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50433B - 一种基于5g通信的数据传输方法、系统、装置及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5g通信的数据传输方法、系统、装置及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650433B CN110650433B CN201911122465.3A CN201911122465A CN110650433B CN 110650433 B CN110650433 B CN 110650433B CN 201911122465 A CN201911122465 A CN 201911122465A CN 110650433 B CN110650433 B CN 11065043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ransmission
- terminal
- mobile terminal
- data
- nod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04W4/023—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using mutual or relative location information between multiple location based services [LBS] targets or of distance threshold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70—Services for machine-to-machine communication [M2M] or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MTC]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5G通信的数据传输方法、系统、装置及介质。方法包括:当接收到第一终端的数据请求信息时,若数据请求信息已存在,获取与第一终端的间距小于第一预设间距的至少一个请求终端的位置信息;根据互相连接的移动终端的连接信息,构建连接网络;针对每个请求终端,基于连接网络,得到连通第一终端和请求终端的至少一条连接链路;根据每条连接链路上的移动终端和互相连接的任意两个移动终端的数据传输效率,得到每条连接链路的总传输效率;将总传输效率最大的连接链路对应的请求终端作为目标终端;通过目标终端,按相应的连接链路为第一终端发送对应数据请求信息的数据信息。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5G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5G通信的数据传输方法、系统、装置及介质。
背景技术
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英语:5th generation mobile networks或5thgeneration wireless systems、5th-Generation,简称5G或5G技术)是最新一代蜂窝移动通信技术,也是即4G(LTE-A、WiMax)、3G(UMTS、LTE)和2G(GSM)系统之后的延伸。5G的性能目标是高数据速率、减少延迟、节省能源、降低成本、提高系统容量和大规模设备连接。
在5G通信技术的实现过程中,D2D通信技术是指两个对等的用户节点之间直接进行通信的一种通信方式。在由D2D通信用户组成的分散式网路中,每个用户节点都能发送和接收信号,并具有自动路由(转发消息)的功能。
但是,在5G数据传输领域中,每个移动终端的数据传输量大,所占用的带宽较大,所以,即使移动终端与基站完成通信,也有可能因为信道占用导致基站无法及时处理移动终端的数据请求或者无法及时获取移动终端所需的数据,导致用户虽然有信号,但是数据传输的延时较高的情况。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5G通信的数据传输方法、系统、装置及介质。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5G通信的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基于D2D通信技术互相连接的移动终端,所述方法包括:
当接收到第一终端的数据请求信息时,判断所述数据请求信息是否已存在;其中,所述第一终端为任一移动终端;
若所述数据请求信息已存在,获取与所述第一终端的间距小于第一预设间距的至少一个请求终端的位置信息;其中,所述请求终端为在先发送所述数据请求信息的移动终端;
获取互相连接的移动终端的连接信息和互相连接的任意两个移动终端的数据传输效率;
根据互相连接的所述移动终端的连接信息,构建连接网络;
针对每个所述请求终端,基于所述连接网络,得到连通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请求终端的至少一条连接链路;
根据每条连接链路上的移动终端和互相连接的任意两个移动终端的数据传输效率,得到每条所述连接链路的总传输效率;
将所有所述总传输效率进行大小比较,将总传输效率最大的所述连接链路对应的请求终端作为目标终端;
通过所述目标终端,按相应的所述连接链路为所述第一终端发送对应所述数据请求信息的数据信息。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实施例还可以做出如下改进。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获取互相连接的移动终端的连接信息,包括:
针对每个移动终端进行以下步骤:
获取所述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获取传输节点的位置信息和数据传输速率;其中,所述传输节点包括:与所述移动终端的间距小于第二预设间距的其他所述移动终端;
根据所述移动终端和每个所述传输节点的位置信息,得到所述移动终端和每个所述传输节点的传输间距;
根据每个所传输节点与所述移动终端的传输间距和数据传输速率,确定为所述移动终端传输数据的传输节点,作为目标节点;
所述目标节点为所述移动终端的连接信息。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施例,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移动终端和每个所述传输节点的位置信息,得到所述移动终端和每个所述传输节点的传输间距,包括:
根据所述移动终端和每个所述传输节点的当前位置信息和历史位置信息,得到所述移动终端和每个所述传输节点的传输间距;所述传输间距包括:当前传输间距和在当前时刻之前每经过预设时长的历史传输间距。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实施例,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每个所传输节点与所述移动终端的传输间距和数据传输速率,确定为所述移动终端传输数据的传输节点,作为目标节点,包括:
针对每个移动终端,通过如下公式计算所述传输节点与所述移动终端的数据传输效率:
其中,K为所述数据传输效率,V为所述传输节点的数据传输速率,N0为所述移动终端和所述传输节点的当前传输间距,N1为所述移动终端和所述传输节点经过预设时长X之前的历史传输间距,N2为所述移动终端和所述传输节点经过2*预设时长X之前的历史传输间距,N3为所述移动终端和所述传输节点经过3*预设时长X之前的历史传输间距,Nn为所述移动终端和所述传输节点经过n*预设时长X之前的历史传输间距;α为预设放大倍数;
将每个所述传输节点与所述移动终端的数据传输效率与预设传输效率阈值进行比较,判断所述数据传输效率是否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传输效率阈值;
若任一所述数据传输效率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传输效率阈值,将所述数据传输效率对应的传输节点作为目标节点;
若所有所述数据传输效率均小于所述预设传输效率阈值,将所有所述数据传输效率按从大至小的顺序进行排序,将排名在前预设名次的数据传输效率对应的传输节点作为目标节点。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实施例,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实施例中,获取传输节点的数据传输速率,包括:
获取每个所述传输节点的平均上行速率、上行速率闲置率、平均下行速率、下行速率闲置率;
根据每个所述传输节点的上行速率和上行速率闲置率,得到上行速率共享量;
根据所述传输节点的下行速率和下行速率闲置率,得到下行速率共享量;
若所述上行速率共享量小于或等于下行速率共享量,将所述上行速率共享量作为所述数据传输速率;
若所述上行速率共享量大于所述下行速率共享量,将所述下行速率共享量作为所述数据传输速率。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实施例中,所述针对每个所述请求终端,基于所述连接网络,得到连通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请求终端的至少一条连接链路,包括:
针对每个请求终端,判断所述连接网络是否可以连通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请求终端;
若所述连接网络可以连通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请求终端,则得到连通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请求终端的至少一条连接链路;
若所述连接网络无法连通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请求终端,则剔除相应的所述请求终端。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或第五种实施例,在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每条连接链路上的移动终端和互相连接的任意两个移动终端的数据传输效率,得到每条所述连接链路的总传输效率,包括:
针对每条连接链路,将所述连接链路上所有相邻的两个移动终端的数据传输效率进行累加得到所述连接链路的总传输效率。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5G通信的数据传输系统,包括:基于D2D通信技术互相连接的终端,所述系统包括:
判断单元,用于当接收到第一终端的数据请求信息时,判断所述数据请求信息是否已存在;其中,所述第一终端为任一移动终端;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若所述数据请求信息已存在,获取与所述第一终端的间距小于第一预设间距的至少一个请求终端的位置信息;其中,所述请求终端为在先发送所述数据请求信息的移动终端;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获取互相连接的移动终端的连接信息和互相连接的任意两个移动终端的数据传输效率;
第一处理单元,用于根据互相连接的所述移动终端的连接信息,构建连接网络;
第二处理单元,用于针对每个所述请求终端,基于所述连接网络,得到连通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请求终端的至少一条连接链路;
第三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每条连接链路上的移动终端和互相连接的任意两个移动终端的数据传输效率,得到每条所述连接链路的总传输效率;
比较单元,用于将所有所述总传输效率进行大小比较,将总传输效率最大的所述连接链路对应的请求终端作为目标终端;
第四处理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目标终端,按相应的所述连接链路为所述第一终端发送对应所述数据请求信息的数据信息。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5G通信的数据传输装置,包括:基于D2D通信技术互相连接的移动终端,还包括处理器、通信接口、存储器和通信总线,其中,处理器,通信接口,存储器通过通信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存储器,用于存放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上所存放的程序时,实现第一方面中任一所述的基于5G通信的数据传输方法。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可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第一方面中任一所述的基于5G通信的数据传输方法。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在接收到已存在的数据请求信息时,说明服务器或其他服务终端已接收过该数据请求信息,此时,获取在先发送该数据请求信息的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通过各个移动终端的连接信息和之间的数据传输效率,确定为第一终端发送对应数据的请求终端,通过移动终端之间的数据共享在不占用数据流量的带宽的情况下,完成数据传输,使得移动终端可以没有网络或者信号较弱的情况也能快速获取数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5G通信的数据传输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5G通信的数据传输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5G通信的数据传输方法流程示意图其一;
图4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5G通信的数据传输方法流程示意图其二;
图5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5G通信的数据传输方法流程示意图其三;
图6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5G通信的数据传输方法流程示意图其四;
图7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5G通信的数据传输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5G通信的数据传输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5G通信的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基于D2D通信技术互相连接的移动终端。参照图1,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1、当接收到第一终端的数据请求信息时,判断所述数据请求信息是否已存在;其中,所述第一终端为任一移动终端。
在本实施例中,在本实施例中,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th generation mobilenetworks或5th generation wireless systems、5th-Generation,简称5G或5G技术)是最新一代蜂窝移动通信技术,也是即4G(LTE-A、WiMax)、3G(UMTS、LTE)和2G(GSM)系统之后的延伸。作为面向5G关键候选技术之一的D2D通信技术,在依托未来移动通信技术的超高速率、超大带宽、超大规模接入能力和超大数据处理能力等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发挥自身的核心技术优势,将在5G移动通信运用中充分彰显自身优势。D2D即Device-to-Device,也称之为终端直通。D2D通信技术是指两个对等的用户节点之间直接进行通信的一种通信方式。在由D2D通信用户组成的分散式网路中,每个用户节点都能发送和接收信号,并具有自动路由(转发消息)的功能。
在本实施例中,在接收到任一所述移动终端的数据请求信息,比如请求视频的信息、请求音频的信息、请求聊天数据的信息等控制指令时,确认是否存在该数据请求信息,比如,接收到该移动终端的数据请求信息的基站可以确认在先是否有其他移动终端发送过该数据请求信息,如果存在该数据请求信息,则可以直接从其他移动终端中得到该数据请求信息对应的数据信息,基于5G通信技术的D2D原理,可以其他移动终端中获取该数据请求信息对应的数据,从而避免占用基站的带宽,提高数据传输效率。
S12、若所述数据请求信息已存在,获取与所述第一终端的间距小于第一预设间距的至少一个请求终端的位置信息;其中,所述请求终端为在先发送所述数据请求信息的移动终端。
在本实施例中,在本实施例中,若确认数据请求信息已存在,获取每个请求终端的位置信息,其中,位置信息可以由移动终端内设置的定位模块得到,本方案对此不作赘述。
S13、获取互相连接的移动终端的连接信息和互相连接的任意两个移动终端的数据传输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获取各个互相连接的移动终端的连接信息,和相互连接的两个移动终端的数据传输效率,其中,可以只获取第一终端和请求终端之间预设区域内的移动终端的连接信息和存在连接关系的移动终端的数据传输效率,若只存在一个请求终端,可以只获取请求终端和第一终端之间预设区域内的移动终端的连接信息和数据传输效率,比如,可以划定包含第一终端和请求终端的预设区域,所述预设区域可以是圆形区域,所述第一终端和请求终端的连线可以穿过所述圆形区域的圆心,以保证预设区域内的其他终端与第一终端和请求终端之间的间距不会过远;预设区域的还可以是椭圆性区域,被控制终端和控制终端位于椭圆的两个焦点上,当然,预设区域还可以是其他形状,本方案在此不再赘述;若存在多个请求终端,可以划定预设区域,使得该预设区域包括所有请求终端和第一终端,仅获取该预设区域内的移动终端的连接关系和数据传输效率即可。
S14、根据互相连接的所述移动终端的连接信息,构建连接网络。
在本实施例中,按照每个移动终端的连接信息,将不同移动终端进行连接,构成连接网络,连接网络上的任意节点的数据可以转发至网络上的其他节点。
S15、针对每个所述请求终端,基于所述连接网络,得到连通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请求终端的至少一条连接链路。
在本实施例中,将预设区域内的传输节点按互相连接的连接信息组成连接网络,在连接网络中若出现任一传输节点与所述第一终端直接连接,且任一传输节点与请求终端直接连接,则说明该连接网络可以连通第一终端和请求终端。
S16、根据每条连接链路上的移动终端和互相连接的任意两个移动终端的数据传输效率,得到每条所述连接链路的总传输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上述步骤中获取得到的移动终端的数据传输效率,计算得到每条连接链路上的总传输效率,总传输效率越高,则从该连接链路进行数据传输的效率就越高。
针对每条连接链路,将所述连接链路上所有相邻的两个移动终端的数据传输效率进行累加得到所述连接链路的总传输效率。
S17、将所有所述总传输效率进行大小比较,将总传输效率最大的所述连接链路对应的请求终端作为目标终端。
S18、通过所述目标终端,按相应的所述连接链路为所述第一终端发送对应所述数据请求信息的数据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各个连接路径的总传输效率确定数据传输效率最高的请求终端,并将其作为目标终端,通过目标终端按相应的连接链路为第一终端发送数据信息,其中,相应的连接链路即确定请求终端为目标终端的总传输效率最大的连接链路。
在本实施例中,获取各移动终端的相关信息均可从基站处获取,即通过基站即可知悉各个移动终端的各项信息,因为接入网络的移动终端之间虽然可以作为中继进行数据转发,但是其最终连入网络还是需要依靠基站的网络,所以在基站处架设服务器,既可以获取移动终端的数据,也可以在最终确定目标终端和连接链路后,为所传输的数据进行标记,保证数据被完整的传输至第一终端,比如,在确定连接链路后,向目标终端发送连接链路上各个移动终端的唯一标识,唯一标识可以是移动终端的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并向目标终端发送其所要转发的数据的指令,目标终端将数据请求信息对应的数据信息发送到连接链路上的下一终端,并依次传递至下一终端,直至到达第一终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给出了一种基于5G通信的数据传输方法,针对基站而言,在第一终端向基站请求之前其他终端请求过的数据时,比如,基站接收到任一终端发送的请求下载某段视频、某段音乐、某篇文章的指令,在基站的数据交互记录中可以查询到在先发送请求指令的请求终端的标识,基于D2D通信技术,为请求数据的第一终端确定转发数据的其他终端,获取不同移动终端之间的连接信息,确定连接网络,根据连接网络得到连接第一终端和请求终端之间的各个连接链路,分别计算每条连接链路上的总传输效率,将数据传输效率最高的连接链路对应的请求终端作为目标终端向第一终端转发数据信息,通过移动终端之间的数据共享在不占用数据流量的带宽的情况下,完成移动终端的数据获取,使得移动终端可以没有网络或者信号较弱的情况也能获取数据。
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5G通信的数据传输方法。参照图2,与图1所述数据传输方法相比,区别在于,所述获取互相连接的移动终端的连接信息,包括如下步骤:
针对每个移动终端进行以下步骤:
S21、获取所述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获取传输节点的位置信息和数据传输速率;其中,所述传输节点包括:与所述移动终端的间距小于第二预设间距的其他所述移动终端。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获取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和与移动终端的间距小于预设间距的其他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和数据传输速率,在移动终端数据传输过程中,数据的传输效率与传输间距、传输速率和信道质量相关,在处于相同环境中不同移动终端之间的信道质量变化不大,所以从传输间距和传输速率即可确认终端间的数据传输效率。
S22、根据所述移动终端和每个所述传输节点的位置信息,得到所述移动终端和每个所述传输节点的传输间距。
S23、根据每个所传输节点与所述移动终端的传输间距和数据传输速率,确定为所述移动终端传输数据的传输节点,作为目标节点。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移动终端与各传输节点的传输间距和数据传输速率,确定数据传输效率较高的传输节点,作为目标节点。
S24、所述目标节点为所述移动终端的连接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目标节点为移动终端的连接信息,即目标节点的唯一识别码,通过唯一识别码确保每个移动终端连接至相应的数据传输效率较好的其他移动终端。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步骤S21中获取传输节点的数据传输速率,包括如下步骤:
S31、获取每个所述传输节点的平均上行速率、上行速率闲置率、平均下行速率、下行速率闲置率。
S32、根据每个所述传输节点的上行速率和上行速率闲置率,得到上行速率共享量;
S33、根据所述传输节点的下行速率和下行速率闲置率,得到下行速率共享量;
S34、若所述上行速率共享量小于或等于下行速率共享量,将所述上行速率共享量作为所述数据传输速率;
S35、若所述上行速率共享量大于所述下行速率共享量,将所述下行速率共享量作为所述数据传输速率。
在本实施例中,将上行速率共享量和下行速率共享量中的相较小值,作为所述传输节点的数据传输速率。
如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5G通信的数据传输方法,参照图4,与图1所述数据传输方法相比,区别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针对每个移动终端进行以下步骤:
S41、获取所述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获取传输节点的位置信息和数据传输速率;其中,所述传输节点包括:与所述移动终端的间距小于第二预设间距的其他所述移动终端。
有关步骤S41,详细可参见步骤S21中的描述,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S42、根据所述移动终端和每个所述传输节点的当前位置信息和历史位置信息,得到所述移动终端和每个所述传输节点的传输间距;所述传输间距包括:当前传输间距和在当前时刻之前每经过预设时长的历史传输间距。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移动终端和传输节点的当前位置信息,可以得到移动终端与传输节点的当前数据传输效果,但是,移动终端和传输节点的位置并不是不动的,在本步骤中还获取当前传输间距和预设时长之前的历史传输间距、两倍的预设时长之前的历史传输间距直至达到N倍的预设时长之前的历史传输间距,其中N为正整数。
S43、根据每个所传输节点与所述移动终端的传输间距和数据传输速率,确定为所述移动终端传输数据的传输节点,作为目标节点。
有关步骤S43,详细可参见步骤S13中的描述,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S44、所述目标节点为所述移动终端的连接信息。
有关步骤S44,详细可参见步骤S14中的描述,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每个所传输节点与所述移动终端的传输间距和数据传输速率,确定为所述移动终端传输数据的传输节点,作为目标节点,包括:
S51、针对每个移动终端,通过如下公式计算所述传输节点与所述移动终端的数据传输效率:
其中,K为所述数据传输效率,V为所述传输节点的数据传输速率,N0为所述移动终端和所述传输节点的当前传输间距,N1为所述移动终端和所述传输节点经过预设时长X之前的历史传输间距,N2为所述移动终端和所述传输节点经过2*预设时长X之前的历史传输间距,N3为所述移动终端和所述传输节点经过3*预设时长X之前的历史传输间距,Nn为所述移动终端和所述传输节点经过n*预设时长X之前的历史传输间距;α为预设放大倍数。
本实施例中,由于移动终端和传输节点的间距越远,传输将数据传输到移动终端的数据传输时间就越长,或者,容易导致数据传输的效果变差的变量就越多,若通过连接更多的传输节点以减少每次传输的传输间距,则可能导致中继的终端增多,增加传输所耗费的时间,所以,在本步骤中,参考移动终端和传输节点的初始相对间距和在当前时间之前的一些历史传输间距的变化量、传输节点与移动终端的数据传输速率,以此得到一个用于参考未来该传输节点对移动终端的数据传输效率,以确定移动终端和哪些传输节点连接可以保证较好的数据传输。
S52、将每个所述传输节点与所述移动终端的数据传输效率与预设传输效率阈值进行比较,判断所述数据传输效率是否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传输效率阈值。
在本实施例中,将数据传输效率与预设传输效率阈值进行比较,判断传输节点对移动终端的数据传输效率是否达到预设的标准,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上述公式可以得到正值的数据传输效率,也可以得到负值的数据传输效率,所以,在本步骤中相应的预设传输效率阈值有两个,一个正的数据传输效率阈值,一个负的数据传输效率阈值,当所述数据传输效率为正值时,将所述数据传输效率与所述正的所述数据传输效率阈值进行比较,当所述数据传输效率为负值时,将所述数据传输效率与所述负的所述数据传输效率阈值进行比较,判断所述数据传输效率是否大于或等于相应的预设传输效率阈值。
S53a、若任一所述数据传输效率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传输效率阈值,将所述数据传输效率对应的传输节点作为目标节点。
在本实施例中,在数据传输效率满足相应的条件时,即可将该数据传输效率对应的传输节点作为目标节点,使得移动终端仅与数据传输效果良好的终端连接,以此来提高终端间的数据传输效率,减少损耗和减低硬件成本。
S53b、若所有所述数据传输效率均小于所述预设传输效率阈值,将所有所述数据传输效率按从大至小的顺序进行排序,将排名在前预设名次的数据传输效率对应的传输节点作为目标节点。
在本实施例中,若与所有传输节点与所述移动终端的数据传输效率均较低,为避免移动终端与网络断开,可以将数据传输效率最高的传输节点作为目标节点,以保证移动终端的使用,避免移动终端断网。
如图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5G通信的数据传输方法。参照图6所示,与图1所示数据传输方法相比,区别在于,所述针对每个所述请求终端,基于所述连接网络,得到连通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请求终端的至少一条连接链路,包括如下步骤:
S61、针对每个请求终端,判断所述连接网络是否可以连通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请求终端。
在本实施例中,将移动终端按相互连接的连接信息组成连接网络,在连接网络中若出现任一移动终端与所述第一终端直接连接,且任一移动终端与请求终端直接连接,则说明该连接网络可以连通第一终端和请求终端。
S62a、若所述连接网络可以连通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请求终端,则得到连通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请求终端的至少一条连接链路;
S62b、若所述连接网络无法连通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请求终端,则剔除相应的所述请求终端。
在本实施例中,在确认连接网络可以连通第一终端和请求终端后,根据连接网络即可得到连通第一终端和请求终端的至少一条连接链路,当请求终端和第一终端所处环境中存在的移动终端越多,最终可能得到的连接链路就越多。
在本实施例中,当连接网络无法连通第一终端和请求终端时,将该请求终端剔除,若出现所有请求终端均被剔除的情况时,则说明在第一终端和请求终端各自的所处范围内,不存在可以连通第一终端和请求终端的连接链路,在本方案中,当出现不存在可以连通第一终端和请求终端的连接链路时,就只能从基站获取在线数据,而无法直接从其他终端处获取离线数据。
如图7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5G通信的数据传输系统,包括:基于D2D通信技术互相连接的终端,所述系统包括:判断单元11、第一获取单元12、第二获取单元13、第一处理单元14、第二处理单元15、第三处理单元16、比较单元17和第四处理单元18。
在本实施例中,判断单元11,用于当接收到第一终端的数据请求信息时,判断所述数据请求信息是否已存在;其中,所述第一终端为任一移动终端。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获取单元12,用于若所述数据请求信息已存在,获取与所述第一终端的间距小于第一预设间距的至少一个请求终端的位置信息;其中,所述请求终端为在先发送所述数据请求信息的移动终端。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获取单元13,用于获取互相连接的移动终端的连接信息和互相连接的任意两个移动终端的数据传输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处理单元14,用于根据互相连接的所述移动终端的连接信息,构建连接网络。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处理单元15,用于针对每个所述请求终端,基于所述连接网络,得到连通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请求终端的至少一条连接链路。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处理单元16,用于根据每条连接链路上的移动终端和互相连接的任意两个移动终端的数据传输效率,得到每条所述连接链路的总传输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比较单元17,用于将所有所述总传输效率进行大小比较,将总传输效率最大的所述连接链路对应的请求终端作为目标终端。
在本实施例中,第四处理单元18,用于通过所述目标终端,按相应的所述连接链路为所述第一终端发送对应所述数据请求信息的数据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获取单元13,具体用于针对每个移动终端获取所述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获取传输节点的位置信息和数据传输速率;其中,所述传输节点包括:与所述移动终端的间距小于第二预设间距的其他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移动终端和每个所述传输节点的位置信息,得到所述移动终端和每个所述传输节点的传输间距;根据每个所传输节点与所述移动终端的传输间距和数据传输速率,确定为所述移动终端传输数据的传输节点,作为目标节点;所述目标节点为所述移动终端的连接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获取单元13,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移动终端和每个所述传输节点的当前位置信息和历史位置信息,得到所述移动终端和每个所述传输节点的传输间距;所述传输间距包括:当前传输间距和在当前时刻之前每经过预设时长的历史传输间距。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获取单元13,具体用于针对每个移动终端,通过如下公式计算所述传输节点与所述移动终端的数据传输效率:
其中,K为所述数据传输效率,V为所述传输节点的数据传输速率,N0为所述移动终端和所述传输节点的当前传输间距,N1为所述移动终端和所述传输节点经过预设时长X之前的历史传输间距,N2为所述移动终端和所述传输节点经过2*预设时长X之前的历史传输间距,N3为所述移动终端和所述传输节点经过3*预设时长X之前的历史传输间距,Nn为所述移动终端和所述传输节点经过n*预设时长X之前的历史传输间距;α为预设放大倍数;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获取单元13,具体用于将每个所述传输节点与所述移动终端的数据传输效率与预设传输效率阈值进行比较,判断所述数据传输效率是否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传输效率阈值;若任一所述数据传输效率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传输效率阈值,将所述数据传输效率对应的传输节点作为目标节点;若所有所述数据传输效率均小于所述预设传输效率阈值,将所有所述数据传输效率按从大至小的顺序进行排序,将排名在前预设名次的数据传输效率对应的传输节点作为目标节点。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获取单元13具体用于获取每个所述传输节点的平均上行速率、上行速率闲置率、平均下行速率、下行速率闲置率;根据每个所述传输节点的上行速率和上行速率闲置率,得到上行速率共享量;根据所述传输节点的下行速率和下行速率闲置率,得到下行速率共享量;若所述上行速率共享量小于或等于下行速率共享量,将所述上行速率共享量作为所述数据传输速率;若所述上行速率共享量大于所述下行速率共享量,将所述下行速率共享量作为所述数据传输速率。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处理单元15,具体用于针对每个请求终端,判断所述连接网络是否可以连通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请求终端;若所述连接网络可以连通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请求终端,则得到连通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请求终端的至少一条连接链路;若所述连接网络无法连通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请求终端,则剔除相应的所述请求终端。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处理单元16,具体用于针对每条连接链路,将所述连接链路上所有相邻的两个移动终端的数据传输效率进行累加得到所述连接链路的总传输效率。
如图8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5G通信的数据传输装置,包括:基于D2D通信技术互相连接的移动终端,还包括处理器1110、通信接口1120、存储器1130和通信总线1140,其中,处理器1110,通信接口1120,存储器1130通过通信总线1140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存储器1130,用于存放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1110,用于执行存储器1130上所存放的程序时,实现如下所述的基于5G通信的终端连接方法:
当接收到第一终端的数据请求信息时,判断所述数据请求信息是否已存在;其中,所述第一终端为任一移动终端;
若所述数据请求信息已存在,获取与所述第一终端的间距小于第一预设间距的至少一个请求终端的位置信息;其中,所述请求终端为在先发送所述数据请求信息的移动终端;
获取互相连接的移动终端的连接信息和互相连接的任意两个移动终端的数据传输效率;
根据互相连接的所述移动终端的连接信息,构建连接网络;
针对每个所述请求终端,基于所述连接网络,得到连通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请求终端的至少一条连接链路;
根据每条连接链路上的移动终端和互相连接的任意两个移动终端的数据传输效率,得到每条所述连接链路的总传输效率;
将所有所述总传输效率进行大小比较,将总传输效率最大的所述连接链路对应的请求终端作为目标终端;
通过所述目标终端,按相应的所述连接链路为所述第一终端发送对应所述数据请求信息的数据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处理器1110通过执行存储器1130上所存放的程序实现了在接收到已存在的数据请求信息时,说明服务器或其他服务终端已接收过该数据请求信息,并进行相应处理,此时,获取在先发送该数据请求信息的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通过各个移动终端的连接信息和之间的数据传输效率,确定为第一终端发送对应数据的请求终端,通过移动终端之间的数据共享在不占用数据流量的带宽的情况下,完成数据传输,使得移动终端可以没有网络或者信号较弱的情况也能快速获取数据。
上述电子设备提到的通信总线1140可以是外设部件互连标准(PeripheralComponentInterconnect,简称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xtendedIndustryStandardArchitecture,简称EISA)总线等。该通信总线1140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8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通信接口1120用于上述电子设备与其他设备之间的通信。
存储器1130可以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1130(RandomAccessMemory,简称RAM),也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1130(non-volatile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1130。可选的,存储器1130还可以是至少一个位于远离前述处理器1110的存储装置。
上述的处理器1110可以是通用处理器1110,包括中央处理器1110(CentralProcessingUnit,简称CPU)、网络处理器1110(NetworkProcessor,简称NP)等;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器1110(DigitalSignalProcessing,简称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IntegratedCircuit,简称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GateArray,简称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可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第一方面中任一所述的基于5G通信的数据传输方法。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发明实施例的流程或功能。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StateDisk(SSD))等。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8)
1.一种基于5G通信的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当接收到第一终端的数据请求信息时,判断所述数据请求信息是否已存在;其中,所述第一终端为任一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之间通过D2D通信技术互相连接;
若所述数据请求信息已存在,获取与所述第一终端的间距小于第一预设间距的至少一个请求终端的位置信息;其中,所述请求终端为在先发送所述数据请求信息的移动终端;
获取互相连接的移动终端的连接信息和互相连接的任意两个移动终端的数据传输效率;
根据互相连接的所述移动终端的连接信息,构建连接网络;
针对每个所述请求终端,基于所述连接网络,得到连通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请求终端的至少一条连接链路;
根据每条连接链路上的移动终端和互相连接的任意两个移动终端的数据传输效率,得到每条所述连接链路的总传输效率;
将所有所述总传输效率进行大小比较,将总传输效率最大的所述连接链路对应的请求终端作为目标终端;
通过所述目标终端,按相应的所述连接链路为所述第一终端发送对应所述数据请求信息的数据信息;
其中,所述获取互相连接的移动终端的连接信息,包括:
针对每个移动终端进行以下步骤:
获取所述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获取传输节点的位置信息和数据传输速率;其中,所述传输节点包括:与所述移动终端的间距小于第二预设间距的其他所述移动终端;
根据所述移动终端和每个所述传输节点的位置信息,得到所述移动终端和每个所述传输节点的传输间距;
根据每个所述传输节点与所述移动终端的传输间距和数据传输速率,确定为所述移动终端传输数据的传输节点,作为目标节点;
所述目标节点为所述移动终端的连接信息;
其中,所述根据每个所述传输节点与所述移动终端的传输间距和数据传输速率,确定为所述移动终端传输数据的传输节点,作为目标节点,包括:
针对每个移动终端,通过如下公式计算所述传输节点与所述移动终端的数据传输效率:
其中,K为所述数据传输效率,V为所述传输节点的数据传输速率,N0为所述移动终端和所述传输节点的当前传输间距,N1为所述移动终端和所述传输节点经过预设时长X之前的历史传输间距,N2为所述移动终端和所述传输节点经过2*预设时长X之前的历史传输间距,N3为所述移动终端和所述传输节点经过3*预设时长X之前的历史传输间距,Nn为所述移动终端和所述传输节点经过n*预设时长X之前的历史传输间距;α为预设放大倍数;
将每个所述传输节点与所述移动终端的数据传输效率与预设传输效率阈值进行比较,判断所述数据传输效率是否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传输效率阈值;
若任一所述数据传输效率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传输效率阈值,将所述数据传输效率对应的传输节点作为目标节点;
若所有所述数据传输效率均小于所述预设传输效率阈值,将所有所述数据传输效率按从大至小的顺序进行排序,将排名在前预设名次的数据传输效率对应的传输节点作为目标节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移动终端和每个所述传输节点的位置信息,得到所述移动终端和每个所述传输节点的传输间距,包括:
根据所述移动终端和每个所述传输节点的当前位置信息和历史位置信息,得到所述移动终端和每个所述传输节点的传输间距;所述传输间距包括:当前传输间距和在当前时刻之前每经过预设时长的历史传输间距。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传输节点的数据传输速率,包括:
获取每个所述传输节点的平均上行速率、上行速率闲置率、平均下行速率、下行速率闲置率;
根据每个所述传输节点的上行速率和上行速率闲置率,得到上行速率共享量;
根据所述传输节点的下行速率和下行速率闲置率,得到下行速率共享量;
若所述上行速率共享量小于或等于下行速率共享量,将所述上行速率共享量作为所述数据传输速率;
若所述上行速率共享量大于所述下行速率共享量,将所述下行速率共享量作为所述数据传输速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对每个所述请求终端,基于所述连接网络,得到连通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请求终端的至少一条连接链路,包括:
针对每个请求终端,判断所述连接网络是否可以连通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请求终端;
若所述连接网络可以连通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请求终端,则得到连通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请求终端的至少一条连接链路;
若所述连接网络无法连通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请求终端,则剔除相应的所述请求终端。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每条连接链路上的移动终端和互相连接的任意两个移动终端的数据传输效率,得到每条所述连接链路的总传输效率,包括:
针对每条连接链路,将所述连接链路上所有相邻的两个移动终端的数据传输效率进行累加得到所述连接链路的总传输效率。
6.一种基于5G通信的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判断单元,用于当接收到第一终端的数据请求信息时,判断所述数据请求信息是否已存在;其中,所述第一终端为任一移动终端;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若所述数据请求信息已存在,获取与所述第一终端的间距小于第一预设间距的至少一个请求终端的位置信息;其中,所述请求终端为在先发送所述数据请求信息的移动终端;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获取互相连接的移动终端的连接信息和互相连接的任意两个移动终端的数据传输效率;
第一处理单元,用于根据互相连接的所述移动终端的连接信息,构建连接网络;
第二处理单元,用于针对每个所述请求终端,基于所述连接网络,得到连通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请求终端的至少一条连接链路;
第三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每条连接链路上的移动终端和互相连接的任意两个移动终端的数据传输效率,得到每条所述连接链路的总传输效率;
比较单元,用于将所有所述总传输效率进行大小比较,将总传输效率最大的所述连接链路对应的请求终端作为目标终端;
第四处理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目标终端,按相应的所述连接链路为所述第一终端发送对应所述数据请求信息的数据信息;
所述第二获取单元,具体用于针对每个移动终端获取所述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获取传输节点的位置信息和数据传输速率;其中,所述传输节点包括:与所述移动终端的间距小于第二预设间距的其他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移动终端和每个所述传输节点的位置信息,得到所述移动终端和每个所述传输节点的传输间距;根据每个所述传输节点与所述移动终端的传输间距和数据传输速率,确定为所述移动终端传输数据的传输节点,作为目标节点;所述目标节点为所述移动终端的连接信息;
所述第二获取单元,具体用于针对每个移动终端,通过如下公式计算所述传输节点与所述移动终端的数据传输效率:
其中,K为所述数据传输效率,V为所述传输节点的数据传输速率,N0为所述移动终端和所述传输节点的当前传输间距,N1为所述移动终端和所述传输节点经过预设时长X之前的历史传输间距,N2为所述移动终端和所述传输节点经过2*预设时长X之前的历史传输间距,N3为所述移动终端和所述传输节点经过3*预设时长X之前的历史传输间距,Nn为所述移动终端和所述传输节点经过n*预设时长X之前的历史传输间距;α为预设放大倍数;
所述第二获取单元,具体用于将每个所述传输节点与所述移动终端的数据传输效率与预设传输效率阈值进行比较,判断所述数据传输效率是否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传输效率阈值;若任一所述数据传输效率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传输效率阈值,将所述数据传输效率对应的传输节点作为目标节点;若所有所述数据传输效率均小于所述预设传输效率阈值,将所有所述数据传输效率按从大至小的顺序进行排序,将排名在前预设名次的数据传输效率对应的传输节点作为目标节点。
7.一种基于5G通信的数据传输装置,应用于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处理器、通信接口、存储器和通信总线,其中,处理器,通信接口,存储器通过通信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存储器,用于存放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上所存放的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5中任一所述的基于5G通信的数据传输方法。
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可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权利要求1~5中任一所述的基于5G通信的数据传输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1122465.3A CN110650433B (zh) | 2019-11-15 | 2019-11-15 | 一种基于5g通信的数据传输方法、系统、装置及介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1122465.3A CN110650433B (zh) | 2019-11-15 | 2019-11-15 | 一种基于5g通信的数据传输方法、系统、装置及介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650433A CN110650433A (zh) | 2020-01-03 |
CN110650433B true CN110650433B (zh) | 2020-09-18 |
Family
ID=690147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1122465.3A Active CN110650433B (zh) | 2019-11-15 | 2019-11-15 | 一种基于5g通信的数据传输方法、系统、装置及介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650433B (zh)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571863A (zh) * | 2010-12-30 | 2012-07-11 |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 实现移动终端之间内容共享的方法和装置 |
GB2534187A (en) * | 2015-01-16 | 2016-07-20 | Fujitsu Ltd | Content delivery over D2D links |
CN106686679A (zh) * | 2016-12-19 | 2017-05-17 | 西安交通大学 | 内容中心网络中基于能效的多跳d2d路由跳数限制方法 |
CN107295600A (zh) * | 2017-07-07 | 2017-10-24 | 北京邮电大学 | 一种车载网络中的数据传输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406206B2 (en) * | 2009-02-23 | 2013-03-26 | Empir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Llc | Mobile peer-to-peer content sharing method and system |
US20120290650A1 (en) * | 2011-05-11 | 2012-11-15 |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Peer to Peer Communications in Cellular Communications Systems |
KR20140117060A (ko) * | 2013-03-26 | 2014-10-07 |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 식별자 없이 단말간 직접통신을 위한 매체접근제어계층 프로토콜 제어 장치 및 방법 |
US9326187B2 (en) * | 2013-12-26 | 2016-04-26 | Cellco Partnership | Content management delivery system (CMDS) facilitated local access system |
CN107426787A (zh) * | 2017-05-12 | 2017-12-01 | 东华大学 | 一种基于混合移动内容中心网络的内容请求转发方法 |
-
2019
- 2019-11-15 CN CN201911122465.3A patent/CN11065043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571863A (zh) * | 2010-12-30 | 2012-07-11 |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 实现移动终端之间内容共享的方法和装置 |
GB2534187A (en) * | 2015-01-16 | 2016-07-20 | Fujitsu Ltd | Content delivery over D2D links |
CN106686679A (zh) * | 2016-12-19 | 2017-05-17 | 西安交通大学 | 内容中心网络中基于能效的多跳d2d路由跳数限制方法 |
CN107295600A (zh) * | 2017-07-07 | 2017-10-24 | 北京邮电大学 | 一种车载网络中的数据传输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650433A (zh) | 2020-01-0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743823B2 (en) | Efficient MICO mode management method utilizing network analysis information in 5G mobile network system | |
CN114040467B (zh) | 一种传输路径的确定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 |
US8903972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haring contents using information of group change in content oriented network environment | |
KR102058876B1 (ko) | 장치 간 통신에서의 혼잡 상황 해결 방법 및 장치 | |
US20180109996A1 (en) | Network accessing method | |
CN113572750B (zh) | 视频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 |
CN111884875A (zh) | 一种离线设备确定方法及装置 | |
CN110312140A (zh) | 直播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3261249A (zh)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相关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 |
CN110708661B (zh) | 一种基于5g通信的数据传输方法、系统、装置及介质 | |
CN112956223B (zh) | 用于事件订阅管理的方法、网络功能节点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 |
CN113543022A (zh) | 发射功率的确定方法、装置、对讲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0650433B (zh) | 一种基于5g通信的数据传输方法、系统、装置及介质 | |
CN110809235B (zh) | 基于5g通信的终端远程控制方法、系统、装置及介质 | |
CN110856148B (zh) | 一种基于5g通信的数据传输方法、系统、装置及介质 | |
US11539584B2 (en) | Automatic and dynamic adaptation of grouping in a data processing system | |
WO2016161647A1 (zh) | 一种接入基站小区的方法、终端及基站 | |
WO2022222764A1 (zh) | 资源确定方法及通信装置 | |
CN110856147B (zh) | 一种基于5g通信的终端连接方法、系统、装置及介质 | |
CN108156086A (zh) | 一种策略规则下发方法及装置 | |
US9088959B1 (en) | Paging back-off timer | |
CN108566635B (zh) | 一种d2d路由选择方法 | |
US9307471B1 (en) | Selecting an access node for wireless device communication | |
CN110996359B (zh) | 一种网络控制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 |
KR102169718B1 (ko) | 세션 그룹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128 Address after: 610101 Room 301, No. 9, west section of Gangyuan Avenue, Lingang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Yibin City, Sichu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Yibin Dongfang tuoyu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south block, 4th floor, building B, Kingdee Software Park, No.2, Keji South 12th Road, South District, high tech Industrial Park,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EASTAEON TECHNOLOGY Co.,Ltd.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