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22420A - 一种显示模组、显示装置以及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模组、显示装置以及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822420A
CN114822420A CN202210420005.4A CN202210420005A CN114822420A CN 114822420 A CN114822420 A CN 114822420A CN 202210420005 A CN202210420005 A CN 202210420005A CN 114822420 A CN114822420 A CN 1148224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display
light guide
material layer
guid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42000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822420B (zh
Inventor
陈周煜
李增荣
席文星
邹振游
王洋
余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uzho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uzho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uzho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42000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822420B/zh
Publication of CN1148224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224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8224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224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34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34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 G09G3/3406Control of illumination sour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Illuminated Signs And Luminous Advertis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一种显示模组、显示装置以及控制方法。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实施例的显示模组,光源模组、显示面板以及设置在所述光源模组出光侧的光致控制结构;在第一显示状态下,所述光源模组用于根据接收的第一显示信号出射第一光线,所述第一光线穿过所述显示面板以及穿过所述光致控制结构进行显示;在第二显示状态下,所述光源模组用于根据接收的第二显示信号在预设时段内出射第二光线,所述光致控制结构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二光线的激发,根据接收的第二显示信号出射第三光线进行显示。本实施的显示模组结构简单,能够有效降低息屏模式的功耗、制作成本,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模组、显示装置以及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显示模组、制作方法、显示装置以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器件的发展,为了方便用户及时获取信息,熄屏显示功能(以下简称AOD,Always on Display)功能就此诞生。熄屏显示,即在不点亮整片屏幕的前提下,在屏幕的部分区域可以直接显示所需要的信息等内容的一种模式。但是现有的AOD模式的显示器件存在功耗大以及成本高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制作方法、显示装置以及控制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中的至少一个。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包括:光源模组、显示面板以及设置在所述光源模组出光侧的光致控制结构;
在第一显示状态下,所述光源模组用于根据接收的第一显示信号出射第一光线,所述第一光线穿过所述显示面板以及穿过所述光致控制结构进行显示;
在第二显示状态下,所述光源模组用于根据接收的第二显示信号在预设时段内出射第二光线,所述光致控制结构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二光线的激发,根据接收的第二显示信号出射第三光线进行显示。
进一步的,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激发开关部,
在所述第一显示状态下,所述激发开关部根据所述第一显示信号关闭激发通道;
在所述第二显示状态下,所述激发开关部根据所述第二显示信号在所述预设时段内开启激发通道,使得所述第二光线出射至所述光致控制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光源模组包括:
光源;
水平设置的位于所述光源的出光侧且位于所述显示面板入光侧的第一导光板;以及
设置在所述光源的上方的第二导光板,
其中,所述第二导光板包括:
垂直于所述第一导光板的竖直导光部,所述竖直导光部设置在所述光源靠近所述光致控制结构一侧的表面上;和
与所述竖直导光部连接的与所述第一导光板平行设置的水平导光部,所述水平导光部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光致控制结构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光板的靠近所述光源一侧的表面为第一入光面,所述第一导光板靠近所述光致控制结构一侧的表面为第一出光面;
所述竖直导光部靠近所述光源一侧的表面为第二入光面;
所述水平导光部靠近所述第一导光板一侧的表面为第三入光面,所述水平导光部远离所述第一导光板一侧的表面为第二出光面。
进一步的,所述激发开关部设置在所述竖直导光部和所述水平导光部之间,所述激发开关部与所述竖直导光部贴合的表面为配合设计以及所述激发开关部与所述水平导光部贴合的表面为配合设计;
或者
所述第一入光面第一入光面和所述第一出光面为网点结构;
所述第二入光面和所述第三入光面为非网点结构;
或者
所述光源模组还包括反射片,所述反射片至少设置在与所述第一入光面相对设置的表面、与所述第一出光面相对设置的表面、所述竖直导光部的竖直设置的表面以及所述水平导光部的竖直设置的表面中的一个或多个。
进一步的,所述光致控制结构包括:
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出光侧的光致发光材料层;
设置在光致材料层远离所述显示面板一侧的电致伸缩材料层,所述电致伸缩材料层包括在水平方向上多个间隔设置的电致伸缩材料部;
设置在所述光致发光材料层上的位于相邻所述电致伸缩材料部之间的支撑层;以及
与所述电致伸缩材料层连接的拉伸形变材料层,所述拉伸形变材料层包括:与所述电致伸缩材料层连接的夹持部,以及设置在相邻的所述电致伸缩材料层之间的形变部;
所述电致伸缩材料层响应于显示信号发生形变,并通过所述夹持部带动所述形变部发生形变,以改变所述形变部的透过率。
进一步的,所述激发开关部包括:
电致伸缩控制开关,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一显示信号或所述第二显示信号发生形变;以及
固定于电致伸缩控制开关之间的拉伸形变控制开关,用于在所述电致伸缩控制开关的形变带动下发生形变。
进一步的,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设置在第一导光板和所述水平导光部之间的第一基板;
设置在第一基板上像素单元;以及
设置在相邻的像素单元之间的遮挡层;
其中,所述遮挡层在所述第一导光板上的投影覆盖所述光致发光材料层在所述第一导光板上的投影;
所述光致发光材料层在所述第一导光板上的投影覆盖所述支撑层在所述第一导光板上的投影,且所述光致发光材料层在所述第一导光板上的投影覆盖所述电致发光材料层在所述第一导光板上的投影;
或者
光致控制结构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光致发光材料层上的电连接所述电致伸缩材料层的导电层,所述光致发光材料层在所述第一导光板上的投影覆盖所述导电层在所述第一导光板上的投影。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层远离所述光致发光材料层一侧的表面与所述电致伸缩材料层远离所述光致发光材料层一侧的表面处于同一平面;
所述拉伸形变材料层靠近所述第二导光板一侧的表面与所述第二导光板的距离大于等于所述电致伸缩材料层靠近所述第二导光板一侧的表面与所述第二导光板的距离;
所述支撑层远离所述第二导光板一侧的表面与所述第二导光板的距离大于等于所述电致伸缩材料层远离所述第二导光板一侧的表面与所述第二导光板的距离。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制作本发明第一方面显示模组的方法,包括:
形成所述光源模组;
形成所述显示面板;
在所述光源模组出光侧形成所述光致控制结构。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发明第一方面的显示模组。
进一步的,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控制器,用于输出所述第一显示信号或所述第二显示信号。
发明第四方面提出一种利用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的显示装置进行显示的控制方法,包括:
所述控制器根据显示状态输出所述第一显示信号或所述第二显示信号;
所述显示装置根据接收的所述第一显示信号或第二显示信号进行显示,其中,
响应于所述控制器输出的第一显示信号,所述光源模组根据接收的第一显示信号出射第一光线,所述第一光线穿过所述显示面板以及穿过所述光致控制结构进行显示;
响应于所述控制器输出的第二显示信号,所述光源模组用于根据接收的第二显示信号在预设时段内出射第二光线,所述光致控制结构响应于所述第二光线的激发,根据接收的第二显示信号出射第三光线进行显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所述技术方案,在第一显示状态的亮态显示下,由光源模组出射第一光线进行正常显示,在第二显示状态的息屏模式下,在光源模组出射的第二光线的激发下,由光致控制结构出射第三光线进行息屏状态的显示,本实施例的光致控制结构所输出的第三光线是根据光源模组在预设时段出射第二光线生成的,因此,第二显示状态下光源模组无需一直显示,根据激发后的光致控制结构能够实现第二状态的显示,该设计能够有效降低显示模组息屏模式的功耗,本实施的显示模组结构简单,能够有效降低制作成本,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示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第一显示状态下,本实施例的显示模组的光线传输路径;
图3示出第二显示状态下,本实施例的显示模组的光线传输路径;
图4示出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模组的显示区域的示意图;
图5示出本发明实施例的光源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图1中光致控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本发明另一个可选实施例的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显示状态下光源模组和光致控制结构的显示状态的示意图;
图9示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附图中相似的部件以相同的附图标记进行表示。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下面所具体描述的内容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不应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在相关技术中,显示一般采用以下方式实现AOD模式:
1.采用OLED(AMOLED)显示屏实现,通过OLED屏上的每个像素点都能单独发光,AOD模式下只点亮相关位置的像素,这种方式的缺点在于相应的显示器件成本较高,且易有“烧屏”现象发生;
2.对于非OLED屏,例如背光源,AOD模式依靠背光源局部调光实现,即在背光源结构上进行调整,使其可在局部背光实现点亮,虽能够较常规技术降低功耗,但提升了背光源成本与控制,且针对大屏显示来说无法有效应用。
有鉴于此,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制作方法、显示装置以及控制方法。
如图1~图7所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该显示模组包括:
光源模组1、显示面板2以及设置在所述光源模组1出光侧的光致控制结构3;
在第一显示状态下,所述光源模组1用于根据接收的第一显示信号出射第一光线,所述第一光线穿过所述显示面板2以及穿过所述光致控制结构3进行显示;
在第二显示状态下,所述光源模组1用于根据接收的第二显示信号在预设时段内出射第二光线,所述光致控制结构3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二光线的激发,根据接收的第二显示信号出射第三光线进行显示。
本实施例的第一显示状态为亮态显示,第二显示状态为息屏模式,也就是说,在第一显示状态的亮态显示下,由光源模组1出射第一光线进行正常显示,在第二显示状态的息屏模式下,在光源模组1出射的第二光线的激发下,由光致控制结构3出射第三光线进行息屏状态的显示,由光致控制结构3出射第三光线进行息屏状态的显示,本实施例的光致控制结构3所输出的第三光线是根据光源模组1在预设时段出射的第二光线出射的,因此,第二显示状态下光源模组无需一直显示,根据激发后的光致控制结构能够实现第二状态的显示,该设计能够有效降低显示模组息屏模式的功耗,本实施的显示模组结构简单,能够有效降低制作成本,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激发开关部4,
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激发开关部4,
在第一显示状态下,所述激发开关部4根据所述第一显示信号关闭激发通道;
第二显示状态下,所述激发开关部4根据所述第二显示信号开启激发通道,使得所述第二光线出射至所述光致控制结构3。
本实施例中,第一显示信号以及第二显示信号由控制器发出,例如驱动芯片或者处理器。
第一显示状态下的光线传输路径如图2所示,示例性的,控制器输出光源模组1亮态显示的第一显示信号,在第一显示状态下,所述光源模组1处于显示状态,出射第一光线,所述光源模组1出射的第一光线直接穿过显示面板2以及光致控制结构3进行显示。所述激发开关部4响应于第一显示信号关闭激发通道,光源模组1所出射的第一光线不会进入到光致控制结构3,保证第一显示状态下的显示性能。
第二显示状态下的光线传输路径如图3所示,在第二显示状态下,响应于第二显示信号,所述激发开关部4响应于第二显示信号在预设时间段内开启激发通道,在该预设时段内,光源模组1所出射的第二光线会通过开启的激发通道进入到光致控制结构3,在该预设时段中对光致控制结构3进行激发储能。
以预设时段为1分钟为例,激发开关部4会开启激发通道1分钟,光源模组1会点亮1分钟从而出射第二光线,第二光线入射到对光致控制结构3进行激发,1分钟后激发完成,光源模组1关闭,此时,光致控制结构3已经在第二光线的激发下完成激发,可以实现自发光。此时,响应于第二显示信号,仅通过光致控制结构3出射第三光线进行显示,无需点亮光源模组1。也就是说,本实施例的显示模组,在第二显示状态下,光源模组1无需一直处于点亮状态,从而降低了息屏模式下的光源模组1的功耗。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在第一显示状态下,光致控制结构3还用于响应于第二显示信号在部分区域出射第三光线进行显示。
示例性的,如图4所示,显示模组的显示时间的时间显示区、显示消息推送的推送显示区、显示指纹位置的指纹识别显示区设置在不同的位置,根据第二显示信号,息屏模式下可只实现一个区域的发光显示,其他区域仍然保持暗态,从而进一步降低显示模组在第二显示状态(息屏模式)下的功耗。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光源模组1包括:
光源11,其能够向上方以及向侧方发光。示例性的,本实施例的光源为条状光源。
水平设置的位于所述光源11的出光侧且位于所述显示面板2入光侧的第一导光板12,光源11向侧向出射的第一光线能够进入第一导光板12,并从第一导光板12的上表面出射。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导光板12靠近所述光源11一侧的表面为第一入光面121,所述第一导光板12靠近光致控制结构3一侧的表面为第一出光面122,第一光线从第一入光面121入射,从第一出光面122出射。
如图5所示,所述光源模组1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光源11的上方的第二导光板13,其中,所述第二导光板13包括:
垂直于所述第一导光板12的竖直导光部131,所述竖直导光部131设置在所述光源11靠近光致控制结构3一侧的表面上;和
与所述竖直导光部131连接的平行于所述第一导光板12的水平导光部132,所述水平导光部13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2和所述光致控制结构3之间。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竖直导光部131靠近所述光源11一侧的表面为第二入光面1311;所述水平导光部132靠近所述第一导光板12一侧的表面为第三入光面1321,所述水平导光部132远离所述第一导光板12一侧的表面为第二出光面1322。
在第一显示状态下,光源出射的第一光线(图5中横向箭头所示)从第一入光面121入射,从第一出光面122出射,穿过显示面板2,入射至水平导光部132的第三入光面1321,从水平导光部132的第二出光面1322出射,穿过光致控制结构3进行显示。
在第二显示状态下,激发开关部4控制激发通道开启,在预设时段内光源出射第二光线(图5中竖向箭头所示),该第二光线从竖直导光部131的第二入光面1311入射,从水平导光部132的第二出光面1322出射,对位于水平导光部132上的光致控制结构进行激发。
通过本实施例的光源模组1以及激发开关部4的结构设计,能够控制光源模组1所出射的光线的传播方向,从而实现在亮态的第一显示状态下利用光源模组1进行显示,并利用光源模组1对光致控制结构3进行激发,实现在息屏显示的第二显示状态下利用激发的光致控制结构3进行显示,使得光源模组在第二显示状态时无需长时间保持点亮状态,从而有效降低显示模组的息屏显示的功耗。
如图1所示,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2包括:
设置在第一导光板12和所述水平导光部132之间的第一基板23;
设置在第一基板23上的像素单元21;以及
设置在相邻的像素单元21之间的遮挡层22。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像素单元21和遮挡层22上还设置第二基板24。示例性的,第一基板23和第二基板24均为玻璃基板。
本实施例中,在第一显示状态下,即正常发光的亮态显示下,光源11向上方以及向侧向发光,其中,
如图2所示,光源11向上方出射的光导入第二导光板13,响应于亮态模式的第一显示信号,光源11向侧向出射的第一光线入射至第一导光板12的第一入光面121,从第一出光面122出射,第一光线进入显示面板2,经像素单元21出射彩色光线,以及经水平导光部132的第二出光面1322后出射第一光线,并直接穿过光致控制结构3实现第一显示状态的亮态显示。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在第二显示状态下,即息屏模式的显示下,响应于息屏显示的第二显示信号,光源11向上方出射第二光线,并且激发开关部4控制激发通道在预设时段开启进行光致控制结构3的激发,第二光线先通过第二入光面1311射入,在竖直导光部131内进行传导,然后经过开启的激发通道传导至水平导光部132,经水平导光部132的第二出光面1322后出射至光致控制结构3,对光致控制结构3进行激发。
在预设时段完成激发后,光源模组1可从点亮状态变为非显示状态,仅利用光致控制结构3向上方出射的第三光线实现息屏显示。由于光致控制结构3所输出的第三光线是受第二光线激发得到的,并且,激发完成后光源模组1可处于非显示状态,因此,能够有效降低显示模组的整体功耗。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激发开关部4设置在所述竖直导光部131和所述水平导光部132之间,所述激发开关部4和所述竖直导光部131贴合的表面为配合设计以及与所述水平导光部132贴合的表面为配合设计。示例性的,如图1所示,激发开关部4与竖直导光部131的上表面、以及激发开关部4和水平导光部132的左下表面都是配合设计的,实现激发开关部4的嵌入设计,使得本实施例的显示模组的结构紧凑。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入光面121和所述第一出光面122为网点结构,该设置能够确保显示模组的显示均匀性;在另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入光面1311和所述第三入光面1321为非网点结构,该设置能够确保第二显示状态和第一显示状态的显示均匀性。在一个具体示例中,第二导光板13与第一导光板12材料相同,主要以PMMA为主,折射率n=1.49。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光源模组1还包括反射片,如图5所示,所述反射片至少设置在所述第一导光板12与所述第一入光面121相对设置的表面、所述第一导光板12与所述第一出光面122相对设置的表面、所述竖直导光部131的竖直设置的表面以及所述水平导光部132的竖直设置的表面中的一个或多个,通过在上述表面设置反射片的方式,能够防止光线从导光板漏出,从而提高发光效率。示例性的,图5中较粗的线条对应的表面即为可设置反射片的表面。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6所示,光致控制结构3包括:
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2出光侧的光致发光材料层31;示例性的,光致发光材料层31设置在所述光源模组1的第二导光板13的第二出光面1322上。
设置在光致发光材料层31远离所述显示面板2一侧的电致伸缩材料层32。如图6所示,所述电致伸缩材料层32包括在水平方向上多个间隔设置的电致伸缩材料部321。示例性的,水平方向与显示面板的出光面平行。又或者,水平方向平行于图5所示的第一出光面122或者第二出光面1322.设置在所述光致发光材料层31上的位于相邻所述电致伸缩材料部321之间的支撑层34;如图6所示,在同一光致发光材料层31的远离显示面板出光侧一侧的表面上,沿水平方向设置有两个电致伸缩材料部321,这两个相邻的电致伸缩材料部321之间设置有支撑层34,以对两个电致伸缩材料部321形成支撑保护。
光致控制结构3还包括与所述电致伸缩材料层32固定连接的拉伸形变材料层33,所述拉伸形变材料层33包括:与所述电致伸缩材料层32连接的夹持部331,以及设置在相邻的所述电致伸缩材料层32之间的形变部332。如图6所示,设置在不同的光致发光材料层31上的两个电致伸缩材料部321将拉伸形变材料层33的两端固定,例如将拉伸形变材料层33一端的夹持部设置在电致伸缩材料部32中形成固定,并将拉伸形变材料层33另一端的夹持部设置在另一光致发光材料层31上的电致伸缩材料部321中形成固定,使得形变部设置在显示面板的发光区域处。
所述电致伸缩材料层32响应于第一显示信号或第二显示信号发生形变,并通过所述夹持部331带动所述形变部332发生形变,以改变所述形变部332的透过率。
本实施例中,光致发光材料层31的材料为可受光激发形成荧光的PET复合薄膜材料,该荧光PET复合薄膜材料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苯硫醚、黄色荧光粉等,也可选择其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光致发光材料层31在受光照之后能够激发出荧光,形成荧光效应。因此,本实施例利用光致发光材料层31的光照激发特性,响应于光源模组1的第二光线的激发,光致发光材料层31能够发出光线,从而作为光致控制结构3的第三光线,实现息屏显示。
本实施例中,拉伸形变材料层33的材料为利用矩形透明PDMS堆栈薄片与含有某颜色微小染料颗粒的溶液混合制成的彩色的PDMS薄膜。当PDMS薄膜处于未拉伸状态,材料呈模糊态,光几乎无法透过薄膜;当薄膜受力发生拉伸变形时,材料逐渐呈透明态,光将大量透过薄膜,本实施例利用PDMS薄膜的这种拉伸形变从而改变透过率的特性,从而实现显示模组在第一显示状态和第二显示状态的显示。
在一个具体示例中,在全屏的亮态显示的第一显示状态时,拉伸形变材料层33处于拉伸状态,光源模组1出射的第一光线直接透过呈透明的拉伸形变材料层33。在另一个具体示例中,在息屏显示的第二显示状态时,拉伸形变材料层33处于拉伸状态,光致发光材料在第二光线激发下出射的第三光线直接透过呈透明的拉伸形变材料层33。
在另一个具体示例中,息屏显示的第二显示信号为显示部分区域,此时拉伸形变材料层33根据第二显示信号对应的显示需求进行调节显示,需显示内容的显示区域对应的部分拉伸形变材料层33处于拉伸透明态,光致发光材料层31出射的第三光线直接透过该区域处的拉伸形变材料层33,无需显示内容的非显示区域对应的拉伸形变材料层33处于未拉伸状态,在未拉伸状态的拉伸形变材料层33的阻挡下,第三光线不会出射,从而实现部分区域的息屏显示。
考虑到实现拉伸形变材料层33的形变,需对拉伸形变材料层33施加外力,因此,本实施例利用电致伸缩材料层32实现拉伸形变材料层33的状态改变。电致伸缩材料层32的材料为电致伸缩材料,其随加载在材料两端电压的变化而发生形变。在一个具体示例中,拉伸形变材料层33处于未拉伸状态时(此时应力为0KPa),呈现模糊态;拉伸形变材料层33处于拉伸状态时(此时应力约为12KPa),呈透明态。
如图6所示,拉伸形变材料层33呈“T”型结构,所述拉伸形变材料层33包括:与所述电致伸缩材料层32连接的夹持部331,以及设置在相邻的所述电致伸缩材料层32之间的形变部332。
在一个具体示例中,所述电致伸缩材料层32包括位于光致发光材料层31上的第一材料层3211以及位于第一材料层3211夹持部331上的第一材料层3212,夹持部331设置在第一材料层3211和第一材料层3212之间,从而形成“三明治”结构,如图6所示,拉伸形变材料层33两侧的夹持部331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电致伸缩材料层32形成“三明治”结构后,形变部332被悬置于第二导光板13上。电致伸缩材料层32处于加电状态时发生拉伸,通过拉伸形变材料层33的夹持部331带动了拉伸形变材料层33的形变部332发生拉伸,使得拉伸形变材料层33变为透明态。
在一个具体示例中,当电致伸缩材料层32的两侧电压为1V/mm时,对应可产生5%的形变,以电致伸缩材料层32的厚度为0.5mm为例,该厚度能够相应产生0.46GPa的应力;因此,电致伸缩材料产生1%应变时,即可满足PDMS材料从模糊态转变成透明态。
也就是说,响应于亮态模式的第一显示信号,全部的电致伸缩材料层32为加电状态,对应连接的拉伸形变材料层33处于拉伸透明态,响应于息屏模式的第二显示信号,根据显示需求,若仅显示部分区域,则部分的电致伸缩材料层32为加电状态,另一部分对应连接的拉伸形变材料层33处于未拉伸的模糊态,通过上述实施例的光致发光材料层31、电致伸缩材料层32以及拉伸形变材料层33的共同作用,本实施例能够实现息屏模式下显示模组的低功耗显示。
本实施例中,支撑层34能够起到支撑电致伸缩材料层32,以及对光致发光材料层31、电致伸缩材料层32和拉伸形变材料层33形成支撑保护的作用。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拉伸形变材料层33上还设置有保护玻璃35,进一步对拉伸形变材料层33形成保护。
考虑到荧光激发特性,在第一显示状态下,第一光线穿过光致控制结构的过程中,会对光致发光材料层31产生一定影响,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光源模组1的遮挡层22在所述第一导光板12上的投影覆盖所述光致发光材料层31在所述第一导光板12上的投影,支撑层34为遮光材料。
也就是说,本实施例的光致控制结构3的光致发光材料层31设置在光源模组1的遮挡层22的正上方,将光致发光材料层31面积设置为小于等于遮挡层22的面积,防止第一光线对光致发光材料层的影响,保证显示性能。
进一步的,考虑到光致控制结构3的其他膜层会对第一光线产生影响,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光致发光材料层31在所述第一导光板12上的投影覆盖所述支撑层34在所述第一导光板12上的投影,且所述光致发光材料层31在所述第一导光板12上的投影覆盖所述电致发光材料层在所述第一导光板12上的投影。
本实施例中,光致发光材料层31设置在光源模组1的遮挡层22的上方,电致伸缩材料层32以及支撑层34均设置在光致发光材料层31上,也就是说,遮挡层22的投影大于等于光致发光材料层31的投影大于等于支撑层34的投影大于等于电致伸缩材料层32的投影,避免对光源模组1的第一光线形成遮挡。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光致控制结构3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光致发光材料层31上的电连接所述电致伸缩材料层32的导电层,(图6中未示出),所述光致发光材料层31在所述第一导光板12上的投影覆盖所述导电层在所述第一导光板12上的投影。
本实施例通过导电层与电致伸缩材料层32形成电连接,根据第一显示信号或者第二显示信号输出对应的电信号,使得电致伸缩材料层32根据电信号实现拉伸,进一步带动拉伸形变材料层33发生形变。同样的,本实施例的导电层的投影小于等于光致伸缩材料层,避免对光源模组1的第一光线形成遮挡。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所述支撑层34远离所述光致发光材料层31一侧的表面与所述电致伸缩材料层32远离所述光致发光材料层31一侧的表面处于同一平面,也就是说,支撑层34和电致伸缩材料层32的终止位置位于同一水平面,从而利用支撑层34对电致伸缩材料层32形成良好的支撑作用。
在一个示例中,当导电层与光致发光材料层在第二导光板上的投影完全重叠时,即每一光致发光材料层上的导电层与该光致发光材料层的面积和形状相同时,此时,如图1或图6所示,所述支撑层34靠近所述光致发光材料层31一侧的表面与所述电致伸缩材料层32靠近所述光致发光材料层31一侧的表面处于同一平面,也即,支撑层34和电致伸缩材料层32的起始位置位于同一水平面,进一步利用支撑层对电致伸缩材料层形成良好的支撑作用。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拉伸形变材料层33靠近所述第二导光板13一侧的表面与所述第二导光板13的距离大于等于所述光致发光材料层31远离所述第二导光板13一侧的表面与所述第二导光板13的距离。如图1所示,在拉伸形变材料层33和第二导光板13之间形成有空腔,该空腔的高度(即拉伸形变材料层33和第二导光板13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光致发光材料层31的厚度,从而为拉伸形变材料层33提供形变的空间,避免拉伸形变材料层33在拉伸过程中与光致发光材料层31材料发生碰撞,导致光致控制结构3出现损伤的问题,以确保光致控制结构3的息屏显示功能。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7所示,所述支撑层34远离所述第二导光板13一侧的表面与所述第二导光板13的距离大于等于所述电致伸缩材料层32远离所述第二导光板13一侧的表面与所述第二导光板13的距离。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支撑层34的厚度大于电致伸缩材料层32的厚度,支撑层34对电致伸缩层32形成覆盖,支撑层34为“T”型结构,一方面,横向凸出的支撑层34能够对电致伸缩材料层32形成良好的支撑保护效果,另一方面,横向凸出的支撑层34之间设置有保护玻璃35,进一步的对保护玻璃35下方的拉伸形变材料层33形成良好的保护效果。
如图7所示,支撑层34的上下两个表面分别与电致伸缩材料层32的上下两表面位于同一水平表面,该结构下,在支撑层34和电致伸缩材料层32上均形成保护玻璃35,进一步对显示模组形成有效的保护。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激发开关部4包括:
电致伸缩控制开关41,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一显示信号或所述第二显示信号发生形变;以及
与电致伸缩控制开关41固定连接的拉伸形变控制开关42,用于在所述电致伸缩控制开关41的形变带动下发生形变。
本实施例中,通过电致伸缩控制开关41和拉伸形变控制开关42的共同作用,能够控制激发通道的开启或关闭,该控制结构简单直接,使得第二光线经竖直导光部131和开启的激发通道后能够激发光致发光材料层31,从而为光致控制结构3的发光进行储能。
在一个具体示例中,激发开关部4还包括电连接电致伸缩控制开关41的电极(图中未示出),用于根据第一显示信号或第二显示信号对电致伸缩控制开关41进行加电或不加电,从而控制拉伸形变控制开关42的开启或关闭。
本实施例中,电致伸缩控制开关41、拉伸形变控制开关42以及电极(图中未示出)嵌入在第二导光板12中,因此,电致伸缩控制开关41与第二导光板12贴合的表面为配合设计,拉伸形变控制开关42与第二导光板12贴合的表面为配合设计,电极与第二导光板12贴合的表面为配合设计,确保光传输效率。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拉伸形变控制开关42的结构与所述拉伸形变材料层33的材料相同,电致伸缩控制开关41的材料和电致伸缩材料层32的结构相同,所述拉伸形变控制开关42的材料与所述拉伸形变材料层33的材料相同,电致伸缩控制开关41的材料和电致伸缩材料层32的材料相同,通过该设置,激发开关部4以及电致伸缩材料层32能够响应于同一第一显示信号或者第二显示信号,无需多余的信号传输,使得显示模组的发光更为快捷。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在亮态的第一显示状态下,控制器输出全屏显示的第一显示信号。
光致控制结构3的电致伸缩材料层32响应于该第一显示信号处于拉伸状态,带动拉伸形变材料层33发生形变,从模糊态改变为透明态。
响应于该第一显示信号,光源模组1的光源向侧向出射第一光线,第一光线通过第一导光板12出射,经水平导光部132、显示面板2以及透明态的拉伸形变材料层33出射第一光线,实现全屏的亮态显示。
在所述第二显示状态下,控制器输出息屏显示的第二显示信号,以该第二显示信号为仅显示图4中的时间区域为例,
在预设时段内,光源模组1向上方出射第二光线,所述激发开关部4响应于该第二显示信号在预设时段内,电致伸缩控制开关处于加电状态,带动拉伸形变控制开关发生形变,从而开启激发通道,向上方出射的第二光线经竖直导光部131以及激发通道被传导至光致发光材料层31,在第二光线的激发下,光致发光材料层31处于待激发状态。
由于该第二显示信号仅为显示部分区域,因此,对应于显示区域的光致控制结构3的电致伸缩材料层32响应于第二显示信号处于拉伸状态,带动该位置处的拉伸形变材料层33发生形变,从模糊态改变为透明态。其他无需显示的电致伸缩材料层32响应于第一显示信号处于未拉伸状态,使得对应位置处的拉伸形变材料层33为模糊态。
响应于第二显示信号,光源模组1在完成预设时段的激发后处于非显示状态,光致伸缩材料层在第二光线的激发下形成荧光效果,出射第三光线,该第三光线在透明态的拉伸形变材料层33被出射,在模糊态的拉伸形变材料层33处被阻挡,实现部分区域的息屏显示。
在另一个具体示例中,若该第二显示信号为全部显示的息屏信号,则全部的电致伸缩材料层32响应于第二显示信号处于拉伸状态,带动拉伸形变材料层33发生形变,从模糊态改变为透明态,实现全部显示区域的息屏显示。
本实施例中,图8示出了第二显示状态对应的光源模组1和光致控制结构3的显示状态,如图8所示,T时段为显示模组处于第二显示状态,即息屏模式的时段,图8中示出的是显示模组一直处于第二显示状态的示意图。
如图8所示,T1时段为预设时段,即在T1时段内光源模组1处于亮态,光源模组1出射第二光线进行光致控制结构3的激发,当光致控制结构3的被激发完成后则进入T2时段,在T2时段内,光源模组1无需发光,仅利用光致控制结构3出射第三光线即可实现息屏模式下的发光即可。
进一步的,当光致控制结构3的能量被完全消耗时,光源模组1再次处于亮态,预设时段T1时段内的激发后,光致控制结构3能够再一次实现显示,其所持续的时段为T2时段,后续的流程依次进行循环。
在一个具体示例中,光致控制结构3受激发的时间为1分钟,其受激发后所能够持续的时间为59分钟。因此,本实施例的能够极大降低第一显示模组的显示时长,仅利用受激发的光致控制结构3实现息屏显示,在利用光致控制结构3实现息屏显示的过程中,光源模组1无需显示,能够有效降低显示模组的整体功耗,且本实施例的显示模组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不会出现烧屏问题,能够应用于大尺寸显示,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值得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根据用户所使用的显示模组构成的显示装置的时间不同,显示模组处于第二显示状态下的时段T并不唯一,
若用户使用显示装置时间较长,显示装置处于常亮状态,显示装置处于第二显示状态的时间较少。若用户使用显示装置时间较少,显示装置常处于暗态息屏模式,显示装置处于第二显示状态的时间较长。因此,本实施例图8所示的第二显示状态的持续时段T为不显示时进行的时间设定,即当显示装置处于第二显示状态时,持续时段T开始计算;当显示装置处于第一显示状态时,可重制持续时段T,通过该设置,能够大限度降低显示模组的功耗。
如图9所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出一种制作图1所示的显示模组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S901、形成所述光源模组;
S902、形成所述显示面板;
S903、在所述光源模组出光侧以及显示面板的出光侧形成所述光致控制结构。
在第一显示状态下,所述光源模组1用于根据接收的第一显示信号出射第一光线,所述第一光线穿过所述显示面板2以及穿过所述光致控制结构3进行显示;
在第二显示状态下,光源模组1用于根据接收的第二显示信号出射第二光线,光致控制结构3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二光线的激发,根据接收的第二显示信号出射第三光线进行显示。
在一个具体示例中,步骤S901“形成所述光源模组”进一步包括:
在光源11的出光侧组装水平第一导光板12,示例性的,光源11的侧向出光面和第一导光板12的第一入光面121贴合设置;
在光源11的上方组装第二导光板13,示例性的,光源11的上方出光面与第二导光板13的竖直导光部131的第二入光面1311贴合。
在另一个具体示例中,步骤S902“形成所述显示面板”进一步包括:
在第一基板23上形成遮挡层22以及位于相邻遮挡层22之间的像素单元21。
示例性的,遮挡层22和像素单元21形成在同一第一基板23上,每一像素单元21包括红色、绿色以及蓝色子像素,像素单元21与拉伸形变材料层33对应设置,即,拉伸形变材料层33在显示面板2上的投影覆盖像素单元21在显示面板2上的投影,以确保光线传输效率。
在遮挡层22和像素单元21上形成第二基板24。
将显示面板2固定在第二导光板13上。
在另一个具体示例中,步骤S903“在所述光源模组上形成光致控制结构”进一步包括:
在第一基板23上形成光致发光材料层31。示例性的,可利用溶液聚合反应在基板上涂布形成厚度约0.5mm的薄膜层。形成薄膜层后,使用掩膜板将掩膜图案形成在薄膜层上,通过湿法刻蚀方法,将掩膜图案外的薄膜层刻蚀,最后将掩膜图案剥离,形成与光源模组1的遮光层图案相同的光致发光材料层31。
在光致发光材料层31上形成导电层。示例性的,通过物理气相沉积方式均匀沉积一层导电材料层,导电层的材料可为铜、铝、银、导电ITO等材质。在一个具体示例中,导电层的厚度为0.04um。使用掩膜板将掩膜图案制作在导电材料层上,并通过湿法刻蚀方法,将掩膜图案外的导电材料层刻蚀,最后将掩膜图案剥离,形成用于导电层。
在导电层上形成电致伸缩材料层32的第一材料层3211。示例性的,第一材料层3211可通过溶液聚合反应在导电层上涂布形成厚度约0.1mm的材料层;形成材料层后,使用掩膜板将将电致伸缩材料层32的掩膜图案制作在基板上,并通过湿法刻蚀方法,将掩膜图案外的多余荧光薄膜电致伸缩材料刻蚀,最后将掩膜图案剥离,形成电致伸缩材料层32。第一材料层3211与上述的导电层电连接,根据第一显示信号或者第二显示信号实现不同的加电状态。
在基板上方以及在第一材料层3211上均匀沉积上拉伸形变材料层33。示例性的,可通过溶液聚合反应在基板上方以及在第一材料层3211上涂布形成厚度约0.1mm的拉伸形变材料薄膜;形成拉伸形变材料薄膜后,使用掩膜板将掩膜图案制作在基板上,并通过湿法刻蚀方法,将掩膜图案外的拉伸形变材料薄膜刻蚀,最后将掩膜图案剥离,形成与前述电致伸缩材料层32的第一材料层3211搭接上的拉伸形变材料层33的夹持部331以及形变部332。示例性的,拉伸形变材料在第二导光板13上的投影覆盖像素单元21在第二导光板13上的投影,也即,拉伸形变材料设置在像素单元21的位置处。
在夹持部331上形成与电致伸缩材料层32的第一材料层3212。第一材料层3212的工艺与第一材料层3211类似,厚度约0.1mm。在形成第一材料层3212后,将基板放入一定温度的加热腔中。使得第一材料层3211和第一材料层3212融合,并将夹持部331固定在第一材料层3211和第一材料层3212之间。
在光致发光材料层31上形成支撑层34。示例性的,遮光层在第二导光板13上的投影覆盖支撑层34在第二导光板13上的投影,也即,支撑层34设置在遮光层的位置处。
在拉伸形变材料层33上形成保护玻璃35。
在本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形成激发开关部4。本实施例中,激发开关部4嵌入在第二导光板13中。
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模组的制作工艺简单,制作效率高,且无需复杂工艺即可实现本实施例的低功耗、低成本的显示模组,
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出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显示模组。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控制器,用于输出所述第一显示信号和所述第二显示信号。
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出一种利用上述显示装置进行显示的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
所述控制器根据显示状态输出所述第一显示信号或所述第二显示信号。
所述显示装置根据接收的所述第一显示信号或第二显示信号进行显示,其中,
响应于所述控制器输出的第一显示信号,所述光源模组根据接收的第一显示信号出射第一光线,所述第一光线穿过所述显示面板以及穿过所述光致控制结构进行显示;
响应于所述控制器输出的第二显示信号,所述光源模组用于根据接收的第二显示信号在预设时段内出射第二光线,所述光致控制结构响应于所述第二光线的激发,根据接收的第二显示信号出射第三光线进行显示。
如前文所述,在第一显示状态下,控制器输出第一显示信号,光源模组1向侧向出射第一光线,电致伸缩材料层32响应于第一显示信号处于拉伸状态,第一光线在第一导光板12的传导后,依次经过显示面板2、显示面板2上方的水平导光部132、以及处于拉伸状态的电致伸缩材料层32进行显示。在第二显示状态下,控制器输出第二显示信号,在预设时段内,激发开关部4根据该第一显示信号开启激发通道,光源模组1向上方出射第二光线,使得光源模组1的第二光线对光致控制结构3进行激发。
激发完成后,光源模组1处于非显示状态,电致伸缩材料层32响应于第二显示信号处于拉伸状态,经第二光线激发后的光致控制结构3直接输出第三光线,穿过处于拉伸状态的电致伸缩材料层32进行显示。
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能够响应于控制器的显示信号,在亮态的第一显示状态下利用光源模组进行显示,并利用光源模组对光致控制结构进行激发,实现在息屏显示的第二显示状态下利用激发的光致控制结构进行显示,使得光源模组在第二显示状态时无需长时间保持点亮状态,从而有效降低显示模组的息屏显示的功耗。本实施的显示装置结构简单,能够有效降低制作成本,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车载中控档把、以及墨水屏等任何需要背光源的产品或部件,本发明的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的原理及工作流程与上述的显示模组相似,相关之处可以参照上述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列。

Claims (12)

1.一种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光源模组、显示面板以及设置在所述光源模组出光侧的光致控制结构;
在第一显示状态下,所述光源模组用于根据接收的第一显示信号出射第一光线,所述第一光线穿过所述显示面板以及穿过所述光致控制结构进行显示;
在第二显示状态下,所述光源模组用于根据接收的第二显示信号在预设时段内出射第二光线,所述光致控制结构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二光线的激发,根据接收的第二显示信号出射第三光线进行显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激发开关部,
在所述第一显示状态下,所述激发开关部根据所述第一显示信号关闭激发通道;
在所述第二显示状态下,所述激发开关部根据所述第二显示信号在所述预设时段内开启激发通道,使得所述第二光线出射至所述光致控制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模组包括:
光源;
水平设置的位于所述光源的出光侧且位于所述显示面板入光侧的第一导光板;以及
设置在所述光源的上方的第二导光板,
其中,所述第二导光板包括:
垂直于所述第一导光板的竖直导光部,所述竖直导光部设置在所述光源靠近所述光致控制结构一侧的表面上;和
与所述竖直导光部连接的与所述第一导光板平行设置的水平导光部,所述水平导光部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光致控制结构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导光板的靠近所述光源一侧的表面为第一入光面,所述第一导光板靠近所述光致控制结构一侧的表面为第一出光面;
所述竖直导光部靠近所述光源一侧的表面为第二入光面;
所述水平导光部靠近所述第一导光板一侧的表面为第三入光面,所述水平导光部远离所述第一导光板一侧的表面为第二出光面。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激发开关部设置在所述竖直导光部和所述水平导光部之间,所述激发开关部与所述竖直导光部贴合的表面为配合设计以及所述激发开关部与所述水平导光部贴合的表面为配合设计;
或者
所述第一入光面第一入光面和所述第一出光面为网点结构;
所述第二入光面和所述第三入光面为非网点结构;
或者
所述光源模组还包括反射片,所述反射片至少设置在与所述第一入光面相对设置的表面、与所述第一出光面相对设置的表面、所述竖直导光部的竖直设置的表面以及所述水平导光部的竖直设置的表面中的一个或多个。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致控制结构包括:
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出光侧的光致发光材料层;
设置在所述光致发光材料层远离所述显示面板一侧的电致伸缩材料层,所述电致伸缩材料层包括在水平方向上多个间隔设置的电致伸缩材料部;
设置在所述光致发光材料层上的位于相邻所述电致伸缩材料部之间的支撑层;以及
与所述电致伸缩材料层连接的拉伸形变材料层,所述拉伸形变材料层包括:与所述电致伸缩材料层连接的夹持部,以及设置在相邻的所述电致伸缩材料层之间的形变部;
所述电致伸缩材料层响应于显示信号发生形变,并通过所述夹持部带动所述形变部发生形变,以改变所述形变部的透过率。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发开关部包括:
电致伸缩控制开关,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一显示信号或所述第二显示信号发生形变;以及
固定于电致伸缩控制开关之间的拉伸形变控制开关,用于在所述电致伸缩控制开关的形变带动下发生形变。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设置在第一导光板和所述水平导光部之间的第一基板;
设置在第一基板上像素单元;以及
设置在相邻的像素单元之间的遮挡层;
其中,所述遮挡层在所述第一导光板上的投影覆盖所述光致发光材料层在所述第一导光板上的投影;
所述光致发光材料层在所述第一导光板上的投影覆盖所述支撑层在所述第一导光板上的投影,且所述光致发光材料层在所述第一导光板上的投影覆盖所述电致发光材料层在所述第一导光板上的投影;
或者
光致控制结构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光致发光材料层上的电连接所述电致伸缩材料层的导电层,所述光致发光材料层在所述第一导光板上的投影覆盖所述导电层在所述第一导光板上的投影。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层远离所述光致发光材料层一侧的表面与所述电致伸缩材料层远离所述光致发光材料层一侧的表面处于同一平面;
所述拉伸形变材料层靠近所述第二导光板一侧的表面与所述第二导光板的距离大于等于所述电致伸缩材料层靠近所述第二导光板一侧的表面与所述第二导光板的距离;
所述支撑层远离所述第二导光板一侧的表面与所述第二导光板的距离大于等于所述电致伸缩材料层远离所述第二导光板一侧的表面与所述第二导光板的距离。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的显示模组。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器,用于输出所述第一显示信号或所述第二显示信号。
12.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1的显示装置进行显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器根据显示状态输出所述第一显示信号或所述第二显示信号;
所述显示装置根据接收的所述第一显示信号或第二显示信号进行显示,其中,
响应于所述控制器输出的第一显示信号,所述光源模组根据接收的第一显示信号出射第一光线,所述第一光线穿过所述显示面板以及穿过所述光致控制结构进行显示;
响应于所述控制器输出的第二显示信号,所述光源模组用于根据接收的第二显示信号在预设时段内出射第二光线,所述光致控制结构响应于所述第二光线的激发,根据接收的第二显示信号出射第三光线进行显示。
CN202210420005.4A 2022-04-21 2022-04-21 一种显示模组、显示装置以及控制方法 Active CN11482242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20005.4A CN114822420B (zh) 2022-04-21 2022-04-21 一种显示模组、显示装置以及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20005.4A CN114822420B (zh) 2022-04-21 2022-04-21 一种显示模组、显示装置以及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22420A true CN114822420A (zh) 2022-07-29
CN114822420B CN114822420B (zh) 2024-07-23

Family

ID=825062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420005.4A Active CN114822420B (zh) 2022-04-21 2022-04-21 一种显示模组、显示装置以及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82242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64131A (zh) * 2022-08-04 2022-09-16 合肥市航嘉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器用可监视画面的显示器背光控制系统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088469A1 (en) * 2011-05-31 2013-04-11 Youngjoo Yee Micro-shutter display device
CN111092107A (zh) * 2019-12-25 2020-05-01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273487A (zh) * 2020-03-26 2020-06-12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2180490A (zh) * 2020-09-28 2021-01-0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屏、显示方法、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4267710A (zh) * 2021-12-22 2022-04-01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以及显示装置的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088469A1 (en) * 2011-05-31 2013-04-11 Youngjoo Yee Micro-shutter display device
CN111092107A (zh) * 2019-12-25 2020-05-01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273487A (zh) * 2020-03-26 2020-06-12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2180490A (zh) * 2020-09-28 2021-01-0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屏、显示方法、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4267710A (zh) * 2021-12-22 2022-04-01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以及显示装置的控制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64131A (zh) * 2022-08-04 2022-09-16 合肥市航嘉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器用可监视画面的显示器背光控制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22420B (zh) 2024-07-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852909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7782421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7633577B2 (en) Light emitting diode backlight uni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US6712482B2 (en) Illumination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US20070031097A1 (en) Light Emissive Signage Devices Based on Lightwave Coupling
EP3088947B1 (en) Display device
US10025090B2 (en) Display panel,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US20230097654A1 (en) Display device
EP4063946A1 (en) Display device
KR102383645B1 (ko) 디스플레이 디바이스
CN114822420B (zh) 一种显示模组、显示装置以及控制方法
JPH06138459A (ja) 平面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用光源
CN114488594B (zh) 显示设备
CN110892318B (zh) 发光器件、显示装置以及照明装置
CN114415415A (zh) 显示模组及移动终端
KR20190143243A (ko) 엘이디 모듈 및 이를 구비한 백라이트 모듈 및 이를 구비한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09521516B (zh) 背光模组及其制作方法
KR101099338B1 (ko) 분할 전극을 갖춘 액정 디스플레이
KR20120031360A (ko) 백라이트 유닛
KR100565744B1 (ko) 직하형 백 라이트 유닛
CN114582234B (zh) 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模组、显示装置
CN211426988U (zh) 一种组合式led显示装置
JPH0743712A (ja) 液晶表示装置
US10613408B2 (en) Luminous display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apparatus
US20110043726A1 (en) Display with split electrode between two substrat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