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79384A - 透明显示单元、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透明显示单元、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879384A
CN114879384A CN202210469837.5A CN202210469837A CN114879384A CN 114879384 A CN114879384 A CN 114879384A CN 202210469837 A CN202210469837 A CN 202210469837A CN 114879384 A CN114879384 A CN 1148793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parent
region
pixel
display unit
su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46983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贾文斌
万想
朱飞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Hefei BOE Zhuoyi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Hefei BOE Zhuoyi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Hefei BOE Zhuoyi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46983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879384A/zh
Publication of CN1148793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7938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04Diffusing, scattering, diffracting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26Lenses, e.g. microlenses or Fresnel lenses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透明显示单元、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该透明显示单元,包括:相互连接的显示单元区和透明区;透明区包括:第一透明子区,和环绕至少部分第一透明子区的第二透明子区;第二透明子区的雾度不低于5%。本申请实施例采用透明区以第一透明子区为主要透光区,雾度不低于5%的第二透明子区环绕至少部分第一透明子区的透明区结构,第二透明子区能够影响至少部分第一透明子区外围的光路,使得通过第二透明子区的环境光线能够改变光的路径,使出光方向及范围变的更大,从而干涉小孔成像的光路,削弱衍射现象,改善衍射导致的重影现象。

Description

透明显示单元、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本申请涉及一种透明显示单元、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透明显示技术,顾名思义是将显示屏做成了透明的样子,由原来的不透明,优化到至少在某些角度观察显示屏是通透的,使得观察者可以看清显示屏背后的场景。基于此,采用透明显示技术的显示产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但是,现有的透明显示产品容易出现重影现象,严重影响透明显示品质。
发明内容
本申请针对现有方式的缺点,提出一种透明显示单元、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透明显示产品容易出现重影现象的技术问题。
第一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透明显示单元,包括:相互连接的显示单元区和透明区;
透明区包括:第一透明子区,和环绕至少部分第一透明子区的第二透明子区;第二透明子区的雾度不低于5%。
可选地,第二透明子区对称环绕第一透明子区。
可选地,第二透明子区的透过率不小于第一透明子区的透过率的70%。
可选地,第二透明子区的面积不小于第一透明子区的面积的5%,且第二透明子区的面积不大于第一透明子区的面积的30%。
可选地,第一透明子区包括第一透明结构;
第二透明子区包括第二透明结构,第二透明结构包括漫反射层、散射层和各向异性层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地,漫反射层包括:表面具有散射粒子的透光材料、或图案化的半透半反层;和/或,散射层包括:悬浮有散射粒子的透光材料、或微透镜结构。
可选地,第一透明子区和第二透明子区均包括第一透明结构;
其中,第二透明子区还包括位于第一透明结构至少一侧的调光结构。
可选地,调光结构包括漫反射层、散射层和各向异性层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地,第一透明子区和第二透明子区均包括第一透明结构;
其中,第一透明结构位于第二透明子区的部分的至少一侧具有图案化的凹凸形貌。
可选地,显示单元区包括至少两种像素。
可选地,显示单元区包括阵列排布的:第一像素、第二像素、第三像素和第四像素;
其中,第一像素与第二像素同行,第一像素与第三像素同列,第四像素与第二像素同列,第四像素与第三像素同行。
可选地,在第一像素、第二像素、第三像素和第四像素中,至少包括一个红色像素、一个绿色像素和一个蓝色像素。
可选地,在第一像素、第二像素、第三像素和第四像素中,还包括一个白色像素。
可选地,透明显示单元还包括:与显示单元区连接的单元走线区;
单元走线区在透明显示单元所在平面的投影位于透明区在透明显示单元所在平面的投影以外。
可选地,至少部分单元走线区位于透明区与显示单元区之间。
第二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如上述第一个方面提供的透明显示单元。
第三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上述第二个方面提供的显示面板。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技术效果包括:透明区采用以第一透明子区为主要透光区,雾度不低于5%的第二透明子区环绕至少部分第一透明子区的透明区结构,第二透明子区能够影响至少部分第一透明子区外围的光路,使得通过第二透明子区的环境光线能够改变光的路径,使出光方向及范围变的更大,从而干涉小孔成像的光路,削弱衍射现象,改善衍射导致的重影现象。
本申请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单个像素对应一个透明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透明显示单元的实施方式一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透明显示单元中透明区的实施方式一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透明显示单元中透明区的实施方式二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透明显示单元中透明区的实施方式三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透明显示单元的实施方式二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0-透明显示单元;
110-显示单元区;111-第一像素;112-第二像素;113-第三像素;114-第四像素;
120-透明区;121-第一透明子区;122-第二透明子区;
130-单元走线区;
11-第一透明结构;12-第二透明结构;13-散射粒子;14-调光结构;15-凹凸形貌;
200-显示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申请中的附图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应理解,下面结合附图所阐述的实施方式,是用于解释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示例性描述,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不构成限制。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所述”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应该进一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措辞“包括”是指存在所述特征、整数、元件和/或组件,但不排除实现为本技术领域所支持其他特征、信息、数据、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等。应该理解,当我们称一个元件被“连接”或“耦接”到另一元件时,该一个元件可以直接连接或耦接到另一元件,也可以指该一个元件和另一元件通过中间元件建立连接关系。此外,这里使用的“连接”或“耦接”可以包括无线连接或无线耦接。这里使用的术语“和/或”指该术语所限定的项目中的至少一个,例如“A和/或B”可以实现为“A”,或者实现为“B”,或者实现为“A和B”。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首先对本申请涉及的几个名词进行介绍和解释:
雾度,是指透过试样而偏离入射光方向的散射光通量与透射光通量之比,通常用百分比表示。雾度可表征透明或半透明材料内部浑浊不规则的状态,雾度越大,材料对光的散射能力越强,人眼就越看不清。比如磨砂玻璃,站在玻璃的另一端,人眼看不清玻璃的另一侧的场景,但是玻璃是能透光的。
透过率,是指透过试样的光通量与射到试样上的光通量之比,通常也用百分比表示。透过率可以理解为表征光穿透材料的能力,与光透过后的传播方向没有关系。透过率越高,光透过的越多。
漫反射,是指光线照到不平的表面而发生光路变化的现象。
散射,是指光束通过不均匀媒质内部时,部分光束将偏离原来方向而分散传播,从侧向也可以看到光的现象。
本申请的研发思路包括:透明显示技术可以通过在显示面板设置透明区和不透明区来实现,其中不透明区可以用于布设包括驱动TFT(Thin Film Transistor,薄膜晶体管)和发光像素。但是在现有的透明显示产品中,如图1所示,单个像素对应一个透明区,这样每个透明区的尺寸受限,过小尺寸的透明区会形成光栅结构,容易对光形成衍射效应,在人眼观察时候会容易出现重影现象,严重影响透明显示品质。
若是增大透明区的尺寸,可以有效改善衍射效应带来的负面影响,但是单纯扩大单个透明区的尺寸,即扩大显示面板中透明区的面积占比,势必影响整个显示面板的播放画面品质。
本申请提供的透明显示单元、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如上技术问题。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以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进行详细说明。需要指出的是,下述实施方式之间可以相互参考、借鉴或结合,对于不同实施方式中相同的术语、相似的特征以及相似的实施步骤等,不再重复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透明显示单元100,该透明显示单元10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包括:相互连接的显示单元区110和透明区120。
透明区120包括:第一透明子区121,和环绕至少部分第一透明子区121的第二透明子区122;第二透明子区122的雾度不低于5%。
在本实施例中,透明区120采用以第一透明子区121为主要透光区,雾度不低于5%的第二透明子区122环绕至少部分第一透明子区121的透明区120结构,第二透明子区122能够影响至少部分第一透明子区121外围的光路,使得通过第二透明子区122的环境光线能够改变光的路径,使出光方向及范围变的更大,从而干涉小孔成像的光路,削弱衍射现象,改善衍射导致的重影现象。
可选地,第二透明子区对称环绕第一透明子区。对称方式例如:中心对称、或轴对称等。采用第二透明子区对称环绕第一透明子区的布设结构,有利于改善透明区120更多观察视角因衍射导致的重影现象。
可选地,第一透明子区121在透明显示单元100所在平面的投影为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等多边形、或圆形、或椭圆形,第二透明子区122透明显示单元100所在平面的投影对应为三边环形、四边环形、五边环形等多边环形、或圆环、或椭圆环。
基于前述任一实施例,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透明子区122的透过率不小于第一透明子区121的透过率的70%。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透明子区122的透过率不小于第一透明子区121的透过率的70%,有利于保证透明显示单元100的透明效果,即透明的清晰度。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透明子区122的面积不小于第一透明子区121的面积的5%,且第二透明子区122的面积不大于第一透明子区121的面积的30%。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控制第二透明子区122的面积占比,保证第二透明子区122能够干涉小孔成像的光路、削弱衍射现象,并控制第二透明子区122对透明显示单元100的透明效果可能带来的过度制约。
在一个示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透明子区121在透明显示单元100所在平面的投影为矩形,第二透明子区122透明显示单元100所在平面的投影为矩形环。
其中,第一透明子区121在第一方向(以长度方向为例)上的外围尺寸为d1,第一透明子区121在第二方向(以宽度方向为例)上的外围尺寸为d2,第二透明子区122在第一方向上的外围尺寸为d3,第二透明子区122在第二方向上的外围尺寸为d4,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正交且均平行于透明显示单元100所在平面。
此时,第二透明子区122的面积与第一透明子区121的面积可以用公式(d3*d4-d1*d2)/d1*d2表征,5%≤(d3*d4-d1*d2)/d1*d2≤30%。
为实现前述实施例提供的第二透明子区122的雾度不低于5%,和/或,第二透明子区122的透过率不小于第一透明子区121的透过率的70%,本申请为透明显示单元100中透明区120的具体结构提供以下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第一透明子区121包括第一透明结构11;第二透明子区122包括第二透明结构12,第二透明结构12包括漫反射层、散射层和各向异性层中的至少一种。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明子区121的第一透明结构11与第二透明子区122的第二透明结构12分开制作,可以先制备第一透明结构11后制备第二透明结构12,也可以反过来。
其中,第二透明结构12可以利用漫反射层、散射层和各向异性层中的至少一种膜层来实现对雾度和/或透过率的调节。
可选地,第二透明结构12采用前述至少两种膜层配合的情况下,至少两种膜层可以采用层叠布设的方式。
可选地,漫反射层包括:表面具有散射粒子的透光材料、或图案化的半透半反层。
可选地,散射层包括:悬浮有散射粒子13的透光材料、或微透镜结构。即,散射层采用MLA(Micro Lens Array,微透镜阵列,可以包括微透镜和/或散射粒子)结构。例如,散射层可以向透光材料中混合散射粒子13的方式调节雾度和/或透过率。
可选地,MLA可以是利用透明树脂、PI(Polyimide,聚酰亚胺)、或者亚克力(又叫PMMA或有机玻璃)做的凸透镜,散射效果主要由矢高直径和占空比决定。
可选地,各向异性层或者双折射材料,可以为多结晶材料,分子中有序排布,在晶体界面容易出现双折射现象,提高出光范围。
可选地,可以基于相同的透光材料分别制备第一透明结构11和第二透明结构12中的散射层,区别在于:制备第一透明结构11的过程中,直接将透光材料进行沉积或涂覆,然后图案化即可;制备第二透明结构12中散射层的过程中,需先向透光材料内混合散射粒子13得到混合材料,然后将混合材料进行沉积或涂覆,之后图案化。
在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第一透明子区121和第二透明子区122均包括第一透明结构11。
其中,第二透明子区122还包括位于第一透明结构11至少一侧的调光结构14。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明子区121与第二透明子区122共享同一个第一透明结构11,即第一透明子区121与第二透明子区122是同一个第一透明结构11的不同区域,区别在于:在位于第二透明子区122的第一透明结构11的至少一侧另外制备调光结构14。
具体地,可以将透光材料进行沉积或涂覆,然后图案化得到第一透明结构11,然后针对位于第二透明子区122的第一透明结构11的一侧制备调光结构14。
可选地,调光结构包括漫反射层、散射层和各向异性层中的至少一种。
需要说明的是,调光结构14还可以是针对透光材料形成的相关结构的表面进行加工形成具备一定散射特性的表面形貌得到。
在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第一透明子区121和第二透明子区122均包括第一透明结构11。
其中,第一透明结构11位于第二透明子区122的部分的至少一侧具有图案化的凹凸形貌15。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明子区121与第二透明子区122也是共享同一个第一透明结构11,即第一透明子区121与第二透明子区122是同一个第一透明结构11的不同区域,区别在于:针对位于第二透明子区122的第一透明结构11的一侧通过图案化加工出具备一定散射特性的凹凸形貌15。
基于前述任一实施例,如图2所示,显示单元区110包括至少两种像素。
在本实施例中,透明显示单元100采用一个透明区120对应至少两种像素(例如图2中的第一像素111和第二像素112)的布局方式,即至少两种像素可以共用一个透明区120,可以实现在不改变透明区120的面积占比的条件下,扩大了单个透明区120的面积,一方面可有效降低单个透明区120形成光栅结构的程度,有效改善衍射效应带来的负面影响,降低甚至消除重影现象;另一方面,不会压缩显示单元区110的面积占比,即可保证播放画面品质。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显示单元区110包括阵列排布的:第一像素111、第二像素112、第三像素113和第四像素114。
其中,第一像素111与第二像素112同行,第一像素111与第三像素113同列,第四像素114与第二像素112同列,第四像素114与第三像素113同行。
在本实施例中,显示单元区110包括四个阵列排布的像素,有利于透明显示单元100实现全色域显示。位于同一显示单元区110的各像素共享同一个透明区120,相比于单个像素对应一个透明区120的方案而言,有利于实现在不改变透明区120的面积占比的条件下,将单个透明区120的面积扩大四倍,有效改善衍射效应带来的负面影响,降低甚至消除重影现象,而且不会压缩显示单元区110的面积占比,即可保证播放画面品质。
可选地,在第一像素111、第二像素112、第三像素113和第四像素114中,至少包括一个红色像素、一个绿色像素和一个蓝色像素。
在本实施例中,利用红、绿、蓝这三原色以不同的比例相加可以产生多种多样的色光的原理,实现透明显示单元100的全色域显示。
可选地,基于前一实施例,在第一像素111、第二像素112、第三像素113和第四像素114中,还包括一个白色像素。即,在第一像素111、第二像素112、第三像素113和第四像素114中,分别包括一个红色像素、一个绿色像素、一个蓝色像素和一个白色像素。
在本实施例中,增加白色像素,有利于提高透明显示单元100中显示单元区110的发光亮度,提高播放画面品质。
基于前述任一实施例,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和图6所示,透明显示单元100还包括:与显示单元区110连接的单元走线区130。
单元走线区130在透明显示单元100所在平面的投影位于透明区120在透明显示单元100所在平面的投影以外。
在本实施例中,透明显示单元100的单元走线区130用于布设导线,可以实现显示单元区110中各像素的驱动。单元走线区130在透明显示单元100所在平面的投影位于透明区120在透明显示单元100所在平面的投影以外,可以有效降低单元走线区130内的导线对光线的阻挡。
可选地,至少部分单元走线区130位于透明区120与显示单元区110之间。这样可以提高单元走线区130与显示单元区110的接触面积,可便于单元走线区130内的导线与显示单元区110内各像素之间的电连接。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200,如图7所示,该显示面板200包括:前述实施例提供的任一种透明显示单元100。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显示面板200包括了前述实施例提供的任一种透明显示单元100,其实现原理和有益效果相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地,透明显示单元100可以位于显示面板的部分显示区域,也可以分布于显示面板的全部显示区域。
可选地,各透明显示单元100可以阵列排布。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面板包括:前述实施例提供的任一种显示面板。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显示装置包括了前述实施例提供的任一种显示面板,其实现原理和有益效果相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地,显示装置可以包括手机、平板电脑、移动终端、电子书、电子相框、电子广告牌等等。
应用本申请实施例,至少能够实现如下有益效果:
1、透明区120采用以第一透明子区121为主要透光区,雾度不低于5%的第二透明子区122环绕至少部分第一透明子区121的透明区120结构,第二透明子区122能够影响至少部分第一透明子区121外围的光路,使得通过第二透明子区122的环境光线能够改变光的路径,使出光方向及范围变的更大,从而干涉小孔成像的光路,削弱衍射现象,改善衍射导致的重影现象。
2、第二透明子区122的透过率不小于第一透明子区121的透过率的70%,有利于保证透明显示单元100的透明效果,即透明的清晰度。
3、通过控制第二透明子区122的面积占比,保证第二透明子区122能够干涉小孔成像的光路、削弱衍射现象,并控制第二透明子区122对透明显示单元100的透明效果可能带来的过度制约。
4、第一透明子区121的第一透明结构11与第二透明子区122的第二透明结构12分开制作,其中,第二透明结构12可以采用向透光材料内混合散射粒子13的方式调节雾度和/或透过率。
5、透明显示单元100采用一个透明区120对应至少两种像素的布局方式,即至少两种像素可以共用一个透明区120,可以实现在不改变透明区120的面积占比的条件下,扩大了单个透明区120的面积,一方面可有效降低单个透明区120形成光栅结构的程度,有效改善衍射效应带来的负面影响,降低甚至消除重影现象;另一方面,不会压缩显示单元区110的面积占比,即可保证播放画面品质。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词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示例性的方向或位置关系,是为了便于描述或简化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部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的方案技术构思的前提下,采用基于本申请技术思想的其他类似实施手段,同样属于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畴。

Claims (17)

1.一种透明显示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连接的显示单元区和透明区;
所述透明区包括:第一透明子区,和环绕至少部分所述第一透明子区的第二透明子区;所述第二透明子区的雾度不低于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显示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明子区对称环绕所述第一透明子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显示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明子区的透过率不小于所述第一透明子区的透过率的7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显示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明子区的面积不小于所述第一透明子区的面积的5%,且所述第二透明子区的面积不大于所述第一透明子区的面积的3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显示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第一透明子区包括第一透明结构;
所述第二透明子区包括第二透明结构,所述第二透明结构包括漫反射层、散射层和各向异性层中的至少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透明显示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漫反射层包括:表面具有散射粒子的透光材料、或图案化的半透半反层;
和/或,所述散射层包括:悬浮有散射粒子的透光材料、或微透镜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显示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明子区和所述第二透明子区均包括第一透明结构;
其中,所述第二透明子区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透明结构至少一侧的调光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透明显示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光结构包括漫反射层、散射层和各向异性层中的至少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显示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明子区和所述第二透明子区均包括第一透明结构;
其中,所述第一透明结构位于所述第二透明子区的部分的至少一侧具有图案化的凹凸形貌。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透明显示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单元区包括至少两种像素。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透明显示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单元区包括阵列排布的:第一像素、第二像素、第三像素和第四像素;
其中,所述第一像素与所述第二像素同行,所述第一像素与所述第三像素同列,所述第四像素与所述第二像素同列,所述第四像素与所述第三像素同行。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透明显示单元,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像素、所述第二像素、所述第三像素和所述第四像素中,至少包括一个红色像素、一个绿色像素和一个蓝色像素。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透明显示单元,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像素、所述第二像素、所述第三像素和所述第四像素中,还包括一个白色像素。
14.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透明显示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显示单元还包括:与所述显示单元区连接的单元走线区;
所述单元走线区在所述透明显示单元所在平面的投影位于所述透明区在所述透明显示单元所在平面的投影以外。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透明显示单元,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所述单元走线区位于所述透明区与所述显示单元区之间。
16.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上述权利要求1-15中任一所述的透明显示单元。
17.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上述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210469837.5A 2022-04-28 2022-04-28 透明显示单元、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487938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69837.5A CN114879384A (zh) 2022-04-28 2022-04-28 透明显示单元、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69837.5A CN114879384A (zh) 2022-04-28 2022-04-28 透明显示单元、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79384A true CN114879384A (zh) 2022-08-09

Family

ID=826743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469837.5A Pending CN114879384A (zh) 2022-04-28 2022-04-28 透明显示单元、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879384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894924U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231735B (zh) 显示装置
CN101512415B (zh) 图像显示装置、电子设备和视差屏障元件
KR101123196B1 (ko) 다중 시야 디스플레이
WO2011043100A1 (ja) 表示パネル、表示システム、携帯端末、電子機器
CN107993577A (zh) 视频墙显示装置
US8599322B2 (en) 2-dimensional and 3-dimensional image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6125394B (zh) 一种虚拟曲面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方法
JP2010113327A (ja) 画素構造、光学素子、立体画像/広視野角液晶表示装置とその製造方法
US10782457B2 (en) Grating for dual vision display and dual vision display apparatus
CN113744641B (zh) 一种显示装置
WO2016197519A1 (zh) 视角扩大膜及包括其的广视角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装置
JP2013044899A (ja) 液晶表示装置
CN111999924B (zh)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US10151948B2 (en) Display apparatus
WO2018120301A1 (zh) 一种透明液晶显示面板及包含其的显示器
CN111158188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1487151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WO2012060306A1 (ja) 表示システム、携帯端末、及び電子機器
WO2018098905A1 (zh) 显示屏及虚拟现实头盔
US20130077166A1 (en) Color filter and reflective display device employing the same
CN113287212B (zh) 电子设备、显示装置及像素结构
CN114879384A (zh) 透明显示单元、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WO2023015698A1 (zh) 一种屏下摄像头组件、背光模组及显示设备
JP2000338476A (ja) 反射型液晶表示装置用カラーフィルター基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