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93212A - 一种故障处理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故障处理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793212A CN114793212A CN202110097888.5A CN202110097888A CN114793212A CN 114793212 A CN114793212 A CN 114793212A CN 202110097888 A CN202110097888 A CN 202110097888A CN 114793212 A CN114793212 A CN 11479321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next hop
- state
- session
- path
- network segm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3672 processing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8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7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8
- 230000015556 catabolic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3
- 238000006731 degrad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3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9
- 230000015654 memor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3
- 230000002457 bidirection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1934 dela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3213 activ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5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4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5000008694 Humulus lupulu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00 data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111 delay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28—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using route fault recover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22—Alternate rou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通信方法及装置,涉及通信技术领域,能够精准地确定路由,有效保证非直连下一跳不可达的业务正常倒换的同时,使得非直连下一跳可达的业务仍然能够通过原路径转发,有效降低数据传输过程中由于某些故障场景所导致的不必要的数据传输中断的可能性。该方法包括:第一设备根据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建立的第一会话,确定第二设备到第一网段的第一下一跳的状态。然后,第一设备根据第一下一跳的状态,确定第一设备到第一网段的下一跳。其中,在第一下一跳可达时,第二设备为第一设备到第一网段的下一跳。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在通信网络中,为了保证数据的正常传输,网络设备基于直连下一跳的链路状态来选择主路径或者备路径来传输流量。但是,当网络设备的直连下一跳可达,而非直连的下一跳不可达时,网络设备仍然会通过直连下一跳继续转发流量,因而可能导致流量传输中断。例如,网络设备1到网段1的下一跳为网络设备2,且网络设备1与网络设备2之间可达,则网络设备1向网络设备2发送数据1。若网络设备2到网段1的下一跳不可达,则数据1在网络设备2上中断。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案是在网络设备2上配置端口监控组,该端口监控组包括物理端口1和至少一个物理端口2。物理端口1连接网络设备2和网络设备1,至少一个物理端口2中一个物理端口2连接网络设备2到网段1的一个下一跳,且不同的物理端口2连接网络设备2到网段1的不同下一跳。物理端口1的状态与所述至少一个物理端口2的状态联动。物理端口2的状态指示网络设备2到网段1的下一跳是否可达。网络设备2配置有故障策略,例如,在上述物理端口2全部故障的情况下,物理端口1的状态设置为故障。当端口监控组匹配故障策略时,物理端口1置down,触发网络设备1进行路径倒换,网络设备1不再向网络设备2发送数据,网络设备1可以通过备份路径发送数据1。但是,在“网络设备1与网络设备2之间可达,网络设备2是网络设备1到网段2的下一跳,并且网络设备2到网段2的下一跳可达”的情况下,由于网络设备1基于上述故障策略,不再向网络设备2发送数据,所以,网段2对应的数据2可能会出现非预期中断。
综上,如何有效避免例如由于上述故障场景所导致的某些业务数据传输中断,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能够精准地确定路由,有效保证非直连下一跳不可达的业务正常倒换的同时,使得非直连下一跳可达的业务仍然能够通过原路径转发,有效降低数据传输过程中由于某些故障场景所导致的不必要的数据传输中断的可能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的执行主体例如可以是第一设备,也可以是应用于第一设备的通信装置,例如单板,芯片等。该方法包括:第一设备根据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建立的第一会话,确定第二设备到第一网段的第一下一跳的状态。其中,在第一下一跳可达时,第二设备为第一设备到第一网段的下一跳。然后,第一设备根据第一下一跳的状态,确定第一设备到第一网段的下一跳。
也就是说,在第二设备到第一网段的第一下一跳可达的情况下,第一设备到第一网段的下一跳是第二设备。第一设备通过第一会话能够确定第一下一跳的状态,从而使得第一设备确定第一设备到第一网段的下一跳,以避免“第一下一跳不可达”致使数据在第二设备上中断,有效保证非直连下一跳不可达的业务正常倒换。并且,由于第一设备能够获知“第二设备到第一网段的第一下一跳的状态”,所以,第一设备仍可以向第二设备发送其他网段的数据,不影响其他网段的数据的正常传输,使得非直连下一跳可达的业务仍然能够通过原路径转发,有效降低数据传输过程中由于某些故障场景所导致的不必要的数据传输中断的可能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设备根据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建立的第一会话,确定第二设备到第一网段的第一下一跳的状态,包括:第一设备根据第一会话的状态,确定第一下一跳的状态。
也就是说,第一会话的状态与第一下一跳的状态是联动的,从而使得第一设备基于第一会话的状态获知第一下一跳的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当第一会话的状态为断开状态时,第一下一跳的状态为下一跳不可达。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当第一会话的状态为活跃状态时,第一下一跳的状态为下一跳可达。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当第一会话的状态为质量降级状态时,第一下一跳的状态为下一跳信号劣化SD。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会话包括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第一下一跳的状态。第一设备根据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建立的第一会话,确定第二设备到第一网段的第一下一跳的状态,包括:第一设备根据第一指示信息,确定第一下一跳的状态。
也就是说,在第一会话包括第一指示信息的情况下,第二设备通过第一指示信息向第一设备传递第一下一跳的状态,从而使得第一设备基于第一指示信息获知第一下一跳的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第一下一跳的状态为下一跳不可达。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第一下一跳的状态为下一跳信号劣化SD。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第一下一跳的状态为下一跳可达。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会话为双向转发检测BFD会话、双向主动测量协议TWAMP会话、或因特网控制报文协议ICMP会话。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当第一下一跳的状态为下一跳不可达时,第一设备根据第一下一跳的状态,确定第一设备到第一网段的下一跳,包括:第一设备撤销与第一会话联动的到第一网段的第一静态路由。其中,第一静态路由的下一跳是第二设备。第一设备激活到第一网段的第二静态路由。其中,第二静态路由为第一静态路由的备份路由。
也就是说,在第一下一跳的状态为下一跳不可达时,第一设备不向第二设备发送到第一网段对应的数据,重新确定第一设备到第一网段的下一跳,如将备份路径作为数据传输路径,以避免数据在第二设备上中断。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当第一下一跳的状态为下一跳信号劣化SD时,第一设备根据第一下一跳的状态,确定第一设备到第一网段的下一跳,包括:第一设备撤销与第一会话联动的到第一网段的第一静态路由。其中,第一静态路由的下一跳是第二设备。第一设备激活到第一网段的第二静态路由。其中,第二静态路由为第一静态路由的备份路由。
也就是说,在第一下一跳的状态为下一跳信号劣化时,第一设备不向第二设备发送到第一网段对应的数据,重新确定第一设备到第一网段的下一跳,如将备份路径作为数据传输路径,以保证数据传输质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下一跳的状态与第一会话联动。如此,第一会话才能够传递第一下一跳的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会话是建立在第一环回口和第二环回口之间的会话。其中,第一环回口是第一设备上配置的环回口,始终处于正常状态。第二环回口是第二设备上配置的环回口。第一下一跳的状态与第一会话联动,包括:第二环回口的状态与第一会话的状态联动,其中,第二环回口的状态表示第一下一跳的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下一跳是第二设备到第一网段的每个下一跳的集合,第二设备配置有监控组,监控组关联第一路径组,第一路径组中每条路径与每个下一跳一一对应,监控组的状态表示第一下一跳的状态,第一下一跳的状态与第一会话联动,包括:监控组的状态与第一会话联动。
也就是说,在第二设备设置监控组的情况下,由于监控组的状态能够表示第一下一跳的状态,所以,第一会话与监控组的状态是联动的,第一会话也就能够传递监控组的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监控组的状态与第一会话联动,包括:监控组的状态与第一会话的状态联动;或者,第一会话包括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监控组的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监控组的状态与第一会话的状态联动,包括:当监控组的状态为活跃状态时,第一会话的状态为活跃状态;当监控组的状态为不活跃状态时,第一会话的状态为断开状态;当监控组的状态为质量降级状态时,第一会话的状态为质量降级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当第一路径组中至少一条路径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监控组的状态为活跃状态。其中,第一预设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项:误码率小于或者等于第一误码率阈值;时延均小于或者等于第一时延阈值;丢包率均小于或者等于第一丢包率阈值;抖动均小于或者等于第一抖动阈值。
也就是说,第一路径组中存在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路径,能够保证数据传输质量。此时,监控组的状态为活跃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当第一路径组中所有路径都不可用时,监控组的状态为不活跃状态。也就是说,第一路径组中所有路径都不可用,无法传输数据。此时,监控组的状态为不活跃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有路径均不可用,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情形:所有路径均发生故障;每条路径的误码率均大于或者等于第二误码率阈值;每条路径的时延均大于或者等于第二时延阈值;每条路径的丢包率均大于或者等于第二丢包率阈值;每条路径的抖动均大于或者等于第二抖动阈值。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当第一路径组中至少一条路径可用,且第一路径组中所有可用的路径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时,监控组的状态为质量降级状态,其中,第二预设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项:误码率大于第一误码率阈值,且小于第二误码率阈值;时延大于第一时延阈值,且小于第二时延阈值;丢包率大于第一丢包率阈值,且小于第二丢包率阈值;抖动大于第一抖动阈值,且小于第二抖动阈值。
也就是说,第一路径组中存在可用路径,且可用路径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时,第一路径组中的路径能够传输数据,但无法保证数据传输质量。此时,监控组的状态为质量降级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本申请实施例通信方法还包括:第一设备根据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建立的第二会话,确定第二设备到第二网段的第二下一跳的状态。其中,在第二下一跳可达时,第二设备为第一设备到第二网段的下一跳。然后,第一设备根据第二下一跳的状态,确定第一设备到第二网段的下一跳。
也就是说,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还可以建立另一个会话,即第二会话,通过第二会话传递第二下一跳的状态,从而使得第一设备确定到第二网段的下一跳。如此,第一设备能够获知第二设备到不同网段的下一跳的状态,即使“第一下一跳的状态为下一跳不可达”,第一设备仍可以向第二设备发送其他网段的数据,不影响其他网段的数据的正常传输,降低了数据传输中断的可能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二下一跳的状态与第二会话联动。如此,第二会话才能够传递第二下一跳的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二会话是建立在第三环回口和第四环回口之间的会话。其中,第三环回口是第一设备上配置的环回口,始终处于正常状态。第四环回口是第二设备上配置的环回口。第二下一跳的状态与第二会话联动,包括:第四环回口的状态与第二会话的状态联动。其中,第四环回口的状态表示第二下一跳的状态。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是第二设备,也可以是应用于第二设备的通信装置,例如单板,芯片等。该方法包括:第二设备确定第二设备到第一网段的第一下一跳的状态。其中,第一下一跳的状态与第一会话联动,第一会话是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建立的会话,在第一下一跳可达时,第二设备为第一设备到第一网段的下一跳。然后,第二设备通过第一会话,向第一设备传递第一下一跳的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下一跳的状态与第一会话联动,包括:当第一下一跳的状态为下一跳不可达时,第一会话的状态为断开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下一跳的状态与第一会话联动,包括:当第一下一跳的状态为下一跳可达时,第一会话的状态为活跃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下一跳的状态与第一会话联动,包括:当第一下一跳的状态为下一跳信号劣化SD时,第一会话的状态为质量降级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下一跳的状态与第一会话联动,包括:第一会话中包括第一指示信息,当第一下一跳的状态为下一跳不可达时,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第一下一跳的状态为下一跳不可达。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下一跳的状态与第一会话联动,包括:第一会话中包括第一指示信息,当第一下一跳的状态为下一跳信号劣化SD时,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第一下一跳的状态为下一跳信号劣化SD。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下一跳的状态与第一会话联动,包括:第一会话中包括第一指示信息,当第一下一跳的状态为下一跳可达时,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第一下一跳的状态为下一跳可达。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会话为双向转发检测BFD会话、双向主动测量协议TWAMP会话、或因特网控制报文协议ICMP会话。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会话是建立在第一环回口和第二环回口之间的会话。其中,第一环回口是第一设备上配置的环回口,始终处于正常状态。第二环回口是第二设备上配置的环回口。第一下一跳的状态与第一会话联动,包括:第二环回口的状态与第一会话的状态联动。其中,第二环回口的状态表示第一下一跳的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下一跳是第二设备到第一网段的每个下一跳的集合,第二设备配置有监控组,监控组关联第一路径组,第一路径组中每条路径与每个下一跳一一对应,监控组的状态表示第一下一跳的状态,第一下一跳的状态与第一会话联动,包括:监控组的状态与第一会话联动。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监控组的状态与第一会话联动,包括:监控组的状态与第一会话的状态联动;或者,第一会话包括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监控组的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监控组的状态与第一会话的状态联动,包括:当监控组的状态为活跃状态时,第一会话的状态为活跃状态;当监控组的状态为不活跃状态时,第一会话的状态为断开状态;当监控组的状态为质量降级状态时,第一会话的状态为质量降级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当第一路径组中至少一条路径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监控组的状态为活跃状态,其中,第一预设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项:误码率小于或者等于第一误码率阈值;时延均小于或者等于第一时延阈值;丢包率均小于或者等于第一丢包率阈值;抖动均小于或者等于第一抖动阈值。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当第一路径组中所有路径都不可用时,监控组的状态为不活跃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有路径均不可用,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情形:所有路径均发生故障;每条路径的误码率均大于或者等于第二误码率阈值;每条路径的时延均大于或者等于第二时延阈值;每条路径的丢包率均大于或者等于第二丢包率阈值;每条路径的抖动均大于或者等于第二抖动阈值。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当第一路径组中至少一条路径可用,且第一路径组中所有可用的路径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时,监控组的状态为质量降级状态,其中,第二预设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项:误码率大于第一误码率阈值,且小于第二误码率阈值;时延大于第一时延阈值,且小于第二时延阈值;丢包率大于第一丢包率阈值,且小于第二丢包率阈值;抖动大于第一抖动阈值,且小于第二抖动阈值。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本申请实施例通信方法还包括:第二设备确定第二设备到第二网段的第二下一跳的状态。其中,第二下一跳的状态与第二会话联动,第二会话是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建立的会话,在第二下一跳可达时,第二设备为第一设备到第二网段的下一跳。然后,第二设备通过第二会话,向第一设备传递第二下一跳的状态。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会话是建立在第三环回口和第四环回口之间的会话。其中,第三环回口是第一设备上配置的环回口,始终处于正常状态。第四环回口是第二设备上配置的环回口。第二下一跳的状态与第二会话联动,包括:第四环回口的状态与第二会话的状态联动,其中,第四环回口的状态表示第二下一跳的状态。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的第一设备,或者为设置于上述第一设备内的装置,或者实现上述第一设备功能的芯片;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实现上述方法相应的模块、单元、或手段(means),该模块、单元、或means可以通过硬件实现,软件实现,或者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该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或单元。
该通信装置包括发送单元、接收单元和处理单元。其中,处理单元,用于根据通信装置和第二设备之间建立的第一会话,确定第二设备到第一网段的第一下一跳的状态。其中,在第一下一跳可达时,第二设备为通信装置到第一网段的下一跳。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第一下一跳的状态,确定通信装置到第一网段的下一跳。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到第一网段的数据。发送单元,用于向处理单元确定的下一跳发送到第一网段的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根据第一会话的状态,确定第一下一跳的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当第一会话的状态为断开状态时,第一下一跳的状态为下一跳不可达。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当第一会话的状态为活跃状态时,第一下一跳的状态为下一跳可达。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当第一会话的状态为质量降级状态时,第一下一跳的状态为下一跳信号劣化SD。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会话包括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第一下一跳的状态。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根据第一指示信息,确定第一下一跳的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第一下一跳的状态为下一跳不可达。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第一下一跳的状态为下一跳信号劣化SD。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第一下一跳的状态为下一跳可达。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会话为双向转发检测BFD会话、双向主动测量协议TWAMP会话、或因特网控制报文协议ICMP会话。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当第一下一跳的状态为下一跳不可达时,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撤销与第一会话联动的到第一网段的第一静态路由。其中,第一静态路由的下一跳是第二设备。激活到第一网段的第二静态路由。其中,第二静态路由为第一静态路由的备份路由。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当第一下一跳的状态为下一跳信号劣化SD时,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撤销与第一会话联动的到第一网段的第一静态路由,激活到第一网段的第二静态路由。其中,第一静态路由的下一跳是第二设备,第二静态路由为第一静态路由的备份路由。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下一跳的状态与第一会话联动。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会话是建立在第一环回口和第二环回口之间的会话。其中,第一环回口是通信装置上配置的环回口,始终处于正常状态。第二环回口是第二设备上配置的环回口。第一下一跳的状态与第一会话联动,包括:第二环回口的状态与第一会话的状态联动,其中,第二环回口的状态表示第一下一跳的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下一跳是第二设备到第一网段的每个下一跳的集合,第二设备配置有监控组,监控组关联第一路径组,第一路径组中每条路径与每个下一跳一一对应,监控组的状态表示第一下一跳的状态,第一下一跳的状态与第一会话联动,包括:监控组的状态与第一会话联动。也就是说,在第二设备设置监控组的情况下,由于监控组的状态能够表示第一下一跳的状态,且第一会话与监控组的状态是联动的,所以,第一会话也就能够传输监控组的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监控组的状态与第一会话联动,包括:监控组的状态与第一会话的状态联动;或者,第一会话包括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监控组的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当第一路径组中至少一条路径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监控组的状态为活跃状态,其中,第一预设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项:误码率小于或者等于第一误码率阈值;时延均小于或者等于第一时延阈值;丢包率均小于或者等于第一丢包率阈值;抖动均小于或者等于第一抖动阈值。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当第一路径组中所有路径都不可用时,监控组的状态为不活跃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有路径均不可用,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情形:所有路径均发生故障;每条路径的误码率均大于或者等于第二误码率阈值;每条路径的时延均大于或者等于第二时延阈值;每条路径的丢包率均大于或者等于第二丢包率阈值;每条路径的抖动均大于或者等于第二抖动阈值。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当第一路径组中至少一条路径可用,且第一路径组中所有可用的路径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时,监控组的状态为质量降级状态,其中,第二预设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项:误码率大于第一误码率阈值,且小于第二误码率阈值;时延大于第一时延阈值,且小于第二时延阈值;丢包率大于第一丢包率阈值,且小于第二丢包率阈值;抖动大于第一抖动阈值,且小于第二抖动阈值。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通信装置和第二设备之间建立的第二会话,确定第二设备到第二网段的第二下一跳的状态。其中,在第二下一跳可达时,第二设备为通信装置到第二网段的下一跳。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第二下一跳的状态,确定通信装置到第二网段的下一跳。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二下一跳的状态与第二会话联动。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二会话是建立在第三环回口和第四环回口之间的会话。其中,第三环回口是通信装置上配置的环回口,始终处于正常状态。第四环回口是第二设备上配置的环回口。第二下一跳的状态与第二会话联动,包括:第四环回口的状态与第二会话的状态联动。其中,第四环回口的状态表示第二下一跳的状态。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的第二设备,或者设置于上述第二设备内的装置,或者实现上述第二设备功能的芯片;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实现上述方法相应的模块、单元、或手段(means),该模块、单元、或means可以通过硬件实现,软件实现,或者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该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或单元。
该通信装置包括发送单元、接收单元和处理单元。其中,处理单元,用于确定通信装置到第一网段的第一下一跳的状态。其中,第一下一跳的状态与第一会话联动,第一会话是第一设备和通信装置之间建立的会话,在第一下一跳可达时,通信装置为第一设备到第一网段的下一跳。处理单元,还用于通过第一会话,向第一设备传递第一下一跳的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下一跳的状态与第一会话联动,包括:当第一下一跳的状态为下一跳不可达时,第一会话的状态为断开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下一跳的状态与第一会话联动,包括:当第一下一跳的状态为下一跳可达时,第一会话的状态为活跃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下一跳的状态与第一会话联动,包括:当第一下一跳的状态为下一跳信号劣化SD时,第一会话的状态为质量降级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下一跳的状态与第一会话联动,包括:第一会话中包括第一指示信息,当第一下一跳的状态为下一跳不可达时,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第一下一跳的状态为下一跳不可达。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下一跳的状态与第一会话联动,包括:第一会话中包括第一指示信息,当第一下一跳的状态为下一跳信号劣化SD时,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第一下一跳的状态为下一跳信号劣化SD。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下一跳的状态与第一会话联动,包括:第一会话中包括第一指示信息,当第一下一跳的状态为下一跳可达时,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第一下一跳的状态为下一跳可达。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会话为双向转发检测BFD会话、双向主动测量协议TWAMP会话、或因特网控制报文协议ICMP会话。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会话是建立在第一环回口和第二环回口之间的会话。其中,第一环回口是第一设备上配置的环回口,始终处于正常状态。第二环回口是通信装置上配置的环回口。第一下一跳的状态与第一会话联动,包括:第二环回口的状态与第一会话的状态联动。其中,第二环回口的状态表示第一下一跳的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下一跳是通信装置到第一网段的每个下一跳的集合,通信装置配置有监控组,监控组关联第一路径组,第一路径组中每条路径与每个下一跳一一对应,监控组的状态表示第一下一跳的状态,第一下一跳的状态与第一会话联动,包括:监控组的状态与第一会话联动。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监控组的状态与第一会话联动,包括:监控组的状态与第一会话的状态联动;或者,第一会话包括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监控组的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监控组的状态与第一会话的状态联动,包括:当监控组的状态为活跃状态时,第一会话的状态为活跃状态;当监控组的状态为不活跃状态时,第一会话的状态为断开状态;当监控组的状态为质量降级状态时,第一会话的状态为质量降级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当第一路径组中至少一条路径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监控组的状态为活跃状态,其中,第一预设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项:误码率小于或者等于第一误码率阈值;时延均小于或者等于第一时延阈值;丢包率均小于或者等于第一丢包率阈值;抖动均小于或者等于第一抖动阈值。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当第一路径组中所有路径都不可用时,监控组的状态为不活跃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有路径均不可用,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情形:所有路径均发生故障;每条路径的误码率均大于或者等于第二误码率阈值;每条路径的时延均大于或者等于第二时延阈值;每条路径的丢包率均大于或者等于第二丢包率阈值;每条路径的抖动均大于或者等于第二抖动阈值。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当第一路径组中至少一条路径可用,且第一路径组中所有可用的路径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时,监控组的状态为质量降级状态,其中,第二预设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项:误码率大于第一误码率阈值,且小于第二误码率阈值;时延大于第一时延阈值,且小于第二时延阈值;丢包率大于第一丢包率阈值,且小于第二丢包率阈值;抖动大于第一抖动阈值,且小于第二抖动阈值。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处理单元,还用于确定通信装置到第二网段的第二下一跳的状态。其中,第二下一跳的状态与第二会话联动,第二会话是第一设备和通信装置之间建立的会话,在第二下一跳可达时,通信装置为第一设备到第二网段的下一跳。处理单元,还用于通过第二会话,向第一设备传递第二下一跳的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二会话是建立在第三环回口和第四环回口之间的会话。其中,第三环回口是第一设备上配置的环回口,始终处于正常状态。第四环回口是通信装置上配置的环回口。第二下一跳的状态与第二会话联动,包括:第四环回口的状态与第二会话的状态联动。其中,第四环回口的状态表示第二下一跳的状态。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第一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指令,当该处理器执行该指令时,使得该第一设备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的方法。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用于读取存储器中的指令并执行,以使该通信装置执行如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的方法。该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的第一设备,或者实现上述第一设备功能的单板,芯片等。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其中,通信接口用于与通信装置之外的模块通信,例如,该通信装置可以为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的第一设备功能的单板,芯片等。通信接口可以输入第一指示信息。处理器用于运行计算机程序或指令,以实现以上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的方法。
第八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第二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指令,当该处理器执行该指令时,使得该第二设备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的方法。
第九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用于读取存储器中的指令并执行,以使该通信装置执行如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的方法。该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的第二设备,或者实现上述第二设备功能的单板,芯片等。
第十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其中,通信接口用于与通信装置之外的模块通信,例如,该通信装置可以为实现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的第二设备功能的单板,芯片等。通信接口可以输出第一指示信息。处理器用于运行计算机程序或指令,以实现以上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的方法。
第十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处理器上运行时,实现上述任一方面中任一项的通信方法。
第十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处理器上运行时,实现上述任一方面中任一项的通信方法。
第十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路系统,电路系统包括处理电路,处理电路被配置为执行如上述任一方面中任一项的方法。
第十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包括上述各个方面中任一项中的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或者,该通信装置包括第六或第七方面所述的通信装置;以及第九或第十方面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第二方面至第十四方面中任一种设计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可参考上文所提供的对应的方法中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架构的示意图;
图1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网络架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网络架构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的说明书以及附图中的术语“第一”和“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的对象,或者用于区别对同一对象的不同处理,而不是用于描述对象的特定顺序。此外,本申请的描述中所提到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其他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本申请实施例中,“多个”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本申请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传输”包括“发送”或“接收”。
首先,介绍本申请中所涉及的技术术语:
1、静态路由
静态路由,是指手工配置的路由信息。配置静态路由后,去往指定目的地址的报文将按照静态路由所指定的路径进行转发。当网络发生变化,例如网络的拓扑结构或链路的状态发生变化时,静态路由不会自动改变,需要手工去修改路由表中相关的静态路由。通常,一个路由器的静态路由不传递给其他的路由器。一条静态路由能够指示网段和下一跳的网络之间互连的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地址。
2、主路径、备路径、自动保护倒换(automatic protection switching,APS)
在数据传输过程中,由于传输介质和设备处理的原因,导致数据的传输产生时延,甚至中断。为了保证数据的正常传输,执行数据传输的设备之间通常设有主路径和备路径。
主路径,是指在正常情况下传输数据的路径。其中,主路径,也可以描述为工作路径、或工作通道等。
备路径,是指在主路径异常(如主路径上的数据传输发生中断)的情况下,用于传输数据的路径。其中,备路径,也可以描述为备用路径、保护路径、或保护通道等。
自动保护倒换,是指在数据传输过程中,使用备路径为主路径提供保护的技术。当主路径出现异常,原来在主路径上传输的数据可以自动倒换到备路径上,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数据不丢失,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3、双向转发检测(bidirectional forwarding detection,BFD)
BFD,是一种双向转发检测机制,能够提供毫秒级的链路故障检测,以监控网络中链路转发连通状况。BFD会话包括“Sta”字段,以指示检测结果。示例性的,表1示出了BFD会话中的部分字段。
表1
表1中,“Vers”字段指示BFD协议版本号,“Diag”字段指示诊断编码,“Sta”字段指示BFD会话的状态。其中,“Sta”字段的取值为“0”,表示BFD会话的状态是“admin down”。“Sta”字段的取值为“1”,表示BFD会话的状态是断开(down)状态(可以记为DOWN)。“Sta”字段的取值为“2”,表示BFD会话的状态是初始化(init)状态。“Sta”字段的取值为“3”,表示BFD会话的状态是活跃(up)状态。“Detect Mult”是“检测倍数”字段,在异步模式系统中,该字段指示的检测倍数与协商的最小发包时间间隔乘积决定检测时间。“Length”字段指示BFD控制报文长度,单位byte。“My Discriminator”字段指示本端标识符,以唯一标示本端的某一个BFD会话。
4、承载网络、城域网络、省干网络
承载网络是为无线接入网与核心网提供网络连接的基础网络。其中,承载网络也可以描述为“承载网”。承载网络可以包括城域网络和省干网络两大部分。
城域网络,可以包括依次通信连接的用户侧的供应商边缘(user-end provideredge,UPE)设备、供应商(provider,P)设备、上层供应商边缘(superstratum provideredge,SPE)设备和网络侧的供应商边缘(network provider edge,NPE)设备。其中,UPE设备可以与接入设备通信连接。接入设备可以例如但不限于接入网设备。
省干网络,包括多个NPE设备。“省干网络中的NPE设备”与“城域网络中的NPE设备”通信连接。“省干网络中的NPE设备”还与核心网设备通信连接。
示例性的,图1a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应用的一种网络架构示意图。该网络架构仅作为示例,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应用场景的限制。在图1a示出的网络架构中,终端设备与接入设备之间无线连接,接入设备与核心网设备之间通过承载网络连接。承载网络中的设备用于转发数据,如上行数据、下行数据。承载网络中的设备可以是具备转发功能的设备,如路由器、交换机、分组传送网(packet transport network,PTN)设备等。在承载网络中,左侧的虚线方框示出了城域网络中各设备之间的物理连接状况。其中,A设备还与接入设备连接。A设备可以实现为UPE设备,B设备和B’设备可以实现为P设备,C设备和C’设备可以实现为SPE设备,D设备和D’设备可以实现为NPE设备。在承载网络中,右侧虚线方框示出了省干网络中各设备之间的物理连接状况。其中,F设备和F’设备与核心网设备1连接,H设备与核心网设备2连接。E设备、E’设备、F设备、F’设备和H设备均可以实现为NPE设备。可选的,该图1a所示的网络架构还包括网络管理设备(图1a和图1b未示出),网络管理设备用于管理网络架构中设备(如C设备、D设备、E设备、F设备、C’设备、D’设备、E’设备、或F’设备)的状态,如为网络架构中的设备配置环回(loopback)口。
在图1a所示的网络架构中,以上行传输为例,上行数据1是从接入设备发送到核心网设备1的数据,路由记为RT_1,路由RT_1对应的网段记为“网段1”。上行数据1的数据传输路径如图1a中的虚折线所示,数据传输路径上部署的设备包括:A设备、B设备、C设备、D设备、E设备和F设备。下面,以“D设备与E设备”为例,分两种情况对该网络架构中出现的“数据传输中断”现象进行说明:
情况1、D设备到网段1的下一跳为E设备,且D设备与E设备之间可达,则D设备向E设备发送上行数据1。若E设备达到网段1的下一跳不可达,则上行数据1在E设备上中断。
情况2、为了解决“情况1”中“数据传输中断”的问题,E设备上配置端口监控组。以图1b为例,一个端口监控组包括物理端口a、物理端口b和物理端口c。物理端口a连接E设备和D设备,物理端口b连接E设备到网段1的一个下一跳,物理端口c连接E设备到网段1的另一个下一跳。物理端口a的状态与物理端口b的状态和物理端口c的状态联动。物理端口b的状态和物理端口c的状态均指示E设备到网段1的下一跳是否可达。E设备配置有故障策略,例如,在上述物理端口b和物理端口c全部故障的情况下,物理端口a的状态设置为故障。当端口监控组匹配故障策略时,物理端口a置down,触发D设备进行路径倒换,D设备不再向E设备发送上行数据,D设备可以通过备份路径发送上行数据1。但是,在“D设备与E设备之间可达,E设备是D设备到网段2的下一跳,并且E设备到网段2的下一跳可达”的情况下,由于D设备基于上述故障策略,不再向E设备发送上行数据,所以,网段2对应的上行数据2可能会出现非预期中断。
有鉴于此,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300,能够精准地确定路由,降低数据传输中断的可能性。下面,结合图2和图3,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进行具体阐述。先以上行传输为例,上行数据1是从接入设备发送到核心网设备1的数据,路由记为RT_1,路由RT_1对应的网段记为“网段1”。图3示出了上行传输过程中的处理步骤:
S301、设备2确定到网段1的第一下一跳的状态。
其中,设备2与设备1连接,设备2和设备1之间建立有会话1,并且设备2的第一下一跳的状态与会话1联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设备2和设备1之间通过用户网络接口(user-to-network interface,UNI)连接。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设备2具有多个环回口,设备1配置有多个环回口,设备2和设备1之间通过环回口建立有多个会话。例如,设备1具有环回口1,设备2具有环回口2,会话1为建立在环回口1和环回口2之间的会话。再例如,设备1还具有环回口3,设备2具有环回口4,在环回口3和环回口4之间建立有会话2。会话2与设备2的第二下一跳的状态联动。设备2的第二下一跳具体实现为设备2到网段2的至少一个下一跳。其中,设备2例如可以是图2中的D设备、E设备、F设备、D’设备、E’设备或F’设备。其中,设备1可以是图2中的C设备、D设备、E设备、C’设备、D’设备或E’设备。以上行传输为例,在“设备2实现为D设备”的情况下,设备1实现为C设备,在“设备2实现为E设备”的情况下,设备1实现为D设备,在“设备2实现为F设备”的情况下,设备1实现为E设备,在“设备2实现为D’设备”的情况下,设备1实现为C’设备,在“设备2实现为E’设备”的情况下,设备1实现为D’设备,在“设备2实现为F’设备”的情况下,设备1实现为E’设备。
其中,会话1的类型例如可以是以下类型中的一种:BFD会话、双向主动测量协议(tow-way active measurement pootocol,TWAMP)会话、或因特网控制报文协议(internetcontrol message protocol,ICMP)会话。第一下一跳的状态与会话1联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第一下一跳的状态与会话1联动”可以体现为“第一下一跳的状态与会话1的状态联动”。另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第一下一跳的状态与会话1联动”可以体现为“会话1包括指示信息1,指示信息1指示第一下一跳的状态”。关于“第一下一跳的状态与会话1联动”的具体说明,参见下文中S302中的具体说明,此处不再赘述。“第一下一跳的状态”例如可以但不限于包括如下三种状态:第一下一跳可达、第一下一跳信号劣化(singal defect,SD)、或第一下一跳不可达。
在本申请中,“第一下一跳可达”是指:第一下一跳所对应的至少一个下一跳可达。即“第一下一跳”所对应的所有路径中至少有一条路径可用,并且该至少一条可用的路径满足以下一种或多种条件:
第一种条件、该至少一条路径的误码率小于或者等于第一误码率阈值。
第二种条件、该至少一条路径的时延小于或者等于第一时延阈值。
第三种条件、该至少一条路径的丢包率小于或者等于第一丢包率阈值。
第四种条件、该至少一条路径的抖动小于或者等于第一抖动阈值。
“第一下一跳信号劣化”是指:第一下一跳中至少有一个下一跳可达且满足预设条件。即第一下一跳所对应的所有路径中至少有一条路径可用,并且所有可用的路径均满足以下一种或多种条件:
第一种条件、误码率大于第一误码率阈值,且小于第二误码率阈值。
第二种条件、时延大于第一时延阈值,且小于第二时延阈值。
第三种条件、丢包率大于第一丢包率阈值,且小于第二丢包率阈值。
第四种条件、抖动大于第一抖动阈值,且小于第二抖动阈值。
“第一下一跳不可达”是指:“第一下一跳”所对应的每个下一跳均不可达,即,“第一下一跳”所对应的“所有路径均不可用”,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情形:
第一种情形、所有路径均发生故障。
第二种情形、每条路径的误码率均大于或者等于第二误码率阈值。
第三种情形、每条路径的时延均大于或者等于第二时延阈值。
第四种情形、每条路径的丢包率均大于或者等于第二丢包率阈值。
第五种情形、每条路径的抖动均大于或者等于第二抖动阈值。
下面,通过以下两种示例对“第一下一跳的状态”的确定过程进行介绍:
示例一、设备2到网段1存在一个下一跳。此种情况下,“第一下一跳”是“设备2到网段1的一个下一跳”。若设备2到网段1的下一跳可达,则第一下一跳的状态为下一跳可达。若设备2到网段1的下一跳不可达,则第一下一跳的状态为下一跳不可达。若设备2到网段1的下一跳信号劣化,则第一下一跳的状态为下一跳信号劣化。
示例二、设备2到网段1存在多个下一跳。此种情况下,“第一下一跳”是“设备2到网段1的每个下一跳的集合”。
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设备2可以分别监测每一个下一跳的状态,根据每一个下一跳的状态,确定“第一下一跳的状态”。例如,当每一个下一跳均不可达时,设备2确定“第一下一跳的状态”为下一跳不可达。
在另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可以在设备2上配置监控组,该监控组关联第一路径组,第一路径组中每条路径与“设备2到网段1的每个下一跳”一一对应。示例性的,以图2为例,设备2为E设备,E设备到网段1存在两个下一跳,即设备2到网段1的“第一下一跳”为F设备和F’设备的集合。第一路径组包括:E设备与F设备之间的路径、E设备与E’设备之间的路径。其中,“监控组的状态”是基于第一路径组中每条路径的状态来确定的。由此,可以用“监控组的状态”表示“第一下一跳的状态”。示例性的,“监控组的状态”可以但不限于包括如下三种状态:活跃状态、不活跃状态、或质量降级状态。当监控组的状态为活跃状态时,第一下一跳的状态为下一跳可达;当监控组的状态为不活跃状态时,第一下一跳的状态为下一跳不可达;当监控组的状态为质量降级状态时,该第一下一跳的状态为下一跳信号劣化。
其中,“监控组的状态”确定过程如下:
在第一路径组中至少一条路径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情况下,设备2确定监控组的状态为活跃状态。其中,第一预设条件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情形:
第一种情形、至少一条路径的误码率小于或者等于第一误码率阈值。
第二种情形、至少一条路径的时延小于或者等于第一时延阈值。
第三种情形、至少一条路径的丢包率小于或者等于第一丢包率阈值。
第四种情形、至少一条路径的抖动小于或者等于第一抖动阈值。
其中,第一误码率阈值、第一时延阈值、第一丢包率阈值和第一抖动阈值均可以是预先设置的数值。
也就是说,在第一路径组中存在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路径的情况下,第一路径组能够保证数据传输质量,设备2确定监控组的状态为活跃状态。
在第一路径组中所有路径都不可用的情况下,设备2确定监控组的状态为不活跃状态。其中,“所有路径均不可用”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情形:
第一种情形、所有路径均发生故障。
第二种情形、每条路径的误码率均大于或者等于第二误码率阈值。
第三种情形、每条路径的时延均大于或者等于第二时延阈值。
第四种情形、每条路径的丢包率均大于或者等于第二丢包率阈值。
第五种情形、每条路径的抖动均大于或者等于第二抖动阈值。
其中,第二误码率阈值、第二时延阈值、第二丢包率阈值和第二抖动阈值均可以是预先设置的数值。
也就是说,在第一路径组中所有路径均满足上述五种情形中的一种的情况下,第一路径组无法传输数据,设备2确定监控组的状态为不活跃状态。
在第一路径组中至少一条路径可用,且第一路径组中所有可用的路径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的情况下,设备2确定监控组的状态为质量降级状态。其中,第二预设条件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情形:
第一种情形、误码率大于第一误码率阈值,且小于第二误码率阈值。
第二种情形、时延大于第一时延阈值,且小于第二时延阈值。
第三种情形、丢包率大于第一丢包率阈值,且小于第二丢包率阈值。
第四种情形、抖动大于第一抖动阈值,且小于第二抖动阈值。
也就是说,在第一路径组中至少一条路径可用,且所有可用的路径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的情况下,第一路径组能够传输数据,但无法保证数据传输质量,设备2确定监控组的状态为质量降级状态。
在“设备2到网段1存在多个下一跳”的情况下,监控组的状态与会话1的状态联动。当监控组的状态为活跃状态时,会话1的状态为活跃状态。当监控组的状态为不活跃状态时,会话1的状态为断开状态。当监控组的状态为质量降级状态时,会话1的状态为质量降级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设备2也可以确定到网段2的第二下一跳的状态。其中,“第二下一跳的状态”例如可以但不限于包括如下三种状态:第二下一跳不可达、第二下一跳可达、或第二下一跳信号劣化。设备2到网段2的下一跳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仍以图2为例,上行数据2是从接入设备发送到核心网设备2的数据,路由记为RT_2,路由RT_2对应的网段记为“网段2”。设备2为E设备。设备2(E设备)到网段2的第二下一跳是H设备,具体设备2确定“第二下一跳的状态”过程可以参见S301的相关介绍,此处不再赘述。
S302、设备2通过会话1向设备1传递第一下一跳的状态。相应的,设备1根据会话1,确定设备2到网段1的第一下一跳的状态。
其中,S302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但不限于包括如下两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通过会话1的状态向设备1传递“第一下一跳的状态”。此时,上文中所述的“第一下一跳的状态与会话1联动”可以体现为“第一下一跳的状态与会话1的状态联动”。此种情况下,S302可以实现为S302a和S302b,如图4中“方式1”的虚线方框所示:
S302a、设备2根据第一下一跳的状态联动设置会话1的状态。
其中,会话1的状态可以但不限于包括如下三种:断开状态(可以记为DOWN)、活跃状态(可以记为UP)、或质量降级状态(可以记为SD)。
当第一下一跳的状态为下一跳不可达时,会话1的状态为断开状态。当第一下一跳的状态为下一跳可达时,会话1的状态为活跃状态。当第一下一跳的状态为下一跳信号劣化SD时,会话1的状态为质量降级状态。
在配置了监控组的实施方式中,设备2根据第一下一跳的状态联动设置会话1的状态,具体实现为:将监控组的状态与会话1的状态联动。具体地,当监控组的状态为活跃状态时,会话1的状态为活跃状态。当监控组的状态为不活跃状态时,会话1的状态为断开状态。当监控组的状态为质量降级状态时,会话1的状态为质量降级状态。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在配置监控组的情况下,会话1为建立在环回口1和环回口2之间的会话。以图2为例,环回口1实现为环回口U1,环回口2实现为环回口P1。在图2中,会话1为建立在环回口P1和环回口U1之间的会话。其中,环回口U1是网络管理设备为设备1(即图2中的D设备)配置的逻辑端口,环回口P1是网络管理设备为设备2(即图2中的E设备)配置的逻辑端口。环回口U1属于常UP环回口。“常UP”表示该环回口始终处于正常状态。对于会话1而言,环回口P1和环回口U1中任一端口的状态均影响会话1的状态。由于环回口U1属于常UP环回口,始终处于正常状态,不影响会话1的状态,所以,“会话1的状态”与“环回口P1的状态”联动。具体地,“环回口P1的状态”为活跃状态时,会话1的状态为活跃状态。“环回口P1的状态”为不活跃状态时,会话1的状态为断开状态。“环回口P1的状态”为质量降级状态时,会话1的状态为质量降级状态。并且,“环回口P1的状态”表示“监控组的状态”,“环回口P1的状态”与“监控组的状态”一致。例如,当监控组的状态为活跃状态时,环回口P1的状态为活跃状态。当监控组的状态为不活跃状态时,环回口P1的状态为断开状态。当监控组的状态为质量降级状态时,环回口P1的状态为质量降级状态。由于监控组的状态能够表示第一下一跳的状态,所以,第一下一跳的状态与会话1的状态联动,会话1也就能够传递第一下一跳的状态。
S302b、设备1根据会话1的状态,确定第一下一跳的状态。
具体地,当会话1的状态为断开状态时,设备1确定第一下一跳的状态为下一跳不可达。当会话1的状态为活跃状态时,设备1确定第一下一跳的状态为下一跳可达。当会话1的状态为质量降级状态时,设备1确定第一下一跳的状态为下一跳信号劣化SD。
第二种方式,通过在会话1中携带指示信息,用于传递第一下一跳的状态。此时,上文中所述的“第一下一跳的状态与会话1联动”可以体现为“会话1包括指示信息1,指示信息1指示第一下一跳的状态”。此种情况下,S302可以实现为S302c和S302d,如图4中“方式2”的虚线方框所示:
S302c、设备2通过会话1向设备1发送指示信息1。相应的,设备1通过会话1接收来自设备2的指示信息1。
其中,指示信息1指示设备2到网段1的第一下一跳的状态。例如,在S301中,设备2确定到网段1的第一下一跳的状态为下一跳不可达的情况下,指示信息1指示第一下一跳的状态为下一跳不可达。或者,在S301中,设备2确定到网段1的第一下一跳的状态为下一跳信号劣化的情况下,指示信息1指示第一下一跳的状态为下一跳信号劣化SD。或者,在S301中,设备2确定到网段1的第一下一跳的状态为下一跳可达的情况下,指示信息1指示第一下一跳的状态为下一跳可达。
S302d、设备1根据指示信息1,确定第一下一跳的状态。
示例性的,在“指示信息1指示设备1到网段1的下一跳的状态”的情况下,设备1将指示信息1指示的状态,作为第一下一跳的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指示信息1也可以指示会话1的状态。作为一个示例,会话1是BFD会话,指示信息1可以实现为BFD会话中的“Sta”字段。在S301中,设备2确定到网段1的第一下一跳的状态为下一跳不可达的情况下,“Sta”字段的取值为“1”,表示BFD会话的状态是断开(down)状态(可以记为DOWN)。在S301中,设备2确定到网段1的第一下一跳的状态为下一跳可达的情况下,“Sta”字段的取值为“3”,表示BFD会话的状态是活跃(up)状态。在S301中,设备2确定到网段1的第一下一跳的状态为下一跳信号劣化的情况下,“Sta”字段的取值为“4”,表示BFD会话的状态是质量降级(SD)状态。BFD会话中其他的字段可以参见表1的相关说明,此处不再赘述。在“指示信息1指示会话1的状态”的情况下,设备1根据指示信息1指示的会话1的状态,确定第一下一跳的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在“设备2确定到网段2的第二下一跳的状态”的情况下,设备2可以通过会话2向设备1传递第二下一跳的状态。相应的,设备1根据会话2,确定设备2到网段2的第二下一跳的状态。其中,会话2是设备1与设备2之间建立的另一个会话。会话2与会话1的类型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示例性的,仍以图2为例,会话2是D设备与E设备之间的另一个会话。第二下一跳的状态与会话2联动,具体可以体现为两种方式:第二下一跳的状态与会话2的状态联动,或会话2包括指示信息2,指示信息2指示第二下一跳的状态。“第二下一跳的状态”的传递过程可以参见S302的相关介绍,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设备2配置另一监控组的情况下,会话2为建立在环回口3和环回口4之间的会话。其中,环回口3与环回口1可以是同一环回口,也可以是不同环回口。环回口4与环回口2是不同环回口。以图2为例,环回口3实现为环回口U1,环回口4实现为环回口P2。在图2中,会话2为建立在环回口P2和环回口U1之间的会话。其中,环回口P2是网络管理设备为设备2(即图2中的E设备)配置的逻辑端口。由于环回口U1属于常UP环回口,始终处于正常状态,不影响会话2的状态,所以,“会话2的状态”与“环回口P2的状态”联动。具体地,“环回口P2的状态”为活跃状态时,会话2的状态为活跃状态。“环回口P2的状态”为不活跃状态时,会话2的状态为断开状态。“环回口P2的状态”为质量降级状态时,会话2的状态为质量降级状态。并且,“环回口P2的状态”表示“设备2配置的另一监控组的状态”,“环回口P2的状态”与“设备2配置的另一监控组的状态”一致。由于“另一监控组的状态”能够表示第二下一跳的状态,所以,第二下一跳的状态与会话2的状态联动,会话2也就能够传递第二下一跳的状态。
S303、设备1根据第一下一跳的状态,确定设备1到网段1的下一跳。
示例性的,在“第一下一跳的状态为下一跳可达”的情况下,设备1到网段1的下一跳为设备2。此时,会话1联动的到网段1的静态路由1处于激活状态,静态路由1的下一跳是设备2。如此,在设备1接收来自接入设备的上行数据1之后,设备1基于静态路由1向设备2发送上行数据1。相应的,设备2接收来自设备1的上行数据1,向设备2到网段1的下一跳设备发送上行数据1,以使上行数1传输到核心网设备,如图3中“情况1”的虚线方框所示。
在“第一下一跳的状态为下一跳不可达,或第一下一跳的状态为下一跳信号劣化”的情况下,设备1重新确定设备1到网段1的下一跳。如图5所示,S303包括S303a和S303b:
S303a、设备1撤销与会话1联动的到网段1的静态路由1。
其中,静态路由1被撤销的情况下,设备1不再向设备2发送上行数据1。示例性的,以图2为例,设备1实现为D设备,设备2实现为E设备。在D设备上,静态路由1的下一跳是E设备。静态路由1被撤销的情况下,D设备不再向E设备发送上行数据1。
S303b、设备1激活到网段1的静态路由2。
其中,静态路由2是静态路由1的备份路由。静态路由2被激活的情况下,上行数据1通过备份路径传输。示例性的,以图2为例,设备1实现为D设备。在D设备上,静态路由2的下一跳是E’设备。静态路由2被激活的情况下,D设备向E’设备发送上行数据1。此种情况下,上行数据1的备份路径可以例如但不限于:从D设备传输至D’设备,再从D’设备传输至E’设备,再从E’设备传输至F’设备,然后从F’设备传输到核心网设备1。
如此,在设备1接收来自接入设备的上行数据1之后,设备1基于静态路由2向另一设备发送上行数据1,以使上行数据通过备份路径传输至核心网设备,如图3中“情况2”的虚线方框所示。
也就是说,在设备2到网段1的第一下一跳可达的情况下,设备1到网段1的下一跳是设备2。设备1通过会话1能够确定第一下一跳的状态,以使设备1确定设备1到网段1的下一跳,以避免“第一下一跳不可达”致使数据在设备2上中断,有效保证非直连下一跳不可达的业务正常倒换。并且,由于设备1能够获知“设备2到网段1的第一下一跳的状态”和“设备2到网段2的第二下一跳的状态”,所以,即使“设备2到网段1的第一下一跳的状态为下一跳不可达”,设备1仍可以向设备2发送网段2对应的数据,不影响网段2对应的数据的正常传输,使得非直连下一跳可达的业务仍然能够通过原路径转发,有效降低数据传输过程中由于某些故障场景所导致的不必要的数据传输中断的可能性。设备1还可以在“设备2到网段1的第一下一跳的状态”较差的情况下,重新确定设备1到网段1的下一跳,以保证数据传输质量,从而提升了数据传输可靠性,降低了网络运行风险。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仅以“上行传输”为例,对本申请实施例路由确定的方法进行介绍。在“下行传输”的情况下,下行数据可以是核心网设备向接入设备发送的数据,路由记为RT_3。路由RT_3对应的网段记为“网段3”。仍以图2为例,设备1可以实现E设备,设备2可以实现为D设备,设备1与设备2之间建立的会话可以记为会话3,会话3与第三下一跳的状态联动。其中,第三下一跳是设备1到网段3的至少一个下一跳。在第三下一跳可达时,设备1为设备2到网段3的下一跳。“第三下一跳的状态”的介绍和确定过程可以参见S301的相关说明,此处不再赘述。设备1通过会话3向设备2传递第三下一跳的状态。相应的,设备2根据会话3,确定第三下一跳的状态。示例性的,在“会话3与第三下一跳的状态联动”体现为“会话3的状态与第三下一跳的状态联动”的情况下,设备1通过会话3的状态向设备2传递第三下一跳的状态,设备2根据会话3的状态,确定第三下一跳的状态。在“会话3与第三下一跳的状态联动”体现为“会话3包括指示信息3,指示信息3指示第三下一跳的状态”的情况下,设备1通过会话3向设备2发送指示信息3。相应的,设备2通过会话3接收来自设备1的指示信息3。设备2根据指示信息3确定第三下一跳的状态。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设备1配置监控组的情况下,会话3为建立在环回口5和环回口6之间的会话。以图2为例,环回口5实现为环回口P3,环回口6实现为环回口U2。在图2中,会话3为建立在环回口P3和环回口U2之间的会话。其中,环回口U2是网络管理设备为设备2(即图2中的E设备)配置的逻辑端口,环回口P3是网络管理设备为设备1(即图1中的D设备)配置的逻辑端口。环回口U2属于常UP环回口,始终处于正常状态,不影响会话3的状态,所以,“会话3的状态”与“环回口P3的状态”联动。具体地,“环回口P3的状态”为活跃状态时,会话3的状态为活跃状态。“环回口P3的状态”为不活跃状态时,会话3的状态为断开状态。“环回口P3的状态”为质量降级状态时,会话3的状态为质量降级状态。“环回口P3的状态”表示“设备1配置的监控组的状态”,“环回口P3的状态”与“设备1配置的监控组的状态”一致。“设备1配置的监控组的状态”表示设备1的第三下一跳的状态,第三下一跳是设备1到网段3的至少一个下一下。所以,第三下一跳的状态与会话3的状态联动,会话3也就能够传递设备1到网段3的第三下一跳的状态。
图6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通信方法600。方法600可以应用于图1a,图1b以及图2所示的网络架构中,具体实现图3至图5所对应的方法300。
S601、第二设备确定第二设备到第一网段的第一下一跳的状态。
其中,第一下一跳的状态与第一会话联动。第一会话是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建立的会话。在第一下一跳可达时,第二设备为第一设备到第一网段的下一跳。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会话是建立在第一环回口和第二环回口之间的会话。其中,第一环回口是第一设备上配置的环回口,始终处于正常状态。第二环回口是第二设备上配置的环回口。第一下一跳的状态与第一会话联动,包括:第二环回口的状态与第一会话的状态联动。其中,第二环回口的状态表示第一下一跳的状态。
示例性的,当方法600具体用于实现方法300时,第一设备可以实现为方法300中的设备1,第二设备可以实现为方法300中的设备2。第一网段可以实现为方法300中的网段1,第一会话对应于上文描述的会话1。第一环回口可以实现为方法300中的环回口1,第二环回口可以实现为方法300中的环回口2。S601的具体实现过程可以参见方法300中S301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S602、第二设备通过第一会话,向第一设备传递第一下一跳的状态。相应的,第一设备根据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建立的第一会话,确定第一下一跳的状态。
示例性的,当方法600具体用于实现方法300时,在“第一下一跳的状态与第一会话联动”体现为“第一下一跳的状态与第一会话的状态联动”时,第二设备可以实现为方法300中S302a的相关描述,第一设备可以实现为方法300中S302b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在“第一下一跳的状态与第一会话联动”体现为“第一会话包括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第一下一跳的状态”时,第一指示信息可以实现为方法300中的指示信息1,第二设备可以实现为方法300中S302c的相关描述,第一设备可以实现为方法300中S302d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S603、第一设备根据第一下一跳的状态,确定第一设备到第一网段的下一跳。
示例性的,当方法600具体用于实现方法300时,第一设备可以实现为方法300中S303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第一下一跳的状态为下一跳不可达,或当第一下一跳的状态为下一跳信号劣化SD时,第一设备根据第一下一跳的状态,确定第一设备到第一网段的下一跳,包括:第一设备撤销与第一会话联动的到第一网段的第一静态路由。其中,第一静态路由的下一跳是第二设备。第一设备激活到第一网段的第二静态路由。其中,第二静态路由为第一静态路由的备份路由。当方法600具体用于实现方法300时,第一静态路由可以实现为方法300中的静态路由1,第一设备可以实现为方法300中S303a的相关描述。第二静态路由可以实现为方法300中的静态路由2,第一设备可以实现为方法300中S303b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也就是说,第一设备通过第一会话能够确定第一下一跳的状态,以使第一设备确定第一设备到第一网段的下一跳,以避免“第一下一跳不可达”致使数据在第二设备上中断,有效保证非直连下一跳不可达的业务正常倒换。并且,由于第一设备能够获知“第二设备到第一网段的第一下一跳的状态”,所以,即使“第二设备到第一网段的第一下一跳的状态为下一跳不可达”,第一设备仍可以向第二设备发送其他网段对应的数据,不影响其他网段对应数据的正常传输,使得非直连下一跳可达的业务仍然能够通过原路径转发,有效降低数据传输过程中由于某些故障场景所导致的不必要的数据传输中断的可能性。第一设备还可以在“第二设备到第一网段的第一下一跳的状态”较差的情况下,重新确定第一设备到第一网段的下一跳,以保证数据传输质量,从而提升了数据传输可靠性,降低了网络运行风险。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本申请实施例通信方法600还包括S604至S606:
S604、第二设备确定第二设备到第二网段的第二下一跳的状态。
其中,第二下一跳的状态与第二会话联动,第二会话是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建立的会话,在第二下一跳可达时,第二设备为第一设备到第二网段的下一跳。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会话是建立在第三环回口和第四环回口之间的会话。其中,第三环回口是第一设备上配置的环回口,始终处于正常状态。第四环回口是第二设备上配置的环回口。第二下一跳的状态与第二会话联动,包括:第四环回口的状态与第二会话的状态联动。其中,第四环回口的状态表示第二下一跳的状态。
示例性的,当方法600具体用于实现方法300时,第二网段可以实现为方法300中的网段2,第二会话对应于上文描述的会话2。第三环回口可以实现为方法300中的环回口3,第四环回口可以实现为方法300中的环回口4。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三环回口与第一环回口可以是同一环回口,也可以是不同环回口,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第四环回口与第二环回口是不同环回口。
S605、第二设备通过第二会话,向第一设备传递第二下一跳的状态。相应的,第一设备根据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建立的第二会话,确定第二设备到第二网段的第二下一跳的状态。
其中,在第二下一跳可达时,第二设备为第一设备到第二网段的下一跳。S605的实现过程可以参见S602的相关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S606、第一设备根据第二下一跳的状态,确定第一设备到第二网段的下一跳。
其中,S606的实现过程可以参见S603的相关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图7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通信方法700。方法700可以应用于图1a,图1b以及图2所示的网络架构中,具体实现图3至图5所对应的方法300。
S701、第一设备根据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建立的第一会话,确定第二设备到第一网段的第一下一跳的状态。
其中,在第一下一跳可达时,第二设备为第一设备到第一网段的下一跳。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会话是建立在第一环回口和第二环回口之间的会话。其中,第一环回口是第一设备上配置的环回口,始终处于正常状态。第二环回口是第二设备上配置的环回口。第一下一跳的状态与第一会话联动,包括:第二环回口的状态与第一会话的状态联动,其中,第二环回口的状态表示第一下一跳的状态。
示例性的,当方法700具体用于实现方法300时,第一设备可以实现为方法300中的设备1,第二设备可以实现为方法300中的设备2。第一网段可以实现为方法300中的网段1,第一会话可以实现为方法300中的会话1,第一环回口可以实现为方法300中的环回口1,第二环回口可以实现为方法300中的环回口2。S701的具体实现过程可以参见S302中设备1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第一设备根据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建立的第一会话,确定第二设备到第一网段的第一下一跳的状态,包括:第一设备根据第一会话的状态,确定第一下一跳的状态。例如,当第一会话的状态为断开状态时,第一下一跳的状态为下一跳不可达。当第一会话的状态为活跃状态时,第一下一跳的状态为下一跳可达。当第一会话的状态为质量降级状态时,第一下一跳的状态为下一跳信号劣化SD。也就是说,当方法700具体用于实现方法300时,第一设备可以实现为方法300中S302b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第一会话包括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第一下一跳的状态。第一设备根据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建立的第一会话,确定第二设备到第一网段的第一下一跳的状态,包括:第一设备根据第一指示信息,确定第一下一跳的状态。其中,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第一下一跳的状态为下一跳不可达。或者,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第一下一跳的状态为下一跳信号劣化SD。或者,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第一下一跳的状态为下一跳可达。也就是说,当方法700具体用于实现方法300时,第一设备可以实现为方法300中S302d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S702、第一设备根据第一下一跳的状态,确定第一设备到第一网段的下一跳。
示例性的,当方法700具体用于实现方法300时,第一设备可以实现为方法300中S303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第一下一跳的状态为下一跳不可达,或第一下一跳的状态为下一跳信号劣化SD时,第一设备根据第一下一跳的状态,确定第一设备到第一网段的下一跳,包括:第一设备撤销与第一会话联动的到第一网段的第一静态路由。其中,第一静态路由的下一跳是第二设备。第一设备激活到第一网段的第二静态路由。其中,第二静态路由为第一静态路由的备份路由。也就是说,当方法700具体用于实现方法300时,第一静态路由可以实现为方法300中的静态路由1,第一设备可以实现为方法300中S303a的相关描述。第二静态路由可以实现为方法300中的静态路由2,第一设备可以实现为方法300中S303b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通信方法700还包括S703和S704:
S703、第一设备根据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建立的第二会话,确定第二设备到第二网段的第二下一跳的状态。
其中,在第二下一跳可达时,第二设备为第一设备到第二网段的下一跳。
其中,第二下一跳的状态与第二会话联动,第二会话是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建立的会话,在第二下一跳可达时,第二设备为第一设备到第二网段的下一跳。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会话是建立在第三环回口和第四环回口之间的会话。其中,第三环回口是第一设备上配置的环回口,始终处于正常状态。第四环回口是第二设备上配置的环回口。第二下一跳的状态与第二会话联动,包括:第四环回口的状态与第二会话的状态联动。其中,第四环回口的状态表示第二下一跳的状态。
示例性的,当方法700具体用于实现方法300时,第二网段可以实现为方法300中的网段2,第二会话对应于上文描述的会话2。第三环回口可以实现为方法300中的环回口3,第四环回口可以实现为方法300中的环回口4。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三环回口与第一环回口可以是同一环回口,也可以是不同环回口,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第四环回口与第二环回口是不同环回口。
S704、第一设备根据第二下一跳的状态,确定第一设备到第二网段的下一跳。
图8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通信方法800。方法800可以应用于图1a,图1b以及图2所示的网络架构中,具体实现图3至图5所对应的方法300。
S801、第二设备确定第二设备到第一网段的第一下一跳的状态。
其中,第一下一跳的状态与第一会话联动。第一会话是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建立的会话。在第一下一跳可达时,第二设备为第一设备到第一网段的下一跳。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会话是建立在第一环回口和第二环回口之间的会话。其中,第一环回口是第一设备上配置的环回口,始终处于正常状态。第二环回口是第二设备上配置的环回口。第一下一跳的状态与第一会话联动,包括:第二环回口的状态与第一会话的状态联动,其中,第二环回口的状态表示第一下一跳的状态。
示例性的,当方法800具体用于实现方法300时,第一设备可以实现为方法300中的设备1,第二设备可以实现为方法300中的设备2。第一网段可以实现为方法300中的网段1,第一会话可以实现为方法300中的会话1,第一环回口可以实现为方法300中的环回口1,第二环回口可以实现为方法300中的环回口2。S801的具体实现过程可以参见S301中设备1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S802、第二设备通过第一会话,向第一设备传递第一下一跳的状态。
示例性的,当方法800具体用于实现方法300时,第二设备可以实现为方法300中S302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第一下一跳的状态与第一会话联动,可以体现为,第一下一跳的状态与第一会话的状态联动。例如,当第一下一跳的状态为下一跳不可达时,第一会话的状态为断开状态。当第一下一跳的状态为下一跳可达时,第一会话的状态为活跃状态。当第一下一跳的状态为下一跳信号劣化SD时,第一会话的状态为质量降级状态。此时,第一设备可以实现为方法300中S302a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第一下一跳的状态与第一会话联动,可以体现为,第一会话中包括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第一下一跳的状态。例如,当第一下一跳的状态为下一跳不可达时,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第一下一跳的状态为下一跳不可达。当第一下一跳的状态为下一跳信号劣化SD时,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第一下一跳的状态为下一跳信号劣化SD。当第一下一跳的状态为下一跳可达时,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第一下一跳的状态为下一跳可达。此时,第一设备可以实现为方法300中S302c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通信方法800还包括S803和S804:
S803、第二设备确定第二设备到第二网段的第二下一跳的状态。
其中,第二下一跳的状态与第二会话联动。第二会话是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建立的会话。在第二下一跳可达时,第二设备为第一设备到第二网段的下一跳。
其中,第二下一跳的状态与第二会话联动,第二会话是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建立的会话,在第二下一跳可达时,第二设备为第一设备到第二网段的下一跳。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会话是建立在第三环回口和第四环回口之间的会话。其中,第三环回口是第一设备上配置的环回口,始终处于正常状态。第四环回口是第二设备上配置的环回口。第二下一跳的状态与第二会话联动,包括:第四环回口的状态与第二会话的状态联动。其中,第四环回口的状态表示第二下一跳的状态。
示例性的,当方法800具体用于实现方法300时,第二网段可以实现为方法300中的网段2,第二会话对应于上文描述的会话2。第三环回口可以实现为方法300中的环回口3,第四环回口可以实现为方法300中的环回口4。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三环回口与第一环回口可以是同一环回口,也可以是不同环回口,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第四环回口与第二环回口是不同环回口。
S804、第二设备通过第二会话,向第一设备传递第二下一跳的状态。
上述主要从各个网元之间交互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进行了介绍。相应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网元,或者包含上述网元的装置,或者为可用于网元的部件。可以理解的是,该通信装置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申请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下面结合图9,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900进行介绍。通信装置900可以应用于图1a、图1b或图2所示的网络架构中。通信装置900具体可以用于执行方法300,方法700,方法800的部分或全部操作。举例来说,通信装置900例如可以是本申请所述设备1或者设备2,通信装置900还可以是本申请所述的第一设备或第二设备。通信装置900例如可以是整体的网络设备,也可以是网络设备中的单板,例如接口板或者线卡或集中交叉板,还可以是网络设备中的芯片。通信装置900包括处理单元902、发送单元903和接收单元904。发送单元903用于执行发送操作,接收单元904用于执行接收操作,处理单元902用于执行收发以外的操作。例如,当通信装置900作为第一设备执行图7所示的方法700时,处理单元902用于根据第一会话,确定第二设备到第一网段的第一下一跳的状态。其中,在第一下一跳可达时,第二设备为通信装置900到第一网段的下一跳。处理单元902,还用于根据第一下一跳的状态,确定通信装置900到第一网段的下一跳。接收单元904用于接收到第一网段的数据。发送单元903用于向处理单元902确定的下一跳发送到第一网段的数据。
当通信装置900作为第二设备执行图8所示的方法800时,处理单元902用于确定通信装置900到第一网段的第一下一跳的状态。其中,第一下一跳的状态与第一会话联动,第一会话是第一设备和通信装置900之间建立的会话。在第一下一跳可达时,通信装置900为第一设备到第一网段的下一跳。处理单元902还用于通过第一会话,向第一设备传递第一下一跳的状态。接收单元904用于接收到第一网段的数据。发送单元903用于向第一下一跳发送到第一网段的数据。
可选的,通信装置900还可以包括存储单元901,用于存储通信装置900的程序代码和数据,程序代码可以包括不限于处理单元902运行的指令,或发送单元903运行的指令,或接收单元904运行的指令等。
下面结合图10,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装置1000进行介绍。通信装置1000可以应用于图1a、图1b或图2所示的网络架构中。举例来说,通信装置1000例如可以是本申请所述设备1或者设备2,通信装置1000还可以是本申请所述的第一设备或第二设备。通信装置1000可以是整体的网络设备,也可以是网络设备中的单板,例如接口板或者线卡或集中交叉板,还可以是网络设备中的芯片。通信装置1000用于执行前述图3-图8任一附图所对应的实施例的方法。如图10所示,通信装置1000包括处理器1010,与所述处理器耦合连接的存储器1020以及通信接口1030。
处理器1010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NP)或者CPU和NP的组合。处理器还可以是一个或多个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一个或多个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PLD)或其组合。上述PLD可以是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CPLD),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通用阵列逻辑(generic array logic,GAL)或其任意组合。处理器1010可以是指一个处理器,也可以包括多个处理器。存储器1020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volatile memory),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存储器也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快闪存储器(flash memory),硬盘(hard disk drive,HDD)或固态硬盘(solid-statedrive,SSD);存储器还可以包括上述种类的存储器的组合。存储器可以是指一个存储器,也可以包括多个存储器。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存储器1020中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包括多个软件模块,例如发送单元,接收单元和处理单元。处理器1010执行各个软件模块后可以按照各个软件模块的指示进行相应的操作。在本实施例中,一个软件模块所执行的操作实际上是指处理器1010根据所述软件模块的指示而执行的操作。例如,当通信装置1000作为第一设备执行图7所示的方法时,处理单元用于根据通信装置1000和第二设备之间建立的第一会话,确定第二设备到第一网段的第一下一跳的状态。其中,在第一下一跳可达时,第二设备为通信装置1000到第一网段的下一跳。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第一下一跳的状态,确定通信装置1000到第一网段的下一跳。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到第一网段的数据,发送单元用于向处理单元确定的下一跳发送到第一网段的数据。此外,处理器1010执行存储器1020中的计算机可读指令后,可以按照计算机可读指令的指示,执行本申请中由第一设备可以执行的部分或全部操作。例如,第一设备实现为设备1时,通信装置1000可以执行图3-图5任一附图所对应的实施例中由设备1所执行的方法。当通信装置1000作为第二设备执行图8所示的方法时,处理单元用于确定通信装置1000到第一网段的第一下一跳的状态。其中,第一下一跳的状态与第一会话联动。第一会话是第一设备和通信装置1000之间建立的会话。在第一下一跳可达时,通信装置1000为第一设备到第一网段的下一跳。处理单元还用于通过第一会话,向第一设备传递第一下一跳的状态。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到第一网段的数据,发送单元用于向第一下一跳发送到第一网段的数据。此外,处理器1010执行存储器1020中的计算机可读指令后,可以按照计算机可读指令的指示,执行本申请中由第二设备可以执行的部分或全部操作。例如,第二设备实现为设备2时,通信装置1000可以执行图3-图5任一附图所对应的实施例中由设备2所执行的方法。在一些实例中,处理器1010所执行的多个软件模块可以存储于不同的存储器中。
通信接口1030可以是以太网接口,也可以是其他类型的网络接口。
可选的,通信装置1000还可以包括总线1040。其中,通信接口1030、处理器1010以及存储器1020可以通过总线1040相互连接;总线1040可以包括外设部件互连标准(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xtended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所述总线1040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10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当其在处理器上运行时,实现图3至图5对应的任意一个实施例中的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操作,或实现图6至图8对应的任意一个实施例中的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操作。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指令,当其在处理器上运行时,实现图3至图5对应的任意一个实施例的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操作,或实现图6至图8对应的任意一个实施例中的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操作。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包括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igital subscriber line,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括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括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包括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数字视频光盘(digital video disc,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设备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功能单元独立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申请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可读取的存储介质中,如计算机的软盘,硬盘或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33)
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建立的第一会话,确定所述第二设备到第一网段的第一下一跳的状态,其中,在所述第一下一跳可达时,所述第二设备为所述第一设备到所述第一网段的下一跳;
根据所述第一下一跳的状态,确定所述第一设备到所述第一网段的下一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建立的第一会话,确定所述第二设备到第一网段的第一下一跳的状态,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会话的状态,确定所述第一下一跳的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会话的状态为断开状态时,所述第一下一跳的状态为下一跳不可达。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会话的状态为活跃状态时,所述第一下一跳的状态为下一跳可达。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会话的状态为质量降级状态时,所述第一下一跳的状态为下一跳信号劣化SD。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会话包括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第一下一跳的状态,所述根据所述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建立的第一会话,确定所述第二设备到第一网段的第一下一跳的状态,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确定所述第一下一跳的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第一下一跳的状态为下一跳不可达。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第一下一跳的状态为下一跳信号劣化SD。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第一下一跳的状态为下一跳可达。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会话为双向转发检测BFD会话、双向主动测量协议TWAMP会话、或因特网控制报文协议ICMP会话。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下一跳的状态为下一跳不可达时,所述根据所述第一下一跳的状态,确定所述第一设备到所述第一网段的下一跳,包括:
撤销与所述第一会话联动的到所述第一网段的第一静态路由,其中,所述第一静态路由的下一跳是所述第二设备;
激活到所述第一网段的第二静态路由,其中,所述第二静态路由为所述第一静态路由的备份路由。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下一跳的状态为下一跳信号劣化SD时,所述根据所述第一下一跳的状态,确定所述第一设备到所述第一网段的下一跳,包括:
撤销与所述第一会话联动的到所述第一网段的第一静态路由,其中,所述第一静态路由的下一跳是所述第二设备;
激活到所述第一网段的第二静态路由,其中,所述第二静态路由为所述第一静态路由的备份路由。
13.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第二设备到第一网段的第一下一跳的状态,其中,所述第一下一跳的状态与第一会话联动,所述第一会话是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之间建立的会话,在所述第一下一跳可达时,所述第二设备为所述第一设备到所述第一网段的下一跳;
通过所述第一会话,向所述第一设备传递所述第一下一跳的状态。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一跳的状态与第一会话联动,包括:当所述第一下一跳的状态为下一跳不可达时,所述第一会话的状态为断开状态。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一跳的状态与第一会话联动,包括:当所述第一下一跳的状态为下一跳可达时,所述第一会话的状态为活跃状态。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一跳的状态与第一会话联动,包括:当所述第一下一跳的状态为下一跳信号劣化SD时,所述第一会话的状态为质量降级状态。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一跳的状态与第一会话联动,包括:所述第一会话中包括第一指示信息,当所述第一下一跳的状态为下一跳不可达时,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第一下一跳的状态为下一跳不可达。
18.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一跳的状态与第一会话联动,包括:所述第一会话中包括第一指示信息,当所述第一下一跳的状态为下一跳信号劣化SD时,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第一下一跳的状态为下一跳信号劣化SD。
19.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一跳的状态与第一会话联动,包括:所述第一会话中包括第一指示信息,当所述第一下一跳的状态为下一跳可达时,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第一下一跳的状态为下一跳可达。
20.根据权利要求13至1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会话为双向转发检测BFD会话、双向主动测量协议TWAMP会话、或因特网控制报文协议ICMP会话。
21.根据权利要求13至2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一跳是所述第二设备到所述第一网段的每个下一跳的集合,所述第二设备配置有监控组,所述监控组关联第一路径组,所述第一路径组中每条路径与所述每个下一跳一一对应,所述监控组的状态表示所述第一下一跳的状态,所述第一下一跳的状态与所述第一会话联动,包括:
所述监控组的状态与所述第一会话联动。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控组的状态与所述第一会话联动,包括:所述监控组的状态与所述第一会话的状态联动;或者,
所述第一会话包括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监控组的状态。
23.根据权利要求21或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路径组中至少一条路径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所述监控组的状态为活跃状态,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误码率小于或者等于第一误码率阈值;
时延均小于或者等于第一时延阈值;
丢包率均小于或者等于第一丢包率阈值;
抖动均小于或者等于第一抖动阈值。
24.根据权利要求21至2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路径组中所有路径都不可用时,所述监控组的状态为不活跃状态。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所有路径均不可用,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情形:
所有路径均发生故障;
每条路径的误码率均大于或者等于第二误码率阈值;
每条路径的时延均大于或者等于第二时延阈值;
每条路径的丢包率均大于或者等于第二丢包率阈值;
每条路径的抖动均大于或者等于第二抖动阈值。
26.根据权利要求21至2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路径组中至少一条路径可用,且所述第一路径组中所有可用的路径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时,所述监控组的状态为质量降级状态,其中,所述第二预设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误码率大于第一误码率阈值,且小于第二误码率阈值;
时延大于第一时延阈值,且小于第二时延阈值;
丢包率大于第一丢包率阈值,且小于第二丢包率阈值;
抖动大于第一抖动阈值,且小于第二抖动阈值。
27.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处理器和所述存储器耦合,所述存储器存储有程序指令,当所述存储器存储的程序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通信装置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8.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用于与所述通信装置之外的模块通信,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9.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处理器和所述存储器耦合,所述存储器存储有程序指令,当所述存储器存储的程序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通信装置执行如权利要求13至2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30.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用于与所述通信装置之外的模块通信,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实现如权利要求13至2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3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被执行,或者权利要求13至2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被执行。
32.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包括计算机程序,当所述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2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33.一种通信系统,包括权利要求27或28所述的通信装置,以及权利要求29或30所述的通信装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097888.5A CN114793212A (zh) | 2021-01-25 | 2021-01-25 | 一种故障处理方法及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097888.5A CN114793212A (zh) | 2021-01-25 | 2021-01-25 | 一种故障处理方法及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793212A true CN114793212A (zh) | 2022-07-26 |
Family
ID=824595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097888.5A Pending CN114793212A (zh) | 2021-01-25 | 2021-01-25 | 一种故障处理方法及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793212A (zh) |
-
2021
- 2021-01-25 CN CN202110097888.5A patent/CN114793212A/zh active Pending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5213854B2 (ja) | リンクアグリゲーショングループ接続を持つ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接続性障害管理(cfm) | |
US6925054B1 (en) | Network path protection | |
US8854975B2 (en) | Scaling OAM for point-to-point trunking | |
US8259593B2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egmenting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 |
US20080215910A1 (en) | High-Availability Networking with Intelligent Failover | |
US7027388B2 (en) | 1+1 Mesh protection | |
US8509616B2 (en) | Devices,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un-time reassignment of a PHY to MAC devices interconnect | |
US20110194405A1 (en) | Networks having multiple paths between nodes and nodes for such a network | |
JP7026776B2 (ja) | 通信方法、通信デバイス、および記憶媒体 | |
JP4922972B2 (ja) | 通信システム | |
EP2689561B1 (en) | Directing traffic in an edge network element operable to perform layer 2 data forwarding and supporting any of various spanning tree protocols | |
EP2074752A1 (en) | Resiliency schemes in communications networks | |
US20100265831A1 (en) | Packet forwarding device and control circuit thereof | |
KR20140072343A (ko) | Sdn 망의 장애 대처 방법 | |
EP3029883B1 (en) | Network protec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next-ring node, and system | |
US20150172173A1 (en) |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path switching method | |
US20160248623A1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error occurrence information to respective end nodes terminating paths | |
WO2022121638A1 (zh) | 一种报文处理方法及装置 | |
US7593323B2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managing nodes on a fault tolerant network | |
US9426058B2 (en) | Transmission equipment and transmission method | |
CN114793212A (zh) | 一种故障处理方法及装置 | |
JP2005268889A (ja) | 伝送路切替システムおよび伝送路切替システムの動作方法 | |
JP6499624B2 (ja) | ネットワーク装置及びフレーム転送方法 | |
CN112637054A (zh) | Ip承载网的组网优化方法、装置、计算设备和存储介质 | |
CN115150320B (zh) | 报文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