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26420B - 基于光学频率梳的下变频装置及下变频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光学频率梳的下变频装置及下变频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826420B
CN114826420B CN202110065558.8A CN202110065558A CN114826420B CN 114826420 B CN114826420 B CN 114826420B CN 202110065558 A CN202110065558 A CN 202110065558A CN 114826420 B CN114826420 B CN 11482642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equency comb
optical frequency
optical
signal
com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06555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826420A (zh
Inventor
于文琦
赵泽平
李金野
戴双兴
刘建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titute of Semiconductors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Institute of Semiconductors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itute of Semiconductors of CAS filed Critical Institute of Semiconductors of CAS
Priority to CN20211006555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826420B/zh
Publication of CN1148264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264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8264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264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50Transmitters
    • H04B10/516Details of coding or modulation
    • H04B10/54Intensity modula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0121Operation of devices; Circuit arrange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this subclas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2/00Demodulating light; Transferring the modulation of modulated light;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 G02F2/004Transferring the modulation of modulated light, i.e. transferring the information from one optical carrier of a first wavelength to a second optical carrier of a second wavelength, e.g. all-optical wavelength convert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50Transmit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60Receiv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Optical Modulation, Optical Deflection, Nonlinear Optics, Optical Demodulation, Optical Logic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基于光学频率梳的下变频装置及下变频方法,该装置包括:第一光学频率梳模块和第二光学频率梳模块,第一光学频率梳模块和第二光学频率梳模块分别用于输出第一光学频率梳和第二光学频率梳;强度调制器,用于接收微波信号和第二光学频率梳,并将微波信号调制到第二光学频率梳上,以输出第一光载波;合束器,用于将第一光学频率梳和第一光载波合成一路光信号,以输出第二光载波;光电探测器,用于接收第二光载波,并将微波信号从第二光载波中解调出来,并根据解调出来的信号获取第一信号;可调谐滤波器,用于根据第一信号进行信道选择和切换,以输出变频后的信号。

Description

基于光学频率梳的下变频装置及下变频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微波光子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光学频率梳的下变频装置及下变频方法。
背景技术
在雷达系统和卫星通信系统中,信道化发射机和信道化接收机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信道化发射机和信道化接收机体积庞大、功耗高、系统复杂。下变频是信道化的关键步骤,而利用纯微波技术的下变频方案受限于“电子瓶颈”,无法满足实际应用需求。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有鉴于此,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光学频率梳的下变频装置及下变频方法,以克服传统电子技术在重量、体积、带宽和电磁兼容性等方面存在的局限性。
(二)技术方案
本公开一方面提供一种基于光学频率梳的下变频装置,该基于光学频率梳的下变频装置包括:第一光学频率梳模块和第二光学频率梳模块,第一光学频率梳模块和第二光学频率梳模块分别用于输出第一光学频率梳和第二光学频率梳;强度调制器,用于接收微波信号和第二光学频率梳,并将微波信号调制到第二光学频率梳上,以输出第一光载波;合束器,用于将第一光学频率梳和第一光载波合成一路光信号,以输出第二光载波;光电探测器,用于接收第二光载波,并将微波信号从第二光载波中解调出来,并根据解调出来的信号获取第一信号;可调谐滤波器,用于根据第一信号进行信道选择和切换,以输出变频后的信号。
可选地,第一光学频率梳和第二光学频率梳的频率间隔大于50GHz。
可选地,第一光学频率梳和第二光学频率梳的频率间隔不相等。
可选地,第一光学频率梳和第二光学频率梳有一根梳齿完全重合。
可选地,强度调制器的调制带宽不低于10GHz。
可选地,强度调制器为铌酸锂强度调制器或硅基强度调制器或铟磷基强度调制器。
可选地,合束器的工作波段覆盖C波段,损耗低于1dB。
可选地,光电探测器的带宽不低于10GHz。
可选地,可调谐滤波器的最小带宽小于1GHz,中心频率可调谐范围为1~18GHz。
本公开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基于光学频率梳的下变频方法,包括:获取第一光学频率梳和第二光学频率梳;获取微波信号,将微波信号调制到第二光信号上,以输出第一光载波;将第一光学频率梳和第一光载波合成为一路光信号,以输出第二光载波;将微波信号从第二光载波中解调出来,并根据解调出来的信号获取第一信号;根据第一信号进行信道选择和切换,以输出变频后的信号。
(三)有益效果
本公开提供的一种基于光学频率梳的下变频装置及下变频方法,其有益效果为:
(1)基于本公开中的基于光学频率梳的下变频装置,利用微波光子技术对输入的微波信号进行下变频,可以大大缩小信道化发射机和接收机的体积,简化了其系统结构。
(2)本公开提出的基于光学频率梳的下变频方法,其利用微波光子技术对微波信号进行下变频,可以大大地突破带宽的限制,降低功耗,为信道化提供了一种简单的下变频方法。
附图说明
图1示意性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中基于光学频率梳的下变频装置;
图2示意性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中基于光学频率梳的下变频方法的流程图;
图3示意性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中基于第一光学频率梳和第一光载波获取第一信号的信号变化过程图;
图4示意性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中可调谐滤波器信道选择之后的输出信号。
附图标记说明
100:基于光学频率梳的下变频装置;101:第一光学频率梳模块;102:第二光学频率梳模块;103:强度调制器;104:合束器;105:光电探测器;106:可调谐滤波器;310:第一光载波;320:第一光学频率梳;330:第一信号;410:变频后的信号;420:信道选择后的输出信号。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细节,并参照附图,对本公开进一步详细说明。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应该理解的是,当元件(诸如层、膜、区域、或衬底)描述为在另一元件“上”时,该元件可直接在该另一元件上,或者也可存在中间元件。而且,在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当描述有元件“连接”至另一元件时,该元件可“直接连接”至该另一元件,或者通过第三元件“连接”至该另一元件。
正如背景技术所介绍的,在雷达系统和卫星通信系统中,信道化发射机和信道化接收机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现有技术中的信道化发射机和信道化接收机体积庞大、功耗高、系统复杂。下变频是信道化的关键步骤,而利用纯微波技术的下变频方案受限于“电子瓶颈”,无法满足实际应用需求。
本公开通过研究发现,结合光子技术,利用光学的方法来对微波信号进行产生、处理和传输,可以大大突破带宽的限制,将微波拓展到了更广阔的应用中。微波光子学可以满足对小体积、低功耗、高带宽的微波光子器件的需求。基于此,本公开提出一种基于光学频率梳的下变频装置及下变频方法,以克服传统电子技术在重量、体积、带宽和电磁兼容性等方面存在的局限性。而基于微波光子技术进行下变频,可以缩小信道化发射机和接收机的体积,简化系统结构。
图1示意性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中基于光学频率梳的下变频装置。
如图1所示,本公开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基于光学频率梳的下变频装置100,该基于光学频率梳的下变频装置100包括:第一光学频率梳模块101、第二光学频率梳模块102、强度调制器103、合束器104、光电探测器105和可调谐滤波器106。
其中,第一光学频率梳模块101和第二光学频率梳模块102分别用于输出第一光学频率梳和第二光学频率梳。
强度调制器103用于接收微波信号和第二光学频率梳,并将微波信号调制到第二光学频率梳上,以输出第一光载波。
合束器104用于将第一光学频率梳和第一光载波合成一路光信号,以输出第二光载波。
光电探测器105用于接收第二光载波,并将微波信号从第二光载波中解调出来,并根据解调出来的信号获取第一信号。
可调谐滤波器106用于根据第一信号进行信道选择和切换,以输出变频后的信号。具体地,通过调节可调谐滤波器106的中心频率和通带带宽进行信道选择和切换,以输出变频后的信号。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第一光学频率梳和第二光学频率梳的频率间隔大于50GHz。基于上述频率间隔设置,可以增大接收信号的带宽。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第一光学频率梳和第二光学频率梳的频率间隔不相等。
具体地,可以将这两个光学频率梳类比为两个公差不同的等差数列,也即第一光学频率梳和第二光学频率梳的频率间隔可以理解为两个不同等差数列的“公差”。将第一光学频率梳和第二光学频率梳的频率间隔分别记为f1、f2,假设f1>f2(或者f1<f2,需要注意的是,此处仅为示例性说明两光学频率梳的频率间隔关系,不用于限定本公开的保护范围),第一光学频率梳第一根梳齿的频率为f01,第二光学频率梳第一根梳齿的频率为f02。那么,第一光学频率梳中各梳齿的频率为f01,f01+f1,f01+2f1,……;第二光学频率梳中各梳齿的频率为f02,f02+f2,f02+2f2,……。那么,第一光学频率梳和第二光学频率梳相邻梳齿之间的频率差Δf=f1-f2+α,其中,α=f01-f02(α可以理解为两个等差数列第一项的差值)。通过设置第一光学频率梳和第二光学频率梳有一定的频率差(即Δf),并利用该频率差(Δf)可以实现输入信号的下变频。
进一步地,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第一光学频率梳和第二光学频率梳有一根梳齿完全重合。
具体地,假设该梳齿频率为f0,则第一光学频率梳中各梳齿的频率为f0,f0+f1,f0+2f1,f0+3f1,…,第二光学频率梳中各梳齿的频率为f0,f0+f2,f0+2f2,f0+3f2,…。因此,可以得到第一光学频率梳和第二光学频率梳相邻梳齿间的频率间隔分别为f1-f2,2(f1-f2),3(f1-f2),……,也即频率差Δf=f1-f2。通过设置两光学频率梳有一根梳齿完全重合,可以保证两个光学频率梳相邻梳齿间的频率间隔(例如2(f1-f2),3(f1-f2)等)是频率差Δf=f1-f2的整数倍。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强度调制器103的调制带宽不低于10GHz,以此保证该基于光学频率梳的下变频装置100的工作频率不低于10GHz。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强度调制器103可以为铌酸锂强度调制器或硅基强度调制器或铟磷基强度调制器。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合束器104的工作波段覆盖C波段,损耗低于1dB,这样可以满足光学频率梳的波长范围以及降低该基于光学频率梳的下变频装置100的损耗。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光电探测器105的带宽不低于10GHz,这样可以保证该基于光学频率梳的下变频装置100的工作频率不低于10GHz。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可调谐滤波器106的最小带宽小于1GHz,中心频率可调谐范围为1~18GHz。通过调节该可调谐滤波器106的最小带宽和中心频率可调谐范围,可以选择与变频后的信号相适应的下变频信道进行信道切换,进而输出变频后的信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公开提出的基于光学频率梳的下变频装置基于微波光子技术实现对输入信号进行下变频,可以大大缩小信道化发射机和接收机的体积,简化了其系统结构。
图2示意性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中基于光学频率梳的下变频方法。
如图2所示,本公开还提供一种基于光学频率梳的下变频方法,该方法包括步骤S210~S250。
在步骤S210中,获取第一光学频率梳和第二光学频率梳。
具体地,利用第一光学频率梳模块101和第二光学频率梳模块102发射第一光学频率梳和第二光学频率梳。其中,第一光学频率梳和第二光学频率梳的频率间隔不相等,分别为f1、f2,其中,有一根梳齿完全重合,该梳齿频率为f0,则第一光学频率梳的频率为f0,f0+f1,f0+2f1,f0+3f1,......;第二光学频率梳的频率为f0,f0+f2,f0+2f2,f0+3f2,......。
在步骤S220中,获取微波信号,将微波信号调制到第二光学频率梳上,以输出第一光载波。
具体地,在强度调制器103有微波信号输入时,强度调制器103将接收到的微波信号(其中,微波信号的频率记为fr)调制到第二光学频率梳上,并输出第一光载波。
图3示意性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中基于第一光学频率梳和第一光载波获取第一信号的信号变化过程图。图3所示的信号变化过程包括步骤S230和步骤S240的内容,具体说明如下:
在步骤S230中,将第一光学频率梳和第一光载波合成为一路光信号,以输出第二光载波。
具体地,在该步骤S230中,如图3所示,合束器104将接收到的第一光学频率梳(图3中示出的320)和第一光载波(图3中示出的310)合成为一路光信号,并输出第二光载波(图3中未示出)。
在步骤S240中,将微波信号从第二光载波中解调出来,并根据解调出来的信号获取第一信号。
请继续参考图3,当光电探测器105接收到第二光载波(图3中未示出)后,将微波信号从第二光载波中解调出来(图3中未示出),探测器105将微波信号从第二光载波中解调出来的信号拍频产生第二多微波本振源(即第一信号,如图3中示出的330),中,该第一信号的频率分别为:fr-(f1-f2),fr-2(f1-f2),fr-3(f1-f2),......。由此可知,微波信号的频率从fr变化为fr-(f1-f2),fr-2(f1-f2),fr-3(f1-f2),......,也即,通过上述方法实现了对微波信号的下变频处理。
在步骤S250中,根据第一信号进行信道选择和切换,以输出变频后的信号。
具体地,当可调谐滤波器106接收第一信号(图3中示出的330)后,调节可调谐滤波器106的中心频率和带宽对第一信号进行过滤,得到变频后的信号(图4中示出的410)。随后根据变频后的信号(如图4中示出的410)选择合适的信道输出该变频信号(如图4所示420)。其中,可调谐滤波器106的中心频率可调谐范围为1~18GHz,其最小带宽小于1GHz,中心频率和带宽具体的调节范围或取值根据第一信号进行选择,在此不做限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公开提供的一种基于光学频率梳的下变频方法,其利用微波光子技术对微波信号进行下变频,可以大大突破带宽的限制,降低功耗,为信道化提供了一种简单的下变频方案。
综上所述,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基于光学频率梳的下变频装置及下变频方法。该下变频装置利用微波光子技术对微波信号进行下变频,可以大大缩小信道化发射机和接收机的体积,简化了其系统结构。此外,本公开提供的下变频方法可以大大地突破带宽的限制,降低功耗,为信道化提供了一种简单的下变频方法。上述下变频装置及下变频方法克服了传统电子技术在重量、体积、带宽和电磁兼容性等方面存在的局限性。
尽管已经参照本公开的特定示例性实施例示出并描述了本公开,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在不背离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的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本公开进行形式和细节上的多种改变。因此,本公开的范围不应该限于上述实施例,而是应该不仅由所附权利要求来进行确定,还由所附权利要求的等同物来进行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基于光学频率梳的下变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光学频率梳的下变频装置(100)包括:
第一光学频率梳模块(101)和第二光学频率梳模块(102),所述第一光学频率梳模块(101)和所述第二光学频率梳模块(102)分别用于输出第一光学频率梳和第二光学频率梳;
强度调制器(103),用于接收微波信号和所述第二光学频率梳,并将所述微波信号调制到所述第二光学频率梳上,以输出第一光载波;
合束器(104),用于将所述第一光学频率梳和所述第一光载波合成一路光信号,以输出第二光载波;
光电探测器(105),用于接收所述第二光载波,并将所述微波信号从所述第二光载波中解调出来,并根据解调出来的信号获取第一信号;
可调谐滤波器(106),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信号进行信道选择和切换,以输出变频后的信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光学频率梳的下变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学频率梳和所述第二光学频率梳的频率间隔大于50GHz。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光学频率梳的下变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学频率梳和所述第二光学频率梳的频率间隔不相等。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光学频率梳的下变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学频率梳和所述第二光学频率梳有一根梳齿完全重合。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光学频率梳的下变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强度调制器(103)的调制带宽不低于10GHz。
6.如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强度调制器(103)为铌酸锂强度调制器或硅基强度调制器或铟磷基强度调制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光学频率梳的下变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合束器(104)的工作波段覆盖C波段,损耗低于1dB。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光学频率梳的下变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电探测器(105)的带宽不低于10GHz。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光学频率梳的下变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谐滤波器(106)的最小带宽小于1GHz,中心频率可调谐范围为1~18GHz。
10.一种基于光学频率梳的下变频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第一光学频率梳和第二光学频率梳;
获取微波信号,将所述微波信号调制到所述第二光学频率梳上,以输出第一光载波;
将所述第一光学频率梳和所述第一光载波合成为一路光信号,以输出第二光载波;
将所述微波信号从所述第二光载波中解调出来,并根据解调出来的信号获取第一信号;
根据所述第一信号进行信道选择和切换,以输出变频后的信号。
CN202110065558.8A 2021-01-18 2021-01-18 基于光学频率梳的下变频装置及下变频方法 Active CN11482642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65558.8A CN114826420B (zh) 2021-01-18 2021-01-18 基于光学频率梳的下变频装置及下变频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65558.8A CN114826420B (zh) 2021-01-18 2021-01-18 基于光学频率梳的下变频装置及下变频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26420A CN114826420A (zh) 2022-07-29
CN114826420B true CN114826420B (zh) 2023-07-21

Family

ID=825241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065558.8A Active CN114826420B (zh) 2021-01-18 2021-01-18 基于光学频率梳的下变频装置及下变频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826420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90823A (zh) * 2013-09-22 2014-01-01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一种基于微波光子的多微波本振源产生装置
CN104486004A (zh) * 2014-12-18 2015-04-0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基于微波光子的超宽带接收机装置及实现方法
CN111525963A (zh) * 2020-04-10 2020-08-11 东南大学 一种相干信道化接收机的集成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97998B2 (en) * 2002-11-19 2005-05-24 The Boeing Company Non-linear optical carrier frequency converter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90823A (zh) * 2013-09-22 2014-01-01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一种基于微波光子的多微波本振源产生装置
CN104486004A (zh) * 2014-12-18 2015-04-0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基于微波光子的超宽带接收机装置及实现方法
CN111525963A (zh) * 2020-04-10 2020-08-11 东南大学 一种相干信道化接收机的集成结构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面向卫星载荷的大瞬时带宽微波光子信道化接收变频技术研究进展;李小军;蒋炜;和新阳;龚静文;张武;;空间电子技术;17(03);81-87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26420A (zh) 2022-07-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349634B2 (en) Optical transmission system for radio access and high frequency optical transmitter
CN110890901B (zh) 双光梳多倍频因子频谱扩展调频信号产生系统及实现方法
US20130183041A1 (en) Signal receiving method based on microwave photonics technologies
CN110166133B (zh) 一种低本振频率的微波光子下变频系统
CN111416662B (zh) 基于偏振复用双mzm调制器的信号生成传输方法
CN110350983B (zh) 基于Sagnac环的微波光子自干扰信号消除装置及调节方法
CN111416667A (zh) 一种宽带信道化接收机
CN111541492A (zh) 一种多通道拓展的超宽带射频信道化接收装置及实现方法
CN111817789A (zh) 太赫兹信号的生成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20110091217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porting multiple radio signals over optical fiber
CN114826420B (zh) 基于光学频率梳的下变频装置及下变频方法
CN117014074A (zh) 一种面向不同电子系统应用的超宽带一体化柔性变频装置
US20080002984A1 (en) Optical Transmission System Using Ossb-Modulation and Signal Trasmission Method Thereof
CN116626693A (zh) 一种基于光子倍频的相干微波光子雷达探测方法和系统
CN114024616B (zh) 一种偏振态独立调制实现的多路变频结构
TWI685220B (zh) 光載微波網路節點、無線電存取點及其光載微波通訊系統
CN112087264B (zh) 光子辅助多通道信号合成和超宽带毫米波调制方法及系统
CN215956390U (zh) 微波光子单光频率梳注入锁定的信道化接收装置
CN114401048B (zh) 一种超宽带微波光子信道化接收装置及实现方法
Wang et al. Large frequency range photonic-assisted software-defined radio transceiver
CN114024620B (zh) 一种双光频梳信道化接收机
CN114978331B (zh) 基于光外差的微波毫米波信号发射系统
CN107979422B (zh) 光载无线网络节点、无线电接入点及其光载无线通讯系统
CN115776337A (zh) 一种微波光子多通道通感测一体化方法
CN116155396A (zh) 一种应用于光信道化接收机的杂散抑制装置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