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84290A - 高弹性的复合集流体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高弹性的复合集流体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784290A
CN114784290A CN202210521194.4A CN202210521194A CN114784290A CN 114784290 A CN114784290 A CN 114784290A CN 202210521194 A CN202210521194 A CN 202210521194A CN 114784290 A CN114784290 A CN 1147842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rubber
current collector
composite current
met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52119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成豪
李学法
张国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gzhou Nanopore Innovative Materials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ngzhou Nanopore Innovative Materials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gzhou Nanopore Innovative Materials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Yangzhou Nanopore Innovative Materials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52119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784290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096835 priority patent/WO2023216347A1/zh
Publication of CN1147842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84290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64Carriers or collectors
    • H01M4/66Selection of materials
    • H01M4/665Composites
    • H01M4/667Composites in the form of layers, e.g. coat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3ADDITIV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 B33Y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33Y10/00Processes of additive manufactur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04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4/0402Methods of deposition of the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64Carriers or collectors
    • H01M4/66Selection of materials
    • H01M4/661Metal or alloys, e.g. alloy coating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mposite Materials (AREA)
  • Cell Electrode Carriers And Collec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弹性的复合集流体及其制备方法,高弹性的复合集流体包括薄膜支撑层,薄膜支撑层相背设置的两个表面上分别依次设有橡胶层和金属层。本发明通过将橡胶层复合于薄膜支撑层相背设置的两个表面,由于橡胶层具有高延展性及较强的抗冲击能力,不仅能够提高薄膜支撑层的延展性及拉伸强度,同时也能够对薄膜支撑层起到保护的作用,能够有效防止薄膜支撑层发生断裂现象,且能够提高电池的抗变形能力,进而保证电池的安全性;通过将金属层的纯度设置为≥99.8%,且金属层采用金属铝层或金属铜层,高纯度的金属铝具有低的变形抗力、高的电导率及良好的塑性等性能;高纯度的金属铜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及导电性。

Description

高弹性的复合集流体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高弹性的复合集流体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的复合集流体主要为铜集流体和铝集流体两种,其中铜集流体或者铝集流体均由两部分构成,包含设置于中间的薄膜支撑层和设置于薄膜支撑层相背设置的两个表面的金属层。金属层的厚度要求一般为1μm左右,制备复合集流体的方式是通过真空蒸镀工艺完成,但是一次仅能将50-100nm厚度的金属层蒸镀于薄膜支撑层的两个表面,为了达到产品的要求厚度,薄膜支撑层的两个表面均需要10次左右的蒸镀次数,且每次蒸镀后,薄膜支撑层的拉伸强度和延伸率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衰减,导致后期在加工过程中薄膜支撑层容易发生断裂现象,也会导致电池的抗变形能力差,另外较低的拉伸强度和延伸率也使电池在应对挤压和重冲的安全测试中失效的风险加大,进而影响电池的安全性。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不仅能够提高薄膜支撑层的延展性及拉伸强度,同时也能够对薄膜支撑层起到保护的作用,且能够有效防止薄膜支撑层发生断裂现象,并能够提高电池的抗变形能力,进而保证电池的安全性的高弹性的复合集流体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高弹性的复合集流体,所述高弹性的复合集流体包括:
薄膜支撑层,所述薄膜支撑层相背设置的两个表面上分别依次设有橡胶层和金属层;
其中,所述橡胶层(200)分别复合于所述薄膜支撑层(100)相背设置的两个表面上。
通过将橡胶层复合于薄膜支撑层相背设置的两个表面,由于橡胶层具有高延展性及较强的抗冲击能力,不仅能够提高薄膜支撑层的延展性及拉伸强度,同时也能够对薄膜支撑层起到保护的作用,能够有效防止薄膜支撑层发生断裂现象,且能够提高电池的抗变形能力,同时,具有高延展性及较强的抗冲击能力薄膜支撑层使得电池在应对挤压和重冲的安全测试中失效的风险降低,进而保证电池的安全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橡胶层包括乳聚丁苯橡胶(ESBR)、溶聚丁苯橡胶(SSBR)、顺丁橡胶、异戊橡胶、氯丁橡胶、乙丙橡胶(EPR)、丁基橡胶、天然橡胶(NR)中的至少一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橡胶层包括三元乙丙橡胶(EPDM)或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薄膜支撑层包括绝缘高分子材料、绝缘高分子复合材料、导电高分子材料、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中的至少一种。
绝缘高分子复合材料采用绝缘高分子材料与无机材料形成的复合材料。其中,无机材料可以是陶瓷材料、玻璃材料、陶瓷复合材料中的至少一种。
导电高分子材料采用经掺杂的聚氮化硫、经掺杂的聚乙炔中的至少一种。
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采用绝缘高分子材料与导电材料形成的复合材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绝缘高分子材料包括聚酰胺(PA)、聚对苯二甲酸酯、聚酰亚胺(PI)、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苯乙烯(PPE)、聚氯乙烯(PVC)、芳纶、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ET)、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PPTA)、聚丙乙烯(PPE)、聚甲醛(POM)、环氧树脂、酚醛树脂、聚四氟乙烯(PTEE)、聚偏氟乙烯(PVDF)、硅橡胶、聚碳酸酯(PC)、聚乙烯醇(PVA)、聚乙二醇(PEG)、纤维素、淀粉、蛋白质、它们的衍生物、它们的交联物及它们的共聚物中的至少一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金属层为金属铝层或金属铜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金属层的纯度≥99.8%。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薄膜支撑层的厚度范围为1μm-25μm,所述金属层的厚度范围为0.5μm-1.5μ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橡胶层的厚度范围为0.5μm-1μm。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如上述的高弹性的复合集流体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所述橡胶层的材料熔融;
采用3D打印的方式在所述薄膜支撑层相背设置的两个所述表面上复合熔融的所述橡胶层的材料,并在所述薄膜支撑层相背设置的两个表面形成所述橡胶层;
在所述橡胶层的表面蒸镀所述金属层。
上述方案中,通过将橡胶层复合于薄膜支撑层相背设置的两个表面,由于橡胶层具有高延展性及较强的抗冲击能力,不仅能够提高薄膜支撑层的延展性及拉伸强度,同时也能够对薄膜支撑层起到保护的作用,能够有效防止薄膜支撑层发生断裂现象,且能够提高电池的抗变形能力,同时,具有高延展性及较强的抗冲击能力薄膜支撑层使得电池在应对挤压和重冲的安全测试中失效的风险降低,进而保证电池的安全性断裂;通过将金属层的纯度设置为≥99.8%,且金属层为金属铝层或金属铜层,高纯度的金属铝具有低的变形抗力、高的电导率及良好的塑性等性能;高纯度的金属铜具有良好的延展性、传热性及导电性。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示的复合集流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示的复合集流体的制备方法的步骤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对比例所示的复合集流体的制备方法的步骤流程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复合集流体;100、薄膜支撑层;200、橡胶层;300、金属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申请人发现,之所以薄膜支撑层100的拉伸强度和延伸率逐渐衰减,主要是由于薄膜支撑层100大多采用高分子材料,而高分子材料在蒸镀的过程中,蒸发的金属原子带有很多能量,这些带有大量能量的金属原子不断撞击薄膜支撑层100,会引起薄膜支撑层100表面的化学键断裂,造成薄膜支撑层100的表面缺陷,进而破坏了薄膜支撑层100的力学强度。
请参阅图1,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高弹性的复合集流体10,包括薄膜支撑层100,薄膜支撑层100相背设置的两个表面上分别依次设有橡胶层200和金属层300,不仅能够提高薄膜支撑层100延展性及拉伸强度,同时也能够对薄膜支撑层100起到保护的作用。金属层300设置于橡胶层200的表面。
具体地,高弹性的复合集流体10的穿刺强度≥50gf,MD拉伸强度≥200MPa,TD拉伸强度≥200MPa,MD延伸率≥50%,TD延伸率≥50%。示例性地,高弹性的复合集流体10的穿刺强度为80gf,MD拉伸强度为400MPa,TD拉伸强度为400MPa。MD延伸率为120%,TD延伸率为120%。需要说明的是:MD(Machine Direction,机械方向)是指纵向,TD(TransverseDirection,垂直于机械方向)是指横向。
薄膜支撑层100在其厚度方向上包括相背设置的两个表面。橡胶层200分别复合于薄膜支撑层100相背设置的两个表面上。通过将橡胶层200复合于薄膜支撑层100相背设置的两个表面,由于橡胶层200具有高延展性及较强的抗冲击能力,不仅能够提高薄膜支撑层100的延展性及拉伸强度,同时也能够对薄膜支撑层100起到保护的作用,能够有效防止具有很多能量的金属原子撞击薄膜支撑层100,而导致薄膜支撑层100表面的化学键断裂的现象,从而保证薄膜支撑层100的力学强度,且能够提高电池的抗变形能力,进而保证电池的安全性。
请参阅图1,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可选地,橡胶层200包括乳聚丁苯橡胶(ESBR)、溶聚丁苯橡胶(SSBR)、顺丁橡胶、异戊橡胶、氯丁橡胶、乙丙橡胶(EPR)、丁基橡胶、天然橡胶(NR)中的至少一种。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需要理解的是:乳聚丁苯橡胶(ESBR)具有高延展性、较强的抗冲击能力、较好的耐磨性能及耐老化等物理机械性。溶聚丁苯橡胶(SSBR)具有高延展性、较强的抗冲击能力、耐磨、耐寒、生热低、收缩性低、纯度高以及硫化速度快等优点,兼具有滚动阻力小,抗湿滑性和耐磨性能优异等物理机械性能。顺丁橡胶具有高延展性、较强的抗冲击能力、较高的弹性、较低的生热和滚动阻力以及优异的耐磨耗和抗疲劳等物理机械性能。
异戊橡胶具有很好的弹性、耐寒性、高延展性及较强的抗冲击能力等物理机械性能。氯丁橡胶具有耐油、耐热、耐燃、耐日光、耐臭氧、耐酸碱、耐化学试剂、具有高延展性、较强的抗冲击能力、可逆的结晶性及较好的粘接性等物理机械性能。乙丙橡胶(EPR)因其主链是由化学稳定的饱和烃组成,故其耐臭氧、耐热、耐候等耐老化性能优异,具有良好的耐化学品、电绝缘性能、高延展性、较强的抗冲击能力、低温性能、低密度、高填充性、耐热水性及耐水蒸气性等物理机械性能。丁基橡胶具有气密性好、耐热、耐臭氧、耐老化、耐化学药品、高延展性及较强的抗冲击能力等物理机械性能。天然橡胶(NR)具有弹性大、高延展性及较强的抗冲击能力、耐磨性良好、易于与其它材料粘合等特点。
请参阅图1,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可选地,橡胶层200包括三元乙丙橡胶(EPDM)或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具体地,三元乙丙橡胶(EPDM)因其主链是由化学稳定的饱和烃组成,故其耐老化、耐化性能优异,具有高延展性、较强的抗冲击能力、电绝缘性能、低温性能、低密度、高填充性、耐热水性及耐水蒸气性等物理机械性能。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具有高延展性、较强的抗冲击能力、耐环境应力开裂性、耐低温性、耐热性和耐穿刺性尤为优越。在本实施例中,橡胶层200采用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橡胶层200采用三元乙丙橡胶(EPDM)。
请参阅图1,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可选地,薄膜支撑层100包括绝缘高分子材料、绝缘高分子复合材料、导电高分子材料、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中的至少一种。薄膜支撑层100的穿刺强度≥100gf,MD拉伸强度≥200MPa,TD拉伸强度≥200MPa。MD延伸率≥30%,TD延伸率≥30%。示例性地,薄膜支撑层100的穿刺强度为150gf,MD拉伸强度为400MPa,TD拉伸强度为400MPa。MD延伸率为120%,TD延伸率为120%。
具体地,绝缘高分子材料包括聚酰胺(PA)、聚对苯二甲酸酯、聚酰亚胺(PI)、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苯乙烯(PPE)、聚氯乙烯(PVC)、芳纶、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ET)、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PPTA)、聚丙乙烯(PPE)、聚甲醛(POM)、环氧树脂、酚醛树脂、聚四氟乙烯(PTEE)、聚偏氟乙烯(PVDF)、硅橡胶(Siliconerubber)、聚碳酸酯(PC)、聚乙烯醇(PVA)、聚乙二醇(PEG)、纤维素、淀粉、蛋白质、它们的衍生物、它们的交联物及它们的共聚物中的至少一种。
上述的绝缘高分子复合材料,可以是绝缘高分子材料与无机材料形成的复合材料。其中,无机材料可以是陶瓷材料、玻璃材料、陶瓷复合材料中的至少一种。
上述的导电高分子材料,可以是经掺杂的聚氮化硫、经掺杂的聚乙炔中的至少一种。
上述的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可以是绝缘高分子材料与导电材料形成的复合材料。具体地,导电材料可以是导电碳材料、金属材料、复合导电材料中的至少一种。更具体地,导电碳材料选自碳黑、碳纳米管、石墨、乙炔黑、石墨烯中的至少一种。金属材料选自金属镍、金属铁、金属铜、金属铝或上述金属的合金中的至少一种。复合导电材料选自金属镍包覆的石墨粉、金属镍包覆的碳纤维中的至少一种。
请参阅图1,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可选地,金属层300为金属铝层或金属铜层。具体地,金属层300的纯度≥99.8%。也就是说,本申请中的金属层300采用的是高纯度的金属。在一个实施例中,金属层300采用金属铝层,金属铝层的纯度≥99.8%。高纯度的金属铝具有低的变形抗力、高的电导率及良好的塑性等性能。在另一个实施例中,金属层300采用金属铜层,金属铜层的纯度≥99.8%。高纯度的金属铜具有良好的延展性、传热性及导电性。
金属层300与橡胶层200之间的剥离力≥5N/m。示例性地,金属层300与橡胶层200之间的剥离力为10N/m。金属层300与橡胶层200之间的剥离力较高,能够增强金属层300与薄膜支撑层100之间的剥离力,从而能够使得金属层300与薄膜支撑层100两者之间不易发生脱落的现象,从而保证电池的电性能及安全性。
请参阅图1,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可选地,薄膜支撑层100的厚度范围为1μm-25μm,金属层300的厚度范围为0.5μm-1.5μm。橡胶层200的厚度范围为0.5μm-1μm。本申请的高弹性的复合集流体10的厚度范围为3μm-30μm。示例性地,薄膜支撑层100的厚度为10μm,金属层300的厚度为1μm。橡胶层200的厚度范围为0.5μm。本申请的高弹性的复合集流体10的厚度为13μm。
实施例:
下述实施例更具体地描述了本发明公开的内容,这些实施例仅仅用于阐述性说明,因为在本发明公开内容的范围内进行各种修改和变化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明显的。除非另有声明,以下实施例中所报道的所有份、百分比、和比值都是基于重量计,而且实施例中使用的所有试剂都可商购获得或是按照常规方法进行合成获得,并且可直接使用而无需进一步处理,以及实施例中使用的仪器均可商购获得。
请参阅图2,本申请的实施例1还提供了一种如上述的高弹性的复合集流体10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选取8μm的薄膜支撑层100、99.9%纯度的金属铝层及橡胶层200的材料。其中,薄膜支撑层100采用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PPTA),橡胶层200的材料采用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
步骤2:将橡胶层200的材料熔融。
步骤3:采用3D打印的方式在薄膜支撑层100相背设置的两个表面上复合熔融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并在薄膜支撑层100相背设置的两个表面形成橡胶层200。通过设置橡胶层200,不仅能够提高产品延展性及拉伸强度,同时也能够对薄膜支撑层100起到保护的作用。
其中,橡胶层200的厚度采用0.5μm。
步骤4:在橡胶层200的表面蒸镀金属铝层。其中,本实施例中,金属铝层的厚度为0.5μm。最终制得10μm的高弹性的复合集流体10。在高弹性的复合集流体10制备完成后,对高弹性的复合集流体10进行分切收卷以及真空包装作业。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薄膜支撑层100的厚度为25μm。金属层300的厚度为1.5μm,金属层300采用金属铜层。橡胶层200的厚度采用1μm。最终制得30μm的高弹性的复合集流体10。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薄膜支撑层100的厚度为1μm。金属层300的厚度为0.5μm,金属层300采用金属铝层。橡胶层200的厚度采用0.5μm。最终制得3μm的高弹性的复合集流体10。
对比例
请参阅图3,本对比例提供的复合集流体10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选取8μm的薄膜支撑层100及99.9%纯度的金属铝层。其中,薄膜支撑层100采用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PPTA)。
步骤2:将8μm的薄膜支撑层100及99.9%纯度的金属铝层分别投入真空镀膜设备内,并在薄膜支撑层100相背设置的两个表面蒸镀金属层300。其中,在薄膜支撑层100相背设置的两个表面蒸镀金属层300的工艺采用悬浮多次真空蒸镀工艺。本实施例中,金属层300的厚度为1μm。最终制得10μm的复合集流体10。在复合集流体10制备完成后,对复合集流体10进行分切收卷以及真空包装作业。
对比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薄膜支撑层100的厚度为27μm。金属层300的厚度为1.5μm,金属层300采用金属铜层。最终制得30μm的复合集流体10。
对实施例1-3、对比例1-2的复合集流体10的拉伸强度及延伸率分别进行测试,得到如表1所述的效果数据。
表1新型复合集流体10的拉伸强度及延伸率测试数据。
方案 拉伸强MD/TD(MPa) 延伸率MD/TD(%)
实施例1 400 120
实施例2 400 120
实施例3 400 120
对比例1 180 10
对比例2 180 10
表1
从上表可以看出本申请的复合集流体10的拉伸强度及延伸率均高于对比例的合集流体10的拉伸强度及延伸率。可见,本申请的复合集流体10的拉伸强度及延伸率较高,从而能够有效防止薄膜支撑层100发生断裂现象,能够提高电池的抗变形能力,进而保证电池的安全性。
由上表可知,复合集流体10的拉伸强度及延伸率的高低与复合集流体10的厚度无关。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高弹性的复合集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弹性的复合集流体(10)包括:
薄膜支撑层(100),所述薄膜支撑层(100)相背设置的两个表面上分别依次设有橡胶层(200)和金属层(300);
其中,所述橡胶层(200)分别复合于所述薄膜支撑层(100)相背设置的两个表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弹性的复合集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层(200)包括乳聚丁苯橡胶(ESBR)、溶聚丁苯橡胶(SSBR)、顺丁橡胶、异戊橡胶、氯丁橡胶、乙丙橡胶(EPR)、丁基橡胶、天然橡胶(NR)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弹性的复合集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层(200)包括三元乙丙橡胶(EPDM)或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弹性的复合集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支撑层(100)包括绝缘高分子材料、绝缘高分子复合材料、导电高分子材料、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中的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弹性的复合集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高分子材料包括聚酰胺(PA)、聚对苯二甲酸酯、聚酰亚胺(PI)、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苯乙烯(PPE)、聚氯乙烯(PVC)、芳纶、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ET)、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PPTA)、聚丙乙烯(PPE)、聚甲醛(POM)、环氧树脂、酚醛树脂、聚四氟乙烯(PTEE)、聚偏氟乙烯(PVDF)、硅橡胶、聚碳酸酯(PC)、聚乙烯醇(PVA)、聚乙二醇(PEG)、纤维素、淀粉、蛋白质、它们的衍生物、它们的交联物及它们的共聚物中的至少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弹性的复合集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层(300)为金属铝层或金属铜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弹性的复合集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层(300)的纯度≥99.8%。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弹性的复合集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支撑层(100)的厚度范围为1μm-25μm,所述金属层(300)的厚度范围为0.5μm-1.5μ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弹性的复合集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层(200)的厚度范围为0.5μm-1μm。
10.一种如权利要求2-9任一所述的高弹性的复合集流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将所述橡胶层(200)的材料熔融;
采用3D打印的方式在所述薄膜支撑层(100)相背设置的两个所述表面上复合熔融的所述橡胶层(200)的材料,并在所述薄膜支撑层(100)相背设置的两个表面形成所述橡胶层(200);
在所述橡胶层(200)的表面蒸镀所述金属层(300)。
CN202210521194.4A 2022-05-13 2022-05-13 高弹性的复合集流体及其制备方法 Withdrawn CN11478429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21194.4A CN114784290A (zh) 2022-05-13 2022-05-13 高弹性的复合集流体及其制备方法
PCT/CN2022/096835 WO2023216347A1 (zh) 2022-05-13 2022-06-02 高弹性的复合集流体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21194.4A CN114784290A (zh) 2022-05-13 2022-05-13 高弹性的复合集流体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84290A true CN114784290A (zh) 2022-07-22

Family

ID=824371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521194.4A Withdrawn CN114784290A (zh) 2022-05-13 2022-05-13 高弹性的复合集流体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4784290A (zh)
WO (1) WO2023216347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32348A (zh) * 2022-08-08 2022-10-25 浙江柔震科技有限公司 复合柔性膜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964954B2 (en) * 2017-10-20 2021-03-3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tretchable electrode, electrochemical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tretchable electrode
CN110943227B (zh) * 2019-05-31 2021-03-09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复合集流体、电极极片及电化学装置
CN112186196B (zh) * 2019-07-01 2023-10-27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正极集流体、正极极片及电化学装置
CN110993956A (zh) * 2019-12-20 2020-04-10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一种全固态电池用负极板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13707886A (zh) * 2021-06-16 2021-11-26 浙江柔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复合集流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14243028A (zh) * 2021-11-15 2022-03-25 浙江柔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集流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14373939A (zh) * 2021-12-10 2022-04-19 江阴纳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复合集流体、制造方法、极片和锂电池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32348A (zh) * 2022-08-08 2022-10-25 浙江柔震科技有限公司 复合柔性膜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216347A1 (zh) 2023-1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hen et al. Realizing an all‐round hydrogel electrolyte toward environmentally adaptive dendrite‐free aqueous Zn–MnO2 batteries
US10910652B2 (en) Current collector, electrode plate including the same and electrochemical device
US10763513B2 (en) Current collector, electrode plate including the same and battery
US10714757B2 (en) Current collector, electrode plate including the same and battery
JP7357690B2 (ja) 複合集電体、電極シート及び電気化学装置
JP6765461B2 (ja) 集電体、極シート及び電気化学デバイス
US10944112B2 (en) Current collector, electrode plate including the same and electrochemical device
JP2018113242A (ja) 集電体、その極シート及び電池ならびに電池及び使用
JP2020503639A (ja) 集電体、その極シートと電気化学デバイス
JP2019186195A (ja) 集電体、その極シート及び電気化学デバイス
WO2022077900A1 (zh) 一种集流体及具有集流体的电池
JP2019102425A (ja) 集電体、その極シート、電池及びその応用
CN114784290A (zh) 高弹性的复合集流体及其制备方法
US8394527B2 (en) Galvanic cell for an accumulator
JP3223846U (ja) 可撓性電池
CN114824289A (zh) 多层结构集流体及其制备方法
US20170117524A1 (en) Separator and electrode assembly of lithium secondary battery
CN114156486B (zh) 一种轻量阻燃型集流体及其制备方法、电极、电池
CN114824290A (zh) 二次电池的高导热集流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12186196A (zh) 正极集流体、正极极片及电化学装置
CN114927700A (zh) 高可焊性的复合集流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12186193A (zh) 负极集流体、负极极片及电化学装置
US4952466A (en) Solid electrolyte battery
Wang et al. Highly Ionic Conductive, Stretchable, and Tough Ionogel for Flexible Solid‐State Supercapacitor
CN111052435A (zh) 用于柔性二次电池的封装及包括该封装的柔性二次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