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768101A - 近视防控仪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近视防控仪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768101A
CN114768101A CN202210266883.5A CN202210266883A CN114768101A CN 114768101 A CN114768101 A CN 114768101A CN 202210266883 A CN202210266883 A CN 202210266883A CN 114768101 A CN114768101 A CN 1147681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eye
power
user
incident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26688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丽霞
雷霆
周丽华
王争
张星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Mingmu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Kemai Med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Kemai Med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Kemai Med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26688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768101A/zh
Publication of CN1147681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6810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5/00Radiation therapy
    • A61N5/06Radiation therapy using light
    • A61N5/0613Apparatus adapted for a specific treatmen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3/00Apparatus for testing the eyes; Instruments for examining the eyes
    • A61B3/10Objective types, i.e. instruments for examining the eyes independent of the patients' perceptions or reactions
    • A61B3/11Objective types, i.e. instruments for examining the eyes independent of the patients' perceptions or reactions for measuring interpupillary distance or diameter of pupi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3/00Apparatus for testing the eyes; Instruments for examining the eyes
    • A61B3/10Objective types, i.e. instruments for examining the eyes independent of the patients' perceptions or reactions
    • A61B3/11Objective types, i.e. instruments for examining the eyes independent of the patients' perceptions or reactions for measuring interpupillary distance or diameter of pupils
    • A61B3/112Objective types, i.e. instruments for examining the eyes independent of the patients' perceptions or reactions for measuring interpupillary distance or diameter of pupils for measuring diameter of pupi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3/00Apparatus for testing the eyes; Instruments for examining the eyes
    • A61B3/10Objective types, i.e. instruments for examining the eyes independent of the patients' perceptions or reactions
    • A61B3/14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ye photograph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5/00Radiation therapy
    • A61N5/06Radiation therapy using light
    • A61N2005/0626Monitoring, verifying, controlling systems and metho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5/00Radiation therapy
    • A61N5/06Radiation therapy using light
    • A61N2005/0626Monitoring, verifying, controlling systems and methods
    • A61N2005/0627Dose monitoring systems and metho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5/00Radiation therapy
    • A61N5/06Radiation therapy using light
    • A61N2005/0632Constructional aspects of the apparatu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5/00Radiation therapy
    • A61N5/06Radiation therapy using light
    • A61N2005/065Light sources therefor
    • A61N2005/0651Diod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5/00Radiation therapy
    • A61N5/06Radiation therapy using light
    • A61N2005/0658Radiation therapy using light characterised by the wavelength of light used
    • A61N2005/0662Visible ligh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5/00Radiation therapy
    • A61N5/06Radiation therapy using light
    • A61N2005/0664Detai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5/00Radiation therapy
    • A61N5/06Radiation therapy using light
    • A61N2005/0664Details
    • A61N2005/0665Reflecto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5/00Radiation therapy
    • A61N5/06Radiation therapy using light
    • A61N2005/0664Details
    • A61N2005/0665Reflectors
    • A61N2005/0666Reflectors for redirecting light to the treatment area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phthalmology & Optometr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Eye Examination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近视防控仪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用户眼部的眼部图像,分析所述眼部图像的明暗区域,得到瞳孔面积;确定待作用于用户眼部的有效光的入眼光功率和光斑面积;基于所述有效光的所述入眼功率、瞳孔面积和所述光斑面积,确定所述有效光的目标检测发射光功率;获取设定的发射光功率,基于所述设定的发射光功率和所述目标检测发射光功率,得到待调节发射光功率,以基于所述待调节发射光功率对有效光进行调节。本申请基于瞳孔面积的改变,自动调整光源的有效光,从而防止入眼光功率发生变化,降低了用户的安全隐患。

Description

近视防控仪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医疗仪器的人工智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近视防控仪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近视发生率呈显著上升趋势,近视防控仪的种类也随之增多。
近视是指由于眼轴变长,平行光线进入眼内时聚焦于视网膜前,导致视网膜不能形成清晰像,目前广泛使用的近视防控仪通过红光(波长630-660nm)照射眼部,使眼底脉络膜血流增加,从而使脉络膜增厚、巩膜纤维弹性恢复而控制眼轴变长,眼轴不再增长甚至变短,进而防控近视,但是现有的近视防控仪的发射光功率都是预先设定的,可能存在功率过高的问题,对用户造成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近视防控仪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旨在解决现有近视防控仪治疗过程中,无法对近视防控仪的发射功率进行有效调节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一种近视防控仪的控制系统,所述近视防控仪的控制系统包括:
光源,所述光源用于发射第一入射光,将所述第一入射光发射给分光元器件;
分光元器件,所述分光元器件用于接收所述光源发射的所述第一入射光,并对所述第一入射光进行基于第二预设角度值的分光处理,得到第二入射光和第三入射光,还用于将所述第二入射光透射到光束转换器,还用于将所述第三入射光反射到处理器,还用于接收光束转换器聚焦的用户眼部的眼部反射光,并将所述眼部反射光反射到图像传感器;
光束转换器,所述光束转换器用于接收所述分光元器件透射的第二入射光,并将所述第二入射光转换成平行的有效光,并将所述有效光均匀照射在所述用户眼部,还用于将平行的所述眼部反射光转换为聚焦光,并将聚焦光聚焦到所述分光元器件上;
图像传感器,所述图像传感器用于接收所述分光元器件反射的眼部反射光,并将所述眼部反射光转换为所述用户眼部的眼部图像,还用于将所述用户眼部的眼部图像发送给处理器;
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接收所述分光元器件反射的第三入射光,并检测所述第三入射光的光功率,还用于接收所述图像传感器发送的所述眼部图像,得到瞳孔面积,还用于确定目标检测发射光功率,还用于调节发射光功率。
可选地,分光元器件还包括:
对所述第一入射光进行基于第二预设角度值的分光处理和预设透射率的透射处理得到第二入射光,对第一入射光进行反射处理得到的第三入射光。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近视防控仪的控制方法,应用于近视防控仪的控制系统,所述近视防控仪的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用户眼部的眼部图像,分析所述眼部图像的明暗区域,得到瞳孔面积;
确定待作用于用户眼部的有效光的入眼光功率和光斑面积;
基于所述有效光的所述入眼功率、瞳孔面积和所述光斑面积,确定所述有效光的目标检测发射光功率;
获取设定的发射光功率,基于所述设定的发射光功率和所述目标检测发射光功率,得到待调节发射光功率,以基于所述待调节发射光功率对有效光进行调节。
可选地,所述确定待作用于用户眼部的有效光的入眼光功率和光斑面积的步骤,包括:
确定用于所述有效光的第一入射光,并确定所述第一入射光的第一角度值;
对所述第一入射光进行基于第二预设角度值的分光处理和预设透射率的透射处理,得到第二入射光;
对所述第二入射光进行基于平行光的转换处理,得到待作用于用户眼部的有效光;
确定所述有效光的入眼光功率;
基于所述透射率、所述第一角度值以及所述第二角度值,得到所述待作用于用户眼部的有效光的光斑面积。
可选地,所述获取设定的发射光功率,基于所述设定的发射光功率和所述目标检测发射光功率,得到待调节发射光功率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设定的发射光功率;
确定对第一入射光进行反射处理后得到的第三入射光;
检测所述第三入射光的光功率,基于所述第三入射光的光功率,得到所述设定的发射光功率和所述第三入射光的光功率的误差;
基于所述误差和所述目标检测发射光功率,得到待调节发射光功率。
可选地,获取用户眼部的眼部图像,分析所述眼部图像的明暗区域,得到瞳孔面积的步骤,包括:
获取用户眼部的眼部图像,对所述眼部图像的明暗区域进行对比,确定所述用户的睁闭眼状态;
在所述用户为睁眼状态下时,基于所述眼部图像中的黑暗面积,得到瞳孔面积。
可选地,所述近视防控仪的控制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用户为睁眼状态下时,记录所述有效光的入眼时间;
对所述有效光的入眼时间进行累计,得到所述有效光的入眼时长;
基于所述有效光的入眼时长,确定所述有效光作用于所述用户瞳孔的能量。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近视防控仪的控制装置,所述近视防控仪的控制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获取用户眼部的眼部图像,分析所述眼部图像的明暗区域,得到瞳孔面积;
确定模块,确定待作用于用户眼部的有效光的入眼光功率和光斑面积;
基于所述有效光的所述入眼功率、瞳孔面积和所述光斑面积,确定所述有效光的目标检测发射光功率;
检测模块,获取设定的发射光功率,基于所述设定的发射光功率和所述目标检测发射光功率,得到待调节发射光功率,以基于所述待调节发射光功率对有效光进行调节。
可选地,所述确定模块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确定用于所述有效光的第一入射光,并确定所述第一入射光的第一角度值;
分光模块,对所述第一入射光进行基于第二预设角度值的分光处理和预设透射率的透射处理,得到第二入射光;
转换模块,对所述第二入射光进行基于平行光的转换处理,得到待作用于用户眼部的有效光;
第二确定单元,确定所述有效光的入眼光功率;
基于所述透射率、所述第一角度值以及所述第二角度值,得到所述待作用于用户眼部的有效光的光斑面积。
可选地,所述检测模块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获取所述设定的发射光功率;
反射模块,确定对第一入射光进行反射处理后得到的第三入射光;
检测单元,检测所述第三入射光的光功率,基于所述第三入射光的光功率,得到所述设定的发射光功率和所述第三入射光的光功率的误差;
基于所述误差和所述目标检测发射光功率,得到待调节发射光功率。
可选地,所述获取模块包括:
对比模块,获取用户眼部的眼部图像,对所述眼部图像的明暗区域进行对比,确定所述用户的睁闭眼状态;
在所述用户为睁眼状态下时,基于所述眼部图像中的黑暗面积,得到瞳孔面积。
可选地,所述近视防控仪的控制装置还包括:
记录模块,在所述用户为睁眼状态下时,记录所述有效光的入眼时间;
累计模块,对所述有效光的入眼时间进行累计,得到所述有效光的入眼时长;
基于所述有效光的入眼时长,确定所述有效光作用于所述用户瞳孔的能量。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近视防控仪的控制设备,所述近视防控仪的控制设备为实体节点设备,所述近视防控仪的控制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所述近视防控仪的控制方法的程序,所述近视防控仪的控制方法的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如上述的近视防控仪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有实现上述近视防控仪的控制方法的程序,所述近视防控仪的控制方法的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的近视防控仪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近视防控仪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提供一种近视防控仪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与现有近视防控仪在使用时光照射功率不会发生变化,存在功率过高问题,造成用户的安全问题相比,在本申请中,获取用户眼部的眼部图像,分析所述眼部图像的明暗区域,得到瞳孔面积;确定待作用于用户眼部的有效光的入眼光功率和光斑面积;基于所述有效光的所述入眼功率、瞳孔面积和所述光斑面积,确定所述有效光的目标检测发射光功率;获取设定的发射光功率,基于所述设定的发射光功率和所述目标检测发射光功率,得到待调节发射光功率,以基于所述待调节发射光功率对有效光进行调节。在本申请中,只要通过瞳孔面积得到目标检测发射光功率后,即可基于目标检测发射光功率和设定的发射光功率,得到待调节发射光功率,即在本申请中,基于瞳孔面积的改变,自动调整光源的有效光,从而防止入眼光功率发生变化,降低了用户的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近视防控仪的控制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近视防控仪的控制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模块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方案涉及的硬件运行环境的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近视防控仪的控制方法第一实施例的光路分析示意图。
本申请目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近视防控仪的控制方法,在本申请近视防控仪的控制方法的第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所述近视防控仪的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S10,获取用户眼部的眼部图像,分析所述眼部图像的明暗区域,得到瞳孔面积;
步骤S20,确定待作用于用户眼部的有效光的入眼光功率和光斑面积;
基于所述有效光的所述入眼功率、瞳孔面积和所述光斑面积,确定所述有效光的目标检测发射光功率;
步骤S30,获取设定的发射光功率,基于所述设定的发射光功率和所述目标检测发射光功率,得到待调节发射光功率,以基于所述待调节发射光功率对有效光进行调节。
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S10,获取用户眼部的眼部图像,分析所述眼部图像的明暗区域,得到瞳孔面积;
在本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近视防控仪的控制方法可以应用于近视防控仪的控制装置,该近视防控仪的控制装置从属于近视防控仪的控制设备,该近视防控仪的控制设备属于近视防控仪的控制系统。
对于近视防控仪的控制系统而言,内置有分光元器件、光束转换器、图像传感器、光源,光功率检测模块。
具体的,图像传感器可以采集用户眼部图像,并将眼部图像发送至处理器。
具体的,光源可发出波长为630-660nm的光,例如,光源可以是激光器、发光二极管、手电筒等。
具体的,分光元器件可以将光源发出的光分解为一束或多束光,还可以将分解的一束或多束光反射到光功率检测模块;
分光元器件可以将分解的一束或多束光透射到光束转换器,还可以将光束转换器聚焦的眼部表面的反射光反射至图像传感器。
其中,光功率检测模块可以位于控制系统内,也可以是外置载体。
具体的,光束转换器可以将散射光转换为平行光,也可以将平行光转换为散射光。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图像传感器检测用户眼部反射的眼部反射光,并将眼部反射光转换为眼部图像,并通过分析眼部图像的明暗区域的面积,得到瞳孔面积。
具体的,如图4所示,通过光源发射波长为630-660nm的第一入射光至分光元器件,并通过分光元器件对第一入射光进行分光处理得到第二入射光和第三入射光,第二入射光通过光束转换器转换成平行光后均匀照射在用户眼部,并在用户眼部形成眼部反射光,并通过光束转换器将眼部反射光转换成聚焦光,并将眼部反射光聚焦到分光元器件上,分光元器件将眼部反射光反射到图像传感器上,图像传感器将眼部反射光转换成眼部图片发送至控制系统,对眼部图像的明暗区域进行分析,基于眼部图像的黑暗区域,得到眼部图像黑暗区域的面积,进而得到瞳孔面积。
其中,第一入射光为光源发射到分光元器件的发射光;
第二入射光为第一入射光通过分光元器件透射到光束转换器的分光;
第三入射光为第一入射光通过分光元器件反射到光功率检测模块的分光。
其中,第二入射光在经过光束转换器转换前为散射光,眼部反射光在经过光束转换器转换前为平行光。
例如,通过发光二极管发射波长为630-660nm的红光,红光通过透射率为90%的分光片分光处理,得到90%的透射光和10%的反射光,90%的透射光通过凸透镜转换为平行光后均匀地照射在用户眼部,并在用户眼部形成平行的反射光,用户眼部平行的反射光通过凸透镜转换成聚焦光后聚焦到分光片上,并通过分光片将眼部反射光反射到图像传感上,通过图像传感器将眼部反射光转换成眼部图片,并将眼部图片发送给控制系统,对眼部明暗区域进行分析,得到眼部图像黑暗区域的面积,进而得到用户的瞳孔面积。
具体的,获取用户眼部的眼部图像,分析所述眼部图像的明暗区域,得到瞳孔面积的步骤,包括:
步骤A1,获取用户眼部的眼部图像,对所述眼部图像的明暗区域进行对比,确定所述用户的睁闭眼状态;
步骤A2,在所述用户为睁眼状态下时,基于所述眼部图像中的黑暗面积,得到瞳孔面积。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瞳孔区域吸收的入射光较多,反射光较少,非瞳孔区域组织吸收的入眼光较少,反射光较多,因此眼部图像中瞳孔区域相较于非瞳孔区域暗,且瞳孔区域为眼部图像中的圆形黑暗区域,将眼部图像中明亮区域和圆形黑暗区域进行对比,分析用户眼部图像中的圆形黑暗区域,若用户眼部图像中存在完整的圆形黑暗区域,则确定用户为睁眼状态,在用户为睁眼状态下时,通过预设面积算法计算眼部图像中圆形黑暗轮廓的面积,得到瞳孔面积。
需要说明的是,得到瞳孔面积的方法包括但不限于计算眼部图像明暗区域的面积,还可以是直接检测瞳孔面积、用感光元件检测瞳孔反射光的面积等。
在本实施例中,首先获取用户眼部的眼部图像,在获取到用户眼部的眼部图形后,分析眼部图像的明暗区域,通过预设的面积算法计算得到眼部图像圆形黑暗区域的面积,进而得到瞳孔面积。
步骤S20,确定待作用于用户眼部的有效光的入眼光功率和光斑面积;
基于所述有效光的所述入眼功率、瞳孔面积和所述光斑面积,确定所述有效光的目标检测发射光功率。
在本实施例中,预先确定待作用于用户眼部的有效光的入眼功率和光斑面积,并结合瞳孔面积,计算得到有效光的目标检测发射光功率。
本实施例中,目标检测发射光功率的计算过程如下:
光源发射功率:Wx
分光元器件透射率:a
经分光元器件透射光功率W1=a*Wx
经分光元器件反射光功率W2=(1-a)*Wx
经光束转换器聚光后平行光光斑面积S1
人眼瞳孔面积S0,闭眼时S0=0
入眼功率(有效光功率)W0
单位光强度不变,则W1/S1=W0/S0
代入W1,则(a*Wx)/S1=W0/S0
光源发射功率Wx=(W0*S1)/(a*S0)
其中,目标检测发射光功率为在入眼功率不发生变化时,需要光源发射光的实际光功率。
其中,分光元器件可以是透射率可调节的分光元器件,也可以是透射率固定的分光元器件,例如,透射率可以调节的分光器、透射率为定值的分光片等。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信息输入模块获取待作用于用户眼部的有效光的入眼功率,其中信息输入模块可以是:
方法一:可以是语音输入,若获取到语言信息时,从语音信息中获取有效光的入眼光率;
方法二:还可以设置触摸板,基于触摸板上输入的信息,获取入眼光功率。
步骤S30,获取设定的发射光功率,基于所述设定的发射光功率和所述目标检测发射光功率,得到待调节发射光功率,以基于所述待调节发射光功率对有效光进行调节。
在本实施例中,获取预先设定的发射光功率,光源基于设定的发射光功率发射第一入射光,并对第一入射光进行检测,得到实际发射光功率,并得到实际发射光功率和设定的发射光功率之间的误差,基于实际发射光功率和设定的发射光功率之间误差和目标检测发射光功率,得到待调节发射光功率,控制系统基于待调节发射光功率对光源发射的第一入射光的光功率进行调节,进而调节有效光。
其中,实际发射光功率为第一入射光的光功率。
其中,有效光为可以作用在用户眼部的光。
其中,所述获取设定的发射光功率,基于所述设定的发射光功率和所述目标检测发射光功率,得到待调节发射光功率的步骤,包括:
步骤B1,获取所述设定的发射光功率;
步骤B2,确定对第一入射光进行反射处理后得到的第三入射光;
步骤B3,检测所述第三入射光的光功率,基于所述第三入射光的光功率,得到所述设定的发射光功率和所述第三入射光的光功率的误差;
基于所述误差和所述目标检测发射光功率,得到待调节发射光功率。
其中,第三入射光是分光元器件基于分光元器件的反射率,对第一入射光反射处理后得到的。
其中,分光元器件的反射率与透射率的和为1,例如,若分光元器件的透射率为90%,则反射率为10%,若透射率为80%,则反射率为20%。
具体的,光功率检测模块接收第三入射光,检测第三入射光的光功率,并基于第三入射光的光功率,得到设定的发射光功率和第三入射光的光功率之间的误差。
其中,第三入射光的光功率为实际发射光功率。
具体的,对设定的发射光功率和第三入射光的光功率之间的误差和目标检测发射光功率进行简单的运算,即可得到待调节发射光功率。
所述确定待作用于用户眼部的有效光的入眼光功率和光斑面积的步骤,包括:
步骤C1,确定用于所述有效光的第一入射光,并确定所述第一入射光的第一角度值;
具体的,基于光源与光束转换器的焦点延长线之间的夹角,确定第一入射光的第一角度值。
步骤C2,对所述第一入射光进行基于第二预设角度值的分光处理和预设透射率的透射处理,得到第二入射光;
具体的,预先确定分光元器件的第二角度值和透射率,对照射到分光元器件的第一入射光进行透射处理,得到第二入射光。
步骤C3,对所述第二入射光进行基于平行光的转换处理,得到待作用于用户眼部的有效光;
具体的,第二入射光为散射光,第二入射光照射到光束转换器上,并通过光束转换器将散射的第二入射光转换成平行的第二入射光,得到待作用于用户眼部的有效光,并将有效光平行均匀照射到用户眼部。
步骤C4,确定所述有效光的入眼光功率;
其中,入眼光功率是基于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光功率规定的安全值确定的。
步骤C5,基于所述透射率、所述第一角度值以及所述第二角度值,得到所述待作用于用户眼部的有效光的光斑面积。
具体的,确定分光元器件的透射率和第二角度值、光源的第一角度值,即可确定光束转换器上平行的第二入射光的光斑面积,通过检测光束转换器上平行的第二入射光的光斑面积,得到待作用于用户眼部的有效光的光斑面积。
本实施例中,确定光源位于光束准换器的焦点延长线上,通过调整第一入射光与焦点延长线的角度,得到第一角度值,将第一入射光发射到分光元器件上,分光元器件对第一入射光进行分光透射处理,得到透射的第二入射光,并将第二入射光透射到光束转换器上,通过光束转换器将散射的第二入射光转换为平行的第二入射光,进而检测光束转换器上平行光的光斑面积,得到待作用于用户眼部的有效光的光斑面积。
其中,分光元器件的透射率和第二角度值为预先确定的。
在本实施例中,获取设定的发射光功率,确定光源发出的第一入射光,光源将第一入射光照射到分光元器件上,通过分光元器件对第一入射光进行分光反射处理,得到第三入射光,分光元器件将第三入射光反射至光功率检测模块,光功率检测模块对第三入射光进行检测,得到第三入射光的光功率,基于第三入射光的光功率,得到设定的发射光功率和第三入射光的光功率之间的误差,基于误差和目标检测发射光功率,得到待调节发射光功率。
其中,第三入射光的光功率为光源的实际发射光功率。
例如,设定的发射光功率为1瓦,且得到目标发射功率为1瓦,调整好光源的角度,发射第一入射光,第一入射光照射到反射率为10%的分光元器件上,分光元器件将10%的第一入射光反射到光功率检测模块内,通过光功率检测模块检测出第一入射光的实际光功率为1.2瓦,并得到设定的发射光功率和实际光功率之间的误差为-0.2瓦,基于误差-0.2瓦和目标检测发射光功率1瓦,确定待调节发射光功率为0.8瓦。
在本实施例中,在基于瞳孔面积,得到目标发射光功率后,获取设定的发射光功率,基于设定的发射光功率和目标检测发射光功率,得到待调节发射光功率,以基于所述待调节发射光功率对有效光进行调节。
本申请提供一种近视防控仪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与现有近视防控仪在使用时光照射功率不会发生变化,存在功率过高问题,造成用户的安全问题相比,在本申请中,获取用户眼部的眼部图像,分析所述眼部图像的明暗区域,得到瞳孔面积;确定待作用于用户眼部的有效光的入眼光功率和光斑面积;基于所述有效光的所述入眼功率、瞳孔面积和所述光斑面积,确定所述有效光的目标检测发射光功率;获取设定的发射光功率,基于所述设定的发射光功率和所述目标检测发射光功率,得到待调节发射光功率,以基于所述待调节发射光功率对有效光进行调节。在本申请中,只要通过瞳孔面积得到目标检测发射光功率后,即可基于和设定的发射功率,得到待调节发射光功率,即在本申请中,基于瞳目标检测发射光功率孔面积的改变,自动调整光源的有效光,从而防止入眼光功率发生变化,降低了用户的安全隐患。
进一步地,基于本申请中上述实施例,提供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所述近视防控仪的控制方法还包括:
步骤D1,在所述用户为睁眼状态下时,记录所述有效光的入眼时间;
步骤D2,对所述有效光的入眼时间进行累计,得到所述有效光的入眼时长;
步骤D3,基于所述有效光的入眼时长,确定所述有效光作用于所述用户瞳孔的能量。
在本实施例中,预先通过信息输入模块设定有效光的入眼时间和入眼光功率,即设定有效光照射瞳孔的能量,通过对比用户眼部图像中的明暗区域,实时判断用户是否为睁眼状态,若用户为睁眼状态,则记录有效光的入眼时间,并对有效光的入眼时间进行累计,得到有效光的入眼时长,若有效入眼时长达到设定的入眼时间,则确定近视防控仪完成工作,以确保有效光照射瞳孔的能量达到用户设定的能量,并将完成信息发送给近视防控仪的提醒模块,以供近视防控仪提醒用户工作完成。
其中,作用于用户瞳孔的能量不得超过设定的能量。
其中,近视防控仪的提醒模块可以是指示灯、语言提醒、震动提醒、关机等。
例如,通过信息输入模块预先设定有效光的入眼时间为3分钟,近视防控仪开始工作后对睁眼时间进行累计,通过睁眼时间确定有效光的入眼时间,即对有效光的入眼时间进行累计,若近视防控仪在工作时检测到用户闭眼时,则对入眼时间累计暂停,待再次检测到用户为睁眼时,入眼时间继续累计,在入眼时间累计到3分钟后,确定近视防控仪完成工作,并将完成信息发送给提醒模块。
在本实施例中,实时判断用户的眼部状态,若用户的眼部状态为睁眼状态,则记录有效光的入眼时间,并对有效光的入眼时间进行累计,得到有效光的入眼时长,在入眼时长刚好满足预设的入眼时间后,得到完成信息,并将完成信息发送给提醒模块,进而提醒用户近视防控仪工作完成。
进一步地,基于本申请中上述实施例,提供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获取设定的发射光功率,基于所述设定的发射光功率和所述目标检测发射光功率,得到待调节发射光功率,以基于所述待调节发射光功率对有效光进行调节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E1,确定设定的发射光功率和第三入射光的光功率的误差;
步骤E2,对所述误差进行分析,得到光源的修正信息;
步骤E4,基于所述修正信息,修正所述设定的发射光功率和第三入射光的光功率之间的误差。
其中,修正信息包括光—电转换曲线。
本实施例中,确定设定的发射光功率和第三入射光的光功率的误差,并对误差进行分析,得到光源的光—电转换曲线,若光源的光—电转换曲线发生变化时,通过控制系统修正光源的光—电转换曲线,即标定光源的光—电转换曲线,从而修正设定的发射光功率和第三入射光的光功率之间的误差。
其中,修正光源的光—电转换曲线的方法,可以是但不限于通过调节光源的输入电压、电流和发射光功率的关系,修正光源的光—电转换曲线。
进一步地,基于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提供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提供一种近视防控仪的控制系统,所述近视防控仪的控制系统包括:
光源,所述光源用于发射第一入射光,将所述第一入射光发射给分光元器件;
分光元器件,所述分光元器件用于接收所述光源发射的所述第一入射光,并对所述第一入射光进行基于第二预设角度值的分光处理,得到第二入射光和第三入射光,还用于将所述第二入射光透射到光束转换器,还用于将所述第三入射光反射到处理器,还用于接收光束转换器聚焦的用户眼部的眼部反射光,并将所述眼部反射光反射到图像传感器;
光束转换器,所述光束转换器用于接收所述分光元器件透射的第二入射光,并将所述第二入射光转换成平行的有效光,并将所述有效光均匀照射在所述用户眼部,还用于将平行的所述眼部反射光转换为聚焦光,并将聚焦光聚焦到所述分光元器件上;
图像传感器,所述图像传感器用于接收所述分光元器件反射的眼部反射光,并将所述眼部反射光转换为所述用户眼部的眼部图像,还用于将所述用户眼部的眼部图像发送给处理器;
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接收所述分光元器件反射的第三入射光,并检测所述第三入射光的光功率,还用于接收所述图像传感器发送的所述眼部图像,得到瞳孔面积,还用于确定目标检测发射光功率,还用于调节发射光功率。
其中,对所述第一入射光进行基于第二预设角度值的分光处理和预设透射率的透射处理得到第二入射光,对第一入射光进行反射处理得到的第三入射光。
本申请近视防控仪的控制系统的具体实施方式与上述所述近视防控仪的控制方法各实施例基本相同,在此不在赘述。
参照图3,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方案涉及的硬件运行环境的设备结构示意图。
如图3所示,该近视防控仪的控制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1001,例如CPU,存储器1005,通信总线1002。其中,通信总线1002用于实现处理器1001和存储器1005之间的连接通信。存储器1005可以是高速RAM存储器,也可以是稳定的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磁盘存储器。存储器1005可选的还可以是独立于前述处理器1001的存储设备。
可选地,该近视防控仪的控制设备还可以包括图像传感器、光源、光功率检测模块、分光元器件、光束转换器、输入模块、网络接口,传感器、音频电路、WiFi模块等等。网络接口可选的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如WI-FI接口、蓝牙接口),输入模块可选的可以包括键盘(Keyboard)、系统软键盘、语音输入、无线接收输入等等,分光元器件可选的可以包括分光片、分光棱镜、分光器。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3中示出的近视防控仪的控制设备结构并不构成对近视防控仪的控制设备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如图3所示,作为一种存储介质的存储器1005中可以包括操作系统、网络通信模块以及近视防控仪的控制程序。操作系统是管理和控制近视防控仪的控制设备硬件和软件资源的程序,支持近视防控仪的控制程序以及其它软件和/或程序的运行。网络通信模块用于实现存储器1005内部各组件之间的通信,以及与近视防控仪的控制系统中其它硬件和软件之间通信。
在图3所示的近视防控仪的控制设备中,处理器1001用于执行存储器1005中存储的近视防控仪的控制程序,实现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近视防控仪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近视防控仪的控制设备具体实施方式与上述近视防控仪的控制方法各实施例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近视防控仪的控制装置,所述近视防控仪的控制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获取用户眼部的眼部图像,分析所述眼部图像的明暗区域,得到瞳孔面积;
确定模块,确定待作用于用户眼部的有效光的入眼光功率和光斑面积;
基于所述有效光的所述入眼功率、瞳孔面积和所述光斑面积,确定所述有效光的目标检测发射光功率;
检测模块,获取设定的发射光功率,基于所述设定的发射光功率和所述目标检测发射光功率,得到待调节发射光功率,以基于所述待调节发射光功率对有效光进行调节。
可选地,所述确定模块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确定用于所述有效光的第一入射光,并确定所述第一入射光的第一角度值;
分光模块,对所述第一入射光进行基于第二预设角度值的分光处理和预设透射率的透射处理,得到第二入射光;
转换模块,对所述第二入射光进行基于平行光的转换处理,得到待作用于用户眼部的有效光;
第二确定单元,确定所述有效光的入眼光功率;
基于所述透射率、所述第一角度值以及所述第二角度值,得到所述待作用于用户眼部的有效光的光斑面积。
可选地,所述检测模块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获取所述设定的发射光功率;
反射模块,确定对第一入射光进行反射处理后得到的第三入射光;
检测单元,检测所述第三入射光的光功率,基于所述第三入射光的光功率,得到所述设定的发射光功率和所述第三入射光的光功率的误差;
基于所述误差和所述目标检测发射光功率,得到待调节发射光功率。
可选地,所述获取模块包括:
对比模块,获取用户眼部的眼部图像,对所述眼部图像的明暗区域进行对比,确定所述用户的睁闭眼状态;
在所述用户为睁眼状态下时,基于所述眼部图像中的黑暗面积,得到瞳孔面积。
可选地,所述近视防控仪的控制装置还包括:
记录模块,在所述用户为睁眼状态下时,记录所述有效光的入眼时间;
累计模块,对所述有效光的入眼时间进行累计,得到所述有效光的入眼时长;
基于所述有效光的入眼时长,确定所述有效光作用于所述用户瞳孔的能量。
本申请近视防控仪的控制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与上述近视防控仪的控制方法各实施例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且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程序,所述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程序还可被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处理器执行以用于实现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近视防控仪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存储介质具体实施方式与上述近视防控仪的控制方法各实施例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近视防控仪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具体实施方式与上述近视防控仪的控制方法各实施例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空调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近视防控仪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近视防控仪的控制系统包括:
光源,所述光源用于发射第一入射光,将所述第一入射光发射给分光元器件;
分光元器件,所述分光元器件用于接收所述光源发射的所述第一入射光,并对所述第一入射光进行基于第二预设角度值的分光处理,得到第二入射光和第三入射光,还用于将所述第二入射光透射到光束转换器,还用于将所述第三入射光反射到处理器,还用于接收光束转换器聚焦的用户眼部的眼部反射光,并将所述眼部反射光反射到图像传感器;
光束转换器,所述光束转换器用于接收所述分光元器件透射的第二入射光,并将所述第二入射光转换成平行的有效光,并将所述有效光均匀照射在所述用户眼部,还用于将平行的所述眼部反射光转换为聚焦光,并将聚焦光聚焦到所述分光元器件上;
图像传感器,所述图像传感器用于接收所述分光元器件反射的眼部反射光,并将所述眼部反射光转换为所述用户眼部的眼部图像,还用于将所述用户眼部的眼部图像发送给处理器;
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接收所述分光元器件反射的第三入射光,并检测所述第三入射光的光功率,还用于接收所述图像传感器发送的所述眼部图像,得到瞳孔面积,还用于确定目标检测发射光功率,还用于调节发射光功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视防控仪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分光元器件还用于:
对所述第一入射光进行基于第二预设角度值的分光处理和预设透射率的透射处理得到第二入射光,对第一入射光进行反射处理得到的第三入射光。
3.一种近视防控仪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近视防控仪的控制方法应用于所述近视防控仪的控制系统,所述近视防控仪的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用户眼部的眼部图像,分析所述眼部图像的明暗区域,得到瞳孔面积;
确定待作用于用户眼部的有效光的入眼光功率和光斑面积;
基于所述有效光的所述入眼功率、瞳孔面积和所述光斑面积,确定所述有效光的目标检测发射光功率;
获取设定的发射光功率,基于所述设定的发射光功率和所述目标检测发射光功率,得到待调节发射光功率,以基于所述待调节发射光功率对有效光进行调节。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近视防控仪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待作用于用户眼部的有效光的入眼光功率和光斑面积的步骤,包括:
确定用于所述有效光的第一入射光,并确定所述第一入射光的第一角度值;
对所述第一入射光进行基于第二预设角度值的分光处理和预设透射率的透射处理,得到第二入射光;
对所述第二入射光进行基于平行光的转换处理,得到待作用于用户眼部的有效光;
确定所述有效光的入眼光功率;
基于所述透射率、所述第一角度值以及所述第二角度值,得到所述待作用于用户眼部的有效光的光斑面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近视防控仪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设定的发射光功率,基于所述设定的发射光功率和所述目标检测发射光功率,得到待调节发射光功率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设定的发射光功率;
确定对第一入射光进行反射处理后得到的第三入射光;
检测所述第三入射光的光功率,基于所述第三入射光的光功率,得到所述设定的发射光功率和所述第三入射光的光功率的误差;
基于所述误差和所述目标检测发射光功率,得到待调节发射光功率。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近视防控仪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用户眼部的眼部图像,分析所述眼部图像的明暗区域,得到瞳孔面积的步骤,包括:
获取用户眼部的眼部图像,对所述眼部图像的明暗区域进行对比,确定所述用户的睁闭眼状态;
在所述用户为睁眼状态下时,基于所述眼部图像中的黑暗面积,得到瞳孔面积。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近视防控仪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近视防控仪的控制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用户为睁眼状态下时,记录所述有效光的入眼时间;
对所述有效光的入眼时间进行累计,得到所述有效光的入眼时长;
基于所述有效光的入眼时长,确定所述有效光作用于所述用户瞳孔的能量。
8.一种近视防控仪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近视防控仪的控制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获取用户眼部的眼部图像,分析所述眼部图像的明暗区域,得到瞳孔面积;
确定模块,确定待作用于用户眼部的有效光的入眼光功率和光斑面积;
基于所述有效光的所述入眼功率、瞳孔面积和所述光斑面积,确定所述有效光的目标检测发射光功率;
检测模块,获取设定的发射光功率,基于所述设定的发射光功率和所述目标检测发射光功率,得到待调节发射光功率,以基于所述待调节发射光功率对有效光进行调节。
9.一种近视防控仪的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近视防控仪的控制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存储器上的用于实现所述近视防控仪的控制方法的程序,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实现近视防控仪的控制方法的程序;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实现所述近视防控仪的控制方法的程序,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近视防控仪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10.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有实现近视防控仪的控制方法的程序,所述实现近视防控仪的控制方法的程序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近视防控仪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CN202210266883.5A 2022-03-17 2022-03-17 近视防控仪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476810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66883.5A CN114768101A (zh) 2022-03-17 2022-03-17 近视防控仪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66883.5A CN114768101A (zh) 2022-03-17 2022-03-17 近视防控仪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68101A true CN114768101A (zh) 2022-07-22

Family

ID=824250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266883.5A Pending CN114768101A (zh) 2022-03-17 2022-03-17 近视防控仪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768101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957447A (zh) * 2022-12-29 2023-04-14 安徽猫头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可校准哺光仪的运行检测系统
CN116570843A (zh) * 2023-07-12 2023-08-11 北京市眼科研究所 一种近视治疗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957447A (zh) * 2022-12-29 2023-04-14 安徽猫头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可校准哺光仪的运行检测系统
CN115957447B (zh) * 2022-12-29 2023-08-08 安徽猫头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可校准哺光仪的运行检测系统
CN116570843A (zh) * 2023-07-12 2023-08-11 北京市眼科研究所 一种近视治疗装置
CN116570843B (zh) * 2023-07-12 2023-09-29 北京市眼科研究所 一种近视治疗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768101A (zh) 近视防控仪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6027494A (en) Ablatement designed for dark adaptability
AU769865B2 (en) Eye tracker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CN113473950B (zh) 自动激光虹膜切开术
US20190021903A1 (en) Ophthalmic treatment apparatus and beam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AU2008358828B2 (en) Device for ophthalmologic, particularly refractive, laser surgery
US8496330B2 (en) Ophthalmologic imag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US20070146635A1 (en) Pupil reflection eye tracking system and associated methods
CN104968308A (zh) 利用激光缩瞳术改善视力的装置和方法
JPH0351A (ja) レーザ治療装置
JP2004533306A (ja) 眼球移動追跡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CN114887233B (zh) 用于近视理疗的红光照射控制装置及其相关产品
KR20220119108A (ko) 처치 디바이스 및 방법
CN114253002A (zh) 一种控制光束功率分布的装置、方法及系统
CN107092885B (zh) 一字形光源手指静脉图像采集装置及其采集方法
CN111657853A (zh) 高速自适应线扫描眼底成像系统及方法
JP7453966B2 (ja) 眼の治療中の眼球追跡のための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FI20205875A1 (en) SYSTEM FOR OBTAINING ERG SIGNALS DURING RETINA HEATING AND CONTROLLING RETINA HEATING
US9393157B2 (en)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for determining focus depth of a refractive laser
CN115736844B (zh) 一种体表温度实时检测系统和检测方法
US20220047423A1 (en) Wavefront higher order correction of iols using refractive index modification
CN113240711B (zh) 一种实时个性交联系统
US11540946B2 (en) Process monitoring and control during laser-based refractive index modification of intraocular lenses in patients
WO2023188828A1 (ja) 画像投影装置、視覚検査装置、および眼底撮影装置
JP2006223516A (ja) 眼球観察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724

Address after: Building 2, No. 209 Zhuyuan Road, Suzhou High tech Zone,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5000, 2206-11

Applicant after: Suzhou Mingmu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01A, 11th floor, Jingting building, Dongzhou community, Guangming Street, Guangming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Shenzhen Kemai Medical Co.,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