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10084B - 一种四要素整体优化的露天煤矿开采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四要素整体优化的露天煤矿开采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810084B CN114810084B CN202210491534.3A CN202210491534A CN114810084B CN 114810084 B CN114810084 B CN 114810084B CN 202210491534 A CN202210491534 A CN 202210491534A CN 114810084 B CN114810084 B CN 11481008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e
- coal
- boundary
- geological
- colum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3245 coal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8
- 238000005065 min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0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6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6
- 230000008030 elimin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3379 elimin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7717 exclu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41000237942 Conidae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435 roc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178 mathematical model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2798 delamin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807 normal pulse voltammet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50 progres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C—MINING OR QUARRYING
- E21C47/00—Machines for obtaining or the removal of materials in open-pit mines
- E21C47/02—Machines for obtaining or the removal of materials in open-pit mines for coal, brown coal, or the like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2—Agriculture; Fishing; Forestry; Min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Geomet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ology (AREA)
- Agronomy & Crop Science (AREA)
- Marine Sciences & Fisheries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conom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Marketing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四要素整体优化的露天煤矿开采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获取煤田原煤储量;根据原煤储量计算生产能力和最短开采寿命,从而得到地质最小境界;根据历史最高煤价优化得到地质最大境界;利用锥体排除算法对地质最小境界和地质最大境界进行处理,得到地质最优境界序列;在每一个地质最优境界里对生产能力、开采顺序和开采寿命进行同时优化,得到每一个地质最优境界下的开采计划和NPV;获取所有地质最优境界中NPV最大的境界;将NPV最大的地质最优境界及其开采计划作为最终开采方案。本发明把最终境界、生产能力、开采顺序和开采寿命四大要素同时作为决策变量,实行整体优化,得到全局最优露天煤矿开采方案。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煤矿开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四要素整体优化的露天煤矿开采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半个多世纪的研究产生了许多有关露天矿开采要素的优化方法、模型和算法,一些已被国际上著名的矿业软件开发公司纳入它们的矿山设计软件系统,在生产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为提高露天开采的投资收益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露天矿开采要素的优化至今仍是一个尚未很好解决的问题,露天开采的盈利潜力仍未在规划设计上得到有效体现。现行的规划设计理论和方法都是基于一、两个给定要素来分步设计其他要素:如根据最终境界,设计生产能力,根据生产能力编制开采顺序和开采寿命。这样的方法,由于没有考虑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即使在每一步都应用了最合适的优化模型,得到的也只能是局部最佳方案,不是全局最佳方案。
本发明方法针对大型露天煤矿,研究最终境界、生产能力、开采寿命、开采顺序四要素的时空动态和整体规划理论和模型。所谓时空动态,就是既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对四要素的影响以及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体现问题在时间上的动态性;又考虑煤层的空间赋存形态对开采顺序和最终境界的位置与形态在空间的发展路径的影响,体现问题在空间上的动态关联性。所谓整体,是基于最终境界、生产能力、开采寿命、开采顺序这些要素之间的上述相互作用关系,把他们作为一个整体进行优化,不以给定其中任一要素为求解其他要素的前提,得出这些要素的整体最优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四要素整体优化的露天煤矿开采方法及系统,把最终境界、生产能力、开采顺序和开采寿命四大要素同时作为决策变量,实行整体优化,得到全局最优露天煤矿开采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一种四要素整体优化的露天煤矿开采方法,包括:
获取煤田原煤储量;
根据所述原煤储量计算生产能力和最短开采寿命,从而得到地质最小境界;
根据历史最高煤价优化得到地质最大境界;
利用锥体排除算法对所述地质最小境界和地质最大境界进行处理,得到地质最优境界序列,所述地质最优境界序列中包括多个地质最优境界;
在每一个地质最优境界里对生产能力、开采顺序和开采寿命进行同时优化,得到每一个地质最优境界下的开采计划和NPV;
获取所有地质最优境界中NPV最大的境界;
将NPV最大的地质最优境界及其开采计划作为最终开采方案。
可选的,所述锥体排除算法是基于煤层柱状模型和煤田地表标高模型。
可选的,所述锥体排除算法中锥体的移动过程是:把锥体顶点沿每一个所述煤层柱状模型中心线自下而上移动。
可选的,所述锥体顶点的移动方式为依次移动到所述煤层柱状模型中心线处的煤层底板和地表。
可选的,所述锥体顶点的移动方式为从所述煤层柱状模型的底面标高算起,每次上移一个步长。
可选的,根据地质最大境界、帮坡角、煤量增量和剥离量确定所述多个地质最优境界。
一种四要素整体优化的露天煤矿开采系统,包括:
原煤储量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煤田原煤储量;
地质最小境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原煤储量计算生产能力和最短开采寿命,从而得到地质最小境界;
地质最大境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历史最高煤价优化得到地质最大境界;
锥体排除算法模块,用于利用锥体排除算法对所述地质最小境界和地质最大境界进行处理,得到地质最优境界序列,所述地质最优境界序列中包括多个地质最优境界;
优化模块,用于在每一个地质最优境界里对生产能力、开采顺序和开采寿命进行同时优化,得到每一个地质最优境界下的开采计划和NPV;
最大NPV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有地质最优境界中NPV最大的境界;
开采方案确定模块,用于将NPV最大的地质最优境界及其开采计划作为最终开采方案。
可选的,所述锥体排除算法是基于煤层柱状模型和煤田地表标高模型。
可选的,所述锥体排除算法中锥体的移动过程是:把锥体顶点沿每一个所述煤层柱状模型中心线自下而上移动。
可选的,所述锥体顶点的移动方式包括两种:一种是依次移动到所述煤层柱状模型中心线处的煤层底板和地表;另一种是从所述煤层柱状模型的底面标高算起,每次上移一个步长。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具体实施例,本发明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把最终境界、生产能力、开采顺序和开采寿命四大要素同时作为决策变量,实行整体优化,得到全局最优露天煤矿开采方案。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四要素整体优化的露天煤矿开采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锥体排除法中锥体顶点位于煤层柱状模型底板和地表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锥体排除法中锥体顶点沿煤层柱状模型等距上移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四要素整体优化的露天煤矿开采方法及系统,把最终境界、生产能力、开采顺序和开采寿命四大要素同时作为决策变量,实行整体优化,得到全局最优露天煤矿开采方案。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1.技术要点说明:
露天煤矿开采方案的主体由四个要素组成:最终境界、生产能力(即每年的采煤量和剥离量)、开采顺序(即每年的采剥区域)和开采寿命。其中,后三个要素组成开采计划。在以往的开采方案优化中,最终境界和开采计划是分步优化的:先优化最终境界,然后在最终境界内优化开采计划。由于四大要素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互作用的,所以分步优化不能得到全局最优开采方案。对于先优化出的最终境界,只能说不考虑开采计划时它是最优的;对于给定境界所优化出的开采计划,也只能说对于这一个境界是最优的。很可能存在(我们的研究表明,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一定存在)另外一个最终境界与开采计划的组合,其总净现值(NPV)大于分步优化的结果。因此,必须把四大要素同时作为决策变量,实行整体优化,才能得到全局最优开采方案。
该项技术基于“地质最优境界”的概念,首先产生一个“地质最优境界序列”,把序列中的地质最优境界作为候选境界,而后在每一个地质最优境界中对开采计划三要素(生产能力、开采顺序和开采寿命)进行整体优化,得出每一地质最优境界的最佳开采计划和NPV,NPV最大的那个地质最优境界及其最佳开采计划就是整体最佳开采方案。这样就成功解决了开采方案四大要素的整体优化问题。
该项技术包括一套完整的数学模型、算法、数据结构,以及据此开发的软件系统,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可以满足大型露天煤矿的开采方案整体优化需要。
定义:如果一个煤量为Q、帮坡角不大于境界最大允许帮坡角{β}的境界,其剥离量在所有煤量为Q、帮坡角不大于{β}的境界中是最小的,那么,称该境界为对于Q和{β}的“地质最优境界”,记为J*(Q,{β}),简记为J*。在煤田的不同方位或区域,边坡的稳定性可能不同,允许的最大境界帮坡角也可能不同,{β}是由不同方位或区域的最大允许帮坡角组成的数组。
该定义的作用是:第一,根据该定义,可以产生很多个地质最优境界,即下文提到的“地质最优境界序列”,四大要素之一的最终境界就是这些地质最优境界里面的一个;第二,针对这些所有的地质最优境界,都要产生“地质最优开采体”序列,然后进行动态排序和优化。
2.开采方案四要素整体优化算法
(1)地质最优境界序列产生算法
为了产生地质最优境界序列,我们设计了基于煤层柱状模型和煤田地表标高模型的锥体排除算法。该算法具有能够处理变帮坡角、境界增量可控、产生的序列中不存在“缺口”、运算效率高等优点。
假设拟产生的地质最优境界序列中最小境界J1*的含煤量为Q1*,相邻境界之间的煤量增量为ΔQ。
首先应用“最终境界优化算法”对于一个很高的煤价优化出一个境界,由于煤价很高,最佳最终境界不可能超越该境界,所以把该境界作为序列中的最大境界JN*,其含煤量为QN*。
锥体排除法的基本思路是:从最大境界JN*开始,从中按最终帮坡角{β}排除含煤量为设定的煤量增量ΔQ且剥离量最大的那部分,那么剩余部分就是所有含煤量等于QN*-ΔQ的境界中剥离量最小者,亦即对于QN*-ΔQ和{β}的地质最优境界,记为JN-1*。再从JN-1*中排除含煤量为ΔQ且剥离量最大的那部分,就得到下一个更小的地质最优境界JN-2*。如此进行下去,直到剩余部分的煤量等于或小于Q1*,这一剩余部分即为最小的那个地质最优境界J1*。这样,就得到一个由N个地质最优境界组成的序列{J*}N={J1*,J2*,…,JN*}。
在排除过程中,由于要保证境界帮坡角不大于给定的最大允许帮坡角{β},所以必须以锥体为单位进行排除,锥体的锥顶向上且锥壳在各个方位的倾角等于帮坡角数组{β}中相反方位的帮坡角。
锥体的移动过程是:把锥体顶点沿每一模柱中心线自下而上移动,有两种移动方式:一是依次移动到模柱中心线处的煤层底板和地表;二是从模柱的底面标高算起,每次上移一个步长(其值由用户指定,一般为台阶高度或更小),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出现缺口问题。
令:m为煤层总数,煤层至上而下顺序编号,最上面的煤层为煤层1,最下面的煤层为煤层m;Nc为煤层柱状模型的模柱总数。图2和图3是煤层柱状模型和境界Ji*的一个垂直横剖面示意图,参照图2和图3。
地质最优境界序列的产生算法如下:
第1步:应用“最终境界优化算法”,对于一个很高的煤价优化出一个境界,该境界是拟产生的地质最优境界序列中的最大境界。
第2步:以最大境界为当前境界。把煤层柱状模型在该境界范围内的每一模柱的底面标高设置为该模柱处的境界标高,顶面标高设置为该模柱处的地表标高;把境界范围外的每一模柱的底面和顶面标高都设置为该模柱处的地表标高。境界标高以及地表标高的作用是起到约束最大境界的范围,便于在后续锥体移动的时候定位。
第3步:置模柱序数k=1,即取第一个模柱为当前模柱。
第4步:如果模柱k的底面标高与顶面标高相等,说明该模柱在当前境界之外,转到第12步;否则,继续下一步。
[说明:第5步~第8步是沿着同一模柱把锥体顶点从低到高依次置于每一煤层的底板和地表,如图2所示。]
第5步:置煤层序数i=m,即取最低煤层。其中,最低煤层根据煤层的赋存特点有关系,煤层基本上都是近水平赋存,因此,一般来说,最低煤层底板以下的部分几乎都是岩石,不值得开采,因此从最低煤层底板开始移动锥体。这个就是后续优化研究过程中的底部境界。
第6步:分两种情形:
(a)如果i>0,分两种情况处理:
①如果煤层i在模柱k处不存在,转到第8步;
②如果煤层i在模柱k处存在,把锥体顶点置于模柱k中心线处煤层i的底板,执行第7步。
(b)如果i=0,把锥体顶点置于模柱k中心线处的地表,执行第7步。
第6步的作用是:锥体的移动只会在煤层中移动,i是判断锥体所在位置以上是否还有煤层,如果没有,也就是i=0,这个时候,锥体只需要直接移动到地表就行,也就是文中说的,移动到模柱k中心线处的地表。
上述方法的介绍是在讲总共有m个煤层,而这一步是在介绍在这m个煤层中移动的时候,当接近地表时,应该怎么处理。
第7步:计算锥体与当前境界重叠部分的煤量Qk,i与剥离量
Wk,i(岩石量+四纪层量)。如果锥体煤量qc不大于相邻境界之间的煤量增量ΔQ,把该锥体按剥采比(剥离量比煤量)从大到小的顺序存入一个“锥体数组”中,执行第8步;否则(qc>ΔQ),该锥体弃之不用,转到第9步。
如果令锥体在某个模柱K的中线交点的坐标为zK,i(t),该模柱在当前境界内的最低标高为zK,l(t),模柱的平面尺寸为a×b,模柱K位于锥体内的煤层总厚度为IK,i(这个需要考虑某煤层全厚是否完全落入锥体内,可能存在主体与煤层相交,或者境界最低标高位于煤层里),煤的容重为ρ,则该模柱在锥体内的煤量为:
qK,i=IK,i×a×b×ρ (1)
那么,所有位于该锥体内的煤量为:
剥离物的容重为σ,则该模柱在锥体内的剥离量为:
wK,i=[zK,i(t)-zK,1(t)-IK,i]×a×b×σ (3)
那么,所有位于该锥体内的剥离量为:
第8步:置i=i-1,即向上走一个煤层。如果i≥0,回到第6步;如果i<0,说明已经考虑了沿模柱k处的所有煤层及地表,执行下一步。
[说明:第9步~第11步是沿着同一模柱把锥体顶点从低到高依次上移一个高度步长h,如图3所示。]
第9步:把锥体顶点置于模柱k中心线上标高为z=zkb+h处,zkb是模柱k的底面标高(即当前境界的边帮或坑底在模柱k处的标高)。
第10步:计算锥体与当前境界重叠部分的煤量与剥离量(岩石量+四纪层量)。如果锥体煤量qc不大于相邻境界之间的煤量增量ΔQ,把该锥体按剥采比(剥离量比煤量)从大到小的顺序存入一个“锥体数组”中,执行第11步;否则(qc>ΔQ),该锥体弃之不用,转到第12步。
第11步:置z=z+h,也就是将锥体沿着模柱从z的位置向上移动h高度。如果z≤zkt+h(zkt是模柱k的顶面标高,即模柱k处的地表标高),把锥体顶点置于模柱k中心线上的标高z处,返回到第10步;否则,执行下一步。
第12步:置k=k+1,即考虑煤层柱状模型中的下一个模柱。如果k≤Nc,返回到第4步;如果k>Nc,说明所有模柱已被锥体“扫描”了一遍,继续下一步。
第13步:完成了一轮锥体扫描和锥体参数计算,得到一个按剥采比从大到小排序的锥体数组,其中的每一个元素记录了一个锥体的顶点坐标、煤量和剥采比。找出锥体数组中前l个锥体的联合体(联合体中,锥体之间的重叠部分只计一次),其煤量不大于所设定的相邻境界之间的煤量增量ΔQ的1.1倍,且最接近于ΔQ。
其中,联合体的确定过程为:
首先,这个锥体是按照剥采比从大到小依次排列在数组中的,比如,这个锥体数组中,排第一的锥体,剥采比最大,但是第一个锥体,它的煤量远小于我们设置的增量ΔQ,那么,我们就继续看排在这锥体数组中的第2个锥体,如果第1个和第2个锥体里面的煤量加起来还小于增量ΔQ,那就继续看这锥体数组中的第3个锥体,如果这三个锥体的煤量加起来还小于ΔQ,那就继续依次看锥体数组中后面的锥体,直到某个锥体m,这前m个主体加起来的量最接近ΔQ。
第14步:把联合体中的l个锥体从当前境界中排除。排除一个锥体,就是把当前境界中那些底面标高低于锥壳标高的模柱的底面标高,提升到相应模柱中心线处的锥壳标高,如果该处的锥壳标高大于地表标高,就提升到地表标高。把这l个锥体排除后的新境界就是比当前境界的煤量小大约ΔQ的地质最优境界,记录这一新境界,并把这一新境界作为当前境界。
第15步:如果当前境界的煤量大于拟产生的地质最优境界序列中最小境界J1*的含煤量Q1*,回到第3步,产生下一个更小的境界;否则,执行下一步。
第16步:把产生的所有境界从小到大排序,就得到了所求的地质最优境界序列。算法结束。
(2)开采方案四要素整体优化算法
用上述算法产生了地质最优境界序列{J*}N后,{J*}N中的N个地质最优境界就是开采方案的候选境界。
对于每一个地质最优境界,应用“地质最优采场序列产生算法”和“开采计划整体优化的移动产能域算法”,对开采计划三要素进行整体优化,得出每个境界的最佳开采计划及其NPV。从所有N个地质最优境界中选出NPV最大者,该境界与其最佳开采计划一起组成了最佳整体开采方案,从而实现了开采方案四大要素的整体优化。
综上所述,四要素整体优化的露天煤矿开采方法的流程如下,如图1所示:
第1步:读入煤层柱状模型和煤田地表标高模型,以及相关技术经济参数。根据煤田原煤储量,估计一个合理年煤生产能力和一个可能的最短开采寿命,据此设置适当的最小境界J1*的含煤量Q1*和相邻境界之间的煤量增量ΔQ:Q1*=可能的最短开采寿命×估计的合理年煤生产能力;ΔQ=(1~2)×估计的合理年煤生产能力。置NPVmax=-1.0×1030。
其中,Q1*的设计目的有两个,一个是保障境界的合理性,也就是说境界不能太小,太小的话没有意义,太大的话容易遗漏最优解;第二个,也是为算法的终止提供约束条件。ΔQ设计的目的也有两个,一个是避免设计的太小,增加运算量,第二个是保障按照该增量产生的一系列地质最优境界中某个境界最接近理论最优境界。
第2步:应用上述“地质最优境界序列产生算法”,产生地质最优境界序列{J*}N。
第3步:置境界序数i=1,即当前境界Ji*为{J*}N中第1个地质最优境界J1*。
第4步:在地质最优境界Ji*中,应用“地质最优采场序列产生算法”,产生境界Ji*的地质最优采场序列。
第5步:应用“开采计划整体优化的移动产能域算法”,对开采计划三要素进行整体优化,得出境界Ji*的最佳开采计划及其NPVi。境界Ji*及其最佳开采计划组成当前开采方案。
其中,具体优化过程为:
设定一个足够宽的原煤年生产能力优化范围[qmin,qmax],最佳计划方案任何一年的原煤产量一定在这一范围内。这一范围由用户设定,是输入数据。从这一范围的低端开始,计算一个比[qmin,qmax]窄的合适的产能约束区间[qL,qU],称之为“产能域”,应用枚举算法求该产能域内的最佳计划方案并保存;然后,以一定的步长上移产能域,每移动一次,都重新计算产能域的上、下限,并应用枚举算法求得新的产能域内的最佳计划方案,直到qU≥qmax;最后,比较所有产能域的最佳方案的总NPV,得到全局最佳方案。
第6步:如果NPVi>NPVmax,把当前开采方案(即境界Ji*及其最佳开采计划)记录为最优开采方案,并置NPVmax=NPVi;否则,最优开采方案和NPVmax不变。
第7步:置i=i+1,如果i≤N,回到第4步;否则,执行下一步。
第8步:输出所记录的最优开采方案,算法结束。
基于上述方法,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四要素整体优化的露天煤矿开采系统,包括:
原煤储量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煤田原煤储量。
最小境界优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原煤储量得到地质优化最小境界。
煤价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历史最高煤价。
最大境界优化模块,用于采用最终境界优化算法对所述煤价进行优化,得到地质优化最大境界。
地质优化境界序列确定模块,用于利用锥体排除算法对所述地质优化最小境界和地质优化最大境界进行处理,得到地质优化境界序列,所述地质优化境界序列中包括多个地质优化境界。
开采计划和NPV确定模块,用于在每一个地质优化境界条件下对生产能力、开采顺序和开采寿命进行同时优化,得到每一个地质优化境界下的开采计划和NPV。
NPV最大值获取模块,用于获取NPV最大值。
开采方案确定模块,用于将所述NPV最大值对应的地质优化境界及开采计划作为最终开采方案。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系统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5)
1.一种四要素整体优化的露天煤矿开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煤田原煤储量;
根据所述原煤储量计算生产能力和最短开采寿命,从而得到地质最小境界;
根据历史最高煤价优化得到地质最大境界;
利用锥体排除算法对所述地质最小境界和地质最大境界进行处理,得到地质最优境界序列,所述地质最优境界序列中包括多个地质最优境界;
在每一个地质最优境界里对生产能力、开采顺序和开采寿命进行同时优化,得到每一个地质最优境界下的开采计划和NPV;
获取所有地质最优境界中NPV最大的境界;
将NPV最大的地质最优境界及其开采计划作为最终开采方案;
所述锥体排除算法具体包括:
置煤层序数i=m,即取最低煤层,i有两种情况需要分别处理;
(a)如果i>0,分两种情况处理:
①如果煤层i在模柱k处不存在,执行i=i-1并判断i是否大于等于0,若是则继续分情况处理,若不是则把锥体顶点置于模柱k中心线上标高为z=zkb+h处,zkb是模柱k的底面标高;
②如果煤层i在模柱k处存在,把锥体顶点置于模柱k中心线处煤层i的底板,执行计算锥体与当前境界重叠部分的煤量Qk,i与剥离量Wk,i,当锥体煤量qc不大于相邻境界之间的煤量增量ΔQ,把该锥体按剥采比(剥离量比煤量)从大到小的顺序存入一个“锥体数组”中,执行i=i-1并判断i是否大于等于0,若是则继续分情况处理,若不是则把锥体顶点置于模柱k中心线上标高为z=zkb+h处,zkb是模柱k的底面标高;当锥体煤量qc大于相邻境界之间的煤量增量ΔQ,该锥体弃之不用,把锥体顶点置于模柱k中心线上标高为z=zkb+h处,zkb是模柱k的底面标高;
(b)如果i=0,把锥体顶点置于模柱k中心线处的地表,执行计算锥体与当前境界重叠部分的煤量Qk,i与剥离量Wk,i,当锥体煤量qc不大于相邻境界之间的煤量增量ΔQ,把该锥体按剥采比(剥离量比煤量)从大到小的顺序存入一个“锥体数组”中,执行i=i-1并判断i是否大于等于0,若是则继续分情况处理,若不是则把锥体顶点置于模柱k中心线上标高为z=zkb+h处,zkb是模柱k的底面标高;当锥体煤量qc大于相邻境界之间的煤量增量ΔQ,该锥体弃之不用,把锥体顶点置于模柱k中心线上标高为z=zkb+h处,zkb是模柱k的底面标高;
所述计算锥体与当前境界重叠部分的煤量Qk,i与剥离量Wk,i具体包括:
如果令锥体在某个模柱K的中线交点的坐标为zK,i(t),该模柱在当前境界内的最低标高为zK,l(t),模柱的平面尺寸为a×b,模柱K位于锥体内的煤层总厚度为IK,i,煤的容重为ρ,
则该模柱在锥体内的煤量为:
qK,i=IK,i×a×b×ρ;
则所有位于该锥体内的煤量为:
剥离物的容重为σ,则该模柱在锥体内的剥离量为:
wK,i=[zK,i(t)-zK,1(t)-IK,i]×a×b×σ;
所有位于该锥体内的剥离量为:
锥体的移动过程是:把锥体顶点沿每一模柱中心线自下而上移动,有两种移动方式:一是依次移动到模柱中心线处的煤层底板和地表;二是从模柱的底面标高算起,每次上移一个步长;
所述从模柱的底面标高算起,每次上移一个步长具体包括:
把锥体顶点置于模柱k中心线上标高为z=zkb+h处,zkb是模柱k的底面标高;计算锥体与当前境界重叠部分的煤量与剥离量;如果锥体煤量qc不大于相邻境界之间的煤量增量ΔQ,把该锥体按剥采比从大到小的顺序存入一个“锥体数组”中,置z=z+h,也就是将锥体沿着模柱从z的位置向上移动h高度;如果z≤zkt+h,把锥体顶点置于模柱k中心线上的标高z处;否则,该锥体弃之不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要素整体优化的露天煤矿开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锥体排除算法是基于煤层柱状模型和煤田地表标高模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要素整体优化的露天煤矿开采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地质最大境界、帮坡角、煤量增量和剥离量确定所述多个地质最优境界。
4.一种四要素整体优化的露天煤矿开采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原煤储量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煤田原煤储量;
地质最小境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原煤储量计算生产能力和最短开采寿命,从而得到地质最小境界;
地质最大境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历史最高煤价优化得到地质最大境界;
锥体排除算法模块,用于利用锥体排除算法对所述地质最小境界和地质最大境界进行处理,得到地质最优境界序列,所述地质最优境界序列中包括多个地质最优境界;
所述锥体排除算法具体包括:
置煤层序数i=m,即取最低煤层,i有两种情况需要分别处理;
(a)如果i>0,分两种情况处理:
①如果煤层i在模柱k处不存在,执行i=i-1并判断i是否大于等于0,若是则继续分情况处理,若不是则把锥体顶点置于模柱k中心线上标高为z=zkb+h处,zkb是模柱k的底面标高;
②如果煤层i在模柱k处存在,把锥体顶点置于模柱k中心线处煤层i的底板,执行计算锥体与当前境界重叠部分的煤量Qk,i与剥离量Wk,i,当锥体煤量qc不大于相邻境界之间的煤量增量ΔQ,把该锥体按剥采比(剥离量比煤量)从大到小的顺序存入一个“锥体数组”中,执行i=i-1并判断i是否大于等于0,若是则继续分情况处理,若不是则把锥体顶点置于模柱k中心线上标高为z=zkb+h处,zkb是模柱k的底面标高;当锥体煤量qc大于相邻境界之间的煤量增量ΔQ,该锥体弃之不用,把锥体顶点置于模柱k中心线上标高为z=zkb+h处,zkb是模柱k的底面标高;
(b)如果i=0,把锥体顶点置于模柱k中心线处的地表,执行计算锥体与当前境界重叠部分的煤量Qk,i与剥离量Wk,i,当锥体煤量qc不大于相邻境界之间的煤量增量ΔQ,把该锥体按剥采比(剥离量比煤量)从大到小的顺序存入一个“锥体数组”中,执行i=i-1并判断i是否大于等于0,若是则继续分情况处理,若不是则把锥体顶点置于模柱k中心线上标高为z=zkb+h处,zkb是模柱k的底面标高;当锥体煤量qc大于相邻境界之间的煤量增量ΔQ,该锥体弃之不用,把锥体顶点置于模柱k中心线上标高为z=zkb+h处,zkb是模柱k的底面标高;
所述计算锥体与当前境界重叠部分的煤量Qk,i与剥离量Wk,i具体包括:
如果令锥体在某个模柱K的中线交点的坐标为zK,i(t),该模柱在当前境界内的最低标高为zK,l(t),模柱的平面尺寸为a×b,模柱K位于锥体内的煤层总厚度为IK,i,煤的容重为ρ,
则该模柱在锥体内的煤量为:
qK,i=IK,i×a×b×ρ;
则所有位于该锥体内的煤量为:
剥离物的容重为σ,则该模柱在锥体内的剥离量为:
wK,i=[zK,i(t)-zK,1(t)-IK,i]×a×b×σ;
所有位于该锥体内的剥离量为:
优化模块,用于在每一个地质最优境界里对生产能力、开采顺序和开采寿命进行同时优化,得到每一个地质最优境界下的开采计划和NPV;
最大NPV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有地质最优境界中NPV最大的境界;
开采方案确定模块,用于将NPV最大的地质最优境界及其开采计划作为最终开采方案;
锥体的移动过程是:把锥体顶点沿每一模柱中心线自下而上移动,有两种移动方式:一是依次移动到模柱中心线处的煤层底板和地表;二是从模柱的底面标高算起,每次上移一个步长;
所述从模柱的底面标高算起,每次上移一个步长具体包括:
把锥体顶点置于模柱k中心线上标高为z=zkb+h处,zkb是模柱k的底面标高;计算锥体与当前境界重叠部分的煤量与剥离量;如果锥体煤量qc不大于相邻境界之间的煤量增量ΔQ,把该锥体按剥采比从大到小的顺序存入一个“锥体数组”中,置z=z+h,也就是将锥体沿着模柱从z的位置向上移动h高度;如果z≤zkt+h,把锥体顶点置于模柱k中心线上的标高z处;否则,该锥体弃之不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四要素整体优化的露天煤矿开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锥体排除算法是基于煤层柱状模型和煤田地表标高模型。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491534.3A CN114810084B (zh) | 2022-05-07 | 2022-05-07 | 一种四要素整体优化的露天煤矿开采方法及系统 |
ZA2022/08968A ZA202208968B (en) | 2022-05-07 | 2022-08-11 | Open-pit coal mining method and system based on four-element global optimization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491534.3A CN114810084B (zh) | 2022-05-07 | 2022-05-07 | 一种四要素整体优化的露天煤矿开采方法及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810084A CN114810084A (zh) | 2022-07-29 |
CN114810084B true CN114810084B (zh) | 2023-07-25 |
Family
ID=825115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491534.3A Active CN114810084B (zh) | 2022-05-07 | 2022-05-07 | 一种四要素整体优化的露天煤矿开采方法及系统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810084B (zh) |
ZA (1) | ZA202208968B (zh)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RU2394158C1 (ru) * | 2009-04-09 | 2010-07-10 | Георгий Михайлович Еремин | Способ открытой разработки месторождений полезных ископаемых |
RU2642903C1 (ru) * | 2017-05-11 | 2018-01-29 |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бюджетное 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высшег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 "Санкт-Петербургский горн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 Способ открытой разработки месторождений полезных ископаемых |
CN112053031A (zh) * | 2020-08-04 | 2020-12-08 | 中冶北方(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深凹露天矿的扩帮开采境界确定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612689B (zh) * | 2015-01-20 | 2016-08-24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 一种露天矿下部煤层开采境界的优化方法 |
AU2019277196A1 (en) * | 2018-05-28 | 2020-12-03 | The University Of Melbourne | Mine planning method and system |
CN111860952B (zh) * | 2020-06-16 | 2024-02-27 | 重庆大学 | 一种突出煤层关键开采参数快速优选方法 |
CN114169629A (zh) * | 2021-12-14 | 2022-03-11 | 东北大学 | 一种考虑生态环境的开采计划优化方法及系统 |
-
2022
- 2022-05-07 CN CN202210491534.3A patent/CN114810084B/zh active Active
- 2022-08-11 ZA ZA2022/08968A patent/ZA202208968B/en unknown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RU2394158C1 (ru) * | 2009-04-09 | 2010-07-10 | Георгий Михайлович Еремин | Способ открытой разработки месторождений полезных ископаемых |
RU2642903C1 (ru) * | 2017-05-11 | 2018-01-29 |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бюджетное 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высшег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 "Санкт-Петербургский горн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 Способ открытой разработки месторождений полезных ископаемых |
CN112053031A (zh) * | 2020-08-04 | 2020-12-08 | 中冶北方(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深凹露天矿的扩帮开采境界确定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810084A (zh) | 2022-07-29 |
ZA202208968B (en) | 2022-11-3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214867B (zh) | 复杂煤层条件下露天矿开采境界与开采程序协同优化方法 | |
CN101617101B (zh) | 井和泄流位置的自动化油田开发方案 | |
CN109236258B (zh) | 一种基于自适应代理模型的致密油藏压裂水平井优化方法 | |
CN106981093B (zh) | 一种分区约束耦合的三维地层并行建模方法 | |
CN100363755C (zh) | 绘制含正断层地质体构造等值线图的矩形网网格化方法 | |
AU2011267038A1 (en) | Method of improving the production of a mature gas or oil field | |
CN114881297B (zh) | 露天煤矿开采计划的整体优化方法、装置、介质和设备 | |
CN102663192A (zh) | 铁路纵断面自动设计与优化方法 | |
CN111047700B (zh) | 一种基于断层产生时序的地质构造三维建模方法及系统 | |
Xie | Innovation and practice of key technologies for the efficient development of the supergiant Anyue Gas Field | |
CN102385067A (zh) | 含逆断层等值线绘图方法 | |
CN114169629A (zh) | 一种考虑生态环境的开采计划优化方法及系统 | |
CN114810084B (zh) | 一种四要素整体优化的露天煤矿开采方法及系统 | |
CN105117461A (zh) | 一种基于改进的遗传算法的查询优化方法 | |
CN108133286B (zh) | 一种基于地面沉降替代模型的地下水多目标计算方法 | |
Mwangi et al. | Ultimate pit limit optimization methods in open pit mines: A review | |
US20240346608A1 (en) | Modular hydrocarbon facility placement planning system with machine learning well trajectory optimization | |
CN110751315B (zh) | 露天矿道路系统人机交互式选线方法、系统及控制器 | |
CN114677236A (zh) | 一种考虑设备配置的露天开采方案确定方法及系统 | |
Valgma | Estonian oil shale resources calculated by GIS method | |
KR20190114450A (ko) | 유가스 저류층에서 인공신경망을 이용한 복수의시추정 위치 최적화 방법 | |
CN107491568B (zh) | 基于实数编码遗传算法的复杂结构井优化设计方法 | |
CN106649953A (zh) | 一种地下水封洞库的洞室群的优化布置方法 | |
CN201687455U (zh) | 一种水平井立体交错井网结构 | |
CN103489217A (zh) | 基于柱系统的建筑物的建模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