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67079B -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867079B
CN114867079B CN202210563734.5A CN202210563734A CN114867079B CN 114867079 B CN114867079 B CN 114867079B CN 202210563734 A CN202210563734 A CN 202210563734A CN 114867079 B CN114867079 B CN 11486707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upf
slice
data
forwa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56373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867079A (zh
Inventor
李沸乐
杨文聪
黄蓉
王立文
张雪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563734.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867079B/zh
Publication of CN1148670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670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8670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670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0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2Setup of transport tunne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涉及通信领域,解决了5GLAN中接入不同切片的终端之间无法通信的问题。该方法包括:SMF接收PDU会话创建请求,PDU会话创建请求用于为第一虚拟网络VN组中的第一终端在第一切片创建PDU会话,第一VN组配置有多个可用的切片,第一切片为多个可用切片中的切片;SMF确定第一VN组中是否存在第二终端;第二终端为在第二切片中创建了PDU会话的终端,第二切片为多个可用切片中与第一切片不同的切片;若是,则SMF生成第一转发规则;第一转发规则用于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进行跨切片的数据传输。本申请用于5G LAN的VN组内终端之间通信的过程中。

Description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当前在配置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technology,5G)虚拟网络(virtual network,VN)组时,一个5G VN组只配置一个可接入的切片,5G VN组的终端均接入该切片中进行通信。
但是在当前的一些5G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LAN)场景(例如5G园区专网)中,5G LAN可以划分为多个切片(也可以称为切片子网),5G LAN中的终端可以接入不同的切片以进行不同的传输业务。此时,为了实现5G LAN中终端之间的通信,需要同时建立多个VN组,且同一VN组中的终端需要接入同一切片。接入不同切片的终端之间无法互相通信。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用于解决5G LAN中接入不同切片的终端无法通信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包括:会话管理功能SMF接收协议数据单元PDU会话创建请求,PDU会话创建请求用于为第一虚拟网络VN组中的第一终端在第一切片创建PDU会话,第一VN组配置有多个可用的切片,第一切片为多个可用切片中的切片;SMF确定第一VN组中是否存在第二终端;第二终端为在第二切片中创建了PDU会话的终端,第二切片为多个可用切片中与第一切片不同的切片;若是,则SMF生成第一转发规则;第一转发规则用于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进行跨切片的数据传输。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转发规则包括:第一包检测规则PDR和第一转发行为规则FAR;第一PDR用于表征数据在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转发时的每一跳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第一FAR用于表征数据在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转发时的每一跳的转发路径。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切片承载于第一用户面功能UPF,第二切片承载于第二UPF;第一PDR中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源地址为第一UPF目的地址为第二UPF的PDR,以及源地址为第二UPF目的地址为第一UPF的PDR;第一FAR中包括第一UPF和第二UPF之间的转发路径。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转发规则具体包括第一子转发规则和第二子转发规则;第一子转发规则用于第一UPF转发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数据;第二子转发规则用于第二UPF转发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数据;第一UPF为承载第一切片的UPF;第二UPF为承载第二切片的UPF;该方法还包括:SMF向第一UPF发送第一子转发规则;SMF向第二UPF发送第二子转发规则。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SMF确定第一VN组中是否存在第三终端;第三终端为在第一切片中创建了PDU会话的终端;若是,则SMF生成第二转发规则;第二转发规则用于第一终端和第三终端之间进行同切片的数据传输。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SMF接收待转发数据;待转发数据的源终端或目的终端为第一终端;SMF确定待转发数据的源终端和目的终端是否接入同一切片;若是,则SMF根据第一转发规则转发待转发数据;若否,则SMF根据第二转发规则转发待转发数据。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通信单元和处理单元;通信单元,用于接收协议数据单元PDU会话创建请求,PDU会话创建请求用于为第一虚拟网络VN组中的第一终端在第一切片创建PDU会话,第一VN组配置有多个可用的切片,第一切片为多个可用切片中的切片;处理单元,用于确定第一VN组中是否存在第二终端;第二终端为在第二切片中创建了PDU会话的终端,第二切片为多个可用切片中与第一切片不同的切片;若是,则处理单元,还用于生成第一转发规则;第一转发规则用于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进行跨切片的数据传输。
结合上述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转发规则包括:第一包检测规则PDR和第一转发行为规则FAR;第一PDR用于表征数据在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转发时的每一跳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第一FAR用于表征数据在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转发时的每一跳的转发路径。
结合上述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切片承载于第一用户面功能UPF,第二切片承载于第二UPF;第一PDR中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源地址为第一UPF目的地址为第二UPF的PDR,以及源地址为第二UPF目的地址为第一UPF的PDR;第一FAR中包括第一UPF和第二UPF之间的转发路径。
结合上述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转发规则具体包括第一子转发规则和第二子转发规则;第一子转发规则用于第一UPF转发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数据;第二子转发规则用于第二UPF转发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数据;第一UPF为承载第一切片的UPF;第二UPF为承载第二切片的UPF;处理单元,还用于指示通信单元向第一UPF发送第一子转发规则,以及向第二UPF发送第二子转发规则。
结合上述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单元,还用于:第一VN组中是否存在第三终端;第三终端为在第一切片中创建了PDU会话的终端;若是,则生成第二转发规则;第二转发规则用于第一终端和第三终端之间进行同切片的数据传输。
结合上述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信单元,还用于接收待转发数据;待转发数据的源终端或目的终端为第一终端;处理单元,还用于:确定待转发数据的源终端和目的终端是否接入同一切片;若是,则根据第一转发规则转发待转发数据;若否,则根据第二转发规则转发待转发数据。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器;其中,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当通信装置运行时,处理器执行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通信装置实现如第一方面和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描述的通信方法。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指令,指令当被通信装置执行时使计算机执行如第一方面和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描述的通信方法。
本申请中第二方面到第四方面及其各种实现方式的具体描述,可以参考第一方面及其各种实现方式中的详细描述;并且,第二方面到第四方面及其各种实现方式的有益效果,可以参考第一方面及其各种实现方式中的有益效果分析,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的这些方面或其他方面在以下的描述中会更加简明易懂。
上述方案至少带来以下有益效果: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一个VN组包括多个可用切片,SMF在为第一终端创建PDU会话时,确定已创建PDU会话的终端中是否存在与第一终端的待创建的PDU会话分属不同切片的第二终端。若存在第二终端,则SMF为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创建用户跨切片业务传输的第一转发规则,这样,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可以通过第一转发规则进行数据传输,从而实现了5G VN组中接入不同切片的终端之间的通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5G LAN网络的架构示意图;
图3a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在UPF内部进行检测和转发的示意图;
图3b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在不同UPF质检进行检测和转发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园区内的5G LAN的网络架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
本申请的说明书以及附图中的术语“第一”和“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的对象,或者用于区别对同一对象的不同处理,而不是用于描述对象的特定顺序。
此外,本申请的描述中所提到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的还包括其他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的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
为了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通信装置10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101,通信线路102,以及至少一个通信接口104,还可以包括存储器103。其中,处理器101,存储器103以及通信接口104三者之间可以通过通信线路102连接。
处理器101可以是一个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也可以是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者是被配置成实施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or,DSP),或,一个或者多个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
通信线路102可以包括一通路,用于在上述组件之间传送信息。
通信接口104,用于与其他设备或通信网络通信,可以使用任何收发器一类的装置,如以太网,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area networks,WLAN)等。
存储器103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只读光盘(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包括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存储器103可以独立于处理器101存在,即存储器103可以为处理器101外部的存储器,此时,存储器103可以通过通信线路102与处理器101相连接,用于存储执行指令或者应用程序代码,并由处理器101来控制执行,实现本申请下述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又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存储器103也可以和处理器101集成在一起,即存储器103可以为处理器101的内部存储器,例如,该存储器103为高速缓存,可以用于暂存一些数据和指令信息等。
作为一种可实现方式,处理器10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CPU,例如图1中的CPU0和CPU1。作为另一种可实现方式,通信装置100可以包括多个处理器,例如图1中的处理器101和处理器107。作为再一种可实现方式,通信装置100还可以包括输出设备105和输入设备106。
以下,首先对本申请涉及到的名词进行解释。
1、5G LAN
5G LAN是在新的标准规范(如3GPP R16)中提出的一种具有新的特性的网络。5GLAN指的是在5G网络上构建局域网类型网络服务的技术。5G LAN网络可以为终端提供LANs业务和虚拟专用网络(virtual private network)VPN业务。在5G LAN的局域网类型的网络覆盖区域内,可以通过一个或多个用户面功能(user plane function,UPF)为覆盖区域内的终端提供层(layer,L)2和/或L3点对点通信。
当前的5G LAN通常用于垂直行业(如工业互联网、企业办公、家具环境)的局域网内的终端和终端之间的点对点(point-to point,P2P)/点对多点(point to multipoint,P2M)网际互联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通信和以太网通信。5G LAN的应用有助于推动信息通信业与垂直行业的融合发展,加速行业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升级。通过5G LAN技术可以快速开通移动局域网,使局域网内终端能就近接入,实现本地交换、降低通信时延、提高网络通信的安全性和可信性。
2、5G LAN VN组
5G LAN VN组指的是通过专用通信网络进行5G LAN通信的终端的集合。
在5G LAN网络中,为了完成终端之间的通信,需要将特定终端划分到同一5G LANVN组(以下简称VN组)中。同一VN组中的终端可以进行5G LAN通信,不同VN组之间的终端则被互相隔离,无法进行5GLAN通信。
一种示例,在5G LAN网络中可以根据如下表1所示的终端的签约信息中的群组信息为终端划分VN组。如下表1所示,为5G VN组成员管理范围说明。
表1、Description of 5G VN Group membership management parameters
VN组中的终端之间互相通信时,会话管理功能(session managementfunction,SMF)会为这些终端创建相应的会话,并通过如下表2所示的信息指示UPF创建通往相应5GLAN网络的隧道。
表2、Description of 5G VN group data
在5G LAN网络的统一数据管理功能(unified data management,UDM)中存储有开卡用户的终端的签约信息以及相应的5G VN组数据。UDM可以将签约信息以及相应的5G VN组数据提供给接入和移动管理功能(access and mobility management function,AMF)和SMF。
3、5G LAN数据通信
如图2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5G LAN网络的架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终端#1通过接入网设备#1接入I-UPF#1,I-UPF#1接入PSA UPF#1;终端#2通过接入网设备#2接入I-UPF#2,I-UPF#2接入PSA UPF#1;终端#3通过接入网设备#3接入I-UPF#3,I-UPF#3接入PSA UPF#2;PSA UPF#1和PSA UPF#2均接入到数据网络(data network,DN)中。其中,I-UPF#1、I-UPF#2、I-UPF#3为可选的网络设备。
在图2所示的网络架构中,接入网设备与I-UPF之间通过N3接口通信;I-UPF与PSAUPF之间通过N9接口通信;PDU会话锚点(PDU session anchor,PSA)UPF之间通过N19接口通信;PSA UPF与DN之间通过N6接口通信。
N3接口用于传输接入网设备与I-UPF之间的数据。
N6接口用于传输PSA UPF与DN网络之间的数据(即局域网与外部网络之间的数据传输)。PSA UPF通过N6接口将上行数据转发到DN网络中,DN网络通过N6接口将下行数据转发到PSA UPF中。
N9接口用于传输I-UPF与PSA UPF之间的数据。
N19接口用于传输不同PSA UPF之间的数据。例如,在跨地域的5GLAN通信场景下,两个终端分别归属于不同的UPF时,该两个终端通过N19接口进行跨UPF的数据传输。
在如图2所示的5G LAN网络中,若终端#1需要与终端#2通信,终端#1与终端#2之间的数据可以由PSA UPF#1本地转发。若终端#1需要与终端#3通信,终端#1与终端#3之间的数据由PSA UPF#1通过N19用于用户平面的通用无线分组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service,GPRS)隧道协议(GPRS tunnelling protocol for the user plane,GTPU)隧道向PSA UPF#2发送。终端#2与终端#3通信的过程可以参照上述终端#1与终端#3通信的过程,此处不再赘述。
4、UPF数据转发
在5G LAN网络中,终端之间的数据转发可以通过UPF内部接口“5GVN internal”完成检测和转发。
如图3a所示,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在UPF内部进行检测和转发的示意图。
5G VN组内的流量转发通过使用UPF内部接口(“5G VN internal”)和检测和转发过程实现。UPF内置LAN Switch功能,动态生成5G LAN组本地路由转发表,实现本地路由交换。
UE#1和UE#2的N4会话均建立在同一UPF中,UE#1和UE#2通过UPF内部转发的方式通过UE#1和UE#2的N4会话完成UE#1和UE#2之间的数据转发。其中,每个UE的N4会话中均包括FAR、QoS执行规则(QoS enforcement rule,QERs)和用量上报规则(usage reportingrule,URRs)。
具体来说,数据在UPF内部进行检测和转发的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UE#1向UPF发送数据。
该数据为UE#1向UE#2发送的数据。UE#1通过对应的会话的上行隧道向UPF发送该数据。
步骤2、UPF在UE#1对应的N4会话中查找与该数据匹配的PDR。
步骤3、UPF确定与该数据匹配的PDR关联的FAR。
该FAR包括:目的接口为“5G LAN internal”以及对应的5G VN网络实例。在该步骤中UPF将移除外部GTP-U报头之后的数据包发送到内部接口。
UPF包括两个5G LAN internal类型的接口,一个是出口一个是进口,类似于会话中的access和core。一个接口里有多个隧道tunnel,每个隧道对应由一个会话使用。
步骤4、UPF确定UE#2对应的N4会话。
具体来说,UPF基于目的地址和“5G-LAN Internal”的源接口,匹配对应的PDR,识别出UE#2对应的N4会话。
步骤5、UPF向UE#2发送数据。
具体来说,UPF处理与该PDR相关联的FAR,确定FAR的目的接口为RAN接入。UPF为数据添加外部头部,并通过对应的下行隧道向UE#2发送该数据。
以上,为对数据在UPF内部进行检测和转发的过程进行的具体说明。
如图3b所示,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数据在不同UPF之间进行检测和转发的示意图。UE#1和UE#2的N4会话建立在不同的UPF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该两个UPF建立5G LAN组N4会话,该两个UPF通过5GLAN组N4会话转发数据。
步骤6、UE#1向UPF-1发送数据。
该数据为UE#1向UE#2发送的数据。UE#1通过对应的会话的上行隧道向UPF-1发送该数据。
步骤7、UPF-1在UE#1对应的N4会话中找到与该数据匹配的PDR。
步骤8、UPF-1确定与该数据匹配的PDR关联的FAR。
其中,步骤8的具体实现过程与上述步骤3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9、UPF-1基于目的地址和源接口匹配PDR,确定5G VN组粒度的N4会话。
需要指出的是,在5G VN组成员的PDU会话由不同的PSA UPF服务,并且应用了基于N19的转发的情况下,SMF会与每个涉及的UPF创建一个组级N4会话(也记为5G VN组粒度的N4会话),基于该会话UPF可以根据UE IP地址,将报文分流到N19/N6隧道。
为了实现N19接口的数据路由,SMF将建立好的PDU会话和同一个5G VN group做相互关联,然后将小组层面的N4会话配置(包括packet detection和forwarding rule)下发给UPF。
在该步骤的具体实现过程中,由于目的终端为UE#3,UPF-1确定UE#3为UPR-2中的终端。此时UPF-1基于目的地址(UE#3地址)和源接口(“5G-LAN Internal”),匹配对应的PDR,识别出5G VN组粒度的N4会话。该出5G VN组粒度的N4会话用于将UPF-1的数据转发至UPF-2。
步骤10、UPF-1确定与基于目的地址和源接口匹配PDR对应的FAR。
其中,该FAR包括:对应的5G VN网络实例以及N19隧道信息。在该步骤中,UPF将数据包封装上隧道信息后转发到N6接口或通过对应的N19隧道转发到组级N4会话指定的UPF。将该数据包转发给位于UPF-2或DN的组成员。
可以理解的是,如果在一个5G VN组内无需应用基于N19的转发,则不需要建立组级的N4会话。
步骤11、UPF-1通过N19隧道向UPF-2发送数据。
相应的,UPF-2通过N19隧道接收来自UPF-1的数据,UPF-2基于N19隧道报头和5GVN网络实例识别出5G VN组对应的组粒度的N4会话。
步骤12、UPF-2确定与该数据匹配的PDR,以及关联的FAR。
该FAR包括:目的接口为“5G LAN internal”以及对应的5GVN网络实例。UPF-2将该数据发送到UPF-2的内部接口。
步骤13、UPF确定UE#3对应的N4会话。
其中,步骤13的具体实现过程与上述步骤4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14、UPF-2向UE#3发送数据。
其中,步骤14的具体实现过程与上述步骤5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以上,为对数据在不同UPF之间进行检测和转发过程进行的具体说明。
5、切片
切片又称为网络切片,是一种在物理网络上划分出来的用于提供特定网络能力和网络特征的虚拟网络。不同的网络切片之间互相隔离,一个切片的异常不会影响到其他切片的正常使用。通过网络切片技术可以根据业务对网络的不同需求灵活组网,为各种业务需求的网络提供专属网络服务,实现网络服务质量和业务需求的高度匹配,并为终端提供定制化、可保障、安全隔离的网络服务。
根据网络切片的隔离度和差异性,可以将网络切片划分切片共享和切片独享两种类型。其中,切片共享又具体可以划分为完全共享和部分共享。
切片独享指的是切片具有独立的网络功能,将网络资源按照切片独享的方式切片化之后,接入该切片的终端可以获得网络侧完整且独立的端到端网络资源和业务服务。不同切片之间的资源在逻辑上相对独立,切片资源仅可在切片内部被调用并提供服务。
切片共享指的是一个切片的切片资源可以被其他切片共享调度和使用。这样,共享切片资源的切片之间可以基于共享的切片资源,提供部分共享的业务功能和服务器,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如果共享切片提供的功能可以端到端的共享,则称为完全共享。如果共享切片提供的功能仅可以部分共享,则称为部分共享。
6、园区5G LAN网络
当前,大型企业的工业园区内往往需要建立5G LAN网络为工业园区中的终端提供切片网络服务。由于工业园区内通常存在多种业务场景,因此,工业园区内的5G LAN网络通常包括多个切片子网。终端接入不同切片子网以进行不同的业务。在工业园区中各个切片子网共享5GC控制面(Control Plane,CP),每个子网独占一个UPF,不同切片子网之间互相隔离,接入不同切片子网的终端之间无法进行5G LAN通信。
如图4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园区内的5G LAN的网络架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园区内的5G LAN网络中包括第一切片子网、第二切片子网和第三切片子网。其中,第一切片子网、第二切片子网和第三切片子网共用核心网设备:AMF、SMF和UDM。第一切片子网、第二切片子网和第三切片子网分别占用不同的UPF。第一切片子网占用UPF#1,第二切片子网占用UPF#2,第三切片子网占用UPF#3。UPF#1、UPF#2、以及UPF#3均接入园区企业的企业内网DNN中。以下,分别对第一切片子网、第二切片子网和第三切片子网进行示例性说明。
第一切片子网示例性的可以为生活服务切片子网,用于为提供生活区域内必要的生活服务保障业务。第一切片子网连接生活服务相关的终端,例如手机、智能配套设备、智能家居设备。第一切片子网中可以部署园区服务平台、能源监控平台。
第二切片子网示例性的可以为办公管理切片子网,用于支撑办公区域内的日常工作和管理相关的业务。第一切片子网连接办公管理相关的终端,如手机、电脑、考勤打卡设备。第一切片子网中可以部署企业信息及人员管理平台、安防平台。
第三切片子网示例性的可以为生产控制切片子网,用于支撑工厂区域内生产相关的业务。第三切片子网通常只允许与工厂生产相关的终端接入,如工厂生产线的智能机器设备、智慧仓库的仓储设备、车间之间运输物料的自动引导车(automated guidedvehicle,AGV),行业生产平台、监控平台等。
需要指出的是,各个切片子网还可以配置对应的服务区域,终端只有在处于服务区域内才能接入切片子网,建立会话传输数据,由切片子网为其提供对应的网络服务。终端离开服务区域之后切片子网将会断开与该终端的连接并释放会话。
7、跨切片5G LAN通信
相关技术中,同一5G LAN的局域网内,终端所需业务比较单一,5G LAN局域网通常只为终端提供一种类型的网络服务,终端只需接入单一切片网络即可进行该类型的网络服务。不同切片之间的终端之间无法互相通信。
但是随着5G技术在垂直行业的发展,5G技术在垂直行业中的业务种类也越来越多,终端的业务需求种类也不断增多。5G LAN同时为终端提供多种不同类型服务的需求也随之产生。例如,园区内员工的手机既有生活服务的需求,也有办公服务的需求,此时该手机即需求接入上述第一切片,又需求接入上述第二切片。
但是在当前的3GPP标准中,一个5G VN组和一个DNN及一个切片绑定,即5G VNgroup与[DNN,S-NSSAI]为1:1映射。当一个DN里有多个切片,一些终端同时签约了几个切片,并且这些终端需通过局域网安全可信地交互时,根据3GPP标准定义,需要为这些终端并列建立多个VN组,且需要这些终端同一时刻均接入相同的切片,才能实现这些终端的随时随地互通。但是,现有技术中终端进行跨切片通信时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一方面,当终端接入签约切片时,需要为终端建立多个VN组,VN组会占用较多的网络资源,且增加管理复杂度。
另一方面,终端同一时间只能接入一个切片,两个终端之间需要通信时,该两个终端可能分别接入了不同的切片,由于不同的切片之间互相隔离,导致该两个终端之间无法互相通信。
举例来说,终端A和终端B都分别签约了第一切片和第二切片。此时,终端A和终端B均为第一切片的5G VN组的成员,以及第二切片的5GVN组的成员。
终端A在园区办公楼中接入了第二切片,但并未接入第一切片。终端B在员工宿舍中接入了第一切片,但并未接入第二切片。此时终端A和终端B虽然均为第一切片的5G VN组的成员,以及第二切片的5G VN组的成员。但是终端A只建立了与[DNN,第二切片]参数关联的VN组可接入的PDU会话,终端B只建立了与[DNN,第一切片]参数关联的VN组可接入的PDU会话。此时,终端A和终端B之间无法进行跨切片的5G LAN类型通信。
对于跨切片的5G LAN通信,相关技术中虽然提出了根据各组成员的实际会话情况来生成会话规则以及灵活决定成员之间的5G LAN数据转发方式;具体包括:通过先由用户确定位于客户侧的若干虚拟局域网与位于网络侧的若干网络切片之间的对应关系,然后根据用户业务携带的虚拟局域网标识匹配到对应的切片。上述方案虽然能够提高业务基于切片调度的灵活性,实现由用户自主控制虚拟局域网与切片映射,但是上述方案仍无法解决跨切片的5G LAN通信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SMF接收到VN组中的终端的PDU会话建立请求时,确定终端的VN组中是否存在接入不同切片的终端,若存在,SMF为终端建立用于转发不同切片之间的数据的第一转发规则。基于此,可以实现接入不同切片的终端之间的数据传输。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进行详细说明,如图5所示,该通信方法包括:
S501、第一终端向SMF发送PDU会话创建请求。相应的,SMF接收来自第一终端的PDU会话创建请求。
其中,PDU会话创建请求用于为第一虚拟网络VN组中的第一终端在第一切片创建PDU会话,第一VN组配置有多个可用的切片,第一切片为多个可用切片中的切片。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在该步骤之前,5G LAN网络中的UDM确定第一终端所属的第一VN组,并配置第一VN组的配置参数。为第一VN组配置多个可用切片以及PDU会话类型。
第一终端需要使用第一切片提供的业务时,第一终端向SMF发送PDU会话,请求在该第一切片中创建PDU会话。
S502、SMF确定第一VN组中是否存在第二终端。
其中,第二终端为在第二切片中创建了PDU会话的终端,第二切片为多个可用切片中与第一切片不同的切片。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SMF接收到PDU会话创建请求之后,确定用于创建PDU会话的第一切片。在此之后,SMF确定当前第一VN组中已经创建了PDU会话的终端,以及这些终端建立PDU会话的切片。SMF确定这些切片中是否包括与第一切片不同的切片(也即第二切片)。
若包括,则SMF确定第一VN组中存在第二终端,并确定在第二切片建立PDU会话的终端为第二终端。
若不包括,则SMF确定第一VN组中不存在第二终端。
S503、若是,则SMF生成第一转发规则。
其中,第一转发规则用于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进行跨切片的数据传输。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转发规则包括:第一PDR和第一FAR。
第一PDR用于表征数据在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转发时的每一跳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
第一FAR用于表征数据在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转发时的每一跳的转发路径。
基于此,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可以通过第一转发规则中的PDR规则确定每一跳转发的源目的地址,并通过FAR规则确定每一跳转发的转发路径,进而使得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可以通过第一转发规则完成数据通信。
可以理解的是,在SMF生成第一转发规则之后,SMF向第一VN组中包括的第一UPF和第二UPF发送第一转发规则,以便于第一UPF和第二UPF根据第一转发规则转发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数据。其中第一UPF用于承载第一切片,第二UPF用于承载第二切片。
在该情况下,第一PDR中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源地址为第一UPF的地址目的地址为第二UPF的地址的PDR,以及源地址为第二UPF的地址目的地址为第一UPF的地址的PDR。
第一FAR中包括第一UPF和第二UPF之间的转发路径。
基于此,由于第一PDR中包括跨UPF的源目的地址,第一FAR中包括跨UPF的转发路径。因此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合一自己与第一PDR和第一FAR进行跨UPF的数据通信。
上述方案至少带来以下有益效果: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一个VN组包括多个可用切片,SMF在为第一终端创建PDU会话时,确定已创建PDU会话的终端中是否存在与第一终端的待创建的PDU会话分属不同切片的第二终端。若存在第二终端,则SMF为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创建用户跨切片业务传输的第一转发规则,这样,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可以通过第一转发规则进行数据传输,从而实现了5G VN组中接入不同切片的终端之间的通信。
以上,对SMF针对同一VN组中接入不同切片的终端之间建立第一转发规则的过程进行了说明。
以下对SMF向UPF发送第一转发规则的过程进行示例性说明。
可选的,第一转发规则具体包括第一子转发规则和第二子转发规则。
第一子转发规则用于第一UPF转发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数据;第二子转发规则用于第二UPF转发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数据。
在该情况下,结合图5,如图6所示,SMF向UPF发送第一转发规则的过程包括以下S601和S602。
S601、SMF向第一UPF发送第一子转发规则。相应的,第一UPF接收来自SMF的第一子转发规则。
这样,第一UPF在收到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发送的数据、或者第二终端向第一终端发送的数据之后,第一UPF可以根据第一子转发规则转发这些数据。
S602、SMF向第二UPF发送第二子转发规则。相应的,第二UPF接收来自SMF的第二子转发规则。
这样,第二UPF在收到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发送的数据、或者第二终端向第一终端发送的数据之后,第二UPF可以根据第二子转发规则,转发这些数据。
需要指出的是,在第二终端的数量为一个时,SMF建立针对该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的第一转发规则。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根据第一转发规则转发数据。
在第二终端的数量为多个时,SMF针对第一终端和每个第二终端分别建立第一转发规则。第一终端和每个第二终端之间根据对应的第一转发规则转发数据。
基于此,SMF分别向第一终端接入的第一切片中的第一UPF下发第一子转发规则,以及向第二终端接入的第二切片中的第二UPF转发第二子转发规则。可以使的第一UPF和第二UPF根据转发规则完成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跨切片的数据传输。
结合图6,如图7所示,在上述S501之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还包括以下S701-S707。
S701、SMF确定第一VN组中是否存在第三终端。
第三终端为在第一切片中创建了PDU会话的终端。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SMF确定当前第一VN组中已经创建了PDU会话的终端,以及这些终端建立PDU会话的切片。SMF确定这些切片中是否包括第一切片。
若包括,则SMF确定第一VN组中存在第三终端,并确定在第一切片建立PDU会话的终端为第三终端。
若不包括,则SMF确定第一VN组中不存在第三终端。
S702、若是,则SMF生成第二转发规则。
第二转发规则用于第一终端和第三终端之间进行同切片的数据传输。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转发规则包括:第二PDR和第二FAR。
第二PDR用于表征数据在第一终端和第三终端之间转发时的每一跳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
第二FAR用于表征数据在第一终端和第三终端之间转发时的每一跳的转发路径。
可以理解的是,在SMF生成第二转发规则之后,SMF向第一VN组中的第一UPF发送第二转发规则,以便于第一UPF根据第二转发规则转发第一终端和第三终端之间的数据。
在该情况下,第二PDR中不包括源地址或目的地址为第二UPF的转发规则。
第二FAR中包括第一UPF中的转发路径。
S703、SMF向第一UPF发送第二转发规则。
由于第一终端和第三终端均为在第一切片建立PDU会话的终端,而第一切片承载在第一UPF上,第一终端与第三终端之间通过UPF内部进行转发,无需进行跨UPF的数据转发。因此,SMF仅向第一UPF发送第二转发规则即可。第一UPF根据第二转发规则转发第一终端与第三终端之间的数据。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SMF在第一VN组中包括已经在第一切片建立了PDU会话的第三终端情况下,为第一终端和第三终端生成第二转发规则,用于转发接入同一切片的终端之间的数据。这样,可以实现第一终端与第一VN组中的接入任一种切片的终端(包括接入同一切片的第三终端和接入不同切片的第二终端)之间进行通信。
可选的,如图7所示,在上述S602之后,若SMF接收到源终端或目的终端为第一终端的待转发数据,则SMF可以根据以下S704-S707转发该待转发数据。
S704、SMF接收待转发数据。
其中,待转发数据可以是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或者第三终端发送的数据。或者待转发数据可以是第二终端或者第三终端向第一终端发送的数据。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S705、SMF确定待转发数据的源终端和目的终端是否接入同一切片。
一种示例,在待转发数据为第一终端向第三终端发送的数据的情况下,SMF确定待转发数据的源终端为第一终端,目的终端为第三终端。此时,SMF确定待转发数据的源终端和目的终端接入同一切片。
再一种示例,在待转发数据为第三终端向第一终端发送的数据的情况下,SMF确定待转发数据的源终端为第三终端,目的终端为第一终端。此时,SMF确定待转发数据的源终端和目的终端接入同一切片。
又一种示例,在待转发数据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发送的数据的情况下,SMF确定待转发数据的源终端为第一终端,目的终端为第二终端。此时,SMF确定待转发数据的源终端和目的终端未接入同一切片。
又一种示例,在待转发数据为第二终端向第一终端发送的数据的情况下,SMF确定待转发数据的源终端为第二终端,目的终端为第一终端。此时,SMF确定待转发数据的源终端和目的终端未接入同一切片。
S706、若否,则SMF根据第一转发规则转发该待转发数据。
也即是说,在待转发数据的源终端和目的终端未接入同一切片的情况下,SMF根据跨切片的转发规则转发待转发数据。此时,待转发数据可以在多个UPF之间进行传输。
S707、若是,则SMF根据第二转发规则转发该待转发数据。
也即是说,在待转发数据的源终端和目的终端接入同一切片的情况下,SMF根据同一切片的转发规则转发待转发数据。此时,待转发数据可以在单个UPF内进行传输。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SMF在接收到待转发数据之后,根据待转发数据的源目终端是否为接入同一切片的终端,为待转发数据选择相应的转发规则。这样,第一终端可以与其他终端完成同一切片内的数据传输和/或跨切片的数据传输。
以下,结合具体实现过程和示例,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中,如图8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可以通过以下S801-S817实现。
S801、UDM配置第一VN组。
可选的,第一VN组为5G VN组。
具体来说,UDM接收5G VN组配置信息,根据5G VN组配置信息配置5G VN组。
可选的,5G VN组配置信息包括组成员管理参数和组数据。具体包括:5G VN组的组标识(ID)和组内成员号码,5G VN组对应的DNN和S-NASSAI、可承载的PDU会话类型。
需要指出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一个5G VN组包括一个或多个切片。如下述表3所示,5G VN组的标识为VN#1,该VN组中包括4个组成员,VN组对应的DNN类型为“ABC.COM”,支持的切片S-NSSAI为“0x02000000”或“0x02000001”,支持通过IP类型或以太类型的PDU会话接入5G-LAN类型服务。
表3、5G VN组配置数据
S802、第一终端向AMF发送PDU会话创建请求。相应的,AMF接收来自第一终端的PDU会话创建请求。
其中,PDU会话请求中携带DNN参数和S-NSSAI参数。DNN参数和S-NSSAI参数可以为第一终端的第一VN组配置数据中的DNN参数和S-NSSAI参数。
示例性的,结合上述表3,UE#2已建立的PDU会话的DNN参数和S-NSSAI参数为:[“ABC.COM”,“0x02000000”]。UE#3已建立的PDU会话的DNN参数和S-NSSAI参数为:[“ABC.COM”,“0x02000001”]。UE#4已建立的PDU会话的DNN参数和S-NSSAI参数为:[“ABC.COM”,“0x02000000”]和[“ABC.COM”,“0x02000001”]。
在该情况下,UE#1发送了携带DNN参数和S-NSSAI参数为:[“ABC.COM”,“0x02000000”]的PDU会话创建请求。
S803、AMF向SMF转发PDU会话创建请求。相应的,SMF接收来自AMF的PDU会话创建请求。
可选的,AMF向SMF转发的PDU会话创建请求用于请求SMF为第一终端创建PDU会话上下文。
S804、SMF向UDM发送第一请求消息。相应的,UDM接收来自SMF的第一请求消息。
其中,第一请求消息用于请求获取第一VN组的配置信息,以及第一终端的签约数据。
S805、UDM向SMF发送第一响应消息。相应的,SMF接收来自UDM的第一响应消息。
其中,第一响应消息包括第一VN组的配置信息,以及第一终端的签约数据。
S806、SMF根据第一响应消息选择第一UPF,并建立N4会话,为第一终端分配IP地址。
可选的,SMF可以根据第一终端的S-NSSAI参数选择该切片对应的PSAUPF。
示例性的,切片“0x02000000”对应的PSAUPF则为UPF#1,切片2“0x02000001”对应的PSAUPF则为UPF#2,则SMF为第一终端选择的第一UPF为UPF#1。
在该步骤中,SMF还用于为第一终端分配IP地址。示例性的,SMF为第一终端分配的IP地址为IP#1:“90.0.0.2”。
S807、SMF获取第一VN组中其他终端的PDU会话。
具体来说,SMF获取第一VN组中除第一终端以外的其他终端建立的PDU会话上下文信息。SMF确定根据其他终端的PDU会话上下文信息确定其他终端建立PDU会话的切片。
S808、SMF确定其他终端中是否存在第三终端。
结合上述S807,SMF确定其他终端中是否存在在第一切片建立PDU会话上下文的终端,若存在,SMF确定在第一切片中建立PDU会话上下文的终端为第三终端。
一种示例,UE#1在切片“0x02000000”中建立PDU会话。SMF经过查找UE#2至UE#4的PDU会话上下文,确定UE#2和UE#4在切片“0x02000000”建立有PDU会话上下文,此时,SMF确定UE#2和UE#4为第三终端。
S809、若存在,则SMF生成第二转发规则。
S810、SMF向第一UPF发送第二转发规则。
示例性的,SMF生成的UE#1和UE#2之间传输数据的转发规则如下:
UE#1和UE#2之间传输数据的第二PDR包括:PDR#1:(IP#1,IP#2),PDR#2:(5G VNinternal,IP#1),PDR#3:(IP#2,IP#1)。
UE#1和UE#2之间传输数据的第二FAR包括:FAR#1:(5G VN internal),FAR#2:(IP#1),FAR#3(5G VN internal)。
需要指出的是,第二PDR和第二FAR互相关联,具体来说:PDR#1:(IP#1,IP#2)关联FAR#1:(5G VN internal)。PDR#2:(5G VN internal,IP#1)关联FAR#2:(IP#1)。PDR#3:(IP#2,IP#1)关联FAR#3(5G VN internal)。
其中,PDR#1、PDR#2、FAR#1、以及FAR#2是为UE#1生成的规则,用于UE#1向UE#2发送数据。PDR#3、和FAR#3是为UE#2生成的用于UE#2向UE#1发送数据。
在SMF确定UE#1和UE#2之间传输数据的转发规则后,SMF向第一UPF发送UE#1和UE#2之间传输数据的转发规则。第一UPF接收到上述转发规则之后,结合在UE#2请求建立PDU会话时,SMF根据本申请提供的通信方法为UE#2建立的转发规则“PDR#4(5G VN internal,IP#2),关联FAR#4(IP#2)”共同进行UE#1和UE#2之间的数据传输。
基于同样的方法,SMF还可以生成UE#1和UE#4之间传输数据的转发规则,此处不再赘述。
S811、SMF确定其他终端中是否存在第二终端。
一种示例,UE#1在切片“0x02000000”中建立PDU会话。SMF经过查找UE#2至UE#4的PDU会话上下文,确定UE#3和UE#4在切片“0x02000001”建立有PDU会话上下文,此时,SMF确定UE#3和UE#4为第二终端。
S812、若存在,则SMF生成第一转发规则.
S813、SMF分别向第一UPF和第二UPF发送第一转发规则。
示例性的,SMF生成的UE#1和UE#3之间传输数据的转发规则如下:
UE#1和UE#3之间传输数据的第一PDR包括:PDR#5:(IP#1,IP#3),PDR#6(5G VNinternal,IP#1),PDR#7(IP#3,IP#1),PDR#8(5G VN internal,IP#3),PDR#9(5G VNinternal,IP#1)。
第一FAR包括:FAR#5(IP#1),FAR#6(5G VN internal),FAR#7(N19-UPF#2),FAR#8(N19-UPF#1),FAR#9(IP#3)。其中,UPF#1表示第一UPF,UPF#2表示第二UPF。
需要指出的是,第一PDR和第一FAR互相关联,具体来说:PDR#5:(IP#1,IP#3)关联FAR#5(IP#1)。PDR#6(5G VN internal,IP#1)关联FAR#6(5G VN internal),PDR#7(IP#3,IP#1)关联FAR#7(N19-UPF#2),PDR#8(5GVN internal,IP#3)关联FAR#8(N19-UPF#1),PDR#9(5G VN internal,IP#1)关联FAR#9(IP#3)。
其中,PDR#5、PDR#6、PDR#7、FAR#5、FAR#6、以及FAR#7为SMF为UE#1生成的规则,用于UE#1向UE#3发送数据。
PDR#8、PDR#9、FAR#8、以及FAR#9为SMF为UE#2生成的规则,用于UE#3为UE#1发送数据。
在该情况下,SMF向第一UPF发送PDR#5、PDR#6、PDR#7、FAR#5、FAR#6、以及FAR#7,以便于第一UPF根据PDR#5、PDR#6、PDR#7、FAR#5、FAR#6、以及FAR#7转发UE#1和UE#3之间的数据。
SMF向第二UPF发送PDR#8、PDR#9、FAR#8、以及FAR#9。第二UPF结合UE#3请求建立PDU会话时,SMF根据本申请提供的通信方法为UE#3建立的转发规则“PDR#10(5G VNinternal,IP#3),关联FAR#10(IP#3)”共同进行送UE#1和UE#3之间的数据传输。
基于同样的方法,SMF还可以生成UE#1和UE#4之间传输数据的转发规则,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指出的是,在上述示例中,UE#4即为第二终端又为第三终端,在转发UE#1和UE#4之间的数据时,可以采用第一转发规则和第二转发规则中的任一种转发规则进行转发,也可以定义不同转发规则的优先级,优先采用较高优先级的转发规则进行转发。
例如,定义UE#1与UE#4之间的第一转发规则的优先级高于第二转发规则的优先级,UE#1与UE#4之间优先通过第一转发规则转发UE#1与UE#4之间的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PDR#8(5G VN internal,IP#3)关联FAR#8(N19-UPF#1),以及PDR#9(5G VN internal,IP#1)关联FAR#9(IP#3)为小组层面的转发规则,用于进行不同UPF之间的数据转发。
S814、SMF接收待转发数据。
S815、SMF确定待转发数据的源终端和目的终端是否接入同一切片。
S816、若否,则SMF根据第一转发规则转发该待转发数据。
S817、若是,则SMF根据第二转发规则转发该待转发数据。
其中,S814-S817的具体实现过程可以参照前述S704-S707,本申请对此不在赘述。
可以看出,上述主要从方法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介绍。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模块及算法步骤,本申请实施例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通信装置进行功能模块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如图9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90的结构示意图。该通信装置90包括:
通信单元901和处理单元902;通信单元901,用于接收协议数据单元PDU会话创建请求,PDU会话创建请求用于为第一虚拟网络VN组中的第一终端在第一切片创建PDU会话,第一VN组配置有多个可用的切片,第一切片为多个可用切片中的切片;处理单元902,用于确定第一VN组中是否存在第二终端;第二终端为在第二切片中创建了PDU会话的终端,第二切片为多个可用切片中与第一切片不同的切片;若是,则处理单元902,还用于生成第一转发规则;第一转发规则用于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进行跨切片的数据传输。
可选的,第一转发规则包括:第一包检测规则PDR和第一转发行为规则FAR;第一PDR用于表征数据在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转发时的每一跳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第一FAR用于表征数据在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转发时的每一跳的转发路径。
可选的,第一切片承载于第一用户面功能UPF,第二切片承载于第二UPF;第一PDR中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源地址为第一UPF目的地址为第二UPF的PDR,以及源地址为第二UPF目的地址为第一UPF的PDR;第一FAR中包括第一UPF和第二UPF之间的转发路径。
可选的,第一转发规则具体包括第一子转发规则和第二子转发规则;第一子转发规则用于第一UPF转发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数据;第二子转发规则用于第二UPF转发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之间的数据;第一UPF为承载第一切片的UPF;第二UPF为承载第二切片的UPF;处理单元902,还用于指示通信单元901向第一UPF发送第一子转发规则,以及向第二UPF发送第二子转发规则。
可选的,处理单元902,还用于:第一VN组中是否存在第三终端;第三终端为在第一切片中创建了PDU会话的终端;若是,则生成第二转发规则;第二转发规则用于第一终端和第三终端之间进行同切片的数据传输。
可选的,通信单元901,还用于接收待转发数据;待转发数据的源终端或目的终端为第一终端;处理单元902,还用于:确定待转发数据的源终端和目的终端是否接入同一切片;若是,则根据第一转发规则转发待转发数据;若否,则根据第二转发规则转发待转发数据。
其中,处理单元可以是处理器或控制器。其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申请公开内容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方框,模块和电路。处理器也可以是实现计算功能的组合,例如包括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组合,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等等。通信单元可以是收发电路或通信接口等。存储模块可以是存储器。当处理单元为处理器,通信单元为通信接口,存储模块为存储器时,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的通信装置可以为图1所示通信装置。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网络节点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上述描述的系统,模块和网络节点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计算机执行该指令时,该计算机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所示的方法流程中的各个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芯片,芯片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通信接口和处理器耦合,处理器用于运行计算机程序或指令,以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通信方法。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通信方法。
其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表)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EPROM)、寄存器、硬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人以合适的组合、或者本领域数值的任何其他形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一种示例性的存储介质耦合至处理器,从而使处理器能够从该存储介质读取信息,且可向该存储介质写入信息。当然,存储介质也可以是处理器的组成部分。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以位于特定用途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中。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
由于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装置、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应用于上述方法,因此,其所能获得的技术效果也可参考上述方法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会话管理功能SMF接收协议数据单元PDU会话创建请求,所述PDU会话创建请求用于为第一虚拟网络VN组中的第一终端在第一切片创建PDU会话,所述第一VN组配置有多个可用的切片,所述第一切片为所述多个可用切片中的切片;
所述SMF确定所述第一VN组中是否存在第二终端;所述第二终端为在第二切片中创建了PDU会话的终端,所述第二切片为所述多个可用切片中与所述第一切片不同的切片;
若是,则所述SMF生成第一转发规则;所述第一转发规则用于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之间进行跨切片的数据传输;所述第一转发规则包括:第一包检测规则PDR和第一转发行为规则FAR;所述第一PDR用于表征数据在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之间转发时的每一跳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所述第一FAR用于表征数据在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之间转发时的每一跳的转发路径;
所述第一转发规则具体包括第一子转发规则和第二子转发规则;所述第一子转发规则用于第一UPF转发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的数据;所述第二子转发规则用于第二UPF转发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的数据;所述第一UPF为承载所述第一切片的UPF;所述第二UPF为承载所述第二切片的UPF;
所述SMF向所述第一UPF发送所述第一子转发规则;
所述SMF向所述第二UPF发送所述第二子转发规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切片承载于第一用户面功能UPF,所述第二切片承载于第二UPF;
所述第一PDR中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源地址为所述第一UPF目的地址为所述第二UPF的PDR,以及源地址为所述第二UPF目的地址为所述第一UPF的PDR;
所述第一FAR中包括所述第一UPF和所述第二UPF之间的转发路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SMF确定所述第一VN组中是否存在第三终端;所述第三终端为在所述第一切片中创建了PDU会话的终端;
若是,则所述SMF生成第二转发规则;所述第二转发规则用于所述第一终端和第三终端之间进行同切片的数据传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SMF接收待转发数据;所述待转发数据的源终端或目的终端为所述第一终端;
所述SMF确定所述待转发数据的源终端和目的终端是否接入同一切片;
若是,则所述SMF根据所述第一转发规则转发所述待转发数据;
若否,则所述SMF根据所述第二转发规则转发所述待转发数据。
5.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通信单元和处理单元;
所述通信单元,用于接收协议数据单元PDU会话创建请求,所述PDU会话创建请求用于为第一虚拟网络VN组中的第一终端在第一切片创建PDU会话,所述第一VN组配置有多个可用的切片,所述第一切片为所述多个可用切片中的切片;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确定所述第一VN组中是否存在第二终端;所述第二终端为在第二切片中创建了PDU会话的终端,所述第二切片为所述多个可用切片中与所述第一切片不同的切片;
若是,则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生成第一转发规则;所述第一转发规则用于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之间进行跨切片的数据传输;所述第一转发规则包括:第一包检测规则PDR和第一转发行为规则FAR;所述第一PDR用于表征数据在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之间转发时的每一跳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所述第一FAR用于表征数据在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之间转发时的每一跳的转发路径;
所述第一转发规则具体包括第一子转发规则和第二子转发规则;所述第一子转发规则用于第一UPF转发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的数据;所述第二子转发规则用于第二UPF转发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之间的数据;所述第一UPF为承载所述第一切片的UPF;所述第二UPF为承载所述第二切片的UPF;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指示所述通信单元向所述第一UPF发送所述第一子转发规则,以及向所述第二UPF发送所述第二子转发规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切片承载于第一用户面功能UPF,所述第二切片承载于第二UPF;
所述第一PDR中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源地址为所述第一UPF目的地址为所述第二UPF的PDR,以及源地址为所述第二UPF目的地址为所述第一UPF的PDR;
所述第一FAR中包括所述第一UPF和所述第二UPF之间的转发路径。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所述第一VN组中是否存在第三终端;所述第三终端为在所述第一切片中创建了PDU会话的终端;
若是,则生成第二转发规则;所述第二转发规则用于所述第一终端和第三终端之间进行同切片的数据传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单元,还用于接收待转发数据;所述待转发数据的源终端或目的终端为所述第一终端;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确定所述待转发数据的源终端和目的终端是否接入同一切片;
若是,则根据所述第一转发规则转发所述待转发数据;
若否,则根据所述第二转发规则转发所述待转发数据。
9.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器;其中,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当所述通信装置运行时,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所述通信装置执行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指令,所述指令当被通信装置执行时使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
CN202210563734.5A 2022-05-23 2022-05-23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486707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63734.5A CN114867079B (zh) 2022-05-23 2022-05-23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63734.5A CN114867079B (zh) 2022-05-23 2022-05-23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67079A CN114867079A (zh) 2022-08-05
CN114867079B true CN114867079B (zh) 2024-04-16

Family

ID=826388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563734.5A Active CN114867079B (zh) 2022-05-23 2022-05-23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867079B (zh)

Citation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076359A1 (zh) * 2016-10-31 2018-05-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管理网络切片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WO2018089634A1 (en) * 2016-11-11 2018-05-17 Intel IP Corporation Network slice management
WO2019035404A1 (ja) * 2017-08-14 2019-02-21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ノード群及びマイグレーション方法
WO2019122497A1 (en) * 2017-12-21 2019-06-27 Nokia Technologies Oy Communication connection control procedure using selected communication connection slices
WO2019159372A1 (ja) * 2018-02-19 2019-08-22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情報転送方法及びノード群
CN111901242A (zh) * 2019-05-06 2020-11-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路由规则的管理方法及通信装置
KR20200126203A (ko) * 2019-04-29 2020-11-06 주식회사 케이티 5g 통신 시스템의 망 접속 제어 방법 및 망 전환 방법
CN111953576A (zh) * 2019-05-17 2020-11-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虚拟网络通信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12584328A (zh) * 2019-09-30 2021-03-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组播通信方法及其装置
CN112887184A (zh) * 2019-11-29 2021-06-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装置以及系统
CN113098726A (zh) * 2021-06-10 2021-07-09 深圳艾灵网络有限公司 网络切片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133079A (zh) * 2019-12-31 2021-07-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路由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13225697A (zh) * 2021-07-07 2021-08-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群组用户通信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302880A (zh) * 2019-01-15 2021-08-24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支持局域网(lan)的方法和装置
CN113825251A (zh) * 2020-06-18 2021-12-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会话建立方法、装置、系统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3938872A (zh) * 2021-09-22 2022-01-14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装置、系统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3950077A (zh) * 2020-07-17 2022-01-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路由配置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228471B1 (ko) * 2017-06-19 2021-03-16 후아웨이 테크놀러지 컴퍼니 리미티드 등록 방법, 세션 구축 방법, 단말 및 amf 엔티티
WO2020031328A1 (ja) * 2018-08-09 2020-02-13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スライス運用装置、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スライス運用方法
US10855851B2 (en) * 2018-09-13 2020-12-01 Ofinno, Llc Charging control with SMF
CN111669719B (zh) * 2019-03-07 2021-08-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对网络切片客户进行计费处理的方法、系统及相关设备

Patent Citation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076359A1 (zh) * 2016-10-31 2018-05-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管理网络切片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WO2018089634A1 (en) * 2016-11-11 2018-05-17 Intel IP Corporation Network slice management
WO2019035404A1 (ja) * 2017-08-14 2019-02-21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ノード群及びマイグレーション方法
WO2019122497A1 (en) * 2017-12-21 2019-06-27 Nokia Technologies Oy Communication connection control procedure using selected communication connection slices
WO2019159372A1 (ja) * 2018-02-19 2019-08-22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情報転送方法及びノード群
CN113302880A (zh) * 2019-01-15 2021-08-24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支持局域网(lan)的方法和装置
KR20200126203A (ko) * 2019-04-29 2020-11-06 주식회사 케이티 5g 통신 시스템의 망 접속 제어 방법 및 망 전환 방법
CN111901242A (zh) * 2019-05-06 2020-11-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路由规则的管理方法及通信装置
CN111953576A (zh) * 2019-05-17 2020-11-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虚拟网络通信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12584328A (zh) * 2019-09-30 2021-03-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组播通信方法及其装置
CN112887184A (zh) * 2019-11-29 2021-06-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装置以及系统
CN113133079A (zh) * 2019-12-31 2021-07-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路由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13825251A (zh) * 2020-06-18 2021-12-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会话建立方法、装置、系统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3950077A (zh) * 2020-07-17 2022-01-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路由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13098726A (zh) * 2021-06-10 2021-07-09 深圳艾灵网络有限公司 网络切片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225697A (zh) * 2021-07-07 2021-08-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群组用户通信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938872A (zh) * 2021-09-22 2022-01-14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装置、系统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3GPP Organizational Partners. "23501-g40".3GPP specs\archive.2020,全文. *
5G网络端到端切片算法研究;李泰慧;信息科技辑;20220315;全文 *
Ericsson.C4-191094 "Discussion on Control of traffic forwarding to support 5G LAN group communication".3GPP tsg_ct\wg4_protocollars_ex-cn4.2019,(第tsgct4_90_xian期),全文. *
Nokia, Nokia Shanghai Bell. "S2-2002211r02-5GLAN-Vertical_LAN-General-CR-V1 - HW".3GPP tsg_sa\wg2_arch.2020,全文. *
Will SDN Be Part of 5G?;Z. Zaidi, V. Friderikos, Z. Yousaf, S. Fletcher, M. Dohler and H. Aghvami;IEEE Communications Surveys & Tutorials;20180521;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67079A (zh) 2022-08-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127286B1 (en) Handling of traffic flows in a communications system
CN111865802B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EP4005171B1 (en) Integration of communication network in time sensitive networking system
US9438557B2 (en) Adaptive 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 assignment with 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 pool
KR20200019044A (ko) 5G Ethernet service를 제공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EP3952213B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KR20210088233A (ko) 이동통신 네트워크에서 단일 응용에 복수의 가상 네트워크를 제공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09964492A (zh) 向设备组提供蜂窝接入
US20230336377A1 (en) Packet forwar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network system
Xu et al. Shared relay assignment (SRA) for many-to-one traffic in cooperative networks
CN114867079B (zh)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4980243A (zh) 一种数据转发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Hakiri et al. Software-defined wireless mesh networking for reliable and real-time smart city cyber physical applications
WO2022067816A1 (zh) 一种网络边缘计算方法及通信装置
CN112039854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EP3544363B1 (en) Techniques for multipath bundling and determining wi-fi connections for multipath bundling
CN112333091B (zh) 路由系统、方法及装置
CN112584326B (zh)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以及系统
CN117979359A (zh) 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17440356A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
Ahmed et al. Programming Edge-Based 6TiSCH Networks for Control-Loop Communication
CN116193567A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6567552A (zh) 群组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CN115804237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CN116781453A (zh) 报文隔离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