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93211A - 一种基于刀片服务的业务多链路备份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刀片服务的业务多链路备份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793211A
CN114793211A CN202210703227.7A CN202210703227A CN114793211A CN 114793211 A CN114793211 A CN 114793211A CN 202210703227 A CN202210703227 A CN 202210703227A CN 114793211 A CN114793211 A CN 1147932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twork card
interface
service
backup
li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0322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793211B (zh
Inventor
毛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w H3C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ew H3C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w H3C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New H3C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703227.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793211B/zh
Publication of CN1147932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932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7932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9321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22Alternate rou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24Multipath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ardware Redundancy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刀片服务的业务多链路备份方法及装置,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接收的业务备份消息确定指定备份类型用于指示计算层面的业务链路备份时,控制刀片服务器中不同位置上的网卡的相同位置接口部署相同业务。而在基于计算层面的业务链路备份的基础上,需要进行交换层面的业务备份时,通过控制同一网卡上的接口进行逻辑切换实现交换层面的业务链路备份的需求。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不修改物理链路的情况下,通过对网卡接口的逻辑切换实现了不同业务的链路备份需求,使得面对业务冗余备份的多边形需求时,减少了需要实现不同业务的产品数,降低了开发和维护等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刀片服务的业务多链路备份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链路备份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刀片服务的业务多链路备份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市场上的刀箱基本上都是通过一个中置背板将刀片服务器和互联模块连通。其中,刀片服务器的网卡接口连接到中置背板并一一对应连通到互联模块接口,在物理链路布线上实现端到端的准确连通。这样也使得网络业务的链路在硬件链路层面上只有唯一确定的路由,无法从硬件层面上做到多方案、冗余链路的实现。
为了适应客户对于业务冗余备份的多边形需求,需要提供不同的产品来供客户选择,需要规划不同的硬件布线单板,大大的增加了开发和维护等成本,也使得产品型号和功能显得冗余且有重叠。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刀片服务的业务多链路备份方法,使客户对于业务的备份需求可根据业务的不同来实现计算层面和交换层面的多冗余方案,充分发挥刀片服务器业务部署的高可靠和高效率性能,这解决了现有刀片服务技术中硬件链路层面上只有唯一确定的路由,无法从硬件层面上实现业务多链路备份的问题。
具体地,本申请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基于刀片服务的业务多链路备份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业务备份消息;所述业务备份消息用于指示在第一网卡和第二网卡进行指定备份类型的业务备份;
在所述指定备份类型用于指示计算层面的业务链路备份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网卡中的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网卡中的第一接口部署相同业务;
在所述指定备份类型用于指示交换层面的业务链路备份,且所述第一网卡中的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网卡中的第一接口连接交换层面上第一互联模块的情况下,对所述第一网卡或者所述第二网卡上的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进行逻辑切换,以使切换后的第一接口对接到所述第一互联模块的链路切换为所述第一接口对接所述交换层面上第二互联模块的链路。
可选的,在上述方法中,所述第一网卡和所述第二网卡为同一刀片服务器的不同网卡,或者,
所述第一网卡和所述第二网卡为不同刀片服务器上相同位置上的不同网卡。
可选的,在上述方法中,所述第一网卡中的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网卡中的第一接口为不同网卡上相同位置上的接口;
所述第一网卡中的第二接口和所述第二网卡中的第二接口为不同网卡上相同位置上的接口。
可选的,对所述第一网卡或者第二网卡上的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进行逻辑切换进一步包括:
将所述第一互联模块和所述第二互联模块通过内部通道进行堆叠,形成堆叠设备。
可选的,若所述第一网卡和所述第二网卡为同一刀片服务器的不同网卡,所述控制第一网卡中的第一接口和第二网卡中的第一接口部署相同业务进一步包括:控制所述第一网卡中的第一接口和第二网卡中的第一接口连接交换层面上同一互联模块。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基于刀片服务的业务多链路备份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业务备份消息;所述业务备份消息用于指示在第一网卡和第二网卡进行指定备份类型的业务备份;
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指定备份类型用于指示计算层面的业务链路备份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网卡中的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网卡中的第一接口部署相同业务;
在所述指定备份类型用于指示交换层面的业务链路备份,且所述第一网卡中的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网卡中的第一接口连接交换层面上第一互联模块的情况下,对所述第一网卡或者所述第二网卡上的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进行逻辑切换,以使切换后的第一接口对接到所述第一互联模块的链路切换为所述第一接口对接所述交换层面上第二互联模块的链路。
可选的,在上述装置中,所述第一网卡和所述第二网卡为同一刀片服务器的不同网卡,或者,
所述第一网卡和所述第二网卡为不同刀片服务器上相同位置上的不同网卡。
可选的,在上述装置中,所述第一网卡中的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网卡中的第一接口为不同网卡上相同位置上的接口;
所述第一网卡中的第二接口和所述第二网卡中的第二接口为不同网卡上相同位置上的接口。
可选的,所述控制模块对所述第一网卡或者第二网卡上的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进行逻辑切换进一步包括:
将所述第一互联模块和所述第二互联模块通过内部通道进行堆叠,形成堆叠设备。
可选的,若所述第一网卡和所述第二网卡为同一刀片服务器的不同网卡,所述控制模块控制第一网卡中的第一接口和第二网卡中的第一接口部署相同业务进一步包括:控制所述第一网卡中的第一接口和第二网卡中的第一接口连接交换层面上同一互联模块。
由以上描述可以看出,本申请中通过接收的业务备份消息确定指定备份类型用于指示计算层面的业务链路备份,控制刀片服务器中不同位置上的网卡的相同位置接口部署相同业务。而指定备份类型用于指示交换层面的业务链路备份时,则通过控制同一网卡上的接口进行逻辑切换实现交换层面的业务链路备份的需求。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不修改物理链路的情况下,通过对网卡接口的逻辑切换实现了不同业务的链路备份需求,使得面对业务冗余备份的多边形需求时,减少了需要实现不同业务的产品数,降低了开发和维护等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本申请现有技术中刀片服务器与互联模块端到端的典型链路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全宽刀片服务器的业务链路备份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半宽刀片服务器的业务链路备份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网卡接口切换与链路变化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全宽刀片服务器的另一种业务链路备份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半宽刀片服务器的另一种业务链路备份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的装置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申请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申请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器件,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器件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申请范围的情况下,第一器件也可以被称为第二器件,类似地,第二器件也可以被称为第一器件。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并使本申请实施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首先,简单介绍一下现有技术中基于刀片服务器的业务链路备份的方法。当前刀片服务器从硬件链路上从网卡到交换平面端到端的统一映射关系一般都是固定的,这样才可以保证硬件链路的正确排布。
如图1所示,图1为刀箱中刀片服务器与互联模块端到端通过中置背板一一联通的典型链路。图示为两种刀片服务器,一种是半宽刀片服务器,该半宽刀片服务器,包含两个CPU,占半个刀箱槽位,左右共两个服务器。另一种是全宽刀片服务器,包含四个CPU,占整个刀箱槽位。虚线表示刀片服务器和互联模块连接到背板的物理链路,刀片服务器通过网卡与中置背板一一连接到互联模块的内部接口。这种物理链路的明确性确保了刀片服务器的业务可以正常通过互联模块转发到上层的汇聚网络,实现业务的统一部署。但是无论怎么部署,对于硬件链路的对应关系都是通过中置背板唯一确定的,无法做到灵活切换业务链路的冗余备份。
因此,上述基于刀片服务器的业务链路备份的方法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物理链路固定单一,无法满足客户不同业务组网的备份需求。
2、备份组网仅单一的体现为刀片服务器层面的备份,对于转发的路由没有备份,更不谈两者的结合备份。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刀片服务的业务多链路备份方法,该方法中,当业务需求为计算层面的业务链路备份时,可以通过控制刀片服务器中不同位置上的网卡的相同位置接口部署相同业务,以实现计算层面的业务链路备份,而业务需求为交换层面的业务链路备份时,则通过控制同一网卡上的接口进行逻辑切换实现交换层面的业务链路备份的需求。并且业务需求为交换层面的业务链路备份时,还可以通过内部通道形成堆叠设备,将支持交换层面的设备间链路冗余,形成堆叠保护业务运行。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参见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基于刀片服务的业务多链路备份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以应用于刀片服务器,也可以应用于刀片服务器的管理软件,本申请对此并不进行限定。
下面以应用于管理软件为例,如图2所示,该流程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01,接收业务备份消息,该业务备份消息用于指示在第一网卡和第二网卡进行指定备份类型的业务备份。
步骤S202,在上述指定备份类型用于指示计算层面的业务链路备份的情况下,控制上述第一网卡中的第一接口和上述第二网卡中的第一接口部署相同业务;
在所述指定备份类型用于指示交换层面的业务链路备份,且所述第一网卡中的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网卡中的第一接口连接交换层面上第一互联模块的情况下,对所述第一网卡或者所述第二网卡上的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进行逻辑切换,以使切换后的第一接口对接到所述第一互联模块的链路切换为所述第一接口对接所述交换层面上第二互联模块的链路。
在本实施例中,计算层面的业务链路备份指对多个网卡部署相同的业务而实现的业务备份,通过此方法实现的业务备份,可以在部署业务的某个网卡发生故障时不会对该业务造成影响,从而达到业务备份的目的。
而交换层面的业务链路备份则是对多个互联模块部署相同的业务而实现的业务备份,通过此方法实现的业务备份,可以在部署业务的某个互联模块发生故障时不会对该业务造成影响,从而达到业务备份的目的。
在本实施例中,基于物理链路已经基于计算层面的业务链路备份的前提下,当上述第一网卡中的第一接口和上述第二网卡中的第一接口连接交换层面上第一互联模块时,通过对该第一网卡或者该第二网卡上的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进行逻辑切换,以使切换后的第一接口对接到第一互联模块的链路切换为上述第一接口对接上述交换层面上第二互联模块的链路,以实现交换层面的业务链路备份。
需要说明的是,若物理链路最初是基于计算层面进行的业务链路备份,也可以通过对该第一网卡或者该第二网卡上的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进行逻辑切换,实现交换层面的业务链路备份的目的。
可选的,对上述第一网卡或者上述第二网卡上的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进行逻辑切换进一步包括:
将所述第一互联模块和所述第二互联模块通过内部通道进行堆叠,形成堆叠设备。
在本实施例中,对上述第一网卡或者上述第二网卡上的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进行逻辑切换实现交换层面的业务链路备份后,还可以将部署相同业务的第一互联模块和第二互联模块进行堆叠,这样可以支持交换层面设备间链路冗余和形成堆叠保护业务运行等多种业务部署方案。
可选的,上述第一网卡和上述第二网卡为同一刀片服务器的不同网卡,或者,
上述第一网卡和上述第二网卡为不同刀片服务器上相同位置上的不同网卡。
在本实施例中,当业务链路备份中的刀片服务器为全宽刀片服务器时,上述第一网卡和上述第二网卡则可以是同一刀片服务器的不同网卡。而当业务链路备份中的刀片服务器为半宽刀片服务器时,上述第一网卡和上述第二网卡则可以是不同刀片服务器上相同位置上的不同网卡。下面会通过具体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可选的,上述第一网卡中的第一接口和上述第二网卡中的第一接口为不同网卡上相同位置上的接口;
所述第一网卡中的第二接口和所述第二网卡中的第二接口为不同网卡上相同位置上的接口。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网卡和第二网卡中都包含左右两个接口,则可以认定第一网卡中的左接口和第二网卡中的左接口,第一网卡中的右接口和第二网卡中的右接口为相同位置的接口。或者第一网卡和第二网卡中都包含编号为1、2的两个接口,则可以认定第一网卡中的编号为1的接口和第二网卡中的编号为1的接口,第一网卡中的编号为2的接口和第二网卡中的编号为2的接口为相同位置的接口。
可选的,若上述第一网卡和上述第二网卡为同一刀片服务器的不同网卡,上述控制第一网卡中的第一接口和第二网卡中的第一接口部署相同业务进一步包括:控制上述第一网卡中的第一接口和第二网卡中的第一接口连接交换层面上同一互联模块。
在本实施例中,业务链路备份中的刀片服务器为全宽刀片服务器时,可以通过控制该全宽刀片服务器的第一网卡中的第一接口和第二网卡中的第一接口连接交换层面上同一互联模块,使第一网卡中的第一接口和第二网卡中的第一接口部署相同业务,实现计算层面的链路备份。
至此,完成图2所示流程。
通过图2所示流程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接收的业务备份消息确定指定备份类型用于指示计算层面的业务链路备份,控制刀片服务器中不同位置上的网卡的相同位置接口部署相同业务。而指定备份类型用于指示交换层面的业务链路备份时,则通过控制同一网卡上的接口进行逻辑切换实现交换层面的业务链路备份的需求。实现了在不修改物理链路的情况下,通过对网卡接口的逻辑切换实现了不同业务的链路备份需求,使得面对业务冗余备份的多边形需求时,减少了需要实现不同业务的产品数,降低了开发和维护等成本。
下面通过几个具体的例子对上述各个不同的业务链路备份进行说明:
图3为对全宽刀片服务器进行计算层面的业务链路备份的示例图,对于全宽刀片服务器,当对同一刀片服务器的不同位置上的网卡有配置相同业务需求时,在该全宽刀片服务器中网卡NIC1-port1和网卡NIC4-port1都通过中置背板连接到交换平面的互联模块ICM1;NIC1-port2和NIC4-port2都连接到互联模块ICM4。当网卡NIC1或者网卡NIC4发生故障时,并不会影响互联模块ICM1上的业务实现,还通过在OS中将NIC1-port1和NIC4-port1做bonding来提高业务的可靠性,实现网络冗余、负载均衡等功能。
图4为对半宽刀片服务器进行计算层面的业务链路备份的示例图,对于半宽刀片服务器,当对不同刀片服务器的相同位置上的网卡有配置相同业务需求时,如图4所示,在Left Slot位置半宽刀片服务器的NIC1-port1和Right Slot位置半宽刀片服务器的NIC1-port1都通过中置背板连接到交互平面的互联模块ICM 1。通过在不同网卡上相同位置上的接口上部署相同的业务来实现设备间冗余备份,确保业务的可靠运行。
图5为NIC#接口切换与链路变化示意图,在上面两种计算层面的业务备份方案基础上,当客户希望进行交换层面的业务链路备份时,通过管理软件和网卡固件配合,实现网卡逻辑接口的切换。如图5,即体现为NIC#-port1与NIC#-port2接口从逻辑上实现互换。体现到物理链路层面时,即切换了NIC#的接口到中置背板的路由,实现了链路切换。
图6为对全宽刀片服务器进行交换层面的业务链路备份的示例图,在本实施例中,是在物理链路基于计算层面的业务链路备份的前提下。
如图6所示,上半图中该全宽刀片服务器中网卡NIC1-port1和网卡NIC4-port1都通过中置背板连接到交换平面的互联模块ICM1,以实现计算层面的业务链路备份,通过切换该全宽刀片服务器中的NIC4和NIC5的接口,实现了原本NIC4-port1对接到互联模块ICM#1的链路切换到了NIC4-port1对接ICM #4;通过对ICM #1和ICM #4部署相同的业务,实现交换层面的业务链路备份。在本实施例中,ICM #1和ICM #4通过内部通道形成堆叠设备。对于NIC5同样原理可以实现链路的切换,也可以保持原本链路。这样可以支持交换层面设备间链路冗余和形成堆叠保护业务运行等多种业务部署方案。
需要说明的是,若图6的实施例中是在物理链路基于交换层面的业务链路备份的前提下,还可以通过切换该全宽刀片服务器中的NIC4和NIC5的接口,使得原本NIC4-port1对接到互联模块ICM #4的链路切换到了NIC4-port1对接ICM #1,即将图7右图中的链路备份切换为左图中的链路备份,实现交换层面的业务链路切换为计算层面的业务链路备份。
图7为对半宽刀片服务器进行交换层面的业务链路备份的示例图,在本实施例中,是在物理链路基于计算层面的业务链路备份的前提下。
如图7所示,左图中该全宽刀片服务器中网卡NIC1-port1和网卡NIC4-port1都通过中置背板连接到交换平面的互联模块ICM1,以实现计算层面的业务链路备份,此时通过切换Right Slot位置半宽刀片服务器中的网卡NIC1上的接口,使得原本NIC1-port1对接到互联模块ICM #1的链路切换到了NIC1-port1对接ICM #4,通过对ICM #1和ICM #4部署相同的业务,实现交换层面的业务链路备份。在本实施例中,ICM #1和ICM #4还可以通过内部通道形成堆叠设备。这样可以支持交换层面的设备间链路冗余和形成堆叠保护业务运行等多种业务部署方案。
需要说明的是,若图7的实施例中是在物理链路基于交换层面的业务链路备份的前提下,还可以通过切换Right Slot位置半宽刀片服务器中的网卡NIC1上的接口,使得原本NIC1-port1对接到互联模块ICM #4的链路切换到了NIC1-port1对接ICM #1,即将图7右图中的链路备份切换为左图中的链路备份,实现交换层面的业务链路切换为计算层面的业务链路备份。
对图3、图4、图6、图7的实施例进行概括,链路冗余的情况如下几种:
1. 通过图3实现全宽刀片服务器OS层面NIC之间的业务备份;
2. 通过图4实现半宽刀片服务器之间相同位置NIC之间的业务备份;
3. 通过图6实现全宽刀片服务器NIC对应的ICM设备备份;
4. 通过图7实现半宽刀片服务器之间相同位置NIC对应的ICM设备备份;
5. 通过图6、图7实现上述情况3和4的ICM之间可以实现堆叠情形的业务可靠性链路备份;
6. 通过图3、图4、图6、图7实现上述所有情况可以通过管理软件实现多种链路冗余情况的共存。
结合上面描述,可以通过软件层面的实现,在刀片服务器的业务部署时,支持计算层面和交换层面业务链路的备份,以及多种链路备份方式的混合共存。而且这种实现是通过软件层面完成,不影响刀片服务器硬件布线链路。可以根据客户数据中心的组网备份方式,灵活的为数据中心对接既有网络和部署新的业务。
至此,完成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描述。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进行了描述,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装置进行描述:
参见图8所示,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基于刀片服务的业务多链路备份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801:用于接收业务备份消息;所述业务备份消息用于指示在第一网卡和第二网卡进行指定备份类型的业务备份;
控制模块802:用于在所述指定备份类型用于指示计算层面的业务链路备份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网卡中的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网卡中的第一接口部署相同业务;
在所述指定备份类型用于指示交换层面的业务链路备份,且所述第一网卡中的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网卡中的第一接口连接交换层面上第一互联模块的情况下,对所述第一网卡或者所述第二网卡上的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进行逻辑切换,以使切换后的第一接口对接到所述第一互联模块的链路切换为所述第一接口对接所述交换层面上第二互联模块的链路。
可选的,所述第一网卡和所述第二网卡为同一刀片服务器的不同网卡,或者,
所述第一网卡和所述第二网卡为不同刀片服务器上相同位置上的不同网卡。
可选的,所述第一网卡中的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网卡中的第一接口为不同网卡上相同位置上的接口;
所述第一网卡中的第二接口和所述第二网卡中的第二接口为不同网卡上相同位置上的接口。
可选的,所述控制模块802对所述第一网卡或者第二网卡上的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进行逻辑切换进一步包括:
将所述第一互联模块和所述第二互联模块通过内部通道进行堆叠,形成堆叠设备。
可选的,若所述第一网卡和所述第二网卡为同一刀片服务器的不同网卡,所述控制模块控制第一网卡中的第一接口和第二网卡中的第一接口部署相同业务进一步包括:控制所述第一网卡中的第一接口和第二网卡中的第一接口连接交换层面上同一互联模块。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可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申请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装置或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得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以上所描述的装置或系统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模块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在实施本申请方案时可以把各模块的功能在同一个或多个软件和/或硬件中实现。也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基于刀片服务的业务多链路备份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业务备份消息;所述业务备份消息用于指示在第一网卡和第二网卡进行指定备份类型的业务备份;
在所述指定备份类型用于指示计算层面的业务链路备份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网卡中的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网卡中的第一接口部署相同业务;
在所述指定备份类型用于指示交换层面的业务链路备份,且所述第一网卡中的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网卡中的第一接口连接交换层面上第一互联模块的情况下,对所述第一网卡或者所述第二网卡上的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进行逻辑切换,以使切换后的第一接口对接到所述第一互联模块的链路切换为所述第一接口对接所述交换层面上第二互联模块的链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网卡和所述第二网卡为同一刀片服务器的不同网卡,或者,
所述第一网卡和所述第二网卡为不同刀片服务器上相同位置上的不同网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网卡中的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网卡中的第一接口为不同网卡上相同位置上的接口;
所述第一网卡中的第二接口和所述第二网卡中的第二接口为不同网卡上相同位置上的接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第一网卡或者所述第二网卡上的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进行逻辑切换进一步包括:
将所述第一互联模块和所述第二互联模块通过内部通道进行堆叠,形成堆叠设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第一网卡和所述第二网卡为同一刀片服务器的不同网卡,所述控制第一网卡中的第一接口和第二网卡中的第一接口部署相同业务进一步包括:控制所述第一网卡中的第一接口和第二网卡中的第一接口连接交换层面上同一互联模块。
6.一种基于刀片服务的业务多链路备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业务备份消息;所述业务备份消息用于指示在第一网卡和第二网卡进行指定备份类型的业务备份;
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指定备份类型用于指示计算层面的业务链路备份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网卡中的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网卡中的第一接口部署相同业务;
在所述指定备份类型用于指示交换层面的业务链路备份,且所述第一网卡中的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网卡中的第一接口连接交换层面上第一互联模块的情况下,对所述第一网卡或者所述第二网卡上的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进行逻辑切换,以使切换后的第一接口对接到所述第一互联模块的链路切换为所述第一接口对接所述交换层面上第二互联模块的链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网卡和所述第二网卡为同一刀片服务器的不同网卡,或者,
所述第一网卡和所述第二网卡为不同刀片服务器上相同位置上的不同网卡。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网卡中的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网卡中的第一接口为不同网卡上相同位置上的接口;
所述第一网卡中的第二接口和所述第二网卡中的第二接口为不同网卡上相同位置上的接口。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对所述第一网卡或者第二网卡上的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进行逻辑切换进一步包括:
将所述第一互联模块和所述第二互联模块通过内部通道进行堆叠,形成堆叠设备。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第一网卡和所述第二网卡为同一刀片服务器的不同网卡,所述控制模块控制第一网卡中的第一接口和第二网卡中的第一接口部署相同业务进一步包括:控制所述第一网卡中的第一接口和第二网卡中的第一接口连接交换层面上同一互联模块。
CN202210703227.7A 2022-06-21 2022-06-21 一种基于刀片服务的业务多链路备份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479321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03227.7A CN114793211B (zh) 2022-06-21 2022-06-21 一种基于刀片服务的业务多链路备份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03227.7A CN114793211B (zh) 2022-06-21 2022-06-21 一种基于刀片服务的业务多链路备份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93211A true CN114793211A (zh) 2022-07-26
CN114793211B CN114793211B (zh) 2022-11-01

Family

ID=824634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03227.7A Active CN114793211B (zh) 2022-06-21 2022-06-21 一种基于刀片服务的业务多链路备份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793211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18533A (zh) * 2022-06-30 2022-09-27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网卡和数据中心
CN115277467A (zh) * 2022-07-29 2022-11-01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基于家庭网关的通信方法及装置、网关和存储介质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43286A (zh) * 2011-06-24 2012-12-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虚拟路由器的实现方法、装置及系统
CN202940854U (zh) * 2012-11-30 2013-05-15 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 基于公共计算服务的多i/o网络应用系统
WO2013120340A1 (zh) * 2012-02-16 2013-08-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接口模块的端口配置方法、装置及框式通信设备
CN103455104A (zh) * 2013-09-03 2013-12-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交换板及刀片服务器
US20140369185A1 (en) * 2013-06-18 2014-12-18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Next Hop Ingress Protection Of Label Switched Paths
CN104796276A (zh) * 2014-01-21 2015-07-22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南有限公司 一种链路切换方法和系统
CN109542691A (zh) * 2018-11-12 2019-03-29 西安微电子技术研究所 一种提高ipmi管理软件可靠性的方法
CN110177010A (zh) * 2019-05-07 2019-08-27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链路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13794587A (zh) * 2021-08-31 2021-12-14 新华三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端口配置方法以及装置
CN114039907A (zh) * 2021-10-22 2022-02-11 西安超越申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网卡绑定的提高链路稳定性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43286A (zh) * 2011-06-24 2012-12-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虚拟路由器的实现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13120340A1 (zh) * 2012-02-16 2013-08-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接口模块的端口配置方法、装置及框式通信设备
CN202940854U (zh) * 2012-11-30 2013-05-15 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 基于公共计算服务的多i/o网络应用系统
US20140369185A1 (en) * 2013-06-18 2014-12-18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Next Hop Ingress Protection Of Label Switched Paths
CN103455104A (zh) * 2013-09-03 2013-12-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交换板及刀片服务器
CN108733610A (zh) * 2013-09-03 2018-11-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交换板及刀片服务器
CN104796276A (zh) * 2014-01-21 2015-07-22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南有限公司 一种链路切换方法和系统
CN109542691A (zh) * 2018-11-12 2019-03-29 西安微电子技术研究所 一种提高ipmi管理软件可靠性的方法
CN110177010A (zh) * 2019-05-07 2019-08-27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链路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13794587A (zh) * 2021-08-31 2021-12-14 新华三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端口配置方法以及装置
CN114039907A (zh) * 2021-10-22 2022-02-11 西安超越申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网卡绑定的提高链路稳定性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YUKIHIRO NAKAGAWA;ET ALL: "A Single-Chip, 10-Gigabit Ethernet Switch LSI for Energy-Efficient Blade Servers", 《2010 IEEE/ACM INT"L CONFERENCE ON GREEN COMPUTING AND COMMUNICATIONS & INT"L CONFERENCE ON CYBER, PHYSICAL AND SOCIAL COMPUTING》 *
胡直忠: "浅谈刀片服务器端口链路聚合", 《网管员世界》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18533A (zh) * 2022-06-30 2022-09-27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网卡和数据中心
CN115277467A (zh) * 2022-07-29 2022-11-01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基于家庭网关的通信方法及装置、网关和存储介质
CN115277467B (zh) * 2022-07-29 2023-10-24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基于家庭网关的通信方法及装置、网关和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93211B (zh) 2022-1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793211B (zh) 一种基于刀片服务的业务多链路备份方法及装置
US6895528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arting fault tolerance in a switch or the like
CN108200124B (zh) 一种高可用应用程序架构及构建方法
US6760859B1 (en) Fault tolerant local area network connectivity
CN101714109B (zh) 双cpu系统主板的控制方法及设备
CN102882704B (zh) 一种issu的软重启升级过程中的链路保护方法和设备
CN101110776B (zh) 数据业务的备份方法、备份装置与备份系统
CN112003716A (zh) 一种数据中心双活实现方法
US8244948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mbining multiple SAS expanders into a SAS switch
CN101807985A (zh) 一种数据中心集中式控制切换方法及系统
CN112436966A (zh) 基于OpenStack平台的云物理主机网卡绑定配置方法及系统
CN1322422C (zh) 在可修复的故障后使群集器系统自动投入运行的方法和设备
CN112165429B (zh) 分布式交换设备的链路聚合收敛方法和设备
CN111684765B (zh) 服务器系统
CN111684421B (zh) 服务器系统
CN113238644B (zh) 一种双电源平面供电装置和服务器
US20020083365A1 (en) Segmented protection system and method
CN111181764A (zh) 一种基于ovs的主备切换方法及其系统
CN104503871A (zh) 一种基于小型机系统全冗余模型的实现方法
Schmitter et al. The basic fault-tolerant system
Cisco Redundancy
US20030061326A1 (en) Managing one or more domains in a system
US6181929B1 (en) Method for switching cell site controllers
JP2002055840A (ja) 冗長構成切替システム
CN113392053B (zh) 一种存储系统,一种通信方法及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