擦除ROM(EROM)、软盘、CD-ROM、光盘、硬盘、光纤介质、射频(RF)链路,等等。代码段可以经由诸如因特网、内联网等的计算机网络被下载。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提及的示例性实施例,基于一系列的步骤或者装置描述一些方法或系统。但是,本申请不局限于上述步骤的顺序,也就是说,可以按照实施例中提及的顺序执行步骤,也可以不同于实施例中的顺序,或者若干步骤同时执行。
上面参考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方法、装置(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框图描述了本申请的各方面。应当理解,流程图和/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框图中各方框的组合可以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可被提供给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以产生一种机器,使得经由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执行的这些指令使能对流程图和/或框图的一个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动作的实现。这种处理器可以是但不限于是通用处理器、专用处理器、特殊应用处理器或者现场可编程逻辑电路。还可理解,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也可以由执行指定的功能或动作的专用硬件来实现,或可由专用硬件和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模块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应理解,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用户输入的用户身份信息,所述用户身份信息与目标账号关联;
向所述服务器发送所述用户身份信息,以使所述服务器获取所述用户身份信息与目标面部信息之间的匹配结果,所述目标面部信息为采集到的所述用户的面部信息;
接收所述服务器发送的所述匹配结果;
在所述匹配结果为匹配成功的情况下,接收用户输入的第一手机号码;
向所述服务器发送所述第一手机号码,以使所述服务器将所述目标账号对应的手机号码更新为所述第一手机号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接收所述服务器发送的所述匹配结果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服务器发送的第一标识,所述第一标识为所述服务器生成的与所述用户身份信息关联的标识;
向所述服务器发送携带所述第一标识的匹配结果获取请求,以使所述服务器在获取到与所述第一标识关联的所述匹配结果后,向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所述匹配结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接收所述服务器发送的所述匹配结果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匹配结果为匹配成功的情况下,接收用户输入的验证信息,所述验证信息是通过所述第一手机号码接收的;
所述向所述服务器发送所述第一手机号码,以使所述服务器将所述目标账号对应的手机号码更新为所述第一手机号码,包括:
向所述服务器发送所述第一手机号码和所述验证信息,以使所述服务器对所述验证信息进行验证,并在验证成功的情况下,将所述目标账号对应的手机号码更新为所述第一手机号码。
4.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应用于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用户身份信息,所述用户身份信息与目标账号关联;
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所述用户身份信息,以使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采集所述用户的面部信息,获取所述面部信息与所述用户身份信息之间的匹配结果;
接收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所述匹配结果,并向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所述匹配结果,以使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在所述匹配结果为匹配成功的情况下,向所述服务器发送所述用户输入的第一手机号码;
将所述目标账号对应的手机号码更新为所述第一手机号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收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用户身份信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生成与所述用户身份信息关联的第一标识;
向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标识;
所述向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所述匹配结果,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携带所述第一标识的匹配结果获取请求;
响应于所述匹配结果获取请求,向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与所述第一标识关联的所述匹配结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所述用户身份信息,包括:
接收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携带所述第一标识的用户身份信息获取请求;
响应于所述用户身份信息获取请求,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与所述第一标识关联的所述用户身份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所述匹配结果,包括:
接收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所述匹配结果和所述第一标识;
将所述匹配结果与所述第一标识关联。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将所述目标账号对应的手机号码更新为所述第一手机号码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验证信息,所述验证信息是通过所述第一手机号码接收的;
所述将所述目标账号对应的手机号码更新为所述第一手机号码,包括:
在所述验证信息验证成功的情况下,将所述目标账号对应的手机号码更新为所述第一手机号码。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将所述目标账号对应的手机号码更新为所述第一手机号码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第一标识;
根据所述第一标识,确定与所述第一标识关联的用户身份信息;
所述将所述目标账号对应的手机号码更新为所述第一手机号码,包括:
将与所述用户身份信息关联的目标账号对应的手机号码更新为所述第一手机号码。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收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携带所述第一标识的用户身份信息获取请求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标识生成图形码;
将所述图形码发送至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以使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扫描所述图形码,得到所述第一标识。
11.一种数据处理装置,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用户身份信息,所述用户身份信息与目标账号关联;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服务器发送所述用户身份信息,以使所述服务器获取所述用户身份信息与目标面部信息之间的匹配结果,所述目标面部信息为采集到的所述用户的面部信息;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服务器发送的所述匹配结果;
第三接收模块,用于在所述匹配结果为匹配成功的情况下,接收用户输入的第一手机号码;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服务器发送所述第一手机号码,以使所述服务器将所述目标账号对应的手机号码更新为所述第一手机号码。
12.一种数据处理装置,应用于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第四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用户身份信息,所述用户身份信息与目标账号关联;
第三发送模块,用于向第二电子设备发送所述用户身份信息,以使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采集所述用户的面部信息,获取所述面部信息与所述用户身份信息之间的匹配结果;
第五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所述匹配结果,并向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所述匹配结果,以使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在所述匹配结果为匹配成功的情况下,向所述服务器发送所述用户输入的第一手机号码;
更新模块,用于将所述目标账号对应的手机号码更新为所述第一手机号码。
13.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存储器;
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3和/或权利要求4-10任意一项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
14.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3和/或权利要求4-10任意一项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
15.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中的指令由电子设备的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3和/或权利要求4-10任意一项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
CN202210543816.3A 2022-05-18 2022-05-18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及产品 Pending CN11488473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43816.3A CN114884739A (zh) 2022-05-18 2022-05-18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及产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43816.3A CN114884739A (zh) 2022-05-18 2022-05-18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及产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84739A true CN114884739A (zh) 2022-08-09

Family

ID=826763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543816.3A Pending CN114884739A (zh) 2022-05-18 2022-05-18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及产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884739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46792A (zh) * 2013-12-31 2014-04-23 郑盈盈 一种第三方应用账号与手机号码绑定、解除和更新方法
US20180167379A1 (en) * 2016-12-12 2018-06-14 Alibaba Group Holding Limited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ocessing user operation
CN108600250A (zh) * 2018-05-04 2018-09-28 上海掌门科技有限公司 认证方法
CN110266658A (zh) * 2019-05-31 2019-09-20 苏州达家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更新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411182A (zh) * 2019-07-10 2021-09-17 创新先进技术有限公司 账户信息更新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849787A (zh) * 2021-09-23 2021-12-28 张奇 一种账号管理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46792A (zh) * 2013-12-31 2014-04-23 郑盈盈 一种第三方应用账号与手机号码绑定、解除和更新方法
US20180167379A1 (en) * 2016-12-12 2018-06-14 Alibaba Group Holding Limited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ocessing user operation
CN108600250A (zh) * 2018-05-04 2018-09-28 上海掌门科技有限公司 认证方法
CN110266658A (zh) * 2019-05-31 2019-09-20 苏州达家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更新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411182A (zh) * 2019-07-10 2021-09-17 创新先进技术有限公司 账户信息更新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849787A (zh) * 2021-09-23 2021-12-28 张奇 一种账号管理方法及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40927B (zh) 无线网络热点共享方法及装置、计算机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10392054B (zh) 登录校验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11092899B (zh) 信息获取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07493378B (zh) 应用程序登录的方法和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JP2009135688A (ja) 認証方法、認証システムおよび車載装置
CN106031084B (zh) 利用一次性随机密钥的本人确认及防盗用系统及方法
CN109496443B (zh) 移动认证方法和用于其的系统
CN109104430B (zh) 身份验证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901353A (zh) 身份识别预处理方法、身份识别方法,及其设备和系统
CN105871903A (zh) 信息安全管控方法、系统及移动终端
CN105760729B (zh) 一种登录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1104653B (zh) 用户操作的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0798836B (zh) eSIM卡终端设备切换方法和装置
CN114884739A (zh)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及产品
KR101469457B1 (ko) 운영체제 정보에 기반한 이동통신단말기 등록 시스템, 이를 이용한 본인인증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CN111125668A (zh) 一种基于移动端增强Linux操作系统登录安全性的方法和系统
CN104378202B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电子终端和服务器
CN112714108B (zh) 终端通信号码验证的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3781695A (zh) 门禁管理方法、系统、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385695A (zh) 信息查询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7423604B (zh) 应用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11483338A (zh) 充换电柜及其充换电方法
CN105207987A (zh) 基于蓝牙手机终端的指纹识别系统
CN113395240A (zh) 数据获取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06919827B (zh) 无线解锁的方法、计算机设备和网络服务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