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86165B - 探测请求处理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探测请求处理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786165B
CN114786165B CN202210288059.XA CN202210288059A CN114786165B CN 114786165 B CN114786165 B CN 114786165B CN 202210288059 A CN202210288059 A CN 202210288059A CN 114786165 B CN114786165 B CN 11478616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less
bssid
wireless terminal
sta
ma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28805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786165A (zh
Inventor
俞哲伟
韩建奎
唐世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DPTech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DPTech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DPTech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DPTech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288059.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786165B/zh
Publication of CN1147861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861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7861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8616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2Processing of mobility data, e.g. registration information at HLR [Home Location Register] or VLR [Visitor Location Register]; Transfer of mobility data, e.g. between HLR, VLR or external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26Network addressing or numbering for mobility suppor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基于零漫游模式的探测请求处理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该方法包括:在零漫游模式下,无线接入点获取来自无线终端的探测请求;基于所述探测请求获取所述无线终端的MAC地址;基于所述MAC地址判断所述无线终端的网络状态;基于所述网络状态确定BSSID;将所述BSSID分配给所述无线终端以使其接入无线。本申请涉及的基于零漫游模式的探测请求处理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能够减少无线终端在零漫游模式下扫描网络,解关联,重新关联等过程中的延时和丢包,保证网络连接质量,提升用户满意度。

Description

探测请求处理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信息处理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基于零漫游模式的探测请求处理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基于802.11标准的无线AP产品广泛部署于商场,写字楼,机场,火车站等地,为用户提供便捷的无线接入因特网服务。但对于漫游过程中的实时音视频传输应用,普通的AP产品就显得力不从心。一般AP的覆盖范围有限,STA在漫游过程中经常要从一个AP切换到另一个AP。大多数的STA在切换过程中需要断开与当前服务AP的无线连接,然后扫描邻近AP的信号强度,最后选择信号强度最好的AP无线关联上。这个过程导致无线接入服务断开持续上百毫秒甚至几秒的时间,满足不了实时音视频传输应用的要求。802.11r标准规定了一种WLAN的快速切换机制,将密钥管理和资源分配在无线重关联之前或重关联过程中实现,减小了切换带来的时延,降低了切换过程导致的无线接入服务中断对实时业务的影响。但基于802.11r标准的设备还是存在50毫秒左右的切换时延,这对某些时延要求高的业务如医院办公,实时音视频传输要求仍不适用,因为此类业务往往要求0延时。如图1所示,3台AP虽然对外SSID是统一的,但是各自的BSSID是不同的,故在网的STA是能够识别网内有3台AP,在AP间切换时就会触发漫游流程,而漫游流程就不可避免出现切换时延。
于是业内出现一种零漫游解决方案,通过将多个AP的BSSID虚拟成统一的一个BSSID的方式实现零漫游,此时因为所有AP的BSSID统一,STA无法得知自己在AP间漫游,从而避免了漫游过程的丢包。如图2所示,3台AP对外统显示为一个SSID的同时,BSSID也一起虚拟成一台,相当于将3台AP虚拟成1台。这样,在网STA只识别出1台AP,在AP间漫游时不会触发漫游流程,便不会丢包。但是这种零漫游模式下,有些STA每次探测网络时用到的MAC地址都为随机,无法与BSSID一一对应,这个问题急需解决。
在所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上述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申请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它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零漫游模式的探测请求处理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能够减少无线终端在零漫游模式下扫描网络,解关联,重新关联等过程中的延时和丢包,保证网络连接质量,提升用户满意度。
本申请的其他特性和优点将通过下面的详细描述变得显然,或部分地通过本申请的实践而习得。
根据本申请的一方面,提出一种基于零漫游模式的探测请求处理方法,该方法包括:在零漫游模式下,无线接入点获取来自无线终端的探测请求;基于所述探测请求获取所述无线终端的MAC地址;基于所述MAC地址判断所述无线终端的网络状态;基于所述网络状态确定BSSID;将所述BSSID分配给所述无线终端以使其接入无线。
在本申请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基于所述MAC地址判断所述无线终端的网络状态,包括:无线控制器由所述无线接入点获取所述无线终端的MAC地址;无线控制器基于所述MAC地址判断所述无线终端的网络状态。
在本申请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无线控制器基于所述MAC地址判断所述无线终端的网络状态,包括:无线控制器基于STA-BSSID关系表,和/或OUI-MAC关系表判断所述无线终端的网络状态;其中,STA-BSSID关系表包括无线终端和BSSID的网络状态;OUI-MAC关系表包括无线终端的组织唯一标识符、MAC、加密秘钥的对应关系。
在本申请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无线控制器基于所述MAC地址判断所述无线终端的网络状态,还包括:无线控制器基于RFPing技术获取所述无线终端的网络状态;将所述无线终端的网络状态记录在STA-BSSID关系表。
在本申请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无线控制器基于STA-BSSID关系表,和/或OUI-MAC关系表判断所述无线终端的网络状态,包括:当OUI-MAC关系表中存在所述无线控制器的组织唯一标识符时,提取所述组织唯一标识符对应的加密秘钥;基于所述加密秘钥和所述无线终端进行通信;在通信成功时,确定所述无线终端为在线状态。
在本申请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无线控制器基于STA-BSSID关系表,和/或OUI-MAC关系表判断所述无线终端的网络状态,包括:当STA-BSSID关系表中所述无线控制器为离线状态时,确定所述无线控制器为离线状态;当OUI-MAC关系表中不存在所述无线控制器的组织唯一标识符时,确定所述无线控制器为离线状态;当基于所述加密秘钥和所述无线控制器通信不成功时,确定所述无线控制器为离线状态。
在本申请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提取所述组织唯一标识符对应的加密秘钥,包括:提取所述组织唯一标识符对应的MAC地址列表;逐一提取所述MAC地址列表对应的加密秘钥。
在本申请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基于所述加密秘钥和所述无线控制器进行通信,包括:无线接入点基于RFPing技术尝试和所述无线终端进行通信。
在本申请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基于所述网络状态确定BSSID,包括:在网络状态为离线时,在STA-BSSID关系表中提取未使用的BSSID;在网络状态为在线时,在STA-BSSID关系表中提取与所述无线终端对应的BSSID。
根据本申请的一方面,提出一种基于零漫游模式的探测请求处理系统,该系统包括:无线终端,用于发送探测请求;无线接入点,用于在零漫游模式下,基于所述探测请求获取所述无线终端的MAC地址;无线控制器,基于所述MAC地址判断所述无线终端的网络状态;基于所述网络状态确定BSSID;将所述BSSID分配给所述无线终端以使其接入无线网。
根据本申请的一方面,提出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当一个或多个程序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上文的方法。
根据本申请的一方面,提出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文中的方法。
根据本申请的基于零漫游模式的探测请求处理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通过在零漫游模式下,无线接入点获取来自无线终端的探测请求;基于所述探测请求获取所述无线终端的MAC地址;基于所述MAC地址判断所述无线终端的网络状态;基于所述网络状态确定BSSID;将所述BSSID分配给所述无线终端以使其接入无线的方式,能够减少无线终端在零漫游模式下扫描网络,解关联,重新关联等过程中的延时和丢包,保证网络连接质量,提升用户满意度。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其示例实施例,本申请的上述和其它目标、特征及优点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下面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WLAN的快速切换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的基于零漫游模式的WLAN的快速切换示意图。
图3是现有技术中的基于零漫游模式的WLAN的快速切换示意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基于零漫游模式的探测请求处理系统的框图。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基于零漫游模式的探测请求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基于零漫游模式的探测请求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7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基于零漫游模式的探测请求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子设备的框图。
图9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例。然而,示例实施例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使得本申请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例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分,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
此外,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例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没有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组元、装置、步骤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方法、系统、实现或者操作以避免模糊本申请的各方面。
附图中所示的方框图仅仅是功能实体,不一定必须与物理上独立的实体相对应。即,可以采用软件形式来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一个或多个硬件模块或集成电路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不同网络和/或处理器装置和/或微控制器装置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
附图中所示的流程图仅是示例性说明,不是必须包括所有的内容和操作/步骤,也不是必须按所描述的顺序执行。例如,有的操作/步骤还可以分解,而有的操作/步骤可以合并或部分合并,因此实际执行的顺序有可能根据实际情况改变。
应理解,虽然本文中可能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组件,但这些组件不应受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乃用以区分一组件与另一组件。因此,下文论述的第一组件可称为第二组件而不偏离本申请概念的教示。如本文中所使用,术语“及/或”包括相关联的列出项目中的任一个及一或多者的所有组合。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附图只是示例实施例的示意图,附图中的模块或流程并不一定是实施本申请所必须的,因此不能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本申请涉及的技术缩略语解释如下:
AC:无线控制器(Wireless Access Point Controller),是一种网络设备,用来集中化控制无线AP,是一个无线网络的核心,负责管理无线网络中的所有无线AP,对AP管理包括:下发配置、修改相关配置参数、射频智能管理、接入安全控制等。
AP:无线接入点(Wireless Access Point),相当于连接有线网和无线网的桥梁,其主要作用是将各个无线网络客户端连接到一起,然后将无线网络接入以太网。
STA:无线终端(Sation),可以是装有无线网卡的计算机,也可以是有WiFi模块的智能手机。STA可以是移动的,也可以是固定的,是无线局域网的最基本组成单元。如手机、笔记本等。下文中终端即代表STA,STA即代表终端。
SSID:服务集标识符(Service Set ID),SSID技术可以将一个无线局域网分为几个需要不同身份验证的子网络,每一个子网络都需要独立的身份验证,只有通过身份验证的用户才可以进入相应的子网络,防止未被授权的用户进入本网络。
BSSID:基本服务集标识(Basic Service Set ID),BSSID实际上就是AP的地址,用来标识AP管理的BSS,在同一个AP内BSSID和SSID一一映射。在一个ESS内,SSID是相同的,但对于ESS内的每个AP与之对应的BSSID是不同的。如果一个AP可以同时支持多个SSID的话,则AP会分配不同的BSSID来对应这些SSID。
BSS/ESS:BSS使用相同身份识别码(SSID)的一个单一访问点以及一个无线设备群组,组成一个基本服务组(basic service set,BSS)。使用不同ssid的设备彼此之间不能进行通信。
OUI:组织唯一标识符(Organizationally unique identifier),由签发给各类组织的唯一标识符。在任何一块网卡(NIC)中烧录的6字节MAC地址中,前3个字节体现了OUI,其表明了NIC的制造组织。通常情况下,该标识符是唯一的。
MAC地址:(Media Access Control Address),媒体存取控制位址,也称为局域网地址(LAN Address),MAC位址,以太网地址(Ethernet Address)或物理地址(PhysicalAddress),它是一个用来确认网络设备位置的位址。
本申请的发明人发现,在现有技术的零漫游方案中,BSSID与STA的关系为一一对应关系,即一个STA对应唯一BSSID,不同STA对应不同BSSID。这是因为零漫游方案中,虽然多台AP虚拟成1台,但是某台STA在实际工作中一段时间内只会和某台通信质量最好的AP通信,而不会和所有AP一起通信,这是为了数据处理简便,否则,STA第一个帧被AP1接收,第二个帧被AP2接收,第三个帧又被AP3接收,这样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乱序、丢包重传情况,对于数据处理是一个灾难。故为了简便处理,实际工作中只有1台AP的BSSID是在工作(例如为图3中AP3),其余均为静默状态。而此时,AP1和AP2周围可能也会存在STA,也是需要工作的,那么只能让BSSID与STA对应,才能兼顾数据处理简便和多STA场景。此机制下,某BSSID只会响应其对应的STA的帧,对于其它帧则不响应。
而STA和BSSID唯一对应的方式就是让STA的MAC地址和BSSID一一对应,但随着信息安全领域的发展,很多STA已经开始使用随机MAC的方式进行工作,此时STA每次探测网络时用到的MAC地址都为随机,无法与BSSID一一对应,这个问题急需解决。
本申请的发明人发现,STA在关联无线时会有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探测阶段,第二阶段为关联阶段。问题主要出现与已关联过的STA的第二次关联AP时。由于STA在第一次关联AP时已经建立了STA与BSSID的唯一对应关系,后续该STA继续使用其真实MAC时,AP只会使用建立对应关系的BSSID与其通信,该BSSID也不会用与其他STA通信。我们假定真实MAC为MAC0,与其对应的BSSID为BSSID0。随机MAC终端的随机MAC只存在与探测阶段,而在关联阶段时会使用其真实MAC,那么在探测阶段时,STA探测不到BSSID0。只有在STA真正要关联时,真实MAC才会显现,AP才会使用BSSID0与其通信。由于探测阶段和关联阶段所使用的MAC地址不同,导致关联阶段回复的BSSID不在STA探测阶段所探测到的BSSID列表中,部分安全等级高的STA会认为此为异常安全事件而无法关联。也就是说,由于其在探测阶段使用随机MAC探测到的BSSID列表不含BSSID0(如下表1所示),会触发STA的安全机制认为网络存在安全风险而无法关联。
表1探测BSSID列表
探测BSSID列表
BSSID1
BSSID2
BSSID3
…………
BSSIDn
有鉴于现有技术中的技术瓶颈,本申请提出一种基于零漫游模式的探测请求处理方法,能够在零漫游模式下兼容随机MAC终端,使随机MAC的STA也能使用零漫游解决方案,避免由于漫游引发的时延从而导致使用异常。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基于零漫游模式的探测请求处理方法、系统的系统框图。
如图4所示,系统架构40可以包括无线终端401、402、403,网络404和无线控制器405。网络404中包括无线接入点4041、4042、4043,网络404用以在无线终端401、402、403和无线控制器405之间提供通信链路的介质。网络404中可以包括各种连接类型,例如无线通信链路或者光纤电缆等等。
用户可以使用无线终端401、402、403通过网络404与无线控制器405交互,以接收或发送消息等。无线终端401、402、403可以是支持网页浏览的各种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膝上型便携计算机和台式计算机等等。
无线终端401(或者为402、403)可例如,发送探测请求到无线接入点4041、(或者为4042、4043);无线接入点4041在零漫游模式下,基于所述探测请求获取所述无线终端401的MAC地址;无线接入点4041将无线终端401的MAC地址发送至无线控制器405,无线控制器405基于所述MAC地址判断所述无线终端401的网络状态;基于所述网络状态确定BSSID;将所述BSSID分配给所述无线终端401以使其接入无线网。
根据本申请的基于零漫游模式的探测请求处理系统,通过在零漫游模式下,无线接入点获取来自无线终端的探测请求;基于所述探测请求获取所述无线终端的MAC地址;基于所述MAC地址判断所述无线终端的网络状态;基于所述网络状态确定BSSID;将所述BSSID分配给所述无线终端以使其接入无线的方式,能够减少无线终端在零漫游模式下扫描网络,解关联,重新关联等过程中的延时和丢包,保证网络连接质量,提升用户满意度。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基于零漫游模式的探测请求处理方法的流程图。基于零漫游模式的探测请求处理方法50至少包括步骤S502至S510。
如图5所示,在S502中,在零漫游模式下,无线接入点获取来自无线终端的探测请求。
在S504中,基于所述探测请求获取所述无线终端的MAC地址。
在S506中,基于所述MAC地址判断所述无线终端的网络状态。无线控制器由所述无线接入点获取所述无线终端的MAC地址;无线控制器基于所述MAC地址判断所述无线终端的网络状态。
在一个实施例中,无线控制器基于STA-BSSID关系表,和/或OUI-MAC关系表判断所述无线终端的网络状态;其中,STA-BSSID关系表包括无线终端和BSSID的网络状态;OUI-MAC关系表包括无线终端的组织唯一标识符、MAC、加密秘钥的对应关系。
在一个实施例中,无线控制器基于RFPing技术获取所述无线终端的网络状态;将所述无线终端的网络状态记录在STA-BSSID关系表。
在S508中,基于所述网络状态确定BSSID。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OUI-MAC关系表中存在所述无线控制器的组织唯一标识符时,提取所述组织唯一标识符对应的加密秘钥;基于所述加密秘钥和所述无线终端进行通信;在通信成功时,确定所述无线终端为在线状态。
更具体的,可提取所述组织唯一标识符对应的MAC地址列表;逐一提取所述MAC地址列表对应的加密秘钥。无线接入点基于RFPing技术尝试和所述无线终端进行通信,根据RFPing结果确定是否能够进行通信。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STA-BSSID关系表中所述无线控制器为离线状态时,确定所述无线控制器为离线状态;当OUI-MAC关系表中不存在所述无线控制器的组织唯一标识符时,确定所述无线控制器为离线状态;当基于所述加密秘钥和所述无线控制器通信不成功时,确定所述无线控制器为离线状态。
在S510中,将所述BSSID分配给所述无线终端以使其接入无线网。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网络状态为离线时,在STA-BSSID关系表中提取未使用的BSSID;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网络状态为在线时,在STA-BSSID关系表中提取与所述无线终端对应的BSSID。
根据本申请的基于零漫游模式的探测请求处理方法,通过在零漫游模式下,无线接入点获取来自无线终端的探测请求;基于所述探测请求获取所述无线终端的MAC地址;基于所述MAC地址判断所述无线终端的网络状态;基于所述网络状态确定BSSID;将所述BSSID分配给所述无线终端以使其接入无线的方式,能够减少无线终端在零漫游模式下扫描网络,解关联,重新关联等过程中的延时和丢包,保证网络连接质量,提升用户满意度。
应清楚地理解,本申请描述了如何形成和使用特定示例,但本申请的原理不限于这些示例的任何细节。相反,基于本申请公开的内容的教导,这些原理能够应用于许多其它实施例。
零漫游模式下兼容随机MAC终端需要从两个角度来解决,分别为关联阶段兼容随机MAC终端的方法,和在线阶段兼容随机MAC终端的方法。关联阶段即STA并未关联网络内任何一台AP的情况,在线阶段即STA已经关联在网的情况。
为了便于描述具体技术内容,图6将以关联阶段为例,对本申请的具体流程进行详细描述,图7将以在线阶段为例对本申请的具体流程进行详细描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首先在无线控制器上建立STA-BSSID关系表,用于记录STA是否在线和BSSID的使用状态,如表2所示:
表2STA-BSSID关系表
SSID BSSID BSSID状态 STA 状态
SSID1 BSSID1 在用 STA1 在线
SSID1 BSSID2 在用 STA2 在线
SSID1 BSSID3 未使用 STA3 离线
SSID1 BSSID4 未使用 STA4 离线
SSID1 BSSID5 未使用
SSID1 BSSID6 未使用
SSID1 BSSID7 未使用
…… …… …… …… ……
SSID1 BSSIDmax 未使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使用RFPing实时确认STA的状态以便更新STA-BSSID关系表,RFPing使用的是802.11帧,其响应时间在微秒级别,可以在微秒级别判断STA是否在线,灵敏度高。由于部分STA在离线时并不会主动与AP解除关联,如手机突然没电等,使用RFPing来判断STA是否在线是比较准确的。
在一个实施例中,为了保证状态的精准准确,可设立老化时间(如5分钟,具体可配置),当在一个老化时间内都无法检测到STA,才认为STA离线。
图6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基于零漫游模式的探测请求处理方法的流程图。图6所示的流程60是对图5所示的流程的详细描述。
如图6所示,在S601中,无线终端(STA)向无线接入点(AP)发送探测请求。
在S602中,AP获取STA的MAC地址,并将其上报至无线控制器(AC)。
在S603中,AC基于STA-BSSID关系表查找该SAT是否在线,若不在线,则由STA-BSSID关系表中选择一个未使用的BSSID。
在S604中,AC将未使用的BSSID发送至AP。
在S605中,AP使用该BSSID回复SAT。
在S606中,SAT和AP进行关联。
在S607中,AP将该关联关系上报给AC。
在S608中,AC更新STA-BSSID关系表。
STA离线状态的BSSID说明未在使用,其和无STA对应关系的BSSID均列为“未使用”状态的BSSID,可以给新关联的STA使用。AC上建立STA与BSSID的对应关系表并实时维护在线状态后,当STA来探测时,只要该STA未关联在网络中,便查找未使用的BSSID来回复STA的探测。
由于802.11帧是使用广播形式进行发送,故STA的探测可能被很多AP收到,所以不同的AP必须分配不同的BSSID,否则会出现同一BSSID在不同AP上被不同STA关联的情况,那么STA-BSSID的关系表会出现冲突。
在此情况下,STA不论第几次关联AP,在关联时收到的MAC都会在探测阶段收到的BSSID列表中。
STA关联AP后,虽然零漫游AP整网是统一BSSID,但是部分STA的机制仍然会不定期探测网络,此时使用随机MAC探测依然会导致探测出来的BSSID列表中不含真实MAC对应的BSSID从而导致断网。因为理论上,STA当前所关联的BSSID必然是在探测BSSID列表中的,如果不在则是一个异常情况。此时零漫游系统需要能够在找到随机MAC所对应的真实MAC,以便将真实MAC对应的BSSID展现。
当零漫游AP收到探测请求时,我们首先判断该MAC的OUI是否与已关联的MAC地址相同。随机MAC虽然与其真实MAC不同,但是其OUI是一样的,因为OUI代表的是各厂商的“组织唯一标识符”,如果某厂商生产的终端的MAC地址不使用自身分配到的OUI是有可能与其他厂商的终端产生中途的,可能会导致网络不可预料的问题,故随机MAC终端所使用的随机MAC的OUI必然与其真实MAC一致。若某MAC的OUI在AP上无对应,则按照前述“关联阶段”处理。否则,即有可能是随机MAC,这样我们可以通过OUI把其对应的真实MAC的范围缩小,得到OUI所属MAC列表,如下所示:
表3OUI所属MAC列表(1)
OUI所属MAC列表
MAC1
MAC2
MAC3
……
MACn
由于每个STA关联AP后为了通信的安全,都会协商一个唯一的加密秘钥Key来加密通信数据,我们可以进一步查找到上述列表中每个MAC所对应的Key:
表3OUI所属MAC列表(2)
OUI所属MAC列表 Key
MAC1 Key1
MAC2 Key2
MAC3 Key3
…… ……
MACn Keyn
图7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基于零漫游模式的探测请求处理方法的流程图。图7所示的流程70是对图5所示的流程的详细描述。
如图7所示,在S701中,无线终端(STA)向无线接入点(AP)发送探测请求。
在S702中,AP获取STA的MAC地址,并将其上报至无线控制器(AC)。
在S703中,AC基于OUI-MAC关系表判断是否存在该OUI。
在S704中,若有该OUI,则遍历该OUI对应的MAC列表,逐一提取KEY。
在S705中,AP基于KEY对STA进行RFPing。
在S706中,AP将RFPing发送至AC。
在S707中,在通信成功时,确定该SAT具有随机MAC,基于其真实MAC确定BSSID。
在S708中,AC下发指令给AP。
在S709中,该BSSID对应的AP响应SAT的探测请求。
虽然随机MAC终端在探测阶段使用随机MAC,但是这仅仅是使用的MAC不同,并不影响该终端已经关联上AP的本质,也就是说,AP使用真实MAC所对应的Key加密数据与随机MAC通信,是可以通信的,此时我们继续使用RFPing尝试一下与随机MAC通信,如果可以通信成功,则能够关联上真实MAC和随机MAC。同样,若某个MAC在OUI所属MAC列表中找不到对应关系,那么其就不是随机MAC,可以按照前述“关联阶段”的流程处理。
本申请的基于零漫游模式的探测请求处理方法,组网布局简单,不需要额外天线馈线,成本低。STA对整个漫游过程无感知,有AC协调从一个AP漫游到另一个AP。STA不需要解关联,扫描网络,重新关联,认证等流程。减少了STA在扫描网络,解关联,重新关联等过程中的延时和丢包。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申请中:
“关联阶段”的处理中STA-BSSID的关系表中将STA已离线的BSSID设置为未使用,在有STA关联时,让所有未使用BSSID均回复探测。
STA的探测可能被很多AP收到,在本申请中不同的AP须分配不同的BSSID,避免出现同一BSSID在不同AP上被不同STA关联的情况
“在线阶段”收到探测时首先需要检测探测MAC的OUI在本零漫游网络中是否有其所属的MAC列表,并将其对应的Key一并整理入OUI所属MAC列表。
使用RFPing确认随机MAC与真实MAC的对应关系,并使用真实MAC对应的BSSID响应随机MAC的探测。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被实现为由CPU执行的计算机程序。在该计算机程序被CPU执行时,执行本申请提供的上述方法所限定的上述功能。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上述附图仅是根据本申请示例性实施例的方法所包括的处理的示意性说明,而不是限制目的。易于理解,上述附图所示的处理并不表明或限制这些处理的时间顺序。另外,也易于理解,这些处理可以是例如在多个模块中同步或异步执行的。
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子设备的框图。
下面参照图8来描述根据本申请的这种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800。图8显示的电子设备800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8所示,电子设备800以通用计算设备的形式表现。电子设备800的组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至少一个处理单元810、至少一个存储单元820、连接不同系统组件(包括存储单元820和处理单元810)的总线830、显示单元840等。
其中,所述存储单元存储有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可以被所述处理单元810执行,使得所述处理单元810执行本说明书中描述的根据本申请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步骤。例如,所述处理单元810可以执行如图5,图6,图7中所示的步骤。
所述存储单元820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单元形式的可读介质,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单元(RAM)8201和/或高速缓存存储单元8202,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只读存储单元(ROM)8203。
所述存储单元820还可以包括具有一组(至少一个)程序模块8205的程序/实用工具8204,这样的程序模块8205包括但不限于:操作系统、一个或者多个应用程序、其它程序模块以及程序数据,这些示例中的每一个或某种组合中可能包括网络环境的实现。
总线830可以为表示几类总线结构中的一种或多种,包括存储单元总线或者存储单元控制器、外围总线、图形加速端口、处理单元或者使用多种总线结构中的任意总线结构的局域总线。
电子设备800也可以与一个或多个外部设备800’(例如键盘、指向设备、蓝牙设备等)通信,使得用户能与该电子设备800交互的设备通信,和/或该电子设备800能与一个或多个其它计算设备进行通信的任何设备(例如路由器、调制解调器等等)通信。这种通信可以通过输入/输出(I/O)接口850进行。并且,电子设备800还可以通过网络适配器860与一个或者多个网络(例如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和/或公共网络,例如因特网)通信。网络适配器860可以通过总线830与电子设备800的其它模块通信。应当明白,尽管图中未示出,可以结合电子设备800使用其它硬件和/或软件模块,包括但不限于:微代码、设备驱动器、冗余处理单元、外部磁盘驱动阵列、RAID系统、磁带驱动器以及数据备份存储系统等。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易于理解,这里描述的示例实施方式可以通过软件实现,也可以通过软件结合必要的硬件的方式来实现。因此,如图9所示,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一个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可以是CD-ROM,U盘,移动硬盘等)中或网络上,包括若干指令以使得一台计算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上述方法。
所述软件产品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可读介质的任意组合。可读介质可以是可读信号介质或者可读存储介质。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为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表)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可读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可读存储介质还可以是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可读介质,该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可读存储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有线、光缆、RF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的任意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申请操作的程序代码,所述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C++等,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设备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设备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设备上部分在远程计算设备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设备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设备的情形中,远程计算设备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设备,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设备(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上述计算机可读介质承载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当上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被一个该设备执行时,使得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实现如下功能:在零漫游模式下,无线接入点获取来自无线终端的探测请求;基于所述探测请求获取所述无线终端的MAC地址;基于所述MAC地址判断所述无线终端的网络状态;基于所述网络状态确定BSSID;将所述BSSID分配给所述无线终端以使其接入无线。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模块可以按照实施例的描述分布于装置中,也可以进行相应变化唯一不同于本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装置中。上述实施例的模块可以合并为一个模块,也可以进一步拆分成多个子模块。
通过以上的实施例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易于理解,这里描述的示例实施例可以通过软件实现,也可以通过软件结合必要的硬件的方式来实现。因此,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一个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可以是CD-ROM,U盘,移动硬盘等)中或网络上,包括若干指令以使得一台计算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移动终端、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
以上具体地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应可理解的是,本申请不限于这里描述的详细结构、设置方式或实现方法;相反,本申请意图涵盖包含在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的各种修改和等效设置。

Claims (5)

1.一种基于零漫游模式的探测请求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零漫游模式下,无线接入点获取来自无线终端的探测请求;
基于所述探测请求获取所述无线终端的MAC地址;
无线控制器由所述无线接入点获取所述无线终端的MAC地址;
无线控制器基于所述MAC地址判断所述无线终端的网络状态,包括无线控制器基于STA-BSSID关系表,和/或OUI-MAC关系表判断所述无线终端的网络状态,其中,STA-BSSID关系表包括无线终端和BSSID的网络状态,OUI-MAC关系表包括无线终端的组织唯一标识符、MAC、加密秘钥的对应关系,无线控制器基于STA-BSSID关系表,和/或OUI-MAC关系表判断所述无线终端的网络状态包括:当OUI-MAC关系表中存在所述无线控制器的组织唯一标识符时,提取所述组织唯一标识符对应的加密秘钥,基于所述加密秘钥和所述无线终端进行通信,以及在通信成功时,确定所述无线终端为在线状态;或者当STA-BSSID关系表中所述无线控制器为离线状态时,确定所述无线控制器为离线状态,当OUI-MAC关系表中不存在所述无线控制器的组织唯一标识符时,确定所述无线控制器为离线状态,当基于所述加密秘钥和所述无线控制器通信不成功时,确定所述无线控制器为离线状态;
基于所述网络状态确定BSSID,包括:在网络状态为离线时,在STA-BSSID关系表中提取未使用的BSSID,在网络状态为在线时,在STA-BSSID关系表中提取与所述无线终端对应的BSSID;
将所述BSSID分配给所述无线终端以使其接入无线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无线控制器基于所述MAC地址判断所述无线终端的网络状态,还包括:
无线控制器基于RFPing技术获取所述无线终端的网络状态;
将所述无线终端的网络状态记录在STA-BSSID关系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提取所述组织唯一标识符对应的加密秘钥,包括:
提取所述组织唯一标识符对应的MAC地址列表;
逐一提取所述MAC地址列表对应的加密秘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加密秘钥和所述无线控制器进行通信,包括:
无线接入点基于RFPing技术尝试和所述无线终端进行通信。
5.一种基于零漫游模式的探测请求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无线终端,用于发送探测请求;
无线接入点,用于在零漫游模式下,基于所述探测请求获取所述无线终端的MAC地址;
无线控制器,由所述无线接入点获取所述无线终端的MAC地址;基于所述MAC地址判断所述无线终端的网络状态,包括无线控制器基于STA-BSSID关系表,和/或OUI-MAC关系表判断所述无线终端的网络状态,其中,STA-BSSID关系表包括无线终端和BSSID的网络状态,OUI-MAC关系表包括无线终端的组织唯一标识符、MAC、加密秘钥的对应关系,无线控制器基于STA-BSSID关系表,和/或OUI-MAC关系表判断所述无线终端的网络状态包括:当OUI-MAC关系表中存在所述无线控制器的组织唯一标识符时,提取所述组织唯一标识符对应的加密秘钥,基于所述加密秘钥和所述无线终端进行通信,以及在通信成功时,确定所述无线终端为在线状态;或者当STA-BSSID关系表中所述无线控制器为离线状态时,确定所述无线控制器为离线状态,当OUI-MAC关系表中不存在所述无线控制器的组织唯一标识符时,确定所述无线控制器为离线状态,当基于所述加密秘钥和所述无线控制器通信不成功时,确定所述无线控制器为离线状态;基于所述网络状态确定BSSID,包括:在网络状态为离线时,在STA-BSSID关系表中提取未使用的BSSID,在网络状态为在线时,在STA-BSSID关系表中提取与所述无线终端对应的BSSID;以及将所述BSSID分配给所述无线终端以使其接入无线网。
CN202210288059.XA 2022-03-22 2022-03-22 探测请求处理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1478616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88059.XA CN114786165B (zh) 2022-03-22 2022-03-22 探测请求处理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88059.XA CN114786165B (zh) 2022-03-22 2022-03-22 探测请求处理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86165A CN114786165A (zh) 2022-07-22
CN114786165B true CN114786165B (zh) 2023-07-14

Family

ID=824245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288059.XA Active CN114786165B (zh) 2022-03-22 2022-03-22 探测请求处理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786165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86890A (zh) * 2012-09-07 2014-03-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局域网中实现无线终端漫游切换的方法及系统
CN106102125A (zh) * 2016-06-30 2016-11-09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一种对扫描时隐藏mac地址的终端进行跟踪识别的方法
CN106332153A (zh) * 2015-06-30 2017-01-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wlan中的带宽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7205259A (zh) * 2016-03-17 2017-09-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局域网的扫描方法及无线接入点
CN108738098A (zh) * 2018-08-14 2018-11-02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wlan网络多接入点间无缝切换的方法
CN111417171A (zh) * 2019-01-07 2020-07-14 苹果公司 用于多频段和多基本服务集发现的主动扫描增强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503967B2 (en) * 2012-09-11 2016-11-22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canning in wireless LAN
US9544161B2 (en) * 2012-09-14 2017-01-10 Lg Electronics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canning in wireless LAN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86890A (zh) * 2012-09-07 2014-03-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局域网中实现无线终端漫游切换的方法及系统
CN106332153A (zh) * 2015-06-30 2017-01-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wlan中的带宽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7205259A (zh) * 2016-03-17 2017-09-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局域网的扫描方法及无线接入点
CN106102125A (zh) * 2016-06-30 2016-11-09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一种对扫描时隐藏mac地址的终端进行跟踪识别的方法
CN108738098A (zh) * 2018-08-14 2018-11-02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wlan网络多接入点间无缝切换的方法
CN111417171A (zh) * 2019-01-07 2020-07-14 苹果公司 用于多频段和多基本服务集发现的主动扫描增强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Luiz Oliveira ; et al.Mobile Device Detection Through WiFi Probe Request Analysis.《IEEE Access》.2019,全文. *
WLAN无漫游组网方式设计与实现;肖根福;等;《井冈山大学学报》;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86165A (zh) 2022-07-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584471B2 (en) Infrastructure coordinated media access control address assignment
ES2727442T3 (es) Registrar y descubrir un servicio
US8929348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necting wireless network in a digital device
US11457489B2 (en) Terminal interaction with different user plane function entities
AU2012357331B2 (en) Repeating method of wireless repeating device,and wireless repeating device
US20070002811A1 (en) Mechanism to enable optimized provision of beacon information in WLAN networks
CN105516960B (zh) 无感知认证方法系统,基于该方法系统的管理方法、系统
JP2007520939A (ja) 探知すべきサービス・セット識別子を示す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US20180124691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ccessing wireless network with smart device
EP3799455A1 (en) Roaming method, access point, and access point collaborative work controller
EP3726884A1 (en) Switching method between aps, ap and ap collaborative work controller
KR101606811B1 (ko) 무선랜 시스템에서 고속 링크 셋업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CN105959934A (zh) 重入网识别方法和系统
CN107969026A (zh) 在无线局域网中实现无线投屏的方法和无线控制器ac
JPWO2019035292A1 (ja) ネットワークアクセス方法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US8180390B2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mobile communication managing apparatus,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14786165B (zh) 探测请求处理方法及系统
US11811856B2 (en) Determining a common application context relocation method for edge computing
CN114363879B (zh) 无线终端的漫游处理方法及系统
JP2018170713A (ja) 通信端末
CN105474706B (zh) Wtp接入方法、管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4258011B (zh) 信息发送方法、信息接收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7534905B (zh) 用于提供有关在涉及无线局域网的转移后的ip地址保留的指示的方法和装置
WO2023185728A1 (zh) 业务处理方法、装置、终端、网络侧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WO2023179672A1 (zh) 用户面功能网元确定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