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83735A - 电池组件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池组件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883735A
CN114883735A CN202210683974.9A CN202210683974A CN114883735A CN 114883735 A CN114883735 A CN 114883735A CN 202210683974 A CN202210683974 A CN 202210683974A CN 114883735 A CN114883735 A CN 1148837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protective film
circuit board
flexible circuit
fil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68397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浩
林建堂
刘超锋
郭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683974.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883735A/zh
Publication of CN1148837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8373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84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with incorporated circuit board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10/0436Small-sized flat cells or batteries for portable equipm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44Secondary casings; Racks; Suspension devices;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ounting metho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47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ortable devices, e.g. mobile phones, computers, hand tools or pacemak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池组件和电子设备,其中,电池组件,包括:电池,电池包括:电池本体,电池本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电池覆膜,覆盖于电池本体,电池覆膜包括多层膜本体;柔性电路板,位于电池本体的第二端面;电池覆膜与柔性电路板对应的区域为配合区域,配合区域包括至多一层膜本体。本申请通过合理设置电池组件的结构,使得配合区域包括至多一层膜本体。也即,柔性电路板与配合区域的叠层数量至多两层,具有减小电池和柔性电路板的叠层厚度的作用。该设置在保证电池组件的使用性能的同时,为实现电池组件的轻薄化提供了有效且可靠的结构支撑。

Description

电池组件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池组件和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当电子设备配置侧面指纹识别功能时,与指纹识别装置连接的柔性电路板会与电池的保护膜及撕手叠加在一起,形成三层叠层厚度,成为整机厚度瓶颈,影响整机减薄设计。
发明内容
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电池组件和一种电子设备,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电子设备配置侧面指纹识别功能时,整机厚度较大,无法实现产品轻薄化设置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池组件,包括:电池,电池包括:电池本体,电池本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电池覆膜,覆盖于电池本体,电池覆膜包括多层膜本体;柔性电路板,位于电池本体的第二端面;电池覆膜与柔性电路板对应的区域为配合区域,配合区域包括至多一层膜本体。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池组件,包括:电池,电池包括:电池本体,电池本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电池覆膜,覆盖于电池本体,电池覆膜包括多层膜本体;柔性电路板,位于电池本体的第二端面;电池覆膜与柔性电路板对应的区域为配合区域,配合区域包括至多一层膜本体。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如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的电池组件;或如第二方面任一实施例的电池组件。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电池组件包括电池和柔性电路板,电池包括电池本体和电池覆膜。
电池本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柔性电路板位于电池本体的第二端面,电池覆膜包括多层膜本体,电池覆膜与柔性电路板对应的区域为配合区域。也就是说,电池组件的厚度瓶颈位置为柔性电路板与配合区域的配合处。
故而,通过合理设置电池组件的结构,使得配合区域包括至多一层膜本体。也即,柔性电路板与配合区域的叠层数量至多两层,具有减小电池和柔性电路板的叠层厚度的作用。该设置在保证电池组件的使用性能的同时,为实现电池组件的轻薄化提供了有效且可靠的结构支撑。
可以理解的是,电池覆膜覆盖于电池本体,也即,电池覆膜能够包裹电池本体的至少一部分,电池覆膜对电池本体具有保护的作用。
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申请的第一个实施例的电池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的第一个实施例的电池组件的配合区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的第一个实施例的电池组件的剖视图;
图4是本申请的第二个实施例的电池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的第二个实施例的电池组件的配合区域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的第二个实施例的电池组件的剖视图;
图7是本申请的第三个实施例的电池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的第三个实施例的电池组件的配合区域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的第三个实施例的电池组件的剖视图;
图10是本申请的第四个实施例的电池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的第四个实施例的电池组件的配合区域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的第四个实施例的电池组件的剖视图;
图13是本申请的电池组件的保护膜和电池本体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的电池组件的保护膜与电池本体分离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图1至图14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电池组件,110电池,112电池本体,114第一端面,116第二端面,120电池覆膜,122配合区域,124保护膜,126撕手,128第一缺口,130第二缺口,132第三缺口,134第四缺口,140柔性电路板,150框体,160识别模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图1至图14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组件100和电子设备。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图9、图10、图11、图12、图13和图14所示,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电池组件100,包括:电池110,电池110包括:电池本体112,电池本体112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114和第二端面116;电池覆膜120,覆盖于电池本体112,电池覆膜120包括多层膜本体;柔性电路板140,位于电池本体112的第二端面116;电池覆膜120与柔性电路板140对应的区域为配合区域122,配合区域122包括至多一层膜本体。
在该实施例中,电池组件100包括电池110和柔性电路板140,电池110包括电池本体112和电池覆膜120。
电池本体112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114和第二端面116,柔性电路板140位于电池本体112的第二端面116,柔性电路板140的两端可伸出于电池的第二端面116之外,例如,柔性电路板140的一端与电路板连接,柔性电路板的另一端与按键连接。而电路板设置在电子设备中,且电路板与电池本体112间隔设置。在这样的情况下,柔性电路板140的两端会伸出于电池的第二端面116之外,而柔性电路板两端之间的部分设置于电池的第二端面116上。电池覆膜120包括多层膜本体,电池覆膜120与柔性电路板140对应的区域为配合区域122。也就是说,电池组件100的厚度瓶颈位置为柔性电路板140与配合区域122的配合处。
故而,通过合理设置电池组件100的结构,使得配合区域122包括至多一层膜本体。也即,柔性电路板140与配合区域122的叠层数量,包含柔性电路板140,至多两层,具有减小电池110和柔性电路板140的叠层厚度的作用。该设置在保证电池组件100的使用性能的同时,为实现电池组件100的轻薄化提供了有效且可靠的结构支撑。
可以理解的是,电池覆膜120覆盖于电池本体112,也即,电池覆膜120能够包裹电池本体112的至少一部分,电池覆膜120对电池本体112具有保护的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4、图7、图10、图13和图14所示,多层膜本体包括:保护膜124,与电池本体112连接,保护膜124从电池本体112的第一端面114经电池本体112的侧面延伸至第二端面116;撕手126,连接于保护膜124朝向电池本体112的一侧,且在电池本体112的第二端面116上的正投影中,撕手126的一部分凸伸出保护膜124的外边缘。其中,电池本体112的侧面,是连接第一端面114和第二端面116的表面。
在具体应用中,多层膜本体包括保护膜124和撕手126。撕手126设置于电池本体112上,且撕手126位于保护膜124朝向电池本体112的一侧,保护膜124与撕手126连接,该连接方式可以是通过粘胶连接,或者通过其他具有吸合能力的结构进行连接。保护膜124从电池本体112的第一端面114通过电池本体112的侧面弯折到电池本体112的第二端面116上,且与电池本体112连接,该连接方式可以是通过粘胶连接,或者通过其他具有吸合能力的结构进行连接。保护膜124能够包覆电池本体112的至少一部分,保护膜124对电池本体112具有保护的作用。电池本体112的侧面与第二端面116的交接处具有第一侧楞,撕手126与电池本体112的连接处可以为电池本体112的第一侧面至第一侧楞之间的任意位置,且撕手126的一部分凸伸出保护膜124的外边缘。
柔性电路板140设于电池本体112的第二端面116,且柔性电路板140位于电池覆膜120远离电池本体112的一侧。在外力作用于撕手126的情况下,可通过撕手126将弯折连接于电池本体112第二端面116上的保护膜124与电池本体112分离。也即,通过撕手126便于拆卸电池110。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撕手126设有第一缺口128,第一缺口128朝向配合区域122,配合区域122包括保护膜124。
在具体应用中,通过合理设置电池110和柔性电路板140的配合结构,使得撕手126设有第一缺口128,第一缺口128朝向配合区域122,配合区域122包括保护膜124。也即,柔性电路板140与配合区域122的叠层厚度为保护膜124的厚度和柔性电路板140的厚度之和。相较于相关技术中的柔性电路板、保护膜和撕手三层叠层厚度而言,减去了撕手126的厚度,实现叠层厚度减薄处理,有利于实现电池组件100的轻薄化设置,进而能够降低电池组件100对电子设备内部空间的占用率。
可以理解的是,撕手126设有第一缺口128,保护膜124位于第一缺口128和柔性电路板140之间。也即,沿电池110的厚度方向,柔性电路板140向保护膜124作正投影,撕手126与柔性电路板140的投影对应的区域均设有第一缺口128,这样,使得柔性电路板140与配合区域122的各个位置均不会出现柔性电路板140、保护膜124和撕手126三层叠层。
具体地,第一缺口128的形状包括环形、U形等等。
具体地,撕手126包括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间隔布置,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之间的间隙形成第一缺口128。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图5和图6所示,保护膜124设有第二缺口130,第二缺口130朝向配合区域122,配合区域122包括撕手126。
在具体应用中,通过合理设置电池110和柔性电路板140的配合结构,使得保护膜124设有第二缺口130,第二缺口130朝向配合区域122,配合区域122包括撕手126。也即,柔性电路板140与配合区域122的叠层厚度为撕手126的厚度和柔性电路板140的厚度之和。相较于相关技术中的柔性电路板、保护膜和撕手三层叠层厚度而言,减去了保护膜124的厚度,实现叠层厚度减薄处理,有利于实现电池组件100的轻薄化设置,进而能够降低电池组件100对电子设备内部空间的占用率。
可以理解的是,保护膜124设有第二缺口130,撕手126位于第二缺口130处,第二缺口130具有避让撕手126的作用,以保证配合区域122包括撕手126,而不包括保护膜124。这样,使得柔性电路板140与配合区域122的各个位置均不会出现柔性电路板140、保护膜124和撕手126三层叠层。
具体地,第二缺口130的形状包括环形、U形等等,在此不一一列举。
具体地,保护膜124包括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间隔布置,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之间的间隙形成第二缺口130。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图8和图9所示,保护膜124设有第三缺口132,第三缺口132朝向配合区域122,撕手126设有第四缺口134,第四缺口134也朝向配合区域122。
在具体应用中,通过合理设置电池110和柔性电路板140的配合结构,使得保护膜124设有第三缺口132,第三缺口132朝向配合区域122,撕手126设有第四缺口134,第四缺口134也朝向配合区域122。也即,柔性电路板140与配合区域122的叠层厚度为柔性电路板140的厚度。相较于相关技术中的柔性电路板、保护膜和撕手三层叠层厚度而言,减去了保护膜124的厚度和撕手126的厚度,实现叠层厚度减薄处理,有利于实现电池组件100的轻薄化设置,进而能够降低电池组件100对电子设备内部空间的占用率。
可以理解的是,保护膜124设有第三缺口132,撕手126位于第三缺口132处,撕手126设有第四缺口134,柔性电路板140贯穿第四缺口134,也就是说,柔性电路板140与电池本体112之间未设有膜本体,换句话说,柔性电路板140与电池本体112接触。这样,使得柔性电路板140与配合区域122的各个位置均不会出现柔性电路板140、保护膜124和撕手126三层叠层。
具体地,第三缺口132的形状包括环形、U形等等,在此不一一列举。
具体地,第四缺口134的形状包括环形、U形等等,在此不一一列举。
具体地,保护膜124包括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间隔布置,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之间的间隙形成第三缺口132。
具体地,撕手126包括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间隔布置,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之间的间隙形成第四缺口134。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图11和图12所示,配合区域122包括保护膜124,撕手126位于配合区域122的一侧。
在具体应用中,通过合理设置电池110和柔性电路板140的配合结构,使得配合区域122包括保护膜124,撕手126位于配合区域122的一侧。也即,柔性电路板140与配合区域122的叠层厚度为柔性电路板140的厚度和保护膜124的厚度之和。相较于相关技术中的柔性电路板、保护膜和撕手三层叠层厚度而言,减去了撕手126的厚度,实现叠层厚度减薄处理,有利于实现电池组件100的轻薄化设置,进而能够降低电池组件100对电子设备内部空间的占用率。
可以理解的是,保护膜124的一部分形成配合区域122,且配合区域122位于撕手126的一侧。这样,使得柔性电路板140与配合区域122的各个位置均不会出现柔性电路板140、保护膜124和撕手126三层叠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保护膜124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
在具体应用中,保护膜124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保护膜124,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保护膜124的分子结构高度对称,具有一定的结晶取向能力,故而具有较高的成膜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保护膜124,表面平滑而有光泽,耐蠕变、抗疲劳性、耐摩擦性好,磨耗小而硬度高,在保证结构强度的前提下,其厚度更小,且成本更低。
如图1至图14所示,根据本本申请又一些实施例的电池组件100,包括:电池110,电池110包括:电池本体112,电池本体112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114和第二端面116;电池覆膜120,覆盖于电池本体112,电池覆膜120包括多层膜本体;柔性电路板140,位于电池本体112的第二端面116;电池覆膜120与柔性电路板140对应的区域为配合区域122,配合区域122包括至多一层膜本体。
在该实施例中,电池组件100包括电池110和柔性电路板140,电池110包括电池本体112和电池覆膜120。
电池本体112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114和第二端面116,柔性电路板140位于电池本体112的第二端面116,柔性电路板140的两端可伸出于电池110的第二端面116之外,例如,柔性电路板140的一端与电路板连接,柔性电路板140的另一端与按键连接。而电路板设置在电子设备中,且电路板与电池本体112间隔设置。在这样的情况下,柔性电路板140的两端会伸出于电池110的第二端面116之外,而柔性电路板140两端之间的部分设置于电池110的第二端面116上。电池覆膜120包括多层膜本体,电池覆膜120与柔性电路板140对应的区域为配合区域122。也就是说,电池组件100的厚度瓶颈位置为柔性电路板140与配合区域122的配合处。
故而,通过合理设置电池组件100的结构,使得配合区域122包括至多一层膜本体。也即,柔性电路板140与配合区域122的叠层数量,包含柔性电路板140,至多两层,具有减小电池110和柔性电路板140的叠层厚度的作用。该设置在保证电池组件100的使用性能的同时,为实现电池组件100的轻薄化提供了有效且可靠的结构支撑。
可以理解的是,电池覆膜120覆盖于电池本体112,也即,电池覆膜120能够包裹电池本体112的至少一部分,电池覆膜120对电池本体112具有保护的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4、图7、图10、图13和图14所示,多层膜本体由保护膜124和撕手126组成;保护膜124与电池本体112连接,保护膜124从电池本体112的第一端面114经电池本体112的侧面延伸至第二端面116;撕手126连接于保护膜124朝向电池本体112的一侧,且在电池本体112的第二端面116上的正投影中,撕手126的一部分凸伸出保护膜124的外边缘。其中,电池本体112的侧面,是连接第一端面114和第二端面116的表面。
在具体应用中,多层膜本体包括保护膜124和撕手126。撕手126设置于电池本体112上,且撕手126位于保护膜124朝向电池本体112的一侧,保护膜124与撕手126连接,该连接方式可以是通过粘胶连接,或者通过其他具有吸合能力的结构进行连接。保护膜124从电池本体112的第一端面114通过电池本体112的侧面弯折到电池本体112的第二端面116上,且与电池本体112连接,该连接方式可以是通过粘胶连接,或者通过其他具有吸合能力的结构进行连接。保护膜124能够包覆电池本体112的至少一部分,保护膜124对电池本体112具有保护的作用。电池本体112的侧面与第二端面116的交接处具有第一侧楞,撕手126与电池本体112的连接处可以为电池本体112的第一侧面至第一侧楞之间的任意位置,且撕手126的一部分凸伸出保护膜124的外边缘。
柔性电路板140设于电池本体112的第二端面116,且柔性电路板140位于电池覆膜120远离电池本体112的一侧。在外力作用于撕手126的情况下,可通过撕手126将弯折连接于电池本体112第二端面116上的保护膜124与电池本体112分离。也即,通过撕手126便于拆卸电池110。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图11和图12所示,配合区域122包括保护膜124,撕手126位于配合区域122的一侧。
在具体应用中,通过合理设置电池110和柔性电路板140的配合结构,使得配合区域122包括保护膜124,撕手126位于配合区域122的一侧。也即,柔性电路板140与配合区域122的叠层厚度为柔性电路板140的厚度和保护膜124的厚度之和。相较于相关技术中的柔性电路板、保护膜和撕手三层叠层厚度而言,减去了撕手126的厚度,实现叠层厚度减薄处理,有利于实现电池组件100的轻薄化设置,进而能够降低电池组件100对电子设备内部空间的占用率。
可以理解的是,保护膜124的一部分形成配合区域122,且配合区域122位于撕手126的一侧。这样,使得柔性电路板140与配合区域122的各个位置均不会出现柔性电路板140、保护膜124和撕手126三层叠层。
根据本申请再一些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电池组件100。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因包括上述实施例的电池组件100,因此具有上述电池组件100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一一陈述。
具体地,电子设备可以是手机等移动终端、可穿戴式设备、平板电脑、膝上型电脑、移动计算机、增强现实设备(又称之为AR设备)、虚拟现实设备(又称之为VR设备)及掌上游戏机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4、图7和图10所示,电子设备,还包括:识别模组160,位于电池110的周侧,柔性电路板140与识别模组160电连接。
在具体应用中,电子设备还包括识别模组160,柔性电路板140与识别模组160电连接,识别模组160用于电子设备的解锁。如,识别模组160包括指纹模组、虹膜模组等等,在此不一一理解。也就是说,通过识别模组160来确定用户身份,以解锁电子设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4、图7、图10、图13和图14所示,电池11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电池110以预设中心线为对称轴镜像布置,预设中心线沿第一方向延伸;识别模组160位于一个电池110的周侧。
在具体应用中,电池11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电池110以预设中心线为对称轴镜像布置,该设置可以满足电池组件100快速充电的使用需求,能够提升电池组件100的能量密度。也即,该设置能够满足快速充电的同时,电池组件100的厚度较薄,有利于实现电子设备的轻薄化。
由于两个电池110以预设中心线为对称轴镜像布置,且识别模组160位于一个电池110的周侧,故而,用于布局柔性电路板140的空间较小。故而,通过合理设置电机组件的结构,使得与柔性电路板140对应的配合区域122包括至多一层膜本体。该设置在保证电池组件100的使用性能的同时,为实现电池组件100的轻薄化提供了有效且可靠的结构支撑。
具体地,如图10所示,配合区域122包括保护膜124,撕手126位于配合区域122的一侧时,两个电池110的撕手126错开布置。
该设置仅改变一个电池110和柔性电路板140的配合结构,可满足快速充电的使用需求,又可满足产品轻薄化的设置需求,还能够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4、图7、图10、图13和图14所示,电子设备,还包括:框体150,框体150包括电池110仓,电池110设于电池110仓;第一粘胶部,第一粘胶部用于连接电池覆膜120和框体150;第二粘胶部,第二粘胶部用于连接电池覆膜120和电池本体112;其中,第二粘胶部与电池本体112的粘接强度,小于第一粘胶部与框体150的粘接强度。
在具体应用中,电池组件100还包括框体150、第一粘胶部和第二粘接部。框体150包括电池110仓,电池110设于电池110仓,也即,框体150作为电池110的安装载体。
第一粘胶部位于电池覆膜120和框体150之间,第一粘胶部用于连接电池覆膜120和框体150。第二粘接部位于电池覆膜120和电池本体112之间,第二粘胶部用于连接电池覆膜120和电池本体112。通过限定第一粘胶部、第二粘胶部、电池本体112和框体150的配合结构,使得第二粘胶部与电池本体112的粘接强度,小于第一粘胶部与框体150的粘接强度,这样,更利于电池本体112与电池覆膜120的分离,可以避免分离电池本体112和电池覆膜120时,电池110与框体150脱离的情况发生。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池110组装时,将保护膜124、撕手126与电池本体112组装好后,再将其安装于框体150的电池110仓。
电池110拆卸的布置如下:
第一步,拉扯撕手126,将附着在上的保护膜124拉起。
第二步,保护膜124与电池本体112的背面剥离,如图14所示。
第三步,拉扯撕手126,由于弱点胶(保护膜124与电池本体112)的粘接强度小于双面胶(保护膜124与框体150)的粘接强度,电池本体112与保护膜124分离,电池110拆卸完毕。
具体地,电池110与框体150通过双面胶固定,保护膜124与电池本体112通过弱点胶固定。
如图1至图3所示,通过左侧撕手126局部挖孔(如,第一缺口128),避免保护膜124与柔性电路板140、撕手126三层叠层厚度,实现叠层厚度减薄。如图4所示,柔性电路板140与配合区域122的叠层厚度为保护膜124的厚度和柔性电路板140的厚度之和。
如图4至图6所示,通过左侧保护膜124局部裁切(如,第二缺口130),保护膜124仍搭接于撕手126上,避免保护膜124与柔性电路板140、撕手126三层叠层厚度,实现叠层厚度减薄。如图6所示,柔性电路板140与配合区域122的叠层厚度为撕手126的厚度和柔性电路板140的厚度之和。
如图7至图9所示,通过左侧保护膜124局部裁切(如,第三缺口132)、左侧撕手126局部裁切(如,第四缺口134),此时厚度叠层为单层,厚度瓶颈取决于柔性电路板140。避免保护膜124与柔性电路板140、撕手126三层叠层厚度,实现叠层厚度减薄。如图9所示,柔性电路板140与配合区域122的叠层厚度为柔性电路板140的厚度。
如图10至图13所示,通过柔性电路板140在框体150中的位置上移,撕手126下移(下偏心设计)。避免保护膜124与柔性电路板140、撕手126三层叠层厚度,实现叠层厚度减薄。如图13所示,柔性电路板140与配合区域122的叠层厚度为柔性电路板140的厚度和保护膜124的厚度之和。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申请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申请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4)

1.一种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池,所述电池包括:
电池本体,所述电池本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
电池覆膜,覆盖于所述电池本体,所述电池覆膜包括多层膜本体;
柔性电路板,位于所述电池本体的第二端面;
所述电池覆膜与所述柔性电路板对应的区域为配合区域,所述配合区域包括至多一层所述膜本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层膜本体包括:
保护膜,与所述电池本体连接,所述保护膜从所述电池本体的第一端面经所述电池本体的侧面延伸至所述第二端面;
撕手,连接于所述保护膜(124)朝向所述电池本体的一侧,且所述撕手的一部分凸伸出所述保护膜的外边缘。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撕手设有第一缺口,所述第一缺口朝向所述配合区域,所述配合区域包括所述保护膜。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膜设有第二缺口,所述第二缺口朝向所述配合区域,所述配合区域包括所述撕手。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膜设有第三缺口,所述第三缺口朝向所述配合区域,所述撕手设有第四缺口,所述第四缺口也朝向所述配合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区域包括所述保护膜,所述撕手位于所述配合区域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2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膜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
8.一种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池,所述电池包括:
电池本体,所述电池本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
电池覆膜,覆盖于所述电池本体,所述电池覆膜包括多层膜本体;
柔性电路板,位于所述电池本体的第二端面;
所述电池覆膜与所述柔性电路板对应的区域为配合区域,所述配合区域包括至多一层所述膜本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层膜本体由保护膜和撕手组成;
所述保护膜与所述电池本体连接,所述保护膜从所述电池本体的第一端面经所述电池本体的侧面延伸至所述第二端面;
所述撕手连接于所述保护膜朝向所述电池本体的一侧,且所述撕手的一部分凸伸出所述保护膜的外边缘。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区域包括所述保护膜,所述撕手位于所述配合区域的一侧。
1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组件;或
如权利要求8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组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识别模组,位于所述电池的周侧,所述柔性电路板与所述识别模组电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电池以预设中心线为对称轴镜像布置,所述预设中心线沿第一方向延伸;
所述识别模组位于一个所述电池的周侧。
14.根据权利要求1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框体,所述框体包括电池仓,所述电池设于所述电池仓;
第一粘胶部,所述第一粘胶部用于连接所述电池覆膜和所述框体;
第二粘胶部,所述第二粘胶部用于连接所述电池覆膜和所述电池本体;
其中,所述第二粘胶部与所述电池本体的粘接强度,小于所述第一粘胶部与所述框体的粘接强度。
CN202210683974.9A 2022-06-17 2022-06-17 电池组件和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488373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83974.9A CN114883735A (zh) 2022-06-17 2022-06-17 电池组件和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83974.9A CN114883735A (zh) 2022-06-17 2022-06-17 电池组件和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83735A true CN114883735A (zh) 2022-08-09

Family

ID=826817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683974.9A Pending CN114883735A (zh) 2022-06-17 2022-06-17 电池组件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883735A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52667A (zh) * 2017-10-27 2019-06-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包覆膜、电池模块及移动终端
CN113452812A (zh) * 2020-03-26 2021-09-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3745734A (zh) * 2020-05-15 2021-12-03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其加工方法
CN215990872U (zh) * 2021-07-16 2022-03-08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52667A (zh) * 2017-10-27 2019-06-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包覆膜、电池模块及移动终端
CN113452812A (zh) * 2020-03-26 2021-09-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3745734A (zh) * 2020-05-15 2021-12-03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其加工方法
CN215990872U (zh) * 2021-07-16 2022-03-08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30238667A1 (en) Electrochemical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EP4109617A2 (en) Electrochemical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EP3246979B1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CN103490034B (zh) 可再充电电池
US10128470B2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JP2000285881A (ja) 薄型電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2234152A (zh) 一种散热膜、曲面屏显示装置
US20140363702A1 (en) Flexible electrode assembly and rechargeable battery including the same
US20240083137A1 (en) Composite structure, flexible display assembly, and foldable terminal
JP2019506710A (ja) 薄膜型電池
CN112424985A (zh) 袋壳体以及制造包括该袋壳体的袋型二次电池的方法
US20220255112A1 (en) Electrochemical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4614169B (zh) 电化学装置及其制备方法、电子装置
CN106486701A (zh) 电极组件、其制造方法及可再充电电池
CN114883735A (zh) 电池组件和电子设备
CN107134545A (zh) 可再充电电池
WO2022068216A1 (zh) 二次电池及电池模块
CN111430437B (zh) 一种柔性显示屏、电子设备、及制备柔性显示屏的方法
EP1187430B1 (en) Apparatus cover case structur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JP2018152223A (ja) 組電池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CN114520374A (zh) 电池及其电子装置
JP2004207119A (ja) リチウムイオンポリマー二次電池
KR20190123062A (ko) 전극 조립체 및 그 전극 조립체 제조방법
JP2000077043A (ja) シート電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4256498A (zh) 电极组件、电芯及用电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