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62240A - 热电联产机组能效评价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热电联产机组能效评价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862240A
CN114862240A CN202210573593.5A CN202210573593A CN114862240A CN 114862240 A CN114862240 A CN 114862240A CN 202210573593 A CN202210573593 A CN 202210573593A CN 114862240 A CN114862240 A CN 1148622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unit
energy efficiency
heat
coal consump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57359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振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Priority to CN20221057359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862240A/zh
Publication of CN1148622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6224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9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mployees;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oper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6Energy or water suppl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10/00Systems supporting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4S10/50Systems or methods supporting the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or management, involving a certain degree of interaction with the load-side end user applications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conomic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Marketing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Control Of Turbin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热电联产机组能效评价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获取单位电能标准煤耗值、燃煤机组供电煤耗准入值、目标热电联产机组的供电煤耗、用于采暖供热过程的分厂用电率、用于采暖供热的蒸汽的抽汽效率、工业抽汽和采暖供热过程两个过程的热量比;确定目标热电联产机组的发电过程和采暖供热过程的能效评价结果;根据工业抽汽、采暖供热、发电过程的能效评价结果和两个过程各自的热量比,得到目标热电联产机组的能效评价结果,工业抽汽与纯发电过程的能效评价结果相同,纯发电过程的能效评价结果是根据单位电能标准煤耗值和燃煤机组供电煤耗准入值确定的。本申请能够提高热电联产机组能效评价的准确性,进而提高热电联产机组运行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热电联产机组能效评价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热电联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热电联产机组能效评价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实际生产中有一部分热电联产形式,也是从汽轮机中抽汽供热,但不是采暖供热,而是参与其它的工业生产,此类供热称为工业抽汽。
在热电联产场景中,通常是工业抽汽和对外采暖供热共同作业,即在汽轮机的中压段完成工业抽汽,在低压段完成采暖供热,同时完成工业供汽与采暖供热的任务;工业抽汽、对外采暖供热和发电过程结合工况的能效明显优于纯发电或是小锅炉供汽单独工况。
但是,常规的供电煤耗计算过程将工业抽汽和对外采暖供热当作相同的的热量来衡量,如果按纯热量来计算,COP值为其携带热量与其可发电量之比。如果这样计算的话,10MPa工业抽汽的COP值通常在2.6左右,远小于电能COP值3.44;虽然降低了机组的供电煤耗的数值,只能说明此时系统中电力生产的效率高于纯电力生产,而整个系统的总体热效率远小于直接供热的效率(80~90%)或直接生产工业用汽的效率(80~90%),显示这种热电联产模式的能效水平低于纯发电或纯供热、评价不准确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至少一个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热电联产机组能效评价方法及装置,能够提高热电联产机组能效评价的准确性,进而能够提高热电联产机组运行的安全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热电联产机组能效评价方法,包括:
获取单位电能标准煤耗值、燃煤机组供电煤耗准入值、目标热电联产机组对应的供电煤耗、用于采暖供热过程的分厂用电率、用于采暖供热的蒸汽的抽汽效率以及工业抽汽过程和采暖供热过程两个过程各自的热量比;
根据所述供电煤耗、单位电能标准煤耗值、燃煤机组供电煤耗准入值、用于采暖供热过程的分厂用电率以及用于采暖供热的蒸汽的抽汽效率,确定所述目标热电联产机组对应的发电过程和采暖供热过程各自的能效评价结果;
根据所述工业抽汽过程、采暖供热过程和发电过程的能效评价结果以及两个过程各自的热量比,得到所述目标热电联产机组的能效评价结果,所述工业抽汽过程与纯发电过程的能效评价结果相同,所述纯发电过程对应的能效评价结果是预先根据单位电能标准煤耗值和燃煤机组供电煤耗准入值确定的。
进一步地,所述获取单位电能标准煤耗值、燃煤机组供电煤耗准入值、目标热电联产机组对应的供电煤耗、用于采暖供热过程的分厂用电率、用于采暖供热的蒸汽的抽汽效率以及工业抽汽过程和采暖供热过程两个过程各自的热量比,包括:
获取目标热电联产机组对应的汽轮机总体热量、工业抽汽所具有的能量、采暖供热所具有的能量、单位电能标准煤耗值、燃煤机组供电煤耗准入值、用于采暖供热过程的分厂用电率、用于采暖供热的蒸汽的抽汽效率以及所述发电过程的热量比;
根据所述汽轮机总体热量、工业抽汽所具有的能量和采暖供热所具有的能量,确定所述工业抽汽过程和采暖供热过程各自的热量比;
根据所述汽轮机总体热量、用于发电过程的分厂用电率、机组发电量、锅炉效率、所述工业抽汽过程和采暖供热过程各自的热量比,确定所述供电煤耗。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供电煤耗、单位电能标准煤耗值、燃煤机组供电煤耗准入值、用于采暖供热过程的分厂用电率以及用于采暖供热的蒸汽的抽汽效率,确定所述目标热电联产机组对应的发电过程和采暖供热过程各自的能效评价结果,包括:
根据所述供电煤耗、单位电能标准煤耗值和燃煤机组供电煤耗准入值,确定所述发电过程的能效评价结果;
根据所述用于采暖供热过程的分厂用电率以及用于采暖供热的蒸汽的抽汽效率,确定所述采暖供热过程的能效评价结果。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工业抽汽过程、采暖供热过程和发电过程的能效评价结果以及两个过程各自的热量比,得到所述目标热电联产机组的能效评价结果,包括:
应用两个过程各自的热量比对所述工业抽汽过程、采暖供热过程和发电过程的能效评价结果进行加权求平均处理,得到目标热电联产机组的能效评价结果。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热电联产机组能效评价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单位电能标准煤耗值、燃煤机组供电煤耗准入值、目标热电联产机组对应的供电煤耗、用于采暖供热过程的分厂用电率、用于采暖供热的蒸汽的抽汽效率以及工业抽汽过程和采暖供热过程两个过程各自的热量比;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供电煤耗、单位电能标准煤耗值、燃煤机组供电煤耗准入值、用于采暖供热过程的分厂用电率以及用于采暖供热的蒸汽的抽汽效率,确定所述目标热电联产机组对应的发电过程和采暖供热过程各自的能效评价结果;
评价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工业抽汽过程、采暖供热过程和发电过程的能效评价结果以及两个过程各自的热量比,得到所述目标热电联产机组的能效评价结果,所述工业抽汽过程与纯发电过程的能效评价结果相同,所述纯发电过程对应的能效评价结果是预先根据单位电能标准煤耗值和燃煤机组供电煤耗准入值确定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获取模块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目标热电联产机组对应的汽轮机总体热量、工业抽汽所具有的能量、采暖供热所具有的能量、单位电能标准煤耗值、燃煤机组供电煤耗准入值、用于采暖供热过程的分厂用电率、用于采暖供热的蒸汽的抽汽效率以及所述发电过程的热量比;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汽轮机总体热量、工业抽汽所具有的能量和采暖供热所具有的能量,确定所述工业抽汽过程和采暖供热过程各自的热量比;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汽轮机总体热量、用于发电过程的分厂用电率、机组发电量、锅炉效率、所述工业抽汽过程和采暖供热过程各自的热量比,确定所述供电煤耗。
进一步地,所述确定模块包括:
第三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供电煤耗、单位电能标准煤耗值和燃煤机组供电煤耗准入值,确定所述发电过程的能效评价结果;
第四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用于采暖供热过程的分厂用电率以及用于采暖供热的蒸汽的抽汽效率,确定所述采暖供热过程的能效评价结果。
进一步地,所述评价模块包括:
加权求平均单元,用于应用两个过程各自的热量比对所述工业抽汽过程、采暖供热过程和发电过程的能效评价结果进行加权求平均处理,得到目标热电联产机组的能效评价结果。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所述的热电联产机组能效评价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指令被执行时实现所述的热电联产机组能效评价方法。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提供一种热电联产机组能效评价方法及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取目标热电联产机组对应的工业抽汽所具有的能量、采暖供热所具有的能量、汽轮机总体热量、供电煤耗、用于采暖供热的蒸汽的抽汽效率和用于采暖供热过程的分厂用电率;根据所述工业抽汽所具有的能量、采暖供热所具有的能量和汽轮机总体热量,确定所述目标热电联产机组对应的采暖供热热量比和工业抽汽热量比;根据所述采暖供热热量比、工业抽汽热量比、供电煤耗、用于采暖供热的蒸汽的抽汽效率和用于采暖供热过程的分厂用电率,完成所述目标热电联产机组的能效评价,能够提高热电联产机组能效评价的准确性;具体地,能够提高工业抽汽能效评价的准确性,进而能够提高热电联产机组运行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一种热电联产机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热电联产机组能效评价方法的第一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热电联产机组能效评价方法的第二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热电联产机组能效评价方法的第三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热电联产机组能效评价方法的第四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热电联产机组能效评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系统构成示意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说明书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现有的一种热电联产机组包含有:锅炉、主汽、再热汽热段、高压缸HP、中压缸IP、低压缸LP、发电机、凝汽器、凝泵、各级低压加热器、除氧器、给水泵、一、二级高压加热器和再热汽冷段等。
本方案将供热的能效比,即能量回收比定义为“某一工艺实施后得到的热能与该工艺实施时损失的电能的比值”:
Figure BDA0003661221500000051
若热电联产主要针对采暖供热,采暖供热温度在100℃左右,在生产实践中可以应用热泵或空调实现,将生产电能(即纯发电过程)的能量回收比定义为3.44,扣除输配电线损,到用户侧其COP为3.2,与空调二级能效下限相同,具有意义。可以基于电能能级水平的能量回收比来衡量热电联产机组的整体性能,其本质上是一种能效比,定义为热电联产回收能量与其输入热量、折算为相同蒸汽参数所具有的电能后计算得到的比值。
在实际生产中还有另一种热电联产形式,也是从汽轮机中抽汽去供热,但不是采暖供热,而是参与其它的工业生产,此类供热方式称为工业抽汽,抽汽需要一定的压力和温度,如果按上式来计算的话,其损失的电能很大,而回收的热能相对不大,因而计算出的COP值容易小于生产电能的COP值3.2,意味着工业抽汽是不经济的,与现实不符合。
可以用三种方法生产工业用汽:其一为先发电、再用电去生产;其二是利用发电过程的汽轮机中间抽汽,其三用工业小锅炉直接生产。由于工业用汽需要高压力和高温度,如果用电力生产,将电能转变为热能,并如何采暖供热那样实现回收3.2倍左右热能、且满足工业用汽的温度要求与压力要求,目前还没有成熟的方案,只能用电直接加热的方式,整体效率是比较低的,因为在电力生产环境的效率只有40%左右,相当于工业小锅炉直接生产工业用汽的一半左右;工业小锅炉直接生产工业用汽等同于直接供热,其整体效率在80%左右,COP值约为2.8左右;从汽轮机抽汽来满足工来用汽的经济性最好,该股汽分两部分:从汽轮机入口到抽汽处是压力从主汽压力降低到抽汽压力的高压过程,对应的发电效率接近100%,从抽汽压力到工业用汽这个过程是利用了蒸汽的中压过程,其生产效率也是100%与小锅炉生产工业用汽的效果相近,推广到整个机组,由于工业抽汽的高压过程效率远远高于电力生产的40%左右的效率,使机组电力生产的效率得到提升,此时机组计算的整体COP理应大于纯发电过程的COP值(3.4)。
基于此,基于需求端的实现难度,本申请考虑将将工业抽汽的能量回收比定义为与生产电能相同,工业抽汽的COP值取为纯发电过程的COP值,均为3.44,在生产过程中再考虑该抽汽的高压部分的高效发电过程(该部分的效率可达90~100%),相比于通常40%左右的电力生产,这部分高效即为收益,计算结果会明显高于单纯生产电或是单位供汽。
具体通过下述各个实施例进行说明。
为了提高热电联产机组能效评价的准确性,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执行主体是热电联产机组能效评价装置的热电联产机组能效评价方法,该热电联产机组能效评价装置包括但不限于服务器,如图2所示,该方法具体包含有如下内容:
步骤201:获取单位电能标准煤耗值、燃煤机组供电煤耗准入值、目标热电联产机组对应的供电煤耗、用于采暖供热过程的分厂用电率、用于采暖供热的蒸汽的抽汽效率以及工业抽汽过程和采暖供热过程两个过程各自的热量比。
步骤202:根据所述供电煤耗、单位电能标准煤耗值、燃煤机组供电煤耗准入值、用于采暖供热过程的分厂用电率以及用于采暖供热的蒸汽的抽汽效率,确定所述目标热电联产机组对应的发电过程和采暖供热过程各自的能效评价结果。
步骤203:根据所述工业抽汽过程、采暖供热过程和发电过程的能效评价结果以及两个过程各自的热量比,得到所述目标热电联产机组的能效评价结果,所述工业抽汽过程与纯发电过程的能效评价结果相同,所述纯发电过程对应的能效评价结果是预先根据单位电能标准煤耗值和燃煤机组供电煤耗准入值确定的。
具体地,纯发电过程表示供电煤耗为300gce/kWh的电力生产工况,此时的COP值为3.44;所述两个过程各自的热量比可以表示上述工业抽汽过程和采暖供热过程两个过程各自的热量比;能效评价结果可以相当于能量回收比。
如果工业抽汽按“携带热量与其可发电之比”表示工业抽汽的能量回收比进行简单计算,其值通常小于3.0,与电力生产量加权平均后有小于纯电力生产COP值(3.44)的情况,也有评价结果不准确的问题,为了进一步提高获取数据的可靠性,参见图3,在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步骤201包括:
步骤301:获取目标热电联产机组对应的汽轮机总体热量、工业抽汽所具有的能量、采暖供热所具有的能量、单位电能标准煤耗值、燃煤机组供电煤耗准入值、用于采暖供热过程的分厂用电率、用于采暖供热的蒸汽的抽汽效率以及所述发电过程的热量比。
步骤302:根据所述汽轮机总体热量、工业抽汽所具有的能量和采暖供热所具有的能量,确定所述工业抽汽过程和采暖供热过程各自的热量比。
具体地,可以根据下列公式获得工业抽汽过程和采暖供热过程各自的热量比:
Figure BDA0003661221500000071
Figure BDA0003661221500000072
其中,αDS表示工业抽汽过程的热量比,αDRH表示采暖供热过程的热量比,QDS表示工业抽汽所具有的能量,QT表示汽轮机总体热量,QHP表示采暖供热所具有的能量。
步骤303:根据所述汽轮机总体热量、用于发电过程的分厂用电率、机组发电量、锅炉效率、所述工业抽汽过程和采暖供热过程各自的热量比,确定所述供电煤耗。
具体地,可以根据下列公式获得目标热电联产机组对应的供电煤耗:
Figure BDA0003661221500000073
其中,b表示供电煤耗,QT表示汽轮机总体热量,αDRH表示采暖供热过程的热量比,αDS表示工业抽汽过程的热量比,ηB表示锅炉效率,W表示机组发电量,Lcyf表示用于发电过程的分厂用电率。
为了进一步提高获得工业抽汽过程、采暖供热过程和发电过程各自单独的能效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参见图4,在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步骤202包括:
步骤401:根据所述供电煤耗、单位电能标准煤耗值和燃煤机组供电煤耗准入值,确定所述发电过程的能效评价结果。
具体地,可以根据下列公式得到所述发电过程的能效评价结果:
Figure BDA0003661221500000081
Figure BDA0003661221500000082
其中,COPE表示发电过程的能量回收比;COPnE表示发电过程逆循环的能量回收比,b表示供电煤耗;单位电能标准煤耗值即1kW电功率所具有的能量用标准煤的质量所表示的数量为123,单位gce/kWh;燃煤机组供电煤耗准入值为300,单位为gce/kWh,可以从《常规燃煤发电机组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21258-2017)获得;可以将发电过程的能量回收比确定为发电过程的能效评价结果。
步骤402:根据所述用于采暖供热过程的分厂用电率以及用于采暖供热的蒸汽的抽汽效率,确定所述采暖供热过程的能效评价结果。
具体地,输出热量为抽汽所包含热量,数值上等于其供热量,即QOUT=QHP,耗用的热量为该热量用于发电过程产生的电量,即WE=QHPηs,dr(1-Lcyr),乘以分母1-Lcyr后,把电能折算到供电基准上,可以根据下列公式得到采暖供热过程的能效评价结果:
Figure BDA0003661221500000083
其中,COPDRH表示采暖供热过程的能量回收比;ηs,dr表示用于采暖供热的蒸汽的抽汽效率,单位%;Lcyr表示用于采暖供热过程的分厂用电率;可以将采暖供热过程的能量回收比确定为采暖供热过程的能效评价结果。
为了进一步提高热电联产机组的能效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参见图5,在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步骤203包括:
步骤501:应用两个过程各自的热量比对所述工业抽汽过程、采暖供热过程和发电过程的能效评价结果进行加权求平均处理,得到目标热电联产机组的能效评价结果。
具体地,可以根据下列公式得到目标热电联产机组的能量回收比:
COPh=αDSCOPDSECOPEDRHCOPDRH
αE=1-αDRHDS
其中,COPDS表示工业抽汽过程的能量回收比,COPDRH表示采暖供热过程的能量回收比,COPE表示发电过程的能量回收比,αDS表示工业抽汽过程的供热比,αDRH表示采暖供热过程的供热比,αE表示发电过程的供热比;可以将目标热电联产机组的能量回收比确定为目标热电联产机组的能效评价结果;热电联产机组的能量回收比越高,则该热电联产机组的能效越优。
为了进一步提高获得工业抽汽过程的能效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在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热电联产机组能效评价方法还包括:获取单位电能标准煤耗值和燃煤机组供电煤耗准入值;根据所述单位电能标准煤耗值和燃煤机组供电煤耗准入值,确定工业抽汽过程的能效评价结果。
具体地,预先设定纯发电时的供电煤耗等于所述燃煤机组供电煤耗准入值300gce/kWh;将b=300gce/kWh代入下列公式,确定工业抽汽过程的能效评价结果为3.44:
Figure BDA0003661221500000091
Figure BDA0003661221500000092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方案,本申请提供一种热电联产机组能效评价方法的应用实例,具体描述如下:
1)主汽,直接测量的参数包括:主汽压力Psm,单位为MPa;主汽温度Tsm,单位为℃;根据水与蒸气性质相关公式(该公式可参见IFWAS 97标准),得到主汽的焓值,单位为kJ/kg,记为Hsm=f(Psm,Tsm);主汽流量Dsm,单位为kg/s,可以由给水流量与减温水之和得到,即Dsm=Dfw+∑Dsw,减温水流量DSW为实测值,直接测量值均为DCS系统预先设定的值。
2)给水:直接测量参数包括:压力Pfw,温度Tfw,流量Dfw;计算焓值Hfw
3)再热蒸汽热段:直接测量参数包括:压力Prhh,温度Trhh;计算焓值Hrhh;流量Drhh为再热器入口流量与减温水之和,即Drhh=Drhc+Dswr;减温水流量Dswr为直接测量值。
4)再热蒸汽冷段:直接测量参数包括压力Prhc,温度Trhc;计算焓值Hrhc;入口流量由加热器热平衡得到Drhc;图1中的高压加热器往往有1~2级、低压加热器往往有4~5级、它们通常和除氧器共同编号成为一个序列,由高压加热器开始到最后一级低压加热器共同编号,级号用i来表示,所以每一级都有抽汽压力Pds,i,抽汽温度Tds,i,疏水温度Tss,i,给/凝水进加热器温度和出加热器温度。以两级高压加热器为例,各级热平衡的计算公式为:
Drhc=Dsm-Dds1-Dds2
Figure BDA0003661221500000101
Figure BDA0003661221500000102
5)工业抽汽参数:压力Pds,温度Tds;抽汽包含热量QDS由计量表计算得到。
6)采暖供热参数:压力Pdrs,温度Tdrs,回水温度温度Tdrw;采暖热量QHP由计量表计算得到。
6)机组发电机输出W、厂用电率Lcy由相关计量元件测量。
7)汽轮机总体热量为:
QT=HsmDsm+HrhhDrhc-HfwDsm-HrhcDrhc-∑HswDsw
8)计算工业抽汽和采暖供热的热量比:
Figure BDA0003661221500000103
Figure BDA0003661221500000104
9)计算供电煤耗:
Figure BDA0003661221500000105
10)整个生产流程的能量回收比COPh可以由工业抽汽过程、采暖供热过程和发电过程的能量回收比按供热比加权求平均得到,即:
COPh=αDSCOPDSECOPEDRHCOPDRH
Figure BDA0003661221500000106
Figure BDA0003661221500000111
其中,COPDS表示工业抽汽过程的能量回收比,作为优选,设定为3.44,COPDRH表示采暖供热过程的能量回收比,αDS表示工业抽汽过程的供热比,αDRH表示采暖供热过程的供热比,αE表示发电过程的供热比;QHP表示热电联产机组对外供热量,单位kJ;ηs,dr表示用于采暖供热的蒸汽的抽汽效率,单位%;Lcyr表示用于采暖供热过程的分厂用电率;工业抽汽过程的能量回收比可以相当于供汽小锅炉的能量回收比,供汽小锅炉的能量回收比为3.44倍的发电过程的能量回收比。
最终得到,
Figure BDA0003661221500000112
根据该式得到整体生产过程的能量回收比,即热电联产机组的能量回收比。
11)根据整体生产过程的能量回收比,评价热电联产机组的能效。
举例来说,假设:锅炉效率93.5%(可以根据GB10184或DL/T 904获得),抽汽效率为30%(可以根据汽轮机热平衡图),发电厂用电率Lcyf为0.04(4%),供热厂用电率Lcyr为0.01(1%),工业抽汽过程的热量比为0.23,采暖供热过程的热量比为0.4,发电过程的能量比为1-0.23-0.4=0.37,供电煤耗为263gce/kWh;根据上述参数值,得到热电联产机组的能量回收比为:
Figure BDA0003661221500000113
假定不执行采暖供热过程,仅执行工业抽汽和纯发电过程,此时供电煤耗变为280,则:
Figure BDA0003661221500000114
假定执行纯发电过程,此时供电煤耗变为310,则:
Figure BDA0003661221500000115
假定供汽小锅炉的锅炉效率85%,其能量回收比为:
Figure BDA0003661221500000116
其中,电力生产的厂用电率按4%计,供汽小锅炉的厂用电率按1%计,作为优选,折算厂用电率取两者的比值为0.99/0.96=1.031;ηBD表示供汽小锅炉的锅炉效率,单位:%;通常在80~90%左右,该锅炉小于电站锅炉的效率,是能效较低的原因之一;当前电站锅炉的效率通常在93~94%左右,作为优选,常规电站锅炉的效率取平均值93.5。
可见,热电联产机组的“发电+供汽+供热”工况的能效优于“发电+供汽”工况,优于纯发电工况,优于小锅炉供汽,符合实际情况,本应用实例提供的热电联产机组能效评价方法能够提高能效评价的准确性。
从软件层面来说,为了提高热电联产机组能效评价的准确性,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实现所述热电联产机组能效评价方法中全部或部分内容的热电联产机组能效评价装置的实施例,参见图6,所述热电联产机组能效评价装置具体包含有如下内容:
第一获取模块10,用于获取单位电能标准煤耗值、燃煤机组供电煤耗准入值、目标热电联产机组对应的供电煤耗、用于采暖供热过程的分厂用电率、用于采暖供热的蒸汽的抽汽效率以及工业抽汽过程和采暖供热过程两个过程各自的热量比;
确定模块20,用于根据所述供电煤耗、单位电能标准煤耗值、燃煤机组供电煤耗准入值、用于采暖供热过程的分厂用电率以及用于采暖供热的蒸汽的抽汽效率,确定所述目标热电联产机组对应的发电过程和采暖供热过程各自的能效评价结果;
评价模块30,用于根据所述工业抽汽过程、采暖供热过程和发电过程的能效评价结果以及两个过程各自的热量比,得到所述目标热电联产机组的能效评价结果,所述工业抽汽过程与纯发电过程的能效评价结果相同,所述纯发电过程对应的能效评价结果是预先根据单位电能标准煤耗值和燃煤机组供电煤耗准入值确定的。
在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获取模块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目标热电联产机组对应的汽轮机总体热量、工业抽汽所具有的能量、采暖供热所具有的能量、单位电能标准煤耗值、燃煤机组供电煤耗准入值、用于采暖供热过程的分厂用电率、用于采暖供热的蒸汽的抽汽效率以及所述发电过程的热量比;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汽轮机总体热量、工业抽汽所具有的能量和采暖供热所具有的能量,确定所述工业抽汽过程和采暖供热过程各自的热量比;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汽轮机总体热量、用于发电过程的分厂用电率、机组发电量、锅炉效率、所述工业抽汽过程和采暖供热过程各自的热量比,确定所述供电煤耗。
在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确定模块包括:
第三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供电煤耗、单位电能标准煤耗值和燃煤机组供电煤耗准入值,确定所述发电过程的能效评价结果;
第四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用于采暖供热过程的分厂用电率以及用于采暖供热的蒸汽的抽汽效率,确定所述采暖供热过程的能效评价结果。
在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评价模块包括:
加权求平均单元,用于应用两个过程各自的热量比对所述工业抽汽过程、采暖供热过程和发电过程的能效评价结果进行加权求平均处理,得到目标热电联产机组的能效评价结果。
本说明书提供的热电联产机组能效评价装置的实施例具体可以用于执行上述热电联产机组能效评价方法的实施例的处理流程,其功能在此不再赘述,可以参照上述热电联产机组能效评价方法实施例的详细描述。
从硬件层面来说,为了提高热电联产机组能效评价的准确性,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实现所述热电联产机组能效评价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的电子设备的实施例所述电子设备具体包含有如下内容:
处理器(processor)、存储器(memory)、通信接口(Communications Interface)和总线;其中,所述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通过所述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所述通信接口用于实现所述热电联产机组能效评价装置以及用户终端等相关设备之间的信息传输;该电子设备可以是台式计算机、平板电脑及移动终端等,本实施例不限于此。在本实施例中,该电子设备可以参照实施例用于实现所述热电联产机组能效评价方法的实施例及用于实现所述热电联产机组能效评价装置的实施例进行实施,其内容被合并于此,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9600的系统构成的示意框图。如图7所示,该电子设备9600可以包括中央处理器9100和存储器9140;存储器9140耦合到中央处理器9100。值得注意的是,该图7是示例性的;还可以使用其他类型的结构,来补充或代替该结构,以实现电信功能或其他功能。
在本申请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热电联产机组能效评价功能可以被集成到中央处理器9100中。其中,中央处理器9100可以被配置为进行如下控制:
步骤201:获取单位电能标准煤耗值、燃煤机组供电煤耗准入值、目标热电联产机组对应的供电煤耗、用于采暖供热过程的分厂用电率、用于采暖供热的蒸汽的抽汽效率以及工业抽汽过程和采暖供热过程两个过程各自的热量比。
步骤202:根据所述供电煤耗、单位电能标准煤耗值、燃煤机组供电煤耗准入值、用于采暖供热过程的分厂用电率以及用于采暖供热的蒸汽的抽汽效率,确定所述目标热电联产机组对应的发电过程和采暖供热过程各自的能效评价结果。
步骤203:根据所述工业抽汽过程、采暖供热过程和发电过程的能效评价结果以及两个过程各自的热量比,得到所述目标热电联产机组的能效评价结果,所述工业抽汽过程与纯发电过程的能效评价结果相同,所述纯发电过程对应的能效评价结果是预先根据单位电能标准煤耗值和燃煤机组供电煤耗准入值确定的。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能够提高热电联产机组能效评价的准确性。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热电联产机组能效评价装置可以与中央处理器9100分开配置,例如可以将热电联产机组能效评价装置配置为与中央处理器9100连接的芯片,通过中央处理器的控制来实现热电联产机组能效评价功能。
如图7所示,该电子设备9600还可以包括:通信模块9110、输入单元9120、音频处理器9130、显示器9160、电源9170。值得注意的是,电子设备9600也并不是必须要包括图7中所示的所有部件;此外,电子设备9600还可以包括图7中没有示出的部件,可以参考现有技术。
如图7所示,中央处理器9100有时也称为控制器或操作控件,可以包括微处理器或其他处理器装置和/或逻辑装置,该中央处理器9100接收输入并控制电子设备9600的各个部件的操作。
其中,存储器9140,例如可以是缓存器、闪存、硬驱、可移动介质、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其它合适装置中的一种或更多种。可储存上述与失败有关的信息,此外还可存储执行有关信息的程序。并且中央处理器9100可执行该存储器9140存储的该程序,以实现信息存储或处理等。
输入单元9120向中央处理器9100提供输入。该输入单元9120例如为按键或触摸输入装置。电源9170用于向电子设备9600提供电力。显示器9160用于进行图像和文字等显示对象的显示。该显示器例如可为LCD显示器,但并不限于此。
该存储器9140可以是固态存储器,例如,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SIM卡等。还可以是这样的存储器,其即使在断电时也保存信息,可被选择性地擦除且设有更多数据,该存储器的示例有时被称为EPROM等。存储器9140还可以是某种其它类型的装置。存储器9140包括缓冲存储器9141(有时被称为缓冲器)。存储器9140可以包括应用/功能存储部9142,该应用/功能存储部9142用于存储应用程序和功能程序或用于通过中央处理器9100执行电子设备9600的操作的流程。
存储器9140还可以包括数据存储部9143,该数据存储部9143用于存储数据,例如联系人、数字数据、图片、声音和/或任何其他由电子设备使用的数据。存储器9140的驱动程序存储部9144可以包括电子设备的用于通信功能和/或用于执行电子设备的其他功能(如消息传送应用、通讯录应用等)的各种驱动程序。
通信模块9110即为经由天线9111发送和接收信号的发送机/接收机9110。通信模块(发送机/接收机)9110耦合到中央处理器9100,以提供输入信号和接收输出信号,这可以和常规移动通信终端的情况相同。
基于不同的通信技术,在同一电子设备中,可以设置有多个通信模块9110,如蜂窝网络模块、蓝牙模块和/或无线局域网模块等。通信模块(发送机/接收机)9110还经由音频处理器9130耦合到扬声器9131和麦克风9132,以经由扬声器9131提供音频输出,并接收来自麦克风9132的音频输入,从而实现通常的电信功能。音频处理器9130可以包括任何合适的缓冲器、解码器、放大器等。另外,音频处理器9130还耦合到中央处理器9100,从而使得可以通过麦克风9132能够在本机上录音,且使得可以通过扬声器9131来播放本机上存储的声音。
上述描述可知,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能够提高热电联产机组能效评价的准确性。
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能够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热电联产机组能效评价方法中全部步骤的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热电联产机组能效评价方法的全部步骤,例如,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下述步骤:
步骤201:获取单位电能标准煤耗值、燃煤机组供电煤耗准入值、目标热电联产机组对应的供电煤耗、用于采暖供热过程的分厂用电率、用于采暖供热的蒸汽的抽汽效率以及工业抽汽过程和采暖供热过程两个过程各自的热量比。
步骤202:根据所述供电煤耗、单位电能标准煤耗值、燃煤机组供电煤耗准入值、用于采暖供热过程的分厂用电率以及用于采暖供热的蒸汽的抽汽效率,确定所述目标热电联产机组对应的发电过程和采暖供热过程各自的能效评价结果。
步骤203:根据所述工业抽汽过程、采暖供热过程和发电过程的能效评价结果以及两个过程各自的热量比,得到所述目标热电联产机组的能效评价结果,所述工业抽汽过程与纯发电过程的能效评价结果相同,所述纯发电过程对应的能效评价结果是预先根据单位电能标准煤耗值和燃煤机组供电煤耗准入值确定的。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能够提高热电联产机组能效评价的准确性。
本申请中上述方法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本申请中应用了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热电联产机组能效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单位电能标准煤耗值、燃煤机组供电煤耗准入值、目标热电联产机组对应的供电煤耗、用于采暖供热过程的分厂用电率、用于采暖供热的蒸汽的抽汽效率以及工业抽汽过程和采暖供热过程两个过程各自的热量比;
根据所述供电煤耗、单位电能标准煤耗值、燃煤机组供电煤耗准入值、用于采暖供热过程的分厂用电率以及用于采暖供热的蒸汽的抽汽效率,确定所述目标热电联产机组对应的发电过程和采暖供热过程各自的能效评价结果;
根据所述工业抽汽过程、采暖供热过程和发电过程的能效评价结果以及两个过程各自的热量比,得到所述目标热电联产机组的能效评价结果,所述工业抽汽过程与纯发电过程的能效评价结果相同,所述纯发电过程对应的能效评价结果是预先根据单位电能标准煤耗值和燃煤机组供电煤耗准入值确定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电联产机组能效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单位电能标准煤耗值、燃煤机组供电煤耗准入值、目标热电联产机组对应的供电煤耗、用于采暖供热过程的分厂用电率、用于采暖供热的蒸汽的抽汽效率以及工业抽汽过程和采暖供热过程两个过程各自的热量比,包括:
获取目标热电联产机组对应的汽轮机总体热量、工业抽汽所具有的能量、采暖供热所具有的能量、单位电能标准煤耗值、燃煤机组供电煤耗准入值、用于采暖供热过程的分厂用电率、用于采暖供热的蒸汽的抽汽效率以及所述发电过程的热量比;
根据所述汽轮机总体热量、工业抽汽所具有的能量和采暖供热所具有的能量,确定所述工业抽汽过程和采暖供热过程各自的热量比;
根据所述汽轮机总体热量、用于发电过程的分厂用电率、机组发电量、锅炉效率、所述工业抽汽过程和采暖供热过程各自的热量比,确定所述供电煤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电联产机组能效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供电煤耗、单位电能标准煤耗值、燃煤机组供电煤耗准入值、用于采暖供热过程的分厂用电率以及用于采暖供热的蒸汽的抽汽效率,确定所述目标热电联产机组对应的发电过程和采暖供热过程各自的能效评价结果,包括:
根据所述供电煤耗、单位电能标准煤耗值和燃煤机组供电煤耗准入值,确定所述发电过程的能效评价结果;
根据所述用于采暖供热过程的分厂用电率以及用于采暖供热的蒸汽的抽汽效率,确定所述采暖供热过程的能效评价结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电联产机组能效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工业抽汽过程、采暖供热过程和发电过程的能效评价结果以及两个过程各自的热量比,得到所述目标热电联产机组的能效评价结果,包括:
应用两个过程各自的热量比对所述工业抽汽过程、采暖供热过程和发电过程的能效评价结果进行加权求平均处理,得到目标热电联产机组的能效评价结果。
5.一种热电联产机组能效评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单位电能标准煤耗值、燃煤机组供电煤耗准入值、目标热电联产机组对应的供电煤耗、用于采暖供热过程的分厂用电率、用于采暖供热的蒸汽的抽汽效率以及工业抽汽过程和采暖供热过程两个过程各自的热量比;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供电煤耗、单位电能标准煤耗值、燃煤机组供电煤耗准入值、用于采暖供热过程的分厂用电率以及用于采暖供热的蒸汽的抽汽效率,确定所述目标热电联产机组对应的发电过程和采暖供热过程各自的能效评价结果;
评价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工业抽汽过程、采暖供热过程和发电过程的能效评价结果以及两个过程各自的热量比,得到所述目标热电联产机组的能效评价结果,所述工业抽汽过程与纯发电过程的能效评价结果相同,所述纯发电过程对应的能效评价结果是预先根据单位电能标准煤耗值和燃煤机组供电煤耗准入值确定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电联产机组能效评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获取模块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目标热电联产机组对应的汽轮机总体热量、工业抽汽所具有的能量、采暖供热所具有的能量、单位电能标准煤耗值、燃煤机组供电煤耗准入值、用于采暖供热过程的分厂用电率、用于采暖供热的蒸汽的抽汽效率以及所述发电过程的热量比;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汽轮机总体热量、工业抽汽所具有的能量和采暖供热所具有的能量,确定所述工业抽汽过程和采暖供热过程各自的热量比;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汽轮机总体热量、用于发电过程的分厂用电率、机组发电量、锅炉效率、所述工业抽汽过程和采暖供热过程各自的热量比,确定所述供电煤耗。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电联产机组能效评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包括:
第三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供电煤耗、单位电能标准煤耗值和燃煤机组供电煤耗准入值,确定所述发电过程的能效评价结果;
第四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用于采暖供热过程的分厂用电率以及用于采暖供热的蒸汽的抽汽效率,确定所述采暖供热过程的能效评价结果。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电联产机组能效评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评价模块包括:
加权求平均单元,用于应用两个过程各自的热量比对所述工业抽汽过程、采暖供热过程和发电过程的能效评价结果进行加权求平均处理,得到目标热电联产机组的能效评价结果。
9.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热电联产机组能效评价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其特征在于,所述指令被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热电联产机组能效评价方法。
CN202210573593.5A 2022-05-25 2022-05-25 热电联产机组能效评价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1486224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73593.5A CN114862240A (zh) 2022-05-25 2022-05-25 热电联产机组能效评价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73593.5A CN114862240A (zh) 2022-05-25 2022-05-25 热电联产机组能效评价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62240A true CN114862240A (zh) 2022-08-05

Family

ID=826389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573593.5A Pending CN114862240A (zh) 2022-05-25 2022-05-25 热电联产机组能效评价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862240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rsalis Thermoeconomic modeling and parametric study of hybrid SOFC–gas turbine–steam turbine power plants ranging from 1.5 to 10 MWe
Li et al. Thermodynamic analysis and optimization of a double reheat system in an ultra-supercritical power plant
Casarosa et al. Thermoeconomic optimization of heat recovery steam generators operating parameters for combined plants
CN111159624B (zh) 一种计算新汽和抽汽联合供热机组供热煤耗率的方法
Espatolero et al. Optimization of boiler cold-end and integration with the steam cycle in supercritical units
CN109472401B (zh) 分布式供能运行策略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047168B (zh) 一种供热机组高背压供热改造后的调峰能力评估方法
CN112507534B (zh) 一种热电联产机组供热期供电煤耗率折算方法及系统
CN106371319B (zh) 一种基于多抽汽点大抽汽量的火电机组滑压运行优化方法
Stathopoulos et al. Steam generation with stoichiometric combustion of H2/O2 as a way to simultaneously provide primary control reserve and energy storage
Herrmann et al. Thermo-economic evaluation of novel flexible caes/ccpp concept
CN105512800A (zh) 根据以热定电确定供热机组调峰调度的方法
CN102998122A (zh) 一种基于多因素的汽轮机组最佳初压全局寻优方法
CN110532638B (zh) 一种基于生产数据挖掘的燃气电厂发电成本测算方法
Osueke et al. Energy and exergy analysis of a 75 MW steam power plant in Sapele (NIGERIA)
Fernandez et al. Transcritical carbon dioxide charge-discharge energy storage with integration of solar energy
CN112070358A (zh) 低真空供热机组电负荷调整区间确定方法及系统
CN114862240A (zh) 热电联产机组能效评价方法及装置
Kotowicz et al. Thermodynamic and economic analysis of a gas turbine combined cycle plant with oxy-combustion
Zhang et al. Consideration of ancillary services in Screening Curve Method
CN114862241A (zh) 抽凝式热电联产机组能效评价方法及装置
Guédez et al. Techno-economic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innovative combined cycle power plant layouts integrated with heat pumps and thermal energy storage
Borelli et al. Exergy-based method for analyzing the composition of the electricity cost generated in gas-fired combined cycle plants
CN113673778B (zh) 耦合工业供气系统的气电联产机组运行优化方法及系统
CN114997623A (zh) 背压机能效评价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