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80007A - 控制按键调节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控制按键调节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780007A
CN114780007A CN202210383830.1A CN202210383830A CN114780007A CN 114780007 A CN114780007 A CN 114780007A CN 202210383830 A CN202210383830 A CN 202210383830A CN 114780007 A CN114780007 A CN 1147800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key
gear
induction
parameter
subinterv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38383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晓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383830.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780007A/zh
Publication of CN1147800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8000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KPULSE TECHNIQUE
    • H03K17/00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 H03K17/94Electronic switching or gating, i.e. not by contact-making and –break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way in which the control signals are generated
    • H03K17/945Proximity switches
    • H03K17/95Proximity switches using a magnetic detector
    • H03K17/9502Measures for increasing reliabil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trol Of Transmission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控制按键调节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应用于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一控制按键,该方法包括:获取控制按键处于第一档位对应的第一感应参数,以及获取控制按键处于第二档位对应的第二感应参数;其中,不同档位对应的感应参数不同;确定第一感应参数和第二感应参数之间的第一感应参数区间;在第一感应参数区间中确定靠近第一感应参数的第一子区间、靠近第二感应参数的第二子区间;在对控制按键进行调节时,当获取的感应参数对应第一子区间,确定控制按键调节至第一档位,或当获取的感应参数对应第二子区间,确定控制按键调节至第二档位。通过上述方式,本申请能够提升控制按键的控制准确率。

Description

控制按键调节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控制按键调节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设备的不断普及,电子设备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社交、娱乐工具。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往往通过设置触摸显示屏对电子设备的不同功能进行切换。例如,目前手机在对情景切换方法进行切换时,主要通过软件设置状态栏,用户触摸状态栏中对应的情景模式按钮实现情景模式的切换。
为了便于用户对电子设备进行控制,一些厂家将机械式的控制按键设置于电子设备的表面,用户可以直接与控制按键接触,无需点亮显示屏,用户可以带动控制按键在不同档位之间移动,以对电子设备的不同功能进行切换。但是,由于控制按键是机械结构,所以在电子设备的装配中容易导致控制按键发生偏移,从而使得控制按键的档位定位不准确,进而使得控制按键的控制准确率较差。
发明内容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了控制按键调节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一控制按键,方法包括:获取控制按键处于第一档位对应的第一感应参数,以及获取控制按键处于第二档位对应的第二感应参数;其中,不同档位对应的感应参数不同;确定第一感应参数和第二感应参数之间的第一感应参数区间;在第一感应参数区间中确定靠近第一感应参数的第一子区间、靠近第二感应参数的第二子区间;在对控制按键进行调节时,当获取的感应参数对应第一子区间,确定控制按键调节至第一档位,或当获取的感应参数对应第二子区间,确定控制按键调节至第二档位。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控制按键、相互耦接的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数据,处理器用于执行程序数据以实现前述的方法。
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程序数据,程序数据在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以实现前述的方法。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控制按键调节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一控制按键,通过获取控制按键处于第一档位对应的第一感应参数,以及获取控制按键处于第二档位对应的第二感应参数,其中,不同档位对应的感应参数不同,然后确定第一感应参数和第二感应参数之间的第一感应参数区间,然后在第一感应参数区间中确定靠近第一感应参数的第一子区间、靠近第二感应参数的第二子区间;在对控制按键进行调节时,当获取的感应参数对应第一子区间,确定控制按键调节至第一档位,或当获取的感应参数对应第二子区间,确定控制按键调节至第二档位。以上,通过获取第一档位对应的第一感应参数和第二档位对应的第二感应参数,从而可以得到处于第一档位和第二档位之间真实的第一感应参数区间,以及由该第一感应参数区间分配得到的第一子区间和第二子区间,进而基于第一子区间和第二子区间进行控制按键的档位定位时,能够更准确,避免了由于安装或使用时间过长等引起的结构偏差造成的误判,提升了控制按键的控制准确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申请控制按键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控制按键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控制按键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控制按键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控制按键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控制按键第五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控制按键第六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控制按键调节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9是图8中步骤S11一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图10是图8中步骤S12一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图11是第一子区间和第二子区间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控制按键调节方法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控制按键调节方法又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14是第一子区间、第二子区间、第三子区间和第四子区间的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电子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申请电子设备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申请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申请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本申请中的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至图2,图1是本申请控制按键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控制按键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按键10为滑动式按键,即控制按键10通过滑动的方式在第一档位D1和第二档位D2之间移动。其中,控制按键10在第一档位D1和第二档位D2之间的滑动轨迹为直线。在其他实施例中,控制按键10在第一档位D1和第二档位D2之间的滑动轨迹也可以为弧线、曲线等。
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图未标注)包括控制按键10、一磁传感器20和设备主体30。控制按键10包括至少一个磁体11。
磁传感器20是把磁场、电流、应力应变、温度、光等外界因素引起敏感元件磁性能变化转换成电信号,以这种方式来检测相应物理量的器件。控制按键10能够在第一档位D1和第二档位D2之间移动,并使得磁传感器20周围的磁场发生变化。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磁传感器20可以为磁场感应器,例如霍尔传感器。设备主体30中可以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图像传感器、电池等器件。
设备主体30包括至少一条侧边。磁传感器20设置于设备主体30内部且靠近一侧边,控制按键10设置于设备主体30外部且靠近一侧边,以使磁传感器20能够感应到控制按键10中磁体11的位置变化带来的磁场变化,同时用户可以与控制按键10接触,以移动控制按键10。控制按键10处于第一档位D1时,至少一个磁体11靠近磁传感器20,控制按键10处于第二档位D2时,至少一个磁体11远离磁传感器20。电子设备能够根据磁传感器20输出的感应参数确定控制按键10当前所处的档位,然后基于控制按键10所处的档位确定对应的功能或模式。
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设备主体30包括四条侧边,即第一侧边31、第二侧边32、第三侧边33和第四侧边34,其中第一侧边31和第二侧边32平行且长度相等,第三侧边33和第四侧边34平行且长度相等。磁传感器20设置于设备主体30内部靠近第一侧边31,控制按键10设置于设备主体30外部并第一侧边31。控制按键10能够在第一侧边31的长度方向上滑动。作为一个示例,第一侧边31的长度可以大于第三侧边33的长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设备主体30的第一侧边31设置有凹槽(图未示),控制按键10嵌设于凹槽中,并能够沿着凹槽滑动,或者设备主体30的第一侧边31还可以设置滑轨(图未示),控制按键10与滑轨连接,并能够沿着滑轨滑动。在本实施方式中,对控制按键10与设备主体30的滑动连接方式不作限定,除了上述示例的两种方式外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取其他可能的结构。
在一应用场景中,用户的手指按住控制按键10,在摩擦力的作用下,手指带动控制按键10在第一侧边31的长度方向上滑动,以将控制按键10在不同档位之间进行切换。在控制按键10滑动的过程中,磁传感器20能够感应到磁场变化输出对应的感应参数,电子设备基于感应参数所处档位对应的阈值范围可以确定控制按键10所处的档位。一般地,控制按键越靠近磁传感器,磁传感器输出的感应值越大。
如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控制按键10还可以设置多个依序排列的档位,例如3个、4个、5个等,此处不做限定。例如,控制按键10还可以设置第三档位D3,其中,第一档位D1、第二档位D2和第三档位D3依序排列。当控制按键10依次处于第一档位D1、第二档位D2和第三档位D3时,至少一个磁体11与磁传感器20的距离逐渐增加。
在本申请中,不同档位对应对不同功能或模式的选择。以情景模式为例,情景模式可以包括静音、振动和响铃,其中第一档位D1对应静音,第二档位D2对应振动,第三档位D3对应响铃,其中,每个档位都有对应的阈值范围,从而通过感应参数与阈值范围进行比对,即可确定控制按键10当前处于的档位。传统的判断算法为固定阈值的判断算法,即阈值范围固定,例如第一档位D1对应的阈值范围为[a1,a2],第二档位D2对应的阈值范围为[a3,a4],其中,a1>a2>a3>a4。控制按键10对应的感应参数记为G,若N∈[a1,a2],则确定控制按键10调节至第一档位D1,若N∈[a3,a4],则确定控制按键10调节至第二档位D2。但是由于每台电子设备自身结构偏差,导致阈值范围容错偏小,从而增加了档位的误判概率,降低了用户体验。
请参阅图3至图4,图3是本申请控制按键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申请控制按键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3所示,控制按键10为滑动式按键。区别于上述实施例,本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包括两个磁传感器,即第一磁传感器21和第二磁传感器22,控制按键10包括至少一个磁体11,控制按键10处于第一档位D1时,至少一个磁体11靠近第一磁传感器21,控制按键10处于第二档位D2时,至少一个磁体11靠近第二磁传感器22。
其中,通过在控制按键10中设置多个磁体11可以使得控制按键10在靠近或远离磁传感器20时,引起的磁场变化更大,从而感应参数变化更明显,由此,基于感应参数可以对不同档位的区分更明显。
另外,由于电子设备包括两个磁传感器,而每个磁传感器都输出一个感应值,则可以将两个磁传感器获取的感应值的差值作为感应参数,然后基于感应参数确定档位,具体步骤可以参见下述方法实施例。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控制按键10还可以设置多个依序排列的档位。如图4所示,控制按键10可以是三段式开关,即控制按键10还可以设置第三档位D3,其中,第一档位D1、第二档位D2和第三档位D3依序排列。当控制按键10依次处于第一档位D1、第二档位D2和第三档位D3时,至少一个磁体11与第一磁传感器21的距离逐渐增加,与第二磁传感器22的距离逐渐减少。
如图4所示,第二档位D2位于第一磁传感器21和第二磁传感器22之间,第一档位D1与第一磁传感器21对应,第二档位D2与第二磁传感器22对应。当控制按键10处于第二档位D2时,正常情况下,控制按键10中的至少一个磁体11位于第一磁传感器21和第二磁传感器22的中心线W1上,此时,第一磁传感器21和第二磁传感器22的感应值的差值为0,但是当控制按键10按键发生结构偏移时,至少一个磁体11也偏离中心线W1,从而使得控制按键10位于第二档位D2时,第一磁传感器21和第二磁传感器22的感应值的差值发生偏移,即大于0或小于0,若偏离超出第二档位D2的阈值范围,则会造成误判。
请参阅图5,图5是本申请控制按键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按键10为滚轮式按键,即控制按键10通过滚动的方式在第一档位D1和第二档位D2之间移动。其中,控制按键10在第一档位D1和第二档位D2之间的滚动轨迹为弧线。
如图5所示,电子设备包括控制按键10、一磁传感器20和设备主体30。控制按键10包括至少一个磁体11。P为定位点,表示控制按键10当前所处的档位。随着控制按键10的旋转,定位点P能够移动至不同档位的对应位置。例如,控制按键10顺时针旋转时,定位点P从第一档位D1移动至第二档位D2;控制按键10再逆时针旋转时,定位点P从第二档位D2移动至第一档位D1。
如图5所示,控制按键10处于第一档位D1,磁体11靠近磁传感器20,当控制按键10顺时针旋转至第二档位D2时,磁体11远离磁传感器20。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控制按键10还可以设置第三档位D3。其中,当控制按键10依次处于第一档位D1、第二档位D2和第三档位D3时,至少一个磁体11与磁传感器20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加。
需要说明的是,档位的分布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此处不作限制。例如,控制按键10可以顺时针、逆时针旋转360°,即旋转范围为0~360°,故可以将旋转范围中的至少部分用于档位的划分。如图5所示,可以按照60°将0~360°中0~180°均分为3个档位,其中,0~60°对应第一档位D1,60~120°对应第二档位D2,120~180°对应第三档位D3。对应地,磁体11可以设置于控制按键10的180~360°位置。例如,磁体11可以设置于180~270°之间,当控制按键10处于第一档位D1时,磁传感器20对应处于圆心到磁体11的延长线上,此时磁体11与磁传感器20的距离最近。
请参阅图6至图7,图6是本申请控制按键第五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申请控制按键第六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区别于第四实施例,本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包括两个磁传感器,即第一磁传感器21和第二磁传感器22,控制按键10包括至少一个磁体11,控制按键10处于第一档位D1时,至少一个磁体11靠近第一磁传感器21,控制按键10处于第二档位D2时,至少一个磁体11靠近第二磁传感器22。
如图6所示,定位点P位于第二档位D2,即控制按键10正处于第二档位D2。本实施例中,控制按键10处于第二档位D2时,至少一个磁体11位于第一磁传感器21和第二磁传感器22之间的中心线上,此时第一磁传感器21和第二磁传感器22的感应值的差值为0,左右波动。当控制按键10顺时针旋转,切换至第三档位D3时,至少一个磁体11靠近第二传感器。当控制按键10逆时针旋转,切换至第一档位D1时,磁体11靠近第一传感器。
结合图5和图6所示,控制按键10的至少一个磁体11可以设置于270°分界线上,而第一磁传感器21和第二磁传感器22分布于至少一个磁体11的两侧,且与至少一个磁体11的距离相等。
进一步地,当档位数量增加时,控制按键10可以包括多个间隔分布的磁体11,以增大感应值的分布范围,从而增大感应参数的分布范围。相比于一个磁体11对应的感应值范围为[20,40],多个磁体11对应的感应值范围可以为[10,50],从而每个档位分配到的感应参数区间更大,进而可以更准确地确定档位。
结合图5和图7所示,可以按照36°将360°中的180°均分为5个档位,即依序排列的第一档位D1、第二档位D2、第三档位D3、第四档位D4和第五档位D5。至少一个磁体11包括第一磁体111和第二磁体112,第一磁体111设置于0°/360°分界线上,第二磁体112设置于180°分界线上。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磁体111可以设置于180°~270°范围内,第二磁体112可以设置于270°~0°/360°范围内,第一磁体111和第一磁传感器21对应设置,第二磁体112和第二磁传感器22对应设置。第一磁体111和第二磁体112、以及第一磁传感器21和第二磁传感器22关于90°/270°分界线对称设置。
请参阅图8,图8是本申请控制按键调节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其中,该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一控制按键。其中,控制按键可以是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控制按键。本实施例中,以图2所示的控制按键为例进行说明。
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1:获取控制按键处于第一档位对应的第一感应参数,以及获取控制按键处于第二档位对应的第二感应参数;其中,不同档位对应的感应参数不同。
其中,感应参数(包括第一感应参数和第二感应参数)可以通过磁传感器获得,电子设备与磁传感器电连接,从而通过磁传感器获得感应参数。磁传感器在不同档位获得的感应参数不同。
步骤S12:确定第一感应参数和第二感应参数之间的第一感应参数区间。
例如,第一感应参数为N1,第二感应参数为N2,则第一感应参数和第二感应参数之间的第一感应参数区间可以为[N1,N2]。
步骤S13:在第一感应参数区间中确定靠近第一感应参数的第一子区间、靠近第二感应参数的第二子区间;在对控制按键进行调节时,当获取的感应参数对应第一子区间,确定控制按键调节至第一档位,或当获取的感应参数对应第二子区间,确定控制按键调节至第二档位。
具体地,可以按照预设比例将第一感应参数区间分配给第一档位和第二档位,以作为第一档位和第二档位定位的阈值范围。预设比例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此处不做限定。
上述方案,提供了一种控制按键调节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一控制按键,通过获取控制按键处于第一档位对应的第一感应参数,以及获取控制按键处于第二档位对应的第二感应参数,其中,不同档位对应的感应参数不同,然后确定第一感应参数和第二感应参数之间的第一感应参数区间,然后在第一感应参数区间中确定靠近第一感应参数的第一子区间、靠近第二感应参数的第二子区间;在对控制按键进行调节时,当获取的感应参数对应第一子区间,确定控制按键调节至第一档位,或当获取的感应参数对应第二子区间,确定控制按键调节至第二档位。以上,通过获取第一档位对应的第一感应参数和第二档位对应的第二感应参数,从而可以得到处于第一档位和第二档位之间真实的第一感应参数区间,以及由该第一感应参数区间分配得到的第一子区间和第二子区间,进而基于第一子区间和第二子区间进行控制按键的档位定位时,能够更准确,避免了由于安装或使用时间过长等引起的结构偏差造成的误判,提升了控制按键的控制准确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1、图2和图5所示,当电子设备仅包括一个磁传感器时,上述步骤S11中获取控制按键处于第一档位对应的第一感应参数,以及获取控制按键处于第二档位对应的第二感应参数,可以是直接将磁传感器的感应值作为感应参数。具体地,可以获取控制按键处于第一档位时磁传感器的感应值,作为第一感应参数,以及获取控制按键处于第二档位时磁传感器的感应值,作为第二感应参数。
请参阅图9,图9是图8中步骤S11一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2、图4、图6、图7所示,电子设备包括第一磁传感器和第二磁传感器时,上述步骤S11中获取控制按键处于第一档位对应的第一感应参数,以及获取控制按键处于第二档位对应的第二感应参数,可以包括步骤S111~S114:
步骤S111:当控制按键处于第一档位时,分别获取第一磁传感器和第二磁传感器的感应值。
步骤S112:将第一磁传感器和第二磁传感器的感应值之差,作为控制按键处于第一档位对应的第一感应参数。
步骤S113:当控制按键处于第二档位时,分别获取第一磁传感器和第二磁传感器的感应值。
步骤S114:将第一磁传感器和第二磁传感器的感应值之差,作为控制按键处于第二档位对应的第二感应参数。
其中,HALL1记为第一磁传感器的感应值,HALL2记为第二磁传感器的感应值,N记为感应参数,N=|HALL1-HALL2|,表示第一磁传感器和第二磁传感器的感应值之差。其中,N1记为控制按键处于第一档位时获得的第一感应参数,N2记为控制按键处于第二档位时获得的第二感应参数。
请参阅图10至11,图10是图8中步骤S12一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图11是第一子区间和第二子区间的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感应参数区间中确定靠近第一感应参数的第一子区间、靠近第二感应参数的第二子区间,可以包括步骤S121~S125:
步骤S121:确定第一感应参数区间对应的第一感应差值。
第一感应差值记为Δ1,Δ1=|N1-N2|。
步骤S122:将第一感应参数作为第一子区间的第一端点。
步骤S123:将第一感应参数与第一感应差值的第一比例的差值作为第一子区间的第二端点。
步骤S124:将第二感应参数与第一感应差值的第二比例的和值作为第二子区间的第一端点。
步骤S125:将第二感应参数作为第二子区间的第二端点。
其中,第一比例和第二比例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具体数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
如图11所示,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比例为40%,第二比例为40%,第一感应参数N1=90,第二感应参数N2=10,则第一感应差值Δ1=80,则第一子区间的第一端点为90,第一子区间的第二端点为90-80*40%=58,第二子区间的第一端点为10+80*40%=42,第二子区间的第二端点为10,可以得到,第一子区间为[58,90],第二子区间为[10,42]。其中,第一比例和第二比例的选取为实验值,通过中间范围和上(下)位置范围均分各40%设置为初版阈值,然后导入产线验证,收集误判率,误判率小于生产可接受范围10ppm,则确定此范围设置合理。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子区间和第二子区间的并集为第一感应参数区间。即当第一比例和第二比例均等于50%时,第一子区间和第二子区间的并集为第一感应参数区间。
如图11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子区间和第二子区间的并集小于第一感应参数区间。确定第一感应参数和第二感应参数之间的第一感应参数区间之后,还可以在第一感应参数区间中确定隔离区间(记为buff),隔离区间位于第一子区间和第二子区间之间。具体地,可以将感应差值的第三比例作为第一子区间和第二子区间之间的隔离区间。例如,第三比例20%。在上述例子中,当第一比例和第二比例均为40%,第三比例为20%时,则buff的大小为16,第一子区间和第二子区间之间存在一隔离区间[42,58]。
请参阅图12,图12是本申请控制按键调节方法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1:获取控制按键处于第一档位对应的第一感应参数,以及获取控制按键处于第二档位对应的第二感应参数;其中,不同档位对应的感应参数不同。
步骤S22:确定第一感应参数和第二感应参数之间的第一感应参数区间。
步骤S23:在第一感应参数区间中确定靠近第一感应参数的第一子区间、靠近第二感应参数的第二子区间;在对控制按键进行调节时,当获取的感应参数对应第一子区间,确定控制按键调节至第一档位,或当获取的感应参数对应第二子区间,确定控制按键调节至第二档位。
关于步骤S21~S23的说明请参见上述实施例的对应位置,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在确定第一子区间和第二子区间之后还可以统计一段时间范围内的感应参数,然后根据统计结果再对第一子区间和第二子区间进行调整。
步骤S24:每隔预设时间周期,统计控制按键分别处于第一档位对应的第一平均感应参数和第二档位对应的第二平均感应参数。
预设时间周期可以由用户设置,也可以是一个默认值。预设时间周期例如为1天、一个月等。
在一应用场景中,一个月内,电子设备分别记录了40次控制按键处于第一档位对应的第一感应参数,记录了60次控制按键处于第二档位对应的第二感应参数,共记录了100次感应参数。第一平均感应参数(记为
Figure BDA0003592899430000131
)为记录的40个第一感应参数的均值,第二平均感应参数(记为
Figure BDA0003592899430000132
)为记录的60个第二感应参数的均值。
步骤S25:确定第一平均感应参数距离第一子区间的第二端点的余量是否小于第一预设阈值,或者确定第二平均感应参数距离第二子区间的第一端点的余量是否小于第二预设阈值。
若是,则执行步骤S26;否则,则不对第一子区间和第二子区间进行调整。
其中,第一预设阈值和第二预设阈值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例如第一预设阈值和第二预设阈值均为当前感应差值的第四比例(如5%)。
如图11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若
Figure BDA0003592899430000133
距离第一子区间的第二端点的余量小于第一感应差值Δ1的5%(如Δ1=80,则Δ1*5%=4),则将第一子区间、第二子区间统一向右调整预设距离。预设距离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例如为前一次记录的第一感应差值Δ1的10%。对于第二平均感应参数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S26:将第一子区间和第二子区间向偏移方向调整预设距离,其中,偏移方向为第一平均感应参数指向第二端点的方向,或第二平均感应参数指向第一端点的方向。
如图11所示,若第一平均感应参数距离第一子区间的第二端点的余量小于第一预设阈值,则确定偏移方向为第一子区间指向第二子区间的方向,即向右偏离。若第二平均感应参数距离第二子区间的第一端点的余量小于第二预设阈值,则确定偏移方向为第二子区间指向第一子区间的方向,即向左偏离。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若第一子区间和第二子区间之间存在隔离区间,可以将第一子区间、第二子区间和隔离区间统一向偏移方向调整预设距离。
请参阅图13至图14,图13是本申请控制按键调节方法又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图14是第一子区间、第二子区间、第三子区间和第四子区间的示意图。
区别于上述实施例,本实施例中控制按键还包括第三档位,第二档位和第三档位之间的第二感应参数区间中还包括第二档位的部分子区间。
步骤S31:获取控制按键处于第一档位对应的第一感应参数,以及获取控制按键处于第二档位对应的第二感应参数和获取控制按键处于第三档位对应的第三感应参数;其中,不同档位对应的感应参数不同,第一档位、第二档位和第三档位依序排列。
其中,获取控制按键处于第三档位对应的第三感应参数的方式与获取第一感应参数和第二感应参数的方式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S32:确定第一感应参数和第二感应参数之间的第一感应参数区间;以及确定第三感应参数和第二感应参数之间的第二感应参数区间。
其中,第三感应参数记为N3,第三感应参数N3和第二感应参数N2第二感应参数区间为[N3,N2]。
步骤S33:在第一感应参数区间中确定靠近第一感应参数的第一子区间、靠近第二感应参数的第二子区间;以及在第二感应参数区间中确定靠近第二感应参数的第三子区间、靠近第三感应参数的第四子区间;在对控制按键进行调节时,当获取的感应参数对应第一子区间,确定控制按键调节至第一档位,或当获取的感应参数对应第二子区间和第三子区间,确定控制按键调节至第二档位,或当获取的感应参数对应第四子区间,确定控制按键调节至第三档位。
其中,在第二感应参数区间中确定靠近第二感应参数的第三子区间、靠近第三感应参数的第四子区间与确定第一子区间和第二子区间类似,具体地,可以确定第二感应参数区间对应的第二感应差值Δ2,然后将第二感应参数N2作为第三子区间的第一端点,将二感应参数与第二感应差值Δ2的第五比例的的差值作为第三子区间的第二端点,以及将第三感应参数N3与第二感应差值Δ2的第六比例的和值作为第四子区间的第一端点,将第三感应参数作为第四子区间的第二端点。
其中,第五比例和第六比例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具体数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五比例和第六比例均为40%。
基于上述方式,当控制按键为三挡式控制按键或者更多档位的控制按键时,也可以对每个档位的阈值范围进行校正。例如,当控制按键还包括第四档位时,同样可以获取控制案件处于第四档位对应的第四感应参数,然后确定第三感应参数和第四感应参数之间的第三感应参数区间,然后在第三感应参数区间中确定靠近第三感应参数的第五子区间、靠近第四感应参数的第六子区间,以此类推,可以得到多个档位对应的阈值范围。
另外,还可以获取控制按键分别处于首尾两个档位的感应参数,然后确定首尾两个档位的感应参数之间的感应参数区间,然后将感应参数区间按照预设比例分配给首尾两个档位之间的档位。例如,控制按键设置有5个档位,首尾档位分别为第一档位D1和第五档位D5,D1和D5之间的感应参数区间记为[N1,N5],则可以按照预设比例将[N1,N5]分配给五个档位。预设比例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此处不作限定。
在一些应用场景中,每台电子设备都默认写有每个档位对应的阈值范围,首次开机后,通过对控制按键进行拨动或转动,电子设备分别获取控制按键处于每个档位对应的感应参数,然后基于每个档位对应的感应参数,确定出对应的感应参数区间,然后基于感应参数区间重新确定出每个档位对应阈值范围(子区间)。首次开机之后,定期进行感应参数的记录,并基于记录的感应参数进行阈值范围的动态更新(对应上述步骤S24~S26)。
上述方案,电子设备可以根据自身结构偏差情况进行动态阈值校准,使得阈值范围容错能最大化,以及能够减少固定阈值范围设置时,应磁体位置偏移而增大误判概率。其次,可以定期进行动态阈值的刷新,避免长期使用后,结构上松动引起了偏离从而造成误判。由此,可以提升控制按键档位确定的准确率,进而能够提升控制按键的控制准确率。
请参阅图15,图15是本申请电子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包括获取模块110、第一确定模块120和第二确定模块130,其中,获取模块110用于获取控制按键处于第一档位对应的第一感应参数,以及获取控制按键处于第二档位对应的第二感应参数;其中,不同档位对应的感应参数不同;第一确定模块120用于确定第一感应参数和第二感应参数之间的第一感应参数区间;第二确定模块130用于在第一感应参数区间中确定靠近第一感应参数的第一子区间、靠近第二感应参数的第二子区间。在对控制按键进行调节时,当获取的感应参数对应第一子区间,确定控制按键调节至第一档位,或当获取的感应参数对应第二子区间,确定控制按键调节至第二档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第一感应参数区间中确定靠近第一感应参数的第一子区间、靠近第二感应参数的第二子区间,包括:确定第一感应参数区间对应的第一感应差值;将第一感应参数作为第一子区间的第一端点;将第一感应参数与第一感应差值的第一比例的差值作为第一子区间的第二端点;将第二感应参数与第一感应差值的第二比例的和值作为第二子区间的第一端点;将第二感应参数作为第二子区间的第二端点。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子区间和第二子区间的并集为第一感应参数区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确定第一感应参数和第二感应参数之间的第一感应参数区间之后,还包括:在第一感应参数区间中确定隔离区间,隔离区间位于第一子区间和第二子区间之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获取控制按键处于第三档位对应的第三感应参数,其中第一档位、第二档位和第三档位依序排列;确定第三感应参数和第二感应参数之间的第二感应参数区间;在第二感应参数区间中确定靠近第二感应参数的第三子区间、靠近第三感应参数的第四子区间;在对控制按键进行调节时,当获取的感应参数对应第一子区间,确定控制按键调节至第一档位,或当获取的感应参数对应第二子区间和第三子区间,确定控制按键调节至第二档位,或当获取的感应参数对应第四子区间,确定控制按键调节至第三档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还包括一磁传感器,控制按键包括至少一个磁体,控制按键处于第一档位时,至少一个磁体靠近磁传感器,控制按键处于第二档位时,至少一个磁体远离磁传感器,获取控制按键处于第一档位对应的第一感应参数,以及获取控制按键处于第二档位对应的第二感应参数,包括:获取控制按键处于第一档位时磁传感器的感应值,作为第一感应参数,以及获取控制按键处于第二档位时磁传感器的感应值,作为第二感应参数。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一磁传感器和第二磁传感器,控制按键包括至少一个磁体,控制按键处于第一档位时,至少一个磁体靠近第一磁传感器,控制按键处于第二档位时,至少一个磁体靠近第二磁传感器,获取控制按键处于第一档位对应的第一感应参数,以及获取控制按键处于第二档位对应的第二感应参数,包括:当控制按键处于第一档位时,分别获取第一磁传感器和第二磁传感器的感应值;将第一磁传感器和第二磁传感器的感应值之差,作为控制按键处于第一档位对应的第一感应参数;以及当控制按键处于第二档位时,分别获取第一磁传感器和第二磁传感器的感应值;将第一磁传感器和第二磁传感器的感应值之差,作为控制按键处于第二档位对应的第二感应参数。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控制按键为滑动式按键,控制按键在第一档位和第二档位之间的滑动轨迹为直线。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控制按键为滚轮式按键,控制按键在第一档位和第二档位之间的滚动轨迹为弧线。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第一感应参数区间中确定靠近第一感应参数的第一子区间、靠近第二感应参数的第二子区间之后,还包括:每隔预设时间周期,统计控制按键分别处于第一档位对应的第一平均感应参数和第二档位对应的第二平均感应参数;确定第一平均感应参数距离第一子区间的第二端点的余量是否小于第一预设阈值,或者确定第二平均感应参数距离第二子区间的第一端点的余量是否小于第二预设阈值;若是,则将第一子区间和第二子区间向偏移方向调整预设距离,其中,所述偏移方向为所述第一平均感应参数指向所述第二端点的方向,或所述第二平均感应参数指向所述第一端点的方向。
请参阅图16,图16是本申请电子设备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电子设备200可以包括控制按键210、相互耦接的存储器220和处理器230,存储器220用于存储程序数据,处理器230用于执行程序数据以实现上述任一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电子设备200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个人电脑(例如,台式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掌上电脑等)、手机、服务器、可穿戴设备,以及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简称:AR)、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简称:VR)设备、电视机等,在此不做限定。
控制按键210可以是上述实施例中的任一控制按键。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设备主体、至少一个磁传感器。设备主体可以包括显示屏、中框、电池、摄像组件、扬声器和麦克风等。
具体而言,处理器230用于控制其自身以及存储器220以实现上述任一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处理器230还可以称为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处理器230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处理器230还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另外,处理器230可以由多个集成电路芯片共同实现。
请参阅图17,图17是本申请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300存储有程序数据310,程序数据310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以实现上述任一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300可以为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可以存储计算机程序的介质,也可以为存储有该计算机程序的服务器,该服务器可将存储的计算机程序发送给其他设备运行,或者也可以自运行该存储的计算机程序。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方法和装置,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方式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方式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控制按键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一控制按键,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控制按键处于第一档位对应的第一感应参数,以及获取所述控制按键处于第二档位对应的第二感应参数;其中,不同档位对应的感应参数不同;
确定所述第一感应参数和所述第二感应参数之间的第一感应参数区间;
在所述第一感应参数区间中确定靠近所述第一感应参数的第一子区间、靠近所述第二感应参数的第二子区间;
在对所述控制按键进行调节时,当获取的感应参数对应所述第一子区间,确定所述控制按键调节至所述第一档位,或当获取的感应参数对应所述第二子区间,确定所述控制按键调节至所述第二档位。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在所述第一感应参数区间中确定靠近所述第一感应参数的第一子区间、靠近所述第二感应参数的第二子区间,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感应参数区间对应的第一感应差值;
将所述第一感应参数作为所述第一子区间的第一端点;
将所述第一感应参数与所述第一感应差值的第一比例的差值作为所述第一子区间的第二端点;
将所述第二感应参数与所述第一感应差值的第二比例的和值作为所述第二子区间的第一端点;
将所述第二感应参数作为所述第二子区间的第二端点。
3.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子区间和所述第二子区间的并集为所述第一感应参数区间。
4.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确定所述第一感应参数和所述第二感应参数之间的第一感应参数区间之后,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感应参数区间中确定隔离区间,所述隔离区间位于所述第一子区间和所述第二子区间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控制按键处于第三档位对应的第三感应参数,其中所述第一档位、所述第二档位和所述第三档位依序排列;
确定所述第三感应参数和所述第二感应参数之间的第二感应参数区间;
在所述第二感应参数区间中确定靠近所述第二感应参数的第三子区间、靠近所述第三感应参数的第四子区间;
在对所述控制按键进行调节时,当获取的感应参数对应所述第一子区间,确定所述控制按键调节至所述第一档位,或当获取的感应参数对应所述第二子区间和所述第三子区间,确定所述控制按键调节至所述第二档位,或当获取的感应参数对应所述第四子区间,确定所述控制按键调节至所述第三档位。
6.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一磁传感器,所述控制按键包括至少一个磁体,所述控制按键处于所述第一档位时,所述至少一个磁体靠近所述磁传感器,所述控制按键处于所述第二档位时,所述至少一个磁体远离所述磁传感器,
所述获取所述控制按键处于第一档位对应的第一感应参数,以及获取所述控制按键处于第二档位对应的第二感应参数,包括:
获取所述控制按键处于第一档位时所述磁传感器的感应值,作为第一感应参数,以及获取控制按键处于第二档位时所述磁传感器的感应值,作为第二感应参数。
7.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一磁传感器和第二磁传感器,所述控制按键包括至少一个磁体,所述控制按键处于所述第一档位时,所述至少一个磁体靠近所述第一磁传感器,所述控制按键处于所述第二档位时,所述至少一个磁体靠近所述第二磁传感器,
所述获取所述控制按键处于第一档位对应的第一感应参数,以及获取所述控制按键处于第二档位对应的第二感应参数,包括:
当所述控制按键处于第一档位时,分别获取所述第一磁传感器和所述第二磁传感器的感应值;
将所述第一磁传感器和所述第二磁传感器的感应值之差,作为所述控制按键处于第一档位对应的第一感应参数;以及
当所述控制按键处于第二档位时,分别获取所述第一磁传感器和所述第二磁传感器的感应值;
将所述第一磁传感器和所述第二磁传感器的感应值之差,作为所述控制按键处于第二档位对应的第二感应参数。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任一项中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按键为滑动式按键,所述控制按键在所述第一档位和所述第二档位之间的滑动轨迹为直线。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任一项中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按键为滚轮式按键,所述控制按键在所述第一档位和所述第二档位之间的滚动轨迹为弧线。
10.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在所述第一感应参数区间中确定靠近所述第一感应参数的第一子区间、靠近所述第二感应参数的第二子区间之后,还包括:
每隔预设时间周期,统计所述控制按键分别处于所述第一档位对应的第一平均感应参数和所述第二档位对应的第二平均感应参数;
确定所述第一平均感应参数距离所述第一子区间的第二端点的余量是否小于第一预设阈值,或者确定所述第二平均感应参数距离所述第二子区间的第一端点的余量是否小于第二预设阈值;
若是,则将所述第一子区间和所述第二子区间向偏移方向调整预设距离,其中,所述偏移方向为所述第一平均感应参数指向所述第二端点的方向,或所述第二平均感应参数指向所述第一端点的方向。
1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控制按键、相互耦接的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数据,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程序数据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程序数据,所述程序数据在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210383830.1A 2022-04-12 2022-04-12 控制按键调节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478000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83830.1A CN114780007A (zh) 2022-04-12 2022-04-12 控制按键调节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83830.1A CN114780007A (zh) 2022-04-12 2022-04-12 控制按键调节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80007A true CN114780007A (zh) 2022-07-22

Family

ID=824282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383830.1A Pending CN114780007A (zh) 2022-04-12 2022-04-12 控制按键调节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780007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41111A1 (zh) * 2022-08-25 2024-02-2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按键组件、电子设备、控制方法以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95653A (zh) * 2014-06-09 2014-08-20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参数调节的方法和装置
CN109947347A (zh) * 2019-03-19 2019-06-28 深圳市火王燃器具有限公司 基于智能厨电触摸屏的虚拟按键的拓展方法及装置
CN111414115A (zh) * 2020-03-23 2020-07-14 芯海科技(深圳)股份有限公司 按键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其终端
CN113131828A (zh) * 2021-03-17 2021-07-16 湖南明华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串激电机控制系统和方法
CN113139638A (zh) * 2020-01-19 2021-07-20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磁吸旋钮的控制方法、烹饪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596242A (zh) * 2020-04-17 2021-11-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感器调整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3748666A (zh) * 2020-08-03 2021-12-03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相机、图像采集的控制方法和装置以及图像采集系统
WO2021258812A1 (zh) * 2020-06-24 2021-12-30 未来穿戴技术有限公司 档位切换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95653A (zh) * 2014-06-09 2014-08-20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参数调节的方法和装置
CN109947347A (zh) * 2019-03-19 2019-06-28 深圳市火王燃器具有限公司 基于智能厨电触摸屏的虚拟按键的拓展方法及装置
CN113139638A (zh) * 2020-01-19 2021-07-20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磁吸旋钮的控制方法、烹饪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414115A (zh) * 2020-03-23 2020-07-14 芯海科技(深圳)股份有限公司 按键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其终端
CN113596242A (zh) * 2020-04-17 2021-11-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感器调整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WO2021258812A1 (zh) * 2020-06-24 2021-12-30 未来穿戴技术有限公司 档位切换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748666A (zh) * 2020-08-03 2021-12-03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相机、图像采集的控制方法和装置以及图像采集系统
CN113131828A (zh) * 2021-03-17 2021-07-16 湖南明华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串激电机控制系统和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41111A1 (zh) * 2022-08-25 2024-02-2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按键组件、电子设备、控制方法以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328293B (zh) 电容检测模组、方法及电子设备
KR101012305B1 (ko) 터치 입력장치의 동작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하는 휴대 단말기
US9886118B2 (en) Transparent force sensitive structures in an electronic device
US20170031495A1 (en) Noise Adaptive Force Touch
US8754858B2 (en) Method to parameterize and recognize circular gestures on touch sensitive surfaces
US8350820B2 (en) Touch-based user interface user operation accuracy enhancement
US20160061636A1 (en) Dynamic Range Control for Optical Encoders
US8073649B2 (en) Portable electronic apparatus, operation control method, operation control program, signal generation apparatus and signal generation method
US20110113371A1 (en) Touch-Based User Interface User Error Handling
CN108351616B (zh) 电子设备和操作这种电子设备的方法
CN114780007A (zh) 控制按键调节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KR100972104B1 (ko) 이동 터치 감지 방법, 장치 및 그 방법을 실행하는프로그램이 기록된 기록매체
JP6381381B2 (ja) 電子機器
US9417719B2 (en) Input detection device, control method thereof and recording medium
CN102622147A (zh) 位置信息校正装置、触摸传感器以及位置信息校正方法
US20110241758A1 (en) Movement sensor
US7616193B2 (en) Human input apparatus with touch sensors and method for calculating movement value thereof
US20140347316A1 (en) Touch device and measuring voltage dynamic adjustment method thereof
CN110716643A (zh) 一种可穿戴设备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4785334A (zh) 控制按键调节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070126708A1 (en) Method for gesture detection on a touch control bar with button and scroll bar functions
CN107544713A (zh) 电容屏控制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US20170031498A1 (en) Touch control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N110968179B (zh)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可读存储介质及下位机
CN111338509A (zh) 触控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