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81799A - 一种城市轨道交通能源智能管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城市轨道交通能源智能管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781799A
CN114781799A CN202210278240.2A CN202210278240A CN114781799A CN 114781799 A CN114781799 A CN 114781799A CN 202210278240 A CN202210278240 A CN 202210278240A CN 114781799 A CN114781799 A CN 1147817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ergy consumption
energy
intelligent
subsystem
s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27824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781799B (zh
Inventor
王开康
张华志
何俊文
温建民
王德发
李强
车轮飞
刘俊
何斌
王爱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27824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781799B/zh
Publication of CN1147817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817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7817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8179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OR CALCULATING;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9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mployees;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operations
    • G06Q10/06393Score-carding, benchmarking or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 [KPI] analysi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OR CALCULATING;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4Querying
    • G06F16/245Query processing
    • G06F16/2458Special types of queries, e.g. statistical queries, fuzzy queries or distributed queries
    • G06F16/2462Approximate or statistical queri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OR CALCULATING;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4Querying
    • G06F16/248Presentation of query resul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OR CALCULATING;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1Resource planning, allocation, distributing or scheduling for enterprises or organisations
    • G06Q10/06312Adjustment or analysis of established resource schedule, e.g. resource or task levelling, or dynamic reschedul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OR CALCULATING;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1Resource planning, allocation, distributing or scheduling for enterprises or organisations
    • G06Q10/06315Needs-based resource requirements planning or analysi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OR CALCULATING;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6Energy or water suppl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OR CALCULATING;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10Services
    • G06Q50/26Government or public services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conom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Marketing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Probability & Statistics with Application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Train Traffic Observation, Control, And Securit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城市轨道交通能源智能管理系统,包括智能监测子系统、智能管理子系统和智能控制子系统;所述智能监测子系统用于获取现场数据采集设备的监测信息并进行监测、能耗统计分析和可视化展示,并将监测信息和处理信息发送给所述智能管理子系统和所述智能控制子系统;所述智能管理子系统用于将接收信息导入到预先存储的能耗指标体系和能耗诊断模型,输出能耗指标分析结果和能耗诊断结果并发送给所述智能控制子系统;所述智能控制子系统用于将接收信息导入预先存储的节能控制模型,输出控制指令给现场执行设备。本发明可以实现对轨道交通的能耗监测、分析、诊断和节能控制。

Description

一种城市轨道交通能源智能管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城市轨道交通能源智 能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城市轨道交通具有线路长、规模大、设施多,用能设备布局分散等特点, 为能源数据采集及管理带来了一定难度。目前,部分城市建设时设置了能源管 理系统,这些系统基本上硬件都是由设置于高、中、低压配电柜内的电能表计、 站级通信管理机、中央级的能管中心以及通信通道构成,其中中央级能管中心 主要由数据服务器、能管工作站、网络设备等构成,系统主要实现对轨道交通 电能分类、分项的采集、整理、统计、分析以及存储等功能,部分城市在能管 系统中预留了水、燃气、燃油数据的接入条件,系统主要是为了代替传统的人 工抄表,在增加数据采集量的同时,降低人员工作量。但尚无法实现对具体设 备/系统的动态节能管理。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至少一个缺陷或改进需求,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城市轨道交 通能源智能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对轨道交通的能耗监测、分析、诊断和节能控 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城市轨道交通能源智能管理系统,包 括智能监测子系统、智能管理子系统和智能控制子系统;
所述智能监测子系统用于获取现场数据采集设备的监测信息并进行监测、 能耗统计分析和可视化展示,并将监测信息和处理信息发送给所述智能管理子 系统和所述智能控制子系统;
所述智能管理子系统用于将接收信息导入到预先存储的能耗指标体系和能 耗诊断模型,输出能耗指标分析结果和能耗诊断结果并发送给所述智能控制子 系统;
所述智能控制子系统用于将接收信息导入预先存储的节能控制模型,输出 控制指令给现场执行设备。
进一步地,所述智能监测子系统、所述智能管理子系统和所述智能控制子 系统均基于布置在车站级和中央级的监控工作站、操作工作站、数据服务器和 应用服务器实现。
进一步地,所述智能管理子系统包括能耗指标分析子模块,所述能耗指标 分析子模块包括:
线路级能耗分析子模块,用于实现基于客运周转量的能耗分析、基于运营 里程的能耗分析、基于车站面积的能耗分析、基于正线公里指标的能耗分析、 基于线路用电总量指标能耗分析、基于线路级设备能效的能耗分析。
车站级能耗分析子模块,用于基于车站面积的能耗分析、基于客流的能耗 分析、基于车站用电总量指标的能耗分析、基于车站级设备能效的能耗分析;
牵引级能耗分析子模块,用于基于客运周转量的能耗分析、基于运营里程 的能耗分析、基于列车用电总量指标的能耗分析、基于牵引级设备能效的能耗 分析。
进一步地,所述智能控制子系统包括牵引馈电智能控制子系统、通风空调 智能控制子系统和照明智能控制子系统。
进一步地,所述牵引馈电智能控制子系统包括自动闭环调节模块,所述自 动闭环调节模块用于当判断某一台或几台牵引所装置所在牵引变电所处的直流 牵引网电压值超过设定的协同吸收电压阈值时,协调控制装置检索该牵引变电 所及其相邻牵引变电所装置的运行状态,如果检索到的装置有剩余容量可用时, 控制下调该检索到的装置的启动电压阈值,直到其启动电压阈值达到下限或该 牵引变电所处的直流牵引网电压下降到协同吸收电压阈值以内。
进一步地,所述牵引馈电智能控制子系统包括以运行图为驱动的分析控制 模块。
进一步地,所述通风空调智能控制子系统包括冷负荷预测模型,所述冷负 荷预测模型用于通过获取不同时间各车站内人员数量、各车站的室外温度以及 各采样时间点各车站对应的总冷负荷实际值,确定以车站内人员为变量的冷负 荷函数以及以室外温湿度为变量的冷负荷函数的表达形式,从而实现基于各车 站内人员数量、各车站的室外温度的总冷负荷预测值,按总冷负荷预测值给各 车站提供冷负荷。
进一步地,所属现场数据采集设备包括分级设置的电能表计、分布设置的 传感器、用能设备自带监控单元。
总体而言,通过本发明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取得 下列有益效果:通过智能监测子系统、智能管理子系统和智能控制子系统三个 功能模块的互相协作,可以实现对能耗进行监测、能耗统计分析、可视化展示、 能耗指标分析、能耗诊断和智能节能控制,可以提高能源利用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使 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 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 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能源智能管理系统三大子系统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能源智能管理系统三大子系统功能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能源智能管理系统中央级构成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能源智能管理系统的车站级及现场设备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能源智能管理系统的线路能馈协调控制系统原理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能源智能管理系统的多台逆变装置协调控制的控制 逻辑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能源智能管理系统的运行图简化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能源智能管理系统的列车运行过程划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 楚、完整地描述。
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 “第三”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 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 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 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 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
此外,为了避免使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理解模糊,可能不详细地描述或示 出公知的或广泛使用的技术、元件、结构和处理。尽管附图表示本发明的示例 性实施例,但是附图不必按照比例绘制,并且特定的特征可被放大或省略,以 便更好地示出和解释本发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城市轨道交通能源智能管理系统, 包括智能监测子系统、智能管理子系统和智能控制子系统。
智能监测子系统用于获取现场数据采集设备的监测信息并进行监测、能耗 统计分析和可视化展示,并将监测信息和处理信息发送给智能管理子系统和所 述智能控制子系统。
智能管理子系统用于将接收信息导入到预先存储的能耗指标体系和能耗诊 断模型,输出能耗指标分析结果和能耗诊断结果并发送给所述智能控制子系统。
智能控制子系统用于将接收信息导入预先存储的节能控制模型,输出控制 指令给现场执行设备。
进一步地,即城市轨道交通智能能源管理系统硬件平台由中央级、车站级、 现场设备以及联系三者的通信通道构成。
中央级、车站级分别包括监控工作站、操作员工作站、数据服务器、应用 服务器以及局域网组网设备等。智能监测子系统、智能管理子系统和智能控制 子系统的各项功能基于布置在车站级和中央级的监控工作站、操作工作站、数 据服务器和应用服务器实现。
如图3所示,城市轨道交通智能能源管理系统的中央级由监控工作站、操 作员工作站、数据服务器、应用服务器以及局域网设备组网等构成,并通过地 铁的通信主干网与车站级能源管理系统进行数据交换。
如图4所示,城市轨道交通智能能源管理系统的车站级由监控工作站、操 作员工作站、数据服务器、应用服务器以及局域网设备组网等构成,并通过地 铁的通信主干网与中央级能源管理系统进行数据交换;通过分布在站内的局域 网络或现场总线网络与用能设备、各种传感器进行数据交换;通过通信接口与 BAS、AFC等系统接口,获取地铁车站设备运行、环境及人员相关信息。
现场设备包括现场数据采集系统和现场执行设备。
现场数据采集系统包括分级设置的电能表计、分布设置的传感器(采集压 力/温度/湿度/照度/人流/气体等)、用能设备自带监控单元、通信网络等。
现场执行设备包括用能设备就近安装的各种控制器、通信网络等。
进一步地,智能管理子系统包括能耗指标分析子模块,能耗指标分析子模 块包括三个模块:线路级能耗分析子模块、车站级能耗分析子模块、牵引级能 耗分析子模块,分别从三个等级实现能耗管理。
线路级能耗分析子模块,用于实现基于客运周转量的能耗分析、基于运营 里程的能耗分析、基于车站面积的能耗分析、基于正线公里指标的能耗分析、 基于线路用电总量指标能耗分析、基于线路级设备能效的能耗分析。
车站级能耗分析子模块,用于基于车站面积的能耗分析、基于客流的能耗 分析、基于车站用电总量指标的能耗分析、基于车站级设备能效的能耗分析。
牵引级能耗分析子模块,用于基于客运周转量的能耗分析、基于运营里程 的能耗分析、基于列车用电总量指标的能耗分析、基于牵引级设备能效的能耗 分析。
进一步地,智能控制子系统包括牵引馈电智能控制子系统、通风空调智能 控制子系统和照明智能控制子系统。
进一步地,牵引馈电智能控制子系统可以实现基于自动闭环调节、开环调 节、多机协同无功补偿、以运行图为驱动的分析控制等功能。以上功能可以根 据需要进行任意组合、删减、添加。
下面具体对其中的自动闭环调节、以运行图为驱动的分析控制具体说明其 控制原理。
牵引馈电智能控制子系统包括自动闭环调节模块。通过采集全线各个牵引 变电所逆变回馈装置或双向变流装置的工作状态和实时电气量,根据各个装置 的运行状态、剩余容量、牵引变电所的直流网压、交流电网功率因素等信息, 对各牵引变电所的装置运行状态、运行参数进行动态调节,以实现对直流牵引 网网压的优化控制,具有以下功能:
如图5所示,自动闭环调节模块包括多台逆变装置协调控制功能,通过高 速信道与全线路所有逆变装置进行通信,采集各个牵引所装置所在直流牵引网 的电压值、交流母线电压值以及逆变装置运行状态、启动阈值和输出功率值, 同时下发各个牵引所装置的启动电压阈值。
当某一台或几台牵引所装置所在牵引变电所处的直流牵引网电压值超过设 定的协同吸收电压阈值时,协调控制装置检索该牵引变电所及其相邻牵引变电 所(检索数量可设定,一般为相邻四个所)装置的运行状态,如果检索到的装 置有剩余容量可用时(未处于逆变吸收状态或者吸收功率未达到额定功率时), 协调控制器下调该检索到的装置的启动电压阈值,直到其启动电压阈值达到下 限,或该牵引变电所处的直流牵引网电压下降到协同吸收电压阈值以内。当该 牵引变电所所在直流牵引网压恢复到协同吸收电压阈值后,线路协调控制装置 能够自动退出协调控制,恢复下调阈值的逆变装置的值为初始设定阈值。
多台逆变装置协调控制算法逻辑图如图6所示。
牵引馈电智能控制子系统还包括以运行图为驱动的分析控制模块。
下面具体说明以运行图为驱动的分析控制模块的优选实现方法。
(1)构建运行图模型
运行图是表示列车在区间运行、在车站到发通停时刻的图解。根据运营部 门行车组织提供的列车时刻表,可绘制基于行车计划的运行图,根据列车实际 到发时刻,可得到运营阶段的实迹运行图。运行图简化模型如图7所示。图7 中,k为区间号;Di_k1为列车i到达车站节点k1的时刻;Fi_k1为列车i离开车站 节点k1的时刻;Ti_k为列车i在区间k的计划运行时间;bi_k1标志列车i在k1是 否停站(bi_k1=1表示停站,bi_k1=0表示不停站);Si_k1为列车i在车站节点k1 的停站时间。
运行图简化模型可用Ti_k和Si_k1描述为:
Ti_k=Di_k2-Fi_k1
Si_k1=Fi_k1-Di_k1
式中,i∈M,k∈Li,k1,k2∈Ni,其中M为全线路运行的所有列车集合;Li为列车i在各区间运行时对应的弧线集合;Ni为列车i经过的车站节点集合。
(2)构建考虑惰行控制系数的列车定时节能控制模型
(2.1)列车运行过程划分
研究表明,在列车制动降速前采用惰行工况是有效的节能操作,而最优惰 行点的求解是节能控制的关键。以列车i在区间k的运行过程为例,为求解最优 惰行点,引入目标速度vcm_i_k(m为目标速度所处的层级数)和惰行控制系数τi_k, 重新将列车运行过程依次划分为3个阶段,阶段I为列车启动过程,阶段II为 中间调速过程,阶段III制动降速过程,如图8所示,图中P表示牵引,C表示 惰行,B表示制动。
在阶段划分过程中,阶段I为列车速度由0加速运行至vcm_i_k的启动过程, 阶段III根据速度曲线和考虑τi_k之后的牵引反算曲线交点决定,如图8所示, 列车牵引反算速度曲线与线路限速交于点b,列车实际运行过程中速度曲线与牵 引反算曲线交于点b′,交点位置为xi_k_b′,引入τi_k后,列车速度曲线与牵引反 算曲线交于点b″,交点位置为xi_ki_k,vcm_i_k),则τi_k
Figure BDA0003556955340000081
为保证安全运行,根据工程经验τi_k的取值范围为0≤τi_k≤0.25。
考虑vcm_i_k和τi_k划分列车运行区间,以列车在区间准点节能运行为目标, 以运行图中各列车的运行时分为主要约束条件,建立各列车定时节能运行控制 模型。
(2.2)目标函数
定时层的目标是列车i在第k个区间以τi_k、vcm_i_k运行时的实际运行时间 Ti_ki_k,vcm_i_k)与Ti_k的差值δi_ki_k,vcm_i_k)最小,即
fTi_k=minδi_ki_k,vcm_i_k)=min|Ti_ki_k,vcm_i_k)-Ti_k|
列车i在区间k以τi_k、vcm_i_k运行时时刻t的牵引功率Pi_ki_k,vcm_i_k,t) 可表示为
Figure BDA0003556955340000082
其中:
A=μi_ki_k,vcm_i_k,t)
B=fmaxi_k(vi_ki_k,vcm_i_k,t))
C=vi_ki_k,vcm_i_k,t)
式中,μi_k为牵引力使用系数,0≤μi_k(t)≤1;ηi为机电效率;vi_k为速度;fmaxi_k(vi_k) 为当速度为vi_k时的最大牵引力。
列车i在区间k以τi_k、vcmi_k运行时牵引能耗Ei_ki_k,vcmi_k)为
Figure BDA0003556955340000083
选择在满足式(3.1.2-4)定时目标的多组组合变量(τi_k,vcm_i_k)下使Ei_k k最小的一组变量作为最终的优化结果,则列车区间运行的最终目标为
fEi_k=minEi_ki_k,vcm_i_k)
(2.3)约束条件
为求解上述目标函数,需满足运行图中各列车在各车站到发时间、起停车 速度、位置等边界条件约束;为保证安全运行,需满足线路限速、乘客舒适度 指标约束。
(1)边界约束
①到发时间约束
|Ti_ki_k,vcm_i_k)-Ti_k|=δi_ki_k,vcm_i_k)≤δmax
式中,δmax表示Ti_ki_k,vcm_i_k)与Ti_k之间允许的最大误差。
②起停车速度、位置约束
列车i在区间k的起点k1和终点k2通过bi_k1和bi_k2的值确定是否停站。
若bi_k1=1且bi_k2=1,则边界约束可表示为
Figure BDA0003556955340000091
若bi_k1=0且bi_k2=1,则边界约束可表示为
Figure BDA0003556955340000092
若bi_k1=1且bi_k2=0,则边界约束可表示为
Figure BDA0003556955340000093
若bi_k1=0且bi_k2=0,则边界约束可表示为
Figure BDA0003556955340000094
式中,xi_k1、xi_k2为区间k起始、终止位置,vlim(xi_k1)表示节点k1处的限速。
(2)线路限速约束
0≤vi_k(x)≤vlim(x)
式中,vlim(x)为x处的限速。
(3)乘客舒适度指标约束
列车运行过程中,加速度变化过大或工况切换过于频繁都会影响乘客舒适 度。本文以加速度变化率作为评价乘客舒适度指标。
Figure BDA0003556955340000101
式中,Δai_′(t)、Δai_k(t)分别为列车i在区间k时刻t的加速度变化率、变化 量;ai_k(t)、ai_k(t-1)分别为列车i在区间k时刻t和时刻(t-1)的加速度;Δt为 仿真间隔。
(3)构建直流牵引供电系统模型
直流牵引供电系统主要由牵引网、储能装置、列车、整流机组等组成。考 虑到潮流算法的求解效率和计算精度,牵引网采用三层地网模型,整流机组采 用恒压源-内阻模型、列车采用功率源模型、再生制动能量利用装置基于外特性 建模。
还原多列车运行轨迹得到时刻t各列车的位置xi_ki_k,vcm_i_k,t)、功率Pi_ki_k,vcm_i_k,t)等,根据直流牵引供电系统等效模型,若时刻t全线节点数目为n,则 在直流侧构建t时刻节点电压方程为:
Figure BDA0003556955340000102
式中,Gfg表示节点f与g的互导纳(f≠g)或自导纳(f=g),Uf(t)、If(t)表 示时刻t节点f的电压、注入电流,根据节点类型的不同,If(t)可表示为:
Figure BDA0003556955340000103
式中,Ui_k(t)为时刻t列车i的电压;Us(t)、Rs(t)表示时刻t牵引所s的输出 电压、等效电阻。
(4)模型求解及潮流计算
考虑惰行控制系数,以τi_k、vcm_i_k划分列车运行过程,基于固定阶梯级目标 速度搜索算法完成各列车在各区间的准点节能运行,得到含有速度vi_k(t)位 置xi_k(t)、机车出力Fi_k(t),机车取流Ii_k(t)等电气信息的实际运行轨迹, 并用于城轨供电系统负荷过程仿真计算,具体步骤如下。
Step1:加载列车、线路及运行图数据;
Step2:初始化仿真条件:令i=1,k=1,τi_k=0,m=0,vcm_i_k=vmaxi_k
Step3:利用vcm_i_k和线路中限速信息,重新进行坡道划分,并根据τi_k、vcm_i_k划分列车区间运行过程,完成列车i在区间k的速度衔接;
Step4:计算Ti_ki_k,vcm_i_k),若Ti_ki_k,vcm_i_k)>Ti_k,则输出列车i在区间 k的运行记录,k++,返回Step2;反之,令vcm_i_k=vaveri_k,执行Step3与Step5;
Step5:若Ti_ki_k,vcm_i_k)不等于Ti_k,则采用固定阶梯级搜索算法,修改vcm_i_k,直至Ti_ki_k,vcm_i_k)=Ti_k,具体搜索步骤如下:
①初始化vcm_i_k=vaveri_k,Ti_ki_k,vcm_i_k)=Ti_ki_k,vaver_i_k),m层级搜索次 数dm=1;
②计算当目标速度为vcm_i_k+dmλm的时间Ti_ki_k,vcm_i_k+dmλm),若 Ti_ki_k,vcm_i_k+dmλm)=Ti_k,输出vcm_i_k=vcm_i_k+dmλm,转入③;若Ti_ki_k,vcm_i_k +dmλm)>Ti_k>Ti_ki_k,vcm_i_k),则Ti_ki_k,vcm_i_k)=Ti_ki_k,vcm_i_k+dmλm),m++, dm=1,转入②,否则dm++,Ti_ki_k,vcm_i_k)=Ti_ki_k,vcm_i_k+dmλm),转入②; 若dmm,则m--,dm=1,转入②;
③保存列车区间运行记录Ri_ki_k,vcm_i_k);
Step6:令τi_k=τi_k+Δτ,若τi_k≤0.25,则令vcm_i_k=vmaxi_k返回至Step3,反之则选择牵引能耗值最小的Ri_ki_k、vcm_i_k)为列车i在区间k的最终优化结果;
Step7:令k++,若k<Li,则令τi k=0,m=0,vcm_i_k=vmaxi_k,转入Step3;反之 转入Step8;
Step8:令i++,若i>M,则转入Step9;反之令k=1,若Ti_k=Tz_k(z≤i-1),则 Ri_k=Rz_kz_k,vcm_z_k),并转入Step7,反之令τi_k=0,m=0,vcm_i_k=vmaxi_k,转 入Step3;
Step9:根据各列车优化后的运行记录,还原多列车具有电气信息的运行轨 迹。
Step10:初始化迭代次数r、电压收敛精度ε、变电所状态W,仿真起止时 间及仿真时长T,直流侧供电系统节点导纳矩阵G;
Step11:读取当前时刻t下各列车的位置及功率信息;
Step12:进行t时刻直流牵引供电系统潮流计算,更新各节点电压U、节点 电流I;
Step13:判断是否满足|Ur-Ur-1|<ε,若不满足则令r=r+1,返回Step12,否则 转入Step14;
Step14:判断牵引所状态W是否需要调整,若W不合理,则调整后返回Step13, 否则令t=t+1,转入Step15;
Step15:若t<T,则返回Step11,否则输出仿真结果。
其中λm为m层级对应阶梯值,σm为m层级最大搜索次数,m、λ、σ可按 照线路条件及车辆条件具体按需设置;Δτ为惰行控制系数仿真步长。
进一步地,通风空调智能控制子系统可以实现基础控制策略的控制、深度 节能优化控制。其中深度节能优化控制中也包括多种策略。以上功能可以根据 需要进行任意组合、删减、添加。
下面具体对其中的冷负荷预测模型具体说明其控制原理。
通风空调智能控制子系统包括冷负荷预测模型。冷负荷预测模型作为系统 冷源能耗模型的基础,是实现能效最优化控制的基本条件之一,为冷源系统的 运行提供初始预测值,并且在运行过程中,冷负荷预测模型能够根据能耗值和 冷量大小,运用智能模糊控制方法,不断对冷负荷值进行修正,为系统冷源能 效模型寻找最优状态点提供基础条件。通过通风空调系统的运行工况数据建立 起冷负荷预测模型,为系统的初始运行提供冷负荷预测值,并在运行过程中根 据能耗和制冷量之间的关系不断修正。
除去电气、照明等固定参数信息,总负荷预测值主要以人员、室外温湿度 为变量的函数关系式,可简化为下式所示:
Q=f(p)+f(t,d)+Qa
式中,Q为总冷负荷预测值,kW;f(p)为以车站内人员为变量的冷负荷 函数;f(t,d)为以室外温湿度为变量的冷负荷函数;Qa为电气、照明等固定负 荷值。
通过采集不同时间各车站内人员数量、各车站的室外温度以及各采样时间 点各车站对应的总冷负荷实际值,采用基于深度学习的神经网络模型等方法确 定函数f(p)、f(t,d)的表达形式,从而实现基于各车站内人员数量、各车站 的室外温度的总冷负荷预测值,按总冷负荷预测值给各车站提供冷负荷。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 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 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 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 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城市轨道交通能源智能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智能监测子系统、智能管理子系统和智能控制子系统;
所述智能监测子系统用于获取现场数据采集设备的监测信息并进行监测、能耗统计分析和可视化展示,并将监测信息和处理信息发送给所述智能管理子系统和所述智能控制子系统;
所述智能管理子系统用于将接收信息导入到预先存储的能耗指标体系和能耗诊断模型,输出能耗指标分析结果和能耗诊断结果并发送给所述智能控制子系统;
所述智能控制子系统用于将接收信息导入预先存储的节能控制模型,输出控制指令给现场执行设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市轨道交通能源智能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监测子系统、所述智能管理子系统和所述智能控制子系统基于布置在车站级和中央级的监控工作站、操作工作站、数据服务器和应用服务器实现。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市轨道交通能源智能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管理子系统包括能耗指标分析子模块,所述能耗指标分析子模块包括:
线路级能耗分析子模块,用于实现基于客运周转量的能耗分析、基于运营里程的能耗分析、基于车站面积的能耗分析、基于正线公里指标的能耗分析、基于线路用电总量指标能耗分析、基于线路级设备能效的能耗分析。
车站级能耗分析子模块,用于基于车站面积的能耗分析、基于客流的能耗分析、基于车站用电总量指标的能耗分析、基于车站级设备能效的能耗分析;
牵引级能耗分析子模块,用于基于客运周转量的能耗分析、基于运营里程的能耗分析、基于列车用电总量指标的能耗分析、基于牵引级设备能效的能耗分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市轨道交通能源智能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控制子系统包括牵引馈电智能控制子系统、通风空调智能控制子系统和照明智能控制子系统。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城市轨道交通能源智能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馈电智能控制子系统包括自动闭环调节模块,所述自动闭环调节模块用于当判断某一台或几台牵引所装置所在牵引变电所处的直流牵引网电压值超过设定的协同吸收电压阈值时,协调控制装置检索该牵引变电所及其相邻牵引变电所装置的运行状态,如果检索到的装置有剩余容量可用时,控制下调该检索到的装置的启动电压阈值,直到其启动电压阈值达到下限或该牵引变电所处的直流牵引网电压下降到协同吸收电压阈值以内。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城市轨道交通能源智能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馈电智能控制子系统包括以运行图为驱动的分析控制模块。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城市轨道交通能源智能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空调智能控制子系统包括冷负荷预测模型,所述冷负荷预测模型用于通过获取不同时间各车站内人员数量、各车站的室外温度以及各采样时间点各车站对应的总冷负荷实际值,确定以车站内人员为变量的冷负荷函数以及以室外温湿度为变量的冷负荷函数的表达形式,从而实现基于各车站内人员数量、各车站的室外温度的总冷负荷预测值,按总冷负荷预测值给各车站提供冷负荷。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市轨道交通能源智能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属现场数据采集设备包括分级设置的电能表计、分布设置的传感器、用能设备自带监控单元。
CN202210278240.2A 2022-03-21 2022-03-21 一种城市轨道交通能源智能管理系统 Active CN11478179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78240.2A CN114781799B (zh) 2022-03-21 2022-03-21 一种城市轨道交通能源智能管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78240.2A CN114781799B (zh) 2022-03-21 2022-03-21 一种城市轨道交通能源智能管理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81799A true CN114781799A (zh) 2022-07-22
CN114781799B CN114781799B (zh) 2025-01-03

Family

ID=824249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278240.2A Active CN114781799B (zh) 2022-03-21 2022-03-21 一种城市轨道交通能源智能管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781799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224780A (zh) * 2022-11-28 2023-06-06 天津轨道交通运营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轨道交通车站能耗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6719984A (zh) * 2023-08-10 2023-09-08 成都秦川物联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智慧燃气数据管理方法、物联网系统和存储介质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106321A1 (en) * 2009-11-03 2011-05-05 Spirae, Inc. Dynamic distributed power grid control system
CN105244886A (zh) * 2015-10-30 2016-01-13 陕西中电天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磁控式串联电抗器的配电网高电压治理系统、方法及应用
CN106774131A (zh) * 2017-01-05 2017-05-31 河南机电职业学院 一种城市轨道交通能耗测量控制系统及评价方法
CN109992843A (zh) * 2019-03-13 2019-07-09 南京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运行等级的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图构建方法
US20210035130A1 (en) * 2019-07-30 2021-02-04 Tongji University Method and system for identification of key factors that affect emergence of global efficiency of rail transit system
CN112394697A (zh) * 2020-11-24 2021-02-23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铁路站房建筑设备监控及能源管理系统、程序、存储介质
CN112633598A (zh) * 2020-12-30 2021-04-09 南京理工大学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速度曲线与时刻表综合节能优化方法
WO2021135514A1 (zh) * 2019-12-30 2021-07-08 卡斯柯信号有限公司 一种城市轨道交通运控运维协同系统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106321A1 (en) * 2009-11-03 2011-05-05 Spirae, Inc. Dynamic distributed power grid control system
CN105244886A (zh) * 2015-10-30 2016-01-13 陕西中电天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磁控式串联电抗器的配电网高电压治理系统、方法及应用
CN106774131A (zh) * 2017-01-05 2017-05-31 河南机电职业学院 一种城市轨道交通能耗测量控制系统及评价方法
CN109992843A (zh) * 2019-03-13 2019-07-09 南京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运行等级的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图构建方法
US20210035130A1 (en) * 2019-07-30 2021-02-04 Tongji University Method and system for identification of key factors that affect emergence of global efficiency of rail transit system
WO2021135514A1 (zh) * 2019-12-30 2021-07-08 卡斯柯信号有限公司 一种城市轨道交通运控运维协同系统及方法
CN112394697A (zh) * 2020-11-24 2021-02-23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铁路站房建筑设备监控及能源管理系统、程序、存储介质
CN112633598A (zh) * 2020-12-30 2021-04-09 南京理工大学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速度曲线与时刻表综合节能优化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曹桂均: "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控制技术及其扩展应用的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工程科技Ⅱ辑》, 15 May 2014 (2014-05-15), pages 054 - 58 *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224780A (zh) * 2022-11-28 2023-06-06 天津轨道交通运营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轨道交通车站能耗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6719984A (zh) * 2023-08-10 2023-09-08 成都秦川物联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智慧燃气数据管理方法、物联网系统和存储介质
CN116719984B (zh) * 2023-08-10 2023-11-17 成都秦川物联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智慧燃气数据管理方法、物联网系统和存储介质
US12007751B2 (en) 2023-08-10 2024-06-11 Chengdu Qinchuan Iot Technology Co., Ltd. Methods for smart gas data management, internet of things systems, and storage media
US12332634B2 (en) 2023-08-10 2025-06-17 Chengdu Qinchuan Iot Technology Co., Ltd. Method for smart gas data storage, internet of things system, and storage mediu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81799B (zh) 2025-01-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78812B (zh) 一种动车组应急运行司机指导方法
CN110549914B (zh) 一种燃料电池有轨电车日运行近似最优能量管理方法
CN104260759B (zh) 一种城市轨道交通节能优化方法及系统
CN114781799A (zh) 一种城市轨道交通能源智能管理系统
CN107239874A (zh) 一种面向轨道交通的电能质量及节能分析系统
CN109685396B (zh) 一种计及公共楼宇需求响应资源的配电网能量管理方法
CN113054751B (zh) 基于信息交互的城轨交通车地储能系统协调优化方法
CN106774131A (zh) 一种城市轨道交通能耗测量控制系统及评价方法
CN111404168B (zh) 基于柔性空调负荷的平抑变电站过载的调度系统及其方法
CN204144962U (zh) 集装箱式储能电站
CN103543727A (zh)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楼宇统一管理平台
CN109510247A (zh) 一种可控负荷与清洁能源发电技术协同优化控制方法
CN106504501A (zh) 远程智能综合能耗监控与计量系统
CN113131529A (zh) 一种计及多种灵活性资源的可再生能源承载力评估的方法
CN116995641A (zh) 一种应用于轨道交通储能的能量管理架构及方法
CN112994059A (zh) 站网互动型光储充智慧充电站控制架构及控制方法
CN116094032A (zh) 高渗透率光伏接入的配电网云边端协同能量自平衡方法
CN109693573B (zh) 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的电动汽车集群充电功率优化方法
Zhang et al. Urban rail substation parameter optimization by energy audit and modified salp swarm algorithm
CN113442731A (zh) 基于再生制动能量的智能列车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2799352A (zh) 一种园区智慧能源物联网络拓扑结构
Haili Energy-saving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in metro weak current systems: a case study of the Kunming metro system
CN114492997B (zh) 一种多站融合综合能源站碳流态势感知与低碳运行方法
Chen et al. Analysis of dynamic load behavior for electrified mass rapid transit systems
Cheng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 of a smart railway station considering stochastic behaviour of ESS and PV gener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