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72731B - 一种基于bfm形式的aoa耦合自养脱氮水处理方法与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bfm形式的aoa耦合自养脱氮水处理方法与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772731B CN114772731B CN202210411136.6A CN202210411136A CN114772731B CN 114772731 B CN114772731 B CN 114772731B CN 202210411136 A CN202210411136 A CN 202210411136A CN 114772731 B CN114772731 B CN 11477273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zone
- autotrophic
- anoxic
- sludge
- area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30—Aerobic and anaerobic processes
- C02F3/308—Biological phosphorus removal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1/00—Nature of the contaminant
- C02F2101/10—Inorganic compounds
- C02F2101/105—Phosphorus compound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1/00—Nature of the contaminant
- C02F2101/10—Inorganic compounds
- C02F2101/16—Nitrogen compounds, e.g. ammonia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BFM形式的AOA耦合自养脱氮水处理方法与系统,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待处理污水进入厌氧区,厌氧区出水进入碳分离区;在碳分离区中所得上清液进入自养MBBR区,所得污泥从碳分离区底部的出口端排出,经过连接有污泥超越泵的管路将其输送到缺氧IFAS区;缺氧IFAS区出水进入二沉区。本发明自养MBBR区通过投加悬浮载体同时富集短程硝化菌和厌氧氨氧化菌实现自养脱氮,作为氨氮去除与脱氮主体,保证氨氧化率为70~80%;缺氧IFAS区利用污泥超越携带和转化的内碳源进行内源反硝化除磷,同时利用生物膜厌氧氨氧化脱氮,本发明方法具有脱氮效果优、硝化效果优、抗冲击性强及占地省等优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BFM形式的AOA耦合自养脱氮水处理方法与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国内双碳目标的提出,污水处理对节能降耗的诉求不断升高。AOA工艺利用较低的好氧/缺氧池容比,通过较小的好氧停留时间,一方面降低了内碳源在好氧池的消耗;另一方面也保证了足够的反硝化池容,在应对进水C/N较低时,缺氧池利用厌氧阶段合成的PHA,通过内源反硝化效果可保证较高的脱氮效率,通过反硝化除磷可保证较高的生物除磷率,从而降低了污水脱氮对于外碳源的需求,实现了污水处理的节能降耗。厌氧氨氧化工艺通过富集自养型厌氧氨氧化菌实现污水的自养脱氮过程,针对氨氮型污水处理,该工艺常配合短程硝化工艺联用,与传统的硝化反硝化工艺相比,具有节省60%的曝气量,无需添加有机碳源,降低90%的污泥产量以及相对较少氮氧化物释放量等优点,此外,厌氧氨氧化工艺脱氮负荷高、运行费用低、占地空间小,已被公认为是目前最经济的生物脱氮工艺之一。作为两种高效低耗脱氮工艺,将AOA与厌氧氨氧化相耦合,则可进一步降低污水脱氮对原水碳源的依赖,实现污水处理的节能降耗。
现有技术中关于AOA工艺耦合厌氧氨氧化技术相关方面的研究报道主要有:
申请号201910358952.3公开了一种AOA工艺缺氧区内源短程反硝化耦合厌氧氨氧化处理城市污水的方法与装置,该装置为AOA工艺流程,以活性污泥为内碳源合成及硝化主体,通过在缺氧区投加填料,利用好氧区产生的亚硝与原水中剩余的氨氮进行厌氧氨氧化反应,产生的硝氮可在缺氧区通过污泥内源反硝化进一步去除。申请号201910358964.6公开了一种全流程厌氧氨氧化强化脱氮的AOA工艺处理城市污水的方法与装置,该装置在AOA反应器中投加生物膜填料。污水处理过程中,在厌氧区污泥积累内碳源去除原水中的有机物。随后进入好氧区进行硝化反应,产生的硝态氮进入缺氧区进行内源反硝化,AOA反应器中的厌氧氨氧化填料利用硝化反硝化过程中产生的亚硝态氮与原水剩余氨氮进行厌氧氨氧化反应,强化脱氮。申请号201910762403.2公开了一种通过羟胺实现连续流AOA生物膜半短程耦合厌氧氨氧化装置与方法,其通过向反应器好氧池中投加羟胺试剂抑制NOB活性,从而使得连续流好氧池发生半短程硝化反应,继而含有氨氮与亚硝态氮的混合液进入连续流AOA生物膜反应器的缺氧池,生长在生物膜上的厌氧氨化菌利用氨氮与亚硝态氮发生厌氧氨氧化反应。申请号202110336253.6公开了一种AOA耦合厌氧氨氧化深度脱氮除磷工艺,该工艺包括进行內碳源储存及磷酸盐释放的厌氧区、进行好氧过量吸磷及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的好氧区、进行內碳源短程反硝化-厌氧氨氧化的缺氧区,所述好氧区及缺氧区均投加活性生物填料富集主要功能菌。申请号202110532485.9公开了一种低氧曝气AOA-SBBR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耦合反硝化除磷一体化城市污水处理方法,厌氧阶段污泥中的反硝化聚磷菌与反硝化聚糖菌将水中的易降解有机物储存为内碳源,随后在好氧曝气阶段通过氨氧化菌实现短程效果,并利用厌氧氨氧化菌在填料内部微缺氧环境条件下将生成的亚氮与氨氮转化为N2进行脱氮,最后在缺氧阶段利用反硝化聚磷菌与反硝化聚糖菌通过内源反硝化作用将剩余的硝态氮与污水中的磷去除。
上述现有技术虽然实现了AOA工艺与厌氧氨氧化的耦合,但并未针对两种工艺的最优处理效果而进行任何优化。首先,系统内活性污泥会经历好氧区曝气过程,导致其储存的内碳源发生好氧分解,降低AOA工艺的原水碳源的利用率;其次,游走于整个系统内各功能区的活性污泥与厌氧氨氧化生物膜同存于厌氧氨氧化功能区,活性污泥中杂乱的菌群组成将影响厌氧氨氧化菌生物膜的物种组成,一方面无法实现厌氧氨氧化菌的高效富集,另一方面,易造成现有厌氧氨氧化菌群的退化。因此以该方式进行AOA与厌氧氨氧化工艺的耦合,并无法实现两种工艺耦合后处理效果相叠加甚至更高,需要进一步研究,优化耦合工艺流程。
申请号201610164752.0公布了一种高效脱氮除磷的污水处理方法,将厌氧池处理后的混合液进行固液分离,将上清液导入除磷池和硝化池,将污泥导入反硝化池进行内源反硝化,且除磷池和硝化池单独分开,使除磷和脱氮之间互不影响。该发明通过厌氧区后增加泥水分离的方式实现了硝化与反硝化分别通过不同生物相完成,从根本上避免了好氧区活性污泥的内碳源损失,但该发明设置系统总HRT最小也为18h以上,可见其并未真正意义上提高系统的处理效率。而在工艺组成上,也存在如下问题。首先,普通AOA工艺仍借助于传统硝化反硝化工艺技术,脱氮效果仍受原水C/N影响较大,在进水碳源极度缺乏的基础上,出水TN 仍有超标风险;其次,当固液分离池沉降效果较差时,一方面,出水上清液SS高,会对后续的硝化池硝化效果造成影响,导致硝化池硝化效果恶化,而较高的污泥超越比,也增加了好氧池进水氨氮负荷,需要上调好氧池与缺氧池间的回流比满足硝化效果;再次,其硝化效果通过硝化池和好氧池共同保证,好氧池与硝化池若采用的工艺形式不同,其硝化效果必然有所差异,当固液分离池污泥超越比较大时,此时系统的硝化主体为采用活性污泥法的好氧池,过低的硝化负荷导致好氧池设计池容偏大;最后,该工艺除磷依靠化学除磷、反硝化除磷与生物除磷共同完成,当污泥超越比较高时,将导致系统大部分污水实际工艺流程为厌氧-缺氧 -好氧(AAO),此时的系统原水碳源利用率会大大降低,进而影响氮磷去除效果。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第一、传统AOA工艺采用活性污泥法,无法保证进水冲击下的硝化效果;第二,在好氧区投加填料,仍然无法避免内碳源的好氧分解,从而无法保证缺氧区的内源反硝化效果;第三,采用厌氧区后泥水分离,虽可以避免内碳源的好氧分解,但对工艺流程的设计要求更高,尤其是泥水分离段,需要针对厌氧污泥特点针对性进行改良;第四、传统AOA工艺仍借助于传统硝化反硝化实现氮素的去除,在进水碳源极度缺乏的基础上,仍然有出水TN超标的风险,而采用AOA耦合厌氧氨氧化工艺又存在厌氧氨氧化生物膜与普通活性污泥共生导致厌氧氨氧化处理效果不明显的问题。综上,为充分发挥AOA工艺优势,有必要对现有工艺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基于BFM形式的AOA耦合自养脱氮水处理方法,其对现有AOA污水处理工艺进行重新设计,通过厌氧区实现内碳源的合成及聚磷的水解,通过碳分离区实现厌氧区混合液的泥水分离,上清液进入自养MBBR区,污泥由碳分离区转移至缺氧IFAS区,避免了内碳源的损耗;自养MBBR区作为硝化和脱氮主体,保证氨氧化率为 70~80%,缺氧IFAS区进行AMAMMOX反应和内源反硝化除磷,该方法作为一个整体,具有脱氮效果优、硝化效果优、抗冲击性强及占地省等优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BFM形式的AOA耦合自养脱氮水处理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a、将待处理污水通入厌氧区,通过厌氧区主要进行活性污泥内碳源的合成及磷素释放,在厌氧区HRT为1~2h;
b、厌氧区出水进入连接在其后的碳分离区;在碳分离区对厌氧区的泥水混合液进行强化固液分离,分离所得上清液进入连接在碳分离区之后的自养MBBR区,分离所得污泥从碳分离区底部的出口端排出,经过连接有污泥超越泵的管路将其输送到连接在自养MBBR区之后的缺氧IFAS区,将COD以活性污泥形式转移至缺氧IFAS区;
所述的碳分离区的HRT为0.4~0.6h,表面水力负荷≥5m3/m2/h,固体通量≥20kg/m2/h,出水SS≤50mg/L,COD损失率<30%;
c、自养MBBR区通过投加悬浮级载体,在生物膜外层和内层分别富集好氧氨氧化菌和厌氧氨氧化菌来去除氨氮污染物;
自养MBBR区满足:氨氧化率为70~80%,同时出水亚氮≥2mg/L;
若不满足上述条件时,通过投加5mg/L盐酸羟胺予以实现,待系统亚氮浓度≥4mg/L时停止投加;同时将自养MBBR区悬浮载体生物膜厚度控制在400~1000μm;
所述的自养MBBR区按照设计硝化HRT的90~100%设计,通过拦截筛网设置分级≥2 级,最后一级出水SS≤150mg/L;
d、自养MBBR区出水进入缺氧IFAS区,在缺氧IFAS区进行AMAMMOX反应和内源反硝化除磷;
缺氧IFAS区按照设计硝化HRT的20~30%设计;
e、缺氧区出水进入二沉区,二沉区所得部分污泥回流至厌氧区。
上述技术方案直接带来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通过碳分离区可实现超快的泥水分离效果,上清液进入自养MBBR区,污泥超越进入缺氧IFAS区;活性污泥通过超越进入缺氧IFAS区,避免进入以脱氮为主的自养MBBR区中,可维持高效的自养脱氮效果;污泥超越进入缺氧IFAS区,为缺氧IFAS区实现高效的内源反硝化脱氮除磷效果奠定了基础。缺氧IFAS区采用泥膜复合工艺,通过悬浮载体富集厌氧氨氧化菌,可以进一步降低脱氮对于碳源的限制。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的自养MBBR区和缺氧IFAS区的悬浮载体有效比表面积≥620m2/m3,空隙率>90%,30%≤填充率<67%,自养MBBR区和缺氧IFAS区的悬浮载体的密度均为0.97~1.03g/cm3。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方案,在所述的自养MBBR区、缺氧IFAS区的出水端均设置有拦截筛网。
优选的,在所述的自养MBBR区的底部安装有曝气管路,在所述的厌氧区、缺氧IFAS区安装有潜水搅拌器。
步骤b中,通过污泥超越泵控制污泥超越流量为进水流量的10%~20%。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BFM形式的AOA耦合自养脱氮水处理系统,其包括反应池,所述的反应池依次划分为厌氧区、碳分离区、自养MBBR区、缺氧IFAS区及二沉区;
所述的碳分离区的底部的出口端连接有污泥超越管路,所述的污泥超越管路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的缺氧IFAS区,通过所述的污泥超越管路将碳分离区沉降所得污泥输送至缺氧IFAS 区的底部;
所述的二沉区的出口端设置有污泥回流管路,所述的污泥回流管路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的厌氧区,通过所述的污泥回流管路将二沉区所得部分污泥回流至厌氧区;
所述的厌氧区用于对活性污泥内碳源的合成及磷素进行释放,所述的厌氧区的HRT为 1~2h;
所述的碳分离区的HRT为0.4~0.6h,表面水力负荷≥5m3/m2/h,固体通量≥20kg/m2/h,出水SS≤50mg/L,COD损失率<30%;
所述的自养MBBR区按照设计硝化HRT的90~100%设计,通过拦截筛网设置分级≥2 级,最后一级出水SS≤150mg/L;
所述的缺氧IFAS区按照设计硝化HRT的20%~30%设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带来了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1)脱氮效果优,脱氮由自养MBBR区和缺氧IFAS区共同承担,主脱氮区采用纯膜MBBR 工艺形式,将短程硝化与厌氧氨氧化耦合于同一反应器中进行脱氮,起到削减氮素负荷的作用,降低了缺氧IFAS区的脱氮压力;另外,通过厌氧区后的碳分离区强化实现泥水分离,保证了活性污泥不经过自养MBBR区,既有利于自养MBBR区厌氧氨氧化菌富集,也从根本上避免了活性污泥中内碳源的损耗,为缺氧IFAS区实现高效的内源反硝化脱氮除磷效果奠定了基础。缺氧IFAS区采用泥膜复合工艺,通过悬浮载体富集厌氧氨氧化菌,可以进一步降低脱氮对于碳源的限制。最低可在进水C/N≤2的基础上实现出水TN稳定低于10mg/L,优化运行后可进一步降至5mg/L。
2)脱氮效果稳定,针对自养MBBR区厌氧氨氧化难以长期稳定运行,在装备上,通过对悬浮载体密度进行限定,强化了挂膜后悬浮载体流化效果,保证了其稳定高效的脱氮效果;在技术上,通过大量试验研究,形成了基于羟胺投加和生物膜厚度控制的高效厌氧氨氧化运行方法,进一步提高了系统脱氮效果的高效稳定。
3)硝化效果优,针对活性污泥系统硝化效率低的问题,氨氮去除由自养MBBR区和缺氧IFAS区共同承担,自养MBBR区通过短程硝化与厌氧氨氧化实现主要的氨氮去除功能,而缺氧IFAS区通过投加悬浮载体富集厌氧氨氧化菌可针对自养MBBR区出水携带的少量氨氮及污泥超越导致的部分氨氮进行针对性去除,可实现系统氨氮去除率可>95%,通过优化调整可实现出水氨氮<0.5mg/L。
4)占地省,主硝化区和脱氮区均由自养MBBR区承担,负荷更高,设计时仅按照硝化HRT设计即可。整个工艺流程合计HRT仅需传统污水处理工艺HRT的65%以下。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处理工艺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BFM形式的AOA耦合自养脱氮水处理方法与系统,为了使本发明的优点、技术方案更加清楚、明确,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详细说明。
除非另有其他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部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他部件或其他组成部分。
在本文中,为了描述的方便,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诸如“下面”、“下方”、“下”、“上面”、“上方”、“上”等,来描述一个部件或特征与另一部件或特征在附图中的关系。应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在图中所绘的方向之外物件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向。例如,如果在图中的物件被翻转,则被描述为在其他部件或特征“下方”或“下”的部件将取向在所述部件或特征的“上方”。因此,示范性术语“下方”可以包含下方和上方两个方向。部件也可以有其他取向(旋转90度或其他取向)且应对本文使用的空间相对术语作出相应的解释。
首先对本发明中所涉及的部分技术术语做详细解释。
设计硝化HRT:根据《室外排水设计标准》中关于活性污泥法设计规程而设计的硝化停留时间,h;
设计反硝化HRT:根据《室外排水设计标准》中关于活性污泥法设计规程而设计的反硝化停留时间,h;
表面水力负荷:碳分离区域水平截面单位面积每小时所能承受的进水水量,m3/m2/h;
固体通量:碳分离区域水平截面单位面积每小时所能承受的进水SS量,kg/m2/h;
本发明中的“污泥超越泵”,具体是指污泥泵,是连接在碳分离区与缺氧IFAS区之间管道上的污泥泵,其作用是将碳分离区底部的污泥通入缺氧IFAS区。
其次,对本发明的主要创新点做如下说明:
AOA工艺,采用厌氧→好氧→缺氧的工艺流程,厌氧区利用活性污泥吸收进水所含有机物,合成PHA(内碳源)储存在细胞中,同时发生释磷现象;好氧区主要完成氨氮的硝化,缺氧区则利用活性污泥在厌氧段合成的内碳源进行反硝化脱氮和反硝化除磷,实现脱氮除磷一碳两用,提高原水碳源的利用率。所以,AOA工艺的核心一方面在于好氧区的设置,要么池容必须要小,以此降低内碳源的损耗,但好氧池容变小,会影响其硝化效果;要么则是创新工艺形式,让活性污泥不经过好氧区,以此从根本上避免碳损失。另一方面,现有AOA工艺仍借助传统硝化反硝化进行脱氮,无法较大程度摆脱脱氮受原水碳源的限制。
因此,本发明所需克服的技术难题就在于,如何确保好氧区池容为最佳比例时的同时,其碳源损耗也得到降低,保证节约占地的情况下实现最优的处理效果;如何实现AOA基础上耦合厌氧氨氧化工艺,并保证稳定高效的厌氧氨氧化脱氮效果,实现两种工艺的有机结合,发挥更佳优势。
为此,本发明对反应池进行了重新设计,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了考虑:
第一、针对AOA工艺好氧区碳损失问题,工艺形式上基于BFM工艺,采用纯膜MBBR耦合磁加载沉淀技术,实现好/缺氧区生物相的绝对分离,好氧区采用纯膜MBBR形式运行,缺氧区采用活性污泥形式运行;
第二、针对好氧区纯膜MBBR的实现,一方面要考虑进水SS对生物膜传质的影响,另一方面也要考虑生物膜脱落后(腐殖污泥)对系统处理负荷的影响,根据大量试验规律总结,在确定纯膜MBBR工艺SS影响边界条件的基础上,结合好氧区COD去处能力,进一步确定了进水SS边界条件;此外,针对厌氧区污泥含水率低、易产气等特点,采用磁混凝沉淀工艺,通过较高的固体通量,结合超越污泥和系统内污泥的污泥浓度,设置合适的水力负荷,从而实现高效稳定的泥水分离效果;
第三、针对现有工艺脱氮效果受原水碳源影响大的问题,将纯膜MBBR系统作为自养 MBBR区,通过悬浮载体富集厌氧氨氧化菌,摆脱了污泥对厌氧氨氧化富集效率的影响,实现较大程度的自养脱氮效果。且针对厌氧氨氧化运行难稳定,通过羟胺投加及生物膜厚度控制实现稳定高效的自养脱氮效果;此外,通过设置缺氧IFAS区,避免了自养MBBR区后需设置好氧区保证氨氮去除效果的弊端,缺氧IFAS区通过投加悬浮载体进一步富集厌氧氨氧化菌,通过低负荷的厌氧氨氧化效果,一方面可降低自养MBBR区脱氮压力,另一方面也可针对性对超越污泥所携带的氨氮起到针对性去除。
以上三点紧密相连、密不可分,首先,需要碳分离区通过良好的泥水分离效果,良好的泥水分离效果才能保证自养MBBR区的运行状态,自养MBBR的运行状态既从根本上杜绝了活性污泥在好氧区的碳损失问题,也强化了悬浮载体对于厌氧氨氧化菌的富集效率,羟胺投加及生物膜厚度控制则维持了稳定高效的自养脱氮效果,缺氧IFAS区的设置进一步强化了自养脱氮占比,实现了TN的高标准排放。
如图1所示,本发明系统,包括反应池,作为本发明的主要改进点,通过将反应池进行重新划分,依次划分为厌氧区、碳分离区、自养MBBR区、缺氧IFAS区及二沉区;
其中,总进水管路与厌氧区连接,待处理水首先通过总进水管路进入厌氧区,在厌氧区中,进水有机物被活性污泥吸附,生成PHA储存在体内,同时发生厌氧释磷,厌氧区的HRT 为1~2h。
厌氧区和碳分离区之间保持连通,如可通过设置于厌氧区出水端上部的过水孔洞保持连通,厌氧区处理后的水通过过水孔洞进入碳分离区,在碳分离区中,污泥沉积在下方,清水在上方。在碳分离区底部的出水端连接的污泥超越管路上设置有污泥超越泵,该污泥超越管路的另一端连接至选择区,将污泥输送到缺氧IFAS区的底部。
在自养MBBR区通过投加悬浮载体,在生物膜外层和内层分别富集好氧氨氧化菌(AOB) 和厌氧氨氧化菌(AnAOB);在缺氧IFAS区进行内源反硝化脱氮除磷及厌氧氨氧化脱氮,污泥超越携带和转化的内碳源进行内源反硝化除磷,悬浮载体富集厌氧氨氧化菌进行厌氧氨氧化自养脱氮。
碳分离区主要采用磁加载沉淀工艺,磁加载沉淀工艺相比普通沉淀工艺,其泥水分离效果最好。如通过向碳分离区投加磁粉来分离泥水,,对于碳分离区,需满足以下要求:
所述的碳分离区的HRT为0.4~0.6h,表面水力负荷≥5m3/m2/h,固体通量≥20kg/m2/h,出水SS≤50mg/L,COD损失率<30%;
并且,自养MBBR区按照设计硝化HRT的90~100%设计,通过拦截筛网设置分级≥2级,最后一级出水SS≤150mg/L;
缺氧IFAS区按照设计硝化HRT的20~30%设计。
自养MBBR区和缺氧IFAS区的悬浮载体有效比表面积≥620m2/m3,空隙率>90%,30%≤填充率<67%,自养MBBR区和缺氧IFAS区悬浮载体密度为0.97~1.03g/cm3。
在自养MBBR区、缺氧IFAS区的出水端均设置有拦截筛网,主要作用在于拦截悬浮载体。为了防止悬浮载体冲出,上述的拦截筛网上的通孔的孔径小于悬浮载体的直径。为了确保自养MBBR区出水达到要求,可以将拦截筛网设置为两级,保证最后一级出水SS≤150mg/L。
在自养MBBR区底部安装有曝气管路,在厌氧区、缺氧IFAS区安装有潜水搅拌器,曝气管路和潜水搅拌器的具体结构借鉴现有技术即可实现。
下面结合上述系统对本发明处理工艺做详细说明。
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待处理污水首先进入厌氧区,进水有机物被活性污泥吸附,生成PHA储存在体内,同时发生厌氧释磷;
第二步、厌氧区出水进入连接在其后的碳分离区;在碳分离区对厌氧区混合液的泥水进行强化分离,分离所得上清液进入连接在碳分离区之后的自养MBBR区,分离所得污泥从碳分离区底部的出口端排出,经过连接有污泥超越泵的管路将其输送到连接在自养MBBR区之后的缺氧IFAS区,将COD以活性污泥形式转移至缺氧IFAS区;
所述的碳分离区的HRT为0.4~0.6h,表面水力负荷≥5m3/m2/h,固体通量≥20kg/m2/h,出水SS≤50mg/L,COD损失率<30%;
第三步、自养MBBR区通过投加悬浮级载体,在生物膜外层和内层分别富集好氧氨氧化菌和厌氧氨氧化菌来去除氨氮污染物;
自养MBBR区满足:氨氧化率为70~80%,同时出水亚氮≥2mg/L;
若不满足上述条件时,通过投加5mg/L盐酸羟胺予以实现,待系统亚氮浓度≥4mg/L时停止投加;同时将自养MBBR区悬浮载体生物膜厚度控制在400~1000μm;
所述的自养MBBR区按照设计硝化HRT的90~100%设计,通过拦截筛网设置分级≥2 级,最后一级出水SS≤150mg/L;
第四步、自养MBBR区出水进入缺氧IFAS区,在缺氧IFAS区进行AMAMMOX反应和内源反硝化除磷;
缺氧IFAS区按照设计硝化HRT的20~30%设计;
第五步、缺氧区出水进入二沉区,二沉区所得部分污泥回流至厌氧区。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某三组污水处理装置,编号1-3,设计水量均为80m3/d,装置生化段均采用BFM形式的 AOA耦合自养脱氮水处理系统,针对厌氧区污泥的泥水分离效果,分别采用传统重力沉淀池、磁分离沉淀池、高效沉淀池,HRT均设置为1h,各装置药剂投加量一致,对比验证各装置出水SS,实验结果如表1所示。
表1不同泥水分离工艺出水SS(mg/L)
结果表明,重力沉降池沉降效果最差,且后期出现了明显的污泥产气上浮现象,导致出水SS进一步升高,而高效沉淀池整体沉降效果较差,出水SS高达174mg/L。磁分离沉淀工艺通过磁粉的投加,可以实现更好的泥水分离效果,实测出水SS均值仅为4mg/L。可见针对厌氧池出水污泥的沉降,一方面,由于经过厌氧区的污泥易产气上浮,另一方面,传统泥水分离工艺所需池容较大,占地过高,为平衡处理效果与占地紧凑,在碳分离区需选用磁分离沉淀工艺。
实施例2:
某五组污水处理装置,编号A-E,生化段均采用BFM形式的AOA耦合自养脱氮水处理系统,针对厌氧区污泥的泥水分离效果,均采用磁分离沉淀工艺,控制单因素变量为磁分离沉淀的HRT,分别设置为0.3、0.4、0.5、0.6、0.7h。各装置药剂投加量一致,对比验证各装置出水SS,实验结果如表2所示。
表2不同磁分离沉淀HRT下出水SS(mg/L)
结果表明,当碳分离区磁加载沉淀HRT为0.3h时,出水SS略有超标,0.4~0.6h时,系统出水SS均可达到200mg/L以下,而当HRT进一步延长至0.7h后,此时出水SS已基本稳定,可见,磁分离沉淀无需设置过长的HRT,在0.4~0.6h完全可以实现较好的SS去除效果。
实施例3:
某五组基于厌氧氨氧化的自养MBBR装置,编号a-e,均用于处理主流市政污水,为保证系统稳定的短程硝化效果,采用投加盐酸羟胺的方式验证了最佳投加浓度,实验结果如表 3所示。
表3不同羟胺投加浓度下系统脱氮负荷率(%)
结果表明,随着盐酸羟胺投加浓度由0mg/L升至5.0mg/L时,系统的脱氮负荷也随之达到最高,此时系统亚氮浓度为4.1mg/L,此时的盐酸羟胺投加浓度及系统亚氮浓度认为是最适浓度。当盐酸羟胺投加浓度进一步升高后,系统处理负荷率不升反降,则可能是过高的羟胺对厌氧氨氧化菌产生了毒性抑制。可见,良好的系统,并非亚氮越高越好,也并非羟胺投加量越大越好,综合运行效果来看,系统在盐酸羟胺投加量为5mg/L,亚氮浓度为4mg/L时,脱氮效果可达到最高水平,且在亚氮浓度为2~4mg/L时,系统脱氮效果与亚氮浓度呈正相关,因此可在系统亚氮浓度降至2mg/L时投加盐酸羟胺。
实施例4:
某自养MBBR反应器,处理主流市政污水,进水水质较为稳定的基础上,通过调整系统内曝气管路布置形式,控制生物膜达到不同的厚度,并验证生物膜厚度对系统脱氮负荷的影响效果。试验结果如表4所示。
表4不同生物膜厚度下系统脱氮负荷率(%)
结果表明,当生物膜厚度为400~1000μm时,系统脱氮负荷可达最高负荷的85%以上,此外,生物膜厚度过低或过高均不利于除理效果的发挥。综上,生物膜厚度对系统处理效果有明显影响,日常控制时,尽可能保证系统的生物膜厚度维持在400~1000μm,此时的系统脱氮负荷可维持在相对较高水平。
本发明中未述及的部分采用或借鉴已有技术即可实现。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精神所作的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Claims (5)
1.一种基于BFM形式的AOA耦合自养脱氮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a、将待处理污水通入厌氧区,通过厌氧区主要进行活性污泥内碳源的合成及磷素释放,厌氧区HRT为1~2h;
b、厌氧区出水进入连接在其后的碳分离区;在碳分离区对厌氧区的泥水混合液进行强化固液分离,分离所得上清液进入连接在碳分离区之后的自养MBBR区,分离所得污泥从碳分离区底部的出口端排出,经过连接有污泥超越泵的管路将其输送到连接在自养MBBR区之后的缺氧IFAS区,将COD以活性污泥形式转移至缺氧IFAS区;
所述的碳分离区的HRT为0.4~0.6h,表面水力负荷≥5m3/m2/h,固体通量≥20kg/m2/h,出水SS≤50mg/L,COD损失率<30%;所述的碳分离区主要采用磁加载沉淀工艺;
c、自养MBBR区通过投加悬浮级载体,在生物膜外层和内层分别富集好氧氨氧化菌和厌氧氨氧化菌来去除氨氮及总氮污染物;
自养MBBR区满足:氨氧化率为70~80%,同时出水亚氮≥2mg/L;
若不满足上述条件时,通过投加5mg/L盐酸羟胺予以实现,待系统亚氮浓度≥4mg/L时停止投加;同时将自养MBBR区悬浮载体生物膜厚度控制在400~1000μm;
所述的自养MBBR区按照设计硝化HRT的90~100%设计,通过拦截筛网设置分级≥1级,最后一级出水SS≤150mg/L;
d、自养MBBR区出水进入缺氧IFAS区,缺氧IFAS区通过投加悬浮载体富集厌氧氨氧化菌,通过活性污泥中的短程反硝化菌提供亚氮基质,完成厌氧氨氧化反应;同时活性污泥中的反硝化菌或反硝化除磷菌完成反硝化脱氮除磷;
缺氧IFAS区按照设计硝化HRT的20~30%设计;
e、缺氧区出水进入二沉区,控制污泥回流比为50%~1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FM形式的AOA耦合自养脱氮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自养MBBR区和缺氧IFAS区的悬浮载体有效比表面积≥620m2/m3,空隙率>90%,30%≤填充率<67%,自养MBBR区和缺氧IFAS区的悬浮载体的密度均为0.97~1.03g/cm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FM形式的AOA耦合自养脱氮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自养MBBR区、缺氧IFAS区的出水端均设置有拦截筛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FM形式的AOA耦合自养脱氮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自养MBBR区的底部安装有曝气管路,在所述的厌氧区、缺氧IFAS区安装有潜水搅拌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FM形式的AOA耦合自养脱氮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通过污泥超越泵控制污泥超越流量为进水流量的10%~20%。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411136.6A CN114772731B (zh) | 2022-04-19 | 2022-04-19 | 一种基于bfm形式的aoa耦合自养脱氮水处理方法与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411136.6A CN114772731B (zh) | 2022-04-19 | 2022-04-19 | 一种基于bfm形式的aoa耦合自养脱氮水处理方法与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772731A CN114772731A (zh) | 2022-07-22 |
CN114772731B true CN114772731B (zh) | 2023-08-22 |
Family
ID=824313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411136.6A Active CN114772731B (zh) | 2022-04-19 | 2022-04-19 | 一种基于bfm形式的aoa耦合自养脱氮水处理方法与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772731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594288A (zh) * | 2022-09-19 | 2023-01-13 | 北京工业大学(Cn) | 投加羟胺实现spnaed一体化mbbr同步处理生活污水和硝酸盐废水的方法 |
Citation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651343A (zh) * | 2005-02-05 | 2005-08-10 | 彭永臻 | A2n反硝化除磷污水处理方法及装置 |
CN101538104A (zh) * | 2009-04-17 | 2009-09-23 | 北京工业大学 | 改进a2n反硝化除磷及深度脱氮装置及方法 |
CN105776544A (zh) * | 2016-05-06 | 2016-07-20 | 云南大学 | 一种基于在线控制的ansaoao连续流双污泥反硝化深度脱氮除磷装置及工艺 |
CN205653231U (zh) * | 2016-05-06 | 2016-10-19 | 云南大学 | 基于在线控制的连续流双污泥反硝化深度脱氮除磷装置 |
CN208055024U (zh) * | 2018-03-13 | 2018-11-06 | 济宁市孚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焦化废水厌氧氨氧化处理装置 |
CN109734261A (zh) * | 2019-03-18 | 2019-05-10 | 大连交通大学 | 生活污水脱氮除磷净化槽 |
CN109896628A (zh) * | 2019-03-13 | 2019-06-18 | 北京工业大学 | Aoa(pd-anammox)生物膜技术深度脱氮的装置与方法 |
CN110015757A (zh) * | 2019-04-30 | 2019-07-16 | 北京工业大学 | Aoa工艺缺氧区内源短程反硝化耦合厌氧氨氧化处理城市污水的方法与装置 |
CN110386743A (zh) * | 2018-10-31 | 2019-10-29 | 青岛大学 | 一种通过连续流内源短程反硝化从城市污水中获得厌氧氨氧化基质的装置和方法 |
CN110510739A (zh) * | 2019-08-19 | 2019-11-29 | 信开水环境投资有限公司 | 一种通过羟胺实现连续流aoa生物膜半短程耦合厌氧氨氧化装置与方法 |
CN113173640A (zh) * | 2021-03-29 | 2021-07-27 | 江苏裕隆环保有限公司 | 一种aoa耦合厌氧氨氧化深度脱氮除磷工艺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864993B2 (en) * | 2012-04-04 | 2014-10-21 | Veolia Water Solutions & Technologies Support | Process for removing ammonium from a wastewater stream |
-
2022
- 2022-04-19 CN CN202210411136.6A patent/CN11477273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651343A (zh) * | 2005-02-05 | 2005-08-10 | 彭永臻 | A2n反硝化除磷污水处理方法及装置 |
CN101538104A (zh) * | 2009-04-17 | 2009-09-23 | 北京工业大学 | 改进a2n反硝化除磷及深度脱氮装置及方法 |
CN105776544A (zh) * | 2016-05-06 | 2016-07-20 | 云南大学 | 一种基于在线控制的ansaoao连续流双污泥反硝化深度脱氮除磷装置及工艺 |
CN205653231U (zh) * | 2016-05-06 | 2016-10-19 | 云南大学 | 基于在线控制的连续流双污泥反硝化深度脱氮除磷装置 |
CN208055024U (zh) * | 2018-03-13 | 2018-11-06 | 济宁市孚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焦化废水厌氧氨氧化处理装置 |
CN110386743A (zh) * | 2018-10-31 | 2019-10-29 | 青岛大学 | 一种通过连续流内源短程反硝化从城市污水中获得厌氧氨氧化基质的装置和方法 |
CN109896628A (zh) * | 2019-03-13 | 2019-06-18 | 北京工业大学 | Aoa(pd-anammox)生物膜技术深度脱氮的装置与方法 |
CN109734261A (zh) * | 2019-03-18 | 2019-05-10 | 大连交通大学 | 生活污水脱氮除磷净化槽 |
CN110015757A (zh) * | 2019-04-30 | 2019-07-16 | 北京工业大学 | Aoa工艺缺氧区内源短程反硝化耦合厌氧氨氧化处理城市污水的方法与装置 |
CN110510739A (zh) * | 2019-08-19 | 2019-11-29 | 信开水环境投资有限公司 | 一种通过羟胺实现连续流aoa生物膜半短程耦合厌氧氨氧化装置与方法 |
CN113173640A (zh) * | 2021-03-29 | 2021-07-27 | 江苏裕隆环保有限公司 | 一种aoa耦合厌氧氨氧化深度脱氮除磷工艺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Enhanced Nitrogen Removal from Domestic Wastewater by Partial-Denitrification/Anammox in an Anoxic/Oxic Biofilm Reactor;Huang, Y等;PROCESSES;第10卷(第1期);全文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772731A (zh) | 2022-07-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615531B (zh) | 一种基于deamox污泥双回流aoao污水深度脱氮除磷的装置与方法 | |
CN114804339B (zh) | 基于bfm形式的高效aoa耦合厌氧氨氧化污水处理方法及系统 | |
CN110255714B (zh) | 一种低碳源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及方法 | |
CN114702136B (zh) | 一种aoa耦合高效自养脱氮水处理方法与系统 | |
CN106745743B (zh) | 一种污水脱氮除磷系统 | |
CN112645449A (zh) | 多级AO短程反硝化耦合Anammox结合污泥水解酸化强化脱氮除磷的装置与方法 | |
CN110386740B (zh) | 一种污水二级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 |
KR20000023650A (ko) | 다상 이중 사이클 유입 방법 | |
CN102557342A (zh) | Aaoa+mbr脱氮除磷污水处理工艺及装置 | |
CN113087299B (zh) |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a2o脱氮除磷装置及方法 | |
CN105753153A (zh) | 基于deamox的改良a/o四点分段进水高效生物脱氮除磷装置及应用方法 | |
CN109896628B (zh) | Aoa(pd-anammox)生物膜技术深度脱氮的装置与方法 | |
CN102690019A (zh) | 一种处理低浓度废水高效同步脱氮除磷的方法 | |
CN103951059A (zh) | 多循环式复合型生物反应器及其工艺 | |
CN113845218A (zh) | 一种多级ao污水处理系统及其工艺 | |
CN104230110A (zh) | A2o-mbbr结合化学法处理低碳氮比生活污水的脱氮除磷系统和方法 | |
CN114772731B (zh) | 一种基于bfm形式的aoa耦合自养脱氮水处理方法与系统 | |
CN1962487A (zh) | 硝化反硝化一体式污水脱氮生物膜反应器 | |
CN114772724B (zh) | 污泥发酵联合pn/a技术强化城市污水碳捕获的工艺 | |
CN106045041A (zh) | 双颗粒污泥改良a2/o反硝化除磷的装置及方法 | |
CN205442793U (zh) | 一种城市污水a2/o-生物同步脱氮除磷装置 | |
CN114702137B (zh) | 一种基于mbbr的自养脱氮强化aoa水处理方法与系统 | |
CN114716006B (zh) | 一种基于bfm形式的高效aoa污水处理系统与方法 | |
CN102730832B (zh) | Aloao双泥循环同步脱氮除磷工艺及运行方法和所用生物反应池 | |
CN114772730B (zh) | 一种基于bfm形式的canon-mbbr强化aoa水处理方法及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