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79262A - Nfcc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Nfcc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879262A
CN114879262A CN202210463226.XA CN202210463226A CN114879262A CN 114879262 A CN114879262 A CN 114879262A CN 202210463226 A CN202210463226 A CN 202210463226A CN 114879262 A CN114879262 A CN 1148792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lf
capacitance
nfcc
nfc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46322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袁广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Goodi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Goodi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Goodix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Goodi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46322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879262A/zh
Publication of CN1148792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7926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3/00Electric or magne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Measuring magnetic fiel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arth, e.g. declination, devi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ology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physic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NFCC和电子设备,NFCC适用于电子设备,电子设备还包括:NFC天线、处理器和自电容检测模块,处理器用于在确定电子设备靠近用户身体时降低射频发射功率;自电容检测模块用于:检测NFC天线的电容变化量;NFCC包括:控制模块,其中,控制模块与处理器连接;控制模块与自电容检测模块连接;控制模块用于:获取自电容检测模块检测NFC天线的电容变化量得到的检测结果;在SAR检测的触发时刻,根据检测结果判断电子设备是否靠近用户身体,在判断电子设备靠近用户身体时,向处理器发送第一通知消息。本申请实施例能够提高电子设备进行SAR检测的灵敏度和检测稳定性,进而降低SAR检测的功耗。

Description

NFCC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SAR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NFCC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手机等电子设备在日常生活中的大量使用,人们对电子设备带来的辐射一直存在担忧。为此,很多电子设备中设置有比吸收率(specific absorption rate,SAR)检测功能。SAR检测功能用于检测电子设备是否接近用户身体,如果电子设备检测到电子设备(例如,手机)距离用户身体很近,比如打电话贴着耳机,或者手拿着电话,电子设备会降低射频发射功率,控制电子设备的辐射量在一个安全范围内,从而来保护用户。但是,目前电子设备中的SAR检测的灵敏度和稳定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NFCC和电子设备,能够提高电子设备进行SAR检测的灵敏度和检测稳定性。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NFCC,所述NFCC适用于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NFC天线、处理器和自电容检测模块,所述处理器用于在确定电子设备靠近用户身体时降低射频发射功率;所述自电容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NFC天线的电容变化量;所述NFCC包括:控制模块,其中,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处理器连接;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自电容检测模块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用于:获取所述自电容检测模块对所述NFC天线的电容变化量的检测结果;在SAR检测的触发时刻,根据所述检测结果判断所述电子设备是否靠近用户身体,在判断所述电子设备靠近用户身体时,向所述处理器发送第一通知消息,所述第一通知消息用于通知所述处理器所述电子设备靠近用户身体。
该NFCC利用用户身体靠近NFC天线时NFC天线的电容会增加这一现象进行电子设备是否靠近用户身体的检测,从而通过复用NFC天线,实现了SAR检测。而且,NFC天线面积一般大于蜂窝天线的面积,从而使用NFC天线进行SAR检测可以得到更大的信号量,从而可以提高SAR检测的灵敏度和稳定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NFCC还包括:NFC数据交互模块,所述NFC数据交互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所述NFC数据交互模块与所述NFC天线连接;其中,
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在NFC设备检测的触发时刻,根据所述检测结果判断是否有NFC设备靠近所述电子设备,在判断有NFC设备靠近所述电子设备时,向所述NFC数据交互模块发送第二通知消息,所述第二通知消息用于通知所述NFC数据交互模块有NFC设备靠近;
所述NFC数据交互模块用于:接收到所述第二通知消息,获取所述NFC天线接收到的数据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自电容检测模块位于所述NFCC中,所述自电容检测模块的电容检测端连接所述NFCC的第一管脚,所述NFCC的第一管脚用于连接所述NFC天线的正相端或者反相端;
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自电容检测模块连接,包括:
所述自电容检测模块的检测结果输出端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一端。
上述第一管脚例如可以是下述实施例部分的图2、图5等电路中所示的NFCC的第一接收端RXP,或者,图3等电路中所示的NFCC的第三接收端RX1。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自电容检测模块具体用于:基于检测到的所述NFC天线的电容变化量生成第一信号,将所述第一信息发送给所述控制模块;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检测结果判断所述电子设备是否靠近用户身体,包括:
所述控制模块具体用于:判断所述自电容检测模块输出的第一信号的幅值是否超过第一阈值,如果是,判断所述电子设备靠近用户身体;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检测结果判断是否有NFC设备靠近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所述控制模块具体用于:判断所述自电容检测模块输出的第一信号的幅值是否超过第二阈值,如果是,判断有NFC设备靠近所述电子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自电容检测模块的电容检测端连接所述NFCC的第一管脚,包括:
所述自电容检测模块的电容检测端通过第一开关连接所述NFCC的第一管脚。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在SAR检测的触发时刻,或者在NFC设备检测的触发时刻,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导通;根据所述检测结果判断所述电子设备是否靠近用户身体后,或者,根据所述检测结果判断是否有NFC设备靠近所述电子设备后,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关断。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NFC数据交互模块与所述NFC天线连接,包括:
所述NFC数据交互模块的第一端通过第二开关连接所述NFCC的第一接收端,第二端通过第三开关连接所述NFCC的第二接收端,所述第一接收端用于连接所述NFC天线的正相端,所述第二接收端用于连接所述NFC天线的反相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判断有NFC设备靠近所述电子设备时,控制所述第二开关和所述第三开关导通。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自电容检测模块位于所述NFCC外部;所述自电容检测模块的电容检测端连接所述NFC天线的正相端或者反相端;
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自电容检测模块连接,包括:
所述自电容检测模块的检测结果输出端连接所述NFCC的第二管脚;
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一端连接所述NFCC的第二管脚。
上述第二管脚例如可以是下述实施例部分的图4等电路中所示的NFCC的第四接收端RX2。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自电容检测模块包括第七开关、第八开关、第九开关、第十开关、第十一开关、第十二开关、差分放大器以及第九电容,所述自电容检测模块还包括:第三电阻和/或第十电容,第四电阻和/或第十一电容,其中,
所述自电容检测模块的电容检测端通过第七开关连接电源电压端,通过第八开关接地,通过第九开关连接差分放大器的正相输入端,通过第十开关连接第九电容的第一端,第九电容的第二端接地;
第九电容的第一端还通过第十一开关连接电源电压端,通过第十二开关接地;
所述差分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连接共模电压端,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用于输出电压,所述输出电压与所述NFC天线的电容变化量关联;
所述差分放大器的正相输入端还通过第三电阻、或者第十电容、或者并联的第三电阻和第十电容连接所述差分放大器的第一输出端,反相输入端通过第四电阻、或者第十一电容、或者并联的第四电阻和第十一电容连接所述差分放大器的第二输出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九电容的电容值与第一等效电容值相等,所述第一等效电容值是无NFC设备和用户身体接近NFC天线时所述自电容检测模块的外部电路在所述电容检测端与电源接地端之间的等效电容值,所述共模电压端的电压为电源电压的1/2。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NFCC的第一管脚用于连接所述NFC天线的正相端或者反相端,包括:
所述NFCC的第一管脚用于直接连接所述NFC天线的正相端或者反相端;或者,
所述NFCC的第一管脚用于通过第一数据接收支路连接所述NFC天线的正相端,或者通过第二数据接收支路连接所述NFC天线的反相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自电容检测模块的电容检测端连接所述NFC天线的正相端或者反相端,包括:
所述自电容检测模块的电容检测端直接连接所述NFC天线的正相端或者反相端;或者,
所述自电容检测模块的电容检测端通过第一数据接收支路连接所述NFC天线的正相端,或者通过第二数据接收支路连接所述NFC天线的反相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阈值和所述第二阈值相同。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NFC天线、自电容检测模块和处理器,还包括第一方面任一项的NFCC。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传统SAR检测原理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电子设备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电子设备第二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电子设备第三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电子设备第四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电子设备第五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图6所示电子设备结构的一种等效电路图;
图8为本申请电子设备第六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图8所示电子设备结构的一种等效电路图;
图10为本申请电子设备第七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电子设备第八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图11所示电子设备结构的一种等效电路图;
图13为本申请自电容检测模块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图13所示自电容检测电路的工作时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的实施方式部分使用的术语仅用于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解释,而非旨在限定本申请。
随着手机等电子设备在日常生活中的大量使用,人们对电子设备带来的辐射一直存在担忧。为此,很多电子设备中设置有比吸收率(specific absorption rate,SAR)检测功能。SAR检测功能用于检测电子设备是否接近用户身体,如果电子设备检测到电子设备(例如,手机)距离用户身体很近,比如打电话贴着耳机,或者手拿着电话,电子设备会降低射频发射功率,控制电子设备的辐射量在一个安全范围内,从而来保护用户。如图1所示,传统的SAR检测功能一般通过SAR检测芯片加上复用蜂窝天线实现,具体的,电子设备中可以包括以下电路结构:射频(Radio Frequency,RF)芯片通过高频滤波器(high frequencypass filter,HPF)连接蜂窝天线,SAR检测芯片通过低频滤波器(low frequency passfilter,LPF)连接蜂窝天线,RF芯片和SAR检测芯片还分别连接Host芯片。其中,HPF用于滤除NFC通信的信号(例如一般为13.56MHz),保留RF通信的信号(一般为GHz量级),LPF用于滤除RF通信的信号,保留SAR检测的信号,SAR检测的信号的频率一般几十kHz~1MHz,通过设置HPF和LPF可以防止RF芯片和SAR检测芯片在工作时相互干扰。但是,传统的SAR检测芯片仍然存在检测灵敏度和稳定性较差的问题。
为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NFCC和电子设备,能够提高电子设备中SAR检测的灵敏度和检测稳定性。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电子设备包括:NFC天线21、NFCC22、处理器23、第一数据传输支路24以及第二数据传输支路25;其中,
NFC天线21的正相端N1通过第一数据传输支路24连接NFCC22的第一接收端RXP,NFC天线21的反相端N2通过第二数据传输支路25连接NFCC22的第二接收端RXN;NFCC22的第三输出端TX1连接处理器23的第一输入端P231。
可选地,NFCC22的第三输出端TX1和处理器23的第一输入端P231可以是I2C接口的管脚。
可选地,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匹配模块26以及滤波模块27,滤波模块27可以用于进行信号滤波,匹配模块26可以用于进行NFC天线21的阻抗匹配。NFCC22的第一输出端TXP和第二输出端TXN分别连接滤波模块27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滤波模块27的第三端和第四端对应连接匹配模块26的第一端P261和第二端P262,匹配模块26的第三端连接NFC天线21的正相端N1,匹配模块26的第四端连接NFC天线21的反相端N2。
该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自电容检测模块,用于检测NFC天线21的电容变化量。自电容检测模块可以设置于NFCC22中,也可以设置于NFCC22外部。
如果自电容检测模块设置于NFCC22中,自电容检测模块的电容检测端可以连接NFCC22的第一管脚。该第一管脚可以直接连接NFC天线21的正相端N1或者反相端N2;或者,该第一管脚可以间接连接NFC天线21的正相端N1或者反相端N2,例如,该第一管脚可以通过第一数据接收支路24连接NFC天线21的正相端N1,或者,该第一管脚可以通过第二数据接收支路25连接NFC天线21的反相端N2。该第一管脚例如可以是下述图2、图5等实施例中所示的NFCC22的第一接收端RXP,或者,也可以是下述图3等实施例中所示的NFCC22的第三接收端RX1,具体说明可以参见后续实施例,这里不赘述。
如果自电容检测模块设置于NFCC22外部,自电容检测模块的电容检测端可以直接连接NFC天线21的正相端N1或者反相端N2,或者,自电容检测模块的电容检测端可以间接连接NFC天线21的正相端N1或者反相端N2,例如,通过第一数据接收支路24连接NFC天线21的正相端N1,或者,通过第二数据接收支路25连接NFC天线21的反相端N2。自电容检测模块的检测结果输出端连接NFCC22的第二管脚,该第二管脚例如可以是下述图4等实施例中所示的NFCC22的第四接收端RX2,具体说明可以参见后续实施例,这里不赘述。
在图2中,以自电容检测模块设置于NFCC22中为例。
参见图2,NFCC22中可以包括:自电容检测模块221、控制模块222以及NFC数据交互模块223;其中,
自电容检测模块221的电容检测端P1连接NFCC22的第一接收端RXP,自电容检测模块221的检测结果输出端连接控制模块222的第一端,也即是说,自电容检测模块221的电容检测端P1通过NFCC22的第一接收端RXP连接第一数据传输支路24的一端,进而通过第一数据传输支路24连接NFC天线21的正相端N1。
NFC数据交互模块223的第一端P2连接NFCC22的第一接收端RXP,第二端P3连接NFCC22的第二接收端RXN,第三端连接控制模块222的第二端。
控制模块222的第三端连接NFCC22的第三输出端TX1。
自电容检测模块221用于检测NFC天线21的电容变化量。需要说明的是,当其他NFC设备靠近电子设备中的NFC天线21时,NFC天线21的电容会增加,并且,用户身体靠近NFC天线21时NFC天线21的电容也会增加,从而本申请实施例中即是利用上述现象通过检测NFC天线21的电容变化来进行SAR检测和NFC设备检测。
控制模块222用于:在SAR检测的触发时刻,根据自电容检测模块221的检测结果判断电子设备是否靠近用户身体,如果是,向处理器23发送第一通知消息,第一通知消息用于通知处理器23检测到电子设备靠近用户身体;在NFC设备检测的触发时刻,根据自电容检测模块221的检测结果判断是否有NFC设备靠近,如果是,向NFC数据交互模块223发送第二通知消息,第二通知消息用于通知NFC数据交互模块223有NFC设备靠近。
可选地,自电容检测模块221具体可以用于:基于检测到的所述NFC天线21的电容变化量生成第一信号,将第一信息发送给控制模块222;
控制模块222用于:根据自电容检测模块221的检测结果判断电子设备是否靠近用户身体,具体可以包括:
控制模块具体用于:判断自电容检测模块221输出的第一信号的幅值是否超过第一阈值,如果是,判断所述电子设备靠近用户身体,否则,判断电子设备未靠近用户身体。
控制模块222用于:根据自电容检测模块221的检测结果判断是否有NFC设备靠近,具体可以包括:
控制模块222具体用于:判断自电容检测模块221输出的第一信号的幅值是否超过第二阈值,如果是,判断有NFC设备靠近电子设备,否则,判断没有NFC设备靠近电子设备。
上述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可以相同或者不同,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定。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为了简化控制模块222的处理,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可以相同。
需要说明的是,SAR检测的触发时刻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根据预设的SAR检测周期确定的SAR检测的触发时刻;或者,接收到处理器23下发的SAR检测的触发指令,上述触发指令可以在处理器23检测到用户进行通话等需要电子设备靠近用户身体的用户操作时下发。
需要说明的是,NFC设备检测的触发时刻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根据预设的NFC设备检测周期确定的NFC设备检测的触发时刻;或者,接收到处理器23下发的NFC设备检测的触发指令,上述触发指令可以在处理器23检测到用户执行触发NFC设备检测的用户操作时下发,例如用户在电子设备提供的界面中选择“刷卡”控件,相应的,处理器23检测到用户执行了触发NFC设备检测的用户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控制模块222中SAR检测和NFC设备检测的触发时刻一般不重叠,也即控制模块222可以对SAR检测和NFC设备检测执行分时复用策略,从而保证复用NFC天线21既实现SAR检测又实现NFC设备检测。
NFC数据交互模块223用于:接收到第二通知消息时,获取NFC天线21接收到的数据信号。上述数据信号一般是NFC通信协议相关的信号。NFC通信协议可以是NFC控制器接口(NFC Controller Interface,NCI)等。
处理器23用于:接收到第一通知消息时,降低电子设备的射频发射功率。
以下,对图2所示结构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
自电容检测模块221检测NFC天线21的电容变化量,将检测结果传输至控制模块222;
控制模块222在SAR检测的触发时刻到来时,根据自电容检测模块221的检测结果判断电子设备是否靠近用户身体,判断电子设备靠近用户身体,向处理器23发送第一通知消息,处理器23接收到第一通知消息,降低电子设备的射频发射功率,从而降低电子设备对用户身体的辐射;
控制模块222在电子设备检测的触发时刻到来时,根据自电容检测模块221的检测结果判断是否有电子设备靠近,判断有NFC设备靠近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向NFC数据交互模块223发送第二通知消息,NFC数据交互模块223接收到第二通知消息,通过第一数据接收支路、第二数据接收支路获取NFC天线21接收到的数据信号,与靠近的NFC设备通信。
本申请实施例中利用当其他NFC设备靠近电子设备中的NFC天线时,NFC天线的电容会增加这一现象来进行NFC设备检测,并且,利用用户身体靠近NFC天线时NFC天线的电容会增加这一现象进行电子设备是否靠近用户身体的检测,从而通过复用NFC天线并配合NFCC,实现了SAR检测和NFC设备检测。而且,NFC天线面积一般大于蜂窝天线的面积,使用NFC天线进行SAR检测可以得到更大的信号量,从而可以提高SAR检测的灵敏度和稳定性,进而可以减少SAR检测时间,降低SAR检测的功耗。
而且,本申请实施例复用NFC天线以及NFCC来进行SAR检测,无需在电子设备中设置例如图1中所示的SAR芯片以及LPF等硬件器件,从而可以降低SAR检测对电子设备硬件面积的占用,节省电子设备的电路开销和成本。
区别于图2所示的电子设备中自电容检测模块221位于NFCC22中、且电容检测端P1通过NFCC22的第一接收端RXP连接第一数据传输支路24的一端,在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电子设备的实施例中,自电容检测模块221位于NFCC22中,且电容检测端P1连接NFCC22的第二接收端RXN,也即是说,自电容检测模块221的电容检测端P1通过NFCC22的第二接收端RXN连接第二数据传输支路25的一端,进而通过第二数据传输支路25连接NFC天线21的反相端N2;此时,电子设备的结构可以参考图2所示电子设备,区别仅在于电容检测端P1连接至NFCC22的第二接收端RXN。
区别于图2所示的电子设备中自电容检测模块221位于NFCC22中、且电容检测端P1连接NFCC22的第一接收端RXP,在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电子设备的实施例中,参见图3所示,自电容检测模块221的电容检测端P1连接NFCC22的第三接收端RX1,第三接收端RX1连接至NFC天线21的正相端N1,也即是说,自电容检测模块221的电容检测端P1通过NFCC22的第三接收端RX1连接NFC天线21的正相端N1。
区别于图3所示的电子设备中NFCC22的第三接收端RX1连接NFC天线21的正相端N1,在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电子设备的实施例中,NFCC22的第三接收端RX1可以连接至NFC天线21的反相端N2,也即是说,自电容检测模块221的电容检测端P1通过NFCC22的第三接收端RX1连接NFC天线21的反相端N2。此时,电子设备的结构可以参考图3所示电子设备,区别仅在于NFCC22的第三接收端RX1连接NFC天线21的反相端N2。
区别于图3所示的电子设备中NFCC22的第三接收端RX1连接NFC天线21的正相端N1,在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电子设备的实施例中,NFCC22的第三接收端RX1通过匹配模块26连接至NFC天线21的正相端N1或者反相端N2,也即是说,自电容检测模块221的电容检测端P1通过NFCC22的第三接收端RX1以及匹配模块26连接至NFC天线21的正相端N1或者反相端N2。具体的,NFCC22的第三接收端RX1可以连接至匹配模块26的第一端P261、或者第二端P262,也即是说,自电容检测模块221的电容检测端P1通过NFCC22的第三接收端RX1连接至匹配模块26的第一端P261或者第二端P262。此时,电子设备的结构可以参考图3所示电子设备,区别仅在于将NFCC22的第三接收端RX1直接连接至匹配模块26的第一端P261或者第二端P262。
以上实施例的电路工作原理可以参考图2中工作原理的说明,这里不赘述。
区别于上述实施例所示电子设备中自电容检测模块221位于NFCC22中,在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电子设备的实施例中,上述实施例中的自电容检测模块221可以设置于NFCC22外部。此时,由于自电容检测模块221位于NFCC22外部,上述实施例中的自电容检测模块221的电容检测端P1直接或间接连接NFC天线21的正相端N1或者反相端N2即可,无需通过NFCC22的第一管脚(例如第一接收端RXP,或者,第二接收端RXN,或者,第三接收端RX1,等)连接至NFC天线21,自电容检测模块221的检测结果输出端通过NFCC22的第二管脚连接至控制模块222的第一端。以图2所示电子设备中的自电容检测模块221设置于NFCC22外部为例,如图4所示,自电容检测模块221的检测结果输出端连接NFCC22的第四接收端RX2(对应上述第二管脚),控制模块222的第一端连接NFCC22的第四接收端RX2,从而,自电容检测模块221的检测结果输出端可以通过NFCC22的第四接收端RX2连接控制模块222的第一端。
为了降低自电容检测模块221的功耗以及自电容检测模块221对电子设备中诸如NFC数据交互模块223等电子设备中模块或电路的影响和干扰,在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中,可以在自电容检测模块221的电容检测端P1处设置开关,用于在需要自电容检测模块221检测NFC天线21的电容变化量时导通,使得自电容检测模块221工作,并在不需要自电容检测模块221工作时关断,使得自电容检测模块221暂停工作。
以图2所示电子设备中设置上述开关为例,如图5所示,自电容检测模块221的电容检测端P1可以通过第一开关K1连接NFCC22的第一接收端RXP;相应的,
控制模块222可以用于:在SAR检测的触发时刻,控制第一开关K1导通,在根据自电容检测模块221的检测结果判断电子设备是否靠近用户身体后,控制第一开关K1关断;在NFC设备检测的触发时刻,控制第一开关K1导通,在根据自电容检测模块221的检测结果判断是否有NFC设备靠近后,控制第一开关K1关断。
为了降低NFC数据交互模块223的功耗以及对电子设备中其他模块或电路的影响和干扰,在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中,可以在NFC数据交互模块223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设置开关,用于在需要NFC数据交互模块223工作时导通,使得NFC数据交互模块223工作,并在不需要NFC数据交互模块223工作时关断,使得NFC数据交互模块223暂停工作。
以图2所示电子设备中设置上述开关为例,如图5所示,NFC数据交互模块223的第一端P2可以通过第二开关K2连接NFCC22的第一接收端RXP,第二端P3可以通过第三开关K3连接NFCC22的第二接收端RXN;相应的,
控制模块222可以用于:在根据自电容检测模块221的检测结果判断有NFC设备靠近后,控制第二开关K2和第三开关K3导通;在判断NFC数据交互模块223完成数据信号接收后,控制第二开关K2和第三开关K3关断。
其中,NFC设备的匹配模块26、滤波模块27等模块中可能设置有电容,因此,对于上述实施例中自电容检测模块221而言,在自电容检测模块221工作时,其电容检测端P1与电源接地端GND之间的等效电路中,往往不仅仅包括NFC天线21的电容,还可能包括匹配模块26和滤波模块27中的电容,也即自电容检测模块221的电容检测端P1与电源接地端GND之间的外部电路的等效电容不仅仅是NFC天线21的电容,由于在目标设备靠近时,仅有NFC天线21的电容发生变化,因此,即便自电容检测模块221检测的是包含NFC天线21的电容在内的外部电路的等效电容,仍然能够检测出NFC天线21的电容的变化情况。但是,如果匹配模块26、滤波模块27等模块中包括电容且电容的电容值相对较大,而其他NFC设备靠近所导致的NFC天线21的电容变化量相对较小,那么,匹配模块26、滤波模块27等模块中包括的电容会导致自电容检测模块221针对于NFC天线21的电容变化量的检测精度下降,也即电子设备对于其他NFC设备的检测精度以及对于SAR检测的精度下降。为此,在自电容检测模块221工作时,对于匹配模块26、滤波模块27等模块中存在的一端接地的电容,可以将该电容与电源接地端GND之间的连接断开,从而提高自电容检测模块221的检测精度,但是,电子设备中还可能存在其他模块需要该电容接地才能正常工作。为此,在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电子设备的实施例中,如果电子设备的电路中例如匹配模块26、滤波模块27等模块的电路中包括存在接地端的电容,电容的接地端是指电容连接电源接地端GND的一端,那么,可以在该电容的接地端与电源接地端GND之间设置开关,该开关用于在自电容检测模块221工作时关断,从而关断对应电容的接地端与电源接地端GND之间的连接,从而降低电子设备中其他电容对自电容检测模块221检测精度的影响,该开关还用于在自电容检测模块221暂停工作、而电子设备中的其他模块工作时导通,从而导通对应电容与电源接地端GND之间的连接,使得电容的接地端接地,从而保证其他模块的正常工作。
基于类似的原因,为了降低电子设备中电容对自电容检测模块221检测精度的影响,又保证其他模块的正常工作,还可以设置NFCC22的第一输出端TXP和第二输出端TXN分别通过开关接地,相应的,自电容检测模块221工作时,控制第一输出端TXP和第二输出端TXN对应的开关分别关断,在自电容检测模块221暂停工作、其他模块例如NFC数据交互模块223工作时,控制第一输出端TXP和第二输出端TXN对应的开关分别导通,以保证其他模块的正常工作。
以下通过具体实例对上述实施例的实现原理进行举例说明:
参见图6,基于图5所示实施例给出了匹配模块26、滤波模块27、第一数据接收支路26以及第二数据接收支路27的一种可能的电路实现结构,并且,为了便于说明,给出了NFC天线21的等效电路结构。
匹配模块26由对称电路结构实现,具体的,匹配模块26的第一端P261通过第一电容C1连接第三端,第三端通过第二电容C2接地,第二端P262通过第三电容C3连接第四端,第四端还通过第四电容C4接地,其中的第二电容C2和第四电容C4均具有接地端,也即一端连接电源接地端GND。
滤波模块27由对称电路结构实现,第一端通过第一电感L1连接第三端,第三端还通过第五电容C5接地,第二端通过第二电感L2连接第四端,第四端还通过第六电容C6接地;第五电容C5和第六电容C6均具有接地端。
第一数据接收支路23包括串联的第一电阻R1和第七电容C7,第二数据接收支路24包括串联的第二电阻R2和第八电容C8。
NFC天线21的等效电路结构包括:NFC天线21的正相端N1通过第一寄生电容Ca1接地,反相端N2通过第二寄生电容Ca2接地,正相端N1还通过线圈电阻Ra、第一线圈电感La1和第二线圈电感La2连接反相端N2,电容△C为其他NFC设备或者用户身体靠近时,NFC天线21的电容变化量。
自电容检测模块221在进行电容检测时,可以由电容检测端P1向外部电路输出驱动信号,之后,根据电容检测端P1检测到的信号来判断电容检测端P1与电源接地端GND之间的外部电路的等效电容的变化量。一般的,自电容检测模块221的检测频率在10kHZ~2MHZ之间,此时,自电容检测模块221向NFC天线21输出驱动信号时,NFC天线21的阻抗接近于0,也即Ra接近为0,可以认为自电容检测模块221工作时,NFC天线21的线圈就是一根导线,也即线圈电阻Ra、第一线圈电感La1和第二线圈电感La2等效为一根导线;此时,如果图6所示电路中第一开关K1闭合,第二开关K2和第三开关K3断开,则等效电路如图7所示,其中,只有电容△C会在目标设备接近NFC天线21时发生变化,从而自电容检测模块221通过检测自电容检测模块221的电容检测端P1与电源接地端GND之间的外部电路的等效电容的变化量,可以实现目标设备的检测,在图6中,该外部电路也即是NFCC22的第一接收端RXP与电源接地端GND之间的外部电路,参见图7,外部电路的等效电容是第二电容C2、串联的第一电容C1和第五电容C5、第一寄生电容Ca1、第二寄生电容Ca2以及电容△C这4条支路的并联电容。
另外,在图7中,第七电容C7一般是隔直电容,且电容值一般远远大于第一电容C1~第六电容C6的电容值,从而对自电容检测模块221的电容检测影响很小,但是,串联的第一电容C1和第五电容C5、第二电容C2会对自电容检测模块221的电容检测产生影响,具体的,这2个支路并联后的等效电容假设为Ce1,那么等效电容Ce1与第一寄生电容Ca1、第二寄生电容Ca2以及电容△C并联,会使得自电容检测模块221检测到的电容值变小,也即检测到的电容值的变化量变小,影响自电容检测模块221的检测精度。
为此,区别于图6所示电子设备,在图8所示的电子设备中设置第四开关K4,通过第四开关K4的开关状态,控制第二电容C2、第四电容C4、第五电容C5、第六电容C6的接地端是否接地。具体的,在自电容检测模块221工作时,可以控制第四开关K4关断,此时,图8所示NFC设备的等效电路如图9所示,相对于图7所示的等效电路,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以及第五电容C5不会对自电容检测模块221检测到的电容变化量产生影响,提高自电容检测模块221的检测精度。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四开关K4的控制可以由NFCC22完成,可选地,可以由NFCC22中的控制模块222完成,此时,控制模块222可以通过NFCC22的一个管脚连接第四开关K4的控制端,实现对于第四开关K4导通和关断的控制。
在保证自电容检测模块221检测精度的同时,在自电容检测模块221不需要工作,而其他模块工作时,例如自电容检测模块221检测到NFC设备后NFC数据交互模块223开始工作时,可以将第四开关K4导通,以保证NFC数据交互模块223的正常工作。
基于类似的原因,为了降低电子设备电路中电容对自电容检测模块221检测精度的影响,又保证其他模块的正常工作,参见图10所示,也可以设置NFCC22的第一输出端TXP和第二输出端TXN分别通过第五开关K5和第六开关K6接地,相应的,自电容检测模块221工作时,第五开关K5和第六开关K6关断,自电容检测模块221暂停工作时,第五开关K5和第六开关K6导通。上述第五开关K5和第六开关K6导通、关断的控制也可以由控制模块222完成。具体的,控制模块222具体可以用于:在SAR检测或者NFC设备检测的触发时刻,控制第五开关K5和第六开关K6关断;在根据自电容检测模块221的检测结果判断电子设备是否靠近用户身体或者有NFC设备靠近之后,控制第五开关K5和第六开关K6导通。上述第四开关K4的控制逻辑与第五开关K5和第六开关K6的控制逻辑类似。
可选地,参见图10所示,第四开关K4接地的支路也可以设置于NFCC22内部,以便于控制模块222进行第四开关K4的控制。需要说明的是,第四开关K4、第五开关K5、第六开关K6在自电容检测模块221工作时是否导通或者关断,与电子设备的实际电路结构相关,以减少电容△C的并联电容为原则。举例来说,对于图8和图10所示的电子设备,在自电容检测模块221工作时,第四开关K4、第五开关K5、第六开关K6如果断开,对自电容检测模块221的检测精度影响最小,但是第四开关K4、第五开关K5、第六开关K6导通时,自电容检测模块221仍然能够实现电容检测。但是,例如电子设备如图11所示,自电容检测模块221的电容检测端通过第一数据接收支路24连接匹配电路26的第一端P261,进而再通过匹配电路连接NFC天线21的正相端N1,此时,图11的等效电路如图12所示,其中的第四开关K4、第五开关K5、第六开关K6关断时,电路中电容对自电容检测模块221的检测精度影响最小,需要说明的是,第五开关K5必须关断,以保证自电容检测模块221能够实现对于NFC天线21的电容检测。
可选地,上述实施例中自电容检测模块221可以通过例如图13所示的自电容检测电路实现,该电路结构包括:
自电容检测模块221的电容检测端P1通过第七开关K7连接电源电压端VCC,通过第八开关K8接地,通过第九开关K9连接差分放大器A1的正相输入端,通过第十开关K10连接第九电容C9的第一端,第九电容C9的第二端接地;
第九电容C9的第一端还通过第十一开关K11连接电源电压端VCC,通过第十二开关K12接地;
差分放大器A1的反相输入端连接共模电压端VCM,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用于输出检测到的电压,检测到的电压与NFC天线21的电容正相关。
差分放大器A1的正相输入端还通过并联的第三电阻R3和第十电容C10连接差分放大器A1的第一输出端,反相输入端通过并联的第四电阻R4和第十一电容C11连接差分放大器A1的第二输出端。
可选地,差分放大器A1的正相输入端还可以仅通过第三电阻R3或者第十电容C10连接差分放大器A1的第一输出端;差分放大器A1的反相输入端还可以仅通过第四电阻R4或者第十一电容C11连接差分放大器A1的第二输出端。
图13所示自电容检测电路是一种电荷转移的自容检测方案。该电路中的第九电容C9的电容值可以等于第一等效电容值,第一等效电容值是在电路中的开关断开的条件下,无NFC设备和用户身体接近时电容检测端P1与电源接地端之间的外部电路的等效电容,例如图9中外部电路的等效电容是第一寄生电容Ca1和第二寄生电容Ca2并联后的电容,该电路中的共模电压端VCM的电压可以为Vcc/2。
图14是图13所示自电容检测电路的工作时序图,该工作时序图中以控制信号为高电平时控制开关导通、控制信号为低电平时控制开关关断为例。如图14所示,该电路的每一个工作周期Tcds一共可以分为六个时间段:在T1时间段,仅第七开关K7和第十二开关K12导通,其他开关关断,此时,电源电压端VCC通过第八开关K8给自电容检测模块221的外部电路的电容(以下简称为外部电容)充电,电容检测端P1的电压升高至电源电压,同时,第九电容C9两端接地,第九电容C9放电,图13中N3点的电压为0,差分放大器A1的正相输入端无信号,输出电压VOUT为0;在T2时间段,仅第十开关K10导通,外部电容和第九电容C9并联,两者电荷相互转移,若外部无目标设备靠近NFC天线21,由于外部电容和第九电容的电容值相同,第九电容C9的电压为Vcc/2,差分放大器A1的正相输入端无信号,输出电压VOUT为0;在T3时间段,仅第九开关K9和第十开关K10导通,如果没有NFC设备或者用户身体靠近NFC天线21,外部电容的电容值无变化,第九电容C9的电压仍为Vcc/2,从而差分放大器A1的正相输入端的电压为Vcc/2,等于反相输入端连接的共模电压端VCM的电压,差分放大器A1的输出电压VOUT仍为0(图14中虚线所示),如果有NFC设备或者用户身体靠近NFC天线21,NFC天线21产生电容变化,会有Q1=△C*(Vcc/2)的电荷量转移到差分放大器A1的正相输入端,差分放大器A1的输出电压VOUT产生一个最高电压为U1的波形;在T4时间段,仅第八开关K8和第十一开关K11导通,电源电压端VCC通过第十一开关K11给第九电容C9充电,N3点电压升高至电源电压,外部电容通过第八开关K8放电,电容检测端P1的电压为0,由于第九开关K9断开,差分放大器A1的正相输入端无信号,输出电压VOUT为0;在T5时间段,仅第十开关K10导通,将外部电容和第九电容C9并联,两者电荷相互转移,若无NFC设备或者用户身体靠近NFC天线21,外部电容和第九电容的电容值相同,此时第九电容的电容电压为Vcc/2;在T6时间段,仅第九开关K9和第十开关K10导通,如果没有NFC设备或者用户身体靠近NFC天线21,外部电容的电容值无变化,第九电容C9的电容电压仍为Vcc/2,从而差分放大器A1的正相输入端的电压为Vcc/2,等于反相输入端连接的共模电压端VCM的电压,差分放大器A1的输出电压VOUT仍为0(图14中虚线所示),如果有NFC设备或者用户身体靠近NFC天线21,NFC天线21产生电容变化,会有Q2=-△C*1/2Vcc的电荷量转移到差分放大器A1的正相输入端,差分放大器A1的输出电压VOUT产生一个最低电压为-U1的波形。控制模块222通过对差分放大器A1的输出电压VOUT进行解调,基于解调后的信息即可检测到外部电容的变化量△C,从而获知是否检测到NFC设备或者用户身体。
上述实施例中的自电容检测模块221的输出端可以输出基于检测到的NFC天线21的电容变化量生成的第一信号,例如自电容检测模块221通过图13所示的自电容检测电路实现时,自电容检测模块221生成的第一信号是电压信号VOUT。
本申请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的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以下至少一项”及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或复数项的任意组合。例如,a,b和c中的至少一项可以表示:a,b,c,a和b,a和c,b和c或a和b和c,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本文中公开的实施例中描述的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任一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以下简称: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以下简称: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5)

1.一种NFCC,其特征在于,所述NFCC适用于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NFC天线、处理器和自电容检测模块,所述处理器用于在确定电子设备靠近用户身体时降低射频发射功率;所述自电容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NFC天线的电容变化量;所述NFCC包括:控制模块,其中,
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处理器连接;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自电容检测模块连接;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获取所述自电容检测模块对所述NFC天线的电容变化量的检测结果;在SAR检测的触发时刻,根据所述检测结果判断所述电子设备是否靠近用户身体,在判断所述电子设备靠近用户身体时,向所述处理器发送第一通知消息,所述第一通知消息用于通知所述处理器所述电子设备靠近用户身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NFCC,其特征在于,所述NFCC还包括:NFC数据交互模块,所述NFC数据交互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所述NFC数据交互模块与所述NFC天线连接;其中,
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在NFC设备检测的触发时刻,根据所述检测结果判断是否有NFC设备靠近所述电子设备,在判断有NFC设备靠近所述电子设备时,向所述NFC数据交互模块发送第二通知消息,所述第二通知消息用于通知所述NFC数据交互模块有NFC设备靠近;
所述NFC数据交互模块用于:接收到所述第二通知消息,获取所述NFC天线接收到的数据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NFCC,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电容检测模块位于所述NFCC中,所述自电容检测模块的电容检测端连接所述NFCC的第一管脚,所述NFCC的第一管脚用于连接所述NFC天线的正相端或者反相端;
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自电容检测模块连接,包括:
所述自电容检测模块的检测结果输出端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一端,所述检测结果输出端用于向所述控制模块输出所述自电容检测模块对所述NFC天线的电容变化量的检测结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NFCC,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电容检测模块具体用于:基于检测到的所述NFC天线的电容变化量生成第一信号,将所述第一信号发送给所述控制模块;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检测结果判断所述电子设备是否靠近用户身体,包括:
所述控制模块具体用于:判断所述自电容检测模块输出的第一信号的幅值是否超过第一阈值,如果是,判断所述电子设备靠近用户身体;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检测结果判断是否有NFC设备靠近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所述控制模块具体用于:判断所述自电容检测模块输出的第一信号的幅值是否超过第二阈值,如果是,判断有NFC设备靠近所述电子设备。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NFCC,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电容检测模块的电容检测端连接所述NFCC的第一管脚,包括:
所述自电容检测模块的电容检测端通过第一开关连接所述NFCC的第一管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NFCC,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在SAR检测的触发时刻,或者在NFC设备检测的触发时刻,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导通;根据所述检测结果判断所述电子设备是否靠近用户身体后,或者,根据所述检测结果判断是否有NFC设备靠近所述电子设备后,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关断。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NFCC,其特征在于,所述NFC数据交互模块与所述NFC天线连接,包括:
所述NFC数据交互模块的第一端通过第二开关连接所述NFCC的第一接收端,所述NFC数据交互模块的第二端通过第三开关连接所述NFCC的第二接收端,所述第一接收端用于连接所述NFC天线的正相端,所述第二接收端用于连接所述NFC天线的反相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NFCC,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判断有NFC设备靠近所述电子设备时,控制所述第二开关和所述第三开关导通。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NFCC,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电容检测模块位于所述NFCC外部;所述自电容检测模块的电容检测端连接所述NFC天线的正相端或者反相端;
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自电容检测模块连接,包括:
所述自电容检测模块的检测结果输出端连接所述NFCC的第二管脚;
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一端连接所述NFCC的第二管脚。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NFCC,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电容检测模块包括第七开关、第八开关、第九开关、第十开关、第十一开关、第十二开关、差分放大器以及第九电容,所述自电容检测模块还包括:第三电阻和/或第十电容,第四电阻和/或第十一电容,其中,
所述自电容检测模块的电容检测端通过第七开关连接电源电压端,通过第八开关接地,通过第九开关连接差分放大器的正相输入端,通过第十开关连接第九电容的第一端,第九电容的第二端接地;
第九电容的第一端还通过第十一开关连接电源电压端,通过第十二开关接地;
所述差分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连接共模电压端,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用于输出电压,所述输出电压与所述NFC天线的电容变化量关联;
所述差分放大器的正相输入端还通过第三电阻、或者第十电容、或者并联的第三电阻和第十电容连接所述差分放大器的第一输出端,反相输入端通过第四电阻、或者第十一电容、或者并联的第四电阻和第十一电容连接所述差分放大器的第二输出端。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NFCC,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九电容的电容值与第一等效电容值相等,所述第一等效电容值是无NFC设备和用户身体接近NFC天线时所述自电容检测模块的外部电路在所述电容检测端与电源接地端之间的等效电容值,所述共模电压端的电压为电源电压的1/2。
12.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NFCC,其特征在于,所述NFCC的第一管脚用于连接所述NFC天线的正相端或者反相端,包括:
所述NFCC的第一管脚用于直接连接所述NFC天线的正相端或者反相端;或者,
所述NFCC的第一管脚用于通过第一数据接收支路连接所述NFC天线的正相端,或者通过第二数据接收支路连接所述NFC天线的反相端。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NFCC,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电容检测模块的电容检测端连接所述NFC天线的正相端或者反相端,包括:
所述自电容检测模块的电容检测端直接连接所述NFC天线的正相端或者反相端;或者,
所述自电容检测模块的电容检测端通过第一数据接收支路连接所述NFC天线的正相端,或者通过第二数据接收支路连接所述NFC天线的反相端。
14.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NFCC,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阈值和所述第二阈值相同。
15.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NFC天线、自电容检测模块和处理器,还包括权利要求1至14任一项所述的NFCC。
CN202210463226.XA 2022-04-28 2022-04-28 Nfcc和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487926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63226.XA CN114879262A (zh) 2022-04-28 2022-04-28 Nfcc和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63226.XA CN114879262A (zh) 2022-04-28 2022-04-28 Nfcc和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79262A true CN114879262A (zh) 2022-08-09

Family

ID=826714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463226.XA Pending CN114879262A (zh) 2022-04-28 2022-04-28 Nfcc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879262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801062A (zh) * 2022-09-29 2023-03-1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近场通信电路及电子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801062A (zh) * 2022-09-29 2023-03-1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近场通信电路及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444522B2 (en)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s (NFC) coil and proximity sensor for portable devices
US9866195B2 (en) Antenna device
KR101222335B1 (ko) 시스템 커넥터용 액세서리 식별 알고리즘
EP2312813B1 (en) Circuit apparatus for recognizing earphone in mobile terminal
US9031516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mpedance adjustment
US9935456B2 (en)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US20210075461A1 (en) Signal processing method and circuit of mobile terminal and mobile terminal
US9923605B2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JP6465247B2 (ja) アンテナ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CN114879262A (zh) Nfcc和电子设备
EP2947785B1 (en) Pru short beacon detection
CN102916468B (zh) 电池供电电路、方法及移动终端
JP6585125B2 (ja) 可搬装置のための近距離場通信(nfc)および近接センサー
CN114097180B (zh) 一种nfc设备
CN210202037U (zh) 一种电源保护电路及一种蓝牙耳机
WO2021151229A1 (en)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detection
JP6178379B2 (ja) 可搬装置のための近距離場通信(nfc)および近接センサー
EP4138267A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power control signal output method for wireless power reception in electronic device
CN107147220A (zh) 可读取nfc标签的谐振式无线充电系统及其nfc读取的方法
EP3418940B1 (en) Magnetic stripe data transmission device and method
CN115395230A (zh) 电子设备及检测方法
JP2008537324A (ja) 集積回路のエネルギ供給装置
CN108418643B (zh) 用于检测短信标信号的装置、方法和系统
CN116908925A (zh) 一种电子设备及确定方法
CN115242907A (zh) 电子设备的配件、电子设备、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