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86234A - 移动自组网路由请求方法、对讲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移动自组网路由请求方法、对讲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786234A
CN114786234A CN202210704179.3A CN202210704179A CN114786234A CN 114786234 A CN114786234 A CN 114786234A CN 202210704179 A CN202210704179 A CN 202210704179A CN 114786234 A CN114786234 A CN 1147862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de
routing
signaling
route
pa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0417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786234B (zh
Inventor
赵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Huiruisito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Huiruisit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Huiruisito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Huiruisit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70417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786234B/zh
Publication of CN1147862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862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7862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862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0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18Self-organising networks, e.g. ad-hoc networks or sensor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移动自组网路由请求方法、对讲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步骤:接收第一节点的相邻节点发送的路由请求信令;其中,所述路由请求信令包含第二节点地址和目标节点地址;判定第二节点到目标节点存在有效路径时,生成第一节点的路由应答信令;其中,所述路由应答信令包含第二节点到目标节点的第一路由路径;向第一节点的所述相邻节点发送所述路由应答信令,以返回至第二节点;实现即便是节点的路由表中不存在目标节点地址,也能够得到到达目标节点的转发路径,实现远距离的两个节点的通信。

Description

移动自组网路由请求方法、对讲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自组网路由请求方法、对讲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移动自组网的节点之间需通过多跳数据转发机制进行数据交换,每个节点都可能充当其它节点的路由,实现远距离的两个节点之间的通信。移动自组网具有动态路由、多跳转发的特点,但相关的移动自组网的节点只能对自身路由表中存在的节点发起通信,无法对不存在于自身路由表中的节点发起通信。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移动自组网路由请求方法、对讲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对不存在于自身路由表中的节点进行通信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移动自组网路由请求方法,以移动自组网中的一个节点为第一节点,以移动自组网中向第一节点请求路由路径的节点为第二节点,以移动自组网中第二节点到第一节点之间的转发节点为中间节点,第一节点的相邻节点为第二节点或中间节点;所述方法应用于第一节点,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节点的相邻节点发送的路由请求信令;其中,所述路由请求信令包含第二节点地址和目标节点地址;
判定第二节点到目标节点存在有效路径时,生成第一节点的路由应答信令;其中,所述路由应答信令包含第二节点到目标节点的第一路由路径;
向第一节点的所述相邻节点发送所述路由应答信令,以返回至第二节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还提供一种对讲装置,以移动自组网中的一个节点为第一节点,以移动自组网中向第一节点请求路由路径的节点为第二节点,以移动自组网中第二节点到第一节点之间的转发节点为中间节点,第一节点的相邻节点为第二节点或中间节点;所述装置应用于第一节点,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节点的相邻节点发送的路由请求信令;其中,所述路由请求信令包含第二节点地址和目标节点地址;
第一生成模块,用于判定第二节点到目标节点存在有效路径时,生成第一节点的路由应答信令;其中,所述路由应答信令包含第二节点到目标节点的第一路由路径;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向第一节点的所述相邻节点发送所述路由应答信令,以返回至第二节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还提供一种移动自组网路由请求方法,以移动自组网中的一个节点为第一节点,以移动自组网中向第一节点请求路由路径的节点为第二节点,以移动自组网中第二节点到第一节点之间的转发节点为中间节点,第二节点的相邻节点为第一节点或中间节点;所述方法应用于第二节点,所述方法包括:
基于触发操作,生成第二节点的路由请求信令;其中,所述路由请求信令包含第二节点地址和目标节点地址;
向第二节点的相邻节点发送路由请求信令,以使所述相邻节点将所述路由请求信令传递至第一节点;
接收第二节点的所述相邻节点反馈的路由应答信令;其中,所述路由应答信令包含第二节点到目标节点的第一路由路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还提供一种对讲装置,以移动自组网中的一个节点为第一节点,以移动自组网中向第一节点请求路由路径的节点为第二节点,以移动自组网中第二节点到第一节点之间的转发节点为中间节点,第二节点的相邻节点为第一节点或中间节点;所述装置应用于第二节点,所述装置包括:
第二生成模块,用于基于触发操作,生成第二节点的路由请求信令;其中,所述路由请求信令包含第二节点地址和目标节点地址;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向第二节点的相邻节点发送路由请求信令,以使所述相邻节点将所述路由请求信令传递至第一节点;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二节点的所述相邻节点反馈的路由应答信令;其中,所述路由应答信令包含第二节点到目标节点的第一路由路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还提供一种移动自组网路由请求方法,以移动自组网中的一个节点为第一节点,以移动自组网中向第一节点请求路由路径的节点为第二节点,以移动自组网中第二节点到第一节点之间的转发节点为中间节点;所述方法应用于中间节点,本中间节点的相邻节点为第一节点、第二节点或另一个中间节点,所述方法包括:
若接收到的消息为路由请求信令,判断所述路由请求信令需要转发时,将所述路由请求信令发送至第一节点或下一个中间节点;其中,所述路由请求信令包含第二节点地址和目标节点地址;
若接收到的消息为路由应答信令,判断所述路由应答信令需要转发时,将所述路由应答信令发送至第二节点或上一个中间节点;其中,所述路由应答信令包含第二节点到目标节点的第一路由路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还提供一种对讲装置,以移动自组网中的一个节点为第一节点,以移动自组网中向第一节点请求路由路径的节点为第二节点,以移动自组网中第二节点到第一节点之间的转发节点为中间节点;所述装置应用于中间节点,本中间节点的相邻节点为第一节点、第二节点或另一个中间节点,所述装置包括:
第三发送模块,用于若接收到的消息为路由请求信令,判断所述路由请求信令需要转发时,将所述路由请求信令发送至第一节点或下一个中间节点;其中,所述路由请求信令包含第二节点地址和目标节点地址;
第四发送模块,用于若接收到的消息为路由应答信令,判断所述路由应答信令需要转发时,将所述路由应答信令发送至第二节点或上一个中间节点;其中,所述路由应答信令包含第二节点到目标节点的第一路由路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还提供一种移动自组网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多个对讲装置,多个对讲装置组成移动自组网,其中,
所述对讲装置用于执行如上任一项所述应用于第一节点的移动自组网路由请求方法;或,
所述对讲装置用于执行如上任一项所述应用于第二节点的移动自组网路由请求方法;或,
所述对讲装置用于执行如上任一项所述应用于中间节点的移动自组网路由请求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通信总线,其中,处理器和存储器通过通信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所存储的程序,实现如上所述应用于第一节点的移动自组网路由请求方法、如上所述应用于第二节点的移动自组网路由请求方法或如上所述应用于中间节点的移动自组网路由请求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应用于第一节点的移动自组网路由请求方法;或,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应用于第二节点的移动自组网路由请求方法;或,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应用于中间节点的移动自组网路由请求方法。
本公开提出的一种移动自组网路由请求方法、对讲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有益效果如:本公开实施例的移动自组网的各节点在自身的路由表中查询不到需要进行通信的目标节点的路由路径的情况下,可通过向移动自组网内的其他节点进行路由请求,以获得节点与目标节点之间的路由路径,节点可通过反馈得到的路由路径与目标节点进行通信。由此,即便是节点的路由表中不存在目标节点地址,也能够得到到达目标节点的转发路径,实现远距离的两个节点的通信。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公开移动自组网路由请求方法的一个应用场景的节点位置关系图;
图2为本公开移动自组网路由请求方法应用于第一节点的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移动自组网路由请求方法应用于第一节点的第二实施例步骤S120的细化流程图;
图4为本公开移动自组网路由请求方法应用于第一节点的第三实施例步骤S120的细化流程图;
图5为本公开移动自组网路由请求方法应用于第一节点的第三实施例步骤S120的细化流程图;
图6为本公开移动自组网路由请求方法应用于第一节点的第三实施例步骤S120的细化流程图;
图7为本公开的一种对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公开移动自组网路由请求方法应用于第二节点中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公开移动自组网路由请求方法应用于第二节点中一实施例步骤S210的细化流程图;
图10为本公开移动自组网路由请求方法应用于第二节点中一实施例步骤S210的细化流程图;
图11为本公开的另一种对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公开移动自组网路由请求方法应用于中间节点中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13为本公开移动自组网路由请求方法应用于中间节点中一实施例的细化流程图;
图14为本公开移动自组网路由请求方法应用于中间节点中一实施例的细化流程图;
图15为本公开移动自组网路由请求方法应用于中间节点中一实施例的细化流程图;
图16为本公开移动自组网路由请求方法应用于中间节点中一实施例的细化流程图;
图17为本公开的又一种对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公开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定本公开。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公开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图1示出的是本公开移动自组网路由请求方法的一个应用场景的节点位置关系图。图1中包含多个节点,如节点A、B、C...I、J等,节点A、B、C...I、J组成移动自组网网络,尽管以下描述是针对如图1所述的移动自组网的节点位置示例性阐述,但是本公开可以适用于其他移动自组网。
如图1所示,各节点基于相关的自组网路由协议获取到移动自组网中其他节点的路由信息,相互作用组成移动自组网。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具体的各节点的路由表构建与更新以及转发操作的实现可以基于实际应用场景和实际需要进行设计,在此不进行限定。但在移动自组网中的节点由于只能对自身路由表中存在的节点发起通信,无法对不存在于自身路由表中的的节点发起通信,如节点C的路由表中存在节点H、B、D、A的路由,在不知道节点F的路由情况下,节点C无法和节点F进行通信。
由此本公开提供第一种移动自组网路由请求方法,参照图2,图2为本公开移动自组网路由请求方法第一实施例应用于第一节点的流程示意图。本公开移动自组网路由请求方法以移动自组网中的一个节点为第一节点,以移动自组网中向第一节点请求路由路径的节点为第二节点,以移动自组网中第二节点到第一节点之间的转发节点为中间节点,第一节点的相邻节点为第二节点或中间节点;方法应用于第一节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10、步骤S120和步骤S130。
步骤S110,接收第一节点的相邻节点发送的路由请求信令;其中,路由请求信令包含第二节点地址和目标节点地址。
本公开移动自组网路由请求方法中的第一节点可以是移动自组网中的中心节点,该第一节点包含移动自组网中各节点的路由地址信息;第一节点也可以是基于预设规则推举确定的,如第二节点基于第二节点的路由表中存储的路由信息,计算得到可能包含目标节点路由的节点;也就是,在发送路由请求信令之前,第二节点已基于预先设置确定或基于预设规则推举确定第一节点,第一节点中可能存在目标节点的路由,第二节点向第一节点请求路由路径。第二节点是指路由请求信令的发起节点,目标节点是指路由请求信令中第二节点需要进行通信的最终目的节点。第一节点在接收到路由请求信令后,可以获取到路由请求信令中的第二节点地址和目标节点地址。
步骤S120,判定第二节点到目标节点存在有效路径时,生成第一节点的路由应答信令;其中,路由应答信令包含第二节点到目标节点的第一路由路径。
由于移动自组网中通常具有多个节点,多个节点之间的位置不断变化,一个节点与其相邻节点之间点对点实现无线通信,远距离的两个节点之间无法实现直接通信,需要通过中间节点进行转发。可以理解的是,两个节点之间的路由路径可查路由表得到,本第一节点在判定第二节点到目标节点存在有效路径时,通过生成和反馈路由应答信令,可使第二节点获知第二节点到目标节点的路由路径,从而使第二节点基于路由应答信令中记录的中间节点地址实现与目标节点的远距离通信。
步骤S130,向第一节点的相邻节点发送路由应答信令,以返回至第二节点。
第一节点接收由第二节点启动的路由请求信令,通常通过多个中间节点转发,其中最后一个中间节点为第一节点的相邻节点,在反馈应答或否定应答时,向第一节点的相邻节点发送路由应答信令,通过原转发路径将内容原路返回至第二节点,由此使第二节点获得第二节点到目标节点的第一路由路径,解决由于只能对自身路由表中存在的节点发起通信,无法对不存在于自身路由表中的的节点发起通信的技术问题。
可选地,在基于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所提出的本公开移动自组网路由请求方法第二实施例中,参见图3,路由请求信令还包含第二节点到第一节点的第二路由路径;步骤S120,判定第二节点到目标节点存在有效路径时,生成第一节点的路由应答信令,包括如下:
步骤S121,解析接收到的路由请求信令,得到第二节点到第一节点的第二路由路径。
步骤S122,从第一节点路由表中获取第一节点至目标节点的第三路由路径。
步骤S123,基于第二路由路径和第三路由路径的组合,得到第一路由路径。
步骤S124,根据第一路由路径,生成第一节点的路由应答信令。
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路由请求信令中的信息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信令类型、第二节点至第一节点的中间节点地址、第二节点地址、目标节点地址等信息。各节点地址可以通过编号ID等进行表示;对路由请求信令进行解析即可得到第二节点至第一节点的中间节点地址,因而第一节点可以通过查路由表来获取第一节点至目标节点的第三路由路径,即获取第一节点到目标节点的中间节点地址,并结合从路由请求信令中得到的第二节点至第一节点的中间节点地址,则可以形成一条第二节点到目标节点的路由路径。对应地,第一节点可以根据这条路由路径生成路由应答信令,并可以原路返回给第二节点。
可选地,在基于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所提出的本公开移动自组网路由请求方法第三实施例中,参见图4,步骤S120,判定第二节点到目标节点存在有效路径时,生成第一节点的路由应答信令,包括如下:
步骤S125,若存在有效路径,则获取第二节点到目标节点的第一路由路径,生成第一节点的路由应答信令并向相邻节点发送路由应答信令;
步骤S126,若不存在有效路径,则生成第一节点的路由否定应答信令并向相邻节点发送路由否定应答信令。
有效路径是指在当前移动自组网的要求下能够实现从第二节点向目标节点发起通信的路由路径。第二节点在自身的路由表中查询不到需要进行通信的目标节点的路由路径的情况下,可通过向移动自组网内的第一节点进行路由请求,第一节点同样查自身路由表可以得到第二节点到目标节点的路由路径。在一些使用场景下,为了保证通信质量,可以限制节点之间多跳转发时的中间节点的数量,因而即使第一节点查询到第二节点到目标节点的路由路径,由于限制的因素,而不能将该路由路径作为有效路径。第一节点在收到路由请求后,可以回复路由应答信令或路由否定应答信令,原路返回至第二节点,以使第二节点获知;路由应答信令包含第二节点到目标节点的路由路径,路由否定应答信令则表示第一节点无第二节点到目标节点的路由路径。
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参见图5,步骤S120,判定第二节点到目标节点存在有效路径时,生成第一节点的路由应答信令,包括如下:
步骤S127,若判断第二节点到目标节点的第一路由路径的中间节点数量未超过预设数量,则确定存在有效路径。
步骤S128,否则,确定不存在有效路径。
也就是,在移动自组网中,为了保证通信质量,对于业务的多跳转发可以设置跳转数量的限制,当第一节点在路由表中查到第二节点到目标节点的路由路径的节点超过预设数量,即使存在可以实现通信的路由路径,也认定第二节点到目标节点没有有效的路径。也即,当多跳转发的中间节点数量未超过预设数量时,认为第二节点与目标节点之间的路径能够高质量完成业务数据/语音的传输,第二节点与目标节点之间存在有效路径;当中间节点数量超过预设数量时,认为第二节点与目标节点之间的路径无法完成业务数据的传输的要求,则第二节点与目标节点之间不存在有效路径。
可选地,在一些场景下,本公开实施例的路由请求信令还包含第一转发转数,转发转数用于表征第二节点到第一节点经过的中间节点数量。参见图6,在步骤S127,若判断第二节点到目标节点的第一路由路径的中间节点数量未超过预设数量,则确定存在有效路径之前,包括:
S129,解析路由请求信令,得到第二节点到第一节点的第一转发转数;
S12A,获取第一节点到目标节点的第二转发转数;其中,第二转发转数用于表征第一节点到目标节点经过的中间节点数量;
S12B,基于第一转发转数和第二转发转数,判断第二节点到目标节点的第一路由路径的中间节点数量是否超过预设数量。
在需要限制移动自组网内多跳转发的中间节点的数量,来保证两个节点之间的通信质量和效率的使用场景下,在路由请求信令的信息字段可以定义转发转数的信息位域,因而第一节点在接收到路由请求信令后,通过路由请求信令中的转发转数可以快速得到第二节点到第一节点的中间节点数量,在通过查目标节点到第一节点的中间节点数量,则第二节点到第一节点的中间节点数量与目标节点到第一节点的中间节点数量之和,就能快速得到第二节点到目标节点的中间节点数量是否超过预设数量,得到是否存在有效路径。
可选地,在一些场景下,本公开实施例的路由请求信令和路由应答信令采用同一信令帧结构且利用一个时隙传递,信令帧结构至少包含预设数量的中间节点地址。通过对信令的优化,达到利用合理的开销实现路由请求的目的效果,尤其使用在应急通讯领域。以对讲机为例,对讲机的一个时隙是30ms,频率为9.6kHz,通过改进RC信令、CBSK帧或LC头帧等突变帧来实现路由请求和路由应答的功能,当然也可以重新定义一个突变帧来实现同样的目的,并且使其通过一个时隙完成信息的传递。这样在对讲机的一个时隙中能够传输的信息有限,若设置对讲机能够实现承载4个中间节点,则路由应答信令可以承载预设数量为4的中间节点数量,使移动自组网的节点之间实现四转五跳的多跳转发效果。
图7示出的是本公开的一种对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本公开还提供一种对讲装置,以移动自组网中的一个节点为第一节点,以移动自组网中向第一节点请求路由路径的节点为第二节点,以移动自组网中第二节点到第一节点之间的转发节点为中间节点,第一节点的相邻节点为第二节点或中间节点;装置应用于第一节点,参见图7,对讲装置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401,用于接收第一节点的相邻节点发送的路由请求信令;其中,路由请求信令包含第二节点地址和目标节点地址。
第一生成模块402,用于判定第二节点到目标节点存在有效路径时,生成第一节点的路由应答信令;其中,路由应答信令包含第二节点到目标节点的第一路由路径;
第一发送模块403,用于向第一节点的相邻节点发送路由应答信令,以返回至第二节点。
由此,本公开实施例的移动自组网包含多个对讲装置,一个对讲装置作为一个节点,因而各节点在自身的路由表中查询不到需要进行通信的目标节点的路由路径的情况下,可通过向移动自组网内的其他节点进行路由请求,以获得节点与目标节点之间的路由路径。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本对讲装置的路由表中记录有该路由请求的节点到目标节点的路由路径,通过将得到的路由路径反馈给请求的节点,可使该请求的节点实现与目标节点进行通信。由此,即便是节点的路由表中不存在目标节点地址,也能够得到到达目标节点的转发路径,实现远距离的两个节点的通信。
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路由请求信令还包含第二节点到第一节点的第二路由路径;第一生成模块用于执行判定第二节点到目标节点存在有效路径时,生成第一节点的路由应答信令,包括如下:
第一解析单元,用于解析接收到的路由请求信令,得到第二节点到第一节点的第二路由路径;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从第一节点路由表中获取第一节点至目标节点的第三路由路径;
第一执行单元,用于基于第二路由路径和第三路由路径的组合,得到第一路由路径;
第一生成单元,用于根据第一路由路径,生成第一节点的路由应答信令。
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生成模块用于执行判定第二节点到目标节点存在有效路径时,生成第一节点的路由应答信令,包括如下: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若存在有效路径,则获取第二节点到目标节点的第一路由路径,生成第一节点的路由应答信令并向相邻节点发送路由应答信令;
第二生成单元,用于若不存在有效路径,则生成第一节点的路由否定应答信令并向相邻节点发送路由否定应答信令。
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生成模块用于执行判定第二节点到目标节点存在有效路径时,生成第一节点的路由应答信令,包括如下: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若判断第二节点到目标节点的第一路由路径的中间节点数量未超过预设数量,则确定存在有效路径。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否则,确定不存在有效路径。
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路由请求信令还包含第一转发转数,转发转数用于表征第二节点到第一节点经过的中间节点数量;第一确定单元用于执行若判断第二节点到目标节点的第一路由路径的中间节点数量未超过预设数量,则确定存在有效路径之前,还包括:
第一解析单元,用于解析路由请求信令,得到第二节点到第一节点的第一转发转数;
第三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第一节点到目标节点的第二转发转数;其中,第二转发转数用于表征第一节点到目标节点经过的中间节点数量;
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基于第一转发转数和第二转发转数,判断第二节点到目标节点的第一路由路径的中间节点数量是否超过预设数量。
可选地,在一些场景下,本公开实施例的路由请求信令和路由应答信令采用同一信令帧结构且利用一个时隙传递,信令帧结构至少包含预设数量的中间节点地址。通过对信令的优化,达到利用合理的开销实现路由请求的目的效果,尤其使用在应急通讯领域。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装置在执行时,仅以上述各程序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时,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处理分配由不同的程序模块完成,即将终端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程序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处理。另外,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装置与上述第一种方法实施例属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实现过程详见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图8示出的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移动自组网路由请求方法。
本公开还提供一种移动自组网路由请求方法,以移动自组网中的一个节点为第一节点,以移动自组网中向第一节点请求路由路径的节点为第二节点,以移动自组网中第二节点到第一节点之间的转发节点为中间节点,第二节点的相邻节点为第一节点或中间节点;方法应用于第二节点,参见图8,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210、步骤S220和步骤S230。
步骤S210,基于触发操作,生成第二节点的路由请求信令;其中,路由请求信令包含第二节点地址和目标节点地址。
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二节点需要对其他节点发起业务时,如需要与目标节点进行呼叫业务、数据业务等,第二节点在自身的路由表中查询不到需要进行通信的目标节点的路由路径的情况下,生成路由请求信令,向移动自组网中的第一节点进行路由请求。触发操作可以是用户人为触发也可以是自动触发,目的为了确定目标节点地址。目标节点是指路由请求信令中第二节点需要进行通信的最终目的节点,而本第二节点则是路由请求信令的发起节点。
步骤S220,向第二节点的相邻节点发送路由请求信令,以使相邻节点将路由请求信令传递至第一节点。
移动自组网中,节点之间只能进行点对点通信,远距离的两个节点需要其他中间节点进行多跳转发通信,因而能够点对点通信的两个节点互称为“相邻节点”。本第二节点在生成路由请求信令之后,向本第二节点的相邻节点进行广播,某一相邻节点在接收到该路由请求信令后,若需要转发,则通过进行转发处理以将该路由请求信令传至第一节点。可以理解的是,本公开移动自组网路由请求方法中的第一节点可以是移动自组网中的中心节点,该第一节点包含移动自组网中各节点的路由地址信息;第一节点也可以是基于预设规则推举确定的,如第二节点基于第二节点的路由表中存储的路由信息,计算得到可能包含目标节点路由的节点作为第一节点;也就是,在发送路由请求信令之前,第二节点已基于预先设置确定或基于预设规则推举确定第一节点,第一节点中可能存在目标节点的路由,第二节点向第一节点请求路由路径。
步骤S230,接收第二节点的相邻节点反馈的路由应答信令;其中,路由应答信令包含第二节点到目标节点的第一路由路径。
第二节点的相邻节点可能是第一节点也可能是中间节点,向第一节点发送路由请求信令,第一节点在接收到路由请求信令之后,会反馈路由应答信令,该路由应答信令原路返回至第二节点,若第二节点从相邻节点收到该路由应答信令,则通过解析该路由应答信令,可以得到本第二节点到目标节点的路由路径,实现本第二节点到目标节点的通信。
由此,本公开实施例的移动自组网的各节点在自身的路由表中查询不到需要进行通信的目标节点的路由路径的情况下,可通过向移动自组网内的其他节点进行路由请求,以获得节点与目标节点之间的路由路径,节点可通过反馈得到的路由路径与目标节点进行通信。即便是节点的路由表中不存在目标节点地址,也能够得到到达目标节点的转发路径,实现远距离的两个节点的通信。
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参见图9,步骤S210,基于触发操作,生成第二节点的路由请求信令,包括如下:
步骤S211,基于触发操作,得到第二节点需要进行通信的目标节点地址;
步骤S212,若判断不存在第二节点到目标节点的路由路径,则根据第二节点地址和目标节点地址,生成第二节点的路由请求信令。
也就是,当本第二节点需要和目标节点进行通信,但是在路由表中查不到路由路径时,则将得到的目标节点地址和本第二节点地址填入路由请求信令中。目标节点地址可以基于触发操作确定,如用户在设备列表中点击需要进行通信的目标节点,或输入目标节点的ID确定。
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参见图10,步骤S210,基于触发操作,生成第二节点的路由请求信令,包括如下:
步骤S213,若判断不存在第二节点到目标节点的路由路径,获取第二节点到第一节点的第二路由路径;其中,第一节点基于预先设置确定或基于预设规则推举确定;
步骤S214,基于第二路由路径,生成第二节点的路由请求信令,以使相邻节点基于第二路由路径判断是否进行转发。
在一些使用场景下,第二节点虽然在路由表中没有查询到目标节点的路由路径,但是可以获知第二节点到第一节点的路由路径,则可以在路由请求信令中填充第二节点到第一节点的路由路径,第二节点的相邻节点可能有多个,相邻节点在接收到第二节点的路由请求信令之后,可以通过携带的第二节点到第一节点的路由路径判断是否需要进行转发,若需要进行转发,则进行转发处理以将该路由请求信令传递至第一节点,否则仅接收不作任何处理。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节点基于预先设置确定或基于预设规则推举确定。如第一节点可以是移动自组网中的中心节点,该第一节点包含移动自组网中各节点的路由地址信息,可以预先设置;第一节点也可以是基于预设规则推举确定的,如第二节点基于第二节点的路由表中存储的路由信息,计算得到可能包含目标节点路由的节点,将该节点作为第一节点。
参见图11示出的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对讲装置。
本公开还提供一种对讲装置,以移动自组网中的一个节点为第一节点,以移动自组网中向第一节点请求路由路径的节点为第二节点,以移动自组网中第二节点到第一节点之间的转发节点为中间节点,第二节点的相邻节点为第一节点或中间节点;装置应用于第二节点,参见图11,对讲装置包括:
第二生成模块501,用于基于触发操作,生成第二节点的路由请求信令;其中,路由请求信令包含第二节点地址和目标节点地址。
第二发送模块502,用于向第二节点的相邻节点发送路由请求信令,以使相邻节点将路由请求信令传递至第一节点。
第二接收模块503,用于接收第二节点的相邻节点反馈的路由应答信令;其中,路由应答信令包含第二节点到目标节点的第一路由路径。
本公开实施例的移动自组网包含多个对讲装置,一个对讲装置作为一个节点,因而各节点在自身的路由表中查询不到需要进行通信的目标节点的路由路径的情况下,可通过向移动自组网内的其他节点进行路由请求,以获得节点与目标节点之间的路由路径。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本对讲装置的路由表中查询没有到目标节点的路由路径时,可以向可能包含有到目标节点的路由路径的第一节点进行路由请求,第一节点查询后反馈路由应答信令,路由应答信令包含第二节点到目标节点的路由路径。由此,即便是节点的路由表中不存在目标节点地址,也能够得到到达目标节点的转发路径,实现远距离的两个节点的通信。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生成模块用于执行用于基于触发操作,生成第二节点的路由请求信令时,包括如下:
第二执行单元,用于基于触发操作,得到第二节点需要进行通信的目标节点地址。
第三生成单元,用于若判断不存在第二节点到目标节点的路由路径,则根据第二节点地址和目标节点地址,生成第二节点的路由请求信令。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生成模块用于执行用于基于触发操作,生成第二节点的路由请求信令时,包括如下:
第四获取单元,用于若判断不存在第二节点到目标节点的路由路径,获取第二节点到第一节点的第二路由路径;其中,第一节点基于预先设置确定或基于预设规则推举确定;
第四生成单元,用于基于第二路由路径,生成第二节点的路由请求信令,以使相邻节点基于第二路由路径判断是否进行转发。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装置在执行时,仅以上述各程序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时,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处理分配由不同的程序模块完成,即将终端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程序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处理。另外,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装置与上述第二种方法实施例属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实现过程详见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图12示出的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移动自组网路由请求方法的示意图。
本公开还提供一种移动自组网路由请求方法,以移动自组网中的一个节点为第一节点,以移动自组网中向第一节点请求路由路径的节点为第二节点,以移动自组网中第二节点到第一节点之间的转发节点为中间节点;方法应用于中间节点,本中间节点的相邻节点为第一节点、第二节点或另一个中间节点,参见图12,方法包括步骤S310和步骤S320。
步骤S310,若接收到的消息为路由请求信令,判断路由请求信令需要转发时,将路由请求信令发送至第一节点或下一个中间节点;其中,路由请求信令包含第二节点地址和目标节点地址。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节点向第一节点发送路由请求信令,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反馈路由应答信令,第二节点和第一节点之间可能存在多个中间节点,中间节点对接收到的路由请求信令或路由应答信令进行转发处理。本中间节点接收到的消息为路由请求信令时,路由请求指令由第二节点发送至第一节点;下一个中间节点是指在第二节点至第一节点的第二路由路径中,与当前中间节点相邻且在当前中间节点之后进行转发的中间节点;若当前中间节点为最后一个中间节点,将路由请求信令发送至第一节点,若当前中间节点不为最后一个中间节点,将路由请求信令发送至下一个中间节点。
步骤S320,若接收到的消息为路由应答信令,判断路由应答信令需要转发时,将路由应答信令发送至第二节点或上一个中间节点;其中,路由应答信令包含第二节点到目标节点的第一路由路径。
本中间节点接收到的消息为路由应答信令时,路由应答指令由第一节点发送至第二节点;下一个中间节点是指在第一节点至第二节点的路由路径中,与当前中间节点相邻且在当前中间节点之后进行转发的中间节点;若当前中间节点为最后一个中间节点,将路由应答信令发送至第二节点,若当前中间节点不为最后一个中间节点,将路由应答信令发送至下一个中间节点,实现对路由请求指令与路由应答信令的转发。
由此,本公开实施例的移动自组网的各节点在自身的路由表中查询不到需要进行通信的目标节点的路由路径的情况下,可通过向移动自组网内的其他节点进行路由请求,以获得节点与目标节点之间的路由路径,节点可通过反馈得到的路由路径与目标节点进行通信,在此过程中,节点与被请求节点之间可能存在多个中间节点,本中间节点可对路由请求信令和路由应答信令进行转发,使节点与被请求节点实现通信。由此,即便是节点的路由表中不存在目标节点地址,也能够得到到达目标节点的转发路径,实现远距离的两个节点的通信。
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参见图13,路由请求信令还包含第二节点到第一节点的第二路由路径;在步骤S310中将路由请求信令发送至第一节点或下一个中间节点之前,还包括:
步骤S330,解析路由请求信令,得到发送该路由请求信令的相邻节点地址以及第二节点到第一节点的第二路由路径;
步骤S340,基于相邻节点地址和第二路由路径,判断相邻节点到本中间节点的路径是否存在于第二路由路径中,若存在,则判断本中间节点需要转发路由请求信令。
在转发过程中,发出节点发出路由请求信令,第二节点为第一个发出节点;与发出节点相邻的所有节点在接收到路由请求信令时,获取路由请求信令中的第二路由路径,同时获取路由请求信令的第二路由路径中的中间节点地址,若相邻节点到本中间节点的路径在第二路由路径中,则认为当前本中间节点是第二路由路径中的下一转发节点,需要对路由请求信令进行转发操作;否则认为当前本中间节点不需要对路由请求信令进行转发操作。也就是,第二节点在生成路由请求信令时,填充入在自身路由表中查到的第二节点到第一节点的路由路径,这样接收到该路由请求信令的中间节点能够从中判断是否需要本中间节点转发。
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参见图14,在步骤S310中将路由应答信令发送至第二节点或上一个中间节点之前,还包括:
步骤S350,解析路由应答信令,得到发送该路由应答信令的相邻节点地址以及第二节点到目标节点的第一路由路径。
步骤S360,基于相邻节点地址和第一路由路径,判断相邻节点到本中间节点的路径是否存在于第一路由路径中,若存在,则判断本中间节点需要转发路由应答信令。
在转发过程中,发出节点反馈路由应答信令,第一节点为第一个发出节点;与发出节点相邻的所有节点在接收到路由应答信令时,获取路由应答信令中的第二节点到目标节点的路由路径。在一些场景下,该第二节点到目标节点的路由路径包含之前路由请求信令的转发路由,若接收到该路由应答信令的当前节点从第二节点到目标节点的路由路径中,得到当前节点是该路由路径中的下一转发节点,则需要对路由应答信令进行转发操作;否则认为当前节点不需要对路由应答信令进行转发操作。当然上述步骤S350-步骤S360仅是本公开实施例的一个可选示例,在一些场景下,若信令帧的有效信息位域可以承载较多的信息比特,路由应答信令也可以同时包含第二节点到目标节点的路由路径以及第一节点到第二节点的路由路径,同样使第一节点发出的路由应答信令沿已知的第一节点到第二节点的路由路径反馈至第二节点。
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参见图15,方法还包括:
步骤S370,若接收到的消息为路由否定应答信令,判断路由否定应答信令需要转发时,将路由否定应答信令发送至第二节点或上一个中间节点;其中,路由否定应答信令包含第二节点到第一节点的第二路由路径。
第二节点向第一节点发送路由请求信令,第一节点在查到自身路由表无第二节点到目标节点的有效路径时,第一节点发出路由否定应答信令。中间节点接收到的消息为路由否定应答信令时,获知路由否定应答指令由第一节点发送至第二节点,判断本节点是否为下一个中间节点以相应进行转发,也就是下一个中间节点是指在第一节点至第二节点的路由路径中,与当前中间节点相邻且在当前中间节点之后进行转发的中间节点;若当前中间节点为最后一个中间节点,则路由否定应答信令发送至第二节点,若当前中间节点不为最后一个中间节点,则路由否定应答信令发送至下一个中间节点,实现将路由否定应答信令反馈至第二节点。
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参见图16,方法还包括如下:
步骤S380,若接收到的消息为路由请求信令,解析得到路由请求信令中的第二节点地址和目标节点地址。
步骤S390,判断本中间节点路由表中存在第二节点到目标节点的有效路径时,生成本中间节点的路由应答信令并发送至第二节点或上一个中间节点。
在一些场景下,中间节点在接收到路由请求信令之后,在转发该路由请求信令之前,也可以先查本中间节点的路由表中是否有第二节点到目标节点的有效路径,若中间节点的路由表中存在第二节点到目标节点的有效路径,说明通过该中间节点即可得到第二节点到目标节点的路由路径;在此种情况下,直接通过该中间节点返回包含第二节点到目标节点的路由路径的路由应答信令,而无需将路由请求信令传输至第一节点;当中间节点与第二节点相邻时,将路由应答信令发送至第二节点;当中间节点与第二节点不相邻时,将路由应答信令发送至上一个中间节点;本实施例在保证获取到第二节点到目标节点的路由路径的基础上,减少了转发节点数,从而提高了通信效率。
图17示出的是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三种对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本公开还提供一种对讲装置,以移动自组网中的一个节点为第一节点,以移动自组网中向第一节点请求路由路径的节点为第二节点,以移动自组网中第二节点到第一节点之间的转发节点为中间节点;装置应用于中间节点,本中间节点的相邻节点为第一节点、第二节点或另一个中间节点,参见图17,对讲装置包括:
第三发送模块601,用于若接收到的消息为路由请求信令,判断路由请求信令需要转发时,将路由请求信令发送至第一节点或下一个中间节点;其中,路由请求信令包含第二节点地址和目标节点地址;
第四发送模块602,用于若接收到的消息为路由应答信令,判断路由应答信令需要转发时,将路由应答信令发送至第二节点或上一个中间节点;其中,路由应答信令包含第二节点到目标节点的第一路由路径。
由此,本公开实施例的移动自组网包含多个对讲装置,一个对讲装置作为一个节点,因而本公开实施例的移动自组网的各节点在自身的路由表中查询不到需要进行通信的目标节点的路由路径的情况下,可通过向移动自组网内的其他节点进行路由请求,以获得节点与目标节点之间的路由路径,节点可通过反馈得到的路由路径与目标节点进行通信,在此过程中,节点与被请求节点之间可能存在多个中间节点,本中间节点可对路由请求信令和路由应答信令进行转发,使节点与被请求节点实现通信。由此,即便是节点的路由表中不存在目标节点地址,也能够得到到达目标节点的转发路径,实现远距离的两个节点的通信。
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路由请求信令还包含第二节点到第一节点的第二路由路径;装置还包括:
第一解析模块,用于解析路由请求信令,得到发送该路由请求信令的相邻节点地址以及第二节点到第一节点的第二路由路径;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基于相邻节点地址和第二路由路径,判断相邻节点到本中间节点的路径是否存在于第二路由路径中,若存在,则判断本中间节点需要转发路由请求信令。
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对讲装置还包括:
第二解析模块,用于解析路由应答信令,得到发送该路由应答信令的相邻节点地址以及第二节点到目标节点的第一路由路径;
第二判断模块,用于基于相邻节点地址和第一路由路径,判断相邻节点到本中间节点的路径是否存在于第一路由路径中,若存在,则判断本中间节点需要转发路由应答信令。
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对讲装置还包括:
第三判断模块,用于若接收到的消息为路由否定应答信令,判断路由否定应答信令需要转发时,将路由否定应答信令发送至第二节点或上一个中间节点;其中,路由否定应答信令包含第二节点到第一节点的第二路由路径。
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对讲装置还包括:
第三解析模块,用于若接收到的消息为路由请求信令,解析得到路由请求信令中的第二节点地址和目标节点地址;
第四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本中间节点路由表中存在第二节点到目标节点的有效路径时,生成本中间节点的路由应答信令并发送至第二节点或上一个中间节点。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装置在执行时,仅以上述各程序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时,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处理分配由不同的程序模块完成,即将终端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程序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处理。另外,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装置与上述第三种方法实施例属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实现过程详见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本公开还提供一种移动自组网系统,结合图1,一个对讲装置为一个节点,多个对讲装置/节点通过周期性广播组网信令可组成移动自组网网络,移动自组网的节点之间需通过多跳数据转发机制进行数据交换,每个节点都可能充当其它节点的路由,实现远距离的两个节点之间的通信。移动自组网具有动态路由、多跳转发的特点。
本公开实施例的移动自组网系统包括多个对讲装置,由多个对讲装置组成的移动自组网中,以移动自组网中的一个对讲装置为第一节点,以移动自组网中向第一节点请求路由路径的对讲装置为第二节点,以移动自组网中第二节点到第一节点之间的转发节点/对讲装置为中间节点,第一节点的相邻节点为第二节点或中间节点。也就是,一个对讲装置可能是第一节点、第二节点或中间节点。
当对讲装置作为第一节点时,可参见图2-6,对讲装置执行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10-S130。
步骤S110,接收第一节点的相邻节点发送的路由请求信令;其中,路由请求信令包含第二节点地址和目标节点地址。
步骤S120,判定第二节点到目标节点存在有效路径时,生成第一节点的路由应答信令;其中,路由应答信令包含第二节点到目标节点的第一路由路径。
步骤S130,向第一节点的相邻节点发送路由应答信令,以返回至第二节点。
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路由请求信令还包含第二节点到第一节点的第二路由路径;步骤S120,判定第二节点到目标节点存在有效路径时,生成第一节点的路由应答信令,包括如下:
步骤S121,解析接收到的路由请求信令,得到第二节点到第一节点的第二路由路径。
步骤S122,从第一节点路由表中获取第一节点至目标节点的第三路由路径。
步骤S123,基于第二路由路径和第三路由路径的组合,得到第一路由路径。
步骤S124,根据第一路由路径,生成第一节点的路由应答信令。
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步骤S120,判定第二节点到目标节点存在有效路径时,生成第一节点的路由应答信令,包括如下:
步骤S125,若存在有效路径,则获取第二节点到目标节点的第一路由路径,生成第一节点的路由应答信令并向相邻节点发送路由应答信令;
步骤S126,若不存在有效路径,则生成第一节点的路由否定应答信令并向相邻节点发送路由否定应答信令。
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参见图5,步骤S120,判定第二节点到目标节点存在有效路径时,生成第一节点的路由应答信令,包括如下:
步骤S127,若判断第二节点到目标节点的第一路由路径的中间节点数量未超过预设数量,则确定存在有效路径。
步骤S128,否则,确定不存在有效路径。
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在步骤S127,若判断第二节点到目标节点的第一路由路径的中间节点数量未超过预设数量,则确定存在有效路径之前,包括:
S129,解析路由请求信令,得到第二节点到第一节点的第一转发转数;
S12A,获取第一节点到目标节点的第二转发转数;其中,第二转发转数用于表征第一节点到目标节点经过的中间节点数量;
S12B,基于第一转发转数和第二转发转数,判断第二节点到目标节点的第一路由路径的中间节点数量是否超过预设数量。
当对讲装置作为第二节点时,可参见图8-10,对讲装置执行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210-S230。
步骤S210,基于触发操作,生成第二节点的路由请求信令;其中,路由请求信令包含第二节点地址和目标节点地址。
步骤S220,向第二节点的相邻节点发送路由请求信令,以使相邻节点将路由请求信令传递至第一节点。
步骤S230,接收第二节点的相邻节点反馈的路由应答信令;其中,路由应答信令包含第二节点到目标节点的第一路由路径。
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步骤S210,基于触发操作,生成第二节点的路由请求信令,包括如下:
步骤S211,基于触发操作,得到第二节点需要进行通信的目标节点地址;
步骤S212,若判断不存在第二节点到目标节点的路由路径,则根据第二节点地址和目标节点地址,生成第二节点的路由请求信令。
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步骤S210,基于触发操作,生成第二节点的路由请求信令,包括如下:
步骤S213,若判断不存在第二节点到目标节点的路由路径,获取第二节点到第一节点的第二路由路径;其中,第一节点基于预先设置确定或基于预设规则推举确定;
步骤S214,基于第二路由路径,生成第二节点的路由请求信令,以使相邻节点基于第二路由路径判断是否进行转发。
当对讲装置作为中间节点时,本中间节点的相邻节点为第一节点、第二节点或另一个中间节点,可参见图12-16,对讲装置执行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310-S320。
步骤S310,若接收到的消息为路由请求信令,判断路由请求信令需要转发时,将路由请求信令发送至第一节点或下一个中间节点;其中,路由请求信令包含第二节点地址和目标节点地址。
步骤S320,若接收到的消息为路由应答信令,判断路由应答信令需要转发时,将路由应答信令发送至第二节点或上一个中间节点;其中,路由应答信令包含第二节点到目标节点的第一路由路径。
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参见图13,路由请求信令还包含第二节点到第一节点的第二路由路径;在步骤S310中将路由请求信令发送至第一节点或下一个中间节点之前,还包括:
步骤S330,解析路由请求信令,得到发送该路由请求信令的相邻节点地址以及第二节点到第一节点的第二路由路径;
步骤S340,基于相邻节点地址和第二路由路径,判断相邻节点到本中间节点的路径是否存在于第二路由路径中,若存在,则判断本中间节点需要转发路由请求信令。
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参见图14,在步骤S310中将路由应答信令发送至第二节点或上一个中间节点之前,还包括:
步骤S350,解析路由应答信令,得到发送该路由应答信令的相邻节点地址以及第二节点到目标节点的第一路由路径;
步骤S360,基于相邻节点地址和第一路由路径,判断相邻节点到本中间节点的路径是否存在于第一路由路径中,若存在,则判断本中间节点需要转发路由应答信令。
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参见图15,方法还包括:
步骤S370,若接收到的消息为路由否定应答信令,判断路由否定应答信令需要转发时,将路由否定应答信令发送至第二节点或上一个中间节点;其中,路由否定应答信令包含第二节点到第一节点的第二路由路径。
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参见图16,方法还包括如下:
步骤S380,若接收到的消息为路由请求信令,解析得到路由请求信令中的第二节点地址和目标节点地址。
步骤S390,判断本中间节点路由表中存在第二节点到目标节点的有效路径时,生成本中间节点的路由应答信令并发送至第二节点或上一个中间节点。
由此,本公开实施例的移动自组网的各节点在自身的路由表中查询不到需要进行通信的目标节点的路由路径的情况下,可通过向移动自组网内的其他节点进行路由请求,以获得节点与目标节点之间的路由路径,节点可通过反馈得到的路由路径与目标节点进行通信。由此,即便是节点的路由表中不存在目标节点地址,也能够得到到达目标节点的转发路径,实现远距离的两个节点的通信。
需要说明的是,理所应当地,由于本实施例的移动自组网系统采用了上述应用于第一节点、第二节点或中间节点的移动自组网路由请求方法的技术方案,因此该移动自组网系统具有上述应用于第一节点、第二节点或中间节点的移动自组网路由请求方法所有的有益效果。
为了进一步明确本公开的技术方案,下面以具体应用进行说明:
结合图1,若本公开实施例适用在应急通信领域,以DMR通信机制或PDT通信机制的手持对讲机为例。基于DMR/PDT标准协议的对讲机,通常采用双时隙TDMA技术,一个时隙30ms,另一个时隙也是30ms,两个时隙相互交替;两个对讲机在直通模式下可实现即时通信。一个对讲机作为一个节点,图1中的节点A、B、C...I、J通过周期性广播组网信令进行移动自组网建立。在组网阶段,若以节点A作为中心节点,节点A、B、C...I、J等10个节点分别在循环周期内依次广播组网信令进行初步组网后,节点A、B、C...I、J由此可获知相邻节点的路由信息及相邻节点到指定节点A的路由路径;在初步完成组网后,节点B、C...I、J将各自节点的路由信息上报,作为中心节点的节点A由此可以获知移动自组网内各节点的路由信息以及到各节点的路由路径。譬如,节点B可获知其相邻节点C、D、H的路由信息及相邻节点C、D、H到指定节点A的路由路径,并且节点B周期将本节点B的路由信息上报给中心节点A。因而本公开的实施例中,中心节点A可获知移动自组网内各节点的路由信息和到各节点的路由路径,当移动自组网内的各节点在自身的路由表中查询不到需要进行通信的目标节点的路由路径的情况下,可通过向移动自组网内的中心节点A进行路由请求,以获得节点与目标节点之间的路由路径,各节点可通过反馈得到的路由路径与目标节点进行通信,本公开实施例的中心节点作为第一节点。
本公开实施例中,节点A为第一节点,节点B、C、D...I、J均可作为第二节点或中间节点,如若节点C的路由表中存在节点H、B、D、A的路由,在不知道节点F的路由情况下,节点C无法和节点F进行通信。而节点C想要与节点F进行通信时,可以向节点A发送路由请求信令。具体地,根据用户的操作获知作为目标节点的节点F,节点C生成路由请求信令,该路由请求信令包含本节点C和目标节点F的地址,节点C对外发送该路由请求信令,节点B、D进行转发,在节点A收到该路由请求信令之后,查节点A的路由表并反馈路由应答信令,节点C接收到路由应答信令之后,得到本节点C到目标节点F的路由路径C→B→D→A→E→F。
本公开实施例的路由请求信令和路由应答信令可以采用同一帧结构,如适用在对讲机通信领域时,可以通过重新定义DMR/PDT标准协议中CBCK帧、LC头帧等突变帧结构,当然也可以重新定义一种帧结构,使其包含信令类型、开始节点、目标节点等等信息内容。如表1为本公开实施例的路由请求信令的一个可选示例。
表1
字段类型 说明
Datatype 信令类型;如填充000时,表示路由请求信令;填充001时,表示为路由应答信令;
Jump_num 转发转数;如填充000时,表示直达;填充001时,表示1转;填充010时,表示2转;填充011时,表示3转;填充100时,表示4转; 若节点C向节点A请求C->F的路由路径时,可以填充010表示2转到A;若节点A向节点C反馈路由路径时,可填充100,表示C可4转到F;
RSP 应答类型;如填充0时,表示ACK(确定应答);填充1时,表示 NACK(否定应答);
Start address 开始节点地址;若节点C向节点A请求C->F的路由路径时,填充节点C的地址;
DestinationID 目标节点地址;若节点C向节点A请求C->F的路由路径时,填充节点F的地址;
SourceID 发送节点地址;若节点C向节点A请求C->F的路由路径时,若当前节点B进行转发,填充节点B的地址;
Jump one 中间节点1地址;若节点C向节点A请求C->F的路由路径时,填充节点B的地址;
Jump two 中间节点2地址;若节点C向节点A请求C->F的路由路径时,填充节点D的地址;
Jump three 中间节点3地址;若节点C向节点A请求C->F的路由路径时,填充节点A的地址;
Jump four 中间节点4地址;若节点C向节点A请求C->F的路由路径时,节点由于查不到E的地址,则可以填表示为“空”的字符;如节点A反馈路由应答信令,查到可以通过E到F,则填充节点E的地址;
由上,本公开实施例的移动自组网中的第一节点是预先定义的,因而可以省略填充第一节点地址的字段内容。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节点A、B、C...I、J基于其他相关的路由协议构建的移动自组网,也可不设置中心节点,第一节点基于预设规则推举确定的,第二节点基于第二节点的路由表中存储的路由信息,计算得到可能包含目标节点路由的节点作为第一节点。因而在移动自组网中第一节点非确定时,也可以在路由请求信令中定义用于填充第一节点地址的信息位域,以实现第二节点向第一节点请求路由。上表1中Jump one~four填充的是路由路径的中间节点,若路由请求信令还包含第二节点到第一节点的第二路由路径,则节点C向节点A发送的路由请求信令中包含节点C到节点A的路由路径C→B→D→A。一个可选的示例,如下表2。
表2
字段类型 填充内容
DatatType 000
Jump_num 010
RSP 0
Start address C
DestinationID F
SourceID C
Jump one B
Jump two D
Jump three /
Jump four /
从表2可知,节点B在接收到节点C的路由请求信令时,获知节点C向节点A请求到节点F的路由路径,路由路径C→B→D,转发转数为2等等信息,从路由路径C→B→D判断需要本节点B进行转发,则在SourceID字段中填充本节点B的地址后进行转发处理;节点D同理操作。
若本公开实施例的多跳转发实现的最优转发跳数为四转五跳,也就是,优选地,一个节点需要与另一节点进行通信时,中间节点的数量最优不超过四个。由此节点A收到该路由请求信令后,可以判断节点C到节点F的路由路径中的中间节点数量是否超过预设数量4,如果超过预设数量4,说明节点C到节点F之间的多跳转发超过四转,则节点A回复路由否定应答信令至节点C,也就是在DatatType字段填充001表示路由应答信令,在RSP字段填充1表示该路由应答信令为路由否定应答信令。若节点A得到节点C到节点F的路由路径的中间节点数量不超过4,说明节点C到节点F之间的路由路径可实现良好的通信质量,则节点A回复路由应答信令至节点C,如下表3示出,一个可选的示例。判断节点C到节点F的路由路径中的中间节点数量是否超过预设数量4时,也可通过字段Jump_num中的信息内容,结合节点A查到节点A到节点F的跳数进行预先判断,如解析到Jump_num字段的信息内容为010(2转),并且查到节点A到节点F的跳数为1转,则节点C到节点F为4转,满足设定要求,则将完整的路由路径填充到路由应答信令中,见表3所示。
表3
字段类型 填充内容
DatatType 001
Jump_num 100
RSP 0
Start address A
DestinationID C
SourceID A
Jump one B
Jump two D
Jump three A
Jump four E
从表3可知,节点D在接收到节点A的路由应答信令时,获知由节点A应答节点C的路由请求,路由路径A→D→B等等,从路由路径A→D→B判断需要本节点D进行转发,则在SourceID字段中填充本节点D的地址后进行转发处理;节点B同理操作。
由此,通过本公开实施例,即便是节点的路由表中不存在目标节点地址,也能够通过向节点A发起路由请求信令,以让节点A反馈有效的路由路径,实现远距离的两个节点的通信。
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公开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公开,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公开所必须的。
基于同一构思,本公开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如图18所示,该电子设备主要包括:处理器701、存储器702和通信总线703,其中,处理器701和存储器702通过通信总线703完成相互间的通信。其中,存储器702中存储有可被处理器701执行的程序,处理器701执行存储器702中存储的程序,实现如上述第一种方法实施例、第二种方法实施例或第三种方法实施例。
上述电子设备中提到的通信总线703可以是外设部件互连标准(PeripheralComponent Interconnect,简称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xtended IndustryStandard Architecture,简称EISA)总线等。该通信总线703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18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存储器702可以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也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可选地,存储器还可以是至少一个位于远离前述处理器701的存储装置。
上述的处理器701可以是通用处理器,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Unit,简称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简称NP)等,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简称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简称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简称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
在本公开的又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该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实施例中所描述的路由请求方法。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该计算机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该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该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计算机指令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者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SL))或无线(例如红外、微波等)方式向另外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该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等)、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等。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在一个典型的配置中,计算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CPU)、输入/输出接口、网络接口和内存。
存储器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RAM)。存储器是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暂存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可以理解,本公开实施例的存储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者非易失性存储器,也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磁性随机存取存储器(FRAM,ferromagnetic random access memory)、快闪存储器(Flash Memory)、磁表面存储器、光盘、或只读光盘(CD-ROM,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磁表面存储器可以是磁盘存储器或磁带存储器。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Access Memory),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同步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SRAM,Synchronous 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DRAM,Synchronous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DRSDRAM,Double Data Rate 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SDRAM,Enhanced 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LDRAM,SyncLink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RRAM,Direct Rambus Random Access Memory)。本公开实施例描述的存储器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在本公开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公开的实施例,本公开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公开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和替换,这些变化、修改和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0)

1.一种移动自组网路由请求方法,其特征在于,以移动自组网中的一个节点为第一节点,以移动自组网中向第一节点请求路由路径的节点为第二节点,以移动自组网中第二节点到第一节点之间的转发节点为中间节点,第一节点的相邻节点为第二节点或中间节点;所述方法应用于第一节点,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节点的相邻节点发送的路由请求信令;其中,所述路由请求信令包含第二节点地址和目标节点地址;
判定第二节点到目标节点存在有效路径时,生成第一节点的路由应答信令;其中,所述路由应答信令包含第二节点到目标节点的第一路由路径;
向第一节点的所述相邻节点发送所述路由应答信令,以返回至第二节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自组网路由请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路由请求信令还包含第二节点到第一节点的第二路由路径;
所述判定第二节点到目标节点存在有效路径时,生成第一节点的路由应答信令,包括:
解析接收到的所述路由请求信令,得到第二节点到第一节点的第二路由路径;
从第一节点路由表中获取第一节点至目标节点的第三路由路径;
基于所述第二路由路径和所述第三路由路径的组合,得到所述第一路由路径;
根据所述第一路由路径,生成第一节点的路由应答信令。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自组网路由请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定第二节点到目标节点存在有效路径时,生成第一节点的路由应答信令,包括:
若存在有效路径,则获取第二节点到目标节点的第一路由路径,生成第一节点的路由应答信令并向所述相邻节点发送所述路由应答信令;
若不存在有效路径,则生成第一节点的路由否定应答信令并向所述相邻节点发送所述路由否定应答信令。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自组网路由请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定第二节点到目标节点存在有效路径时,生成第一节点的路由应答信令,包括:
若判断第二节点到目标节点的第一路由路径的中间节点数量未超过预设数量,则确定存在有效路径;
否则,确定不存在有效路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自组网路由请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路由请求信令还包含第一转发转数,第一转发转数用于表征第二节点到第一节点经过的中间节点数量;
所述若判断第二节点到目标节点的第一路由路径的中间节点数量未超过预设数量,则确定存在有效路径之前,包括:
解析所述路由请求信令,得到第二节点到第一节点的第一转发转数;
获取第一节点到目标节点的第二转发转数;其中,第二转发转数用于表征第一节点到目标节点经过的中间节点数量;
基于所述第一转发转数和所述第二转发转数,判断第二节点到目标节点的第一路由路径的中间节点数量是否超过预设数量。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移动自组网路由请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路由请求信令和所述路由应答信令采用同一信令帧结构且利用一个时隙传递,所述信令帧结构至少包含预设数量的中间节点地址。
7.一种对讲装置,其特征在于,以移动自组网中的一个节点为第一节点,以移动自组网中向第一节点请求路由路径的节点为第二节点,以移动自组网中第二节点到第一节点之间的转发节点为中间节点,第一节点的相邻节点为第二节点或中间节点;所述装置应用于第一节点,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节点的相邻节点发送的路由请求信令;其中,所述路由请求信令包含第二节点地址和目标节点地址;
第一生成模块,用于判定第二节点到目标节点存在有效路径时,生成第一节点的路由应答信令;其中,所述路由应答信令包含第二节点到目标节点的第一路由路径;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向第一节点的所述相邻节点发送所述路由应答信令,以返回至第二节点。
8.一种移动自组网路由请求方法,其特征在于,以移动自组网中的一个节点为第一节点,以移动自组网中向第一节点请求路由路径的节点为第二节点,以移动自组网中第二节点到第一节点之间的转发节点为中间节点,第二节点的相邻节点为第一节点或中间节点;所述方法应用于第二节点,所述方法包括:
基于触发操作,生成第二节点的路由请求信令;其中,所述路由请求信令包含第二节点地址和目标节点地址;
向第二节点的相邻节点发送路由请求信令,以使所述相邻节点将所述路由请求信令传递至第一节点;
接收第二节点的所述相邻节点反馈的路由应答信令;其中,所述路由应答信令包含第二节点到目标节点的第一路由路径。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自组网路由请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触发操作,生成第二节点的路由请求信令,包括:
基于触发操作,得到第二节点需要进行通信的目标节点地址;
若判断不存在第二节点到目标节点的路由路径,则根据第二节点地址和目标节点地址,生成第二节点的路由请求信令。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自组网路由请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触发操作,生成第二节点的路由请求信令,包括:
若判断不存在第二节点到目标节点的路由路径,获取第二节点到第一节点的第二路由路径;其中,第一节点基于预先设置确定或基于预设规则推举确定;
基于所述第二路由路径,生成第二节点的路由请求信令,以使所述相邻节点基于所述第二路由路径判断是否进行转发。
11.一种对讲装置,其特征在于,以移动自组网中的一个节点为第一节点,以移动自组网中向第一节点请求路由路径的节点为第二节点,以移动自组网中第二节点到第一节点之间的转发节点为中间节点,第二节点的相邻节点为第一节点或中间节点;所述装置应用于第二节点,所述装置包括:
第二生成模块,用于基于触发操作,生成第二节点的路由请求信令;其中,所述路由请求信令包含第二节点地址和目标节点地址;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向第二节点的相邻节点发送路由请求信令,以使所述相邻节点将所述路由请求信令传递至第一节点;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二节点的所述相邻节点反馈的路由应答信令;其中,所述路由应答信令包含第二节点到目标节点的第一路由路径。
12.一种移动自组网路由请求方法,其特征在于,以移动自组网中的一个节点为第一节点,以移动自组网中向第一节点请求路由路径的节点为第二节点,以移动自组网中第二节点到第一节点之间的转发节点为中间节点;所述方法应用于中间节点,本中间节点的相邻节点为第一节点、第二节点或另一个中间节点,所述方法包括:
若接收到的消息为路由请求信令,判断所述路由请求信令需要转发时,将所述路由请求信令发送至第一节点或下一个中间节点;其中,所述路由请求信令包含第二节点地址和目标节点地址;
若接收到的消息为路由应答信令,判断所述路由应答信令需要转发时,将所述路由应答信令发送至第二节点或上一个中间节点;其中,所述路由应答信令包含第二节点到目标节点的第一路由路径。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移动自组网路由请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路由请求信令还包含第二节点到第一节点的第二路由路径;
所述将所述路由请求信令发送至第一节点或下一个中间节点之前,还包括:
解析所述路由请求信令,得到发送该路由请求信令的相邻节点地址以及第二节点到第一节点的第二路由路径;
基于所述相邻节点地址和所述第二路由路径,判断所述相邻节点到本中间节点的路径是否存在于第二路由路径中,若存在,则判断本中间节点需要转发所述路由请求信令。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移动自组网路由请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路由应答信令发送至第二节点或上一个中间节点之前,还包括:
解析所述路由应答信令,得到发送该路由应答信令的相邻节点地址以及第二节点到目标节点的第一路由路径;
基于所述相邻节点地址和所述第一路由路径,判断所述相邻节点到本中间节点的路径是否存在于第一路由路径中,若存在,则判断本中间节点需要转发所述路由应答信令。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移动自组网路由请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接收到的消息为路由否定应答信令,判断所述路由否定应答信令需要转发时,将所述路由否定应答信令发送至第二节点或上一个中间节点;其中,所述路由否定应答信令包含第二节点到第一节点的第二路由路径。
16.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移动自组网路由请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接收到的消息为路由请求信令,解析得到所述路由请求信令中的第二节点地址和目标节点地址;
判断本中间节点路由表中存在第二节点到目标节点的有效路径时,生成本中间节点的路由应答信令并发送至第二节点或上一个中间节点。
17.一种对讲装置,其特征在于,以移动自组网中的一个节点为第一节点,以移动自组网中向第一节点请求路由路径的节点为第二节点,以移动自组网中第二节点到第一节点之间的转发节点为中间节点;所述装置应用于中间节点,本中间节点的相邻节点为第一节点、第二节点或另一个中间节点,所述装置包括:
第三发送模块,用于若接收到的消息为路由请求信令,判断所述路由请求信令需要转发时,将所述路由请求信令发送至第一节点或下一个中间节点;其中,所述路由请求信令包含第二节点地址和目标节点地址;
第四发送模块,用于若接收到的消息为路由应答信令,判断所述路由应答信令需要转发时,将所述路由应答信令发送至第二节点或上一个中间节点;其中,所述路由应答信令包含第二节点到目标节点的第一路由路径。
18.一种移动自组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多个对讲装置,多个对讲装置组成移动自组网,其中,
所述对讲装置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自组网路由请求方法;或,
所述对讲装置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8~10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自组网路由请求方法;或,
所述对讲装置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2~16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自组网路由请求方法。
1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通信总线,其中,处理器和存储器通过通信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所存储的程序,实现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自组网路由请求方法、如权利要求8~10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自组网路由请求方法或如权利要求12~16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自组网路由请求方法。
2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自组网路由请求方法;或,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8~10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自组网路由请求方法;或,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2~16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自组网路由请求方法。
CN202210704179.3A 2022-06-21 2022-06-21 移动自组网路由请求方法、对讲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478623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04179.3A CN114786234B (zh) 2022-06-21 2022-06-21 移动自组网路由请求方法、对讲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04179.3A CN114786234B (zh) 2022-06-21 2022-06-21 移动自组网路由请求方法、对讲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86234A true CN114786234A (zh) 2022-07-22
CN114786234B CN114786234B (zh) 2022-11-18

Family

ID=824208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04179.3A Active CN114786234B (zh) 2022-06-21 2022-06-21 移动自组网路由请求方法、对讲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786234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219010A1 (en) * 2012-02-21 2013-08-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Internet protocol connectivity over a 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 bus
CN103826283A (zh) * 2014-02-28 2014-05-28 深圳市通创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自组网中节点的路由方法及装置
CN104053208A (zh) * 2014-06-26 2014-09-17 北京邮电大学 无线自组网中基于信道分配的路由方法、装置
CN105578558A (zh) * 2014-10-16 2016-05-11 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自组网的路由方法
US20180152879A1 (en) * 2015-06-19 2018-05-31 Terranet Ab Mesh path selection
CN110831006A (zh) * 2019-11-29 2020-02-21 北京展讯高科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自组网系统及其数据传输方法
CN113630754A (zh) * 2021-10-13 2021-11-09 广州慧睿思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多信道数据转发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219010A1 (en) * 2012-02-21 2013-08-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Internet protocol connectivity over a 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 bus
CN103826283A (zh) * 2014-02-28 2014-05-28 深圳市通创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自组网中节点的路由方法及装置
CN104053208A (zh) * 2014-06-26 2014-09-17 北京邮电大学 无线自组网中基于信道分配的路由方法、装置
CN105578558A (zh) * 2014-10-16 2016-05-11 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自组网的路由方法
US20180152879A1 (en) * 2015-06-19 2018-05-31 Terranet Ab Mesh path selection
CN110831006A (zh) * 2019-11-29 2020-02-21 北京展讯高科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自组网系统及其数据传输方法
CN113630754A (zh) * 2021-10-13 2021-11-09 广州慧睿思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多信道数据转发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86234B (zh) 2022-1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986929B1 (ko) 패킷을 라우팅하는 방법, 멀티 홉 무선 네트워크 및 패킷을 라우팅하는 노드
US10003532B2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KR102160494B1 (ko) 네트워크 노드, 엔드포인트 노드 및 관심 메시지 수신 방법
JP2017531335A (ja) 過去の履歴データに基づくネットワークノード可用性推定
US11445428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setting up route path
CN107196859B (zh) 消息转发方法、广播方法、消息应答方法及通信设备
CN113259864B (zh) 窄带通信方法、对讲机、设备、存储介质及自组网系统
CN101459949B (zh) 路由建立方法
CN112073920A (zh) 一种无线网格网络节点的组网方法、网络节点设备
US9553790B2 (en) Terminal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erminal apparatus
KR102182767B1 (ko) 멀티-홉 능력들의 발견 및 링크 당 기준 라우팅
CN115065635A (zh) 一种双模通信方法、模块和系统
CN114786234B (zh) 移动自组网路由请求方法、对讲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KR102211845B1 (ko) 무선 애드혹 네트워크에서 스케줄링을 수행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JP2023126982A (ja) プロトコルデータユニットセッション処理方法、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US10003954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stributive mobility management
CN111526512A (zh) 基于Wi-Fi数据包的网关桥接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US20160014670A1 (en) Method for generating network route using tv white space
US20230024463A1 (en) Method of transmitting ack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8879422B2 (en) Fairness provision via controlling a transmission opportunity window in a wireless mesh network
WO2020216083A1 (zh) 一种通信方法、通信装置及终端设备
US20160165406A1 (en) Node and a method of communicating among a plurality of nodes in content-centric networking environment
CN110719618A (zh) 一种无线自组网的路由选择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WO2018130021A1 (zh) 一种进行网络接入的方法与设备
CN110650433B (zh) 一种基于5g通信的数据传输方法、系统、装置及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207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1118

PD01 Discharge of preservation of patent
PD01 Discharge of preservation of patent

Date of cancellation: 20240402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