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56147B - 一种基于5g通信的终端连接方法、系统、装置及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5g通信的终端连接方法、系统、装置及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56147B
CN110856147B CN201911122455.XA CN201911122455A CN110856147B CN 110856147 B CN110856147 B CN 110856147B CN 201911122455 A CN201911122455 A CN 201911122455A CN 110856147 B CN110856147 B CN 11085614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mobile terminal
node
rate
data transmi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12245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856147A (zh
Inventor
蓝波
朱军楠
毛杰
余为波
邹昌魁
曾碧华
徐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ibin Dongfang tuoyu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Eastae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Eastae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Eastae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122455.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856147B/zh
Publication of CN1108561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561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8561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5614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70Services for machine-to-machine communication [M2M] or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MT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5G通信的终端连接方法、系统及介质。方法包括:针对每个移动终端,根据每个传输节点与移动终端的传输间距和数据传输速率,确定为移动终端传输数据的传输节点,作为目标节点;移动终端与目标节点连接。本发明实施例根据传输节点和移动终端的传输间距和数据传输速率来确定为移动终端传输数据的目标节点,移动终端与目标节点相连接,通过对每个移动终端均进行本方案中的步骤,构建一个移动终端、基站之间相互连接的数据传输网络,且由于每个移动终端和传输节点的数据传输速率均经过筛选,既能保证每个移动终端所连接的传输节点的数据传输速率,而且可以避免无效的连接导致硬件成本增加。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5G通信的终端连接方法、系统、装置及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5G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5G通信的终端连接方法、系统、装置及介质。
背景技术
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英语:5th generation mobile networks或5thgeneration wireless systems、5th-Generation,简称5G或5G技术)是最新一代蜂窝移动通信技术,也是即4G(LTE-A、WiMax)、3G(UMTS、LTE)和2G(GSM)系统之后的延伸。5G的性能目标是高数据速率、减少延迟、节省能源、降低成本、提高系统容量和大规模设备连接。
在5G通信技术的实现过程中,D2D通信技术是指两个对等的用户节点之间直接进行通信的一种通信方式。在由D2D通信用户组成的分散式网路中,每个用户节点都能发送和接收信号,并具有自动路由(转发消息)的功能。
但是,5G通信中的各个终端节点的数据传输效果不一,而且每个移动终端的硬件所能接入的设备也是有上限的,比如,在商场或者较为繁华的位置,移动终端所覆盖的范围内的其他终端的数量庞大,如果将其覆盖范围内的全部终端均连接上,十分容易因为数据堵塞导致移动终端的数据传输效果降低,不仅如此,所连接的终端数量越多,对移动终端的硬件负荷的影响就越大,而且,有可能出现一些与移动终端的距离较近,但是,数据传输速率较低的终端,比如,在信号被屏蔽的室内的终端,这类终端的连接对移动终端的数据传输效果的帮助较小,反而会提高移动终端的硬件压力。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5G通信的终端连接方法、系统、装置及介质。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5G通信的终端连接方法,应用于基于D2D通信技术互相连接的移动终端,所述方法包括:
针对每个所述移动终端,获取所述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获取传输节点的位置信息和数据传输速率;其中,所述传输节点包括:与所述移动终端的间距小于预设间距的其他所述移动终端和基站;
根据所述移动终端和每个所述传输节点的位置信息,得到所述移动终端和每个所述传输节点的传输间距;
根据每个所述传输节点与所述移动终端的传输间距和数据传输速率,确定为所述移动终端传输数据的传输节点,作为目标节点;
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目标节点连接。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实施例还可以做出如下改进。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移动终端和每个所述传输节点的位置信息,得到所述移动终端和每个所述传输节点的传输间距,包括:
根据移动终端和每个所述传输节点的当前位置信息和历史位置信息,得到所述移动终端和每个所述传输节点的传输间距;传输间距包括:当前传输间距和当前时刻之前每经过预设时长的历史传输间距。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施例,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每个所述传输节点与所述移动终端的传输间距和数据传输速率,确定为所述移动终端传输数据的传输节点,作为目标节点,包括:
针对每个传输节点,通过如下公式计算所述传输节点与所述移动终端的数据传输效率:
Figure BDA0002275808990000021
其中,K为所述数据传输效率,V为所述传输节点的数据传输速率,N0为所述移动终端和所述传输节点的当前传输间距,N1为所述移动终端和所述传输节点在预设时长X之前的历史传输间距,N2为所述移动终端和所述传输节点在2*预设时长X之前的历史传输间距,N3为所述移动终端和所述传输节点在3*预设时长X之前的历史传输间距,Nn为所述移动终端和所述传输节点在n*预设时长X之前的历史传输间距;α为预设放大倍数;
将每个所述传输节点与所述移动终端的数据传输效率与相应的预设传输效率阈值进行比较,判断所述数据传输效率是否大于或等于相应的所述预设传输效率阈值;
若所述数据传输效率大于或等于相应的所述预设传输效率阈值,将所述数据传输效率对应的传输节点作为目标节点;
若所有所述数据传输效率均小于相应的所述预设传输效率阈值,将所有所述数据传输效率按从大至小的顺序进行排序,将排名在前预设名次的数据传输效率对应的传输节点作为目标节点。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实施例,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实施例中,所述传输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移动终端的移动位移大于预设移动位移阈值,或者,与所述移动终端连接的任一目标节点与所述移动终端的传输间距大于预设间距阈值,或者,每经过预设时长时,重新确定为所述移动终端传输数据的传输节点,作为目标节点;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目标节点连接。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第二或第三种实施例,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实施例中,获取传输节点的数据传输速率,包括:
获取每个所述传输节点的平均上行速率、上行速率闲置率、平均下行速率、下行速率闲置率;
根据每个所述传输节点的上行速率和上行速率闲置率,得到上行速率共享量;
根据每个所述传输节点的下行速率和下行速率闲置率,得到下行速率共享量;
针对每个所述传输节点,若所述上行速率共享量小于或等于下行速率共享量,将所述上行速率共享量作为所述数据传输速率;
针对每个所述传输节点,若所述上行速率共享量大于所述下行速率共享量,将所述下行速率共享量作为所述数据传输速率。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连接系统,包括:基于D2D通信技术互相连接的移动终端;每个所述移动终端均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获取传输节点的位置信息和数据传输速率;其中,所述传输节点包括:与所述移动终端的间距小于预设间距的其他所述移动终端和基站;
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移动终端和每个所述传输节点的位置信息,得到所述移动终端和每个所述传输节点的传输间距;
第一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每个所述传输节点与所述移动终端的传输间距和数据传输速率,确定为所述移动终端传输数据的传输节点,作为目标节点;
连接单元,用于将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目标节点连接。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计算单元,具体用于根据移动终端和每个所述传输节点的当前位置信息和历史位置信息,得到所述移动终端和每个所述传输节点的传输间距;传输间距包括:当前传输间距和当前时刻之前每经过预设时长的历史传输间距。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实施例,在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单元,包括:
第一处理子单元,用于针对每个传输节点,通过如下公式计算所述传输节点与所述移动终端的数据传输效率:
Figure BDA0002275808990000041
其中,K为所述数据传输效率,V为所述传输节点的数据传输速率,N0为所述移动终端和所述传输节点的当前传输间距,N1为所述移动终端和所述传输节点在预设时长X之前的历史传输间距,N2为所述移动终端和所述传输节点在2*预设时长X之前的历史传输间距,N3为所述移动终端和所述传输节点在3*预设时长X之前的历史传输间距,Nn为所述移动终端和所述传输节点在n*预设时长X之前的历史传输间距;α为预设放大倍数;
第二处理子单元,用于将每个所述传输节点与所述移动终端的数据传输效率与相应的预设传输效率阈值进行比较,判断所述数据传输效率是否大于或等于相应的所述预设传输效率阈值;若所述数据传输效率大于或等于相应的所述预设传输效率阈值,将所述数据传输效率对应的传输节点作为目标节点;若所有所述数据传输效率均小于相应的所述预设传输效率阈值,将所有所述数据传输效率按从大至小的顺序进行排序,将排名在前预设名次的数据传输效率对应的传输节点作为目标节点。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实施例,在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实施例中,所述获取单元,还用于获取所述移动终端的移动位移;
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
判断单元,用于判断与所述移动终端连接的每个目标节点与所述移动终端的传输间距是否大于预设间距阈值;
计时单元,用于在所述移动终端与目标节点连接后清零后计时;
第二处理单元,用于当所述移动终端的移动位移大于预设移动位移阈值,或者,与所述移动终端连接的任一目标节点与所述移动终端的传输间距大于预设间距阈值,或者,每经过预设时长时,重新确定为所述移动终端传输数据的传输节点,作为目标节点。
结合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第一、第二或第三种实施例,在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实施例中,所述获取单元,包括:
获取子单元,用于获取每个所述传输节点的平均上行速率、上行速率闲置率、平均下行速率、下行速率闲置率;
计算子单元,用于根据每个所述传输节点的上行速率和上行速率闲置率,得到上行速率共享量;根据每个所述传输节点的下行速率和下行速率闲置率,得到下行速率共享量;
判断子单元,用于判断所述上行速率共享量是否小于或等于下行速率共享量;
第三处理子单元,用于针对每个所述传输节点,若所述上行速率共享量小于或等于下行速率共享量,将所述上行速率共享量作为所述数据传输速率;针对每个所述传输节点,若所述上行速率共享量大于所述下行速率共享量,将所述下行速率共享量作为所述数据传输速率。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5G通信的终端连接装置,包括:基于D2D通信技术互相连接的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处理器、通信接口、存储器和通信总线,其中,处理器,通信接口,存储器通过通信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存储器,用于存放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上所存放的程序时,实现第一方面中任一所述的终端连接方法。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可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第一方面中任一所述的终端连接方法。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本发明实施例根据传输节点和移动终端的传输间距和数据传输速率来确定为移动终端传输数据的目标节点,移动终端与目标节点相连接,通过对每个移动终端均进行本方案中的步骤,构建一个移动终端、基站之间相互连接的数据传输网络,且由于每个移动终端和传输节点的数据传输速率均经过筛选,既能保证每个移动终端所连接的传输节点的数据传输速率,而且可以避免无效的连接导致硬件成本增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5G通信的终端连接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5G通信的终端连接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5G通信的终端连接方法流程示意图其一;
图4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5G通信的终端连接方法流程示意图其二;
图5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5G通信的终端连接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5G通信的终端连接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5G通信的终端连接方法,应用于基于D2D通信技术互相连接的移动终端。参照图1,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1、针对每个所述移动终端,获取所述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获取传输节点的位置信息和数据传输速率;其中,所述传输节点包括:与所述移动终端的间距小于预设间距的其他所述移动终端和基站。
在本实施例中,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th generation mobile networks或5thgeneration wireless systems、5th-Generation,简称5G或5G技术)是最新一代蜂窝移动通信技术,也是即4G(LTE-A、WiMax)、3G(UMTS、LTE)和2G(GSM)系统之后的延伸。作为面向5G关键候选技术之一的D2D通信技术,在依托未来移动通信技术的超高速率、超大带宽、超大规模接入能力和超大数据处理能力等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发挥自身的核心技术优势,将在5G移动通信运用中充分彰显自身优势。D2D即Device-to-Device,也称之为终端直通。D2D通信技术是指两个对等的用户节点之间直接进行通信的一种通信方式。在由D2D通信用户组成的分散式网路中,每个用户节点都能发送和接收信号,并具有自动路由(转发消息)的功能。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5G移动通信网络中的各个移动终端会相互之间完成消息转发的功能,以完成数据的快速传输,但是,并不是每个移动终端都要与其他所有的移动终端相连,比如,两个移动终端的距离较远,实现两个移动终端的相互连接不仅需要大功率和高成本的通信装置,最终的数据传输效果可能还不如通过其他中继终端完成数据传递的数据传输效果,所以,在本步骤中,为确定每个终端所连接的其他终端或传输节点,针对每个移动终端,获取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并获取与移动终端的距离小于预设间距的各移动终端和基站的位置信息和数据传输速率。
S12、根据所述移动终端和每个所述传输节点的位置信息,得到所述移动终端和每个所述传输节点的传输间距。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移动终端和每个传输节点的位置信息,得到每个移动终端和传输节点的传输间距,在数据传输过程中,数据的传输距离越长,数据的传输效率就越低,就越容易因为出现外界干扰导致传输波动。
S13、根据每个所述传输节点与所述移动终端的传输间距和数据传输速率,确定为所述移动终端传输数据的传输节点,作为目标节点。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传输节点和移动终端的传输间距、传输节点和移动终端的数据传输速率,来确定为移动终端传输数据的传输节点,作为目标节点,比如,可以针对传输间距和数据传输速率分别赋予评价分,传输间距越小,评价分越高,数据传输速率越大,评价分越高,综合评价分,将综合评价分前预设名次的传输节点作为该移动终端的目标节点,或者,将综合评价分大于预设阈值的传输节点作为该移动终端的目标节点,若所有传输节点的评价分均小于预设阈值,则将评价分最高的传输节点作为目标节点;
还可以采用,将传输间距进行排序,按照排名顺序分别赋予评价分,将数据传输速率进行排序,按照排名顺序分别赋予评价分,由于评价分都是按排名顺序进行赋值,所以不存在归一化的问题,综合两项评价分得到综合评价分,将综合评价分前预设名次的传输节点作为该移动终端的目标节点,或者,将综合评价分大于预设阈值的传输节点作为该移动终端的目标节点,若所有传输节点的评价分均小于预设阈值,则将评价分最高的传输节点作为目标节点。
S14、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目标节点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每个移动终端与相应的目标节点进行连接,以保证移动终端和目标节点的数据传输效率,同时避免移动终端连接过多的终端,导致通信设备负载过大。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移动终端和目标节点连接后,目标节点向移动终端发送数据是通过其闲置的上行带宽和下行带宽来实现的,所以本方案中的数据传输速率可以通过如下步骤得到:
S21、获取每个所述传输节点的平均上行速率、上行速率闲置率、平均下行速率、下行速率闲置率。
在本实施例中,平均上行速率和平均下行速率可以通过现有的测速程序或代码实现,上行速率闲置率和下行速率闲置率可以获取传输节点一段时间内的数据传输数据,通过统计数据传输数据来得到该传输节点的闲置率。
S22、根据每个所述传输节点的上行速率和上行速率闲置率,得到上行速率共享量。
S23、根据每个所述传输节点的下行速率和下行速率闲置率,得到下行速率共享量。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传输节点的传输速率和闲置率,分别得到上行速率共享量和下行速率共享量。
S24、针对每个所述传输节点,若所述上行速率共享量小于或等于下行速率共享量,将所述上行速率共享量作为所述数据传输速率。
S25、针对每个所述传输节点,若所述上行速率共享量大于所述下行速率共享量,将所述下行速率共享量作为所述数据传输速率。
在本实施例中,将上行速率共享量和下行速率共享量中的相较小值,作为所述传输节点的数据传输速率。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给出了一种5G通信下的终端连接方法,在D2D通信技术下,移动终端之间会互相连接,但是移动终端之间的连接有可能存在无有益的连接,比如,第一终端与其他第二终端连接,但是有可能存在第二终端数据传输速率较低,第二终端无法将自身的数据传输速率共享给第一终端,第一终端连接这类第二终端不仅无法提高第一终端的数据传输效率,还会增加无线通信装置的负荷,容易对设备后续的使用造成较大影响,所以在本方案中获取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和其他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和数据传输速率,其中,数据传输速率包括上述其设备自身所空闲的数据传输速率,且该数据传输速率是两个移动终端,或者,基站与移动终端之间的数据传输速率,在相同的信道环境下,相对间距越远,其数据传输速率就会越低,通过移动终端之间的位置信息和数据传输速率,确定每个移动终端可以连接的其他移动终端,使得所有移动终端之间构成的数据传输网络的每条传输线路均可以保持快速、高效的传输,同时可以减小移动终端内无线通信装置的工作压力。
如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5G通信的终端连接方法,应用于基于D2D通信技术互相连接的移动终端。参照图3,所述终端连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31、针对每个所述移动终端,获取所述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获取传输节点的位置信息和数据传输速率;其中,所述传输节点包括:与所述移动终端的间距小于预设间距的其他所述移动终端和基站。
有关步骤S31,详细可参见步骤S11中的描述,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S32、根据移动终端和每个所述传输节点的当前位置信息和历史位置信息,得到所述移动终端和每个所述传输节点的传输间距;传输间距包括:当前传输间距和当前时刻之前每经过预设时长的历史传输间距。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移动终端和每个传输节点的当前位置信息计算得到所述当前传输间距,根据移动终端和每个传输节点的历史位置信息计算得到当前时刻之前每经过预设时长的历史传输间距,本方案中通过参考历史传输间距和当前传输间距确定传输节点和移动终端的运动状态和运动趋势,并以此确定移动终端和传输节点的数据传输质量,比如,当传输节点的相对运动量越小,其与移动终端的数据传输质量的波动就会越小,若是传输节点朝向移动终端运动,虽然运动会导致传输波动,但是因为传输间距缩小,也可以提高数据传输质量,所以,本方案中不单纯考虑当前的传输间距,还考虑移动终端和传输节点的历史情况,并以此来确定数据传输质量的。
S33、根据每个所述传输节点与所述移动终端的传输间距和数据传输速率,确定为所述移动终端传输数据的传输节点,作为目标节点。
有关步骤S33,详细可参见步骤S13中的描述,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S34、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目标节点连接。
有关步骤S34,详细可参见步骤S14中的描述,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步骤S23中根据每个所述传输节点与所述移动终端的传输间距和数据传输速率,确定为所述移动终端传输数据的传输节点,作为目标节点,包括如下步骤:
S41、针对每个传输节点,通过如下公式计算所述传输节点与所述移动终端的数据传输效率:
Figure BDA0002275808990000121
其中,K为所述数据传输效率,V为所述传输节点的数据传输速率,N0为所述移动终端和所述传输节点的当前传输间距,N1为所述移动终端和所述传输节点在预设时长X之前的历史传输间距,N2为所述移动终端和所述传输节点在2*预设时长X之前的历史传输间距,N3为所述移动终端和所述传输节点在3*预设时长X之前的历史传输间距,Nn为所述移动终端和所述传输节点在n*预设时长X之前的历史传输间距;α为预设放大倍数。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移动终端和传输节点的间距越远,传输将数据传输到移动终端的数据传输时间就越长,或者,容易导致数据传输的效果变差的变量就越多,若通过D2D连接的其他终端进行中继传输,则可能导致中继的终端增多,增加传输所耗费的时间,所以,在本步骤中,参考移动终端和传输节点的初始相对间距和在当前时间之前的一些历史传输间距的变化量、传输节点与移动终端的数据传输速率,以此得到一个用于参考未来该传输节点对移动终端的数据传输效率,以确定移动终端和哪些传输节点连接可以保证较好的数据传输。
S42、将每个所述传输节点与所述移动终端的数据传输效率与相应的预设传输效率阈值进行比较,判断所述数据传输效率是否大于或等于相应的所述预设传输效率阈值。
在本实施例中,将数据传输效率与预设传输效率阈值进行比较,判断传输节点对移动终端的数据传输效率是否达到预设的标准,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上述公式可以得到正值的数据传输效率,也可以得到负值的数据传输效率,所以,在本步骤中相应的预设传输效率阈值有两个,一个正的数据传输效率阈值,一个负的数据传输效率阈值,当所述数据传输效率为正值时,将所述数据传输效率与所述正的所述数据传输效率阈值进行比较,当所述数据传输效率为负值时,将所述数据传输效率与所述负的所述数据传输效率阈值进行比较,判断所述数据传输效率是否大于或等于相应的预设传输效率阈值。
S43a、若所述数据传输效率大于或等于相应的所述预设传输效率阈值,将所述数据传输效率对应的传输节点作为目标节点。
在本实施例中,在数据传输效率满足相应的条件时,即可将该数据传输效率对应的传输节点作为目标节点,使得移动终端仅与数据传输效果良好的终端连接,以此来提高终端间的数据传输效率,减少损耗和减低硬件成本。
S43b、若所有所述数据传输效率均小于相应的所述预设传输效率阈值,将所有所述数据传输效率按从大至小的顺序进行排序,将排名在前预设名次的数据传输效率对应的传输节点作为目标节点。
在本实施例中,若与所有传输节点与所述移动终端的数据传输效率均较低,为避免移动终端与网络断开,可以将数据传输效率最高的传输节点作为目标节点,以保证移动终端的使用,避免移动终端断网。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传输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移动终端的移动位移大于预设移动位移阈值,或者,与所述移动终端连接的任一目标节点与所述移动终端的传输间距大于预设间距阈值,或者,每经过预设时长时,重新确定为所述移动终端传输数据的传输节点,作为目标节点;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目标节点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若出现移动终端的移动位移大于预设移动位移阈值,说明移动终端与确定目标节点并连接后的相对位移已经较大,此时,需要及时调整所连接的目标节点,还可以通过移动终端与目标节点的传输间距较大时,重新确定目标节点,还可以在经过预设时长后,重新确定目标节点,以上触发条件都是为了确保数据传输效果的实时性,避免信号变差导致数据传输效果降低。
如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5G通信的终端连接系统,包括:基于D2D通信技术互相连接的移动终端;每个所述移动终端均包括:获取单元11、计算单元12、第一处理单元13和连接单元14。
在本实施例中,获取单元11,用于获取所述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获取传输节点的位置信息和数据传输速率;其中,所述传输节点包括:与所述移动终端的间距小于预设间距的其他所述移动终端和基站。
在本实施例中,计算单元12,用于根据所述移动终端和每个所述传输节点的位置信息,得到所述移动终端和每个所述传输节点的传输间距。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处理单元13,用于根据每个所述传输节点与所述移动终端的传输间距和数据传输速率,确定为所述移动终端传输数据的传输节点,作为目标节点。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单元14,用于将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目标节点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计算单元12,具体用于根据移动终端和每个所述传输节点的当前位置信息和历史位置信息,得到所述移动终端和每个所述传输节点的传输间距;传输间距包括:当前传输间距和当前时刻之前每经过预设时长的历史传输间距。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单元,包括:第一处理子单元、第二处理子单元。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处理子单元,用于针对每个传输节点,通过如下公式计算所述传输节点与所述移动终端的数据传输效率:
Figure BDA0002275808990000151
其中,K为所述数据传输效率,V为所述传输节点的数据传输速率,N0为所述移动终端和所述传输节点的当前传输间距,N1为所述移动终端和所述传输节点在预设时长X之前的历史传输间距,N2为所述移动终端和所述传输节点在2*预设时长X之前的历史传输间距,N3为所述移动终端和所述传输节点在3*预设时长X之前的历史传输间距,Nn为所述移动终端和所述传输节点在n*预设时长X之前的历史传输间距;α为预设放大倍数;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处理子单元,用于将每个所述传输节点与所述移动终端的数据传输效率与相应的预设传输效率阈值进行比较,判断所述数据传输效率是否大于或等于相应的所述预设传输效率阈值;若所述数据传输效率大于或等于相应的所述预设传输效率阈值,将所述数据传输效率对应的传输节点作为目标节点;若所有所述数据传输效率均小于相应的所述预设传输效率阈值,将所有所述数据传输效率按从大至小的顺序进行排序,将排名在前预设名次的数据传输效率对应的传输节点作为目标节点。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获取单元11,还用于获取所述移动终端的移动位移。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判断单元、计时单元和第二处理单元。
在本实施例中,判断单元,用于判断与所述移动终端连接的每个目标节点与所述移动终端的传输间距是否大于预设间距阈值;
在本实施例中,计时单元,用于在所述移动终端与目标节点连接后清零后计时;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处理单元,用于当所述移动终端的移动位移大于预设移动位移阈值,或者,与所述移动终端连接的任一目标节点与所述移动终端的传输间距大于预设间距阈值,或者,每经过预设时长时,重新确定为所述移动终端传输数据的传输节点,作为目标节点。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获取单元11,包括:获取子单元、计算子单元、判断子单元和第三处理子单元。
在本实施例中,获取子单元,用于获取每个所述传输节点的平均上行速率、上行速率闲置率、平均下行速率、下行速率闲置率;
在本实施例中,计算子单元,用于根据每个所述传输节点的上行速率和上行速率闲置率,得到上行速率共享量;根据每个所述传输节点的下行速率和下行速率闲置率,得到下行速率共享量;
在本实施例中,判断子单元,用于判断所述上行速率共享量是否小于或等于下行速率共享量;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处理子单元,用于针对每个所述传输节点,若所述上行速率共享量小于或等于下行速率共享量,将所述上行速率共享量作为所述数据传输速率;针对每个所述传输节点,若所述上行速率共享量大于所述下行速率共享量,将所述下行速率共享量作为所述数据传输速率。
如图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5G通信的终端连接装置,包括:基于D2D通信技术互相连接的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处理器1110、通信接口1120、存储器1130和通信总线1140,其中,处理器1110,通信接口1120,存储器1130通过通信总线1140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存储器1130,用于存放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1110,用于执行存储器1130上所存放的程序时,实现如下所述的基于5G通信的终端连接方法:
针对每个所述移动终端,获取所述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获取传输节点的位置信息和数据传输速率;其中,所述传输节点包括:与所述移动终端的间距小于预设间距的其他所述移动终端和基站;
根据所述移动终端和每个所述传输节点的位置信息,得到所述移动终端和每个所述传输节点的传输间距;
根据每个所述传输节点与所述移动终端的传输间距和数据传输速率,确定为所述移动终端传输数据的传输节点,作为目标节点;
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目标节点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处理器1110通过执行存储器1130上所存放的程序实现了本发明实施例根据传输节点和移动终端的传输间距和数据传输速率来确定为移动终端传输数据的目标节点,移动终端与目标节点相连接,通过对每个移动终端均进行本方案中的步骤,构建一个移动终端、基站之间相互连接的数据传输网络,且由于每个移动终端和传输节点的数据传输速率均经过筛选,既能保证每个移动终端所连接的传输节点的数据传输速率,而且可以避免无效的连接导致硬件成本增加。
上述电子设备提到的通信总线1140可以是外设部件互连标准(PeripheralComponentInterconnect,简称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xtendedIndustryStandardArchitecture,简称EISA)总线等。该通信总线1140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6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通信接口1120用于上述电子设备与其他设备之间的通信。
存储器1130可以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1130(RandomAccessMemory,简称RAM),也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1130(non-volatile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1130。可选的,存储器1130还可以是至少一个位于远离前述处理器1110的存储装置。
上述的处理器1110可以是通用处理器1110,包括中央处理器1110(CentralProcessingUnit,简称CPU)、网络处理器1110(NetworkProcessor,简称NP)等;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器1110(DigitalSignalProcessing,简称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IntegratedCircuit,简称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GateArray,简称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可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基于5G通信的终端连接方法。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发明实施例的流程或功能。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StateDisk(SSD))等。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基于5G通信的终端连接方法,应用于基于D2D通信技术互相连接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针对每个所述移动终端,获取所述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获取传输节点的位置信息和数据传输速率;其中,所述传输节点包括:与所述移动终端的间距小于预设间距的其他所述移动终端和基站;
根据所述移动终端和每个所述传输节点的位置信息,得到所述移动终端和每个所述传输节点的传输间距;
根据每个所述传输节点与所述移动终端的传输间距和数据传输速率,确定为所述移动终端传输数据的传输节点,作为目标节点;
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目标节点连接;
其中,所述根据每个所述传输节点与所述移动终端的传输间距和数据传输速率,确定为所述移动终端传输数据的传输节点,作为目标节点,包括:
针对每个传输节点,通过如下公式计算所述传输节点与所述移动终端的数据传输效率:
Figure FDA0002537493520000011
其中,K为所述数据传输效率,V为所述传输节点的数据传输速率,N0为所述移动终端和所述传输节点的当前传输间距,N1为所述移动终端和所述传输节点在预设时长X之前的历史传输间距,N2为所述移动终端和所述传输节点在2*预设时长X之前的历史传输间距,N3为所述移动终端和所述传输节点在3*预设时长X之前的历史传输间距,Nn为所述移动终端和所述传输节点在n*预设时长X之前的历史传输间距;α为预设放大倍数;
将每个所述传输节点与所述移动终端的数据传输效率与相应的预设传输效率阈值进行比较,判断所述数据传输效率是否大于或等于相应的所述预设传输效率阈值;
若所述数据传输效率大于或等于相应的所述预设传输效率阈值,将所述数据传输效率对应的传输节点作为目标节点;
若所有所述数据传输效率均小于相应的所述预设传输效率阈值,将所有所述数据传输效率按从大至小的顺序进行排序,将排名在前预设名次的数据传输效率对应的传输节点作为目标节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移动终端和每个所述传输节点的位置信息,得到所述移动终端和每个所述传输节点的传输间距,包括:
根据移动终端和每个所述传输节点的当前位置信息和历史位置信息,得到所述移动终端和每个所述传输节点的传输间距;传输间距包括:当前传输间距和当前时刻之前每经过预设时长的历史传输间距。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移动终端的移动位移大于预设移动位移阈值,或者,与所述移动终端连接的任一目标节点与所述移动终端的传输间距大于预设间距阈值,或者,每经过预设时长时,重新确定为所述移动终端传输数据的传输节点,作为目标节点;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目标节点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所述的终端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传输节点的数据传输速率,包括:
获取每个所述传输节点的平均上行速率、上行速率闲置率、平均下行速率、下行速率闲置率;
根据每个所述传输节点的上行速率和上行速率闲置率,得到上行速率共享量;
根据每个所述传输节点的下行速率和下行速率闲置率,得到下行速率共享量;
针对每个所述传输节点,若所述上行速率共享量小于或等于下行速率共享量,将所述上行速率共享量作为所述数据传输速率;
针对每个所述传输节点,若所述上行速率共享量大于所述下行速率共享量,将所述下行速率共享量作为所述数据传输速率。
5.一种基于5G通信的终端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基于D2D通信技术互相连接的移动终端;每个所述移动终端均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获取传输节点的位置信息和数据传输速率;其中,所述传输节点包括:与所述移动终端的间距小于预设间距的其他所述移动终端和基站;
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移动终端和每个所述传输节点的位置信息,得到所述移动终端和每个所述传输节点的传输间距;
第一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每个所述传输节点与所述移动终端的传输间距和数据传输速率,确定为所述移动终端传输数据的传输节点,作为目标节点;
连接单元,用于将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目标节点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处理单元,包括:
第一处理子单元,用于针对每个传输节点,通过如下公式计算所述传输节点与所述移动终端的数据传输效率:
Figure FDA0002537493520000031
其中,K为所述数据传输效率,V为所述传输节点的数据传输速率,N0为所述移动终端和所述传输节点的当前传输间距,N1为所述移动终端和所述传输节点在预设时长X之前的历史传输间距,N2为所述移动终端和所述传输节点在2*预设时长X之前的历史传输间距,N3为所述移动终端和所述传输节点在3*预设时长X之前的历史传输间距,Nn为所述移动终端和所述传输节点在n*预设时长X之前的历史传输间距;α为预设放大倍数;
第二处理子单元,用于将每个所述传输节点与所述移动终端的数据传输效率与相应的预设传输效率阈值进行比较,判断所述数据传输效率是否大于或等于相应的所述预设传输效率阈值;若所述数据传输效率大于或等于相应的所述预设传输效率阈值,将所述数据传输效率对应的传输节点作为目标节点;若所有所述数据传输效率均小于相应的所述预设传输效率阈值,将所有所述数据传输效率按从大至小的顺序进行排序,将排名在前预设名次的数据传输效率对应的传输节点作为目标节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终端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单元,具体用于根据移动终端和每个所述传输节点的当前位置信息和历史位置信息,得到所述移动终端和每个所述传输节点的传输间距;传输间距包括:当前传输间距和当前时刻之前每经过预设时长的历史传输间距。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终端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单元,还用于获取所述移动终端的移动位移;
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
判断单元,用于判断与所述移动终端连接的每个目标节点与所述移动终端的传输间距是否大于预设间距阈值;
计时单元,用于在所述移动终端与目标节点连接后清零后计时;
第二处理单元,用于当所述移动终端的移动位移大于预设移动位移阈值,或者,与所述移动终端连接的任一目标节点与所述移动终端的传输间距大于预设间距阈值,或者,每经过预设时长时,重新确定为所述移动终端传输数据的传输节点,作为目标节点。
8.根据权利要求5~7中任一所述的终端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单元,包括:
获取子单元,用于获取每个所述传输节点的平均上行速率、上行速率闲置率、平均下行速率、下行速率闲置率;
计算子单元,用于根据每个所述传输节点的上行速率和上行速率闲置率,得到上行速率共享量;根据每个所述传输节点的下行速率和下行速率闲置率,得到下行速率共享量;
判断子单元,用于判断所述上行速率共享量是否小于或等于下行速率共享量;
第三处理子单元,用于针对每个所述传输节点,若所述上行速率共享量小于或等于下行速率共享量,将所述上行速率共享量作为所述数据传输速率;针对每个所述传输节点,若所述上行速率共享量大于所述下行速率共享量,将所述下行速率共享量作为所述数据传输速率。
9.一种基于5G通信的终端连接装置,包括:基于D2D通信技术互相连接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包括处理器、通信接口、存储器和通信总线,其中,处理器,通信接口,存储器通过通信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存储器,用于存放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上所存放的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4中任一所述的基于5G通信的终端连接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可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权利要求1~4中任一所述的基于5G通信的终端连接方法。
CN201911122455.XA 2019-11-15 2019-11-15 一种基于5g通信的终端连接方法、系统、装置及介质 Active CN11085614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22455.XA CN110856147B (zh) 2019-11-15 2019-11-15 一种基于5g通信的终端连接方法、系统、装置及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22455.XA CN110856147B (zh) 2019-11-15 2019-11-15 一种基于5g通信的终端连接方法、系统、装置及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56147A CN110856147A (zh) 2020-02-28
CN110856147B true CN110856147B (zh) 2020-09-18

Family

ID=696003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122455.XA Active CN110856147B (zh) 2019-11-15 2019-11-15 一种基于5g通信的终端连接方法、系统、装置及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856147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974389B1 (en) * 2013-03-15 2019-09-18 ARRIS Enterprises LLC Improving distribution of clients across a network
CN105940722B (zh) * 2014-08-27 2019-11-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ac、sta、ap及控制方法
CN107911843B (zh) * 2017-09-30 2021-02-26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能量捕获传感网负载均衡的节点接入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56147A (zh) 2020-02-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868746B (zh) 网络切换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US8675580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acilitating packet scheduling for a hybrid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20150351114A1 (en) Real-time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s in an environment that includes a restricted channel
US11019479B2 (en) Technique for establishing a mesh network
WO2022228267A1 (zh) 一种通信处理方法、通信装置以及通信系统
CN110708661B (zh) 一种基于5g通信的数据传输方法、系统、装置及介质
US9130829B2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obtaining load information in networks
CN110856147B (zh) 一种基于5g通信的终端连接方法、系统、装置及介质
CN111954288B (zh)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JP6747571B2 (ja) 無線アドホック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通信端末、通信方法及び通信プログラム
CN105050123A (zh) 一种无线网络负荷控制方法及终端
WO2013008167A1 (en) Packet scheduling in a cellular communication network for the purpose of device -to -device communications
CN110809235B (zh) 基于5g通信的终端远程控制方法、系统、装置及介质
CN110650433B (zh) 一种基于5g通信的数据传输方法、系统、装置及介质
CN110856148B (zh) 一种基于5g通信的数据传输方法、系统、装置及介质
CN107404404B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终端路由选择方法及物联网终端
WO2012073059A1 (en) Methods, apparatuse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for using downlink and uplink over separate radio channels or different operators
CN111245497B (zh) 中继控制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641703A (zh) 一种确定终端设备tcp心跳周期的方法、终端设备及服务器
CN115734301A (zh) 终端漫游控制、漫游策略库的生成方法及装置
WO2017015786A1 (zh) 确定中继用户设备和社交关系的方法、基站以及网络服务器
CN107172667B (zh) 接入点簇的管理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移动终端
CN117460026B (zh) 处理信息的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4094103A1 (zh) Ai模型更新方法及通信装置
WO2024094157A1 (zh) Ai模型更新方法及通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127

Address after: 610101 Room 301, No. 9, west section of Gangyuan Avenue, Lingang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Yibin City, Sichu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Yibin Dongfang tuoyu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south block, 4th floor, building B, Kingdee Software Park, No.2, Keji South 12th Road, South District, high tech Industrial Park,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EASTAEON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