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18073A - 一种基于3d3s的建模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3d3s的建模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818073A
CN114818073A CN202210474642.XA CN202210474642A CN114818073A CN 114818073 A CN114818073 A CN 114818073A CN 202210474642 A CN202210474642 A CN 202210474642A CN 114818073 A CN114818073 A CN 1148180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ameters
modeling
point
section
point lo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47464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818073B (zh
Inventor
郑润
舒冬
李晨华
周殿静
周毅
韩俊凡
陈方意
曾小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CTEG Chongqing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CTEG Chongqing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CTEG Chongqing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CTEG Chongqing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474642.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818073B/zh
Publication of CN1148180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180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8180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180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10Geometric CAD
    • G06F30/13Architectural design, e.g. computer-aided architectural design [CAAD] related to design of buildings, bridges, landscapes, production plants or roa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7/00Three dimensional [3D] modelling, e.g. data description of 3D objec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9/00Details relating to the type or aim of the analysis or the optimisation
    • G06F2119/14Force analysis or force optimisation, e.g. static or dynamic for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omputer Graphic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三维建模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3D3S的建模方法及系统,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输入几何参数及截面参数;步骤2:由转换算法转换几何参数和截面参数,得到建模参数;所述建模参数包括点位坐标、线单元参数及截面赋予参数;所述点位坐标包括几何坐标和点位力学参数;步骤3:将建模参数转换为3D3S的Excel接口结构形式,得到标准参数;所述标准参数包括节点信息参数和单元信息参数;步骤4:根据标准参数调用3D3S自动完成连线建模。本发明能够基于几何尺寸自动且快速地完成建模,达到提升建模效率以及提升用户建模体验感的效果,同时,生成模型的准确度较高,易于修改及优化。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3D3S的建模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三维建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3D3S的建模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在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常借助数字软件来辅助进行结构分析及结构设计。目前,较为常用的集成化的通用结构分析与设计软件主要有:SAP2000、midasGen、staad pro、3D3S等。其中,3D3S是一种用于钢结构与空间结构设计的设计建模软件,其设计系统包括轻型门式刚架、多高层建筑结构、网架与网壳结构、钢管桁架结构、建筑索膜结构、塔架结构及幕墙结构的设计与绘图,均可直接生成Word文档计算书和AutoCAD设计及施工图。在建筑设计中担任了重要的工具类角色,且相比于SAP2000、staad pro等软件,3D3S能够支持更多的钢结构标准,执行更多类的验算。
但是,现有的3D3S软件在建模操作上较为复杂,需要大量的人工操作,制图效率较低,使用体验感较差。例如在进行线条绘制时,首先需要通过计算器计算每一个点的点位坐标,然后通过输入CAD命令将点位坐标输入到3D3S中,然后按照预建模的结构形式要求将点连接成线,需要执行大量重复的计算工作和连线操作。并且,由于处于坐标面上不同位置的线条,对应的局部坐标也各不相同,以致于若是通过复制线条的方式来进行制图,也需要对应修改局部坐标,若是遗漏修改,则会导致线条定义错误,以致于截面构建错误,无法建模。
发明内容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基于3D3S的建模方法及系统,能够基于几何尺寸自动且快速地完成建模,达到提升建模效率以及提升用户建模体验感的效果,同时,生成模型的准确度较高,易于修改及优化。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方案:
方案一:
一种基于3D3S的建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输入几何参数及截面参数;
步骤2:由转换算法转换几何参数和截面参数,得到建模参数;所述建模参数包括点位坐标、线单元参数及截面赋予参数;所述点位坐标包括几何坐标和点位力学参数;
步骤3:将建模参数转换为3D3S的Excel接口结构形式,得到标准参数;所述标准参数包括节点信息参数和单元信息参数;
步骤4:根据标准参数调用3D3S自动完成连线建模。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及优点在于:通过转换算法,将最终模型要求的几何尺寸、截面尺寸等作为转换依据,转换为对应的建模信息,进而,进一步地将这些建模信息转换为3D3S的Excel接口可识别可运作的标准参数,进而经由Excel接口调用3D3S完成自动建模。
本方案突破了3D3S的常规建模方法的局限,提供了一种更为高效简单的建模方案。3D3S中具备有许多种建模方案,但这些方案均没有脱离3D3S的支撑平台,即auto CAD的建模思路,在土木工程结构建模中,均是逐一输入点、计算每一个点的点位坐标,然后进行连线。其中,若是移动线条位置,线条的局部坐标在移动后需要作出对应修改,如果遗漏了部分点的修改,则会出现线条错位情况,无法正确建模。更重要的是,对于力学结构建模而言,每个结构的每个点位都有其特殊的隐形参数,即该点位对应的受力信息等,若是移动了线条位置,现有的3D3S等软件是不能够自动对这些隐形参数进行修改的,需要人为计算修改,而这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并且,由于隐形参数在建模界面中一般不显示,设计人员很可能忘记修改参数以致于后续建模形成的建模结构不符合标准。
并且,在常规建模中,绘制线条时,是由线的起点绘至终点,起点是已知的可把控的点位,而终点是未知的,此种情况下,可通过输入终点坐标,与起点连接成线,但此种做法在后续为截面赋值时会出现反向情况,因为系统在判定起点与终点连线方向时存在起止向判断错误的情况,以致于线条起止向错误,造成截面布置错误,以致于无法建模或是错误建模。
而本方案则不存在上述问题。本方案中,通过转换算法一次性地将建模需要的点、线、角度等,依据几何参数和截面参数转换得到,建模需要的各个点位坐标全部自动转换生成,线单元及截面赋值也一并转换生成,并且点位坐标中包含有的不仅仅是几何坐标,还包含有该点位对应的力学参数,即各个点位的隐形参数也是一并确定的,再由3D3S自动完成建模。本方案中不存在未知点,连线在已知点与已知点之间进行,能够保证各线条的起止向正确,进而保证截面、建模绘制正确。
并且,由于所有需要的点位、线单元及截面赋值等均已生成,3D3S根据点位、线单元等自动完成建模,不需要人工计算点位及点位背后的隐形参数,也不需要操作移动线条,有效避免线条错位情况的同时,极大节省了人力成本,提升了建模效率。
进一步,所述几何参数包括:水平投影长、斜撑最低点高度、主梁最低点高度、主梁倾角、前斜撑一号倾角、前斜撑二号倾角、立柱品数和檩条悬挑尺寸;所述截面参数包括材料号、材料类型和截面大小。
这样设置,几何参数和截面参数中包含了建模需要的多类数据,能够为建模参数生成提供充足的依据。
进一步,还包括预备步骤:在3D3S中设置截面参数。
这样设置,此处设置的截面参数与后续由3D3S的Excel接口导入的标准参数能够相对应,可保证在Excel接口导入标准参数时系统不报错,使用体验感更好。
进一步,在步骤3中,通过openpyxl库将建模参数写入Excel中并转换为3D3S的Excel接口结构形式。
这样设置,采用openpyxl库进行建模参数格式的转换,操作简单,能够有效保证数据能够被3D3S的Excel接口识别。
进一步,在步骤2中,由转换算法转换几何参数和截面参数时,包括以下子步骤:
子步骤1:依据几何参数和截面参数创建点位坐标;
子步骤2:连接点位坐标,形成线单元;
子步骤3:对线单元赋予截面属性。
转换算法不仅仅确认点位坐标,还依据点位坐标进一步依次确认了线单元和截面属性,将建模所需的关键要素均自动生成,便于后续快速建模。
进一步,在子步骤2中,连接点位坐标时,按照布线规律进行连线;所述布线规律为:在创建模型的连续梁时,连线的起点到终点方向保持在同一方向。
对点位坐标的连接方式做了规律性限定,以保证线单元构建的准确性。创建模型的线单元且赋予截面时,当连续某一线单元的起点与终点相反时,此线单元创建的截面会与其他线单元创建的截面布置不一致,以致于建模错误。本方案则在布线时,将不同连线的起止方向保持为同一方向,进而有效避免截面布置反向情况出现,可保证后续建模的正确性。
进一步,还包括:
步骤5:建模修改步骤;建模完成后,若需要修改模型,则直接移动已建成模型中的点位及线单元;与此同时,转换算法同步运作,对移动后的点位坐标即时修改,并即时赋予移动后的线单元以新的截面属性。
这样设置,在建模完成后,如果需要对建模得到的模型结构进行调整,直接移动点位及线单元即可,并且,移动后的点位和线单元由转换算法对其参数进行即时修改并对应赋值,能够保证点位、线条修改后的赋值情况及力学参数均是正确的,无需人为计算修改,保证了较高的模型修正效率的同时,保证了模型构建的准确性。
进一步,所述对移动后的点位坐标即时修改,并即时赋予移动后的线单元以新的截面属性,具体包括以下子步骤:
S1:确认移动后的点位坐标或移动后的线单元的位移量;
S2:按照位移量修改移动后的点位坐标或移动后的线单元的几何坐标表示;
S3:确认移动后的点位坐标或移动后的线单元在模型结构中的相对位置,并提取相邻点位坐标或相邻线单元参数;
S4:根据相邻点位坐标中的点位力学参数或相邻线单元参数的截面属性,计算移动后的点位坐标的新点位力学参数或移动后的线单元的的新截面属性;
S5:对移动后的点位坐标设置新点位力学参数,并赋予移动后的线单元以新的截面属性。
首先根据位移量确定几何坐标,这样设置,确定方法运作简单有效;再确定移动后的点位坐标或移动后的线单元在模型结构中的相对位置,根据其相对位置,能够确认移动后的点位或线单元在模型中所担任的结构类型,例如是杆件、横梁还是斜撑等;以便于准确确认截面属性信息及力学参数信息等。最后根据相邻点位或线单元的参数值来计算移动后的点位或线单元的相关参数值,由于在力学结构中,各个结构部位的承力状态存在关联性,本方案这样设置,能够通过关联结构准确得到新点位力学参数及新截面属性,保证运算准确,隐形参数定义准确。
方案二:
一种基于3D3S的建模系统,用于如方案一所述的一种基于3D3S的建模方法;包括输入模块、转换模块和导入模块;所述输入模块用于输入几何参数及截面参数;所述转换模块内预存有转换算法,所述转换算法用于将几何参数及截面参数转换为建模参数;所述建模参数包括点位坐标、线单元参数及截面赋予参数;所述点位坐标包括几何坐标和点位力学参数;所述导入模块用于将建模参数转换为3D3S的Excel接口结构形式,得到标准参数,并将标准参数接入到3D3S中;所述标准参数包括节点信息参数和单元信息参数。
本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效果在于:通过转换模块将输入模块中的结构相关参数转换为包含有点位坐标、线单元参数及截面赋予参数的建模参数,一次性地将建模需要的信息转换生成,并经由导入模块转换为3D3S支持的格式,建模时不需要逐一计算点位然后连线,不存在未知点位,能够快速地利用3D3S完成自动建模,建模准确率及建模效率较高。
进一步,还包括调用模块;所述调用模块用于调用3D3S根据标准参数执行自动连线建模操作。
这样设置,由调用模块配合导入模块完成对3D3S功能的调用,无需人为点击操作,建模操作更为智能,给人的使用体验感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基于3D3S的建模方法及系统实施例一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基于3D3S的建模方法及系统实施例一的方法中的标准参数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基于3D3S的建模方法及系统实施例二的举例参考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所示:一种基于3D3S的建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预备步骤:在3D3S中设置截面参数。
此处设置的截面参数与后续由3D3S的Excel接口导入的标准参数能够相对应,可保证在Excel接口导入标准参数时3D3S系统不报错,使用体验感更好。
本实施例中,3D3S具体指3D3S钢结构设计软件,是基于杆系和膜板壳单元的三维结构有效元分析软件;本实施例基于3D3S执行。
步骤1:输入几何参数及截面参数。
如附图2所示,所述几何参数包括:水平投影长、斜撑最低点高度、主梁最低点高度、主梁倾角、前斜撑一号倾角、前斜撑二号倾角、立柱品数和檩条悬挑尺寸;所述截面参数包括材料号、材料类型和截面大小。具体应用中,可根据具体需构建的标准结构模型,增减参数项。
步骤2:由转换算法转换几何参数和截面参数,得到建模参数;所述建模参数包括点位坐标、线单元参数及截面赋予参数;所述点位坐标包括几何坐标和点位力学参数。本实施例中,点位力学参数包括有该点位在承载力极限状态下,在数种工况中的强度应力参数和稳定应力参数;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于数种工况下的变形量参数等。
由转换算法转换几何参数和截面参数时,包括以下子步骤:
子步骤1:依据几何参数和截面参数创建点位坐标,具体地,此时创建的为点位坐标中的几何坐标部分,几何坐标具体指各点位在建模坐标系中的坐标表示,例如(x,y,z)等。
具体地,在创建点位坐标时,首先依据几何参数和截面参数计算单立柱每一个点的点位坐标,然后通过榀数和榀间距生成每一榀的点位坐标,通过悬挑长度生产悬挑的点位坐标。这样设置,点位坐标生成按照一定的结构排布顺序逐步生成,点位坐标创建更为有序化。
子步骤2:连接点位坐标,形成线单元。
根据具体的工程结构需要将点位坐标连接为线单元。并且,连接点位坐标时,按照布线规律进行连线。所述布线规律为:在创建模型的连续梁时,连线的起点到终点方向保持在同一方向。这样设置,通过连线方向的准确定义,可保证截面定义的正确性,以保证后续能够正确建模。
子步骤3:对线单元赋予截面属性。具体地,截面属性包括该线单元所代表的组件结构的截面面积、截面形状、截面材料及截面受力参数,包括截面抗弯参数、截面应力值等。这样设置,后续由3D3S调用自有功能自动建模时,由于此处对线单元赋予了截面属性,进而在建模时能够准确显示截面,线单元配合截面组成三维立体结构,保证建模有效。
在完成截面属性赋予后,再次对各个点位坐标赋予点位力学参数,因为在截面属性赋予后,各线单元所代表的组件结构完成准确定义,此时再对各个点位坐标赋予点位力学参数,更便于根据具体地组件结构和截面属性进行力学参数计算的同时,力学参数的确认也更为可靠。
步骤3:将建模参数转换为3D3S的Excel接口结构形式,得到标准参数;所述标准参数包括节点信息参数和单元信息参数。本实施例中,节点信息参数和单元信息参数所包含的具体项目为3D3S的Excel接口的Excel建模文件一一对应,如附图2所示,节点信息参数对应点位坐标,单元信息参数对应线单元,单元信息参数需包含各线单元对应的截面材料、截面面积等,此部分为3D3S的现有技术内容,此处不作特别展开。
本实施例中,通过openpyxl库将建模参数写入Excel中并转换为3D3S的Excel接口结构形式,以得到标准参数。openpyxl库是一款比较综合的工具,不仅能够同时读取和修改Excel文档,而且可以对Excel文件内单元格进行详细设置,能够处理数据量较大的Excel文件。借有现有的openpyxl库完成格式转换,操作简单,能够有效保证数据能够被3D3S的Excel接口识别。
步骤4:根据标准参数调用3D3S自动完成连线建模。
具体应用时,将标准参数由3D3S的Excel接口导入至3D3S中,进而调用3D3S自有功能完成自动建模。具体地,3D3S会读取由Excel结构导入的标准参数,该标准参数即为Excel建模文件,3D3S可依据该文件自动调用其内部功能完成建模,此部分为3D3S自有功能,且不属于本方案的创新点所在,故不对其原理再做详述。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于3D3S的建模系统,用于如上述的一种基于3D3S的建模方法;包括输入模块、转换模块、导入模块和调用模块;所述输入模块用于输入几何参数及截面参数;所述转换模块内预存有转换算法,所述转换算法用于将几何参数及截面参数转换为建模参数;所述建模参数包括点位坐标、线单元参数及截面赋予参数;所述点位坐标包括几何坐标和点位力学参数;所述导入模块用于将建模参数转换为3D3S的Excel接口结构形式,得到标准参数,并将标准参数接入到3D3S中;所述标准参数包括节点信息参数和单元信息参数。所述调用模块用于调用3D3S根据标准参数执行自动连线建模操作。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3D3S的建模方法及系统,能够基于几何尺寸自动且快速地完成建模,达到提升建模效率以及提升用户建模体验感的效果,同时,生成模型的准确度较高,易于修改及优化。
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采用转换算法,依据预构建模型结构的几何参数及截面参数,计算生成点位坐标,再按照布线规律将点位坐标连接构成线单元,再将线单元赋予截面属性,进而得到具备充分建模要素的建模参数。相比于常规建模方法中,以光伏支架结构模型搭建为例,在建模时需要通过计算器计算每一点的坐标,进而将点位坐标通过输入cad命令输入3D3S中,根据单立柱形式连接第一榀的每一点,然后整列第一榀的单元,通过线命令连接每一榀的檩条,通过计算悬挑檩条的点连接两边的檩条,最后通过截面给每一根杆件赋值材料参数。其中,由于有角度(梁倾角等)的存在,使得输入斜梁、檩条的每一个点都需要逐一计算,以致于建模过程繁琐。并且,在绘制线单元时,由于部分点位坐标不明,需要通过未知的点连接已知的点,此时连线时极易出现线条起止方向与其他线条不一致的情况,以致于截面布置也不一致,无法正确建模。
而本方案中,则通过预先确认完整的点位坐标,在已知的点位坐标中进行线单元的连接,并且,在创建模型的连续梁的线单元时,连线的起点到终点方向保持在同一方向,能够有效地避免线条起止反向或是线条起止方向不一致的情况出现,保证了较高的建模正确性。并且,本方案对每一点位对应的点位力学参数也进行了准确定义,保证最终建模得到的模型不仅仅是结构表现达标,而且其受力结构也是符合要求的,因为每个点位的力学情况都是经过准确计算定义的。
实施例二:
一种基于3D3S的建模方法,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增设了步骤5。
步骤5:建模修改步骤;建模完成后,若需要修改模型,则直接移动已建成模型中的点位及线单元;与此同时,转换算法同步运作,对移动后的点位坐标即时修改,并即时赋予移动后的线单元以新的截面属性。若需要重新构造整体模型结构,则可重新输入新的几何参数及截面参数,进而重新生成新的模型结构。
具体地,所述对移动后的点位坐标即时修改,并即时赋予移动后的线单元以新的截面属性,具体包括以下子步骤:
S1:确认移动后的点位坐标或移动后的线单元的位移量;
S2:按照位移量修改移动后的点位坐标或移动后的线单元的几何坐标表示;
S3:确认移动后的点位坐标或移动后的线单元在模型结构中的相对位置,并提取相邻点位坐标或相邻线单元参数;
S4:根据相邻点位坐标中的点位力学参数或相邻线单元参数的截面属性,计算移动后的点位坐标的新点位力学参数或移动后的线单元的的新截面属性;
S5:对移动后的点位坐标设置新点位力学参数,并赋予移动后的线单元以新的截面属性。
以下举具体结构例子对上述子步骤进行详细说明——以光伏支架结构修改为例,为便于说明,本例中构建的光伏支架结构如附图3所示,包括有两组前立柱和后立柱,每组前立柱和后立柱上搭建连接有斜梁,两对称斜梁上横向搭建有两根横梁。若对此光伏支架结构建模完成后,需要调整光伏支架结构中一横梁的位置,如使得横梁与斜梁的连接点更靠近斜梁与立柱的连接点等,则需要整体上移或下移横梁结构;对应到模型中,则整体移动该横梁对应的线单元的位置,移动完成后,由转换算法对移动后的线单元及线单元中的点位坐标进行重新赋值,即对移动后的点位坐标即时修改,并即时赋予移动后的线单元以新的截面属性。
具体地,包括以下子步骤:
S1:确定横梁线单元上移或下移的位移量;
S2:按照位移量修改移动后的线单元的几何坐标表示;包括线单元中所包含的每一点位坐标的几何坐标表示;
S3:确认移动后的点位坐标或移动后的线单元在模型结构中的相对位置,本例中将横梁整体移至更靠近斜梁与立柱的连接点的位置,则该线单元仍然在光伏支架结构中担任横梁,(可以理解的是,若是还对线单元进行了90度旋转,则此时线单元在光伏支架结构中不再担任横梁,而是担任斜梁或檩条等),准确确定其结构定位后,更便于准确对修改后的结构进行受力分析及赋值分析等,并提取其相邻线单元参数;其中还包括有相邻线单元中的所有点位坐标参数,此例中具体指立柱、斜梁以及相邻的其他横梁的对应线单元和点位坐标的参数。
S4:根据相邻点位坐标中的点位力学参数或相邻线单元参数的截面属性,计算移动后的点位坐标的新点位力学参数或移动后的线单元的的新截面属性;
S5:对移动后的点位坐标设置新点位力学参数,并赋予移动后的线单元以新的截面属性。此外,横梁移动后,斜杆上部分点位的受力值也会产生变化,在完成新点位力学参数设置,及新截面属性赋值后,对受到影响的其他点位参数信息也进行适应性调整。横梁位置移动后的对应的几何数值和隐形数值均自动得到调整,修改后的模型整体构建仍然可靠。
优选地,建模完成后,若是需要增加部分组件结构,仍以上述光伏支架结构为例,若是需要在已有的两横梁中间增设一横梁,则直接复制已有的两横梁中的其中一横梁对应的线单元及点位坐标,粘贴到预增加横梁的位置处,此时,转换算法同步运作,对新增加的点位坐标即时修改,并即时赋予新增加的线单元以新的截面属性。
具体地,包括以下子步骤:
SS1:确认新增加的点位坐标及线单元在模型结构中的相对位置并确认新增加的点位坐标及线单元对应担任的模型结构;如本例中,新增加的点位坐标和线单元同其他横梁的排布方向相同,且线单元两端位于斜梁上,可判定新增加的点位坐标和线单元为光伏支架结构中的横梁结构。
SS2:提取相邻点位坐标或相邻线单元参数;并依据相邻点位坐标或相邻线单元参数,重新分配各结构的受力关系,以计算新增加的点位坐标的新点位力学参数或新增加的线单元的的新截面属性。
SS3:计算完成后,对新增加的点位坐标设置新点位力学参数,并赋予新增加的线单元以新的截面属性。并且,对相邻的受到新增加结构影响的参数信息也进行适应性调整。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3D3S的建模方法,相比于实施例一,额外对模型的修改方法进行了定义,在建模完成后,通过对模型中线单元或点位坐标的直接性位移调整,可快速对模型结构进行修改,并且,修改后的线单元或是点位坐标,仍然不需要任何的人为计算调整,而是由转换算法等再次对各线单元或点位坐标进行判定、计算、修正及赋值,保证修正及时准确,不遗漏,保证修改后的模型结构仍然是可靠的。并且,若是需要重新建立新的模型,通过改变几何参数及截面参数输入即可完成新的模型建立。整体修改方式简洁,修改效率较高。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晓申请日或者优先权日之前发明所属技术领域所有的普通技术知识,能够获知该领域中所有的现有技术,并且具有应用该日期之前常规实验手段的能力,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在本申请给出的启示下,结合自身能力完善并实施本方案,一些典型的公知结构或者公知方法不应当成为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实施本申请的障碍。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Claims (10)

1.一种基于3D3S的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输入几何参数及截面参数;
步骤2:由转换算法转换几何参数和截面参数,得到建模参数;所述建模参数包括点位坐标、线单元参数及截面赋予参数;所述点位坐标包括几何坐标和点位力学参数;
步骤3:将建模参数转换为3D3S的Excel接口结构形式,得到标准参数;所述标准参数包括节点信息参数和单元信息参数;
步骤4:根据标准参数调用3D3S自动完成连线建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3D3S的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几何参数包括:水平投影长、斜撑最低点高度、主梁最低点高度、主梁倾角、前斜撑一号倾角、前斜撑二号倾角、立柱品数和檩条悬挑尺寸;所述截面参数包括材料号、材料类型和截面大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3D3S的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预备步骤:在3D3S中设置截面参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3D3S的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通过openpyxl库将建模参数写入Excel中并转换为3D3S的Excel接口结构形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3D3S的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由转换算法转换几何参数和截面参数时,包括以下子步骤:
子步骤1:依据几何参数和截面参数创建点位坐标;
子步骤2:连接点位坐标,形成线单元;
子步骤3:对线单元赋予截面属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3D3S的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子步骤2中,连接点位坐标时,按照布线规律进行连线;所述布线规律为:在创建模型的连续梁时,连线的起点到终点方向保持在同一方向。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3D3S的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步骤5:建模修改步骤;建模完成后,若需要修改模型,则直接移动已建成模型中的点位及线单元;与此同时,转换算法同步运作,对移动后的点位坐标即时修改,并即时赋予移动后的线单元以新的截面属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基于3D3S的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移动后的点位坐标即时修改,并即时赋予移动后的线单元以新的截面属性,具体包括以下子步骤:
S1:确认移动后的点位坐标或移动后的线单元的位移量;
S2:按照位移量修改移动后的点位坐标或移动后的线单元的几何坐标表示;
S3:确认移动后的点位坐标或移动后的线单元在模型结构中的相对位置,并提取相邻点位坐标或相邻线单元参数;
S4:根据相邻点位坐标中的点位力学参数或相邻线单元参数的截面属性,计算移动后的点位坐标的新点位力学参数或移动后的线单元的的新截面属性;
S5:对移动后的点位坐标设置新点位力学参数,并赋予移动后的线单元以新的截面属性。
9.一种基于3D3S的建模系统,其特征在于,用于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基于3D3S的建模方法;包括输入模块、转换模块和导入模块;所述输入模块用于输入几何参数及截面参数;所述转换模块内预存有转换算法,所述转换算法用于将几何参数及截面参数转换为建模参数;所述建模参数包括点位坐标、线单元参数及截面赋予参数;所述点位坐标包括几何坐标和点位力学参数;所述导入模块用于将建模参数转换为3D3S的Excel接口结构形式,得到标准参数,并将标准参数接入到3D3S中;所述标准参数包括节点信息参数和单元信息参数。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基于3D3S的建模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用模块;所述调用模块用于调用3D3S根据标准参数执行自动连线建模操作。
CN202210474642.XA 2022-04-29 2022-04-29 一种基于3d3s的建模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1481807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74642.XA CN114818073B (zh) 2022-04-29 2022-04-29 一种基于3d3s的建模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74642.XA CN114818073B (zh) 2022-04-29 2022-04-29 一种基于3d3s的建模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18073A true CN114818073A (zh) 2022-07-29
CN114818073B CN114818073B (zh) 2024-05-28

Family

ID=825108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474642.XA Active CN114818073B (zh) 2022-04-29 2022-04-29 一种基于3d3s的建模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818073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59726A (zh) * 2018-06-12 2018-12-07 浙江中南建设集团钢结构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生成网架bim模型的方法
CN110362887A (zh) * 2019-06-27 2019-10-22 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Revit的快速建模方法
CN110706348A (zh) * 2019-10-16 2020-01-17 金茂慧创建筑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参数化建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59726A (zh) * 2018-06-12 2018-12-07 浙江中南建设集团钢结构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生成网架bim模型的方法
CN110362887A (zh) * 2019-06-27 2019-10-22 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Revit的快速建模方法
CN110706348A (zh) * 2019-10-16 2020-01-17 金茂慧创建筑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参数化建模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上海同磊土木工程技术公司3D3S研发组: "3D3S新功能介绍――目录树及表格输入输出", 施工技术, no. 09, 18 September 2010 (2010-09-18) *
周观根;刘扬;: "国家游泳中心钢结构施工技术", 钢结构, no. 03, 22 June 2006 (2006-06-22) *
夏伟平等: "基于3D3S 网架实体功能生成Revit 模型方法介绍", 城市住宅, no. 08, 25 August 2020 (2020-08-25), pages 190 - 193 *
徐迪;: "基于Revit的建筑结构辅助建模系统开发", 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 no. 03, 15 September 2012 (2012-09-15)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18073B (zh) 2024-05-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400812B (zh) 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结构剪力墙加工图设计方法
Glymph et al. A parametric strategy for free-form glass structures using quadrilateral planar facets
CN109214142B (zh) 一种仿生建筑结构建模及设计方法
CN113094784B (zh) 基于建筑信息模型的邻接复杂地下工程参数化建模方法
CN112329082B (zh) 一种钢框架结构智能优化设计系统的智能建模模块
CN110706348B (zh) 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参数化建模方法
CN112861237B (zh) 一种模块化钢框架建筑结构自动优化设计方法及系统
CN112287447B (zh) 钢结构框架结构智能优化系统及方法
CN110990928A (zh) 一种跨软件平台的异形空间网格结构参数化设计方法
CN112560134A (zh) 一种基于cad与bim的装配式结构叠合板批量深化设计方法
CN110765541B (zh) 地铁车站围护结构bim模型的建立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2861231A (zh) 一种钢结构桥梁构件桁架式撑杆联结系的正向bim设计方法
Lallotra et al. State of the Art Report-A comparative study of structural analysis and design software-STAAD Pro, SAP-2000 & ETABS Software
CN114818073A (zh) 一种基于3d3s的建模方法及系统
CN103489217A (zh) 基于柱系统的建筑物的建模方法
Greenough et al. Integrating computational design to improve the design workflow of modular construction
Blandini et al. The railway station “Stuttgart 21” structural modelling and fabrication of double curved concrete surfaces
CN113987614A (zh) 一种基于Revit平台的地下室支承点网自动生成装置
CN112507406B (zh) 一种钢框架结构智能设计系统中的智能计算模块
CN112329121A (zh) 一种跨平台协同的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方法
CN112329090B (zh) 一种基于bim的钢网架参数化建模和计算方法
JPH0668212A (ja) 建築躯体の配筋自動設計システム
Coenders Interfacing between parametric associative and structural software
Caetano et al. Converting algorithms into tangible solutions: a workflow for materializing algorithmic facade designs
WO2024109959A1 (zh) 廊道桥架及支架三维自动化设计方法、装置、介质及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