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92769A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792769A
CN114792769A CN202210405513.5A CN202210405513A CN114792769A CN 114792769 A CN114792769 A CN 114792769A CN 202210405513 A CN202210405513 A CN 202210405513A CN 114792769 A CN114792769 A CN 1147927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substrate
light emitting
display panel
emitting el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40551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鄢杰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bei Changjiang New Display Industr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bei Changjiang New Display Industr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bei Changjiang New Display Industr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bei Changjiang New Display Industr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40551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792769A/zh
Publication of CN1147927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9276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6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 H10K50/865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comprising light absorbing layers, e.g. light-blocking lay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15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 H01L27/153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in a repetitive configuration, e.g. LED bars
    • H01L27/156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in a repetitive configuration, e.g. LED bars two-dimensional array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该显示面板包括:基板;发光元件,位于基板上;发光元件包括第一电极和发光层;在垂直于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发光层与第一电极互不交叠;吸光层,位于发光元件背离基板的一侧;吸光层包括多个开口结构和位于开口结构之间的吸光部;在垂直于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吸光部与第一电极具有交叠,开口结构与发光层具有交叠。本发明实施例能够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均一性,满足显示面板的高显示发光需求。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对显示设备的显示功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具有发光亮度好、发光效率高、视角范围宽、自发光等特点的发光面板成为当前光电显示领域研究和应用的重点。
现有的自发光显示面板通常包括多个发光元件,发光元件通常包括阳极、阴极、以及发光层。通过分别向发光元件的阳极和阴极施加相应的电信号,为发光层提供相应的载流子,即空穴和电子,空穴和电子在发光层复合发射光子,使发光元件发光。
但是,在发光元件进行发光时,因发光元件的各个位置与其发光层之间的距离不同,导致同一发光元件的不同区域的发光效率具有差异,从而影响显示面板的显示均一性;同时,由于同一发光元件的不同区域的发光效率具有差异,使得发光元件无法准确呈现相应的发光亮度,从而不利于显示面板的对比度的进一步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以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均一性,满足显示面板的高显示发光要求。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基板;
发光元件,位于基板上;发光元件包括第一电极和发光层;第一电极位于发光层靠近基板的一侧,在垂直于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发光层与第一电极互不交叠;
吸光层,位于发光元件背离基板的一侧;吸光层包括多个开口结构和位于开口结构之间的吸光部;在垂直于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吸光部与第一电极具有交叠,开口结构与发光层具有交叠。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显示面板。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发光元件背离衬底基板的一侧设置吸光层,且在垂直于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吸光层的开口结构与发光元件的发光层具有交叠,使得由发光元件的发光层所在位置处出射的光能够穿过开口结构到达显示面板的显示面,确保显示面板能够正常显示发光;同时,对于在垂直于衬底基板所在平面上,发光元件的第一电极与其发光层互不交叠的情况,发光元件的第一电极所在位置处的发光效率远远低于其发光层所在位置处的发光效率,通过使在垂直于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吸光层的吸光部与第一电极具有交叠,以使发光元件的第一电极所在位置处的至少部分光无法到达显示面,防止因同一发光元件的不同位置处的发光效率相差较大,而影响发光元件的显示发光准确性,从而在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均一性的同时,有利于显示面板显示效果的提高。此外,吸光层的存在能够吸收部分由外界进入至显示面板的环境光,从而防止外界的环境光对发光元件的发光颜色和亮度造成影响,进而有利于提高显示面板的对比度。
应当理解,本部分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标识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也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将通过以下的说明书而变得容易理解。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膜层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膜层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膜层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膜层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膜层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沿图6中A-A截面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膜层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膜层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膜层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膜层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膜层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正如背景技术所述,因显示面板中同一发光元件不同区域处的发光效率不同,导致发光元件无法准确发出相应亮度的光,从而影响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不利于显示面板的对比度的提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包括:基板;发光元件,位于基板上;发光元件包括第一电极和发光层;在垂直于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发光层与第一电极互不交叠;吸光层,位于发光元件背离基板的一侧;吸光层包括多个开口结构和位于开口结构之间的吸光部;在垂直于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吸光部与第一电极具有交叠,开口结构与发光层具有交叠。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发光元件背离衬底基板的一侧设置吸光层,且在垂直于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吸光层的开口结构与发光元件的发光层具有交叠,使得由发光元件的发光层所在位置处出射的光能够穿过开口结构到达显示面板的显示面,确保显示面板能够正常显示发光;同时,对于在垂直于衬底基板所在平面上,发光元件的第一电极与其发光层互不交叠的情况,发光元件的第一电极所在位置处的发光效率远远低于其发光层所在位置处的发光效率,通过使在垂直于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吸光层的吸光部与第一电极具有交叠,以使发光元件的第一电极所在位置处的至少部分光无法到达显示面,防止因同一发光元件的不同位置处的发光效率相差较大,而影响发光元件的显示发光准确性,从而在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均一性的同时,有利于显示面板显示效果的提高。此外,吸光层的存在能够吸收部分由外界进入至显示面板的环境光,从而防止外界的环境光对发光元件的发光颜色和亮度造成影响,进而有利于提高显示面板的对比度。
以上是本发明的核心思想,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膜层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显示面板100包括基板10、位于基板10上的发光元件20,发光元件20包括第一电极21和发光层23,且在垂直于基板10所在平面的方向Z上,发光层23与第一电极21互不交叠。其中,通过向发光元件20的第一电极21施加相应的电能而产生相应的载流子,该载流子传输至发光层23后,会与发光层23中的另一种载流子复合而激发出光子,光子穿过发光元件20的各个膜层后由发光元件的出光面出射。
可以理解的是,由发光元件的发光层出射的光子在传输过程中会出现一定的损失,光子的损失程度与其所经膜层的光透过率以及光程相关,在传输膜层一定的前提下,光程越短,光子的损失程度越低,这使得由发光层所在区域处的出光面出射的光子的损失程度最低,而由其它位置处的出光面出射的光子的损失程度较高,从而导致发光元件中发光层所在区域处的发光亮度大于该发光元件其它区域处的发光亮度,即发光元件中发光层所在的位置具有较高的发光效率,为发光元件中的高效率发光区,而其它位置的发光效率较低,为发光元件中的低效率发光区,且同一发光元件的不同区域处的发光亮度贡献量不可控,这将影响发光元件整体的发光亮度准确性。
继续参考图1,显示面板100中还包括位于发光元件20背离基板10一侧的吸光层30;吸光层30包括多个开口结构32和位于开口结构32之间的吸光部31;在垂直于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Z上,吸光部31与第一电极21具有交叠,开口结构32与发光层23具有交叠。此时,发光元件20中,由发光层23与开口结构32相交叠的位置处出射的光能够穿过开口结构32到显示面板100的显示面,满足显示面板100的显示发光需求;而由吸光部31与第一电极21相交叠的位置处的出射的光无法顺利到达显示面板100的显示面,以阻止低效率发光区的光的出射量,而确保高效率发光区的光顺利出射,使得高效率发光区的发光亮度即可代表发光元件20整体的发光亮度,在发光元件20进行发光时仅通过调节高效率发光区的发光亮度即可,从而有利于提高发光元件20整体发光亮度的准确性;同时,在发光元件20具有较高的发光亮度的准确性时,有利于提高显示面板100的显示发光准确性,从而提高显示面板100的显示均一性,进而有利于提高显示面板100的显示效果。
此外,吸光层30中的吸光部31具有一定的光吸收能力,使得吸光部31能够吸收部分由外界进入至显示面板100的环境光,以防止外界的环境光对发光元件20的发光颜色和亮度造成影响,从而进一步提高发光元件20的显示发光准确性,且在不同发光元件20的第一电极21所接收的电信号不同时,能够准确地产生不同的显示发光亮度,使得不同发光元件20的发光亮度形成鲜明的对比,进而有利于提高显示面板100的对比度。
可以理解的是,发光元件20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micro-LED、mini-LED等。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发光元件20优选为具有较小尺寸的micro-LED,以使得发光面板100具有较高的分辨率。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继续参考图1,发光元件20还包括第二电极22;其中,第一电极21和第二电极22均可以位于发光层21靠近基板10的一侧。此时,通过向第一电极21和第二电极22施加不同的电信号,使得第一电极21和第二电极22分别提供不同类型的载流子,即发光元件20的其中一个电极提供空穴,另一个电极提供电子,使得空穴和电子在发光层23复合而激发出光子。
需要说明的是,图1仅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示例性的附图,图1中仅示例性的示出了,在垂直于基板10所在平面的方向Z上,第一电极21与发光层23互不交叠,而第二电极22与发光层23具有交叠。而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电极21和第二电极23与发光层23的交叠情况不限于此。示例性的,如图2所示,在垂直于基板10所在平面的方向Z上,第一电极21和第二电极22均与发光层23互不交叠,此时,在垂直于基板10所在平面的方向Z上,第一电极21和第二电极22均可与吸光部31具有交叠,以满足发光元件20发光亮度的准确性。在其它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在垂直于基板10所在平面的方向Z上,第一电极21和第二电极22均与发光层23互不交叠,第二电极22也可与吸光部31互不交叠,在能够提高发光元件20的发光高亮的准确性的前提下,本发明实施例对第二电极22与发光层23以及吸光部31的交叠情况不做具体限定。为便于描述,本发明实施例均以第一电极与发光层互不交叠,第二电极与发光层具有交叠为例,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示例性的说明。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发光元件10可以为具有倒装结构的micro-LED器件,此时,发光元件10可以包括第一型半导体层24,位于第一型半导体层24靠近基板10一侧且层叠设置的发光层23、第二型半导体层25和第二电极22,且第二电极22与第二型半导体层25接触,第一电极21与第一型半导体层24接触。其中,第一型半导体层24为N型半导体层和P型半导体层中的一种,第二型半导体层25为N型半导体层和P型半导体层中的另一种。示例性的,第一型半导体层24可以为N型半导体层,第二型半导体层25可以为P型半导体层,此时,第一电极22接收电信号后,第一型半导体层24可以向发光层23提供电子,而第二电极21接收电信号后,第二型半导体层25可以向发光层23提供空穴,以使得空穴和电子在发光层23复合而产生光子,发光元件20实现发光。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发光元件的结构还可以为与第二电极接触的第二型半导体位于第一型半导体远离发光层的一侧。在能够实现本发明实施例的核心发明点的前提下,本发明实施例对发光元件的具体结构不做限定。
为便于描述以及简化附图结构,在没有特殊说明的前提下,本发明实施例均以图1中所示的发光元件的结构为例,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示例性的说明。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基板10包括但不限于用于做基底支撑的衬底基板。示例性的,如图5所示,基板10包括衬底基板10和位于衬底基板10一侧的驱动电路层12以及连接层13,驱动电路层12可以包括多个驱动电路121,连接层13可以设置有相应的连接结构,该连接结构包括但不限于连接电极和连接信号线,驱动电路121通过连接结构与发光元件20电连接,以能够为发光元件20的第一电极21和/或第二电极22提供电信号,从而驱动发光元件20进行发光,当不同发光元件20或不同区域的发光元件20与不同的驱动电路121电连接时,该驱动电路121能够为不同发光元件20或不同区域的发光元件20提供不同的电信号,以使得不同发光元件20或不同区域的发光元件具有不同的发光亮度,满足显示面板100的高对比度和高色彩度的显示发光需求。
其中,图5仅为本发明实施例示例性的附图,图5中仅示例性的以一个晶体管的结构代表驱动电路121的结构,而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驱动电路121的结构不限于此,即驱动电路121可以包括有源和/或无源器件,有源器件包括晶体管等,无源器件包括电容、电阻、电感等,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驱动电路可以为本领域人员所熟知的2T1C电路或7T1C电路。
为便于描述以及简化附图结构,在没有特殊说明的前提下,本发明实施例均以实线框代表基板的结构,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示例性的说明。
可选的,在垂直于基板10所在平面的方向Z上,第一电极21与开口结构32互不交叠。
示例性的,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俯视结构示意图,图7是沿图6中A-A截面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结合参考图6和图7,当在垂直于基板10所在平面的方向Z上,第一电极21与开口结构32互不交叠时,相交叠的吸光部31和第一电极21中,若吸光部31与第一电极21所属的发光元件20的发光层23在第一方向X上的最小间距为L1,第一电极21与该第一电极21所属的发光元件20的发光层23在第一方向X上的最小间距为L4,则应有L4大于或等于L1,即吸光部31可完全覆盖第一电极21,使得发光元件20出射的光不会经由第一电极21所在的位置到达显示面板100的显示面,以减少发光元件的低效率发光区的光的出射量,以进一步提高发光元件的发光亮度的准确性,进而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均一性和显示效果。其中,第一方向X平行于基板10所在的平面。
可选的,在垂直于基板10所在平面的方向上,吸光部31与发光层23互不交叠。
示例性的,继续结合参考图6和图7,当在垂直于基板10所在平面的方向Z上,吸光部31与发光层23互不交叠时,发光层23与该发光层23相交叠的开口结构32相对的两侧的边缘在第一方向X上的间距L1和L2均大于或等于0,即开口结构32可完全覆盖发光层23,使得由发光元件20的发光层23所在位置处出射的光不会被吸光部31吸收,而能够全部到达显示面板100的显示面,以增加发光元件20的高效率发光区光的出射量,从而有利于提高发光元件20的光的利用率,进而能够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亮度,有利于显示面板的对比度的进一步提高。其中,第一方向X平行于基板10所在的平面。
可选的,继续结合参考图6和图7,开口结构32与发光元件20一一对应;发光层23在垂直于基板10所在平面上的投影为第一投影;第一投影包括沿第一方向X排列且相对的第一边231和第二边232;开口结构32在垂直于基板10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为第二投影;第二投影包括沿第一方向X排列且相对的第三边321和第四边322;相对应的发光元件20和开口结构32中,第一投影位于第二投影内,且第三边321位于第一边231远离第二边232的一侧,第四边322位于第二边232远离第一边231的一侧,第一边231与第三边321在第一方向X的距离为L1,第二边232与第四边322在第一方向X上的距离为L2;其中,L1与L2之间的差值在第一预设范围内;第一方向X平行于基板10所在平面。
其中,第一预设范围为一较小的数值范围,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L1-L2|≤5μm,以在垂直于基板10所在平面的方向Z上,发光层23相对两侧的区域与开口结构32的交叠面积能够保持一致,从而提高发光元件20的发光均一性和准确性。
可以理解的是,当显示面板100包括多个阵列排布的发光元件时,第一方向X可以是发光元件的行方向,也可以为发光元件的列方向,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开口结构32与发光元件20一一对应,例如为每个开口结构32对应一个发光元件20,即在垂直于基板10所在平面的方向Z上,每个开口结构32与一个发光元件20的发光层23具有交叠,以及每个发光元件20的发光层23与一个开口结构32具有交叠。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吸光层30与基板10之间还可以设置有用于定义发光元件20的位置的膜层,该膜层例如可以为像素限定层,该像素限定层可以包括多个镂空部,发光元件20可以位于该镂空部内,即像素定义层可以环绕发光元件20。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可采用相应的反射结构41代替像素定义层,该反射结构41至少围绕发光元件20设置,以对由发光元件20的侧壁出射的光进行反射,使得该部分光能够被重新利用,从而提高光的利用率。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膜层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显示面板100还包括反射结构41,该发射结构41位于吸光部30与基板10之间,且部分反射结构41位于发光元件20背离基板10的一侧;在垂直于基板10所在平面的方向Z上,反射结构41与发光层23互不交叠,以及反射结构41与第一电极21具有交叠。此时,反射结构41不会遮挡由发光层23所在的高效率发光区出射的光,使得发光层23所在的高效率发光区出射的光能够传播至显示面板100的显示面,同时,反射结构41能够对由第一电极21所在低效率发光区出射的光进行反射,使得该部分光能够被重新利用,而非被吸光部31所吸收,以进一步提高光的利用率,使得发光元件20的发光亮度提高,致使发光元件20出射的最亮的光与最暗的光之间的亮度差异进一步增大,进而有利于提高显示面板100的对比度;并且,在发光元件20的发光亮度提高时,还能够满足显示面板100的高亮度的显示发光需求,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显示面板100的显示效果。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继续参考图8,在发光层23靠近基板10的一侧也可以设置有具有反射能力的结构42,以对朝向基板10出射的光进行反射,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光的利用率。其中,该部分结构42的材料可以与反射结构41的材料相同或不同,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可选的,继续参考图8,在第一剖面,相交叠的反射结构41与第一电极21中,反射结构41与该第一电极21所属发光元件20的发光层23在第一方向X上的最小间距为L3,第一电极21与该第一电极21所属发光元件20的发光层23在第一方向X上的最小间距为L4;其中,L3<L4;第一方向X平行于第一剖面和基板10所在平面,第一剖面垂直于基板10所在平面。
示例性的,以图8中所示的显示面板的膜层结构示意图为图6中A-A截面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为例,A-A截面的剖面即为第一剖面,此时,如图8所示,将发光元件20和与该发光元件20相交叠的反射结构41作为一个显示单元,此时,同一显示单元中,反射结构41靠近发光层23一侧边缘位于第一电极21靠近发光层23的一侧,使得反射结构41能够完全覆盖第一电极21,以对发光元件20的第一电极21所在区域处的光充分反射,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发光元件20所出射的光的利用率。
可选的,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膜层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在垂直基板10所在平面的方向上,反射结构41与吸光部31具有交叠,在第一剖面,相交叠的吸光部31和反射结构41中,反射结构41与相交叠的第一电极21所属发光元件20的发光层23在第一方向X上的最小间距为L5,吸光部31与该同一发光层23在第一方向X上的最小间距为L6;其中,L6<L5;第一方向X平行于第一剖面和基板10所在平面,第一剖面垂直于基板10所在平面。
示例性的,以图9中所示的显示面板的膜层结构示意图为图6中A-A截面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为例,A-A截面的剖面即为第一剖面,此时,如图9所示,当L6<L5时,在第一剖中,相交叠的吸光部31和反射结构41中,与反射结构41相比,吸光部31的边缘更靠近发光元件20的发光层23,即在垂直于基板10所在平面的方向上吸光部31完全覆盖反射结构41。如此,吸光部31能够防止外界的环境光到达反射结构41处,使得反射结构41对外界的环境光进行反射,而影响发光元件20的发光准确性;同时,吸光部31对外界环境光具有较高的吸光率,从而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显示面板的对比度。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由于部分反射结构41位于发光元件20背离基板10的一侧,使得反射结构41背离基板10的一侧表面与基板10所在平面之间的距离大于发光元件20背离基板10的一侧表面与基板10所在平面之间的距离,此时,在垂直于基板10所在平面的方向Z上,吸光部31可覆盖发光元件20背离基板10一侧的反射结构41的所有表面,以最大限度地阻挡外界的环境光到达反射结构41。为便于吸光部31在反射结构41的表面上成膜,可在发光元件20背离基板10一侧的反射结构41的侧壁处设置斜坡面,该斜坡面与反射结构41背离基板10的一侧表面构成的内角大于90°,该内角为斜坡面与反射结构41背离基板10的一侧表面构成的夹角中朝向基板10一侧的夹角,如此,能够使吸光部31能够全面覆盖位于发光元件20背离基板10的一侧的反射结构41的各个面。
可选的,继续参考图9,同一发光元件20中,第一电极21与发光层23在第一方向X上的最远距离为d1,第二电极22与发光层23在第一方向上的最远距离为d2,此时,应有d1>d2,以使得被吸光部31和反射结构41所覆盖的第一电极21与发光层23之间的间距较大,第一电极21所在位置处为发光元件20的低效率发光区。相应的,相交叠的发光元件20与吸光部31中,若吸光部31的边缘与最临近第一电极21的发光元件20的边缘在第一方向X上的间距为d3,吸光部31的边缘与最临近第二电极22的发光元件20的边缘在第一方向X上的间距为d4,则应有d3>d4,以确保吸光部31所覆盖的第一电极21所在位置处的尺寸大于其所覆盖的第二电极22所在位置处的尺寸,从而有利于提高显示面板的对比度。
可选的,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膜层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反射结构41背离基板10的一侧表面包括第一凹槽结构401,第一凹槽结构401与发光元件20互不交叠;吸光部31包括第一吸光部311和第二吸光部312;在垂直于基板10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第一吸光部311与第一凹槽结构401交叠,第二吸光部312与第一凹槽结构401互不交叠;其中,在垂直于基板10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第一吸光部311的厚度大于或等于第二吸光部312的厚度。
具体的,通过在反射结构41与发光元件20互不交叠的位置处设置第一凹槽结构401,使得形成于第一凹槽结构401处的第一吸光部311具有较大的厚度,且因较厚的第一吸光部311对环境光的吸光率较大,从而能够进一步增加对环境光的吸光率,以防因环境光而影响发光元件20出射的光的准确性,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显示面板的对比度;同时,通过使第一凹槽结构401与发光元件20互不交叠,确保与发光元件20相交叠的反射结构41具有足够的厚度,以能够对发光元件20所出射的光具有较强的反射能力,从而有利于光的利用率的提高,进而在能够增加显示面板100的显示发光亮度的同时,进一步提高显示面板的对比度。
可以理解的是,图10仅示例性地示出了第一凹槽结构401在截面图中为弓形,即第一凹槽结构401可以具有弧形槽底,而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凹槽结构401的截面图还可以为三角形、梯形、矩形等规则或不规则的图形,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同时,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凹槽结构10在基板10所在平面上的垂直投影的形状可以为圆形、矩形等规则或不规则的形状,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也不做具体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一吸光部311与第一凹槽交叠,且第一吸光部311的厚度大于或等于第二吸光部312的厚度时,若在垂直于基板10所在平面的方向上,若第一凹槽结构的深度大于或等于第二吸光部312的厚度,则第一吸光部311背离基板10的一侧表面与基板10之间的间距可以小于或等于第二吸光部312背离基板10的一侧表面与基板10之间的间距,或者,第一吸光部311背离基板10的一侧表面与基板10之间的间距也可以大于第二吸光部312背离基板10的一侧表面与基板10之间的间距;而当第一凹槽结构的深度小于或等于第二吸光部312的厚度,则第一吸光部311背离基板10的一侧表面与基板10之间的间距会大于或等于第二吸光部312背离基板10的一侧表面与基板10之间的间距,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可选的,继续参考图10,第一吸光部311背离基板10一侧的表面与第二吸光部312背离所述基板一侧的表面齐平。如此,能够使吸光部31背离基板10的一侧表面为一平整的表面有利于后续制程中的成膜或装配,从而有利于简化显示面板100的后续制程,降低显示面板100的制备成本,提高显示面板的生产效率和生产良率。
可选的,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膜层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反射结构41背离基板10的一侧表面还包括第二凹槽结构402,第二凹槽结构402与发光元件20交叠,第二凹槽结构402在基板10上的投影面积小于第一凹槽结构401在基板10上的投影面积。
具体的,通过在反射结构41与发光元件20相交叠的位置处设置第二凹槽,能够进一步提高吸光部对环境光的吸光率,提高显示面板100的对比度;同时,通过将第二凹槽结构402在基板10上的投影面积设置为小于第一凹槽结构401在基板10上的投影面积,能够确保第二凹槽402所在位置处所保留的反射结构41足以对发光元件20出射的光进行反射,确保具有较高的光的利用率,并且还能够防止因第二凹槽结构402的存在影响发光元件20的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凹槽结构401与第二凹槽结构402的截面形状和/或在基板10上的投影形状可以相同或不同。以第一凹槽结构401与第二凹槽结构402的截面形状和在基板10上的投影形状均相同为例,当第一凹槽结构401和第二凹槽结构402均具有弧形槽底时,第一凹槽结构401的曲率半径可以大于第二凹槽结构402的曲率半径;或者,当第一凹槽结构401和第二凹槽结构402具有平面槽底时,第一凹槽结构401的深度以及宽度都可以大于第二凹槽结构402的深度以及宽度,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第一凹槽结构401和第二凹槽结构402为连续的凹槽结构,此时第二凹槽结构402所在的位置更靠近发光元件20的发光层23,且第二凹槽结构402的深度小于第一凹槽结构401的深度,以使越远离发光元件20的发光层23的吸光部31对环境光的吸光率越高,确保吸光部31对环境光具有足够高的吸光能力的前提下,还能够确保反射结构41对发光元件20出射的光具有足够高的反射能力。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具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技术特征,能够达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有益效果,相同之处可参考上述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示例性的,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3所示,显示装置200包括显示面板100,该显示装置200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智能可穿戴设备(例如,智能手表)以及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的其他显示装置,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的是,根据设计要求和其他因素,可以进行各种修改、组合、子组合和替代。任何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板;
发光元件,位于所述基板上;所述发光元件包括第一电极和发光层;所述第一电极位于所述发光层靠近所述基板的一侧,在垂直于所述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发光层与所述第一电极互不交叠;
吸光层,位于所述发光元件背离所述基板的一侧;所述吸光层包括多个开口结构和位于所述开口结构之间的吸光部;在垂直于所述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吸光部与所述第一电极具有交叠,所述开口结构与所述发光层具有交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元件还包括:
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位于所述发光层靠近所述基板的一侧;
所述第一电极位于所述发光层靠近所述基板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所述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开口结构互不交叠。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所述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吸光部与所述发光层互不交叠。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结构与所述发光元件一一对应;
所述发光层在垂直于所述基板所在平面上的投影为第一投影;所述第一投影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列且相对的第一边和第二边;
所述开口结构在垂直于所述基板所在平面上的投影为第二投影;所述第二投影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且相对的第三边和第四边;
相对应的所述发光元件和所述开口结构中,所述第一投影位于所述第二投影内,且所述第三边位于所述第一边远离所述第二边的一侧,所述第四边位于所述第二边远离所述第一边的一侧,所述第一边与所述第三边在所述第一方向的距离为L1,所述第二边与所述第四边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距离为L2;
其中,L1与L2之间的差值在第一预设范围内;所述第一方向平行于所述基板所在平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L1-L2|≤5μ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反射结构,位于所述吸光部与所述基板之间,且部分所述反射结构位于所述发光元件背离所述基板的一侧;
在垂直于所述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反射结构与所述发光层互不交叠,以及所述反射结构与所述第一电极具有交叠。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第一剖面,相交叠的所述反射结构与所述第一电极中,所述反射结构与该所述第一电极所属发光元件的发光层在第一方向上的最小间距为L3,所述第一电极与该所述第一电极所属发光元件的发光层在第一方向上的最小间距为L4;
其中,L3<L4;所述第一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剖面和所述基板所在平面,所述第一剖面垂直于所述基板所在平面。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在垂直所述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反射结构与所述吸光部具有交叠,
在第一剖面,相交叠的所述吸光部和所述反射结构中,所述反射结构与相交叠的所述第一电极所属发光元件的发光层在第一方向上的最小间距为L5,所述吸光部与该所述发光层在第一方向上的最小间距为L6;
其中,L6<L5;所述第一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剖面和所述基板所在平面,所述第一剖面垂直于所述基板所在平面。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结构背离所述基板的一侧表面包括第一凹槽结构,所述第一凹槽结构与所述发光元件互不交叠;
所述吸光部包括第一吸光部和第二吸光部;在垂直于所述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吸光部与所述第一凹槽结构交叠,所述第二吸光部与所述第一凹槽结构互不交叠;其中,在垂直于所述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吸光部的厚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吸光部的厚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光部背离所述基板一侧的表面与所述第二吸光部背离所述基板一侧的表面齐平。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结构背离所述基板的一侧表面还包括第二凹槽结构,所述第二凹槽结构与所述发光元件交叠,所述第二凹槽结构在所述基板上的投影面积小于所述第一凹槽结构在所述基板上的投影面积。
13.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210405513.5A 2022-04-18 2022-04-18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479276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05513.5A CN114792769A (zh) 2022-04-18 2022-04-18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05513.5A CN114792769A (zh) 2022-04-18 2022-04-18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92769A true CN114792769A (zh) 2022-07-26

Family

ID=824611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405513.5A Pending CN114792769A (zh) 2022-04-18 2022-04-18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792769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834545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6941113B (zh) 一种oled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US9761641B2 (en) Color filter substrat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OLED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US10573842B2 (e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device
US20200035770A1 (en) Display substrat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CN108133951B (zh) 使用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照明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11430445B (zh) 一种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0797384B (zh)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阵列基板的制作方法
CN112331708A (zh) 显示面板
CN111785760A (zh) 一种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3964280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314680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220165796A1 (en) Display device, display panel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display panel
US20220320060A1 (en) Light-emitting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KR100612331B1 (ko) 유기전계 발광소자
CN115835686A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20230397458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09768074B (zh) 显示基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CN114497415B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CN114792769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3113462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9860272B (zh) 显示基板、显示装置
CN116326246A (zh) 显示基板以及显示装置
US20050174041A1 (en) Display device with improved light emitting diode and 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improved light emitting diode
CN111261790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